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70021A - 射频收发器、射频电路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射频收发器、射频电路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70021A
CN111970021A CN202010858089.0A CN202010858089A CN111970021A CN 111970021 A CN111970021 A CN 111970021A CN 202010858089 A CN202010858089 A CN 202010858089A CN 111970021 A CN111970021 A CN 1119700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o frequency
module
switch
receiving
mix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5808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70021B (zh
Inventor
韦仁杰
王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5808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7002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700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700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700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700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01Circuits for selecting or indicating operating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05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 H04B1/0053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with common antenna for more than one band
    • H04B1/0057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with common antenna for more than one band using diplexing or multiplexing filters for selecting the desired ba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05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 H04B1/0053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with common antenna for more than one band
    • H04B1/006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with common antenna for more than one band using switches for selecting the desired ba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05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 H04B1/0064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with separate antennas for the more than one ba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射频收发器、射频电路和电子设备,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射频收发器包括:第一接收端口、第二接收端口、第一混频器、第二混频器、第一开关模组和第一振荡器;所述第一混频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接收端口连接,所述第一混频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混频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接收端口连接,所述第二混频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振荡器连接;其中,在所述第一开关模组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混频器与所述第一振荡器导通;在所述第一开关模组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混频器与所述第一振荡器导通。

Description

射频收发器、射频电路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射频收发器、射频电路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对于5G终端,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均有多天线切换功能,即天线切换分集(Antenna Switch Diversity,ASDiv)功能;但是在非独立组网(Non-Standalone,NSA)场景中,为了满足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与新空口(New Radio,NR)频段在信号路径(Signal Path)配置与天线路径(Antenna path)配置上互不冲突,终端采用了6天线的方案设计。
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对于采用6天线结构方案,可以满足ASDiv的要求,但是天线数量多,随着后续超带宽(Ultra Wide Band,UWB)频段的增加,对天线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而对于采用现有的5天线方案架构,如果要满足ASDiv功能要求,LTE分集接收(diversity receive,DRX)路径与NR DRX多输入多输出之间存在资源冲突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射频收发器、射频电路和电子设备,能够解决现有射频架构中LTE DRX路径与NR DRX多输入多输出之间存在资源冲突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射频收发器,包括:
