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65702A - 一种基于地震初至的剩余静校正量处理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地震初至的剩余静校正量处理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65702A
CN111965702A CN202010703938.5A CN202010703938A CN111965702A CN 111965702 A CN111965702 A CN 111965702A CN 202010703938 A CN202010703938 A CN 202010703938A CN 111965702 A CN111965702 A CN 1119657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ic correction
iteration
residual static
seismic
arriv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0393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65702B (zh
Inventor
冯发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70393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657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657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657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657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657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6Effecting static or dynamic corrections on records, e.g. correcting spread; Correlating seismic signals; Eliminating effects of unwanted energy
    • G01V1/362Effecting static or dynamic corrections; Stack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50Corrections or adjustments related to wave propagation
    • G01V2210/53Statics correction, e.g. weathering layer or transformation to a datu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地震初至的剩余静校正量处理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初始地震初至数据;将基准面静校正施加到初始地震初至数据,并转换为三维共中心点地震初至数据;设定偏移距范围,收集偏移距和地震初至;对偏移距和地震初至进行拟合,得到每一个检波点和炮点的剩余静校正初始值;根据设定的迭代顺序、迭代次数及每次迭代的误差阈值进行剩余静校正的迭代处理,在迭代处理完成后,将检波点和炮点的剩余静校正量,累加至基准面静校正,得到每个检波点和炮点的基准面静校正量。该方法及系统可以改善基准面静校正的耦合能力,准确得到较大或超大剩余静校正量,提高静校正的精度,改善地震资料的成像质量,确保地震资料的处理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地震初至的剩余静校正量处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基于地震初至的剩余静校正量处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静校正是目前地震资料处理中要做的一个重要基础工作,对确保地震成像质量至关重要。
目前,基准面静校正是先建立近地表模型然后根据给定的相关参数进行计算,由于在复杂地区,模型精度较低,在此模型上计算的基准面静校正的解在空间上并不耦合,导致地震资料成像较差或不能成像。目前对基准面静校正的解是否在空间上耦合并不检查分析,而只是采用剩余静校正进行解决,当基准面静校正在空间上耦合较差时,剩余静校正较大而很难求准,目前的剩余静校正技术无法满足大剩余静校正的要求。
综上来看,亟需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剩余静校正量处理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地震初至的剩余静校正量处理方法及系统。通过在成像域进行静校正耦合求解,得到大剩余静校正量,改善基准面静校正的耦合能力,确保地震资料的处理效果,以满足地震资料处理对静校正高精度的要求。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地震初至的剩余静校正量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初始地震初至数据;
将基准面静校正施加到所述初始地震初至数据,并转换为三维共中心点地震初至数据;
设定每一个共中心点初至数据的偏移距范围,在所述三维共中心点地震初至数据中,分别收集每一个共中心点地震初至道集在所述偏移距范围内的偏移距和地震初至;
对所述偏移距和地震初至进行拟合,得到每一个检波点和炮点的剩余静校正初始值;
根据设定的检波点与炮点的迭代顺序、迭代次数及每次迭代的误差阈值进行剩余静校正的迭代处理,其中,
在每一次迭代处理时,按照检波点与炮点的迭代顺序,根据上一次迭代得到的所述检波点和炮点的剩余静校正量,分别对地震初至加上对应的检波点和炮点的剩余时差,将偏移距及加上剩余时差后的地震初至进行曲线拟合得到地震道拟合初至;
根据所述地震道拟合初至获取地震道的初至拟合时差;其中,第一次迭代处理时采用检波点和炮点的剩余静校正初始值;
选取所述初至拟合时差小于本次迭代的误差阈值对应的地震道,分别得到地震道对应的本次迭代中检波点和炮点的累积剩余静校正量及累加次数;
根据检波点和炮点的累积静校正量及累加次数,分别得到检波点和炮点的静校正平均值作为本次迭代处理的检波点和炮点的剩余静校正量;
在迭代处理完成后,将最后一次迭代处理后得到的检波点和炮点的剩余静校正量,累加至每个检波点和炮点的基准面静校正,得到每个检波点和炮点的基准面静校正量。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还提出了一种基于地震初至的剩余静校正量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初始地震初至数据;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将基准面静校正施加到所述初始地震初至数据,并转换为三维共中心点地震初至数据;
偏移距和地震初至收集模块,设定每一个共中心点的偏移距范围,在所述三维共中心点地震初至数据中,分别收集每一个共中心点地震初至道集在所述偏移距范围内的偏移距和地震初至;
拟合模块,用于对所述偏移距和地震初至进行拟合,得到每一个检波点和炮点的剩余静校正初始值;
