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87881A - 并联式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 - Google Patents

并联式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87881A
CN111987881A CN202010950094.4A CN202010950094A CN111987881A CN 111987881 A CN111987881 A CN 111987881A CN 202010950094 A CN202010950094 A CN 202010950094A CN 111987881 A CN111987881 A CN 1119878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terminal fixing
stator
outlet
external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5009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峥
田井呈
黄厚佳
夏辰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PanGood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PanGood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PanGood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PanGood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5009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8788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9878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878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6/00Machines with more than one rotor or sta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28Layout of windings or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0Fastening of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并联式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其中接线端子固定件被安装于双定子电机上,接线端子固定件的每一侧的上均设有第一端子固定部和第二端子固定部,以使该侧定子的出线头通过第一接线端子固定于第一端子固定部上,以及通过第二接线端子固定于第二端子固定部上;位于接线端子固定件两侧的第一端子固定部和第二端子固定部分别相对设置,多个第一接线端子之间通过第三连接件连接,位于两侧且相对的两个第二接线端子之间通过一第四连接件连接,第四连接件位于接线端子固定件一侧上还相对固定有用于连接外接电缆的第三接线端子,第二端子固定部具有斜度,以使外接电缆能够以顶部、前或后方式出线,减少了部件数量,减少了管理难度。

Description

并联式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定子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并联式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
背景技术
双定子电机是指具有两个定子的电机,具有精度高、响应快、加速度大、过载能力高、机械集成度高、电机结构材料利用率高和驱动控制系统灵活多样等优点,在作业空间有限的条件下,可以大大减小机械系统的体积和重量,提高系统的精度和动态性能,因而在公交车、环卫车、卡车、数控机床、机器人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但是不同厂家或不同平台对电机的出线方向有不同的要求,现在出线方式有顶部出线、前出线、后出线三种。并且双定子电机的每种出线方式,都有一套不同的出线结构,使得每套部件形状均不同,不仅增加了部件数量和生产成本,还提升了管理难度,使得适用性大大下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且适用性强的并联式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
一种并联式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包括接线端子固定件、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第三接线端子、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和外接电缆,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被安装于所述双定子电机上,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的两侧分别对应两个定子,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的每一侧的上均设有数量相等的第一端子固定部和第二端子固定部,以使该侧所述定子的出线头通过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固定于所述第一端子固定部上,以及通过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固定于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上;
位于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两侧的所述第一端子固定部和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分别相对设置,多个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之间通过所述第三连接件连接,位于两侧且相对的两个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之间通过一所述第四连接件连接,所述第四连接件位于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一侧上还相对固定有用于连接所述外接电缆的第三接线端子,其中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具有斜度,以使所述外接电缆能够以顶部、前或后方式出线。
进一步,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包括第二端子套接部和第二端子抵接部,所述第二端子套接部和第二端子抵接部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端子套接部用于连接出线头,所述第二端子抵接部用于固定于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上,所述第二端子套接部和第二端子抵接部之间的夹角,其与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的斜度相适配;
所述第三接线端子包括第三端子套接部和第三端子抵接部,所述第三端子套接部和所述第三端子抵接部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三端子套接部用于连接所述外接电缆,所述第三端子抵接部用于固定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的第二端子抵接部上,并且所述第三端子套接部和第三端子抵接部之间的夹角,其与所述第二端子套接部和所述第二端子抵接部之间的夹角相一致。
