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89971A - C-ran中的动态上行链路重复使用 - Google Patents

C-ran中的动态上行链路重复使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89971A
CN111989971A CN201980026924.XA CN201980026924A CN111989971A CN 111989971 A CN111989971 A CN 111989971A CN 201980026924 A CN201980026924 A CN 201980026924A CN 111989971 A CN111989971 A CN 1119899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es
uplink transmissions
controller
region
combi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2692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B·B·莱高萨曼
S·D·桑德伯格
K·帕尼玛
A·巴派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Original Assignee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filed Critical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Publication of CN1119899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899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1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for groups of terminals or us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36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 [SIR] or carrier-to-interference ratio [CI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04L5/0035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operative multipoint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2Avoidance of ingress interference, e.g. ham radio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08Closed loop 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6Uplink 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1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channel quality metrics, e.g. SIR, SNR, CIR, Eb/l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3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inter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5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68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up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2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path lo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5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7Power values between minimum and maximum limits, e.g. dynamic ran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用于在C‑RAN中实施上行链路空域重复使用的技术以及包括控制器和多个无线电点的系统,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实施组合接收机以从每个UE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组合接收机被配置为组合指示在分配给每个UE的组合区中包括的每个无线电点处接收的并且传送给控制器的来自该UE的上行链路传输的数据;向每个UE分配相应的最小组合区,该相应的最小组合区包括用作组合接收机的组合区以用于从该UE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的无线电点的相应的最小子集;向每个UE分配相应的信号区,该相应的信号区包括可以包括在组合接收机的组合区中以用于从该UE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的无线电点的相应子集。

Description

C-RAN中的动态上行链路重复使用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8年5月16日提交的标题为“DYNAMIC UPLINK REUSE IN A C-RAN”(C-RAN中的动态上行链路重复使用)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62/672,396的权益,该申请据此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背景技术
集中式无线电接入网络(C-RAN)是实施基站功能的一种方式。典型地,对于由C-RAN实施的每个小区,单个基带单元(BBU)与多个远程单元(在此也称为“无线电点”或“RP”)交互,以便向用户设备(UE)的各种项目提供无线服务。
如在这里使用的,“上行链路重复使用”是指使用C-RAN相同的资源元素(即,相同的时间—频率资源)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上同时从多个UE向C-RAN基站传输单独的上行链路数据的情况。典型地,当UE在物理上彼此充分地分开使得PUSCH上的不同上行链路传输在从UE传输时不会彼此干扰时出现这些情况。这种类型的重复使用也被称为“空域上行链路重复使用”。
用于实施空域上行链路重复使用的常规技术通常相对简单或保守,这可能导致采用空域上行链路重复使用的机会相对较少,导致在不适当的情况下(例如,由于UE中的一个或多个移动)采用空域上行链路重复使用和/或空域上行链路重复使用降低整体系统性能。
发明内容
一个实施方案涉及一种提供无线服务的系统。该系统包括控制器和多个无线电点。无线电点中的每一个与至少一个天线相关联并且远离控制器定位,其中多个无线电点通信地耦合到控制器。控制器和多个无线电点被配置为实施基站,以便使用小区向多个用户设备(UE)提供无线服务。控制器通信地耦合到无线服务提供商的核心网络。控制器被配置为实施调度器以调度来自UE的上行链路传输。控制器被配置为实施组合接收机以从每个UE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组合接收机被配置为组合指示在分配给每个UE的组合区中包括的每个无线电点处接收的并且传输到控制器的来自该UE的上行链路传输的数据。控制器被配置为向每个UE分配相应的最小组合区,该相应的最小组合区包括用作组合接收机的组合区以用于从该UE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的无线电点的相应的最小子集。控制器被配置为向每个UE分配相应的信号区,该相应的信号区包括可以包括在组合接收机的组合区中以用于从该UE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的无线电点的相应的子集。调度器被配置为基于分配给多个UE的相应的最小组合区和信号区确定在相应的相同时间和频率资源期间所述UE是否能够进行相应的上行链路传输,并使用分配给UE的最小组合区向UE分配时间和频率资源。调度器被配置为在向UE分配时间和频率资源之后,尝试扩展用于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的组合区。
另一个实施方案涉及一种提供无线服务的系统。该系统包括控制器和多个无线电点。无线电点中的每一个与至少一个天线相关联并且远离控制器定位,其中多个无线电点通信地耦合到控制器。控制器和多个无线电点被配置为实施基站,以便使用小区向多个用户设备(UE)提供无线服务。控制器通信地耦合到无线服务提供商的核心网络。控制器被配置为实施调度器以调度来自UE的上行链路传输。调度器被配置为确定多个UE是否能够在相应的相同时间和频率资源期间进行相应的上行链路传输,并且针对能够在相应的相同时间和频率资源期间进行相应的上行链路传输的任何多个UE,调度所述多个UE以在相应的相同时间和频率资源期间进行相应的上行链路传输,并向所述多个UE分配相应的UE特有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循环移位。UE特有的DM-RS循环移位中的每一个在该UE特有的DM-RS循环移位与其他UE特有的DM-RS循环移位中的每一个之间具有关联距离,其中,分配DM-RS循环移位以使该相应的距离最大化。
另一个实施方案涉及一种提供无线服务的系统。该系统包括控制器和多个无线电点。无线电点中的每一个与至少一个天线相关联并且远离控制器定位,其中多个无线电点通信地耦合到控制器。控制器和多个无线电点被配置为实施基站,以便使用小区向多个用户设备(UE)提供无线服务。控制器通信地耦合到无线服务提供商的核心网络。控制器被配置为实施调度器以调度来自UE的上行链路传输。调度器被配置为确定多个UE是否能够在相应的相同时间和频率资源期间进行相应的上行链路传输,并且针对能够在相应的相同时间和频率资源期间进行相应的上行链路传输的任何多个UE,调度所述多个UE以在相应的相同时间和频率资源期间进行相应的上行链路传输。控制器被配置为使用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者对来自UE的上行链路传输执行发射功率控制:基于针对每个UE报告的功率净空针对该UE调整的闭环UE特有的目标SINR;以及闭环UE特有的测量SINR,该闭环UE特有的测量SINR使用:基于来自该UE的上行链路传输的信号功率测量,以及基于来自所有被调度UE的上行链路传输的干扰加噪声测量。
另一个实施方案涉及一种提供无线服务的系统。该系统包括控制器和多个无线电点。无线电点中的每一个与至少一个天线相关联并且远离控制器定位,其中多个无线电点通信地耦合到控制器。控制器和多个无线电点被配置为实施基站,以便使用小区向多个用户设备(UE)提供无线服务。控制器通信地耦合到无线服务提供商的核心网络。控制器被配置为实施调度器以调度来自UE的上行链路传输。调度器被配置为通过基于针对每个UE的测量信号干扰加噪声比(SINR)以及与来自该UE的上行链路传输相关联的确认和否认(ACK/NACK)消息序列为该UE选择调制和编码方案(MCS),来对来自UE的上行链路传输执行链路调整。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可以在其中实施本文描述的动态重复使用技术的无线电接入网络(RAN)系统的一个示范性实施方案的框图。
图2包括示出了为C-RAN中的UE确定最小组合区、最大组合区和当前组合区的方法的一个示范性实施方案的流程图。
图3包括示出了在连接到C-RAN的过程中为UE动态管理最小组合区、最大组合区和当前组合区的方法的一个示范性实施方案的流程图。
图4包括示出了调度被投入C-RAN中的上行链路重复使用中的UE的方法的一个示范性实施方案的流程图。
图5包括示出了向被投入C-RAN中的PUSCH重复使用中的UE分配解调参考信号(DM-RS)的方法的一个示范性实施方案的流程图。
图6包括示出了控制C-RAN中的UE的PUSCH传输功率的方法的一个示范性实施方案的流程图。
图7包括示出了针对C-RAN中的UE进行PUSCH链路调整的方法的一个示范性实施方案的流程图。
各附图中的类似参考标号和指定表示类似的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了可以在其中实施本文描述的动态重复使用技术的无线电接入网络(RAN)系统100的一个示范性实施方案的框图。系统100部署在地点102处以为一个或多个无线网络运营商提供无线覆盖和容量。地点102可以是例如建筑物或园区或(例如,由一个或多个企业、政府、其他企业实体使用的)其他建筑群或某些其他公共场所(例如酒店、度假村、游乐园、医院、购物中心、机场、大学校园、场馆,或者室外区域,例如滑雪区、体育场或人口密集的市内区域)。
在图1所示的示范性实施方案中,至少部分地使用C-RAN(点对多点分布式基站)架构实施系统100,该架构采用至少一个基带单元104和多个无线电点(RP)106为至少一个小区103服务。系统100在此也被称为“C-RAN系统”100。基带单元104在此也被称为“基带控制器”104或仅称为“控制器”104。每个RP 106包括或耦合到一个或多个天线108,通过所述一个或多个天线,下行链路RF信号被辐射到用户设备(UE)110,并且所述一个或多个天线接收由UE 110发射的上行链路RF信号。
更具体地说,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每个RP 106包括两根天线108。每个RP 106可包括或耦合到不同数目的天线108。
系统100通过适当的回程耦合到每个无线网络运营商的核心网络112。在图1所示的示范性实施方案中,因特网114用于系统100与每个核心网络112之间的回程。不过,要理解的是,可以其他方式实施回程。
图1所示的系统100的示范性实施方案在此被描述为实施为长期演进(LTE)无线电接入网络,其使用LTE空中接口提供无线服务。LTE是3GPP标准组织制定的标准。在本实施方案中,控制器104和RP 106一起用于实施LTE演进节点B(在这里也称为“eNodeB”或“eNB”),该节点B用于向用户设备110提供对无线网络运营商的核心网络112的移动接入,以使用户设备110能够以无线方式(使用例如LTE语音(VoLTE)技术)传输数据和语音。
并且,在此示范性LTE实施方案中,每个核心网络112被实施为包括标准LTE EPC网络元件的演进分组核心(EPC)112,该标准LTE EPC网络元件例如是移动管理实体(MME)(未示出)和服务网关(SGW)(未示出),以及任选地,家庭eNodeB网关(HeNB GW)(未示出)和安全网关(SeGW)(未示出)。
此外,在此示范性实施方案中,每个控制器104使用LTE S1接口与EPC核心网络112中的MME和SGW通信,并使用LTE X2接口与其他eNodeB通信。例如,控制器104可以通过LTEX2接口与室外宏eNodeB(未示出)通信。
可以实施每个控制器104和无线电点106,以便使用支持频分复用(FDD)和/或时分复用(TDD)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空中接口。另外,可以实施控制器104和无线电点106以使用支持多输入多输出(MIMO)、单输入单输出(SISO)、单输入多输出(SIMO)、多输入单输出(MISO)和/或波束形成方案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空中接口。例如,控制器104和无线电点106可以实施LTE传输模式中的一种或多种。此外,控制器104和/或无线电点106可被配置为支持多个空中接口和/或支持多个无线运营商。
在图1所示的示范性实施方案中,使用标准以太网网络116实施通信地将每个控制器104耦合到一个或多个RP 106的前传。然而,要理解的是,可以其他方式实施控制器104与RP 106之间的前传。
一般来说,C-RAN中的一个或多个节点执行用于空中接口的模拟射频(RF)功能,以及用于空中接口的(开放系统互连(OSI)模型的)数字层1、层2和层3功能。
在图1(L1)所示的示范性实施方案中,每个基带控制器104包括被配置为分别对RAN系统100实施的LTE空中接口执行层3处理、层2处理和层1处理中的至少一些的层3(L3)功能120、层2(L2)功能122和层1(L1)功能124,并且每个RP 106(任选地)包括对未在控制器104中执行的空中接口实施任何层1处理的层1功能(未示出),以及对与该RP 106相关联的空中接口和一个或多个天线108实施RF前端功能的一个或多个射频(RF)电路(未示出)。
每个基带控制器104可以被配置为执行所有用于空中接口的数字层3、层2和层1处理,而RF 106(具体而言,RF电路)仅实施用于与每个RP 106相关联的空中接口和天线108的RF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在控制器104与RF 106之间传送表示用于空中接口的时域符号的IQ数据。传送此类时域IQ数据通常需要相对高数据速率的前传。此方法(通过前传传送时域IQ数据)适合于前传以太网网络116能够传递所需高数据速率的那些实施方式。
如果前传以太网网络116不能实现前传传输时域IQ数据所需的数据速率(例如,在使用典型的企业级以太网网络实施前传的情况下),那么可以通过在控制器104与RP 106之间传送表示用于空中接口的频域符号的IQ数据来解决此问题。这种频域IQ数据代表在执行逆快速傅里叶变换(IFFT)之前频域中的符号。可以通过量化表示没有保护带零或任何循环前缀的频域符号的IQ数据,并通过前传以太网网络116传送所得的压缩量化频域IQ数据,来生成时域IQ数据。可以在2013年2月7日提交的标题为“RADIO ACCESS NETWORK”(无线电接入网络)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3/762,283中找到关于传送频域IQ数据的此方法的额外细节,该专利申请据此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中。
当在控制器104与RP 106之间前传传输频域IQ数据时,每个基带控制器104可以被配置为执行用于空中接口的数字层3、层2和层1处理的全部或一些。在这种情况下,每个RP106中的层1功能可以被配置成实施不在控制器104中执行的空中接口的数字层1处理。例如,在此示范性实施方案中,每个控制器104实施小区103的接收机105和调度器107。
