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26508A - 增程式电动车冷却风扇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增程式电动车冷却风扇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26508A
CN112026508A CN202010927593.1A CN202010927593A CN112026508A CN 112026508 A CN112026508 A CN 112026508A CN 202010927593 A CN202010927593 A CN 202010927593A CN 112026508 A CN112026508 A CN 1120265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ue
pwm speed
speed regulation
pwm
determ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2759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26508B (zh
Inventor
许林
周林
冯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Branch of DFSK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Branch of DFSK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Branch of DFSK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Branch of DFSK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2759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2650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265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265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265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265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6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air 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21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ventilating, air admitting or air distributing devices
    • B60H1/00828Ventilators, e.g. speed 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02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cooling-air
    • F01P7/0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cooling-air by varying pump speed, e.g. by changing pump-drive gear ratio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7/00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7/004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by varying driving spe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增程式电动车冷却风扇控制方法,其包括:分别获取风扇能够满足电驱动系统、空调系统和发动机系统散热需求的第一PWM调速值、第二PWM调速值和第三PWM调速值;根据第一PWM调速值、第二PWM调速值和第三PWM调速值确定补偿值;获取第一PWM调速值、第二PWM调速值和第三PWM调速值中的最大PWM值;根据最大PWM值和补偿值确定风扇的运行PWM值。本申请通过采用PWM值与补偿值的匹配控制,实现了使风扇能够同时兼顾三种不同系统在不同的工况下对风扇的需求,无需增加额外的风扇控制器,方便了控制,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增程式电动车冷却风扇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程式电动车冷却风扇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增程式电动车作为新能源汽车,引入了燃油发动机系统,可在电池电量不足时,启动发动机给电池充电,能显著提升续航里程并且具有节油率高,排放低等优点。
而发动机在工作有散热需求,电驱动系统工作时也有散热需求,对于使用电池水冷系统的增程式电动车,发动机系统、电驱动系统的散热主要采用风冷的形式,即通过电子风扇进行散热。而压缩机工作时,当空调系统压力达一定值,也需开启风扇进行散热。
综上,在炎热的夏季,增程式电动车的发动机系统、电驱动系统和空调系统(制冷)均有开启风扇散热需求,可见对于增程式电动车,若要使控制精确,需为电子风扇配备独立的风扇控制器,但要考虑降低风扇的能耗和噪音影响,控制策略仍很复杂,且加装独立风扇控制器会增加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程式电动车冷却风扇控制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在不需要增加额外的风扇控制器的情况下兼顾电驱动系统、空调制冷系统和发动机系统对风扇的需求。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增程式电动车冷却风扇控制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分别获取风扇能够满足电驱动系统、空调系统和发动机系统散热需求的第一PWM调速值、第二PWM调速值和第三PWM调速值;
根据所述第一PWM调速值、第二PWM调速值和第三PWM调速值确定补偿值;
获取所述第一PWM调速值、第二PWM调速值和第三PWM调速值中的最大PWM值;
根据所述最大PWM值和所述补偿值确定风扇的运行PWM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PWM调速值、第二PWM调速值和第三PWM调速值确定补偿值,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PWM调速值、第二PWM调速值和第三PWM调速值是否均大于0;
如果是,确定补偿值为第一值;
如果否,判断所述第一PWM调速值、第二PWM调速值和第三PWM调速值中是否有且仅有两个值大于0;
如果是,确定补偿值为第二值;
如果否,判断所述第一PWM调速值、第二PWM调速值和第三PWM调速值中是否有且仅有一个值大于0;
