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21389A - 一种解冻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解冻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21389A
CN112021389A CN201910479775.4A CN201910479775A CN112021389A CN 112021389 A CN112021389 A CN 112021389A CN 201910479775 A CN201910479775 A CN 201910479775A CN 112021389 A CN112021389 A CN 1120213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late portion
heat exchange
thawing
low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7977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7977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213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20213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213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BPRESERVING, e.g. BY CANNING, MEAT, FISH, EGGS, FRUIT, VEGETABLES, EDIBLE SEEDS; CHEMICAL RIPENING OF FRUIT OR VEGETABLES; THE PRESERVED, RIPENED, OR CANNED PRODUCTS
    • A23B4/00General methods for preserving meat, sausages, fish or fish products
    • A23B4/06Freezing; Subsequent thawing; Cooling
    • A23B4/07Thawing subsequent to freez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Freezing, Cooling And Drying Of Foods (AREA)

Abstract

一种解冻板,包括换热部件,所述换热部件包括上板部、与所述上板部相对设置的下板部、连接所述上板部和所述下板部的连接部,所述上板部、所述下板部和所述连接部形成多个流道,所述流道沿第一方向延伸,多个所述流道内设有换热介质,所述下板部包括连接孔部或者凹槽部,还包括导热部件,所述导热部件所述连接孔部或者所述凹槽部固定连接,所述导热部件的导热系数高于所述换热部件的导热系数,可以较充分调动各流道内的换热介质的换热。

Description

一种解冻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解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解冻板。
【背景技术】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食用肉类和鱼贝类等食品通常需要冷冻保存,而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食品如何快速解冻成为现代人面临的一个问题。
冷冻的食品在常温下解冻或者泡在水中解冻是最为常见的两种方式,其主要原理是食品依靠与空气和水的接触来吸收热量,从而实现食品的解冻。但是这种解冻方式需要的解冻时间较长,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目前,解冻板是一种解冻冷冻食品效果较好的的产品,通常在解冻板内部充注冷媒,依靠冷媒液化放热,通过热交换来实现食品的解冻。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解冻板进一步优化设计,以提高解冻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冻板,以进一步提高解冻板的解冻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解冻板,包括换热部件,所述换热部件包括上板部、与所述上板部相对设置的下板部、连接所述上板部和所述下板部的连接部,所述上板部、所述下板部和所述连接部形成多个流道,所述流道沿第一方向延伸,多个所述流道内设有换热介质,所述下板部包括连接孔部或者凹槽部;
还包括导热部件,所述导热部件所述连接孔部或者所述凹槽部固定连接,所述导热部件的导热系数高于所述换热部件的导热系数。
本发明提供的解冻板,当换热部件的上板部(或下板部)放置有需要解冻的低温食品时,食品较低的温度通过热传导使得上板部(或下板部)与食品接触的地方温度降低,由于流道内的换热介质(如冷媒)为气液混合状态,且由于气态冷媒与液态冷媒的密度不同,气态冷媒大致位于流道的上方,液态冷媒大致位于流道的下方,此时,位于流道的上方的气态冷媒在受到低温的情况下,会液化成液态冷媒,在液化过程中,同时释放一定的热量,该热量会抑制或减缓上板部(或下板部)与食品接触部位温度的降低,从而使得食品与换热部件的热交换更加持续与高效。
