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05456A - 电能传输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能传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05456A
CN112005456A CN201980022666.8A CN201980022666A CN112005456A CN 112005456 A CN112005456 A CN 112005456A CN 201980022666 A CN201980022666 A CN 201980022666A CN 112005456 A CN112005456 A CN 1120054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housings
busbar
power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2266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R.冈瑟
A.克莱因施密特
N.卢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AG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AG
Publication of CN1120054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054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00Frameworks, boards, panels, desks, casings; Details of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 H02B1/20Bus-bar or other wiring layouts, e.g. in cubicles, in switchyards
    • H02B1/22Layouts for duplicate bus-bar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3/00Arrangement of switchgear in which switches are enclosed in, or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casing, e.g. cubicle
    • H02B13/02Arrangement of switchgear in which switches are enclosed in, or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casing, e.g. cubicle with metal casing
    • H02B13/035Gas-insulated switchgear
    • H02B13/0352Gas-insulated switchgear for three phase switchgea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3/00Arrangement of switchgear in which switches are enclosed in, or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casing, e.g. cubicle
    • H02B13/02Arrangement of switchgear in which switches are enclosed in, or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casing, e.g. cubicle with metal casing
    • H02B13/035Gas-insulated switchgear
    • H02B13/045Details of casing, e.g. gas tightnes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5/00Non-enclosed substations; Substations with enclosed and non-enclosed equipment
    • H02B5/06Non-enclosed substations; Substations with enclosed and non-enclosed equipment gas-insula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as-Insulated Switchgears (AREA)
