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46167B - 一种自弹触发锁体机构及锁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弹触发锁体机构及锁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46167B
CN111946167B CN202010903042.1A CN202010903042A CN111946167B CN 111946167 B CN111946167 B CN 111946167B CN 202010903042 A CN202010903042 A CN 202010903042A CN 111946167 B CN111946167 B CN 1119461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lt
piece
lock
locking
lock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0304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46167A (zh
Inventor
李保福
李启平
杨绍华
温联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Unitech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Youte I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Youte I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Youte I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0304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461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461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461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461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461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63/00Locks or fastenings with special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E05B63/14Arrangement of several locks or locks with several bolts, e.g. arranged one behind the other
    • E05B63/146Arrangement of several locks or locks with several bolts, e.g. arranged one behind the other locks with two or more bolts, each bolt itself being a tumbl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5/00Other details of locks; Parts for engagement by bolts of fastening devic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5/00Other details of locks; Parts for engagement by bolts of fastening devices
    • E05B15/04Spring arrangements in lock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5/00Other details of locks; Parts for engagement by bolts of fastening devices
    • E05B15/10Bolts of locks or night latches
    • E05B15/102Bolts having movable el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63/00Locks or fastenings with special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E05B63/18Locks or fastenings with special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with arrangements independent of the locking mechanism for retaining the bolt or latch in the retracted position
