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72932A - 一种食品容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食品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72932A
CN111972932A CN202010753699.4A CN202010753699A CN111972932A CN 111972932 A CN111972932 A CN 111972932A CN 202010753699 A CN202010753699 A CN 202010753699A CN 111972932 A CN111972932 A CN 1119729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wl body
food container
sleeve
food
shaft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5369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清江
何冬冬
谭青
罗海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Yiai Cloud Kitch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Yiai Cloud Kitc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Yiai Cloud Kitch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Yiai Cloud Kitc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5369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72932A/zh
Publication of CN1119729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729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GHOUSEHOLD OR TABLE EQUIPMENT
    • A47G19/00Table service
    • A47G19/02Plates, dishe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1/00Clos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D51/16Clos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with means for venting air or ga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1/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 B65D81/34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for packaging foodstuffs or other articles intended to be cooked or heated within the pack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Food-Manufactur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食品容器,该食品容器包括外碗体、设置于外碗体内的内碗体以及盖设于外碗体或内碗体上的盖体,通过在内碗体的底部形成开口并覆盖第一密封膜,并在内碗体或盖体上设置转轴组件,转轴组件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于第一密封膜,以使得转轴组件进行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一连接件撕开第一密封膜,以使得内碗体内的第二食材经开口落入外碗体内,进而与外碗体内的第一食材混合,省去了原有的外碗体、内碗体和盖体的拆解过程,混合食材的过程不需要打开食品容器,减少食材与外部环境的接触次数,可直接通过转轴组件进行撕膜以实现两种食材的混合后进行后续加工,使得加工的流程更加简单,缩短加工时间,提高加工效率以及食品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食品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机械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食品容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食品加工行业也逐渐朝着工业化、产业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其中,食品自动加工机械领域尤其受到重视,自动餐饮设备能够直接取代人工对食品容器中的食材进行加工,提高加工品质。一般食品容器仅能容纳一种食材,从而自动餐饮设备仅能针对一种食材进行加工。
为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目前通过在食品容器内设置多种食材以进行加工。例如设置包括外碗体、内碗体和盖体的食品容器,以形成至少两个容置腔,分别容纳不同食材。但是在自动餐饮设备对食品容器内的食材进行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先将内碗体从外碗体中完全取出,即需要分离外碗体、内碗体和盖体之后才能进行食材的混合及后续加工,导致加工的流程过于复杂,加工时间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食品容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自动餐饮设备对食品容器内的食材加工的流程过于复杂,加工时间较长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食品容器,包括:
外碗体,用于形成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用于容纳第一食材;
内碗体,用于形成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容置腔用于容纳第二食材,其中,所述内碗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或所述第一容置腔的上方,且所述内碗体的底部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上覆盖有第一密封膜;