此外,由于导热部件和换热部件固定连接、且由于导热部件的导热系数高于换热部件的导热系数,可以使各流道较均匀地受到热传递的影响,可以较充分调动各流道内的换热介质的换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第一种实施例解冻板未密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换热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导热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解冻板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5为密封的解冻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二种密封的解冻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解冻板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第二种实施例解冻板的倒置的爆炸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换热部件11:上板部12:下板部121:连接孔部122:凹槽部123:接口端部13:连接部14:流道2:导热部件3:端板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6,其中,图1为本发明提供第一种实施例解冻板未密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换热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导热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解冻板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5为密封的解冻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第二种密封的解冻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中解冻板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请具体参考图1至图3,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解冻板主要包括换热部件1,换热部件1主要包括上板部11和下板部12,上板部11大致呈板状结构,其大致位于换热部件1的上方,下板部12也大致呈板状结构,大致位于换热部件1的下方,同时,上板部11与下板部12之间还设有连接部13,连接部13同时连接换热部件1的上板部11和下板部12,此时,上板部11、下板部12和连接部13之间形成了流道14,换热部件1可以由铝材料或者铝合金材料通过挤压、车加工或者金属粉末烧结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流道14的数量为多个,具体而言,在换热部件1的上板部11和下板部12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接部13,多个连接部13间隔设置,此时,换热部件1的上板部11和下板部12以及多个连接部13限定的流道14的数量为多个。
此外,在流道14内还设置有换热介质(附图未标注),换热介质可以为冷媒,因此,换热部件1由于换热介质的作用使其具有换热功能,各流道14可以为连通状态,也可以为不连通状态,此外,并非限定有换热介质的才为流道14,但设有换热介质的流道14的数量为多个。
请具体参考图4,下列以需要解冻的食品放置于上板部11举例说明,值得说明的是,需解冻的食品也可以放置于下板部12,需解冻的食品放置于上板部11还是下板部12,其原理并无本质不同。
换热部件1的工作原理大致如下:当换热部件1的上板部11放置有需要解冻的低温食品时,食品较低的温度通过热传导使得上板部11与食品接触的位置温度降低,由于流道14内的冷媒为气液混合状态,且气态冷媒与液态冷媒的密度不同,气态冷媒大致位于流道14的上方,液态冷媒大致位于流道14的下方,此时,位于流道14的上方的气态冷媒在受到低温的情况下,会液化成液态冷媒,在液化过程中,会释放一定的热量。
由于低温食品与上板部11的温度差的存在,食品与换热部件1的热交换还是会继续进行,气态冷媒液化释放出来的热量会抑制或减缓上板部11与食品接触部位温度的降低,从而使得食品与换热部件1的热交换更加持续与高效。
此外,由于上板部11与食品接触处的气态冷媒受到低温的影响液化成液态冷媒,此时与上板部11与食品接触处位置相对的流道14内的气压会相应降低。
由于上板部11与食品接触处位置相对的流道14内的气压会相应降低,在流道14内部的其余气态冷媒会部分流向气压降低处,以达成流道14内的气压的动态平衡,在流道14内部的气态冷媒流向气压较小处时,使得更多气态冷媒受到此处低温的影响液化为液态冷媒而放热,抑制或减缓上板部11与食品接触部位温度的降低,使食品解冻持续进行。
但是在实际解冻过程中,需解冻的物体与上板部11的接触并不一定是均匀的,当待解冻的物体与上板部11的接触不均匀时,各流道14内的温度会有所差异,即上板部11与需解冻物体接触的位置处的流道14温度相对较低,流道14内热交换现象更明显,而与需解冻物体不接触的位置处的流道14温度相对会高一点,流道14内热交换效率相对来说不明显一些,因此,可以减少与需解冻物体接触和不接触的上板部11位置对应的各流道14的热交换效率的差异,从而提高解冻板的整体的解冻效果。
可以通过增加解冻板的导热系数的方式,提高解冻板的整体的解冻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换热部件1,由于成本和效果等参数综合考量,一般其材质选用铝或者铝合金等金属,但是铜的导热系数要优于铝的导热系数(一般来说,铜的导热系数为400W/mK左右,铝的导热系数为237W/mK左右),但铜材料价格较贵,若解冻板全部选用铜材料,则需要的成本较大。
请具体参考图3,因此,本实施例的解冻板还包括导热部件2,导热部件2由铜或者铜合金材料制成,具体可以为铜管或者铜片,导热部件2可以为呈空心结构,也可以为实心结构。
请具体参考图1-2,具体采用以下方案:在下板部12的高度方向,下板部12包括4个端部,其中2个端部位于流道14的两端,2个端部位于流道14的两侧,定义流道14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M,即流道14沿第一方向M延伸,定义下板部12的上述4个端部中,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M的端部为接口端部123,下板部12包括连接孔部121,连接孔部121可以为通孔,也可以为盲孔,连接孔部121的开口位于接口端部123。