进一步,所述第四连接件包括一第四连接部和两个第四连接支部,两个所述第四连接支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四连接部,且每个所述第四连接支部分别对应连接一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两个第四连接支部之间的夹角与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的斜度相适配。
进一步,所述第三端子抵接部抵接于所述第四连接支部上,以使所述第三端子套接部竖直设置,进而实现所述外接电缆的顶部出线。
进一步,所述第三端子抵接部抵接于所述第四连接支部上,以使所述第三端子套接部水平设置,进而实现所述外接电缆的前或后出线。
进一步,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一第三连接部和六个第三连接支部,每个第三连接支部分别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并且每个所述第三连接支部对应连接一所述第一接线端子;
两侧相对的两个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之间设置有避让所述第三连接部连接的第二避让槽。
进一步,所述第一端子固定部呈平面;
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包括第一端子套接部和第一端子抵接部,所述第一端子套接部和所述第一端子抵接部相连接,且两者垂直设置,其中所述第一端子套接部用于连接出线头,所述第一端子抵接部用于固定在所述第一端子固定部上。
进一步,还包括接线盒,所述接线盒具有一容纳腔,当所述接线盒安装于所述双定子电机上时,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接线盒上开设有用于所述外接电缆顶部出线的顶部出线孔,以及用于所述外接电缆前后出线的前后出线孔。
进一步,所述接线盒上还开设有锁紧孔,所述锁紧孔位于所述顶部出线孔和所述前后出线孔之间。
进一步,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包括两个接线定位块,每个所述接线定位块对应安装于一定子上,所述接线定位块上设置有所述第一端子固定部和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且间隔设置。
进一步,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的斜度为4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位于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两侧的所述第一端子固定部和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分别相对设置,多个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之间通过所述第三连接件连接,位于两侧且相对的两个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之间通过一所述第四连接件连接,以实现两侧定子的三项绕组并联,其中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具有斜度,并通过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和第三接线端子不同角度的组装配合,以使所述外接电缆以顶部、前或后方式出线。相对现有技术中每个出线方向对应一套出线结构,减少了部件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管理难度,还有效提升适用性。并且外接电缆的顶部出线方式有两种,螺栓可从后侧或前侧的斜上方锁入并锁紧,可以根据电机的具体使用场景,选择容易装配的顶部出线形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所述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所述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的分解图;
图3示出了图1中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中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中所述接线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1中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1中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1中所述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串联连接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1中所述单侧定子的出线头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1中所述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的顶部出线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图10中所述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的顶部出线的剖面图;
图12示出了图1中所述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的顶部出线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13示出了图12中所述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的顶部出线的剖面图;
图14示出了图1中所述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的后出线示意图;
图15示出了图14中所述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的后出线的剖面图;
图16示出了图1中所述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的前出线示意图;
图17示出了图16中所述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的前出线的剖面图;
图1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所述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9示出了图18中所述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的分解图;
图20示出了图18中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1示出了图18中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2示出了图18中所述接线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3示出了图18中第三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4示出了图18中所述第四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5示出了图18中所述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星点连接的示意图;
图26示出了图18中所述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并联连接的示意图;
图27示出了图18中所述单侧定子的出线头的示意图;
图28示出了图18中所述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的顶部出线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29示出了图28中所述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的顶部出线的剖面图;