第一接收端口、第二接收端口、第一混频器、第二混频器、第一开关模组和第一振荡器;
所述第一混频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接收端口连接,所述第一混频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混频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接收端口连接,所述第二混频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振荡器连接;
其中,在所述第一开关模组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混频器与所述第一振荡器导通;在所述第一开关模组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混频器与所述第一振荡器导通。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射频电路,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射频收发器、N1个射频接收模组、N2个射频发射模组、第二开关模组和M个天线,M为正整数;
所述射频收发器包括N1个接收端口和N2个发射端口,所述N1个接收端口与N1个射频接收模组的输出端一一对应连接,所述N2个发射端口与N个射频发射模组的输入端一一对应连接,每个所述射频接收模组的输入端通过所述开关模组与M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连接以完成信号的接收,每个所述射频发射模组的输出端与M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连接以完成信号的发射;
其中,N1个接收端口中的所述第一接收端口与N1个射频接收模组中的第一射频接收模组的输出端连接;
N1个接收端口中的所述第二接收端口与N1个射频接收模组中的第二射频接收模组的输出端连接。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第二方面所述的射频电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上述第一开关模组,第一振荡器可以与第一混频器导通,也可以与第二混频器导通,使得用于接收第一振荡器对应的本振信号的射频接收模组(如N41 RX4)可以复用在第一射频接收模组(如LTE B41 DRX)上,也可以复用在第二射频接收模组(如LTE TDD B41 PRX)上,从而在第一射频接收模组和第二射频接收模组对应的天线发生切换时,可以保证用于接收第一振荡器对应的本振信号的射频接收模组对应的天线保持不变,进而能够解决LTE DRX路径与NR DRX多输入多输出之间存在资源冲突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中射频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相关技术中射频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射频收发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射频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是图4中两种不同状态下本振信号对应的路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射频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射频收发器和射频电路,先进行如下说明。
针对于图1所示的射频架构,在EUTRA-NR双连接(EUTRA-NR Dual Connection,En-DC)场景,比如其对应的路径Path映射关系如表1和表2所示,其中,表1是LTE B3的天线切换分集状态0(ASDIV Config0),表2是LTE B3的天线切换分集状态1(ASDIV Config1)。下表中的PRX是指主集接收,DRX是指分集接收,PRX MIMO是指主集接收多输入多输出,DRX MIMO是指分集接收多输入多输出;SW是指开关。Tx表示发射,RX表示接收。
为了描述方便,后续En-DC组合以B3+N41频段进行说明:
表1
Figure BDA0002647073680000041
表2
Figure BDA0002647073680000042
Figure BDA0002647073680000051
通过上面的表1和表2,可以看出,在En-DC场景下的天线是没有复用关系的,但是这样需要使用6天线方案,在手机空间日益紧张的今天,天线使用数量越多,对外观的牺牲越大。
典型的5天线方案如图2所示,(由于N41和B41是同频的,即将N41 RX4与LTE B41DRX共用一个通路)。
图2所示的射频架构,对于En-DC场景,其天线映射关系如表3和表4所示:
表3
Figure BDA0002647073680000052
表4
Figure BDA0002647073680000053
Figure BDA0002647073680000061
从表3和表4可以看出,N41 DRX MIMO天线的映射会与LTE B3 DRX天线的映射在同一天线上,在实现ASDiv场景的情况下,N41 RX4就会存在天线(Antenna)Path资源的冲突,主要表现为如下:
N41频段实现探测参考信号SRS功能的时候,N41 TX映射到DRX MIMO天线上的时候占用LTE DRX Path资源,导致LTE DRX掉线。
根据上述描述可知,现有的5天线射频架构,如果要满足ASDiv功能要求,存在LTEDRX path与NR DRX MIMO资源冲突的问题,例如,在NR频段ASDiv(或者SRS)状态时,3P3T(SW1)的开关状态均发生改变,这样被动的中断了LTE的DRX链路,而不使用ASDiv功能,对不同场景下的天线性能或多或少会有所影响。
基于此,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射频收发器,包括第一接收端口101、第二接收端口102、第一混频器103、第二混频器104、第一开关模组105和第一振荡器106;
所述第一混频器10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接收端口101连接,所述第一混频器10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模组105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混频器10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接收端口102连接,所述第二混频器10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模组105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一开关模组105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振荡器106连接;