导热部件2的截面形状可以与连接孔部121的内壁形状相适应,导热部件2穿设于连接孔部121,导热部件2与连接孔部121通过过度配合、过盈配合、焊接或者胶水粘结等方式固定连接。当导热部件2与连接孔部121通过胶水粘结的方式固定连接时,宜采用导热系数较高的胶水。通过以上形式,导热部件2与换热部件1固定连接,此时导热部件2穿设于连接孔部121。
此时,由于连接孔部121的开口位于接口端部123,而接口端部123平行于第一方向M,此时,导热部件2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M不平行。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导热部件2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M垂直的方式,通过以上设置,在相同长度下,导热部件2可以从更多流道14下面穿过。
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连接孔部121与导热部件2的数量,理论上来说,导热部件2的数量越多,对解冻板的解冻效果提升越明显,请参考图1-2,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孔部121和导热部件2的数量都为2个。
通过以上设置,由于采用铜质材料的导热部件2相对于换热部件1的导热系数较高,可以使解冻食品的温度,更快的传导至导热部件2。此外,由于导热部件2和换热部件1固定连接、并且由于导热部件2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M不平行,导热部件2同时位于多个流道14对应的下板部12的位置,可以使更多流道14受到热传递的影响,较均匀受到待解冻的食品的温度,可以较充分调动各流道14内的换热介质的换热。
当然,在以上描述中,采用上板部11与需要解冻的食品接触、下板部12与导热部件2固定连接的方式,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可以采用下板部12与解冻食品接触的方式,即,本发明的上板部11与下板部12仅作为结构上的区分,并不限定与需解冻产品接触的为上板部11或下板部12。
此外,请具体参考图5,流道14还需要经过密封处理,以使位于流道14的换热介质与外界隔离,具体的,流道14两端可以采用挤压的方式使得流道14密封。
当然,请参考图6,流道14的两端的密封也可以采用端板部3的形式,具体的,端板部3呈斑状结构,其形状与解冻板位于流道14的端部的形状想适配,该端板部与换热部件1可以通过焊接或者胶水粘结的方式固定连接。
当然,在换热部件1的加工成型之初,就可以为沿着流道14方向的一端为封闭的形式,此时,流道14仅有一个开口,此时也仅需要对换热部件1一端密封。
此外,请具体参考图7,在上板部11与下板部12相对两个面,设有凸起或者凹槽,该凸起或者凹槽可以增加流道14的表面积,从而增加流道14内的表面积,从而增加流道14内的液态冷媒的蒸发速度。
请参考图8,图8为本发明提供第二种实施例解冻板的倒置的爆炸示意图;
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对于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中具有相同结构且具有相同作用的部件采用同一附图标记,第一实施例中各部件的描述同样适用于第二实施例,以下针对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加以详细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解冻板主要包括换热部件1,换热部件1主要包括上板部11和下板部12,上板部11大致呈板状结构,其大致位于换热部件1的上方,下板部12也大致呈板状结构,大致位于换热部件1的下方,同时,上板部11与下板部12之间还至少设有两个连接部13,连接部13同时连接换热部件1的上板部11和下板部12,此时,上板部11、下板部12和至少两个连接部13之间形成了流道14,换热部件1可以由铝材料挤压、车加工成型或者金属粉末烧结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在本实施例中,流道14的数量为多个,具体而言,在换热部件1的上板部11和下板部12之间至少设置有多个连接部13,多个连接部13依次间隔设置,此时,换热部件1的上板部11和下板部12以及多个连接部13限定的流道14的数量为多个。
此外,在流道14内还设置有换热介质(附图未标注),换热介质可以为冷媒,因此,换热部件1具有换热功能,各流道14可以为连通状态,也可以为不连通状态,此外,并非限定有换热介质的才为流道14,但设有换热介质的第一流道14的数量为多个。
此外,下板部12还包括凹槽部122,凹槽部122位于下板部122的下表面,凹槽部122大致为下表面凹陷而形成的凹槽,该凹槽部122可由车加工的方式形成,导热部件2与凹槽部122固定连接,具体的,导热部件2与凹槽部122可以采用焊接、粘结等方式。当导热部件2与凹槽部122采用粘结的方式固定连接时,宜采用导热系数较高的胶水。
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凹槽部122和导热部件2的数量,在本实施例中,凹槽部122和导热部件2的数量都为2。
通过以上设置,由于采用铜质材料的导热部件2相对于换热部件1的导热系数较高,可以使解冻食品的温度,更快的传导至导热部件2。此外,由于导热部件2和换热部件1固定连接、并且导热部件2同时位于多个流道14对应的下板部12的位置,可以使更多流道14较均匀受到待解冻的食品的温度,较充分调动各流道14内的换热介质的换热。
进一步的,凹槽部122的长度方向与流道14的方向可以采用不平行的方式,即,凹槽部122与导热部件2固定连接后,导热部件2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M不平行,在本实施例中,导热部件2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M垂直,此时,在导热部件2的相同长度下,能最充分调动各流道14内的换热介质的换热。
