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41621B - 冷冻装置的热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冷冻装置的热交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41621B
CN112041621B CN201980028802.4A CN201980028802A CN112041621B CN 112041621 B CN112041621 B CN 112041621B CN 201980028802 A CN201980028802 A CN 201980028802A CN 112041621 B CN112041621 B CN 1120416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receiver
liquid
inner tube
liquid sepa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2880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41621A (zh
Inventor
金奉奭
金秀敏
金明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120416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416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416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416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F25B43/006Accumu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01Geometry problems, e.g. for reducing siz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28Means for preventing liquid refrigerant entering into the compress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冷冻装置的热交换器,包括:贮液器,用于临时储存从冷冻装置的冷凝器冷凝供给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并向膨胀阀供给;以及液体分离器,插入设置在上述贮液器的内部,用于临时储存在蒸发器气化的制冷剂并向压缩机输送,上述贮液器分别包括:制冷剂入口,用于使从冷凝器排出的制冷剂流入;以及制冷剂出口,用于向膨胀阀排出液体制冷剂,上述液体分离器分别包括:制冷剂流入口,用于使从蒸发器供给的气体制冷剂流入;以及制冷剂流出口,用于向压缩机输送气体制冷剂,上述冷冻装置的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上述液体分离器包括:内管,直径小,插入设置在贮液器的内部;以及外管,直径小于贮液器且大于上述内管,以上述外管包围内管的方式形成双重管结构,上述内管的两端以与贮液器的内部相连通的方式形成开口,分别通过焊接用于密封内管、外管各自的两端的一侧密封板及另一侧密封板来在上述内管与上述外管之间形成圆筒形状的制冷剂循环通道,以使得从制冷剂流入口流入的气体制冷剂向制冷剂流出口进行循环。

Description

冷冻装置的热交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冻装置的热交换器,更详细地,涉及具有如下结构及效果的冷冻装置的热交换器,即,为了使储存于贮液器的高温制冷剂与储存于液体分离器的低温制冷剂能够顺利进行热交换作用,在结构上使液体分离器插入设置于贮液器的内部,作为改善上述液体分离器结构的手段,插入设置于贮液器内部的上述液体分离器其本身由内管和外管形成双重管结构,在使得贮液器内部的储存空间的面积变大的同时使其体积减少,从而可增加制冷剂储存容量,由于向上述贮液器的内部流入的高温制冷剂以向液体分离器的内管流入的状态储存,因此,可增加制冷剂的储存量,并且,储存于上述贮液器的高温制冷剂能够与液体分离器的内管、外管同时进行热交换作用,使得向上述液体分离器流入的低温制冷剂与储存于上述贮液器的高温制冷剂能够积极地进行热交换作用,从而可使冷冻装置的冷冻效率最大化。
背景技术
