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32807A - 面状采暖器 - Google Patents

面状采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32807A
CN112032807A CN202010090005.3A CN202010090005A CN112032807A CN 112032807 A CN112032807 A CN 112032807A CN 202010090005 A CN202010090005 A CN 202010090005A CN 112032807 A CN112032807 A CN 1120328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wire
wire fixing
fixing member
sealing material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9000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冈本铁矢
石川清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12505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22035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0328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328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3/00Electric heating systems
    • F24D13/02Electric heating systems solely using resistance heating, e.g. underfloor he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D19/109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 heating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2200/00Heat sources or energy sources
    • F24D2200/08Electric hea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面状采暖器,包括内置有加热单元的主体、以及设置于主体且内置有对加热单元进行控制的控制基板的控制器。控制器具备具有框状的周壁的一对壳体。至少一对壳体中的一方具有:导电线固定部,其与周壁连续,具有导入导电线的导入槽;以及导电线固定部件(350),其装配于导电线固定部,具有与导电线固定部的导入槽重合的固定槽(352)。在导电线固定部与导电线固定部件(350)之间的空间,通过注入密封材料而形成密闭空间。在导电线固定部与导电线固定部件(350)之间具有形成为容许所注入的密封材料的漏出的通路(350a)。由此,提供具有高防水性能的面状采暖器。

Description

面状采暖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电加热器作为发热源的面状采暖器的防水构造。
背景技术
以往,面状采暖器是以设置于室内的地面进行使用为前提而设计的。因此,一般而言,作为基本的设计理念,面状采暖器设计成具有应对从面状采暖器的上方落下的少量的水的等级的防水构造。
现有的面状采暖器的控制器具有例如日本特开2012-193943号公报(以下记为“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以下构造。控制器具备在控制器的立面具有操作开口的壳体。壳体在其内部内置有对面状采暖器进行操作的多个操作设备。经由壳体的操作开口从壳体的外部通过操作旋钮对多个操作设备进行操作。操作旋钮在任意的操作位置都一体地具有封闭壳体的操作开口的封闭部。而且,在相邻的操作旋钮相互接近的操作位置处,相邻的操作旋钮的封闭部的一部分以相互重合的状态进行配置。由此,在操作旋钮位于任意的操作位置的情况下,都能够防止水从外部经由操作开口浸入控制器内。
图20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面状采暖器的控制器的操作部的上部壳体的局部仰视立体图。
如图20所示,专利文献1的面状采暖器的控制器在壳体1的立面(侧面)具有形成为缝状的操作开口2。开关操作旋钮3和电阻操作旋钮5被配置成插入于壳体1的内部。开关操作旋钮3在内侧具有一体形成的封闭部4。电阻操作旋钮5在内侧具有一体形成的封闭部5a。进而,操作开口2的整面被开关操作旋钮3的封闭部4和电阻操作旋钮的封闭部5a封闭。由此,实现水不容易从外部浸入控制器的内部的结构。
此外,例如日本实开昭61-48686号公报(以下记为“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另一个面状采暖器具有与设置于面状采暖器的主体的端部的控制器等连接的连接器。在连接器内进行配设于主体内的发热体和感热体的连接。在连接器内填充有具有绝缘性和耐水性的粘接剂。由此,维持控制器的绝缘性和防水性。
图21是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面状采暖器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如图21所示,在专利文献2的面状采暖器中,配设于主体6的内部的感热体7的端部在连接器8的内部与连接基板9连接。而且,在连接器8的内部空间填充有填充剂10。由此,实现能够维持控制器的绝缘性和防水性的结构。
在专利文献1的面状采暖器的结构中,在从周围对控制器施加不浸水的等级的水的情况下,能够防止水浸入控制器内部。
但是,在控制器和面状采暖器整体完全没入水中的情况下,水会浸入控制器内部,无法维持绝缘状态。此外,面状采暖器没有采取主体内的漏电对策等。因此,例如在由于水洗等而使面状采暖器整体成为没入水中的状态的情况下,认为会产生不良情况。即,专利文献1的面状采暖器存在进一步改良的余地。
此外,在专利文献2的面状采暖器的结构中,推测以高等级维持连接器内部的防水功能。
但是,很难确认连接器8的内部的填充剂的填充状态。因此,可能按照面状采暖器的每个产品而产生防水性能的偏差。此外,与专利文献1的结构同样,面状采暖器没有采取主体内的漏电对策等。因此,专利文献2的面状采暖器也存在进一步改良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在对面状采暖器整体施加水的情况下也能够发挥充分的防水效果的安全性较高的面状采暖器。
