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00736B - 射频收发系统及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射频收发系统及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00736B
CN113300736B CN202110543767.9A CN202110543767A CN113300736B CN 113300736 B CN113300736 B CN 113300736B CN 202110543767 A CN202110543767 A CN 202110543767A CN 113300736 B CN113300736 B CN 1133007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radio frequency
receiving
path
trans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4376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00736A (zh
Inventor
聂桂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alme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ealme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alme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Realme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4376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007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00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007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007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007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01Circuits for selecting or indicating operating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the mobile station comprising multiple antennas, e.g. to provide uplink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射频收发系统及通信设备。该射频收发系统包括:射频收发器;射频收发电路,与射频收发器连接,射频收发电路包括第一收发通路、第二收发通路、第一接收通路、第二接收通路和第三接收通路;第一收发通路与第一接收通路被配置为通过开关电路可切换地分别与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其中一个连接;第二收发通路与第二接收通路被配置为通过开关电路分别与第三天线和第四天线中其中一个连接;第三接收通路被配置为与第五天线连接。该射频收发系统能够在保证第二射频信号不会被中断的前提下为所述第一收发通路切换选择信号较好的天线,进而提高射频收发系统的通信质量。

Description

射频收发系统及通信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射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射频收发系统及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5G通信技术已逐渐开始应用。5G移动网络包括独立组网和非独立组网的模式。其中,独立组网模式成本较高,为了节约成本目前主要使用非独立组网模式。在非独立组网模式中,通常采用4G和5G双连接模式。但为了保证4G频段和5G频段在信号路径配置与天线路径配置不冲突,可能会影响通信质量。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射频收发系统及通信设备,能够提高非独立组网模式下的通信质量。
一种射频收发系统,包括:
射频收发器;
射频收发电路,与所述射频收发器连接,所述射频收发电路包括第一收发通路、第二收发通路、第一接收通路、第二接收通路和第三接收通路;所述第一收发通路与所述第一接收通路被配置为通过开关电路可切换地分别与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其中一个连接;所述第二收发通路与所述第二接收通路被配置为通过开关电路分别与第三天线和第四天线中其中一个连接;所述第三接收通路被配置为与第五天线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收发通路用于支持对第一网络制式的第一射频信号的发射和主集接收;所述第二收发通路用于支持对第二网络制式的第二射频信号的发射和主集接收;所述第一接收通路用于支持对所述第一射频信号的分集接收和对所述第二射频信号的分集MIMO接收;所述第二接收通路用于支持对所述第二射频信号的分集接收;所述第三接收通路用于支持对所述第二射频信号的主集MIMO接收。
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射频收发系统。
