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40070A - 一种结合识别用户当前使用设备的信息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结合识别用户当前使用设备的信息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40070A
CN112040070A CN202010893623.1A CN202010893623A CN112040070A CN 112040070 A CN112040070 A CN 112040070A CN 202010893623 A CN202010893623 A CN 202010893623A CN 112040070 A CN112040070 A CN 1120400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information
user
ready
identif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9362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40070B (zh
Inventor
武高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il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il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il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il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9362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4007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400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400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400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400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229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s, i.e. services related to one subscriber independent of his terminal and/or location
    • H04M3/42263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s, i.e. services related to one subscriber independent of his terminal and/or location where the same subscriber uses different terminals, i.e. nomadis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4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multimedia data, e.g. slideshows comprising image and additional audio data
    • G06F16/43Querying
    • G06F16/435Filtering based on additional data, e.g. user or group profil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5Retrieval from the web
    • G06F16/953Querying, e.g. by the use of web search engines
    • G06F16/9535Search customisation based on user profiles and personalis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06F3/012Head tracking input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06F3/013Eye tracking input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4Presence management, e.g. monitoring or registration for receipt of user log-on information, or the connection status of the us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发明提出一种结合识别用户当前使用设备的信息传输方法,步骤1:建立用户的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步骤2:确定用户正在使用或准备使用设备;步骤3:将推送或转发给步骤1中的任意其它设备的信息传输至步骤2所确定的设备上。该方法可以根据当前使用的设备,将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推送发送,目的是使信息跟着人走,为人服务,而不是人为了看到某个信息必须要去找特定设备。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基于图像采集设备、人眼识别、眼球追踪、账号管理、激活状态识别、信息推送与转发、近距离通信,能够依据用户及当前正在激活的设备给出最佳的信息媒介呈现。

Description

一种结合识别用户当前使用设备的信息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备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结合识别用户当前使用设备的信息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人眼识别与跟踪:当人的眼睛看向不同方向时,眼部会有细微的变化,这些变化会产生可以提取的特征,计算机可以通过图像捕捉或扫描提取这些特征,从而实时追踪眼睛的变化,预测用户的状态和需求,并进行响应。信息推送与转发:是指服务器定向将信息实时送达指定设备的服务。而转发则是将接收到的信息二次发送给特定设备。这里的信息并不单单指推送通知,可以是正在进行的任务,比如视频通话中。
目前的信息推送只能针对单个设备(如来电话),或多个安装了同个应用的设备(如微信手机版和电脑版同时在线)。信息的推送其实是不智能的,推送时并不知道用户在使用哪个设备,要推只能都推,且不同设备都必须安装了同一个应用才能接收到信息。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结合识别用户当前使用设备的信息传输方法,该方法可以根据当前使用的设备,将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推送发送,目的是使信息跟着人走,为人服务,而不是人为了看到某个信息必须要去找特定设备。
技术方案: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结合识别用户当前使用设备的信息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建立用户的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步骤2:确定用户正在使用或准备使用设备;
步骤3:将推送或转发给步骤1中的任意其它设备的信息传输至步骤2所确定的设备上。