图30示出了图18中所述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的顶部出线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31示出了图30中所述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的顶部出线的剖面图;
图32示出了图18中所述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的后出线示意图;
图33示出了图32中所述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的后出线的剖面图;
图34示出了图18中所述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的前出线示意图;
图35示出了图34中所述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的前出线的剖面图;
图36示出了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的立体图;
图3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的主视图;
图3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的立体图;
图3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的主视图;
图4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所述外接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4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所述接线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如图1至图40所示,所述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包括接线端子固定件100a、100b、100c和100d,第一接线端子200,第二接线端子300,第三接线端子400和外接电缆500,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100a、100b、100c和100d被安装于双定子电机上,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100a、100b、100c和100d的两侧分别对应两个定子,即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100a、100b、100c和100d的每一侧分别对应一定子,其中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100a、100b、100c和100d每一侧的上均设有数量相等的第一端子固定部1001和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以使该侧所述定子的三项绕组的出线头通过所述第一接线端子200固定于所述第一端子固定部1001上,以及通过所述第二接线端子300固定于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上,并且位于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100a、100b、100c和100d一侧的所述第二接线端子300上还相对固定有用于连接所述外接电缆500的第三接线端子400,其中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具有斜度,以使所述外接电缆500能够以顶部、前或后方式出线。
具体地,所述第二接线端子300形状与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相适配,参考图38和图39所示,所述第二接线端子300包括第二端子套接部310和第二端子抵接部320,所述第二端子套接部310和第二端子抵接部320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端子套接部310用于套接出线头,当然还可采用焊接或压接等方式进行连接,所述第二端子抵接部320用于固定于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上,所述第二端子套接部310和第二端子抵接部320之间的夹角,其由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的斜度决定,以适应具有斜度的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例如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的斜度为15°~90°,优选为45°,此时所述第二端子套接部310和第二端子抵接部320之间的夹角为145°。
如图40所示,所述第三接线端子400包括第三端子套接部410和第三端子抵接部420,所述第三端子套接部410和所述第三端子抵接部420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三端子套接部410用于套接所述外接电缆500,当然还可采用焊接或压接等方式进行连接,所述第三端子抵接部420用于固定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300的第二端子抵接部320上。其中所述第三端子套接部410和第三端子抵接部420之间的夹角为105°~180°,优选为145°。可见所述第三接线端子400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300的形状可一致。
更具体地,当所述第三端子抵接部420固定于所述第二端子抵接部320上,并且所述第三端子套接部410和所述第二端子套接部310位于两侧,以使所述外接电缆500竖直设置,进而实现所述外接电缆500的顶部出线,参考图10、12、28和30。当第三端子抵接部420固定于所述第二端子抵接部320上,并且所述第三端子套接部410和所述第二端子套接部310位于同一侧,以使所述外接电缆500水平设置,进而实现所述外接电缆500前或后出线,参考图14、16、32和34。
所述第一端子固定部1001呈平面,如图36和图37所示,所述第一接线端子200包括第一端子套接部210和第一端子抵接部220,所述第一端子套接部210和所述第一端子抵接部220相连接,且两者垂直设置,其中所述第一端子套接部210用于套接出线头,当然还可采用焊接或压接等方式进行连接,所述第一端子抵接部220用于固定在所述第一端子固定部1001上,以适应呈平面的所述第一端子固定部1001。
需要说明的是,在双定子电机中,两侧的所述定子的三项绕组的出线头之间具有串联和并联两种连接方式,其中当两者出线头采用串联连接方式,即两侧的所述定子的三项绕组串联连接。当两者出线头采用并联连接方式,即两侧的所述定子的三项绕组并联连接。以下将通过两个实施例来介绍在并联和串联情况下,双定子电机不同的出线方式:
第一实施例
如图1至图17所示,所述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两侧的所述定子的三项绕组为串联连接,其包括接线端子固定件100a和100b、第一接线端子200、第二接线端子300、第三接线端子400、第三连接件610、第二连接件620和外接电缆500,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100a和100b被安装于所述双定子电机上,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100a和100b的两侧分别对应两个定子,即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100a和100b的每一侧分别对应一定子,其中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100a和100b每一侧的上均设有数量相等的第一端子固定部1001和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以使该侧所述定子的三项绕组的出线头通过所述第一接线端子200固定于所述第一端子固定部1001上,以及通过所述第二接线端子300固定于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上;