迭代处理模块,用于根据设定的检波点与炮点的迭代顺序、迭代次数及每次迭代的误差阈值进行剩余静校正的迭代处理,其中,包括:
拟合单元,用于在每一次迭代处理时,按照检波点与炮点的迭代顺序,根据上一次迭代得到的所述检波点和炮点的剩余静校正量,分别对地震初至加上对应的检波点和炮点的剩余时差,将偏移距及加上剩余时差后的地震初至进行曲线拟合得到地震道拟合初至;其中,第一次迭代处理时采用检波点和炮点的剩余静校正初始值;
初至拟合时差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地震道拟合初至获取地震道的初至拟合时差;
累积剩余静校正量计算单元,用于选取所述初至拟合时差小于本次迭代的误差阈值对应的地震道,分别得到地震道对应的本次迭代中检波点和炮点的累积剩余静校正量及累加次数;
剩余静校正量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检波点和炮点的累积静校正量及累加次数,分别得到检波点和炮点的静校正平均值作为本次迭代处理的检波点和炮点的剩余静校正量;
基准面静校正量计算模块,用于在迭代处理完成后,将最后一次迭代处理后得到的检波点和炮点的剩余静校正量,累加至每个检波点和炮点的基准面静校正,得到每个检波点和炮点的基准面静校正量。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基于地震初至的剩余静校正量处理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基于地震初至的剩余静校正量处理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基于地震初至的剩余静校正量处理方法及系统可以改善基准面静校正的耦合能力,准确得到较大或超大剩余静校正量,提高静校正的精度,改善地震资料的成像质量,确保地震资料的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于地震初至的剩余静校正量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剩余静校正迭代处理的详细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的基于地震初至的剩余静校正量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的LX地区三维某检波点线基准面静校正曲线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的应用本发明方法后的剩余静校正静校正曲线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的LX地区三维应用剩余静校正前的单炮记录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的应用本发明方法后的剩余静校正的单炮记录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的应用本发明方法后的剩余静校正的叠加剖面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的LX地区三维应用剩余静校正前的叠加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于地震初至的剩余静校正量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迭代处理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数据获取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数据处理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拟合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若干示例性实施方式来描述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应当理解,给出这些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进而实现本发明,而并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公开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实现为一种系统、装置、设备、方法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完全的软件(包括固件、驻留软件、微代码等),或者硬件和软件结合的形式。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基于地震初至的剩余静校正量处理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及系统在进行剩余静校正前剔除较大的异常初至,对于不同共中心点使用的偏移距是空变的,一个共中心点道集上使用的偏移距有时是多个偏移距范围,并且不同偏移距范围可以部分重合;在处理过程中,使用较高次数的多项式拟合,提高地震时差的计算精度,应用改进的高斯赛德尔方法进行迭代计算检波点、炮点的剩余静校正量;整体方案处理速度快,能较好解决较大(超大)的剩余静校正,改善基准面静校正的耦合能力,同时便于处理系统剩余静校正的发挥,进一步提高静校正的精度,改善地震资料的成像质量,确保地震资料的处理效果;在复杂地区的表层建模和静校正工作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通用性。
下面参考本发明的若干代表性实施方式,详细阐释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于地震初至的剩余静校正量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101,获取初始地震初至数据。
步骤S102,将基准面静校正施加到所述初始地震初至数据,并转换为三维共中心点地震初至数据。
步骤S103,设定每一个共中心点初至数据的偏移距范围,在所述三维共中心点地震初至数据中,分别收集每一个共中心点地震初至道集在所述偏移距范围内的偏移距和地震初至。
步骤S104,对所述偏移距和地震初至进行拟合,得到每一个检波点和炮点的剩余静校正初始值。
步骤S105,根据设定的检波点与炮点的迭代顺序、迭代次数及每次迭代的误差阈值进行剩余静校正的迭代处理。
其中,参考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剩余静校正迭代处理的详细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步骤S105包括:
步骤S1051,在每一次迭代处理时,按照检波点与炮点的迭代顺序,根据上一次迭代得到的所述检波点和炮点的剩余静校正量,分别对地震初至加上对应的检波点和炮点的剩余时差,将偏移距及加上剩余时差后的地震初至进行曲线拟合得到地震道拟合初至。其中,第一次迭代处理时采用检波点和炮点的剩余静校正初始值。
步骤S1052,根据所述地震道拟合初至获取地震道的初至拟合时差。
步骤S1053,选取所述初至拟合时差小于本次迭代的误差阈值对应的地震道,分别得到地震道对应的本次迭代中检波点和炮点的累积剩余静校正量及累加次数。
步骤S1054,根据检波点和炮点的累积静校正量及累加次数,分别得到检波点和炮点的静校正平均值作为本次迭代处理的检波点和炮点的剩余静校正量。
步骤S106,在迭代处理完成后,将最后一次迭代处理后得到的检波点和炮点的剩余静校正量,累加至每个检波点和炮点的基准面静校正,得到每个检波点和炮点的基准面静校正量。
