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66239A - 触控基板和触控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触控基板和触控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66239A
CN111966239A CN202010817125.9A CN202010817125A CN111966239A CN 111966239 A CN111966239 A CN 111966239A CN 202010817125 A CN202010817125 A CN 202010817125A CN 111966239 A CN111966239 A CN 1119662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electrode
light
sub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1712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66239B (zh
Inventor
王丹
刘利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1712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6623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662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662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662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662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触控基板和触控显示面板,属于显示技术领域。该触控基板包括背板、触控电极和触控绝缘层,任意一个所述触控电极包括多个平行设置且电连接的触控子电极;其中,所述触控绝缘层设于所述背板的一侧;所述触控子电极包括第一触控子电极和第二触控子电极;所述第一触控子电极设于所述背板和所述触控绝缘层之间,且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触控子电极设于所述触控绝缘层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且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不平行;其中,所述触控子电极具有贯通缺口,所述贯通缺口沿垂直于所述背板的方向贯通所述触控子电极。该触控基板能够降低触控显示面板在大视角下的色偏。

Description

触控基板和触控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基板和触控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具有触控功能的触控显示面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触控显示面板可以包括层叠的显示面板和位于显示面板出光侧的触控基板,触控基板设置有分别沿行方向和列方向延伸的触控电极。然而,在大视角下,触控显示面板容易产生色偏,降低了显示效果。
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基板和触控显示面板,降低触控显示面板在大视角下的色偏。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触控基板,包括背板、触控电极和触控绝缘层,任意一个所述触控电极包括多个平行设置且电连接的触控子电极;
其中,所述触控绝缘层设于所述背板的一侧;所述触控子电极包括第一触控子电极和第二触控子电极;所述第一触控子电极设于所述背板和所述触控绝缘层之间,且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触控子电极设于所述触控绝缘层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且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不平行;
其中,所述触控子电极具有贯通缺口,所述贯通缺口沿垂直于所述背板的方向贯通所述触控子电极。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贯通缺口包括透光通孔;所述透光通孔位于所述触控子电极内。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沿垂直于所述触控子电极的延伸方向,所述透光通孔的边缘与所述触控子电极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0.5~1.5微米。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子电极具有多个所述透光通孔,各个所述透光通孔沿所述触控子电极的延伸方向排列。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贯通缺口包括透光缺口,所述透光缺口位于所述触控子电极的边缘。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沿垂直于所述触控子电极的延伸方向,所述透光缺口的最大尺寸为0.5~1.5微米。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子电极具有多个所述透光缺口,各个所述透光缺口沿所述触控子电极的延伸方向排列。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贯通缺口包括透光通孔和透光缺口;所述透光通孔设于所述触控子电极内;所述透光缺口设于所述触控子电极的边缘。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层叠的显示面板和上述的触控基板;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复用为所述触控基板的背板,且所述触控电极设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设置的出光区域;任意一个所述触控子电极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出光区域不交叠。