位于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100a和100b两侧的所述第一端子固定部1001和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分别呈对角设置,每两个呈对角的所述第一接线端子200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610连接,位于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100a和100b一侧的所述第二接线端子300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件620,另一侧的所述第二接线端子300上还相对固定有用于连接所述外接电缆500的第三接线端子400,其中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具有斜度,以使所述外接电缆500能够以顶部、前或后方式出线。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双定子电机包括前定子B和后定子A,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100a和100b安装于所述双定子电机上,其两侧分别与前定子B和后定子A相对应。其中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100a和100b与所述前定子B相对的侧面记为B侧,与所述后定子A相对的侧面记为B侧,所述线端子固定件100a和100b的B侧上设置有三个所述第一端子固定部1001和三个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并且两者间隔设置。所述线端子固定件100a和100b的A侧上设置有三个所述第一端子固定部1001和三个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并且两者间隔设置,并且位于A侧的所述第一端子固定部1001与位于B侧的所述第一端子固定部1001呈对角设置,以及位于A侧的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与位于B侧的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呈对角设置。可见位于A侧的所述第一端子固定部1001,其正对的B侧为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位于A侧的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其正对的B侧为第一端子固定部1001。其中所述第一端子固定部1001为平面,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具有斜度。
具体地,前定子B和后定子A均包含三项绕组U、V和W,其中前定子B和后定子A的每相绕组分别有两个出线头U1和U2、V1和V2、W1和W2,参考图9,即前定子B和后定子A均具有六个出线头,其中,出线头U1、V1和W1对应连接所述第二接线端子300,出线头U2、V2和W2对应连接所述第一接线端子200,所述第二接线端子300固定于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上,所述第一接线端子200固定于所述第一端子固定部1001上,此时位于A侧的所述第二接线端子300与位于B侧的所述第二接线端子300也呈对角设置,以及位于A侧的所述第一接线端子200与位于B侧的所述第一接线端子200也呈对角设置,参考图3。
如图8所示,每两个呈对角的所述第一接线端子200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610连接。具体地,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100a和100b上安装的第一接线端子200数量为六个,此时所述第一连接件610的数量为三个,每个所述第一连接件610连接于相邻且呈对角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接线端子200,以实现串联连接。此时三个所述第一连接件610相互平行设置。
如图10、12、14和16所示,位于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100a和100b一侧的所述第二接线端子300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件620,另一侧的所述第二接线端子300上还相对固定有用于连接所述外接电缆500的第三接线端子400,以使所述外接电缆500能够以顶部、前或后方式出线。
如图10和图11所示,位于B侧的三个所述第二接线端子300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件620,位于A侧的每个所述第二接线端子300分别通过所述第三接线端子400连接所述外接电缆500。由于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具有斜度,以及所述第三端子抵接部420抵接于所述第二端子抵接部320上,并且所述第三端子套接部410和所述第二端子套接部310位于两侧,以使所述外接电缆500竖直设置,进而实现所述外接电缆500从双定子电机后侧的顶部出线。
如图12和图13所示,位于A侧的三个所述第二接线端子300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件620,位于B侧的每个所述第二接线端子300分别通过所述第三接线端子400连接所述外接电缆500。由于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具有斜度,以及所述第三端子抵接部420抵接于所述第二端子抵接部320上,并且所述第三端子套接部410和所述第二端子套接部310位于两侧,以使所述外接电缆500竖直设置,进而实现所述外接电缆500从双定子电机前侧的顶部出线。
如图14和图15所示,位于B侧的三个所述第二接线端子300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件620,位于A侧的每个所述第二接线端子300分别通过所述第三接线端子400连接所述外接电缆500。由于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具有斜度,以及所述第三端子抵接部420抵接于所述第二端子抵接部320上,并且所述第三端子套接部410和所述第二端子套接部310位于同一侧,以使所述外接电缆500水平设置,进而实现所述外接电缆500从双定子电机后侧出线。
如图16和图17所示,位于A侧的三个所述第二接线端子300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件620,位于B侧的每个所述第二接线端子300分别通过所述第三接线端子400连接所述外接电缆500。由于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具有斜度,以及所述第三端子抵接部420抵接于所述第二端子抵接部320上,并且所述第三端子套接部410和所述第二端子套接部310位于同一侧,以使所述外接电缆500水平设置,进而实现所述外接电缆500从双定子电机前侧出线。
如图3、4、6和8所示,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100a和100b上设置有避让所述第一连接件610安装的第一避让槽1003a和1003b,所述第一避让槽1003a和1003b位于两侧呈对角的两个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之间,以使安装于所述第一避让槽1003a和1003b内的第一连接件610,其两端能够连接呈对角的两个所述第一接线端子200。可见所述第一避让槽1003a和1003b的形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610的形状相适配,参考图6,所述第一连接件610呈一字型,所述第一避让槽1003a和1003b也呈一字型,当然所述第一连接件610还可呈其它形状,例如S型等。
如图7、10、12、14和16所示,所述第二连接件620包括一第二连接部621和三个第二连接支部622,三个第二连接支部622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部621垂直设置,并沿着所述第二连接部62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以使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支部622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二接线端子300对应连接。