为了对上述基于地震初至的剩余静校正量处理方法进行更为清楚的解释,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的基于地震初至的剩余静校正量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处理流程为:
S301:
整理野外生产资料,获取三维SPS文件,其中包括:检波点文件、炮点文件和关系文件,检波点文件按检波点桩号升序排序、炮点文件按炮点桩号升序排序。
S302:
根据所述SPS文件,拾取每炮的初至时间,获取初始地震初至数据。
S303:
将基准面静校正施加到所述初始地震初至数据,得到新的地震初至数据。
S304:
采用人机交互及多项式拟合剔除所述新的地震初至数据中的异常地震初至,以提高基于地震初至数据进行剩余静校正处理的结果的准确性。
S305:
设定地震面元,根据地震面元将剔除完成后的新的地震初至数据转换为三维共中心点地震初至数据。
S306:
按一定空间间隔指定或分段指定共中心点初至数据的偏移距范围数据,采用空间内插方法得到每一个共中心点初至数据的偏移距范围。
对于分段指定的偏移距范围数据可以有部分重合,例如,500m-2500m,2000m-4000m。
S307:
指定要使用的共中心点地震初至的起始和终止CMP线号、CMP线号增量、起始和终止CMP点号、CMP点号增量,设定初始误差阈值。
S308:
在选定的一个共中心点地震初至道集上,收集或分段收集在指定偏移距范围内的偏移距和地震初至。
S309:
对收集的偏移距和地震初至进行多项式拟合,得到各地震道的拟合初至,并计算各地震道的初至拟合时差,其中,拟合的次数为1至6次。通过使用较高次数的多项式拟合,可以提高地震时差的计算精度。
S310:
对在小于误差阈值范围内的初至拟合时差采用二分法分别计算该地震道对应的检波点和炮点的累积时差,同时记录检波点和炮点的累积时差的累加次数。
S311:
根据检波点的累积时差和累加次数,计算时差平均值作为检波点剩余静校正的初始值。
S312:
根据炮点的累积时差和累加次数,计算时差平均值作为炮点剩余静校正的初始值。
在得到检波点和炮点剩余静校正的初始值后,本发明将利用改进的高斯赛德尔方法进行迭代计算检波点、炮点的剩余静校正量,具体过程为:
S313:
设置迭代次数、每次迭代误差阈值,并确定迭检波点和炮点的迭代顺序。例如,迭代次数可以设置为3次,相应的,每次迭代误差阈值分别设置为30ms、20ms、10ms,迭代顺序可以为:先迭代炮点、后迭代检波点(或者先迭代检波点、后迭代炮点)。
S314:
进行剩余静校正的迭代处理,具体过程为:
在每一次迭代处理时,按照检波点与炮点的迭代顺序,根据上一次迭代得到的所述检波点和炮点的剩余静校正量,分别对地震初至加上对应的检波点和炮点的剩余时差,将偏移距及加上剩余时差后的地震初至进行曲线拟合得到地震道拟合初至;(拟合的次数为1至6次)。其中,第一次迭代处理时采用检波点和炮点的剩余静校正初始值。
根据所述地震道拟合初至获取地震道的初至拟合时差。
选取所述初至拟合时差小于本次迭代的误差阈值对应的地震道,分别得到地震道对应的本次迭代中检波点和炮点的累积剩余静校正量及累加次数。
根据检波点和炮点的累积静校正量及累加次数,分别得到检波点和炮点的静校正平均值作为本次迭代处理的检波点和炮点的剩余静校正量。
对于两种迭代顺序,以下分别说明计算检波点和炮点的剩余静校正量的详细过程:
在设定的检波点与炮点的迭代顺序为先炮点后检波点时,首先,利用下式计算得到第k次迭代时检波点的初始剩余静校正量:
Figure BDA0002593980620000081
其中,
Figure BDA0002593980620000082
是第k次迭代处理时检波点i的初始剩余静校正量;
k=1、2、…、N,N是设定的迭代次数;
Tr(k-1)是上一次迭代得到的检波点的剩余静校正量,在k=1时,Tr(0)采用检波点的剩余静校正初始值;
Figure BDA0002593980620000083
是第k次迭代时地震道的检波点i及炮点j的初至拟合时差;
根据本次迭代得到的检波点i的初始剩余静校正量Tri (k)',进一步得到每个检波点的累积初始剩余静校正量和累加次数,并根据每个检波点的累积初始剩余静校正量和累加次数,得到静校正平均值作为第k次迭代时检波点的初始剩余静校正量Tr(k)';
利用下式计算得到第k次迭代时炮点的剩余静校正量:
Figure BDA0002593980620000084
其中,
Figure BDA0002593980620000091
是炮点j第k次迭代的剩余静校正量;
Ts(k-1)是上一次迭代得到的炮点的剩余静校正量,在k=1时,Ts(0)采用炮点的剩余静校正初始值;
Figure BDA0002593980620000092
是第k次迭代时地震道的检波点i及炮点j的初至拟合时差;
Tr(k)'是第k次迭代时检波点的初始剩余静校正量;
Tr(k-1)是上一次迭代得到的检波点的剩余静校正量,在k=1时,Tr0采用检波点的剩余静校正初始值;
根据本次迭代得到的炮点j的剩余静校正量
Figure BDA0002593980620000093
进一步得到每个炮点的累积剩余静校正量和累加次数,并根据每个炮点的累积剩余静校正量和累加次数,得到静校正平均值作为第k次迭代时炮点的剩余静校正量Ts(k)
利用下式计算得到第k次迭代时检波点的剩余静校正量:
Figure BDA0002593980620000094
其中,Tri (k)是检波点i第k次迭代的剩余静校正量;
Tr(k-1)是上一次迭代得到的检波点的剩余静校正量,在k=1时,Tr(0)采用检波点的剩余静校正初始值;
Figure BDA0002593980620000095
是第k次迭代时地震道的检波点i及炮点j的初至拟合时差;
Ts(k)是第k次迭代时炮点的初始剩余静校正量;
Ts(k-1)是上一次迭代得到的炮点的剩余静校正量,在k=1时,Ts0采用炮点的剩余静校正初始值;
根据本次迭代得到的检波点i的剩余静校正量Tri (k),进一步得到每个检波点的累积剩余静校正量和累加次数,并根据每个检波点的累积剩余静校正量和累加次数,得到静校正平均值作为第k次迭代时检波点的剩余静校正量Tr(k)
在设定的检波点与炮点的迭代顺序为先检波点后炮点时,首先,利用下式计算得到第k次迭代时炮点的初始剩余静校正量:
Figure BDA0002593980620000096
其中,Tsj (k)'是第k次迭代处理时炮点j的初始剩余静校正量;
k=1、2、…、N,N是设定的迭代次数;
Ts(k-1)是上一次迭代得到的炮点的剩余静校正量,在k=1时,Ts(0)采用炮点的剩余静校正初始值;
Figure BDA0002593980620000101
是第k次迭代时地震道的检波点i及炮点j的初至拟合时差;
根据本次迭代得到的炮点j的初始剩余静校正量Tsj (k)',进一步得到每个炮点的累积初始剩余静校正量和累加次数,并根据每个炮点的累积初始剩余静校正量和累加次数,得到静校正平均值作为第k次迭代时炮点的初始剩余静校正量Ts(k)';
利用下式计算得到第k次迭代时检波点的剩余静校正量:
Figure BDA0002593980620000102
其中,Tri (k)是检波点i第k次迭代的剩余静校正量;
Tr(k-1)是上一次迭代得到的检波点的剩余静校正量,在k=1时,Tr(0)采用检波点的剩余静校正初始值;
Figure BDA0002593980620000103
是第k次迭代时地震道的检波点i及炮点j的初至拟合时差;
Ts(k)是第k次迭代时炮点的初始剩余静校正量;
Ts(k-1)是上一次迭代得到的炮点的剩余静校正量,在k=1时,Ts0采用炮点的剩余静校正初始值;
根据本次迭代得到的检波点i的剩余静校正量Tri (k),进一步得到每个检波点的累积剩余静校正量和累加次数,并根据每个检波点的累积剩余静校正量和累加次数,得到静校正平均值作为第k次迭代时检波点的剩余静校正量Tr(k)
利用下式计算得到第k次迭代时炮点的剩余静校正量:
