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71014B - 身体支承装置用歧管及身体支承装置 - Google Patents

身体支承装置用歧管及身体支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71014B
CN111971014B CN201880058276.1A CN201880058276A CN111971014B CN 111971014 B CN111971014 B CN 111971014B CN 201880058276 A CN201880058276 A CN 201880058276A CN 111971014 B CN111971014 B CN 1119710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manifold
opening
air
body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5827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71014A (zh
Inventor
富永悠介
田中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ramount Be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ramount Be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ramount Bed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ramount Bed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9710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710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710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710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27/00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 A47C27/08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 A47C27/081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of pneumatic type
    • A47C27/082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of pneumatic type with non-manual inflation, e.g. with electric pum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27/00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 A47C27/08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 A47C27/10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with two or more independently-fillable chamb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05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ds
    • A61G7/057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bed-sores or for supporting patients with burns, e.g. matt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15/00Sealings
    • F16J15/02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 F16J15/06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with solid packing compressed between sealing surfaces
    • F16J15/10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with solid packing compressed between sealing surfaces with non-metallic pack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41/00Branching pipes; Joining pipes to walls
    • F16L41/02Branch units, e.g. made in one piece, welded, rive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Nursing (AREA)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 Valve Housings (AREA)
  • Branch Pipes, Bends, And The Like (AREA)