本发明的面状采暖器包括:主体,其通过在加热单元的上下层叠多个部件而构成;以及控制器,其设置于主体,内置有对加热单元的通电进行控制的控制基板。控制器具备具有框状的周壁的一对壳体。至少一对壳体中的一方具有:导电线固定部,其与周壁连续,具有导入导电线的导入槽;以及导电线固定部件,其装配于导电线固定部,具有与导电线固定部的导入槽重合的固定槽。在导电线固定部与导电线固定部件之间的空间,通过注入密封材料而形成密闭空间。进而,在导电线固定部与导电线固定部件之间具有形成为容许所注入的密封材料的漏出的通路。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导电线固定部与导电线固定部件之间的空间构成防止从外部浸水的防水构造。因此,能够在导电线固定部与导电线固定部件之间的空间的内部设置控制基板等。即,通过防水构造防止水等浸入内部,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控制基板等的漏电和短路等不良情况的产生。由此,能够提供具有高防水性能且安全性和可靠性优异的面状采暖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面状采暖器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该面状采暖器的主体的完成状态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该面状采暖器的控制器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该面状采暖器的控制器的结构部件的分解示意立体图。
图5是从下方观察该面状采暖器的控制器的上部壳体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在该面状采暖器的控制器的上部壳体设置有加热线、电源线和电源开关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该面状采暖器的导电线固定部件的立体图。
图8是将该面状采暖器的导电线固定部件设置于上部壳体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9是该面状采暖器的电源线固定部件的立体图。
图10是将该面状采暖器的电源线固定部件设置于上部壳体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1是在该面状采暖器的控制器的上部壳体设置有导电线固定部件和电源线固定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从上方观察该面状采暖器的控制器的下部壳体的俯视图。
图13A是示出图12所示的A部的详细情况的俯视图。
图13B是示出在图13A所示的调压部设置有调压片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4是该面状采暖器的控制器的完成状态的剖视图。
图15是该面状采暖器的控制器的加热线的安装部附近的剖视图。
图16是该面状采暖器的控制器的电源线的安装部附近的剖视图。
图17是该面状采暖器的遥控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1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上部壳体的调压管的安装部附近的俯视图。
图1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主体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0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的面状采暖器的控制器的操作部的上部壳体的局部仰视立体图。
图21是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现有的面状采暖器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不由该实施方式限定。
(实施方式1)
下面,分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面状采暖器100进行说明。
<1>面状采暖器的结构
首先,参照图1对实施方式1的面状采暖器10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面状采暖器100的外观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面状采暖器100由主体200、控制器300和遥控器400等构成。主体200由后述的多个片状的部件构成,形成为大致长方形(包含长方形)。控制器300一体地设置于主体200的角部。遥控器400以无线方式对控制器300进行操作。
另外,以下,设图中所示的控制器300的主电源开关侧为前方、相反侧为后方、控制器300的电源线110侧为右方、相反侧为左方来进行说明。进而,设控制器300的接收部130侧为上方、相反侧为下方来进行说明。
控制器300具有例如设置于右方的侧面的电源线110、设置于前表面的主电源开关120、设置于上表面的接收部130和显示灯140(参照图3)等。电源线110与外部的商用电源等连接,向面状采暖器100供给电源。主电源开关120由用户来操作,切换电源的“接通”、“断开”。接收部130接收来自遥控器400的操作信号。显示灯140例如通过点亮来向用户报知主电源开关120的电源的“接通”等信息。
<2>主体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2对面状采暖器100的主体20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主体200的完成状态的剖视图。
如图2所示,面状采暖器100的主体200例如将面状的表面材料210、加热单元230、隔热片240和背面材料250等作为主要部件,对它们进行层叠而构成。
换言之,面状采暖器100的主体200通过在加热单元230的上下层叠多个部件(表面材料210、隔热片240和背面材料210)而构成。
<3>控制器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3~图16对面状采暖器100的控制器300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3是示出面状采暖器100的控制器300的外观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控制器300的主要结构部件的分解示意立体图。图5是从下方观察控制器300的上部壳体310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在上部壳体310设置有加热线232、电源线110和主电源开关120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导电线固定部件350的立体图。图8是将导电线固定部件350设置于上部壳体310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9是电源线固定部件360的立体图。图10是将电源线固定部件360设置于上部壳体310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11是示出在上部壳体310设置有导电线固定部件350和电源线固定部件360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2是从上方观察控制器300的下部壳体320的俯视图。图13A是示出图12所示的A部的详细情况的俯视图。图13B是示出在图13A所示的调压部324设置有调压片325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4是控制器300的完成状态的剖视图。图15是控制器300的加热线232的安装部附近的剖视图。图16是控制器300的电源线110的安装部附近的剖视图。