盖体,盖设于所述外碗体或内碗体上;
转轴组件,设置于所述内碗体或所述盖体上,所述转轴组件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密封膜,以使得所述转轴组件进行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第一连接件撕开所述第一密封膜,以使得所述第二食材经所述开口落入所述第一容置腔内,进而与所述第一食材混合。
本发明食品容器包括外碗体、设置于外碗体内的内碗体以及盖设于外碗体或内碗体上的盖体,通过在内碗体的底部形成开口,在开口上覆盖第一密封膜,并在内碗体或盖体上设置转轴组件,转轴组件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于第一密封膜,以使得转轴组件进行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一连接件撕开第一密封膜,以使得内碗体内的第二食材经开口落入外碗体内,进而与外碗体内的第一食材混合,省去了原有的外碗体、内碗体和盖体的拆解过程,混合食材的过程不需要打开食品容器,减少食材与外部环境的接触次数,可直接通过转轴组件进行撕膜以实现两种食材的混合后进行后续加工,使得加工的流程更加简单,缩短加工时间,提高加工效率以及食品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发明食品容器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食品容器一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食品容器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食品容器一实施例中固定轴与转轴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食品容器一实施例中固定轴与转轴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食品容器一实施例中固定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食品容器一实施例中第一套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食品容器一实施例中第二套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食品容器一实施例中导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食品容器一实施例中导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食品容器一实施例中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食品容器另一实施例中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食品容器另一实施例中部分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食品容器的部分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食品容器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食品容器另一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食品容器另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自动餐饮设备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自动餐饮设备一实施例中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自动餐饮设备一实施例中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自动餐饮设备一实施例中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自动餐饮设备一实施例中定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自动餐饮设备一实施例中定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自动餐饮设备一实施例中积水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自动餐饮设备一实施例中积水盘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自动餐饮设备一实施例中加热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发明自动餐饮设备一实施例中加热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本发明自动餐饮设备一实施例中加热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9是本发明自动餐饮设备一实施例中插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0是本发明自动餐饮设备一实施例中蒸汽处理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1是本发明自动餐饮设备一实施例中蒸汽处理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2是本发明自动餐饮设备一实施例中蒸汽处理机构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33是本发明自动餐饮设备另一实施例中蒸汽处理机构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34是本发明自动餐饮设备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而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参见图1至图3,本发明食品容器10一实施例包括外碗体100、内碗体200、盖体300以及转轴组件400,外碗体100用于形成第一容置腔110,第一容置腔110用于容纳第一食材;内碗体200用于形成第二容置腔210,第二容置腔210用于容纳第二食材,其中,内碗体200设置于第一容置腔110内或第一容置腔110的上方,且内碗体200的底部形成有开口220,开口220上覆盖有第一密封膜230;盖体300盖设于外碗体100或内碗体200上;转轴组件400设置于内碗体200或盖体300上,转轴组件400通过第一连接件240连接于第一密封膜230,以使得转轴组件400进行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一连接件240撕开第一密封膜230,以使得第二食材经开口220落入第一容置腔110内,进而与第一食材混合。
