CN112042077B - 旋转电机的定子 - Google Patents
旋转电机的定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042077B CN112042077B CN201980019607.5A CN201980019607A CN112042077B CN 112042077 B CN112042077 B CN 112042077B CN 201980019607 A CN201980019607 A CN 201980019607A CN 112042077 B CN112042077 B CN 11204207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sulator
- coil
- tooth
- overhang
- sta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3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 H02K3/325—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for windings on salient poles, such as claw-shaped pol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4—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6—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consisting of a generally annular yoke with salient po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具有端面用绝缘体(2)和切槽用绝缘体(3)这两种绝缘部件,在端面用绝缘体(2)的齿端面覆盖部(2t)的周向两侧面的齿部(10b)侧,以沿径向延伸的方式设置有沿周向凹陷的第1切口部(2tk),比第1切口部(2tk)靠轴向上方的部分沿周向伸出而形成第1悬伸部(2th),切槽用绝缘体(3)收纳于两个端面用绝缘体(2)的第1悬伸部(2th)之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气设备用的旋转电机的定子。
背景技术
当旋转电机驱动时,在旋转电机的定子铁芯与线圈之间产生悬浮静电电容。由该悬浮静电电容引起的漏电流成为问题。例如,在密闭型压缩机中,定子直接固定于钢板制的密闭容器,因此,为了不对人体造成影响,由电气用品监管法规定在充电部与器体的表面之间流动的漏电流应为1mA以下。因此,需要有使漏电流为上述规定值以下的对策。
根据漏电流的产生原理,在漏电流i、频率f、悬浮静电电容C、电压V之间,以下的式(1)的关系成立。
i=2πfCV···(1)
另外,在线圈与定子铁芯之间的悬浮静电电容C、线圈与定子铁芯之间的介电常数ε、线圈与定子铁芯之间的面积S、线圈与定子铁芯之间的距离d之间,以下的式(2)的关系成立。
C=εS/d···(2)
根据上述式(1)与式(2)的关系,通过增加线圈与定子铁芯之间的距离d,虽然能够容易地减少由悬浮静电电容引起的漏电流,但若线圈与定子铁芯之间的距离d增加则能够缠绕绕组的面积减少,线圈的填充率下降,存在产品的性能降低的问题。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具有以下特征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即,旋转电机具备定子,所述定子具有:定子铁芯;绝缘体,所述绝缘体配置于定子铁芯的轴承方向的两端;线圈,所述线圈以集中卷绕方式卷绕于定子铁芯以及绝缘体;以及绝缘材料,所述绝缘材料配置于定子铁芯与线圈之间。并且,定子铁芯具有定子铁芯环状部和多个齿部,所述多个齿部从定子铁芯环状部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绝缘体具有绝缘体环状部和多个主体部,所述多个主体部从绝缘体环状部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主体部的周向的宽度比齿部的周向的宽度大,线圈与绝缘材料接触,线圈与定子铁芯之间的距离比绝缘材料的厚度长,绝缘材料的介电常数比线圈与上述定子铁芯之间的间隙的介电常数低。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旋转电机的定子,其具有层叠多张绝缘薄板而构成的绝缘材料,在该多张绝缘材料中,一方的绝缘薄板在其轴向两端部形成有折回部,在该折回部插入有多片绝缘薄板中的另一方的绝缘薄板的轴向端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4024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0769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旋转电机中,由于线圈是与旋转电机的旋转轴的轴向侧的绝缘材料的端部接触的结构,因此存在如下课题:绝缘材料的端部受到绕组的张力而变形,线圈的位置向旋转电机的周向齿侧移动,线圈与定子铁芯的距离缩短,无法降低漏电流。
另外,虽然通过使绝缘体的主体部相比于定子铁芯的齿部的周向的宽度大幅度突出,在线圈与定子铁芯之间设置空隙,从而实现了线圈与定子铁芯的距离的确保,但也存在如下课题:线圈因自身的张力而与绝缘体的主体部的角部压接,覆盖构成线圈的绕组导体的周围的绝缘覆膜劣化而损害产品的品质。
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旋转电机中,也是层叠多张绝缘薄板而构成绝缘材料,但由于线圈是与旋转电机的旋转轴的轴向侧的绝缘材料的端部接触的构造,因此层叠多张绝缘薄板而构成的绝缘材料受到绕组的张力而变形,与专利文献1同样地,上述线圈的位置向旋转电机的周向齿侧移动,线圈与定子铁芯的绝缘距离缩短,悬浮静电电容增加,漏电流无法降低。