在前传以太网网络116不能实现前传传输(未压缩的)时域IQ数据所需的数据速率的情况下,时域IQ数据可以在通过以太网网络116传送之前被压缩,由此降低通过以太网网络116传送此类IQ数据所需的数据速率。
可以其他方式(例如,使用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CPRI)和/或开放基站架构计划(OBSAI)系列规范中指定的前传接口和技术)在控制器104与RP 106之间前传传输数据。
可以在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施每个控制器104和RP 106(以及被描述为包括在其中的功能),并且各种实施方式(无论是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通常也可以被称为被配置为实施关联功能中的至少一些的“电路系统”或“电路”。当在软件中实施时,可以在一个或多个适当的可编程处理器上执行的软件或固件中实施这样的软件。可以其他方式(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等)实施这样的硬件或软件(或其部分)。而且,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RF集成电路(RFIC)和/或离散部件实施RF功能。每个控制器104和RP 106都可以其他方式实施。
在图1所示的示范性实施方案中,管理系统118例如经由因特网114和以太网网络116(在RP 106的情况下)通信地耦合到控制器104和RP 106。
在图1所示的示范性实施方案中,管理系统118使用因特网114和以太网网络116与系统100的各个元件通信。并且,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管理系统118向和从控制器104发送和接收管理通信,所述控制器中的每一个继而向和从RP 106转发相关管理通信。
如上所述,“上行链路重复使用”是指使用相同资源元素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上从两个(或更多个)不同UE 110同时传输单独的上行链路数据的情况。典型地,在UE 110在物理上彼此充分地分开使得不同上行链路传输在从不同UE 110传输时不会彼此干扰时会出现这些情况。而且,如上所述,这种类型的重复使用也被称为“空域上行链路重复使用”。
在此示范性实施方案中,每个控制器104为PUSCH实施干扰抑制组合(IRC)接收机105。在以下描述中,由控制器104服务的每个UE 110具有相关联的“组合区”。UE 110的组合区是将接收到的针对该UE 110的PUSCH层1数据转发至相关联的控制器104的一组RP 106,其中由该控制器104针对该UE 110实施的PUSCH IRC接收机105组合层1数据以检测由该UE110传输的传送块(TB)。在一种实施方式中,PUSCH层1数据包括量化的频域PUSCH IQ样本。
增加组合区增加了所接收的针对UE 110的信号功率,提供了对抗小尺度衰落的更大宏分集以及对抗干扰(来自与该UE 110处于上行链路重复使用中的UE 110或连接到不同小区的UE)的更大保护,并且降低了由于UE 110的移动而导致的连接掉线的频率。然而,更大的组合区也成比例地增加了前传网络116的交换机之间和控制器104处的所需前传(以太网)链路容量,并增大了控制器104中的处理负载。因此,希望选择每个UE 110的组合区以实现性能、前传链路利用率和控制器处理负载之间的良好折衷。
每个UE 110的“当前”组合区是当前正被PUSCH IRC接收机105用于该UE 110的组合区。对于每个UE 110,存在应在该UE 110的组合区中的可配置的最小数量的RP 106(例如,一个RP 106),并且这里将对应组合区称为该UE 110的“最小组合区”。同样,对于每个UE110,在该UE 110的组合区中允许有可配置的最大数量的RP 106(例如,两个或三个RP106),并且在这里将对应组合区称为该UE 110的“最大组合区”。
在此处结合图1描述的示范性实施方案中,每个UE 110的组合区由服务控制器104使用与该UE 110相关联的“签名向量”(SV)来确定。在本实施方案中,为每个UE 110确定签名向量。基于在为小区103服务以从UE 110进行上行链路传输的每个RP 106处做出的接收功率测量来确定签名向量。
当UE 110进行初始LTE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传输以接入小区103时,每个RP106将接收那些初始PRACH传输,并且测量(或以其它方式确定)指示该RP 106接收的PRACH传输的功率水平的信号接收度量。这种信号接收度量的一个示例是信号噪声干扰比(SNIR)。基于PRACH传输确定的信号接收度量在此也称为“PRACH度量”。
基于UE 110传输的探测参考信号(SRS),在该UE连接到小区103期间确定和更新每个签名向量。测量(或以其它方式确定)指示RP 106接收的SRS传输的功率水平的信号接收度量(例如,SNIR)。基于SRS传输确定的信号接收度量在此也称为“SRS度量”。
每个签名向量是一组浮点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值(或其它度量),其中每个值或元素对应于用于为小区103服务的RP 106。
签名向量可用于通过对签名向量的元素进行扫描或排序以找到具有最佳信号接收度量的元素来确定具有最佳信号接收度量的RP 106。对应于该“最佳”元素的RP 106在此也被称为UE 110的“主RP 106”。
UE 110的最小组合区包含在该UE 110的当前SV中具有最佳信号接收度量的那些RP 106,其中,这些RP 106的数量等于针对该UE 110的最小组合区的RP 106的可配置的最小数量。例如,在RP 106的最小数量等于一的情况下,UE 110的最小组合区仅包含该UE 110的主RP 106(即,在该UE 110的当前SV中具有最佳信号接收度量的RP 106)。同样,UE 110的最大组合区包含在该UE 110的当前SV中具有最佳信号接收度量的那些RP 106,其中,这些RP 106的数量等于针对该UE 110的最大组合区的RP 106的可配置的最大数量。例如,在RP106的最大数量等于三的情况下,UE 110的最大组合区仅包含在该UE 110的当前SV中具有三个最佳信号接收度量的三个RP 106。
如本文所使用,给定UE 110的“量化签名向量”(QSV)是包括每个RP 106的元素的向量,其中每个元素具有值的有限集合中的一个。
在本示范性实施方案中,每个UE 110的“信号区”是最大组合区—即,包括具有针对该UE 110的最佳SV信号接收度量的最大数量的RP 106的该UE 110的组合区。不在UE 110的信号区中的所有其它RP 106在此也被称为在UE 110的“干扰区”中。
图2包括示出了为C-RAN中的UE确定最小组合区、最大组合区和当前组合区的方法200的一个示范性实施方案的流程图。图2中所示的方法200的实施方案在这里被描述为在图1的C-RAN系统100中实施,但是要理解,可以其他方式实施其他实施方案。
为了便于解释,图2中所示的流程图的框已按照大致先后顺序方式排列;不过,要理解的是,这种排列仅仅是示范性的,并且应当认识到,与方法200(和图2中所示的框)相关联的处理可以按照不同次序发生(例如,在并行地和/或以事件驱动方式执行与框相关联的处理中的至少一些的情况下)。
方法200在此被描述为在系统被配置成允许上行链路重复使用的情况下针对连接到小区103的每个UE 110执行。并且,如下文结合图3所述,当在UE的连接的生命周期中被调用时,执行方法200。正在为其执行方法200的特定UE 110在此被称为“当前”UE 110。
使用当前UE 110的签名向量SV执行方法200,对所述签名向量SV进行排序以产生RP 106的有序列表。从具有针对UE 110的最佳信号接收度量的RP 106到具有针对UE 110的最差信号接收度量的RP 106对RP 106进行排序。还使用小区103的“当前预期平均RP负载向量”L来执行方法200。针对小区103的当前预期平均RP负载向量L是Nrp×1向量,其中,向量
Figure BDA0002732422600000081
的第j个元素是为在其最小组合区或者在N个最近传输时间间隔(TTI)内平均的其信号区中具有该RPj的UE 110分配的资源块的加权平均数量。在添加归因于感兴趣的UE 110的预期负载贡献之前确定每个此类加权平均值,并且其中移除由于感兴趣的UE 110导致的先前负载贡献,且其中Nrp是为该小区103服务的RP 106的数量。
对于给定UE 110,候选区ρJ是包含针对在该UE 110的当前签名向量中具有J个最佳信号接收度量的J个RP 106的索引的集合,或者等价地,
Figure BDA0002732422600000091
其中,1≤J≤Nrp。也就是说,UE 110有Nrp个候选区ρJ
方法200包括为当前UE 110确定最小组合区(框202)。在本示范性实施方案中,通过选择最小候选区ρJ(即,具有最小大小J的候选区),确定当前UE 110的最小组合区,对最小候选区而言:
Figure BDA0002732422600000092
其中,γ为可配置的最小组合区阈值,J的上限为可配置的最大最小组合区值。在一个示范性实施方案中,γ选自集合{1dB,2dB,3dB},并且J的值具有上限,使得它不可以超过3个RP 106。
方法200还包括为当前UE 110确定临时信号区(框204)。在本示范性实施方案中,基于服务小区103的当前预期平均RP负载向量L来确定当前UE 110的临时信号区。将临时信号区选择为具有最大J的候选区ρJ,对于该候选区,没有RP 106会具有大于可配置的最大负载Lmax的所得负载。即,候选区ρJ,其中,
Figure BDA0002732422600000093
其中,以上表达式中的
Figure BDA0002732422600000094
是上文所述的加权平均值。
方法200还包括为当前UE 110确定最小信号区和最大信号区(框206和208)。在本示范性实施方案中,确定最小信号区以便在重复使用伙伴之间提供隔离,并且通过选择具有最小J的候选区ρJ使得满足以下条件来确定最小信号区:
Figure BDA0002732422600000095
其中,βmin是可配置的最小大小阈值(例如,15-20dB)。所得的这个最小信号区具有大小Jmin,也被简称为“Jmin”。
在本示范性实施方案中,确定最大信号区以便尝试避免由于某些加载情况而不允许上行链路重复使用的情况,并且通过选择具有最小J(这里称为“Jmax”)的候选区ρJ使得满足以下条件来确定最大信号区,该最小J等于(1)可配置的最大值;或者(2))最小Jmax
Figure BDA0002732422600000096
其中,βmax是可配置的最大大小阈值(例如,30-40dB)。所得的这个最大信号区具有大小Jmax,也被简称为“Jmax”。
方法200还包括根据临时信号区域、最小信号区和最大信号区确定当前组合区(框210)。所得的这个当前组合区具有大小J*,也被简称为“J*”。在本示范性实施方案中,通过选择最大信号区Jmax的较小者或最小信号区Jmin的较大者或临时信号区J^来确定当前组合区J*。即,当前组合区J*是:
J*=min{Jmax,max{Jmin,J^}}
即,通过用最小信号区Jmin和最大信号区Jmax为临时信号区J^划定边界,来选择当前组合区J*
图3包括示出了在连接到C-RAN的过程中为UE动态管理最小组合区、最大组合区和当前组合区的方法300的一个示范性实施方案的流程图。图3中所示的方法300的实施方案在这里被描述为在图1的C-RAN系统100中实施,但是要理解,可以其他方式实施其他实施方案。
为了便于解释,图3中所示的流程图的框已按照大致先后顺序方式排列;不过,要理解的是,这种排列仅仅是示范性的,并且应当认识到,与方法300(和图3中所示的框)相关联的处理可以按照不同次序发生(例如,在并行地和/或以事件驱动方式执行与框相关联的处理中的至少一些的情况下)。
方法300在此被描述为在每个UE 110附接到小区103并建立RRC连接时针对每个UE被执行。正在为其执行方法300的特定UE 110在此被称为“当前”UE 110。
在本示范性实施方案中,在给定UE 110与服务小区103建立的每个RRC连接结束时,存储针对该当前UE 110的当前签名向量(SV),以便可能用于UE的下一次RRC连接。
在当前UE 110与小区103建立新的RRC连接时(框302),在每个RP 106处根据相关联的PRACH传输确定信号接收度量(例如SINR)(框304)。
如果服务控制器104具有针对当前UE 110的已存储SV,并且在所存储的SV与所确定的PRACH度量之间有充分匹配(框306),则使用所存储的SV对当前SV进行初始化(框308),并且如上文结合图2所述使用当前SV确定最小组合区、最大组合区和当前组合区(框310)。
例如,可以使用当前UE的SAE临时移动用户身份(S-TMSI)来检查是否为当前UE110存储了SV,并且如果有,则检索该存储的SV。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针对当前UE 110的所存储SV按照降序排列,其中,SVj表示当前UE的所存储SV的第j个元素,RPj表示对应于当前UE的所存储SV的第j个元素的RP 106。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如果以下全部为真,服务控制器104确定在存储的SV与PRACH度量之间存在充分匹配:
(A)在当前UE的先前RRC连接期间,自所存储SV的最后更新以来过去的时间小于可配置的设置(在此称为“StoredSvMaxAge”);
(B)所存储SV的主RP 106检测到PRACH传输(例如,主RP 106的PRACH信号接收度量高于预定阈值);
(C)如果主RP 106的接收度量与在所存储SV中具有次最佳接收度量的RP 106(“第二”RP 106)的接收度量之间的差小于可配置的值(在此称为“deltaSvForPrachMatch”),则第二RP 106检测到PRACH传输;以及
(D)当至少两个RP 106检测到PRACH传输时,具有最高PRACH接收度量的两个RP106必须要在所存储SV中具有最高三个接收度量的RP 106之中。
如果这些条件都是真的,则确定在存储的SV与PRACH度量之间存在充分匹配,并使用存储的SV对当前SV进行初始化。
如果服务控制器104没有针对当前UE 110的已存储签名向量(SV),或者如果在存储的SV与确定的PRACH度量之间没有充分匹配,则使用PRACH信号接收度量确定最小组合区、最大组合区和当前组合区(框312)。在本示范性实施方案中,这通过将最小组合区和最大组合区设置为包括用于为小区103服务的所有RP 106并将当前组合区设置成受限于可配置的最大数量的接收到PRACH传输的RP 106的集合来完成,并且其中,如果超过可配置的最大数量的RP 106接收到PRACH传输,则使用具有最佳信号接收度量的RP 106。
然后,当接收到针对当前UE 110的第一SRS传输时,更新最小组合区、最大组合区和当前组合区(框314)。更具体地说,基于第一SRS传输来更新针对当前UE 110的当前签名向量,然后使用更新的当前签名向量来如上文结合图2所述确定当前UE 110的最小组合区、最大组合区和当前组合区。
在接收到针对当前UE 110的第一SRS传输之后,周期性地更新最小组合区、最大组合区和当前组合区(框316)。更具体地说,自从上次更新之后,每次接收到针对当前UE 110的可配置数量的SRS传输时,就使用当前签名向量来如上文结合图2所述确定当前UE 110的最小组合区、最大组合区和当前组合区。
图4包括示出了调度被投入C-RAN中的上行链路重复使用中的UE 110的方法400的一个示范性实施方案的流程图。图4中所示的方法400的实施方案在这里被描述为在图1的C-RAN系统100中实施,但是要理解,可以其他方式实施其他实施方案。
为了便于解释,图4中所示的流程图的框已按照大致先后顺序方式排列;不过,要理解的是,这种排列仅仅是示范性的,并且应当认识到,与方法400(和图4中所示的框)相关联的处理可以按照不同次序发生(例如,在并行地和/或以事件驱动方式执行与框相关联的处理中的至少一些的情况下)。
方法400包括:在给定的传输时间间隔(TTI)内对PUSCH进行调度期间,识别可以被投入上行链路重复使用中的UE 110的组(框402)。在本示范性实施方案中,如果第一UE 110的最小组合区不包括处于第二UE 110的信号区中的任何RP 106,并且如果第二UE 110的最小组合区不包括处于第一UE 110的信号区中的任何RP 106,则可以将两个UE 110投入上行链路重复使用中。如果满足这些条件,则这两个UE 110在这里被称为是彼此“相互正交”的。
方法400还包括一开始为当前TTI分配PUSCH资源块,假定被投入上行链路重复使用中的每个被调度UE 110将其相应的最小组合区用作其当前组合区(框404)。
方法400进一步包括:在初始资源块分配之后,尝试扩展被投入重复使用中的UE110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当前组合区(框406)。
在本示范性实施方案中,对于投入上行链路重复使用中的给定UE 110,如果与该给定UE 110进行上行链路重复使用的任何其他UE 110的最小组合区中的任何RP 106处于该给定UE 110的信号区中,则将该给定UE 110的当前组合区扩展成包括任何此类RP 106。如上文结合图2所述确定UE 110的信号区,并且该信号区考虑包括RP 106的能力以使该UE110受益,同时确保有足够的处理资源这样做。当前组合的这种扩展对前传不会造成额外需求,因为由任何添加的RP 106提供的上行链路数据已经由于处在重复使用的其他UE 110的最小组合区中而在前传上被发送。
而且,在本示范性实施方案中,如果为当前TTI分配的资源块的总数将导致使用少于总可用前传网络容量,则可以扩展被调度UE 110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当前组合区,以便使用附加的前传容量。可以使用各种标准来选择哪些UE 110应当在此类情况下扩展其组合区,所述各种标准是例如最高调度优先级、最大个体SINR改进、最大总体SINR改进等。此扩展是暂时的且在执行当前TTI的层2调度之后发生。此扩展不影响UE 110在当前TTI或后续TTI中投入重复使用中的能力。通过扩展组合区提供的额外RP 106在层1组合中是有用的,其中,一般来说,它们改善了IRC组合器的输出处的SINR。
由于与方法200、300和400相关联的处理,每个UE 110的唯一最小组合区基于该UE110经历的当前信道条件(如在SV中反映的)被分配和更新。此最小组合区可用于有效地确定可以使用上行链路重复使用的情况,同时考虑在RP 106处的处理负载和前传链路容量。也就是说,可以更有效和智能地部署上行链路空域重复使用。
图5包括示出了向被投入C-RAN中的PUSCH重复使用中的UE 110分配解调参考信号(DM-RS)的方法500的一个示范性实施方案的流程图。图5中所示的方法500的实施方案在这里被描述为在图1的C-RAN系统100中实施,但是要理解,可以其他方式实施其他实施方案。
为了便于解释,图5中所示的流程图的框已按照大致先后顺序方式排列;不过,要理解的是,这种排列仅仅是示范性的,并且应当认识到,与方法500(和图5中所示的框)相关联的处理可以按照不同次序发生(例如,在并行地和/或以事件驱动方式执行与框相关联的处理中的至少一些的情况下)。
