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99953B - 电致变色窗 - Google Patents

电致变色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99953B
CN111999953B CN202010743364.4A CN202010743364A CN111999953B CN 111999953 B CN111999953 B CN 111999953B CN 202010743364 A CN202010743364 A CN 202010743364A CN 111999953 B CN111999953 B CN 1119999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chromic
substrate
light
color
uni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4336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99953A (zh
Inventor
易伟华
张迅
刘明礼
成育凯
邱晓宇
周文志
孙如
侯大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Dehong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G Tech Jiangx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G Tech Jiangxi Co Ltd filed Critical WG Tech Jiangx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4336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999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999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999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999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999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致变色窗,包括至少一组电致变色模组,电致变色模组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第一基板、电致变色层以及第二基板,其中:电致变色层包括交替设置的多个透光单元和多个变色单元,透光单元和变色单元均相对于第一基板倾斜,且透光单元和变色单元相接触的表面包括第一表面,第一表面与第一基板成锐角设置;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相对设置,形成作用于变色单元的电压;当变色单元处于透明态时,电致变色层为透明状态,入射光线直接穿过电致变色层,传播方向并没有变化;当变色单元处于着色态时,入射光线只能通过透光单元进入电致变色层,并且入射光线在第一表面上发生漫反射,使得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进而实现防窥效果。

Description

电致变色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致变色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致变色窗。
背景技术
在电致变色器件技术领域,电致变色材料具有双稳态的性能,通过将材料在置于不同电子状态,在电化学作用下发生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引起材料的光学性能发生变化的现象,外在表现为材料的颜色随电压改变而循环发生变化,以在透明态和着色态之间来回变化,使得光透过率也随之而改变,因此,电致变色材料作为目前最具有应用前景的智能材料之一,以其优异的电学、光学和电致变色性能,具有潜在巨大的应用前景和商业价值。
目前,电致变色材料目前最常见的应用是电致变色窗,电致变色窗通过调节电致变色材料的光透过率来实现控制光的入射量,能够较为方便地控制建筑物内部的入射光量,以实现光线调节和节能的目的,通过改变电压实现变色材料的光透过率的变化,例如,加于窗户的电致变色窗的小电压将使所述窗户变暗,使电压反向会使所述窗户变亮。但是,光透过率的调节只是在着色态光线被阻挡,实现入射光的减少,而此时室外和室内仍可通过互相观察,容易造成个人隐私的泄露,这对于一些需要隐私的空间就显得较为不便。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防窥效果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电致变色窗。
一种电致变色窗,包括至少一组电致变色模组,所述电致变色模组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第一基板、电致变色层以及第二基板,其中:
所述电致变色层包括交替设置的多个透光单元和多个变色单元,所述透光单元和所述变色单元均相对于所述第一基板倾斜,且所述透光单元和所述变色单元相接触的表面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基板成锐角设置;
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相对设置,形成作用于所述变色单元的电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透光单元平行设置,多个所述变色单元平行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为透光单元和所述变色单元相接触的整个表面,且所述第一表面为平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相对所述第一基板所成锐角为15°-7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相对的表面分别具有间隔设置的导电块,所述变色单元设置在相对的所述导电块之间,且所述变色单元与所述导电块相接触的一端覆盖所述导电块,所述变色单元的材质为电致变色材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相对的表面分别具有一层透明导电膜,所述透光单元相邻于所述透明导电膜的表面