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37368A - 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37368A
CN111937368A CN201880091941.7A CN201880091941A CN111937368A CN 111937368 A CN111937368 A CN 111937368A CN 201880091941 A CN201880091941 A CN 201880091941A CN 111937368 A CN111937368 A CN 1119373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touch
wireless signal
antenna member
slo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194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权宁培
金棋焕
金东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19373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373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06Arrays of individually energised antenna units similarly polarised and spaced apart
    • H01Q21/061Two dimensional planar arrays
    • H01Q21/064Two dimensional planar arrays using horn or slot a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30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operation on different wavebands
    • H01Q5/307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40Imbricated or interleaved structures; Combined or electromagnetically coupled arrangements, e.g. comprising two or more non-connected fed radiat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2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battery compart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频段的天线以及具备其的移动终端。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主体,具备用于处理第一无线信号和第二无线信号的电路基板;侧壁部,露出于所述终端主体的外部以形成所述终端主体的外观,并且具备形成于多个切槽之间且由金属材料形成的天线构件;第一供电部,从所述电路基板延伸并向所述天线构件供应电流,以经由所述天线构件收发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多个缝隙,形成于所述天线构件;以及第二供电部,向多个所述缝隙供应电流,以经由多个所述缝隙收发频段与所述第一无线信号不同的第二无线信号。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频段的天线以及具备其的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终端可以根据是否能够移动而划分为移动终端(mobile/portable terminal)和固定终端(stationary terminal)。移动终端还可以根据用户是否能够直接携带而划分为携带(型)终端(handheld terminal)和车载终端(vehicle mounted terminal)。
移动终端的功能逐渐变为多样化。例如,具有数据和语音通信、由摄像头拍摄的图像和视频、语音录音、由扬声器系统播放音乐文件以及在显示部输出图像或视频的功能。一些终端中追加了电子游戏功能,或者执行多媒体播放器的功能。尤其是,最近的移动终端可以接收到提供诸如广播和视频或电视节目的可视化内容(contents)的多播(multicast)信号。
随着功能的多样化,如上所述的终端(terminal)以例如具有拍摄图像或视频、播放音乐或视频文件、玩游戏、接收广播等多种功能的多媒体设备(Multimedia player)形式实现。
除了上述尝试之外,最近,对于移动终端而言,随着利用LTE通信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商业化,正提供着各种服务。另外,今后,期待通过利用5G通信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商品化来提供各种服务。另一方面,为了提供5G通信服务,可以将LTE(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频段中的一部分分配出去。
关于此,虽然5G通信技术使用波长较短的mmWave频段,但是,在使mmWave天线和现有的4G天线彼此靠近时,因彼此干扰而将会发生mmWave天线和4G天线的性能均下降的问题。为了防止发生这种问题,若将所述两个天线彼此隔开设置,则会存在有使终端的大小增大的问题。因此,在一个终端中,在不降低性能的情况下均能实现mmWave天线和4G天线的结构的需求逐渐增加。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以及其他问题。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在具有金属边框的移动终端中,实现一种能够利用金属边框来收发(接收和发送)波长较短的无线信号的天线。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在具有金属边框的移动终端中能够将4G天线和5G天线实现于相同空间的结构。
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或其他目的,根据本发明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主体,其具备用于处理第一无线信号和第二无线信号的电路基板;侧壁部,其露出于所述终端主体的外部以形成所述终端主体的外观,并且具备形成在多个切槽(slit)之间且由金属材料形成的天线构件;第一供电部,其从所述电路基板延伸并向所述天线构件供应电流,以经由所述天线构件来收发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多个缝隙(slot),其形成于所述天线构件;以及第二供电部,其向多个所述缝隙供应电流,以经由多个所述缝隙而收发第二无线信号,所述第二无线信号的频段(frequency band)不同于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频段。
在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缝隙可以形成阵列,以从多个所述缝隙发射出已被波束成形(beam forming)的信号。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供电部由多个导电体构成,多个所述导电体可以与各个所述缝隙耦合(coupling),以从所述缝隙发射出已被波束成形的信号。
在一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导电体可以配置成,其一部分与被所述缝隙的边缘围绕的区域重叠。
在一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导电体可以具备从所述导电体的一端弯曲并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弯曲部,以与被所述缝隙的边缘围绕的区域重叠。
在一实施例中,各个所述导电体可以具备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弯曲部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并与被所述缝隙的边缘围绕的区域重叠,所述第二弯曲部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并与被所述缝隙的边缘围绕的区域重叠。
在一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缝隙可以形成为矩形,所述第一弯曲部可以沿着所述缝隙的长边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弯曲部可以沿着所述缝隙的短边方向延伸。
在一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缝隙可以形成为椭圆形,所述第一弯曲部可以沿着所述缝隙的长轴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弯曲部可以沿着所述缝隙的短轴方向延伸。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主体,其具备用于处理无线信号的电路基板;侧壁部,其露出于所述终端主体的外部以形成所述终端主体的外观,并且具备形成于多个切槽之间且由金属材料形成的天线构件;以及供电部,其向所述天线供应电流,以经由所述天线构件收发无线信号,所述天线构件具备多个金属贴片(patche),所述金属贴片形成阵列,以从所述金属贴片发射出已被波束成形的信号。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具有如下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移动终端的侧壁部均能实现4G天线和5G天线。由此,本发明能够防止因多个天线而增加终端的大小。
另外,根据本发明,通过形成于侧壁部的多个缝隙来收发用于进行5G通信的信号。此时,由于本发明将金属材料的侧壁部用作接地(ground),因此无需为了实现5G天线而配置额外的接地。由此,本发明在不增加终端的大小的情况下能够实现5G天线。
附图说明
图1a是用于说明与本发明相关的移动终端的框图。
图1b和图1c是从彼此不同的方向观察普通移动终端的一例的概念图。
图2a和图2b是从彼此不同的方向观察与本发明相关的具备弯曲了的盖玻片(cover glass)的移动终端的一例的概念图。