  • Gasket Se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身体支承装置用歧管,其与空气供给源一同配置于框体内。在该身体支承装置用歧管中形成有:第一开口,其供给来自所述空气供给源的空气;多个第二开口,其与所述框体的开口连接;空间,其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以及多个流路,其连接并且打开/关闭所述空间和所述多个第二开口。而且,该身体支承装置用歧管的内侧被密封。

Description

身体支承装置用歧管及身体支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身体支承装置用歧管及身体支承装置。
本申请基于2018年4月10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8-075451号主张优先权,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已知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身体支承装置用歧管。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840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所述以往的身体支承装置用歧管中,在简化组装作业方面有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简化组装作业的身体支承装置用歧管。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以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身体支承装置用歧管,其与空气供给源一同配置于框体内,其中,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供给来自所述空气供给源的空气;多个第二开口,所述多个第二开口与所述框体的开口连接;空间,所述空间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以及多个流路,所述多个流路连接并且打开/关闭所述空间和所述多个第二开口,所述身体支承装置用歧管的内侧被密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面,能够简化身体支承装置用歧管的组装作业。
附图说明
图1A是具备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身体支承装置用歧管(以下简称为歧管)的身体支承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1B是表示图1A所示的垫子部及单元之间的连接的俯视示意图。
图2A是表示图1A所示的单元的内部的俯视剖视图。
图2B是表示图1A所示的单元的变形例的图,是表示单元的内部的俯视剖视图。
图3是对图2B的单元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图3(a)表示供气动作,图3(b)表示自然排气动作,图3(c)表示强制排气动作。
图4是图2A所示的歧管及罩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图4所示的歧管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从空气供给源侧观察图5所示的第一板的立体图。
图7是从罩侧观察图5所示的第一板的立体图。
图8是从空气供给源侧观察图5所示的中间板的立体图。
图9是从罩侧观察图5所示的中间板的立体图。
图10是从空气供给源侧观察图5所示的第二板的立体图。
图11是从罩侧观察图5所示的第二板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图5所示的歧管的层叠前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3是表示图5所示的歧管的层叠后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4是表示在图5所示的歧管的内侧的空气的流动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A~图14,以身体支承装置是气垫装置1的情况为例,对本发明的身体支承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A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气垫装置1例如能够在医疗环境下(包括护理环境下)使用。
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俯视图中,将沿着以仰卧位使用气垫装置1的使用者的身体的朝向设为第一方向X,将与第一方向X正交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Y。另外,将与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分别正交的方向设为第三方向Z(参照图4)。第三方向Z与上下方向平行。
如图1A所示,气垫装置1具备:垫子部11,该垫子部11具有能够容纳空气(流体)的多个气室12;以及单元15,该单元15进行空气向气室12的供给及空气从气室12的排出。
垫子部11例如被公知的床装置(未图示)支承。床装置也可以是如下装置:例如面板部件沿第一方向X被分割成多个,通过改变这些面板部件的配置角度,可以进行背部抬高及腿部抬高(膝关节抬高)动作。
气室12是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棒状的室,沿第一方向X排列配置有多个。此外,作为气室12的形状,不限于棒状,例如也可以是格子状。