本发明食品容器10包括外碗体100、设置于外碗体100内的内碗体200以及盖设于外碗体100或内碗体200上的盖体300,通过在内碗体200的底部形成开口220,在开口220上覆盖第一密封膜230,并在内碗体200或盖体300上设置转轴组件400,转轴组件400通过第一连接件240连接于第一密封膜230,以使得转轴组件400进行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一连接件240撕开第一密封膜230,以使得内碗体200内的第二食材经开口220落入外碗体100内,进而与外碗体100内的第一食材混合,省去了原有的外碗体、内碗体和盖体的拆解过程,混合食材的过程不需要打开食品容器10,减少食材与外部环境的接触次数,可直接通过转轴组件400进行撕膜以实现两种食材的混合后进行后续加工,使得加工的流程更加简单,缩短加工时间,提高加工效率以及食品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食品容器10呈圆形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食品容器10也可以呈方形或多边形等其他形状设置,在此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食材可以为粉、面等食材,第二食材可以为配菜、汤料等。
在本实施例中,盖体300上可以形成有凹槽(图中未示出),用于承装餐具、酱料等,通过密封膜(图中未示出)密封于凹槽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膜230可以通过热熔的方式覆盖于开口220。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密封膜230也可以通过粘贴等其他方式覆盖于开口220,在此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盖体300上沿盖体300相对于外碗体100或内碗体200的盖合方向固定设置有中空的固定轴310,转轴组件400与固定轴310转动连接,以使得转轴组件400能够绕固定轴310相对盖体300进行转动,通过设置与盖体300固定连接的固定轴310以配合转轴组件400实现转动,能够避免直接将转轴组件400与盖体300转动连接而造成的密封性差的问题,减少外部空气或水汽进入食品容器10中,能够提高食品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内碗体200的周侧壁形成向内碗体200内部突出的避让缺口250,固定轴310及转轴组件400的至少部分容置于避让缺口250,无需额外设置容置空间以容置固定轴310及转轴组件400,能够使得食品容器10的结构更加紧凑。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外碗体100或盖体300上设置凸耳(图中未示出)以容置固定轴310及转轴组件400,固定轴310及转轴组件400位于内碗体200的外侧,能够增大内碗体200的第二容置腔210的体积,以容纳更多第二食材。
一并参见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转轴组件400包括第一套筒410、第二套筒420以及导管430,第一套筒410套设于固定轴310的外围,第二套筒420与第一套筒410彼此卡接,导管430插置支撑于第二套筒420上,并与固定轴310连通,其中第一套筒410、第二套筒420和导管430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成能够相对于固定轴310进行转动,并与第一连接件240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套筒410、第二套筒420以及导管430构成转轴组件400,能够使得外部插管(图中未示出)在插入导管430内时,导管430能够沿导管430的轴向伸缩,便于插管与导管430之间的配合定位。
一并参6至图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套筒410转动设置于固定轴310的外围,固定轴310的外侧壁的底部形成有凸缘311,第一套筒410的内侧壁形成有第一支撑台411,第一支撑台411支撑于凸缘311上;第一套筒410的底部设置有卡槽412,第二套筒420的顶部设置有卡扣421,卡槽412与卡扣421配合以将第一套筒410与第二套筒420卡合连接;第二套筒420的底壁上形成有通槽422,导管430的外侧壁上形成有第二支撑台431,导管430穿设于通槽422,且第二支撑台431支撑于通槽422外围的底壁上,以使得导管430能够相对于第二套筒420伸缩,导管430设置成能够带动第二套筒420和第一套筒410绕固定轴310进行转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第一套筒410的底部设置有卡扣,第二套筒420的顶部设置有卡槽,以实现第一套筒410与第二套筒420的卡合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套筒410和第二套筒420也可以通过磁吸、粘贴等其他方式固定连接,在此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套筒420的底壁上进一步设置有与通槽422连通的限位槽423,导管430的外侧壁上形成有限位凸起432,限位凸起432容置于限位槽423,以限制导管430相对第二套筒420转动。
一并参见5和图10,在本实施例中,导管430的内侧壁上形成有限位柱433,限位柱433位于第二支撑台431朝向盖体300的一侧,用于与外部插管干涉以驱动转轴组件400相对盖体300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柱433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限位柱433的沿导管430的周向间隔设置,以与外部插管形成干涉。
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两个限位柱433中的一者沿导管430的轴向的延伸长度H1大于另一者沿导管430的轴向的延伸长度H2,以使得外部插管在插入导管430内时,限位柱433对外部插管的阻力更小,从而便于外部插管的插入。
在本实施例中,导管430底部形成有通孔435,以允许经导管430向第一容置腔110输送加热介质,从而实现对第一食材和第二食材的自动加热。
在本实施例中,通孔435的孔径可以为0.8mm至1mm,例如0.8mm、0.9mm或1mm,通孔435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通孔呈规整的多边形排布,例如正六边形、正八边形等,能够降低气态加热介质输送时产生的汽鸣声及第一食材和第二食材中的液态物在受热过程中产生的水泡发出的噪声。
