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85684A - 一种应用于远距离的长波地波传播时延时变特性预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远距离的长波地波传播时延时变特性预测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985684A CN111985684A CN202010674854.3A CN202010674854A CN111985684A CN 111985684 A CN111985684 A CN 111985684A CN 202010674854 A CN202010674854 A CN 202010674854A CN 111985684 A CN111985684 A CN 11198568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propagation delay
- long
- time
- wa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4—Forecasting or optimis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e.g. linear programming or "cutting stock problem"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0—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2—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7—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machine learning, e.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neural networks,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SVM] or training a model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3/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biological models
- G06N3/02—Neural networks
- G06N3/04—Architecture, e.g. interconnection topology
- G06N3/045—Combinations of network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3/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biological models
- G06N3/02—Neural networks
- G06N3/08—Learning metho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远距离的长波地波传播时延时变特性预测方法,首先搭建长波地波传播时延的长期监测系统,获取长波地波传播时延数据;沿传播路径附近选取合适的位置点,并获取这些位置点的温度、湿度和大气压三种气象数据;然后对获取的传播时延数据和气象数据进行预处理;最后根据预处理过的传播时延数据和气象数据,使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进行预测,得到远距离的长波地波传播时延时变特性。本发明实现远距离的长波地波传播时延时变特性的高精度预测,提高陆基长波导航/授时系统的精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陆基长波导航/授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远距离的长波地波传播时延时变特性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长波地波信号由于发射功率大、抗干扰能力强、覆盖范围广、传播稳定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导航、定位和授时系统。当长波地波信号沿地球表面进行传播时,传播路径上的大气折射率以及地表的电特性会随气候、天气条件的改变而发生改变,从而使得传播时延表现出复杂的时变特性。
现有技术中,对传播距离较近时,长波地波传播时延的预测精度已经得到显著提高,但对传播距离较远时,长波地波传播时延预测的研究却相对较少,长波地波传播时延是整条传播路径上各种气象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传播路径上任意位置的温度、湿度、大气压等气象因子的变化都会对传播时延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近年来,人工神经网络由于具有大规模并行、分布式处理、自组织、自学习以及自适应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语音分析、图像识别计算机视觉等诸多领域。基于以上分析,若能利用传播路径上更多位置的气象数据,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实现远距离的长波地波传播时延时变特性的高精度预测,将对进一步提高陆基长波导航/授时系统精度有着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远距离的长波地波传播时延时变特性预测方法,实现远距离的长波地波传播时延时变特性的高精度预测,提高陆基长波导航/授时系统的精度。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远距离的长波地波传播时延时变特性预测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搭建长波地波传播时延的长期监测系统,获取长波地波传播时延数据;