本申请公开了用于解决如上所述的课题的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电机的定子,所述旋转电机的定子即使在使用薄的绝缘材料来确保线圈与定子铁芯的距离的情况下,也能够不损伤绝缘覆膜,确保线圈与定子铁芯之间的绝缘距离,降低在线圈与定子铁芯之间产生的漏电流。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申请所公开的旋转电机的定子,
由铁芯及线圈构成,所述铁芯是将由磁轭部、齿部以及靴部构成的多个铁芯组合成环状而构成的,所述多个铁芯通过将多个铁芯片在轴向上层叠而构成,所述齿部从所述磁轭部的内周面向内侧突出,所述靴部从所述齿部的内侧前端向周向两侧突出,
所述线圈隔着绝缘部件卷绕安装于所述铁芯,在所述旋转电机的定子中,在所述绝缘部件中存在以下两种绝缘体:
端面用绝缘体,安装于所述铁芯的轴向两端面,包括:外凸缘,所述外凸缘从所述磁轭部的轴向端面中的内周侧的边缘紧贴并覆盖径向外侧,且向轴向上方立起;内凸缘,所述内凸缘从所述靴部的轴向端面以及所述齿部的内周侧的边缘紧贴并覆盖径向外侧,且向轴向上方立起;以及齿端面覆盖部,所述齿端面覆盖部与所述齿部的轴向端面紧贴而覆盖该轴向端面,外周侧端部与所述外凸缘连接,内周侧端部经由朝向径向内侧呈喇叭状扩展的斜面部而与所述内凸缘连接;以及
切槽用绝缘体,所述切槽用绝缘体无接缝地覆盖所述磁轭部的内侧侧面、所述齿部的周向侧面以及所述靴部的外侧侧面,
在所述齿端面覆盖部的周向两侧面的所述齿部一侧,以向径向延伸的方式设置有沿周向凹陷的第1切口部,比所述第1切口部靠轴向上方的部分在周向上伸出而形成第1悬伸部,
所述切槽用绝缘体收纳于两个所述端面用绝缘体的所述第1悬伸部之间。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申请所公开的旋转电机的定子,通过使成为线圈的第一层的多个绕组导体抵接于两个端面用绝缘体的悬伸部,从而在层叠齿部的周向侧面与线圈之间保持距离。特别是,线圈的绕组导体不会与切槽用绝缘体的轴向端部接触,即使在将PET膜这样的薄的绝缘材料用作切槽用绝缘体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线圈与分割层叠铁芯的层叠齿部之间的绝缘距离。由此,不会损害定子的性能和品质,具有能够在维持产品的成本的同时降低漏电流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俯视图。
图3A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分割层叠铁芯的立体图。
图3B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分割层叠铁芯的立体图。
图4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安装有绝缘部件的分割层叠铁芯的立体图。
图5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卷绕安装有线圈的分割层叠铁芯的立体图。
图6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卷绕安装有线圈的分割层叠铁芯的局部截面俯视示意图。
图7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卷绕安装有线圈的分割层叠铁芯的局部截面侧视示意图。
图8A是表示图6的A-A截面的图。
图8B是图8A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9是表示图6的B-B截面的图。
图10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卷绕安装有线圈的分割层叠铁芯的局部截面俯视示意图。
图11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卷绕安装有线圈的分割层叠铁芯的局部截面侧视示意图。
图12A是表示图10的A-A截面的图。
图12B是图12A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13是表示图10的B-B截面的图。
图14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卷绕安装有线圈的分割层叠铁芯的局部截面俯视示意图。
图15是表示图14的B-B截面的图。
图16是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安装有绝缘部件的分割层叠铁芯的俯视图。
图17是图18的○标记X部分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18是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卷绕安装有线圈的分割层叠铁芯的局部截面俯视示意图。
图19是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卷绕安装有线圈的分割层叠铁芯的局部截面侧视示意图。
图20A是表示图18的A-A截面的图。
图20B是图20A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旋转电机的定子进行说明。
在本说明书中,没有特别说明地称为“轴向”、“周向”、“径向”、“内周侧”、“外周侧”、“内侧”、“外侧”、“内周面”、“外周面”时,分别是指定子的“轴向”、“周向”、“径向”、“内周侧”、“外周侧”、“内侧”、“外侧”、“内周面”、“外周面”。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没有特别说明地称为“上”、“下”时,在作为基准的场所,假定与轴向垂直的面,将该面作为边界,将包含定子的中心点的一侧设为“下”,将其相反侧设为“上”。另外,在对高度的高低进行比较的情况下,将距定子的中心的距离较长的一方设为“高”。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虽然使用分割层叠铁芯进行说明,但也可以使用一体型的分割铁芯。
实施方式1.