如果是,确定补偿值为第三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风扇能够满足电驱动系统散热需求的第一PWM调速值,具体包括:
分别获取所述电驱动系统中各个发热元件的实际温度值;
分别获取所述电驱动系统中各个发热元件的预设温度值;
根据所述实际温度值和所述预设温度值,获取所述电驱动系统中各个发热元件的温度差值;
确定所述电驱动系统中各个发热元件的温度差值中的最大温差值;
判断所述最大温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值且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值;
如果是,确定所述第一PWM调速值为第一数值;
如果否,判断所述最大温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值且小于第三预设温度值;
如果是,确定所述第一PWM调速值为第二数值;
如果否,判断所述最大温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温度值;
如果是,确定所述第一PWM调速值为第三数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确定所述第一PWM调速值为第一数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最大温差值是否小于第四预设温度值或大于第五预设温度值;
如果所述最大温差值小于所述第四预设温度值,则所述第一PWM调速值取值为0;
如果所述最大温差值大于所述第五预设温度值,则判断所述最大温差值是否小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值;
如果是,确定所述第一PWM调速值为第二数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确定所述第一PWM调速值为第二数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最大温差值是否小于第六预设温度值或大于第七预设温度值;
如果所述最大温差值小于所述第六预设温度值,则判断所述最大温差值是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值;
如果是,则确定所述第一PWM调速值为所述第一数值;
如果所述最大温差值大于所述第七预设温度值,则确定所述第一PWM调速值为所述第三数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风扇能够满足空调系统散热需求的第二PWM调速值,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空调系统的压力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压力值且小于第二预设压力值;
如果是,确定所述第二PWM调速值为第四数值;
如果否,判断所述空调系统的压力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压力值且小于第三预设压力值;
如果是,确定所述第二PWM调速值为第五数值;
如果否,判断所述空调系统的压力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压力值;
如果是,确定所述第二PWM调速值为第六数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确定所述第二PWM调速值为第四数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空调系统的压力是否小于第四预设压力值或大于第五预设压力值;
如果所述空调系统的压力小于所述第四预设压力值,则所述第二PWM调速值取值为0;
如果所述空调系统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五预设压力值,则判断所述空调系统的压力是否小于所述第三预设压力值;
如果是,确定所述第二PWM调速值为第五数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确定所述第二PWM调速值为第五数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空调系统的压力是否小于第六预设压力值或大于第七预设压力值;
如果所述空调系统的压力小于所述第六预设压力值,则判断所述空调系统压力值是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压力值;
如果是,则确定所述第二PWM调速值为第四数值;
如果所述空调系统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七预设压力值,则确定所述第二PWM调速值为所述第六数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风扇能够满足发动机系统散热需求的第三PWM调速值,具体包括:
获取发动机的冷却请求;
判断发动机系统的温度是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
如果是,则所述第三PWM调速值取值为20%;
如果否,判断所述发动机系统的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且小于第二温度阈值;
如果是,确定所述第三PWM调速值为第七数值;
如果否,判断所述发动机系统的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且小于第三温度阈值;
如果是,确定所述第三PWM调速值为第八数值;
如果否,判断所述发动机系统的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温度阈值;
如果是,确定所述第三PWM调速值为第九数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确定所述第三PWM调速值为第七数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发动机系统的温度是否小于第四温度阈值或大于第五温度阈值;
如果所述发动机系统的温度小于所述第四温度阈值,则所述第三PWM调速值取值为0;
如果所述发动机系统的温度大于所述第五温度阈值,则判断所述发动机系统的温度是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温度阈值;
如果是,确定所述第三PWM调速值为第八数值。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增程式电动车冷却风扇控制方法,通过采用PWM值与补偿值的匹配控制,实现了使风扇能够同时兼顾三种不同系统在不同的工况下对风扇的需求,无需增加额外的风扇控制器,方便了控制,降低了成本。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增程式电动车冷却风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增程式电动车冷却风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又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增程式电动车冷却风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增程式电动车冷却风扇控制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分别获取风扇能够满足电驱动系统、空调系统和发动机系统散热需求的第一PWM调速值、第二PWM调速值和第三PWM调速值。