通常,使用制冷剂的冷冻装置的冷冻循环包括:压缩机,用于将从蒸发器蒸发的低温低压气体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冷凝器,用于冷凝在压缩机压缩的高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贮液器,用于临时储存在上述冷凝器冷凝的高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膨胀阀,通过使从上述贮液器供给的液体制冷剂急速膨胀来以低温低压的雾气状态供给液体制冷剂;蒸发器,通过从外部的热交换介质(空气、水等)中吸收热量的热交换作用来使得从上述膨胀阀供给的雾气状态的制冷剂气化;液体分离器,在向压缩机输送从上述蒸发器通过热交换作用蒸发供给的蒸发气体(气体制冷剂)之前,进行临时储存;以及压缩机,通过将从上述液体分离器供给的低温气体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来向冷凝器排出,如上所述的冷冻装置的冷冻循环可使得在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以冷凝器→贮液器→膨胀阀→蒸发器→液体分离器→压缩机的顺序反复循环。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用于冷凝在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的冷凝器、用于临时储存在上述冷凝器冷凝的高温高压液体制冷剂的贮液器、用于临时储存从蒸发器蒸发的气体制冷剂的液体分离器分别以单独的结构设置在制冷剂循环系统中,因此具有如下问题,即,冷冻循环系统的配管结构变得复杂、在上述冷凝器冷凝的制冷剂未能顺利地流向贮液器侧、在蒸发器未能气化的雾气状态的制冷剂经过液体分离器流入到压缩机,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本申请人曾公开过授权实用新型第20-0359861号、授权专利第10-0666920号、授权专利第10-1059396号、授权专利第10-1289664号等现有技术。
上述现有技术分别为向贮液器的内部插入设置液体分离器的结构,利用储存于上述贮液器的高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与储存于上述液体分离器的低温低压气体制冷剂相互热交换的作用,上述贮液器可通过储存在其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被储存于液体分离器的低温低压制冷剂吸收热量的作用来降低压力,从而使得冷凝器中冷凝的制冷剂可顺利流向贮液器侧,上述液体分离器可通过储存在液体分离器的雾气状态的制冷剂从储存于贮液器的高温制冷剂吸收热量来蒸发,从而可向压缩机供给气体状态的制冷剂,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可顺利实现储存于贮液器的高温的液体制冷剂与储存于液体分离器的低温气体制冷剂之间的相互热交换作用的结构如下。
即,在作为现有技术的授权实用新型第20-0359861号中,多个内部防热管、外部防热管分别稠密地排列在插入设置于贮液器的液体分离器的内部及外部,流入并储存于上述贮液器的高温制冷剂可通过在稠密地排列在液体分离器外部的多个外部防热管循环来与储存于液体分离器的低温制冷剂进行热交换,流入并储存于上述液体分离器的低温制冷剂可通过在多个内部防热管循环来与储存于贮液器的高温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作为现有技术的授权专利第10-0666920号具有如下结构,即,多个内部防热销、外部防热销分别在插入设置于贮液器的内部的液体分离器的内部、外部按规定间隔形成放射状,可通过多个上述内部防热销、外部防热销扩大热交换面积,从而使得储存于上述贮液器的高温制冷剂与储存于上述液体分离器的低温制冷剂之间能够顺利进行热交换作用。
作为现有技术的授权专利第10-1059396号具有如下结构,即,在插入设置于贮液器的内部的液体分离器的外部一侧,设置按规定间隔形成多个制冷剂流出孔的制冷剂流出管,在外部的另一侧,设置按规定间隔形成多个制冷剂流入孔的制冷剂流入管,并且,在上述液体分离器的内部、外部,分别按规定间隔形成多个内部热交换板、外部热交换板,由此,使得通过上述制冷剂流入管流入并储存于贮液器的内部的高温制冷剂与通过连接在液体分离器的蒸发器的出口管线流入并储存于上述液体分离器的低温制冷剂之间能够顺利地进行热交换作用。
作为现有技术的授权专利第10-1289664号具有如下结构,即,贮液器与液体分离器为双重管结构,上述液体分离器设置于外部,上述贮液器插入设置于液体分离器的内部,上述贮液器还具有贯通贮液器内部的热交换管或热交换螺旋管,在通过上述贮液器的入口流入并储存之后通过贮液器的出口向膨胀阀侧供给的制冷剂的一部分通过旁通管向上述热交换管或热交换螺旋管供给,由此,在通过热交换管或热交换螺旋管的过程中,使得与储存于上述贮液器的高温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作用后向上述热交换管或热交换螺旋管排出的制冷剂与从蒸发器向液体分离器供给的低温制冷剂合流以及向上述液体分离器流入并储存在贮液器的高温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作用后向压缩机供给。
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结构上形成双重管结构,即,可在储存高温制冷剂的贮液器的内部插入设置储存低温制冷剂的液体分离器,可通过储存于上述贮液器的低温制冷剂被储存于上述液体分离器的低温制冷剂吸收热量而导致流入并储存于贮液器的高温制冷剂的压力下降的作用来使得在冷凝器冷凝的高温制冷剂顺利地流向贮液器侧,并且,可通过流入并储存于上述液体分离器的低温制冷剂从储存于贮液器的高温制冷剂吸收热量的作用顺利地进行蒸发,由此,虽然可期待向压缩机仅提供气体制冷剂的效果等,但是,上述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缺点,即,热交换器因插入设置于贮液器内部的液体分离器而导致贮液器的内部空间面积减少,即,用于储存制冷剂的内部截面积减少。