配置有多个的各气室12被划分成多个组。各气室12例如被划分成三组,每两个设为相同流路系统。在该情况下,相对于三个流路系统中的每一个独立地进行通过单元15进行的空气的供给及排出。此外,各气室12不限于三组,划分为两个以上的任意数量的组即可。在图1B中示出垫子部11及单元15之间的连接的一例。如该图1B所示,单元15经由多根管15a与各气室12直接连接。另外,经由连接各气室12彼此的其它管(未图示)与一部分气室12间接连接。
如图2A所示,单元15具备俯视时形成大致长方形状的壳体(框体)16、空气供给源(泵)17、连接器18、压力传感器19及身体支承装置用歧管(以下,简称为歧管)20。
空气供给源17、连接器18、压力传感器19及歧管20配置于壳体16内。连接器18及压力传感器19在被安装于基板9上的状态下配置于壳体16内。此外,单元15所具备的空气供给源17和各种阀体的控制通过作为控制部的基板9进行。
在壳体16上安装有罩16A。在罩16A上形成有多个开口(框体的开口)16B。歧管20沿着第一方向X配置于罩16A和空气供给源17之间。
与各气室12相连的管(未图示)经由耦合器(未图示)与多个开口16B连接。
空气由单元15通过所述管供给到各气室12。所述管与所述流路系统对应地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空气通过所述各管供给到各流路系统的气室12。
空气供给源17沿着第一方向X与罩16A分离地配置。在图示的例子中,采用气泵作为空气供给源17。此外,例如也可以将鼓风机作为空气供给源17。
压力传感器19沿第二方向Y与空气供给源17并列配置。压力传感器19通过测量从后面将描述的连接口21B流下的空气的压力,测量歧管20内的空气压和各系统的气室12内的空气压。
此外,也可以采用图2B所示的单元15A来代替图2A所示的单元15。对于单元15A的结构,将在后面叙述。
如图4所示,在从第一方向X观察的主视图中,歧管20形成两边沿第三方向Z延伸,并且其余两边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呈长方形状的长方体状。歧管20的第二方向Y的尺寸大于第三方向Z的尺寸。此外,歧管20的第三方向Z的尺寸也可以大于第二方向Y的尺寸。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第一方向X观察歧管20的状态为正面,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歧管20构成为从第二方向Y或第三方向Z观察的状态为正面。
歧管20具备相互层叠的多个板状部件21、22、23。在图示的例子中,歧管20由正面和背面朝向第一方向X的三个板状部件21、22、23构成。
如图2A及图4所示,多个板状部件21、22、23具备配置于第一方向X的空气供给源17侧的第一板21、配置于罩16A侧的第二板22、以及配置于第一板21和第二板22之间的中间板23。
第一板21、第二板22及中间板23形成彼此相同的大小和相同的外形,沿第一方向X相互层叠。
第一板21沿着第一方向X位于比第二板22更靠近空气供给源17的位置。第二板22沿着第一方向X位于比第一板21更靠近罩16A的位置。
(第一板)
如图5及图6所示,歧管20具有供给来自空气供给源17的空气的第一开口21A。
第一开口21A由形成于第一板21上且朝向第一方向X的空气供给源17侧突出的筒状的内部形成。第一开口21A配置于第一板21中沿着第二方向Y的一端部。
如图2A所示,在第一开口21A上连接有与空气供给源17连接的管13。来自空气供给源17的空气通过管13向下流到第一开口21A。
如图5及图6所示,在第一板21中沿着第二方向Y的中央部形成有连接口21B。如图2A所示,连接口21B通过管14与压力传感器19连接。连接口21B由朝向第一方向X的空气供给源17侧突出的筒状的内部形成。
另外,如图5所示,在第一板21上形成有排气用的喷嘴21X。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密封喷嘴21X,而自其他部位自然排气时的方式,但不仅限于该方式。例如作为其他方式也可以采用图2B的构成。在图2B的构成中,还具备供气排气切换用的电磁阀17a、17b。
如图2B及图3所示,一电磁阀17a连接于歧管20及空气供给源17之间。即,电磁阀17a经由配管21a与空气供给源17连接。另外,电磁阀17a经由管21b与歧管20的喷嘴21X连接。在电磁阀17a上设置有用于使其内外连通并向大气开放的排出口17a1。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电磁阀17a及电磁阀17b与歧管20分离的方式,但不仅限于该方式,电磁阀17a及电磁阀17b也可以与歧管20为一体。
如图2B及图3所示,另一电磁阀17b也连接于歧管20及空气供给源17之间。即,电磁阀17b经由配管21c与空气供给源17连接。另外,电磁阀17b经由管21d与歧管20的第一开口21A连接。在电磁阀17b上设置有用于使其内外连通并吸入空气的吸入口17b1。
此外,在图3中,为了进行动作说明,将管21b、21d局部重叠示出,但实际的连接关系如图2B所示,这些管21b、21d之间不连通。
使用图3,对供气动作、自然排气动作及强制排气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图3(a)所示的供气动作中,通过空气供给源17从大气吸入空气,然后将该空气经由歧管20供给至各气室12。即,在打开电磁阀17b的吸入口17b1并且关闭电磁阀17a的排出口17a1的状态下,使空气供给源17动作。于是,空气(大气)从电磁阀17b被吸入,依次通过配管21c、空气供给源17、配管21a、电磁阀17a及管21b供给至歧管20的喷嘴21X。
另外,在图3(b)所示的自然排气动作中,将空气从各气室12向大气开放。即,在停止空气供给源17且停止和歧管20之间的供气及排气的状态下,将来自各气室12的空气从歧管20向大气放出。
另外,在图3(c)所示的强制排气动作中,利用空气供给源17从各气室12吸出空气,然后向大气排出。即,在关闭电磁阀17b的吸入口17b1并且打开电磁阀17a的排出口17a的状态下,使空气供给源17动作。于是,各气室12内的空气依次通过歧管20、管21d、电磁阀17b、配管21c、空气供给源17、配管21a以及电磁阀17a而被吸出,然后从排出口17a1排出到大气。