图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旋转电机的定子100的立体图。
图2是定子100的俯视图。
图3A、图3B是分割层叠铁芯10的立体图。
图3A是从层叠齿部10b侧观察分割层叠铁芯10的图,图3B是从分割层叠磁轭部10a侧观察分割层叠铁芯10的图。
图4是安装有绝缘部件的分割层叠铁芯10的立体图。
图5是隔着绝缘部件卷绕安装有线圈4的分割定子50的立体图。
图6是隔着绝缘部件卷绕安装有线圈4的分割层叠铁芯10的局部截面俯视示意图。
图7是隔着绝缘部件卷绕安装有线圈4的分割层叠铁芯10的局部截面侧视示意图。
图8A是表示图6的A-A截面的图。
图8B是图8A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9是表示图6的B-B截面的图。
图1所示的定子100由图5所示的9个分割定子50以环状组合而构成。而且,各个分割定子50是在分割层叠铁芯10上安装多个绝缘部件并卷绕安装线圈4而构成的。
如图3A、图3B所示,分割层叠铁芯10由分割层叠磁轭部10a(磁轭部)、层叠齿部10b(齿部)、以及层叠靴部10c(靴部)构成,所述层叠齿部10b从分割层叠磁轭部10a的内周面向内侧突出,所述层叠靴部10c(靴部)从层叠齿部10b的内侧前端向周向两侧突出。另外,分割层叠铁芯10是将多个具有磁性的铁芯片1在轴向上层叠而构成的。
铁芯片1由磁轭部1a、齿部1b以及靴部1c构成,所述磁轭部1a是在轴向上层叠而成为分割层叠磁轭部10a的部分,所述齿部10b是在轴向上层叠而成为层叠齿部10b的部分,所述靴部1c是层叠而成为层叠靴部10c的部分。通过将9个分割层叠磁轭部10a在周向上组合,构成定子100的环状的层叠磁轭部100a。
如图4所示,在分割层叠铁芯10,两种绝缘部件各安装有两个,共计安装有4个绝缘部件。第一种绝缘部件是端面用绝缘体2,所述端面用绝缘体2安装于一个分割层叠铁芯10的轴向两端面。端面用绝缘体2在上述两端面各安装有一个相同的物体。
端面用绝缘体2由图4所示的外凸缘2a、内凸缘2b、齿端面覆盖部2t、图6所示的斜面部2s构成。外凸缘2a如图3A所示,从分割层叠磁轭部10a的轴向端面10a1中的内周侧的边缘10ain紧贴并覆盖径向外侧的规定的范围,并且,如图4所示,向轴向上方立起。端面用绝缘体2保持从线圈4到分割层叠铁芯10的轴向端面10a1的距离而使它们相互绝缘。
内凸缘2b从图3A所示的层叠靴部10c的轴向端面10c1以及层叠齿部10b的内周侧的边缘10bin紧贴并覆盖径向外侧的规定的范围,并且,如图4所示,向轴向上方立起。
而且,齿端面覆盖部2t的外周侧端部与外凸缘2a连接,内周侧端部经由斜面部2s与内凸缘2b连接,所述斜面部2s朝向径向内侧以喇叭状扩展。齿端面覆盖部2t紧贴并覆盖外凸缘2a与内凸缘2b之间的层叠齿部10b的轴向端面10b1。另外,斜面部2s也覆盖层叠靴部10c的根部分的轴向上表面部分。安装于分割层叠铁芯10的轴向的两端面的端面用绝缘体2两个一组而成为线圈4用的线圈架。
第二种绝缘部件是切槽用绝缘体3。切槽用绝缘体3是覆盖图3A所示的分割层叠磁轭部10a的内侧侧面10as、层叠齿部10b的周向侧面10bs、层叠靴部10c的外侧侧面10cs这三个面的绝缘部件。切槽用绝缘体3无接缝地配置于收纳线圈的切槽5的沿面5s。通过切槽用绝缘体3,在分割层叠铁芯10的切槽5内,线圈4能够在与分割层叠铁芯10的切槽5的沿面5s之间确保与切槽用绝缘体3的厚度相应的绝缘距离。切槽用绝缘体3也相对于一个分割层叠铁芯10,隔着层叠齿部10b安装有两个相同的物体。另外,切槽用绝缘体3由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这样的薄的绝缘材料构成。
