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52794A - 连接器壳体、配合连接器壳体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壳体、配合连接器壳体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52794A
CN111952794A CN202010406558.5A CN202010406558A CN111952794A CN 111952794 A CN111952794 A CN 111952794A CN 202010406558 A CN202010406558 A CN 202010406558A CN 111952794 A CN111952794 A CN 1119527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housing
contact
shielding
mating
shield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0655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赫尔姆
J.巴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Original Assignee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filed Critical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19527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527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2Shield structure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engaging mating connector
    • H01R13/6583Shield structure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engaging mating connector with separate conductive resilient members between mating shield members
    • H01R13/6584Shield structure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engaging mating connector with separate conductive resilient members between mating shield members formed by conductive elastomeric members, e.g. flat gaskets or O-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2Shield structure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engaging mating conne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5Shielding material individually surrounding or interposed between mutually spaced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2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conductive member being a shielded cab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7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conductive member being a contact of the conne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2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 H01R13/4223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comprising integral flexible contact retaining fing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36Securing a plurality of contact members by one locking piece or operation
    • H01R13/4361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perpendicular to direction of contact inser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05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comprising a camming member
    • H01R13/62911U-shaped sliding el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12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for shielded multiconductor cable
    • H01R13/65914Connection of shield to additional grounding conductor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插头连接器的连接器壳体。该连接器壳体具有壳体部分和布置在该壳体部分上的屏蔽元件。该屏蔽元件具有至少一个接触弹簧,以用于接触布置在配合连接器壳体上的屏蔽部分。在该连接器壳体和该配合连接器壳体的插接过程期间,该屏蔽元件的接触弹簧可以借助于该配合连接器壳体弯曲,因此可以压在布置在该配合连接器壳体上的屏蔽部分上。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配合连接器壳体以及一种包括该连接器壳体和该配合连接器壳体的系统。

Description

连接器壳体、配合连接器壳体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壳体、配合连接器壳体以及包括连接器壳体和配合连接器壳体的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已知用于进行和断开电连接的插接系统。借助于该系统,可以将电缆联接到另一装置或电缆,该系统可以包括电连接器(也称为插头连接器)和配合连接器,或配合插头连接器,其可以与插头连接器插接。插头连接器和配合插头连接器可以具有专用的壳体,具有彼此对应的触头元件(例如母和公触头元件)的触头装置可以接收在该壳体中。
壳体可以配备有金属屏蔽部分以确保电磁兼容性(EMC)。可以采用单独的金属弹簧部件以在壳体的屏蔽部分之间产生电连接。这样的弹簧部件可以配置为使得可以借助于摩擦接触产生电连接。通过这种配置,弹簧部件在插接过程期间沿着屏蔽部分摩擦。这与磨蚀相关,因此与磨损相关,这可能限制可能的插接循环的次数。
本发明的问题包括提出一种用于连接器壳体、配合连接器壳体和由连接器壳体和配合连接器壳体构成的系统的改进的方案。
发明内容
上述问题由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解决。本发明的其他有利的实施例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插头连接器的连接器壳体。连接器壳体具有壳体部分和布置在壳体部分上的屏蔽元件。屏蔽元件具有至少一个接触弹簧,用于接触布置在配合连接器壳体上的屏蔽部分。可以设想,在连接器壳体和配合连接器壳体的插接过程期间,屏蔽元件的接触弹簧可以借助于配合连接器壳体弯曲,因此可以压在布置在配合连接器壳体上的屏蔽部分上。
代替采用单独的弹簧部件,提出的连接器壳体具有壳体部分和屏蔽元件,该屏蔽元件具有至少一个接触弹簧且布置在壳体部分上或中。屏蔽元件的接触弹簧用于接触布置在配合连接器壳体上或中的屏蔽部分。屏蔽元件与配合连接器壳体的屏蔽部分一起可以用于确保电磁兼容性。连接器壳体的屏蔽元件的接触弹簧是部件,或者是屏蔽元件的整体部件。这与节省零部件相关,因此可以获得诸如较低的制造成本和高度的可靠性的优点。
连接器壳体和配合连接器壳体配置为能够插接在一起。连接器壳体的屏蔽元件的至少一个接触弹簧配置为使得,借助于配合连接器壳体,接触弹簧可以在连接器壳体和配合连接器壳体之间的插接过程期间自动弯曲,因此可以压在布置在配合连接器壳体上的屏蔽部分上。因此,在该过程中使用配合连接器壳体来激活屏蔽。在此,基本上可以通过用法向力将接触弹簧压在屏蔽部分上来进行屏蔽部分与屏蔽元件的接触弹簧的接触。与之相比,接触弹簧可以沿着屏蔽部分摩擦到低程度或可忽略的程度。当两个壳体解除插接时,连接器壳体的屏蔽元件的接触弹簧可以相应地从配合连接器壳体的屏蔽部分自动释放,并恢复到其原始形式,即,存在于插接过程之前的形式。该过程也可以与接触弹簧沿屏蔽部分的轻微程度的摩擦相联系。
因此,连接器壳体和配合连接器壳体的插接和解除插接可以通过在连接器壳体的屏蔽元件和配合连接器壳体的屏蔽部分上的小程度的磨蚀和小程度的磨损来进行。提出的连接器壳体以及相应的配合连接器壳体因此适用于大量的插接循环。
