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64159A -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64159A
CN111964159A CN202010983760.4A CN202010983760A CN111964159A CN 111964159 A CN111964159 A CN 111964159A CN 202010983760 A CN202010983760 A CN 202010983760A CN 111964159 A CN111964159 A CN 1119641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duct
transverse
indoor unit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8376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欢欢
张利
罗文君
赵霆
林桂林
汪展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1098376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64159A/zh
Publication of CN1119641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641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3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having two or more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22Centrifugal or radial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室内机包括:风机组件;风道组件,具有安装部,风机组件位于安装部内,风道组件包括竖向风道和横向风道,竖向风道和横向风道均与风机组件连通,竖向风道包括向上延伸的第一竖向风道和/或向下延伸的第二竖向风道,横向风道包括向左延伸的第一横向风道和/或向右延伸的第二横向风道。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左右两个横向风道辅助送风,横向风道通过电机带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齿条直线运动控制挡风板的开闭,以根据使用环境不同采用不同的上下左右送风组合,达到智能送风的目的,实现空调器智能化送风效果,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柜式空调的送风模式单一,用户使用体验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柜式空调中,通常具有上下两个风机,采用普通的上下送风的方式吹向室内,在空调的使用过程中,中层空间的制冷或制热速度较慢,而用户通常是处在房间的中层区域中的,无法满足快速升温或降温的要求。并且,目前空调的送风方式仅能实现上送风或者下送风或者上下同时送风,送风模式单调,用户的使用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柜式空调的送风模式单一,用户使用体验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室内机,包括:风机组件;风道组件,具有安装部,风机组件位于安装部内,风道组件包括竖向风道和横向风道,竖向风道和横向风道均与风机组件连通,竖向风道包括向上延伸的第一竖向风道和/或向下延伸的第二竖向风道,横向风道包括向左延伸的第一横向风道和/或向右延伸的第二横向风道。
进一步地,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风机组件安装在第一安装部内的第一风机组件以及安装在第二安装部内的第二风机组件;竖向风道包括第一竖向风道和第二竖向风道,横向风道包括第一横向风道和第二横向风道,第一风机组件与第一竖向风道和第一横向风道连通,第二风机组件与第二竖向风道和第二横向风道连通。
进一步地,室内机还包括设置在横向风道内的挡风组件,挡风组件包括:挡风板,设置在第一横向风道和/或第二横向风道内,挡风板具有伸入第一横向风道和/或第二横向风道内的挡风位置和避让第一横向风道和/或第二横向风道的回缩位置;传动结构,与挡风板连接;电机,与传动结构连接,电机驱动传动结构运动,以带动挡风板在挡风位置和回缩位置之间切换。
进一步地,传动结构包括:齿轮,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齿条,与齿轮相啮合地设置,齿条与挡风板连接,齿轮转动带动齿条直线运动,以使挡风板伸入第一横向风道和/或第二横向风道内或者避让第一横向风道和/或第二横向风道。
进一步地,风道组件包括:安装板;第一蜗壳,设置在安装板上并绕设在第一风机组件的外周,第一蜗壳形成第一安装部,第一蜗壳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间隔设置在第一开口处,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之间形成第一竖向风道;第三导风板和第四导风板,间隔设置在第二开口处,第三导风板和第四导风板之间形成第一横向风道。
进一步地,风道组件包括:安装板;第二蜗壳,设置在安装板上并绕设在第二风机组件的外周,第二蜗壳形成第二安装部,第二蜗壳具有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第五导风板和第六导风板,间隔设置在第三开口处,第五导风板和第六导风板之间形成第二竖向风道;第七导风板和第八导风板,间隔设置在第四开口处,第七导风板和第八导风板之间形成第二横向风道。
进一步地,第一横向风道和/或第二横向风道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横向风道向左下方延伸,第二横向风道向右上方延伸。