图3是图2a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2b的分解立体图。
图5a是将图4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放大图。
图5b是图4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6a是简略示出图5a中所示的天线构件、第二供电部以及电路基板的概念图。
图6b和图6c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图6a时的概念图。
图7、图8a、图8b以及图9是表示设置于本发明的移动终端的天线的变形实施例的概念图。
图10是表示图2a中说明到的移动终端的下端的概念图。
图11是图10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例,无论附图符号如何,相同或相似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省略对此的重复描述。以下描述中使用的结构要素的后缀“模块”和“部”仅出于考虑说明书的容易撰写而赋予或混用,它们本身并不具有彼此区分的含义或作用。并且,在描述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例时,如果判断对相关的公知技术的具体描述可能会混淆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例的主旨,则省略其详细描述。并且,附图仅是用于使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例容易理解,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思想并不受附图限制,本发明的思想和技术范围内的所有变更、等同物以及替代物应当被理解为包括在本发明的思想和技术范围。
包括诸如第一、第二等的序数的术语可以用于说明各种构成要素,但是所述构成要素并不受所述术语的限制。所述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成要素从另一个构成要素区分的目的。
当提及一个构成元素与另一构成要素“连接”或“接通”时,应理解为可以与另一构成要素直接连接或连接,或者它们之间还可以存在其他构成要素。相反,当提及一个构成要素与另一构成要素“直接连接”或“直接接通”时,应理解为它们之间不存在其他构成要素。
单数表示可以包括复数表示,除非该单数表示根据上下文表示明确不同的含义。
在本申请中,“包括”或“具有”等术语应当被理解为它们旨在指示本说明书中公开的特征、数字、步骤、操作、构成要素、部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并不提前排除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其他特征或数字、步骤、操作、构成要素、部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或附加可能性。在本说明书中,多个是指两个以上。
本说明书中描述的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手机、智能手机(smart phone)、笔记本电脑(laptop computer)、数字广播终端、个人数字助理(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portable multimedia player)、导航仪、触屏平板PC(slatePC)、平板PC(tablet PC)、超级本(ultrabook)、可穿戴装置(wearable device,例如,智能手表(smartwatch)、智能眼镜(smart glass)、头戴式显示器(HMD:head mounteddisplay))等。
本说明书中描述的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手机、智能手机(smart phone)、笔记本电脑(laptop computer)、数字广播终端、个人数字助理(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portable multimedia player)、导航仪、触屏平板PC(slatePC)、平板PC(tablet PC)、超级本(ultrabook)、可穿戴装置(wearable device,例如,智能手表(smartwatch)、智能眼镜(smart glass)、头戴式显示器(HMD:head mounteddisplay))等。
然而,本说明书中记载的实施例的结构除了仅能够适用于移动终端的情况以外,还可以适用于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数字标牌等固定终端,这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容易理解。
参照图1a至图1c,图1a是用于说明与本发明相关的移动终端的框图,图1b和1c是从不同方向观察与本发明相关的移动终端的一例的概念图。
所述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无线通信部110、输入部120、感测部140、输出部150、接口部160、存储器170、控制部180以及电源供应部190等。图1a中示出的构成要素并不是在实现移动终端时所必须的构成要素,因此,本说明书中描述的移动终端可以具有比以上列出的构成要素更多或更少的构成要素。
更具体地,上述构成要素中的无线通信部110可以包括能够实现移动终端100与无线通信系统之间的无线通信、移动终端100与另一移动终端100之间的无线通信、或者移动终端100与外部服务器之间的无线通信的一个以上的模块。另外,所述无线通信部110可以包括将移动终端100连接到一个以上的网络的一个以上的模块。
上述无线通信部110可以包括广播接收模块111、移动通信模块112、无线网络模块113、短程通信模块114、位置信息模块115中的至少一种。
输入部120可以包括用于输入图像信号的摄像头121或图像输入部、用于输入音频信号的麦克风(microphone)122或音频输入部、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信息的用户输入部123(例如,触摸键(touch key)、按键(mechanical key)等)。由输入部120收集的语音数据或图像数据可以被分析并处理为用户的控制命令。
感测部140可以包括用于感测移动终端内部信息、围绕移动终端的周围环境信息和用户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的一个以上的传感器。例如,感测部140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141(proximity sensor)、照度传感器142(illumination sensor)、触摸传感器(touchsensor)、加速度传感器(acceleration sensor)、磁传感器(magnetic sensor)、重力传感器(G-sensor)、陀螺仪传感器(gyroscope sensor)、运动传感器(motion sensor)、RGB传感器、红外传感器(IR传感器,infrared sensor)、指纹识别传感器(finger scan sensor)、超声波传感器(ultrasonic sensor)、光学传感器(optical sensor,例如,摄像头(参照121)、麦克风(参照122)、电池量表(battery gauge)、环境传感器(例如,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辐射能传感器、热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等)、化学传感器(例如,电子鼻、医疗保健传感器、生物识别传感器等)中的至少一种。另一方面,本说明书中公开的移动终端可以组合利用由上述传感器中的至少两种传感器感测的信息。
输出部150用于产生与视觉、听觉或触觉等相关的输出,可以包括显示部151、声音输出部152、触觉模块153、光输出部154中的至少一种。显示部151可以与触摸传感器构成夹层结构或者形成为一体型,以实现触摸屏。上述触摸屏可以用作在移动终端100和用户之间提供输入接口的用户输入部123,同时可以在移动终端100和用户之间提供输出接口。
接口部160用作与连接于移动终端100的各种类型的外部设备之间的通路。上述接口部160可以包括有线/无线耳麦端口(port)、外部充电器端口、有线/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memory card)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I/O(Input/Output)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中的至少一种。在移动终端100中,对应于外部设备连接于所述接口部160,可以执行与连接的外部设备相关的适当控制。
另外,存储器170存储支持移动终端100的各种功能的数据。存储器170可以存储在移动终端100中运行的多个应用程序(application program,或应用(application))、用于操作移动终端100的数据、命令。上述应用程序中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从外部服务器下载。另外,上述应用程序中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从出厂时就存在于移动终端100上,以实现移动终端100的基本功能(例如,电话接听和呼叫功能、消息接收和发送功能)。另一方面,应用程序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70中,并且被安装到移动终端100中,从而由控制部180驱动以执行所述移动终端的操作(或功能)。
除了与所述应用程序相关的操作以外,控制部180通常还控制移动终端100的整体操作。控制部180可以处理通过上述构成要素输入或输出的信号、数据、信息等,或者可以驱动存储在存储器170中的应用程序,从而向用户提供或处理适当的信息或功能。
另外,控制部180可以控制图1a所示的构成要素中的至少一部分,以驱动存储在存储器170中的应用程序。此外,控制部180可以将包含在移动终端100中的构成要素中的至少两种以上彼此组合而进行操作,以驱动所述应用程序。
电源供应部190在控制部180的控制下接收外部电源、内部电源,从而向包含在移动终端100中的各个构成要素供应电源。上述电源供应部190包括电池,所述电池可以是内置型电池或可以更换的形态的电池。