因此,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缺点,在为了将上述贮液器的内部截面积增加至插入设置于贮液器的液体分离器的体积而扩大贮液器的大小时,由于上述贮液器的体积也随之变大,热交换器的体积将变得相当大,因此具有无法以紧凑的方式构成冷冻循环的问题,并且,用于使分别储存于贮液器与液体分离器的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作用能够顺利进行的结构变得复杂,而且会因还设置多种结构而导致制造成本增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授权实用新型第20-0359861号(公开日2004年08月21日)
专利文献2:授权专利公报第10-0666920号(公开日2007年01月11日)
专利文献3:授权专利公报第10-1059396号(公开日2011年08月29日)
专利文献4:授权专利公报第10-1289664号(公开日2013年07月26日)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考虑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中出现的多种问题而提出,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如下结构及效果的热交换器,即,通过向用于储存冷凝器所供给的高温制冷剂的贮液器的内部插入设置液体分离器的结构来使储存于上述贮液器的高温制冷剂与储存于上述液体分离器的低温制冷剂能够相互进行热交换作用,增加储存于上述贮液器的制冷剂储存容量并减少贮液器的体积,同时能够以紧凑的结构组成上述贮液器与液体分离器,使得向流入并储存于上述液体分离器的低温制冷剂与储存于贮液器的高温制冷剂能够顺利进行热交换作用,从而减少冷冻循环的设置面积,并将组成热交换器的贮液器与液体分离器的组装结构变得简单,同时可减少热交换器的制造成本。
技术方案
作为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手段,本发明的冷冻装置的热交换器包括:贮液器,用于临时储存从冷冻装置的冷凝器冷凝供给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并向膨胀阀供给;以及液体分离器,插入设置在上述贮液器的内部,用于临时储存在蒸发器气化的制冷剂并向压缩机输送,上述贮液器分别包括:制冷剂入口,用于使从冷凝器排出的制冷剂流入;以及制冷剂出口,用于向膨胀阀排出液体制冷剂,上述液体分离器分别包括:制冷剂流入口,用于使从蒸发器供给的气体制冷剂流入;以及制冷剂流出口,用于向压缩机输送气体制冷剂,上述冷冻装置的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上述液体分离器包括:内管,直径小,插入设置在贮液器的内部;以及外管,直径小于贮液器且大于上述内管,以上述外管包围内管的方式形成双重管结构,上述内管的两端以与贮液器的内部相连通的方式形成开口,分别通过焊接用于密封内管、外管各自的两端的一侧密封板及另一侧密封板来在上述内管与上述外管之间形成圆筒形状的制冷剂循环通道,以使得从制冷剂流入口流入的气体制冷剂向制冷剂流出口进行循环。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以圆筒形状形成于上述液体分离器的内管与外管之间的制冷剂循环通道中,在制冷剂流入口与制冷剂流出口之间按规定间隔形成的多个隔板以C字型形成,上述多个隔板由C字型隔板和将上述C字型隔板调转180度的反C字型隔板相互交替设置而成,以能够使得向上述制冷剂循环通道流入的制冷剂从制冷剂流入口侧流入并以之字形朝向制冷剂流出口侧进行循环。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贮液器的一侧形成用于储存液体制冷剂的制冷剂储存凹槽,使得制冷剂出口的吸入端部浸渍在储存于贮液器的液体制冷剂。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即,由于插入设置于热交换器的贮液器的液体分离器为双重管结构,上述双重管由内管与外管组成,上述内管的直径小于贮液器,上述外管的直径大于上述内管,因此,可向插入设置于上述贮液器的上述液体分离器的内管内部储存流入于贮液器的制冷剂,可通过改善液体分离器的结构来以紧凑的方式制造上述热交换器,从而可减少上述贮液器的体积,另一方面,可增加储存于上述贮液器的制冷剂的储存容量。
并且,具有如下效果,即,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制造插入设置于上述热交换器的贮液器内部的液体分离器,同时可通过使储存于贮液器的高温制冷剂与储存于液体分离器的低温制冷剂能够相互积极地进行热交换作用来增加分别流入并储存于上述贮液器与液体分离器的内部的高温制冷剂与低温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效率。