本公开提供的触控基板和触控显示面板中,在触控子电极上设置有贯通缺口,这使得触控显示面板的光线可以通过贯通缺口出射,不仅有利于提应用该触控基板的触控显示面的显示亮度,而且可以减少触控子电极的侧面向大视角方向反射光线的光照强度,避免或减弱了触控子电极的侧边反射光线的光照强度太大而导致的大视角色偏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触控电极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触控电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触控基板的局部剖切结构示意图,其中,剖切位置为图1中的虚线AB所示位置。
图4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局部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触控子电极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触控子电极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触控子电极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触控子电极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触控子电极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触控子电极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触控子电极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要元件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触控基板;110、背板;120、第一触控电极层;121、第一触控电极;1211、第一触控子电极;1212、第一连接子电极;130、触控绝缘层;140、第二触控电极层;141、第二触控电极;1411、第二触控子电极;1412、第二连接子电极;150、保护层;200、显示面板;210、衬底基板;220、驱动电路层;230、有机发光层;240、薄膜封装层;300、触控电极;310、触控子电极;3111、触控子电极的延伸方向;3121、第一电极段;3122、第二电极段;400、贯通缺口;410、透光通孔;411、第一透光通孔;412、第二透光通孔;420、透光缺口;510、第一方向;520、第二方向;530、出光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例。然而,示例实施例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例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
在图中,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区域和层的厚度。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材料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公开的主要技术创意。
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和“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本公开提供一种触控基板100,参见图1~3,该触控基板100包括背板110、触控电极300和触控绝缘层130,任意一个触控电极300包括多个平行设置且电连接的触控子电极310;
其中,触控绝缘层130设于背板110的一侧;触控子电极310包括第一触控子电极1211和第二触控子电极1411;第一触控子电极1211设于背板110和触控绝缘层130之间,且沿第一方向510延伸;第二触控子电极1411设于触控绝缘层130远离背板110的一侧,且沿第二方向520延伸;第一方向510和第二方向520不平行;
其中,参见图5~图10,触控子电极310具有贯通缺口400,贯通缺口400沿垂直于背板110的方向贯通触控子电极310。
本公开提供的触控基板100,在触控子电极310上设置有贯通缺口400,这使得触控显示面板的光线可以通过贯通缺口400出射,不仅有利于提应用该触控基板100的触控显示面的显示亮度,而且可以减少触控子电极310的侧面向大视角方向反射光线的光照强度,避免或减弱了触控子电极310的侧边反射光线的光照强度太大而导致的大视角色偏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提供的触控基板的原理、结构和效果做进一步地解释和说明。
参见图3,本公开提供的触控基板100包括层叠设置的背板110、第一触控电极层120、触控绝缘层130和第二触控电极层140。其中,参见图1和图3,触控电极300包括设置于第一触控电极层120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121和设置于第二触控电极层140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141。参见图1,任意一个触控电极300包括多个平行设置且电连接的触控子电极310。
参见图2,各第一触控电极121沿第一方向510延伸,且任意一个第一触控电极121包括沿第一方向510延伸的多个第一触控子电极1211,同一第一触控电极121中各个第一触控子电极1211可以相互电连接。可选地,任意一个第一触控电极121还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连接子电极1212,各个第一触控子电极1211在第一方向510上的一端与一个第一连接子电极1212电连接,各个第一触控子电极1211在第一方向510上的另一端与另一个第一连接子电极1212电连接。
参见图2,各第二触控电极141沿第二方向520延伸,且任意一个第二触控电极141包括沿第二方向520延伸的多个第二触控子电极1411,同一第二触控电极141中各个第二触控子电极1411可以相互电连接。可选地,任意一个第二触控电极141还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子电极1412,各个第二触控子电极1411在第二方向520上的一端与一个第二连接子电极1412电连接,各个第二触控子电极1411在第二方向520上的另一端与另一个第二连接子电极1412电连接。
其中,第一方向510和第二方向520不平行,且均平行于背板110所在平面。优选地,第一方向510和第二方向520相互垂直。在一实施方式中,当触控基板100应用于触控显示面板中时,第一方向510和第二方向520中的一个为触控显示面板的行方向,另一个为触控显示面板的列方向。其中,触控显示面板的行方向为触控显示面板的数据线的延伸方向,触控显示面板的列方向为触控显示面板的扫描线的延伸方向。