所述各个构成要素中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彼此协作而操作,以实现后述的各种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操作、控制或控制方法。另外,所述移动终端的操作、控制或控制方法可以通过驱动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70中的至少一种应用程序,从而在移动终端上实现。
下面,在描述由上述的移动终端100实现的各种实施例之前,参照图1更详细地描述上面举出的构成要素。
首先,描述无线通信部110,无线通信部110的广播接收模块111经由广播频道从外部广播管理服务器接收广播信号和/或与广播相关的信息。所述广播频道可以包括卫星频道、地面频道。在所述移动终端100中可以设置两个以上的所述广播接收模块,以实现针对至少两个广播频道的同时广播接收或广播频道的切换。
移动通信模块112在基于用于进行移动通信的技术标准或通信方式(例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码分多址(CDMA:CodeDivision Multi Access)、码分多址2000(CDMA2000:Code Division Multi Access2000)、增强型优化语音数据或增强型仅语音数据(EV-DO:Enhanced Voice-DataOptimized or Enhanced Voice-Data Only)、宽带CDMA(WCDMA:Wideband CDM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高级长期演进(LTE-A: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等)构建的移动通信网上与基站、外部终端、服务器中的至少一个收发无线信号。
所述无线信号可以包括语音呼叫信号、视频通话呼叫信号或基于文字/多媒体消息收发的各种形态的数据。
无线互联网模块113是指用于无线互联网接入的模块,可以内置或外接于终端100。无线互联网模块113构成为在基于无线互联网技术的通信网络上收发无线信号。
例如,无线互联网技术包括无线局域网(WLAN:Wireless LAN)、无线保真(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直连(Wi-Fi Direct:Wireless Fidelity Direct)、数字生活网络联盟(DLNA:Digital Living Network Alliance)、无线宽带(WiBro:WirelessBroadband)、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iMAX:World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Access)、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长期演进(LTE:Long TermEvolution)、高级长期演进(LTE-A: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等。
基于无线宽带、高速下行链节路分组接入、高速上行链节路分组接入、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码分多址、宽带码分多址、长期演进、高级长期演进等的无线互联网接入是经由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的。从这种观点上看,经由所述移动通信网络执行无线互联网的接入的所述无线互联网模块113可以理解为所述移动通信模块112的一种。
近距离通信模块114用于进行近距离通信(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可以利用蓝牙(BluetoothTM)、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红外线通信(Infrared Data Association;IrDA)、超宽带(UWB:Ultra Wideband)、紫峰(ZigBee)、近场通信(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无线保真(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直连(Wi-Fi Direct)、无线通用串行总线(Wireless USB:Wireless Universal SerialBus)技术中的至少一种来支持近距离通信。这种近距离通信模块114可以通过短程无线通信网络(Wireless Area Networks),对移动终端100和无线通信系统之间的无线通信、移动终端100和另一移动终端100之间的无线通信、或者移动终端100和另一移动终端100(或外部服务器)所处的网络之间的无线通信进行支持。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网络可以是近距离无线个人通信网络(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s)。
这里,另一移动终端100可以是,能够与本发明的移动终端100相互交换(或联动)数据的可穿戴设备(wearable device)(例如,智能手表(smartwatch)、智能眼镜(smartglass)、头盔显示屏(HMD;head mounted display)。近距离通信模块114可以在移动终端100的周围能够对与所述移动终端100可进行通信的可穿戴设备进行检测(或识别)。此外,当所述检测到的可穿戴设备是被验证为能够与本发明的移动终端100进行通信的设备时,控制部180可以将被移动终端100处理的数据的至少一部分经由所述近距离通信模块114而发送到可穿戴设备。因此,可穿戴设备的用户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来利用被移动终端100处理的数据。由此,例如,当移动终端100呼入电话时,用户能够通过可穿戴设备来执行电话通话,或者当移动终端100接收消息时,用户能够通过可穿戴设备来确认所述接收的消息。
位置信息模块115是用于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或当前位置)的模块,其典型示例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模块或无线保真模块(WiFi:Wireless Fidelity)。例如,当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模块时,移动终端可以使用由全球定位系统卫星发送的信号来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作为另一例,当利用无线保真模块时,移动终端可以基于与无线保真模块发送或接收无线信号的无线接入点(AP;Access Point)的信息,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根据不同需求,位置信息模块115可以替代或附加地执行无线通信部110的其他模块中的任意功能,以获得与移动终端的位置相关的数据。位置信息模块115是用于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或当前位置)的模块,并不限于直接计算或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的模块。
接着,输入部120用于输入映像信息(或信号)、音频信息(或信号)、数据或由用户输入的信息,为了输入映像信息,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摄像头121。摄像头121对在视频通话模式或拍摄模式下由图像传感器获得的静止映像或视频等的图像帧进行处理。已被处理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部151或者存储在存储器170中。另一方面,设置于移动终端100的多个摄像头121可以配置成矩阵结构,通过如上所述的矩阵结构的摄像头121,能够将具有各种角度或焦点的多个映像信息输入到移动终端100。另外,多个摄像头121可以配置成立体结构,以获取用于实现立体映像的左映像和右映像。
麦克风122将外部的声音信号处理为电子语音数据。根据在移动终端100中执行的功能(或运行的应用程序),可以以各种方式利用已被处理的语音数据。另一方面,麦克风122可以实现各种噪音消除算法,以消除在接收外部声音信号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noise)。
用户输入部123用于接收由用户输入的信息,若经由用户输入部123输入信息,则控制部180可以控制移动终端100的动作,以响应所输入的信息。这种用户输入部123可以包括机械式(mechanical)输入手段(或者机械键,例如,位于终端100的正/背面或侧面的按钮、薄膜开关(dome switch)、滚轮、触合式开关等)以及触摸式输入手段。作为一例,触摸式输入手段可以由通过软件处理来显示于触摸屏的虚拟键(virtual key)、软键(soft key)或可视键(visual key)构成,或者可以由配置在所述触摸屏以外的部分的触摸键(touchkey)构成。另一方面,所述虚拟键或可视键可以具有各种形态并显示在触摸屏上,例如,可以由图形(graphic)、文本(text)、图标(icon)、视频(video)或这些组合构成。
另一方面,检测部140对移动终端内的信息、围绕移动终端的周围环境信息以及用户信息中的至少一种进行检测,并且生成与其相对应的检测信号。控制部180可以基于这种检测信号而对移动终端100的驱动或动作进行控制,或者执行与安装于移动终端100的应用程序相关的数据处理、功能或动作。下面,更详细地描述能够包括在检测部140的各种传感器中的典型的传感器。
首先,接近传感器141是指,利用电磁场的力或红外线等,在没有机械接触的情况下对接近于规定的检测面的物体或附近是否存在有物体进行检测的传感器。这种接近传感器141可以配置于被上述的触摸屏包围的移动终端的内部区域或所述触摸屏的附近。
例如,接近传感器141可以包括透射型光电传感器、直接反射型光电传感器、镜面反射型光电传感器、高频振荡型接近传感器、电容型接近传感器、磁力型接近传感器、红外线接近传感器等。当触摸屏为静电式时,接近传感器141可以通过基于具有导电性的物体的接近的电场的变化来检测所述物体的接近。在该情况下,触摸屏(或触摸传感器)本身可以分类为接近传感器。
另一方面,为了便于说明,将物体接近于触摸屏且未接触于触摸屏而识别出所述物体位于所述触摸屏上的行为命名为“接近触摸(proximity touch)”,将物体实际接触于所述触摸屏的行为命名为“接触触摸(contact touch)”。物体接近触碰于所述触摸屏的位置是指,当所述物体接近触摸时,所述物体垂直对应于所述触摸屏的位置。所述接近传感器141可以对接近触摸和接近触摸图案(例如,接近触摸距离、接近触摸方向、接近触摸速度、接近触摸时间、接近触摸位置、接近触摸移动状态等)进行检测。另一方面,如上所述,控制部180对与被接近传感器141检测到的接近触摸操作和接近触摸图案相对应的数据(或信息)进行处理,进一步地,可以将与处理数据相对应的视觉信息输出到触摸屏上。此外,控制部180可以控制移动终端100,以根据触摸屏上的相同的点的触摸是接近触摸还是接触触摸,对彼此不同的动作或数据(或信息)进行处理。