上设置有透明绝缘膜,所述变色单元的材质为电致变色材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光单元的材质为电致变色材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绝缘膜的材质为透明光学胶或聚酰亚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致变色模组的数目为至少两个,多个所述电致变色模组层叠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电致变色模组之间仅具有所述第二基板,且相邻两个电致变色模组中的所述透光单元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端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电致变色模组中所述第一表面相对所述第一基板所成锐角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电致变色模组中的所述透光单元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端正对设置。
在上述电致变色窗中,调节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电压以使得变色单元在透明态和变色态之间切换,当变色单元处于透明态时,变色单元和透光单元一起组成透明的电致变色层,入射光线直接穿过电致变色层,入射光线在经过该电致变色层时的传播方向并没有任何变化,以获得足够的入射光量,满足建筑物内的光照需求;当变色单元处于着色态时,变色单元阻挡入射光线的透过,入射光线只能通过透光单元进入电致变色层,并且入射光线在第一表面上发生漫反射,使得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使得建筑物内外不能相互观察,进而实现防窥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窗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电致变色窗中变色单元在透明态时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电致变色窗中变色单元在着色态时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窗中电致变色层的透视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窗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窗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窗的截面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电致变色窗中变色单元在透明态时的截面示意图;
图9为图7中电致变色窗中变色单元在着色态时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以及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窗10,用于实现入射光量的调节和防窥功能,该电致变色窗10包括至少一组电致变色模组100,在具体设置时,电致变色模组100的数目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或是三个以上,而电致变色模组100的具体数目根据电致变色窗10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而任一个电致变色模组100均包括第一基板110、电致变色层120以及第二基板130,并且第一基板110、电致变色层120以及第二基板130依次叠层设置,而第一基板110以及第二基板130通过封装层140封装,其中:
电致变色层120包括多个透光单元121和多个变色单元122,并且多个透光单元121和多个变色单元122交替设置,相邻的两个透光单元121之间具有一个变色单元122,相邻的两个变色单元122之间具有一个透光单元121,而所有的透光单元121和变色单元122均相对于第一基板110倾斜,并且相邻的透光单元121和变色单元122相接触,其相接触的表面具有与相对第一基板110成锐角α设置的第一表面123,在具体设置时,该第一表面123可以为连续表面,例如,该第一表面123为一个相对第一基板110倾斜的平面,该第一表面123还可以为多个间隔设置的子表面组成,并且每一子表面为相对第一基板110倾斜的平面,当然,第一表面123的结构形式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为其它满足要求的结构形式,例如弧形面,再例如凸凹不平的结构。
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30相对设置,形成作用于变色单元122的电压,在具体设置时,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30外接电源,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30之间形成电压,并且该电压仅作用于变色单元122,用于使得变色单元122在透明态和变色态之间切换。
在上述电致变色窗10中,调节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30之间的电压以使得变色单元122在透明态和变色态之间切换,当变色单元122处于透明态时,变色单元122和透光单元121一起组成透明的电致变色层120,入射光线从第一基板110进入并直接穿过电致变色层120,入射光线在经过该电致变色层120时的传播方向并没有任何变化,以获得足够的入射光量,满足建筑物内的光照需求;当变色单元122处于着色态时,变色单元122阻挡入射光线的透过,入射光线只能通过透光单元121进入电致变色层120,并且入射光线在第一表面123上发生漫反射,使得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使得建筑物内外不能相互观察,进而实现防窥效果。
多个第一表面123相对于第一基板110所成锐角α可以不相同,以使得光路较为复杂,进而使得较少的入射光线透过,较好地实现防窥效果,而为了便于电致变色层120的设置,如图1、图2、图3以及图4所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多个透光单元121平行设置,并且多个变色单元122平行设置。
