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65565B - 节点时钟漂移类型的确定方法、校正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节点时钟漂移类型的确定方法、校正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65565B
CN111665565B CN201910167781.6A CN201910167781A CN111665565B CN 111665565 B CN111665565 B CN 111665565B CN 201910167781 A CN201910167781 A CN 201910167781A CN 111665565 B CN111665565 B CN 1116655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drift
time
clock
determ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6778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65565A (zh
Inventor
韦秀波
全海燕
高乐
刘党卫
张百胜
吕明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016778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655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655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655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655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655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6Effecting static or dynamic corrections on records, e.g. correcting spread; Correlating seismic signals; Eliminating effects of unwanted energy
    • G01V1/362Effecting static or dynamic corrections; Stack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50Corrections or adjustments related to wave propagation
    • G01V2210/52Move-out cor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节点时钟漂移类型的确定方法、校正方法及系统,首先对每个所述第一节点对应的地震道进行互相关处理,获得时间漂移参考线;然后对所述第二节点及其中一个第一节点对应的地震道进行互相关处理,获得时钟漂移曲线;最后基于所述时间漂移曲线和所述时间漂移参考线确定所述第二节点的时钟漂移类型。本发明通过将相邻的正常节点的互相关结果作为参考,对比问题节点与正常节点的互相关结果,进而根据对比结果确定出时间漂移类型,为后续的时钟校正提供保障,提高了后续时钟校正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节点时钟漂移类型的确定方法、校正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震勘探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节点时钟漂移类型的确定方法、校正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海洋OBN(Ocean Bottom Node海底节点)地震勘探采集中,采用多分量的节点作为地震信号接收器(节点),其内置的时钟记录仪记录了时间信息,由于该时钟是独立于GPS单独运行的装置,其所记录的时间与GPS时间有所差别,时钟走得或快或慢,地震信号接收器所接收的地震信号不匹配,所产生的时间差需要校正到与GPS时间同步,确保地震记录符合正确的时间。由于时钟的快慢不一样,其记录的时间变化的形式也不一样,有时钟类型的表现为线性变化,有的为双曲线变化,有的则是跳变等各种时钟漂移类型,因此,在对有时钟问题节点做精确的校正之前,需要对时钟的类型进行准确的判定。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由于地震信号接收器内置的时钟与GPS时间有差别导致接收到的地震信号不匹配进而需要对节点的时钟准确校正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节点时钟漂移类型的确定方法、校正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介质,通过将相邻的正常节点的互相关结果作为参考,对比问题节点与正常节点的互相关结果,进而根据对比结果确定出时间漂移类型,为后续的时钟校正提供保障,提高了后续时钟校正的准确性。
在某些实施例中,一种节点时钟漂移类型的确定方法,包括:
从地震勘探测线上选择两个第一节点,以及与其中一个第一节点位置相邻的第二节点;其中所述第一节点对应地震道的时钟漂移量处于设定范围内,所述第二节点的时钟漂移量处于设定范围外;
对每个所述第一节点对应的地震道进行互相关处理,获得时间漂移参考线;
对所述第二节点及其中一个第一节点对应的地震道进行互相关处理,获得时钟漂移曲线;
基于所述时间漂移曲线和所述时间漂移参考线确定所述第二节点的时钟漂移类型。
在某些实施例中,在对每个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进行互相关处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每个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进行线性时钟校正,以使所述时间漂移参考线上每个点的漂移量为0ms。
在某些实施例中,在对第二节点和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节点进行互相关处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第二节点和该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进行线性时钟校正;
所述基于所述时间漂移曲线和所述时间漂移参考线确定所述第二节点的时钟漂移类型,包括:
若所述时间漂移曲线与所述时间漂移参考线的趋势一致,则确定所述第二节点的时钟漂移类型为线性时钟类型。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时间漂移曲线和所述时间漂移参考线确定所述第二节点的时钟漂移类型,包括:
根据所述时间漂移曲线的位置和趋势,确定预估时钟漂移类型;
采用与所述预估时钟漂移类型对应的时钟漂移校正模型对所述时间漂移曲线进行校正,若校正后的时间漂移曲线与所述时间漂移参考线的趋势一致,则确定为对应的时钟漂移类型。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对每个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进行线性时钟校正,包括:
根据震源激发作业开始时间点和震源激发作业结束时间点,确定震源激发作业的时长;
根据每个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的开始时间点和回收时间点,确定每个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的记录时长;
根据所述震源激发作业的时长、每个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的记录时长以及与每个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的漂移量,确定每个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的校正量。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第二节点和该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进行线性时钟校正,包括:
根据震源激发作业开始时间点和震源激发作业结束时间点,确定震源激发作业的时长;
根据所述第二节点和该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的开始时间点和回收时间点,确定所述第二节点和该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记录时长;