触摸传感器利用电阻膜方式、电容方式、红外线方式、超声波方式、磁场方式等各种触摸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来对施加于触摸屏(或显示部151)的触摸(或触摸输入)进行检测。
作为一例,触摸传感器可以将施加于触摸屏的特定部位的压力或在特定部位上所产生的电容等的变化转换为电气输入信号。触摸传感器可以是能够对触摸于触摸屏的触摸物体触碰到触摸传感器的位置、面积、触摸时的压力、触摸时的电容等进行检测。这里,触摸物体是对所述触摸传感器施加触摸的物体,例如,可以是手指、触摸笔或手写笔(Styluspen)、指针等。
如上所述,当存在有针对触摸传感器的触摸输入时,与其相对应的信号被发送到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处理该信号,然后将对应的数据发送到控制部180。由此,控制部180可以知道触摸到了显示部151的哪个区域等。这里,触摸控制器可以是与控制部180分离的构成要素,也可以是控制部180本身。
另一方面,控制部180根据对触摸屏(或触摸屏以外的触摸键)进行触摸的触摸物体的种类,可以执行彼此不同的控制或相同的控制。基于移动终端100的当前动作状态或运行中的应用程序,根据触摸物体的种类能够确定执行彼此不同的控制,还是执行相同的控制。
另一方面,上述的触摸传感器和接近传感器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以对诸如针对触摸屏的短(或点击)触摸(short touch)、长触摸(long touch)、多点触摸(multi touch)、拖动触摸(drag touch)、轻击触摸(flick touch)、捏合触摸(pinch-in touch)、撑开触摸(pinch-out触摸)、滑行(swype)触摸、悬停(hovering)触摸等的各种方式的触摸进行检测。
超声波传感器可以利用超声波对检测对象的位置信息进行识别。另一方面,控制部180基于由光学传感器和多个超声波传感器检测到的信息,能够计算出波生成源的位置。可以利用光远比超声波快的性质、即光到达至光学传感器的时间远比超声波到达至超声波传感器的时间快的性质来计算出波生成源的位置。更具体地,以光作为基准信号,可以利用与超声波到达至超声波传感器的时间之间的时间差来计算出波生成源的位置。
另一方面,以输入部120的进行说明的摄像头121,包括摄像头传感器(例如,电子耦合组件(CCD)、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等)、光学传感器(或映像传感器)和激光学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摄像头121和激光学传感器可以彼此组合,由此能够对针对3D立体图像的检测对象的触摸进行检测。光学传感器可以层叠在显示元件,这种光学传感器对接近于触摸屏的检测对象的运动进行扫描。更具体地,光学传感器以行/列安装光电二极管(Photo Diode)和晶体管(TR:Transistor),并且利用根据施加到光电二极管的光量而发生变化的电信号,来对放置于光学传感器的内容物进行扫描。即,光学传感器可以计算出基于光变化量的检测对象的坐标,由此能够获取检测对象的位置信息。
显示部151显示(输出)移动终端100中进行处理的信息。例如,显示部151可以显示移动终端100中运行的应用程序的执行画面信息、或者根据上述执行画面信息的用户界面(UI:User Interface)、图形用户界面(GUI:Graphic User Interface)信息。
另外,所述显示部151可以是用于显示立体影响的立体显示部。
所述立体显示部中可以应用立体方式(眼镜方式)、自动立体方式(裸眼方式)、投影方式(全息方式)等3D显示方式。
声音输出部152可以在呼叫信号接收、通话模式或录音模式、语音识别模式、广播接收模式等模式下,输出从无线通信部110接收或存储在存储器170中的音频数据。声音输出部152还输出与移动终端100中执行的功能(例如,呼叫信号接收音、消息接收音等)相关的声音信号。这种声音输出部152可以包括接收器(receiver)、扬声器(speaker)、蜂鸣器(buzzer)等。
触觉模块(haptic module)153生成用户可以感觉到的各种触觉效果。由触觉模块153生成的触觉效果的典型示例可以是振动。由触觉模块153所生成的振动的强度和图案等,可以通过用户的选择或控制部的设置进行控制。例如,所述触觉模块153可以合成彼此不同的振动并输出,或者依次输出彼此不同的振动。
除了振动以外,触觉模块153还可以生成,相对于接触皮肤面进行垂直运动的销排列、穿过喷射口或吸入口的空气的喷射力或吸力、针对皮肤表面的触摸、电极(electrode)的接触、基于静电力等的刺激的效果,以及基于利用能够吸热或发热的元件来再现冷暖感的效果等的各种触觉效果。
触觉模块153不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来传递触觉效果,并且还可以实现为用户可以通过手指或胳膊等的肌肉感觉来感觉到触觉效果。根据移动终端100的构成方式,可以设置两个以上的触觉模块153。
光输出部154利用移动终端100的光源的光,来输出用于通知事件发生的信号。在移动终端100中发生的事件例如可以包括消息的接收、呼叫信号的接收、未接电话、闹钟、日程提醒、邮件接收、基于应用程序的信息接收等。
通过移动终端朝向前方面或背面发射单色或多色的光,来实现光输出部154所输出的信号。当移动终端检测到用户已确认事件时,可以结束所述信号输出。
接口部160起到与连接于移动终端100的所有外部设备之间的通路功能。这种接口部160可以从外部设备接收数据或电源并传递到移动终端100内部的各个结构要素,或者将移动终端100内部的数据传输到外部设备。例如,接口部可以包括有线/无线耳麦端口(port)、外部充电器端口(port)、有线/无线数据端口(port)、存储卡(memory card)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port)、音频I/O(Input/Output)端口(port)、视频I/O(Input/Output)端口(port)、耳机端口(port)中的至少一种。
另一方面,识别模块是存储用于验证终端100的使用权限的各种信息的芯片,可以包括用户认证模块(user identify module;UIM)、订户认证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module;SIM)、通用用户认证模块(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USIM)等。具备识别模块的装置(以下,称为“识别装置”)可以制作成智能卡(smart card)形式。因此,识别装置可以经由所述接口部160与终端100连接。
另外,当移动终端100与外部支架(cradle)连接时,所述接口部160可以形成为用于使来自所述支架的电源供应到所述移动终端100的通路,或者可以形成为用于使由用户从所述支架输入的各种命令信号传输到所述移动终端100的通路。从所述支架输入的各种命令信号或所述电源,可以以用于对所述移动终端100正确地安装到所述支架进行识别的信号。
存储器170可以存储用于使控制部180进行动作的程序,也可以临时存储输入/输出的数据(例如,电话簿、消息、静止映像、视频等)。所述存储器170可以存储与在所述触摸屏上触摸输入时所输出的各种图案的振动和声音相关的数据。
存储器170可以包括闪存类型(flash memory type)、硬盘类型(hard disktype)、固态磁盘类型(SSD:Solid State Disk type)、硅磁盘驱动器类型(SDD:SiliconDisk Drive type)、多媒体卡微型(multimedia card micro type)、卡类型的存储器(例如,SD或XD存储器等)、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磁存储器、磁盘和光盘中的至少一种的类型的存储媒介。移动终端100也可以与在互联网(internet)上执行所述存储器170的存储功能的网页存储(web storage)关联地进行动作。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控制部180对与应用程序相关的动作进行控制,通常对移动终端100的整体动作进行控制。例如,若所述移动终端的状态满足设定条件,则控制部180可以执行或解除用于限制用户对应用程序输入控制命令的锁定状态。
另外,控制部180可以执行与语音通话、数据通信、视频通话等相关的控制和处理,或者可以执行图案识别处理,所述图案识别处理能够将在触摸屏上进行的手写输入或画图输入分别识别为文字和图像。此外,为了在本发明的移动终端100中实现后述的各种实施例,控制部180可以组合如上所述的构成要素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并进行控制。
电源供应部190通过控制部180的控制来接收外部电源、内部电源,从而供应各个构成要素动作时所需的电源。电源供应部190包括电池,电池可以是可进行充电的内置型电池,并且可以以可拆装地结合于终端主体,以进行充电等。
另外,电源供应部190可以包括连接端口,连接端口可以是接口部160的一个示例,所述接口部160与用于供应电源的外部充电器电连接,以对电池进行充电。
作为另一例,电源供应部190可以不使用所述连接端口而以无线方式对电池进行充电。在该情况下,电源供应部190可以利用基于磁感应现象的感应耦合(InductiveCoupling)方式、或基于电磁共振现象的共振耦合(Magnetic Resonance Coupling)方式中的一种以上,来从外部的无线电力传输装置接收电力。
另一方面,在下文中,例如,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这些组合,来在计算机或与其相似的装置可读的存储媒介中实现各种实施例。
参照图1b和1c,所公开的移动终端100具有条(bar)形状的终端主体。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应用于手表类型、夹子类型、眼镜类型或两个以上的主体相对可移动地结合的折叠类型、翻转类型、滑动类型、摆动类型、旋转类型等各种结构。尽管与移动终端的特定类型相关,但是,关于移动终端的特定类型的描述通常适用于其他类型的移动终端。
这里,终端主体可以被理解为将移动终端100看作至少一个集合体时所指的概念。
移动终端100包括构成外观的壳体(例如,框架、外壳、盖等)。如图所示,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前壳体101和后壳体102。在因前壳体101和后壳体102的结合而形成的内部空间,配置有各种电子部件。在前壳体101和后壳体102之间可以另外配置有至少一个中间壳。