另外,如图4所示,切槽用绝缘体3的沿着层叠靴部10c的外侧侧面10cs的部分的轴向端部31从下方插入并固定于狭缝2bs,所述狭缝2bs在内凸缘2b的周向端部的下端沿轴向设置。
如图6所示,成为线圈4的第一层的最初的匝的一根绕组导体4a(数字1)沿着外凸缘2a卷绕于端面用绝缘体2的齿端面覆盖部2t的最外周侧。成为第二匝以后的绕组导体4a(数字2~12)朝向内凸缘2b侧隔着切槽用绝缘体3依次卷绕于齿端面覆盖部2t的表面。
并且,成为线圈4的第一层的最后的匝的绕组导体4a(数字13)与形成于端面用绝缘体2的齿端面覆盖部2t和内凸缘2b的边界部的斜面部2s以及齿端面覆盖部2t双方接触而卷绕,形成线圈4的第一层。
成为线圈4的第二层的最初的匝的绕组导体4a(数字14)以与成为第一层的最后的匝的绕组导体4a(数字13)和斜面部2s双方抵接的方式卷绕。之后,成为构成线圈4的第二层的各匝的绕组导体4a(数字15~26)以与成为第一层的相邻的两个匝的绕组导体4a的双方抵接的方式朝向径向外侧依次卷绕,在线圈4的第一层之上层叠。
在此,在成为第二层的最后的匝的绕组导体4a(数字26)的径向外侧没有绕组导体4a的直径量的空间,因此成为第三层的最初的匝的绕组导体4a(数字27)以与成为第二层的最后的匝的绕组导体4a(数字26)以及外凸缘2a双方抵接的方式卷绕。之后,线圈4的第三层与第二层同样地层叠。
此时,在切槽5内,成为线圈4的第一层和第三层的最初的匝的绕组导体4a(数字1、27)与沿着切槽5的沿面5s安装的切槽用绝缘体3抵接,因此,在分割层叠铁芯10的分割层叠磁轭部10a与线圈4之间,如图6、图7所示,保持与切槽用绝缘体3的厚度t同等的距离d1。
如图8B所示,齿端面覆盖部2t的轴向端部的周向两端被平缓地倒角。另外,在齿端面覆盖部2t的周向两侧面中的、层叠齿部10b侧的规定的范围,以沿径向延伸的方式设置有沿周向凹陷的切口部2tk(第1切口部)。因此,比齿端面覆盖部2t的切口部2tk靠轴向上方的部分以在周向上悬伸的方式伸出。将该部分作为悬伸部2th。切口部2tk中的齿端面覆盖部2t的周向的宽度与分割层叠铁芯10的周向的宽度相同。
并且,悬伸部2th沿周向伸出的距离d2为切槽用绝缘体3的厚度t以上。因此,成为线圈4的第一层的多个绕组导体4a(数字1~13)覆盖切槽用绝缘体3,以在两个端面用绝缘体2的各自的悬伸部2th之间沿轴向传递的方式卷绕,在层叠齿部10b与线圈4之间保持距离d2。
成为线圈4的第一层的最后的匝的绕组导体4a(数字13)和成为线圈4的第二层的最初的匝的绕组导体4a(数字14)与切槽用绝缘体3抵接,因此在层叠靴部10c与线圈4之间保持与切槽用绝缘体3的厚度t同等的距离d1。
如图8A所示,切槽用绝缘体3的轴向的长度L比分割层叠铁芯10的轴向的长度Lc大。另外,若将两个端面用绝缘体2的在轴向上对置的悬伸部2th间的长度设为Ld,则切槽用绝缘体3的轴向的长度L为长度Ld以下,切槽用绝缘体3收纳于两个端面用绝缘体2的悬伸部2th之间。另外,在设L<Ld的情况下,如图8B所示,在切槽用绝缘体3的轴向端部31与悬伸部2th的轴向下表面2thb之间确保有作为间隙的空间R1。该空间R1有助于在线圈4的卷绕时防止褶皱集中于切槽用绝缘体3。
根据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的定子100,通过使成为线圈4的第一层的多个绕组导体4a抵接于两个端面用绝缘体2的悬伸部2th,在层叠齿部10b的周向侧面10bs与线圈4之间保持距离。特别是,线圈4的绕组导体4a不会与切槽用绝缘体3的轴向端部31接触,即使在将PET膜这样的薄的绝缘材料用作切槽用绝缘体3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线圈4与分割层叠铁芯10的层叠齿部10b之间的绝缘距离。由此,不会损害定子100的性能和品质,具有能够在维持产品的成本的同时降低漏电流的效果。
实施方式2.
