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41913B - 显示单元以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单元以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41913B
CN112041913B CN201880091363.7A CN201880091363A CN112041913B CN 112041913 B CN112041913 B CN 112041913B CN 201880091363 A CN201880091363 A CN 201880091363A CN 112041913 B CN112041913 B CN 1120419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end
end portion
display
display device
extend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136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41913A (zh
Inventor
森吉之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0419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419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419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419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0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 H01L25/04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5/075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 H01L25/075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the devices being arranged next to each o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483Containers
    • H01L33/486Containers adapted for surface mount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4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is selected from a number of characters arranged one beside the other, e.g. on a common carrier pl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8Optical field-shap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6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emiconductor body, e.g. lead-frames, wire-bonds or solder ba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显示单元(10)包括:壳体(40);配置于壳体内的电路基板(20);安装于电路基板的多个发光元件(30);以及抑制照明光或太阳光等外部光射入电路基板的遮光板(50)。壳体具有开口部(42),遮光板设置为覆盖壳体的开口部。遮光板具有覆盖壳体的开口部的基端部(51)和设置于基端部的第1延伸部(61)。第1延伸部构成为延伸到比壳体的外表面要靠外侧。

Description

显示单元以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单元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装置构成为在支承框上呈矩阵状排列多个显示单元。显示单元构成为呈矩阵状排列多个发光元件,并根据所输入的控制信号来显示文字和图形等图像。
在这样的显示装置中,在相邻的显示单元之间设置预先设计好的间隙(例如,专利文献1)。这样的间隙主要是为了提高安装作业或维护作业的作业效率而设置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2017-187710号公报(参照第[0005]段)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根据配置显示装置的环境条件,有时水或沙尘等异物通过设置于相邻的显示单元间的间隙而侵入到显示装置的内部。当水或沙尘等异物侵入到显示装置的内部时,可能会引起显示装置的内部构件的腐蚀或劣化。
另外,根据配置显示装置的环境条件,有时太阳光或照明光等外部光通过设置于显示单元间的间隙而射入到显示装置的内部。当外部光射入到显示装置的内部时,可能会引起显示装置的内部构件的劣化。
此外,射入到显示装置的内部的外部光有时也会在支持显示单元的支承框处反射,并作为反射光从显示单元向外部射出。该情况下,发光元件的发光被淹没在反射光中,可能会导致难以识别显示单元中所显示出的图像。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获得可以比以往更能抑制异物侵入到显示装置的内部或外部光射入到显示装置的内部的显示单元以及显示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单元包括:具有开口部的壳体;配置于壳体内的电路基板;安装于电路基板的多个发光元件;覆盖壳体的开口部的反射抑制构件,反射抑制构件具有延伸到比壳体的外表面要靠外侧的延伸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比以往更能抑制异物侵入到显示装置的内部或外部光射入到显示装置的内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显示单元的主视图。
