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39353A - 开关电源系统及恒压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开关电源系统及恒压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39353A
CN112039353A CN202010909611.3A CN202010909611A CN112039353A CN 112039353 A CN112039353 A CN 112039353A CN 202010909611 A CN202010909611 A CN 202010909611A CN 112039353 A CN112039353 A CN 1120393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ler
driving signal
voltage
terminal
coup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0961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臻
胡黎强
卢鹏飞
郜小茹
陈一辉
孙顺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Bright Power Semiconduc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Bright Power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Bright Power Semiconduc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Bright Power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0961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39353A/zh
Publication of CN1120393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393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1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21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217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7/2176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comprising a passive stage to generate a rectified sinusoidal voltage and a controlled switching element in series between such stage and the outpu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02M3/15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 H02M3/158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synchronous rectifier ele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03Details of control, feedback or regulation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开关电源系统,包括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功率电感和输出电容。所述第一控制器的接地端耦接开关电源系统的接地端且具有第一基准电平。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根据来自开关电源系统的输出电压产生PWM电压信号,并将所述PWM电压信号转换为基于第一基准电平的第一驱动信号。所述第二控制器的接地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的接地端是分离的,且具有第二基准电平。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将所述第一驱动信号转换为基于所述第二基准电平的第二驱动信号,并经过所述功率电感在所述输出电容处产生所述输出电压。

Description

开关电源系统及恒压控制电路
本申请是2019年12月30日申请的,申请号为“201911401088.7”,发明名称为“开关电源系统及恒压控制电路”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主要涉及开关电源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降压式(Buck)、升降压(Buck-Boost)或反激式(Flyback)式开关电源系统。
背景技术
降压式(Buck)、升降压(Buck-Boost)或反激式(Flyback)式交直流变换(AC-DC)开关电源系统,具有非常简单的结构和可靠的性能。这几种结构的开关电源系统在小家电从电源、物联网智能开关供电及智能感应供电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由于AC-DC电源的输入通常为一个较高的交流电压,开关电源控制器的芯片地电位限于芯片制造工艺原因会高于系统地电位。这样的限制造成了采样反馈信号时往往需要加入电位变换电路或元件。
图1示例了一种已知的降压式辅助供电系统。该系统100包含整流桥(D1,D2,D3,D4)、输入电容Cin、功率电感L、续流二极管DX、电流采样电阻Rs、输出电容Co、供电二极管Ds、供电滤波电容Cf以及恒压控制电路101。恒压控制电路101例如是由上海晶丰明源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恒压控制芯片BP2525X。控制电路101内部具有控制器102和功率开关M1。
系统100工作时,输出电压Vo经由二极管Ds输入控制电路101,作为输出反馈控制信号。该信号经过控制电路101内部的控制器102处理后产生一个PWM信号。该PWM信号控制功率开关M1的导通及关断时间,进而控制输出电压。这样的一个负反馈回路使输出电压被调制在一个由控制器102内部参考电压所预先设定的值。