根据所述震源激发作业的时长、所述第二节点和该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记录时长,以及与所述第二节点和该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的漂移量,确定所述第二节点和该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的校正量。
在某些实施例中,在对每个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进行互相关处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每个第一节点对应的工检波点道集进行线性动校正。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对每个第一节点对应的工检波点道集进行线性动校正,包括:
根据直达波的速度和每个第一节点一一对应的观测点的偏移距离,确定直达波到达每个观测点的时间点;
根据每个观测点的时间点确定各观测点偏移距离的校正量;
根据确定的各观测点偏移距离的校正量对每个第一节点对应的工检波点道集进行线性动校正。
在某些实施例中,一种节点时钟漂移校正方法,包括:
从地震勘探测线上选择两个第一节点,以及与其中一个第一节点位置相邻的第二节点;其中所述第一节点对应地震道的时钟漂移量处于设定范围内,所述第二节点的时钟漂移量处于设定范围外;
对每个所述第一节点对应的地震道进行互相关处理,获得时间漂移参考线;
对所述第二节点及其中一个第一节点对应的地震道进行互相关处理,获得时钟漂移曲线;
基于所述时间漂移曲线和所述时间漂移参考线确定所述第二节点的时钟漂移类型;
根据确定的时钟漂移类型,对所述第二节点进行校正。
在某些实施例中,一种节点时钟漂移类型的确定系统,包括:
选择模块,从地震勘探测线上选择两个第一节点,以及与其中一个第一节点位置相邻的第二节点;其中所述第一节点对应地震道的时钟漂移量处于设定范围内,所述第二节点的时钟漂移量处于设定范围外;
参考线获取模块,对每个所述第一节点对应的地震道进行互相关处理,获得时间漂移参考线;
漂移曲线获取模块,对所述第二节点及其中一个第一节点对应的地震道进行互相关处理,获得时钟漂移曲线;
确定模块,基于所述时间漂移曲线和所述时间漂移参考线确定所述第二节点的时钟漂移类型。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
参考线线性时钟校正模块,对每个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进行线性时钟校正,以使所述时间漂移参考线上每个点的漂移量为0ms。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
漂移曲线线性时钟校正模块,对所述第二节点和该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进行线性时钟校正;
若所述时间漂移曲线与所述时间漂移参考线的趋势一致,则所述确定模块确定所述第二节点的时钟漂移类型为线性时钟类型。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时钟漂移类型预估单元,根据所述时间漂移曲线的位置和趋势,确定预估时钟漂移类型;
时钟漂移类型确定单元,采用与所述预估时钟漂移类型对应的时钟漂移校正模型对所述时间漂移曲线进行校正,若校正后的时间漂移曲线与所述时间漂移参考线的趋势一致,则确定为对应的时钟漂移类型。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参考线线性时钟校正模块包括:
震源激发作业的时长确定单元,根据震源激发作业开始时间点和震源激发作业结束时间点,确定震源激发作业的时长;
参考线节点记录时长确定单元,根据每个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的开始时间点和回收时间点,确定每个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的记录时长;
参考线节点校正量确定单元,根据所述震源激发作业的时长、每个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的记录时长以及与每个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的漂移量,确定每个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的校正量。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漂移曲线线性时钟校正模块包括:
震源激发作业的时长确定单元,根据震源激发作业开始时间点和震源激发作业结束时间点,确定震源激发作业的时长;
漂移曲线节点记录时长确定单元,根据所述第二节点和该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的开始时间点和回收时间点,确定所述第二节点和该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记录时长;
漂移曲线节点校正量确定单元,根据所述震源激发作业的时长、所述第二节点和该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记录时长,以及与所述第二节点和该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的漂移量,确定所述第二节点和该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的校正量。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
线性动校正模块,对每个第一节点对应的工检波点道集进行线性动校正。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线性动校正模块包括:
观测点的时间点确定单元,根据直达波的速度和每个第一节点一一对应的观测点的偏移距离,确定直达波到达每个观测点的时间点;
观测点校正量确定单元,根据每个观测点的时间点确定各观测点偏移距离的校正量;
工检波点道集线性动校正单元,根据确定的各观测点偏移距离的校正量对每个第一节点对应的工检波点道集进行线性动校正。
在某些实施例中,一种节点时钟漂移校正系统,包括:
选择模块,从地震勘探测线上选择两个第一节点,以及与其中一个第一节点位置相邻的第二节点;其中所述第一节点对应地震道的时钟漂移量处于设定范围内,所述第二节点的时钟漂移量处于设定范围外;
参考线获取模块,对每个所述第一节点对应的地震道进行互相关处理,获得时间漂移参考线;
漂移曲线获取模块,对所述第二节点及其中一个第一节点对应的地震道进行互相关处理,获得时钟漂移曲线;
确定模块,基于所述时间漂移曲线和所述时间漂移参考线确定所述第二节点的时钟漂移类型;
第二节点校正模块,根据确定的时钟漂移类型,对所述第二节点进行校正。
在某些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方法的步骤。
在某些实施例中,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节点时钟漂移类型的确定方法、校正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介质,通过对相邻的正常节点的对应地震道进行互相关获得的时间漂移参考线作为参考,对比问题节点与正常节点的对应地震道互相关得到的时间漂移曲线,进而根据对比结果确定出时间漂移类型,可以知晓时间漂移的类型,为后续的时钟校正提供保障,提高了后续时钟校正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节点时钟漂移类型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图1中步骤S400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地震勘探测线上的节点的示意图。
图4a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未进行时间校正的时间漂移参考线和时间漂移曲线示意图。
图4b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进行时间校正后的时间漂移参考线和时间漂移曲线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节点时钟漂移类型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图5中步骤S005a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7a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未对工检波点道集进行线性动校正的偏移坐标示意图。
图7b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工检波点道集进行线性动校正后的偏移坐标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节点时钟漂移类型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