图3中,图3(a)是图2的A-A线剖视图,图3(b)是图2的B-B线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5是扩大表示用图4的虚线框示出的区域的俯视图。
图6是扩大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一部分的部分扩大主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显示单元的主视图。
图8是图7的D-D线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10是扩大表示用图9的虚线框示出的区域的俯视图。
图11是扩大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一部分的部分扩大主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显示单元的主视图。
图13是扩大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一部分的部分扩大主视图。
图14中,图14(a)、图14(b)是表示现有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显示单元的主视图。
图16是扩大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一部分的部分扩大主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其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单元的主视图。
图18是扩大表示本发明其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一部分的部分扩大俯视图。
图19是扩大表示本发明其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一部分的部分扩大俯视图。
图20是扩大表示本发明其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一部分的部分扩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各图中,对于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适当地简化或省略其重复说明。另外,为了便于说明,有时会夸大各图中所示部分的尺寸、形状的比例关系等。
(实施方式1)
参照图1~图6,对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显示单元10和显示装置100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00构成为显示图像的多个显示单元10呈矩阵状排列。将显示单元10和显示装置100中显示图像的面设为显示面101。
显示单元10安装于支承框200。图1仅示出了显示单元10中的一部分以明示支承框200。显示装置100设置在竞技场等室外或体育馆等室内。
以下对将显示装置100和显示单元10与地面垂直设置的情况进行说明,将从正面观察显示面101时的左右方向设为X轴方向,将与地面垂直的方向设为Y轴方向,将与X轴方向和Y轴方向垂直的方向设为Z轴方向。另外,从正面观察显示面101时的右方向设为X轴正方向,将从正面观察显示面101时的左方向设为X轴负方向,将从正面观察显示面101时的上方向设为Y轴正方向,将从正面观察显示面101时的下方向设为Y轴负方向。关于Z轴方向,将从显示面101的背面朝向正面的方向设为Z轴正方向,将与Z轴正方向相反的方向且从正面朝向显示面101的方向设为Z轴负方向。这些轴向的规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相同。
支承框200由铝或铜等金属材料制成,具有与X轴平行延伸的多个梁210和与Y轴平行延伸的多个柱220。即,通过将多个梁210和多个柱220呈格子状连结,来构成支承框200。在如上所述构成的支承框200上安装多个显示单元10,来构成显示装置100。
图2表示从Z轴负方向观察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显示单元10的主视图。图3(a)示出图2的A-A线剖视图,图3(b)示出图2的B-B线剖视图。
如图2、图3(a)和图3(b)所示,显示单元10包括壳体40、配置于壳体40内的电路基板20、以及安装到电路基板20的安装面22上的多个发光元件30。用多个发光元件30整体显示图像,各发光元件30成为构成图像的像素。
电路基板20由绝缘性树脂材料、玻璃材料或陶瓷材料等制成,在其安装面22设置有向发光元件30供电的未图示的布线。此外,在电路基板20的安装面22中设置有驱动发光元件30的未示出的驱动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
发光元件30是3in1型的表面安装型LED元件,例如,在电路基板20的安装面22上排列成7列×7列。发光元件30利用从电路基板20的驱动IC提供的电力,以任意强度发出任意颜色的光。其结果是,在显示单元10上由多个发光元件30显示彩色图像。
壳体40是一种框体,具有沿Z轴正方向开口的开口部42,包括沿着包含X轴和Y轴的平面的底部45、沿着包含Y轴和Z轴的平面的侧壁46以及沿包含X轴和Z轴的平面的侧壁46,由聚碳酸酯树脂或丙烯酸树脂等树脂材料制成。另外,在壳体40中,将配置电路基板20的面设为内表面47,将露在壳体40外部的面设为外表面41。
壳体40中,安装有发光元件30的电路基板20以使安装面22朝向Z轴正方向的方式配置。安装面22被填充剂23覆盖,以用于防水保护。填充剂23由具有防水性的环氧树脂等制成。