    • E05B63/20Locks or fastenings with special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with arrangements independent of the locking mechanism for retaining the bolt or latch in the retracted position released automatically when the wing is clos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自弹触发锁体机构及锁具,属于锁具技术领域。自弹触发锁体机构包括锁体、主锁舌、第一锁止件、第二锁止件、斜舌和触发舌。主锁舌具有伸出于锁体的第一位置和回缩于锁体的第二位置。斜舌具有伸出于锁体的第三位置和回缩于锁体的第四位置,斜舌用于其从第四位置向第三位置伸出的过程中解除第一锁止件对位于第二位置的主锁舌的锁定,触发舌具有伸出于锁体的第五位置和回缩于锁体的第六位置,触发舌用于其从第五位置回缩至第六位置时解除第二锁止件对位于第二位置的主锁舌锁定。关门时,压入斜舌后释放斜舌才能触发主锁舌伸出,保证了关门到位时主锁舌才伸出,防止在关门过程中主锁舌撞击门框,有效提高了锁具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自弹触发锁体机构及锁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弹触发锁体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门锁中,主锁舌与与斜舌联动,在开门后,斜舌伸出于锁体,主锁舌回缩于锁体;在关门时,主锁舌在门框的作用下回缩,与此同时主锁舌向外伸出,关门没到位,主锁舌就伸出,主锁舌击中门框,减少了门锁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弹触发锁体机构,以改善因主锁舌在关门没到位就伸出减少了门锁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弹触发锁体机构,包括锁体、主锁舌、第一锁止件、第二锁止件、斜舌和触发舌;
主锁舌具有伸出于所述锁体的第一位置和回缩于所述锁体的第二位置;
第一锁止件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锁体;
第二锁止件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锁体;
斜舌具有伸出于所述锁体的第三位置和回缩于所述锁体的第四位置,当所述斜舌位于所述第三位置,且所述主锁舌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锁止件将所述主锁舌锁定,所述斜舌用于其从所述第四位置向所述第三位置伸出的过程中解除所述第一锁止件对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主锁舌的锁定;
触发舌具有伸出于所述锁体的第五位置和回缩于所述锁体的第六位置,当所述触发舌位于所述第五位置,且所述主锁舌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锁止件将所述主锁舌锁定,所述触发舌用于其从所述第五位置回缩至第六位置时解除所述第二锁止件对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主锁舌锁定。
上述技术方案中,自弹触发锁体机构采用双锁止件(第一锁止件和第二锁止件)对主锁舌进行锁定,提高了对主锁舌锁定的牢固性,需要压入触发舌(触发舌从第五位置回缩至第六位置)和压入斜舌后释放斜舌(斜舌从第三位置回缩至第四位置后,再从第四位置伸出至第三位置),才可触发主锁舌伸出(主锁舌从第二伸出至第一位置),可防止在开门状态下误按压斜舌或触发舌而造成主锁舌伸出。正是因为需要压入斜舌后释放斜舌才能触发主锁舌伸出,保证了关门到位时(主锁舌与门框上的插孔对齐)主锁舌才伸出,防止在关门过程中主锁舌撞击门框,有效提高了锁具的使用寿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止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锁体;
所述主锁舌上设有锁止槽;
所述自弹触发锁体机构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作于所述第一锁止件与所述锁体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驱动第一锁止件在所述主锁舌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卡入所述锁止槽,以将所述主锁舌锁定。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锁止件可移动地设置于锁体,通过第一弹性件驱动第一锁止件移动并进入锁止槽内将主锁舌进行锁定,结构简单,对主锁舌锁定后的稳定性较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自弹触发锁体机构还包括第一传动件和触碰件;
所述第一传动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锁体,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一锁止件传动连接;
所述触碰件连接于所述斜舌,所述触碰件用于在所述斜舌从所述第四位置向所述第三位置伸出的过程中触碰所述第一传动件后驱动所述第一传动件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锁止件退出所述锁止槽,以解除所述第一锁止件对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主锁舌的锁定。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连接于斜舌的触碰件在斜舌伸出的过程中驱动第一传动件转动,来带动第一锁止件移动,这种传动方式简单。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碰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锁体;
在所述斜舌从所述第四位置向所述第三位置伸出的过程中,所述触碰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传动件转动后越过所述第一传动件;
在所述斜舌从所述第三位置向所述第四位置回缩的过程中,所述第一传动件能够驱动所述触碰件转动后越过所述触碰件。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斜舌从第四位置向第三位置伸出的过程中,触碰件在驱动第一传动件转动时,第一传动件将带动第一锁止件退出锁止槽,触碰件越过第一传动件后,触碰件则不再对第一传动件施加外力,第一锁止件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具有复位的趋势,待主锁舌回位到第二位置时,第一锁止件则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自行进入锁止槽内,以将主锁舌锁定。在斜舌从第三位置向第四位置回缩的过程中,第一传动件将驱动触碰件转动后越过触碰件,保证触碰件下一次从第四位置向第三位置伸出的过程中,触碰件又可驱动第一传动件转动后越过第一传动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体上设有第一止转部和第二止转部;