如图3所示,控制器300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包含长方体)的外形,具有电源线110、主电源开关120、接收部130和显示灯140等。电源线110设置于控制器300的侧面。电源线110是向面状采暖器100供给电源(电力)的导电线。主电源开关120设置于控制器300的前表面。主电源开关120由用户来操作,切换电源的“接通”、“断开”。接收部130和显示灯140设置于控制器300的上表面。接收部130接收遥控器400的操作信号。显示灯140向用户报知接收部130接收到的操作信号的信息。
此外,如图4所示,控制器300包含作为主要结构部件的壳体301、以及配设于壳体301的内部的控制基板330(参照图14)、衬垫340、导电线固定部件350和电源线固定部件360等。
壳体301例如包括由ABS等树脂材料成型的上部壳体310和下部壳体320。图14所示的控制基板330具有对面状采暖器100的通电进行控制的功能。衬垫340将上部壳体310和下部壳体320以水密的方式结合,防止水浸入壳体301内部。导电线固定部件350将从主体200导入的构成加热单元230的1个以上的加热线232(参照图6)固定于壳体301。电源线固定部件360将电源线110固定于壳体301。
具体而言,壳体301包括大致箱形状(包含箱形状)的上部壳体310和大致平板状(包含平板状)的下部壳体320。隔着衬垫340利用螺钉等将上部壳体310和下部壳体320结合起来,由此形成壳体301。此时,在壳体301的内部形成有构成防水空间302(参照图14)的空腔部(空间)。
如图5所示,上部壳体310形成为在下表面开口的箱形状,具有构成周壁的外周壁311和内周壁312。外周壁311沿着上部壳体310的外周大致铅垂(包含铅垂)地一体成型。内周壁312在比外周壁311更靠内侧处大致铅垂(包含铅垂)地在大致整周(包含整周)一体成型。
内周壁312具有形成于内周壁312的后方的一部分的屈曲部312b。屈曲部312b朝向上部壳体310的内部(前方)呈大致コ字型(包含コ字型)屈曲地形成。在屈曲部312b的外侧(外周壁311侧)具有与屈曲部312b大致平行(包含平行)地形成的2个固定肋313。屈曲部312b和2个固定肋313与内周壁312连续地一体成型。此时,2个固定肋313以比内周壁312低的高度(上下方向)形成。
内周壁312的屈曲部312b和2个固定肋313构成大致箱型(包含箱型)的导电线固定部314。屈曲部312b具有多个导入槽312a。2个固定肋313分别具有多个导入槽313a。关于导入槽312a和导入槽313a,屈曲部312b和固定肋313的下方侧的缘端开放,在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形成为例如大致U字状(包含U字状)。
此外,上部壳体310在外周壁311与内周壁312之间具有一体成型的多个螺钉承受部315。而且,上部壳体310和下部壳体320隔着螺钉承受部315利用螺钉一体地固定。由此,形成控制器300的壳体301。
进而,上部壳体310在前表面具有一体成型的电源开关安装部316。电源开关安装部316形成于上部壳体310的外周壁311的一部分和内周壁312的一部分。具体而言,电源开关安装部316是大致长方形(包含长方形)的贯通孔。
主电源开关120例如由防水型的开关构成,设置于电源开关安装部316。具体而言,通过朝向电源开关安装部316的推入来设置主电源开关120。此时,附设于主电源开关120的防水衬垫与电源开关安装部316紧贴。由此,确保电源开关安装部316的防水构造。
上部壳体310在右方侧的侧面具有一体成型的肋310a。肋310a连接外周壁311和内周壁312。通过肋310a形成在外周壁311与内周壁312之间设置电源线110的电源线安装部317。电源线安装部317形成为能够在电源线110的外周部分装配嵌件成型的橡胶制的线衬套111(参照图6)的形状。而且,电源线安装部317构成导电线固定部314。
上部壳体310具有紧贴固定于上表面的受光窗131和例如2个显示窗141等。受光窗131由透过红外线的半透明的例如ABS等树脂材料成型。显示窗141例如由PET等透明的树脂材料成型。
此外,图1所示的遥控器400根据用户的操作而向控制器300发送红外线的操作信号。所发送的操作信号透过控制器300的上部壳体310的受光窗131。透过的操作信号由设置于控制基板330(参照图14)的接收部130(参照图3)接收。由此,对面状采暖器100的动作进行控制。
控制基板330上配置有例如由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等构成的显示灯140(参照图3)。通过点亮显示灯140,用户能够经由显示窗141从控制器300的外部容易地掌握面状采暖器100的动作状况等。
此外,如图12所示,下部壳体320形成为大致长方形(包含长方形)的大致平板状(包含平板状)。下部壳体320具有与上部壳体310接合且构成周壁的外周壁321。外周壁321与下部壳体320的周缘一体成型。外周壁321形成为与上部壳体310的外周壁311大致相同的形状(包含相同的形状)。
下部壳体320具有与外周壁321平行形成的2根肋322。2根肋322以环绕外周壁321的内侧的方式一体成型。在2根肋322之间形成有连续环绕的衬垫槽323。衬垫槽323呈与形成于上部壳体310的内周壁312大致相似的形状(包含相似形状)。即,衬垫槽323形成为在使上部壳体310和下部壳体320重合时,上部壳体310的内周壁312位于衬垫槽323的大致中央(包含中央)。
此外,如图13A所示,下部壳体320具有调压部324。调压部324在内侧的肋322的内侧例如在角部附近一体成型。调压部324例如包括圆形的突起部324a和多个通气孔324b。多个通气孔324b形成于突起部324a的中央部附近。
如图13B所示,以覆盖突起部324a的方式在突起部324a粘接固定有调压片325。调压片325例如由PTFE(聚四氟乙烯)等防水透湿性原材料形成,具有使空气通过、但是不使水通过的特性。由此,控制器300构成为,控制器300的内部和外部能够经由调压部324的通气孔324b和调压片325通气。
如图12所示,下部壳体320具有多个螺钉孔326。螺钉孔326在外周壁321与肋322之间一体成型。螺钉孔326形成于与上部壳体310的螺钉承受部315对应的位置。由此,上部壳体310和下部壳体320通过螺钉等一体固定。
如图4所示,衬垫340成型为截面大致长方形(包含截面长方形)的框状。衬垫340例如由硅酮橡胶等原材料构成。具体而言,衬垫340形成为能够推入下部壳体320的衬垫槽323中的框形状和尺寸。
图14所示的控制基板330例如由包含微计算机等的多个部件构成。控制基板330以电源的“接通”、“断开”为首,具有主体200的温度检测和温度调节功能、与遥控器400进行通信的通信功能等面状采暖器100的全部控制功能。
下面,参照图7对控制器300的导电线固定部件35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导电线固定部件350例如将ABS等树脂材料作为原材料,以前后方向的截面为大致コ字形状(包含コ字形状)成型。导电线固定部件350在下方侧的底面的外表面具有在全长范围内一体地突出形成的肋351。导电线固定部件350具有多个固定槽352。多个固定槽352沿着コ字形状的各个长边(左右方向)形成为上方侧的缘端开放的大致U字状(包含U字状)。固定槽352和形成于上部壳体310的固定肋313的导入槽313a形成为相同配置、相同尺寸。而且,导电线固定部件350被设置成跨越并覆盖上部壳体310的导电线固定部314的2个固定肋313。
此外,导电线固定部件350具有形成于下方侧的底面的一对密封材料注入口353。密封材料注入口353被设置成,能够在由跨越设置的导电线固定部件350和上部壳体310的固定肋313包围的空间内注入密封材料150(参照图15)。