步骤2:沿传播路径附近选取合适的位置点,并获取这些位置点的温度、湿度和大气压三种气象数据;
步骤3:对步骤1获取的传播时延数据和步骤2获得的气象数据进行预处理;
步骤4:根据步骤3预处理过的传播时延数据和气象数据,使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进行预测,得到远距离的长波地波传播时延时变特性。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步骤1中长波地波传播时延的长期监测系统结构为:包括Loran-C接收机,Loran-C接收机与Loran-C天线通信连接,Loran-C接收机用以提供各长波导航/授时台站的基本信息,同时跟踪导航/授时台站发射的组重复信息GRI信号;GPS接收机与GPS天线通信连接,GPS接收机用以提供位置信息及时间基准信号1PPS;Loran-C接收机和GPS接收机均通过串行接口与时间间隔计数器连接,利用时间间隔计数器对Loran-C接收机输出的GRI信号和GPS接收机输出的1PPS信号进行比对,从而输出长波地波传播时延数据;Loran-C接收机、GPS接收机、时间间隔计数器均通过串行接口与USB转串口磨砂盒连接;USB转串口磨砂盒和工业PC电性连接,将长波地波传播时延数据传送并保存到工业PC上。
步骤3具体如下:
步骤3.1、采用拉依达准则对步骤1获取的传播时延数据、步骤2获取的传播路径上不同位置点的温度数据、湿度数据以及大气压数据中是否存在异常值进行判断;
步骤3.2:对步骤3.1判断的传播时延数据中的异常值、传播路径上不同位置点的温度数据中的异常值、湿度数据中的异常值和大气压数据中的异常值进行修正。
步骤3.1具体如下:
如果差值vk的绝对值|vk|大于三倍标准偏差σ,即
|vk|>3σ (2)
则该值被认为是异常值,采用实验标准偏差s(Zk)表示标准偏差σ,即
步骤2获取的传播路径上不同位置点的温度数据、湿度数据以及大气压数据中是否存在异常值进行判断的具体过程,同传播时延数据异常值判断方法一致。
步骤3.2具体如下:为满足传播时延数据、传播路径上不同位置点的温度数据、湿度数据和大气压数据在时间轴上的连续性,对传播时延数据中的异常值,用与传播时延数据中的异常值相邻的前一个时间点的传播时延数据代替;对温度数据中的异常值,用与温度数据中的异常值相邻的前一个时间点的温度数据代替;对湿度数据中的异常值,用与湿度数据中的异常值相邻的前一个时间点的湿度数据代替;同样的,对大气压数据中的异常值,用与大气压数据中的异常值相邻的前一个时间点的大气压数据代替,获得修正后的传播时延数据、传播路径上不同位置点的温度数据、湿度数据和大气压数据。
步骤4具体如下:
步骤4.1:数据集整理:
步骤4.1.1、获取经过步骤3修正的传播时延数据的时间间隔T1、不同位置点的温度数据的时间间隔Ta、湿度数据的时间间隔Tb和大气压数据的时间间隔Tc,选取T1,Ta,Tb,Tc中的最大值T,即
T=max(T1,Ta,Tb,Tc) (4)
对于经过步骤3修正后获得的时间间隔小于T的数据,将每T时间长度内的数据进行平均计算,取平均值,形成一组新的时间间隔为T的数据;
对于经过步骤3修正后获得的时间间隔等于T的数据,不作任何处理;
步骤4.1.2、对步骤4.1.1获得的不同位置点的温度数据、湿度数据和大气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将归一化后的数据和步骤4.1.1获得的传播时延数据整理成在时间轴上相对应的数据集;
步骤4.1.3、从步骤4.1.2获得的数据集中随机选取50%的数据构成训练集,剩余50%的数据构成测试集;
步骤4.2:构建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由输入层、模式层、求和层和输出层构成,其中,
(1)输入层:输入层需要输入步骤4.1.3训练集中不同位置点的温度数据、湿度数据和大气压数据,输入层神经元的数目等于输入变量的维数n,各神经元是简单的分布单元,直接将输入变量传递给模式层;
(2)模式层:模式层神经元的数目等于步骤4.1.3训练集中样本的数目m,各神经元对应不同的样本,模式层神经元的传递函数pi为
其中,X为输入变量,Xi为第i个神经元对应的样本,ρ为径向基函数的分布密度,又称“光滑因子”;
(3)求和层:求和层的两种类型的神经元分别对模式层的神经元进行算数求和、加权求和,算数求和神经元的传递函数S1为:
加权求和神经元的传递函数S2为:
其中,yi为步骤4.1.3训练集中的第i个传播时延数据;
(4)输出层:输出层的神经元数目为1,用来计算和输出传播时延的预测结果,输出层神经元的传递函数y为:
y=S1/S2 (8);
步骤4.3:训练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
根据步骤4.2中构建的GRNN的网络结构,训练基于GRNN的传播时延时变特性,即确定使传播时延预测效果最好时GRNN的光滑因子的取值;