触控子电极310的材料可以选自导电材料,例如可以选择金属、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导电性高分子、导电性复合材料或其组合。示例性的,金属可以选自铂、金、银、铝、铬、镍、铜、钼、钛、镁、钙、钡、钠、钯、铁、锰或其组合。示例性的,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可以选自氧化铟、氧化锡、铟锡氧化物、掺氟的氧化锡、掺铝的氧化锌、掺镓的氧化锌或其组合。示例性的,导电性高分子可以选自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聚乙炔、聚(3,4-伸乙基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或其组合,导电性高分子中还可以添加有酸(例如盐酸、硫酸、磺酸等)、路易斯酸(例如氟化磷、氟化砷、氯化铁等)、卤素、碱金属等掺杂剂。示例性的,导电性复合材料可以选自分散有碳黑、石墨粉、金属微粒子等的导电性复合材料。
触控子电极310可以为一层导电材料,也可以为多层导电材料的层叠。举例而言,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触控子电极310可以包括依次层叠的钛金属层、铝金属层和钛金属层。
可选的,触控子电极310的宽度可以为3~10微米。优选地,触控子电极310的宽度可以为5~10微米。其中,在本公开中,触控子电极310的宽度,指的是触控子电极310在背板110上的正投影沿垂直于触控子电极的延伸方向的尺寸。具体而言,第一触控子电极1211的宽度,为在平行于背板110的平面内,第一触控电极121在垂直于第一方向510上的尺寸。第二触控子电极1411的宽度,为在平行于背板110的平面内,第二触控电极141在垂直于第二方向520上的尺寸。
触控绝缘层130用于隔离第一触控电极层120和第二触控电极层140,其可以为有机绝缘材料,也可以为无机绝缘材料。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触控绝缘层130可以为氮化硅、氮氧化硅、氧化硅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可以采用PECVD(等离子增强的化学气相沉积)来形成触控绝缘层130。
可选的,触控基板100还可以包括保护层150,保护层150设于第二触控电极层140远离背板110的一侧,即保护层150设于第二触控子电极1411远离背板110的一侧。保护层150可以为有机材料,也可以为无机材料,还可以包括交替层叠的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本公开对此不做特殊的限制。
参见图5~图11,触控子电极310具有贯通缺口400,贯通缺口400沿垂直于背板110的方向贯通触控子电极310。换言之,触控子电极310不是规则的条形电极。在相关技术中,触控子电极通常采用条形电极,该条形电极一方面会遮挡光线,使得触控显示面板的出光率降低。另一方面,显示面板出射的光线照射至条形电极靠近显示面板一侧的表面时,该光线会在显示面板和条形电极之间往返折射并最终从两条条形电极之间出射,且相当部分光线被条形电极的侧面反射。这使得,条形电极会反射相当部分的光线并使得这些光线具有大的出射角度。在大视角下,由于条形电极的反射作用,会使得某些颜色的光线比例显著增大,进而使得触控显示面板在大视角下具有较为明显的色偏问题。
而在本公开中,通过在触控子电极310上设置贯通缺口400,进而破坏触控子电极310的完整条形结构。如此,显示面板出射的光线可以通过这些贯通缺口400出射,可以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亮度。不仅如此,光线通过贯通缺口400出射可以减少被触控子电极310反射的光线的量,被触控子电极310反射而照射至大视角方向的光线的量减少,进而可以减弱或者消除触控显示面板在大视角下的色偏问题。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触控子电极310通过设置贯通缺口400,还可以调整触控子电极310的侧面的切面方向,进而使得触控子电极310的侧面可以将显示面板的光线反射向不同的方向,达成一定的散射效果,避免了条形电极的反射方向均一而导致的反射光线集中的问题,降低了大视角下发射光线的光照强度,进而可以进一步减弱触控显示面板在大视角下的色偏问题。因此,当本公开的触控基板100应用于触控显示面板时,可以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并减弱触控显示面板在大视角下的色偏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中,触控子电极310包括靠近背板110的第一表面和远离背板110的第二表面,以及连接该第一表面和该第二表面的侧面。因此,触控子电极310的侧面的法线方向与背板110所在平面平行或者呈小的夹角。
可选地,参见图5、图6、图9、图10和图11,贯通缺口400包括透光通孔410;透光通孔410设于触控子电极310内。如此,显示面板的出射光线照射至或者被反射至该透光通孔410时,该光线可以通过该透光通孔410出射。这打破了光线被触控子电极310和显示面板往复反射的过程,降低了光线在往复反射过程中的损耗,进而提高了触控显示面板的出光率。不仅如此,这些光线从透光通孔410出射,避免了这些光线集中反射至触控子电极310的边缘而被集中反射,降低了大视角下触控子电极310反射的光线的光照强度,进而可以减弱显示面板在大视角下的色偏问题。
透光通孔410在背板110上的正投影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菱形、五边形、六边形或者其他规则或者不规则的图形,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定。举例而言,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透光通孔410的形状为圆形。由于该透光通孔410的侧面为圆弧形,因此当光线照射至该透光通孔410的侧面时,该透光通孔410可以对该光线进行散射。因此,该透光通孔410不仅仅可以用于出射光线,而且可以在反射时实现散射效果,降低反射光线的光强度,进而减弱触控显示面板在大视角下的色偏问题。再举例而言,在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透光通孔410的形状为正方形。如此,可以提高透光通孔410的透光面积,进而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
进一步可选地,沿垂直于触控子电极的延伸方向3111,透光通孔410的边缘与触控子电极310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0.5~1.5微米。换言之,透光通孔410边缘上的任意一点,与触控子电极310的边缘的任意一点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值,为0.5~1.5微米。如此,可以保证触控子电极310具有低的阻抗,保证触控信号的有效传输。不仅如此,还可以保证该触控子电极310在制备时的工艺可行性和简便性,在图案化操作以形成触控子电极310时降低对对准精度要求,降低触控基板100的制备成本。