在本实施例中,内碗体200内设置有格栅260,格栅260用于将第二容置腔210分隔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开口220位于第一部分的底部,第二食材包括固态物和液态物,固态物被格栅260隔档于第二容置腔210的第一部分内,液态物容置于第二容置腔210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内,并能够经格栅260流动,通过将第二食材中的固态物集中设置于对应开口220的第一部分,能够在开口220被打开,第二食材落入第一容置腔110的过程中减少固态物的残留。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240也可以不通过转轴组件400实现运动,例如食品容器10进一步可以包括拉动件(图中未示出),拉动件设置于盖体300上,且与第一连接件240连接,用于相对盖体300运动,以带动第一连接件240拉断拉断片270,进而撕开第一密封膜230。
参见图1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240从内碗体200的底壁背离第二容置腔210的一侧连接转轴组件400和第一密封膜230,且第一连接件240连接于第一密封膜230远离转轴组件400的一侧,以便于第一密封膜230完全被撕开,内碗体200的开口220能够完全露出,从而能够避免第二食材残留在内碗体200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240可以呈带状设置,以增加第一连接件240的拉伸强度,使得第一连接件240不易在被拉动的过程中断裂,提高食品容器10的可靠性,其中,第一密封膜230与第一连接件240可以为一体成型或通过粘贴等方式固定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240也可以呈线状设置,在此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240可以由棉或PP(Polypropylene,聚丙烯)材料制成,在此不做限制。
参见图12和图13,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密封膜230可不直接与第一连接件240固定连接,具体的,内碗体200的底部边缘一同成型有拉断片270,第一密封膜230进一步固定于拉断片270上,拉断片270上进一步连接有第一连接件240,第一连接件240设置成在受外力作用时拉断拉断片270,进而撕开第一密封膜230,以使得第二食材经开口220落入第一容置腔110内,与第一食材混合,省去了原有的外碗体、内碗体和盖体的拆解过程,混合食材的过程不需要打开食品容器10,减少食材与外部环境的接触次数,可直接通过转轴组件400进行撕膜以实现两种食材的混合后进行后续加工,使得加工的流程更加简单,缩短加工时间,提高加工效率以及食品安全性。
一并参见图14,在本实施例中,拉断片270与内碗体200的底部边缘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厚度减薄区271,以使得拉断片270沿厚度减薄区271与内碗体200的底部边缘断开,能够避免拉断片270在受外力作用脱离内碗体200内对内碗体200造成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拉断片270上设置有贯穿拉断片270及其上的第一密封膜230的第一通孔272,第一连接件240穿设于第一通孔272内,以使得拉断片270与第一连接件240相对固定,进而使得拉断片270能够随第一连接件240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240与第一密封膜230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块241,第一限位块241用于将第一连接件240与第一密封膜230连接的一端限位于第一通孔272的一侧,以使得第一连接件240受外力作用时,第一限位块241作用于拉断片270,从而使得拉断片270能够被拉断。
在本实施例中,转轴组件400与第一连接件240连接,用于相对内碗体200转动,以带动第一连接件240拉断拉断片270,进而撕开第一密封膜230,从而能够实现自动撕膜。
在本实施例中,转轴组件400上设置有第二通孔424,第一连接件240穿设于第二通孔424内,以使得拉断片270与转轴组件400相对固定,进而使得拉断片270能够随转轴组件400转动收卷。具体的,第二通孔424可以形成于转轴组件400的第二套筒420上。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通孔424也可以形成于第一套筒410或导管430上,在此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240与转轴组件400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块242,第二限位块242用于将第一连接件240与转轴组件400连接的一端限位于第二通孔424的一侧。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240也可以通过缠绕等方式与拉断片270或转轴组件400固定连接,在此不做限制。
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食品容器10另一实施例包括外碗体100、内碗体200、盖体300以及转轴组件400,外碗体100用于形成第一容置腔110,第一容置腔110用于容纳第一食材;内碗体200与盖体300一体成形设置,用于形成第二容置腔210,第二容置腔210用于容纳第二食材,其中,内碗体200设置于第一容置腔110内或第一容置腔110的上方,且内碗体200的底部形成有开口220,开口220上覆盖有第一密封膜230;盖体300盖设于外碗体100;转轴组件400设置于内碗体200或盖体300上,转轴组件400通过第一连接件240连接于第一密封膜230,以使得转轴组件400进行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一连接件240撕开第一密封膜230,以使得第二食材经开口220落入第一容置腔110内,进而与第一食材混合。
