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36809B - 真空绝热本体和冰箱 - Google Patents

真空绝热本体和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36809B
CN111936809B CN201980023630.1A CN201980023630A CN111936809B CN 111936809 B CN111936809 B CN 111936809B CN 201980023630 A CN201980023630 A CN 201980023630A CN 111936809 B CN111936809 B CN 1119368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
plate
vacuum
heat exchange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2363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36809A (zh
Inventor
丁元荣
南贤植
金大雄
李将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to CN20221093682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897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368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368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368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368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6Wal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6Walls
    • F25D23/061Walls with conduit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9/00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9/06Arrangements using an air layer or vacuum
    • F16L59/065Arrangements using an air layer or vacuum using vacuu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 F25D11/02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with cooling compartmen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42Air treating means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06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for mounting refrigerating machinery compon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2Doors; Covers
    • F25D23/028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6Walls
    • F25D23/065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5Compression system with heat exchange between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syste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201/00Insulation
    • F25D2201/10Insulation with respect to heat
    • F25D2201/14Insulation with respect to heat using subatmospheric press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Refrigerator Housings (AREA)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在一个实施例中,冰箱包括:热交换管道,其容纳在真空绝热本体的内壁中,并在该热交换管道中执行制冷剂的热交换;贯通部,制冷剂管穿过该贯通部,所述制冷剂管设置在第一板构件或第二板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中以提供热交换管道;以及密封构件,被构造成将入口管和出口管容纳在其中,并且该密封构件与第一板构件或第二板构件中的至少一个联接,以限制制冷剂管与真空空间部之间的气体连通。

Description

真空绝热本体和冰箱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真空绝热本体和冰箱。
背景技术
真空绝热本体可以通过使其本体的内部为真空来抑制热传递。真空绝热本体可以减少通过对流和传导执行的热传递,因此被应用于加热设备和制冷设备。在应用于冰箱的常规绝热方法中,通常设置具有约30cm或更大的厚度的泡沫聚氨酯绝热壁,尽管其在冷藏和冷冻中的应用有所不同。但是,冰箱的内部体积因此而被减小。
为了增加冰箱的内部体积,尝试将真空绝热本体应用于冰箱。
本申请人的韩国专利No.10-0343719(参考文献1)公开了一种方法,其中制备真空绝热板(vacuum adiabatic panel),然后将其安装在冰箱的壁中,并且用的单独的成型体(诸如泡沫聚苯乙烯)对真空绝热板的外部进行精加工。根据该方法,不需要额外的发泡,并且提高了冰箱的绝热性能。然而,增加了制造成本,并且制造方法复杂。作为另一个示例,在韩国专利公开No. 10-2015-0012712(参考文献2)中已经公开了一种技术,该技术提供了使用真空绝热材料的壁并且还提供了使用泡沫填充材料的绝热壁。根据参考文献 2,增加了制造成本,并且制造方法复杂。
为了解决该问题,本申请人已经提交了韩国专利申请NO. 10-2013-0049495(参考文献3)。该技术提供了处于空真空状态(empty vacuum state)的真空绝热本体,而没有在其中设置单独的绝热材料。此外,该技术提供了其中在真空绝热本体中设置热交换管道的技术。热交换管道是这样的管道,其中,两个管道(即,蒸发器的入口管和蒸发器的出口管)彼此接触。热交换管道是这样的管道,其中,流经两个管道的内部的制冷剂彼此进行热交换以提高制冷循环的性能。
热交换管道穿过真空空间部的内部以延伸到冰箱的外部和内部。因此,为了保持真空空间部的真空状态,必须对热交换管道穿过真空空间部和冰箱内部的板的位置以及热交换管道穿过真空空间部和冰箱外部的板的位置进行密封。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人已经公开了用于密封分支的(branched) 热交换管道的单独管道的结构,这在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7-0171596(参考文献4)的图17和图18中公开。
根据参考文献4,为了保持密封,热交换管道的这两个管道可以分支以穿过真空空间部,从而造成四个被穿透部分。然而,随着被穿透部分的数量增加,可能会出现热损失。另外,如果在任一部分处的密封方面存在问题,则都不是有利的,因为难以在真空空间部中保持真空。另外,这两个管道的焊接部可能暴露于真空空间部,因此,从焊接部产生的气体可能会破坏真空空间部的真空状态。
此外,由于构成热交换管道的这两个管道中的每个的分支点的尖锐弯曲角(sharpbending angle,急剧弯曲角),因此可能会发生制冷剂的压力损失。由于构成支撑单元的杆的节距间隙(约200mm),导致热交换管道的弯曲角进一步增加。而且,由于要在被穿透部分处执行形成真空空间部的不锈钢材料与形成热交换管道的铜材料之间的异质结合(heterogeneous bonding),因此难以执行该作业。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实施例提供一种真空绝热本体,其中,解决了在热交换管道穿过真空空间部的部分处作业的困难,并且减少了被穿透部分的数量。
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真空绝热本体,其中,从构成热交换管道的两个管道的焊接部产生的气体不会对真空空间部的内部空间有影响。
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真空绝热本体,其中,减少了由于热交换管道的尖锐弯曲而导致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
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真空绝热本体,其中,解决了由于热交换管道与真空空间部之间的异质焊接而发生的泄漏和作业的困难。
技术方案