其中,风扇在第一PWM调速值下运行可以满足电驱动系统的散热需求,风扇在第二PWM调速值下运行可以满足空调系统的散热需求,风扇在第三PWM调速值下运行可以满足发动机系统的散热需求。
步骤S2、根据第一PWM调速值、第二PWM调速值和第三PWM调速值确定补偿值。
由于电驱动系统、空调系统和发动机系统并不一定同时工作,因此,在三种系统不同的工作状态下可以设定不同的补偿值以使风扇能够同时满足三种系统的散热需求,从而无需增加额外的风扇控制器,方便了控制,降低了成本。
步骤S3、获取第一PWM调速值、第二PWM调速值和第三PWM调速值中的最大PWM值。
步骤S4、根据最大PWM值和补偿值确定风扇的运行PWM值。
具体地,可以通过如下公式来计算风扇的运行PWM值:
PWM=MAX(PWM1,PWM2,PWM3)+α;
其中,PWM为风扇的运行PWM值,PWM1为第一PWM调速值,PWM2为第二PWM调速值,PWM3为第三PWM调速值,α为补偿值。
具体地,步骤S2具体包括:
步骤S21、判断第一PWM调速值、第二PWM调速值和第三PWM调速值是否均大于0;如果是,进入步骤S22;如果否,进入步骤S23。
步骤S22、确定补偿值为第一值。
步骤S23、判断第一PWM调速值、第二PWM调速值和第三PWM调速值中是否有且仅有两个值大于0;如果是,进入步骤S231;如果否,进入步骤S232。
步骤S231、确定补偿值为第二值。
步骤S232、判断第一PWM调速值、第二PWM调速值和第三PWM调速值中是否有且仅有一个值大于0;如果是,进入步骤S2321。
步骤S2321、确定补偿值为第三值。
其中,第一值大于第二值,第二值大于第三值。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值可以为16%,第二值可以为8%,第三值可以为0。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若当前车辆处于增程发电模式,发动机启动给电池充电,而空调系统和电驱动系统均未工作。
在此情况下,控制器判断发动机有开风扇需求,并确定可以满足发动机系统散热需求的PWM调速值。具体地,该工况下的第三PWM调速值为75%,而由于空调系统和电驱动系统均未工作,第一PWM调速值为0,第二PWM调速值为0。
由此,在上述三种PWM调速值中,只有第三PWM调速值大于0,因此,可以确定补偿值为第三值,即为0。此时,风扇维持75%PWM调速值运行,以对发动机系统进行散热,直到发动机水温小于96℃或大于99℃时,风扇的转速跳转,期间有±3℃的滞回区间,避免风扇转速频繁跳转。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若当前车辆处于纯电行驶模式,空调制冷开启,空调压力可达1.6MPa,此时,电机高速运转,温度可达140℃。控制器判断空调系统和电驱动系统均有开风扇需求,并确定可以分别满足空调系统和电驱动系统散热需求的PWM调速值。具体地,该工况下的第一PWM调速值为75%,第二PWM调速值为40%,而由于发动机系统不工作,因此第三PWM调速值为0。
由此,在上述三种PWM调速值中,只有第一PWM调速值和第二PWM调速值均大于0,因此,可以确定补偿值为第二值,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值可以为8%。
然后,可以从第一PWM调速值、第二PWM调速值和第三PWM调速值中确定最大值为第一PWM调速值75%,再将第一PWM调速值与补偿值做和运算等到最终风扇的运行PWM值,即75%+8%=83%,风扇在PWM值为83%的条件下运行,在该PWM值下,风扇可以同时满足电驱动系统和空调系统的散热需求。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若当前车辆处于增程行驶模式,空调制冷开启,发动机启动给电池充电,在此情况下,电机高速运转,温度可达130℃,空调系统压力达2MPa,发动机水温达100℃。控制器判断空调系统、电驱动系统和发动机系统均有开风扇需求,并确定可以分别满足空调系统、电驱动系统和发动机系统散热需求的PWM调速值。具体地,该工况下的第一PWM调速值为55%,第二PWM调速值为40%,第三PWM调速值为82%。此时,由于三种系统均具有散热需求,即第一PWM调速值、第二PWM调速值和第三PWM调速值均大于0,从而可以确定补偿值为第一值,本实施例中第一值可以为16%。
然后,可以从第一PWM调速值、第二PWM调速值和第三PWM调速值中确定最大值为第三PWM调速值82%,再将第三PWM调速值与补偿值做和运算等到最终风扇的运行PWM值,即82%+16%=98%,风扇在PWM值为98%的条件下运行,在该PWM值下,风扇可以同时满足电驱动系统、空调系统和发动机系统的散热需求。
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步骤S1中,获取风扇能够满足电驱动系统散热需求的第一PWM调速值,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分别获取电驱动系统中各个发热元件的实际温度值。
其中,电驱动系统中的发热元件可以包括车载充电机(OBC)、微控制单元(MCU)、电机控制器(GCU)、驱动电机等。
步骤S12、分别获取电驱动系统中各个发热元件的预设温度值。
步骤S13、根据实际温度值和预设温度值,获取电驱动系统中各个发热元件的温度差值。
步骤S14、确定电驱动系统中各个发热元件的温度差值中的最大温差值。
将检测到的各个发热元件的实际温度值与对应的预设温度值做减法运算,可以得到各个发热元件的温度差值,并从中确定出最大的温度差值,即上述最大温差值。
步骤S15、判断最大温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值且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值;如果是,进入步骤S16;如果否,进入步骤S17。
其中,当最大温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时,可以发出散热需求。具体地,第一预设温度值可以为0℃。
步骤S16、确定第一PWM调速值为第一数值。
具体地,该第一数值可以为35%。
步骤S17、判断最大温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值且小于第三预设温度值;如果是,进入步骤S18;如果否,进入步骤S19。
具体地,该第二预设温度值可以为5℃。第三预设温度值可以为10℃。
步骤S18、确定第一PWM调速值为第二数值。
具体地,该第二数值可以为55%。
步骤S19、判断最大温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温度值;如果是,进入步骤S191。
步骤S191、确定第一PWM调速值为第三数值。
具体地,该第三数值可以为75%。
进一步,如图3所示,在步骤S16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步骤S161、判断最大温差值是否小于第四预设温度值或大于第五预设温度值。
具体地,第四预设温度值可以为第一预设温度值减去3℃所得到的值,本实施例中,第四预设温度值为-3℃。第五预设温度值可以为第二预设温度值加上3℃所得到的值,本实施例中,第五预设温度值为8℃。其中,“减去3℃”和“加上3℃”可以形成一种滞回区间,避免风扇转速频繁跳转。
步骤S162、如果最大温差值小于第四预设温度值,则第一PWM调速值取值为0。
步骤S163、如果最大温差值大于第五预设温度值,则判断最大温差值是否小于第三预设温度值,如果是,进入步骤S18。