上述控制方式存在一些缺点。首先是输出电压误差较大。这是因为只有在功率开关M1关断,且功率电感L处于退磁状态(续流二极管Dx处于导通态)时才能对输出电压进行采样。而此时,芯片地(VSS)比系统地(GND)低二极管Dx的正向导通压降VFDX。另外,输出电压经由二极管Ds反馈到控制电路101的FB&VCC引脚,因此该反馈电压比实际输出电压低二极管Ds的正向导通压降VFDS。所以,芯片实际接收到的反馈电压(相对于芯片地)是Vo-VFDS+VFDX。由于二极管的正向导通压降VF受到温度、电流、相互匹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不确定因素最终都会反映为输出电压的误差。其次是动态响应比较差。因为在该控制方式下,控制电路101无法实时接收输出电压的反馈信号,只有在退磁阶段可以获得有效反馈信号。因此,如果在退磁阶段以外的时间段负载突然变化,控制电路101是无法及时响应,并对PWM信号进行调制的。再者,由于在大部分恒压模式的应用中,输出电压比较低,通常是3V~12V,因此在续流管Dx上损耗的功率比较大,导致整个电源系统的效率降低。
申请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开关电源系统,可以提高输出精度及改善动态响应。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的开关电源系统,包括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功率电感和输出电容。所述第一控制器具有反馈端、驱动信号输出端、同步端及接地端,所述第一控制器的接地端耦接所述开关电源系统的接地端且具有第一基准电平,所述第一控制器包括PWM发生器、驱动信号转换器和晶体管,所述PWM发生器耦接所述反馈端,用于根据来自所述反馈端的输出电压产生PWM电压信号并输出至所述驱动信号转换器,所述驱动信号转换器耦接所述驱动信号输出端,用于将所述PWM电压信号转换为基于所述第一基准电平的第一驱动信号,所述晶体管耦接在所述同步端和接地端之间。所述第二控制器具有驱动信号输入端和接地端,所述驱动信号输入端耦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的驱动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二控制器的接地端耦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的同步端且具有第二基准电平,所述第二控制器包括驱动信号检测器、第一驱动器和主功率管,所述驱动信号检测器耦接所述驱动信号输入端,用于将所述第一驱动信号转换为基于所述第二基准电平的第二驱动信号,并输出至所述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的输出端耦接所述主功率管的控制端,所述主功率管的输出端耦接所述第二控制器的接地端。所述功率电感的第一端耦接所述第二控制器的接地端以产生输出电压,所述功率电感的第二端耦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的反馈端。所述输出电容的第一端耦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的反馈端,第二端耦接所述开关电源系统的接地端。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器的接地端直接连接所述开关电源系统的接地端。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输出电容的所述第一端直接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的反馈端。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器由所述反馈端供电。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器还具有电源端,所述开关电源系统还包括整流电路和输入电容。所述整流电路耦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的接地端和所述第二控制器的电源端。所述输入电容耦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的接地端和所述第二控制器的电源端。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信号是PWM电流信号。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晶体管为同步整流功率管,且所述第一控制器还包括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二驱动器的输入端耦接所述PWM发生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驱动器的输出端耦接所述同步整流功率管的控制端。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分别为裸芯且封装在同一芯片中。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分别为独立封装的芯片。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PWM发生器包括分压电路、运算放大器、锯齿波发生器和比较器。分压电路用于将所述输出电压分压为反馈电压。运算放大器用于根据参考电压和所述反馈电压产生放大的差值电压。锯齿波发生器用于提供锯齿波电压。比较器用于比较所述差值电压和所述锯齿波电压以产生所述PWM电压信号。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PWM发生器包括分压电路、运算放大器、锯齿波发生器、比较器和同步整流信号发生器。分压电路用于将所述输出电压分压为反馈电压。运算放大器用于根据参考电压和所述反馈电压产生放大的差值电压。锯齿波发生器用于提供锯齿波电压。比较器用于比较所述差值电压和所述锯齿波电压以产生所述PWM电压信号。同步整流信号发生器用于根据所述PWM电压信号产生与所述PWM电压信号非交叠的同步整流PWM信号。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锯齿波发生器还用于在所述开关电源系统初始启动时产生一段低频锯齿波。
根据本申请另一方面的一种恒压控制器,用于开关电源系统,所述恒压控制器包括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第一控制器具有反馈端、驱动信号输出端、同步端及接地端,所述第一控制器的接地端适于耦接所述开关电源系统的接地端且具有第一基准电平,所述第一控制器包括PWM发生器、驱动信号转换器和晶体管,所述PWM发生器耦接所述反馈端,用于根据来自所述反馈端的输出电压产生PWM电压信号并输出至所述驱动信号转换器,所述驱动信号转换器耦接所述驱动信号输出端,用于将所述PWM电压信号转换为基于所述第一基准电平的第一驱动信号,所述晶体管耦接在所述同步端和接地端之间。第二控制器具有驱动信号输入端和接地端,所述驱动信号输入端耦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的驱动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二控制器的接地端耦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的同步端且具有第二基准电平,所述第二控制器包括驱动信号检测器、第一驱动器和主功率管,所述驱动信号检测器耦接所述驱动信号输入端,用于将所述第一驱动信号转换为基于所述第二基准电平的第二驱动信号,并输出至所述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的输出端耦接所述主功率管的控制端,所述主功率管的输出端耦接所述第二控制器的接地端。