上述射频收发系统和通信设备,通过配置五个天线以及射频收发电路中的第一收发通路、第二收发通路、第一接收通路、第二接收通路和第三接收通路,并将第一网络制式的第一射频信号的发射和主集接收与第二网络制式的第二射频信号的分集MIMO接收定义在同一通路实现五天线架构的非独立组网,通过可切换地将第一收发通路、第一接收通路分别与第一天线、第二天线中的其中一个连接,使得第一收发通路与第一接收通路都能够保证有天线实现信号传输,能够在保证第二射频信号不会被中断的前提下为所述第一收发通路切换选择信号较好的天线,进而提高射频收发系统的通信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的射频收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一实施例的射频收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一实施例的射频收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为一实施例的射频收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5为一实施例的射频收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6为一实施例的射频收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六;
图7为一实施例的射频收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七;
图8为一实施例的射频收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射频系统可以应用到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通信设备,其通信设备可以为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例如,手机),移动台(MobileStation,MS)等等。为方便描述,上面提到的设备统称为通信设备。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射频收发系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收发系统可工作在非独立组网模式(Non-Standalone,NSA)下。非独立组网模式包括EN-DC、NE-DC和NGEN-DC构架中的任一种。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非独立组网模式为EN-DC构架为例进行说明。E为演进的通用移动通信系统地面无线接入(Evolved-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代表移动终端的4G无线接入;N为新空口(New Radio,NR),代表移动终端的5G无线连接;DC为双连接(DualConnectivity),代表4G和5G的双连接。在EN-DC模式下,以4G核心网为基础,射频系统能够实现同时与4G基站和5G基站进行双连接。依据3GPP Release-5中5G的第一阶段规范要求,EN-DC组合主要如表1所示。
表1ENDC组合
5G频段 ENDC组合
N41 B3+N41/B39+N41
N78 B3+N78/B5+N78
N79 B3+N79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5天线架构的射频收发系统可以满足4G LTE信号与5G NR信号在信号路径配置与天线路径配置上互不冲突的要求,同时还可以保证在进行4G LTE信号的智能天线切换(Antenna Switching Diversity,AsDiv)过程中,5G NR信号的接收路径不会被打断,从而可以提升4G LTE信号的吞吐量,提高射频收发系统的通信性能以提升用户体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射频收发系统包括射频收发器11、射频收发电路、第一天线ANT1、第二天线ANT2、第三天线ANT3、第四天线ANT4及第五天线ANT5。
射频收发器11与射频收发电路连接,射频收发器11可用于支持对该射频收发系统中各器件的逻辑控制以及射频信号的分析处理等。
第一天线ANT1、第二天线ANT2、第三天线ANT3、第四天线ANT4和四五天线ANT5均可以对应支持对低中高频三个频段的多个射频信号的收发。各支天线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类型的天线形成。例如,各支天线可以包括由以下天线结构形成的具有谐振元件的天线:阵列天线结构、环形天线结构、贴片天线结构、缝隙天线结构、螺旋形天线结构、带状天线、单极天线、偶极天线中的至少一种等。不同类型的天线可以用于不同的频段和频段组合。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第一天线ANT1、第二天线ANT2、第三天线ANT3、第四天线ANT4和第五天线ANT5的类型不做进一步的限定。
射频收发电路包括第一收发通路12、第二收发通路14、第一接收通路13、第二接收通路15和第三接收通路16,第一收发通路12与第一接收通路13被配置为通过开关电路17可切换地分别与第一天线ANT1和第二天线ANT2中的其中一个连接;第二收发通路14与第二接收通路15被配置为分别与第三天线ANT3和第四天线ANT4中其中一个连接;第三接收通路16被配置为与第五天线ANT5连接。
第一收发通路12用于支持对第一网络制式的第一射频信号的发射和主集接收,且可通过第一天线ANT1或第二天线ANT2实现第一射频信号的发射和主集接收;第二收发通路14用于支持对第二网络制式的第二射频信号的发射和主集接收,且可通过第三天线ANT3或第四天线ANT4实现第二射频信号的发射和主集接收。第一接收通路13用于支持对第一射频信号的分集接收和对第二射频信号的分集MIMO接收,且可通过第一天线ANT1或第二天线ANT2实现第一射频信号的分集接收和对第二射频信号的分集MIMO接收。第一收发通路12与第一接收通路13可切换地分别与第一天线ANT1或第二天线ANT2连接,即在第一收发通路12与第一天线ANT1连接时,第一接收通路13则与第二天线ANT2连接;在第一收发通路12切换至与第二天线ANT2连接时,第一接收通路13则切换至与第一天线ANT1连接。第二接收通路15用于支持对第二射频信号的分集接收,且通过第三天线ANT3或第四天线ANT4实现第二射频信号的分集接收。第二接收通路15与第二收发通路14分别与第三天线ANT3或第四天线ANT4连接,即若第二收发通路14与第三天线ANT3连接,第二接收通路15则与第四天线ANT4连接;若第二收发通路14与第四天线ANT4连接,第二接收通路15则与第三天线ANT3连接。第三接收通路16用于通过第五天线ANT5实现对第二射频信号的主集MIMO接收。