其中,在对当前发热元件降温时,随着风扇以第一PWM调速值下运行,电驱动系统的温度逐渐降低;或者如果具有散热需求的发热元件增多时,也可能导致电驱动系统的温度逐渐升高。因此,在风扇以第一PWM调速值下运行过程中,电驱动系统的温度仍然存在上述变化,因此需要实时对温度进行进一步判断,以使风扇运行中的PWM值跳转为与温度区间对应的值,保证风扇能够实时满足各个系统的散热需求。
进一步,在步骤S18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步骤S181、判断最大温差值是否小于第六预设温度值或大于第七预设温度值。
其中,第六预设温度值可以为第二预设温度值减去3℃所得到的值,本实施例中为5℃-3℃=2℃。第七预设温度值可以为第三预设温度值加上3℃所得到的值,本实施例中为10℃+3℃=13℃。其中,“减去3℃”和“加上3℃”可以形成一种滞回区间,避免风扇转速频繁跳转。
步骤S182、如果最大温差值小于第六预设温度值,则判断最大温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值;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16。
步骤S16、确定第一PWM调速值为第一数值。
如果最大温差值大于第七预设温度值,则进入步骤S191。
进一步,在步骤S1中,获取风扇能够满足空调系统散热需求的第二PWM调速值,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判断空调系统的压力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压力值且小于第二预设压力值;如果是,进入步骤S102;如果否,进入步骤S103。
其中,第一预设压力值可以为0,第二预设压力值可以为5MPa。
步骤S102、确定第二PWM调速值为第四数值。
具体地,该第四数值可以为20%。
步骤S103、判断空调系统的压力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压力值且小于第三预设压力值;如果是,进入步骤S104;如果否,进入步骤S105。
其中,第三预设压力值可以为10MPa。
步骤S104、确定第二PWM调速值为第五数值。
具体地,该第五数值可以为40%。
步骤S105、判断空调系统的压力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压力值;如果是,进入步骤S106。
步骤S106、确定第二PWM调速值为第六数值。
具体地,该第六数值可以为65%。
进一步,在步骤S102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判断空调系统的压力是否小于第四预设压力值或大于第五预设压力值。
如果空调系统的压力小于第四预设压力值,则第二PWM调速值取值为0。
如果空调系统的压力大于第五预设压力值,则判断空调系统的压力是否小于第三预设压力值;如果是,进入步骤S104。
进一步,在步骤S104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判断空调系统的压力是否小于第六预设压力值或大于第七预设压力值。
其中,该第六预设压力值可以为第一预设压力值减去0.3MPa所得到的值,本实施例中为0-0.3MPa=-0.3MPa。该第七预设压力值可以为第二预设压力值加上0.3MPa所得到的值,本实施例中为5MPa+0.3MPa=5.3MPa。
如果空调系统的压力小于第六预设压力值,则判断空调系统压力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压力值;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102。
如果空调系统的压力大于第七预设压力值,则进入步骤S106。
进一步,在步骤S1中,获取风扇能够满足发动机系统散热需求的第三PWM调速值,具体包括:
步骤S1001、获取发动机的冷却请求。
步骤S1002、判断发动机系统的温度是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如果是,进入步骤S1003;如果否,进入步骤S1004。
其中,第一温度阈值可以为0℃。
步骤S1003、则第三PWM调速值取值为20%。
步骤S1004、判断发动机系统的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小于第二温度阈值;如果是,进入步骤S1005;如果否,进入步骤S1006。
其中,第二温度阈值可以为5℃。
步骤S1005、确定第三PWM调速值为第七数值。
具体地,该第七数值可以为42%。
步骤S1006、判断发动机系统的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且小于第三温度阈值;如果是,进入步骤S1007;如果否,进入步骤S1008。
其中,该第三温度阈值可以为10℃。
步骤S1007、确定第三PWM调速值为第八数值。
具体地,该第八数值可以为68%。
步骤S1008、判断发动机系统的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三温度阈值;如果是,进入步骤S1009。
步骤S1009、确定第三PWM调速值为第九数值。
具体地,该第九数值可以为82%。
进一步,在步骤S1005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判断发动机系统的温度是否小于第四温度阈值或大于第五温度阈值。
其中,第四温度阈值可以为第一温度阈值减去3℃所得到的数值,本实施例中,第四温度阈值为0-3℃=-3℃。第五温度阈值可以为第二温度阈值加上3℃所得到的数值,本实施例中为5℃+3℃=8℃。
如果发动机系统的温度小于第四温度阈值,则第三PWM调速值取值为0;
如果发动机系统的温度大于第五温度阈值,则判断发动机系统的温度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三温度阈值;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1007。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增程式电动车冷却风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分别获取风扇能够满足电驱动系统、空调系统和发动机系统散热需求的第一PWM调速值、第二PWM调速值和第三PWM调速值;
根据所述第一PWM调速值、第二PWM调速值和第三PWM调速值确定补偿值;
获取所述第一PWM调速值、第二PWM调速值和第三PWM调速值中的最大PWM值;
根据所述最大PWM值和所述补偿值确定风扇的运行PWM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程式电动车冷却风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PWM调速值、第二PWM调速值和第三PWM调速值确定补偿值,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PWM调速值、第二PWM调速值和第三PWM调速值是否均大于0;
如果是,确定补偿值为第一值;
如果否,判断所述第一PWM调速值、第二PWM调速值和第三PWM调速值中是否有且仅有两个值大于0;
如果是,确定补偿值为第二值;
如果否,判断所述第一PWM调速值、第二PWM调速值和第三PWM调速值中是否有且仅有一个值大于0;
如果是,确定补偿值为第三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程式电动车冷却风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风扇能够满足电驱动系统散热需求的第一PWM调速值,具体包括:
分别获取所述电驱动系统中各个发热元件的实际温度值;