并且,具有如下效果,即,由于在上述热交换器的贮液器设置用于储存液体制冷剂的制冷剂储存凹槽,因此可通过制冷剂出口顺利地向膨胀阀侧供给液体制冷剂。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用于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
图2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剖视图。
图3为示出图3的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示出图3的B-B线的剖视图。
图5为示出形成于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的液体分离器的多个隔板的设置状态的立体图。
图6为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冷冻装置的热交换器的具体实施例。
附图标记1表示一实施例的横式热交换器,附图标记1a表示另一实施例的立式热交换器。
图1及图2中所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横式热交换器1,图6中示出了另一实施例的立式热交换器1a。
首先,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横式热交换器1。
虽然在附图中未图示,但上述热交换器1包括:贮液器2,用于临时储存冷凝器供给的高温制冷剂并向膨胀阀供给,上述冷凝器用于冷凝在冷冻循环的压缩机中被压缩成高温高压并排出的制冷剂;以及液体分离器3,形成双重管结构,用于临时储存在冷冻循环的蒸发器中因与热交换介质之间的热交换作用气化而蒸发的制冷剂并向压缩机输送。
即,上述热交换器1可具有液体分离器3插入设置于贮液器2的内部的结构。
如图1及图2所示,上述热交换器1在横式贮液器2的一侧(参照附图左侧部分)形成用于使从冷凝器(未图示)所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流入的制冷剂入口21,在上述贮液器2的另一侧(参照附图右侧部分)形成用于向膨胀阀(未图示)供给制冷剂的制冷剂出口22。
并且,在上述热交换器1中,插入设置于贮液器2的内部的液体分离器3分别包括:制冷剂流入口31,用于使从蒸发器(未图示)供给的制冷剂流入;以及制冷剂流出口32,用于向压缩机(未图示)输送制冷剂。
本发明的上述热交换器1的特征在于,通过改善插入设置于贮液器2内部的液体分离器3的结构来使流入并储存于上述贮液器2的制冷剂也储存在上述液体分离器3的内部,从而可增加储存于贮液器2的制冷剂的储存容量并减少贮液器2的体积。
为此,插入设置于上述贮液器2内部的液体分离器3应具有直径小于贮液器的直径的内管3a、外管3b,上述外管3b以包围内管3a的状态组成,直径大于内管3a,可在与上述内管3a之间形成圆筒形的制冷剂循环通道33。
并且,为了密封形成于上述内管3a与上述外管3b之间的圆筒形状的制冷剂循环通道33的两侧,分别在上述内管3a、外管3b的两端焊接一侧密封板34及另一侧密封板35。
并且,可通过分别焊接在上述内管3a、外管3b的两端的一侧密封板34及另一侧密封板34来密封在内管3a与外管3b之间以圆筒形状形成的制冷剂循环通道33的两侧,因此,向上述液体分离器3的制冷剂流入口31流入的制冷剂沿着制冷剂循环通道33进行循环,从而通过制冷剂流出口32流出。
如上所述,在插入设置于上述贮液器2内部的液体分离器3中,内管3a的两端以与贮液器2相连通的方式贯通设置,由此,流入并储存于上述贮液器2的制冷剂流入至液体分离器3的内管3a内部并被储存及循环,并且,储存于上述贮液器2的制冷剂以与液体分离器3的外管3b外部相接触的状态储存。
因此,流入并储存于上述贮液器2的制冷剂处于与上述液体分离器3的内管3a的内部面进行热交换并还与外管3b的外部面进行热交换的状态,使得流入并储存于上述贮液器2的高温制冷剂与流入并储存于上述液体分离器3的低温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作用通过内管3a、外管3b积极地进行。
并且,多个隔板按规定间隔形成于在上述液体分离器3的内管3a与外管3b之间以圆筒形状形成的制冷剂循环通道33,用于延迟从制冷剂流入口31流入并朝向制冷剂流出口32侧循环的低温制冷剂的流动,另一方面,有利于顺利地进行与储存于上述贮液器2的高温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作用。
如图5所示,上述多个隔板由C字型隔板36和以180度的角度调转上述C字型隔板36的反C字型隔板37按规定间隔相互交替设置而成。
因此,向以圆筒形状形成于上述液体分离器3的内管3a与外管3b之间的制冷剂循环通道33流入并循环的低温制冷剂通过按规定间隔形成的C字型隔板36和反C字型隔板37来以之字形在上述制冷剂循环通道33循环,以便能够与储存于上述贮液器2的高温制冷剂顺利地进行热交换作用。
而且,在形成于上述一实施例的热交换器1的圆筒形状的制冷剂循环通道33按规定间隔设置的多个隔板中,可在以附着在上述制冷剂循环通道33的底面部分的状态设置的多个C字型隔板36形成制冷剂流动通道38(参照图5),上述制冷剂流动通道38用于使聚集在制冷剂循环通道33的底面的制冷剂进行流动,由此可防止产生制冷剂聚集在上述制冷剂循环通道33的现象。
另一方面,上述液体分离器3的制冷剂流入口31及制冷剂流出口32分别以贯通液体分离器3的外管3b的一侧及另一侧的方式进行熔接并连接,并且,上述制冷剂流入口31及制冷剂流出口32分别以贯通贮液器2并向外部突出的方式设置。