其中,在所述第一开关模组105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混频器103与所述第一振荡器106导通;在所述第一开关模组105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混频器104与所述第一振荡器106导通。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接收端口与第一射频接收模组的输出端连接,上述第二接收端口与第二射频接收模组的输出端连接,该第一射频接收模组可以具体是第一网络制式射频信号的分集接收模组。上述第二射频接收模组为第一网络制式射频信号的主集接收模组,如LTE TDD B41 PRX。上述第一振荡器用于产生第二网络制式射频信号的分集接收多输入多输出模组对应的本振信号,如N41 RX4本振信号。
在LTE天线切换分集状态0时,第一网络制式射频信号的主集接收模组与ANT2连接,第一网络制式射频信号的分集接收模组与ANT1连接,第一振荡器与第一混频器连接,第二网络制式射频信号的分集接收多输入多输出模组复用在第一网络制式射频信号的分集接收模组上,即第一网络制式射频信号的分集接收模组和第二网络制式射频信号的分集接收多输入多输出模组共用同一个接收模组,如LTT B41 DRX和N41 RX4共用同一个接收模组,如LTT B41 DRX和N41 RX4共用同一个接收模组,此时,第二网络制式射频信号的分集接收多输入多输出模组与ANT1连接;在LTE天线切换分集状态1时,第一网络制式射频信号的主集接收模组与ANT1连接,第一网络制式射频信号的分集接收模组与ANT2连接,若保证第二网络制式射频信号的分集接收多输入多输出模组仍与ANT1连接,通过上述第一开个模组控制第一振荡器与第二混频器连接,即将第二网络制式射频信号的分集接收多输入多输出模组复用在第一网络制式射频信号的主集接收模组上,从而使得在LTE天线切换分集状态1时,第二网络制式射频信号的分集接收多输入多输出模组与天线1连接。即上述第二网络制式射频信号的分集接收多输入多输出模组对应的天线资源始终是ANT1,保证了每条通路的本振信号与对应天线关系的固定性,有效解决了资源冲突的问题。
例如,上述第一接收端口与N41 RX4的输出端连接,上述第二接收端口与LTE TDDB41 PRX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振荡器为用于产生N41 RX4本振信号的振荡器,在LTE天线切换分集状态0时,NR的DRX MIMO(N41 RX4)与LTE B41 DRX共用一个接收模组,LTE B41 DRX与ANT1连接,N41 RX4与ANT1连接,LTE TDD B41 PRX与ANT2连接,此时第一振荡器与第一混频器导通;在LTE天线切换分集状态1时,LTE B41 DRX与ANT2连接,LTE TDD B41 PRX与ANT1连接,此时为了保证N41 RX4的路径资源(本振信号和天线资源)保持不变,将第一振荡器与第二混频器导通,NR的DRX MIMO(N41 RX4)与LTE TDD B41 PRX共用一个接收模组,即保证了N41 RX4的天线资源始终是ANT1。
另,需要对路径资源(本振信号和天线资源)进行以下说明,以射频接收为例,每一通路的本振信号都有编号(path号),天线也有编号(ANT Number号),软件配置时,每一条通路的本振信号编号与对应天线编号一一对应的,此对应关系是固定的。并且,一个频段的本振信号是由对应频段的振荡器产生的,射频接收信号与对应本振信号通过混频器,从而产生一个对应信号,手机可以调制解调模块解调出来。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上述第一开关模组,第一振荡器可以与第一混频器导通,也可以与第二混频器导通,使得用于接收第一振荡器对应的本振信号的射频接收模组(如N41 RX4)可以复用在第一射频接收模组(如LTE B41 DRX)上,也可以复用在第二射频接收模组(如LTE TDD B41 PRX)上,从而在第一射频接收模组和第二射频接收模组对应的天线发生切换时,可以保证用于接收第一振荡器对应的本振信号的射频接收模组对应的天线保持不变,进而能够解决LTE DRX路径与NR DRX多输入多输出之间存在资源冲突问题。
可选的,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射频收发器,还包括:
第二振荡器107,所述第二振荡器与所述第一开关模组的第四端连接。
例如,这里的第二振荡器用于产生LTE B3本振信号。
可选的,所述第一开关模组105包括:
第一开关1051和第二开关1052,该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均为单刀双掷开关;
所述第一开关包括第一动端、第一不动端和第二不动端;
所述第二开关包括第二动端、第三不动端和第四不动端;
所述第一不动端与所述第一混频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动端与所述第一振荡器连接,所述第二不动端与所述第三不动端连接,所述第二动端与所述第二混频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不动端与第二振荡器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开关模组105包括:
双刀双掷开关1053,所述双刀双掷开关包括第三动端、第四动端、第五不动端和第六不动端;
其中,所述第三动端与所述第一混频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动端与所述第二混频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五不动端与第一振荡器连接,所述第六不动端与第二振荡器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上述第一开关模组,第一振荡器可以与第一混频器导通,也可以与第二混频器导通,使得用于接收第一振荡器对应的本振信号的射频接收模组(如N41 RX4)可以复用在第一射频接收模组(如LTE B41 DRX)上,也可以复用在第二射频接收模组(如LTE TDD B41 PRX)上,从而在第一射频接收模组和第二射频接收模组对应的天线发生切换时,可以保证用于接收第一振荡器对应的本振信号的射频接收模组对应的天线保持不变,进而能够解决LTE DRX路径与NR DRX多输入多输出之间存在资源冲突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射频电路,包括如上所述的射频收发器、N1个射频接收模组、N2个射频发射模组、第二开关模组和M个天线,M为正整数;