当所述触碰件驱动所述第一传动件转动时,所述触碰件抵靠于所述第一止转部;
当所述第一传动件驱动所述触碰件转动时,所述第一传动件抵靠于所述第二止转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止转部对触碰件起到限位作用,使得斜舌从第四位置向第三位置伸出的过程中,触碰件在驱动第一传动件转动时,触碰件静止;第二止转部对第一传动件起到限位作用,使得斜舌从第三位置向第四位置回缩的过程中,第一传动件在驱动触碰件转动时,第一传动件静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自弹触发锁体机构还包括复位件;
所述复位件作用于所述触碰件与所述锁体之间,用于驱动所述触碰件复位至与所述第一止转部抵靠的位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复位件的作用是使触碰件复位,保证第一传动件驱动触碰件转动并越过触碰件后,触碰件能够更快速地复位至与第一止转部抵靠的位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还用于驱动第一传动件复位至与所述第一止转部抵靠的位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弹性件一方面的作用是驱动第一锁止件卡入锁止槽内,第一弹性件的另一方面的作用是使第一传动件复位,保证触碰件驱动第一传动件转动并越过第一传动件后,第一传动件能够更快速地复位至与第一止转部抵靠的位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锁止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锁体;
所述自弹触发锁体机构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所述第二锁止件与所述锁体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锁止件在所述主锁舌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卡入所述锁止槽,以将所述主锁舌锁定。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锁止件可移动地设置于锁体,通过第二弹性件驱动第二锁止件移动并进入锁止槽内将主锁舌进行锁定,结构简单,对主锁舌锁定后的稳定性较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自弹触发锁体机构还包括第二传动件;
所述第二传动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锁体,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第二锁止件传动连接;
所述触发舌用于其在从所述第五位置向第六位置回缩的过程中驱动所述第二传动件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二锁止件移动,以使第二锁止件在所述触发舌位于所述第六位置时脱离于所述锁止槽,以解除所述第二锁止件对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主锁舌锁定。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二传动件转动将触发舌的动力传递给第二锁止件,通过较为简单的结构实现了触发舌与第二锁止件的联动。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锁具,包括锁芯和上述的自弹触发锁体机构;
所述主锁舌和所述斜舌均与所述锁芯传动连接;
所述锁芯用于带动所述主锁舌从所述第一位置回缩至第二位置,以及用于带动所述斜舌从所述第三位置回缩至所述第四位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锁具的自弹触发锁体机构需要压入斜舌后释放斜舌才能触发主锁舌伸出,保证了关门到位时主锁舌才伸出,防止在关门过程中主锁舌撞击门框,有效提高了锁具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弹触发锁体机构(主锁舌位于第二位置、斜舌为与第三位置、触发舌位于第五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弹触发锁体机构(主锁舌位于第二位置、斜舌为与第四位置、触发舌位于第六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弹触发锁体机构(主锁舌位于第二位置、斜舌为与第三位置、触发舌位于第六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弹触发锁体机构(主锁舌位于第一位置、斜舌为与第三位置、触发舌位于第六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弹触发锁体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弹触发锁体机构(触发件与第一传动件触碰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弹触发锁体机构(第一传动杆驱动触件转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弹触发锁体机构(触发件驱动第一传动杆转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锁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自弹触发锁体机构200;锁体10;第一止转部11;第二止转部12;第三止转部13;第一转轴14;第二转轴15;第三转轴16;主锁舌20;锁止槽21;第一锁止件30;第一卡槽31;第二锁止件40;第二卡槽41;斜舌50;触发舌60;第二复位弹簧70;第三复位弹簧80;第一弹性件90;第二弹性件100;第一传动件110;第三端1101;第四端1102;触碰件120;第一端1201;第二端1201;复位件130;第二传动件140;锁具300;锁芯3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弹触发锁体10机构200包括锁体10、主锁舌20、第一锁止件30、第二锁止件40、斜舌50和触发舌60。