用来将连接器壳体的屏蔽元件的接触弹簧压在布置在配合连接器壳体上的屏蔽部分上的压入力或法向力可以通过屏蔽元件的接触弹簧的配置和/或通过配合连接器壳体的配置来设定。
下面将描述对于连接器壳体以及对于配合连接器壳体所考虑的其他可能的细节和实施例。
可能的是,在连接器壳体和配合连接器壳体之间的插接过程期间,可以将布置在配合连接器壳体上的屏蔽部分引入屏蔽元件内部的区域中。此外,可以将连接器壳体的屏蔽元件的接触弹簧从外部或从外侧压在布置在配合连接器壳体上的屏蔽部分上。
在插接过程期间,连接器壳体和配合连接器壳体可以插接在一起以形成一个部件,之后,连接器壳体的屏蔽元件的接触弹簧的自动弯曲可以借助于配合连接器壳体来实现。随着插接过程的进行,接触弹簧可以越来越弯曲,从而可以以相应的接触压力支承在布置在配合连接器壳体上的屏蔽部分上。仅在插接过程结束时才将接触弹簧压在屏蔽部分上。以这种方式,沿屏蔽部分的接触弹簧会发生较小程度的摩擦,并且在接触弹簧和屏蔽部分上会产生较小程度的磨蚀。
配合连接器壳体可以具有压入结构,在连接器壳体和配合连接器壳体之间的插接过程期间,其可以压在连接器壳体的屏蔽元件的接触弹簧上,或者可以从外部压在接触弹簧上。接触弹簧的弯曲可以在插接过程期间借助压入结构自动实现。
连接器壳体的壳体部分可以由塑料材料形成。屏蔽元件可以由导电或金属材料形成。这相应地适用于布置在配合连接器壳体上的屏蔽部分。
在另一实施例中,连接器壳体的屏蔽元件(其具有至少一个结构元件,例如至少一个接触弹簧)配置为单件式的,或者整体为单件式的。在这方面,屏蔽元件且从而其结构元件(例如至少一个接触弹簧)可以由钣金片制成。该制造可以包括诸如冲压和弯曲的处理步骤。除了至少一个接触弹簧之外,取决于实施例,制造为单件式的屏蔽元件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另外的结构元件,例如至少一个接合弹簧和/或至少一个弹簧元件。这将在下面进一步详细探讨。
连接器壳体的屏蔽元件可以具有长形的形式。当从上方观察屏蔽元件时,即,当沿着纵向范围的方向看时,屏蔽元件可以具有矩形或基本上矩形的轮廓。
连接器壳体屏蔽元件还可以配置为套筒形状,且具有周向或基本上周向的形状。周向或基本上周向的形状可以至少存在于屏蔽元件的子区域中。这可以是屏蔽元件的中心区域。在屏蔽元件具有周向或基本上周向的形状的区域中,如上所述,屏蔽元件可以具有矩形或基本上矩形的轮廓。
在另一子区域中,相反地,屏蔽元件可以具有不完整的周向形状且因此具有不完整的矩形轮廓。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屏蔽元件可以是U形的或基本上U形的。这样的配置例如可以存在于屏蔽元件的端部或面端的区域中。
在另一实施例中,屏蔽元件的至少一个接触弹簧配置在屏蔽元件的端侧或者前部子区域中。在与此相对的后部子区域中,屏蔽元件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另外的结构元件。如上面已经指出的并且如将在下面通过其他可能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解释的,这种可能的示例是至少一个接合弹簧和/或至少一个弹簧元件。
连接器壳体的壳体部分可以具有接收区域,屏蔽元件或屏蔽元件的至少一个后部可以布置在其中。壳体部分的接收区域可以适配屏蔽元件的形状,并由壳体部分的相应的壳体壁界定。
连接器壳体的屏蔽元件的至少一个接触弹簧可以具有长形或带状的形式。接触弹簧还可以具有自由端。此外,接触弹簧可以配置为在屏蔽元件的侧壁的区域中。在这种情况下,接触弹簧可以实现为侧壁的冲压出来且至少部分弯曲的结构元件。
此外,接触弹簧可以具有部分弯曲或凸起的形状。此外,在该上下文中,可以考虑以下配置。
在另一实施例中,接触弹簧配置在屏蔽元件的侧壁的区域中,且具有相对于侧壁以成角度的形状凸起的形状。该实施例(其中接触弹簧相对于侧壁以成角度的形状凸出,换言之是三角形的)允许接触弹簧极为鲁棒(robust)。在连接器壳体和配合连接器壳体之间的插接过程期间,借助于屏蔽元件的接触弹簧,也可以可靠地接触布置在配合连接器壳体上的屏蔽部分。此外,还可能的是,避免接触弹簧在插接过程期间卡在配合连接器壳体或屏蔽部分上,从而弯曲变形。可以通过使接触弹簧的自由端不(或基本上不)相对于侧壁凸出,而是将其放置在由侧壁形成的平面的区域中来实现这一点。
在另一实施例中,接触弹簧配置在屏蔽元件的侧壁的区域中并且具有:连接部,其远离侧壁延伸并连接到侧壁;邻接连接部的弯曲部;以及接触部,其邻接弯曲部并形成接触弹簧的自由端。在该配置中,连接部和接触部可以形成以成角度的形状凸出的接触弹簧的腿,所述腿经由弯曲部彼此连接。弯曲部可以是接触弹簧的弯曲的部分。在接触弹簧的其它部分的区域中也可以存在至少一个曲线或弯曲,即在连接部和/或接触部的区域中。
屏蔽元件的接触弹簧的接触部可以用于接触布置在配合连接器壳体上的屏蔽部分。接触部还可以在屏蔽元件的侧壁的方向上或在由侧壁形成的平面的方向上延伸。在连接器壳体和配合连接器壳体之间的插接过程期间,屏蔽元件的接触弹簧的弯曲可以经由配合连接器壳体(或更确切的是配合连接器壳体的压入结构)与接触部的区域中的接触弹簧(且在适用的情况下,还在接触弹簧的弯曲部的区域中)之间的触碰接触来进行。
屏蔽元件的接触部可以在端部具有端部部分,其导致屏蔽部分的实际接触并且可以在插接过程期间压靠屏蔽部分。接触部的端部部分可以位于由屏蔽元件的侧壁形成的平面的区域中。结果,如上所述,可能的是,接触弹簧在插接过程期间卡在配合连接器壳体上或屏蔽部分上,从而弯曲变形。端部部分可以具有弯曲或略微弯曲的形状。
在另一实施例中,连接器壳体的屏蔽元件具有彼此相对设置的两个接触弹簧,用于接触布置在配合连接器壳体上的屏蔽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在连接器壳体和配合连接器壳体之间的插接过程期间,借助于配合连接器壳体,屏蔽元件的两个接触弹簧可以朝向彼此弯曲,因此可以在相对侧从外部或从外侧压在布置在配合连接器壳体上的屏蔽部分上。如上所述,布置在配合连接器壳体上的屏蔽部分可以在插接过程期间引入屏蔽元件内的区域中。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接触弹簧的屏蔽元件的配置提供了以高度的可靠性进行屏蔽部分的接触的可能性。这甚至在相对较大的零部件公差的情况下也适用。
两个接触弹簧可以配置在屏蔽元件的相对的侧壁的区域中。此外,接触弹簧可以具有全等的配置,且形成为彼此镜像对称。另外,以上关于一个接触弹簧所描述的特征和细节可以类似地应用于两个接触弹簧。
例如,两个接触弹簧中的每一个可以配置在屏蔽元件的侧壁的区域中,且具有相对于相关侧壁以成角度的形状凸出的形状。此外,两个接触弹簧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上述配置,具有连接部、弯曲部和形成自由端的接触部,其中连接部可以远离相应的侧壁延伸,且接触部可以在相应的侧壁的方向上或在由侧壁形成的平面的方向上延伸。
配合连接器壳体可以具有与此对应的两个压入结构,其可以均能够在在连接器壳体和配合连接器壳体之间的插接过程期间压在一个接触弹簧上,且从而导致接触弹簧的弯曲。弯曲可以经由接触部的区域中(在适用的情况下,也在屏蔽元件的接触弹簧的弯曲部的区域中)的触碰接触进行。
在另一实施例中,屏蔽元件具有至少一个接合弹簧,用于将屏蔽元件附接到连接器壳体的壳体部分。在该配置中,屏蔽元件可以以可靠且简单的方式附接至壳体部分。
屏蔽元件的接合弹簧可以具有长形或带状的形式。外次,接合弹簧可以配置在屏蔽元件的侧壁的区域中。这可以是相同的侧壁,接触弹簧(或在具有两个接触弹簧的屏蔽元件的配置的情况下,一个接触弹簧)配置在该侧壁的区域中。此外,接合弹簧可以实现为侧壁的冲压出来且至少部分弯曲的结构元件。接合弹簧也可以具有连接到侧壁的连接部,以及邻近连接部且远离侧壁延伸的附接部。附接部可以形成接合弹簧的自由端。此外,接合弹簧可以配置在屏蔽元件的后部子区域中。
如上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壳体部分可以具有用于屏蔽元件的接收区域。当屏蔽元件在壳体部分上处于安装状态时,接合弹簧也可以接收在壳体部分的接收区域中。根据另一实施例,壳体部分在接收区域的区域中或内部具有分配给接合弹簧的接合升高部。借助于接合升高部,可以防止接合弹簧移出接收区域且从而防止屏蔽元件从壳体部分脱离。
接合升高部可以具有楔形的形式。在将屏蔽元件安装在壳体部分上期间,接合弹簧和其附接部可以移动经过接合升高部且从而向上弯曲。该过程通过接合升高部的楔形形状来促进。当屏蔽元件处于安装状态时,接合弹簧的附接部可以相对于接合升高部偏移设置。此外,附接部可以搁置在可配置接合升高部的壁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相应的弹力将接合弹簧压在壁上。
在另一实施例中,屏蔽元件具有两个接合弹簧,用于将屏蔽元件附接至壳体部分。因此,可以以高度的可靠性将屏蔽元件牢固地附接到壳体部分。两个接合弹簧可以配置在屏蔽元件的相对侧壁的区域中。此外,两个接合弹簧可以具有全等的配置,且形成为彼此镜像对称。另外,以上关于一个接合弹簧所描述的特征和细节可以类似地应用于两个接合弹簧。
例如,每个接合弹簧可以具有连接到相应的侧壁的连接部,以及邻近连接部且远离相关侧壁延伸的附接部。与此对应,连接器壳体的壳体部分可以在接收区域的区域中具有分配给接合弹簧的两个接合升高部。
在另一实施例中,连接器壳体的壳体部分配置为接收可以固定到电缆的触头装置。连接器壳体的屏蔽元件具有用于接触触头装置的屏蔽部分的至少一个弹簧元件。在该实施例中,插头连接器可以通过接收在连接器壳体的壳体部分中的触头装置来实现。在本实例中,触头装置及其屏蔽部分可以被引入屏蔽元件内部的区域中。触头装置的屏蔽部分可以同样用于确保电磁兼容性。
可以固定触头装置的电缆可以是设置为用于传输数据的数据电缆。电缆也可以是具有若干个芯的多芯电缆或单独的电缆。
触头装置的屏蔽部分可以由导电或金属材料形成。除了屏蔽部分,触头装置可以具有至少一个触头元件,即,如果使用多芯电缆,则是若干个触头元件。同样可以由导电或金属材料构成的至少一个触头元件可以实现为公触头元件的形式。
此外,触头装置可以具有用作壳体的触头插入件,用于接收至少一个触头元件。触头插入件可以由塑料材料构成。当触头装置安装在电缆上时,至少一个触头元件可以联接到电缆的芯且可以接收在触头插入件中,且触头装置的屏蔽部分可以附接到触头插入件和电缆。此外,屏蔽部分可以接触电缆的屏蔽件(如果存在的话)。在多芯电缆的情况下,若干触头元件可以各自相应地联接到电缆的一个芯并接收在触头插入件中。