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图8中步骤S005b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10a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线性时钟漂移校正模型示意图。
图10b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跳变时钟漂移校正模型示意图。
图10c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双曲线时钟漂移校正模型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节点时钟漂移类型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四。
图1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图11中步骤S205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节点时钟漂移校正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节点时钟漂移类型确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图14中确定模块40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节点时钟漂移类型确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图16中线性动校正模块50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1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节点时钟漂移类型确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1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图18中参考线线性时钟校正模块60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20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节点时钟漂移类型确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2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图20中漂移曲线线性时钟校正模块60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2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节点时钟漂移校正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3示出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海洋OBN(Ocean Bottom Node海底节点)地震勘探采集中,由于地震信号接收器(节点)内置的时钟是独立于GPS单独运行的装置,其所记录的时间与GPS时间有所差别,地震信号接收器所接收的地震信号不匹配,并且时钟的快慢不一样,其记录的时间变化的形式也不一样,有时钟类型的表现为线性变化,有的为双曲线变化,有的则是跳变等各种时钟漂移类型,因此,在对有时钟问题节点做精确的校正之前,需要对时钟的类型进行准确的判定。
为了解决由于地震信号接收器内置的时钟与GPS时间有差别导致接收到的地震信号不匹配进而需要对节点的时钟准确校正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节点时钟漂移类型的确定方法、校正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介质,首先对每个所述第一节点对应的地震道进行互相关处理,获得时间漂移参考线;然后对所述第二节点及其中一个第一节点对应的地震道进行互相关处理,获得时钟漂移曲线;最后基于所述时间漂移曲线和所述时间漂移参考线确定所述第二节点的时钟漂移类型。本发明通过将相邻的正常节点的互相关结果作为参考,对比问题节点与正常节点的互相关结果,进而根据对比结果确定出时间漂移类型,为后续的时钟校正提供保障,提高了后续时钟校正的准确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节点时钟漂移类型的确定方法,具体的,请参见图1,
S100:从地震勘探测线上选择两个第一节点,以及与其中一个第一节点位置相邻的第二节点;其中所述第一节点对应地震道的时钟漂移量处于设定范围内,所述第二节点的时钟漂移量处于设定范围外;
S200:对每个所述第一节点对应的地震道进行互相关处理,获得时间漂移参考线;
S300:对所述第二节点及其中一个第一节点对应的地震道进行互相关处理,获得时钟漂移曲线;
S400:基于所述时间漂移曲线和所述时间漂移参考线确定所述第二节点的时钟漂移类型。
本申请中的设定范围,应当理解为能够区分正常节点和非正常节点的范围区间,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地震勘探领域,若节点的时间漂移量大于2ms,则该节点可以认为是非正常的,需要进行校正,若节点的时间漂移量小于2ms,则该节点可以认为是正常的,不需要进行校正,该实施例中,上述所说的设定范围即为小于2ms。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两个节点进行互相关处理,即为对每个节点的各自的地震道信号进行相关性处理,本申请所说的互相关是信号分析中的概念,互相关和自相关表示的是两个时间序列之间和同一个时间序列在任意两个不同时刻的取值之间的相关程度,本领域公知的,互相关函数是描述随机信号x(t),y(t)在任意两个不同时刻t1,t2的取值之间的相关程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互相关通过如下公式计算,设两个函数f(t)和g(t)分别是对应两个节点的时间域信号,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转换到频率域,然后再进行互相关计算。
R(u)=f(t)*g(-t)
其中,R(u)为互相关函数,t为时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步骤S400具体包括:
S401:根据所述时间漂移曲线的位置和趋势,确定预估时钟漂移类型;
S402:采用与所述预估时钟漂移类型对应的时钟漂移校正模型对所述时间漂移曲线进行校正;
S403:若校正后的时间漂移曲线与所述时间漂移参考线的趋势不一致,重新确定预估时钟漂移类型并重新对所述时间漂移曲线进行校正,直至校正后的时间漂移曲线与所述时间漂移参考线的趋势一致时,将趋势一致的预估时钟漂移类型确定为所述第二节点的时钟漂移类型。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a和图4b所示,通过采用压电式检波器记录节点1、节点2和节点3的地震数据。其中,节点1和节点2的时钟漂移量小于2ms,节点3的时钟漂移量大于2ms,图4a示出了节点1和节点2互相关后获得的时间漂移参考线A以及节点2和节点3互相关后获得的时间漂移曲线B,根据图4a可以知晓,节点3与节点2互相关形成的时间漂移曲线与时间漂移参考线之间具有一个时钟跳变,跳变点的幅值即为时钟跳变的时间量,图4b采用时钟跳变的时间量进行校正,校正后时钟漂移曲线回到了0ms的位置,趋势水平,则确定为跳变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图4a和图4b不是直接显示地震道的互相关结果,而是把互相关计算得到的时间差投影到每一地震道上并与之放炮的时间对应,横坐标表示节点收放的起始时间,期间对应的是炮点激发时间,纵坐标是漂移量,是通过对节点的道集数据进行动校正至初至拉平后互相关得到的时间漂移量。通过对比时间轴以及纵轴漂移量,漂移曲线就可以得到确定,并得出纵的漂移时间,为下一步完成时钟校正做准备。
因此,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步骤S200实施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S005a:对每个第一节点对应的工检波点道集进行线性动校正。
更具体的,线性动校正可以通过如图6所示的方法进行,即步骤S005a具体包括:
S005a-1:根据直达波的速度和每个第一节点一一对应的观测点的偏移距离,确定直达波到达每个观测点的时间点;
S005a-2:根据每个观测点的时间点确定各观测点偏移距离的校正量;
S005a-3:根据确定的各观测点偏移距离的校正量对每个第一节点对应的工检波点道集进行线性动校正。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线性动校正的公式如下:
如图7a和图7b所示,图7a示出了未进行线性动校正时,观测点的偏移示意图,图7b示出了进行线性动校正后,两个观测点的偏移示意图。从图7a和图7b中可以看出,线性动校正之前直达波为倾斜状动校正之后直达波水平拉直。
上述时钟漂移类型通过时间漂移曲线的位置和趋势确定,即图4a中,由于出现了跳变,因此,该时钟漂移类型主要包括1、跳变类型,2、双曲线类型,3、线性类型,4、混合类型,5、无法确定。此时可以首先针对第一种情况进行验证,根据图3确定跳变类型为预估时钟漂移类型,然后采用跳变校正模型进行校正,若校正后得到的时间漂移曲线与时间漂移参考线的趋势一致,则确定该时钟漂移类型为跳变类型。
在其他实施例中,若首先确定出的预估时钟漂移类型为跳变,但采用跳变校正模型进行校正后,若校正后得到的时间漂移曲线与时间漂移参考线的趋势不一致,则无法确定为跳变类型,此时仍需要进一步确定另一个预估时钟漂移类型,例如确定为双曲线类型,然后采用双曲线校正模型进行校正,若不一致,继续换另一个模型进行校正,直至校正后得到的时间漂移曲线与时间漂移参考线的趋势一致,如最后采用混合校正模型进行校正后的得到的时间漂移曲线与时间漂移参考线的趋势一致,则确定为混合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所熟知的,每一种时钟漂移类型,均具有与其一一对应的校正模型,例如上述的跳变校正模型对应时钟漂移类型为跳变时的校正模型,对于其他类型的时钟漂移类型,例如双曲线型、线性型等同样具有对应的双曲线校正模型,线性校正模型,例如图10a示出了线性校正模型、图10b示出了跳变校正模型以及图10c示出了双曲线校正模型。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需要对上述两个正常的节点1和节点2进行线性时钟校正,即在对每个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进行互相关处理之前,如图8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
S005b:对每个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进行线性时钟校正,以使所述时间漂移参考线上每个点的漂移量为0ms。
该优选实施例中首先对节点1和节点2的地震道进行了常规的线性时钟校正,然后再进行互相关,这样既可保证节点1和节点2互相关的结果在0ms处,并且,总趋势是水平的,即每个点的漂移量均为0ms。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步骤S005b具体包括:
S005b-1:根据震源激发作业开始时间点和震源激发作业结束时间点,确定震源激发作业的时长;
S005b-2:根据每个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的开始时间点和回收时间点,确定每个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的记录时长;
S005b-3:根据所述震源激发作业的时长、每个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的记录时长以及与每个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的漂移量,确定每个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的校正量。
如图10a至图10c所示,线性时钟校过程:计算出震源工作时间窗口(结束震源激发作业时间-开始震源激发作业时间),以及节点的记录时间窗口(节点回收时间-节点开始时间);每炮的校正量计算:(震源工作时间窗口÷节点的记录时间窗口)×漂移量。每炮的校正量等同于每个地震道的校正量。其中该漂移量为与每个第一节点一一对应的地震道的漂移量。
进一步的,对于时间漂移类型为线性的节点,由于线性校正模型相较于跳变和双曲线的那个更为简单,并且线性类型较为常见,因此,可以单独设置线性类型判断的步骤,即在步骤S300之前,如图11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
S205:对所述第二节点和该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进行线性时钟校正;
此时步骤S400具体包括:
S400-1:若所述时间漂移曲线与所述时间漂移参考线的趋势一致,则确定所述第二节点的时钟漂移类型为线性时钟类型。
该实施例中,首先将对问题节点的时钟漂移类型是否是线性时钟类型进行确认,如果确定为是,则不需要后续的预估等步骤,进而节约了处理步骤。
基于与对节点1和节点2进行线性时钟校正相同的原理,如图12所示,步骤S205具体包括:
S205-1:根据震源激发作业开始时间点和震源激发作业结束时间点,确定震源激发作业的时长;
S205-2:根据所述第二节点和该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的开始时间点和回收时间点,确定所述第二节点和该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记录时长;
S205-3:根据所述震源激发作业的时长、所述第二节点和该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记录时长,以及与所述第二节点和该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的漂移量,确定所述第二节点和该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的校正量。
进一步的,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可以对正常节点进行验证,确定正常节点没有时钟问题,该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例如对正常节点2进行验证,正常节点1通过与在前的三个相邻节点确认为无时钟问题的正常节点,此时对节点1和节点2进行互相关计算,如果互相关的结果在0ms附近,则说明节点2没有时钟问题。
可以知悉,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节点时钟漂移类型的确定方法,通过将相邻的正常节点的互相关结果作为参考,对比问题节点与正常节点的互相关结果,进而根据对比结果确定出时间漂移类型,为后续的时钟校正提供保障,提高了后续时钟校正的准确性。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节点时钟漂移校正方法,请结合图13所示,具体包括:
S100:从地震勘探测线上选择两个第一节点,以及与其中一个第一节点位置相邻的第二节点;其中所述第一节点对应地震道的时钟漂移量处于设定范围内,所述第二节点的时钟漂移量处于设定范围外;
S200:对每个所述第一节点对应的地震道进行互相关处理,获得时间漂移参考线;
S300:对所述第二节点及其中一个第一节点对应的地震道进行互相关处理,获得时钟漂移曲线;
S400:基于所述时间漂移曲线和所述时间漂移参考线确定所述第二节点的时钟漂移类型;
S500:根据确定的时钟漂移类型,对所述第二节点进行校正。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的一种节点时钟漂移校正方法,由于可以通过上述实施例知晓节点时钟漂移的类型,进而为该校正提供了保证,提高了校正的精确性。
基于与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节点时钟漂移类型确定方法相同的理由,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节点时钟漂移类型确定系统,如图14所示,具体包括:
选择模块10,从地震勘探测线上选择两个第一节点,以及与其中一个第一节点位置相邻的第二节点;其中所述第一节点对应地震道的时钟漂移量处于设定范围内,所述第二节点的时钟漂移量处于设定范围外;
参考线获取模块20,对每个所述第一节点对应的地震道进行互相关处理,获得时间漂移参考线;
漂移曲线获取模块30,对所述第二节点及其中一个第一节点对应的地震道进行互相关处理,获得时钟漂移曲线;
确定模块40,基于所述时间漂移曲线和所述时间漂移参考线确定所述第二节点的时钟漂移类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两个节点进行互相关处理,即为对每个节点的各自的地震道信号进行相关性处理,本申请所说的互相关是信号分析中的概念,互相关和自相关表示的是两个时间序列之间和同一个时间序列在任意两个不同时刻的取值之间的相关程度,本领域公知的,互相关函数是描述随机信号x(t),y(t)在任意两个不同时刻t1,t2的取值之间的相关程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互相关通过如下公式计算,设两个函数f(t)和g(t)分别是对应两个节点的时间域信号,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转换到频率域,然后再进行互相关计算。
R(u)=f(t)*g(-t)
其中,R(u)为互相关函数,t为时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所述确定模块40包括:
时钟漂移类型预估单元41,根据所述时间漂移曲线的位置和趋势,确定预估时钟漂移类型;
时间漂移曲线校正单元42,采用与所述预估时钟漂移类型对应的时钟漂移校正模型对所述时间漂移曲线进行校正;
时钟类型确定单元43,若校正后的时间漂移曲线与所述时间漂移参考线的趋势不一致,重新确定预估时钟漂移类型并重新对所述时间漂移曲线进行校正,直至校正后的时间漂移曲线与所述时间漂移参考线的趋势一致时,将趋势一致的预估时钟漂移类型确定为所述第二节点的时钟漂移类型。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通过采用压电式检波器记录节点1、节点2和节点3的地震数据。其中,节点1和节点2的时钟漂移量小于2ms,节点3的时钟漂移量大于2ms,图4a示出了节点1和节点2互相关后获得的时间漂移参考线A以及节点2和节点3互相关后获得的时间漂移曲线B,根据图4a可以知晓,节点3与节点2互相关形成的时间漂移曲线与时间漂移参考线之间具有一个时钟跳变,跳变点的幅值即为时钟跳变的时间量,图4b采用时钟跳变的时间量进行校正,校正后时钟漂移曲线回到了0ms的位置,趋势水平,则确定为跳变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图4a和图4b不是直接显示地震道的互相关结果,而是把互相关计算得到的时间差投影到每一地震道上并与之放炮的时间对应,横坐标表示节点收放的起始时间,期间对应的是炮点激发时间,纵坐标是漂移量,是通过对节点的道集数据进行动校正至初至拉平后互相关得到的时间漂移量。通过对比时间轴以及纵轴漂移量,漂移曲线就可以得到确定,并得出纵的漂移时间,为下一步完成时钟校正做准备。
因此,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所述系统还包括:
线性动校正模块50,对每个第一节点对应的工检波点道集进行线性动校正。
更具体的,如图17所示,线性动校正模块50包括:
观测点的时间点确定单元51,根据直达波的速度和每个第一节点一一对应的观测点的偏移距离,确定直达波到达每个观测点的时间点;
观测点校正量确定单元52,根据每个观测点的时间点确定各观测点偏移距离的校正量;
工检波点道集线性动校正单元53,根据确定的各观测点偏移距离的校正量对每个第一节点对应的工检波点道集进行线性动校正。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线性动校正的公式如下:
如图7a和图7b所示,图7a示出了未进行线性动校正时,观测点的偏移示意图,图7b示出了进行线性动校正后,两个观测点的偏移示意图。从图7a和图7b中可以看出,线性动校正之前直达波为倾斜状动校正之后直达波水平拉直。
上述时钟漂移类型通过时间漂移曲线的位置和趋势确定,即图4a中,由于出现了跳变,因此,该时钟漂移类型主要包括1、跳变类型,2、跳变和线性类型,3、无法确定。此时可以首先针对第一种情况进行验证,根据图3确定跳变类型为预估时钟漂移类型,然后采用跳变校正模型进行校正,若校正后得到的时间漂移曲线与时间漂移参考线的趋势一致,则确定该时钟漂移类型为跳变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所熟知的,每一种时钟漂移类型,均具有与其一一对应的校正模型,例如上述的跳变校正模型对应时钟漂移类型为跳变时的校正模型,对于其他类型的时钟漂移类型,例如双曲线型、线性型等同样具有对应的双曲线校正模型,线性校正模型。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需要对上述两个正常的节点1和节点2进行线性时钟校正,如图18所示,所述系统还包括:
660,对每个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进行线性时钟校正,以使所述时间漂移参考线上每个点的漂移量为0ms。
该优选实施例中首先对节点1和节点2的地震道进行了常规的线性时钟校正,然后再进行互相关,这样既可保证节点1和节点2互相关的结果在0ms处,并且,总趋势是水平的,即每个点的漂移量均为0ms。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参考线线性时钟校正模块60具体包括:
震源激发作业的时长确定单元61,根据震源激发作业开始时间点和震源激发作业结束时间点,确定震源激发作业的时长;
参考线节点记录时长确定单元62,根据每个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的开始时间点和回收时间点,确定每个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的记录时长;
参考线节点校正量确定单元63,根据所述震源激发作业的时长、每个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的记录时长以及与每个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的漂移量,确定每个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的校正量。
如图10a至图10c所示,线性时钟校过程:计算出震源工作时间窗口(结束震源激发作业时间-开始震源激发作业时间),以及节点的记录时间窗口(节点回收时间-节点开始时间);每炮的校正量计算:(震源工作时间窗口÷节点的记录时间窗口)×漂移量。每炮的校正量等同于每个地震道的校正量。其中该漂移量为与每个第一节点一一对应的地震道的漂移量。
进一步的,对于时间漂移类型为线性的节点,由于线性校正模型相较于跳变和双曲线的那个更为简单,并且线性类型较为常见,因此可以单独设置线性类型的判断流程,进而节约工艺,如图20所示,即所述系统还包括:
漂移曲线线性时钟校正模块70,对所述第二节点和该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进行线性时钟校正;
若所述时间漂移曲线与所述时间漂移参考线的趋势一致,则所述确定模块40确定所述第二节点的时钟漂移类型为线性时钟类型。
基于与对节点1和节点2进行线性时钟校正相同的原理,如图21所示,所述漂移曲线线性时钟校正模块70包括:
震源激发作业的时长确定单元71,根据震源激发作业开始时间点和震源激发作业结束时间点,确定震源激发作业的时长;
漂移曲线节点记录时长确定单元72,根据所述第二节点和该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的开始时间点和回收时间点,确定所述第二节点和该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记录时长;
漂移曲线节点校正量确定单元73,根据所述震源激发作业的时长、所述第二节点和该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记录时长,以及与所述第二节点和该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的漂移量,确定所述第二节点和该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的校正量。
进一步的,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可以对正常节点进行验证,确定正常节点没有时钟问题,该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例如对正常节点2进行验证,正常节点1通过与在前的三个相邻节点确认为无时钟问题的正常节点,此时对节点1和节点2进行互相关计算,如果互相关的结果在0ms附近,则说明节点2没有时钟问题。
可以知悉,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的一种节点时钟漂移类型的确定系统,通过将相邻的正常节点的互相关结果作为参考,对比问题节点与正常节点的互相关结果,进而根据对比结果确定出时间漂移类型,为后续的时钟校正提供保障,提高了后续时钟校正的准确性。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节点时钟漂移校正系统,请结合图22所示,包括:
选择模块10,从地震勘探测线上选择两个第一节点,以及与其中一个第一节点位置相邻的第二节点;其中所述第一节点对应地震道的时钟漂移量处于设定范围内,所述第二节点的时钟漂移量处于设定范围外;
参考线获取模块20,对每个所述第一节点对应的地震道进行互相关处理,获得时间漂移参考线;
漂移曲线获取模块30,对所述第二节点及其中一个第一节点对应的地震道进行互相关处理,获得时钟漂移曲线;
确定模块40,基于所述时间漂移曲线和所述时间漂移参考线确定所述第二节点的时钟漂移类型;
第二节点校正模块80,根据确定的时钟漂移类型,对所述第二节点进行校正。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的一种节点时钟漂移校正系统,由于可以通过上述实施例知晓节点时钟漂移的类型,进而为该校正提供了保证,提高了校正的精确性。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节点时钟漂移校正方法中全部步骤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23,所述电子设备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处理器(processor)601、存储器(memory)602、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Interface)603和总线604;