也即,射频收发电路可实现第二射频信号的4*4MIMO功能,提供四通道接收,并且射频收发电路可同时实现第一网络制式的第一射频信号和第二网络制式的第二射频信号的双连接,实现EN-DC,通过将第一射频信号的分集接收与第二射频信号的分集MIMO接收定义在同一天线进行接收,能够省掉一个天线,实现5天线架构。其中,第一网络制式的第一射频信号可以为4G LTE信号,示例性的,第一射频信号可以为N41、N78或N79频段信号。第二网络制式的第二射频信号可以为5G NR信号,示例性的,第二射频信号可以为B3、B5或B39频段信号。
由于第一接收通路13与第一收发通路12可以在第一天线ANT1和第二天线ANT2中交叉连接,因此可以对第一收发通路12的第一射频信号的发射和主集接收做智能天线切换,在第一天线ANT1和第二天线ANT2中选择信号更好的一个与第一收发通路12连接,在第一收发通路12连接的天线发生切换时,第一接收通路13被动切换至与第一收发通路12原来所连接的天线连接,例如,第一收发通路12与第一天线ANT1连接,第一接收通路13与第二天线ANT2连接,经检测第二天线ANT2对第一射频信号的发射和主集接收的信号更强,因此将第一收发通路12切换至与第二天线ANT2连接,而第一接收通路13则被动切换至与第一天线ANT1连接,以保证第二射频信号不会被中断,并提高了第一射频信号的吞吐量,提高射频收发系统的通信质量。
上述射频收发系统,通过配置五个天线以及射频收发电路中的第一收发通路12、第二收发通路14、第一接收通路13、第二接收通路15和第三接收通路16,并将第一网络制式的第一射频信号的发射和主集接收与第二网络制式的第二射频信号的分集MIMO接收定义在同一通路实现五天线架构的非独立组网,通过可切换地将第一收发通路12、第一接收通路13分别与第一天线、第二天线中的其中一个连接,使得第一收发通路12与第一接收通路13都能够保证有天线实现信号传输,能够在保证第二射频信号不会被中断的前提下为所述第一收发通路12切换选择信号较好的天线,进而提高射频收发系统的通信质量,还实现了EN-DC由相关技术中的六天线减少到五天线的目的,降低了射频收发系统的成本,减小了射频收发系统的占用空间。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开关电路17分别与第一收发通路12、第一接收通路13、第一天线ANT1、第二天线ANT2连接。其中,第一天线ANT1在默认状态下通过开关电路17与第一收发通路12连接,第二天线ANT2在默认状态下通过开关电路17与第一接收通路13连接。开关电路17用于当第一天线ANT1对第一射频信号的发射和主集接收的信号强度低于第一强度阈值时,将第一收发通路12切换与第二天线ANT1连接,并将第一接收通路13切换与第一天线ANT1连接。
第一强度阈值可以是预设的信号强度值,也可以是第二天线ANT2对第一射频信号的发射和主集接收的信号强度;还可以是第二天线ANT2对第一射频信号的发射和主集接收的信号强度与预设差值之和,即当第一天线ANT1对第一射频信号的发射和主集接收的信号强度与第二天线ANT2对第一射频信号的发射和主集接收的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值低于预设差值时,开关电路17将第一收发通路12切换与第二天线ANT2连接,并将第一接收通路13切换与第一天线ANT1连接。
可以理解的,射频收发系统设置在通信设备内,开关电路17可以由通信设备内的处理器控制切换,也可以由射频收发器11控制切换,也可以由一单独的控制器控制。
五个天线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示例性地,五个天线可以设置在通信设备的不同位置。例如,五个天线可以为通信设备的边框天线,五个天线设置在通信设备的边框上,如设置在中框的顶端、底端、左侧边或右侧边中任意位置,也可以设置在中框的两侧和底部,并且中框两侧的天线错位设置等。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五个天线也可以设置在不同载体上,如设置在中框、后盖和显示屏等。例如,五个天线中可以包括设置在显示屏内的透明天线、设置在中框上的中框天线。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五个天线可以设置在相同载体上也可以不同载体上,五个天线的位置不同。因此,当通信设备被握持或被其他原因影响时,五个天线的信号强度会改变,如其中一个或多个被用户遮挡造成信号强度下降,或者五个天线都被遮挡,造成多个天线的信号强度改变的程度不同。
可以理解的,五个天线均经射频收发电路连接于射频收发器11,射频收发器11可以检测得到五个天线的信号强度。信号强度可以通过检测接收信号强度(Received SignalStrength Indication,RRSI)获取,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取,如通过误码率、丢包率计算得到。本实施例不再一一列举获取天线信号强度的方法,只要能够获取天线信号强度的方式都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其中,当通信设备所处的环境改变时,各个天线的信号强度可能会对应改变。例如,当通信设备被用户握持时,因为各个天线设置的位置不同,通信设备不同位置被握持,会影响不同位置天线的信号强度。因此,通信设备可以周期性获取第一天线ANT1对第一射频信号的发射和主集接收的信号强度,并与第一强度阈值进行比较。周期可以为固定的时间,如1分钟或5分钟,也可以为不固定的时间,如根据通信设备的使用状态设置不同的时长,或者根据通信设备通过天线传输的数据量设置不同的时长。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开关电路17包括第一开关171,第一开关171包括两个第一端和两个第二端,第一开关171的两个第一端分别一一对应与第一收发通路12、第一接收通路13连接,第一开关171的两个第二端分别一一对应与第一天线ANT1、第二天线ANT2连接,第一开关171用于在默认状态下将第一天线ANT1与第一收发通路12导通,并将第二天线ANT2与第一接收通路13导通;第一开关171在第一天线ANT1对第一射频信号的发射和主集接收的信号强度低于第一强度阈值时,将第一收发通路12切换至与第二天线ANT2导通,并将第一接收通路13切换至与第一天线ANT1导通。示例性的,第一开关171为DPDT射频开关。