参见图15至图17,本发明食品容器10另一实施例包括外碗体100、内碗体200、盖体300以及转轴组件400,外碗体100用于形成第一容置腔110,第一容置腔110用于容纳第一食材;内碗体200用于形成第二容置腔210,第二容置腔210用于容纳第二食材,其中,内碗体200设置于第一容置腔110内或第一容置腔110的上方,且内碗体200的底部形成有开口(图中未标出),开口上覆盖有第一密封膜(图中未标出);盖体300盖设于外碗体100或内碗体200上;转轴组件400设置于盖体300上,转轴组件400通过第一连接件240连接于第一密封膜,以使得转轴组件400进行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一连接件240撕开第一密封膜,以使得第二食材经开口落入第一容置腔110内,进而与第一食材混合,省去了原有的外碗体、内碗体和盖体的拆解过程,混合食材的过程不需要打开食品容器10,减少食材与外部环境的接触次数,可直接通过转轴组件400进行撕膜以实现两种食材的混合后进行后续加工,使得加工的流程更加简单,缩短加工时间,提高加工效率以及食品安全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转轴400也可以设置于内碗体200上,在此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内碗体200的顶部与盖体300固定连接,内碗体200形成有容置槽280和与容置槽280连通的过孔281,转轴组件400垂直于盖体300相对于外碗体100或内碗体200的盖合方向设置于容置槽280内,第一连接件240贯穿过孔281以与转轴组件40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外碗体100的内侧壁形成有环形承台120,环形承台120上覆盖有第二密封膜130,以密封第一食材,第二密封膜130通过第二连接件140与转轴组件400连接,以使得转轴组件400相对于内碗体200或盖体300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二连接件140撕开第二密封膜130,以使得第一食材外露,进而使得第二食材与第一食材混合,通过设置第二密封膜130进一步对第一食材进行密封,更加有利于第一食材的存储,提高食品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转轴组件400包括转轴440和固定件450,固定件450用于将转轴440固定于盖体300上,并在盖体300与内碗体200固定连接时插入容置槽280。
在本实施例中,转轴440的至少一端贯穿盖体300以外露于盖体300,能够使得外部设备在不打开盖体300的情况下即可驱动转轴440旋转,进而使得第一连接件240和第二连接件140收卷于转轴440上,从而实现第一食材和第二食材的混合,有利于实现对食品容器10内食材的自动加工。
在本实施例中,食品容器10进一步可以包括单向件150和固定件160,外碗体100底部设置有通孔170,单向件150贯穿通孔170设置,以允许向第一容置腔110单向输送加热介质,能够实现对第一食材和第二食材的加热,并且能够避免第一食材和第二食材在未加热时漏出,固定件160用于单向件150固定于通孔170,避免单向件150脱落。
在本实施例中,单向件150可以由柔性材料制成,单向件150可以半球形、弧形或尖嘴形等设置,单向件150上形成有开槽,开槽的形状可以为三叉形、十字形或多边叉形等。
参见图3、图18至图20,本发明自动餐饮设备20一实施例中,自动餐饮设备20用于对食品容器10进行加工操作,从而实现对食品容器10内的食材的加工,在本实施例中,以上述图3对应的食品容器10为例进行说明,其中,食品容器10的具体结构参见上述食品容器10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自动餐饮设备20包括柜体500、载台600、定位机构700以及加热机构800,柜体500形成一容置空间;载台600设置于容置空间内,用于承载食品容器10,食品容器10上设置有通孔320;定位机构700设置于容置空间内,用于驱动食品容器10进行转动,以使得通孔320达到预定位置;加热机构800包括插管810以及插管传动机构820,插管传动机构820用于传动插管810和载台600进行相对运动,以使得插管810能够插入位于预定位置的通孔320内,进而允许通过插管810向食品容器10内注入加热介质,实现对食品容器10内的食材的加热。
本发明自动餐饮设备20包括柜体500以及设置于柜体500内的载台600、定位机构700以及加热机构800,通过定位机构700对承载于载台600上的食品容器10进行定位后,直接通过加热机构800的插管传动机构820传动插管810相对载台600运动,以使得插管810能够插入位于预定位置的食品容器10的通孔320内,进而允许通过插管810向食品容器10内注入加热介质,实现对食品容器10内的食材的加热,能够简化加工流程,缩短加工时间,提高加工效率,并且加热前无需打开食品容器10,能够减少食品容器内食材与外部环境的接触次数,提高食品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自动餐饮设备20进一步包括载台平移机构610,载台平移机构610用于沿水平方向传动载台600,以使得载台600伸出于容置空间外,以接收食品容器10,并进一步沿水平方向反向传动载台600,以使得食品容器10随载台600回传至容置空间内。
在本实施例中,自动餐饮设备20进一步包括扫描机构(图中未示出),扫描机构设置于柜体500上,用于扫描并鉴权食品容器10上的标识(图中未示出),载台平移机构610在扫描机构将标识鉴权为有效后,沿水平方向传动载台600,以使得载台600伸出于容置空间外。
在本实施例中,标识可以为二维码或条形码等。
在本实施例中,自动餐饮设备20进一步包括开关按键510,开关按键510设置于柜体500上,载台平移机构610在开关按键510被按下后,沿水平方向反向传动载台600,以使得食品容器10随载台600回传至容置空间内。
在本实施例中,自动餐饮设备20进一步包括提示机构520,提示机构520设置于柜体500上,用于在加热机构800完成对食材的加热后,发出提示信息,载台平移机构610进一步在开关按键510被按下后,沿水平方向传动载台600,以使得加工完成的食品容器10随载台600伸出于容置空间外。
在本实施例中,提示机构520可以为指示灯,能够通过灯光进行提示。
在其他实施例中,提示机构520也可以为显示屏或蜂鸣器等,通过图文或声音进行提示,在此不做限制。
在其他实施例中,自动餐饮设备20进一步可以包括感应器(图中未示出),感应器设置于载台600上,载台平移机构610在伸出容置空间且感应器感应到食品容器10放置于载台600或食品容器10从载台600取走后,沿水平方向反向传动载台600,以使得载台600回传至容置空间内。
一并参见图3、图19、图21至图23,在本实施例中,载台600包括载台主体620以及转动支撑于载台主体620上的转盘630,转盘630用于承载食品容器10,食品容器10上设置有通孔320以及限位部330;定位机构700包括旋转驱动机构710和限位挡板720,旋转驱动机构710与转盘630连接,用于驱动转盘630带动食品容器10进行转动,限位挡板720设置于食品容器10的外围,用于在通孔320达到预定位置后与食品容器10的限位部330抵接,以使得通孔320保持在预定位置,对食品容器10的定位精度较高,有利于后续对食品容器进行自动加工。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机构700进一步包括第一感应器730,第一感应器730用于感应食品容器10,旋转驱动机构710在第一感应器730感应到食品容器10放置于转盘630后,开始驱动转盘630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机构700进一步可以包括第二感应器740,第二感应器740进一步用于感应转盘630的旋转角度,旋转驱动机构710在第二感应器740感应到转盘630的旋转预设角度后,停止驱动转盘630转动。例如,旋转预设角度为360°,转盘630上设有感应件631,装盘630旋转前,感应件631对应第二感应器740,转盘630开始旋转后,当第二感应器740感应到感应件631时,转盘630即旋转360°,转盘630停止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角度大于通孔320转动到预定位置所需的旋转角度,食品容器10设置成在限位部330与限位挡板720抵接且旋转驱动机构710继续驱动转盘630进行转动期间能够相对转盘630滑动,从而无需直接对转盘630的旋转角度进行测量,精度要求更低。