如图4所示,在第一板21上安装有多个阀24。如图5所示,在第一板21的上端缘及下端缘形成有多个供阀24安装的安装口(安装部)21C。各安装口21C沿第一方向X贯通第一板21。
在图示的例子中,在第一板21的上端缘配置有四个安装口21C,在下端缘配置有五个安装口21C。
分别配置于第一板21的上端缘及下端缘的多个安装口21C沿第二方向Y并排配置。
阀24是具有电磁铁(螺线管)和柱塞的电磁阀。阀24能够使用电磁铁的磁力移动柱塞。
在图示的例子中,阀24分别配置于多个安装口21C中、配置于上端缘的一个安装口21C和配置于下端缘的五个安装口21C。
如图7所示,在第一板21中朝向歧管20的内侧的内表面形成有朝向内侧突出的筒部21D。
两个筒部21D沿第二方向Y隔开间隔配置。在筒部21D的内周面形成有内螺纹部。在内螺纹部安装有固定多个板状部件的螺钉(未图示)。
筒部21D在多个板状部件21、22、23相互层叠的状态下与第二板22中朝向歧管20的内侧的内表面抵接。
(第二板)
如图5及图10所示,在第二板22中、在与第一板21层叠的状态下,俯视时与第一板21的安装口21C重叠的部分,分别形成有与安装口21C连通的第一孔22A。
多个第一孔22A在第二板22的上端缘及下端缘沿第二方向Y排列配置。第一孔22A俯视时形成圆形状。
多个第一孔22A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和相同的大小。第一孔22A有底且被封闭。
如图2A及图11所示,歧管20还具备与壳体16的开口16B连接的第二开口22B和将歧管20内的空气排出到外部的排气口25。多个第二开口22B形成于第二板22。第一开口21A和第二开口22B通过歧管20的内侧而相互连通。
在第二板形成有一个排气口25。
第二开口22B由朝向歧管20的外侧突出的筒状的内部形成。在图示的例子中,共八个第二开口22B在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状态下,沿第三方向Z隔开间隔配置成两列。多个第二开口22B分别与壳体16的开口16B连接。
如图10所示,歧管20还具备在连接并且打开/关闭后面将描述的空间30和第二开口22B的多个流路40。如图10所示,多个流路40形成于第二板22。
多个流路40分别连接第一孔22A和第二开口22B。流路40具备在俯视时沿第三方向Z延伸的部分和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部分。
如上所述,空间30和多个第二开口22B由多个流路40单独地连接。而且,如后所述,单独地控制多个流路40的打开/关闭。
(中间板)
如图5及图8所示,在中间板23中、在与第一板21层叠的状态下俯视时与第一板21的安装口21C重叠的部分,分别形成有与安装口21C连通的第二孔23B。
多个第二孔23B在第二板22的上端缘及下端缘沿第二方向Y排列配置。
第二孔23B在俯视时形成圆形状。多个第二孔23B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和相同的大小。在第二孔23B中形成有底部。
在第二孔23B和后面将描述的第二空间32之间分别形成有中间通道41。第二孔23B相对于第二空间32位于沿着第三方向Z的外侧。
中间通道41沿着第三方向Z连接第二孔23B和后面将描述的第二空间32。第二空间32、中间通道41及第二孔23B各自的底部沿着第三方向Z无台阶地相连。
如图9所示,在中间板23上形成有打开/关闭流路40的第三开口23C。阀24的柱塞通过与中间板23抵接或分离来打开/关闭第三开口23C。
第三开口23C形成于第二孔23B的底部,沿第一方向X贯通第二孔23B的底部。第三开口23C设为直径小于第二孔23B,并且与第二孔23B同轴配置。
如图8所示,在中间板23上形成有多个朝向第一板21突出且与第一板21抵接的第一凸部23D。在图示的例子中,各第一凸部23D沿第二方向Y隔开间隔排列,并且沿第三方向Z隔开间隔配置成两列。
第一凸部23D通过后面将描述的第一垫片51的第三贯通孔51C内,与第一板21的内表面抵接。第三贯通孔51C的形状与第一凸部23D的形状相同。
如图9所示,在中间板23中朝向第二板22侧的第一面,形成有多个朝向第二板22侧突出的第二突起23G。多个第二突起23G沿第二方向Y排列配置,沿第三方向Z隔开间隔配置成两列。
在中间板23上还形成有朝向第二板22突出且与第二板22抵接的第二凸部23H。在图示的例子中,两个第二凸部23H沿第三方向Z隔开间隔配置。
各第二凸部23H形成于第二突起23G的朝向第二板22侧的面。
(空间)
如图5、图8及图10所示,歧管20还具备与第一开口21A连通的空间30。空间30形成于第一板21和第二板22之间。
空间30由形成于第二板22的第一空间31和形成于中间板23的第二空间32构成。第一空间31及第二空间32相互连通。
如图10所示,第一空间31形成为俯视时两边沿第三方向Z延伸,其余两边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长方形状。第一空间31的第二方向Y的尺寸大于第三方向Z的尺寸。
第一空间31的俯视时的第二方向Y的一端部的第三方向Z的尺寸大于其他部分的尺寸。
如图8所示,就第二空间32而言,俯视时两边沿第三方向Z延伸,并且其余两边沿第二方向Y延伸。第二空间32的第二方向Y的尺寸大于第三方向Z的尺寸。
第二空间32的第三方向Z及第二方向Y的尺寸大于第一空间31的第三方向Z及第二方向Y的尺寸。
在中间板23上形成有沿第一方向X贯通中间板23的第一窗23A。第一窗23A形成与第二板22的第一空间31相同的形状和相同的大小。
第一窗23A位于中间板23中在与第二板22层叠的状态下与第二板22的第一空间31相同的位置。通过第一窗23A连通第一空间31和第二空间32。
(垫片)
如图5所示,在第一板21、中间板23及第二板22各自之间分别配置有密封内侧的垫片50。
垫片50具备配置于第一板21和中间板23之间的第一垫片51和配置于中间板23和第二板22之间的第二垫片52。第一垫片51及第二垫片52由橡胶材料形成。
(第一垫片)
第一垫片51构成与第一板21相同的形状,且形成为比第一板21小。