参考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开关电路17还分别与第二收发通路14、第二接收通路15、第三天线ANT3、第四天线ANT4连接,其中,第三天线ANT3在默认状态下通过开关电路17与第二收发通路14连接,第四天线ANT4在默认状态下通过开关电路17与第二接收通路15连接。开关电路17用于当第三天线ANT3对第二射频信号的发射和主集接收的信号强度低于第二强度阈值时,将第二收发通路14切换与第四天线ANT4连接,并将第二接收通路15切换与第三天线ANT3连接。
第二强度阈值可以是预设的信号强度值,也可以是第四天线ANT4对第二射频信号的发射和主集接收的信号强度;还可以是第四天线ANT4对第二射频信号的发射和主集接收的信号强度与预设差值之和,即当第三天线ANT3对第二射频信号的发射和主集接收的信号强度与第四天线ANT4对第二射频信号的发射和主集接收的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值低于预设差值时,开关电路17将第二收发通路14切换与第四天线ANT4连接,并将第二接收通路15切换与第三天线ANT3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射频收发系统,能够对第二收发通路14的第二射频信号的发射和主集接收做智能天线切换,在第三天线ANT3和第四天线ANT4中选择信号更好的一个与第二收发通路14连接,在第二收发通路14连接的天线发生切换时,第二接收通路15被动切换至与第二收发通路14原来所连接的天线连接,例如,第二收发通路14与第三天线ANT3连接,第二接收通路15与第四天线ANT4连接,经检测第四天线ANT4对第二射频信号的发射和主集接收的信号更强,因此将第二收发通路14切换至与第四天线ANT4连接,而第二接收通路15则被动切换至与第三天线ANT3连接,以保证第二射频信号能够实现4*4MIMO传输,提供第二射频信号的吞吐量,提高射频收发系统的通信质量。
通信设备可以周期性获取第三天线ANT3对第二射频信号的发射和主集接收的信号强度,并与第二强度阈值进行比较。周期可以为固定的时间,如1分钟或5分钟,也可以为不固定的时间,如根据通信设备的使用状态设置不同的时长,或者根据通信设备通过天线传输的数据量设置不同的时长。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开关电路17包括第二开关172,第二开关172包括两个第一端和两个第二端,第二开关172的两个第一端分别一一对应与第二收发通路14、第二接收通路15连接,第二开关172的两个第二端分别一一对应与第三天线ANT3、第四天线ANT4连接,第二开关172用于在默认状态下将第三天线ANT3与第二收发通路14导通,并将第四天线ANT4与第二接收通路15导通;第二开关172在第三天线ANT3对第二射频信号的发射和主集接收的信号强度低于第二强度阈值时,将第二收发通路14切换至与第四天线ANT4导通,并将第二接收通路15切换至与第三天线ANT3导通。示例性的,第二开关172为DPDT射频开关。
如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接收通路13包括接收模块130,接收模块130配置有一个接收端口ANT和两个输出端口RX,接收模块130的接收端口ANT用于连接开关电路17,接收模块130的输出端口RX用于连接射频收发器11。接收模块130包括两个接收单元131和第三开关132。其中,两个接收单元131的输出端分别与接收模块130的两个输出端口RX一一对应连接,第三开关132包括两个第一端和一个第二端,第三开关132的两个第一端分别与两个接收单元131的输入端一一对应连接,第三开关132的第二端与接收模块130的接收端口ANT连接。其中一个接收单元131用于支持对第一射频信号的分集接收,另一个接收单元131用于支持对第二射频信号的分集MIMO接收,第三开关132用于切换导通两个接收单元131与接收模块130的接收端口间的通路。
如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收单元131包括低噪声放大器LNA和滤波元件1311。其中,低噪声放大器LNA的输入端经滤波元件1311与第三开关132的其中一个第一端连接,低噪声放大器LNA的输出端与接收单元131的输出端口连接。用于支持对第一射频信号的分集接收的接收单元131中,滤波元件1311用于对接收的第一射频信号进行滤波处理以输出至低噪声放大器LNA,经低噪声放大器LNA进行放大处理后由接收单元131的输出端口输出至射频收发器11。用于支持对第二射频信号的分集MIMO接收的接收单元131中,滤波元件1311用于对接收的第二射频信号进行滤波处理以输出至低噪声放大器LNA,经低噪声放大器LNA进行放大处理后由接收单元131的输出端口输出至射频收发器11。
如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收发通路12包括第一收发模块120,第一收发模块120配置有收发端口TRX、输入端口TX和接收端口RX。第一收发模块120的收发端口TRX用于连接开关电路17,第一收发模块120的输入端口TX和接收端口RX均用于连接射频收发器11。其中,第一收发模块120包括第一功率放大器PA及第一双工器121,第一双工器121配置有两个第一端与一个第二端,第一功率放大器PA的输入端与第一收发模块120的输入端口TX连接,第一功率放大器PA的输出端与第一双工器121的一第一端连接,第一双工器121的另一第一端与第一收发模块120的接收端口RX连接,第一双工器121的第二端与第一收发模块120的收发端口TRX连接。第一双工器121用于隔离发射和接收的第一射频信号。