  • Patch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能传输装置,其具有第一配电板(6、7、8、9、10、11)以及第二配电板(6、7、8、9、10、11)。配电板(6、7、8、9、10、11)通过汇流排线路(1)相互连接,其中,在第一汇流排线路(1)的延伸中布置有第一壳体(4)和功能相同的第二壳体(5)。第一壳体(4)和第二壳体(5)分别具有用于与其他组件、尤其其他壳体(4、5)相连的接口。在此,第一壳体(4)的接口(17)的间距相对于第二壳体(5)的接口(17)的间距不同。

Description

电能传输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能传输装置,其带有至少一个第一配电板和第二配电板(或称为控制板),所述第一配电板和第二配电板通过汇流排线路相互连接,其中,在第一汇流排线路的延伸中布置有第一壳体和功能相同的第二壳体。
具有第一配电板以及第二配电板的电能传输装置例如由实用新型申请文件DE298 16 915 Ul已知。其中两个配电板通过汇流排线路连接。在此,汇流排线路具有第一以及第二壳体。为了跨越处于汇流排线路的功能相同的壳体之间的距离,设置了补偿元件。补偿元件的使用允许补偿在汇流排线路的延伸中的热膨胀,并且增加已知电能传输装置的结构中的变化。然而由此导致凸缘和必要的密封元件的数量增加。密封元件和凸缘鉴于各自独立的装配必要性而成为电能传输装置中的故障位置,所述故障位置需要更多关注。密封元件的更大数量带来在长期稳定性方面的弊端。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廉的电能传输装置,其具有改善的长期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所述技术问题通过上述类型的电能传输装置解决: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别具有用于与其他组件、尤其其他壳体相连的接口,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接口沿第一汇流排线路的延伸的方向具有相互不同的、尤其固定的距离。
电能传输装置用于电能的传递。为此设置相线导体,所述相线导体用于电流的传导。电流通过电势差被驱动。相线导体相应地电绝缘,以便避免接地和短路。流体、例如液体或气体适用于电绝缘。可以优选规定,相线导体被壳体包绕,从而难以直接触及相线导体。此外,壳体的使用使得相线导体的位于壳体内部的区段也能被电绝缘流体冲刷,并且所述电绝缘流体能够被包封在壳体内部。为此,壳体构造为封装壳体,由此避免布置在壳体内部的电绝缘流体的意外外泄。相线导体可以在壳体内部被电绝缘流体环绕,从而实现相线导体的电绝缘。在此,相线导体可以流体密封且电绝缘地穿过壳体的壁。为此,壳体至少可以局部电绝缘地构造。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以直接地相互连接,也即所述接口相互耦连。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以间接地相互连接,也即所述接口与中间连接的组件相互连接并且间接地通过中间连接的组件相互连接。
根据要求的不同可以规定,在电能传输装置上采用单极或多极式的绝缘。在单极式的绝缘中,仅同一极的相线导体被同一种电绝缘流体环流,为此至少分别各设置一个独立的壳体,以便包封电绝缘流体。在多极式的绝缘中,不同极的多个相线导体被同一种电绝缘流体环流,并且为此至少被布置在同一个壳体中。电绝缘流体使得不同极的各个相线导体相互绝缘并且相对于包封壳体绝缘。
例如含氟物质(例如六氟化硫、氟酮、氟腈)、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掺入上述物质的混合物等适用于作为电绝缘流体。根据需要,电绝缘流体还可以经受过压,由此优选增强电绝缘流体的绝缘强度。
借助电能传输装置可以传输电流。为了能够控制相应的电路或者说传输路径,电能传输装置可以具有多个配电板(至少一个第一配电板和第二配电板)。通过配电板例如能够连接馈入线路/导出线路。由此可以在配电板上例如布置发电机线路、变压器线路、架空线、电缆等。配电板具有例如相应的开关装置、例如接地开关、断路开关、功率开关、负载开关等,以便可靠地接通或断开相应的线路。配电板优选通过汇流排线路横向连接,从而使得第一配电板的馈入线路/导出线路和第二配电板的馈入线路/导出线路能够通过汇流排线路耦连,从而能够实现从第一配电板至其他配电板的能量流。优选地,能够在电能传输装置中布置多个配电板,其中,所述配电板能够通过汇流排线路横向耦连。由此能够根据需要实现不同配电板及其馈入线路的接通和断开或者说耦连。
为此,汇流排线路例如具有电绝缘的相线导体和壳体,配电板从所述壳体刺状地分出支路。为了能够实现配电板相对于汇流排线路的耦连或脱耦,在功能相同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中布置优选相同类型的开关装置、尤其断路开关。通过断路开关能够实现各配电板相对于流体绝缘汇流排线路的接通或断开。断路开关也可以是所谓的三位开关,借助所述三位开关能够除了实现相线导体的引脚的断开/接通之外例如还实现相线导体的通向配电板的引脚的接地。优选地,为了构造紧凑的电能传输装置,汇流排线路可以基本上沿横向延伸,其中,不同的配电板沿深度轴线的方向优选垂直于横向地在横向的延伸上相互排列成梳状。