进一步地,挡风板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其中,挡风板与第一横向风道和/或第二横向风道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风机组件包括:电机支架;驱动电机,设置在电机支架上;离心风叶,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进一步地,室内机还包括控制器和遥控器,控制器与遥控器通信连接,控制器根据遥控器的信号控制电机正转或反转。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室内机为上述的室内机。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由于风道组件包括横向风道,且横向风道包括向左延伸的第一横向风道和向右延伸的第二横向风道,从而使得在风机组件送风时,室内机不仅可以由第一竖向风道和第二竖向风道向室内送风,也可以由第一横向风道和第二横向风道向室内送风,进而使室内机的送风模式多样化,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横向风道和竖向风道中的一个或几个同步送风,使房间的中层空间制冷或制热速度快,整个房间的区域温度可控,调温效果好,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室内机的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一(此时,室内机处于向下和向右同步送风的状态);
图3示出了图2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的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二(此时,室内机处于上下送风的状态);
图5示出了图1的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三(此时,室内机处于上下左右均送风的状态);
图6示出了图1的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四(此时,室内机处于向上及向左同步送风的状态);以及
图7示出了图1的风机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风机组件;11、第一风机组件;111、电机支架;112、驱动电机;113、离心风叶;12、第二风机组件;20、风道组件;21、安装板;22、第一蜗壳;23、第一导风板;24、第二导风板;25、第三导风板;26、第四导风板;27、第二蜗壳;28、第五导风板;29、第六导风板;210、第七导风板;211、第八导风板;30、挡风组件;31、挡风板;32、传动结构;321、齿轮;322、齿条;33、电机;40、蜗壳盖。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室内机,包括风机组件10和风道组件20。其中,风道组件20具有安装部,风机组件10位于安装部内,风道组件20包括竖向风道和横向风道,竖向风道和横向风道均与风机组件10连通,竖向风道包括向上延伸的第一竖向风道和向下延伸的第二竖向风道,横向风道包括向左延伸的第一横向风道和向右延伸的第二横向风道。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风道组件20包括横向风道,且横向风道包括向左延伸的第一横向风道和向右延伸的第二横向风道,从而使得在风机组件10送风时,室内机不仅可以由第一竖向风道和第二竖向风道向室内送风,也可以由第一横向风道和第二横向风道向室内送风,进而使室内机的送风模式多样化,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横向风道和竖向风道中的一个或几个同步送风,使房间的中层空间制冷或制热速度快,整个房间的区域温度可控,调温效果好,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当然,在附图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也可仅设置向左延伸的第一横向风道或者向右延伸的第二横向风道,用户也可根据需要选择开启第一竖向风道或者第二竖向风道,并搭配第一横向风道或者第二横向风道进行同步送风。
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横向风道并不一定是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风道,横向风道可以是与水平方向之间存在夹角地设置,只要能够保证可以由室内机的侧面出风的横向风道的布置方式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风机组件10安装在第一安装部内的第一风机组件11以及安装在第二安装部内的第二风机组件12;竖向风道包括第一竖向风道和第二竖向风道,横向风道包括第一横向风道和第二横向风道,第一风机组件11与第一竖向风道和第一横向风道连通,第二风机组件12与第二竖向风道和第二横向风道连通。
具体地,第一竖向风道朝向上方送风,第二竖向风道朝向下方送风,第一横向风道朝向左侧送风,第二横向风道朝向右侧送风。
由于第一风机组件11与第一竖向风道和第一横向风道连通,从而使得第一风机组件11通电工作时,可以由第一竖向风道和第一横向风道同时向室内送风,如图6所示。尤其是在制冷的时候,冷风由室内机的上方吹出,根据冷空气下降的原理逐渐铺向整个房间,同时,由第一横向风道送出的冷风经室内机的侧部向室内送风,实现对中部空间的送风,中层区域温度快速下降,使用户能够尽快感受到温度的下降,体感舒适,用户使用体验好。
由于第二风机组件12与第二竖向风道和第二横向风道连通,从而使得第二风机组件12通电工作时,可以由第二竖向风道和第二横向风道同时向室内送风,如图2所示。尤其是在制热的时候,热风由室内机的下方吹出,根据热空气上升的原理逐渐充满整个房间,同时,由于第二横向风道送出的热风经室内机的侧部向室内送风,实现对中部空间的送风,中层区域温度快速上升,使用户能够快速感受到温度的上升,体感舒适,用户使用体验好。
当然了,用户可以使第一风机组件11和第二风机组件12同时工作,在第一竖向风道和第二竖向风道同时向室内送风的前提下,用户根据需要选择第一横向风道和第二横向风道中的一个或两个辅助向室内送风。
因此,通过上述设置,使室内机的送风模式多样性,用户有多种选择,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2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室内机还包括设置在横向风道内的挡风组件30,挡风组件30包括挡风板31、传动结构32和电机33。其中,挡风板31设置在第一横向风道和/或第二横向风道内,挡风板31具有伸入第一横向风道和第二横向风道内的挡风位置和避让第一横向风道和第二横向风道的回缩位置;传动结构32与挡风板31连接;电机33与传动结构32连接,电机33驱动传动结构32运动,以带动挡风板31在挡风位置和回缩位置之间切换。
在本实施例中,挡风组件30包括两个挡风板31,两个挡风板31分别与第一横向风道和第二横向风道对应设置,每个挡风板31对应设有一个传动结构32和一个电机33。
当用户需要第一横向风道或者第二横向风道向室内送风时,电机33驱动传动结构32运动,以带动挡风板31避让第一横向风道或者第二横向风道并位于回缩位置,使第一横向风道或者第二横向风道能够向室内送风,满足室内机侧部出风的需求。
当用户不需要第一横向风道或者第二横向风道向室内送风时,电机33驱动传动结构32运动,以带动挡风板31伸入第一横向风道或者第二横向风道并位于挡风位置,以止挡第一风机组件11由第一横向风道送出的风,或者止挡第二风机组件12由第二横向风道送出的风,使第一横向风道或者第二横向风道不能向室内送风。