主锁舌20具有伸出于锁体10的第一位置和回缩于锁体10的第二位置。第一锁止件30可活动地设置于锁体10。第二锁止件40可活动地设置于锁体10。
斜舌50具有伸出于锁体10的第三位置和回缩于锁体10的第四位置,当斜舌50位于第三位置,且主锁舌20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锁止件30将主锁舌20锁定,斜舌50用于其从第四位置向第三位置伸出的过程中解除第一锁止件30对位于第二位置的主锁舌20的锁定,
触发舌60具有伸出于锁体10的第五位置和回缩于锁体10的第六位置,当触发舌60位于第五位置,且主锁舌20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锁止件40将主锁舌20锁定,触发舌60用于其从第五位置回缩至第六位置时解除第二锁止件40对位于第二位置的主锁舌20锁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当斜舌50位于第三位置,且主锁舌20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锁止件30将主锁舌20锁定”,表示斜舌50位于第三位置,且主锁舌20位于第二位置时,主锁舌20处于被第一锁止件30锁定的锁定状态,并不意味着只有在斜舌50位于第三位置,且主锁舌20位于第二位置时,主锁舌20才会被第一锁止件30锁定。
如图1所示,在开门状态下,主锁舌20处于回缩状态,主锁舌20位于第二位置,斜舌50和触发舌60均处于伸出状态,斜舌50位于第三位置,触发舌60位于第五位置,第一锁止件30和第二锁止件40均将主锁舌20锁定。如图2关门时,触发舌60和斜舌50被门框压回锁体10,使得斜舌50从第三位置回缩至第四位置,触发舌60从第五位置回缩至第六位置,从而解除第二锁止件40对位于第二位置的主锁舌20锁定,此时,主锁舌20仍然被第一锁止件30锁定,无法伸出;如图3随时,当关门到位后(斜舌50和主锁舌20与门框上的插孔对齐,触发舌60被门框限制在回缩的第六位置),斜舌50伸出,使得主锁舌20从第四位置伸出至第三位置,斜舌50从第四位置伸出至第三位置的过程中,斜舌50将解除第一锁止件30对位于第二位置的主锁舌20的锁定;如图4所示,在斜舌50解除第一锁止件30对位于第二位置的主锁舌20的锁定的瞬间,主锁舌20伸出。
开门时,手动施加外力使主锁舌20与斜舌50均回缩,此时,主锁舌20位于第二位置,斜舌50位于第四位置;在打开门后,触发舌60脱离门框的限制,触发舌60从第六位置伸出至第五位置,此时,第二锁止件40将位于第二位置的主锁舌20锁定;撤去对主锁舌20与斜舌50的外力后,斜舌50伸出,斜舌50从第四位置伸出至第三位置,此时,第一锁止件30将位于第二位置的主锁舌20锁定,第一锁止件30和第二锁止件40同时对主锁舌20起到锁定作用。这种结构的自弹触发锁体10机构200采用双锁止件(第一锁止件30和第二锁止件40)对主锁舌20进行锁定,提高了对主锁舌20锁定的牢固性,需要压入触发舌60(触发舌60从第五位置回缩至第六位置)和压入斜舌50后释放斜舌50(斜舌50从第三位置回缩至第四位置后,再从第四位置伸出至第三位置),才可触发主锁舌20伸出(主锁舌20从第二伸出至第一位置),可防止在开门状态下误按压斜舌50或触发舌60而造成主锁舌20伸出。正是因为需要压入斜舌50后释放斜舌50才能触发主锁舌20伸出,保证了关门到位时(主锁舌20与门框上的插孔对齐)主锁舌20才伸出,防止在关门过程中主锁舌20撞击门框,有效提高了锁具300的使用寿命。
继续参照图1,主锁舌20可移动地设置于锁体10,主锁舌20与锁体10之间设有第一复位弹簧(图中未示出),第一复位弹簧用于驱动主锁舌20从第二位置伸出至第一位置。在接触第一锁止件30和第二锁止件40对主锁舌20的锁定后,主锁舌20在第一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自动从第二位置伸出至第一位置。
斜舌50可移动地设置于锁体10,斜舌50与锁体10之间设有第二复位弹簧70,第二复位弹簧70用于驱动斜舌50斜舌50从第四位置伸出至第三位置。在斜舌50位于第四位置且受到的按压力被撤除时,斜舌50在第二复位弹簧70的作用下自动从第四位置伸出至第三位置。
触发舌60可移动地设置于锁体10,触发舌60与锁体10之间设有第三复位弹簧80,第三复位弹簧80用于驱动触发舌60从第六位置伸出至第五位置。触发舌60位于第六位置且受到的按压力被撤除时,触发舌60在第三复位弹簧80的作用下自动从第六位置伸出至第三位置。
其中,主锁舌20、斜舌50和触发舌60三者的移动方向相同,触发舌60位于斜舌50与主锁舌20之间,主锁舌20、斜舌50和触发舌60均能够从锁体10的同一侧伸出。
可选地,自弹触发锁体10机构200还包括第一弹性件90,第一锁止件30可移动地设置于锁体10,第一弹性件90作于第一锁止件30与锁体10之间。主锁舌20上设有锁止槽21,第一弹性件90用于驱动第一锁止件30在主锁舌20位于第二位置时卡入锁止槽21内,以将主锁舌20锁定。
这种通过第一弹性件90驱动第一锁止件30移动并进入锁止槽21内将主锁舌20进行锁定的方式,结构简单,对主锁舌20锁定后的稳定性较好。
示例性的,第一锁止件30的移动方向垂直于主锁舌20的移动方向,锁体10上设有供第一锁止件30移动的第一滑槽。第一弹性件90为弹簧。
当然,要解除对第一锁止件30对位于第二位置的主锁舌20的解锁,则需要斜舌50从第四位置向第三位置伸出的过程中使第一锁止件30移动,并最终退出锁止槽21,也就是说需要将斜舌50伸出过程中的动力传递给第一锁止件30。
实现斜舌50与第一锁止件30之间的动力的传递的结构有多种。
可选地,自弹触发锁体10机构200还包括第一传动件110和触碰件120,通过第一传动件110和触碰件120来实现锁舌与第一锁止件30之间的动力的传递。