在一个实施例中,冰箱可包括:热交换管道,被容纳在真空绝热本体的内壁中,并且在该热交换管道中执行制冷剂的热交换;贯通部或开口,制冷剂管穿过该贯通部,所述制冷剂管设置在第一板构件或第二板构件的至少一个中以提供热交换管道;以及密封构件,被构造成使入口管和出口管容纳在其中,并且与第一板构件或第二板构件中的至少一个联接,以限制制冷剂管与真空空间部之间的气体连通。
密封构件可以用于减少焊接部或焊接情况(instance)的数量,从而使作业方便、减少绝热损失、减少流经热交换管道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并且改善由于异质材料的焊接而导致的作业困难。
可以在密封构件的内部添加填充物,以阻止制冷剂管与板构件接触,从而减少绝热损失。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真空绝热本体可包括:第一板构件,被构造为限定用于第一空间的壁的至少一部分;第二板构件,被构造为限定用于第二空间的壁的至少一部分,该第二空间的温度与该第一空间的温度不同;热交换管道,包括被放置在第三空间中并且彼此进行热交换的至少两个管道;以及单个贯通部或开口,设置在第一板构件或第二板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中,所述至少两个管道一起穿过该单个贯通部。
可以减少焊接的数量,以防止真空空间部泄漏并实现方便的作业。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真空绝热本体可包括:第一板构件,被构造为限定用于第一空间的壁的至少一部分;第二板构件,被构造为限定用于第二空间的壁的至少一部分,该第二空间的温度与第一空间的温度不同;热交换管道,设置在第三空间中,使得至少两个制冷剂管彼此接触以执行热交换,不同的流体流经所述至少两个制冷剂管;贯通部,制冷剂管穿过该贯通部,所述制冷剂管设置在第一板构件或第二板构件的至少一个中以提供热交换管道;以及密封构件,被构造为使至少两个制冷剂管容纳在其中并且被焊接以联接至第一板构件或第二板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从而限制制冷剂管与第三空间之间的气体连通。
真空空间部的制冷剂管可以通过均质焊接来支撑,以防止发生泄漏并实现更方便的作业。
有利效果
根据实施例,可以减少热交换管道通过其穿过真空空间部的被穿透部分的数量,以将作业的不便和热损失减半。此外,还可以具有减少真空空间部的真空破坏或恶化的优点。
根据实施例,焊接部(即,构成热交换管道的两个管道的接触部)不会暴露于真空空间部,因此防止真空空间部内的气体增加,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根据实施例,由于在被穿透部分处不需要管道的单独(separate,独立) 分支,并且必需的弯曲部分被平滑地弯曲,因此可以降低制冷剂的压力损失。
由于热交换管道和真空空间部和/或板构件通过均质焊接彼此结合,因此作业可以是方便的,并且可以提高联接和密封保持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冰箱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在冰箱的主体和门中使用的真空绝热本体的视图。
图3A-图3C是示出真空空间部的内部构造的各种实施例的视图。
图4是示出通过检查树脂而获得的结果的图表。
图5示出通过对树脂的真空保持性能执行实验而获得的结果。
图6A-图6C示出通过分析从PPS和低释气PC排出的气体成分而获得的结果。
图7示出通过测量在高温排放中树脂被大气压力损坏的最大变形温度而获得的结果。
图8A-图8C是示出抗传导片及其周边部分的各种实施例的视图。
图9是真空绝热本体的局部剖切图(cutaway view)。
图10是示出热交换管道设置在真空空间部中的状态的视图。
图11是根据实施例的热交换管道的局部剖切图。
图12是示出热交换管道被放置在真空空间部中的状态的视图。
图13A和图13B是示出被撤到冰箱的内部的热交换管道的一部分的视图。
图14A和图14B是示出被撤到冰箱的外部的热交换管道的一部分的视图。
图15是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热交换管道的剖视图。
图16是根据又一个实施例的热交换管道的剖视图。
图17是根据又一个实施例的热交换管道的视图。
图18是沿着图17中的线A-A’截取的剖视图。
图19是沿着图17中的线B-B’截取的剖视图。
图20是热交换管道穿过第二板构件的位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模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局限于本文所阐述的实施例,并且理解本发明精神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添加、改变、删除及添加部件来容易地实现包括在相同概念的范围内的其它实施例;但将理解的是,它们也被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可以以与实际产品不同的方式显示下面给出的附图,或者放大的或简单的或详细的部件可以被删除,然而这旨在帮助对本公开的技术理念的理解。不应将其解释为限制性的。