进一步的,该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在确定的设备上继续处理或不处理所述信息。
进一步的,步骤1中,建立用户的不同设备间通讯连接,方法如下:
1.1针对可登录账号的设备,根据账号下绑定设备信息自动组成链路;
1.2针对不可登录账号的设备,进行手动配对,或跟与其配过对的本账号下设备,同步信息进行自动配对。
进一步的,步骤2中,判断用户正在使用或准备使用的设备,方法如下:
首先捕获用户图像,识别出用户头部及眼部的位置以及对用户的下一步动作进行预测,判断用户当前是否存在正在使用或准备使用的设备;
若只有唯一正在使用的设备,则选择该设备作为正在使用的设备;
若没有任何正在使用的设备,则选择可穿戴设备作为准备使用的设备,若无可穿戴设备,则将移动通信设备作为准备使用的设备;
若同时有多个设备正在使用,选择最近使用的设备作为正在使用的设备。
进一步的,步骤3中将当前设备上的信息传输至对应设备上,方法如下:判断当前信息的格式是否符合确定的正在使用或准备使用设备的类型,如果符合,则直接将信息传输到正在使用或准备使用设备上;如果不符合,则先将信息转换为与正在使用或准备使用设备的类型一致的格式后,将信息传输到正在使用或准备使用设备上,和/或,根据不同的场景,信息传输后进行提示。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结合识别用户当前使用设备的信息传输系统,该系统包括如下模块:
通信建立模块,建立用户的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设备确定模块,确定用户正在使用或准备使用设备;
信息传输模块,将推送或转发给步骤1中的任意其它设备的信息传输至步骤2所确定的设备上。
进一步的,该系统还包括信息处理模块,在确定的设备上继续处理或不处理所述信息。
进一步的,通信建立模块功能如下:
针对可登录账号的设备,根据账号下绑定设备信息自动组成链路;
针对不可登录账号的设备,进行手动配对,或跟与其配过对的本账号下设备,同步信息进行自动配对。
进一步的,设备确定模块的功能如下:
首先捕获用户图像,识别出用户头部及眼部的位置以及对用户的下一步动作进行预测,判断用户当前是否存在正在使用或准备使用的设备;
若只有唯一正在使用的设备,则选择该设备作为正在使用的设备;
若没有任何正在使用的设备,则选择可穿戴设备作为准备使用的设备,若无可穿戴设备,则将移动通信设备作为准备使用的设备;
若同时有多个设备正在使用,选择最近使用的设备作为正在使用的设备。
进一步的,信息传输模块还包括如下功能:判断当前信息的格式是否符合确定的正在使用或准备使用设备的类型,如果符合,则直接将信息传输到正在使用或准备使用设备上;如果不符合,则先将信息转换为与正在使用或准备使用设备的类型一致的格式后,将信息传输到正在使用或准备使用设备上,和/或,根据不同的场景,信息传输后进行提示。
通过本发明提出的系统以及方法,使用户处理信息时可以更加方便。比如,以往用户手机响了,需要去找手机再看是谁打来的电话,决定要不要接听,然后在手机上进行操作。当手机不在身边或在类似开车这样不利于使用手机的场景时,想要处理这类的信息就会很难。以驾驶场景为例,当来电时,用户完全可以在HUD上进行处理,目光不需要脱离当前驾驶的道路。
第二,用户也会遇到在一个信息在多个设备上同时进行了推送并提醒。这样会造成用户不知道究竟需要处理的是一个信息还是同时接收到了多个不同的信息。
第三,不同设备具有不同的特点,比如在处理视频通话时,有屏幕和摄像头的设备要比单纯耳机类的设备在使用上体验更好。此时用户可以选择或更换当前正在使用的设备,而不会中断当前的任务。或者也可以选择在屏幕上看,使用耳机通话这样设备协同工作的方式。
第四,用户不必纠结于当前设备是否安装了对应的服务或者应用。可以更关注当下具体的任务,而不是找到对应的设备再找到对应的应用去处理。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本专利可以根据用户当前在使用的设备,将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推送或转发。举例:假设用户现在自己的车内,车内有HUD、中控大屏、车载语音助手,同时用户还携带了自己的智能手表、pad、手机、耳机、笔记本电脑。
(2)当用户在正在使用某个设备时,信息将推送到当前设备上。其他设备也会接收信息,但不会主动亮起/发出声音/震动/启动服务。比如用户在使用HUD,此时来电,则会优先在HUD上进行展示。
(3)当用户切换活跃设备时,推送的信息会在对应设备上进行展示。比如用户在手机上接收到一个短信提醒,此时他将手机放下,看向中控,中控依据条件/规则可对该提醒进行展示。
(4)当用户切换活跃设备时,正在进行中的任务可以同步跨设备继续进行。比如:用户当前在HUD上进行通话,此时当用户拿起手机时可以看见通话任务,可以选择在手机上继续进行通话。
(5)信息可以跨设备,跨应用被用户感知和使用。如:用户的中控上可能并没有安装微信应用,但此时仍然可以接收到信息,并进行查看和回复。
附图说明
图1表示为设备间连接方式;
图2表示为信息推送大致流程;
图3表示为设备切换判断流程;
图4表示为转发大致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步骤1:通过自组网或统一账号等方式,将用户不同设备间建立通讯链路;
步骤2:利用识别系统,判断用户正在使用或准备使用哪个设备;
步骤3:依据设备类型通过对应接口将当前设备上的信息传输至对应设备上;
步骤4:用户可在对应设备上选择继续处理或不处理。
步骤1中利用NFC、蓝牙、Wi-Fi、云端等技术手段实现,如示例图1,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针对可登录账号的设备,可根据账号下绑定设备信息自动组成链路(涉及到与云端服务器的信息同步);
步骤1.2:针对不可登录账号的设备,可进行手动配对,或跟与其陪过对的本账号下设备,同步信息进行自动配对;以手机和耳机为例,手机可以登录账号(如苹果的AppleID),耳机不能登录账号,但是可以通过类似蓝牙、网络、WIFI这样的方式进行配对,配对方式不做限制。
步骤1.3:用户也可手动建立设备与车载设备连接,可通过NFC、蓝牙、Wi-Fi或有线的方式与车辆进行连接;
步骤1.4:连接之后即会与车辆上的账号进行绑定,上传至云端。
步骤2中利用陀螺仪、摄像头、人眼识别/跟踪算法、动作预测算法、计算单元等技术手段实现,包括如下步骤:
可通过车内摄像头,捕获图像;利用算法识别出用户头部及眼部的位置以及对用户的下一步动作进行预测,从而推测出用户此时正在使用或准备使用哪个设备;比如,用户正在开车时,移动设备收到了转发的信息或推送的信息,此时就可以判断出用户正在开车,使用的是车载抬头显示设备HUD,则将移动设备收到了转发的信息或推送的信息发送到车载抬头显示设备HUD上显示。
根据上述预测的结果,确定用户正在使用或准备使用哪个设备以选择信息传输的设备:
若只有唯一正在使用的设备,则将信息推送至该设备;
若没有任何正在使用的设备,则优先推送至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若无可穿戴设备,则推送至手机等移动通信设备;
若同时有多个设备正在使用,则依据使用时间,推送/转发至最近一个正在使用的设备上,如:用户在手表上通话,此时点亮手机,对应信息应在手机上呈现。
步骤3中利用云端绑定的信息、建立链路的方式,通过对应标准接口实现,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1:可通过账号下绑定的信息直接确定设备类型;
步骤3.2:也可通过建立链路的方式,依据对应协议或者标准api等方式来判断;
步骤3.3:确定需要推送/转发的设备类型后,判断是否需要对推送/转发的信息进行对应处理。比如推送至耳机时,对应只能推送音频类型的信息,或是将信息转换成音频类型再传输。此外,大致分成两类。举例来说一类类似于微信消息通知的通知类信息或推送类信息,这个通知可以来自用户的手机/电脑等设备,第二类信息指的是用户正在使用的服务,比如用户正在看一个视频或者正在听歌,将这些服务推送至正在使用的设备。
步骤4中利用启动对应应用、提示、映射等技术手段实现,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1:依据用户当时的使用场景,决策需要推送/转发的信息以什么形式呈现。如:播放提示音、震动、通知tips、通知图标、红点/气泡、全屏应用或小窗口等形式;信息发送后,并进行一定的提示,提示方式可以有多种,此处不做限制。