连接器壳体的屏蔽元件的弹簧元件可以配置为摩擦地接触触头装置的屏蔽部分。为此,当触头装置接收在连接器壳体的壳体部分中时,弹簧元件可以配置为借助触头装置弯曲或稍微弯曲,以当触头装置移动经过时沿着触头装置或其屏蔽部分摩擦,并且当触头装置在壳体部分上/中处于安装位置时以接触压力支承在屏蔽部分上。
屏蔽元件的弹簧元件可以具有长形或带状的形式。此外,弹簧元件可以配置在屏蔽元件的侧壁的区域中。这可以是相同的侧壁,接触弹簧(或在具有两个接触弹簧的屏蔽元件的配置的情况下,一个接触弹簧也)配置在该侧壁的区域中。此外,弹簧元件可以实现为侧壁的冲压出来且至少部分弯曲的结构元件。弹簧元件还可以具有连接到侧壁的连接部和邻接连接部的接触部。触头装置的屏蔽部分可以借助于接触部来接触。接触部可以形成弹簧元件的自由端,并且在端部处具有弯曲的形状。此外,接触部可以具有V形的形式。此外,弹簧元件可以配置在屏蔽元件的后部子区域中。
连接器壳体的壳体部分可以具有用于接收触头装置的接收室。接收室可以适配触头装置的形状,并由壳体部分的相应的壳体壁界定。此外,壳体部分的接收室可以布置在为屏蔽元件提供的上述接收区域的内部。
在另一实施例中,屏蔽元件具有用于接触触头装置的屏蔽元件的两个弹簧元件。以此方式,可以以高度的可靠性接触触头装置的屏蔽部分。这甚至在相对较大的零部件公差的情况下也适用。两个弹簧元件可以配置在屏蔽元件的相对侧壁的区域中。在该配置中,触头装置的屏蔽部分可以在相对侧由弹簧元件接触。此外,两个弹簧元件可以具有全等的配置,且形成为彼此镜像对称。另外,以上关于一个弹簧元件所描述的特征和细节可以类似地应用于两个弹簧元件。
例如,屏蔽元件的每个弹簧元件可以具有连接到相应的侧壁的连接部和邻接连接部的接触部。两个弹簧元件也可以形成为摩擦地接触触头装置的屏蔽部分。
在另一实施例中,连接器壳体具有附接部分,其可移动地布置在壳体部分上并且具有附接部,用于固定可以接收在壳体部分中的(上述)触头装置。连接器壳体的屏蔽元件具有用于附接部分的附接部的凹部。在该配置中,接收在连接器壳体的壳体部分中的触头装置可以被牢固地固定。在其中屏蔽元件具有用于接收或馈通至附接部分的附接部的凹部的区域中,如上所述,屏蔽元件可以具有不完整的周向形状且因此具有不完整的矩形轮廓。
以与连接器壳体相当的方式,配合连接器壳体可以配置为接收可以固定到电缆的配合触头装置。配合触头装置(其对应于可以接收在连接器壳体中的触头装置的至少一个触头元件)可以具有至少一个配合触头元件。这可以以母触头元件的形式实现。当触头装置和配合触头装置安装在连接器壳体上和配合连接器壳体上时,触头装置和配合触头装置的彼此对应的触头元件可以在两个壳体的插接过程期间插接在一起,因此可以以导电的方式彼此连接。
上述屏蔽部分可以在插接过程期间由连接器壳体的屏蔽元件的至少一个接触弹簧接触,该屏蔽部分可以是配合触头装置的部件。在配合触头装置接收在配合连接器壳体中的状态下,屏蔽部分就此而言可以布置在配合连接器壳体上/中。
此外,对应于连接器壳体的配合连接器壳体可以具有可移动布置的附接部分,其具有用于固定可以接收在配合连接器壳体中的配合触头装置的附接部。与此匹配的是,根据另一示例设想,连接器壳体的屏蔽元件具有凹部,用于配合连接器壳体的可移动的附接部分的附接部。同样在该区域中,屏蔽元件可以具有不完整的周向形状,或不完整的矩形轮廓。
关于屏蔽元件,如上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壳体部分可以具有用于屏蔽元件的接收区域。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设想,壳体部分在接收区域中具有若干肋状的升高部,它们搁置在屏蔽元件上。以此方式,可以实现防振,即,屏蔽元件可以牢固地布置并附接在壳体部分上,即使是在振动的情况下。
除了上述触头装置之外,连接器壳体的壳体部分还可以配置为接收可以固定到电缆的至少一个触头元件。为此,壳体部分可以具有用于接收这样的触头元件的至少一个接收室。所讨论的电缆例如可以是用于提供电流或电压的电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电配合插头连接器的配合连接器壳体。屏蔽部分可以布置在配合连接器壳体上。配合连接器壳体具有至少一个压入结构,借助于该压入结构,连接器壳体的屏蔽元件的接触弹簧可以在连接器壳体和配合连接器壳体之间的插接过程期间弯曲,因此可以压在屏蔽部分上。
上述特征和细节可以相应地应用于配合连接器壳体。这同样适用于连接器壳体。
借助于配合连接器壳体的压入结构连接器壳体的屏蔽元件的接触弹簧可以在两个壳体之间的压接过程期间自动弯曲,且如果屏蔽部分布置在配合连接器壳体上,可以压在屏蔽部分上。屏蔽部分的接触基本上可以通过用法向力将屏蔽元件的接触弹簧压在屏蔽部分上来进行,而接触弹簧只能沿屏蔽部分摩擦到很小的程度。当两个壳体解除插接时,连接器壳体的屏蔽元件的接触弹簧可以相应地从配合连接器壳体的屏蔽部分自动释放,并采用其在插接过程之前具有的原始形式。该过程也可以通过接触弹簧沿屏蔽部分的很小程度的摩擦来进行。以此方式,两个壳体适用于大量的插接循环。
下面将描述对于配合连接器壳体以及对于连接器壳体所考虑的其他可能的细节和实施例。
配合连接器壳体可以由塑料材料形成。配合连接器壳体还可以具有接收区域,在两个壳体之间的插接过程期间,连接器壳体的屏蔽元件或其配备有接触弹簧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接收在其中。
压入结构可以配置在配合连接器壳体的接收区域的区域中。配合连接器壳体的接收区域可以适配屏蔽元件的形状,并由配合连接器壳体的相应的壳体壁界定。
在另一实施例中,配合连接器壳体的压入结构以斜坡状的形式配置。在本实例中,配合连接器壳体可以在压入结构的区域中具有彼此平行偏置的两个平面表面和连接两个平面表面的连接表面。连接表面可以相相对于平面表面至少部分地倾斜地行进和/或至少部分地弯曲。基本上S形的设计也是可能的。在连接器壳体和配合连接器壳体之间的插接过程期间,压入结构的斜坡状实现连接器壳体的屏蔽元件的接触弹簧的材料保护的弯曲。这同样有利于大量的插接循环。
在另一实施例中,配合连接器壳体的压入结构配置为肋状的结构元件的形式。根据前述配置,从侧面看时,结构元件还可以以斜坡状的方式配置。在该配置中,压入结构的特点是高度的稳定性。配合连接器壳体可以在为屏蔽元件提供的接收区域的边缘处具有凹部,结构元件可以布置在该凹部的内部。
在另一实施例中,配合连接器壳体配置为接收配合触头装置,该配合触头装置具有屏蔽部分且可以固定到电缆。在该实施例中,配合插头连接器可以通过接收在配合连接器壳体中的配合触头装置来实现。在配合触头装置接收在配合连接器壳体中的状态下,屏蔽部分还布置在配合连接器壳体上/中。
配合连接器壳体可以具有用于接收配合触头装置的接收室。接收室可以适配配合触头装置的形状,并由配合连接器壳体的相应的壳体壁界定。如上所述,配合连接器壳体还可以具有用于连接器壳体的屏蔽元件的接收区域。用于配合触头装置的接收室可以存在于用于屏蔽元件的接收区域的内部。
可以固定配合触头装置的电缆可以是设置为用于传输数据的数据电缆。电缆也可以是具有若干个芯的多芯电缆或单独的电缆。
上面参照可接收在连接器壳体中的触头装置解释的细节对于配合触头装置同样适用。因此,配合触头装置的屏蔽部分可以由导电或金属材料形成。除了屏蔽部分,配合触头装置可以具有至少一个配合触头元件,即,如果使用多芯电缆,则是若干个配合触头元件。可以由导电或金属材料构成的至少一个配合触头元件可以实现为母触头元件的形式。此外,配合触头装置可以具有用作壳体的触头插入件,用于接收至少一个触头元件。触头插入件可以由塑料材料构成。当配合触头装置安装在电缆上时,至少一个配合触头元件可以联接到电缆的芯且可以接收在触头插入件中,且配合触头装置的屏蔽部分可以附接到触头插入件和电缆。屏蔽部分还可以接触电缆的屏蔽件(如果存在的话)。
在另一实施例中,配合连接器壳体具有用于接收(上述)配合触头装置的接收室。接收室至少部分地由配合连接器壳体的壳体壁界定。壳体壁在压入结构的区域中具有凹部,通过所述凹部,可以馈送连接器壳体的屏蔽元件的接触弹簧,接触弹簧在连接器壳体和配合连接器壳体之间的插接过程期间弯曲。以此方式,接触弹簧可以压在配合触头装置的屏蔽部分上。
如上所述,可以考虑连接器壳体的具有两个接触弹簧的屏蔽元件的配置。在与此对应的另一实施例中,配合连接器壳体具有两个压入结构,借助于所述压入结构,连接器壳体的屏蔽元件的彼此相对设置的两个接触弹簧可以在连接器壳体和配合连接器壳体之间的插接过程期间朝向彼此弯曲,因此能够在相对侧压在屏蔽部分上。结果,可以以高度的可靠性接触布置在配合连接器壳体上的屏蔽部分。
配合连接器壳体的两个压入结构可以具有全等的配置且形成为彼此镜像对称。另外,以上关于一个压入结构所描述的特征和细节可以类似地应用于两个压入结构。
例如,两个压入结构可以以斜坡状的方式配置。压入结构也可以各自以肋状的结构元件的形式实现。用于接收配合触头装置的接收室可以至少部分地由配合连接器壳体的壳体壁界定。壳体壁可以分别在两个压入结构之一的区域中具有凹部,以便分别馈通屏蔽元件的两个接触弹簧之一。
除了上述配合触头装置之外,配合触头壳体还可以配置为接收可以固定到电缆的至少一个配合触头元件。为此,配合连接器壳体可以具有用于接收这样的配合触头元件的至少一个接收室。所讨论的电缆例如可以是用于提供电流或电压的电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了包括连接器壳体和配合连接器壳体的系统。连接器壳体具有上述设计(具有壳体部分和带有至少一个接触弹簧的屏蔽元件)或根据上述实施例中的至少一个的设计。可以布置屏蔽部分的配合连接器壳体可以具有带有至少一个压入结构的上述设计或根据上述实施例中的至少一个的设计。在连接器壳体和配合连接器壳体之间的插接过程期间,连接器壳体的屏蔽元件的接触弹簧可以借助于配合连接器壳体的压入结构来弯曲,因此可以压在可以布置在配合连接器壳体上的屏蔽部分上。关于其他可能的特征和细节,请参考以上描述。
上面解释的和/或从属权利要求中所复述的本发明的有利的配置和改进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期望的组合来使用,除非它们例如明确地相互依赖或互不兼容。
附图说明
结合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其将结合示意图进行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上述特性、特征和优点,以及实现它们的方式,将变得更加清楚和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图1和图2示出了系统的透视图和侧视图,该系统包括处于插接在一起的状态的具有连接器壳体的插头连接器和具有配合连接器壳体的配合插头连接器;