另外,壳体40中设置有遮光板50(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的“反射抑制部件”)。如上所述,由于电路基板20中设置有布线,因此当外部光射入到电路基板20时,会被布线反射,从而作为反射光被看到。遮光板50通过遮挡外部光射入到电路基板20,从而抑制反射光的产生。
优选遮光板50通过射出成型由黑色的树脂来制成。此外,为了有效地抑制太阳光或照明光等外部光的反射,优选在其表面实施如图2所示的压花加工。
遮光板50具有从Z轴负方向覆盖壳体40的侧壁46和开口部42的基端部51、从基端部51向Z轴正方向呈檐状突出的檐部52、以及设置于基端部51的X轴负方向的端部的第1延伸部61。在本实施方式1中,对第1延伸部61设置于基端部51的X轴负方向的端部的例子进行说明,但第1延伸部61也可以设置于基端部51的X轴正方向的端部。
基端部51形成为Z轴方向厚度为Th的平板状。该基端部51与配置发光元件30的位置相对应地设置有多个开口部54。
第1延伸部61设置于基端部51的X轴负方向的端部,延伸到比壳体40的外表面41更靠外侧。另外,如图2所示,第1延伸部61从基端部51的Y轴正方向的端部连续延伸到Y轴负方向的端部。在本实施方式1中,公开了基端部51的Z轴方向的厚度Th与第1延伸部61的Z轴方向的厚度相同的例子,但基端部51的Z轴方向的厚度Th和第1延伸部61的Z轴方向的厚度可以互不相同。
第1延伸部61优选通过射出成型与基端部51一体成型,但也可以在使用与基端部51不同的材料来制成后,附加到基端部51。另外,第1延伸部61优选由与基端部51相同颜色的黑色树脂制成,以使太阳光等外部光的反射率变低,但也可以由与基端部51不同颜色的树脂来制成。另外,也可以对第1延伸部61的表面实施压花加工。
图4中表示从Y轴正方向观察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00的俯视图的一部分。如图4所示,相邻的两个显示单元10隔着预先设计好的间隙CL1来配置。即,在两个显示单元10之间,为了提高安装作业和维护作业的作业效率,设置了预先设计好的间隙CL1。
图5中表示扩大表示了图4中用虚线框C示出的区域的扩大俯视图。图5所示的两个显示单元10相邻地配置,构成一个显示单元10的遮光板50和构成另一显示单元10的遮光板50在X轴方向上彼此相对。
另外,相邻配置的两个遮光板50被配置成构成一个遮光板50的第1延伸部61和构成另一个遮光板50的基端部51在X轴方向上彼此相对。
通过这样配置,设置于一个遮光板50上的第1延伸部61从Z轴负方向覆盖间隙CL1的至少一部分。
此外,如图5所示,在相邻的两个遮光板中,构成一个遮光板50的第1延伸部61和构成另一个遮光板50的基端部51之间设置有间隙CL2。
根据设置了显示装置100的环境条件,构成各显示单元10的遮光板50有时会热膨胀。当发生这样的热膨胀时,有可能会导致构成一个遮光板50的第1延伸部61和构成另一个遮光板50的基端部51相接触而损坏。在这一点上,根据本实施方式1,彼此相邻的两个遮光板50中构成一个遮光板50的第1延伸部61和构成另一个遮光板50的基端部51隔着间隙CL2来配置,因此即使在遮光板50产生了热膨胀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彼此相接触。
图6中,将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100中任意4个显示单元10呈矩阵状排列的部分从Z轴负方向看到的主视图局部扩大表示。
如图6所示,第1延伸部61设置于基端部51的X轴负方向的端部,从基端部51的Y轴正方向的端部连续延伸到Y轴负方向的端部因此,对于设置于相邻显示单元10之间的间隙CL1,在Y轴正方向的端部到Y轴负方向的端部的范围内被第1延伸部61覆盖其至少一部分。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1,可以发挥以下所示的效果。
(1)根据本实施方式1,由于可以利用第1延伸部61堵住沿Y轴方向延伸的间隙CL1的至少一部分,因此,可以比起以往更加抑制异物通过间隙CL1侵入显示装置100的内部、以及抑制外部光通过间隙CL1射入显示装置100的内部。因此,可以比起以往更能抑制因异物的侵入或外部光的射入而导致的显示装置100内部的构件的劣化。
(2)支承框200由金属材料制成,因此容易反射外部光。因此,当通过设置于相邻的显示单元10间的间隙CL1射入到显示装置100内部的外部光到达支承框200时,该外部光在支承框200处反射,作为反射光从显示装置100射出。在这一点上,根据本实施方式1,由于可以比起以往更能抑制外部光射入到间隙CL1,所以可以比起以往更能抑制反射光的产生。
(3)在本实施方式1中,相邻的两个遮光板50被配置成构成一个遮光板50的第1延伸部61和构成另一个遮光板50的基端部51之间隔着间隙CL2。因此,即使在遮光板50发生了热膨胀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构成一个遮光板50的第1延伸部61和构成另一个遮光板50的基端部51相接触。因此,可以抑制因热膨胀而导致的损坏。
(实施方式2)
除了之前的图1之外,还参照图7~图11对实施方式2的显示单元10和显示装置100进行说明。另外,在没有特别拒绝的情况下,通过同一符号表示相同结构,来适当地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7所示,构成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显示单元10的遮光板50具有设置于基端部51的X轴负方向的端部的第1延伸部61和设置于基端部51的X轴正方向的端部的第2延伸部62。第1延伸部61和第2延伸部62都从基端部51的Y轴正方向的端部连续延伸到Y轴负方向的端部。
图8表示图7的D-D线剖视图。如图8所示,第1延伸部61设置于基端部51的X轴负方向的端部,第2延伸部62设置于基端部51的X轴正方向的端部。另外,第1延伸部61和第2延伸部62设置在Z轴方向(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的“基端部的厚度方向”)上不相同的位置。即,第1延伸部61和第2延伸部62设置在Z轴方向上彼此不重叠的位置。
图9中表示从Y轴正方向观察本发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00的俯视图的一部分。如图9所示,相邻的两个显示单元10隔着预先设计好的间隙CL1来配置。