为了实现电能传输装置的以及尤其那里的第一汇流排线路的模块化构造,可以在汇流排线路中安装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其内部一方面容纳设计用于电流传导的相线导体,并且优选还在其内部容纳处于过压的电绝缘流体。相应地,汇流排线路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以构造为封装壳体、尤其构造为压力容器。
为了实现第一汇流排线路沿横向的变化的延伸,第一和第二壳体可以间接地以及直接地通过其接口相互连接。所述壳体在其内部容纳所述相线导体。在此优选可以使用多极式的绝缘。然而也可以规定,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利用尤其汇流排线路的单极式的实施方式实现。壳体分别具有接口,以便与其他组件、尤其其他壳体、例如其他的第一壳体或其他的第二壳体相连。其他组件具有适配的接口,从而使得壳体的接口能够通过其他组件被封闭。利用其他组件能够实现壳体的流体密封的封闭。其他组件可以例如是封闭盖、例如无孔法兰或隔板绝缘体。其他组件可以通过第一或第二壳体构成。接口例如是凸缘,所述凸缘例如实现壳体的流体密封的连接(有时利用隔板绝缘体的中间连接)。螺纹法兰被认为是特别合适的,所述螺纹法兰能够实现各壳体的可逆的连接。壳体的接口优选在壳体的相对置的侧面上并且相互对准地布置,从而基本上垂直于横轴线地分别构成在第一壳体上并且在第二壳体上的具有相反方向的接口。第一壳体的接口相互间的距离与第二壳体的接口相互间的距离相比被判断为更小或更大。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的距离无论如何都是相互不同的。所述距离在此基本上沿横向(横轴线)延伸,在壳体内部引导的相线导体也沿所述横向延伸。优选地,在各壳体上的接口之间的距离被判断为角度固定的,也就是说,所述距离与电能传输装置的状态无关地基本上保持恒定。由此实现的是,构造刚性的壳体,所述壳体分别具有相互间具备规定间距(距离)的符合规定的接口。优选地,各壳体的无密封装置的壁在接口之间延伸。优选地,例如呈铸件形式的、一体式的壁可以例如在接口之间延伸。适合作为壳体的例如是封装壳体,所述封装壳体在其内部包含流体容纳腔,其中,接口例如通过其他壳体受到密封的闭合或者通过隔板(其他组件)被封闭。作为隔板可以例如使用无孔盖,所述无孔盖实现接口的闭合。作为隔板例如也可以使用电绝缘的绝缘体、尤其片状绝缘体,所述绝缘体例如被相线导体流体密封地贯穿。隔板(绝缘体/隔板绝缘体)可以例如被嵌入法兰连接(接口连接)中。
其他有利的实施方式可以规定,在第一汇流排线路的延伸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依次相互交替排列。
在汇流排线路的延伸中,也即沿横轴线的方向可以布置多个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此应将所述布置规定为,在汇流排线路的延伸上在第一壳体后跟随第二壳体,并且在后续延伸上跟随第一壳体以及之后的第二壳体等。由此一方面实现接口在汇流排线路的延伸上的重复排列的定位,然而还可以根据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接口的相应距离实现汇流排馈电线相互间的可变的间距。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还可以布置其他组件。其他组件可以例如是隔板(隔板绝缘体)、补偿器等,所述补偿器例如实现长度变化。例如可以使用所谓的波纹管,通过所述波纹管能够补偿在汇流排线路的延伸中出现的热膨胀等。
其他有利的实施方式可以规定,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直接依次相互交替排列。
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能够以直接相邻的顺序相互交替地(交互地)布置在第一汇流排线路的延伸中。自此,尤其当在第一壳体上和第二壳体上的接口的距离固定时,还强制得到相互连接的接口的串联重复的位置的固定距离。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直接依次排列例如包括支撑绝缘体、隔板绝缘体等的使用,所述支撑绝缘体和隔板绝缘体被引入两个相邻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接口连接中。例如由此可以在两个壳体之间使用呈片状的支撑绝缘体,其中,通过所述支撑绝缘体能够实现壳体内部的相线导体相对于壳体的定位。
此外,还可以有利地规定,壳体分别包封至少一个电气开关设备、尤其功能相同的开关设备。