因此,通过上述设置,便于控制第一横向风道和第二横向风道的启闭,从而实现不同送风模式之间的切换,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传动结构32包括齿轮321和齿条322。其中,齿轮321与电机33的输出轴连接;齿条322与齿轮321相啮合地设置,齿条322与挡风板31连接,齿轮321转动带动齿条322直线运动,以使挡风板31伸入第一横向风道或第二横向风道内或者避让第一横向风道或第二横向风道。
通过上述设置,通过电机33的转动带动齿轮321转动,进而使齿条322直线运动,并且,挡风板31与齿条322固定连接,在齿条的带动下伸入第一横向风道或者第二横向风道,或者避让第一横向风道或第二横向风道。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齿条的长度大于挡风板31的长度,挡风板31固定在齿条322的一端。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风道组件20包括安装板21、第一蜗壳22、第一导风板23、第二导风板24、第三导风板25和第四导风板26。其中,第一蜗壳22设置在安装板21上并绕设在第一风机组件11的外周,第一蜗壳22形成第一安装部,第一蜗壳22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导风板23和第二导风板24间隔设置在第一开口处,第一导风板23和第二导风板24之间形成第一竖向风道;第三导风板25和第四导风板26间隔设置在第二开口处,第三导风板25和第四导风板26之间形成第一横向风道。
具体地,第一导风板23和第二导风板24之间形成开口向上的第一竖向风道,第三导风板25和第四导风板26之间形成开口向左的第一横向风道。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风道组件20包括安装板21、第二蜗壳27、第五导风板28、第六导风板29、第七导风板210和第八导风板211。其中,第二蜗壳27设置在安装板21上并绕设在第二风机组件12的外周,第二蜗壳27形成第二安装部,第二蜗壳27具有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第五导风板28和第六导风板29间隔设置在第三开口处,第五导风板28和第六导风板29之间形成第二竖向风道;第七导风板210和第八导风板211间隔设置在第四开口处,第七导风板210和第八导风板211之间形成第二横向风道。
通过上述设置,第五导风板28和第六导风板29之间形成开口向下的第二竖向风道,第七导风板210和第八导风板211之间形成开口向右的第二横向风道。
优选地,第一横向风道和第二横向风道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
上述设置使第一横行风道和第二横向风道的布置充分利用安装板21上的空间,使整个室内机的结构紧凑。
进一步地,第一横向风道向左下方延伸,第二横向风道向右上方延伸。
上述设置使第一横向风道朝向左下方送风,第二横向风道朝向右上方送风,从而可以使第一横向风道能够在制热时辅助第二竖向风道向下送风的同时进行侧部送风,第二横向风道能够在制冷时辅助第一竖向风道向上送风的同时进行侧部送风,进而达到快速升温或者快速降温的效果。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挡风板31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其中,挡风板31与第一横向风道或第二横向风道垂直设置。
上述设置使挡风板31的面积最小,节约材料,降低了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风机组件11包括电机支架111、驱动电机112和离心风叶113。其中,驱动电机112设置在电机支架111上;离心风叶113与驱动电机112的输出轴连接。
具体地,电机支架111上的四个定位螺栓上套有橡胶垫,驱动电机112的四个脚上安装四个橡胶套,通过四个电机螺母将驱动电机112固定在电机支架111上,驱动电机112的输出轴上有扁位,离心风叶113安装在驱动电机112的输出轴上,通过螺母将带有扁位的固定夹卡在离心风叶113上进行固定,进而实现驱动电机112带动离心风叶113转动送风。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室内机还包括盖设在第一蜗壳22和第二蜗壳27上的蜗壳盖40,电机支架111与蜗壳盖40连接。
第二风机组件12的结构与第一风机组件11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室内机还包括控制器和遥控器,控制器与遥控器通信连接,控制器根据遥控器的信号控制电机33正转或反转。
通过上述设置,用户仅需要操作遥控器即可实现对挡风板31的控制,进而实现室内机在不同送风模式之间的切换,操作简单,使用体验较好。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室内机为上述的室内机。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风机组件11与第一竖向风道和第一横向风道连通,从而使得第一风机组件11通电工作时,可以由第一竖向风道和第一横向风道同时向室内送风,如图6所示。尤其是在制冷的时候,冷风由室内机的上方吹出,根据冷空气下降的原理逐渐铺向整个房间,同时,由第一横向风道送出的冷风经室内机的侧部向室内送风,实现对中部空间的送风,使中层区域的温度快速下降,用户能够尽快感受到温度的下降,体感舒适,用户使用体验好。
由于第二风机组件12与第二竖向风道和第二横向风道连通,从而使得第二风机组件12通电工作时,可以由第二竖向风道和第二横向风道同时向室内送风,如图2所示。尤其是在制热的时候,热风由室内机的下方吹出,根据热空气上升的远离逐渐充满整个房间,同时,由于第二横向风道送出的热风经室内机的侧部向室内送风,实现对中部空间的送风,使中层区域的温度快速上升,用户能够快速感受到温度的上升,体感舒适,用户使用体验好。
因此,通过上述设置,使室内机的送风模式多样性,用户有多种选择,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具有上述室内机的空调器也具有上述优点。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设计一种智能化的送风方式,主要送风方式是上下两向出风,左右两向送风为辅助送风,左右两个送风方式可以通过电机带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齿条控制挡风板的开闭状态,根据天气及使用环境的不同,通过上下左右送风的组合,达到一种智能送风的目的,提高空调器智能化的效果,给使用者一个良好的体验。具体送风模式如下:
如图4所示为室内机传统的上下送风模式,是现有空调上有的送风方式。这是空调器的初始状态,左右两个挡风板均处于止挡位置,一般是上下同时出风或者某个电机关闭处于向上或者向下单向送风。