以下,使用附图,以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部分为中心对实施方式2的旋转电机的定子进行说明。
图10是隔着绝缘部件卷绕安装有线圈204的分割层叠铁芯10的局部截面俯视示意图。
图11是隔着绝缘部件卷绕安装有线圈204的分割层叠铁芯10的局部截面侧视示意图。
图12A是表示图10的A-A截面的图。
图12B是图12A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3是表示图10的B-B截面的图。
实施方式1与实施方式2的不同点在于,如图11所示,在端面用绝缘体202的外凸缘202a也设置有悬伸部202ah(第2悬伸部)和切口部202ak(第2切口部)。
如图10所示,成为线圈204的第一层的最初的匝的一根绕组导体204a(数字1)沿着外凸缘220a卷绕于端面用绝缘体202的齿端面覆盖部2t的最外周侧。成为第二匝以后的绕组导体204a(数字2~12)朝向内凸缘2b侧隔着切槽用绝缘体3依次卷绕于齿端面覆盖部2t的表面。
并且,成为线圈204的第一层的最后的匝的绕组导体204a(数字13)与形成于端面用绝缘体202的齿端面覆盖部2t和内凸缘2b的边界部的斜面部2s以及齿端面覆盖部2t双方接触而被卷绕,形成线圈204的第一层。
成为线圈204的第二层的最初的匝的绕组导体204a(数字14)以与成为第一层的最后的匝的绕组导体204a(数字13)和斜面部2s双方抵接的方式卷绕。之后,成为构成线圈204的第二层的各匝的绕组导体204a(数字15~26)以与成为第一层的相邻的两个匝的绕组导体204a双方抵接的方式朝向径向外侧依次卷绕,在线圈204的第一层之上层叠。
在此,在成为第二层的最后的匝的绕组导体204a的径向外侧没有绕组导体204a的直径量的空间,因此成为第三层的最初的匝的绕组导体204a(数字27)以与成为第二层的最后的匝的绕组导体204a(数字26)以及外凸缘2a双方抵接的方式卷绕。之后,线圈204的第三层与第二层同样地层叠,成为最后的匝的绕组导体204a与第一层的最后的匝同样地卷绕。
如图12B所示,齿端面覆盖部2t的轴向端部的周向两端被平缓地倒角,成为周向两端的部分以相比于切槽用绝缘体3所抵接的切口部2tk向周向悬伸的方式伸出。
将该部分作为悬伸部2th。切口部2tk中的齿端面覆盖部2t的周向的宽度与分割层叠铁芯10的周向的宽度相同。
并且,悬伸部2th沿周向伸出的距离d2为切槽用绝缘体3的厚度t以上。因此,成为线圈204的第一层的多个绕组导体204a(数字1~13)以覆盖切槽用绝缘体3的方式并且以在两个端面用绝缘体202各自的悬伸部2th之间沿轴向传递的方式卷绕,在层叠齿部10b与线圈204之间保持距离d2。
成为线圈204的第一层的最后的匝的绕组导体204a(数字13)和成为线圈204的第二层的最初的匝的绕组导体204a(数字14)与覆盖层叠靴部10c的外侧侧面10cs的切槽用绝缘体3抵接,因此在层叠靴部10c与线圈204之间保持与切槽用绝缘体3的厚度t同等的距离d1。
如图12A所示,切槽用绝缘体3的轴向的长度L比分割层叠铁芯10的轴向的长度Lc大。另外,若将两个端面用绝缘体202的在轴向上对置的悬伸部2th间的长度设为Ld,则切槽用绝缘体3的轴向的长度L设为长度Ld以下。因此,在设L<Ld的情况下,如图12B所示,在切槽用绝缘体3的轴向端部31与悬伸部2th的轴向下表面2thb之间确保有空间R1。该空间R1有助于在线圈204的卷绕时防止褶皱集中于切槽用绝缘体3。
此时,在切槽5内,如图11、图13所示,成为线圈204的第一层及第三层的最初的匝的绕组导体204a(数字1、27)沿外凸缘202a的内壁面卷绕。
如图11所示,以与齿端面覆盖部2t的切口部2tk连续的方式,在外凸缘202a的径向内侧侧面中的分割层叠磁轭部10a侧的规定的范围内,朝向周向外侧设置有向径向外侧凹陷的切口部202ak(第2切口部)。切口部202ak的轴向上方部分成为向径向内侧突出的悬伸部202ah。
并且,悬伸部202ah向径向内侧伸出的距离d2为切槽用绝缘体3的厚度t以上。因此,成为线圈204的第一层的最初的匝的绕组导体204a(数字1)和成为第三层的最初的匝的绕组导体204a(数字27)覆盖切槽用绝缘体3,以在两个端面用绝缘体202的各自的悬伸部202ah之间沿轴向传递的方式卷绕,在分割层叠磁轭部10a的内侧侧面10as与线圈204之间保持距离d2。
此时,在切槽用绝缘体3的轴向端部31与悬伸部202ah的轴向下表面202ahb之间,确保有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空间R1同样的空间R2。该空间R2有助于在卷绕线圈204时防止褶皱集中于切槽用绝缘体3。
根据实施方式2的旋转电机的定子,除了实施方式1所述的效果以外,在切槽5内,成为线圈204的第一层及第三层的最初的匝的绕组导体204a(数字1、27)以在两个外凸缘202a的各自的悬伸部202ah之间沿轴向传递的方式卷绕,在分割层叠磁轭部10a的内侧侧面10as与线圈204之间保持有切槽用绝缘体3的厚度t以上的距离d2。由此,即使在切槽的沿面5s中的分割层叠磁轭部10a的径向内侧部分,线圈204的绕组导体204a也不会与切槽用绝缘体3的轴向端部31接触,即使在将PET膜这样的薄的绝缘材料用作切槽用绝缘体3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线圈204与分割层叠铁芯10的分割层叠磁轭部10a的内侧侧面10as之间的绝缘距离。由此,不会损害定子的性能和品质,具有能够在维持产品的成本的同时降低漏电流的效果。
实施方式3.