相线导体用于电流传导并且通常视作电能传输装置的无源元件,然而除了所述相线导体之外还可以在电能传输装置中使用有源元件。有源元件例如是优选包封地位于第一或第二壳体中的电气开关设备。由此形成的可能性在于,处于壳体内部的电绝缘流体还可以作为开关流体使用,以便例如使断路间距介电地稳定。电气开关设备可以尤其涉及断路开关,所述断路开关用于开关汇流排线路的相线导体通向配电板的引脚。断路开关例如还可以与接地开关结合,从而必要时能够实现汇流排线路的相线导体的引脚的接地。
当为了例如对引脚进行开关操作而将电气开关设备布置在壳体内部时,可以规定在电气开关设备上使用相互间可相向运动的开关触头件。相互间可相向运动的开关触头件在此可以定位在壳体的内部并被电绝缘流体环绕。为了能够将运动传递给相互间可相向运动的开关触头件,可以使用动能链,所述动能链优选流体密封地贯穿壳体,其中,在壳体外部通过驱动装置能够形成驱动运动。
在此可以有利地规定,至少在其中一个壳体上在外罩侧上布置驱动装置。
驱动装置例如可以是弹簧蓄能驱动器、电动驱动器、气动驱动器、液压驱动器等。此外,通过驱动装置的外罩侧布置形成的可能性在于,从端侧在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上分别设置接口,并且其他壳体在该处法兰连接。由此能够实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汇流排线路的延伸上的几乎连续不断的依次排列,其中,可以分别在外罩侧上通过驱动装置引入运动。驱动装置可以例如位置固定地定位在壳体上,从而能够布置预装配的动能链。由此通过驱动装置在壳体上的预装配以简化电能传输装置的构造。
另一种有利的设计方式可以规定,第一和/或第二壳体就其在相应配电板上的固定而言构造为非对称分布的。
除了壳体的对称设计方式之外,也可以规定壳体的非对称设计。优选地,可以仅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非对称地成型,相反,第二壳体或第一壳体则对称地构造。在此,壳体的对称轴是根据通往配电板的引脚的位置而言的,所述引脚从汇流排线路分出分支。例如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分别是所谓的T状壳体,所述T状壳体在“T”的横梁的端部上分别具有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接口。在T形壳体的基底上可以在相应的配电板上布置壳体的接头,从而构造引脚。由于横梁从T形壳体的基底开始非对称地分布,在汇流排线路的延伸中实现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接口的变化的距离。例如非对称的T形横梁的接口之间的距离大于同样T形构造的、对称的壳体的距离,其中,在此情况下T形横梁关于T形壳体的基底对称分布。无论第一和第二壳体对称设计还是非对称设计,T形基底都应该具有保持不变的深度,从而能够实现对称和非对称壳体利用其接口在汇流排线路的横轴线方向上的顺利连接。
此外还可以有利地规定,第一配电板和第二配电板构成组,通过汇流排线路实现所述第一配电板与第二配电板之间的间距,其中,配电板组相互连接,从而使得相邻的不同组的配电板的间距小于组内相邻配电板之间的间距。
通过第一配电板和第二配电板的使用及其分组构成了模块,所述模块促使在电能传输装置上使用偶数量的配电板。与不同组的相邻配电板之间的间距相比,模块的配电板之间形成更大的间距。由此能够实现的是,在组内配电板之间提供空间,以便例如使操作元件、测量装置等定位并且实现电能传输装置的梳状依次排列的配电板之间的通道。例如组内配电板的间距可以通过使用非对称的壳体实现,其方式在于,汇流排线路的其中一个壳体的特别长的臂触及到相邻壳体,迫使实现汇流排线路的引脚和进而配电板的间距。
此外优选还可以规定,与第一汇流排线路基本上平行地布置第二汇流排线路,其中,在第一配电板上在第一汇流排线路中布置第一壳体并且在第二汇流排线路中布置第二壳体,并且在第二配电板上在第一汇流排线路中布置第二壳体并且在第二汇流排线路中布置第一壳体。
除了使用第一汇流排线路之外还可以在电能传输装置中使用第二汇流排线路。由此例如实现的是,即使在汇流排线路的延伸中相互间隔的配电板也能够通过其中一个汇流排线路连接,其中,通过另一个汇流排线路连接其他配电板。如果当前规定在第一汇流排线路中并且在第二汇流排线路中在第一和第二壳体上布置不同距离的接口,则依次在两个汇流排线路的延伸中实现相互交错的变化。第一和第二壳体可以分别连接同一个配电板。由此,即使在沿横轴线方向延伸的汇流排线路的构造类型相同时,也能够实现在汇流排线路中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错移。在配电板组中,可以分别在对角线上或者说横向地布置相同的壳体。在此尤其可以规定,当使用非对称的壳体时在两个汇流排线路中实现具有相反方向的非对称定向。
有利地可以规定,从外罩侧在第一和第二汇流排线路的壳体上布置的驱动装置相互面对。
两个汇流排线路的驱动装置可以相互面对。由此例如实现的是,当汇流排线路的布设基本上平行时,驱动装置在汇流排线路的限制下定位。由此一方面为汇流排线路提供中央操作或驱动可能性,另一方面通过汇流排线路为相互面对的驱动装置设置机械防护。尤其在交替布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反平行定向时,可以通过非对称壳体的反平行定向使用同一个基础壳体,以便两个汇流排线路的驱动装置能够相互突伸。