在LTE中,对于PUSCH,服务控制器104在调度期间为每个UE 110分配DM-RS资源。UE110在分配给其的RB中的每个时隙的第四OFDM符号中传输DM-RS。服务控制器104中的IRC接收机105使用分配给UE 110的DM-RS来估计频域信道响应。
通常,通过将公共DM-RS基本序列乘以DM-RS循环移位来确定分配给每个UE 110的DM-RS资源。当多个UE 110被投入上行链路PUSCH重复使用中并且被分配相同的RB时,希望使UE 110发送的DM-RS之间的干扰最小化,因为这种干扰可能提高信道估计误差,这又可能降低IRC接收机105看到的SINR。方法500被配置为使投入PUSCH重复使用中的UE 110发送的DM-RS之间的干扰最小化。
方法500包括:作为调度PUSCH的一部分,服务控制器104选择所有被调度UE 110使用的公共DM-RS基本序列(框502);以及对于彼此投入PUSCH重复使用中的任何UE 110(在框504中检查),为那些UE 110选择不同的UE特有的DM-RS循环移位,使得所选择的不同的UE特有的DM-RS循环移位之间的距离最大化(框506)。以常规方式选择未投入上行链路PUSCH重复使用中的UE 110的UE特有的DM-RS循环移位(框508)。
将针对选定的公共DM-RS基本序列和UE特有的循环移位的适当索引传送到每个UE110(在此示例中,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0消息中)(框510)。每个UE 110使用传送给它的索引来确定选定的公共DM-RS基本序列和UE特有的循环移位,并且通过使公共DM-RS基本序列与UE特有的DM-RS循环移位相乘来确定分配的UE特有的DM-RS(框512)。每个UE 110在分配给其的RB中的每个时隙的第四OFDM符号中传输其UE特有的DM-RS(框514)。控制器104中的IRC接收机105使用UE特有的DM-RS来估计频域信道响应。
为了确保DM-RS的正交性,可以将已投入上行链路PUSCH中的UE 110的RB分配完美地对齐(即,彼此重复使用的UE 110仅在恰好相同的RB期间在PUSCH上进行传输)。
在这里描述的示范性实施方案中,从单个公共DM-RS基本序列ru,v(n),通过将其乘以相移序列ejαn得出每个UE 110使用的PUSCH DM-RS,其中,α是如下定义的循环移位参数。在本实施方案中,索引n从0到12M-1,其中M是分配给UE 110的RB的数量,并且n的每个值对应于1个资源元素(RE)。
在本实施方案中,在没有跳频的情况下使用上行链路PUSCH重新使用的情况下,对于单个公共DM-RS基本序列ru,v(n),v等于0,并且控制器104在30个可能的基本序列中针对每个上行链路分配长度选择索引u指示的一个公共DM-RS基本序列ru,0(n):
u=(小区ID+△ss)[mod 30],
其中,△ss为在系统信息块(SIB)消息中信令通知的0-29之间的小区特有的参数。对于大于2个RB,从Zadoff-Chu序列推导基本序列,对于1或2个RB,使用不同的特殊序列。
当启用组跳变和序列跳变时,可以在时隙之间改变不同小区中使用的参考信号以防止持续的干扰情况。两种跳变方案都基于小区ID,并帮助随机化C-RAN网络100与任何邻近的宏或小型小区网络之间的任何干扰。组跳变或序列跳变通常不会有助于随机化C-RAN网络100中的UE之间的DM-RS干扰。
循环移位参数α被定义为:
α=2πnCS/12。
其中,nCS是下以下等式给出的0与11之间的整数:
nCS=nDMRS(1)+nDMRS(2)+nPRS(ns)(mod 12),
其中,nDMRS(1)是在SIB消息中信令通知的半静态小区特有的值,nPRS(ns)是取决于小区ID和上述参数△ss的小区特有的每时隙跳变模式。参数nDMRS(2)是由控制器104中的调度器107选择的用户特有的值,并且在向UE 110发送的用于上行链路资源分配的DCI消息中指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从集合{0,2,3,4,6,8,9,10}中选择nDMRS(1)和nDMRS(2)的值,其中,不支持值1、5、7和11。在非自适应重传中,UE 110使用与第一次传输中相同的循环移位值。
通过为重复使用中的不同UE 110分配nDMRS(2)的不同值,控制器104中的调度器107将确保重复使用中的UE 110将绝不会使用相同的DM-RS循环移位。因此,只要共享相同RB分配的UE 110使用不同的DM-RS循环移位,PUSCH重复使用中的UE 110就应避免下行链路PUSCH重复使用容易发生的偏置干扰问题。
当两个UE 110被分配了同一小区103中的不同DM-RS序列并使用完全相同的RB集合时,如果以下条件全部满足,则这些DM-RS序列之间将不存在相互干扰:
(A)UE 110所见的信道响应在RB内是平坦的;
(B)在两个UE 110的信号到达RP 106之间没有显著的时间延迟;
(C)UE被分配了不同的UE特有的循环移位索引nDMRS(2)。
当UE 110完美地同步到下行链路,同时选定定时超前以在最近的RP 106处完美对齐时,对于每个300米的传播距离差可能有1微秒的时间延迟。这仍是符号时间的极小部分,并且不应显著影响正交性。
为了使由于RB内的频率选择性导致的干扰可能性最小化,应当为上行链路PUSCH重复使用中的两个UE 110分配对集{(0,6),(2,8),(3,9),(4,10)}中的nDMRS(2)值。这使两个UE 110使用的“循环移位”之间的距离最大化,并且降低了对干扰的敏感性。同样,在四路重复使用中,使用集合{(0,3,6,9)}中的值使相互干扰最小化。在实施方案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使用{0,6,3,9}的nDMRS(2)值。
由于UE具有不同的数据需求和可能不同的链路适应率,因此迫使它们使用相同数量的RB将导致低效率。因此,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不需要上行链路PUSCH重复使用中的UE110之间的RB对齐。当期望和干扰UE 110使用的DM-RS不正交时,可能存在一些泄漏,这将产生一些额外的估计误差,然而,模拟已显示此类误差对IRC接收机105性能没有显著影响,尤其是在DM-RS之间的互相关较低时。DM-RS之间的相关性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RB分配)而变化,并且有时可能较高,但是平均而言,预期DM-RS非正交性对IRC接收机105性能的影响很小。
当使用上行链路PUSCH重复使用时,由于控制器104知道干扰UE 110的DM-RS,所以它可以联合估计期望UE 110的信道响应和期望UE 110的组合区中的干扰UE 110的信道响应。
图6包括示出了控制C-RAN中UE 110的PUSCH传输功率的方法600的一个示范性实施方案的流程图。图6中所示的方法600的实施方案在这里被描述为在图1的C-RAN系统100中实施,但是要理解,可以其他方式实施其他实施方案。
为了便于解释,图6中所示的流程图的框已按照大致先后顺序方式排列;不过,要理解的是,这种排列仅仅是示范性的,并且应当认识到,与方法600(和图6中所示的框)相关联的处理可以按照不同次序发生(例如,在并行地和/或以事件驱动方式执行与框相关联的处理中的至少一些的情况下)。
方法600在此被描述为在系统被配置成允许上行链路重复使用的情况下针对连接到小区103的每个UE 110执行。正在为其执行方法600的特定UE 110在此被称为“当前”UE110。
在本实施方案中,独立于UE速率来设置当前UE 110的发射功率。换句话说,在闭环功率控制中使用的参数deltaMCS被禁用。相反,通过链路适应来调整UE速率。
方法600包括针对当前UE 110确定要与PUSCH功率控制一起使用的目标SINR(框602)。基于针对当前UE 110报告的功率净空来选择目标SINR。发射功率控制的主要目的是考虑到每个UE的功率净空(PHR)来补偿不同UE 110经历的信道增益的差异。在不存在任何干扰的情况下,PUSCH闭环功率控制将调整UE的发射功率水平以实现目标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为了实现给定的目标SINR,与远离RP 106的UE 110相比,靠近RP 106的UE 110通常将以低得多的功率发射(多RP组合往往会稍微减弱这种效应)。当UE 110经历的路径损耗较大时,它可以在其发射功率极限内发射的RB的数量将受到限制。这将限制UE的可实现吞吐量。对于此类UE 110,可以通过降低功率控制目标SINR来提高可实现吞吐量。因此,方法600为每个UE 110使用不同的目标SINR,并且此目标SINR基于UE的报告功率净空调整。
设置用于PUSCH功率控制的初始目标SINR以提供足以实现目标初始调制和编码方案(MCS)(例如,最大MCS)的信噪比。该设置是使用对RP接收机噪声系数的了解来完成的。
方法600还包括基于最近的PUSCH DM-RS为当前UE的最小组合区中的每个RP 106的每个天线108处的当前UE 110确定测量信号功率(框604)。这是按照每个UE的方式完成的。即,对于当前UE k,针对为当前UE k调度的每个RB,从对应的DM-RS序列计算当前UE的最小组合区中的每个RP x的每个天线m处的信号功率,并且对所有调度的RB的所得信号功率求和,然后将其归一化到1PRB,其中,当前UE的最小组合区中的每个RP x的每个天线m处的当前UE k的所得测量信号功率表示如下:(其中,t为当前TTI):
Figure BDA0002732422600000161
针对为当前UE 110调度的RB进行此计算。
方法600还包括确定在几个TTI内的当前UE的最小组合区中的每个RP 106的每个天线108处的测量平均干扰加噪声(框606)。如此处所使用的,给定RP 106的“被用RB”是指被调度以供包括在其最小组合区中的该RP 106的任何UE110(不仅是当前UE 110)使用的所有RB。针对此类被用RB确定的任何干扰都表示“总”干扰—即,既有“外部”干扰也有“内部”干扰(这里也称为“重复使用”干扰),外部干扰是由连接到其他小区的外部UE的传输导致的干扰,内部干扰是由也连接到服务小区103并且在该RB期间处于重复使用中的UE 110导致的干扰。
为了确定此测量的平均干扰加噪声,针对当前UE k的最小组合区中的每个RP x的所有被用RB计算该RP x的每个天线m处的干扰加噪声功率,并对所有被用RB的所得信号功率求和,然后将其归一化到1PRB。这可以表示如下。令Ix,m,k(t)表示UE k在RP x的天线m处在TTI t内的干扰加噪声估计值,其中,从IRC前干扰矩阵的对角项确定干扰加噪声估计值。然后,RP x的天线m处的所有被用RB在TTI t内的平均总干扰加噪声估计值被表示为:
Ix,m(t)=sum(Ix,m,k(t))/sum(Nk)
其中,跨越在其最小组合区中包括该RP x的所有UE k对Ix,m,k(t)求和,其中Nk是为每个此类UE k调度的RB的数量,并且跨越在其最小组合区中包括该RP x的所有UE k对Nk求和。如果在给定TTI t内在RP x的给定天线m处没有被用RB,那么替代地使用在该TTI t内的平均外部干扰功率估计值
Figure BDA0002732422600000171
然后,RP x的天线m处的总干扰加噪声在TTI t内跨越所有被用RB,根据1 PRB归一化的平均值被如下计算为移动平均值:
Figure BDA0002732422600000172
其中,α为可配置平滑因子。
方法600还包括确定在几个TTI内的当前UE的最小组合区中的每个RP 106的每个天线108处的测量的平均外部干扰加噪声(INR)(框608)。如此处所使用的,“未用RB”是指未被调度以供任何UE 110使用的所有RB。针对此类未用RB测量的任何干扰都表示外部干扰。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服务控制器104中的调度器107被配置为使得至少一些子帧包括可用于确定每个RP 106处的平均外部干扰加噪声确定的未用RB。为了确定此平均外部干扰加噪声,针对所有未用RB计算当前UE k的最小组合区中的每个RP x的每个天线m处的干扰加噪声功率,并将针对所有被用RB的所得信号功率求和,然后将其归一化到1PRB。干扰加噪声估计值可以从IRC前干扰矩阵的对角项确定,并且可以表示为I0,x,m(t)。然后,RP x的天线m处的外部干扰加噪声在TTI t内跨越所有未用RB,归一化到一PRB的平均值被如下计算为移动平均值:
Figure BDA0002732422600000173
其中,α2为可配置平滑因子。
方法600还包括针对当前UE 110确定当前TTI内的“修改”SINR(框610)。在当前UE的最小组合区Z(k)中的每个RP x的每个天线m处计算当前UE 110的“修改”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并且对所得的修改SINR值求和以获得当前TTI t的最终修改SINR。即,修改SINR Qk(t)可以表示如下:
Figure BDA0002732422600000181
在根据每个UE(即,针对被调度以与当前UE 110一起使用的RB)确定比率的信号部分的意义上,这些SINR值是“修改的”,而针对所有被用RB确定该比率的干扰加噪声(无论哪个UE 110被调度以与每个此类RB一起使用)。
然后,针对当前UE k的平均修改SINR被如下计算为移动平均值:
Figure BDA0002732422600000182
其中,α1是可配置平滑因子。
方法600还包括针对当前UE 110确定基于外部干扰的阈值功率ThresholdPower1(框612)。
基于外部干扰的阈值功率ThresholdPower1用于抑制来自当前UE 110的传输对外部单元导致的传出干扰,并且每当从当前UE 110接收到新的测量报告时进行计算。当前UE110被配置为发送针对其服务小区103和针对相邻小区i的测量报告(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PSPR)测量)。例如,在以下条件为真的情况下,此类测量报告可以基于事件A3:
相邻小区RSRP–服务小区RSRP>偏移
其中偏移为可配置偏移。可以配置多于一个测量事件(例如,每个测量事件针对相邻小区的一个功率类别)。
服务控制器104使用RP 106中的嗅探机制(即,UE接收机模式)周期性地寻找相邻小区并对其SIB1/SIB2信息进行解码。这为服务控制器104提供了小区i的发射功率(EPRE)Pi。然后将当前UE k与其相邻小区i之间的路径增益Gi确定为Gk,i=Ri/Pi,其中,Ri是UE k针对相邻小区i测量的RSRP中反映的在UE k处接收的针对来自该相邻小区i的传输的功率,Pi是相邻小区i在解码的SIB1/SIB2信息中报告的发射功率。为了在相邻小区i处在可配置传出干扰阈值OutgoingInterferenceThreshold下产生干扰功率PextinterfThresholdk,i而需要的来自当前UE k的发射功率被确定为:
PextinterfThresholdk,i=OutgoingInterferenceThreshold/Gk,i
所有此类功率阈值PextinterfThresholdk,i在所有相邻小区i之间的最低值被用作允许UE k的最大功率,表示为PextinterfThresholdk,并被用作当前UE 110的基于外部干扰的阈值功率ThresholdPower1。
如果没有检测到的相邻小区i,那么将当前UE 110的基于外部干扰的阈值功率ThresholdPower1设置为最大UE发射功率。
方法600还包括针对当前UE 110确定基于内部干扰的阈值功率ThresholdPower2(框614)。
基于内部干扰的阈值功率ThresholdPower2用于抑制来自当前UE 110的传输对重复使用中的任何其他UE 110导致的干扰。每当更新当前UE 110的最小组合区和信号区时,就计算基于内部干扰的阈值功率ThresholdPower2。
如上文所指出的,当前UE 110被配置成为其服务小区103发送测量报告(包括RSPR测量)。
然后将当前UE k与服务小区s之间的路径增益Gk,s确定为Gk,s=Rs/Ps,其中,Rs是UEk测量的RSRP中反映的在UE k处从服务小区s接收的功率,Ps是来自服务小区s针对该UE k的发射功率。
然后,针对当前UE k的最小组合区中未包括的每个RP 106的签名向量条目和针对当前UE k的主RP 106的签名向量条目之间的比率so。此比率so也等于当前UE k与当前UE k的最小组合区中未包括的每个RP 106之间的路径损耗增益gk,o以及当前UE k与当前UE k的主RP 106之间的路径损耗增益gk,p。也就是说,比率so=gk,o/gk,p
接着,为了在当前UE k的最小组合区中未包括的所有RP处生成组合干扰功率而需要的来自UE k的发射功率由以下等式给出:
PreuseinterfThresholdk=ReuseInterferenceThreshold/(∑oGk,sso)
其中,ReuseInterferenceThreshold是可配置内部重复使用干扰阈值。此PreuseinterfThresholdk被用作当前UE k的基于内部干扰的阈值功率ThresholdPower2。
如果当前UE k的最小组合区包括用于小区103的所有RP 106,那么最大UE发射功率被用作当前UE的基于内部干扰的阈值功率ThresholdPower2。
方法600还包括使用针对当前UE 110的确定目标SINR和修改SINR,同时还使用确定的基于外部干扰的阈值功率ThresholdPower1和确定的基于内部干扰的阈值功率ThresholdPower2针对当前UE 110执行PUSCH发射功率控制(框616)。具体来说,在此示例中,计算四个功率调节值。第一功率调节值是:
δmaxMCS_SINR(t)=SINR(max MCS)-Qk(t)
其中SINR(max MCS)是确定的目标SINR,且Qk(t)是在当前TTI t内针对当前UE k的修改SINR。
第二功率调节值和第三功率调节值是:
δext_interference(t)=ThresholdPower1,k-(Tx power/PRB)(k,t)
δreUse_interference(t)=ThresholdPower2,k-(Tx power/PRB)(k,t)
其中(Tx power/PRB)(k,t)是在当前TTI t内用于为当前UE k进行设置的当前发射功率。
第四功率调节值是:
δk(t)=min{δmaxMCS_SINR(t),δext_interference(t),δreUse_interference(t)}
临时发射功率命令(TPC)确定如下。如果第四功率调节值δk(t)小于或等于上滞后值—Hystupper,那么将临时TPC设置为-1dB。否则,如果第四功率调节值δk(t)大于上滞后值—Hystupper,并且大于或等于下滞后值Hystlower,那么将临时TPC设置为0dB(即,没有变化)。否则,如果第四功率调节值δk(t)小于下滞后值Hystlower,则将临时TPC设置为+1dB。
然后对临时TPC进行其他标准的LTE PUSCH TPC命令处理,其中将结果作为PUSCHTPC命令应用。
图7包括示出了针对C-RAN中的UE 110进行PUSCH链路调整的方法700的一个示范性实施方案的流程图。图7中所示的方法700的实施方案在这里被描述为在图1的C-RAN系统100中实施,但是要理解,可以其他方式实施其他实施方案。
为了便于解释,图7中所示的流程图的框已按照大致先后顺序方式排列;不过,要理解的是,这种排列仅仅是示范性的,并且应当认识到,与方法700(和图7中所示的框)相关联的处理可以按照不同次序发生(例如,在并行地和/或以事件驱动方式执行与框相关联的处理中的至少一些的情况下)。