发射第一射频信号时,射频收发器11经第一收发模块120的输入端口TX输入第一射频信号,第一射频信号经第一功率放大器PA进行放大处理后通过第一双工器121传输至第一收发模块120的收发端口TRX,并通过开关电路17选择第一天线ANT1或第二天线ANT2发射。
对于第一射频信号的主集接收,由第一天线ANT1或第二天线ANT2将第一射频信号的主集接收信号通过开关电路17传输至第一收发模块120的收发端口TRX,通过第一双工器121传输至第一收发模块120的接收端口RX,经第一收发模块120的接收端口RX输出至射频收发器11。
如图7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收发通路14包括第二收发模块140,第二收发模块140配置有收发端口TRX、输入端口TX和接收端口RX。第二收发模块140的收发端口TRX用于连接开关电路17,第二收发模块140的输入端口TX和接收端口RX均用于连接射频收发器11。其中,第二收发模块140包括第二功率放大器PA及第二双工器141,第二双工器141配置有两个第一端与一个第二端,第二功率放大器PA的输入端与第二收发模块140的输入端口TX连接,第二功率放大器PA的输出端与第二双工器141的一第一端连接,第二双工器141的另一第一端与第二收发模块140的接收端口RX连接,第二双工器141的第二端与第二收发模块140的收发端口TRX连接。第二双工器141用于隔离发射和接收的第二射频信号。
发射第二射频信号时,射频收发器11经第二收发模块140的输入端口TX输入第二射频信号,第二射频信号经第二功率放大器PA进行放大处理后通过第二双工器141传输至第二收发模块140的收发端口TRX,并通过开关电路17选择第三天线ANT3或第四天线ANT4发射。
对于第二射频信号的主集接收,由第三天线ANT3或第四天线ANT4将第二射频信号的主集接收信号通过开关电路17传输至第二收发模块140的收发端口TRX,通过第二双工器141传输至第二收发模块140的接收端口RX,经第二收发模块140的接收端口RX输出至射频收发器11。
如图8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接收通路15包括第一滤波器151,第一滤波器151的第一端与开关电路17连接,第一滤波器151的第二端与射频收发器11连接。第三天线ANT3或第四天线ANT5将接收的第二射频信号经开关电路17传输至第一滤波器151,第一滤波器151对第二射频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后输出至射频收发器1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接收通路16包括第二滤波器161,第二滤波器161的第一端与第五天线ANT5连接,第二滤波器161的第二端与射频收发器11连接,第五天线ANT5接收第二射频信号,第二射频信号经第二滤波器161进行滤波处理后输出至射频收发器11。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射频收发系统,可以支持第一射频信号和第二射频信号的EN-DC和第二射频信号的4*4MIMO功能。示例性的,以图8为例,分析N41频段的4*4MIMO功能工作原理:
TX通路:
发射的射频信号经射频收发器11输出至第二收发模块140的输出端口TX,射频信号经第一功率放大器PA放大后至第二双工器141,经第二双工器141由第二收发模块140的收发端口TRX至第二开关172,第二开关172选择第三天线ANT3发射。
PRX通路:
接收的射频信号经第三天线ANT3至第二收发模块140的收发端口TRX,射频信号经第二双工器141至第二收发模块140的接收端口RX,进第二收发模块140的接收端口RX输出至射频收发器11。
DRX通路:
接收的射频信号经第四天线ANT4至第一滤波器151,经第一滤波器151滤波后至低噪声放大器LNA,经低噪声放大器LNA放大后输出至射频收发器11。
PRX MIMO通路:
接收的射频信号经第五天线ANT5至第二滤波器161,经第二滤波器161滤波后至低噪声放大器LNA,经低噪声放大器LNA放大后输出至射频收发器11。
DRX MIMO通路:
接收的射频信号经第二天线ANT2至接收模块130的接收端口ANT,经接收模块130的接收端口ANT至第三开关132的单端口,经第三开关132至滤波元件1311,滤波元件1311滤波后至低噪声放大器LNA,经低噪声放大器LNA放大后至接收模块130的输出端口RX,经接收模块130的输出端口RX输出至射频收发器11。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上设置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射频收发系统。
通过在通信设备上设置该射频收发系统,能够对第一射频信号的发射和主集接收实现智能天线切换,保证在做智能切换时,第二射频信号不会被中断,提高了射频收发系统对通信质量。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其中一个实施例”、“其他实施例”、“示例性的”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征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描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射频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射频收发器;