此外还可以有利地规定,从外罩侧布置在配电板的壳体上的驱动装置沿汇流排的方向基本上相互无错移地布置。驱动装置的无错移的定向实现驱动器相对于各配电板的空间对应,其中,驱动装置基本上相互对齐地布置,所述驱动装置操作同一配电板的两个汇流排线路的引脚。通过取消横向上的错移,各壳体能够在汇流排线路的延伸上相互分别交替,其中,实现各配电板前的驱动装置的相同定向。驱动装置可以分别关于壳体的基底(与配电板的连接)对称地定向。
以下在附图中示意性地示出并且后续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此在附图中:
图1示出电能传输装置的立体图;并且
图2示出由图1已知的电能传输装置的正视图。
电能传输装置具有第一汇流排线路1以及第二汇流排线路2。第一汇流排线路1以及第二汇流排线路2基本上相互平行地延伸并且相对于横轴线3(横向)平行地延伸。无论是第一汇流排线路1还是第二汇流排线路2都具有并列布置的多个第一壳体4以及第二壳体5。第一壳体4以及第二壳体5沿第一汇流排线路1的延伸并且沿第二汇流排线路2的延伸分别交替地布置。在此,壳体4、5的序列的区别在于,在以第一壳体4起始的第一汇流排线路1中,沿横轴线3方向实现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5、4的交替顺序,相反,在以第二壳体5起始的第二汇流排线路2中,沿横轴线3方向实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4、5的交替顺序。在图1中,处于第一和第二壳体4、5上的端侧的接口分别未被使用。相应地,沿横轴线3的延伸的端侧还可以将其他的第一或第二壳体4、5连接在汇流排线路1、2上并且扩展电能传输装置。
第一或第二壳体4、5分别构造为T形的壳体,其中,基底(与各配电板6、7、8、9、10、11的连接部)分别构造为管接头(在图1和图2中未示出),以便使第一和第二壳体4、5和进而第一和第二汇流排线路1、2分别固定在配电板6、7、8、9、10、11上,并且通过配电板6、7、8、9、10、11分别构造通向两个汇流排线路1、2的相线导体的引脚。
为第一或第二壳体1、2的每两个壳体4、5配置一个配电板6、7、8、9、10、11,在所述配电板上分别固定第一或第二壳体4、5的基底。由此,当前第一配电板6、第二配电板7、第三配电板8、第四配电板9、第五配电板10以及第六配电板11在横轴线3的方向上与深度轴线12基本上平行地布置,从而使各个配电板6、7、8、9、10、11梳状地相对于两个汇流排线路1、2定向。配电板6、7、8、9、10、11分别基本上相同类型地构造。它们分别具有封装壳体,所述封装壳体一件式或多件式地构造。在封装壳体中主要布置功率开关。此外,可以分别设置具有馈电短路开关的馈电部以及多样的接地开关,以便使各个配电板6、7、8、9、10、11内的各个相线导体能够实现接地。在正面与第一和第二汇流排线路1、2平行地分别将现场开关柜13固定在配电板6、7、8、9、10、11上。
每两个配电板6、7、8、9、10、11分别构成一组,其中,第一和第二配电板6、7构成第一组14,第三和第四配电板8、9构成第二组15,并且第五和第六配电板10、11构成第三组16。配电板6、7、8、9、10、11的组14、15、16分别相互平行定向。在此,同组14、15、16内的配电板6、7、8、9、10、11的间距大于不同组14、15、16的相邻配电板7、8、9、10的间距。相应地,在各个第二配电板6、7、8、9、10、11之间形成更大的配电板6、7、8、9、10、11之间的间距。
为了引入配电板6、7、8、9、10、11之间的距离的定义而规定,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5分别在端侧具有呈凸缘17(或者说法兰)形式的接口。接口或者说凸缘17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壳体4、5的相互反向的侧面上。在各个壳体4、5上,该处的凸缘相互反向地定向。在此,凸缘17基本上垂直于横轴线3且相互平行地定向。在第一和第二壳体4、5内部分别多极绝缘地布置相线导体。此外,在第一和第二壳体4、5内部分别布置作为电气开关设备的断路开关,借助所述断路开关能够使从两个汇流排线路1、2通向不同配电板6、7、8、9、10、11的相线导体的引脚能够断开。由此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4、5是功能相同的壳体。为了使第一和第二壳体4、5内部的断路开关的相互间可相向运动的开关触头件固定,分别将驱动装置18定位在第一和第二壳体4、5的外罩侧上。在此,分别配属于全部配电板6、7、8、9、10、11的第一和第二壳体4、5的驱动装置18相互面对,从而使驱动装置18突伸进处于第一汇流排线路1和第二汇流排线路2之间的空隙中。配电板6、7、8、9、10、11的驱动装置18在此基本上在各配电板6、7、8、9、10、11上对齐,也即沿横轴线3无错移地定向。由此构成了汇流排线路1、2之间的机械防护空隙,驱动装置18可以被安置在所述机械防护空隙内部。由此一方面实现机械防护,另一方面还实现驱动装置18的节省空间的布置。通过驱动装置18的正面表面可以实现现场对断路开关的开关状态的操作或显示。