通过多次循环对基于GRNN的传播时延时变特性预测结果进行交叉有效性验证,以此确定最优光滑因子的取值,令光滑因子在1附近以0.1的间隔依次取不同值,分别计算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的传播时延的均方误差值MSE,MSE越小,则对传播时延时变特性的预测效果越好,均方误差值MSE最小时对应的光滑因子确定为GRNN的最优光滑因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应用于远距离的长波地波传播时延时变特性预测方法,考虑了传播时延的时变特性;其次,本发明充分考虑了传播路径上多个位置的气象因素对传播时延的影响,因此,即使对于较长的传播路径,使用该方法仍然能够实现传播时延的高精度预测;最后,若能获取相关气象的预报数据,可以实现传播时延的超前预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长波地波传播时延监测系统的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选的传播路径和位置点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在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时异常值判断与修正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传播时延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对比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绝对预测误差分布的散点图。
图中,1.Loran-C接收机,2.Loran-C天线,3.GPS接收机,4.GPS天线,5.时间间隔计数器,6.USB转串口磨砂盒,7.工业PC。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一种应用于远距离的长波地波传播时延时变特性预测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搭建长波地波传播时延的长期监测系统,如图2所示,获取长波地波传播时延数据;
步骤1中长波地波传播时延的长期监测系统结构为:包括Loran-C接收机1,Loran-C接收机1与Loran-C天线2通信连接,Loran-C接收机1用以提供各长波导航/授时台站的基本信息,同时跟踪导航/授时台站发射的组重复信息GRI信号;GPS接收机3与GPS天线4通信连接,GPS接收机3用以提供位置信息及时间基准信号1PPS;Loran-C接收机1和GPS接收机3均通过串行接口与时间间隔计数器5连接,利用时间间隔计数器5对Loran-C接收机1输出的GRI信号和GPS接收机3输出的1PPS信号进行比对,从而输出长波地波传播时延数据;Loran-C接收机1、GPS接收机3、时间间隔计数器5均通过串行接口与USB转串口磨砂盒6连接;USB转串口磨砂盒6和工业PC7电性连接,将长波地波传播时延数据传送并保存到工业PC7上。
步骤2:沿传播路径附近选取合适的位置点,并获取这些位置点的温度、湿度和大气压三种气象数据;
温度、湿度和大气压三种气象因子的气象数据可以通过中国气象数据网站获取。但并不意味着我们能拿到传播路径上任意位置的气象数据,为了使所选位置点的温度、湿度和大气压数据能最大程度的反映整条传播路径上的气象数据,应遵循以下选取规则:
(1)在充分了解气象监测站点的分布情况下,应尽可能均匀的沿传播路径附近选取位置点。
(2)对于传播路径上地形、地物以及气候差异较小的区域,可以适当的减少位置点的数量;反之,对于传播路径上地形、地物以及气候差异较大的区域,可以适当的增加位置点的数量。
如图3所示,本发明中选取的是相距992.67km的宣城8390M发射站到XUT(Xi'anUniversity of Technology,西安理工大学,简称“西理工”)接收点这条传播路径。对于这条传播路径,选取的位置点分别是:西安、商洛、南阳、信阳、六安、宣城。
步骤3:对步骤1获取的传播时延数据和步骤2获得的气象数据进行预处理;在实际监测的数据中,都会存在一定数量的异常值,它们会严重偏离所属样本的其余测量值。为了得到精度更高的结果,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即需要对异常值进行判断与修正。图4给出了异常值判断与修正流程图,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3.1、采用拉依达准则对步骤1获取的传播时延数据、步骤2获取的传播路径上不同位置点的温度数据、湿度数据以及大气压数据中是否存在异常值进行判断;
步骤3.2:对步骤3.1判断的传播时延数据中的异常值、传播路径上不同位置点的温度数据中的异常值、湿度数据中的异常值和大气压数据中的异常值进行修正。
步骤3.1具体如下:
如果差值vk的绝对值|vk|大于三倍标准偏差σ,即
|vk|>3σ (2)
则该值被认为是异常值,采用实验标准偏差s(Zk)表示标准偏差σ,即
步骤2获取的传播路径上不同位置点的温度数据、湿度数据以及大气压数据中是否存在异常值进行判断的具体过程,同传播时延数据异常值判断方法一致。
步骤3.2具体如下:为满足传播时延数据、传播路径上不同位置点的温度数据、湿度数据和大气压数据在时间轴上的连续性,对传播时延数据中的异常值,用与传播时延数据中的异常值相邻的前一个时间点的传播时延数据代替;对温度数据中的异常值,用与温度数据中的异常值相邻的前一个时间点的温度数据代替;对湿度数据中的异常值,用与湿度数据中的异常值相邻的前一个时间点的湿度数据代替;同样的,对大气压数据中的异常值,用与大气压数据中的异常值相邻的前一个时间点的大气压数据代替,获得修正后的传播时延数据、传播路径上不同位置点的温度数据、湿度数据和大气压数据。
步骤4:根据步骤3预处理过的传播时延数据和气象数据,使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进行预测,得到远距离的长波地波传播时延时变特性。