射频收发电路,与所述射频收发器连接,所述射频收发电路包括第一收发通路、第二收发通路、第一接收通路、第二接收通路和第三接收通路;所述第一收发通路与所述第一接收通路被置为通过开关电路可切换地分别与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其中一个连接;所述第二收发通路与所述第二接收通路被配置为通过开关电路分别与第三天线和第四天线中其中一个连接;所述第三接收通路被配置为与第五天线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收发通路用于支持对第一网络制式的第一射频信号的发射和主集接收;所述第二收发通路用于支持对第二网络制式的第二射频信号的发射和主集接收;所述第一接收通路用于支持对所述第一射频信号的分集接收和对所述第二射频信号的分集MIMO接收;所述第二接收通路用于支持对所述第二射频信号的分集接收;所述第三接收通路用于支持对所述第二射频信号的主集MIMO接收;
所述开关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收发通路、所述第一接收通路、所述第一天线、所述第二天线连接;所述开关电路用于当所述第一天线对所述第一射频信号的发射和主集接收的信号强度低于第一强度阈值时,将所述第一收发通路切换与所述第二天线连接,并将所述第一接收通路切换与所述第一天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包括:
第一开关,包括两个第一端和两个第二端,所述第一开关的两个第一端分别一一对应与所述第一收发通路、所述第一接收通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两个第二端分别一一对应与所述第一天线、所述第二天线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用于当所述第一天线对所述第一射频信号的发射和主集接收的信号强度低于第一强度阈值时,将所述第一收发通路切换与所述第二天线连接,并将所述第一接收通路切换与所述第一天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还分别与所述第二收发通路、所述第二接收通路、所述第三天线、所述第四天线连接,所述开关电路 还用于当所述第三天线对所述第二射频信号的发射和主集接收的信号强度低于第二强度阈值时,将所述第二收发通路切换与所述第四天线连接,并将所述第二接收通路切换与所述第三天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射频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包括:
第二开关,包括两个第一端和两个第二端,所述第二开关的两个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收发通路、所述第二接收通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两个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天线、所述第四天线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用于当所述第三天线对所述第二射频信号的发射和主集接收的信号强度低于第二强度阈值时,将所述第二收发通路切换与所述第四天线连接,并将所述第二接收通路切换与所述第三天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收通路包括接收模块,所述接收模块配置有用于连接所述开关电路的接收端口和两个用于连接所述射频收发器的输出端口;所述接收模块包括:
两个接收单元,两个所述接收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接收模块的两个所述输出端口一一对应连接,其中一个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支持对所述第一射频信号的分集接收,另一个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支持对所述第二射频信号的分集MIMO接收;
第三开关,包括两个第一端和一个第二端,所述第三开关的两个第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接收单元的输入端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接收模块的接收端口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用于切换导通两个所述接收单元与所述接收模块的接收端口间的通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射频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包括:低噪声放大器和滤波元件;
所述低噪声放大器的输入端经所述滤波元件与所述第三开关的其中一个第一端连接,所述低噪声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接收单元的输出端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发通路包括第一收发模块,所述第一收发模块配置有用于连接所述开关电路的收发端口,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射频收发器的输入端口和接收端口;
所述第一收发模块包括第一功率放大器及第一双工器,所述第一双工器配置有两个第一端与一个第二端;
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收发模块的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双工器的一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双工器的另一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收发模块的接收端口连接,所述第一双工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收发模块的收发端口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收发通路包括第二收发模块,所述第二收发模块配置有用于连接所述开关电路的收发端口,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射频收发器的输入端口和接收端口;