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机构700进一步可以包括第二感应器(图中未示出),旋转驱动机构710在第二感应器感应到食品容器10的限位部330与限位挡板720抵接后,停止驱动转盘630转动,能够减小食品容器10与转盘630之间的摩擦,从而减少食品容器10和转盘630的磨损,有利于提高自动餐饮设备2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旋转驱动机构710包括与转盘630连接且同轴设置的第一齿轮711、与第一齿轮711啮合的第二齿轮712以及连接于第二齿轮712的旋转驱动件713,旋转驱动件713驱动第二齿轮712转动,从而能够通过第一齿轮711带动转盘630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机构700进一步可以包括限位板750,限位板750设置于转盘630的上方,限位板750用于将食品容器10压持于转盘630上,能够避免在插管810从食品容器10抽离时将食品容器10的盖体300带出。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板750的末端呈斜面设置,限位板750用于在载台平移机构610沿水平靠近限位板750的方向传动载台600时,与承载于载台600上的食品容器10抵接。
一并参见图24和图25,在本实施例中,载台600进一步可以包括积水盘640,积水盘640设置于转盘630上,食品容器10承载于积水盘640上方,积水盘640用于收集食品容器10溢出的水,能够避免食品容器10溢出的水流入自动餐饮设备20中,进而使得容置空间内保持干燥,避免滋生细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性及延长自动餐饮设备2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积水盘640包括底板641和环形侧板642,底板641和环形侧板642共同形成收集腔,底板641上设置有凸起643,食品容器10承载于凸起643上,以使得食品容器10的底部与底板641呈间隔设置,以为食品容器10溢出的水留出容纳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食品容器10的底部可以设置有用于容纳凸起643的定位凹陷(图中未示出),积水盘640设置成允许用户通过抓取凸起643而将积水盘640从转盘630上取出,从而能够对积水盘640内的积水进行清理,有利于保证自动餐饮设备20内的容置空间的干燥,不易滋生细菌,使得食品安全性更高。
在本实施例中,凸起643沿底板641的主表面的垂直方向的截面呈工字型设置,有利于用户抓取。
在本实施例中,凸起643沿底板641的主表面的垂直方向上的高度D1大于环形侧板642沿底板641的主表面的垂直方向上的高度D2,以使得食品容器10承载于凸起643上时,食品容器10的底部与环形侧板642呈间隔设置,使得食品容器10溢出的水能够顺着环形侧板642流入收集腔内。
在本实施例中,转盘630呈下凹设置,以形成一容置腔,积水盘640及食品容器10的至少部分设置于容置腔内,使得转盘630、积水盘640以及食品容器10的整体配合结构更加稳定。
一并参见图26至图28,在本实施例中,插管传动机构820包括插管平移机构830和插管转动机构840,插管平移机构830用平移传动插管810,以使得插管810插入通孔320并与食品容器10的转轴组件400对接,插管转动机构840用于传动插管810带动转轴组件400进行同步转动,插管810进一步用于向食品容器10内注入加热介质。
在本实施例中,通孔320设置于食品容器10的盖体300上,食品容器10的固定轴310固定于通孔320内,转轴组件400的导管430用于接收插管810,并带动转轴组件400的第一套筒410和第二套筒420随插管810同步转动,导管430进一步用于将从插管810输入的加热介质导引至第一容置腔110内。
一并参见图10和图29,在本实施例中,插管810的外侧壁上形成有第一限位柱811,第一限位柱811能够与导管430的第二限位柱433干涉,以带动导管430进行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柱433的顶部形成有倾斜面434,使得插管810在插入导管430时,第一限位柱811能够沿倾斜面434滑入相邻的两个第二限位柱433之间,从而与第二限位柱433形成干涉。
在本实施例中,插管转动机构840用于在插管平移机构830传动插管810插入导管430的过程中,驱动插管810以预定角度往复摆动,以使得第一限位柱811与第二限位柱433彼此错开,使得第一限位柱811能够与第二限位柱433形成干涉,提高可靠性。
一并参见图1和图3,通孔320上覆盖有第二密封膜340,插管810的末端呈尖角状设置,以刺破第二密封膜340,通过设置第二密封膜340能够进一步将食品容器10的内部与外界空气隔离,有利于食材的保存。
复参见图26至图28,在本实施例中,插管平移机构830包括基板831、分别设置于基板831上的滑轨832和竖直驱动件833、滑动设置于滑轨832上的滑块834,插管810通过连接板835与滑块834连接,竖直驱动件833驱动连接板835沿竖直方向滑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插管810也可以通过气缸等其他驱动件进行竖直驱动,在此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基板831上设置有上限位传感器836和下限位传感器837,连接板835上设置有定位件838,当上限位传感器836感应到定位件838时,竖直驱动件833不再驱动连接板835上升,当下限位传感器837感应到定位件838时,竖直驱动件833不再驱动连接板835下降,从而实现对插管810沿竖直方向上的定位。
在其他实施例中,上限位传感器836和下限位传感器837也可以设置于连接板835上,定位件838对应设置于基板831上,在此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插管转动机构840包括与插管810连接且同轴设置的第一齿轮841、与第一齿轮841啮合的第二齿轮842以及连接于第二齿轮842的旋转驱动件843,旋转驱动件843驱动第二齿轮842转动,从而能够通过第一齿轮841带动插管810转动。
一并参见图19,在本实施例中,加热介质可以为水蒸汽,自动餐饮设备20进一步可以包括蒸汽发生器530,蒸汽发生器530通过旋转接头531与插管810连通,蒸汽发生器530用于产生水蒸汽,水蒸汽通过旋转接头531和插管810输送至食品容器10内。
在本实施例中,自动餐饮设备20进一步可以包括水泵532,水泵532与蒸汽发生器530连接,用于向蒸汽发生器530供水。
在其他实施例中,加热介质也可以为热水等其他加热介质,在此不做限制。