步骤4.2:对于推送的信息,用户可在当前设备上选择处理或不处理,或留在原设备上处理,选择方式依据具体场景下不同设备上的设计决定;
步骤4.3:对于转发的信息,用户可在当前设备上选择接管到当前设备上继续处理,或留在原设备上处理。选择方式依据具体场景下不同设备上的设计决定。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代,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结合识别用户当前使用设备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建立用户的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步骤2:确定用户正在使用或准备使用设备;
步骤3:将推送或转发给步骤1中的任意其它设备的信息传输至步骤2所确定的设备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合识别用户当前使用设备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在确定的设备上继续处理或不处理所述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合识别用户当前使用设备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建立用户的不同设备间通讯连接,方法如下:
1.1针对可登录账号的设备,根据账号下绑定设备信息自动组成链路;
1.2针对不可登录账号的设备,进行手动配对,或跟与其配过对的本账号下设备,同步信息进行自动配对。
4.根据权利要1所述的一种结合识别用户当前使用设备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判断用户正在使用或准备使用的设备,方法如下:
首先捕获用户图像,识别出用户头部及眼部的位置以及对用户的下一步动作进行预测,判断用户当前是否存在正在使用或准备使用的设备;
若只有唯一正在使用的设备,则选择该设备作为正在使用的设备;
若没有任何正在使用的设备,则选择可穿戴设备作为准备使用的设备,若无可穿戴设备,则将移动通信设备作为准备使用的设备;
若同时有多个设备正在使用,选择最近使用的设备作为正在使用的设备。
5.根据权利要3或4所述的一种结合识别用户当前使用设备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将当前设备上的信息传输至对应设备上,方法如下:判断当前信息的格式是否符合确定的正在使用或准备使用设备的类型,如果符合,则直接将信息传输到正在使用或准备使用设备上;如果不符合,则先将信息转换为与正在使用或准备使用设备的类型一致的格式后,将信息传输到正在使用或准备使用设备上,和/或,根据不同的场景,信息传输后进行提示。
6.一种结合识别用户当前使用设备的信息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如下模块:
通信建立模块,建立用户的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设备确定模块,确定用户正在使用或准备使用设备;
信息传输模块,将推送或转发给步骤1中的任意其它设备的信息传输至步骤2所确定的设备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结合识别用户当前使用设备的信息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信息处理模块,在确定的设备上继续处理或不处理所述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结合识别用户当前使用设备的信息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通信建立模块功能如下:
针对可登录账号的设备,根据账号下绑定设备信息自动组成链路;
针对不可登录账号的设备,进行手动配对,或跟与其配过对的本账号下设备,同步信息进行自动配对。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结合识别用户当前使用设备的信息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设备确定模块的功能如下:
首先捕获用户图像,识别出用户头部及眼部的位置以及对用户的下一步动作进行预测,判断用户当前是否存在正在使用或准备使用的设备;
若只有唯一正在使用的设备,则选择该设备作为正在使用的设备;
若没有任何正在使用的设备,则选择可穿戴设备作为准备使用的设备,若无可穿戴设备,则将移动通信设备作为准备使用的设备;
若同时有多个设备正在使用,选择最近使用的设备作为正在使用的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一种结合识别用户当前使用设备的信息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信息传输模块还包括如下功能:判断当前信息的格式是否符合确定的正在使用或准备使用设备的类型,如果符合,则直接将信息传输到正在使用或准备使用设备上;如果不符合,则先将信息转换为与正在使用或准备使用设备的类型一致的格式后,将信息传输到正在使用或准备使用设备上,和/或,根据不同的场景,信息传输后进行提示。
CN202010893623.1A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结合识别用户当前使用设备的信息传输方法 Active CN1120400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93623.1A CN112040070B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结合识别用户当前使用设备的信息传输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93623.1A CN112040070B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结合识别用户当前使用设备的信息传输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40070A true CN112040070A (zh) 2020-12-04
CN112040070B CN112040070B (zh) 2022-09-09

Family

ID=73586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93623.1A Active CN112040070B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结合识别用户当前使用设备的信息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40070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342672A1 (en) * 2012-06-25 2013-12-26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Using gaze determination with device input
US20150266377A1 (en) * 2014-03-24 2015-09-24 Harman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 Incorporated Selective message presentation by in-vehicle computing system
CN106100663A (zh) * 2016-06-29 2016-11-0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手表和移动终端的互动装置及方法
CN106550101A (zh) * 2015-09-21 2017-03-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事件提醒方法及装置