所述第二收发模块包括第二功率放大器及第二双工器,所述第二双工器配置有两个第一端与一个第二端;
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收发模块的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双工器的一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双工器的另一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收发模块的接收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双工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收发模块的收发端口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射频信号为B3或B39频段的4G信号;所述第二射频信号为N41频段的5G信号。
10.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射频收发系统。
CN202110543767.9A 2021-05-19 2021-05-19 射频收发系统及通信设备 Active CN1133007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43767.9A CN113300736B (zh) 2021-05-19 2021-05-19 射频收发系统及通信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43767.9A CN113300736B (zh) 2021-05-19 2021-05-19 射频收发系统及通信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00736A CN113300736A (zh) 2021-08-24
CN113300736B true CN113300736B (zh) 2022-11-04

Family

ID=77322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43767.9A Active CN113300736B (zh) 2021-05-19 2021-05-19 射频收发系统及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007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15328A (zh) * 2021-10-14 2022-03-0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定位设备及定位系统
CN114095048B (zh) * 2021-11-30 2023-05-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系统及通信设备
CN113949401B (zh) * 2021-11-30 2022-12-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系统及通信设备
CN113992229B (zh) * 2021-11-30 2023-03-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系统及通信设备
CN113938152B (zh) * 2021-11-30 2022-12-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系统及通信设备
CN114124140B (zh) * 2021-11-30 2023-05-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系统和通信设备
CN114124137B (zh) * 2021-11-30 2023-07-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系统及通信设备
CN114124139A (zh) * 2021-11-30 2022-03-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系统及通信设备
CN113949402B (zh) * 2021-11-30 2022-12-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系统及通信设备
CN114124145B (zh) * 2021-11-30 2023-05-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系统及通信设备
CN114124138A (zh) * 2021-11-30 2022-03-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系统和通信设备
CN114257265B (zh) * 2022-03-01 2022-05-10 四川鸿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至中频收发系统
CN115102559B (zh) * 2022-06-07 2023-11-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PA Mid器件、射频系统和通信设备