图3示出了系统的部件的透视分解图;
图4示出了可以接收在连接器壳体中的触头装置的透视图;
图5示出了可以接收在配合连接器壳体中的配合触头装置的透视图;
图6示出了触头装置的触头元件的侧视截面图;
图7示出了配合触头装置的配合触头元件的侧视截面图;
图8至11示出了连接器壳体的屏蔽元件的透视图;
图12至15示出了连接器壳体的透视图和俯视图;
图16示出了处于插接在一起的状态的两个插头连接器的侧视截面图;
图17示出了图16在屏蔽元件的区域中的放大图,以示出屏蔽元件到连接器壳体的附接;
图18至22示出了配合连接器壳体的俯视图和透视图;
图23至25示出了在插接过程之前和期间以及处于插接在一起的状态的两个插头连接器的侧视截面图;
图26和图27示出了图24和图25在屏蔽元件的区域中的放大图,以示出屏蔽元件的接触弹簧的弯曲;以及
图28和29示出了处于插接在一起的状态的两个插头连接器的另一侧视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示出了系统700的透视图和侧视图,系统700包括具有连接器壳体100的连接器壳体100和具有配合连接器壳体200的对应的配合插头连接器702。两个连接器701、702及其壳体100、200在图1和图2中被示出为处于插接在一起的状态。在图2中通过双箭头示出了插接方向710,这些部件100、200、701、702可以沿着插接方向710插接在一起和再次解除插接。
联接至电缆400的触头装置500和联接至电缆450的若干个或更确切的是六个金属触头元件460接收在连接器壳体100中。联接至电缆420的配合触头装置600和联接至电缆451的若干个或更确切的是六个金属配合触头元件461接收在配合连接器壳体200中(就此而言,请参照图3)。插头连接器701通过以下来实现:将触头装置500组装并安装到电缆400上,将触头元件460联接到电缆450,并将触头装置500和触头元件460布置在连接器壳体100上/中。以相同的方式,配合插头连接器702通过以下来实现:将配合触头装置600组装并联接到电缆420,将配合触头元件461安装在电缆451上,并将配合触头装置600和配合触头元件461布置在配合连接器壳体200上/中。
电缆400、420是用于数据传输的两芯数据电缆。其他电缆450、451是用于提供电流和电压的单芯电缆。在图1和图2所示的插接状态下(其中触头装置500和配合触头装置600,以及触头元件460和配合触头元件461,也插接在一起),触头装置500、600和触头元件460、461,且从而电缆400、420和电缆450、451彼此电连接。
图3示出了系统700的连接器701、702的部件的透视分解图。在本配置中,触头元件460是公触头元件或触头针脚,且配合触头元件461是母触头元件或触头容座。触头元件460、461可以附接到电缆450、451并因此通过压接联接到其芯,且为此具有压接凸部。触头装置500包括两个公金属触头元件540,且配合触头装置600包括两个母金属配合触头元件640,如将在下文进一步详细解释的。
连接器壳体100具有由塑料材料制成的壳体部分110和布置在壳体部分110上/中的金属屏蔽元件300。采用屏蔽元件300来接触触头装置500的金属屏蔽部分520和配合触头装置600的金属屏蔽部分620。当将触头装置500安装在连接器壳体100的壳体部分110上/中时,进行触头装置500的屏蔽部分520的接触,且在两个壳体100、200之间且从而在两个连接器701、702之间的插接过程期间进行配合触头装置600的屏蔽部分620的接触。屏蔽元件300和屏蔽部分520、620用于确保电磁兼容性。此外,连接器壳体100具有可移动地布置在壳体部分110上的由塑料材料制成的附接部分180,其用于将触头装置500固定在壳体部分110上。下文将对其细节进行更详细的探讨。
如图3所示,连接器壳体100的壳体部分110在前部子区域中具有周向壁115。当壳体100、200处于插接在一起的状态时,壁115接收在配合连接器壳体200中。若干个或更确切的是四个锁定升高部117配置在壁115的外侧上(也请参照图14)。它们用于与配合连接器壳体200锁定。
配合连接器壳体200具有由塑料材料制成的壳体部分210,与连接器壳体100的锁定升高部117相互作用的锁定滑块290可移动地布置在壳体部分210上。可以由塑料材料构成的锁定滑块290在图3中以拉出的起始位置示出,且在图1和图2中以推入结束或锁定位置示出。如图3所示,锁定滑块290具有凹部295,其成型为用于接收锁定升高部117的连接构件或槽。在插接过程期间,两个壳体100、200可以插接在一起,其中锁定升高部117能够接收在配合连接器壳体200的壳体部分210中且从而接收在锁定滑块290的凹部295中。通过手动地将锁定滑块290移出其起始位置到锁定位置中,壳体100、200可以可释放地锁定在一起。通过再次将锁定滑块290位移到其起始位置中,壳体100、200可以再次释放,且从而彼此分离。
此外,以下配置是可能的:其中壳体100、200可以在插接过程期间部分地结合,锁定升高部117接收在锁定滑块290的凹部中,且其中,通过将锁定滑块290手动位移移出起始位置到锁定位置中,通过凹部295与锁定升高部117的相互作用,壳体100、200被完全拉在一起。通过再次将锁定滑块290位移到其起始位置中,可以再次将壳体100、200彼此推离,然后完全彼此分离。
配合连接器壳体200的壳体部分210具有周向壁215,其在两个壳体100、200处于插接状态时围绕连接器壳体100的壁115(参照图1至3)。此外,壳体部分210具有用于接收布置在电缆420上的配合触头装置600的接收室220和用于接收布置在电缆451上的配合触头元件461的若干个或更确切的是六个接收室240。接收室220、240适配配合触头装置600和配合触头元件461的形状,并且由壳体部分210的壳体壁形成。配合触头装置600和配合触头元件461可以从后部插入壳体部分210的壳体室220、240中,如图图3所示,其示出了壳体部分210的后部,以及其他(另外参照图20和图22的正视图)。这同样适用于密封元件721、731,它们被分配给接收室220、240,且通过它们可以在后部密封壳体部分210的接收室220、240。密封元件721、731可以由可弹性变形的塑料材料构成。
此外,配合连接器壳体200具有可移动地布置在壳体部分210上的由塑料材料制成的附接部分280,其用于将配合触头装置600固定在壳体部分210上。这将在下面进一步详细探讨。
相应地,连接器壳体100的壳体部分110具有用于接收布置在电缆400上的触头装置500的接收室120,以及用于接收布置在电缆450上的触头元件460的若干个或更确定说是六个接收室140(参照图14、15)。接收室120、140适配触头装置500和配合元件460的形状,并且由壳体部分110的壳体壁形成。如图3所示,触头装置500和触头元件460可以从后部插入壳体部分110的接收室120、140中。这相应地适用于密封元件720、730,它们被分配给接收室120、140,且通过它们可以在后部密封壳体部分110的接收室120、140。密封元件720、730可以由可弹性变形的塑料材料构成。
图4示出了联接到电缆400的端部的触头装置500的放大透视图。设计有两个芯的电缆400包括两个单独的电缆410,它们被护套405围绕。在安装状态下,如图4所示,单独的电缆410在电缆端部的区域中从护套405凸出出来。单独的电缆410各自具有自身的绝缘体411,其围绕导体412(参照图6)。护套405和绝缘体411可以由塑料材料构成。导体412以导电的方式配置或由金属制成。如图4进一步所示,触头装置500具有触头插入件510,其由塑料材料制成且用作壳体,上述两个公触头元件540布置在所述壳体中。触头元件540附接到单独的电缆410且联接到其导体412,导体412在安装状态下从绝缘体411凸出出来。
如通过单独的触头元件540从图6的截面图所示,触头元件540具有压接凸部543、544,它们偏移地布置,用于将触头元件540附接到相应的相关联的单个电缆410的导体412和绝缘体411。图6还示出了触头元件540的可能配置,其具有容座触头部541和针脚触头部548,针脚触头部548插入容座触头部541中并从其凸出。容座触头部541在外侧具有接合钩542。与此对应,如图4所示,触头装置500的触头插入件510具有两个槽形的凹部511,触头元件540的接合钩542在被安装在触头插入件510上/中时接合在其中,且从而可以将触头元件540牢固地附接到触头插入件510。
图4还示出了触头插入件510在中心区域中具有凹部512,触头元件540还经由该凹部部分地暴露。在该区域中,可以使连接器壳体100的上述可移动的附接部分180的附接部181与触头插入件510和触头元件540接触,由此,它们可以牢固地固定到连接器壳体100的壳体部分110(参照图29)。
触头装置500的另一部件是上述金属屏蔽部分520,如图4所示,其在安装状态下布置在触头插入件510上和电缆400上。屏蔽部分520在前部子区域中具有两个压接凸部521,用于将屏蔽部分520附接到触头插入件510的后部子区域。在该区域中,安装的屏蔽部分520可以具有基本上闭合的或周向的形状。屏蔽部分520在后部子区域中具有两个另外的压接凸部522,用于将屏蔽部分520附接到电缆400或其护套405。
为了将触头装置500安装在电缆400的电缆端部上,单独的电缆400的护套405和绝缘体411被部分地移除,并且通过压接将触头元件540联接到单独的电缆410。然后通过将接合钩542接合在凹部511中,而将触头元件540从后部插入触头插入件510中并附接到触头插入件510。随后通过压接将屏蔽部分520附接到触头插入件510和电缆400。
图5示出了联接到电缆420的端部的配合触头装置600的放大透视图。双芯电缆420包括两个单独的电缆430,它们被护套425围绕。在安装状态下,单独的电缆430在电缆端部的区域中从护套425凸出出来。单独的电缆430各自具有自身的绝缘体431,其围绕导体432(参照图7)。护套425和绝缘体431可以由塑料材料构成。导体432以导电的方式配置或由金属制成。通过图5,更清楚的是,配合触头装置600具有触头插入件610,其由塑料材料制成且用作壳体。上述两个母配合触头元件640布置在其中。配合触头元件640还附接到单独的电缆430且联接到其导体432,导体412在安装状态下从绝缘体431凸出出来。