图2示出由图1已知的电能传输装置的示意性正视图。与图1的视图不同,在此示出第一和第二汇流排线路1、2的带有无孔盖19的端侧的端头。在此,汇流排线路1、2的相线导体的引脚当前垂直于图面2延伸至分别以外廓表现的且被汇流排线路1、2部分遮挡的配电板6、7、8、9、10、11。而且T形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4、5的基底也垂直于图面延伸。第一壳体4在基底连同其“T”的相应横梁方面对称地构造,而且在横梁上还具有用于与其他壳体4、5相连的接口或凸缘17。第一壳体4在横轴线3方向上的延伸量基本上相当于配电板6、7、8、9、10、11在横轴线3方向上的宽度。与第一壳体4不同,第二壳体5在“T”的横梁的分布方面非对称地构造。此外,在第一壳体4上的接口/凸缘17之间的距离小于在第二壳体5上的接口/凸缘17之间的距离。此外,第二壳体5在基底(汇流排馈电线)的位置方面非对称地设计。也即,第二壳体5的接口(凸缘17)与在各配电板6、7、8、9、10、11上的固定部位的距离不等。由此,第二壳体5构造为非对称的T形壳体。在第一汇流排线路和第二汇流排线路2的延伸中分别交替地设置了第一壳体4以及第二壳体5的布置。鉴于第二壳体5的非对称性,在每隔一个配电板6、7、8、9、10、11之间所形成的配电板相互间的距离大于位于其间的配电板6、7、8、9、10、11之间的距离。相应地,组14、15、16由配电板6、7、8、9、10、11构成,其中,在各个组14、15、16内各配电板6、7、8、9、10、11之间的距离大于各不同组14、15、16的相邻配电板6、7、8、9、10、11之间的距离。
图2示出,在第一汇流排线路1中以及在第二汇流排线路2中第一壳体4以及第二壳体5交替的序列实施为,在以第一壳体4起始的第一汇流排线路1中形成第二壳体和第二壳体5、4的交替序列,相反,在以第二壳体5起始的第二汇流排线路2中规定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4、5的交替序列。在组14、15、16内由此形成的状态在于,在分别具有不同方向性的第一以及第二汇流排线路1、2中,第二壳体5的非对称的臂跨接了在各组14、15、16中配电板6、7、8、9、10、11的增大的距离。通过非对称的第二壳体5的反向的定向,可以使用同一种壳体主体,以便使在各配电板上的各第一和第二壳体4、5的外罩侧(或称为腰侧面)布置的驱动装置18相互面对,并且使在各个配电板6、7、8、9、10、11上的驱动装置18沿横轴线3方向相互间无错移地定向。
根据需要可以在凸缘连接中在各个凸缘17之间例如嵌入隔板。在图1和图2中在凸缘17之间分别布置片状的绝缘体,所述绝缘体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流体容纳腔相互隔离。

Claims (10)

1.一种电能传输装置,其带有至少一个第一配电板(6、7、8、9、10、11)和第二配电板(6、7、8、9、10、11),所述第一配电板和第二配电板通过第一汇流排线路(1、2)相互连接,其中,在第一汇流排线路(1、2)的延伸中布置有第一壳体(4)和功能相同的第二壳体(5),
其特征在于,
第一壳体(4)和第二壳体(5)分别具有用于与其他组件、尤其其他壳体(4、5)相连的接口,其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4、5)的接口(17)沿第一汇流排线路(1、2)的延伸的方向具有相互不同的、尤其固定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汇流排线路(1、2)的延伸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4、5)依次相互交替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能传输装置,
其特征在于,
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4、5)直接依次相互交替地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能传输装置,
其特征在于,
壳体(4、5)分别包封至少一种电气开关设备、尤其功能相同的开关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至少在壳体(4、5)之一上在外罩侧上布置了驱动装置(18)。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能传输装置,
其特征在于,
第一和/或第二壳体(4、5)在其在各配电板(6、7、8、9、10、11)上的固定部位而言非对称分布地构造。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能传输装置,
其特征在于,