在上述电致变色窗10中,通过限定多个透光单元121平行设置,并且多个变色单元122平行设置,以使得多个第一表面123在相对于第一基板110同一高度处的倾斜角度相同,在满足防窥效果的基础上,便于电致变色层120的设计,从而方便电致变色层120的设置。在具体设置时,多个透光单元121平行设置,并且多个变色单元122平行设置,保证了第一表面123相互平行,以使得更多的入射光线透过,并且在相邻的第一表面123之间发生多次漫反射,从而使得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有较大变化,使得防窥效果较好,当然,电致变色层120的设置方式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多个透光单元121和多个变色单元122还可以大致平行设置。
为了同时满足光照效果和防窥效果,具体地,如图1、图2、图3以及图4所示,第一表面123为透光单元121和变色单元122相接触的整个表面,并且第一表面123为平面。
在上述电致变色窗10中,通过限定第一表面123为透光单元121和变色单元122相接触的整个表面,并且第一表面123为平面,以使得更多地入射光线能够透过,以保证足够的入射光量,并且在相邻的第一表面123之间发生多次漫反射,使得防窥效果较好。在具体设置时,多个变色单元122和多个透光单元121交替设置,相邻的变色单元122和透光单元121之间相接触,并且该接触表面为全部为第一表面123,而该第一表面123为平面,这些平面相互平行;为了获得更好的光照效果,可以通过调节第一表面123相对于第一基板110的倾斜角度,随着倾斜角度不断增大,从第一基板110进入的光线逐渐增多,而为了获得更好的防窥效果,可以通过调节第一表面123相对于第一基板110的倾斜角度,随着倾斜角度不断减小,使得从第一基板110进入的光线逐渐减少,并且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较大变化。
为了获得较好的光照效果和防窥效果,更具体地,第一表面123相对第一基板110所成锐角α可以为15°-75°。
在上述电致变色窗10中,通过限定第一表面123相对第一基板110所成锐角α为15°-75°,以使得入射光量足够,光照效果较好,并且在相邻的第一表面123之间所发生的漫反射足够,防窥效果较好。在具体设置时,第一表面123相对第一基板110所成锐角α可以为15°-75°,第一表面123相对第一基板110所成锐角α还可以为能够同时获得较好的光照效果和防窥效果的其它范围值,而当第一表面123相对第一基板110所成锐角α为15°-75°时,较佳地,第一表面123相对第一基板110所成锐角α可以为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当然,第一表面123相对第一基板110所成锐角α还可以为15°-75°这一区间内的其它能够同时获得较好的光照效果和防窥效果的数值,而第一表面123相对第一基板110所成锐角α的实际数值根据电致变色窗10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30之间形成电压的结构形式具有多种,如图5所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30相对的表面分别具有间隔设置的导电块150,变色单元122设置在相对的导电块150之间,并且变色单元122与导电块150相接触的一端覆盖导电块150,变色单元122的材质为电致变色材料。在具体设置时,导电块150的材料可以为ITO(氧化铟锡)或是AZO(铝掺杂的氧化锌),电致变色材料可以包括无机电致变色材料,例如过渡金属氧化物,再例如,基于普鲁士蓝体系的电致变色材料,电致变色材料还可以包括有机电致变色材料,例如紫罗精和导电聚合物,当然,电致变色材料还可以同时包括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和有机电致变色材料,例如,电致变色材料包括过渡金属氧化物以及紫罗精和导电聚合物。
在上述电致变色窗10中,通过在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30相对的表面上分别间隔设置导电块150,相对的两个导电块150之间设置变色单元122,导电块150外接电源,相对的两个导电块150之间形成电压,并且该电压仅作用于变色单元122,用于使得变色单元122在透明态和变色态之间切换。在具体设置时,导电块150的大小与变色单元122相匹配,变色单元122与导电块150相接触的一端完全覆盖导电块150,导电块150的面积可以等于与之相接触的变色单元122的面积,此时,与同一变色单元122相接触的两个导电块150之间错位设置,以使得第一表面123相对第一基板110倾斜,当然,导电块150的面积还可以略大于与之相接触的变色单元122的面积;变色单元122的材质为电致变色材料,透光单元121的材质可以为电致变色材料,透光单元121的材质还可以为其它透光材质,例如,透光单元121的材质为透明光学胶,再例如,透光单元121的材质为聚酰亚胺。
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30之间形成电压的结构形式具有多种,如图6所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30相对的表面分别具有一层透明导电膜160,透光单元121相邻于透明导电膜160的表面上设置有透明绝缘膜170,变色单元122的材质为电致变色材料。
在上述电致变色窗10中,通过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30相对的表面分别具有一层透明导电膜160,透光单元121相邻于透明导电膜160的表面上设置透明绝缘膜170,能够较为方便地在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30之间形成电压,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并且透明导电膜160外接电源,相对的两个透明导电膜160之间形成电压,透光单元121相邻于透明导电膜160的表面上设置的透明绝缘膜170使得透光单元121和透明导电膜160之间的绝缘,从而使得透明导电膜160在得电时仅在变色单元122上施加单元,变色单元122在透明态和变色态之间切换,避免在透光单元121上施加电压。在具体设置时,透明导电膜160可以通过蒸镀、喷墨等工艺形成,透明导电膜160的材质可以为ITO(氧化铟锡)或是AZO(铝掺杂的氧化锌);电致变色材料可以包括无机电致变色材料,例如过渡金属氧化物,再例如,基于普鲁士蓝体系的电致变色材料,电致变色材料还可以包括有机电致变色材料,例如紫罗精和导电聚合物,当然,电致变色材料还可以同时包括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和有机电致变色材料,例如,电致变色材料包括过渡金属氧化物以及紫罗精和导电聚合物。