如通过单独的配合触头元件640从图7的截面图所示,配合触头元件640具有压接凸部643、644,它们偏移地布置,用于将配合触头元件640附接到相应的相关联的单个电缆430的导体432和绝缘体431。配合触头元件640还具有容座触头部641,其在外侧具有接合钩642。与此对应,如图5所示,配合触头装置600的触头插入件610(该触头插入件如图5所示)具有两个槽形的凹部611,配合触头元件640的接合钩642在被安装在触头插入件610上/中时接合在其中,且从而可以将配合触头元件640牢固地附接到触头插入件610。
图5还示出了,触头插入件610在中心区域具有两个凹部612,它们由杆分开且配合触头元件640还经由它们部分地暴露。在该区域中,可以使配合连接器壳体200的上述可移动的附接部分280的附接部281与触头插入件610和配合触头元件640接触,由此,它们可以牢固地固定到配合连接器壳体200的壳体部分210(参照图29)。
此外,配合触头装置600具有上述金属屏蔽部分620,如图5所示,其在安装状态下布置在触头插入件610上和电缆420上。屏蔽部分620在前部子区域中具有两个压接凸部621,用于将屏蔽部分620附接到触头插入件610的后部子区域。在该区域中,安装的屏蔽部分620可以具有基本上闭合的或周向的形状。屏蔽部分620在后部子区域中具有两个另外的压接凸部622,用于将屏蔽部分620附接到电缆420或其护套425。
为了将配合触头装置600安装在电缆420的电缆端部上,单独的电缆400的护套425和绝缘体431被部分地移除,并且通过压接将配合触头元件640联接到单独的电缆430。然后通过将接合钩642接合在凹部611中,而将配合触头元件640从后部插入触头插入件610中并附接到触头插入件610。随后通过压接将屏蔽部分620附接到触头插入件610和电缆420。
在插接配备有触头装置500、600的壳体100、200的过程期间,配合触头装置600的触头插入件610的前部子区域可以被引入触头装置500的触头插入件510的前部子区域中(参照图23至25)。结果,触头元件540的针脚触头部548可以被插接到配合触头元件640的触头元件540中,结果,它们可以彼此电连接(参照图29)。
其他触头元件460、461,比如触头元件540、640,也可以配置有对应的接合钩,且以此方式可以接合相应的壳体100、200的相关联的接收室140,240且从而被附接(未示出)。相应地,触头元件460、461可以在插接过程期间插接在一起(参照图16)。
图8至11示出了连接器壳体100的金属屏蔽元件300的不同透视图。屏蔽元件300具有长形的套管状形式,且具有若干弹性结构元件320、330、340。屏蔽元件300配置为材料上单件式的。在这方面,屏蔽元件300可以由钣金片制成,其中制造可能需要诸如冲压和弯曲的处理步骤(未示出)。
屏蔽元件300被划分为中心子区域302和两个侧向(或端侧)子区域301、303,它们将前部子区域301和后部子区域303。屏蔽元件300仅在中心子区域302中具有周向的形式。在此位置,屏蔽元件300还具有矩形或基本上矩形的轮廓,该轮廓的拐角以弯曲的方式设计(参照图10、11)。在两个端侧子区域301、303中,屏蔽元件300具有凹部351、353,即前部子区域301中的凹部351和后部子区域303中的凹部353。在这些子区域301、302中,存在不完整的周向形状且从而存在不完整的矩形轮廓,但是其实际上是U形或大致U形的轮廓。
屏蔽元件300还具有四个平面的侧壁311、312、313,它们经由弯曲部或拐角部彼此连接。在屏蔽元件300的整个长度上延伸的两个相对的侧壁311配备有屏蔽元件300的弹性的结构元件320、330、340。在本实例中,结构元件320、330、340配置为侧壁311的冲压且部分弯曲的结构元件的形式。
与之相比,两个其他相对的侧壁312、313不具有任何弹性结构元件。在本实例中,侧壁312在屏蔽元件300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参照图8、9)。在制造屏蔽元件的情况下,其他侧壁313由屏蔽元件300的朝向彼此弯曲的子部分形成,且在所述子部分的区域中配置有凹部351、353,侧壁313由于凹部351、353具有较短的长度(参照图10、11)。在本实例中,侧壁313由于凹部353在屏蔽元件300的后部子区域303中凹入,且在前部子区域301中,由于凹部351,仅包括环绕凹部351的两个长形的子部分。
关于弹性结构元件320、330、340,如图8至11所示,屏蔽元件300具有彼此相对设置的两个接触弹簧320,它们配置在相对的侧壁311的区域中的屏蔽元件300的前部子区域301中。两个接触弹簧320用于在两个连接器701、702之间的插接过程期间接触配合触头装置600的屏蔽部分620。与此对应,配合插头连接器702的配合连接器壳体200具有两个压入结构250,借助于该压入结构,接触弹簧320可以在插接过程期间朝向彼此自动弯曲,因此从外侧压在屏蔽部分620上。这将在下面进一步详细探讨。
屏蔽部分300的两个接触弹簧320配置为全等的且彼此镜像对称,且具有长形的或带状的形式。每个接触弹簧320具有相对于相关联的侧壁311以成角度的形状凸出的形状,且具有:连接部321,其远离相关的侧壁311延伸,即,相对于屏蔽元件300向外延伸,且其连接到侧壁311;邻接连接部321的弯曲部322;以及接触部323,其邻接弯曲部322并形成接触弹簧320的自由端。这里,连接部321和接触部323表示接触弹簧320的腿,其相对于相应的侧壁311以成角度的形状或者说三角形地凸出。
接触弹簧320的弯曲部322是曲线的或弯曲的子部分,其距相应的侧壁311或由侧壁311形成的平面距离最大。接触弹簧320还在其他部分321、323的区域中具有弯曲或曲率。接触弹簧320的邻接相应的侧壁311的连接部321配置为略微向外弯曲。接触弹簧320的接触部323(其由于弯曲部322而在相关联的侧壁311的方向上或在由侧壁311形成的平面的方向上延伸)在端部具有略微向外弯曲的端部部分324。端部部分324位于由相关侧壁311形成的平面的区域中,即,不相对于侧壁311凸出或仅凸出到可忽略的程度。如将在下面进一步详细描述的,配合触头装置600的屏蔽部分620实际接触经由接触弹簧320的接触部323的端部部分324与屏蔽部分620之间的触碰接触来进行。
如图8至11所示的屏蔽元件300还具有彼此相对设置的两个接合弹簧330,它们在侧壁311的边缘处配置在相对的侧壁311的区域中的屏蔽元件300的后部子区域303中。两个接合弹簧330用于将屏蔽元件300附接到连接器壳体100的壳体部分110,如将在下文进一步详细解释的。接合弹簧320形成为全等的且彼此镜像对称,且具有长形的或带状的形式。每个接合弹簧330具有:连接部331,其连接到相应的侧壁311;以及附接部332,其邻接连接部331且远离侧壁311延伸,即,其相对于屏蔽元件300向内延伸(参照图10)。附接部332形成接合弹簧320的自由端。
如图8至11所示,屏蔽元件300还具有彼此相对设置的两个弹簧元件340,它们配置在相对的侧壁311的区域中的屏蔽元件300的后部子区域303中。两个弹簧元件340用于在通过摩擦接触将其安装在连接器壳体100的壳体部分110上/中期间而接触触头装置500的屏蔽部分520。弹簧元件340因此可以称为摩擦接触弹簧。下文将对其细节进行更详细的探讨。弹簧元件340形成为全等的且彼此镜像对称,且具有长形的或带状的设计。每个弹簧元件340具有:连接部341,其连接到相应的侧壁311;以及接触部342,其邻接连接部341且基本上远离侧壁311延伸,即,其相对于屏蔽元件300向内延伸(参照图11)。接触部342形成弹簧元件340的自由端,且在端部的区域中略微向外弯曲。结果,接触部342具有V形的形式。
屏蔽元件300的侧壁311具有与接合弹簧330的偏移,分别为一个释放凹口355。结果,可以简化屏蔽元件300的弯曲,该弯曲是在制造的情况下,特别是在中心子区域302中进行的。此外,在所示的配置中,屏蔽元件300在后部子区域303的端部处具有闭合的,在本实例中是闭合的U形的轮廓。结果,屏蔽元件300可以牢固地搁置在连接器壳体100的壳体部分110的接收区域130的底板上,所述接收区域旨在用于屏蔽元件300(参照图16、17)。
图12至15示出了连接器壳体100的透视图和俯视图,即,从其要进行插接的前侧或插接侧。图12绘示了安装屏蔽元件300之前的状态,且图13、14绘示了屏蔽元件300布置在连接器壳体100的壳体部分110上的状态。图15还示出了接收了触头装置500和接收了触头元件460的状态。壳体部分110在由壁115围绕的区域内部具有用于接收屏蔽元件300的一部分的上述接收区域130且具有用于触头装置500和触头元件460的接收室120、140。在安装状态下,这些部件300、460、500部分地凸出到壳体部分110之外(参照图15)。除了接收室140之外,壳体部分110还分别具有两个解锁孔141。借助于解锁孔141并使用被推入孔141中的工具部件,可以将触头元件460再次从壳体部分110释放并移除(未示出)。
壳体部分110的接收区域130适配屏蔽元件300的形状,并由壳体部分110的相应的壳体壁界定。此外,壳体部分110在接收区域130的区域中具有若干个肋状的升高部131,其在安装状态下在外侧搁置在屏蔽元件300上(参照图12、13)。以此方式,即使在振动的情况下,屏蔽元件300可以牢固地布置在壳体部分110上的明确指定的位置。设想用于触头装置的接收室120位于用于屏蔽元件300内的接收区域130(参照图14)。
此外,壳体部分110在前侧的区域中具有凸出肋137,在下文中称为编码肋137。当屏蔽元件300处于安装状态时,编码肋137位于屏蔽元件300内。编码肋137用于实现屏蔽元件300和壳体部分110之间的结构分配,即,屏蔽元件300能够安装在壳体部分110上,而这对于具有不同尺寸的不同屏蔽元件和/或设想用于不同连接器壳体的轮廓是不可能的。
图12至15部分示出了上述附接部分180,其可移动地布置在连接器壳体100的壳体部分110上,且借助于其,可以固定布置在壳体部分110上/中的触头装置500。附接部分180在图12至15中被绘示为处于拉出起始位置。附接部分180具有附接部181,在如图14所示的附接部分180的起始位置,附接部181位于用于触头装置500的接收室120的边缘处。从起始位置开始,附接部分180可以位移至结束或附接位置,在该结束或附接位置,附接部181可以突出到接收室120中,结果,如上所述,其可以接合在触头装置500的凹部512中(参照图4、29)。屏蔽元件300相对应地具有凹部353,其配置在后部子区域303(参照图10、11),用于接收或馈通附接部181。从附接位置开始,附接部分180可以再次位移到起始位置中,结果,可以再次将触头装置500从连接器壳体100移除。