如图6所示为室内机的向上和向左的送风模式,当使用者需要制冷时,由于冷空气向下流动,主送风为向上送风,左送风为辅助送风,左侧挡风板通过电机带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齿条使挡风板运动处于回缩位置,此时下端的驱动电机属于停用状态。
如图2所示为室内机向下和向右的送风模式,当使用者需要制热时,由于热空气向上流动,主送风为向下送风,右送风为辅助送风,右侧挡风板通过电机带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齿条使挡风板运动处于打开状态,这时上端的驱动电机属于停用状态。
如图5所示为上下左右全部送风方式,这种情况是用在房间内人员较多时,房间整体需要快速降温或者升温的效果,这时上下两个电机属于全部运行状态,左侧和右侧挡风板通过电机带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齿条使左侧和右侧挡风板运动处于打开状态,空调开始上下左右同时送风,尽快使房间内温度升高或者降低。
本申请的室内机不仅仅包含以上这几种送风方式,也可以通过上下两个电机同时运行,也就是上下一直处于送风状态,左右两侧送风通过左右两个挡风板控制,从而达到一种智能化的送风效果。
本申请的室内机可以解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房间的中层区域快速制冷或者制热较慢的问题,实现一种使用空间内同步制热或者制冷的方式,左右两个起辅助作用的横向风道也可以随时关闭,从而提高空调器智能化送风的效果,使用空调器者有个良好的体验。
进一步地,用户可以根据上下左右的送风方式组合,提供较多的送风方式,根据环境条件,达到一种智能送风的效果。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由于第一风机组件与第一竖向风道和第一横向风道连通,从而使得第一风机组件通电工作时,可以由第一竖向风道和第一横向风道同时向室内送风。尤其是在制冷的时候,冷风由室内机的上方吹出,根据冷空气下降的原理逐渐铺向整个房间,同时,由第一横向风道送出的冷风经室内机的侧部向室内送风,实现对中部空间的送风,中层区域温度快速下降,使用户能够尽快感受到温度的下降,体感舒适,用户使用体验好。
由于第二风机组件与第二竖向风道和第二横向风道连通,从而使得第二风机组件通电工作时,可以由第二竖向风道和第二横向风道同时向室内送风。尤其是在制热的时候,热风由室内机的下方吹出,根据热空气上升的远离逐渐充满整个房间,同时,由于第二横向风道送出的热风经室内机的侧部向室内送风,实现对中部空间的送风,中层区域温度快速上升,使用户能够快速感受到温度的上升,体感舒适,用户使用体验好。
因此,通过上述设置,使送风模式多样性,用户有多种选择,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机组件(10);
风道组件(20),具有安装部,所述风机组件(10)位于所述安装部内,所述风道组件(20)包括竖向风道和横向风道,所述竖向风道和所述横向风道均与所述风机组件(10)连通,所述竖向风道包括向上延伸的第一竖向风道和/或向下延伸的第二竖向风道,所述横向风道包括向左延伸的第一横向风道和/或向右延伸的第二横向风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风机组件(10)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部内的第一风机组件(11)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部内的第二风机组件(12);所述竖向风道包括所述第一竖向风道和所述第二竖向风道,所述横向风道包括所述第一横向风道和所述第二横向风道,所述第一风机组件(11)与所述第一竖向风道和所述第一横向风道连通,所述第二风机组件(12)与所述第二竖向风道和所述第二横向风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横向风道内的挡风组件(30),所述挡风组件(30)包括:
挡风板(31),设置在所述第一横向风道和/或所述第二横向风道内,所述挡风板(31)具有伸入所述第一横向风道和/或所述第二横向风道内的挡风位置和避让所述第一横向风道和/或所述第二横向风道的回缩位置;
传动结构(32),与所述挡风板(31)连接;
电机(33),与所述传动结构(32)连接,所述电机(33)驱动所述传动结构(32)运动,以带动所述挡风板(31)在所述挡风位置和所述回缩位置之间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32)包括:
齿轮(321),与所述电机(33)的输出轴连接;
齿条(322),与所述齿轮(321)相啮合地设置,所述齿条(322)与所述挡风板(31)连接,所述齿轮(321)转动带动所述齿条(322)直线运动,以使所述挡风板(31)伸入所述第一横向风道和/或所述第二横向风道内或者避让所述第一横向风道和/或所述第二横向风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20)包括:
安装板(21);
第一蜗壳(22),设置在所述安装板(21)上并绕设在所述第一风机组件(11)的外周,所述第一蜗壳(22)形成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蜗壳(22)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第一导风板(23)和第二导风板(24),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处,所述第一导风板(23)和所述第二导风板(24)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竖向风道;
第三导风板(25)和第四导风板(26),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处,所述第三导风板(25)和所述第四导风板(26)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横向风道。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20)包括:
安装板(21);
第二蜗壳(27),设置在所述安装板(21)上并绕设在所述第二风机组件(12)的外周,所述第二蜗壳(27)形成所述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蜗壳(27)具有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
第五导风板(28)和第六导风板(29),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三开口处,所述第五导风板(28)和所述第六导风板(29)之间形成所述第二竖向风道;