前述的第一接线端子200,第二接线端子300、第三接线端子400、所述第一连接件610和所述第二连接件620均为铜材料制成,以实现两者的电连接。
另外,所述第一端子抵接部220、所述第二端子抵接部320、所述第三端子抵接部420所述第一连接件610和所述第二连接件620均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具体地,参考图5,所述第一端子固定部1001上内嵌有第一螺母111,以使所述第一接线端子200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一螺母111螺接,并固定于所述第一端子固定部1001上。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上内嵌有第二螺母112,以使所述第二接线端子300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二螺母112螺接,并固定于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上。参考图10、12、14和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610、所述第一接线端子200和所述第一端子固定部1001之间可通过一个螺栓进行固定。更进一步,所述第二接线端子300、所述第三接线端子400和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之间可通过一个螺栓进行固定。更加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所述第二接线端子300和所述第二连接件620之间可通过一个螺栓进行固定。
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100a包括两个接线定位块110a,每个所述接线定位块110a对应安装于一定子上,即前定子B和后定子A上分别安装有一所述接线定位块110a,两者之间可存在空隙。其中,所述接线定位块110a上设置有三个所述第一端子固定部1001和三个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所述第一端子固定部1001和三个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沿着所述接线定位块110a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当两个所述接线定位块110a安装于接线端子固定件100a上时,两侧的所述第一端子固定部1001呈对角设置,两侧的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也呈对角设置,并且呈对角的两个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避让槽1003a。其中所述接线定位块110a可通过螺栓固定与所述定子上。
如图4所示,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100b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端子固定部1001和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之间设置有挡板1004,两侧的所述第一端子固定部1001呈对角设置,两侧的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也呈对角设置,并且呈对角的两个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避让槽1003b。
如图1、4和41所示,所述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还包括接线盒700,所述接线盒700具有一容纳腔,当所述接线盒700安装于所述双定子电机上时,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100a和100b,第一接线端子200和第二接线端子300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接线盒700上开设有用于所述外接电缆500顶部出线的顶部出线孔710,以及用于所述外接电缆500前后出线的前后出线孔720。当所述外接电缆500位顶部出线时,将所述接线盒700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双定子电机上,以使所述外接电缆500从所述顶部出线孔710穿出,最后可通过防水螺套和密封堵头进行密封。当所述外接电缆500为前侧出线时,将所述接线盒700开设所述前后出线孔720的一侧朝向B侧,以使所述外接电缆500从所述前后出线孔720穿出,所述外接电缆500为后侧出线时,将所述接线盒700开设所述前后出线孔720的一侧朝向A侧,以使所述外接电缆500从所述前后出线孔720穿出。
所述顶部出线孔710和所述前后出线孔720的数量分别与所述外接电缆500的数量一致。
具体地,所述接线盒700呈长方体,包括一接线盒顶面7001和一接线盒侧面7002,所述接线盒顶面7001上开设有三个所述顶部出线孔710,所述接线盒侧面7002上开设有三个所述前后出线孔720。所述接线盒顶面7001和所述接线盒侧面7002垂直设置,以使所述顶部出线孔710和所述前后出线孔720轴线垂直。
继续参考图41,所述接线盒700上还开设有锁紧孔730,以使螺栓锁紧连接在所述外接电缆500上的第三接线端子400,例如将螺丝刀通过锁紧孔730并作用在所述第三接线端子400上的螺栓,以使螺栓锁紧顶部、前或后出线的所述外接电缆500。所述锁紧孔730位于所述顶部出线孔710和所述前后出线孔720之间。
具体地,所述接线盒700包括一接线盒斜面7003,所述接线盒斜面7003位于所述接线盒顶面7001和所述接线盒侧面7002之间,所述接线盒斜面7003上开设有三个所述锁紧孔730。
综上所述,位于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100a和100b两侧的所述第一端子固定部1001和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分别呈对角设置,每两个呈对角的所述第一接线端子200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610连接,以实现两侧定子的三项绕组串联,其中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具有斜度,并通过第一接线端子200,第二接线端子300和第三接线端子400不同角度的组装配合,以使所述外接电缆500以顶部、前或后方式出线。相对现有技术中每个出线方向对应一套出线结构,减少了部件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管理难度。并且外接电缆的顶部出线方式有两种,即一种位于A侧顶部,此时螺栓可从后侧的斜上方锁入并锁紧。另一种位于B侧顶部,此时螺栓可从前侧的斜上方锁入并锁紧,可以根据电机的具体使用场景,选择容易装配的顶部出线形式。
第二实施例
如图18至图40所示,所述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两侧的所述定子的三项绕组为并联连接,其包括接线端子固定件100c和100d、第一接线端子200、第二接线端子300、第三接线端子400、第三连接件630、第四连接件640和外接电缆500,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100c和100d被安装于所述双定子电机上,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100c和100d的两侧分别对应两个定子,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100c和100d的每一侧的上均设有数量相等的第一端子固定部1001和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以使该侧所述定子的三项绕组的出线头通过所述第一接线端子200固定于所述第一端子固定部1001上,以及通过所述第二接线端子300固定于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上;