进一步可选地,触控子电极310具有多个透光通孔410,各个透光通孔410沿触控子电极的延伸方向3111排列。
可选的,如图7、图8、图9、图10和图11所示,贯通缺口400包括透光缺口420,透光缺口420位于触控子电极310的边缘。换言之,触控子电极310的侧面可以向内弯曲以形成透光缺口420。如此,显示面板的出射光线照射至或者被反射至该透光缺口420时,该光线可以通过该透光缺口420出射。这打破了光线被触控子电极310和显示面板往复反射的过程,降低了光线在往复反射过程中的损耗,进而提高了触控显示面板的出光率。不仅如此,该透光缺口420的设置,可以使得触控子电极310的侧面不是一个平直的平面,进而使得照射至该触控子电极310的侧面的光线被散射至不同的方向,降低了大视角下被触控子电极310反射的光线的光照强度,能够显著地减弱触控显示面板在大视角下的色偏问题。
可选地,触控子电极310具有多个透光缺口420,各个透光缺口420沿触控子电极的延伸方向3111排列。进一步地,触控子电极310包括两排透光缺口420,两排透光缺口420分别位于触控子电极310的相对设置的两个边缘,且这两个边缘沿触控子电极的延伸方向3111延伸。
可选的,透光缺口420的边缘为非直线,例如可以为折线或者曲线。
举例而言,如图7所示,透光缺口420的边缘的形状可以为折线,例如为V形状折线。如此,该触控子电极310的边缘设置有V形缺口。当相邻两个透光缺口420的间距为0时,该触控子电极310的边缘呈锯齿状。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触控子电极310包括位于相邻两个透光缺口420之间的凸出部,该凸出部具有呈锐角的尖角。如此,该触控子电极310的至少部分侧面的延伸方向与触控子电极的延伸方向3111不一致,在反射光线时能够达到散射效果,进而减弱触控显示面板在大视角下的色偏问题。
再举例而言,如图8所示,透光缺口420的边缘的形状可以为曲线。如此,在透光缺口420位置,触控子电极310的侧面的切面方向是渐变的,使得该触控子电极310能够达成很高的散射效率,显著地减弱触控显示面板在大视角下的色偏问题。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相邻两个透光缺口420之间的间距为0,如此,该触控子电极310的边缘呈波浪线结构。
可选地,在平行于背板110的平面内,沿垂直于触控子电极的延伸方向3111,透光缺口420的最大尺寸为0.5~1.5微米。如此,可以保证触控子电极310具有低的阻抗,保证触控信号的有效传输。不仅如此,还可以保证该触控子电极310在制备时的工艺可行性和简便性,在图案化操作以形成触控子电极310时降低对对准精度的要求,降低触控基板100的制备成本。
贯通缺口400可以位于触控子电极310内以形成透光通孔410,也可以位于触控子电极310的边缘以形成透光缺口420,也可以一部分位于触控子电极310内且另一部分位于触控子电极310的边缘,以能够使得触控子电极310在背板110上的正投影不呈现完整的条形为准。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和图6所示,触控子电极310仅仅设置有透光通孔410。
在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7和图8所示,触控子电极310仅仅设置有透光缺口420。
在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触控子电极310设置有透光缺口420和透光通孔410。
举例而言,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触控子电极310包括沿触控子电极的延伸方向3111交替设置的第一电极段3121和第二电极段3122,其中,第一电极段3121设置有透光通孔410,第二电极段3122设置有透光缺口420。如此,可以保证触控子电极310具有低的阻抗,减小触控信号的损耗。
再举例而言,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透光通孔410包括第一透光通孔411和第二透光通孔412;在平行于背板110的平面内,第一透光通孔411在垂直于触控子电极的延伸方向3111上的尺寸,大于第二透光通孔412在垂直于触控子电极的延伸方向3111上的尺寸。触控子电极310包括沿触控子电极的延伸方向3111交替设置的第一电极段3121和第二电极段3122。其中,第一电极段3121设置有第一透光通孔411,第二电极段3122设置有透光缺口420和第二透光通孔412。如此,可以保证触控子电极310具有低的阻抗,减小触控信号的损耗。
本公开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该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上述触控基板100实施方式所描述的任意一种触控基板100。即,该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层叠的显示面板和触控基板100,其中,触控基板100设置于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该触控显示面板可以为OLED(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面板、Micro LED(微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面板、LCD(液晶显示)触控显示面板或者其他类型的触控显示面板。由于该触控显示面板具有上述触控基板100实施方式所描述的任意一种触控基板100,因此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本公开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如图4所示,显示面板200复用为触控基板100的背板110,且触控电极300设于显示面板200的出光侧。如此,在一些情形下,例如显示面板200为OLED显示面板200、Micro LED显示面板200等时,可以以显示面板200作为背板110直接制备触控基板100,进而获得触控显示面板。这不仅可以减少触控显示面板200的制备工序,而且可以减小触控显示面板200的厚度。
进一步地,触控显示面板200可以为柔性触控显示面板200。
可选地,参见图4,显示面板200包括阵列设置的出光区域530;任意一个触控子电极310在显示面板200上的正投影,与出光区域530不交叠。如此,可以避免触控子电极310遮挡显示面板200的出光区域530,保证触控显示面板200具有高的显示亮度。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200为液晶显示面板,则该显示面板200的出光区域530为液晶显示面板200的黑矩阵所限定的区域。其中,未被黑矩阵覆盖的区域为显示面板200的出光区域530;触控子电极310在显示面板200上的正投影,位于黑矩阵内。