在终端主体的正面可以配置有显示部151,由此输出信息。如图所示,显示部151的窗口151a可以安装于前壳体101,从而与前壳体101一起形成终端主体的正面。
根据不同情况,在后壳体102也可以安装有电子部件。可安装于后壳体102的电子部件包括可拆装的电池、识别模块、存储卡等。在该情况下,在后壳体102可以可拆装地结合有用于覆盖安装的电子部件的背面盖103。因此,当背面盖103与后壳体102分离时,安装于后壳体102的电子部件暴露于外部。
如图所示,当背面盖103结合于后壳体102时,后壳体102的侧面的一部分可以外露。根据不同情况,在上述结合时后壳体102也可以被背面盖103完全覆盖。另一方面,在背面盖103可以设置有用于将摄像头121b或声音输出部152b暴露于外部的开口部。
上述壳体101、102、103可以使用合成树脂注塑而形成,或者也可以由金属、例如,不锈钢(STS)、铝(Al)、钛(Ti)等形成。
与由多个壳体提供用于容纳各种电子部件的内部空间的上述示例不同,移动终端100也可以由一个壳体提供所述内部空间。在该情况下,可以实现合成树脂或金属从侧面连接到背面的单一主体的移动终端100。
另一方面,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防水部(未图示),以防止水渗入终端主体内部。例如,防水部可以包括防水构件,设置于窗口151a和前壳体101之间、前壳体101和后壳体102之间、或者后壳体102和背面盖103之间,用于在上述壳体相结合时密封内部空间。
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显示部151,第一和第二声音输出部152a、152b,接近传感器141,照度传感器142,光输出部154,第一和第二摄像头121a、121b,第一和第二操作单元123a、123b,麦克风122,接口部160等。
下面,举出移动终端100作为一个示例进行描述,在所述移动终端100中,如图1b和图1c所示,在终端主体的正面配置有显示部151、第一声音输出部152a、接近传感器141、照度传感器142、光输出部154、第一摄像头121a和第一操作单元123a,在终端主体的侧面配置有第二操作单元123b、麦克风122和接口部160,并且在终端主体的背面配置有第二声音输出部152b和第二摄像头121b。
然而,这些构成不限于上述配置。这些构成可以根据需求被排除或替换,或者可以配置在另一侧面。例如,在终端主体的正面可以不配置第一操作单元123a,第二声音输出部152b可以配置在终端主体的侧面而不是终端主体的背面。
显示部151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屏(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屏(TFT LCD: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柔性显示屏(flexible display)、3D显示屏(3Ddisplay)、电子墨水显示屏(e-ink display)中的至少一种。
另外,根据移动终端100的实现方式,可以存在有两个以上的显示部151。在该情况下,多个显示部可以以隔开或一体的形式配置于移动终端100的一个侧面,此外,还可以分别配置于移动终端100的彼此不同的表面。
显示部151可以包括用于检测针对显示部151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使得能够以触摸方式接收输入的控制命令。由此,当对显示部151进行触摸时,触摸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触摸,并且控制部180可以基于此来生成对应于所述触摸的控制命令。通过触摸方式输入的内容可以是文字或数字、或者能够在各种模式下指示或指定的菜单项等。
显示部151可以包括用于感测对显示部151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以通过触摸方式接收输入的控制命令。由此,当对显示部151进行触摸时,触摸传感器感测到所述触摸,并且控制部180可以基于此来生成对应于所述触摸的控制命令。通过触摸方式输入的内容可以是文字或数字、或者能够在各种模式下指示或指定的菜单项等。
另一方面,可以具有触摸图案的薄膜形态,从而配置在窗口151a和窗口151a背面上的显示屏(未图示)之间,或者可以是在窗口151a的背面直接图案化的金属线。或者,触摸传感器可以与显示屏一体形成。例如,触摸传感器可以配置在显示屏的基板上,或者设置于显示屏的内部。
如上所述,显示部151可以与触摸传感器一起形成触摸屏,在该情况下,触摸屏可以用作用户输入部123(参照图1a)。根据不同情况,触摸屏可以代替第一操作单元123a的至少一部分功能。
第一声音输出部152a可以实现为用于将通话音传递到用户耳朵的接收器(receiver),第二声音输出部152b可以实现为用于输出各种提示音或多媒体的播放音的扩音器(loud speaker)的形态。
在显示部151的窗口151a可以形成有声孔,所述声孔用于放出从第一声音输出部152a产生的声音。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配置为所述声音沿着结构物之间的组装间隙(例如,窗口151a和前壳体101之间的间隙)放出。在该情况下,由于从外观上隐藏了为了输出声音而单独形成的孔,因此移动终端100的外观变得更加简洁。
光输出部154在发生事件时输出用于通知该事件的光。作为所述事件的一例,可以包括消息接收、呼叫信号接收、未接电话、闹钟、日程提醒、邮件接收、基于应用程序的信息接收等。当感测到用户已经确认事件时,控制部180可以控制光输出部154,以结束光的输出。
第一摄像头121a对在拍摄模式或视频通话模式下由图像传感器所获得的静止图像或视频的图像帧进行处理。经处理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部151,或者存储在存储器170中。
第一和第二操作单元123a、123b作为用户输入部123的一个示例,也可以统称为操作部(manipulating portion),为了接收用于控制移动终端100的动作的命令而操作所述用户输入部123。第一和第二操作单元123a、123b可以采用触摸、按压、滚动等任何方式,只要是用户在操作时获得触觉感受的方式(tactile manner)即可。另外,第一和第二操作单元123a、123b还可以采用通过接近触摸、悬停触摸等,使得用户在操作时不获得触觉感受的方式。
在该图中,例示了第一操作单元123a为触摸键(touch key),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第一操作单元123a可以是按键(mechanical key),或者可以是触摸键和按键的组合。
由第一和第二操作单元123a、123b所输入的内容可以以各种方式设定。例如,第一操作单元123a可以接收菜单、HOME键、取消、搜索等命令,第二操作单元123b可以接收从第一或第二声音输出部152a、152b输出的声音的音量调节,转换到显示部151的触摸识别模式等命令。
另一方面,作为用户输入部123的另一示例,在终端主体的背面可以设置有背面输入部(未图示)。为了接收用于控制移动终端100的操作的命令而操作上述背面输入部,所输入的内容可以以各种方式设定。例如,可以接收诸如电源的开/关、开始、结束、滚动等命令,从第一和第二声音输出部152a、152b输出的声音的音量调节,转换到显示部151的触摸识别模式等命令。背面输入部可以以能够通过触摸输入、按压输入或它们的组合来进行输入的形态实现。
背面输入部可以在终端主体的厚度方向上与正面的显示部151重叠。作为一个示例,背面输入部可以配置在终端主体的背面上端部,以在用户用单手握持终端主体时能够用食指容易进行操作。然而,本发明并不一定限于此,可以改变背面输入部的位置。
如上所述,当背面输入部设置于终端主体的背面时,可以实现利用其的新形态的用户界面。另外,当上述触摸屏或背面输入部代替了设置于终端主体的正面的第一操作单元123a的至少一部分功能,从而在终端主体的正面未设置有第一操作单元123a时,显示部151可以是更大的画面。
另外,在移动终端100可以设置有识别用户的指纹的指纹识别传感器,控制部180可以将由指纹识别传感器检测到的指纹信息用作验证手段。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器可以内置于显示部151或用户输入部123。
麦克风122接收用户的语音、其他声音等。麦克风122可以设置于多个位置,并接收立体声。
接口部160形成为能够使移动终端100与外部设备相连接的通路。例如,接口部160可以是用于与其他装置(例如,耳机、外接扬声器)连接的连接端子、用于进行近距离通信的端口(例如,红外线端口(IrDA Port)、蓝牙端口(Bluetooth Port)、无线局域网端口(Wireless LAN Port)等)、或者用于向移动终端100供应电源的电源供应端子中的至少一种。这种接口部160还可以实现为,用于容纳客户验证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或用户验证模块(User Identity Module;UIM)、用于存储信息的存储卡等的外接型卡的插口的形态。
在终端主体的背面可以配置有第二摄像头121b。在该情况下,第二摄像头121b具有与第一摄像头121a实质上相反的拍摄方向。
第二摄像头121b可以包括沿着至少一条线排列的多个镜头。多个镜头还可以排列成矩阵(matrix)形式。上述摄像头可以被命名为“阵列(array)摄像头”。当第二摄像头121b是阵列摄像头时,可以使用多个镜头以各种方式拍摄图像,从而能够获得更高品质的图像。
闪光灯124可以与第二摄像头121b相邻而配置。闪光灯124在用第二摄像头121b拍摄被摄踢时向拍摄对象照射光。
在终端主体可额外地设置第二声音输出部152b。第二声音输出部152b与第一声音输出部152a一起起到立体声功能,在通话时也能实现免提模式。
在终端主体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的用于进行无线通信的天线。天线可以内置于终端主体,或者形成于壳体。例如,构成广播接收模块111(参照图1a)的一部分的天线能够从终端主体引出。或者,天线可以形成为薄膜类型并粘附于壳体的内侧面,或者也可以将包括导电材料的壳体用作天线。
在终端主体,设置有用于向移动终端100供应电源的电源供应部190(参照图1)。电源供应部190可以包括电池191,所述电池191内置于终端主体,或者可拆装地配置于终端主体的外部。
电池191可以通过连接于接口部160的电源电缆来接收电源。另外,电池191也可以通过无线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通过磁感应方式或共振方式(磁共振方式)可以实现所述无线充电。。
另一方面,在该图中,例示了背面盖103被配置为以覆盖电池191的方式结合于后壳体102,以限制电池191脱离,并且保护电池191不受外部冲击和异物的影响。当电池191可拆装地配置于终端主体时,背面盖103可以可拆装地结合于后壳体102。