第七导风板(210)和第八导风板(211),间隔设置在所述第四开口处,所述第七导风板(210)和所述第八导风板(211)之间形成所述第二横向风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向风道和/或所述第二横向风道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向风道向左下方延伸,所述第二横向风道向右上方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31)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其中,所述挡风板(31)与所述第一横向风道和/或所述第二横向风道垂直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组件(11)包括:
电机支架(111);
驱动电机(112),设置在所述电机支架(111)上;
离心风叶(113),与所述驱动电机(112)的输出轴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还包括控制器和遥控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遥控器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遥控器的信号控制所述电机(33)正转或反转。
12.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为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机。
CN202010983760.4A 2020-09-17 2020-09-17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Pending CN1119641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83760.4A CN111964159A (zh) 2020-09-17 2020-09-17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83760.4A CN111964159A (zh) 2020-09-17 2020-09-17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64159A true CN111964159A (zh) 2020-11-20

Family

ID=73386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83760.4A Pending CN111964159A (zh) 2020-09-17 2020-09-17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6415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71743A (zh) * 2021-12-09 2022-04-05 广东玛西尔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吸力装置及洗地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71743A (zh) * 2021-12-09 2022-04-05 广东玛西尔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吸力装置及洗地机
CN114271743B (zh) * 2021-12-09 2023-10-31 广东玛西尔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吸力装置及洗地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42310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6051931B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EP3693675B1 (en) Air-conditioning indoor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same
CN210320548U (zh) 导风板及具有其的空调
CN106152447B (zh) 一种空调出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
CN207702590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11964159A (zh)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3701335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14046564A (zh)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室内机的送风控制方法
CN212431092U (zh)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3747026U (zh) 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114234281B (zh) 空调器
CN107796047B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15412171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3865070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0624723U (zh) 一种多出风口柜式空调室内机
CN113932293A (zh) 室内机、空调器及室内机控制的方法
CN211290489U (zh) 一种多向导风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输风设备
CN113944955A (zh) 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14413335A (zh) 出风机构、空调器及送风控制方法
CN113932291A (zh) 室内机、空调器及室内机的控制方法
CN216114338U (zh) 导风装置及空调器
CN216281715U (zh) 具有风向调控结构的空调
CN216114335U (zh) 出风调节装置及空调器
CN216114336U (zh) 导风装置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