方法700在此被描述为在系统被配置成允许上行链路重复使用的情况下针对连接到小区103的每个UE 110执行。正在为其执行方法700的特定UE 110在此被称为“当前”UE110。
方法700包括确定针对当前UE 110的平均修改SINR(框702)。可以如上文结合图6的框610所述计算平均修改
Figure BDA0002732422600000201
如果由于临时原因(例如,RP 106中的高负载),在特定TTI内减少了当前UE 110的组合区,那么可以向平均修改SINR应用后移。
方法700还包括通过应用自适应循环变量来确定当前UE 110的增强平均SINR(框704)。可以通过应用如下自适应循环变量θk(t)来增强平均修改SINR:
Figure BDA0002732422600000202
其中,自适应循环变量确定如下θk(t):
Figure BDA0002732422600000211
并且,其中Δ向上和Δ向下分别是可配置的向上调节参数和可配置的向下调节参数。即,当从当前UE 110接收到新的PUSCH传输块(TB)并解码时,如果TB通过了循环冗余校验(CRC),则基于自适应循环变量的先前值加上向上调节参数Δ向上确定自适应循环变量。如果TB未通过CRC,则基于自适应循环变量的先前值减去向下调节参数Δ向下来确定自适应循环变量。结合针对TB的处理确认或否认消息(ACK/NACK)完成CRC的检查。
方法700进一步包括基于所确定的增强平均SINR为在下一个TTI期间由当前UE100传输的PUSCH数据和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选择调制和编码方案(MCS)(框706)。
方法700可用于实施相对简单的链路调整机制,其中基于为发射功率控制确定的平均修改SINR来确定UE速率。也就是说,通过基于当前UE110的测量SINR以及与来自该UE110的上行链路传输相关联的确认和否认(ACK/NACK)消息序列来为当前UE 110选择MCS,从而为来自当前UE 110的上行链路传输执行链路调整。
此处描述的方法和技术可以在数字电子电路中实施,或者利用可编程处理器(例如,专用处理器或通用处理器,例如计算机)固件、软件或在它们的组合中实施。体现这些技术的设备可以包括适当的输入和输出设备、可编程处理器和有形地体现由可编程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的存储介质。体现这些技术的过程可以通过可编程处理器执行指令程序以通过对输入数据进行操作并生成适当输出来执行期望功能而得到执行。这些技术可以有利地在可在可编程系统上执行的一个或多个程序中实施,该可编程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可编程处理器、至少一个输入设备,和至少一个输出设备,所述至少一个可编程处理器被耦合以从数据存储系统接收数据和指令并且将数据和指令发送到数据存储系统。一般来讲,处理器将从只读存储器和/或随机存取存储器接收指令和数据。适用于有形地体现计算机程序指令和数据的存储设备包括所有形式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包括例如半导体存储器设备,诸如EPROM、EEPROM、和闪存存储器设备;诸如内部硬盘和可移除磁盘的磁盘;磁光盘;和DVD盘。前述任何内容都可以由专门设计的专用集成电路(ASIC)补充或并入其中。
已经描述了由以下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案。然而,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所要求保护的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所述实施方案进行各种修改。因此,其他实施方案在以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示例性实施方案
示例1包括一种提供无线服务的系统,其包括:控制器;以及多个无线电点;其中,每个无线电点与至少一个天线相关联并远离控制器定位,其中,多个无线电点通信地耦合到控制器;其中,控制器和多个无线电点被配置为实施基站,以便使用小区向多个用户设备(UE)提供无线服务;其中,控制器通信地耦合到无线服务提供商的核心网络;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实施调度器以调度来自UE的上行链路传输;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实施组合接收机,以从每个UE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组合接收机被配置为组合指示在分配给每个UE的组合区中包括的每个无线电点处接收的并且传送到控制器的来自该UE的上行链路传输的数据;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向每个UE分配相应的最小组合区,该相应的最小组合区包括用作组合接收机的组合区以用于从该UE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的无线电点的相应的最小子集;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向每个UE分配相应的信号区,该相应的信号区包括可以包括在组合接收机的组合区中以用于从该UE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的无线电点的相应子集;其中,调度器被配置为基于分配给UE的相应的最小组合区和信号区确定多个UE是否能够在相应的相同时间和频率资源期间进行相应的上行链路传输,并使用分配给UE的最小组合区向UE分配时间和频率资源;并且其中,调度器被配置为,在向UE分配时间和频率资源之后,尝试扩展用于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的组合区。
示例2包括示例1的系统,其中,控制器被配置成向每个UE分配相应的干扰区,所述相应的干扰区包括不能包括在组合接收机的组合区中以用于从该UE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的无线电点的相应子集。
示例3包括示例2的系统,其中,调度器被配置为基于分配给UE的相应的最小组合区,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多个UE是否能够在相同时间和频率资源期间进行相应的上行链路传输:确定第一UE的最小组合区是否不包括处于第二UE的信号区中的任何无线电点以及第二UE的最小组合区是否不包括处于第一UE的信号区中的任何无线电点。
示例4包括示例2-3中任一项的系统,其中,调度器被配置为通过扩展多个UE中的第一个的组合区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额外无线电点,来尝试为被调度成在相同时间和频率资源期间进行相应的上行链路传输的任何多个UE扩展用于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的组合区。
示例5包括示例4的系统,其中,调度器被配置为通过扩展多个UE中的第一个的组合区以包括多个UE中的第二个的最小组合区中的处于多个UE中的第一个的信号区中的任何无线电点,来尝试为多个UE扩展用于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的组合区。
示例6包括示例2-5中任一项的系统,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在每个UE的相应组合区中包括每个无线电点以有益于从该UE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的能力,为该UE分配相应的信号区。
示例7包括示例1-6中任一项的系统,其中,调度器被配置为:如果在传输时间间隔(TTI)内没有使用少于用于在一个或多个无线电点与控制器之间传送数据的总前传容量,通过扩展UE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组合区,来尝试扩展用于在TTI内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的组合区。
示例8包括示例1-7中任一项的系统,其中,控制器使用交换以太网网络通信地耦合到无线电点。
示例9包括示例1-8中任一项的系统,其中,上行链路传输包括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传输。
示例10包括示例1-9中任一项的系统,其中,调度器被配置为,针对被调度成在相同时间和频率资源期间进行相应的上行链路传输的任何多个UE,向多个UE分配相应的UE特有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循环移位,每个UE特有的DM-RS循环移位在该UE特有的DM-RS循环移位与每个其他UE特有DM-RS循环移位之间都具有相关联距离,其中,分配DM-RS循环移位以使相应距离最大化。
示例11包括示例1-10中任一项的系统,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使用闭环UE特有的目标SINR对来自UE的上行链路传输执行发射功率控制,基于针对每个UE报告的功率净空针对该UE调整该闭环UE特有的目标SINR。
示例12包括示例1-11中任一项的系统,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使用闭环UE特有的测量SINR对来自UE的上行链路传输执行发射功率控制,该闭环UE特有的测量SINR使用:基于来自该UE的上行链路传输的信号功率测量;以及基于来自所有被调度UE的上行链路传输的干扰加噪声测量。
示例13包括示例1-12中任一项的系统,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来自UE的上行链路传输导致的外部干扰和来自该UE的上行链路传输导致的内部干扰,为该UE执行发射功率控制。
示例14包括示例1-13中任一项的系统,其中,调度器被配置为通过基于每个UE的测量信号干扰加噪声比(SINR)以及与来自UE的上行链路传输相关联的确认和否认(ACK/NACK)消息序列为UE选择调制和编码方案(MCS),来为来自UE的上行链路传输执行链路调整。
示例15包括一种提供无线服务的系统,其包括:控制器;以及多个无线电点;其中,每个无线电点与至少一个天线相关联并远离控制器定位,其中,多个无线电点通信地耦合到控制器;其中,控制器和多个无线电点被配置为实施基站,以便使用小区向多个用户设备(UE)提供无线服务;其中,控制器通信地耦合到无线服务提供商的核心网络;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实施调度器以调度来自UE的上行链路传输;其中,调度器被配置为确定多个UE是否能够在相应的相同时间和频率资源期间进行相应的上行链路传输,并且针对能够在相应的相同时间和频率资源期间进行相应的上行链路传输的任何多个UE,调度所述多个UE以在相应的相同时间和频率资源期间进行相应的上行链路传输,并向所述多个UE分配相应的UE特有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循环移位;并且其中,UE特有的DM-RS循环移位中的每一个在该UE特有的DM-RS循环移位与其他UE特有的DM-RS循环移位中的每一个之间具有相关联距离,其中,分配DM-RS循环移位以使相应距离最大化。
示例16包括示例15的系统,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实施组合接收机,以从每个UE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组合接收机被配置为组合指示在分配给每个UE的组合区中包括的每个无线电点处接收的并且传送到控制器的来自该UE的上行链路传输的数据;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向每个UE分配相应的最小组合区,该相应的最小组合区包括用作组合接收机的组合区以用于从该UE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的无线电点的相应的最小子集;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向每个UE分配相应的信号区,该相应的信号区包括可以包括在组合接收机的组合区中以用于从该UE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的无线电点的相应子集;其中,调度器被配置为基于分配给UE的相应的最小组合区和信号区确定多个UE是否能够在相应的相同时间和频率资源期间进行相应的上行链路传输;其中,调度器被配置为使用分配给UE的最小组合区向UE分配时间和频率资源;并且其中,调度器被配置为,在向UE分配时间和频率资源之后,尝试扩展用于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的组合区。
示例17包括示例16的系统,其中,控制器被配置成向每个UE分配相应的干扰区,所述相应的干扰区包括不能包括在组合接收机的组合区中以用于从该UE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的无线电点的相应子集。
示例18包括示例17的系统,其中,调度器被配置为基于分配给UE的相应的最小组合区,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多个UE是否能够在相同时间和频率资源期间进行相应的上行链路传输:确定第一UE的最小组合区是否不包括处于第二UE的信号区中的任何无线电点以及第二UE的最小组合区是否不包括处于第一UE的信号区中的任何无线电点。
示例19包括示例17-18中任一项的系统,其中,调度器被配置为通过扩展多个UE中的第一个的组合区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额外无线电点,来尝试为被调度成在相同时间和频率资源期间进行相应的上行链路传输的任何多个UE扩展用于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的组合区。
示例20包括示例19的系统,其中,调度器被配置为通过扩展多个UE中的第一个的组合区以包括多个UE中的第二个的最小组合区中的处于多个UE中的第一个的信号区中的任何无线电点,来尝试为多个UE扩展用于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的组合区。
示例21包括示例17-20中任一项的系统,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在每个UE的相应组合区中包括每个无线电点以有益于从该UE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的能力,为该UE分配相应的信号区。
示例22包括示例16-21中任一项的系统,其中,调度器被配置为:如果在传输时间间隔(TTI)内没有使用少于用于在一个或多个无线电点与控制器之间传送数据的总前传容量,通过扩展UE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组合区,来尝试扩展用于在TTI内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的组合区。
示例23包括示例15-22中任一项的系统,其中,控制器使用交换以太网网络通信地耦合到无线电点。
示例24包括示例15-23中任一项的系统,其中,上行链路传输包括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传输。
示例25包括示例15-24中任一项的系统,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使用闭环UE特有的目标SINR对来自UE的上行链路传输执行发射功率控制,基于针对每个UE报告的功率净空针对该UE调整该闭环UE特有的目标SINR。
示例26包括示例15-25中任一项的系统,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使用闭环UE特有的测量SINR对来自UE的上行链路传输执行发射功率控制,该闭环UE特有的测量SINR使用:基于来自该UE的上行链路传输的信号功率测量;以及基于来自所有被调度UE的上行链路传输的干扰加噪声测量。
示例27包括示例15-26中任一项的系统,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来自UE的上行链路传输导致的外部干扰和来自该UE的上行链路传输导致的内部干扰,为该UE执行发射功率控制。
示例28包括示例15-27中任一项的系统,其中,调度器被配置为通过基于每个UE的测量信号干扰加噪声比(SINR)以及与来自UE的上行链路传输相关联的确认和否认(ACK/NACK)消息序列为UE选择调制和编码方案(MCS),来为来自UE的上行链路传输执行链路调整。
示例29包括一种提供无线服务的系统,其包括:控制器;以及多个无线电点;其中,每个无线电点与至少一个天线相关联并远离控制器定位,其中,多个无线电点通信地耦合到控制器;其中,控制器和多个无线电点被配置为实施基站,以便使用小区向多个用户设备(UE)提供无线服务;其中,控制器通信地耦合到无线服务提供商的核心网络;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实施调度器以调度来自UE的上行链路传输;其中,调度器被配置为确定多个UE是否能够在相应的相同时间和频率资源期间进行相应的上行链路传输,并且针对能够在相应的相同时间和频率资源期间进行相应的上行链路传输的任何多个UE,调度所述多个UE以在相应的相同时间和频率资源期间进行相应的上行链路传输;并且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使用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者来对来自UE的上行链路传输执行发射功率控制:基于针对每个UE报告的功率净空而针对该UE调整的闭环UE特有的目标SINR;以及闭环UE特有的测量SINR,该闭环UE特有的测量SINR使用:基于来自该UE的上行链路传输的信号功率测量,以及基于来自所有被调度UE的上行链路传输的干扰加噪声测量。
示例30包括示例29的系统,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来自UE的上行链路传输导致的外部干扰和来自该UE的上行链路传输导致的内部干扰,为该UE执行发射功率控制。