图16示出了处于插接在一起的状态中的两个连接器701、702的侧视截面图。图17示出了图16在屏蔽元件300的后部子区域303的区域中的放大图。剖面位于屏蔽元件300的接合弹簧330的区域中。通过图16和17,可以看到屏蔽元件330在连接器壳体100的壳体部分110上/中的安装位置,在该安装位置中,屏蔽元件300的一部分(即,在本实例中是其后部子区域303及中心子区域302的一部分)接收在设置为用于屏蔽元件300的壳体部分110的接收区域130中。在本实例中,屏蔽元件300布置为使得后端或后面端在接收区域130的底板上。
图16和图17还示出了连接器壳体100的壳体部分110,在接收区域130的区域中或内部,其具有两个接合升高部135,它们被分配给屏蔽元件300的接合弹簧330且其具有楔形的形式。在安装屏蔽元件300期间,将屏蔽元件300插入壳体部分110的前侧的接收室130中(参照图12、13),接合弹簧330及其附接部332可以移动经过接合升高部135且从而向上弯曲,这通过接合升高部135的楔形形状来促进(未示出)。当屏蔽元件300处于安装状态时,接合弹簧330的附接部332相对于接合升高部135偏移或位于其下方,并搁置在壳体部分110的壁上,接合升高部135也可以配置在其上。在本实例中,接合弹簧330可以以相应的弹力压在壁上。通过接合升高部135,可以防止接合弹簧330从接收区域130移动出来且从而防止屏蔽元件300从壳体部分110脱离,结果,屏蔽元件300被牢固地附接到壳体部分110。
图18至22示出了配合连接器壳体200的俯视图和透视图,即,从其要进行插接的前侧或插接侧。图18至21绘示了在将配合触头装置600和配合触头元件461布置在配合连接器壳体200的壳体部分210上/中之前的状态,且图22绘示了这之后的状态。图21示出了图20的在用于配合触头装置600的接收室220的区域中和在压入结构250的区域中的放大图。配合连接器壳体200的壳体部分210在周向壁215内具有接收区域205,在两个壳体100、200之间的插接过程期间,连接器壳体100的壳体部分110的周向前壁115可以接收在接收区域205中(另参照图23至25)。接收区域205在外由壁215界定,且在内由壳体部分210的内部部分212界定,在俯视图中,所述内部部分是基本上矩形的且具有圆角。内部部分212包括诸如接收室220、240的部件,其设置为接收配合触头装置600和配合触头元件641,以及用于压在屏蔽元件300的接触弹簧320上的压入结构250。
如图18至20和图22所示,配合连接器壳体200的壳体部分210还具有若干个或更确切的是六个凹部217,它们在壁215的区域中配置在前部。经由分别在一侧向外定位的两个凹部217,连接器壳体100的锁定升高部117可以在两个壳体100、200的插接过程期间接收在壳体部分210中,结果,如上所述,可以接收在配合连接器壳体200的锁定滑块290的连接构件形状的凹部295中。此外,除了接收室240之外,壳体部分210还附加地分别具有两个解锁孔241。借助于解锁孔241并使用被推入孔241中的工具部件,可以将配合触头元件461再次从壳体部分210释放并移除(未示出)。
此外,图18至22部分地描绘了上述附接部分280,其可移动地布置在壳体部分210上,且借助于其,可以固定布置在壳体部分210上/中的配合触头装置600。附接部分280在图18至21中绘示为处于推出起始位置,且在图22中处于相对于起始位置位移的结束或附接位置。附接部分280具有附接部281,在附接部分280的起始位置,附接部181位于用于配合触头装置600的接收室220的边缘处。从该起始位置,附接部分280可以位移至附接位置,由此,附接部281可以突出到接收室220中,结果,如上所述,其可以接合在配合触头装置600的凹部612中(参照图22和图5、29)。为此,可以使用工具部件(未示出),其可以被引入附接部分280的区域中的一个凹部217中(图18中的左侧)。对应于附接部分280,屏蔽元件300具有配置在前部子区域301中的凹部351(参照图10、11),以便在壳体100、200之间的插接过程期间接收或馈通附接部281。从附接位置开始,附接部分280可以再次位移到起始位置中,结果,可以再次将配合触头装置600从配合连接器壳体200移除。
图18至22所示的配合连接器壳体200的壳体部分210或更确切的说是其内部部分212,还具有用于连接器壳体100的接收区域230,在壳体100、200之间的插接过程期间,屏蔽元件300的一部分(即,在本实例中是其前部的子区域301或中心子区域302的一部分)可以接收在该接收区域230中。接收区域230适配屏蔽元件300的形式。如通过图18至22变得更清楚的是,用于配合触头装置600的接收室220位于用于屏蔽元件300的接收区域230内部。接收室220至少在前部子区域中由壳体部分210的内部部分212的突出壁235界定。用于屏蔽元件300的接收区域230在内由壁235界定,且在外由内部部分212的另一壳体壁界定。
在用于屏蔽元件300的区域中,配合连接器壳体200的壳体部分210或其内部部分212的壳体部分210具有压入结构250,其配置为用于将压在屏蔽元件300的两个接触弹簧320上。两个压入结构250中的每一个实现为结构元件的形式,其突出成肋状且从侧面看时为斜坡状。在接收区域230的边缘,内部部分212具有两个凹部231,斜坡状压入结构250之一配置在每个凹部231内。
如在图21和图26中进一步示出的,壳体部分210或其内部部分212在压入结构250的区域中分别具有彼此平行偏移的两个水平表面251、253和连接两个表面251、253的连接表面252。连接表面252相对于水平表面251、253基本上倾斜地行进,且具有以S形行进的弯曲设计。每个压入结构250基本上包括连接表面252。屏蔽元件300的接触弹簧320的压缩基本上在连接表面252处进行。
以对应于压入结构250的方式,配合连接器壳体200的壳体部分210的内部部分212的壁235配置有与压入结构250相对的凹部236,如图21借助凹部236所示。凹部236用于连接器壳体100的屏蔽元件300的接触弹簧320的馈通,接触弹簧320在两个壳体100、200之间的插接过程期间借助于压入结构250弯曲。
图23示出了在将插接系统700的两个连接器701、702直接插接在一起之前的侧视截面图。这里,剖面在连接器壳体100的屏蔽元件300的接触弹簧320和弹簧元件340的区域中和配合连接器壳体200的压入结构250的区域中行进。借助于该图示,接收在连接器壳体100的壳体部分110处/中的触头装置500的屏蔽部分520的接触变得清楚。在触头装置500的安装期间,在这种情况下,触头装置500且从而其屏蔽部分520被引入设置为用于触头装置500的壳体部分110的接收室120中,且因此被引入屏蔽元件300内部的区域中,弹簧元件340(其配置在屏蔽元件300的后部子区域303中且彼此相对)通过触头装置500(未示出)被远离彼此稍微弯曲。当触头装置500移动经过时,弹簧元件340的接触部342(参照图11)沿着触头装置500和屏蔽部分520摩擦。当触头装置500处于安装位置时,如图23所示,屏蔽元件300的弹簧元件340以接触压力搁置在屏蔽部分520上,结果使得屏蔽部分520和屏蔽元件300彼此电连接。
此外,图23示出了,配合连接器壳体200的壳体部分210在设置为接收连接器壳体100的前周向壁115的接收区域205内具有另一密封元件740。通过该密封元件,在插接状态下,可以在该点实现两个壳体100、200之间的密封(还请参照图25)。
图24至27示出了系统700的两个连接器701、702的另一侧视截面图,由此,插接过程的与屏蔽元件300相关的细节变得更加清楚。图24示出了部分插接的连接器701、702,且图25示出了连接器701、702的完全插接在一起的状态。图26和图27附加地示出了图24和图25在屏蔽元件300的接触弹簧320的区域中和在配合连接器壳体200的压入结构250的区域中的放大图。图24至27的剖面对应于图23的剖面。
在两个连接器701、702及其壳体100、200之间的插接过程期间,连接器壳体100的壁115接收在配合连接器壳体200的凹部205中,且配合连接器壳体200的内部部分212接收在连接器壳体100的壁115内的区域中,如图24和图25所示。此外,配合触头装置600被推入触头装置500中,这与将触头装置500的触头元件540插接到配合触头装置600的配合触头元件640中相关联(参照图29)。其他触头元件460也被插接到相关联的配合触头元件461中(参照图16)。
在插接过程期间,布置在配合连接器壳体200上的屏蔽部分620被进一步引入连接器壳体100的屏蔽元件300内的区域中,如图24至27所示。与此同时,通过配合连接器壳体200的压入结构250,自动地使屏蔽元件300的接触弹簧320朝向彼此弯曲。随着插接过程的进行,屏蔽元件300的接触弹簧320借助于压入结构250越来越弯曲,因此,在法向力的作用下,以相应的接触力相对侧的外侧压在配合触头装置600的屏蔽部分620上,使得屏蔽部分620被屏蔽元件300接触。在该过程中使用配合连接器壳体200或其压入结构250以激活屏蔽。当连接器701、702处于插接在一起的状态时,屏蔽部分620和屏蔽元件300,且因此以及触头装置500、600的两个屏蔽部分520、620经由屏蔽元件300彼此电连接。
配合触头装置600的屏蔽部分620的实际接触经由屏蔽元件300的接触弹簧320的接触部323的端部部分324进行,其被搁置在屏蔽部分620上。此外,接触弹簧320的自动弯曲基本上在接触弹簧320的接触部323的区域中且还附加地在屏蔽元件300的接触弹簧320的弯曲部322的区域中经由压入结构250和接触弹簧320之间的触碰接触来进行。在压入结构250的侧面,屏蔽元件300的接触弹簧320在屏蔽部分620上的弯曲和按压基本上经由连接表面252来进行,且在插接过程结束时附加地还经由表面253。
在本实例中,接触弹簧320在配合触头装置600的屏蔽部分620处的压入仅在插接过程的结束阶段开始,即,在两个连接器701、702及其壳体100、200已经很大程度插接在一起的状态下。以此方式,屏蔽部分620的经由屏蔽元件300的接触弹簧320的接触与接触弹簧320沿屏蔽部分620仅小程度的摩擦相关联。摩擦是在插接过程期间发生的,在壳体100、200之间且从而在屏蔽元件300和屏蔽部分620之间沿插接方向710的相对运动的结果。因此,在插接过程期间,在屏蔽元件300的接触弹簧320和屏蔽部分620上仅产生低程度的磨损。