步骤4具体如下:
步骤4.1:使用GRNN进行传播时延预测时,需要输入与输出相对应,即一组输入数据,对应一组/一个输出,因此,需要对数据集进行整理,数据集整理具体如下:
步骤4.1.1、获取经过步骤3修正的传播时延数据的时间间隔T1、不同位置点的温度数据的时间间隔Ta、湿度数据的时间间隔Tb和大气压数据的时间间隔Tc,选取T1,Ta,Tb,Tc中的最大值T,即
T=max(T1,Ta,Tb,Tc) (4)
对于经过步骤3修正后获得的时间间隔小于T的数据,将每T时间长度内的数据进行平均计算,取平均值,形成一组新的时间间隔为T的数据;
对于经过步骤3修正后获得的时间间隔等于T的数据,不作任何处理;
步骤4.1.2、对步骤4.1.1获得的不同位置点的温度数据、湿度数据和大气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将归一化后的数据和步骤4.1.1获得的传播时延数据整理成在时间轴上相对应的数据集;
步骤4.1.3、从步骤4.1.2获得的数据集中随机选取50%的数据构成训练集,剩余50%的数据构成测试集;
步骤4.2:构建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由输入层、模式层、求和层和输出层构成,其中,
(1)输入层:输入层需要输入步骤4.1.3训练集中不同位置点的温度数据、湿度数据和大气压数据,输入层神经元的数目等于输入变量的维数n,各神经元是简单的分布单元,直接将输入变量传递给模式层;
(2)模式层:模式层神经元的数目等于步骤4.1.3训练集中样本的数目m,各神经元对应不同的样本,模式层神经元的传递函数pi为
其中,X为输入变量,Xi为第i个神经元对应的样本,ρ为径向基函数的分布密度,又称“光滑因子”;
(3)求和层:求和层的两种类型的神经元分别对模式层的神经元进行算数求和、加权求和,算数求和神经元的传递函数S1为:
加权求和神经元的传递函数S2为:
其中,yi为步骤4.1.3训练集中的第i个传播时延数据;
(4)输出层:输出层的神经元数目为1,用来计算和输出传播时延的预测结果,输出层神经元的传递函数y为:
y=S1/S2 (8);
步骤4.3:训练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
根据步骤4.2中构建的GRNN的网络结构,训练基于GRNN的传播时延时变特性,即确定使传播时延预测效果最好时GRNN的光滑因子的取值;
通过多次循环对基于GRNN的传播时延时变特性预测结果进行交叉有效性验证,以此确定最优光滑因子的取值,令光滑因子在1附近以0.1的间隔依次取不同值,分别计算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的传播时延的均方误差值MSE,MSE越小,则对传播时延时变特性的预测效果越好,均方误差值MSE最小时对应的光滑因子确定为GRNN的最优光滑因子。
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同光滑因子对应的MSE值如下表所示:
表1
光滑因子ρ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MSE(ns)<sup>2</sup> | 1922.6 | 1734.0 | 1662.5 | 1776.1 | 2064.3 | 2512.2 | 2999.1 | 3414.5 |
本发明中,GRNN预测和检验具体如下:
(1)GRNN的预测:利用步骤4.3训练的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将步骤4.1.3测试集中的气象数据输入GRNN,得到传播时延的预测值。
(2)GRNN检验:直观的性能比较可以通过将传播时延的预测值与测试集中的传播时延的实测值进行对比。定量的性能比较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衡量:一是,绝对预测误差落在某一误差范围的样本数量,及其占测试集的百分比;二是,RMSE值(Root Mean SquareError,均方根误差)和MAE(Mean Absolute Error,绝对平均误差)值。其中,绝对预测误差定义为:
绝对预测误差=|预测值-实测值| (9)
RMSE和MAE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式中,xi和x′i分别是实测值和预测值,l为测试集样本的数量。
图5给出了本实施例中,相对传播时延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对比图,并在图中标注了RMSE和MAE,它们的值分别为32.76ns,23.06ns;
图6给出了本实施例中,绝对预测误差分布的散点图,测试集共有975个样本,其中绝对预测误差小于50ns的样本有884个,占测试集的90.67%。
由图5和图6可以看出,当传播路径较远时,根据传播路径上多个点的温度、湿度和大气压三种气象因子,使用GRNN进行传播时延预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实现了对传播时延时变特性的高精度预测,将对进一步提高陆基长波导航/授时系统精度有着重要意义。
Claims (6)
1.一种应用于远距离的长波地波传播时延时变特性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搭建长波地波传播时延的长期监测系统,获取长波地波传播时延数据;
步骤2:沿传播路径附近选取合适的位置点,并获取这些位置点的温度、湿度和大气压三种气象数据;
步骤3:对步骤1获取的传播时延数据和步骤2获得的气象数据进行预处理;