第一传动件110可转动地设置于锁体10,第一传动件110与第一锁止件30传动连接。触碰件120连接于斜舌50,触碰件120用于在斜舌50从第四位置向第三位置伸出的过程中触碰第一传动件110后驱动第一传动件110转动,以带动第一锁止件30退出锁止槽21,以解除第一锁止件30对位于第二位置的主锁舌20的锁定。也就是说,斜舌50从第四位置向第三位置伸出的过程中,触碰件120在触碰第一传动件110后驱动第一传动件110转动,第一传动件110带动第一锁止件30退出锁止槽21,这种传动方式简单,易于实现。
其中,触碰件120可转动地设置于锁体10。在斜舌50从第四位置向第三位置伸出的过程中,触碰件120能够驱动第一传动件110转动后越过第一传动件110;在斜舌50从第三位置向第四位置回缩的过程中,第一传动件110能够驱动触碰件120转动后越过触碰件120。
在斜舌50从第四位置向第三位置伸出的过程中,触碰件120在驱动第一传动件110转动时,第一传动件110将带动第一锁止件30退出锁止槽21,触碰件120越过第一传动件110后,触碰件120则不再对第一传动件110施加外力,第一锁止件30在第一弹性件90的作用下具有复位的趋势,待主锁舌20回位到第二位置时,第一锁止件30则第一弹性件90的作用下自行进入锁止槽21内,以将主锁舌20锁定。在斜舌50从第三位置向第四位置回缩的过程中,第一传动件110将驱动触碰件120转动后越过触碰件120,保证触碰件120下一次从第四位置向第三位置伸出的过程中,触碰件120又可驱动第一传动件110转动后越过第一传动件110。
锁体10上设有第一止转部11和第二止转部12。当触碰件120驱动第一传动件110转动时,触碰件120抵靠于第一止转部11;当第一传动件110驱动触碰件120转动时,第一传动件110抵靠于第二止转部12。
第一止转部11对触碰件120起到限位作用,使得斜舌50从第四位置向第三位置伸出的过程中,触碰件120在驱动第一传动件110转动时,触碰件120静止;第二止转部12对第一传动件110起到限位作用,使得斜舌50从第三位置向第四位置回缩的过程中,第一传动件110在驱动触碰件120转动时,第一传动件110静止。
第一止转部11与第二止转部12均为锁体10上的台阶面。
此外,自弹触发锁体10机构200还包括复位件130,复位件130作用于触碰件120与锁体10之间,用于驱动触碰件120复位至与第一止转部11抵靠的位置。
复位件130的作用是使触碰件120复位,保证第一传动件110驱动触碰件120转动并越过触碰件120后,触碰件120能够更快速地复位至与第一止转部11抵靠的位置。
示例性的,复位件130为扭簧。
具体地,触碰件120具有第一端1201和第二端1201,触碰件120的中间位置与锁体10通过第一转轴14转动连接,扭簧作用于触碰件120的第一端1201,第一端1201用于与第一止转部11抵靠。第二端1201用于与第一传动件110触碰。
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90还用于驱动第一传动件110复位至与第一止转部11抵靠的位置。
第一弹性件90具有两个作用,第一弹性件90一方面的作用是驱动第一锁止件30卡入锁止槽21内,第一弹性件90的另一方面的作用是使第一传动件110复位,保证触碰件120驱动第一传动件110转动并越过第一传动件110后,第一传动件110能够更快速地复位至与第一止转部11抵靠的位置。当然,第一锁止件30在第一弹性件90的作用下卡入第一锁止槽21内将主锁舌20锁定时,第一传动件110抵靠在第二止转部12上。
具体地,如图5所示,第一传动件110大致呈L形,第一传动件110的拐角位置与锁体10通过第二转轴15转动连接。第一传动件110具有第三端1101和第四端1102,第一锁止件30上设有第一卡槽31,第三端1101延伸至第一卡槽31内,以实现第一传动件110与第一锁定件的传动连接,第四端1102用于与触碰件120触碰。
由于第一传动件110的第三端1101卡于第一锁止件30的第一卡槽31内,第一锁止件30在第一弹性件90的作用下在卡入锁止槽21内的过程中,第一锁止件30将带动第一传动件110转动,最终使第一锁止件30抵靠在第二抵靠部上。
在关门时,斜舌50在门框的作用下第三位置向第四位置回缩的过程中,如图6所示,触发件将与第一传动件110触碰,由于第一传动件110与第二止转部12抵靠,使得第一传动件110无法转动;如图7所示,斜舌50继续回缩,第一传动件110将驱动触发件转动(图7中,触发件顺时针转动),最终使第一传动件110越过触碰件120,也可理解为触碰件120越过第一传动件110;如图2所示,第一传动件110越过触碰件120后,触发件在复位件130的作用下复位,以使触发件抵靠于第一止转部11。当关门到位后,斜舌50在第二复位弹簧70的作用下伸出,在此过程中,如图8所示,触发件将与第一传动件110再次触碰,由于触发件此时抵靠于第一止转部11,触发件无法转动;如图3所示,斜舌50继续伸出,触碰件120将驱动第一传动件110转动(在图8中,第一传动件110逆时针转动),第一传动件110转动第一锁止件30克服第一弹性件90的弹力移动,以使以锁止件退出锁止槽21;如图4所示,锁止件退出锁止槽21后,主锁舌20在第一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伸出至第一位置,触碰件120在驱动第一传动件110转动后将越过第一传动件110,斜舌50最终在第二复位弹簧70的作用下伸出至第三位置,第一传动件110在第一弹性件90的作用下复位至与第二止转部12抵靠的位置。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实施例中,触碰件120可转动地设置于斜舌50,以实现触碰件120与第一传动件110的相互避让。在其他实施例中,触碰件120也可以固定于斜舌50,并可在第一传动件110锁体10之间设置弹簧,来使第一传动件110复位。斜舌50从第三位移向第四位置回缩的过程中,触碰件120驱动第一传动件110顺时针转动,第一传动件110的第三端1101将在第一锁止件30的第一卡槽31内移动,第一锁止件30不会移动,待触碰件120越过第一传动件110后,第一传动件110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斜舌50从第四位置向第三位置伸出的过程中,触碰件120驱动第一传动件110逆时针转动,第一传动件110的第三端1101抵靠于第一锁止件30的第一卡槽31的槽壁上,从而带动第一锁止件30移动并脱离锁止槽21。
继续参照图1,自弹触发锁体10机构200还包括第二弹性件100,第二弹性件100用于第二锁止件40与锁体10之间。第二锁止件40可移动地设置于锁体10,第二弹性件100用于驱动第二锁止件40在主锁舌20位于第二位置时卡入锁止槽21,以将主锁舌20锁定。