以下,使用附图,以与实施方式2不同的部分为中心对实施方式3的旋转电机的定子进行说明。
图14是隔着绝缘部件卷绕安装有线圈304的分割层叠铁芯10的局部截面俯视示意图。
图15是表示图14的B-B截面的图。
实施方式2与实施方式3的不同点在于,如图14、图15所示,在端面用绝缘体302的斜面部302s的周向侧面也设置有悬伸部302sh(第3悬伸部)和切口部302sk(第3切口部)。
如图所示,以与齿端面覆盖部2t的切口部2tk连续的方式,在斜面部302s的周向侧面设置有表面凹陷的切口部302sk。切口部302sk的轴向上方部分成为向切槽5内突出的悬伸部302sh。
并且,悬伸部302sh朝向切槽5内伸出的距离d2为切槽用绝缘体3的厚度t以上。因此,成为线圈304的第一层的最后的匝的绕组导体304a(数字13)和成为第二层的最初的匝的绕组导体304a(数字14)覆盖切槽用绝缘体3,以在两个端面用绝缘体202的各自的悬伸部302sh之间沿轴向传递的方式卷绕,在层叠靴部10c的外侧侧面10cs与线圈304之间保持距离d2。
此时,在切槽用绝缘体3的轴向端部31与悬伸部302sh的轴向下表面之间确保有与实施方式1、2中说明的空间R1、R2相同的空间R3。该空间R3有助于在卷绕线圈304时防止褶皱集中于切槽用绝缘体3。
根据实施方式3的旋转电机的定子,除了实施方式1、2所述的效果以外,在切槽5内,成为线圈304的第一层的最后的匝的绕组导体304a(数字13)和成为第二层的最初的匝的绕组导体304a(数字14)以在两个斜面部302s的各自的悬伸部302sh之间沿轴向传递的方式卷绕,在层叠靴部10c的外侧侧面10cs与线圈304之间保持有切槽用绝缘体3的厚度t以上的距离d2。由此,即使在切槽5的沿面5s中的、层叠靴部10c的径向外侧部分,线圈304的绕组导体304a也不会与切槽用绝缘体3的轴向端部31接触,即使在将PET膜那样的薄的绝缘材料用作切槽用绝缘体3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线圈304与分割层叠铁芯10的层叠靴部10c的外侧侧面10cs之间的绝缘距离。由此,不会损害定子的性能和品质,具有能够在维持产品的成本的同时降低漏电流的效果。
实施方式4.
以下,使用附图,以与实施方式3不同的部分为中心对实施方式4的旋转电机的定子进行说明。
图16是安装有绝缘部件的分割层叠铁芯10的俯视图。
图17是图16的圆形标记X部分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8是隔着绝缘部件卷绕安装有线圈404的分割层叠铁芯10的局部截面俯视示意图。
图19是隔着绝缘部件卷绕安装有线圈404的分割层叠铁芯10的局部截面侧视示意图。
图20A是表示图18的A-A截面的图。
图20B是图20A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实施方式3与实施方式4的不同点在于,如图16、图19所示,在端面用绝缘体402的齿端面覆盖部402t的表面且比切口部402tk靠上方的部分,在与线圈404的卷绕方向相同的方向上设置有将一根绕组导体404a沿径向卡定而定位的凸部402r。
从外凸缘202a到内凸缘2b以一定的间隔沿周向形成有多个凸部402r。如图17所示,在凸部402r的内侧倾斜地形成的平面是斜平面部402tin。另外,在凸部402r的外侧,隔着凸部402r的顶部402tu而在径向上对称地形成的平面是斜平面部402tout。顶部402tu以在绕组导体404a的卷绕时不损伤绕组导体404a的绝缘覆膜的方式被倒角。
成为线圈404的第一层的最初的匝的一根绕组导体404a(数字1)沿着外凸缘202a卷绕于端面用绝缘体2的齿端面覆盖部2t的最外周侧。此时,绕组导体404a的径向内侧卡定于凸部402r。成为第二匝以后的绕组导体404a(数字2~12)朝向内凸缘2b侧被依次卷绕并且径向的两侧被卡定在在径向上相邻的凸部402r之间。
并且,成为线圈404的第一层的最后的匝的绕组导体4a(数字13)与形成于端面用绝缘体2的齿端面覆盖部2t和内凸缘2b的边界部的斜面部2s以及齿端面覆盖部2t双方接触,径向外侧卡定于凸部402r地被卷绕。
根据实施方式4的旋转电机的定子,除了实施方式1所述的效果以外,成为构成第一层的各匝的绕组导体404a被规则地卡定于凸部402r,因此成为第二层的各匝的绕组导体404a整齐地卷绕于第一层的绕组导体404a的径向之间。同样地,由于第三层整齐地卷绕,因此能够提供不可能发生卷绕崩塌的、绝缘性能优异的旋转电机的定子。
本申请记载了各种各样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但一个或者多个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各种特征、方式以及功能并不限定于特定的实施方式的应用,能够单独或者以各种组合应用于实施方式。
因此,在本申请所公开的技术的范围内可设想未例示的无数的变形例。例如,包括对至少一个构成要素进行变形的情况、追加的情况或省略的情况、以及抽出至少一个构成要素并与其他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组合的情况。
附图标记说明
100定子、100a层叠磁轭部、1铁芯片、1a磁轭部、1b齿部、1c靴部、2,202,302,402端面用绝缘体、2a,202a外凸缘、2b内凸缘、2bs狭缝、2s,302s斜面部、2t,402t齿端面覆盖部、2thb,202ahb轴向下表面、2th,202ah,302sh悬伸部、402r凸部、402tin,402tout斜平面部、402tu顶部、2tk,202ak,302sk,402tk切口部、3切槽用绝缘体、31轴向端部、4,204,304,404线圈、4a,204a,304a,404a绕组导体、5切槽、5s沿面、d1,d2距离、10分割层叠铁芯、10a分割层叠磁轭部、10a1,10b1,10c1轴向端面、10ain,10bin边缘、10as内侧侧面、10b层叠齿部、10bs周向侧面、10c层叠靴部、10cs外侧侧面、50分割定子、R1,R2,R3空间。
Claims (5)
1.一种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由铁芯与线圈构成,所述铁芯通过将由磁轭部、齿部以及靴部构成的多个铁芯组合成环状而构成,所述多个铁芯将多个铁芯片在轴向上层叠而构成,所述齿部从所述磁轭部的内周面向内侧突出,所述靴部从所述齿部的内侧前端向周向两侧突出,
所述线圈隔着绝缘部件卷绕安装于所述铁芯,其中,
所述绝缘部件包括以下两种绝缘体:
端面用绝缘体,安装于所述铁芯的轴向两端面,所述端面用绝缘体包括:外凸缘,所述外凸缘从所述磁轭部的轴向端面中的内周侧的边缘紧贴并覆盖径向外侧,且向轴向上方立起;内凸缘,所述内凸缘从所述靴部的轴向端面以及所述齿部的内周侧的边缘紧贴并覆盖径向外侧,并且向轴向上方立起;以及齿端面覆盖部,所述齿端面覆盖部与所述齿部的轴向端面紧贴并覆盖该轴向端面,外周侧端部与所述外凸缘连接,内周侧端部经由朝向径向内侧呈喇叭状扩展的斜面部而与所述内凸缘连接,
切槽用绝缘体,所述切槽用绝缘体无接缝地覆盖所述磁轭部的内侧侧面、所述齿部的周向侧面以及所述靴部的外侧侧面,