CN107302630A (zh) * 2017-06-15 2017-10-27 三星电子(中国)研发中心 一种信息提示方法和装置
CN107580140A (zh) * 2017-09-19 2018-01-1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消息提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166628A (zh) * 2014-05-23 2019-08-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提供通知的方法和设备
US20190313367A1 (en) * 2014-05-23 2019-10-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notification
US20200159011A1 (en) * 2018-11-15 2020-05-2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redicted need notification for augmented reality eyeglasses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342672A1 (en) * 2012-06-25 2013-12-26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Using gaze determination with device input
US20150266377A1 (en) * 2014-03-24 2015-09-24 Harman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 Incorporated Selective message presentation by in-vehicle computing system
CN110166628A (zh) * 2014-05-23 2019-08-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提供通知的方法和设备
US20190313367A1 (en) * 2014-05-23 2019-10-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notification
CN106550101A (zh) * 2015-09-21 2017-03-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事件提醒方法及装置
CN106100663A (zh) * 2016-06-29 2016-11-0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手表和移动终端的互动装置及方法
CN107302630A (zh) * 2017-06-15 2017-10-27 三星电子(中国)研发中心 一种信息提示方法和装置
CN107580140A (zh) * 2017-09-19 2018-01-1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消息提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00159011A1 (en) * 2018-11-15 2020-05-2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redicted need notification for augmented reality eyeglass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40070B (zh) 2022-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585296B1 (en) Receiving and sending method of mobile TV phone and mobile TV phone terminal
US8374550B2 (en) Remote user interface for bluetooth device
US1023790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necting with controlled smart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EP2892210B1 (en) Providing video telephony using broadcast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SMS message
US20040005915A1 (en) Image transmission
EP3913945A1 (en) Data switching method, data switch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EP4061027A1 (en) Bluetooth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2007848A1 (zh) 一种通话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088997B (zh) 一种游戏音频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246315B (zh) 在线游戏过程的来电处理方法、移动终端、可读存储介质
CN115190197B (zh) 基于蓝牙耳机的通话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300187A (zh) 一种跨终端的远程协助方法和终端、服务器以及系统
JP2015517268A (ja) 呼管理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端末装置
CN113890745B (zh) 业务接续的决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7909082A (zh) 占用设备的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14885395B (zh) 数据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1442505A (zh) 一种情景模式共享的实现方法及设备
CN110337825A (zh) 业务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2040070B (zh) 一种结合识别用户当前使用设备的信息传输方法
CN109831577B (zh) 网络连接方法、终端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587344A (zh) 基于移动终端的通话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介质
CN113676902B (zh) 一种提供无线上网的系统、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905128A (zh) 呼叫提醒方法及终端
KR102228356B1 (ko) 웨어러블 디바이스와 통신하는 통신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과, 그 통신 단말기와 통신하는 호 처리 서버 및 그 제어방법과, 그 제어방법을 실행하기 위한 프로그램을 기록한 기록 매체와, 하드웨어와 결합되어 그 제어방법을 실행시키기 위하여 매체에 저장된 애플리케이션
CN106465087B (zh) 一种通信消息转移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