通过第二弹性件100驱动第二锁止件40移动并进入锁止槽21内将主锁舌20进行锁定的方式,结构简单,对主锁舌20锁定后的稳定性较好。
示例性的,继续参照图5,第二锁止件40的移动方向垂直于主锁舌20的移动方向,锁体10上设有供第二锁止件40移动的第二滑槽。第二弹性件100为弹簧
本实施例中,自弹触发锁体10机构200还包括第二传动件140。第二传动件140可转动地设置于锁体10,第二传动件140与第二锁止件40传动连接。触发舌60用于其在从第五位置向第六位置回缩的过程中驱动第二传动件140转动,以带动第二锁止件40移动,以使第二锁止件40在触发舌60位于第六位置时脱离于锁止槽21,以解除第二锁止件40对位于第二位置的主锁舌20锁定。
通过第二传动件140转动将触发舌60的动力传递给第二锁止件40,通过较为简单的结构实现了触发舌60与第二锁止件40的联动。
锁体10上还设有第三止转部13,第二弹性件100还用于驱动第二传动件140复位至与第三止转部13抵靠的位置。示例性的,第三止转部13也为锁体10上的台阶面。
其中,第二传动件140大致为L形,第二传动件140的拐角位置与锁体10通过第三转轴16转动连接。第二锁止件40上设有第二卡槽41,第二传动件140的一端卡于第二卡槽41内,以实现第二传动件140与第二锁定件的传动连接。
在开门状态下,触发舌60位于第五位置,且主锁舌20位于第二位置,第二锁定件在第二弹性件100的作用下卡于锁止槽21内,同时第二传动件140抵靠在第三止转部13上。在关门时,触发舌60受到门框的挤压力,触发舌60从第五位置回缩至第六位置,在此过程中,触发舌60与第二传动件140触碰后推动第二传动件140转动,从而带动第二锁止件40移动,触发舌60回缩至第二位置时,第二锁止件40脱离于锁止槽21,以解除第二锁止件40对位于第二位置的主锁舌20锁定。关门到位为后,门框对触发舌60起到限制作用,将触发舌60保持在第六位置,第二锁止件40不会卡于锁止槽21内,第二锁止件40对位于第二位置的主锁舌20的锁定始终被解除。在打开门后,触发舌60在第三复位弹簧80的作用下从第六位置向第五位置伸出,第二锁定件在第二弹性复位件130的作用下再次卡入锁止槽21内,最终将位于第二位置的主锁舌20锁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锁止件30与锁体10也可以是其他连接方式,比如,第一锁止件30与锁体10转动连接,通过第一锁止件30的转动来实现第一锁止件30卡入或退出锁止槽21。第二锁止件40与锁体10也可以是其他连接方式,比如,第一锁止件30与锁体10转动连接,通过第一锁止件30的转动来实现第一锁止件30卡入或退出锁止槽21。
此外,如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锁具300,包括锁芯310和上述的自弹触发锁体10机构200。主锁舌20和斜舌50均与锁芯310传动连接。锁芯310用于带动主锁舌20从第一位置回缩至第二位置,以及用于带动斜舌50从第三位置回缩至第四位置。
本实施例中,锁具300的自弹触发锁体10机构200需要压入斜舌50后释放斜舌50才能触发主锁舌20伸出,保证了关门到位时主锁舌20才伸出,防止在关门过程中主锁舌20撞击门框,有效提高了锁具300的使用寿命。
其中,主锁舌20与锁芯310之间的传动结构,以及斜舌50与锁芯310之间的传动结构可参见相关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锁芯310外接有把手,在开门时,操作者可转动手柄,从而使锁芯310带动主锁舌20与斜舌50同时回缩,此时,主锁舌20位于第二位置,斜舌50位于第四位置;在打开门后,触发舌60脱离门框的限制,触发舌60从第六位置伸出至第五位置,此时,第二锁止件40将位于第二位置的主锁舌20锁定;松开把手后,即撤去对主锁舌20与斜舌50的外力,斜舌50伸出,斜舌50从第四位置伸出至第三位置,此时,第一锁止件30将位于第二位置的主锁舌20锁定,第一锁止件30和第二锁止件40同时对主锁舌20起到锁定作用。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自弹触发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锁体;
主锁舌,具有伸出于所述锁体的第一位置和回缩于所述锁体的第二位置;
第一锁止件,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锁体;
第二锁止件,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锁体;
斜舌,具有伸出于所述锁体的第三位置和回缩于所述锁体的第四位置,当所述斜舌位于所述第三位置,且所述主锁舌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锁止件将所述主锁舌锁定,所述斜舌用于其从所述第四位置向所述第三位置伸出的过程中解除所述第一锁止件对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主锁舌的锁定;以及
触发舌,具有伸出于所述锁体的第五位置和回缩于所述锁体的第六位置,当所述触发舌位于所述第五位置,且所述主锁舌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锁止件将所述主锁舌锁定,所述触发舌用于其从所述第五位置回缩至第六位置时解除所述第二锁止件对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主锁舌锁定;
初始状态,所述主锁舌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斜舌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所述触发舌位于所述第五位置,所述第一锁止件和所述第二锁止件均将所述主锁舌锁定;
闭锁时,所述触发舌回缩至所述第六位置,解除所述第二锁止件对所述主锁舌锁定,所述斜舌回缩至所述第四位置,所述主锁舌仍然被所述第一锁止件锁定,闭锁到位后,所述斜舌伸出至所述第三位置,解除所述第一锁止件对所述主锁舌的锁定,所述主锁舌伸出;
开锁时,所述主锁舌与所述斜舌均先回缩,使所述主锁舌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斜舌位于所述第四位置,所述触发舌伸出至所述第五位置,所述第二锁止件将所述主锁舌锁定,开锁后,所述斜舌从所述第四位置伸出至所述第三位置,所述第一锁止件也将所述主锁舌锁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弹触发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止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锁体;