进而,导电线固定部件350例如具有棱柱状的槽部。槽部以在上下方向上连通的方式形成于导电线固定部件350的左右方向的底边的两端部。槽部构成使由导电线固定部件350和上部壳体310的固定肋313包围的空间与外部连通的通路350a。
通路350a形成为,使从密封材料注入口353注入的密封材料150从空间内向外部流出。具体而言,将密封材料150从密封材料注入口353注入到由导电线固定部件350和固定肋313包围的空间内。伴随着密封材料150的注入,排出由导电线固定部件350和固定肋313包围的空间内的空气,同时,空间内被密封材料150填满。然后,当空间以填满以上的程度被所注入的密封材料150填充时,密封材料150通过通路350a从空间内向外部流出。即,通路350a构成槽部,并且作为密封材料150的排出部发挥功能。
如上所述,构成控制器300的导电线固定部件350。
接着,参照图11和图8对在上述导电线固定部314设置有导电线固定部件350的状态进行说明。
图11是示出在将加热线232和从主体200向控制器300延伸的其他导电线配设于上部壳体310的导电线固定部314的状态下(参照图6)设置导电线固定部件350的状态的图。图8是从下方观察在导电线固定部314设置有导电线固定部件350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视图。
如图11所示,图7所示的导电线固定部件350被配设成跨越并覆盖上部壳体310的2个固定肋313。此时,在将导电线固定部件350设置于固定肋313的状态下,导电线固定部件350的肋351与相邻的内周壁312连续地配置于同一面。因此,肋351的高度与内周壁312的高度相同。进而,导电线固定部件350被配置成,固定槽352的开放的上端部的面与上部壳体310的内底面抵接。
此外,导电线固定部件350被配置成,在设置于固定肋313的状态下,上部壳体310的导入槽313a和导电线固定部件350的固定槽352在前后方向上重合。此时,在固定肋313的导入槽313a的下端部(U字状的开放端的相反侧)与导电线固定部件350的固定槽352的上端部(U字状的开放端的相反侧)之间形成有插入孔。插入孔被配置成,能够供加热线232和从主体200向控制器300延伸的其他导电线等通过。通过了插入孔的加热线232和其他导电线与配设于控制器300内的控制基板330电连接。
进而,如图8所示,导电线固定部件350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在设置于上部壳体310的固定肋313的状态下与上部壳体310的内周壁312的屈曲部312b抵接。由此,经由由导电线固定部件350的槽部和屈曲部312b形成的通路350a,将由导电线固定部件350和固定肋313包围的空间与外部连通。
然后,在配置成使导电线固定部件350的两端部和上部壳体310的屈曲部312b抵接的状态下,从导电线固定部件350的密封材料注入口353注入密封材料150。由此,如图15所示,在由导电线固定部件350和上部壳体310的固定肋313包围的空间内填充有密封材料150。当空间内被密封材料150充满时,空间内成为密闭状态。
另外,密封材料150优选与空气中的水分反应而固化的材料。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密封材料150,使用将硅烷封端聚合物作为主要成分的材料。
此外,导电线固定部件350优选构成为,避开与加热线232对置的位置而在加热线232与加热线232之间设置密封材料注入口353。根据该配置,密封材料150先从由固定肋313和导电线固定部件350包围的空间的与密封材料注入口353对置的内底部进行填充。然后,密封材料150在空间的内部以在左右方向上绕入的方式被注入。由此,密封材料150充分地填充加热线232的周围,同时填充空间整体。因此,能够进行基于密封材料150的流动性和填充速度等的高效的密封材料150的注入。即,流动性根据密封材料的材料而不同,填充速度变化。流动性和填充速度根据作业空间的温度而变化。因此,根据密封材料的种类和作业环境等对填充速度进行调整。由此,能够进行密封材料的高效的注入作业。
当在空间内充满密封材料150后,密封材料150从导入槽313a与固定槽352之间的插入孔、与加热线232之间的间隙等漏出。进而,密封材料150还从通路350a漏出。此时,从通路350a漏出的密封材料150沿着导电线固定部件350的槽部的形状呈棱柱状突出。因此,能够通过目视容易地确认密封材料150的突出。
即,密封材料150从通路350a呈棱柱状突出的状态成为在导电线固定部件350与固定肋313之间的空间内充满了密封材料150的状态的参照。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通路350a形成于导电线固定部件350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因此,在导电线固定部件350与固定肋313之间的空间整体充满了密封材料150的状态下,密封材料150从通路350a漏出。即,实施方式1的通路350a的位置成为作为密封材料150充满了空间整体的状态的参照的最佳位置。
此外,导电线固定部件350被配设成,固定槽352的开放端侧的上端部的面与上部壳体310的内底面抵接。进而,在将导电线固定部件350按压于上部壳体310的无间隙的状态下,密封材料150被填充到空间内。因此,密封材料150几乎不会从导电线固定部件350的上端部与上部壳体310的内底面之间的抵接面漏出。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使密封材料150从上述插入孔和通路350a漏出。
此外,当从2个密封材料注入口353中的一方注入密封材料150时,密封材料150还从加热线232的周围的插入孔漏出。此时,首先,密封材料150从接近密封材料注入口353的一个通路350a漏出。因此,当密封材料150从加热线232的周围的插入孔漏出时,暂时停止注入密封材料150。然后,从另一个密封材料注入口353注入密封材料150,直到从另一个通路350a漏出为止。由此,抑制密封材料150从加热线232的周围的插入孔漏出,能够通过少量的密封材料150更加高效地注入到上述空间内。
另外,优选利用颜色与密封材料150的颜色不同的树脂材料形成导电线固定部件350。由此,能够通过目视更加容易地确认密封材料150的漏出。
然后,根据需要擦拭漏出的不要的密封材料150。由此,成为通路350a被密封材料150填埋的状态。其结果是,能够提高通路350a的密封性。
即,实施方式1的控制器300具有形成于导电线固定部件350与内周壁312的屈曲部312b之间的通路350a。而且,在由导电线固定部件350和固定肋313包围的空间内注入密封材料150。此时,伴随着注入作业,密封材料150从通路350a漏出。由此,能够判断密封材料150的漏出,作为上述空间被密封材料150充满的参照。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利用导电线固定部件350的两端部的槽部和屈曲部312b构成通路350a的例子,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上部壳体310的内周壁312的屈曲部312b形成槽部而构成通路。由此,得到与上述相同的效果,成为作为充满了密封材料150的状态的参照的最佳位置。
进而,也可以在导电线固定部件350的底边(形成有密封材料注入口353的面)或长边(与形成有密封材料注入口353的面垂直的面、例如形成有固定槽352的面)形成贯通导电线固定部件350的贯通孔,将贯通孔作为通路。由此,得到与上述相同的效果。