图10中表示扩大表示了图9中用虚线框E示出的区域的扩大俯视图。如图10所示,相邻的两个显示单元10配置成构成一个显示单元10的遮光板50和构成另一显示单元10的遮光板50在X轴方向和Z轴方向上彼此相对。
具体说明,彼此相邻的两个遮光板50被配置成构成一个遮光板50的第1延伸部61与构成另一个遮光板50的基端部51在X轴方向上相对。另外,在该彼此相邻的两个遮光板50中,构成一个遮光板50的第1延伸部61被配置成在Z轴方向上与构成另一个遮光板50的第2延伸部62相对。
此外,彼此相邻的两个遮光板50中,构成一个遮光板50的第2延伸部62与构成另一个遮光板50的基端部51在X轴方向上相对。
通过这样配置,间隙CL1被第1延伸部61和第2延伸部62从Z轴负方向覆盖。
另外,本实施方式2中,在彼此相邻的两个遮光板50中,构成一个遮光板50的第1延伸部61与构成另一个遮光板50的第2延伸部62被配置成在Z轴方向上隔着间隙CL3相对。另外,彼此相邻的两个遮光板50中构成一个遮光板50的第1延伸部61和构成另一个遮光板50的基端部51被配置成在X轴方向上隔着间隙CL2相对。此外,彼此相邻的两个遮光板50中构成一个遮光板50的第2延伸部62和构成另一个遮光板50的基端部51被配置成在X轴方向上隔着间隙CL2相对。
图11中将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100中涉及本实施方式2的任意4个显示单元10呈矩阵状排列的部分从Z轴负方向看到的主视图局部扩大表示。
如上所述,第1延伸部61和第2延伸部62都从基端部51的Y轴正方向的端部连续延伸到Y轴负方向的端部。因此,对于沿Y轴方向延伸的间隙CL1,从基端部51的Y轴正方向的端部到Y轴负方向的端部被第1延伸部61和第2延伸部62所覆盖。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2,除了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效果(1)~(3)之外,还可以发挥以下所示的效果。
(4)在本实施方式2中,由于第1延伸部61和第2延伸部62设置于基端部51的相对的两边且设置在基端部51的厚度方向上彼此不同的位置,因此第1延伸部61和第2延伸部62可以配置为在Z轴方向上相对。因此,可以利用第1延伸部61和第2延伸部62双方来堵住沿Y轴方向延伸的间隙CL1。因此,可以比起以往更有效地抑制异物侵入到间隙CL1或太阳光射入到间隙CL1。
(5)本实施方式2中,第1延伸部61和第2延伸部62在Z轴方向上隔着间隙CL3相对。另外,第1延伸部61与相邻的遮光板50的基端部51在X轴方向上隔着间隙CL2相对。同样地,第2延伸部62也与相邻的遮光板50的基端部51在X轴方向上隔着间隙CL2相对。因此,即使在遮光板50发生了热膨胀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第1延伸部61和第2延伸部62相接触。另外,可以抑制第1延伸部61或第2延伸部62与相邻的遮光板50的基端部51相接触。因此,可以抑制因热膨胀而导致的破损的产生。
(实施方式3)
除了之前的图1之外,还参照图12~图14对实施方式3的显示单元10和显示装置100进行说明。另外,在没有特别拒绝的情况下,通过同一符号表示相同结构,来适当地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显示单元10中,遮光板50具有设置于基端部51的Y轴负方向的端部的第3延伸部63。第3延伸部63从X轴负方向的端部连续延伸到X轴正方向的端部。
图13中将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100中本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任意4个显示单元10呈矩阵状排列的部分在从Z轴负方向看到的主视图局部扩大表示。
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3中,第3延伸部63安装于支承框200以使得第3延伸部63位于基端部51的Y轴负方向上。即,在本实施方式3中,第3延伸部63被配置成位于基端部51的垂直方向下方。另外,如上所述,第3延伸部63从基端部51的X轴正方向的端部连续延伸到X轴负方向的端部。
图14(a)和图14(b)中表示将现有的显示单元301呈矩阵状排列来构成的现有的显示装置300的立体图以用于说明。如图14(a)和图14(b)所示,在现有的显示装置300中,相邻的显示单元301间设置有沿X轴方向延伸的间隙CLX和沿Y轴方向延伸的间隙CLY。
如图14(a)中利用箭头F所示那样,当从Z轴负方向看显示装置300时,间隙CLX和间隙CLY都可以被看到。然而,如利用箭头G所示那样,在从偏离X轴方向的位置看显示装置301的情况下,比起从Z轴负方向看显示装置300的情况,沿Y轴方向延伸的间隙CLY相对不容易被看到。这是由于间隙CLY被遮光板50遮挡。而沿X轴方向延伸的间隙CLX未被遮光板50遮挡,因此即使是从偏离X轴方向的位置也可以被看到。
同样地,如图14(b)中利用箭头H所示那样,在从偏离Y轴方向的位置看显示装置300的情况下,比起从Z轴负方向看显示装置300的情况,沿X轴方向延伸的间隙CLX相对不容易被看到。这是由于间隙CLX被遮光板50遮挡。而沿Y轴方向延伸的间隙CLY未被遮光板50遮挡,因此即使是从偏离Y轴方向的位置也可以容易地被看到。
通常,比起从偏离Y轴方向的位置看显示装置300,从偏离X轴方向的位置看显示装置300的情况更多。因此,比起沿Y轴方向延伸的间隙CLY,沿X轴方向延伸的间隙CLX被更多的观察者看到的可能性较高。即,当外部光射入到显示装置300的内部,并作为反射光通过间隙CLX或间隙CLY射出到外部时,比起通过间隙CLY射出到外部的反射光,通过间隙CLX射出到外部的反射光有可能被更多的观察者看到。
在这一点上,根据本实施方式3,第3延伸部63设置于Y轴负方向的端部,因此,从Z轴负方向覆盖相当于间隙CLX的间隙的至少一部分。换言之,第3延伸部63从Z轴负方向覆盖设置于本实施方式3所示的显示装置100的间隙CL1中沿X轴方向延伸的间隙CL1的至少一部分。因此,可以更恰当地抑制反射光被看到的可能性。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3,除了在上述实施方式1和上述实施方式2中所说明的效果(1)~(5)之外,还可以发挥以下所示的效果。