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器的接地端适于直接连接所述开关电源系统的接地端。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器的反馈端适于直接输入所述开关电源系统的输出电压。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器适于由所述反馈端供电。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信号是PWM电流信号。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晶体管为同步整流功率管,且所述第一控制器还包括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二驱动器的输入端耦接所述PWM发生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驱动器的输出端耦接所述同步整流功率管的控制端。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分别为裸芯且封装在同一芯片中。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分别为独立封装的芯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中第一控制器作为主控制器与开关电源系统共地,第二控制器与第一控制器的地分离,这样输出电压可以实时连续地反馈到第一控制器。因此输出电压与第一控制器的反馈端之间也不必通过二极管隔离,从而提升了输出电压的精度和动态响应性能。
附图说明
包括附图是为提供对本申请进一步的理解,它们被收录并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本说明书一起起到解释本说明书原理的作用。附图中:
图1是已有降压式从电源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提出的降压式开关电源系统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的主从降压式恒压控制电路中主控制器的PWM发生器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系统的工作波形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主从降压式恒压控制电路中主控制器的驱动信号转换器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主从降压式恒压控制电路中从控制器的驱动信号检测器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主从降压式恒压控制电路中另一种由主控制器向从控制器传输PWM信号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的主从降压式电源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示例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将本申请应用于其他类似情景。除非从语言环境中显而易见或另做说明,图中相同标号代表相同结构或操作。
如本申请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一般说来,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他的步骤或元素。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尽管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是从公知公用的术语中选择的,但是本申请说明书中所提及的一些术语可能是申请人按他或她的判断来选择的,其详细含义在本文的描述的相关部分中说明。此外,要求不仅仅通过所使用的实际术语,而是还要通过每个术语所蕴含的意义来理解本申请。
应当理解,当一个部件被称为“在另一个部件上”、“连接到另一个部件”、“耦合于另一个部件”或“接触另一个部件”时,它可以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之上、耦接于或耦合于、或接触该另一个部件,或者可以存在插入部件。相比之下,当一个部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直接耦接于”、“直接耦合于”或“直接接触”另一个部件时,不存在插入部件。同样的,当第一个部件被称为“电接触”或“电耦合于”第二个部件,在该第一部件和该第二部件之间存在允许电流流动的电路径。该电路径可以包括电容器、耦合的电感器和/或允许电流流动的其它部件,甚至在导电部件之间没有直接接触。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提出的降压式开关电源系统示意图。参考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系统200可包括整流桥210、输入电容Cin、恒压控制器220、功率电感L以及输出电容Co。整流桥210典型地包括4个二极管D1、D2、D3和D4。输入电容Cin耦接在整流桥210输出端。恒压控制器220可包括相对独立的第一控制器221和第二控制器226。在此,第一控制器221可作为主控制器(Master),第二控制器226可作为从控制器(Slave)。
第一控制器221具有反馈端FB、驱动信号输出端Sout、同步端SYN及接地端VSL。第一控制器221可包括PWM发生器222、驱动信号转换器223和第二驱动器224以及同步整流功率管M2。在一些实施例中,同步整流功率管M2也可以是一个分立的功率管,而不是第一控制器221的一部分。接地端VSL耦接开关电源系统100的接地端GND。进一步,这种耦接在任何时候都不会造成隔离,例如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就是说,第一控制器221与开关电源系统100是共“地”的,在此设此“地”的电平为第一基准电平。PWM发生器222耦接反馈端FB,用于根据来自反馈端FB的输出电压Vo产生PWM电压信号PWM1和PWM2。其中PWM1输出至驱动信号转换器223,PWM2输出至第二驱动器224。驱动信号转换器223耦接驱动信号输出端Sout,用于将PWM电压信号PWM1转换为PWM电流信号IPWM1。PWM电流信号IPWM1是基于第一基准电平。第二驱动器224用于根据PWM2产生驱动信号DR2输出至同步整流功率管M2的控制端。同步整流功率管M2耦接在所述同步端SYN和接地端VSL之间。