此外,也可以根据密封材料的填充速度和填充方法等在任意的位置设置通路。由此,当成为在导电线固定部件与固定肋之间的空间内充满了密封材料的状态后,密封材料从通路漏出。即,根据上述条件,能够任意设定作为充满了密封材料的状态的参照的最佳位置。
如上所述,构成导电线固定部件350,形成壳体301的防水构造。
接着,参照图9对电源线固定部件360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电源线固定部件360例如将ABS等树脂材料作为原材料,以截面呈大致コ字形状(包含コ字形状)成型。电源线固定部件360具有设置于底面361的、注入密封材料150的密封材料注入口362。电源线固定部件360还具有突出部360a。在将电源线固定部件360设置于上部壳体310的电源线安装部317(参照图6)的状态下,突出部360a从左右方向夹持上部壳体310的内周壁312。另外,电源线固定部件360构成导电线固定部件。
突出部360a例如具有棱柱状的槽部。如图10所示,在设置于上部壳体310时,利用槽部和突出部360a的与内周壁312抵接的面构成通路360b。在将电源线固定部件360嵌入于电源线安装部317的状态下,通路360b使由电源线安装部317、电源线固定部件360和线衬套111(参照图6)包围的空间与外部连通。
如图6所示,在电源线安装部317配置有电源线110的状态下,线衬套111配置于电源线安装部317。电源线110的插头侧配置于上部壳体310的外周壁311的外侧,另一方配置于内周壁312的内侧。
如图10和图11所示,图9所示的电源线固定部件360被设置成跨越并覆盖电源线安装部317。此时,在上述设置状态下,电源线固定部件360的底面361配置于与上部壳体310的内周壁312连续的同一面。因此,底面361的高度与内周壁312的高度相同。
然后,在设置了电源线固定部件360的状态下,从电源线固定部件360的密封材料注入口362注入密封材料150。由此,如图16所示,在由电源线安装部317、电源线固定部件360和线衬套111包围的空间内填充有密封材料150。当空间内被密封材料150充满时,空间内成为密闭状态。
另外,实施方式1的电源线固定部件360优选构成为,将密封材料注入口362设置于从电源线110的线衬套111的位置偏移的位置。根据该配置,当注入密封材料150时,从形成于电源线安装部317、电源线固定部件360和线衬套111之间的空间的与密封材料注入口362对置的内底部填充密封材料150。然后,当在上述空间整体内充满密封材料150后,密封材料150从形成于突出部360a与外周壁311之间的通路360b漏出。此时,漏出的密封材料150从通路360b以棱柱状的形状突出。因此,能够通过目视容易地确认密封材料150的突出。
即,密封材料150从通路360b呈棱柱状突出的状态成为在电源线安装部317、电源线固定部件360和线衬套111之间的空间内充满密封材料150的状态的参照。
如上所述,构成电源线固定部件360,形成壳体301的防水构造。
接着,对如上所述构成的控制器300的组装的基本步骤进行说明。
首先,执行准备上部壳体310的准备作业。
具体而言,首先,将控制基板330、电源线110、主电源开关120、导电线固定部件350和电源线固定部件360等全部部件配置于上部壳体310的规定的位置。然后,在设置了部件的状态下,从导电线固定部件350的密封材料注入口353和电源线固定部件360的密封材料注入口362向上述空间内填充密封材料150。
接着,执行准备下部壳体320的准备作业。
具体而言,首先,在调压部324的突起部324a粘接固定调压片325。然后,将衬垫340推入衬垫槽323中。
接着,使在空间内填充有密封材料150的上部壳体310和将衬垫340推入了衬垫槽323中的下部壳体320重合。然后,使多个螺钉经由下部壳体320的螺钉孔326而与上部壳体310的螺钉承受部315螺合。
由此,如图14所示,对于利用多个螺钉螺合的控制器300,隔着衬垫340将上部壳体310的内周壁312和下部壳体320的衬垫槽323紧贴固定。此时,由上部壳体310的内周壁312和下部壳体320的衬垫槽323形成的空间形成为防止水从外部浸入的防水空间302。
此外,供密封材料150漏出的通路350a的开口设置于在组合上部壳体310和下部壳体320时与衬垫340对置且与衬垫340抵接的位置。因此,在通路350a被填充有密封材料150的状态下,上部壳体310和下部壳体320隔着衬垫340利用漏出的密封材料150进一步固定。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上述防水空间302的防水性。
此外,在壳体301的组装时,关于被插入到下部壳体320的衬垫槽323的衬垫340,衬垫340的中央部分被上部壳体310的内周壁312按压。因此,上部壳体310和下部壳体320的密封性进一步提高。
此外,在将上部壳体310装配于下部壳体320的状态下,利用导电线固定部件350的肋351与相邻的内周壁312连续的共面的配置,使得导电线固定部件350和电源线固定部件360的高度也相同。同样,电源线固定部件360的底面361也利用与内周壁312连续的共面的配置,高度也相同。因此,导电线固定部件350和电源线固定部件360也被所抵接的衬垫340密封。由此,形成控制器300的防水密闭构造。
另外,如上所述,由上述防水密闭构造形成的控制器300的防水空间302构成为,通过调压片325,能够进行空气的通流,防止水的浸入。由此,构成为经由调压片325自动地实施防水空间302的内部的调压和调湿等。
<4>遥控器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17对面状采暖器100的遥控器40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7是示出遥控器400的外观的立体图。
如图17所示,遥控器400具有遥控器壳体410和红外线发送部420等。遥控器壳体410例如形成为由ABS等树脂材料成型的大致长方体(包含长方体)的形状。红外线发送部420配置于遥控器壳体410的前表面。红外线发送部420向设置于主体200的控制器300发送基于用户的操作的操作信号。
<5>面状采暖器的动作和作用
接着,对面状采暖器100的基本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用户将电源线110与商用电源的插座连接。在连接的状态下,用户“接通”控制器300的主电源开关120。由此,控制器300的显示灯140点亮。此时,用户能够经由显示窗141确认显示灯140的点亮。
接着,用户“接通”遥控器400的通电开关。由此,来自遥控器400的红外线发送部420的操作信号被控制器300的接收部130接收,在控制基板330中进行处理。然后,控制基板330根据接收到的操作信号的信息,开始对加热单元230进行通电。由此,主体200开始升温。
如上所述,在通常状态下使用面状采暖器100。
这里,下面,以误使用或异常环境中的面状采暖器100的应对性能、特别是重要的耐水性能为中心进行说明。
首先,作为异常环境,例如假设面状采暖器100整体在水深1m左右的水中放置30分钟以上的情况进行说明。
对于实施方式1的面状采暖器100的控制器300,上部壳体310的内周壁312和下部壳体320的衬垫槽323隔着衬垫340在整周紧贴固定。由此,在内周壁312的内部形成防止水从外部浸入的防水空间302。
此时,作为通电部件的控制基板330设置于防水空间302中。进而,配设于防水空间302内且与控制基板330连接的电源线110、加热线232和其他导电线等导入部通过填充于导电线固定部的空间内的密封材料150进行密闭。