另外,通过将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分配给功能上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与附图一起示出的每个部件的标号有助于理解发明构思。类似地,即使实施例不同,在执行在功能上相同或相似的功能的情况下,也分配相同或相似的标号以有助于理解本发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真空压力”是指低于大气压力的任何压力状态。此外,“A的真空度高于B的真空度”这种表达是指“A的真空压力低于B的真空压力”。
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冰箱的立体图。
参考图1,冰箱1可包括:主体2,设置有能够存储储藏物品的腔体9;以及门3,设置为打开或关闭主体2。门3可以可旋转或可滑动移动地设置为打开或关闭腔体9。腔体9可以提供冷藏室和冷冻室中的至少一个。
腔体9可以被供应有冷藏或冷冻循环的多个部件或装置,在该冷藏或冷冻循环中冷空气被供应到腔体9中。例如,这些部件可以包括:压缩机4,用于压缩制冷剂;冷凝器5,用于使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膨胀器6,用于使冷凝后的制冷剂膨胀;以及蒸发器7,用于使膨胀后的制冷剂蒸发以吸收热。作为典型结构,风扇可以被安装在与蒸发器7相邻的位置处,并且从风扇吹出的流体可以穿过蒸发器7,接着被吹入腔体9中。通过调节风扇的吹出量和吹出方向、调节循环的制冷剂的量、或调节压缩机的压缩率来控制冷冻载荷,从而能够控制冷藏空间或冷冻空间。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在冰箱1的主体2和门3中使用的真空绝热本体的视图。在图2中,示出主体侧真空绝热本体和门侧真空绝热本体,该主体侧真空绝热本体处于顶壁和侧壁被移除的状态,该门侧真空绝热本体处于前壁的一部分被移除的状态。此外,为了便于理解,示意性地示出抗传导片60 或63所设置的部分的截面。
参考图2,真空绝热本体可以包括:第一板构件10,用于提供低温空间或第一空间的壁;第二板构件20,用于提供高温空间或第二空间的壁;以及真空空间部或第三空间50,被限定为第一板构件10与第二板构件20之间的间隙部。而且,真空绝热本体包括抗传导片60和63,所述抗传导片用于阻断第一板构件10与第二板构件20之间的热传导。密封部或焊接部61可以将抗传导片60和63密封到第一板构件10和第二板构件20上,使得真空空间部50处于密封或真空状态。
当真空绝热本体被应用于冰箱或加温设备时,提供冰箱的内部空间的壁的第一板构件10可以被称为内壳,而提供冰箱的外部空间的壁的第二板构件 20可以被称为外壳。
机器室8可以包括提供冷藏或冷冻循环的部件。所述机器室8可以被放置在主体侧真空绝热本体的下后侧处,并且在真空绝热本体的任一侧处设置有排放端口40,所述排放端口用于通过从真空空间部50中排放出空气来形成真空状态。此外,还可以安装穿过真空空间部50的管道64,以便安装除霜水管线(line)和电线。
第一板构件10可以限定设置于其上的第一空间的壁的至少一部分。第二板构件20可以限定设置于其上的第二空间的壁的至少一部分。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可以被限定为具有不同温度的空间。在此,每个空间的壁不仅可以用作与该空间直接接触的壁,还可以用作与该空间不接触的壁。例如,本实施例的真空绝热本体还可以被应用于还具有与每个空间接触的单独的壁的产品。
导致真空绝热本体的绝热效果损失的热传递因素是:第一板构件10与第二板构件20之间的热传导、第一板构件10与第二板构件20之间的热辐射、以及真空空间部50的气体传导。
在下文中,将提供阻热单元或组件,其被设置为减少与热传递因素相关的绝热损失。该实施例的真空绝热本体和冰箱不排除在真空绝热本体的至少一侧还设置另一绝热装置。因此,使用发泡等的绝热装置还可以设置于真空绝热本体的另一侧。
阻热单元可以包括抗传导片60或63并且还可以包括侧框架,该抗传导片抵抗沿着第三空间50的壁传递的热传导,该侧框架联接至抗传导片。将通过下面的描述来阐述抗传导片60或63和侧框架。
另外,阻热单元可以包括在第三空间内以板状设置的至少一个抗辐射片 32,或者可以包括在第三空间50内抵抗第二板构件20与第一板构件10之间的辐射热传递的多孔材料。将通过下面的描述来阐述抗辐射片32和多孔材料。
图3A-图3B是示出真空空间部或第三空间50的内部构造的各种实施例的视图。