第二控制器226具有驱动信号输入端SIN、电源端VH和接地端VSH。第二控制器226可包括线性稳压源(LDO)227、驱动信号检测器228、第一驱动器229以及功率管M1。在一些实施例中,功率管M1也可以是一个分立的功率管,而不是第二控制器226的一部分。驱动信号输入端SIN耦接第一控制器221的驱动信号输出端Sout。接地端VSH耦接第一控制器221的同步端SYN,在此设其电平为第二基准电平。显然,第二基准电平高于第一基准电平。驱动信号检测器228耦接驱动信号输入端SIN,用于将PWM电流信号IPWM1转换为电压驱动信号PDR1,并输出至第一驱动器229。电压驱动信号PDR1是基于第二基准电平。第一驱动器229的输出端耦接功率管M1的控制端,功率管M1的输出端耦接接地端VSH。
虽然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器221是将PWM电压信号PWM1转换为PWM电流信号IPWM1,但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PWM电压信号PWM1转换为基于第一基准电平的电压信号。相应地,第二控制器226的驱动信号检测器228可以将基于第一基准电平的电压信号转换为基于第二基准电平的电压信号。因此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只需在第一控制器221将PWM电压信号PWM1转换为基于第一基准电平的第一驱动信号,然后在第二控制器226中将第一驱动信号转换为基于第二基准电平的第二驱动信号。
整流电路210耦接第二控制器226的电源端VH和第一控制器221的接地端VSL。第一控制器221由来自反馈端FB的Vo提供供电,而不必由电源端VH供电。LDO 227从电源端VH获取电源并产生提供给第一驱动器229和驱动信号检测器228的电压VDH。输入电容Cin耦接第二控制器226的电源端VH和第一控制器221的接地端VSL。
功率电感L的第一端耦接第二控制器226的接地端VSH以产生输出电压Vo,第二端耦接第一控制器221的反馈端,以将输出电压Vo作为反馈电压。输出电容Co的第一端耦接第一控制器221的反馈端FB,第二端耦接开关电源系统200的接地端GND。进一步,输出电容Co的第一端直接连接第一控制器221的反馈端,二者间没有造成电压差的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器221和第二控制器226分别是相对独立的裸芯(Die),二者可以共同封装在一个封装体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器221和第二控制器226分别是相对独立的芯片(Chip),二者各自封装在不同封装体内。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控制器221的“地”(VSL端)与系统“地”(GND)耦接,第一控制器221与输出负载Ro共地,而第二控制器226与第一控制器的地分离,因此输出电压Vo可以实时连续地被第一控制器221采样。如图2所示,输出电压Vo直接反馈到第一控制器221的反馈输入端FB,该信号Vo进一步输入到第一控制器221中的PWM发生器222。PWM发生器222对反馈信号FB进行处理,分别产生了PWM1和PWM2两个信号。其中,PWM2信号输入第一驱动器224,产生同步的驱动信号DR2去驱动同步整流功率管M2;PWM1信号输入驱动信号转换器223,并通过驱动信号转换器223把PWM1信号转换成同步的电流脉冲信号IPWM1。该信号IPWM1输入到第二控制器226的驱动信号检测器228,并进一步被驱动信号检测器228还原成同步的电压脉冲调制信号PDR1。该信号PDR1进一步输入第二驱动器229,产生同步的第二驱动信号DR1,并驱动功率管M1。
功率管M1作为开关电源系统100的主功率管,控制着从交流(AC)电源传递到输出负载的能量。在整个能量传递过程中,功率管M1工作在导通和关断两种状态,当驱动信号DR1为高电平时,功率管M1导通;当驱动信号DR1为低电平时功率管M1关断。通过控制导通及关断的时间,就能控制传递到输出负载的能量。如图2所示,输出电压Vo作为反馈信号输入到第一控制器221的PWM发生器222,而PWM发生器222通过比较所采样的输出电压Vo和内部参考电压,产生PWM1信号。该信号PWM1经过驱动信号转换器223、驱动信号检测器228以及第二驱动器229的处理形成了同步的驱动控制信号DR1,进而控制主功率管M1。信号由输出反馈到PWM发生器222,再经驱动信号转换器223,驱动前述的驱动信号检测器228及第二驱动器229去控制主功率管M1,并通过功率管M1调制传输到负载的能量的这样一个路径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负反馈回路。由于该负反馈回路有足够高的增益,因此输出电压可以被调制到一个预先设定的值。
功率管M2是同步整流功率管,它可以替代传统的续流二极管,并且降低消耗在续流二极管上的功耗。当功率管M1由导通状态转入关断状态后,功率电感L会通过负载及同步整流管形成续流回路。在这个过程中功率电感L的电流由功率管M1关断时候的最大值逐渐减小。功率管M2需要在功率管M1关断后的瞬间开始导通,并且在功率电感电流减小到0之前或者主功率管下次导通之前关断。这就需要PWM发生器222产生一个同步整流驱动信号PWM2对其实施控制。由于功率管M2的导通压降极限可以到0V,而传统续流二极管的导通压降至少要大于其导通阈值(通常是0.7V),因此,采用同步整流结构有降低损耗和提升效率的更大潜力。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特点包括,把AC-DC降压式控制系统中的恒压控制电路配置为包括两个独立的控制器。一个控制器221作为主控制器与输出负载Ro共地;另一个控制器226作为从控制器与主功率管M1共地。该控制器226的“地”(VSH)经过一个功率电感L和输出电压Vo相连,因此是浮置的。输出电压Vo实时连续地反馈到控制器221,控制器221根据反馈信号产生主功率管M1的控制信号PWM1。该信号PWM1经控制器221中的驱动信号转换器223处理后由封装耦接线(Bonding Wire)225传递到控制器222的驱动信号转换器228,并且被还原成与PWM1同步的电平信号PDR1,再经过第二驱动器229转换成主功率管驱动信号DR1去驱动主功率管M1。这样本申请的实施例具有许多优势。首先是分离设置两个控制器221和226的地电位后,允许反馈信号直接来源于输出电压Vo,提升了输出电压Vo的精度,其次是采样反馈信号时无需等待输出电感退磁,提升了动态响应性能;再者是同步整流结构提升了转换效率。
后文将参考附图描述本申请的各单元/组件的更多细节,然而可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阅读下述内容后,在不违背本申请的精神的情况下进行各种修改/替换。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后文描述的实施例。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的主从降压式恒压控制电路中主芯片(Master)的PWM发生器的示意图。参考图3所示,PWM发生器222可包括锯齿波发生器301、两个分压电阻R1、R2组成的分压电路、运算放大器(EA)302、比较器303、以及同步信号发生器304。同步信号发生器304可反相器、两个与非门和两个延迟单元。当由输出电压Vo输入PWM发生器222,首先经分压电阻R1、R2分压形成反馈电压FBIN并输入运算放大器302,运算放大器302的另一端耦接一个内部参考电压Vref。该反馈电压FBIN与该参考电压的差被运算放大器302放大并输出为差值电压VEA。该差值电压VEA和锯齿波发生器301输出的锯齿波电压VSAW分别输入比较器303的两个输入端,由比较器303生成PWM1信号。该PWM1信号经过同步信号发生器304产生与PWM1非交叠的同步整流信号PWM2。如图2所示,PWM1和PWM2分别转换成控制主功率管M1和同步整流管M2的驱动信号DR1和DR2。