Figure BDA0002593980620000104
其中,
Figure BDA0002593980620000105
是炮点j第k次迭代的剩余静校正量;
Ts(k-1)是上一次迭代得到的炮点的剩余静校正量,在k=1时,Ts(0)采用炮点的剩余静校正初始值;
Figure BDA0002593980620000106
是第k次迭代时地震道的检波点i及炮点j的初至拟合时差;
Tr(k)是第k次迭代时检波点的初始剩余静校正量;
Tr(k-1)是上一次迭代得到的检波点的剩余静校正量,在k=1时,Tr0采用检波点的剩余静校正初始值;
根据本次迭代得到的炮点j的剩余静校正量
Figure BDA0002593980620000111
进一步得到每个炮点的累积剩余静校正量和累加次数,并根据每个炮点的累积剩余静校正量和累加次数,得到静校正平均值作为第k次迭代时炮点的剩余静校正量Ts(k)
S315:
在最后一次迭代完成后,各检波点和炮点的剩余静校正量即为各检波点和炮点的最终剩余静校正量,将剩余静校正量累加到各检波点和炮点的基准面静校正量上,作为各检波点和炮点新的基准面静校正量;该新的基准面静校正量可以应用于地震资料处理,也可以供其它方法进一步计算剩余静校正量。
由于上述过程增加的计算量较低,可以保证较快的处理速度,通过静校正耦合求解得到大剩余静校正量,便于处理系统剩余静校正的发挥,提高基准面静校正的耦合能力,同时可以提高静校正的精度,改善地震资料的成像质量,确保地震资料的处理效果;本方案在复杂地区的表层建模和静校正工作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通用性。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上述实施例及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发明方法的操作,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操作,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操作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附加地或备选地,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和/或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
为了对上述基于地震初至的剩余静校正量处理方法进行更为清楚的解释,下面结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来进行说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该实施例仅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不当的限定。
以LX地区为例,该地区属于复杂地区,在该地区表层结构复杂,由于表层建模困难、模型精度较差,基准面静校正问题严重,静校正耦合较差,导致出现剩余静校正量较大,常规剩余静校正无法解决,影响地震资料的成像质量等问题,三维基准面静校正存在较大剩余时差不能满足地震资料的处理要求。
对此,结合图1至图3的步骤流程,可以较好地获取剩余静校正量,改善基准面静校正的耦合能力,同时便于处理系统剩余静校正的发挥,进一步提高静校正的精度,改善地震资料的成像质量,确保地震资料的处理效果。
首先,拾取地震初至并施加基准面静校正得到新的地震初至。
设置地震面元大小20cm×20cm,按地震面元生成三维共中心点的地震初至文件。
指定或分段指定每一个共中心点要使用的偏移距范围,例如,要使用的共中心点地震初至的起始CMP线号1001、终止CMP线号2185、CMP线号增量2、起始CMP点号1020、终止CMP点号3150、CMP点号增量2,初始误差阈值30ms。
在选定的一个共中心点地震初至道集上,收集或分段收集在指定偏移距范围内的偏移距和地震初至,对收集的偏移距和地震初至进行多项式拟合得到各地震道的拟合初至,计算各地震道的初至拟合时差。
对在小于初始误差阈值范围内的初至拟合时差采用二分法分别计算该地震道对应的检波点和炮点的累积时差,同时记录检波点和炮点的累积时差的累加次数;
分别根据各检波点和炮点的累积时差和累加次数,计算时差平均值,并将时差平均值作为各检波点和炮点剩余静校正的初始值。
指定检波点和炮点的迭代顺序为先炮点、后检波点,迭代次数为3次,每次迭代的误差阈值分别为30ms、20ms、10ms,利用改进的高斯赛德尔迭代方法计算检波点和炮点的剩余静校正,并将剩余静校正量累加到原来的基准面静校正量上,新的基准面静校正量可以供地震资料处理应用和供其它方法进一步计算剩余静校正量使用。
参考图4至图9,从静校正曲线、单炮记录和叠加剖面三个方面,分别对比在未利用本发明进行剩余静校正和利用本发明进行剩余静校正处理后的效果。
具体的,如图4所示,为LX地区三维某检波点线基准面静校正曲线示意图;图5是应用本发明方法后的剩余静校正静校正曲线示意图;从图5可以看出,利用本发明方法求解的剩余静校正量大,静校正的精度更高。
图6是LX地区三维应用剩余静校正前的单炮记录示意图;图7是应用本发明方法后的剩余静校正的单炮记录示意图;经过对比可以看出,(图7)应用本发明剩余静校正后的单炮记录更好,波场特征更明显。
图8是LX地区三维应用剩余静校正前的叠加剖面示意图;图9是应用本发明方法后的剩余静校正的叠加剖面示意图;对比后可以看出,图9的叠加剖面成像效果更佳,构造更清晰。CMP:共中心点;LINE:线;Time:时间。
在介绍了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方法之后,接下来,参考图10至图15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基于地震初至的剩余静校正量处理系统进行介绍。
基于地震初至的剩余静校正量处理系统的实施可以参见上述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或者“单元”,可以是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基于地震初至的剩余静校正量处理系统,如图10所示,该系统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1010,用于获取初始地震初至数据。
数据处理模块1020,用于将基准面静校正施加到所述初始地震初至数据,并转换为三维共中心点地震初至数据。
偏移距和地震初至收集模块1030,设定每一个共中心点的偏移距范围,在所述三维共中心点地震初至数据中,分别收集每一个共中心点地震初至道集在所述偏移距范围内的偏移距和地震初至。
拟合模块1040,用于对所述偏移距和地震初至进行拟合,得到每一个检波点和炮点的剩余静校正初始值。
迭代处理模块1050,用于根据设定的检波点与炮点的迭代顺序、迭代次数及每次迭代的误差阈值进行剩余静校正的迭代处理。
基准面静校正量计算模块1060,用于在迭代处理完成后,将最后一次迭代处理后得到的检波点和炮点的剩余静校正量,累加至每个检波点和炮点的基准面静校正,得到每个检波点和炮点的基准面静校正量。
其中,参考图1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迭代处理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迭代处理模块1050包括:
拟合单元1051,用于在每一次迭代处理时,按照检波点与炮点的迭代顺序,根据上一次迭代得到的所述检波点和炮点的剩余静校正量,分别对地震初至加上对应的检波点和炮点的剩余时差,将偏移距及加上剩余时差后的地震初至进行曲线拟合得到地震道拟合初至。其中,第一次迭代处理时采用检波点和炮点的剩余静校正初始值。