所述射频收发器包括N1个接收端口和N2个发射端口,所述N1个接收端口与N1个射频接收模组的输出端一一对应连接,所述N2个发射端口与N个射频发射模组的输入端一一对应连接,每个所述射频接收模组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二开关模组与M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连接以完成信号的接收,每个所述射频发射模组的输出端与M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连接以完成信号的发射;
其中,N1个接收端口中的所述第一接收端口与N1个射频接收模组中的第一射频接收模组的输出端连接;
N1个接收端口中的所述第二接收端口与N1个射频接收模组中的第二射频接收模组的输出端连接。
如图4所示,N1为7,N2为3,M为5。即该射频电路包括7个射频接收模组,3个射频发射模组和5个天线。其中,7个射频接收模组中的第一射频接收模组108为第一网络制式射频信号分集接收模组(如LTE B41 DRX)和第二网络制式射频信号分集接收多输入多输出模组(如N41 RX4)、第二射频接收模组109为第一网络制式射频信号分集接收模组(如LTE B3DRX),第三射频接收模组110为第一网络制式射频信号频分复用主集接收模组(如LTE FDDB3 PRX),第四射频接收模组111为第一网络制式射频信号时分复用主集接收模组(LTE TDDB41 PRX),第五射频接收模组112为第二网络制式射频信号分集接收模组(如N41 RX2),第六射频接收模组113为第二网络制式射频信号主集接收多输入多输出模组(如N41 RX3),第七射频接收模组114为第二网络制式射频信号的主集接收模组(如N41 RX1)。
第一射频发射模组115为第一网络制式射频信号发射模组(如LTE B3TX),第二射频发射模组116为第一网络制式射频信号发射模组(如LTE B41 TX)和第二网络制式射频信号发射模组(如N41 TX2),第三射频发射模组117为第二网络制式射频信号发射模组(N41TX1)。
5个天线包括ANT1、ANT2、ANT3、ANT5和ANT6。
可选的,所述第二开关模组包括:
第三开关118和第四开关119;
所述第三开关118包括第一动端、第二动端、第三动端、第一不动端、第二不动端和第三不动端;
所述第四开关119包括第四动端、第五动端、第六动端、第四不动端、第五不动端和第六不动端;
所述第一动端分别与第一射频接收模组108的输入端和第三射频接收模组11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动端分别与第一射频发射模组115的输出端、第二射频发射模组116的输出端、第四射频接收模组的输入端111和第二射频接收模组109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动端与所述第四不动端连接;所述第四动端与第五射频接收模组11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动端与第六射频接收模组11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六动端分别与第七射频接收模组114的输入端和第三射频发射模组117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一不动端与第一天线(ANT1)连接,所述第二不动端与第二天线(ANT6)连接,所述第三不动端与第三天线(ANT2)连接,所述第五不动端与第四天线(ANT3)连接,所述第六不动端与第五天线(ANT5)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射频接收模组包括放大器,还可以包括滤波器,该放大器可以具体是低噪声放大器。射频发射模组包括放大器(如功率放大器)和滤波器,该滤波器可以是双工器。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网络制式射频信号可以是LTE系统中的射频信号,如B41、B3频段的信号,第二网络制式射频信号可以是NR系统中的射频信号,如N41频段的信号。
对于图4所示的射频架构,对于En-DC场景,其天线映射关系如表5所示:
表5
Figure BDA0002647073680000111
Figure BDA0002647073680000121
当LTE B3 DRX切换天线时,N41 RX4通过射频收发器内部的第一开关模组,将N41RX1的本振信号,切换到LTE TDD B41 PRX通路,其天线映射关系如表6所示:
表6
Figure BDA0002647073680000122
如图5所示,config0对应路径1,config1对应路径2,即射频收发器内部的本振信号可以切换,保证了第二网络制式射频信号的分集接收多输入多输出模组(N41 RX4)的路径资源不随着第一网络制式射频信号接收模组(LTE B3)切换天线而发生变化,即上述第二网络制式射频信号的分集接收多输入多输出模组对应的天线资源始终是ANT1,保证了每条通路的本振信号与对应天线关系的固定性,有效解决了资源冲突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上述第一开关模组,第一振荡器可以与第一混频器导通,也可以与第二混频器导通,使得用于接收第一振荡器对应的本振信号的射频接收模组(如N41 RX4)可以复用在第一射频接收模组(如LTE B41 DRX)上,也可以复用在第二射频接收模组(如LTE TDD B41 PRX)上,从而在第一射频接收模组和第二射频接收模组对应的天线发生切换时,可以保证用于接收第一振荡器对应的本振信号的射频接收模组对应的天线保持不变,进而能够解决LTE DRX路径与NR DRX多输入多输出之间存在资源冲突问题。
可选的,N1为6,N2为3,M为4,该实现方式中,射频电路的射频接收模组包括:第一射频接收模组、第二射频接收模组、第三射频接收模组、第四射频接收模组、第五射频接收模组、第六射频接收模组;射频发射模组包括第一射频发射模组、第二射频发射模组和第三射频发射模组;天线包括:ANT1、ANT2、ANT3和ANT5。
其中,如图6所示,第一射频接收模组608为第一网络制式射频信号分集接收模组(如LTE B41 DRX)和第二网络制式射频信号分集接收多输入多输出模组(如N41 RX4)、第二射频接收模组609为第一网络制式射频信号分集接收模组(如LTE B3 DRX),第三射频接收模组610为第一网络制式射频信号频分复用主集接收模组(如LTE FDD B3 PRX),第四射频接收模组611为第一网络制式射频信号时分复用主集接收模组(LTE TDD B41 PRX),同时该第四射频接收模组611还是第二网络制式射频信号分集接收模组(如N41 RX2),即LTE TDDB41 PRX与N41 RX2共用一个射频接收模组,第五射频接收模组612为第二网络制式射频信号主集接收多输入多输出模组(如N41 RX3),第六射频接收模组613为第二网络制式射频信号的主集接收模组(如N41 RX1)。
第一射频发射模组614为第一网络制式射频信号发射模组(如LTE B3TX),第二射频发射模组615为第一网络制式射频信号发射模组(如LTE B41 TX)和第二网络制式射频信号发射模组(如N41 TX2),第三射频发射模组616为第二网络制式射频信号发射模组(N41TX1)。
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开关模组包括:
第五开关617和第六开关618;
所述第五开关617包括第七动端、第八动端、第九动端、第七不动端、第八不动端和第九不动端;
所述第六开关618包括第十动端、第十一动端、第十二动端、第十不动端、第十一不动端和第十二不动端;
所述第七动端分别与第一射频接收模组608的输入端和第三射频接收模组61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九动端分别与第一射频发射模组615的输出端、第二射频发射模组616的输出端、第四射频接收模组611的输入端和第二射频接收模组609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八动端与所述第十不动端连接;所述第十一动端与第五射频接收模组61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二动端分别与所述第六射频接收模组613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三射频发射模组616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七不动端与第一天线(ANT1)连接,所述第九不动端与第二天线(ANT2)连接,所述第十一不动端与第三天线(ANT3)连接,所述第十二不动端与第四天线(ANT5)连接。
对于图6所示的射频架构,在En-DC场景中,其天线映射关系如表7所示。
表7
Figure BDA0002647073680000141
当LTE B3 DRX切换天线时,N41 RX4和RX2通过射频收发器内部的开关,将N41 RX4的本振信号,切换到B41 PRX通路;N41 RX2的本振信号,切换到B41 DRX通路,其天线映射关系如表8所示:
表8
Figure BDA0002647073680000151
本申请实施例中,B41与N41为同频信号,可以复用射频通路,即B41 4*4MIMO复用N41 1T4R(终端支持一路发射(TX),这一路TX可以在四只天线上切换)射频通路的器件,映射关系如表9所示:
表9
Figure BDA0002647073680000152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上述第一开关模组,第一振荡器可以与第一混频器导通,也可以与第二混频器导通,使得用于接收第一振荡器对应的本振信号的射频接收模组(如N41 RX4)可以复用在第一射频接收模组(如LTE B41 DRX)上,也可以复用在第二射频接收模组(如LTE TDD B41 PRX)上,从而在第一射频接收模组和第二射频接收模组对应的天线发生切换时,可以保证用于接收第一振荡器对应的本振信号的射频接收模组对应的天线保持不变,进而能够解决LTE DRX路径与NR DRX多输入多输出之间存在资源冲突问题。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B41 4*4MIMO能够复用N41射频通路器件,从而能够提高器件的复用率,有效降低了成本,并且还减少了天线的数量。
本申请实施例的射频电路,实现了En-DC场景LTE\NR天线切换的功能,解决了EN-DC场景下,因为LTE切换带来的RX资源冲突问题,在保证性能的基础上,减少了天线的数量。
本申请实施例的射频电路能够实现上述射频收发器实施例中的所有实现方式,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射频电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能够实现上述射频收发器实施例中的所有实现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图7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电子设备7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701、网络模块702、音频输出单元703、输入单元704、传感器705、显示单元706、用户输入单元707、接口单元708、存储器709、以及处理器710等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电子设备7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7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图7中示出的电子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限定,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射频收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收端口、第二接收端口、第一混频器、第二混频器、第一开关模组和第一振荡器;
所述第一混频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接收端口连接,所述第一混频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混频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接收端口连接,所述第二混频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振荡器连接;
其中,在所述第一开关模组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混频器与所述第一振荡器导通;在所述第一开关模组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混频器与所述第一振荡器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收发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振荡器,所述第二振荡器与所述第一开关模组的第四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频收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模组包括:
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
所述第一开关包括第一动端、第一不动端和第二不动端;
所述第二开关包括第二动端、第三不动端和第四不动端;
所述第一不动端与所述第一混频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动端与所述第一振荡器连接,所述第二不动端与所述第三不动端连接,所述第二动端与所述第二混频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不动端与第二振荡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频收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模组包括:
双刀双掷开关,所述双刀双掷开关包括第三动端、第四动端、第五不动端和第六不动端;
其中,所述第三动端与所述第一混频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动端与所述第二混频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五不动端与第一振荡器连接,所述第六不动端与第二振荡器连接。
5.一种射频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射频收发器、N1个射频接收模组、N2个射频发射模组、第二开关模组和M个天线,M为正整数;
所述射频收发器包括N1个接收端口和N2个发射端口,所述N1个接收端口与N1个射频接收模组的输出端一一对应连接,所述N2个发射端口与N个射频发射模组的输入端一一对应连接,每个所述射频接收模组的输入端通过所述开关模组与M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连接以完成信号的接收,每个所述射频发射模组的输出端与M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连接以完成信号的发射;
其中,N1个接收端口中的所述第一接收端口与N1个射频接收模组中的第一射频接收模组的输出端连接;
N1个接收端口中的所述第二接收端口与N1个射频接收模组中的第二射频接收模组的输出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射频电路,其特征在于,N1为7,N2为3,M为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射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模组包括:
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
所述第三开关包括第一动端、第二动端、第三动端、第一不动端、第二不动端和第三不动端;
所述第四开关包括第四动端、第五动端、第六动端、第四不动端、第五不动端和第六不动端;
所述第一动端分别与第一射频接收模组的输入端和第三射频接收模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动端分别与第一射频发射模组的输出端、第二射频发射模组的输出端、第四射频接收模组的输入端和第二射频接收模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动端与所述第四不动端连接;所述第四动端与第五射频接收模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动端与第六射频接收模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六动端分别与第七射频接收模组的输入端和第三射频发射模组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一不动端与第一天线连接,所述第二不动端与第二天线连接,所述第三不动端与第三天线连接,所述第五不动端与第四天线连接,所述第六不动端与第五天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射频电路,其特征在于,N1为6,N2为3,M为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射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模组包括:
第五开关和第六开关;
所述第五开关包括第七动端、第八动端、第九动端、第七不动端、第八不动端和第九不动端;
所述第六开关包括第十动端、第十一动端、第十二动端、第十不动端、第十一不动端和第十二不动端;
所述第七动端分别与第一射频接收模组的输入端和第三射频接收模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九动端分别与第一射频发射模组的输出端、第二射频发射模组的输出端、第四射频接收模组的输入端和第二射频接收模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八动端与所述第十不动端连接;所述第十一动端与第五射频接收模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二动端分别与第六射频接收模组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三射频发射模组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七不动端与第一天线连接,所述第九不动端与第二天线连接,所述第十一不动端与第三天线连接,所述第十二不动端与第四天线连接。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5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射频电路。
CN202010858089.0A 2020-08-24 2020-08-24 射频收发器、射频电路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19700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58089.0A CN111970021B (zh) 2020-08-24 2020-08-24 射频收发器、射频电路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58089.0A CN111970021B (zh) 2020-08-24 2020-08-24 射频收发器、射频电路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70021A true CN111970021A (zh) 2020-11-20
CN111970021B CN111970021B (zh) 2022-04-29

Family

ID=73391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58089.0A Active CN111970021B (zh) 2020-08-24 2020-08-24 射频收发器、射频电路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70021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21919A (zh) * 2021-01-15 2021-05-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3300736A (zh) * 2021-05-19 2021-08-24 深圳市锐尔觅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收发系统及通信设备