分别获取所述电驱动系统中各个发热元件的预设温度值;
根据所述实际温度值和所述预设温度值,获取所述电驱动系统中各个发热元件的温度差值;
确定所述电驱动系统中各个发热元件的温度差值中的最大温差值;
判断所述最大温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值且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值;
如果是,确定所述第一PWM调速值为第一数值;
如果否,判断所述最大温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值且小于第三预设温度值;
如果是,确定所述第一PWM调速值为第二数值;
如果否,判断所述最大温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温度值;
如果是,确定所述第一PWM调速值为第三数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程式电动车冷却风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PWM调速值为第一数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最大温差值是否小于第四预设温度值或大于第五预设温度值;
如果所述最大温差值小于所述第四预设温度值,则所述第一PWM调速值取值为0;
如果所述最大温差值大于所述第五预设温度值,则判断所述最大温差值是否小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值;
如果是,确定所述第一PWM调速值为第二数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程式电动车冷却风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PWM调速值为第二数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最大温差值是否小于第六预设温度值或大于第七预设温度值;
如果所述最大温差值小于所述第六预设温度值,则判断所述最大温差值是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值;
如果是,则确定所述第一PWM调速值为所述第一数值;
如果所述最大温差值大于所述第七预设温度值,则确定所述第一PWM调速值为所述第三数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程式电动车冷却风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风扇能够满足空调系统散热需求的第二PWM调速值,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空调系统的压力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压力值且小于第二预设压力值;
如果是,确定所述第二PWM调速值为第四数值;
如果否,判断所述空调系统的压力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压力值且小于第三预设压力值;
如果是,确定所述第二PWM调速值为第五数值;
如果否,判断所述空调系统的压力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压力值;
如果是,确定所述第二PWM调速值为第六数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增程式电动车冷却风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第二PWM调速值为第四数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空调系统的压力是否小于第四预设压力值或大于第五预设压力值;
如果所述空调系统的压力小于所述第四预设压力值,则所述第二PWM调速值取值为0;
如果所述空调系统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五预设压力值,则判断所述空调系统的压力是否小于所述第三预设压力值;
如果是,确定所述第二PWM调速值为第五数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增程式电动车冷却风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第二PWM调速值为第五数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空调系统的压力是否小于第六预设压力值或大于第七预设压力值;
如果所述空调系统的压力小于所述第六预设压力值,则判断所述空调系统压力值是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压力值;
如果是,则确定所述第二PWM调速值为第四数值;
如果所述空调系统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七预设压力值,则确定所述第二PWM调速值为所述第六数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程式电动车冷却风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风扇能够满足发动机系统散热需求的第三PWM调速值,具体包括:
获取发动机的冷却请求;
判断发动机系统的温度是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
如果是,则所述第三PWM调速值取值为20%;
如果否,判断所述发动机系统的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且小于第二温度阈值;
如果是,确定所述第三PWM调速值为第七数值;
如果否,判断所述发动机系统的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且小于第三温度阈值;
如果是,确定所述第三PWM调速值为第八数值;
如果否,判断所述发动机系统的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温度阈值;
如果是,确定所述第三PWM调速值为第九数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增程式电动车冷却风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第三PWM调速值为第七数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发动机系统的温度是否小于第四温度阈值或大于第五温度阈值;
如果所述发动机系统的温度小于所述第四温度阈值,则所述第三PWM调速值取值为0;
如果所述发动机系统的温度大于所述第五温度阈值,则判断所述发动机系统的温度是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温度阈值;
如果是,确定所述第三PWM调速值为第八数值。
CN202010927593.1A 2020-09-07 2020-09-07 增程式电动车冷却风扇控制方法 Active CN1120265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27593.1A CN112026508B (zh) 2020-09-07 2020-09-07 增程式电动车冷却风扇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27593.1A CN112026508B (zh) 2020-09-07 2020-09-07 增程式电动车冷却风扇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26508A true CN112026508A (zh) 2020-12-04