图4示例了开关电源系统100的工作波形图。由图4可见,内部反馈信号FBIN与Vref的差值被放大为控制信号VEA,该信号与锯齿波信号VSAW交叠,并且被比较器303比较形成脉冲调制信号PWM1。PWM1信号经过同步整流信号发生器形成了非交叠的同步整流控制信号PWM2。如图4所示,锯齿波发生器301在系统初始启动时,产生一段相对于进入稳定工作状态后的PWM开关频率更低频的锯齿波,目的是实现软启动,以避免启动时进入深度连续工作模式。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主从降压式恒压控制电路中主控制器的驱动信号转换器的示意图。驱动信号转换器223可包括MOS管M5、限流电阻R2和耗尽型场效应管(FET)。当PWM1为高电平时,MOS管M5导通,耗尽型FET产生一个电流信号,表示如下:
Figure BDA0002662765310000121
其中VP是耗尽型FET的夹断电压。
当PWM1为低电平,MOS管M5关断,IFET=0。因此IFET是一个PWM电流。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的主从降压式恒压控制电路中从控制器的驱动信号检测器的示意图。参考图6所示,驱动信号检测器228包括:由两个PMOS管M3、M4构成的电流镜、下拉电阻RPD以及施密特触发器SMT。结合参考图2所示,第一控制器221中的驱动信号转换器223输出的电流PWM信号IPWM由SIN端口输入驱动信号检测器228。当IPWM信号为“有电流状态”,下拉电阻RPD被PMOS管M4镜像的电流拉高,施密特触发器SMT翻转为高电平;当IPWM信号为“无电流状态”,施密特触发器SMT的输入被下拉电阻RPD拉低,因此,施密特触发器SMT翻转为低电平。这样,第一控制器221产生的PWM1信号就被还原为与其完全同步的信号PDR1。该信号PDR1再经过第二驱动器229形成主功率管M1的驱动信号DR1。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主从降压式恒压控制电路中另一种由主控制器向从控制器传输PWM信号的示意图。参考图7所示,主控制器221a中的PWM发生器222a产生两路窄脉冲控制信号,分别是PWMON、PWMOFF,这两路信号分别对应PWM信号的开启和关断。这两个信号同时输入驱动信号转换器223a,并被转换成同步的窄脉冲电流控制信号。这两个信号输入从控制器的驱动信号检测器228a,并被两个电流比较器71、72分别还原成与PWMON、PWMOFF同步的窄脉冲电压信号PDON、PDOFF。这两个信号进一步分别输入到一个D触发器73的时钟输入端和清零输入端。该D触发器73的数据输入端连接到逻辑“1”(即高电平)。如图7所示,当PDON的下降沿触发D触发器的输出PDR1变为高电平;而信号PWMOFF的窄脉冲使D触发器73被清零,D触发器的输出变为低电平。从而PWM信号被同步地转换为PDR1。
图8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主从降压式电源系统的示意图。图8所示系统与图2所示系统的不同在于,图2系统中的同步整流功率管M2在图8中被续流二极管Dx所替代。因此,在图8的系统中,再不需要产生同步整流控制信号,因此控制方式更加简单,代价是续流二极管Dx的导通压降比同步整流管的导通压降更高。
上文已对基本概念做了描述,显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上述申请披露仅仅作为示例,而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虽然此处并没有明确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能会对本申请进行各种修改、改进和修正。该类修改、改进和修正在本申请中被建议,所以该类修改、改进、修正仍属于本申请示范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
同时,本申请使用了特定词语来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如“一个实施例”、“一实施例”、和/或“一些实施例”意指与本申请至少一个实施例相关的某一特征、结构或特点。因此,应强调并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在不同位置两次或多次提及的“一实施例”或“一个实施例”或“一替代性实施例”并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某些特征、结构或特点可以进行适当的组合。
同理,应当注意的是,为了简化本申请披露的表述,从而帮助对一个或多个申请实施例的理解,前文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有时会将多种特征归并至一个实施例、附图或对其的描述中。但是,这种披露方法并不意味着本申请对象所需要的特征比权利要求中提及的特征多。实际上,实施例的特征要少于上述披露的单个实施例的全部特征。
一些实施例中使用了描述成分、属性数量的数字,应当理解的是,此类用于实施例描述的数字,在一些示例中使用了修饰词“大约”、“近似”或“大体上”来修饰。除非另外说明,“大约”、“近似”或“大体上”表明所述数字允许有±20%的变化。相应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数值参数均为近似值,该近似值根据个别实施例所需特点可以发生改变。在一些实施例中,数值参数应考虑规定的有效数位并采用一般位数保留的方法。尽管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确认其范围广度的数值域和参数为近似值,在具体实施例中,此类数值的设定在可行范围内尽可能精确。
虽然本申请已参照当前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申请,在没有脱离本申请精神的情况下还可作出各种等效的变化或替换,因此,只要在本申请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Claims (24)

1.一种开关电源系统,包括:
第一控制器(221),具有反馈端(FB)、驱动信号输出端(Sout)及接地端(VSL),所述第一控制器的接地端耦接所述开关电源系统的接地端且具有第一基准电平,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根据来自所述反馈端的输出电压产生包括PWM信息的第一驱动信号,并经所述驱动信号输出端输出;