示例31包括示例29-30中任一项的系统,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实施组合接收机,以从每个UE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组合接收机被配置为组合指示在分配给每个UE的组合区中包括的每个无线电点处接收的并且传送到控制器的来自该UE的上行链路传输的数据;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向每个UE分配相应的最小组合区,该相应的最小组合区包括用作组合接收机的组合区以从该UE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的无线电点的相应的最小子集;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向每个UE分配相应的信号区,该相应的信号区包括可以包括在组合接收机的组合区中以用于从该UE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的无线电点的相应子集;其中,调度器被配置为基于分配给UE的相应的最小组合区和信号区确定多个UE是否能够在相应的相同时间和频率资源期间进行相应的上行链路传输;其中,调度器被配置为使用分配给UE的最小组合区向UE分配时间和频率资源;并且其中,调度器被配置为,在向UE分配时间和频率资源之后,尝试扩展用于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的组合区。
示例32包括示例31的系统,其中,控制器被配置成向每个UE分配相应的干扰区,所述相应的干扰区包括不能包括在组合接收机的组合区中以用于从该UE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的无线电点的相应子集。
示例33包括示例32的系统,其中,调度器被配置为基于分配给UE的相应的最小组合区,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多个UE是否能够在相同时间和频率资源期间进行相应的上行链路传输:确定第一UE的最小组合区是否不包括处于第二UE的信号区中的任何无线电点以及第二UE的最小组合区是否不包括处于第一UE的信号区中的任何无线电点。
示例34包括示例32-33中任一项的系统,其中,调度器被配置为通过扩展多个UE中的第一个的组合区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额外无线电点,来尝试为被调度成在相同时间和频率资源期间进行相应的上行链路传输的任何多个UE扩展用于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的组合区。
示例35包括示例34的系统,其中,调度器被配置为通过扩展多个UE中的第一个的组合区以包括多个UE中的第二个的最小组合区中的任何无线电点,来尝试为多个UE扩展用于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的组合区。
示例36包括示例32-35中任一项的系统,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在每个UE的相应组合区中包括每个无线电点以有益于从该UE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的能力,为该UE分配相应的信号区。
示例37包括示例31-36中任一项的系统,其中,调度器被配置为:如果在传输时间间隔(TTI)内没有使用少于用于在一个或多个无线电点与控制器之间传送数据的总前传容量,通过扩展UE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组合区,来尝试扩展用于在TTI内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的组合区。
示例38包括示例29-37中任一项的系统,其中,控制器使用交换以太网网络通信地耦合到无线电点。
示例39包括示例29-38中任一项的系统,其中,上行链路传输包括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传输。
示例40包括示例29-39中任一项的系统,其中。调度器被配置为,针对被调度成在相同时间和频率资源期间进行相应的上行链路传输的任何多个UE,向多个UE分配相应的UE特有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循环移位,每个UE特有的DM-RS循环移位在该UE特有的DM-RS循环移位与其他UE特有的DM-RS循环移位中的每一个之间具有相关联距离,其中,分配DM-RS循环移位以使相应的距离最大化。
示例41包括示例29-40中任一项的系统,其中,调度器被配置为通过基于每个UE的测量信号干扰加噪声比(SINR)以及与来自UE的上行链路传输相关联的确认和否认(ACK/NACK)消息序列为UE选择调制和编码方案(MCS),来为来自UE的上行链路传输执行链路调整。
示例42包括一种提供无线服务的系统,其包括:控制器;以及多个无线电点;其中,每个无线电点与至少一个天线相关联并远离控制器定位,其中,多个无线电点通信地耦合到控制器;其中,控制器和多个无线电点被配置为实施基站,以便使用小区向多个用户设备(UE)提供无线服务;其中,控制器通信地耦合到无线服务提供商的核心网络;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实施调度器以调度来自UE的上行链路传输;其中,调度器被配置为通过基于每个UE的测量信号干扰加噪声比(SINR)以及与来自UE的上行链路传输相关联的确认和否认(ACK/NACK)消息序列为UE选择调制和编码方案(MCS),来为来自UE的上行链路传输执行链路调整。
示例43包括示例42的系统,其中,基于每个UE的SINR以及与来自UE的上行链路传输相关联的ACK/NACK消息序列为UE选择MCS包括:为每个UE确定平均修改SINR;通过向每个UE的平均修改SINR应用针对该UE的自适应循环变量来为该UE确定增强平均SINR;以及基于为每个UE确定的增强平均SINR来为该UE选择MCS。

Claims (43)

1.一种提供无线服务的系统,包括:
控制器;以及
多个无线电点;
其中,所述无线电点中的每一个与至少一个天线相关联并且远离所述控制器定位,其中所述多个无线电点通信地耦合到所述控制器;
其中,所述控制器和所述多个无线电点被配置为实施基站,以便使用小区向多个用户设备(UE)提供无线服务;
其中,所述控制器通信地耦合到无线服务提供商的核心网络;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实施调度器以调度来自所述UE的上行链路传输;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实施组合接收机,以从每个UE接收上行链路传输,所述组合接收机被配置为组合指示在分配给每个UE的组合区中包括的每个无线电点处接收的并且传送到所述控制器的来自该UE的上行链路传输的数据;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向每个UE分配相应的最小组合区,所述相应的最小组合区包括用作所述组合接收机的组合区以用于从该UE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的所述无线电点的相应的最小子集;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向每个UE分配相应的信号区,所述相应的信号区包括能够包括在所述组合接收机的组合区中以用于从该UE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的所述无线电点的相应子集;
其中,所述调度器被配置为基于分配给多个UE的相应的最小组合区和信号区确定所述UE是否能够在相应的相同时间和频率资源期间进行相应的上行链路传输,并且使用分配给所述UE的最小组合区向所述UE分配时间和频率资源;并且
其中,所述调度器被配置为在向所述UE分配时间和频率资源之后,尝试扩展用于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的组合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向每个UE分配
相应的干扰区,所述相应的干扰区包括不能够包括在所述组合接收机的组合区中以用于从该UE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的所述无线电点的相应子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调度器被配置为通过以下方式基于分配给多个UE的相应的最小组合区,确定所述UE是否能够在所述相同时间和频率资源期间进行相应的上行链路传输:
确定第一UE的最小组合区是否不包括处于第二UE的信号区中的任何无线电点,以及所述第二UE的最小组合区是否不包括处于所述第一UE的信号区中的任何无线电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调度器被配置为通过扩展所述多个UE中的第一个的组合区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额外无线电点,来尝试为被调度成在所述相同时间和频率资源期间进行相应的上行链路传输的任何多个UE扩展用于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的组合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调度器被配置为通过扩展所述多个UE中的第一个的组合区以包括所述多个UE中的第二个的最小组合区中的处于所述多个UE中的第一个的信号区中的任何无线电点,来尝试为所述多个UE扩展用于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的组合区。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在每个UE的相应的组合区中包括每个无线电点以有益于从该UE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的能力,为该UE分配所述相应的信号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调度器被配置为:如果在传输时间间隔(TTI)内没有使用少于用于在一个或多个无线电点与所述控制器之间传送数据的总前传容量,通过扩展所述UE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组合区,来尝试扩展用于在所述TTI内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的组合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使用交换以太网网络通信地耦合到所述无线电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上行链路传输包括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传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调度器被配置为,针对被调度成在所述相同时间和频率资源期间进行相应的上行链路传输的任何多个UE,向所述多个UE分配相应的UE特有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循环移位,所述UE特有的DM-RS循环移位中的每一个在该UE特有的DM-RS循环移位与其他UE特有的DM-RS循环移位中的每一个之间具有相关联距离,其中,分配所述DM-RS循环移位以使相应的距离最大化。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使用闭环UE特有的目标SINR对来自所述UE的上行链路传输执行发射功率控制,基于针对每个UE报告的功率净空针对该UE调整所述闭环UE特有的目标SINR。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使用闭环UE特有的测量SINR对来自所述UE的上行链路传输执行发射功率控制,所述闭环UE特有的测量SINR使用:基于来自该UE的上行链路传输的信号功率测量;以及基于来自所有被调度UE的上行链路传输的干扰加噪声测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来自UE的上行链路传输导致的外部干扰和来自该UE的上行链路传输导致的内部干扰,为该UE执行发射功率控制。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调度器被配置为通过基于每个UE的测量信号干扰加噪声比(SINR)以及与来自所述UE的上行链路传输相关联的确认和否认(ACK/NACK)消息序列为所述UE选择调制和编码方案(MCS),来为来自所述UE的上行链路传输执行链路调整。
15.一种提供无线服务的系统,包括:
控制器;以及
多个无线电点;
其中,所述无线电点中的每一个与至少一个天线相关联并且远离所述控制器定位,其中所述多个无线电点通信地耦合到所述控制器;
其中,所述控制器和所述多个无线电点被配置为实施基站,以便使用小区向多个用户设备(UE)提供无线服务;
其中,所述控制器通信地耦合到无线服务提供商的核心网络;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实施调度器以调度来自所述UE的上行链路传输;
其中,所述调度器被配置为确定多个UE是否能够在相应的相同时间和频率资源期间进行相应的上行链路传输,并且针对能够在所述相应的相同时间和频率资源期间进行相应的上行链路传输的任何多个UE,调度所述多个UE以在所述相应的相同时间和频率资源期间进行相应的上行链路传输,并且向所述多个UE分配相应的UE特有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循环移位;并且
其中,所述UE特有的DM-RS循环移位中的每一个在该UE特有的DM-RS循环移位与其他UE特有的DM-RS循环移位中的每一个之间具有相关联距离,其中,分配所述DM-RS循环移位以使相应的距离最大化。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实施组合接收机,以从每个UE接收所述上行链路传输,所述组合接收机被配置为组合指示在分配给每个UE的组合区中包括的每个无线电点处接收的并且传送到所述控制器的来自该UE的上行链路传输的数据;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向每个UE分配相应的最小组合区,所述相应的最小组合区包括用作所述组合接收机的组合区以用于从该UE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的所述无线电点的相应的最小子集;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向每个UE分配相应的信号区,所述相应的信号区包括能够包括在所述组合接收机的组合区中以用于从该UE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的所述无线电点的相应子集;
其中,所述调度器被配置为基于分配给多个UE的相应的最小组合区和信号区,确定所述UE是否能够在相应的相同时间和频率资源期间进行相应的上行链路传输;
其中,所述调度器被配置为使用分配给所述UE的最小组合区向所述UE分配时间和频率资源;并且
其中,所述调度器被配置为在向所述UE分配时间和频率资源之后,尝试扩展用于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的组合区。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向每个UE分配相应的干扰区,所述相应的干扰区包括不能够包括在所述组合接收机的组合区中以用于从该UE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的所述无线电点的相应子集。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调度器被配置为通过以下方式基于分配给多个UE的相应的最小组合区,确定所述UE是否能够在所述相同时间和频率资源期间进行相应的上行链路传输:
确定第一UE的最小组合区是否不包括处于第二UE的信号区中的任何无线电点,以及所述第二UE的最小组合区是否不包括处于所述第一UE的信号区中的任何无线电点。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调度器被配置为通过扩展所述多个UE中的第一个的组合区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额外无线电点,来尝试为被调度成在所述相同时间和频率资源期间进行相应的上行链路传输的任何多个UE扩展用于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的组合区。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调度器被配置为通过扩展所述多个UE中的第一个的组合区以包括所述多个UE中的第二个的最小组合区中的处于所述多个UE中的第一个的信号区中的任何无线电点,来尝试为所述多个UE扩展用于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的组合区。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在每个UE的相应的组合区中包括每个无线电点以有益于从该UE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的能力,为该UE分配所述相应的信号区。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调度器被配置为:如果在传输时间间隔(TTI)内没有使用少于用于在一个或多个无线电点与所述控制器之间传送数据的总前传容量,通过扩展所述UE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组合区,来尝试扩展用于在所述TTI内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的组合区。
23.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使用交换以太网网络通信地耦合到所述无线电点。
24.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上行链路传输包括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传输。
25.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使用闭环UE特有的目标SINR对来自所述UE的上行链路传输执行发射功率控制,基于针对每个UE报告的功率净空针对该UE调整所述闭环UE特有的目标SINR。