所述主锁舌上设有锁止槽;
所述自弹触发锁体机构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作于所述第一锁止件与所述锁体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驱动第一锁止件在所述主锁舌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卡入所述锁止槽,以将所述主锁舌锁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弹触发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弹触发锁体机构还包括第一传动件和触碰件;
所述第一传动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锁体,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一锁止件传动连接;
所述触碰件连接于所述斜舌,所述触碰件用于在所述斜舌从所述第四位置向所述第三位置伸出的过程中触碰所述第一传动件后驱动所述第一传动件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锁止件退出所述锁止槽,以解除所述第一锁止件对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主锁舌的锁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弹触发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碰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锁体;
在所述斜舌从所述第四位置向所述第三位置伸出的过程中,所述触碰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传动件转动后越过所述第一传动件;
在所述斜舌从所述第三位置向所述第四位置回缩的过程中,所述第一传动件能够驱动所述触碰件转动后越过所述触碰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弹触发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上设有第一止转部和第二止转部;
当所述触碰件驱动所述第一传动件转动时,所述触碰件抵靠于所述第一止转部;
当所述第一传动件驱动所述触碰件转动时,所述第一传动件抵靠于所述第二止转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弹触发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弹触发锁体机构还包括复位件;
所述复位件作用于所述触碰件与所述锁体之间,用于驱动所述触碰件复位至与所述第一止转部抵靠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弹触发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还用于驱动第一传动件复位至与所述第一止转部抵靠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弹触发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止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锁体;
所述自弹触发锁体机构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所述第二锁止件与所述锁体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锁止件在所述主锁舌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卡入所述锁止槽,以将所述主锁舌锁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弹触发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弹触发锁体机构还包括第二传动件;
所述第二传动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锁体,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第二锁止件传动连接;
所述触发舌用于其在从所述第五位置向第六位置回缩的过程中驱动所述第二传动件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二锁止件移动,以使第二锁止件在所述触发舌位于所述第六位置时脱离于所述锁止槽,以解除所述第二锁止件对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主锁舌锁定。
10.一种锁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锁芯和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自弹触发锁体机构;
所述主锁舌和所述斜舌均与所述锁芯传动连接;
所述锁芯用于带动所述主锁舌从所述第一位置回缩至第二位置,以及用于带动所述斜舌从所述第三位置回缩至所述第四位置。
CN202010903042.1A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自弹触发锁体机构及锁具 Active CN1119461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03042.1A CN111946167B (zh)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自弹触发锁体机构及锁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03042.1A CN111946167B (zh)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自弹触发锁体机构及锁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46167A CN111946167A (zh) 2020-11-17