一并参见图30至图32,在本实施例中,自动餐饮设备20进一步可以包括蒸汽处理机构900,蒸汽处理机构900的至少部分设置于容置空间内,用于对从食品容器10溢出的水蒸汽进行冷凝回收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蒸汽处理机构900包括风机910、风导管920以及冷凝回收机构930,风机910设置于容置空间内,用于抽吸容置空间内的水蒸汽;风导管920与风机910连通,用于将风机910抽吸的水蒸汽通过柜体500的通风口541送出容置空间;冷凝回收机构930用于对送出容置空间的水蒸汽进行冷凝,并回收至容置空间,从而使得容置空间内保持干燥,避免滋生细菌,有利于提高食品安全性及延长自动餐饮设备2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冷凝回收机构930包括冷凝板931,冷凝板931设置于柜体500的外侧且对应通风口541设置,用于与柜体500配合形成一冷凝腔,进而对从通风口541输出的水蒸汽进行冷凝以形成冷凝水,并进一步将冷凝水通过柜体500上的第一导流口542导回至容置空间内。
在本实施例中,冷凝回收机构930进一步可以包括导流板932,导流板932设置于柜体500的内侧,导流板932形成有对应第一导流口542的第一导流槽(图中未标出),导流板932的底部进一步设置有与第一导流槽连通的导流管933,冷凝水能够经第一导流口542、第一导流槽以及导流管933回流至容置空间内。
在本实施例中,柜体500的底板上形成有对应导流管933的第二导流槽543及与第二导流槽543连通的集水槽544,集水槽544呈下沉设置,以使得经第二导流槽543回流的冷凝水能够集中于集水槽544内。
参见图33,在其他实施例中,导流板932上可以形成有延伸部934,延伸部934的端部延伸至第二导流槽543,以使得冷凝水能够经第一导流口542、第一导流槽以及延伸部934回流至容置空间内。
复参见图30至图32、图34,在本实施例中,底板进一步形成有位于集水槽544底部的第二导流口545,自动餐饮设备20进一步包括集水盒550,集水盒550设置于柜体500底部,且对应第二导流口545设置,用于收集经第二导流口545流出的冷凝水。
在本实施例中,底板上进一步设置有滑槽560,集水盒550滑动设置于滑槽560上,以使得集水盒550能够相对底板抽出,便于对收集的冷凝水进行处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食品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碗体,用于形成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用于容纳第一食材;
内碗体,用于形成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容置腔用于容纳第二食材,其中,所述内碗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或所述第一容置腔的上方,且所述内碗体的底部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上覆盖有第一密封膜;
盖体,盖设于所述外碗体或内碗体上;
转轴组件,设置于所述内碗体或所述盖体上,所述转轴组件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密封膜,以使得所述转轴组件进行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第一连接件撕开所述第一密封膜,以使得所述第二食材经所述开口落入所述第一容置腔内,进而与所述第一食材混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上沿所述盖体相对于所述外碗体或内碗体的盖合方向固定设置有中空的固定轴,所述转轴组件与所述固定轴转动连接,以使得所述转轴组件能够绕所述固定轴相对所述盖体进行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碗体的周侧壁形成向所述内碗体内部突出的避让缺口,所述固定轴及所述转轴组件的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避让缺口,所述第一连接件从所述内碗体的底壁背离所述第二容置腔的一侧连接所述转轴组件和所述第一密封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组件包括第一套筒、第二套筒以及导管,所述第一套筒套设于所述固定轴的外围,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第一套筒彼此卡接,所述导管插置支撑于所述第二套筒上,并与所述固定轴连通,其中所述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和所述导管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轴进行转动,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食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转动设置于所述固定轴的外围,所述固定轴的外侧壁的底部形成有凸缘,所述第一套筒的内侧壁形成有第一支撑台,所述第一支撑台支撑于所述凸缘上;所述第一套筒的底部和所述第二套筒的顶部中的一者上设置有卡槽,另一者上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槽与所述卡扣配合以将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卡合连接;所述第二套筒的底壁上形成有通槽,所述导管的外侧壁上形成有第二支撑台,所述导管穿设于所述通槽,且所述第二支撑台支撑于所述通槽外围的所述底壁上,所述导管设置成能够带动所述第二套筒和第一套筒绕所述固定轴进行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食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上进一步设置有与所述通槽连通的限位槽,所述导管的外侧壁上形成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容置于所述限位槽,以限制所述导管相对所述第二套筒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食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的内侧壁上形成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位于所述第二支撑台朝向所述盖体的一侧,用于与外部插管干涉以驱动所述转轴组件相对所述盖体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食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底部形成有通孔,以允许经所述