因此,通过连接设置在上述液体分离器3的制冷剂流入口31,使得向形成于内管3a与外管3b之间的制冷剂循环通道33流入的低温制冷剂沿着上述制冷剂循环通道33以之字形朝向制冷剂流出口32侧进行循环,以之字形在上述制冷剂循环通道33循环的低温制冷剂可通过流入并储存于上述贮液器2且暴露于高温制冷剂的液体分离器的内管3a内部面及外管3b外部面来与高温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由此,可顺利进行流入并储存于上述贮液器2的高温制冷剂与在上述液体分离器3的制冷剂循环通道33进行循环的低温制冷剂的热交换作用,从而可增加热交换效率。
在如上所述的一实施例的热交换器1中,在贮液器2的一侧(参照附图右侧部分)下部形成制冷剂储存凹槽4,上述制冷剂储存凹槽4具有如下效果,即,当冷凝器(未图示)供给的高温制冷剂通过贮液器2的制冷剂入口21向贮液器2内部流入并储存时,以液相冷凝的液体制冷剂聚集在贮液器2的内部底面,未产生冷凝作用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在贮液器2内部的上侧进行流动,在此情况下,聚集在上述贮液器2的内部底面的液体制冷剂储存于制冷剂储存凹槽4,即使聚集在贮液器2的内部底面的液体制冷剂的储存量处于相对较少的状态,上述制冷剂储存凹槽4可始终维持着填满液体制冷剂的状态。
并且,上述制冷剂储存凹槽4形成可插入设置制冷剂出口22的吸入端部22a的结构,可通过上述制冷剂出口22来始终向膨胀阀(未图示)供给液体制冷剂(参照图2)。
接着,说明另一实施例的立式热交换器1a。
如图6所示,上述另一实施例的热交换器1a形成垂直状,通过对上述热交换器1a中的与上述横式热交换器1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名称、相同附图标记来进行说明。
虽然也是在附图中未图示,但上述热交换器1a包括:贮液器2,用于临时储存冷凝器供给的高温制冷剂并向膨胀阀供给,上述冷凝器用于冷凝在冷冻循环的压缩机中被压缩成高温高压并排出的制冷剂;以及液体分离器3,形成双重管结构,用于临时储存在冷冻循环的蒸发器中因与热交换介质之间的热交换作用气化而蒸发的制冷剂并向压缩机输送。
如图6所示,上述热交换器1a在立式的贮液器2的一侧(参照附图上端部分)形成用于使从冷凝器(未图示)所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流入的制冷剂入口21,在上述贮液器2的另一侧(参照附图下侧部分)形成用于向膨胀阀(未图示)供给制冷剂的制冷剂出口22。
在上述热交换器1a中,也是插入设置于贮液器2的内部的液体分离器3分别包括:制冷剂流入口31,用于使从蒸发器(未图示)供给的制冷剂流入;以及制冷剂流出口32,用于向压缩机(未图示)输送制冷剂。
上述热交换器1a也具有如下特征,即,通过改善插入设置于贮液器2内部的液体分离器3的结构来使流入并储存于上述贮液器2的制冷剂也储存在上述液体分离器3的内部,从而可增加储存于贮液器2的制冷剂的储存容量并减少贮液器2的体积。
而且,上述热交换器1a由贮液器2和插入设置于贮液器2的内部的液体分离器3组成,上述液体分离器3由内管3a、外管3b组成,通过一侧密封板34对在上述内管3a与上述外管3b之间以圆筒形状形成的制冷剂循环通道33的两侧中的一侧(参照附图的上侧部分)进行密封,并通过另一侧密封板35对上述制冷剂循环通道33的另一侧(参照附图的下侧部分),并且,C字型隔板36和反C字型隔板37按规定间隔交替设置在上述制冷剂循环通道33。
以下,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热交换器1与另一实施例的热交换器1a的作用。
首先,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横式热交换器1的作用。
如图2所示,上述热交换器1通过制冷剂入口21来使从冷凝器(未图示)所供给的高温制冷剂流入,向上述制冷剂入口21流入的高温制冷剂将以使得在冷凝器中冷凝成液相的液体状态的制冷剂与未冷凝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相混合的状态流入,在此情况下,冷凝的高温液体制冷剂以聚集在贮液器2的内部底面的状态储存,未冷凝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以在贮液器2的内部上侧流动的状态储存。
因此,向上述贮液器2流入的高温制冷剂以与液体分离器3的内管3a内部面及外管3b外部面相接触的状态储存,储存于上述贮液器2的高温制冷剂与沿着上述液体分离器3的制冷剂循环通道33循环的低温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作用可同时在内管3a及外管3b实现,由此,储存于上述贮液器20的高温制冷剂被在液体分离器3的制冷剂循环通道33循环的低温制冷剂吸收热量,因此,储存在贮液器2的高温制冷剂处在小于冷凝器(未图示)的内部温度及压力的状态,因而冷凝器可向贮液器2侧顺利地供给高温制冷剂,与此不同,在上述液体分离器3中,在从蒸发器(未图示)供给的低温制冷剂在制冷剂循环通道33进行循环的过程中,将通过内管3a和外管3b来从储存于贮液器2的高温制冷剂吸收热量,因此以在蒸发器中未蒸发的状态向液体分离器3的制冷剂循环通道33流入的制冷剂因吸收热量的作用而蒸发,由此,通过上述液体分离器3的制冷剂流出口32向压缩机(未图示)供给气体制冷剂。