CN111946167B true CN111946167B (zh) 2022-03-29

Family

ID=73367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03042.1A Active CN111946167B (zh)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自弹触发锁体机构及锁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461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09419B (zh) * 2021-06-02 2022-11-01 杭州萤石软件有限公司 锁体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4983A (zh) * 2009-09-21 2010-02-24 杭州金指码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主锁舌自动上锁和快速开锁的锁体
CN106884580A (zh) * 2017-04-25 2017-06-23 珠海优特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锁具
CN210798556U (zh) * 2019-07-09 2020-06-19 云丁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自弹锁体
CN211287091U (zh) * 2019-12-03 2020-08-18 美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门锁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4983A (zh) * 2009-09-21 2010-02-24 杭州金指码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主锁舌自动上锁和快速开锁的锁体
CN106884580A (zh) * 2017-04-25 2017-06-23 珠海优特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锁具
CN210798556U (zh) * 2019-07-09 2020-06-19 云丁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自弹锁体
CN211287091U (zh) * 2019-12-03 2020-08-18 美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门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46167A (zh) 2020-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599651B1 (en) Electronic locking mechanism and lock containing it
CN212336961U (zh) 锁舌的锁定与解锁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全自动锁
CN111946167B (zh) 一种自弹触发锁体机构及锁具
CN113966428B (zh) 带有可旋转触发器的自动锁
CA2895850C (en) Latch mechanism for an exit device
CN111335744A (zh) 锁具的斜舌机构以及锁具
CN112482900A (zh) 一种应用于锁具的自锁结构
CN216690649U (zh) 逃生锁
CN211173587U (zh) 一种锁扣闭锁锁具
CN112814480B (zh) 一种锁芯及锁具
CN212336953U (zh) 锁具的斜舌机构以及锁具
CN107989483B (zh) 一种锁具
CN220522255U (zh) 智能锁离合装置及其应用的智能锁
CN109519053B (zh) 智能面板锁
CN217054721U (zh) 锁具的执手解锁结构以及锁具
CN110685509A (zh) 可排障的锁体
CN114458097B (zh) 锁体及具有其的锁具
CN214576357U (zh) 一种应用于锁具的自锁结构
CN219931877U (zh) 锁具非启动件开锁机构
CN111173385B (zh) 一种锁定机构及挂锁
CN219931887U (zh) 带自动触发机构的锁具
CN213391622U (zh) 斜舌触闭防盗门锁
CN215485278U (zh) 锁具的主锁舌机构以及锁具
CN216008130U (zh) 一种斜锁舌传动机构及智能门锁
CN111911000B (zh) 一种锁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301

Address after: 519085 No. 68, Jinhong 7th Road, High-tech Zone,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UHAI UNITECH POW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9000 1 E301-17, 1 Harbin Industrial Road, Tangjia Bay, Zhuhai high tech Zone,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ZHUHAI UTAIO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