步骤4:根据步骤3预处理过的传播时延数据和气象数据,使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进行预测,得到远距离的长波地波传播时延时变特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远距离的长波地波传播时延时变特性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长波地波传播时延的长期监测系统结构为:包括Loran-C接收机(1),Loran-C接收机(1)与Loran-C天线(2)通信连接,Loran-C接收机(1)用以提供各长波导航/授时台站的基本信息,同时跟踪导航/授时台站发射的组重复信息GRI信号;GPS接收机(3)与GPS天线(4)通信连接,GPS接收机(3)用以提供位置信息及时间基准信号1PPS;Loran-C接收机(1)和GPS接收机(3)均通过串行接口与时间间隔计数器(5)连接,利用时间间隔计数器(5)对Loran-C接收机(1)输出的GRI信号和GPS接收机(3)输出的1PPS信号进行比对,从而输出长波地波传播时延数据;Loran-C接收机(1)、GPS接收机(3)、时间间隔计数器(5)均通过串行接口与USB转串口磨砂盒(6)连接;USB转串口磨砂盒(6)和工业PC(7)电性连接,将长波地波传播时延数据传送并保存到工业PC(7)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远距离的长波地波传播时延时变特性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具体如下:
步骤3.1、采用拉依达准则对步骤1获取的传播时延数据、步骤2获取的传播路径上不同位置点的温度数据、湿度数据以及大气压数据中是否存在异常值进行判断;
步骤3.2:对步骤3.1判断的传播时延数据中的异常值、传播路径上不同位置点的温度数据中的异常值、湿度数据中的异常值和大气压数据中的异常值进行修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远距离的长波地波传播时延时变特性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1具体如下:
如果差值vk的绝对值|vk|大于三倍标准偏差σ,即
|vk|>3σ (2)
则该值被认为是异常值,采用实验标准偏差s(Zk)表示标准偏差σ,即
步骤2获取的传播路径上不同位置点的温度数据、湿度数据以及大气压数据中是否存在异常值进行判断的具体过程,同传播时延数据异常值判断方法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远距离的长波地波传播时延时变特性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2具体如下:为满足传播时延数据、传播路径上不同位置点的温度数据、湿度数据和大气压数据在时间轴上的连续性,对传播时延数据中的异常值,用与传播时延数据中的异常值相邻的前一个时间点的传播时延数据代替;对温度数据中的异常值,用与温度数据中的异常值相邻的前一个时间点的温度数据代替;对湿度数据中的异常值,用与湿度数据中的异常值相邻的前一个时间点的湿度数据代替;同样的,对大气压数据中的异常值,用与大气压数据中的异常值相邻的前一个时间点的大气压数据代替,获得修正后的传播时延数据、传播路径上不同位置点的温度数据、湿度数据和大气压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远距离的长波地波传播时延时变特性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具体如下:
步骤4.1:数据集整理:
步骤4.1.1、获取经过步骤3修正的传播时延数据的时间间隔T1、不同位置点的温度数据的时间间隔Ta、湿度数据的时间间隔Tb和大气压数据的时间间隔Tc,选取T1,Ta,Tb,Tc中的最大值T,即
T=max(T1,Ta,Tb,Tc) (4)
对于经过步骤3修正后获得的时间间隔小于T的数据,将每T时间长度内的数据进行平均计算,取平均值,形成一组新的时间间隔为T的数据;
对于经过步骤3修正后获得的时间间隔等于T的数据,不作任何处理;
步骤4.1.2、对步骤4.1.1获得的不同位置点的温度数据、湿度数据和大气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将归一化后的数据和步骤4.1.1获得的传播时延数据整理成在时间轴上相对应的数据集;
步骤4.1.3、从步骤4.1.2获得的数据集中随机选取50%的数据构成训练集,剩余50%的数据构成测试集;
步骤4.2:构建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由输入层、模式层、求和层和输出层构成,其中,
(1)输入层:输入层需要输入步骤4.1.3训练集中不同位置点的温度数据、湿度数据和大气压数据,输入层神经元的数目等于输入变量的维数n,各神经元是简单的分布单元,直接将输入变量传递给模式层;
(2)模式层:模式层神经元的数目等于步骤4.1.3训练集中样本的数目m,各神经元对应不同的样本,模式层神经元的传递函数pi为
其中,X为输入变量,Xi为第i个神经元对应的样本,ρ为径向基函数的分布密度,又称“光滑因子”;
(3)求和层:求和层的两种类型的神经元分别对模式层的神经元进行算数求和、加权求和,算数求和神经元的传递函数S1为:
加权求和神经元的传递函数S2为:
其中,yi为步骤4.1.3训练集中的第i个传播时延数据;
(4)输出层:输出层的神经元数目为1,用来计算和输出传播时延的预测结果,输出层神经元的传递函数y为:
y=S1/S2 (8);
步骤4.3:训练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
根据步骤4.2中构建的GRNN的网络结构,训练基于GRNN的传播时延时变特性,即确定使传播时延预测效果最好时GRNN的光滑因子的取值;