2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使用闭环UE特有的测量SINR对来自所述UE的上行链路传输执行发射功率控制,所述闭环UE特有的测量SINR使用:基于来自该UE的上行链路传输的信号功率测量;以及基于来自所有被调度UE的上行链路传输的干扰加噪声测量。
2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来自UE的上行链路传输导致的外部干扰和来自该UE的上行链路传输导致的内部干扰,为该UE执行发射功率控制。
2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调度器被配置为通过基于每个UE的测量信号干扰加噪声比(SINR)以及与来自所述UE的上行链路传输相关联的确认和否认(ACK/NACK)消息序列为所述UE选择调制和编码方案(MCS),来为来自所述UE的上行链路传输执行链路调整。
29.一种提供无线服务的系统,包括:
控制器;以及
多个无线电点;
其中,所述无线电点中的每一个与至少一个天线相关联并且远离所述控制器定位,其中所述多个无线电点通信地耦合到所述控制器;
其中,所述控制器和所述多个无线电点被配置为实施基站,以便使用小区向多个用户设备(UE)提供无线服务;
其中,所述控制器通信地耦合到无线服务提供商的核心网络;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实施调度器以调度来自所述UE的上行链路传输;
其中,所述调度器被配置为确定多个UE是否能够在相应的相同时间和频率资源期间进行相应的上行链路传输,并且针对能够在所述相应的相同时间和频率资源期间进行相应的上行链路传输的任何多个UE,调度所述多个UE以在所述相应的相同时间和频率资源期间进行相应的上行链路传输;并且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使用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者来对来自所述UE的上行链路传输执行发射功率控制:
基于针对每个UE报告的功率净空而针对该UE调整的闭环UE特有的目标SINR;以及
闭环UE特有的测量SINR,所述闭环UE特有的测量SINR使用:基于来自该UE的上行链路传输的信号功率测量,以及基于来自所有被调度UE的上行链路传输的干扰加噪声测量。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来自UE的上行链路传输导致的外部干扰和来自该UE的上行链路传输导致的内部干扰,为该UE执行发射功率控制。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实施组合接收机,以从每个UE接收所述上行链路传输,所述组合接收机被配置为组合指示在分配给每个UE的组合区中包括的每个无线电点处接收的并且传送到所述控制器的来自该UE的上行链路传输的数据;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向每个UE分配相应的最小组合区,所述相应的最小组合区包括用作所述组合接收机的组合区以用于从该UE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的所述无线电点的相应的最小子集;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向每个UE分配相应的信号区,所述相应的信号区包括能够包括在所述组合接收机的组合区中以用于从该UE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的所述无线电点的相应子集;
其中,所述调度器被配置为基于分配给多个UE的相应的最小组合区和信号区,确定所述UE是否能够在相应的相同时间和频率资源期间进行相应的上行链路传输;
其中,所述调度器被配置为使用分配给所述UE的最小组合区向所述UE分配时间和频率资源;并且
其中,所述调度器被配置为在向所述UE分配时间和频率资源之后,尝试扩展用于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的组合区。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向每个UE分配相应的干扰区,所述相应的干扰区包括不能够包括在所述组合接收机的组合区中以用于从该UE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的所述无线电点的相应子集。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调度器被配置为通过以下方式基于分配给多个UE的相应的最小组合区,确定所述UE是否能够在所述相同时间和频率资源期间进行相应的上行链路传输:
确定第一UE的最小组合区是否不包括处于第二UE的信号区中的任何无线电点,以及所述第二UE的最小组合区是否不包括处于所述第一UE的信号区中的任何无线电点。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调度器被配置为通过扩展所述多个UE中的第一个的组合区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额外无线电点,来尝试为被调度成在所述相同时间和频率资源期间进行相应的上行链路传输的任何多个UE扩展用于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的组合区。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调度器被配置为通过扩展所述多个UE中的第一个的组合区以包括所述多个UE中的第二个的最小组合区中的任何无线电点,来尝试为所述多个UE扩展用于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的组合区。
36.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在每个UE的相应的组合区中包括每个无线电点以有益于从该UE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的能力,为该UE分配所述相应的信号区。
37.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调度器被配置为:如果在传输时间间隔(TTI)内没有使用少于用于在一个或多个无线电点与所述控制器之间传送数据的总前传容量,通过扩展所述UE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组合区,来尝试扩展用于在所述TTI内接收上行链路传输的组合区。
38.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使用交换以太网网络通信地耦合到所述无线电点。
39.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上行链路传输包括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传输。
4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调度器被配置为,针对被调度成在所述相同时间和频率资源期间进行相应的上行链路传输的任何多个UE,向所述多个UE分配相应的UE特有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循环移位,所述UE特有的DM-RS循环移位中的每一个在该UE特有的DM-RS循环移位与其他UE特有的DM-RS循环移位中的每一个之间具有相关联距离,其中,分配所述DM-RS循环移位以使相应的距离最大化。
4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调度器被配置为通过基于每个UE的测量信号干扰加噪声比(SINR)以及与来自所述UE的上行链路传输相关联的确认和否认(ACK/NACK)消息序列为所述UE选择调制和编码方案(MCS),来为来自所述UE的上行链路传输执行链路调整。
42.一种提供无线服务的系统,包括:
控制器;以及
多个无线电点;
其中,所述无线电点中的每一个与至少一个天线相关联并且远离所述控制器定位,其中所述多个无线电点通信地耦合到所述控制器;
其中,所述控制器和所述多个无线电点被配置为实施基站,以便使用小区向多个用户设备(UE)提供无线服务;
其中,所述控制器通信地耦合到无线服务提供商的核心网络;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实施调度器以调度来自所述UE的上行链路传输;
其中,所述调度器被配置为通过基于每个UE的测量信号干扰加噪声比(SINR)以及与来自所述UE的上行链路传输相关联的确认和否认(ACK/NACK)消息序列为所述UE选择调制和编码方案(MCS),来为来自所述UE的上行链路传输执行链路调整。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系统,其中,基于每个UE的SINR以及与来自所述UE的上行链路传输相关联的ACK/NACK消息序列为所述UE选择所述MCS包括:
为每个UE确定平均修改SINR;
通过向每个UE的平均修改SINR应用针对所述UE的自适应循环变量来为所述UE确定增强平均SINR;以及
基于为每个UE确定的增强平均SINR为所述UE选择所述MCS。
CN201980026924.XA 2018-05-16 2019-05-15 C-ran中的动态上行链路重复使用 Pending CN11198997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672396P 2018-05-16 2018-05-16
US62/672,396 2018-05-16
PCT/US2019/032508 WO2019222415A1 (en) 2018-05-16 2019-05-15 Dynamic uplink reuse in a c-ran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89971A true CN111989971A (zh) 2020-11-24

Family

ID=68533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26924.XA Pending CN111989971A (zh) 2018-05-16 2019-05-15 C-ran中的动态上行链路重复使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304213B2 (zh)
EP (1) EP3794888A4 (zh)
CN (1) CN111989971A (zh)
WO (1) WO201922241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70627A1 (en) 2017-10-03 2019-04-11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DYNAMIC DOWNLINK REUSE IN A C-RAN
US11303326B2 (en) * 2018-03-08 2022-04-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antenna signals for transmission between a base unit and a remote unit of a base station system
WO2020062051A1 (zh) * 2018-09-28 2020-04-02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于上行功率控制的方法及设备
CN113366896B (zh) * 2019-02-03 2022-1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信号接收与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0180463A1 (en) * 2019-03-01 2020-09-10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Transmit power control in a c-ran
US11690083B2 (en) * 2020-06-09 2023-06-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Grouping user equipment based on downlink power
US11627574B2 (en) 2020-06-09 2023-04-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Grouping user equipment based on downlink power
CA3162090A1 (en) 2020-12-10 2022-06-16 Juan Liu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configuring signal resource for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07415A1 (en) * 2009-08-04 2011-08-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 for uplink in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152808A (zh) * 2005-08-22 2013-06-12 索尼公司 控制无线通信系统内的小区间干扰的上行链路资源分配
US20160037550A1 (en) * 2014-06-09 2016-02-04 Airvana Lp Radio access networks
US20170353931A1 (en) * 2010-04-02 2017-12-0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Uplink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 configuration and transmiss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85451B1 (en) 1997-10-14 2006-01-10 Alvarion Israel (2003)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aseband transmission between a top floor unit and an outdoor unit in a terminal for a wireless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US7173922B2 (en) 2000-03-17 2007-02-06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Multiple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occupying overlapping physical spaces
US6711144B1 (en) 2000-09-15 2004-03-23 Airvana, Inc. Multi-user communication of voice and data
US6731618B1 (en) 2000-10-20 2004-05-04 Airvana, Inc. Coding for multi-user communication
US7277446B1 (en) 2000-11-02 2007-10-02 Airvana, Inc. Communication of digital data over a wireless transmission medium
US7301946B2 (en) 2000-11-22 2007-11-27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grouping multiple VLANs into a single 802.11 IP multicast domain
US6741862B2 (en) 2001-02-07 2004-05-25 Airvana, Inc. Enhanced reverse-link rate contro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20020194605A1 (en) 2001-05-18 2002-12-19 T.M.T. Third Millenium Technologies Ltd. Cableran networking over coaxial cables
US20020128009A1 (en) 2001-02-20 2002-09-12 Erik Boch Transceiver for fixed wireless access network applications
US20020154055A1 (en) 2001-04-18 2002-10-24 Robert Davis LAN based satellite antenna/satellite multiswitch
US8160020B2 (en) 2001-06-25 2012-04-17 Airvana Network Solutions, Inc. Radio network control
US8195187B2 (en) 2001-06-25 2012-06-05 Airvana Network Solutions, Inc. Radio network control
US6781999B2 (en) 2001-07-23 2004-08-24 Airvana, Inc. Broadcasting and multicast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6798769B1 (en) 2001-09-13 2004-09-28 Pedestal Networks, Inc. System for enhancing data transfer
US7603127B2 (en) 2001-10-12 2009-10-13 Airvana, Inc. Boosting a 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 of a mobile station
IT1403065B1 (it) 2010-12-01 2013-10-04 Andrew Wireless Systems Gmbh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for mimo signals.