当然,在第二实施例的描述中,上板部11与需要解冻的食品接触,下板部12与上板部11相对设置,下板部12与导热部件2固定连接,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可以采用下板部12与解冻食品接触的方式,即,在本发明的上板部11与下板部12仅仅作为命名和结构上的区分,并不限定与需解冻的食品相接触的为上板部11或者下板部12。
通过以上设置,由于采用铜质材料的导热部件2相对于换热部件1的导热系数较高,可以使解冻食品的温度,更快的传导至导热部件2。此外,由于导热部件2和换热部件1固定连接、并且由于导热部件2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M不平行,导热部件2同时位于多个流道14对应的下板部12的位置,可以使更多流道14较均匀受到待解冻的食品的温度,较充分调动各流道14内的换热介质的换热。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导热部件2不一定为规则的形状,因此,当导热部件2的正投影为规则的长条形时,导热部件2的长度方向为其长度方向,当导热部件2的正投影不为规则的长条形时,导热部件2的长度方向为其横跨各流道14的最大长度处的长度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提及的上、下、左、右等方位名词,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作为基准,为便于描述而引入的;以及部件名称中的“第一”、“第二”等序数词,也是为了便于描述而引入的,并不意味着对部件的任何次序作出任何的限定,另外,由于上述两种实施例所提供的各零部件之间的某些部位的功能相同,故本说明书对这些部位采用统一命名的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解冻板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解冻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部件(1),所述换热部件(1)包括上板部(11)、与所述上板部(11)相对设置的下板部(12)、连接所述上板部(11)和所述下板部(12)的连接部(13),所述上板部(11)、所述下板部(12)和所述连接部(13)形成多个流道(14),所述流道(14)沿第一方向(M)延伸,多个所述流道(14)内设有换热介质,所述下板部(12)包括连接孔部(121)或者凹槽部(122);
还包括导热部件(2),所述导热部件(2)所述连接孔部(121)或者所述凹槽部(122)固定连接,所述导热部件(2)的导热系数高于所述换热部件(1)的导热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部件(1)采用铝或者铝合金材料制成,所述导热部件(2)采用铜或者铜合金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解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件(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M)不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解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板部(12)包括接口端部,所述接口端部(123)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M)平行,所述下板部(12)包括所述连接孔部(121),所述连接孔部(121)的开口位于所述接口端部(123),所述导热部件(2)穿设于所述连接孔部(121),所述导热部件(2)与所述连接孔部(12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解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件(2)与所述连接孔部(121)通过过度配合、过盈配合、焊接或者粘结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换热部件(1)通过挤压、车加工或者金属粉末烧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解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板部(12)包括所述凹槽部(122),所述凹槽部(122)通过所述下板部(12)的下表面凹陷形成,所述导热部件(2)与所述凹槽部(122)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解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件(2)与凹槽部(122)通过焊接或者黏结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换热部件(1)由铝材料挤压、车加工或者金属粉末烧结成型,所述凹槽部(122)通过车加工的方式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3、5、7任一项所述的解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解冻板的流道(14)通过挤压的方式与外界密封,或者,所述解冻板还包括端板部(3),所述端板部(3)与所述换热部件(1)通过焊接或者粘结的方式固定连接,以使所述流道(14)与外界密封。