移动终端100可以另外添加用于保护外观、或者辅助或扩展移动终端100的功能的饰品。作为上述饰品的一个示例,可以举出覆盖或容纳移动终端100的至少一侧面的套或包。套或包可以与显示部151联动,以扩展移动终端100的功能。作为饰品的另一示例,可以举出用于辅助或扩展对触摸屏的触摸输入的触摸笔。
另一方面,在前述的移动终端可以应用采用5G通信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下面,对所述无线通信系统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尤其,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由金属材料形成的侧壁部来实现5G天线的结构。下面,参照附图,对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相关的具备用于发射出波长较短的无线信号的天线的移动终端100进行说明。
图2a和图2b是从彼此不同的方向观察与本发明的具备金属侧壁部的移动终端的一例的概念图,图3是图2a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图2b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2a和图2b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例示了壳体形成为一体的情形。但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不限于此,如图1b和图1c所示,也可以由前壳体101、后壳体102以及背面盖103而形成移动终端200的外观。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200包括用于形成终端主体的外观的壳体204,所述壳体204配置于盖玻片251a的下部。所述盖玻片251a可以形成为前述的显示部151的窗口151a,并且可以形成终端主体的正面。所述盖玻片251a可以由钢化玻璃形成。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只要能够覆盖显示器的同时能够使视觉信息穿透的透明材质,就可以采用合成树脂等其他材质。
在所述壳体204的背面可以安装有背面盖203。如此,在所述壳体204的前侧(frontside)和后侧(rear side)分别容纳有盖玻片251a和背面盖203,在所述盖玻片251a、背面盖203以及壳体204之间将会形成内部空间。
在所述内部空间中的壳体204的前侧,可以形成有如显示模块251b的多个部件。前述的显示部151包括盖玻片251a和显示模块251b。
如图2a所示,所述盖玻片251a包括:朝向外部并用于显示视觉信息的透明区域R1;和围绕所述透明区域R1的不透明区域R2,所述不透明区域R2形成边框区域(bezel area)。作为一例,在所述不透明区域R2的下部面可以形成有印刷层,显示模块251b的视觉信息可能会因所述印刷层不会显示于外部。
另外,在所述壳体204的后侧可以安装有其它电子部件。可安装于所述壳体204的电子部件可以是,可装拆的电池291、识别模块、存储卡等。在此情况下,为了覆盖安装于壳体204的电子部件,所述背面盖203可以结合于所述壳体204的背面。
所述背面盖203形成为:除了用于使诸如背面输入部225、闪光灯、相机221b或声音输出部的多个部件露出的区域之外,覆盖终端200的背面。
在终端主体的背面形成有背面输入部225。所述背面输入部225可以露出于终端主体的背面,并且执行:电源的接通/断开(on/off)或与激活显示部251相关的功能;或者与对从终端主体输出的声音的大小进行调节相关的功能;或者用于使显示部251的输出信息进行滚动的功能。另外,作为其他例子,所述背面输入部225可以作为指纹传感器,通过识别用户的指纹来进行用户认证。
就所述壳体204而言,在图1b和图1c中,前述的前壳体101和后壳体102形成为一体。所述壳体204可以由金属材质形成,并且称作金属壳体。
如图所示,若所述盖玻片251a和背面盖203分别配置于所述壳体204的正面和背面,则所述壳体204的侧面一部分可以露出于外部。如此前所述,即使所述壳体204由金属材质形成并具有较薄的厚度,也会具有充分的刚性,因此其能形成为框架。
此时,所述壳体204可以具备侧壁部206。所述侧壁部206可以形成移动终端的侧面,并且作为使所述移动终端的正面和背面相连接的面可以由金属材质形成。
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通过所述侧壁部均能实现4G通信和5G通信的结构。首先,对用于将侧壁部的一部分用作4G天线的结构进行说明。
参照图3和图4,在所述侧壁部206可以形成有多个切槽221,在多个所述切槽221之间可以形成有由金属材料构成的天线构件210。即,所述侧壁部206可以由用作天线的天线构件210和剩余部分220构成;所述天线构件210配置在多个切槽221之间,使得所述天线构件210和所述剩余部分220保持绝缘状态。
所述天线构件210可以配置于,使经由所述天线构件210而收发的无线信号和用户之间的干扰最小的位置。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天线构件210可以配置于,移动终端中的、用户手握着移动终端时未接触到的上端207a或下端207b。但是,所述天线构件210的位置不限于此。
下面,对所述天线构件的周边结构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图5a是将图4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放大图,图5b是图4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参照图5a和图5b,在形成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空间,配置有用于处理第一无线信号和第二无线信号的电路基板。所述电路基板和所述天线构件310彼此电连接,以通过所述天线构件210收发第一无线信号。为此,本发明具备第一供电部320a,所述第一供电部320a从所述电路基板延伸并用于向所述天线构件210供应电流。
在此,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可以是在4G通信中使用的无线信号,所述第二无线信号可以是在5G通信中使用的无线信号。即,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和第二无线信号是指频段彼此不同的信号。
与4G通信相比,5G通信在高频段实现。因此,用于进行5G通信的信号的波长短于用于进行4G通信的信号的波长。本发明提供:能够收发用于进行4G通信的天线结构;和能够收发具有比用于进行4G通信的信号更短的波长的信号的天线结构。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只用能够将所述天线构件用作4G天线的同时还能够用作5G天线的结构。
下面,具体说明能够将所述天线构件用作4G天线的同时还能用作5G天线的结构。
参照图5a和图5b,所述天线构件310可以设置有多个缝隙311。具体而言,多个所述缝隙311形成于天线构件310。多个所述缝隙311形成规定形态的阵列。根据多个所述缝隙的形态、数量、间隔的不同,从多个所述缝隙发射出的信号的波束宽度变得不同。
本发明可以包括第二供电部320b,所述第二供电部320b从所述电路基板延伸并向所述缝隙311供应电流,以通过所述缝隙311收发第二无线信号。在本说明书中,所述第一供电部320a从配置在电路基板上的第一无线信号处理部330a延伸并与所述天线构件310电连接,所述第二供电部320b从配置在电路基板上的第二无线信号处理部330b延伸并向所述缝隙311供应电流。
为了便于说明,在本说明书中,表述为第一供电部320a和第二供电部320b均从电路基板延伸,但是,这种表述是指所述第一供电部320a和所述第二供电部320b分别与配置在电路基板上的彼此不同的构成要素电连接的情况,并非是指所述第一供电部320a和所述第二供电部320b处于可通电的状态。
为了向所述缝隙311供应电流,所述第二供电部320b与多个所述缝隙311耦合(coupling)。在此,耦合是指,在没有物理接触的情况下,能够在多个构成要素之间实现能量交换的状态。虽然,所述第二供电部320b可以与多个所述缝隙311的周边物理接触并供应电流,但是在本说明书中,以所述第二供电部330b通过与多个所述缝隙311耦合来供应电流的结构进行说明。
为了实现所述第二供电部320b和多个所述缝隙311之间的耦合,所述第二供电部320b可以配置成其一部分与多个所述缝隙311隔开规定距离以内的间隔,并且所述一部分与被所述缝隙311的边缘围绕的区域重叠。
下面,对形成在所述天线构件上的多个缝隙和第二供电部彼此耦合的结构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图6a是简略示出图5a中所示的天线构件、第二供电部以及电路基板的概念图,图6b和图6c是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图6a时的概念图。
参照附图,所述第二供电部420与各个所述缝隙411耦合,以能够经由多个所述缝隙411发射出已被波束成形(beamformed)了的信号。另一方面,所述第二供电部420可以由多个导电体构成。多个所述导电体与各个所述缝隙411耦合。本发明通过使所述第二供电部420和各个所述缝隙411耦合,来能够使多个所述缝隙411用作阵列天线。经由所述天线构件410而收发的信号的频段和经由所述缝隙收发的信号的频段彼此不同。
参照图6c,第二供电部420可以具备弯曲部421,所述弯曲部421在所述第二供电部421的一端弯曲。所述弯曲部421配置于与所述缝隙411相邻的位置,并且能够使第二供电部420与缝隙411耦合。关于所述弯曲部411的多种变形实施例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重新参照图6b,所述弯曲部421处于不直接与所述天线构件410相接触的状态。所述弯曲部421配置成,仅仅与被所述缝隙411的边缘围绕的区域重叠,不直接与天线构件相接触。
另一方面,本发明中,为了将用于进行4G通信的信号和用于进行5G通信的信号的干扰最小化,当将所述缝隙411用作天线时,将所述天线构件410用作接地。由此,本发明无需另行构成5G天线的接地,并且,在未增加移动终端的大小的情况下,就能一并实现4G天线和5G天线。
下面,对将4G天线和5G天线同时实现的本发明的多种变形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7、图8a、图8b以及图9是表示设置于本发明的移动终端的天线的变形实施例的概念图。
首先,对关于所述第二供电部的结构的变形实施例进行说明。
参照图7,构成所述第二供电部的各个导电体520配置成,其一部分与被所述缝隙(slot)511的边缘围绕的区域重叠。为了使所述缝隙511和导电体520彼此耦合,所述导电体520的至少一部分需要在与所述缝隙511隔开规定距离以内的状态下与所述缝隙511重叠。