位于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100c和100d两侧的所述第一端子固定部1001和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分别相对设置,多个所述第一接线端子200之间通过所述第三连接件630连接,位于两侧且相对的两个所述第二接线端子300之间通过一所述第四连接件640连接,所述第四连接件640位于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100c和100d一侧上还相对固定有用于连接所述外接电缆500的第三接线端子400,其中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具有斜度,以使所述外接电缆500能够以顶部、前或后方式出线。
如图18至图20所示,所述双定子电机包括前定子B和后定子A,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100c和100d安装于所述双定子电机上,其两侧分别与前定子B和后定子A相对应。其中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100c和100d与所述前定子B相对的侧面记为B侧,与所述后定子A相对的侧面记为A侧,所述线端子固定件100a和100b的B侧上设置有三个所述第一端子固定部1001和三个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并且两者间隔设置。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100c和100d的A侧上设置有三个所述第一端子固定部1001和三个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并且两者间隔设置,并且位于A侧的所述第一端子固定部1001与位于B侧的所述第一端子固定部1001呈相对设置,以及位于A侧的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与位于B侧的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呈相对设置。可见位于A侧的所述第一端子固定部1001,其正对的B侧为所述第一端子固定部1001,位于A侧的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其正对的B侧为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其中所述第一端子固定部1001为平面,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具有斜度。
参考图27,前定子B和后定子A均包含三项绕组U、V和W,其中前定子B和后定子A的每相绕组分别有两个出线头U1和U2、V1和V2、W1和W2,即前定子B和后定子A均具有六个出线头,其中,出线头U1、V1和W1对应连接所述第二接线端子300,出线头U2、V2和W2对应连接所述第一接线端子200,所述第二接线端子300固定于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上,所述第一接线端子200固定于所述第一端子固定部1001上,此时位于A侧的所述第二接线端子300与位于B侧的所述第二接线端子300也呈相对设置,以及位于A侧的所述第一接线端子200与位于B侧的所述第一接线端子200也呈相对设置,参考图20。
如图25所示,多个所述第一接线端子200之间通过所述第三连接件630连接。具体地,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100c和100d上安装的第一接线端子200数量为六个,此时所述第三连接件630的数量为一个,以实现星点连接。
如图26所示,位于两侧且相对的两个所述第二接线端子300之间通过一所述第四连接件640连接。具体地,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100c和100d上安装的第二接线端子300数量为六个,此时所述第四连接件640的数量为三个,每个所述第四连接件640连接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100c和100d两侧且相对的所述第二接线端子300,以实现并联连接。此时三个所述第四连接件640平行设置。
更具体地,参考图24,所述第四连接件640包括一第四连接部641和两个第四连接支部642,两个所述第四连接支部642分别连接于所述第四连接部641,且每个所述第四连接支部642分别对应连接一所述第二接线端子300,即抵接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300的所述第二端子抵接部320上,参考图38,可见两个第四连接支部642之间的夹角由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的斜度决定。例如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的斜度为45°,则两个所述第四连接支部642之间的夹角为90°。
如图28、30、32和34所示,所述第四连接件640位于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100c和100d一侧上还相对固定有用于连接所述外接电缆500的第三接线端子400,其中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具有斜度,以使所述外接电缆500能够以顶部、前或后方式出线。
参考图28和图29,每个所述第四连接件640位于B侧上分别通过所述第三接线端子400连接所述外接电缆500。具体地,所述第三接线端子400的所述第三端子抵接部420抵接于位于B侧的所述第四连接支部642上,由于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具有斜度,以及所述第三端子套接部410竖直设置,进而实现所述外接电缆500从双定子电机前侧的顶部出线。
参考图30和图31,每个所述第四连接件640位于A侧上分别通过所述第三接线端子400连接所述外接电缆500。具体地,所述第三接线端子400的所述第三端子抵接部420抵接于位于A侧的所述第四连接支部642上,由于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具有斜度,以及所述第三端子套接部410竖直设置,进而实现所述外接电缆500从双定子电机后侧的顶部出线。
参考图32和图33所示,每个所述第四连接件640位于A侧上分别通过所述第三接线端子400连接所述外接电缆500。具体地,所述第三接线端子400的所述第三端子抵接部420抵接于位于A侧的所述第四连接支部642上,由于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具有斜度,以及所述第三端子套接部410水平设置,进而实现所述外接电缆500从双定子电机后出线。
参考图34和图35所示,每个所述第四连接件640位于B侧上分别通过所述第三接线端子400连接所述外接电缆500。具体地,所述第三接线端子400的所述第三端子抵接部420抵接于位于B侧的所述第四连接支部642上,由于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具有斜度,以及所述第三端子套接部410水平设置,进而实现所述外接电缆500从双定子电机前出线。
如图21、23和25所示,所述第三连接件630包括一第三连接部631和六个第三连接支部632,每个第三连接支部632分别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631,每个所述第三连接支部632对应连接一所述第一接线端子200,以使所述第三连接支部632抵接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200的第一端子抵接部220。由于两侧的所述第一端子固定部1001相对设置,因此六个所述第三连接支部632分别两两对称设置在第三连接部631的两侧,并且两侧相对的两个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之间设置有避让所述第三连接部631连接的第二避让槽1005c和1005d,以使多数第三连接部631位于两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之间,并通过所述第三连接支部632连接其两侧且相对的所述第一接线端子200。
前述的第一接线端子200,第二接线端子300、第三接线端子400、所述第三连接件630和所述第四连接件640均为铜材料制成,以实现两者的电连接。