通过多次循环对基于GRNN的传播时延时变特性预测结果进行交叉有效性验证,以此确定最优光滑因子的取值,令光滑因子在1附近以0.1的间隔依次取不同值,分别计算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的传播时延的均方误差值MSE,MSE越小,则对传播时延时变特性的预测效果越好,均方误差值MSE最小时对应的光滑因子确定为GRNN的最优光滑因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674854.3A CN111985684B (zh) | 2020-07-14 | 2020-07-14 | 一种应用于远距离的长波地波传播时延时变特性预测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674854.3A CN111985684B (zh) | 2020-07-14 | 2020-07-14 | 一种应用于远距离的长波地波传播时延时变特性预测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85684A true CN111985684A (zh) | 2020-11-24 |
CN111985684B CN111985684B (zh) | 2023-09-22 |
Family
ID=73439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674854.3A Active CN111985684B (zh) | 2020-07-14 | 2020-07-14 | 一种应用于远距离的长波地波传播时延时变特性预测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985684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95217A (zh) * | 2021-04-09 | 2021-07-09 |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 一种用于长波授时监测站的远程监控方法及系统 |
CN113627074A (zh) * | 2021-07-13 | 2021-11-09 | 西安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地波传播时延预测方法 |
CN116567800A (zh) * | 2023-06-30 | 2023-08-08 | 湖南时空信安科技有限公司 | 时间校准方法、调整模型训练方法及电子设备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253751A2 (de) * | 2001-04-25 | 2002-10-30 | Paul Dr. Mathias | Adaptives verteiltes Verfahren zur Berechnung systemoptimaler Routen in Kommunikationsnetzen |
CN109905190A (zh) * | 2019-01-25 | 2019-06-18 | 西安理工大学 | 一种低频地波传播时延时变特性的建模方法 |
US10613232B1 (en) * | 2019-03-27 | 2020-04-07 | Beihang University | Ground-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 capable of predicting tropospheric refractive index with high precision |
CN110990505A (zh) * | 2019-11-24 | 2020-04-10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 |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Loran-C ASF修正方法 |
-
2020
- 2020-07-14 CN CN202010674854.3A patent/CN11198568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253751A2 (de) * | 2001-04-25 | 2002-10-30 | Paul Dr. Mathias | Adaptives verteiltes Verfahren zur Berechnung systemoptimaler Routen in Kommunikationsnetzen |
CN109905190A (zh) * | 2019-01-25 | 2019-06-18 | 西安理工大学 | 一种低频地波传播时延时变特性的建模方法 |
US10613232B1 (en) * | 2019-03-27 | 2020-04-07 | Beihang University | Ground-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 capable of predicting tropospheric refractive index with high precision |