为了使所述导电体520与被所述缝隙511的边缘围绕的区域重叠的面积最大化,每个所述导电体520可以具备从所述导电体520的一端弯曲并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弯曲部521a、521b。所述弯曲部521a、521b能够增加被所述缝隙511的边缘围绕的区域和导电体520重叠的面积。
另一方面,在所述缝隙511和所述导电体520之间可以配置有绝缘层540。所述绝缘层540用于防止所述导电体520直接向天线构件510供应电流。
另一方面,本发明通过所述缝隙511均能够收发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为此,本发明使每个缝隙511实现多个耦合。在一实施例中,与所述缝隙511耦合的每个导电体可以具备第一弯曲部521a和第二弯曲部521b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弯曲部521a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并与被所述缝隙的边缘围绕的区域重叠,所述第二弯曲部521b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并与被所述缝隙的边缘围绕的区域重叠。
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弯曲部521a和所述第二弯曲部521b可以从一个导电体520分支而形成,并且与一个缝隙511耦合。
如图8a所示,在缝隙611形成为圆形或四边形形状的情况下,所述缝隙通过与所述第一弯曲部621a和所述第二弯曲部621b中的任意一个耦合来收发垂直极化波,并且,所述缝隙通过与所述第一弯曲部621a和所述第二弯曲部621b中的另一个耦合来收发水平极化波。在此情况下,通过一个缝隙均能收发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
另一方面,所述第一弯曲部521a和所述第二弯曲部521b并非必须与相同的所述缝隙耦合。具体而言,如图8b所示,一个导电体可以只具备一个类型的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621a和所述第二弯曲部621b可以与彼此不同的所述缝隙耦合。在此情况下,多个缝隙中的一部分将会收发垂直极化波,而另一部分将会收发水平极化波。
另一方面,所述第一弯曲部521a和所述第二弯曲部521b可以用于收发彼此具有不同频段的信号。
如图9(a)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缝隙711a中的每一个可以形成为矩形。能够通过所述缝隙来收发的信号的频率,取决于所述缝隙的宽度。因此,经由所述矩形的长边而收发的信号的频率与经由所述矩形的短边而收发的信号的频率彼此不同。所述第一弯曲部721a可以沿着所述缝隙的长边方向延伸,以能够沿着所述下缝隙的长边方向收发信号。与此不同地,所述第二弯曲部721a可以沿着所述缝隙的短边方向延伸,以能够沿着所述缝隙槽的短边方向收发信号。
如图9(b)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缝隙711b中的每一个可以形成为椭圆形。沿着所述椭圆的长轴收发的信号的频率与沿着所述椭圆的短轴收发的信号的频率彼此不同。所述第一弯曲部721a可以沿着所述缝隙的长轴方向延伸,以能够沿着所述缝隙的长轴方向收发信号。与此不同地,所述第二弯曲部721b可以沿着所述缝隙的短轴方向延伸,以能够沿着所述缝隙的短轴方向收发信号。
如上所述,在所述缝隙形成为矩形或椭圆形的情况下,能够将一个缝隙用作双极(dual pole)。由此,本发明通过移动终端的侧壁部来能够收发各种各样频段的无线信号。
另一方面,本发明可以在移动终端的侧壁部配置有用于实现天线的金属贴片。下面,对设置有多个金属贴片的侧壁部进行详细说明。
图10是表示图2a中说明到的移动终端的下端的概念图,图11是图10的分解立体图。
参照图10,设置于本发明的移动终端的天线构件810,可以具备多个金属贴片820。多个所述金属贴片820以彼此隔开的状态配置,使得彼此相邻的金属贴片820形成绝缘。为此,在多个金属贴片之间可以形成有多个切槽830。
多个所述金属贴片820朝向所述主体的外部露出,以形成移动终端的外观。具体而言,侧壁部的除了所述天线构件之外的剩余部分和所述金属贴片,将会形成所述移动终端的侧面外观。由于多个所述金属贴片由金属材料构成,因此所述侧壁部的一部分能够被看作侧壁部的一部分。此时,多个所述金属贴片和所述侧壁部可以由相同的金属材料构成。
如图11所示,所述电路基板840和多个所述金属贴片经由供电部而电连接。多个所述金属贴片形成阵列,以能够从多个所述金属贴片发射出已被波束成形了的信号。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移动终端可以通过侧面部来实现用于进行5G通信的天线。由此,在不增加终端尺寸的情况下,能够实现一种崭新类型的天线。
前述的本发明可以由在存储有程序的介质中作为计算机可读取的代码来实现。计算机可读取的介质包括存储有计算机系统可读的数据的所有类型的记录装置。作为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例子,有着硬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HDD)、固态磁盘(Solid StateDisk,SSD)、硅磁盘驱动器(Silicon Disk Drive,SDD)、ROM、RAM、CD-ROM、磁带、软盘、光数据存储装置等,并且也可以载波(例如,基于因特网的传输)的形态实现。并且,所述计算机也可包括终端的控制部180。因此,以上所述的详细的说明在所有方面上不应被理解为限制性的,而是应当被理解为是示例性的。本发明的范围应当由对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合理的解释而定,本发明的等价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应当落入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主体,具备用于处理第一无线信号和第二无线信号的电路基板;
侧壁部,露出于所述终端主体的外部以形成所述终端主体的外观,并且具备形成于多个切槽之间且由金属材料形成的天线构件;
第一供电部,从所述电路基板延伸并向所述天线构件供应电流,以经由所述天线构件收发所述第一无线信号;
多个缝隙,形成于所述天线构件;以及
第二供电部,向多个所述缝隙供应电流,以经由多个所述缝隙收发频段与所述第一无线信号不同的第二无线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缝隙形成阵列,以从多个所述缝隙发射波束成形的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供电部由多个导电体构成,
多个所述导电体与每个所述缝隙耦合,以从多个所述缝隙发射波束成形的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导电体配置成,所述导电体的一部分与被所述缝隙的边缘围绕的区域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导电体具备弯曲部,所述弯曲部从所述导电体的一端弯曲并沿着一个方向延伸,以与被所述缝隙的边缘围绕的区域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导电体具备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弯曲部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并与被所述缝隙的边缘围绕的区域重叠,所述第二弯曲部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并与被所述缝隙的边缘围绕的区域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缝隙形成为矩形,
所述第一弯曲部沿着所述缝隙的长边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弯曲部沿着所述缝隙的短边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缝隙形成为椭圆形,
所述第一弯曲部沿着所述缝隙的长轴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弯曲部沿着所述缝隙的短轴方向延伸。
9.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主体,具备用于处理无线信号的电路基板;
侧壁部,露出于所述终端主体的外部以形成所述终端主体的外观,并且具备形成于多个切槽之间且由金属材料形成的天线构件;以及
供电部,向所述天线供应电流,以经由所述天线构件收发无线信号,
所述天线构件具备多个金属贴片,
所述金属贴片形成阵列,以从所述金属贴片发射波束成形的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金属贴片露出于所述终端主体的外部以形成所述终端主体的外观,
多个所述金属贴片由与所述侧壁部相同的金属材料形成。
CN201880091941.7A 2018-04-09 2018-05-02 移动终端 Pending CN11193736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655212P 2018-04-09 2018-04-09
US62/655,212 2018-04-09
PCT/KR2018/005112 WO2019198862A1 (ko) 2018-04-09 2018-05-02 이동 단말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37368A true CN111937368A (zh) 2020-11-13

Family

ID=68164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1941.7A Pending CN111937368A (zh) 2018-04-09 2018-05-02 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700417B1 (zh)
EP (1) EP3641279A4 (zh)
KR (1) KR20200131158A (zh)
CN (1) CN111937368A (zh)