在上述电致变色窗10的基础上,透光单元121的材质可以为多种,例如,透光单元121可以为透明绝缘材料,例如,透光单元121的材质为透明光学胶,再例如,透光单元121的材质为聚酰亚胺,而为了便于电致变色层120的设置,具体地,透光单元121的材质为电致变色材料。
上述电致变色窗10中,通过限定透光单元121的材质为电致变色材料,以使得变色单元122和透光单元121在透明状态时保持状态一致,并且此时电致变色层120的制备较为简单方便。在具体设置时,透光单元121和变色单元122均采用电致变色材料,该电致变色材料可以包括无机电致变色材料,例如过渡金属氧化物,再例如,基于普鲁士蓝体系的电致变色材料,电致变色材料还可以包括有机电致变色材料,例如紫罗精和导电聚合物,当然,电致变色材料还可以同时包括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和有机电致变色材料,例如,电致变色材料包括过渡金属氧化物以及紫罗精和导电聚合物。透光单元121和变色单元122的材质可以相同,例如,透光单元121和变色单元122的材质同为过渡金属氧化物,再例如,透光单元121和变色单元122的材质同为紫罗精和导电聚合物;透光单元121和变色单元122的材质可以不同,例如,透光单元121为过渡金属氧化物,变色单元122的材质为基于普鲁士蓝体系的电致变色材料。
透明绝缘膜170的材质具有多种,具体地,透明绝缘膜170的材质可以为透明光学胶或聚酰亚胺。
上述电致变色窗10中,通过限定透明绝缘膜170的材质为透明光学胶或聚酰亚胺,以便于电致变色窗10的制备,在具体设置时,透明绝缘膜170的材质可以为透明光学胶,透明绝缘膜170的材质还可以为聚酰亚胺,当然,透明绝缘膜170的材质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为其它能够满足要求的材质。
为了进一步提高防窥效果,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7、图8以及图9所示,电致变色模组100的数目为至少两个,多个电致变色模组100层叠设置,相邻两个电致变色模组100之间仅具有第二基板130,并且相邻两个电致变色模组100中的透光单元121靠近第二基板130的一端在第二基板130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为了减小电致变色窗10的厚度,相邻两个电致变色模组100可以共用一个第二基板130。
上述电致变色窗10中,由于相邻两个电致变色模组100之间仅具有第二基板130,使得两个电致变色模组100相对于同一第二基板130所成夹角均为钝角,对于沿着倾斜方向从第一基板110进入电致变色层120的入射光线,当入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经过一电致变色模组100中的透光单元121时,在进入与该电致变色模组100相邻的透光单元121后将会在第一表面123上发生漫反射,从而能够实现防窥效果。而通过限定相邻两个电致变色模组100中的透光单元121靠近第二基板130的一端在第二基板130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能够保证入射光线经过一电致变色模组100后能够进入与该电致变色模组100相邻的透光单元121。在具体设置时,相邻两个电致变色模组100中的透光单元121靠近第二基板130的一端在第二基板130上的投影可以全部重叠,相邻两个电致变色模组100中的透光单元121靠近第二基板130的一端在第二基板130上的投影还可以仅有一部分重叠,例如,相邻两个电致变色模组100中的透光单元121靠近第二基板130的一端在第二基板130上的投影可以有1/4重叠,再例如,相邻两个电致变色模组100中的透光单元121靠近第二基板130的一端在第二基板130上的投影可以有1/3重叠;电致变色模组100的数目为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或是四个以上;而相邻两个电致变色模组100中的透光单元121靠近第二基板130的一端在第二基板130上的投影重叠的具体范围以及电致变色模组100的具体数目可以根据电致变色窗10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为了便于设置,具体地,如图7、图8以及图9所示,相邻两个电致变色模组100中第一表面123相对第一基板110所成锐角α相同。
上述电致变色窗10中,通过限定相邻两个电致变色模组100中第一表面123相对第一基板110所成锐角α相同,以使得相对于第二基板130对称设置,在满足防窥效果的基础上,便于电致变色层120的设计,从而方便电致变色层120的设置。在具体设置时,相邻两个电致变色模组100中第一表面123相对第一基板110所成锐角α相同,例如,相邻两个电致变色模组100中第一表面123相对第一基板110所成锐角α均为45°,相邻两个电致变色模组100中第一表面123相对第一基板110所成锐角α还可以大致相同,例如,相邻两个电致变色模组100中一电致变色模组100的第一表面123相对第一基板110所成锐角α为45°,另一电致变色模组100的第一表面123相对第一基板110所成锐角α为47°;当然,相邻两个电致变色模组100中第一表面123相对第一基板110所成锐角α还可以不同,而相邻两个电致变色模组100中第一表面123相对第一基板110所成锐角α的具体关系根据电致变色窗10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为了便于设置,更具体地,如图7、图8以及图9所示,相邻两个电致变色模组100中的透光单元121靠近第二基板130的一端正对设置。
上述电致变色窗10中,通过限定相邻两个电致变色模组100中的透光单元121靠近第二基板130的一端正对设置,以进一步简化电致变色层120的结构,并且使得经过相邻两个电致变色模组100穿出的入射光线较多,提高光照强度。在具体设置时,相邻两个电致变色模组100中的透光单元121靠近第二基板130的一端正对设置,并且相邻两个电致变色模组100中的透光单元121靠近第二基板130的一端的面积可以相同,以进一步提高光照强度,相邻两个电致变色模组100中的透光单元121靠近第二基板130的一端也可以大致相同,以便于加工制备,相邻两个电致变色模组100中的透光单元121靠近第二基板130的一端也可以不同,以适应不同的光照强度要求。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电致变色窗,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组电致变色模组,所述电致变色模组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第一基板、电致变色层以及第二基板,其中:
所述电致变色层包括交替设置的多个透光单元和多个变色单元,所述透光单元和所述变色单元均相对于所述第一基板倾斜,且所述透光单元和所述变色单元相接触的表面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基板成锐角设置;