(6)根据本实施方式3,由于第3延伸部63被配置于基端部51的Y轴负方向的端部,所以可以更恰当地抑制反射光被看到的可能性。
(实施方式4)
除了之前的图1之外,还一并参照图15~图16对实施方式4的显示单元10和显示装置100进行说明。另外,在没有特别拒绝的情况下,通过同一符号表示相同结构,来适当地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15所示,构成本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显示单元10的遮光板50具有设置于X轴负方向的端部的第1延伸部61和设置于Y轴负方向的端部的第3延伸部63。第1延伸部61从基端部51的Y轴负方向的端部连续延伸到Y轴正方向的端部,第3延伸部63从基端部51的X轴负方向的端部连续延伸到X轴正方向的端部。
图16中将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100中本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任意4个显示单元10呈矩阵状排列的部分从Z轴负方向看到的主视图局部扩大表示。
如上所述,第1延伸部61从基端部51的Y轴正方向的端部连续延伸到Y轴负方向的端部,第3延伸部63从基端部51的X轴正方向的端部连续延伸到X轴负方向的端部。因此,设置于相邻的显示单元10间的间隙CL1中沿X轴方向延伸的间隙CL1和沿Y轴方向延伸的间隙CL1都至少有一部分被从Z轴负方向覆盖。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4,除了在上述实施方式1~3中所说明的效果(1)~
(6)之外,还可以发挥以下所示的效果。
(7)根据本实施方式4,沿X轴方向延伸的间隙CL1和沿Y轴方向延伸的间隙CL1都至少有一部分被第1延伸部61和第3延伸部63从Z轴负方向覆盖。因此,可以比起以往更恰当地抑制异物侵入到显示装置100的内部以及外部光射入到显示装置100的内部。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3中,第3延伸部63设置于Y轴负方向的端部,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如图17所示,在Y轴正方向的端部设置第4延伸部64。
·在上述变形例中,优选将设置于Y轴负方向的端部的第3延伸部63和设置于Y轴正方向的端部的第4延伸部64设置在Z轴方向上彼此不重叠的位置。另外,在将本变形例中的显示单元10安装到显示装置100上的情况下,优选在第3延伸部63或第4延伸部64与构成相邻的遮光板50的基端部51之间设置间隙CL2。
·在上述变形例中,遮光板50设置有第3延伸部63和第4延伸部64,但也可以省略第3延伸部63。即,可以省略设置于基端部51的垂直方向下方的第3延伸部63,在基端部51的垂直方向上方设置第4延伸部64。
·如图18所示,也可以将在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第1延伸部61的形状设为随着离开基端部51而变细的锥形。另外,虽未图示,但对于在上述各实施方式或上述各变形例中所说明的第2延伸部62、第3延伸部63或第4延伸部64的形状,也可以设为随着离开基端部51而变细的锥形。
·如图19所示,也可以将第1延伸部61和第2延伸部62的形状设为随着离开基端部51而变细的锥形,将这些第1延伸部61和第2延伸部62配置成在Z轴方向上彼此相对。该情况下,优选第1延伸部61和第2延伸部62在Z轴方向上隔着间隙CL3相对。
·可以将第3延伸部63和第4延伸部64的形状设为随着离开基端部51而变细的锥形,将这些第3延伸部63和第4延伸部64配置成在Z轴方向上彼此相对。该情况下,优选第3延伸部63和第4延伸部64在Z轴方向上隔着间隙CL3相对。
如图20所示,可以将第1延伸部61的形状设为圆弧状。此外,虽未图示,但也可以将第2延伸部62、第3延伸部63、或第4延伸部64的形状设为圆弧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在第1延伸部61与相邻的遮光板50的基端部51之间隔着间隙CL2,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配置成在第1延伸部61与相邻的遮光板50的基端部51之间不隔着间隙CL2。即,也可以配置成将第1延伸部61与相邻的遮光板50的基端部51相接触。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2~4以及上述各变形例中,可以设为在第2延伸部62与相邻的遮光板50的基端部51之间、或第3延伸部63与相邻的遮光板50的基端部51之间、或第4延伸部64与相邻的遮光板50的基端部51之间不设置间隙CL2。即,也可以配置成将第2延伸部62与相邻的遮光板50的基端部51相接触。同样地,也可以配置成第3延伸部63与相邻的遮光板50的基端部51相接触。同样地,也可以配置成第4延伸部64与相邻的遮光板50的基端部51相接触。
·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第1延伸部61和第2延伸部62隔着间隙CL3而配置,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第1延伸部61和第2延伸部62配置成不隔着间隙CL3。即,也可以配置成第1延伸部61和第2延伸部62彼此相接触。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3延伸部63和第4延伸部64隔着间隙CL3而配置,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设为在第3延伸部63和第4延伸部63之间不设置间隙CL3。即,也可以配置成第3延伸部63和第4延伸部64彼此相接触。
·也可以构成为遮光板50包括所有第1延伸部61、第2延伸部62、第3延伸部63以及第4延伸部64。
·显示装置100可以由一个显示单元10构成。
·可以向在实施方式1~4或上述变形例中所说明的间隙CL2或CL3填充透明树脂等构件。根据本变形例,可以更恰当地抑制异物侵入到显示装置100的内部。作为透明树脂,优选具有防水性的材料。