初至拟合时差获取单元1052,用于根据所述地震道拟合初至获取地震道的初至拟合时差。
累积剩余静校正量计算单元1053,用于选取所述初至拟合时差小于本次迭代的误差阈值对应的地震道,分别得到地震道对应的本次迭代中检波点和炮点的累积剩余静校正量及累加次数。
剩余静校正量计算单元1054,用于根据检波点和炮点的累积静校正量及累加次数,分别得到检波点和炮点的静校正平均值作为本次迭代处理的检波点和炮点的剩余静校正量。
在一实施例中,参考图1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数据获取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数据获取模块1010包括:
资料整理单元1011,用于整理野外生产资料,获取三维SPS文件,其中包括:检波点文件、炮点文件和关系文件;
初至拾取单元1012,用于根据所述SPS文件,拾取每炮的初至时间,获取初始地震初至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参考图1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数据处理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数据处理模块1020包括:
基准面静校正施加单元1021,用于将基准面静校正施加到所述初始地震初至数据,得到新的地震初至数据;
异常数据剔除单元1022,用于采用人机交互及多项式拟合剔除所述新的地震初至数据中的异常地震初至;
数据转换单元1023,用于根据预设的地震面元,将剔除完成后的新的地震初至数据,转换为三维共中心点地震初至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参考图1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拟合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拟合模块1040包括:
多项式拟合单元1041,用于对偏移距和地震初至进行多项式拟合,得到地震道拟合初至;
初至拟合时差获取单元1042,用于根据地震道拟合初至获取地震道的初至拟合时差;
累积时差计算单元1043,用于选取初至拟合时差小于预设的误差阈值的地震道,采用二分法分别计算地震道对应的检波点和炮点的累积时差,同时记录检波点和炮点的累积时差的累加次数;
检波点初始值计算单元1044,用于根据检波点的累积时差和累加次数,计算时差平均值作为检波点剩余静校正的初始值;
炮点初始值计算单元1045,用于根据炮点的累积时差和累加次数,计算时差平均值作为炮点剩余静校正的初始值。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基于地震初至的剩余静校正量处理系统的若干模块,但是这种划分仅仅是示例性的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来具体化。
基于前述发明构思,如图15所示,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设备1500,包括存储器1510、处理器1520及存储在存储器1510上并可在处理器152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1530,所述处理器152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1530时实现基于地震初至的剩余静校正量处理方法。
基于前述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基于地震初至的剩余静校正量处理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基于地震初至的剩余静校正量处理方法及系统可以改善基准面静校正的耦合能力,准确得到较大或超大剩余静校正量,提高静校正的精度,改善地震资料的成像质量,确保地震资料的处理效果。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基于地震初至的剩余静校正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获取初始地震初至数据;
将基准面静校正施加到所述初始地震初至数据,并转换为三维共中心点地震初至数据;
设定每一个共中心点初至数据的偏移距范围,在所述三维共中心点地震初至数据中,分别收集每一个共中心点地震初至道集在所述偏移距范围内的偏移距和地震初至;
对所述偏移距和地震初至进行拟合,得到每一个检波点和炮点的剩余静校正初始值;
根据设定的检波点与炮点的迭代顺序、迭代次数及每次迭代的误差阈值进行剩余静校正的迭代处理,其中,
在每一次迭代处理时,按照检波点与炮点的迭代顺序,根据上一次迭代得到的所述检波点和炮点的剩余静校正量,分别对地震初至加上对应的检波点和炮点的剩余时差,将偏移距及加上剩余时差后的地震初至进行曲线拟合得到地震道拟合初至;其中,第一次迭代处理时采用检波点和炮点的剩余静校正初始值;
根据所述地震道拟合初至获取地震道的初至拟合时差;
选取所述初至拟合时差小于本次迭代的误差阈值对应的地震道,分别得到地震道对应的本次迭代中检波点和炮点的累积剩余静校正量及累加次数;
根据检波点和炮点的累积静校正量及累加次数,分别得到检波点和炮点的静校正平均值作为本次迭代处理的检波点和炮点的剩余静校正量;
在迭代处理完成后,将最后一次迭代处理后得到的检波点和炮点的剩余静校正量,累加至每个检波点和炮点的基准面静校正,得到每个检波点和炮点的基准面静校正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震初至的剩余静校正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初始地震初至数据,包括:
整理野外生产资料,获取三维SPS文件,其中包括:检波点文件、炮点文件和关系文件;
根据所述SPS文件,拾取每炮的初至时间,获取初始地震初至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震初至的剩余静校正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基准面静校正施加到所述初始地震初至数据,并转换为三维共中心点地震初至数据,包括:
将基准面静校正施加到所述初始地震初至数据,得到新的地震初至数据;
采用人机交互及多项式拟合剔除所述新的地震初至数据中的异常地震初至;
根据预设的地震面元,将剔除完成后的新的地震初至数据,转换为三维共中心点地震初至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震初至的剩余静校正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设定每一个共中心点的偏移距范围,包括:
按一定空间间隔指定或分段指定共中心点初至数据的偏移距范围数据,采用空间内插方法得到每一个共中心点初至数据的偏移距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震初至的剩余静校正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偏移距和地震初至进行拟合,得到每一个检波点和炮点的剩余静校正初始值,包括:
对偏移距和地震初至进行多项式拟合,得到地震道拟合初至;
根据地震道拟合初至获取地震道的初至拟合时差;
选取初至拟合时差小于预设的误差阈值的地震道,采用二分法分别计算地震道对应的检波点和炮点的累积时差,同时记录检波点和炮点的累积时差的累加次数;