第二控制器(226),具有驱动信号输入端(Sin)和接地端(VSH),所述驱动信号输入端耦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的驱动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二控制器的接地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的接地端之间耦接有晶体管或二极管,且所述第二控制器的接地端具有第二基准电平,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将所述第一驱动信号转换为基于所述第二基准电平的第二驱动信号,并提供给主功率管的控制端,其中所述主功率管的输出端耦接所述第二控制器的接地端;
功率电感,所述功率电感的第一端耦接所述第二控制器的接地端以产生输出电压,所述功率电感的第二端耦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的反馈端;以及
输出电容,所述输出电容的第一端耦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的反馈端,第二端耦接所述开关电源系统的接地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器的接地端直接连接所述开关电源系统的接地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电容的所述第一端直接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的反馈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器由所述反馈端供电。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器还具有电源端,所述开关电源系统还包括:
整流电路,所述整流电路耦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的接地端和所述第二控制器的电源端;以及
输入电容,所述输入电容耦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的接地端和所述第二控制器的电源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信号是PWM电流信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器包括PWM发生器和驱动信号转换器,所述PWM发生器耦接所述反馈端,用于根据来自所述反馈端的输出电压产生PWM电压信号并输出至所述驱动信号转换器,所述驱动信号转换器耦接所述驱动信号输出端,用于将所述PWM电压信号转换为所述第一驱动信号。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器包括驱动信号检测器和第一驱动器,所述驱动信号检测器耦接所述驱动信号输入端,用于将所述第一驱动信号转换为电压驱动信号,并输出至所述第一驱动器以产生所述第二驱动信号,所述第一驱动器的输出端耦接所述主功率管的控制端。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关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管为同步整流功率管,且所述第一控制器还包括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二驱动器的输入端耦接所述PWM发生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驱动器的输出端耦接所述同步整流功率管的控制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分别为裸芯且封装在同一芯片中。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分别为独立封装的芯片。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关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PWM发生器包括:
分压电路,用于将所述输出电压分压为反馈电压;
运算放大器,用于根据参考电压和所述反馈电压产生放大的差值电压;
锯齿波发生器,用于提供锯齿波电压;以及
比较器,用于比较所述差值电压和所述锯齿波电压以产生所述PWM电压信号。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关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PWM发生器包括:
分压电路,用于将所述输出电压分压为反馈电压;
运算放大器,用于根据参考电压和所述反馈电压产生放大的差值电压;
锯齿波发生器,用于提供锯齿波电压;
比较器,用于比较所述差值电压和所述锯齿波电压以产生所述PWM电压信号;以及
同步整流信号发生器,用于根据所述PWM电压信号产生与所述PWM电压信号非交叠的同步整流PWM信号。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开关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锯齿波发生器还用于在所述开关电源系统初始启动时产生一段低频锯齿波。
15.一种恒压控制器,用于开关电源系统,所述恒压控制器包括:
第一控制器,具有反馈端、驱动信号输出端及接地端,所述第一控制器的接地端适于耦接所述开关电源系统的接地端且具有第一基准电平,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根据来自所述反馈端的输出电压产生包含PWM信息的第一驱动信号,并经所述驱动信号输出端输出;
第二控制器,具有驱动信号输入端和接地端,所述驱动信号输入端耦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的驱动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二控制器的接地端用于与续流用晶体管或二极管相耦接,且所述第二控制器的接地端具有第二基准电平,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将所述第一驱动信号转换为基于所述第二基准电平的第二驱动信号,并提供给主功率管的控制端,其中所述主功率管的输出端耦接所述第二控制器的接地端。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恒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器的接地端适于直接连接所述开关电源系统的接地端。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恒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器的反馈端适于直接输入所述开关电源系统的输出电压。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恒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器适于由所述反馈端供电。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恒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信号是PWM电流信号。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恒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器包括PWM发生器和驱动信号转换器,所述PWM发生器耦接所述反馈端,用于根据来自所述反馈端的输出电压产生PWM电压信号并输出至所述驱动信号转换器,所述驱动信号转换器耦接所述驱动信号输出端,用于将所述PWM电压信号转换为所述第一驱动信号。