另外,所述第一端子抵接部220、所述第二端子抵接部320、所述第三端子抵接部420、所述第三连接件630和所述第四连接件640均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具体地,参考图22,所述第一端子固定部1001上内嵌有第一螺母111,以使所述第一接线端子200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一螺母111螺接,并固定于所述第一端子固定部1001上。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上内嵌有第二螺母112,以使所述第二接线端子300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二螺母112螺接,并固定于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上。如图28、30、32和34所示,进一步,所述第一端子固定部1001、所述第一端子抵接部220和所述第三连接件630之间可通过一个螺栓进行固定。更进一步,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所述第二端子抵接部320、所述第四连接件640和所述第三端子抵接部420之间可通过一个螺栓进行固定。
如图20和图22所示,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100c包括两个接线定位块110c,每个所述接线定位块110c对应安装于一定子上,即前定子B和后定子A上分别安装有一所述接线定位块110c。其中所述接线定位块110c上设置有三个所述第一端子固定部1001和三个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所述第一端子固定部1001和三个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沿着所述接线定位块110c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当两个所述接线定位块110c安装于接线端子固定件100a上时,两侧的所述第一端子固定部1001相对设置,两侧的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也相对设置,并且两个所述接线定位块110c之间存在空隙,即形成了所述第二避让槽1005c。其中所述接线定位块110c可通过螺栓固定与所述定子上。
如图21所示,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100d为一体式结构,两侧的所述第一端子固定部1001相对设置,两侧的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也相对设置,并且两个所述接线定位块110c之间形成所述第二避让槽1005d。所述第一端子固定部1001上内嵌有第一螺母111,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上内嵌有第二螺母112。
如图41所示,所述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还包括接线盒700,所述接线盒700的具体结构可参照第一实施例,所以本实施例的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由接线盒700带来的有益效果参考上述实施例。
综上所述,位于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100c和100d两侧的所述第一端子固定部1001和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分别相对设置,多个所述第一接线端子200之间通过所述第三连接件630连接,位于两侧且相对的两个所述第二接线端子300之间通过一所述第四连接件640连接,以实现两侧定子的三项绕组并联,其中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1002具有斜度,并通过第一接线端子200,第二接线端子300和第三接线端子400不同角度的组装配合,以使所述外接电缆500以顶部、前或后方式出线。相对现有技术中每个出线方向对应一套出线结构,减少了部件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管理难度。并且外接电缆的顶部出线方式有两种,即一种位于A侧顶部,此时螺栓可从后侧的斜上方锁入并锁紧。另一种位于B侧顶部,此时螺栓可从前侧的斜上方锁入并锁紧,可以根据电机的具体使用场景,选择容易装配的顶部出线形式。
除此以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的形状、结构以及材质进行改变,只要在本发明上述揭露的基础上,采用了与本发明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发明相同或近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发明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也就是说,只要在本发明上述揭露的基础上,采用了与本发明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发明相同或近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发明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并联式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接线端子固定件、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第三接线端子、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和外接电缆,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被安装于所述双定子电机上,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的两侧分别对应两个定子,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的每一侧的上均设有数量相等的第一端子固定部和第二端子固定部,以使该侧所述定子的出线头通过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固定于所述第一端子固定部上,以及通过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固定于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上;
位于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两侧的所述第一端子固定部和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分别相对设置,多个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之间通过所述第三连接件连接,位于两侧且相对的两个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之间通过一所述第四连接件连接,所述第四连接件位于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一侧上还相对固定有用于连接所述外接电缆的第三接线端子,其中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具有斜度,以使所述外接电缆能够以顶部、前或后方式出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式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包括第二端子套接部和第二端子抵接部,所述第二端子套接部和第二端子抵接部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端子套接部用于连接出线头,所述第二端子抵接部用于固定于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上,所述第二端子套接部和第二端子抵接部之间的夹角,其与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的斜度相适配;