WO (1) WO201919886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612938B1 (ko) * 2019-10-23 2023-12-1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안테나 모듈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3113764B (zh) * 2020-01-13 2023-07-2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天线及移动终端
CN113675592B (zh) 2020-05-13 2023-08-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模组和终端设备
CN115036675B (zh) * 2021-03-04 2023-03-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配件及移动终端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25502A (zh) * 2016-06-08 2016-10-1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gnss天线系统和移动终端
CN106210179A (zh) * 2014-09-19 2016-12-07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
CN106374192A (zh) * 2016-10-25 2017-02-01 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天线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6450674A (zh) * 2016-08-24 2017-02-22 重庆大学 天线阵列、通信器件和终端设备
RU2622483C1 (ru) * 2016-01-11 2017-06-15 Самсунг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Ко., Лтд. Моби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с фазированной антенной решеткой вытекающей волны
CN106935964A (zh) * 2017-03-02 2017-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天线装置及终端设备
TW201739234A (zh) * 2016-04-22 2017-11-01 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行動裝置
CN107369892A (zh) * 2017-09-01 2017-11-2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全金属外壳的多频终端天线
US9871286B2 (en) * 2012-09-19 2018-01-16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CN107611610A (zh) * 2017-09-11 2018-01-19 成都德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大规模mimo的阵列天线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511501C2 (sv) * 1997-07-09 1999-10-11 Allgon Ab Kompakt antennanordning
US20090256766A1 (en) * 2008-04-09 2009-10-15 Bury Sp Z O.O. Mobile phone antenna integrated with battery
US8947302B2 (en) * 2010-11-05 2015-02-03 Apple Inc. Antenna system with antenna swapping and antenna tuning
KR101759994B1 (ko) * 2011-03-16 2017-07-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US9190712B2 (en) * 2012-02-03 2015-11-17 Apple Inc. Tunable antenna system
WO2014064786A1 (ja) * 2012-10-24 2014-05-01 株式会社ソニー・コンピュータ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携帯情報端末
WO2014125832A1 (ja) * 2013-02-18 2014-08-2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デュアルバンドアンテナ装置
KR20170084632A (ko) * 2016-01-12 2017-07-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KR102510098B1 (ko) * 2016-05-19 2023-03-13 엘에스엠트론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단말용 안테나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71286B2 (en) * 2012-09-19 2018-01-16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CN106210179A (zh) * 2014-09-19 2016-12-07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
RU2622483C1 (ru) * 2016-01-11 2017-06-15 Самсунг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Ко., Лтд. Моби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с фазированной антенной решеткой вытекающей волны
TW201739234A (zh) * 2016-04-22 2017-11-01 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行動裝置
CN106025502A (zh) * 2016-06-08 2016-10-1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gnss天线系统和移动终端
CN106450674A (zh) * 2016-08-24 2017-02-22 重庆大学 天线阵列、通信器件和终端设备
CN106374192A (zh) * 2016-10-25 2017-02-01 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天线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6935964A (zh) * 2017-03-02 2017-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天线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7369892A (zh) * 2017-09-01 2017-11-2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全金属外壳的多频终端天线
CN107611610A (zh) * 2017-09-11 2018-01-19 成都德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大规模mimo的阵列天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00131158A (ko) 2020-11-23
EP3641279A1 (en) 2020-04-22
US20200212544A1 (en) 2020-07-02
WO2019198862A1 (ko) 2019-10-17
US10700417B1 (en) 2020-06-30
EP3641279A4 (en) 2020-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66675B2 (en) Mobile terminal
CN111727596B (zh) 移动终端
KR101958789B1 (ko) 이동 단말기
KR102176373B1 (ko) 이동 단말기
KR101921182B1 (ko) 어레이 안테나 및 이동 단말기
CN110249482B (zh) 移动终端
KR102058369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동 단말기용 커버
US10107952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9983618B (zh) 移动终端
CN111788869A (zh) 柔性印刷电路板以及包含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移动终端
CN110226320B (zh) 移动终端
US10700417B1 (en) Mobile terminal
KR20190072837A (ko)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이동 단말기
KR20190083446A (ko) 이동 단말기
KR20160023438A (ko) 이동 단말기
KR20150107229A (ko) 이동 단말기
CN110622492B (zh) 移动终端
KR20170083907A (ko) 이동 단말기
KR20170111484A (ko) 이동 단말기
KR102158215B1 (ko) 이동 단말기
KR20190077738A (ko) 이동 단말기
KR20190019307A (ko) 이동 단말기
KR102548049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20190034049A (ko) 이동 단말기
KR20180088018A (ko) 이동 단말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11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