此外,与防水空间302对应的下部壳体320具有设置于底面的调压片325。由此,防水空间302构成为经由调压片325容许空气的通过,但是不容许水的通过。即,防水空间302相对于水是密闭空间,但是相对于空气成为开放空间。
根据上述结构,实施方式1的面状采暖器100的控制器300具有在整体完全浸入水中的异常环境的状态下水也不会浸入防水空间302的高防水性能。
此外,上述防水空间302在由于温度变化而使内部的温度和气压变化的情况下,经由调压片325通气。由此,能够抑制防水空间302的内部的气压变动。进而,能够抑制防水空间302内的结露的产生。因此,能够抑制结露引起的漏电和搭载于控制基板330的电路的短路的产生。
上述调压片325经由下部壳体320的调压部324的通气孔324b而与控制器300的外表面连接。进而,在控制器300的组装完成后,将控制器300放入水深1m的贮水槽中30分钟,检查是否产生空气的泄漏。能够根据是否从控制器300出来空气的泡来检查空气的泄漏。由此,确认防水空间302的气密状态,能够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1的面状采暖器100包括内置有加热单元230的主体200和控制器300。控制器300的上部壳体310的内周壁312隔着衬垫340而与下部壳体320紧贴固定。内周壁312具备形成于内部的具有防水性能的防水空间302。在防水空间302配设有与加热线232连接的控制基板330。防水空间302具有调压部324,该调压部324能够向内部通气,但是阻断浸水。而且,防水空间302构成防水构造。由此,设置于防水空间302的内部的控制基板330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浸水引起的漏电和短路导致的异常的产生。此外,通过调压部324抑制防水空间302内部的气压变动和温度变化,能够抑制结露的产生。由此,能够抑制结露引起的控制基板330的漏电和电路的短路的产生。其结果是,能够提供安全且可靠性高的面状采暖器100。
(实施方式2)
下面,参照图18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面状采暖器进行说明。
图18是实施方式2的控制器的上部壳体610的调压管620的安装部附近的俯视图。
实施方式2的控制器与实施方式1的控制器300的不同之处在于对防水空间进行调压的调压部的结构。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18所示,实施方式2的控制器例如在上部壳体610的右方的侧面的外周壁611与内周壁615之间配设有电源线安装部612。上部壳体610具有形成于外周壁611的管安装槽613。管安装槽613形成为大致U字状(包含U字状),调压管620配设于管安装槽613。
此外,电源线安装部612形成于上部壳体610的内周壁615,与朝向外周壁611突出的肋612a连接。肋612a具有形成为大致U字状(包含U字状)的管导入槽614。另外,与实施方式1同样,电源线安装部612构成导电线固定部。
调压管620被设置成贯通管安装槽613和管导入槽614。此时,管安装槽613和管导入槽614优选设置于控制器的上下方向(相对于图18的纸面垂直的方向)上的高度不同的位置。
调压管620例如由将硅酮橡胶作为主要成分的软质的管构成。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调压管620例如形成为外形为1mm、内径为0.5mm、长度为大约50mm的形状。上述尺寸形状是根据本申请发明人的实验结果决定并采用的尺寸。由此,与实施方式1的调压片325同样,调压管620满足空气通过、水无法通过的规格。
下面,对朝向控制器内导入调压管620的导入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将调压管620的起始端配置于外周壁611的管安装槽613的外侧。
接着,在外周壁611与内周壁615之间使调压管620朝向肋612a的管导入槽614屈曲。然后,从管导入槽614向电源线安装部612的内部导入调压管620。
接着,在电源线安装部612的内部使调压管620进一步屈曲,将其导入上部壳体610的内周壁615的内部。然后,使调压管620的末端在内周壁615的内部开放。
如上所述,调压管620设置多次的屈曲和高低差,配设于上部壳体610内。由此,能够实现水不容易浸入控制器的内部的结构。
进而,在设置了调压管620后,与实施方式1同样,在电源线安装部612设置电源线110。然后,经由电源线安装部件,利用密封材料对电源线安装部进行密闭。
即,实施方式2的控制器的下部壳体(未图示)通过配设上述调压管620,不需要形成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构成调压部324的突起部324a和通气孔324b。因此,下部壳体构成为没有通气孔等而被密封。
然后,在控制器的组装完成后,将控制器300放入水深1m的贮水槽中30分钟,检查是否产生空气的泄漏。能够根据是否从控制器300出来空气的泡来检查空气的泄漏。由此,确认防水空间的气密状态,能够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另外,在实施方式2的调压管620的情况下,在检查结束后,配置于管安装槽613的外侧的调压管620的起始端可能被推入外周壁611的内侧。即便该情况下,在控制器中,由内周壁615包围的空间也由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防水空间构成。因此,例如即使调压管620的起始端被推入外周壁611的内侧,也能够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此外,调压管620能够由比较低价格的部件构成。因此,能够削减控制器和面状采暖器的成本。
(实施方式3)
下面,参照图19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面状采暖器进行说明。
图19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主体500的结构的示意图。
实施方式3的面状采暖器与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的控制器的不同之处在于主体500的部件的结构以及具有漏电检测功能这点。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19所示,实施方式3的主体500例如将面状的表面材料210、加热单元230、均热片510、隔热片240和背面材料250等作为主要结构部件,由层叠体构成。
具体而言,表面材料210和加热单元230以第1粘接片220介于表面材料210和加热单元230的方式进行层叠。均热片510和隔热片240以第2粘接片260介于均热片510和隔热片240之间的方式进行层叠。隔热片240和背面材料250以第3粘接片270介于隔热片240和背面材料250之间的方式进行层叠。
均热片510使由加热单元230发出的热在主体200整面均匀地扩散。进而,均热片510构成检测来自导电线即加热线232的漏电的部件。另外,实施方式3的均热片510由热传导率高的金属片和对金属片的两面进行涂敷的粘接树脂等构成。具体而言,将作为金属片的以铝为主要成分的厚度为大约0.01mm的铝片作为基材,在其两面涂敷由聚乙烯树脂和EVA(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树脂)构成的粘接树脂而形成。然后,粘接树脂通过大约85℃以上的加热而熔融,被赋予作为粘接剂的功能。