CN110990505A (zh) * | 2019-11-24 | 2020-04-10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 |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Loran-C ASF修正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YU-RONG PU等: ""Analysis and Modeling of Temporal Variation Properties for LF Ground-Wave Propagation Delay"", 《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 vol. 18, no. 4, pages 641 - 645, XP011718540, DOI: 10.1109/LAWP.2019.2900271 * |
王丽黎;杨红娟;: "长波传播时延变化与温度的相关性分析及建模", 科技通报, no. 04, pages 17 - 21 *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95217A (zh) * | 2021-04-09 | 2021-07-09 |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 一种用于长波授时监测站的远程监控方法及系统 |
CN113627074A (zh) * | 2021-07-13 | 2021-11-09 | 西安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地波传播时延预测方法 |
CN113627074B (zh) * | 2021-07-13 | 2024-04-19 | 西安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地波传播时延预测方法 |
CN116567800A (zh) * | 2023-06-30 | 2023-08-08 | 湖南时空信安科技有限公司 | 时间校准方法、调整模型训练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16567800B (zh) * | 2023-06-30 | 2023-09-08 | 湖南时空信安科技有限公司 | 时间校准方法、调整模型训练方法及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85684B (zh) | 2023-09-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985684B (zh) | 一种应用于远距离的长波地波传播时延时变特性预测方法 | |
CN109856969B (zh) | 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故障预测方法及预测系统 | |
CN112926144B (zh) | 一种多应力加速寿命试验耦合效应分析及寿命预测方法 | |
CN110213003B (zh) | 一种无线信道大尺度衰落建模方法及装置 | |
CN114584230B (zh) | 一种基于对抗网络与长短期记忆网络的预测信道建模方法 | |
CN111369057A (zh) |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空气质量预测优化方法及系统 | |
CN108828519B (zh) |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高精度室内可见光定位方法 | |
CN113108918B (zh) | 一种极轨气象卫星热红外遥感数据反演气温方法 | |
CN113126038A (zh) | 高频地波雷达工作频率优选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应用 | |
Shinma et al. | Incorporating multi-event and multi-site data in the calibration of SWMM | |
CN117692940B (zh) | 一种基于微波链路的微波系统性能检测方法 | |
CN114676779A (zh) | 基于鲁棒宽度网络的大气质量监测数据校准方法及系统 | |
CN116938358B (zh) | 一种天馈线或天线合路器的驻波比检测数据的处理方法 | |
CN111859241B (zh) | 一种基于声传递函数学习的非监督声源定向方法 | |
CN117745096A (zh) | 一种控制网布测方案评价方法及系统 | |
CN113114388B (zh) | 一种基于电平时序动态记忆的天线沾湿损耗确定方法 | |
CN109581280A (zh) | 终端自适应在线定位方法、系统及装置 | |
CN113055111A (zh) | 一种基于贝叶斯优化的信道建模方法及系统 | |
CN107203677B (zh) | 一种电子系统多退化进程研究方法 | |
CN114970595B (zh) |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单快拍多目标角度估计方法 | |
CN115184859B (zh) | 一种构建非视距传播场景下测距和测角误差消除方法 | |
CN110261818A (zh) | 非直达超宽带信号识别与误差消除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 |
CN219474669U (zh) | 一种基于能量流动平衡的在线仪器仪表校准系统 | |
CN116840867A (zh) | 基于泛克里金法的长波地波传播时延预测方法 | |
CN117670000B (zh) | 基于组合预测模型的泵站供水量预测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