·实施方式1~4中,壳体40由聚碳酸酯树脂或丙烯酸树脂等树脂材料制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使壳体40由铝合金或镁合金等金属材料制成。
·实施方式1~4中,作为发光元件30使用了3in1型的表面安装型的LED元件,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作为发光元件30可以使用1in1型的LED元件、或子弹型的LED元件。
·为了降低风力负荷,也可以省略梁210而仅由柱220来构成支承框200。或者,也可以省略柱220而仅由梁210来构成。
标号说明
10 显示单元
20 电路基板
22 安装面
23 填充剂
30 发光元件
40 壳体
41 外表面
42 开口部
45 底部
46 侧壁
47 内表面
50 遮光板
51 基端部
52 檐部
54 开口部
61 第1延伸部
62 第2延伸部
63 第3延伸部
64 第4延伸部
100 显示装置
200 支承框
210 梁
220 柱。

Claims (5)

1.一种显示单元,具有显示图像的显示面,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该壳体具有开口部及包围所述开口部的侧壁;
电路基板,该电路基板配置于所述壳体内;
多个发光元件,该多个发光元件安装于所述电路基板;以及
反射抑制构件,该反射抑制构件具有覆盖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部的平板状的基端部、从所述基端部向垂直于所述显示面的方向呈檐状突出的檐部、在所述壳体的所述侧壁的位置上从所述基端部向垂直于所述显示面的方向竖起的端壁部、和从所述基端部延伸到所述壳体的所述侧壁及所述端壁部的外侧的延伸部,
所述反射抑制构件具有多个所述延伸部,
多个所述延伸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基端部的相对的两边,且设置于在所述基端部的厚度方向上彼此不同的位置。
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显示单元。
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显示单元,
所述显示单元配置成使所述延伸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基端部的垂直方向上方或垂直方向下方。
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多个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显示单元组合而成,
彼此相邻的所述显示单元以构成一个所述显示单元的所述延伸部和构成另一个所述显示单元的所述延伸部在所述基端部的厚度方向上彼此相对的方式进行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构成一个所述显示单元的所述延伸部和构成另一个所述显示单元的所述延伸部在所述基端部的厚度方向上隔着间隙相对。
CN201880091363.7A 2018-03-28 2018-03-28 显示单元以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20419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12870 WO2019186795A1 (ja) 2018-03-28 2018-03-28 表示ユニットおよび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41913A CN112041913A (zh) 2020-12-04
CN112041913B true CN112041913B (zh) 2022-08-09

Family

ID=68061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1363.7A Active CN112041913B (zh) 2018-03-28 2018-03-28 显示单元以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057612A1 (zh)
JP (1) JP6890717B2 (zh)
CN (1) CN112041913B (zh)
WO (1) WO20191867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76780B2 (ja) 2020-12-15 2024-05-01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950092U (zh) * 2013-06-25 2014-11-19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液晶显示面板的检查装置
CN106783920A (zh) * 2016-12-21 2017-05-3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柔性oled的显示面板、无缝拼接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4377Y2 (ja) * 1988-03-22 1994-02-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大型映像表示装置のシエーダ装置
JPH11305689A (ja) * 1998-04-22 1999-11-05 Sony Corp 発光表示装置
JP2002014632A (ja) * 2000-06-28 2002-01-18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 表示装置
JP2002040966A (ja) * 2000-07-24 2002-02-08 Nec Corp 屋外用表示装置
JP2004177881A (ja) * 2002-11-29 2004-06-24 Fujitsu Frontech Ltd 組み合わせ式表示装置、平面表示パネル、光遮断部構成手段、及び平面表示パネルの組み合わせ方法