导管向所述第一容置腔输送加热介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碗体内设置有格栅,所述格栅用于将所述第二容置腔分隔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底部,所述第二食材包括固态物和液态物,所述固态物被所述格栅隔档于所述第二容置腔的第一部分内,所述液态物容置于所述第二容置腔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内,并能够经所述格栅流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碗体的顶部与所述盖体固定连接,所述内碗体形成有容置槽和与所述容置槽连通的过孔,所述转轴组件垂直于所述盖体相对于所述外碗体或内碗体的盖合方向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第一连接件贯穿所述过孔以与所述转轴组件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食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碗体的内侧壁形成有环形承台,所述环形承台上覆盖有第二密封膜,以密封所述第一食材,所述第二密封膜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转轴组件连接,以使得所述转轴组件相对于所述内碗体或所述盖体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第二连接件撕开所述第二密封膜,以使得所述第一食材外露,进而使得所述第二食材与所述第一食材混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食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组件包括转轴和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于将所述转轴固定于所述盖体上,并在所述盖体与所述内碗体固定连接时插入所述容置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食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食品容器进一步包括单向件,所述外碗体底部设置有通孔,所述单向件贯穿所述通孔设置,以允许向所述第一容置腔单向输送加热介质。
CN202010753699.4A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食品容器 Pending CN1119729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53699.4A CN111972932A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食品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53699.4A CN111972932A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食品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72932A true CN111972932A (zh) 2020-11-24

Family

ID=73445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53699.4A Pending CN111972932A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食品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7293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95779A (zh) * 2021-10-23 2022-01-07 浙江永升包装有限公司 无损伤外观防伪酒瓶盖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95779A (zh) * 2021-10-23 2022-01-07 浙江永升包装有限公司 无损伤外观防伪酒瓶盖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49465B2 (ja) 遠心分離によって食品液体を生成するための使い捨てカプセル
JP5836460B2 (ja) バイオリアクタ用袋体成形方法
CN111972932A (zh) 一种食品容器
US8186264B2 (en) Disposable cartridge for use in a beverage maker, comprising a novably arranged needle member
JP6356692B2 (ja) 改良されたレセプタクル注入手段を備えた飲料生成装置
CN111938415A (zh) 一种自动餐饮设备
US20080008028A1 (en) Mixing vessel alignment systems, devices, and related methods
US20090027997A1 (en) Single-Use Container With Stirring Device
WO2020234060A1 (en) Machine and capsule for dispensing a beverage
MX2012014404A (es) Cartucho de bebida de una sola preparacion, sistema que incluye el mismo y metodo de uso.
CN212546454U (zh) 一种食品容器
CN213696634U (zh) 一种食品容器
CN216602584U (zh) 一种自动餐饮设备
CN216628209U (zh) 一种自动餐饮设备
CN213405629U (zh) 一种食品容器
CN212591584U (zh) 一种自动餐饮设备
CN214433605U (zh) 一种自动餐饮设备
CN216628283U (zh) 一种自动餐饮设备
CN104219982A (zh) 烹调机与搅拌器
US7987736B2 (en) Device, use and method for drawing off a liquid
ZA200305036B (en) Device for disintegrating bioligical samples.
US20090005704A1 (en) Specimen Collection Container
CN210934637U (zh) 一种生物实验用药剂混合设备
KR20210008820A (ko) 첨가물 저장 캡슐
JP2001159633A (ja) 自動反応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