CN112026508B CN112026508B (zh) 2021-07-02

Family

ID=73585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27593.1A Active CN112026508B (zh) 2020-09-07 2020-09-07 增程式电动车冷却风扇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2650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49904A (zh) * 2020-12-23 2021-03-26 摩登汽车(盐城)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的冷凝风扇转速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2793393A (zh) * 2020-12-29 2021-05-14 华人运通(江苏)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空调的出风控制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81077A (ja) * 2003-03-12 2004-10-07 Nissan Motor Co Ltd 組電池の冷却制御装置
US20050028542A1 (en) * 2003-08-05 2005-02-10 Makoto Yoshida Battery cooling system for vehicle
US20110132292A1 (en) * 2010-04-23 2011-06-0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ooling fan control
US8219248B2 (en) * 2006-01-27 2012-07-10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Control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cooling fan
CN102745063A (zh) * 2011-04-19 2012-10-24 北京超力锐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冷却系统及其控制算法
CN102862473A (zh) * 2011-07-06 2013-01-09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冷却风扇转速控制方法及混合动力车辆
CN103790847A (zh) * 2013-12-31 2014-05-14 江苏陆地方舟新能源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的风扇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06080173A (zh) * 2016-07-20 2016-11-09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动汽车
CN106515470A (zh) * 2015-09-11 2017-03-22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控制车辆电池的冷却风扇的设备和方法
CN107665028A (zh) * 2017-09-29 2018-02-06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存储设备的风扇速度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设备
CN107819162A (zh) * 2017-09-08 2018-03-20 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高电压电池温度调节系统、方法及车辆
US20180143517A1 (en) * 2016-11-23 2018-05-24 Hisense Co., Ltd. Heat dissipation control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aser projection equipment
CN207449614U (zh) * 2017-10-12 2018-06-05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风冷式动力电池混合动力车型冷却系统
CN110762044A (zh) * 2019-11-04 2020-02-07 北京丰凯换热器有限责任公司 独立散热系统风扇目标转速估算方法
CN110861485A (zh) * 2019-12-17 2020-03-06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车散热器总成、散热系统和方法及混合动力车
CN111090560A (zh) * 2019-10-25 2020-05-01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存储设备的散热方法和设备
US20200171936A1 (en) * 2018-11-30 2020-06-04 Hyundai Motor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ctive air flap of vehicle
CN111376710A (zh) * 2018-12-28 2020-07-07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散热控制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81077A (ja) * 2003-03-12 2004-10-07 Nissan Motor Co Ltd 組電池の冷却制御装置
US20050028542A1 (en) * 2003-08-05 2005-02-10 Makoto Yoshida Battery cooling system for vehicle
US8219248B2 (en) * 2006-01-27 2012-07-10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Control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cooling fan
US20110132292A1 (en) * 2010-04-23 2011-06-0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ooling fan control
CN102745063A (zh) * 2011-04-19 2012-10-24 北京超力锐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冷却系统及其控制算法