CN115499033B (zh) * 2022-09-09 2023-10-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系统、通信设备及通信方法
CN115632676A (zh) * 2022-09-30 2023-01-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系统及通信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70022A (zh) * 2020-08-24 2020-11-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电路和电子设备
CN111970021A (zh) * 2020-08-24 2020-11-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收发器、射频电路和电子设备
CN112398503A (zh) * 2020-11-09 2021-02-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多模式射频电路、射频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653488A (zh) * 2019-12-31 2021-04-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模组、天线控制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213213464U (zh) * 2020-11-25 2021-05-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结构和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167446A (ja) * 2019-03-28 2020-10-0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高周波フロントエンド回路および通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53488A (zh) * 2019-12-31 2021-04-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模组、天线控制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11970022A (zh) * 2020-08-24 2020-11-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电路和电子设备
CN111970021A (zh) * 2020-08-24 2020-11-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收发器、射频电路和电子设备
CN112398503A (zh) * 2020-11-09 2021-02-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多模式射频电路、射频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3213464U (zh) * 2020-11-25 2021-05-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结构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00736A (zh) 2021-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00736B (zh) 射频收发系统及通信设备
US20240106491A1 (en) Radio-frequency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2187311B (zh) 射频系统和通信设备
CN112583442B (zh) 射频系统和通信设备
CN108880602B (zh) 多路选择开关以及相关产品
CN112769438B (zh) 射频mmpa器件、射频系统和通信设备
CN113992229B (zh) 射频系统及通信设备
CN212811690U (zh) 射频l-drx器件、射频收发系统和通信设备
CN108923793B (zh) 多路选择开关及相关产品
CN217406537U (zh) 射频系统和通信设备
CN114142886B (zh) 射频系统及通信设备
CN114124137B (zh) 射频系统及通信设备
CN113382484B (zh) 客户前置设备
EP4220971A1 (en) Radio frequency drx device, radio frequency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14124139A (zh) 射频系统及通信设备
CN108923789B (zh) 多路选择开关及相关产品
CN115208416B (zh) 射频系统和通信设备
CN216490478U (zh) 射频系统和通信设备
EP4210231A1 (en) Radio frequency system and 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
CN216490480U (zh) 射频前端器件和射频系统
CN112532255B (zh) 射频电路和电子设备
CN115118297B (zh) 射频前端模组、射频收发系统和通信设备
CN114124138A (zh) 射频系统和通信设备
CN216959862U (zh) 射频系统和通信设备
CN216490479U (zh) 射频系统和通信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