CN2888571Y (zh) * 2005-12-30 2007-04-11 刘振亮 一种新型户外led显示屏网罩
CN2906921Y (zh) * 2006-04-26 2007-05-30 上海三思电子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led显示点阵模块的组合式注塑面壳结构
US9243779B2 (en) * 2011-01-27 2016-01-2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ulti-display system and translucent cover used thereby
KR102001839B1 (ko) * 2013-02-15 2019-07-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기판, 이를 제조하기 위한 마스크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6241344B2 (ja) * 2014-03-25 2017-12-06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表示システム
CN103867539B (zh) * 2014-03-31 2015-12-09 上海浦核科技有限公司 龙骨架及其龙骨架组合体
KR20170039028A (ko) * 2015-09-30 2017-04-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복수의 표시 장치들을 포함하는 did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950092U (zh) * 2013-06-25 2014-11-19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液晶显示面板的检查装置
CN106783920A (zh) * 2016-12-21 2017-05-3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柔性oled的显示面板、无缝拼接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86795A1 (ja) 2019-10-03
US20210057612A1 (en) 2021-02-25
JP6890717B2 (ja) 2021-06-18
JPWO2019186795A1 (ja) 2020-09-03
CN112041913A (zh) 2020-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53194B1 (ko) 백라이트 장치
US9664359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over used in the same
JP4618546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20010020882A (ko) 평면표시장치
US20110299269A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101684908A (zh) 背光单元和具有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器
JP6241344B2 (ja) 表示システム
JP2006208723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09782466B (zh) 显示装置
CN103579475A (zh) 背光组件
CN112041913B (zh) 显示单元以及显示装置
US9462687B2 (en) Glass composite with functional element
US9812041B2 (en) Display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US10453383B2 (en) Display panel having a sealed back cover
JP2010251027A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JP7247861B2 (ja) 表示ユニット、表示装置および道路情報表示装置
JP5687047B2 (ja) 画像表示装置
CN211455162U (zh) 一种led显示屏的防护罩和led显示屏
BR112012030431A2 (pt) montagem da tampa traseira para um dispositivo que tem fonte de luz ambiente para emitir luz ambiente para uma superfície atrás do dispositivo e dispositivo de exibição que tem recursos de luz ambiente
JP4504119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EP3865934A1 (en) Display device
JP5425297B2 (ja)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内照明装置
US20190331841A1 (en) Illumina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JP2006162889A (ja) 表示装置
KR102274013B1 (ko) 방수 특성이 향상된 엘이디 전광판용 모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3894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