21.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恒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器包括驱动信号检测器和第一驱动器,所述驱动信号检测器耦接所述驱动信号输入端,用于将所述第一驱动信号转换为电压驱动信号,并输出至所述第一驱动器以产生所述第二驱动信号,所述第一驱动器的输出端耦接所述主功率管的控制端。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恒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管为同步整流功率管,且所述第一控制器还包括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二驱动器的输入端耦接所述PWM发生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驱动器的输出端耦接所述同步整流功率管的控制端。
23.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恒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分别为裸芯且封装在同一芯片中。
24.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恒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分别为独立封装的芯片。
CN202010909611.3A 2019-12-30 2019-12-30 开关电源系统及恒压控制电路 Pending CN1120393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09611.3A CN112039353A (zh) 2019-12-30 2019-12-30 开关电源系统及恒压控制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09611.3A CN112039353A (zh) 2019-12-30 2019-12-30 开关电源系统及恒压控制电路
CN201911401088.7A CN111030480A (zh) 2019-12-30 2019-12-30 开关电源系统及恒压控制电路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401088.7A Division CN111030480A (zh) 2019-12-30 2019-12-30 开关电源系统及恒压控制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39353A true CN112039353A (zh) 2020-12-04

Family

ID=7019651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09611.3A Pending CN112039353A (zh) 2019-12-30 2019-12-30 开关电源系统及恒压控制电路
CN201911401088.7A Pending CN111030480A (zh) 2019-12-30 2019-12-30 开关电源系统及恒压控制电路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401088.7A Pending CN111030480A (zh) 2019-12-30 2019-12-30 开关电源系统及恒压控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12039353A (zh)
WO (1) WO20211360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39353A (zh) * 2019-12-30 2020-12-04 上海晶丰明源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开关电源系统及恒压控制电路
CN112689366B (zh) * 2020-11-03 2021-09-07 北京显芯科技有限公司 Led驱动系统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26718A (zh) * 2003-07-25 2006-08-30 株式会社美姿把 轮毂电机
CN101841226A (zh) * 2009-03-17 2010-09-22 立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改善瞬时变化反应的电源供应电路、及其控制电路与方法
CN103107803A (zh) * 2012-05-30 2013-05-15 邓云飞 单脉冲高压电平位移及上管驱动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03248353A (zh) * 2012-02-07 2013-08-14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电压驱动器的电平位移系统和方法
CN103580482A (zh) * 2012-07-20 2014-02-12 快捷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 同步降压dc-dc转换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4244075U (zh) * 2014-11-27 2015-04-01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带有频率补偿装置的电源转换系统
CN109560692A (zh) * 2018-12-29 2019-04-02 杰华特微电子(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双芯片电源电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13616B1 (en) * 2000-09-21 2001-11-06 Home Touch Lighting Systems Llc Switching buck converter with floating regulator