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相对设置,形成作用于所述变色单元的电压,所述电压作用于所述变色单元,用于使得所述变色单元在透明态和变色态之间切换,当所述变色单元处于透明态时,所述变色单元和所述透光单元一起组成透明的所述电致变色层,入射光线从所述第一基板进入且传播方向不变地直接穿过所述电致变色层,当所述变色单元处于着色态时,所述变色单元阻挡入射光线的透过,入射光线只能通过所述透光单元进入所述电致变色层,且入射光线在所述第一表面发生漫反射改变传播方向,以使得建筑物内外不能相互观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窗,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透光单元平行设置,多个所述变色单元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变色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为透光单元和所述变色单元相接触的整个表面,且所述第一表面为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致变色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所述第一基板所成锐角为15°-7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相对的表面分别具有间隔设置的导电块,所述变色单元设置在相对的所述导电块之间,且所述变色单元与所述导电块相接触的一端覆盖所述导电块,所述变色单元的材质为电致变色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相对的表面分别具有一层透明导电膜,所述透光单元相邻于所述透明导电膜的表面上设置有透明绝缘膜,所述变色单元的材质为电致变色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致变色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单元的材质为电致变色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致变色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绝缘膜的材质为透明光学胶或聚酰亚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模组的数目为至少两个,多个所述电致变色模组层叠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电致变色模组之间仅具有所述第二基板,且相邻两个电致变色模组中的所述透光单元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端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致变色窗,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电致变色模组中所述第一表面相对所述第一基板所成锐角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致变色窗,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电致变色模组中的所述透光单元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端正对设置。
CN202010743364.4A 2020-07-29 2020-07-29 电致变色窗 Active CN1119999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43364.4A CN111999953B (zh) 2020-07-29 2020-07-29 电致变色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43364.4A CN111999953B (zh) 2020-07-29 2020-07-29 电致变色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99953A CN111999953A (zh) 2020-11-27
CN111999953B true CN111999953B (zh) 2023-06-16

Family

ID=73462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43364.4A Active CN111999953B (zh) 2020-07-29 2020-07-29 电致变色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999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89802B (zh) * 2021-04-27 2023-04-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及其显示方法、显示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50816A (zh) * 2015-07-10 2018-03-27 唯景公司 鸟类友好型电致变色装置
GB201903286D0 (en) * 2019-03-12 2019-04-24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Switchable transparent displa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615622B2 (en) * 1989-09-13 1991-10-03 Ppg Industries, Inc. Electrochromic window with polymer layer
JP2007212507A (ja) * 2006-02-07 2007-08-23 Shin Etsu Polymer Co Ltd 覗き見防止体
JP2008102278A (ja) * 2006-10-18 2008-05-01 Shin Etsu Polymer Co Ltd 電卓用視野角制御フィルム及び電卓
US8270059B2 (en) * 2010-08-05 2012-09-18 Soladigm, Inc. Multi-pane electrochromic windows