在拔出两个连接器701、702及其壳体100、200的情况下,结果,还将配合连接器壳体200的压入结构250从连接器壳体100的屏蔽元件300的接触弹簧320移除,屏蔽元件300的接触弹簧320可以相应地从布置在配合连接器壳体200上的配合触头装置600的屏蔽部分620自动地释放并采取其在插接过程之前存在的原始形式。另外在该过程的情况下(其中接触弹簧320的屏蔽元件300可以在两个壳体100、200已开始拔出时可以提升离开配合触头装置600的屏蔽部分620),由于屏蔽元件300和屏蔽部分620之间沿着插接方向710的相对运动,仅发生接触弹簧320沿屏蔽部分620的小程度的摩擦。
因此,系统700的两个连接器701、702及其壳体100、200的插接和解除插接可以在连接器壳体100的屏蔽元件300处和在配合连接器壳体200的配合触头装置600的屏蔽部分620处以小程度的接触磨损进行。因此,这些部件100、200、701、702适用于大量的插接循环。与之结合的配合连接器壳体200的压入结构250的斜坡状配置被证明是有利的,这使得屏蔽元件300的接触弹簧320的材料保护的弯曲成为可能。
如上面使用图21所解释的,关于由压入结构250引起的屏蔽元件300的接触弹簧320的弯曲,配合连接器壳体200的壁235具有与压入结构250相对的凹部236。在本实例中,接触弹簧320可以在弯曲期间馈通凹部236,从而可以与配合触头装置600的屏蔽部分620一起搁置。为了说明这种情况,图28示出了处于插接在一起状态的连接器701、702和壳体100、200的另一侧视截面图,剖面在屏蔽元件300的接触弹簧320的接触部323的端部部分324的区域中行进。
图29示出设立处于插接在一起的状态的连接器701、702和壳体100、200的另一侧视截面图,剖面在壳体100、200的附接部分180,280的附接部181、281的区域中行进。通过该描绘,通过附接部分180,280的附接部181,281对触头装置500、600的上述固定变得清楚。此外清楚的是,连接器壳体100在其附接部分180的区域中具有另外的密封元件750,以便在该位置密封壳体100。在配合连接器壳体200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其附接部分280(未示出)的区域中提供具有另外的密封元件的相应配置。
此外,图29示出了连接器壳体100的壳体部分110在接收室120的区域中具有两个弹性的接合钩160。借助于接合钩160,在安装期间,触头装置500可以接合在壳体部分110处/中。配合连接器壳体200的壳体部分210相应地具有配置在接收室220的区域中的弹性接合钩260。结果,可以在安装期间将配合触头装置600接合在壳体部分210处/中。
除了上面描述的和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之外,可以想到可以包括特征的另外的变型和/或组合的其他实施例。
例如,可以实现连接器701、702、壳体100、200及其部件,它们具有与以上描述和/或附图不同的配置。
一个示例是连接器壳体100的屏蔽元件300,其具有不同数量的接触弹簧320。这还包括只有一个接触弹簧320的屏蔽元件300的配置。类似地,可以使用具有相应其他数量的压入结构250或仅具有一个压入结构250的配合连接器壳体200。例如,这同样适用于屏蔽元件300的接合弹簧330和/或弹簧元件340。
当壳体100、200处于插接状态时,可以用来将连接器壳体100的屏蔽元件300的接触弹簧320压在布置在配合连接器壳体200上的压入力或法向力遵循屏蔽元件300的接触弹簧320的配置和/或配合连接器壳体200的配置。在这方面,例如可以通过更改(多个)接触弹簧320的配置来适配法向力。
此外,有必要指出使用具有屏蔽的电缆400、420的可能性。在本实例中,电缆400,420的屏蔽可借助触头装置500和配合触头装置600的屏蔽部分520、620进行接触。为此,相应的屏蔽部分520、620可以具有附加的压接凸部,必要时可以与图4和图5所示的配置不同。
尽管已经通过优选的示例性实施例更详细地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受公开的示例的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从这些示例中得出其他变化,而不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用于电插头连接器(701)的连接器壳体(100),所述连接器壳体具有壳体部分(110)和布置在所述壳体部分(110)上的屏蔽元件(300),
其中所述屏蔽元件(300)具有至少一个接触弹簧(320),以用于接触布置在配合连接器壳体(200)上的屏蔽部分(620),并且
其中在所述连接器壳体(100)和所述配合连接器壳体(200)之间的插接过程期间,所述屏蔽元件(300)的接触弹簧(320)能够借助于所述配合连接器壳体(200)弯曲,因此能够压在布置在所述配合连接器壳体(200)上的屏蔽部分(62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壳体,
其中所述接触弹簧(320)配置在所述屏蔽元件(300)的侧壁(311)的区域中,且具有相对于所述侧壁(311)以成角度的形状凸出的形状。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壳体,
其中所述接触弹簧(320)配置在所述屏蔽元件(300)的侧壁(311)的区域中,且具有:
连接部(321),其远离所述侧壁(311)延伸并连接到所述侧壁(311);
弯曲部(322),其邻接所述连接部(321);以及
接触部(323),其邻接所述弯曲部(322)并形成所述接触弹簧(320)的自由端。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中所述屏蔽元件(300)具有彼此相对设置的两个接触弹簧(320),以用于接触布置在所述配合连接器壳体(200)上的屏蔽部分(620),并且
其中在所述连接器壳体(100)和所述配合连接器壳体(200)之间的插接过程期间,所述屏蔽元件(300)的两个接触弹簧(320)能够借助于所述配合连接器壳体(200)朝向彼此弯曲,因此能够在相对侧压在布置在所述配合连接器壳体(200)上的屏蔽部分(620)上。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壳体,
其中所述屏蔽元件(300)具有至少一个接合弹簧(330),以用于将所述屏蔽元件(300)附接到所述壳体部分(110)。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壳体,
其中所述壳体部分(110)配置为接收触头装置(500),所述触头装置能够固定到电缆(400),并且
其中所述屏蔽元件(300)具有至少一个弹簧元件(340),以用于接触所述触头装置(500)的屏蔽部分(520)。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壳体,
还具有附接部分(180),其可移动地布置在所述壳体部分(110)上且具有用于固定触头装置(500)的附接部(181),所述触头装置(500)能够接收在所述壳体部分(110)中,
其中所述屏蔽元件(300)具有用于所述附接部分(180)的附接部(181)的凹部(353)。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壳体,
其中所述屏蔽元件(300)具有用于所述配合连接器壳体(200)的可移动的附接部分(280)的附接部(281)的凹部(351)。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壳体,
其中所述壳体部分(110)具有用于所述屏蔽元件的接收区域(130),并且
其中所述壳体部分(110)在所述接收区域(130)中的区域中具有若干肋状的升高部(131),所述升高部搁置在所述屏蔽元件(300)上。
10.一种用于电配合插头连接器(702)的配合连接器壳体(200),其中屏蔽部分(620)能够布置在所述配合连接器壳体(200)上,并且
其中所述配合连接器壳体(200)具有至少一个压入结构(250),
借助于所述压入结构,连接器壳体(100)的屏蔽元件(300)的接触弹簧(320)能够在所述连接器壳体(100)和所述配合连接器壳体(200)之间的插接过程期间弯曲,因此能够压在所述屏蔽部分(620)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配合连接器壳体,
其中所述压入结构(250)以斜坡状的方式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中任一项所述的配合连接器壳体,
其中所述配合连接器壳体(200)配置为接收配合触头装置(600),所述配合触头装置能够固定到电缆(420)且具有所述屏蔽部分(620)。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配合连接器壳体,
其中所述配合连接器壳体(200)具有用于接收配合触头装置(600)的接收室(220),
其中所述接收室(220)由所述配合连接器壳体(200)的壳体壁(235)界定,并且
其中所述壳体壁(235)在所述压入结构(250)的区域中具有凹部(236),通过所述凹部,能够馈送所述连接器壳体(100)的屏蔽元件(300)的接触弹簧(320),所述接触弹簧在所述连接器壳体(100)和所述配合连接器壳体(200)之间的插接过程期间弯曲。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配合连接器壳体,
其中所述配合连接器壳体具有两个压入结构(250),借助于所述压入结构,所述连接器壳体(100)的屏蔽元件(300)的彼此相对设置的两个接触弹簧(320)能够在所述连接器壳体(100)和所述配合连接器壳体(200)之间的插接过程期间朝向彼此弯曲,因此能够在相对侧压在所述屏蔽部分(620)上。
15.一种系统(700),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壳体(100),所述连接器壳体具有壳体部分(110)和具有至少一个接触弹簧(320)的屏蔽元件(300),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0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配合连接器壳体(200),所述配合连接器壳体具有至少一个压入结构(250),屏蔽部分(620)能够布置在所述配合连接器壳体上。