接着,说明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立式热交换器1a的作用。
如图6所示,上述热交换器1a也通过制冷剂入口21来使从冷凝器(未图示)所供给的高温制冷剂流入,向上述制冷剂入口21流入的高温制冷剂也将以使得在冷凝器中冷凝成液相的液体状态的制冷剂与未冷凝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相混合的状态流入。
因此,以液体状态冷凝的高温制冷剂以聚集在贮液器2的内部下侧的状态储存,未冷凝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以在贮液器2的内部上侧流动的状态储存。
并且,储存于上述贮液器2的高温制冷剂通过直接接触液体分离器3的内管3a的内部面和外管3b的外部面来与沿着上述液体分离器3的制冷剂循环通道33进行循环的低温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由此,可顺利地进行使得沿着上述液体分离器3的制冷剂循环通道33循环的低温制冷剂从储存于贮液器2的高温制冷剂吸收热量的热交换作用,因此通过制冷剂流出口32仅排出气体制冷剂,由于储存于上述贮液器2的高温制冷剂被在液体分离器3的制冷剂循环通道33进行循环的低温制冷剂吸收热量,因此可顺利地向贮液器2侧供给冷凝器的制冷剂。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热交换器1、1a由贮液器2和液体分离器3的双重结构组成,上述液体分离器3由内管3a和外管3b的双重管结构组成,以使上述液体分离器3的内管3a与贮液器2相连通的方式改善结构,因而可使得流入并储存于上述贮液器2的高温制冷剂可流入并储存在液体分离器3的内管3a的内部面,插入设置于上述贮液器2的液体分离器3通过使得流入并储存于贮液器2的高温制冷剂与内管3a的整体内部面及外管3b的整体外部面进行热交换作用,来使得流入并储存于贮液器2的高温制冷剂与向液体分离器3流入并循环的低温制冷剂能够顺利地进行热交换作用,并且,可使流入并储存于上述贮液器2的高温制冷剂流入并储存在液体分离器3的内管3a内部,由此可增加贮液器2的制冷剂储存容量并减少贮液器2的体积,从而能够以紧凑的方式构成热交换器1、1a。
并且,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即,由于能够以简单的结构组装的方式形成热交换器1、1a的贮液器2及液体分离器3,因此可降低制造成本。

Claims (2)

1.一种冷冻装置的横式热交换器,
包括:
贮液器,用于临时储存从冷冻装置的冷凝器冷凝供给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并向膨胀阀供给;以及
液体分离器,插入设置在上述贮液器的内部,用于临时储存在蒸发器气化的制冷剂并向压缩机输送,
上述贮液器分别包括:
制冷剂入口,用于使从冷凝器排出的制冷剂流入;以及
制冷剂出口,用于向膨胀阀排出液体制冷剂,
上述液体分离器分别包括:
制冷剂流入口,用于使从蒸发器供给的气体制冷剂流入;以及
制冷剂流出口,用于向压缩机输送气体制冷剂,
上述冷冻装置的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
上述液体分离器包括:
内管,直径小,插入设置在贮液器的内部;以及
外管,直径小于贮液器且大于上述内管,
分别通过焊接用于密封内管、外管各自的两端的一侧密封板及另一侧密封板来在上述内管与上述外管之间形成圆筒形状的制冷剂循环通道,以使得从制冷剂流入口流入的气体制冷剂向制冷剂流出口进行循环,
上述内管的两端以与上述贮液器的内部相连通的方式开口,以使储存于上述贮液器的液体制冷剂流入上述内管,储存于上述贮液器的高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与在上述制冷剂循环通道循环的气体制冷剂通过上述内管和上述外管进行热交换,
在上述贮液器的一侧形成用于储存液体制冷剂的制冷剂储存凹槽,使得制冷剂出口的吸入端部浸渍在储存于贮液器的液体制冷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装置的横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在以圆筒形状形成于上述液体分离器的内管与外管之间的制冷剂循环通道中,在制冷剂流入口与制冷剂流出口之间按规定间隔形成的多个隔板以C字型形成,上述多个隔板由C字型隔板和将上述C字型隔板调转180度的反C字型隔板相互交替设置而成,以能够使得向上述制冷剂循环通道流入的制冷剂从制冷剂流入口侧流入并以之字形朝向制冷剂流出口侧进行循环。
CN201980028802.4A 2018-05-08 2019-05-01 冷冻装置的热交换器 Active CN1120416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052561 2018-05-08
KR1020180052561A KR102125025B1 (ko) 2018-05-08 2018-05-08 냉동장치의 액열기