9.根据权利要求1-3、5、7任一项所述的解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件(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M)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1-3、5、7任一项所述的解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部(11)朝向所述流道(14)方向和/或所述下板部(12)朝向流道(14)方向设有凸起或凹槽,以使所述流道(14)的表面积增加。
CN201910479775.4A 2019-06-04 2019-06-04 一种解冻板 Pending CN1120213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79775.4A CN112021389A (zh) 2019-06-04 2019-06-04 一种解冻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79775.4A CN112021389A (zh) 2019-06-04 2019-06-04 一种解冻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21389A true CN112021389A (zh) 2020-12-04

Family

ID=73576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79775.4A Pending CN112021389A (zh) 2019-06-04 2019-06-04 一种解冻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2138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62378A1 (zh) * 2021-06-16 2022-12-22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及其食材处理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96847U (ja) * 2015-01-09 2015-04-09 西肯創意股▲ふん▼有限公司 食品解凍プレート
CN107080144A (zh) * 2017-06-22 2017-08-22 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解冻板
CN206832103U (zh) * 2017-03-28 2018-01-02 杭州三花家电热管理系统有限公司 导热装置及具有其的热交换设备
CN208187215U (zh) * 2017-12-27 2018-12-04 杭州三花家电热管理系统有限公司 导热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96847U (ja) * 2015-01-09 2015-04-09 西肯創意股▲ふん▼有限公司 食品解凍プレート
CN206832103U (zh) * 2017-03-28 2018-01-02 杭州三花家电热管理系统有限公司 导热装置及具有其的热交换设备
CN107080144A (zh) * 2017-06-22 2017-08-22 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解冻板
CN208187215U (zh) * 2017-12-27 2018-12-04 杭州三花家电热管理系统有限公司 导热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62378A1 (zh) * 2021-06-16 2022-12-22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及其食材处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32726A (en) Low-cost liquid heat transfer plat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for
CN102438850A (zh) 用于蓄能器的热连接的设备
CN112021389A (zh) 一种解冻板
CN111838505A (zh) 一种解冻板
US6354002B1 (en) Method of making a thick, low cost liquid heat transfer plate with vertically aligned fluid channels
CN2893557Y (zh) 一种储能和制冷一体的换热器
CN201133750Y (zh) 一种血浆速冻机的冷板
CN107062947A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带有该微通道换热器的脉管制冷机
WO2018133736A1 (zh) 用于制冷设备上的钎焊板式蒸发器或冷凝器及其制作方法
CN211252135U (zh) 一种汽车空调用同轴管
CN209819936U (zh) 一种新型蓄冷式蒸发器
CN2711644Y (zh) 高效紧凑的管翅式吸附床
CN112556245A (zh) 具有微通道的扁管及具有该扁管的蒸发器
WO2018133735A1 (zh) 一种钎焊板盒式蒸发器及其制作方法
CN215113442U (zh) 新型电子制冷水胆
CN219163389U (zh) 一种高效强制对流的双独立腔体传热结构
CN216080596U (zh) 料理板及储物柜
CN219914104U (zh) 蓄能换热器和制冷系统
JP2010133628A (ja) 製氷皿エバポレータおよび製氷装置
CN215983312U (zh) 一种高效半导体制冷装置及制冷电器
CN217082989U (zh) 新型冷媒换热器
CN210801696U (zh) 一种新型蒸发器
CN113654277B (zh) 一种冷凝器
CN214155169U (zh) 一种散热器,及装有该散热器的空调变频器、电子设备
CN213811873U (zh) 一种可拆分式微流道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