根据检波点的累积时差和累加次数,计算时差平均值作为检波点剩余静校正的初始值;
根据炮点的累积时差和累加次数,计算时差平均值作为炮点剩余静校正的初始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地震初至的剩余静校正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拟合的次数为1至6次。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地震初至的剩余静校正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设定的检波点与炮点的迭代顺序、迭代次数及每次迭代的误差阈值进行剩余静校正的迭代处理,包括:
在设定的检波点与炮点的迭代顺序为先炮点后检波点时,利用下式计算得到第k次迭代时检波点的初始剩余静校正量:
Figure FDA0002593980610000031
其中,Tri (k)'是第k次迭代处理时检波点i的初始剩余静校正量;
k=1、2、…、N,N是设定的迭代次数;
Tr(k-1)是上一次迭代得到的检波点的剩余静校正量,在k=1时,Tr(0)采用检波点的剩余静校正初始值;
Figure FDA0002593980610000032
是第k次迭代时地震道的检波点i及炮点j的初至拟合时差;
根据本次迭代得到的检波点i的初始剩余静校正量Tri (k)',进一步得到每个检波点的累积初始剩余静校正量和累加次数,并根据每个检波点的累积初始剩余静校正量和累加次数,得到静校正平均值作为第k次迭代时检波点的初始剩余静校正量Tr(k)';
利用下式计算得到第k次迭代时炮点的剩余静校正量:
Figure FDA0002593980610000033
其中,
Figure FDA0002593980610000034
是炮点j第k次迭代的剩余静校正量;
Ts(k-1)是上一次迭代得到的炮点的剩余静校正量,在k=1时,Ts(0)采用炮点的剩余静校正初始值;
Figure FDA0002593980610000035
是第k次迭代时地震道的检波点i及炮点j的初至拟合时差;
Tr(k)'是第k次迭代时检波点的初始剩余静校正量;
Tr(k-1)是上一次迭代得到的检波点的剩余静校正量,在k=1时,Tr0采用检波点的剩余静校正初始值;
根据本次迭代得到的炮点j的剩余静校正量
Figure FDA0002593980610000036
进一步得到每个炮点的累积剩余静校正量和累加次数,并根据每个炮点的累积剩余静校正量和累加次数,得到静校正平均值作为第k次迭代时炮点的剩余静校正量Ts(k)
利用下式计算得到第k次迭代时检波点的剩余静校正量:
Figure FDA0002593980610000037
其中,Tri (k)是检波点i第k次迭代的剩余静校正量;
Tr(k-1)是上一次迭代得到的检波点的剩余静校正量,在k=1时,Tr(0)采用检波点的剩余静校正初始值;
Figure FDA0002593980610000041
是第k次迭代时地震道的检波点i及炮点j的初至拟合时差;
Ts(k)是第k次迭代时炮点的初始剩余静校正量;
Ts(k-1)是上一次迭代得到的炮点的剩余静校正量,在k=1时,Ts0采用炮点的剩余静校正初始值;
根据本次迭代得到的检波点i的剩余静校正量Tri (k),进一步得到每个检波点的累积剩余静校正量和累加次数,并根据每个检波点的累积剩余静校正量和累加次数,得到静校正平均值作为第k次迭代时检波点的剩余静校正量Tr(k)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地震初至的剩余静校正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设定的检波点与炮点的迭代顺序、迭代次数及每次迭代的误差阈值进行剩余静校正的迭代处理,包括:
在设定的检波点与炮点的迭代顺序为先检波点后炮点时,利用下式计算得到第k次迭代时炮点的初始剩余静校正量:
Figure FDA0002593980610000042
其中,Tsj (k)'是第k次迭代处理时炮点j的初始剩余静校正量;
k=1、2、…、N,N是设定的迭代次数;
Ts(k-1)是上一次迭代得到的炮点的剩余静校正量,在k=1时,Ts(0)采用炮点的剩余静校正初始值;
Figure FDA0002593980610000043
是第k次迭代时地震道的检波点i及炮点j的初至拟合时差;
根据本次迭代得到的炮点j的初始剩余静校正量Tsj (k)',进一步得到每个炮点的累积初始剩余静校正量和累加次数,并根据每个炮点的累积初始剩余静校正量和累加次数,得到静校正平均值作为第k次迭代时炮点的初始剩余静校正量Ts(k)';
利用下式计算得到第k次迭代时检波点的剩余静校正量:
Figure FDA0002593980610000044
其中,Tri (k)是检波点i第k次迭代的剩余静校正量;
Tr(k-1)是上一次迭代得到的检波点的剩余静校正量,在k=1时,Tr(0)采用检波点的剩余静校正初始值;
Figure FDA0002593980610000051
是第k次迭代时地震道的检波点i及炮点j的初至拟合时差;
Ts(k)是第k次迭代时炮点的初始剩余静校正量;
Ts(k-1)是上一次迭代得到的炮点的剩余静校正量,在k=1时,Ts0采用炮点的剩余静校正初始值;
根据本次迭代得到的检波点i的剩余静校正量Tri (k),进一步得到每个检波点的累积剩余静校正量和累加次数,并根据每个检波点的累积剩余静校正量和累加次数,得到静校正平均值作为第k次迭代时检波点的剩余静校正量Tr(k)
利用下式计算得到第k次迭代时炮点的剩余静校正量:
Figure FDA0002593980610000052
其中,
Figure FDA0002593980610000053
是炮点j第k次迭代的剩余静校正量;
Ts(k-1)是上一次迭代得到的炮点的剩余静校正量,在k=1时,Ts(0)采用炮点的剩余静校正初始值;
Figure FDA0002593980610000054
是第k次迭代时地震道的检波点i及炮点j的初至拟合时差;
Tr(k)是第k次迭代时检波点的初始剩余静校正量;
Tr(k-1)是上一次迭代得到的检波点的剩余静校正量,在k=1时,Tr0采用检波点的剩余静校正初始值;
根据本次迭代得到的炮点j的剩余静校正量
Figure FDA0002593980610000055
进一步得到每个炮点的累积剩余静校正量和累加次数,并根据每个炮点的累积剩余静校正量和累加次数,得到静校正平均值作为第k次迭代时炮点的剩余静校正量Ts(k)
9.一种基于地震初至的剩余静校正量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初始地震初至数据;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将基准面静校正施加到所述初始地震初至数据,并转换为三维共中心点地震初至数据;
偏移距和地震初至收集模块,设定每一个共中心点的偏移距范围,在所述三维共中心点地震初至数据中,分别收集每一个共中心点地震初至道集在所述偏移距范围内的偏移距和地震初至;
拟合模块,用于对所述偏移距和地震初至进行拟合,得到每一个检波点和炮点的剩余静校正初始值;
迭代处理模块,用于根据设定的检波点与炮点的迭代顺序、迭代次数及每次迭代的误差阈值进行剩余静校正的迭代处理,其中,包括:
拟合单元,用于在每一次迭代处理时,按照检波点与炮点的迭代顺序,根据上一次迭代得到的所述检波点和炮点的剩余静校正量,分别对地震初至加上对应的检波点和炮点的剩余时差,将偏移距及加上剩余时差后的地震初至进行曲线拟合得到地震道拟合初至;其中,第一次迭代处理时采用检波点和炮点的剩余静校正初始值;
初至拟合时差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地震道拟合初至获取地震道的初至拟合时差;
累积剩余静校正量计算单元,用于选取所述初至拟合时差小于本次迭代的误差阈值对应的地震道,分别得到地震道对应的本次迭代中检波点和炮点的累积剩余静校正量及累加次数;