在均热片510的端部连接有作为导电线的引线511。与加热线232同样,引线511被导入控制器的内部,与控制基板的漏电检测电路连接。漏电检测电路检测加热线232的漏电,并且具有通电切断电路。通电切断电路例如在检测到漏电后,切断对加热线232的通电。
在加热单元230的铝片231的端部连接有作为导电线的引线233。引线233与控制基板的漏电检测电路连接。
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加热线同样,引线233经由导电线固定部件350和固定肋313被引入控制器的内部。由此,维持控制器内部的防水性能,能够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如上所述,构成实施方式3的主体500。
下面,对实施方式3的漏电检测功能进行说明。
当加热线232在主体500的内部漏电的情况下,漏电检测电路检测均热片510或加热单元230的铝片231中流过的电流。当漏电检测电路检测到电流后,漏电检测电路的通电切断电路工作,切断对加热线232的通电。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使用者的触电等引起的损伤和面状采暖器的起火等。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面状采暖器的安全性。
此外,虽然未言及,但是与实施方式1同样,实施方式3的面状采暖器具有由能够通气而不使水通过的防水透湿性原材料形成的调压部。由此,通过简单的结构,能够简单且可靠地实施防水空间的调压或调湿。
另外,也可以与实施方式2同样,构成为具有贯穿插入控制器的外侧和防水空间的调压管。该情况下,调压管形成为能够通气且不能通水的尺寸形状。由此,能够利用比较低价格的部件实现防水空间的调压或调湿。其结果是,能够低成本地提供安全性和可靠性高的面状采暖器。
此外,实施方式3的面状采暖器的主体500内置有在大致整个面(包含前表面)配设的均热片510。在均热片510的一端连接有引线511。控制基板具有漏电检测电路。而且,引线511与控制基板330的漏电检测电路连接。即,实施方式3的面状采暖器具有加热线232的漏电检测和切断的功能。由此,能够根据漏电检测电路的信息切断对加热线的通电。因此,能够抑制使用者的触电等引起的损伤和面状采暖器的起火等。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提高面状采暖器的安全性。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面状采暖器包括:主体,其通过在加热单元的上下层叠多个部件而构成;以及控制器,其设置于主体,内置有对加热单元的通电进行控制的控制基板。控制器具备具有框状的周壁的一对壳体。至少一对壳体中的一方具有:导电线固定部,其与周壁连续,具有导入导电线的导入槽;以及导电线固定部件,其装配于导电线固定部,具有与导电线固定部的导入槽重合的固定槽。在导电线固定部与导电线固定部件之间的空间,通过注入密封材料而形成密闭空间。进而,在导电线固定部与导电线固定部件之间具有形成为容许所注入的密封材料的漏出的通路。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导电线固定部与导电线固定部件之间的空间构成防止从外部浸水的防水构造。因此,配设于导电线固定部与导电线固定部件之间的空间的内部的控制基板等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由于浸水而产生漏电和短路等不良情况。由此,能够提供安全的面状采暖器的控制器。
此外,当在导电线固定部件与导电线固定部之间的空间内充满密封材料后,能够通过目视来确认从通路漏出的密封材料。因此,能够使密封材料从通路漏出的状态成为在导电线固定部件与导电线固定部之间的空间内充满密封材料的状态的参照。
进而,根据上述结构,关于导电线固定部与导电线固定部件之间的空间,通过注入密封材料,与控制基板连接的导电线在向控制器外导出的状态下被固定。进而,导电线固定部和导电线固定部件形成壳体的周壁的一部分。因此,当由于注入密封材料而成为密封材料从通路漏出的状态后,导电线固定部与导电线固定部件之间成为被密封材料充满的密闭空间。此时,很难确认空间内部的密封材料的填充状态,但是,根据密封材料从通路漏出,能够成为空间内是否被充满的参照。而且,在密封材料漏出的状态下,组合上部壳体和下部壳体而形成壳体。即,在从控制器导出导电线的状态下,能够实现包含与配设于壳体的周壁内部的控制基板连接的导电线在内的防水构造。
由此,能够防止浸水引起的漏电和短路等不良情况的产生。其结果是,能够提供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的面状采暖器。
此外,本发明的面状采暖器的导电线固定部件也可以构成为,具有形成于导电线固定部件和壳体的周壁抵接的位置的槽部,通路由所抵接的导电线固定部件的槽部和壳体的周壁形成。
根据上述结构,通路形成于导电线固定部件的端部的位置。因此,当在导电线固定部件与导电线固定部之间的空间内充满密封材料时,密封材料从通路漏出。由此,通路的配置位置成为作为空间内被密封材料充满的状态的参照的最佳位置。
此外,本发明的面状采暖器的壳体的周壁也可以构成为,具有形成于导电线固定部件和壳体的周壁抵接的位置的槽部,通路由所抵接的壳体的周壁的槽部和导电线固定部件形成。
根据上述结构,通路形成于壳体的周壁的与导电线固定部件的端部对应的位置。因此,当在导电线固定部件与导电线固定部之间的空间内充满密封材料时,密封材料从通路漏出。由此,通路的配置位置成为作为空间内被密封材料充满的状态的参照的最佳位置。
此外,本发明的面状采暖器的通路也可以构成为由贯通导电线固定部件的贯通孔形成。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根据密封材料的填充速度、填充方法等在任意的位置设定通路。因此,当在导电线固定部件与导电线固定部之间的空间内充满密封材料时,密封材料从作为通路的贯通孔漏出。由此,通路的配置位置能够设定为作为空间内被密封材料充满的状态的参照的最佳的任意位置。

Claims (4)

1.一种面状采暖器,该面状采暖器包括:
主体,其通过在加热单元的上下层叠多个部件而构成;以及
控制器,其设置于所述主体,内置有对所述加热单元的通电进行控制的控制基板,
所述控制器具备具有框状的周壁的一对壳体,
至少一对所述壳体中的一方具有:
导电线固定部,其与所述周壁连续,具有导入导电线的导入槽;以及
导电线固定部件,其装配于所述导电线固定部,具有与所述导电线固定部的所述导入槽重合的固定槽,
在所述导电线固定部与所述导电线固定部件之间的空间,通过注入密封材料而形成密闭空间,
在所述导电线固定部与所述导电线固定部件之间具有形成为容许所注入的密封材料的漏出的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状采暖器,其中,
所述导电线固定部件具有槽部,所述槽部形成于所述导电线固定部件和所述壳体的一个所述周壁抵接的位置,
所述通路由所抵接的所述导电线固定部件的所述槽部和所述壳体的一个所述周壁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状采暖器,其中,
所述壳体的一个所述周壁具有槽部,所述槽部形成于所述导电线固定部件和所述壳体的一个所述周壁抵接的位置,
所述通路由所抵接的所述壳体的一个所述周壁的所述槽部和所述导电线固定部件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状采暖器,其中,
所述通路由贯通所述导电线固定部件的贯通孔形成。