如图7所示,在第一板21的内表面形成有配置第一垫片51的第一凹部21E。第一凹部21E在第一板21的外缘的内侧横跨整个区域而形成。
在第一板21的内表面形成有多个朝向内侧突出的第一突起21F。多个第一突起21F沿第二方向Y排列配置,沿第三方向Z隔开间隔配置成两列。
如图5所示,在第一垫片51上形成有多个与第一突起21F卡合的第一贯通孔51A。通过第一突起21F与第一贯通孔51A卡合,能够防止第一垫片51在第一凹部21E内错位。
另外,在第一垫片51上形成有卡合筒部21D的第二贯通孔51B和卡合后述的第一凸部23D的第三贯通孔51C。
另外,在第一垫片51上形成有连通安装口21C及第二孔23B的第四贯通孔51D。第四贯通孔51D分别形成于第一垫片51中位于安装口21C和第二孔23B之间的部分。
由于安装于安装口21C的阀24的柱塞通过第四贯通孔51D内,从而柱塞能够与中间板23的第二孔23B的底部中的第三开口23C的开口周缘部抵接。
(第二垫片)
如图5所示,第二垫片52构成与第二板22相同的形状,形成为比第二板22小。
如图9所示,在中间板23中朝向第二板22侧的第一面形成有配置第二垫片52的第二凹部23F。第二凹部23F横跨中间板23的整个区域而形成。
如图5所示,在第二垫片52上形成有多个与第二突起23G卡合的第五贯通孔52A。通过第二突起23G与第五贯通孔52A卡合,能够防止第二垫片52在第二凹部23F内错位。
另外,在第二垫片52上形成有第二窗52B,该第二窗52B形成与中间板23的第一窗23A相同的形状。
另外,在第二垫片52上形成有连通第三开口23C及第一孔22A之间的第六贯通孔52C。来自第三开口23C的空气在第六贯通孔52C内朝向第一孔22A流下。
第六贯通孔52C构成圆形状,构成与第三开口23C彼此相同的大小。
第六贯通孔52C分别形成于第二垫片52中位于第三开口23C和第一孔22A之间的部分。
(肋)
如图8所示,在中间板23上形成有朝向第一垫片51突出且密封歧管20的内侧的第一肋23E。第一肋23E与第二空间32、多个中间通道41及多个第二孔23B的缘部连续地形成。
与在图12及图13中作为示意图所示,通过第一肋23E与第一垫片51抵接来确保第一垫片51和由第一肋23E围绕的部分之间的密封。
在第二板22上形成有朝向第二垫片52突出且密封歧管20的内侧的第二肋22C。第二肋22C与从第一空间31的缘部、第一孔22A通过流路40到达第二开口22B的部分的缘部及排气口25的缘部连续地形成。
与在图12及图13中作为示意图所示的情况同样地,通过第二肋22C与第二垫片52抵接来确保第二垫片52和由第二肋22C围绕的部分之间的密封。
接下来,使用图14对歧管20内的空气的流动进行说明。此外,在图14中,对在俯视时位于下侧的部分的空气的流动省略图示。
如图14所示,从空气供给源17供给至第一开口21A的空气进入空间30内。此时,滞留于空间30内的第一空间31及第二空间32之中。
而且,通过打开阀24,即,通过柱塞与中间板23中的第三开口23C的开口周缘部分离,并且第三开口23C开放,通过中间通道41到达第二孔23B的空气通过第三开口23C到达第一孔22A内。
到达第一孔22A内的空气通过流路40到达第二开口22B。然后从第二开口22B通过与单元15的开口16B经由耦合器连接的管供给至各气室12。
这样,从空气供给源17供给至歧管20内的空气能够通过打开/关闭多个阀24供给至任意的气室12。
另外,通过打开与排气口25对应的阀24,能够使各气室12内的空气通过歧管20内排出。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歧管20,打开/关闭歧管20的流路40。
因此,与例如在歧管20中安装多个管,且在这些管中分别设置阀24并设为开闭自如的结构比较,能够省略将多个管安装到歧管20的作业。
另外,不需要这样安装多个管,能够使歧管20的结构紧凑。因此,能够简化歧管20的组装作业,并且使其小型化。另外,通过在歧管20的周围确保空间,能够自由地向另一零件连接。
另外,因为歧管20由多个板状部件构成,所以在各个板状部件的层叠面形成凹陷,由此,能够在歧管20的内侧容易地设置空间30,能够使歧管20的成型性良好。
另外,因为歧管20具备第一板21和第二板22,所以能够将设置于歧管20的内侧的流路40分开形成于各个板。由此,能够抑制第一板21及第二板22各自的形状变得复杂。
另外,因为第一垫片51及第二垫片52与中间板23一同配置于第一板21和第二板22之间,所以能够可靠地密封歧管20的内侧。
另外,因为打开/关闭流路40的第三开口23C形成于中间板23,所以能够将与柱塞抵接的部分形成于与第一板21及第二板22分开的板。因此,与将要求与柱塞的气密性的第三开口23C设置于第一板21或第二板22的结构比较,能够简化第一板21或第二板22的形状,并且降低要求的尺寸精度。
由此,能够确保构成歧管20的各板的成型性。
另外,因为身体支承装置(气垫装置1)具备歧管20,所以在身体支承装置中,能够实现所述的各作用效果。
此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添加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身体支承装置是气垫装置1的构成,但不限于这样的方式。身体支承装置也可以不是气垫装置1。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歧管20是相互层叠的多个板状部件的结构,但不限于这样的方面。歧管20也可以通过像例如3D打印机等那样可以在内部形成空间30的加工方法而形成为一体。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第一板21和第二板22之间层叠中间板23的结构,但不限于这样的方式。也可以不层叠中间板23。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打开/关闭流路40的第三开口23C形成于中间板23的结构,但不限于这样的方式。第三开口23C也可以形成于第一板21或第二板22。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一垫片51及第二垫片52由橡胶材料、与多个板状部件21、22、23分体形成的结构,但不限于这样的方式。例如也可以是通过树脂材料和橡胶材料的双色成型将歧管20和垫片50形成为一体。