所述第三接线端子包括第三端子套接部和第三端子抵接部,所述第三端子套接部和所述第三端子抵接部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三端子套接部用于连接所述外接电缆,所述第三端子抵接部用于固定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的第二端子抵接部上,并且所述第三端子套接部和第三端子抵接部之间的夹角,其与所述第二端子套接部和所述第二端子抵接部之间的夹角相一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并联式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连接件包括一第四连接部和两个第四连接支部,两个所述第四连接支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四连接部,且每个所述第四连接支部分别对应连接一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两个第四连接支部之间的夹角与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的斜度相适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并联式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端子抵接部抵接于所述第四连接支部上,以使所述第三端子套接部竖直设置,进而实现所述外接电缆的顶部出线。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并联式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端子抵接部抵接于所述第四连接支部上,以使所述第三端子套接部水平设置,进而实现所述外接电缆的前或后出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式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一第三连接部和六个第三连接支部,每个第三连接支部分别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并且每个所述第三连接支部对应连接一所述第一接线端子;
两侧相对的两个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之间设置有避让所述第三连接部连接的第二避让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式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固定部呈平面;
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包括第一端子套接部和第一端子抵接部,所述第一端子套接部和所述第一端子抵接部相连接,且两者垂直设置,其中所述第一端子套接部用于连接出线头,所述第一端子抵接部用于固定在所述第一端子固定部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式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线盒,所述接线盒具有一容纳腔,当所述接线盒安装于所述双定子电机上时,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接线盒上开设有用于所述外接电缆顶部出线的顶部出线孔,以及用于所述外接电缆前后出线的前后出线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并联式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上还开设有锁紧孔,所述锁紧孔位于所述顶部出线孔和所述前后出线孔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式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的斜度为45°。
CN202010950094.4A 2020-09-09 2020-09-09 并联式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 Pending CN1119878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50094.4A CN111987881A (zh) 2020-09-09 2020-09-09 并联式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50094.4A CN111987881A (zh) 2020-09-09 2020-09-09 并联式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87881A true CN111987881A (zh) 2020-11-24

Family

ID=73450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50094.4A Pending CN111987881A (zh) 2020-09-09 2020-09-09 并联式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8788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87038B (zh) 布线构件连接结构
US7104832B2 (en) Modular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using
US7959470B1 (en) Connector with a connecting memer with a screw portion penetrating the insulators and terminals of two mating terminal housings
US4386820A (en) Modular connector for power systems
US10283917B1 (en) Electrical unit
US4781610A (en) Voltage selector for a three phase electrical motor
US8226429B2 (en) Connection structure
US7090544B2 (en) Modular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using
JP5756656B2 (ja) コネクタ
JP2016058386A (ja) レールマウントを備えた液没可能な電気コネクタ
US4227764A (en) Connector and adapter system
US20050180814A1 (en) Device for plane-parallel attachment of two modules
CN212258737U (zh) 并联式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
US7713097B2 (en) Variable direction cable connector adapter
CN111987880A (zh) 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
CN111987879A (zh) 串联式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
CN212435558U (zh) 串联式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
CN212231310U (zh) 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
EP1036994B1 (en) Air conditioner
CN111987881A (zh) 并联式双定子电机的出线结构
US6841904B2 (en) Resolver terminal attachment structure
JP2011113930A (ja) 配索材の接続構造
CN213027665U (zh) 三相线接线座
CN211238604U (zh) 接线座及接线装置
JP3419150B2 (ja) 自動車用ワイヤハーネスの組立方法及び自動車用ワイヤハーネ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