首先,参考图3A,真空空间部50可以具有与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中的每个的压力不同的压力(优选地,真空状态),从而减少绝热损失。真空空间部50的温度可以被设置成介于第一空间的温度与第二空间的温度之间。由于真空空间部50被设置为是处于真空状态的空间,因此由于与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之间的压力差对应的力,第一板构件10和第二板构件20接收(receive,受到)沿它们彼此接近的方向收缩的力。因此,真空空间部50可以在板构件之间的距离减小的方向上变形。在这种情况下,由真空空间部50的收缩导致的热辐射量的增加以及由板构件10与板构件20之间的接触导致的热传导量的增加,可导致绝热损失。
可以设置支撑单元或支撑件30以减小真空空间部50的变形。支撑单元 30包括杆或支柱31。杆31可以相对于板构件10和20沿基本竖直的方向延伸,以支撑第一板构件10与第二板构件20之间的距离。可以在杆31的至少任一端上另外设置支撑板35。支撑板35可以将至少两个或更多个杆31彼此连接,以沿相对于第一板构件10和第二板构件20的水平方向延伸。支撑板 35可以被设置为板状,或者可以被设置为格栅状,以使支撑板与第一板构件10或第二板构件20接触的面积减小,由此减少热传递。杆31和支撑板35 在至少一个部分处彼此固定,以便一起插入到第一板构件10与第二板构件 20之间。支撑板35接触第一板构件10和第二板构件20中的至少一个,由此防止第一板构件10和第二板构件20变形。此外,基于杆31的延伸方向,支撑板35的总截面积被设置为大于杆31的总截面积,以使得通过杆31传递的热可以通过支撑板35扩散。
将描述支撑单元30的材料。
支撑单元30可以:具有高抗压强度以承受真空压力;具有低释气率和低吸水率以保持真空状态;具有低导热系数以减少板构件10和20之间的热传导。而且,支撑单元30可以:具有高温下稳定的抗压强度以承受高温排放过程;具有优异的机械加工性以经受成型;并且具有低的成型成本。在此,执行排放过程所需的时间大约要花费数天。因此,减少了时间,从而大大改善了制造成本和生产率。因此,由于排放速度随着执行排放过程的温度变得更高而增加,所以应确保高温下的抗压强度。发明人已经在上述条件下执行各种检查。
首先,陶瓷或玻璃具有低释气率和低吸水率,但是其机械加工性显著较低。因此,陶瓷和玻璃不能用作支撑单元30的材料。可以将树脂视为支撑单元30的材料。
图4是示出通过检查树脂而获得的结果的图表。
参考图4,本发明人已经检查了各种树脂,并且这些树脂中的大多数都不能使用,因为它们的释气率和吸水率非常高。因此,本发明人已经检查了近似满足释气率和吸水率条件的树脂。结果是,由于聚乙烯(PE)的高释气率和低抗压强度,因此不会被使用。由于聚氯三氟乙烯(PCTFE)的价格过高,因此也不会被使用。由于聚醚醚酮(PEEK)的高释气率,因此不会被使用。可以使用从由聚碳酸酯(PC)、玻璃纤维PC、低释气PC、聚苯硫醚 (PPS)和液晶聚合物(LCP)组成的组中选择的树脂作为支撑单元30的材料。然而,PC的释气率为0.19,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当将执行烘烤(其中通过施加热来执行排放)所需的时间增加到一定水平时,PC可以用作支撑单元30的材料。
本发明人已经通过对预期用在真空空间部50的内部使用的树脂执行各种研究而找到了最佳材料。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所执行的研究的结果。
图5是示出通过对树脂的真空保持性能执行实验而获得的结果的视图。
参考图5,示出了一曲线图,该曲线图示出通过使用相应树脂来制造支撑单元30然后测试树脂的真空保持性能而获得的结果。首先,使用酒精清洗用选定材料制成的支撑单元30,将支撑单元在低压下放置48小时,在空气中暴露2.5小时,然后在支撑单元30被放在真空绝热本体中的状态中在90℃下经历排放过程约50小时,从而测量支撑单元30的真空保持性能。
LCP的初始排放性能是最佳的,但是其真空保持性能却很差。这可能是由于LCP对温度敏感而导致的。另外,通过该曲线图的特性可以预期的是,当最终容许压力(allowablepressure)为5×10-3托(Torr)时,其真空性能将保持约0.5年的时间。因此,LCP不能用作支撑单30的材料。
关于玻璃纤维PC(G/F PC),其排放速度很快,但是其真空保持性能却很低。确定的是,这将受到添加剂的影响。另外,通过该曲线图的特性可以预期的是,在相同条件下玻璃纤维PC将保持其真空性能约8.2年的时间。因此,PC(G/F PC)不能用作不能用作支撑单元30的材料。
可以预期的是,在低释气PC(O/G PC)的情况下,与上述两种材料相比,其真空保持性能非常好,并且在相同条件下其真空性能将保持约34年的时间。然而,可以看出低释气PC的初始排放性能较低,并且因此,低释气 PC的制造效率降低。
在PPS的情况下,可以看出其真空保持性能非常优异,并且其排放性能也很优异。基于真空保持性能,可以将PPS用作支撑单元30的材料。