另外,也可以采用线状的填料替代板状的垫片50。
另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将所述实施方式的构成要件适当地替换成周知的构成要件,另外,也可以适当地组合所述的变形例。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式,能够简化身体支承装置用歧管的组装作业。由此,产业上的可利用性大。
附图标记说明
1 气垫装置
12 气室
16 壳体(框体)
17 空气供给源
20 歧管
21 第一板
21A 第一开口
21C 安装口(安装部)
22 第二板
22B 第二开口
23 中间板
23C 第三开口
24 阀
30 空间
40 流路。

Claims (5)

1.一种身体支承装置用歧管,其与空气供给源一同配置于框体内,其特征在于,形成有:
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供给来自所述空气供给源的空气;
多个第二开口,所述多个第二开口与所述框体的开口连接;
一个空间,所述一个空间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
多个流路,所述多个流路连接并且打开/关闭所述一个空间和所述多个第二开口;以及
相互层叠的多个板状部件,
所述身体支承装置用歧管的内侧被密封,
所述一个空间和所述多个第二开口由所述多个流路单独地连接,
所述多个流路的打开/关闭被单独控制,从而单独控制所述多个第二开口的打开/关闭,
所述多个板状部件具备形成有所述第一开口的第一板、形成有所述多个第二开口的第二板以及配置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之间的中间板,
在所述中间板上形成有打开/关闭所述流路的第三开口,
通过阀与所述中间板抵接或分离而打开/关闭所述第三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身体支承装置用歧管,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之间配置有密封所述内侧的垫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身体支承装置用歧管,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之间形成有所述一个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身体支承装置用歧管,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板上设置有打开/关闭所述流路的阀的安装部,
在所述第二板上形成有所述流路。
5.一种身体支承装置,其具备所述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身体支承装置用歧管。
CN201880058276.1A 2018-04-10 2018-12-20 身体支承装置用歧管及身体支承装置 Active CN1119710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75451 2018-04-10
JP2018075451 2018-04-10
PCT/JP2018/046908 WO2019198276A1 (ja) 2018-04-10 2018-12-20 身体支持装置用マニホールド、および身体支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71014A CN111971014A (zh) 2020-11-20
CN111971014B true CN111971014B (zh) 2022-05-06

Family

ID=67144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58276.1A Active CN111971014B (zh) 2018-04-10 2018-12-20 身体支承装置用歧管及身体支承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197558B2 (zh)
JP (3) JP6538955B1 (zh)
CN (1) CN111971014B (zh)
WO (1) WO201919827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093246A4 (en) * 2020-01-24 2024-02-14 Patientech Llc CONTROLLABLE BED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02579A1 (en) * 1987-08-03 1989-02-08 Ssi Medical Services, Inc. Patient support structure and variable flow valves therefor
JPH03121384A (ja) * 1989-10-02 1991-05-23 Ckd Corp 電磁弁マニホールド
US5373595A (en) * 1993-03-12 1994-12-20 Irvin Industries Canada Ltd. Air support device
JPH0835506A (ja) * 1994-07-26 1996-02-06 Nitsukooshi Prod Kk 流体素子または流体制御器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209732A (zh) * 1996-10-17 1999-03-03 亨特莱佛技术公司 压力控制系统
JPH11125378A (ja) * 1997-10-20 1999-05-11 Ihara Science Corp 流体圧マニホール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41019B2 (ja) 1998-07-14 2001-03-05 株式会社モルテン エアマット