第一配电板(6、7、8、9、10、11)和第二配电板(6、8、9、10、11)构成组(14、15、16),通过汇流排线路(1、2)实现第一配电板与第二配电板之间的间距,其中,配电板(6、7、8、9、10、11)的组(14、15、16)相互连接,从而使得不同组(14、15、16)的相邻配电板(6、7、8、9、10、11)之间的间距小于同组(14、15、16)内相邻配电板(6、7、8、9、10、11)之间的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能传输装置,
其特征在于,
与第一汇流排线路(1、2)基本上平行地布置第二汇流排线路(1、2),其中,在第一配电板(6、7、8、9、10、11)上在第一汇流排线路(1、2)中布置第一壳体(4)并且在第二汇流排线路(1、2)中布置第二壳体(5),并且在第二配电板(6、7、8、9、10、11)上在第一汇流排线路(1、2)中布置第二壳体(5)并且在第二汇流排线路(1、2)中布置第一壳体(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布置在第一和第二汇流排线路(1、2)的壳体(4、5)外罩侧上的驱动装置(18)相互面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布置在配电板(6、7、8、9、10、11)的壳体(4、5)的外罩侧上的驱动装置(18)沿汇流排线路的延伸的方向基本上相互间无错移地布置。
CN201980022666.8A 2018-04-05 2019-03-05 电能传输装置 Pending CN11200545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8205098.8 2018-04-05
DE102018205098.8A DE102018205098A1 (de) 2018-04-05 2018-04-05 Elektroenergie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PCT/EP2019/055429 WO2019192792A1 (de) 2018-04-05 2019-03-05 Elektroenergie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05456A true CN112005456A (zh) 2020-11-27

Family

ID=65911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22666.8A Pending CN112005456A (zh) 2018-04-05 2019-03-05 电能传输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753076A1 (zh)
KR (1) KR20200140321A (zh)
CN (1) CN112005456A (zh)
DE (1) DE102018205098A1 (zh)
WO (1) WO2019192792A1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94766A2 (en) * 1987-06-11 1988-12-14 Hitachi, Ltd. Gas-insulated switchgear equipment
JPH06197421A (ja) * 1992-12-25 1994-07-15 Toshiba Corp ガス絶縁開閉装置
JPH0879920A (ja) * 1994-08-31 1996-03-22 Hitachi Ltd ガス絶縁開閉装置
JP2001016720A (ja) * 1999-06-30 2001-01-19 Nissin Electric Co Ltd ガス絶縁開閉装置
CN2796202Y (zh) * 2005-06-06 2006-07-12 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CN202268645U (zh) * 2011-07-13 2012-06-06 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CN104904079A (zh) * 2012-10-31 2015-09-09 西门子公司 配电设备配电板
CN105144513A (zh) * 2013-02-25 2015-12-09 阿尔斯通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取出气体绝缘变电站的在金属壳体下的外壳的方法
DE102016202057A1 (de) * 2016-02-11 2017-08-1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Schaltanlage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558093A (de) * 1973-09-28 1975-01-15 Sprecher & Schuh Ag Druckgasisolierte, gekapselte hochspannungs-schaltanlage mit entfernbaren sammelschienen.