CN103490631B (zh) * 2013-09-16 2015-08-19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dc-dc变换器
US9859732B2 (en) * 2014-09-16 2018-01-02 Navitas Semiconductor, Inc. Half bridge power conversion circuits using GaN devices
CN104319996B (zh) * 2014-10-30 2018-06-19 武汉大学 一种具有高精度电流检测的同步整流降压转换器芯片
IT201600096568A1 (it) * 2016-09-27 2018-03-27 St Microelectronics Srl Comparatore di tensione hv con bassa sensibilita' alle variazioni di processi/temperatura e di alimentazione
CN112039353A (zh) * 2019-12-30 2020-12-04 上海晶丰明源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开关电源系统及恒压控制电路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26718A (zh) * 2003-07-25 2006-08-30 株式会社美姿把 轮毂电机
CN101841226A (zh) * 2009-03-17 2010-09-22 立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改善瞬时变化反应的电源供应电路、及其控制电路与方法
CN103248353A (zh) * 2012-02-07 2013-08-14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电压驱动器的电平位移系统和方法
CN103107803A (zh) * 2012-05-30 2013-05-15 邓云飞 单脉冲高压电平位移及上管驱动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03580482A (zh) * 2012-07-20 2014-02-12 快捷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 同步降压dc-dc转换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4244075U (zh) * 2014-11-27 2015-04-01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带有频率补偿装置的电源转换系统
CN109560692A (zh) * 2018-12-29 2019-04-02 杰华特微电子(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双芯片电源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30480A (zh) 2020-04-17
WO2021136083A1 (en) 2021-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22890B1 (en) Resonant rectified discontinuous switching regulator
US9577543B2 (en) Constant on time (COT) control in isolated converter
US852620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ynchronous rectifier
US9954455B2 (en) Constant on time COT control in isolated converter
CN108206634B (zh) 绝缘同步整流dc/dc转换器及控制器、适配器、设备
TWI548187B (zh) Dynamic drive capability adjustment of the power control device
US8149598B2 (e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apparatus
US20120105031A1 (en) Switching power-supply unit
US9898021B2 (en) Dual-mode regulator circuit
CN103703867B (zh) 用于使用晶体管饱和控制将电压供应到电力负载的电压供应设备和方法
US10784777B2 (en) Output current boosting of capacitor-drop power supplies
TWI502866B (zh) Soft start switching power converter means
US20100194371A1 (en) Dc-dc converter and switching control circuit
CN104796015B (zh) 用于对同步整流器驱动电路供电的系统和方法
US10270353B2 (en) Constant on-time (COT) control in isolated converter
TWI689153B (zh) 供電電壓產生電路及其積體電路
CN112039353A (zh) 开关电源系统及恒压控制电路
US9577542B2 (en) Constant on-time (COT) control in isolated converter
US9548667B2 (en) Constant on-time (COT) control in isolated converter
US11523479B2 (en) Load driving circuit, driving method and associated switch control circuit
US6490178B1 (en) Switching power circuit which switches voltage supplied to a primary winding of a transformer with a switching element to rectify alternating current generated in a secondary winding of the transformer
US20190173383A1 (en) Buck-boost converter power supply with drive circuit
US10050539B2 (en) Switched mode power supply with reduced delay time
TWI586092B (zh) 單級交流至直流轉換器
KR101776617B1 (ko) 절연형 브릿지리스 pfc컨버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