剩余静校正量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检波点和炮点的累积静校正量及累加次数,分别得到检波点和炮点的静校正平均值作为本次迭代处理的检波点和炮点的剩余静校正量;
基准面静校正量计算模块,用于在迭代处理完成后,将最后一次迭代处理后得到的检波点和炮点的剩余静校正量,累加至每个检波点和炮点的基准面静校正,得到每个检波点和炮点的基准面静校正量。
10.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方法。
CN202010703938.5A 2020-07-21 2020-07-21 一种基于地震初至的剩余静校正量处理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19657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03938.5A CN111965702B (zh) 2020-07-21 2020-07-21 一种基于地震初至的剩余静校正量处理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03938.5A CN111965702B (zh) 2020-07-21 2020-07-21 一种基于地震初至的剩余静校正量处理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65702A true CN111965702A (zh) 2020-11-20
CN111965702B CN111965702B (zh) 2023-08-22

Family

ID=73362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03938.5A Active CN111965702B (zh) 2020-07-21 2020-07-21 一种基于地震初至的剩余静校正量处理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65702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75759A1 (en) * 2001-01-21 2002-06-20 Xixiang Zhou Static correction method for exploration seismic data using first arrivals of seismic waves
CN1365008A (zh) * 2001-01-19 2002-08-2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震多域迭代静校正方法
US6757616B1 (en) * 2003-02-04 2004-06-29 Charles Wayne Emmons Model-free refraction statics solution
CN103728665A (zh) * 2012-10-12 2014-04-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精细剩余静校正方法
CN103837894A (zh) * 2014-03-10 2014-06-04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获取剩余静校正量的方法
CN104133245A (zh) * 2014-07-22 2014-11-0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地震资料的静校正方法及系统
CN104181599A (zh) * 2014-08-19 2014-12-0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基于近地表层的折射波静校正处理方法以及系统
CN104483705A (zh) * 2014-12-31 2015-04-0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三维剩余静校正方法
US20170176617A1 (en) * 2015-12-18 2017-06-22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Automated near surface analysis by surface-consistent refraction methods
US20190324167A1 (en) * 2018-04-18 2019-10-24 Geotomo Llc First-break picking of seismic data and generating a velocity model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65008A (zh) * 2001-01-19 2002-08-2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震多域迭代静校正方法
US20020075759A1 (en) * 2001-01-21 2002-06-20 Xixiang Zhou Static correction method for exploration seismic data using first arrivals of seismic waves
US6757616B1 (en) * 2003-02-04 2004-06-29 Charles Wayne Emmons Model-free refraction statics solution
CN103728665A (zh) * 2012-10-12 2014-04-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精细剩余静校正方法
CN103837894A (zh) * 2014-03-10 2014-06-04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获取剩余静校正量的方法
CN104133245A (zh) * 2014-07-22 2014-11-0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地震资料的静校正方法及系统
CN104181599A (zh) * 2014-08-19 2014-12-0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基于近地表层的折射波静校正处理方法以及系统
CN104483705A (zh) * 2014-12-31 2015-04-0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三维剩余静校正方法
US20170176617A1 (en) * 2015-12-18 2017-06-22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Automated near surface analysis by surface-consistent refraction methods
US20190324167A1 (en) * 2018-04-18 2019-10-24 Geotomo Llc First-break picking of seismic data and generating a velocity model