DE29816915U1 (de) 1998-09-14 1998-12-03 Siemens Ag Gasisolierte Schaltanlage mit mehreren über jeweils ein Kapselungsgehäuse miteinander verbundenen Schaltfeldern
WO2009057218A1 (ja) * 2007-11-01 2009-05-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ガス絶縁開閉装置
JP5306034B2 (ja) * 2009-04-16 2013-10-02 株式会社東芝 ガス絶縁開閉装置
JP5546425B2 (ja) * 2010-11-17 2014-07-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ガス絶縁開閉装置
DE102014208280A1 (de) * 2014-05-02 2015-11-05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Energieverteilungseinrichtung zur elektrischen Energieverteilung für eine Mittelspannungs- oder Hochspannungs-Schaltungsanlage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94766A2 (en) * 1987-06-11 1988-12-14 Hitachi, Ltd. Gas-insulated switchgear equipment
JPH06197421A (ja) * 1992-12-25 1994-07-15 Toshiba Corp ガス絶縁開閉装置
JPH0879920A (ja) * 1994-08-31 1996-03-22 Hitachi Ltd ガス絶縁開閉装置
JP2001016720A (ja) * 1999-06-30 2001-01-19 Nissin Electric Co Ltd ガス絶縁開閉装置
CN2796202Y (zh) * 2005-06-06 2006-07-12 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CN202268645U (zh) * 2011-07-13 2012-06-06 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CN104904079A (zh) * 2012-10-31 2015-09-09 西门子公司 配电设备配电板
CN105144513A (zh) * 2013-02-25 2015-12-09 阿尔斯通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取出气体绝缘变电站的在金属壳体下的外壳的方法
DE102016202057A1 (de) * 2016-02-11 2017-08-1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Schaltanlag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92792A1 (de) 2019-10-10
EP3753076A1 (de) 2020-12-23
KR20200140321A (ko) 2020-12-15
DE102018205098A1 (de) 2019-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FI96070B (fi) Metallikoteloinen, painekaasulla täytetty, monivaiheinen korkeajännitekytkentälaite
KR101123914B1 (ko) 캡슐화된 가스-절연식 개폐기 조립체
KR100753561B1 (ko) 고체 절연 단로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고체 절연 스위치기어
US6680453B2 (en) Gas insulated switchgear
US8481881B2 (en) Electric circuit breaker and switchgear panel with circuit breaker
CN205452934U (zh) 一种充气式开关柜
KR100374240B1 (ko) 스위치 기어 및 특정 높이 금속 폐쇄형 스위치 기어
US3891862A (en) Compact unit breaker
KR0144669B1 (ko) 가스절연 개폐장치
RU2003114739A (ru) Гибридная электрическая распределительная подстанция высокого напряжения с располагающимися друг против друга противоположными отходящими линиями и бронированные модули отключения и разветвления для такой подстанции
CN108604784B (zh) 用于气体绝缘开关设备的封装壳体布置
US11482840B2 (en) Polyphase switchgear assembly
US20150340174A1 (en) Gas insulated switchgear
RU2225667C2 (ru) Силовое распредел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в частности силовое распредел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с воздушной изоляцией и выдвижными блоками, для сетей среднего напряжения
EP1496585B1 (en) Metal closed type distributor
SE440573B (sv) Kapslat stellverk
US6016247A (en) Electricity distribution substation
CN101617450B (zh) 高压开关设备
US20130201607A1 (en) Pressurised gas-insulated multi-phase control panel
EP0127006A2 (en) Gas-insulated switchgear equipment
CN112005456A (zh) 电能传输装置
US7692113B2 (en) Switch assembly
CN112602242B (zh) 多相开关设备
EP0190551B1 (en) Gas insulated switchgear
KR20090080961A (ko) 전기 고전압 스위칭 스테이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127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