EP4021141A1 (en) * 2020-12-28 2022-06-29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channel selector switch, terminal and storage
CN115412118A (zh) * 2022-11-02 2022-11-2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多工器,射频模组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8917A (zh) * 2005-01-21 2006-07-2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接收电路与使用该接收电路的接收装置及接收系统
CN101103527A (zh) * 2005-01-12 2008-01-09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装置
CN110635821A (zh) * 2019-10-31 2019-12-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1404576A (zh) * 2020-03-24 2020-07-10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系统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3527A (zh) * 2005-01-12 2008-01-09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装置
CN1808917A (zh) * 2005-01-21 2006-07-2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接收电路与使用该接收电路的接收装置及接收系统
CN110635821A (zh) * 2019-10-31 2019-12-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1404576A (zh) * 2020-03-24 2020-07-10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系统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021141A1 (en) * 2020-12-28 2022-06-29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channel selector switch, terminal and storage
US11736163B2 (en) 2020-12-28 2023-08-22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channel selector switch and storage
CN112821919A (zh) * 2021-01-15 2021-05-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3300736A (zh) * 2021-05-19 2021-08-24 深圳市锐尔觅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收发系统及通信设备
CN113300736B (zh) * 2021-05-19 2022-11-04 深圳市锐尔觅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收发系统及通信设备
CN115412118A (zh) * 2022-11-02 2022-11-2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多工器,射频模组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70021B (zh) 2022-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70021B (zh) 射频收发器、射频电路和电子设备
CN111970022B (zh) 射频电路和电子设备
CN111953375B (zh) 射频电路和电子设备
CN111277296B (zh) 射频电路、射频芯片和电子设备
TWI423601B (zh) 射頻處理電路及無線通訊裝置
US9444609B2 (en) RF front end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sharing first and second antennas by different frequency bands
CN112272044B (zh) 射频电路及电子设备
US8892057B2 (en) Carrier aggregation radio system
JP2021510267A (ja) マルチウェイスイッチ、無線周波数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CN212909519U (zh) 射频前端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11860095U (zh) 射频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2769450B (zh) 射频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5459805B (zh) 一种实现天线复用的电路
CN111884671A (zh) 射频电路和电子设备
CN111800160A (zh) 一种电子设备
JPWO2016170950A1 (ja) 無線端末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EP4220971A1 (en) Radio frequency drx device, radio frequency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210899166U (zh) 一种射频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12324099U (zh) 射频电路和电子设备
CN114499572A (zh) 一种射频收发系统、电子设备和实现天线切换的方法
CN113067596B (zh) 射频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3213464U (zh) 射频结构和电子设备
CN111510180B (zh) 天线模组、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CN210246745U (zh) 一种射频控制电路及移动终端
CN215186739U (zh) 射频电路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