Non-Patent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ANIEL H.ROTHMAN: "《Automatic estimation of large residual statics corrections》", 《GEOPHYSICS》 *
DANIEL H.ROTHMAN: "《Automatic estimation of large residual statics corrections》", 《GEOPHYSICS》, vol. 51, no. 2, 28 February 1986 (1986-02-28) *
MENG ZOU ET AL.: "《Fast residual static correction method using first arrivals in the 3D shot–receiver united domain》", 《EXPLORATION GEOPHYSICS》 *
MENG ZOU ET AL.: "《Fast residual static correction method using first arrivals in the 3D shot–receiver united domain》", 《EXPLORATION GEOPHYSICS》, 20 April 2016 (2016-04-20) *
PETER BERGMANN ET AL.: "《Time-lapse difference static correction using prestack crosscorrelations: 4D seismic image enhancement case from Ketzin》", 《GEOPHYSICS》 *
PETER BERGMANN ET AL.: "《Time-lapse difference static correction using prestack crosscorrelations: 4D seismic image enhancement case from Ketzin》", 《GEOPHYSICS》, vol. 79, no. 6, 9 November 2014 (2014-11-09) *
张建中等: "《一种三维折射初至静校正新方法》",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
张建中等: "《一种三维折射初至静校正新方法》",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vol. 38, no. 06, 31 December 2003 (2003-12-31) *
王彦春等: "《交互迭代静校正方法》", 《石油物探》 *
王彦春等: "《交互迭代静校正方法》", 《石油物探》, vol. 37, no. 02, 30 June 1998 (1998-06-30) *
王新红等: "《多域迭代折射静校正及其应用》", 《石油物探》 *
王新红等: "《多域迭代折射静校正及其应用》", 《石油物探》, vol. 40, no. 04, 31 December 2001 (2001-12-31) *
王海立等: "《西部高原咸化地表静校正方法应用》", 《物探与化探》 *
王海立等: "《西部高原咸化地表静校正方法应用》", 《物探与化探》, vol. 42, no. 05, 31 October 2018 (2018-10-31) *
裴家定等: "《柯东黄土塬区综合静校正方法研究及应用》",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
裴家定等: "《柯东黄土塬区综合静校正方法研究及应用》",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vol. 9, no. 05, 28 October 2015 (2015-10-28) *
鲍五堂等: "《地表复杂地区的资料处理》", 《中国煤田地质》 *
鲍五堂等: "《地表复杂地区的资料处理》", 《中国煤田地质》, vol. 18, no. 1, 30 September 2006 (2006-09-3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65702B (zh) 2023-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33543B (zh) 基于反射系数分析的低阻体解释及成像方法与系统
CN104122587B (zh) 一种基于炮检距域的异常初至识别方法以及系统
CN109738946B (zh) 两步法剔除异常地震初至的方法及系统
CN114994754B (zh) 基于直达波和深度震相初动极性的震源机制联合反演方法
CN110361792B (zh) 一种地球物理数据融合及成像方法、介质与设备
CN111638551A (zh) 地震初至波走时层析方法及装置
CN104932011A (zh) 一种拾取地震波初至的方法及装置
CN108594300B (zh) 地貌成像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965702A (zh) 一种基于地震初至的剩余静校正量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8229586A (zh) 一种数据中的异常数据点的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2540408B (zh)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地震数据静校正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1624656B (zh) 基于近偏移距地震信号的节点时钟漂移校正方法及装置
CN110824559B (zh) 共坐标点道集的生成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568499B (zh) 一种vsp地震资料的初至波时差校正方法及装置
CN115421195A (zh) 地震探测中速度场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161560B (zh) 一种微震事件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11624655B (zh) 初至波剩余静校正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2444876B (zh) 一种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856557A (zh) 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方法及装置
CN107656314B (zh) 道集记录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505781B (zh) 用于地震采集初至拾取的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147691B (zh) 快速编码免排序基准面校正方法及系统
CN111781643B (zh) 地震层速度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1665565B (zh) 节点时钟漂移类型的确定方法、校正方法及系统
CN111610564B (zh) 地震数据叠前偏移成像的干扰抑制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