US7299278B2 (en) 2002-01-16 2007-11-20 Airvana, Inc. Managing network faults
US7715466B1 (en) 2002-02-27 2010-05-11 Sprint Spectrum L.P.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antenna configuration
AU2003285138A1 (en) 2002-11-04 2004-06-07 Vivato Inc Direc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7200391B2 (en) 2002-12-06 2007-04-03 Airvana, Inc. Capacity enhancement schemes for forward and reverse links of distributed cellular base stations
US7346071B2 (en) 2003-01-13 2008-03-18 Bareis Bernard F Broadband multi-drop local network, interface and method for multimedia access
US20040143442A1 (en) 2003-01-22 2004-07-22 Knight Erik A. Multiple-language audio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device
US7529200B2 (en) 2003-07-24 2009-05-05 3E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fast setup of group voice over IP communications
US7415242B1 (en) 2003-11-10 2008-08-19 Sprint Spectrum L.P.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ximity detection for an in-building wireless repeater
US20050157675A1 (en) 2004-01-16 2005-07-21 Feder Peretz 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ellular communication over data networks
US7929487B2 (en) 2004-01-16 2011-04-19 Alcatel-Lucent Us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ellular communication over data networks
US7132628B2 (en) 2004-03-10 2006-11-07 Watlow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mpany Variable watt density layered heater
US7983708B2 (en) 2004-04-28 2011-07-19 Airvana Network Solutions, Inc. Reverse link power control
US7843892B2 (en) 2004-04-28 2010-11-30 Airvana Network Solutions, Inc. Reverse link power control
KR100640474B1 (ko) 2004-07-10 2006-10-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반송파 기반의 코드분할다중접속 시스템을 위한 하향링크 자원 할당 방법
ATE555563T1 (de) 2004-07-30 2012-05-15 Andrew Richardson Signalübertragungsverfahren aus einem lokalen netzwerkknoten
US8290527B2 (en) 2004-07-30 2012-10-16 Airvana, Corp. Power control in a local network node (LNN)
US9876670B2 (en) 2004-07-30 2018-01-23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Local network node
US7907950B2 (en) 2004-08-17 2011-03-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fast feedback channel and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6026891A1 (fr) 2004-09-08 2006-03-16 Utstarcom Telecom Co., Ltd. Systeme de station de base centralisee a base de plate-forme d'architecture atca
US7940875B2 (en) 2004-09-13 2011-05-10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ordinating the actions of a plurality of devices via scheduling the actions based on synchronized local clocks
US7561598B2 (en) 2004-09-13 2009-07-14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Add-on module for synchronizing oper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devices
US7515643B2 (en) 2004-09-30 2009-04-07 Airvana, Inc. Modulation for broadcasting from multiple transmitters
US7558356B2 (en) 2004-09-30 2009-07-07 Airvana, Inc. Providin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timing signals to remote cellular base stations
US7626926B2 (en) 2004-12-09 2009-12-01 Airvana, Inc. Traffic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data network
US7729243B2 (en) 2005-01-18 2010-06-01 Airvana, Inc. Reverse link rate and stability control
US7831257B2 (en) 2005-04-26 2010-11-09 Airvana, Inc. Measuring interference in radio networks
US8099504B2 (en) 2005-06-24 2012-01-17 Airvana Network Solutions, Inc. Preserving sessions in a wireless network
EP1744572A1 (de) 2005-07-13 2007-01-1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Übertragung von Ethernet-Paketen über eine CPRI-Schnittstelle
US8111253B2 (en) 2005-07-28 2012-02-07 Airvana Network Solutions, Inc. Controlling usage capacity in a radio access network
JP4699843B2 (ja) 2005-09-15 2011-06-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使用される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移動局装置
US8295818B2 (en) 2005-09-15 2012-10-23 Airvana Network Solutions, Inc. Broadcasting in wireless systems
JP4058067B2 (ja) 2005-09-28 2008-03-05 株式会社日立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テクノロジー 通信システム
US7751835B2 (en) 2005-10-04 2010-07-06 Airvana, Inc. Non-circular paging areas
US7558588B2 (en) 2005-11-18 2009-07-07 Airvana, Inc.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radio access network
US8094630B2 (en) 2005-12-16 2012-01-10 Airvana Network Solutions, Inc. Radio frequency dragging prevention
US8619702B2 (en) 2005-12-16 2013-12-31 Ericsson Evdo Inc. Radio network control
US8145221B2 (en) 2005-12-16 2012-03-27 Airvana Network Solutions, Inc. Radio network communication
US20070140218A1 (en) 2005-12-16 2007-06-21 Nair Girish R Managing backhaul connections in radio access networks
US7801487B2 (en) 2005-12-29 2010-09-21 Airvana, Inc. Detection of 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4753750B2 (ja) 2006-03-06 2011-08-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通信方式および無線基地局装置
EP2262341B1 (en) 2006-03-07 2016-11-02 Panasonic Corporation Overhead reduction of uplink control signaling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477617B2 (en) 2006-03-20 2022-10-18 Ericsson Evdo Inc. Unicasting and multicasting multimedia services
KR101313291B1 (ko) 2006-03-22 2013-09-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재전송 방법
US7672682B2 (en) 2006-03-28 2010-03-02 Airvana, Inc. Managing page cycle periods of access terminals
US8346220B2 (en) 2006-03-31 2013-01-01 Airvana Network Solutions, Inc. Signaling for push-to-talk
US20070230419A1 (en) 2006-03-31 2007-10-04 Sundar Raman QoS signaling to support fairness
US20070242648A1 (en) 2006-04-12 2007-10-18 Deepak Garg Managing dormant handoffs in radio access networks
US7953040B2 (en) 2006-04-19 2011-05-31 Airvana Network Solutions, Inc. Channel assign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8085696B2 (en) 2006-07-14 2011-12-27 Airvana Networks Solutions, Inc. Dynamic modification of route update protocols
WO2008014363A2 (en) 2006-07-28 2008-01-31 Hitco, Inc. Sanitary quick connector
CN101132259B (zh) 2006-08-23 2011-11-09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无线网络中最后重传时刻控制数据重传的方法
US8688809B2 (en) 2006-09-07 2014-04-01 Airvana Lp Provisioning private access points for wireless networking
US8160629B2 (en) 2006-09-07 2012-04-17 Airvana, Corp. Controlling reverse link interference in private access points for wireless networking
US8078165B2 (en) 2006-09-07 2011-12-13 Airvana, Corp. Configuring preferred user zone lists for private access points for wireless networking
US8130686B2 (en) 2006-11-20 2012-03-06 Airvana Network Solutions, Inc. Multicasting push-to-media content
US8023439B2 (en) 2006-11-20 2011-09-20 Airvana Network Solutions, Inc. Multicast flow distribution
US7730189B2 (en) 2006-11-22 2010-06-01 Airvana, Inc. Network-initiated session recovery
TW201532394A (zh) 2006-12-04 2015-08-16 內數位科技公司 致仍多頻帶傳輸方法及裝置
US8639247B2 (en) 2006-12-12 2014-01-28 Ericsson Evdo Inc. Access terminal session authentication
US8532658B2 (en) 2006-12-19 2013-09-10 Airvana Network Solutions, Inc. Neighbor list provision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457084B2 (en) 2006-12-20 2013-06-04 Airvana Llc Communication group configuration in a network
US8176327B2 (en) 2006-12-27 2012-05-08 Airvana, Corp.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US8229498B2 (en) 2006-12-28 2012-07-24 Airvana, Corp. Assigning code space to portable base stations
US7926098B2 (en) 2006-12-29 2011-04-12 Airvana, Corp. Handoff of a secure connection among gateways
US20080200202A1 (en) 2007-02-13 2008-08-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control with link imbalance on downlink and uplink
WO2008108717A1 (en) 2007-03-08 2008-09-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 service area identifier for a user equipment in a wireless system
US8150404B2 (en) 2007-03-19 2012-04-03 Alcatel Lucent Methods for frequency-selective persistent scheduling
ATE479309T1 (de) 2007-03-20 2010-09-15 Alcatel Lucent Verfahren zur zeitplanung von dienstdaten in abwärtsrichtung und basisstation dafür
US8400989B2 (en) 2007-04-13 2013-03-19 Airvana Llc Activating private access points for wireless networking
US8781483B2 (en) 2007-04-13 2014-07-15 Airvana Lp Controlling access to private access points for wireless networking
WO2008149849A1 (ja) 2007-06-06 2008-12-1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移動局装置
US8543139B2 (en) 2007-08-03 2013-09-24 Airvana Llc Distributed network
US8594663B2 (en) 2007-09-24 2013-11-26 Airvana Llc Selecting embedded cells in wireless networks
US7933619B2 (en) 2007-10-02 2011-04-26 Airvana, Corp. Wireless control of access points
EP2201716B1 (en) 2007-10-03 2012-07-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imer handling in a transmitter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a voice and data packet transmission
US8358623B2 (en) 2007-11-06 2013-01-22 Airvana Network Solutions, Inc. Active handoffs in a network
WO2009064059A1 (en) 2007-11-15 2009-05-2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data using harq
CN101448313B (zh) 2007-11-27 2011-04-1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系统的同步方法及装置
US8843638B2 (en) 2007-12-13 2014-09-23 Ericsson Evdo Inc. Handing off active connections
US8379625B2 (en) 2007-12-18 2013-02-19 Airvana Llc Obtaining time information in a cellular network
US8520659B2 (en) 2007-12-18 2013-08-27 Airvana Llc Absolute time recovery
US8259671B2 (en) 2007-12-18 2012-09-04 Airvana, Corp. Attracting access terminals
US8355727B2 (en) 2007-12-19 2013-01-15 Airvana, Corp. Proximity detection in a network
US7983672B2 (en) 2007-12-19 2011-07-19 Airvana, Corp. Managing communications with private access points in wireless networks
US8615593B2 (en) 2007-12-21 2013-12-24 Airvana Llc Providing zone indications for wireless networking
US8452299B2 (en) 2007-12-21 2013-05-28 Airvana Llc Allocating code space to base stations
US8909278B2 (en) 2007-12-21 2014-12-09 Airvana Lp Adjusting wireless signal transmission power
US8165528B2 (en) 2007-12-27 2012-04-24 Airvana, Corp.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US8060058B2 (en) 2007-12-28 2011-11-15 Airvana, Corp. Secure mobile base station connections
US8402143B2 (en) 2007-12-28 2013-03-19 Airvana Llc Secure proxies for flat networks
US8345694B2 (en) 2007-12-31 2013-01-01 Airvana, Corp.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for tunnel mobility
US7835698B2 (en) 2007-12-31 2010-11-16 Airvana, Corp.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US8554231B2 (en) 2007-12-31 2013-10-08 Airvana Llc Adaptation of portable base stations into cellular networks
US8780790B2 (en) 2008-01-07 2014-07-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TDD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TWM359160U (en) 2008-03-10 2009-06-1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Apparatus for efficiently utilizing HARQ processes for semi-persistent and dynamic transmissions
CN101534507B (zh) 2008-03-12 2014-04-1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物理资源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KR101634666B1 (ko) 2008-04-18 2016-06-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동기식 복합 자동 재전송을 지원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8473638B2 (en) 2008-05-02 2013-06-25 James Awey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ime and frequency transfer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JP4719247B2 (ja) 2008-05-28 2011-07-06 京セラ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MX2010013250A (es) 2008-06-06 2010-12-21 Sharp Kk Sistema de comunicacion movil, dispositivo de comunicacion movil y metodo de comunicacion movil.