WO2012170542A1 (en) * 2011-06-06 2012-12-13 Rapid Air, Llc Pump and housing configuration for inflating and deflating an air mattress
WO2016018914A2 (en) * 2014-07-28 2016-02-04 Deka Products Limited Partnership Dynamic support apparatus
EP3182949A1 (en) * 2014-08-18 2017-06-28 Huntleigh Technology Limited Connector system
US10575654B2 (en) * 2016-10-28 2020-03-03 Sleep Number Corporation Air manifold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02579A1 (en) * 1987-08-03 1989-02-08 Ssi Medical Services, Inc. Patient support structure and variable flow valves therefor
JPH03121384A (ja) * 1989-10-02 1991-05-23 Ckd Corp 電磁弁マニホールド
US5373595A (en) * 1993-03-12 1994-12-20 Irvin Industries Canada Ltd. Air support device
JPH0835506A (ja) * 1994-07-26 1996-02-06 Nitsukooshi Prod Kk 流体素子または流体制御器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209732A (zh) * 1996-10-17 1999-03-03 亨特莱佛技术公司 压力控制系统
JPH11125378A (ja) * 1997-10-20 1999-05-11 Ihara Science Corp 流体圧マニホール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71014A (zh) 2020-11-20
US20210059425A1 (en) 2021-03-04
WO2019198276A1 (ja) 2019-10-17
US11197558B2 (en) 2021-12-14
JP6538955B1 (ja) 2019-07-03
JP7016384B2 (ja) 2022-02-04
JP2020175207A (ja) 2020-10-29
JP6750070B2 (ja) 2020-09-02
JP2019181158A (ja) 2019-10-24
JP2019181219A (ja) 2019-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02489B2 (en) Disposable cassette
ES2259583T3 (es) Aparato de control fluidico.
CN108071819B (zh) 电磁阀
US20120298233A1 (en) Microfluidic component for manipulating a fluid, and microfluidic chip
CN111971014B (zh) 身体支承装置用歧管及身体支承装置
TW201221810A (en) Multiple manifold valve
US7607454B2 (en) Vacuum and vacuum-breaking composite valve
CN101460746B (zh) 阀装置
US9480810B2 (en) Oxygen concentrator
KR100702720B1 (ko) 반도체 처리 시스템용의 게이트 밸브 및 진공 용기
KR101321758B1 (ko) 다연식 전자 밸브
KR20160016682A (ko) 파일럿식 전자기 밸브
EP2069662A1 (en) Valve seal member and valve
KR101800960B1 (ko) 파일럿식 전자 밸브
US9492782B2 (en) Oxygen concentrator
JP6943805B2 (ja) マニホールド
WO2023183315A1 (en) Valve switching system for selectively interconnecting components of a bioprocess installation
US20210293339A1 (en) Assembly having at least two chambers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valve
US11719235B2 (en) Hydraulic device for a rail vehicle
CN219529267U (zh) 泵装置以及阀模块
US20240165614A1 (en) Modular manifold for use with a microfluidics chip and having two-way and three-way plate manifold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214067177U (zh) 压力控制组件及免疫诊断系统
KR20210012939A (ko) 필터 장치
CN113153834A (zh) 五通电磁阀先导叠装式真空发生器
JP2022098236A (ja) 流路部材と、流路部材を備えた液体吐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