图6A-图6C示出通过分析从PPS和低释气PC排出的气体的成分而获得的结果,其中,横轴代表气体的质量数,纵轴代表气体的浓度。图6A示出通过分析从低释气PC排出的气体而获得的结果。在图6A中,可以看到氢气或H2系列(I)、水或H2O系列(II)、双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或 N2/CO/CO2/O2系列(III)以及烃(hydrocarbon,碳氢化合物)系列(IV)被同样地(equally)排出。图6B示出通过分析从PPS排出的气体而获得的结果。在图6B中,可以看到H2系列(I)、H2O系列(II)以及N2/CO/CO2/O2系列(III)的排出程度较弱。图6C是通过分析从不锈钢排出的气体而获得的结果。在图6C中,可以看出,从不锈钢排出了与PPS(排出的)相似的气体。因此,可以看出PPS排出与不锈钢(排出的)相似的气体。
根据该分析结果,可以再次确定PPS作为支撑单元30的材料是优异的。
为了进一步增强支撑单元30的强度,可以使用添加有百分之几十的玻璃纤维(G/F)(优选为40%的G/F加上PPS)的材料。为了更加增强支撑单元30中使用的PPS+G/F 40%材料的强度,PPS+G/F 40%材料可以进一步经受结晶过程(crystallization process)(在150℃或更高的气氛下保持约1小时)作为注入(injection,注射)后的后处理过程。
图7示出通过测量在高温排放中树脂被大气压力损坏的最大变形温度而获得的结果。此时,在30mm的距离处设置直径为2mm的杆31。参考图7,可以看出,在PE的情况下,在60℃下发生破裂;在低释气PC的情况下,在90℃下发生破裂;在PPS的情况下,在125℃下发生破裂。
根据该分析结果,可以看出,PPS可以用作在真空空间部50的内部使用的树脂。然而,就制造成本而言,可以使用低释气PC。
返回参考图3A,将描述用于通过真空空间部50减少第一板构件10与第二板构件20之间的热辐射的抗辐射片32。第一板构件10和第二板构件20 可以由能够防止腐蚀并提供足够强度的不锈钢材料制成。不锈钢材料具有 0.16的相对高的辐射率,并且因此可以传递大量的辐射热。此外,由树脂制成的支撑单元30具有比板构件低的辐射率,并且没有完全设置于第一板构件 10和第二板构件20的内表面。因此,支撑单元30对辐射热并没有太大影响。因而,可以在真空空间部50的大部分区域上设置板状的抗辐射片32,以便致力于减少第一板构件10与第二板构件20之间传递的辐射热。具有低辐射率的产品可以被用作抗辐射片32的材料。在一个实施例中,具有0.02的辐射率的铝箔可以被用作抗辐射片32。另外,由于使用一个抗辐射片32可能不足以阻断辐射热的传递,因此可以以彼此不接触的一定距离设置至少两个抗辐射片32。另外,至少一个抗辐射片32可以被设置成处于与第一板构件 10或第二板构件的内表面接触的状态。
参考图3B,板构件10和20之间的距离由支撑单元30保持,并且多孔材料33可以被填充在真空空间部50中。多孔材料33可以具有比第一板构件10和第二板构件20的不锈钢材料更高的辐射率。但是,由于多孔材料33被填充在真空空间部50中,因此多孔材料33具有较高的抵抗辐射热传递的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制造不带有抗辐射片32的真空绝热本体。
参考图3C,可以不设置用于保持真空空间部50的支撑单元30。代替支撑单元30,多孔材料333可以以被膜34围绕的状态提供。在此,多孔材料 33可以以被压缩的状态提供,从而保持真空空间部50的间隙。由例如PE材料制成的膜34以膜34中打孔的状态提供。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制造不带有支撑单元30的真空绝热本体。也就是说,多孔材料33可以执行抗辐射片32的功能和支撑单元30的功能。
图8A-图8C是示出抗传导片60或63及其周边部分的各种实施例的视图。在图2中简要地示出了抗传导片60或63的结构,但是将参考附图来详细地理解。
首先,图8A中提出的抗传导片60可以被应用于主体侧真空绝热本体。特别地,第一板构件10和第二板构件20可以被密封,以使真空绝热本体的内部呈真空。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一板构件10和第二板构件20彼此具有不同的温度,因此在第一板构件10和第二板构件20之间可发生热传递。设置抗传导片60以阻止两种不同类型的板构件之间的热传导。
抗传导片60可以设置有密封部或焊接部61,抗传导片60的两端在该密封部处被密封,以限定用于第三空间或真空空间部50的壁的至少一部分并保持真空状态。抗传导片60可以被设置为以微米为单位的薄箔,以便减少沿着用于真空空间部50的壁传导的热量。密封部610可以被设置为焊接部。并且抗传导片60以及板构件10、20可以彼此熔接(fuse)。为了在抗传导片60与第一板构件10、第二板构件20之间产生熔接作用,抗传导片60以及第一板构件10、第二板构件20可以由相同的材料(例如不锈钢材料)制成。密封部610不局限于焊接部,而是可以通过诸如翘起(cocking)工艺来提供。抗传导片60可以被设置成弯曲形状。因此,抗传导片60的热传导距离被设置成比每个板构件10和20的线性距离更长,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少热传导量。