PCT/KR2019/005241 WO2019216595A1 (ko) 2018-05-08 2019-05-01 냉동장치의 액열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41621A CN112041621A (zh) 2020-12-04
CN112041621B true CN112041621B (zh) 2022-04-29

Family

ID=68468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28802.4A Active CN112041621B (zh) 2018-05-08 2019-05-01 冷冻装置的热交换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2125025B1 (zh)
CN (1) CN112041621B (zh)
WO (1) WO20192165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20075479A (ko) 2020-11-30 2022-06-08 김봉석 냉동장치의 양방향 액열기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031368A (ko) * 2004-08-30 2005-04-06 김봉석 냉동장치의 액열기
JP2008096071A (ja) * 2006-10-14 2008-04-24 Atago Seisakusho:Kk 2重管式熱交換器
CN201514084U (zh) * 2009-09-28 2010-06-23 四川丹甫制冷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 贮液式汽液热交换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换热系统
JP2012163281A (ja) * 2011-02-08 2012-08-30 Sanden Corp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WO2012144767A2 (ko) * 2011-04-18 2012-10-26 Kim Bong-Suck 냉동장치용 액열기
JP2013217613A (ja) * 2012-04-11 2013-10-24 Sanden Corp 内部熱交換器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3930744A (zh) * 2011-11-30 2014-07-16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双重管式热交换器及包括该双重管式热交换器的空调装置
KR20180003764A (ko) * 2016-07-01 2018-01-10 김봉석 냉동장치의 수액기와 액분리기 혼합형 이중용기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07241363U (zh) * 2017-04-28 2018-04-17 法雷奥汽车空调湖北有限公司 汽车空调和包括这样的汽车空调的汽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23555B1 (en) * 1999-06-08 2001-05-01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Accumulator for a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GB2386939A (en) * 2000-12-29 2003-10-01 Visteon Global Tech Inc Accumulator with an internal heat exchanger
US6523365B2 (en) * 2000-12-29 2003-02-25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Accumulator with internal heat exchanger
JP2005090926A (ja) 2003-09-19 2005-04-07 Hitachi Cable Ltd 二重管式熱交換器
KR200359861Y1 (ko) 2004-06-02 2004-08-21 김봉석 냉동장치의 액열기
CN100529598C (zh) * 2004-07-09 2009-08-19 谷俊杰 制冷系统
CN102762934B (zh) * 2010-02-26 2015-08-0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三流体热交换器以及使用了该三流体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供热水系统
JP5713312B2 (ja) * 2010-10-28 2015-05-07 サンデン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KR101059396B1 (ko) 2011-03-11 2011-08-29 김봉석 냉동장치의 액열기
KR101049696B1 (ko) 2011-05-11 2011-07-19 김병수 히트펌프의 액열기