CN202010090005.3A 2019-06-03 2020-02-13 面状采暖器 Pending CN11203280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03428 2019-06-03
JP2019103428 2019-06-03
JP2019125050A JP7220350B2 (ja) 2019-06-03 2019-07-04 面状採暖具
JP2019-125050 2019-07-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32807A true CN112032807A (zh) 2020-12-04

Family

ID=73578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90005.3A Pending CN112032807A (zh) 2019-06-03 2020-02-13 面状采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32807A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91764A (ja) * 1998-09-14 2000-03-31 Mitsuba Corp 電気装置用外囲体のシール構造
JP2002039558A (ja) * 2000-04-25 2002-02-0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防水床の製造方法
CN202587692U (zh) * 2012-05-23 2012-12-05 莫金伟 一种电机控制器出线防水装置
CN102954524A (zh) * 2012-11-23 2013-03-06 江苏怡天木业有限公司 绝缘型远红外线热能地板
CN204145920U (zh) * 2014-08-25 2015-02-04 无锡台翔电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动车控制器的出线装置
CN104534544A (zh) * 2014-12-29 2015-04-22 中山市家家要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压防腐防水防潮电热板
CN105115020A (zh) * 2015-09-14 2015-12-02 中山市科力高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地板
CN205491549U (zh) * 2016-02-01 2016-08-17 刘卫东 防水免螺丝电动车控制器外壳
CN205513207U (zh) * 2016-01-20 2016-08-31 陈春雷 电加热感温变色暖桌垫
JP2017180932A (ja) * 2016-03-30 2017-10-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気採暖具のコントローラ
CN108626628A (zh) * 2018-05-24 2018-10-09 赛尔富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灯具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91764A (ja) * 1998-09-14 2000-03-31 Mitsuba Corp 電気装置用外囲体のシール構造
JP2002039558A (ja) * 2000-04-25 2002-02-0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防水床の製造方法
CN202587692U (zh) * 2012-05-23 2012-12-05 莫金伟 一种电机控制器出线防水装置
CN102954524A (zh) * 2012-11-23 2013-03-06 江苏怡天木业有限公司 绝缘型远红外线热能地板
CN204145920U (zh) * 2014-08-25 2015-02-04 无锡台翔电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动车控制器的出线装置
CN104534544A (zh) * 2014-12-29 2015-04-22 中山市家家要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压防腐防水防潮电热板
CN105115020A (zh) * 2015-09-14 2015-12-02 中山市科力高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地板
CN205513207U (zh) * 2016-01-20 2016-08-31 陈春雷 电加热感温变色暖桌垫
CN205491549U (zh) * 2016-02-01 2016-08-17 刘卫东 防水免螺丝电动车控制器外壳
JP2017180932A (ja) * 2016-03-30 2017-10-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気採暖具のコントローラ
CN108626628A (zh) * 2018-05-24 2018-10-09 赛尔富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灯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46984B2 (en) Pump motor control assembly
JPS59142389A (ja) 蒸気防止ハウジングアセンブリ
HK1098713A1 (en) Waterproof portable infusion device having a casing with multiple cross- vented sealed housings
US20170254700A1 (en) Optical electronic device
US20150083931A1 (en) Ion generating apparatus
TW201446568A (zh) 電源控制裝置
KR20050118923A (ko) 감지장치
TWI569991B (zh) 電源控制裝置
CN112032807A (zh) 面状采暖器
CN112032808A (zh) 面状采暖器
JP7220350B2 (ja) 面状採暖具
CN111604852A (zh) 一种屏幕拆卸方法、装置及系统
JP5998412B2 (ja) 車両用液体加熱装置
CN109827277B (zh) 一种空气加湿装置
US10145574B2 (en) Vent port for a refrigerated cabinet
JP2011155741A (ja) 回路基板収容ケース
CN207422574U (zh) 空调器的电控盒和空调器
JP3862672B2 (ja) 多光軸光電センサ
CN117287666A (zh) 一种长条形led光源结构
CN220629878U (zh) 一种高兼容型自检驱动器外壳
JP2019041559A (ja) 電子制御ユニット
JP2011154825A (ja) 回路基板収容ケース
CN218099060U (zh) 一种臭氧测试装置
CN1968585B (zh) 电源装置
CN220397698U (zh) 壳体组件、空调外机及空调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