其中,所述处理器601、存储器602、通信接口603通过所述总线6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处理器601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602中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节点时钟漂移类型的校正方法中的全部步骤,例如,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下述步骤:
S100:从地震勘探测线上选择两个第一节点,以及与其中一个第一节点位置相邻的第二节点;其中所述第一节点对应地震道的时钟漂移量处于设定范围内,所述第二节点的时钟漂移量处于设定范围外;
S200:对每个所述第一节点对应的地震道进行互相关处理,获得时间漂移参考线;
S300:对所述第二节点及其中一个第一节点对应的地震道进行互相关处理,获得时钟漂移曲线;
S400:基于所述时间漂移曲线和所述时间漂移参考线确定所述第二节点的时钟漂移类型;以及
S500:根据确定的时钟漂移类型,对所述第二节点进行校正。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将相邻的正常节点的互相关结果作为参考,对比问题节点与正常节点的互相关结果,进而根据对比结果确定出时间漂移类型,为后续的时钟校正提供保障,提高了后续时钟校正的准确性。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节点时钟漂移类型的确定中全部步骤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节点时钟漂移校正方法的全部步骤,例如,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下述步骤:
S100:从地震勘探测线上选择两个第一节点,以及与其中一个第一节点位置相邻的第二节点;其中所述第一节点对应地震道的时钟漂移量处于设定范围内,所述第二节点的时钟漂移量处于设定范围外;
S200:对每个所述第一节点对应的地震道进行互相关处理,获得时间漂移参考线;
S300:对所述第二节点及其中一个第一节点对应的地震道进行互相关处理,获得时钟漂移曲线;
S400:基于所述时间漂移曲线和所述时间漂移参考线确定所述第二节点的时钟漂移类型;以及
S500:根据确定的时钟漂移类型,对所述第二节点进行校正。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将相邻的正常节点的互相关结果作为参考,对比问题节点与正常节点的互相关结果,进而根据对比结果确定出时间漂移类型,为后续的时钟校正提供保障,提高了后续时钟校正的准确性。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硬件+程序类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虽然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如实施例或流程图所述的方法操作步骤,但基于常规或者无创造性的手段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实施例中列举的步骤顺序仅仅为众多步骤执行顺序中的一种方式,不代表唯一的执行顺序。在实际中的装置或终端产品执行时,可以按照实施例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顺序执行或者并行执行(例如并行处理器或者多线程处理的环境,甚至为分布式数据处理环境)。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或等同要素。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说明书实施例时可以把各模块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也可以将实现同一功能的模块由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的组合实现等。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说明书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说明书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说明书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说明书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说明书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节点时钟漂移类型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地震勘探测线上选择两个第一节点,以及与其中一个第一节点位置相邻的第二节点;其中所述第一节点对应地震道的时钟漂移量处于设定范围内,所述第二节点的时钟漂移量处于设定范围外;
对每个所述第一节点对应的地震道进行互相关处理,获得时间漂移参考线;
对所述第二节点及其中一个第一节点对应的地震道进行互相关处理,获得时钟漂移曲线;
基于所述时间漂移曲线和所述时间漂移参考线确定所述第二节点的时钟漂移类型;
所述基于所述时间漂移曲线和所述时间漂移参考线确定所述第二节点的时钟漂移类型,包括:
根据所述时间漂移曲线的位置和趋势,确定预估时钟漂移类型;
采用与所述预估时钟漂移类型对应的时钟漂移校正模型对所述时间漂移曲线进行校正;
若校正后的时间漂移曲线与所述时间漂移参考线的趋势不一致,重新确定预估时钟漂移类型并重新对所述时间漂移曲线进行校正,直至校正后的时间漂移曲线与所述时间漂移参考线的趋势一致时,将趋势一致的预估时钟漂移类型确定为所述第二节点的时钟漂移类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每个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进行互相关处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每个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进行线性时钟校正,以使所述时间漂移参考线上每个点的漂移量为0ms。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第二节点和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进行互相关处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第二节点和该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进行线性时钟校正;
所述基于所述时间漂移曲线和所述时间漂移参考线确定所述第二节点的时钟漂移类型,包括:
若所述时间漂移曲线与所述时间漂移参考线的趋势一致,则确定所述第二节点的时钟漂移类型为线性时钟类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每个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进行线性时钟校正,包括:
根据震源激发作业开始时间点和震源激发作业结束时间点,确定震源激发作业的时长;
根据每个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的开始时间点和回收时间点,确定每个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的记录时长;
根据所述震源激发作业的时长、每个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的记录时长以及与每个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的漂移量,确定每个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的校正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二节点和该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进行线性时钟校正,包括:
根据震源激发作业开始时间点和震源激发作业结束时间点,确定震源激发作业的时长;
根据所述第二节点和该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的开始时间点和回收时间点,确定所述第二节点和该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记录时长;