CN202010406558.5A 2019-05-14 2020-05-14 连接器壳体、配合连接器壳体和系统 Pending CN11195279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9112576.6 2019-05-14
DE102019112576.6A DE102019112576B3 (de) 2019-05-14 2019-05-14 Verbindergehäuse, Gegenverbindergehäuse und System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52794A true CN111952794A (zh) 2020-11-17

Family

ID=70681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06558.5A Pending CN111952794A (zh) 2019-05-14 2020-05-14 连接器壳体、配合连接器壳体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342714B2 (zh)
EP (1) EP3739694A1 (zh)
CN (1) CN111952794A (zh)
DE (1) DE102019112576B3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1129432A1 (de) * 2021-11-11 2023-05-11 Marquardt Gmbh Zellkontaktierungseinhei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77312A2 (en) * 1998-07-16 2000-02-02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Shielding connector
US20040132341A1 (en) * 2002-11-08 2004-07-08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Shielding connector
WO2018003466A1 (ja) * 2016-06-29 2018-01-04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モジュール及び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98966A (en) * 1983-03-03 1986-07-0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Non-shorting pin system
US5766041A (en) * 1996-05-31 1998-06-16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Shield member for panel mount connector
US5795171A (en) * 1996-07-16 1998-08-18 Litton Systems, Inc. All plastic zero insertion force electrical connector
JP3669268B2 (ja) * 2000-11-30 2005-07-0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TW470249U (en) * 2000-12-21 2001-12-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KR100455901B1 (ko) * 2002-03-26 2004-11-06 한국몰렉스 주식회사 고속통신용 케이블 커넥터 어셈블리 적층구조
US20050026500A1 (en) * 2003-07-31 2005-02-03 Ji Renhua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latch means
US7390208B1 (en) * 2006-12-06 2008-06-24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Card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terminal
JP5532309B2 (ja) * 2010-03-17 2014-06-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WO2014121068A1 (en) * 2013-01-31 2014-08-07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Slotted shield
US9281629B2 (en) * 2013-07-19 2016-03-08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Flipp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EP3306756B1 (en) * 2016-10-07 2020-04-15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Plug connecto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77312A2 (en) * 1998-07-16 2000-02-02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Shielding connector
US6270377B1 (en) * 1998-07-16 2001-08-07 Harness System Technologies Research, Ltd. Shielding connector
US20040132341A1 (en) * 2002-11-08 2004-07-08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Shielding connector
WO2018003466A1 (ja) * 2016-06-29 2018-01-04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モジュール及び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9112576B3 (de) 2020-10-08
US20200366033A1 (en) 2020-11-19
US11342714B2 (en) 2022-05-24
EP3739694A1 (en) 2020-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04537B (zh) 电连接设备、组装电缆的方法和组装的同轴电缆
JP5974087B2 (ja) 端子およびそれを伴う電気コネクタ
US7108566B2 (en)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US2012025225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antilevered arm integrally formed on metal shell
CN110226266B (zh) 屏蔽连接器及阳侧屏蔽端子
CN109155493B (zh) 连接器
US1053009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2086790B (zh) 电性端子
CN112020801A (zh) 连接器位置保证构件
WO2012030335A1 (en) Plug connector
KR20170120115A (ko) 체결 장치를 구비하는 플러그 커넥터
US10886640B2 (en) Conductive terminal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KR20170013393A (ko) 케이블 변형 완화부
TW201824660A (zh) 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對
KR100198409B1 (ko) 자체 로킹 결합 단자 구조
CN108432057B (zh) 用于端子的锁定结构和连接器
CN111952794A (zh) 连接器壳体、配合连接器壳体和系统
CN111355099B (zh) 连接器
CA2796073C (en) Device f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a cable, in particular a plug-in connector part having a shielded contact element
CN111180926A (zh) 电连接器、电连接器组件以及电气组件
CN114927899A (zh) 具有配合辅助组件的连接器
CN111525337B (zh) 连接器结构
JP7318311B2 (ja) 雌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
CN111725662A (zh) 连接器结构
CN110858686A (zh) 接触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