在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200为OLED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200具有像素定义层以及像素定义层所限定的多个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则该显示面板200的出光区域530为像素定义层覆盖的区域。其中,未被像素电极层覆盖的区域为显示面板200的出光区域530;触控子电极310在显示面板200上的正投影,位于像素定义层内。
下面,本公开示例性地提供一种OLED触控显示面板,以便对本公开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200的结构、原理和效果做进一步地解释和说明。
在该示例中,OLED触控显示面板包括OLED显示面板200和触控基板100,其中,OLED显示面板200为触控基板100的背板110。
参见图4,OLED显示面板20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衬底基板210、驱动电路层220、有机发光层230和薄膜封装层240。有机发光层230形成有多个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和围绕发光二极管的像素定义层。如此,该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所在的区域为该OLED显示面板200的出光区域530。可选的,有机发光层230在衬底基板210上的正投影中,相邻两个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投影之间的间距为3~10微米。换言之,相邻两个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之间,像素定义层的宽度为3~10微米。
触控基板100的第一触控电极层120可以直接形成于薄膜封装层240远离衬底基板210的表面,使得OLED显示面板200复用为触控基板100的背板110。在远离第一触控电极层120远离衬底基板210的一侧,还可以依次层叠有触控绝缘层130、第二触控电极层140和保护层150。
在制备该OLED触控显示面板时,可以在衬底基板210的一侧依次制备驱动电路层220、有机发光层230、薄膜封装层240、第一触控电极层120、触控绝缘层130、第二触控电极层140和保护层150。如此,该OLED触控显示面板可以避免额外设置触控基板100的背板110和避免额外粘贴触控基板100,不仅可以减少OLED触控显示面板的制备工序,而且可以减薄OLED触控显示面板的厚度。
应可理解的是,本公开不将其应用限制到本说明书提出的部件的详细结构和布置方式。本公开能够具有其他实施方式,并且能够以多种方式实现并且执行。前述变形形式和修改形式落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应可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公开和限定的本公开延伸到文中和/或附图中提到或明显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特征的所有可替代组合。所有这些不同的组合构成本公开的多个可替代方面。本说明书的实施方式说明了已知用于实现本公开的最佳方式,并且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利用本公开。

Claims (10)

1.一种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触控电极和触控绝缘层,任意一个所述触控电极包括多个平行设置且电连接的触控子电极;
其中,所述触控绝缘层设于所述背板的一侧;所述触控子电极包括第一触控子电极和第二触控子电极;所述第一触控子电极设于所述背板和所述触控绝缘层之间,且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触控子电极设于所述触控绝缘层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且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不平行;
其中,所述触控子电极具有贯通缺口,所述贯通缺口沿垂直于所述背板的方向贯通所述触控子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缺口包括透光通孔;所述透光通孔位于所述触控子电极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触控子电极的延伸方向,所述透光通孔的边缘与所述触控子电极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0.5~1.5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子电极具有多个所述透光通孔,各个所述透光通孔沿所述触控子电极的延伸方向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缺口包括透光缺口,所述透光缺口位于所述触控子电极的边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触控子电极的延伸方向,所述透光缺口的最大尺寸为0.5~1.5微米。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子电极具有多个所述透光缺口,各个所述透光缺口沿所述触控子电极的延伸方向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缺口包括透光通孔和透光缺口;所述透光通孔设于所述触控子电极内;所述透光缺口设于所述触控子电极的边缘。
9.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的显示面板和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基板;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复用为所述触控基板的背板,且所述触控电极设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设置的出光区域;任意一个所述触控子电极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出光区域不交叠。