根据所述震源激发作业的时长、所述第二节点和该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记录时长,以及与所述第二节点和该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的漂移量,确定所述第二节点和该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的校正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每个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进行互相关处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每个第一节点对应的工检波点道集进行线性动校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每个第一节点对应的工检波点道集进行线性动校正,包括:
根据直达波的速度和与每个第一节点对应的观测点的偏移距离,确定直达波到达每个观测点的时间点;
根据每个观测点的时间点确定各观测点偏移距离的校正量;
根据确定的各观测点偏移距离的校正量对每个第一节点对应的工检波点道集进行线性动校正。
8.一种节点时钟漂移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地震勘探测线上选择两个第一节点,以及与其中一个第一节点位置相邻的第二节点;其中所述第一节点对应地震道的时钟漂移量处于设定范围内,所述第二节点的时钟漂移量处于设定范围外;
对每个所述第一节点对应的地震道进行互相关处理,获得时间漂移参考线;
对所述第二节点及其中一个第一节点对应的地震道进行互相关处理,获得时钟漂移曲线;
基于所述时间漂移曲线和所述时间漂移参考线确定所述第二节点的时钟漂移类型;
根据确定的时钟漂移类型,对所述第二节点进行校正;
所述基于所述时间漂移曲线和所述时间漂移参考线确定所述第二节点的时钟漂移类型,包括:
根据所述时间漂移曲线的位置和趋势,确定预估时钟漂移类型;
采用与所述预估时钟漂移类型对应的时钟漂移校正模型对所述时间漂移曲线进行校正;
若校正后的时间漂移曲线与所述时间漂移参考线的趋势不一致,重新确定预估时钟漂移类型并重新对所述时间漂移曲线进行校正,直至校正后的时间漂移曲线与所述时间漂移参考线的趋势一致时,将趋势一致的预估时钟漂移类型确定为所述第二节点的时钟漂移类型。
9.一种节点时钟漂移类型的确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选择模块,从地震勘探测线上选择两个第一节点,以及与其中一个第一节点位置相邻的第二节点;其中所述第一节点对应地震道的时钟漂移量处于设定范围内,所述第二节点的时钟漂移量处于设定范围外;
参考线获取模块,对每个所述第一节点对应的地震道进行互相关处理,获得时间漂移参考线;
漂移曲线获取模块,对所述第二节点及其中一个第一节点对应的地震道进行互相关处理,获得时钟漂移曲线;
确定模块,基于所述时间漂移曲线和所述时间漂移参考线确定所述第二节点的时钟漂移类型;
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时钟漂移类型预估单元,根据所述时间漂移曲线的位置和趋势,确定预估时钟漂移类型;
时间漂移曲线校正单元,采用与所述预估时钟漂移类型对应的时钟漂移校正模型对所述时间漂移曲线进行校正;
时钟类型确定单元,若校正后的时间漂移曲线与所述时间漂移参考线的趋势不一致,重新确定预估时钟漂移类型并重新对所述时间漂移曲线进行校正,直至校正后的时间漂移曲线与所述时间漂移参考线的趋势一致时,将趋势一致的预估时钟漂移类型确定为所述第二节点的时钟漂移类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确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参考线线性时钟校正模块,对每个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进行线性时钟校正,以使所述时间漂移参考线上每个点的漂移量为0ms。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确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漂移曲线线性时钟校正模块,对所述第二节点和该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进行线性时钟校正;
若所述时间漂移曲线与所述时间漂移参考线的趋势一致,则所述确定模块确定所述第二节点的时钟漂移类型为线性时钟类型。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确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线线性时钟校正模块包括:
震源激发作业的时长确定单元,根据震源激发作业开始时间点和震源激发作业结束时间点,确定震源激发作业的时长;
参考线节点记录时长确定单元,根据每个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的开始时间点和回收时间点,确定每个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的记录时长;
参考线节点校正量确定单元,根据所述震源激发作业的时长、每个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的记录时长以及与每个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的漂移量,确定每个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的校正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确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漂移曲线线性时钟校正模块包括:
震源激发作业的时长确定单元,根据震源激发作业开始时间点和震源激发作业结束时间点,确定震源激发作业的时长;
漂移曲线节点记录时长确定单元,根据所述第二节点和该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的开始时间点和回收时间点,确定所述第二节点和该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记录时长;
漂移曲线节点校正量确定单元,根据所述震源激发作业的时长、所述第二节点和该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记录时长,以及与所述第二节点和该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的漂移量,确定所述第二节点和该第一节点的对应地震道的校正量。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确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线性动校正模块,对每个第一节点对应的工检波点道集进行线性动校正。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确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动校正模块包括:
观测点的时间点确定单元,根据直达波的速度和与每个第一节点对应的观测点的偏移距离,确定直达波到达每个观测点的时间点;
观测点校正量确定单元,根据每个观测点的时间点确定各观测点偏移距离的校正量;
工检波点道集线性动校正单元,根据确定的各观测点偏移距离的校正量对每个第一节点对应的工检波点道集进行线性动校正。
16.一种节点时钟漂移校正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选择模块,从地震勘探测线上选择两个第一节点,以及与其中一个第一节点位置相邻的第二节点;其中所述第一节点对应地震道的时钟漂移量处于设定范围内,所述第二节点的时钟漂移量处于设定范围外;
参考线获取模块,对每个所述第一节点对应的地震道进行互相关处理,获得时间漂移参考线;
漂移曲线获取模块,对所述第二节点及其中一个第一节点对应的地震道进行互相关处理,获得时钟漂移曲线;
确定模块,基于所述时间漂移曲线和所述时间漂移参考线确定所述第二节点的时钟漂移类型;
第二节点校正模块,根据确定的时钟漂移类型,对所述第二节点进行校正;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时间漂移曲线的位置和趋势,确定预估时钟漂移类型;
采用与所述预估时钟漂移类型对应的时钟漂移校正模型对所述时间漂移曲线进行校正;
若校正后的时间漂移曲线与所述时间漂移参考线的趋势不一致,重新确定预估时钟漂移类型并重新对所述时间漂移曲线进行校正,直至校正后的时间漂移曲线与所述时间漂移参考线的趋势一致时,将趋势一致的预估时钟漂移类型确定为所述第二节点的时钟漂移类型。