在所述齿端面覆盖部的周向两侧面的所述齿部侧,以向径向延伸的方式设置有沿周向凹陷的第1切口部,比所述第1切口部靠轴向上方的部分在周向上伸出而形成第1悬伸部,
所述切槽用绝缘体收纳于两个所述端面用绝缘体的所述第1悬伸部之间,
以与所述齿端面覆盖部的所述第1切口部连续的方式,在所述斜面部的周向侧面设置有表面凹陷的第3切口部,
比所述第3切口部靠轴向上方的部分向径向外侧伸出而形成第3悬伸部,
所述切槽用绝缘体收纳于两个所述端面用绝缘体的所述第3悬伸部之间,
所述切槽用绝缘体的沿着所述靴部的外侧侧面的部分的轴向端部插入并固定于在所述内凸缘的周向端部的下端沿轴向设置的狭缝,所述狭缝以沿周向与所述齿端面覆盖部的所述第3切口部连续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内凸缘且不设置于所述斜面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其中,以与所述齿端面覆盖部的所述第1切口部连续的方式,在所述外凸缘的径向内侧侧面,朝向周向外侧设置有向径向外侧凹陷的第2切口部,比所述第2切口部靠轴向上方的部分向径向内侧伸出而形成第2悬伸部,
所述切槽用绝缘体收纳于两个所述端面用绝缘体的所述第2悬伸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其中,所述第1悬伸部、所述第2悬伸部、所述第3悬伸部中的至少一个悬伸部伸出的距离为所述切槽用绝缘体的厚度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其中,在所述第1悬伸部、所述第2悬伸部、所述第3悬伸部中的至少一个悬伸部的轴向下表面与所述切槽用绝缘体的轴向端部之间形成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其中,在所述端面用绝缘体的所述齿端面覆盖部的表面且比所述第1切口部存在于上方的部分,在与所述线圈的卷绕方向相同的方向上设置有凸部,所述凸部将构成所述线圈的绕组导体沿径向卡止而定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053742 | 2018-03-22 | ||
JP2018-053742 | 2018-03-22 | ||
PCT/JP2019/010783 WO2019181770A1 (ja) | 2018-03-22 | 2019-03-15 |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042077A CN112042077A (zh) | 2020-12-04 |
CN112042077B true CN112042077B (zh) | 2023-03-24 |
Family
ID=67987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19607.5A Active CN112042077B (zh) | 2018-03-22 | 2019-03-15 | 旋转电机的定子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469638B2 (zh) |
JP (1) | JP6999796B2 (zh) |
CN (1) | CN112042077B (zh) |
DE (1) | DE112019001461T5 (zh) |
WO (1) | WO201918177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9111777A1 (ja) * | 2017-12-07 | 2019-06-13 | 京セラインダストリアルツールズ株式会社 | 固定子鉄心、固定子鉄心の製造方法 |
DK3745559T3 (en) * | 2019-05-27 | 2022-06-07 | Magnax Bv | Stator til aksialfluxmaskine |
WO2022009521A1 (ja) * | 2020-07-08 | 2022-01-1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固定子及び回転電機 |
JP7520667B2 (ja) | 2020-09-29 | 2024-07-23 | ニデッ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 ステータ、モータ、およびコア体の製造方法 |
DE102021106186A1 (de) * | 2021-03-15 | 2022-09-15 | Ebm-Papst Mulfingen Gmbh & Co. Kg | Modular aufgebautes, segmentiertes Statorpaket |
WO2022208965A1 (ja) * | 2021-03-29 | 2022-10-06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回転電機、回転電機の固定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
JP2024502651A (ja) * | 2021-05-17 | 2024-01-22 | 安徽威▲靈▼汽▲車▼部件有限公司 | 絶縁フレームワーク、ステータ、モータ、圧縮機及び車両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6036223A (ja) * | 2014-08-04 | 2016-03-17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
JP2016077129A (ja) * | 2014-10-09 | 2016-05-12 | アスモ株式会社 | 電機子 |
CN106816979A (zh) * | 2015-11-30 | 2017-06-09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旋转电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751927B2 (ja) * | 2011-05-13 | 2015-07-22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回転電機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
JP5843156B2 (ja) * | 2011-06-13 | 2016-01-13 |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 ステータユニットおよびモータ |