CN202010817125.9A 2020-08-14 2020-08-14 触控基板和触控显示面板 Active CN1119662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17125.9A CN111966239B (zh) 2020-08-14 2020-08-14 触控基板和触控显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17125.9A CN111966239B (zh) 2020-08-14 2020-08-14 触控基板和触控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66239A true CN111966239A (zh) 2020-11-20
CN111966239B CN111966239B (zh) 2024-03-12

Family

ID=73366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17125.9A Active CN111966239B (zh) 2020-08-14 2020-08-14 触控基板和触控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6623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60077961A (ko) * 2014-12-24 2016-07-0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일체형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CN106816460A (zh) * 2017-03-01 2017-06-0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触控显示面板及柔性触控显示装置
CN107885389A (zh) * 2017-11-29 2018-04-0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171199A (zh) * 2018-01-12 2018-06-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触控装置
CN109766024A (zh) * 2019-01-11 2019-05-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045874A (zh) * 2019-04-28 2019-07-2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60077961A (ko) * 2014-12-24 2016-07-0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일체형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CN106816460A (zh) * 2017-03-01 2017-06-0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触控显示面板及柔性触控显示装置
CN107885389A (zh) * 2017-11-29 2018-04-0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171199A (zh) * 2018-01-12 2018-06-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触控装置
CN109766024A (zh) * 2019-01-11 2019-05-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045874A (zh) * 2019-04-28 2019-07-2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66239B (zh) 2024-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21832B1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KR100316489B1 (ko) 분산형 전기 발광 소자
KR100445925B1 (ko) 조명 장치 및 조명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표시 장치, 및 전자기기
US8987767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having improved light extraction efficiency
CN109725763B (zh) 具有集成的触摸屏的显示装置
JP4114551B2 (ja) 補助電極を用いた面状発光装置
CN10975318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964280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07324113A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CN111952481A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US20040012726A1 (en) Active matrix display device
US20220130890A1 (en) Micro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CN105573561A (zh) 一种用于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触控面板
CN111966239B (zh) 触控基板和触控显示面板
JP2007149591A (ja) 面発光体及び表示装置
US20240276846A1 (en) Touch structure,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JP5854173B2 (ja) 面発光ユニット
US20160312964A1 (en) Surface Emitting Unit
US20120212127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light emitting element
CN216958026U (zh) 一种复合基底Mini LED背光模组
JP5700185B1 (ja) 面状発光ユニット
CN110323262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5700184B1 (ja) 面状発光ユニット
JP6528513B2 (ja) 面発光モジュール
CN116880707A (zh) 触控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