17.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910167781.6A 2019-03-06 2019-03-06 节点时钟漂移类型的确定方法、校正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16655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67781.6A CN111665565B (zh) 2019-03-06 2019-03-06 节点时钟漂移类型的确定方法、校正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67781.6A CN111665565B (zh) 2019-03-06 2019-03-06 节点时钟漂移类型的确定方法、校正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65565A CN111665565A (zh) 2020-09-15
CN111665565B true CN111665565B (zh) 2023-09-26

Family

ID=72382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67781.6A Active CN111665565B (zh) 2019-03-06 2019-03-06 节点时钟漂移类型的确定方法、校正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6556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13355A (zh) * 2014-02-21 2014-05-21 厦门大学 一种分布式网络中协同同步的异常点的识别方法
US8954608B1 (en) * 2012-01-20 2015-02-10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Secretary Of The Navy Network clock synchronization using total-field magnetometers and the spatial coherence of the earth's geomagnetic field
CN105722211A (zh) * 2016-03-22 2016-06-29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利用地磁相关性的磁场传感器数据时间同步方法
US9455824B1 (en) * 2015-06-26 2016-09-27 Facebook, Inc. Distributed network synchronization methods and architectures
CN107290716A (zh) * 2016-04-13 2017-10-24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一种双信号源分离定位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41850A1 (en) * 2009-12-15 2011-06-16 Pgs Onshore, Inc. Electromagnetic system for timing synchronization and location determination for seismic sensing systems having autonomous (NODAL) recording units
EP3397993B1 (en) * 2015-12-29 2023-01-11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B.V. Data-driven clock drift adjustment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54608B1 (en) * 2012-01-20 2015-02-10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Secretary Of The Navy Network clock synchronization using total-field magnetometers and the spatial coherence of the earth's geomagnetic field
CN103813355A (zh) * 2014-02-21 2014-05-21 厦门大学 一种分布式网络中协同同步的异常点的识别方法
US9455824B1 (en) * 2015-06-26 2016-09-27 Facebook, Inc. Distributed network synchronization methods and architectures
CN105722211A (zh) * 2016-03-22 2016-06-29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利用地磁相关性的磁场传感器数据时间同步方法
CN107290716A (zh) * 2016-04-13 2017-10-24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一种双信号源分离定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esign of smart sensing components for volcano monitoring;Mingsen Xua , Wen-Zhan Song , Renjie Huang ETC;Pervasive and Mobile Computing;全文 *
LMO技术在海洋勘探中的应用;黄琳;《化工管理》;正文第58页 *
OBN地震采集质控技术;侯昆鹏,何永清,徐朝红等;《CPS/SEG北京2018国际地球物理会议暨展览》;正文第73页 *
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精细农业系统盲检测;饶强;于舒娟;张昀;宋啸良;陈成;;电视技术(第21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65565A (zh) 2020-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87490C (zh) 处理数据的方法
CN111221037B (zh) 解耦弹性逆时偏移成像方法和装置
CA2691192C (en) Correction of velocity cubes for seismic depth modeling
EP1590689A1 (en) Estimating the time of arrival of a seismic wave
CN111025386B (zh) 一种无分离假象的纵横波分离方法
US20130158878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locating microseismic events using array of receivers
CN110954952B (zh) 一种微震信号初至波类型判别和波速校正方法
CN109696705A (zh) 深海obs上下行波场成像数据校正方法及装置
CN112487613A (zh) 一种地层波走时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AU2015200555B2 (en) Correction of sea surface state
CN111665565B (zh) 节点时钟漂移类型的确定方法、校正方法及系统
CN110907989A (zh) 重建拟地面地震反射波成像方法及系统
CN111337977B (zh) 品质因子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9188515B (zh) 微地震监测裂缝震源点位置计算方法及系统
KR100561555B1 (ko) 레이더 펄스의 분석방법
CN112901146A (zh) 声波测井探测中坏道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US20140107930A1 (en) Plural depth seismic source spread method and system
CN104820238A (zh) 局部地震道内插方法和装置
CN111983684B (zh) 四维地震数据的时间校准方法及系统
CN105631149A (zh) 一种基于相关性求时差的方法
CN109254322B (zh) 一种基于遗传的剩余静校正模型道建立方法
WO2002023222A1 (en) Illumination weighted imaging condition for migrated seismic data
CN111624656A (zh) 基于近偏移距地震信号的节点时钟漂移校正方法及装置
CN112253100B (zh) 一种固井质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15932969B (zh) 波场分离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