CN102862473A (zh) * 2011-07-06 2013-01-09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冷却风扇转速控制方法及混合动力车辆
CN103790847A (zh) * 2013-12-31 2014-05-14 江苏陆地方舟新能源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的风扇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06515470A (zh) * 2015-09-11 2017-03-22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控制车辆电池的冷却风扇的设备和方法
CN106080173A (zh) * 2016-07-20 2016-11-09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动汽车
US20180143517A1 (en) * 2016-11-23 2018-05-24 Hisense Co., Ltd. Heat dissipation control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aser projection equipment
CN107819162A (zh) * 2017-09-08 2018-03-20 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高电压电池温度调节系统、方法及车辆
CN107665028A (zh) * 2017-09-29 2018-02-06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存储设备的风扇速度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设备
CN207449614U (zh) * 2017-10-12 2018-06-05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风冷式动力电池混合动力车型冷却系统
US20200171936A1 (en) * 2018-11-30 2020-06-04 Hyundai Motor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ctive air flap of vehicle
CN111376710A (zh) * 2018-12-28 2020-07-07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散热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090560A (zh) * 2019-10-25 2020-05-01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存储设备的散热方法和设备
CN110762044A (zh) * 2019-11-04 2020-02-07 北京丰凯换热器有限责任公司 独立散热系统风扇目标转速估算方法
CN110861485A (zh) * 2019-12-17 2020-03-06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车散热器总成、散热系统和方法及混合动力车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谢翌: "基于叶素-动量理论的冷却风扇风量计算方法",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49904A (zh) * 2020-12-23 2021-03-26 摩登汽车(盐城)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的冷凝风扇转速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2793393A (zh) * 2020-12-29 2021-05-14 华人运通(江苏)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空调的出风控制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26508B (zh) 2021-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57333B (zh) 电气化车辆中使用电池冷却剂泵控制电池冷却的方法
CN107554235B (zh) 电池冷却剂回路控制
US10308096B2 (en) HVAC system of vehicle
US9352635B1 (en) Energy control mechanisms for an electric vehicle
JP4478900B1 (ja) 蓄電器加温装置
EP1391338B1 (en) Control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stopping and restarting an engine
US11072224B2 (en) Auxiliary heating system
CN109572486B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US20140188313A1 (en) Adaptive control method fo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of an electric car
CN112026508B (zh) 增程式电动车冷却风扇控制方法
KR20180022127A (ko) 친환경 차량의 저전압 직류 변환기의 출력 제어 방법 및 그 장치
JP6183133B2 (ja) 電池暖機システム
US20130144515A1 (en)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engine warming-up
CN112103532A (zh) 一种集成式氢能汽车热管理控制方法
KR20200085435A (ko) 하이브리드 차량의 난방 부하 판별방법
CN116353334B (zh) 一种可适用于多种车型的智能格栅控制系统
KR102042322B1 (ko) 하이브리드 차량의 난방 시 엔진 제어 방법
CN113942366B (zh) 一种前后双电机电动汽车的冷热循环系统及控制方法
US11333086B1 (en) System for variably controlling engine-on line in consideration of cooling after FATC engine is turned on
US11691613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heating of hybrid vehicle
CN210390731U (zh) 一种电动汽车整车冷却系统
CN112757871B (zh) 电动车辆的冷暖系统、电动车辆及控制方法
KR100456845B1 (ko) 하이브리드 전기자동차의 인터페이스장치
KR102545648B1 (ko) 전기자동차의 열관리 시스템
CN114670715A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加热控制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