FR2932568B1 (fr) 2008-06-11 2010-06-11 Schneider Electric Ind Sas Dispositif de mesure de courant et unite de traitement comportant un tel dispositif
GB0811081D0 (en) 2008-06-17 2008-07-23 Cambridge Silicon Radio Ltd Data combining
US8811311B2 (en) 2008-06-23 2014-08-19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using soft dedicated preambles
KR100987458B1 (ko) 2008-06-24 2010-10-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신호 전송 방법
US8639996B2 (en) 2008-07-11 2014-01-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plink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us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retransmissions
KR101527978B1 (ko) 2008-08-06 2015-06-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기지국과 중계기 사이의 서브프레임을 사용하여 통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8347163B2 (en) 2008-08-08 2013-01-01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System and method for data transmission
WO2010021580A1 (en) 2008-08-19 2010-02-2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Harq process continuation after cqi-only report
US8295256B2 (en) 2008-08-29 2012-10-23 Airvana, Corp. Private access point beacon signals in wireless networks
US20100069112A1 (en) 2008-09-15 2010-03-1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cheduling transmissions in coexisting wireless networks
US8229397B2 (en) 2008-09-23 2012-07-24 Airvana, Corp. Access terminal authorization at private access points in wireless networks
US8942136B2 (en) 2008-10-07 2015-01-27 Airvana Lp Allocating communication frequencies to clusters of access points
EP2363971A3 (en) 2008-11-06 2011-09-28 HT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uplink transmission of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bundl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824423B2 (en) 2008-12-10 2014-09-02 Ht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a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procedure in the transition of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bundl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774134B2 (en) 2008-12-23 2014-07-08 Airvana Lp Access terminal hand-off methods in wireless networks
US7995493B2 (en) 2008-12-23 2011-08-09 Airvana, Corp. Estimating bandwidth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8953566B2 (en) 2008-12-29 2015-02-10 Airvana Lp Providing a cellular network with connectivity to a different network
US8160631B2 (en) 2008-12-30 2012-04-17 Airvana, Corp. Power control for reverse link
US8170598B2 (en) 2008-12-30 2012-05-01 Airvana, Corp. Information sharing in a private access point network
US8296616B2 (en) 2008-12-30 2012-10-23 Htc Corporation Method of distinguish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processes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078284B2 (en) 2008-12-31 2015-07-07 Airvana Lp Personal access point media server
US9210569B2 (en) 2008-12-31 2015-12-08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Femto personal proxy application client
US8280376B2 (en) 2008-12-31 2012-10-02 Airvana, Corp. Geography aware peer-to-peer overlay creation
US8693987B2 (en) 2008-12-31 2014-04-08 Airvana Lp Femto personal policy server
CN101778390B (zh) 2009-01-09 2014-07-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协作的方法及系统
US8738997B2 (en) 2009-01-22 2014-05-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using threshold switches for protocol accelerators
EP2393317A1 (en) 2009-01-30 2011-12-07 Hitachi,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JP5303784B2 (ja) 2009-03-10 2013-10-0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8805371B2 (en) 2009-03-17 2014-08-12 Airvana Lp Identifying hand-over targets in lightly coordinated networks
CN102428669B (zh) 2009-03-20 2016-04-27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协作基站上行链路的混合arq机制
CN101534230B (zh) 2009-04-15 2012-02-01 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以太网的发送数据的方法、以太网节点及控制系统
WO2010129897A1 (en) 2009-05-07 2010-11-11 Airvana Network Solutions, Inc. Wireless network inter-technology handoffs
US8542707B2 (en) 2009-05-18 2013-09-24 Airvana Llc Multi-carrier system selection
US8385291B2 (en) 2009-06-10 2013-02-26 Airvana Llc Mobility in a wireless enterprise network
US7907571B2 (en) 2009-06-30 2011-03-15 Airvana, Corp. Mobile aware beacon
CN101998616B (zh) 2009-08-31 2014-05-14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及其数据传输的同步方法
EP2478646B1 (en) 2009-09-16 2017-08-16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S8718697B2 (en) 2009-10-07 2014-05-06 Airvana Lp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using cooperative scheduling
DE112009005313B4 (de) 2009-10-13 2016-07-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Drahtlose Fahrzeugkommunikationsvorrichtung und drahtloses Fahrzeugkommunikationssystem
WO2011045658A1 (en) 2009-10-16 2011-04-21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Joint uplink data processing by plural base stations
US8570963B2 (en) 2009-10-26 2013-10-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P) network and protocol architecture
US8340636B2 (en) 2009-11-30 2012-12-25 Airvana Llc Determining if an access terminal is authorized to use an access point
EP2334122B1 (en) 2009-12-14 2014-03-26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communication in LTE cellular networks
CN102111180A (zh) 2009-12-24 2011-06-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与干扰噪声功率比估算方法和装置
KR101489869B1 (ko) 2010-01-08 2015-02-05 노키아 솔루션스 앤드 네트웍스 오와이 무선 통신의 복조 기준 신호 멀티플렉싱 이용 방법 및 장치
US8477724B2 (en) 2010-01-11 2013-07-02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session context continuity of local service availability in local cellular coverage
KR101674209B1 (ko) 2010-01-27 2016-11-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지털 장치와 rf 장치간에 이더넷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EP2532111A1 (en) 2010-02-01 2012-12-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load balancing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S20110194630A1 (en) 2010-02-10 2011-08-11 Yang Hua-Lun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porting radio link failure
KR101605326B1 (ko) * 2010-02-26 2016-04-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그를 위한 기지국 및 사용자기기
US8519888B2 (en) 2010-03-11 2013-08-27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Wireless multicasting with beamforming antennas
CN102202408B (zh) 2010-03-22 2014-01-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子帧调度方法、系统和设备
KR101659090B1 (ko) 2010-04-04 2016-09-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분산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8611295B2 (en) 2010-06-21 2013-12-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ve resource partitioning information (ARPI) transition behavior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KR101066842B1 (ko) 2010-08-12 2011-09-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멀티 캐리어 시스템에서 e-mbs서비스 수신을 위해 harq 재전송 과정을 수행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8649388B2 (en) 2010-09-02 2014-02-11 Integrated Device Technology, Inc. Transmission of multiprotocol data in a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CN105208083B (zh) 2010-09-14 2018-09-21 大力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发送信号的系统和分布式天线系统
CN102447550B (zh) 2010-09-30 2014-07-16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处理的方法及设备
JP5544448B2 (ja) 2010-10-01 2014-07-09 ブラックベリー リミテッド デバイス内共存干渉を回避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EP2622926B1 (en) 2010-10-01 2017-09-20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voiding in-device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EP2622927B1 (en) 2010-10-01 2017-09-20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voiding in-device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KR101771257B1 (ko) 2010-12-03 2017-08-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노드 시스템에서 협력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2546504B (zh) 2010-12-21 2014-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频域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2546080B (zh) 2010-12-21 2014-06-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基带信号生成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
EP2661819B1 (en) 2011-01-07 2018-07-2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reception in cooperative multipoint transmissions
US8989088B2 (en) 2011-01-07 2015-03-24 Integrated Device Technology Inc. OFDM signal processing in a base transceiver system
US9059778B2 (en) 2011-01-07 2015-06-16 Integrated Device Technology Inc. Frequency domain compression in a base transceiver system
KR101867959B1 (ko) 2011-01-12 2018-06-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중앙 집중형 기지국 운영을 위한 장치와 방법
US20120189074A1 (en) 2011-01-21 2012-07-26 Cisco Technology, Inc. Diversity for Digital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JP5379177B2 (ja) 2011-02-10 2013-12-2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分散アンテナ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無線リソース制御方法
US9426703B2 (en) 2011-02-11 2016-08-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operation and operation of macro node and remote radio head deployments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KR102073027B1 (ko) 2011-04-05 2020-02-0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반송파 집적 기술을 사용하는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복수 개의 타임 정렬 타이머 운용 방법 및 장치
US9635624B2 (en) 2011-02-22 2017-04-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scovery reference signal design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perations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US9467959B2 (en) 2011-04-01 2016-10-11 Mediatek, Inc. Method of maintaining multiple timing advance
US8599711B2 (en) 2011-04-08 2013-12-03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Reference signal port discovery involving transmission points
EP2698036A4 (en) 2011-04-12 2015-04-15 Public Wireless Inc COMMON RADIO ELEMENT APPLICATION MANAGEMENT ARCHITECTURE FOR WIRELESS PICOCELLS
US8676729B1 (en) 2011-06-14 2014-03-18 Narus, Inc. Network traffic classification using subspace clustering techniques
US8879667B2 (en) 2011-07-01 2014-11-04 Intel Corporation Layer shifting in open loop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s
US8913632B2 (en) 2011-08-05 2014-12-16 Khalifa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Method and system for 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
CN102932907B (zh) 2011-08-11 2016-03-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同步的处理方法以及设备
EP2565419A1 (de) 2011-08-30 2013-03-0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Kühlung für eine Strömungsmaschine
US9191899B2 (en) 2011-09-05 2015-11-17 Lg Electronics Inc. Terminal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uplink signal transmission power and method for same
CN102340823B (zh) 2011-10-08 2014-06-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同相正交数据压缩方法和装置
US8599827B2 (en) 2011-10-21 2013-12-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maintaining synchronization between a radio equipment controller and an item of radio equipment
US8982841B2 (en) 2011-10-27 2015-03-17 Spidercloud Wireless, Inc. Long term evolution architecture and mobility
US20130194985A1 (en) 2012-01-27 2013-08-01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Device Coexistence
KR101979400B1 (ko) 2012-01-27 2019-05-16 닛뽕덴끼 가부시끼가이샤 협력 다지점 송수신
EP2810471B1 (en) 2012-01-30 2017-12-27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Controlling radio measurements of a user equipment within a cellular network system
US20130223307A1 (en) 2012-02-24 2013-08-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mbating drx deadlock in telecommunications
US9137814B2 (en) 2012-02-24 2015-09-15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Cross-layer scheduling based on lower layer feedback
US8948113B2 (en) 2012-03-26 2015-02-0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Dynamic bundling in LTE using explicit signalling
CN103369582B (zh) 2012-04-06 2016-08-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长期演进系统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质量预测方法及装置
US9288689B2 (en) 2012-04-18 2016-03-1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nfiguration of wireless network cloud system based on density estimation
EP2850767B1 (en) 2012-05-14 2018-07-1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pending harq retransmissions
US9237492B2 (en) 2012-05-31 2016-01-12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Providing circuit switched service
KR20130134759A (ko) 2012-05-31 2013-12-10 엘에스전선 주식회사 이중 모드 안테나용 인쇄 회로 기판, 이중 모드 안테나 및 이를 이용한 사용자 단말
US10506454B2 (en) 2012-07-31 2019-12-10 Dali Systems Co., Ltd. Optimization of traffic load in a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EP2693653A1 (en) 2012-08-03 2014-02-05 Alcatel Lucent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modes
US9155089B2 (en) 2012-08-10 2015-10-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Cell ID and antenna port configurations for EPDCCH
CA3067371C (en) 2012-09-26 2023-01-10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s for dynamic tdd uplink/downlink configuration
US9413502B2 (en) 2012-10-15 2016-08-09 Headwater Partners LLC Backhaul assisted by user equipment
US9450695B2 (en) 2012-11-02 2016-09-20 Blackberry Limi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US9877340B1 (en) 2012-11-28 2018-01-23 Sprint Spectrum Lp Unified scheduler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KR102006746B1 (ko) * 2013-01-08 2019-08-0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amc 운용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9544761B2 (en) 2013-01-28 2017-01-10 Spidercloud Wireless, Inc. Use of a common physical cell identity in a small cell network
US8958809B2 (en) 2013-01-28 2015-02-17 Spidercloud Wireless, Inc. Hybrid coordinated scheduling scheme for use in a radio access network
WO2014124160A2 (en) 2013-02-07 2014-08-14 Airvana Lp Radio access networks
US9936470B2 (en) 2013-02-07 2018-04-03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Radio access networks
US9414399B2 (en) 2013-02-07 2016-08-09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Radio access networks
US9380466B2 (en) 2013-02-07 2016-06-28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Radio access networks
US9813952B2 (en) 2013-04-05 2017-11-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signal of user equipment having dual connectivity in heterogeneous cell environment
EP2849524B1 (en) 2013-09-12 2017-03-01 Alcatel Lucent Scheduling virtualization for mobile RAN cloud and separation of cell and user plane schedulers
US20150085720A1 (en) 2013-09-26 2015-03-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duced delay harq process timeline for fdd-tdd carrier aggregation
US20150172023A1 (en) 2013-12-13 2015-06-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cess for discarding pending harq processes
US9336071B2 (en) 2014-01-06 2016-05-1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dministering incomplete data communications messages in a parallel computer
US20150256297A1 (en) 2014-03-06 2015-09-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scard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processes
CN105636219B (zh) 2014-10-29 2019-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调度方法和装置
EP3269118B8 (en) 2015-03-11 2021-03-17 CommScope, Inc. of North Carolina Distributed radio access network with adaptive fronthaul
US11032780B2 (en) * 2015-09-03 2021-06-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control in wireless networks
KR102527018B1 (ko) * 2015-10-12 2023-04-27 압툼 인크. 하이브리드 커플러 기반 무선 주파수 멀티플렉서
WO2017070635A1 (en) 2015-10-22 2017-04-27 Phluido, Inc. Virtualization and orchestration of a radio access network
US10785791B1 (en) 2015-12-07 2020-09-22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Controlling data transmission in radio access networks
US10171420B2 (en) * 2015-12-23 2019-01-01 Intel IP Corporation Spatial reuse for uplink multiuser transmissions
WO2018017468A1 (en) 2016-07-18 2018-01-25 Phluido, Inc. Synchronization of radio units in radio access networks
WO2019070627A1 (en) 2017-10-03 2019-04-11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DYNAMIC DOWNLINK REUSE IN A C-RAN
US10986667B2 (en) * 2017-12-20 2021-04-20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Random-access procedure for scheduling request
EP3732799A1 (en) * 2017-12-27 2020-11-04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Beam recovery procedure
US20190208575A1 (en) 2018-01-04 2019-07-04 Phluido, Inc. Management of a Split Physical Layer in a Radio Area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2808A (zh) * 2005-08-22 2013-06-12 索尼公司 控制无线通信系统内的小区间干扰的上行链路资源分配
US20110207415A1 (en) * 2009-08-04 2011-08-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 for uplink in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70353931A1 (en) * 2010-04-02 2017-12-0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Uplink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 configuration and transmission
US20160037550A1 (en) * 2014-06-09 2016-02-04 Airvana Lp Radio access networks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G ELECTRONICS: "R1-120874 \"Considerations on RS for E-PDCCH\"", 3GPP TSG_RAN\\WG1_RL1, no. 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304213B2 (en) 2022-04-12
US20190357232A1 (en) 2019-11-21
WO2019222415A1 (en) 2019-11-21
EP3794888A4 (en) 2022-01-19
EP3794888A1 (en) 2021-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04213B2 (en) Dynamic uplink reuse in a C-RAN
US20210314874A1 (en) Uplink transmissions for dual connectivity
RU2460216C2 (ru) Установка максимальной мощности в базовой станции системы мобильной связи, имеющей множество антенн
KR102052420B1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간섭 측정을 위한 방법 및 그 장치
TWI415494B (zh) 分佈無線通訊上鏈功率控制
EP2260668B1 (en) Interference reduction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by scheduling and link adaptation
EP2560426B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high-power base station, low-power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11716694B2 (en) Estimating and controlling transmit power of user equipment by a base station
TWI569676B (zh) 無線通訊系統中裝置到裝置通訊的方法和設備
CN102823188A (zh) 分量载波的分配
JP2017520971A (ja) アンライセンスバンドにおけるパワー制御
KR20120054042A (ko) Mimo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업링크 전력 제어
JP7230922B2 (ja) 位相追跡参照信号構成のための方法
US10880906B2 (en) Apparatuse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s for implementing fairness and complexity-constrained a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NOMA) scheme
CN101455045A (zh) 利用调度来补偿i/q不平衡
WO2014178765A1 (en) Method and network node for downlink scheduling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7385340B2 (ja)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WO2014171885A1 (en) Method, network node, computer progra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combined cell
CN113273294A (zh) 通过云/集中式无线电接入网络(c-ran)的远程单元进行的分布式物理层处理
CN116349334A (zh) 用于侧链路传输的资源分配技术,以及基于侧链路通信可靠性的资源分配技术之间的动态选择
EP3075195B1 (en) A network node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downlink transmission power for a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WO2019069572A1 (ja) 端末、基地局、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US11019574B2 (en) Transmit power control in a C-RAN
US9712271B2 (en) Radio base station,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Baracca Traffic profile based clustering for dynamic TDD in dense mobile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B.B. legosaman

Inventor after: S.D. Sandberg

Inventor after: P. V. compaela

Inventor after: A. camp

Inventor before: B.B. legosaman

Inventor before: S.D. Sandberg

Inventor before: K. Panima

Inventor before: A. camp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124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