DE102011081030A1 (de) * | 2011-08-16 | 2013-02-21 | Robert Bosch Gmbh | Wicklungsträger zur Verwendung in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sowie Wicklungsanordnung |
JP6261271B2 (ja) | 2013-10-08 | 2018-01-17 |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 密閉型電動圧縮機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
JP6580252B2 (ja) * | 2016-04-07 | 2019-09-25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磁極、磁極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固定子 |
JP6329586B2 (ja) | 2016-04-20 | 2018-05-23 |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 電動機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
-
2019
- 2019-03-15 WO PCT/JP2019/010783 patent/WO201918177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9-03-15 DE DE112019001461.7T patent/DE112019001461T5/de active Pending
- 2019-03-15 JP JP2020508309A patent/JP6999796B2/ja active Active
- 2019-03-15 CN CN201980019607.5A patent/CN112042077B/zh active Active
- 2019-03-15 US US16/968,743 patent/US11469638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6036223A (ja) * | 2014-08-04 | 2016-03-17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
JP2016077129A (ja) * | 2014-10-09 | 2016-05-12 | アスモ株式会社 | 電機子 |
CN106816979A (zh) * | 2015-11-30 | 2017-06-09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旋转电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9181770A1 (ja) | 2019-09-26 |
US20210050757A1 (en) | 2021-02-18 |
US11469638B2 (en) | 2022-10-11 |
JPWO2019181770A1 (ja) | 2020-09-24 |
DE112019001461T5 (de) | 2020-12-31 |
JP6999796B2 (ja) | 2022-01-19 |
CN112042077A (zh) | 2020-12-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042077B (zh) | 旋转电机的定子 | |
JP6208333B2 (ja) |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回転電機 | |
JP5361277B2 (ja) | モータ | |
US8610328B2 (en) |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 |
US9793774B2 (en) | Armature for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 |
CN108028556A (zh) | 旋转电机 | |
US10833551B2 (en) | Stator of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 |
US20180006512A1 (en) | Armature and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 |
US10348150B2 (en) |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stator | |
CN111095740B (zh) | 绝缘体、包括该绝缘体的定子以及包括该绝缘体的电动机 | |
US11329526B2 (en) | Stator, stator assembly, and transducer for converting between electrical energy and mechanical energy | |
US20230238848A1 (en) | Insulator, stator, and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 |
CN104662779A (zh) | 电力机械 | |
WO2019073724A1 (ja) |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 |
JP2009089584A (ja) | 電動機 | |
US11336133B2 (en) | Stator for an electric motor | |
US20230307976A1 (en) | Electrical insulator assembly, stator and motor | |
JP7271796B2 (ja) | 固定子及び回転電機並びに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 |
US12101006B2 (en) | Mo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tator provided in motor | |
KR102570252B1 (ko) | 모터 | |
JP2009089493A (ja) | 電動機 | |
CN113346658A (zh) | 旋转电机 | |
WO2020044428A1 (ja) | 固定子 | |
JP6436825B2 (ja) | 固定子および固定子の製造方法 | |
CN112236925A (zh) | 旋转电机的定子以及旋转电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