JP5822691B2 (ja) * 2010-12-10 2015-1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素子
JP5924561B2 (ja) * 2012-11-28 2016-05-2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視野角制御装置
EP3047332A4 (en) * 2013-09-19 2017-04-26 Polyceed Inc. Chromatic systems
CN106802499A (zh) * 2016-08-30 2017-06-06 苏州汉朗光电有限公司 防窥显示器
WO2018225714A1 (ja) * 2017-06-05 2018-12-13 信越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視野角制御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視野角制御画像表示体
CN209821565U (zh) * 2019-05-28 2019-12-20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百叶窗架构膜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50816A (zh) * 2015-07-10 2018-03-27 唯景公司 鸟类友好型电致变色装置
GB201903286D0 (en) * 2019-03-12 2019-04-24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Switchable transparent displa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99953A (zh) 2020-1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02305B2 (en) Transparent conducting article comprising first and second conductive layers and an intervening inorganic dielectric layer having a plurality of apertures therein
US20210214995A1 (en) Privacy glazing structure with asymetrical pane offsets for electrical connection configurations
US6788366B2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corner cube array
CN102681164B (zh) 调光装置及显示器
CN111999953B (zh) 电致变色窗
CN112631014B (zh) 显示面板组件和具有其的显示装置
CN211426986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8681143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2540474A (zh) 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装置
KR102526507B1 (ko) 배선 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US7889414B2 (en) Reflection type display apparatus
KR20120113734A (ko) 반사형 디스플레이
KR101448673B1 (ko) 전기 변색 필름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US20120038873A1 (en) Reflection-typ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9964688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14167656A (zh) 无机电致变色器件和显示装置
CN211698510U (zh) 一种染料液晶调光玻璃和液晶显示装置
JP4248062B2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
US6747715B2 (en) Polarized light reflecting elemen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lement us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olarized light reflecting element
CN112419909A (zh) 微型发光二极管透明显示器
CN220473826U (zh) 反射式显示屏
CN218675610U (zh) 一种基于胆甾相液晶的反射器件
US20220011614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KR20030024596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전자기기
CN117389086A (zh) 电致变色器件及电致变色智能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01

Address after: Wuge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Park, No. 258 Saiwei Avenue,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Xinyu City, Jiangxi Province, 338004

Patentee after: Jiangxi Dehong Display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338004 Woge Industrial Park, Xicheng Avenue, Xinyu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GTECH (JIANGXI)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