KR101289664B1 (ko) 2011-08-22 2013-07-26 김봉석 냉동장치의 액열기
KR101280312B1 (ko) * 2011-08-31 2013-07-01 김봉석 냉동장치를 이용한 온수생산장치
KR101373738B1 (ko) * 2012-06-22 2014-03-13 최병요 이중관형 에어컨 냉매 파이프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031368A (ko) * 2004-08-30 2005-04-06 김봉석 냉동장치의 액열기
JP2008096071A (ja) * 2006-10-14 2008-04-24 Atago Seisakusho:Kk 2重管式熱交換器
CN201514084U (zh) * 2009-09-28 2010-06-23 四川丹甫制冷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 贮液式汽液热交换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换热系统
JP2012163281A (ja) * 2011-02-08 2012-08-30 Sanden Corp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WO2012144767A2 (ko) * 2011-04-18 2012-10-26 Kim Bong-Suck 냉동장치용 액열기
CN103930744A (zh) * 2011-11-30 2014-07-16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双重管式热交换器及包括该双重管式热交换器的空调装置
JP2013217613A (ja) * 2012-04-11 2013-10-24 Sanden Corp 内部熱交換器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KR20180003764A (ko) * 2016-07-01 2018-01-10 김봉석 냉동장치의 수액기와 액분리기 혼합형 이중용기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07241363U (zh) * 2017-04-28 2018-04-17 法雷奥汽车空调湖北有限公司 汽车空调和包括这样的汽车空调的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41621A (zh) 2020-12-04
KR20190128408A (ko) 2019-11-18
WO2019216595A1 (ko) 2019-11-14
KR102125025B1 (ko) 2020-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91353B (zh) 冷凝器
US7062913B2 (en) Heat engine
EP2942585B1 (en)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CN112041621B (zh) 冷冻装置的热交换器
KR101109634B1 (ko) 열교환기 내장형 어큐뮬레이터
KR200359861Y1 (ko) 냉동장치의 액열기
CN115014003B (zh) 回热器、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CN107421168B (zh) 冷凝器
KR20100020173A (ko) 열교환기가 구비된 냉동사이클
JP5838605B2 (ja) 冷凍装置
KR101896675B1 (ko) 조립성 향상을 위한 조립구조로 구성된 냉동장치의 액열기
JP2004143951A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CN107588581B (zh) 热泵机组系统及其闪蒸罐结构
KR20170069522A (ko) 냉장고
KR101291035B1 (ko) 다중 기액분리기를 구비한 응축기
CN215892825U (zh) 蒸发冷热泵机组
KR100535662B1 (ko) 복합식 냉장고
KR102618118B1 (ko) 냉동시스템의 냉매를 증압 순환시키는 냉매액 펌프의 흡입측에 낮은 온도의 냉매를 공급 순환시키기 위한 액상냉매 순환방법
KR20090110647A (ko) 이산화탄소 냉매 공조장치의 어큐물레이터 일체형 내부열교환기
CN217503981U (zh) 一种二氧化碳热泵热水器
KR200247416Y1 (ko) 배관 겸용 열교환 장치
JP2002071281A (ja) 二次冷媒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08032298A (ja) 内部熱交換器
KR100473272B1 (ko) 차량용 냉각시스템
JP6744062B2 (ja) 圧縮機及びそれを備える冷暖房型冷凍装置、冷房専用型冷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