沿着抗传导片60会发生温度变化。因此,为了阻断到抗传导片60的外部的热传递,可以在抗传导片60的外部处设置防护部或盖62,使得产生绝热作用。换句话说,在冰箱1中,第二板构件20具有高温,而第一板构件 10具有低温。此外,在抗传导片60中发生从高温到低温的热传导,因此抗传导片60的温度会突然改变。因此,当抗传导片60向其外部打开时,可能会严重地发生通过打开位置的热传递。为了减少热损失,在抗传导片60的外部处设置防护部62。例如,当抗传导片60暴露于低温空间和高温空间中的任一个时,抗传导片60在暴露部分处不能用作抗传导件(conductive resistor)。
防护部62可以被设置为接触抗传导片60的外表面的多孔材料。防护部 62可以被设置为放置在抗传导片60的外部的绝热结构(例如单独的垫圈)。防护部62可以被设置为真空绝热本体的一部分,该防护部被设置在当主体侧真空绝热本体相对于门侧真空绝热本体关闭时面向相应的抗传导片60的位置处。为了甚至在主体2和门3打开时也减少热损失,防护部62可以被设置为多孔材料或单独的绝热结构。
图8B中提出的抗传导片60可以被应用于门侧真空绝热本体。在图8B 中,详细描述了与图8A的那些不同的部分,并且相同的描述被应用于与图 8A的那些相同的部分。在抗传导片60的外侧处还设置有侧框架70。在侧框架70上可以放置用于在对门3与主体2之间进行密封的部件或密封件、排放过程所需的排放端口、用于保持真空的吸气剂端口(getterport)等。这是因为这些部件在主体侧真空绝热本体中的装设是方便的,但这些部件在门侧真空绝热本体中的装设位置受到限制。
在门侧真空绝热本体中,难以将抗传导片60放置在真空空间部50的前端部分,(即,真空空间部50的拐角侧部)处。这是因为,与主体2不同,门3的拐角边缘部分被暴露在外。更详细地,如果抗传导片60被放置在真空空间部50的前端部分处,则门3的拐角边缘部分被暴露在外,因此存在以下缺点:应该配置单独的绝热部,以使抗传导片60热绝缘。
在图8C中提出的抗传导片63可以安装在穿过真空空间部50的管道64 中。在图8C中,详细描述了与图8A和图8B中的那些不同的部件,并且相同的描述被应用于与图8A和图8B中的那些相同的部件。具有与图8A的抗传导片相似形状的抗传导片63,诸如起皱的(wrinkled)或之字形的抗传导片63可以被设置在管道64的周边部分处。因此,可以延长热传递路径,并且可以防止由压力差导致的变形。此外,可以设置单独的防护部,以提升抗传导片的绝热性能。
返回参考图8A,将描述第一板构件10与第二板构件20之间的热传递路径。穿过真空绝热本体的热可以被分为:表面传导热①,沿着真空绝热本体(更具体地,抗传导片60)的表面传导;支撑件传导热②,沿着设置在真空绝热本体内的支撑单元30传导;气体传导热③,通过真空空间部中的内部气体传导;以及辐射传递热④,通过真空空间部传递。
可以根据各种设计尺寸而改变热传递。例如,可以改变支撑单元30,使得第一板构件10和第二板构件20能够承受真空压力而不会变形,可以改变真空压力,可以改变第一板构件10与第二板构件20之间的距离,以及可以改变抗传导片60或63的长度。根据分别由所述板构件10和20提供的空间 (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之间的温度差可以改变热传递。在该实施例中,已经通过考虑真空绝热本体的总热传递量小于由发泡聚氨酯形成的典型的绝热结构的总热传递量,来发现真空绝热本体的配置。在包括通过使聚氨酯发泡而形成的绝热结构的典型的冰箱中,有效热传递系数可以被推荐为19.6 mW/mK。
通过对本实施例的真空绝热本体的热传递量进行相关分析,能够使气体传导热③的热传递量变得最小。例如,气体传导热③的热传递量可以被控制为等于或小于总热传递量的4%。被定义为表面传导热①和支撑件传导热②的总和的固体传导热的热传递量是最大的。例如,固体传导热的热传递量可以达到总热传递量的75%。辐射传递热③的热传递量小于固体传导热的热传递量,但是大于气体传导热的热传递量。例如,辐射传递热③的热传递量可以占总热传递量的约20%。
根据这样的热传递分布,表面传导热①、支撑件传导热②、气体传导热③以及辐射传递热④的有效热传递系数(eK:有效K)(W/mK)可以具有数学等式1的顺序。
[等式1]
eK固体传导热>eK辐射传递热>eK气体传导热
在此,有效热传递系数(eK)是可以使用目标产品的形状差和温度差来测量的值。有效热传递系数(eK)是可以通过测量总热传递量和传递热的至少一部分的温度而获得的值。例如,使用可以在冰箱中定量测量的热源来测量热值(W),使用分别通过冰箱的主体和门的边缘传递的热来测量门的温度分布(K),并且热通过其传递的路径被计算为换算值(m),由此估算有效热传递系数。
整个真空绝热本体的有效热传递系数(eK)是通过k=QL/A△T给出的值。在此,Q表示热值(W),并且可以使用加热器的热值来获得。A表示真空绝热本体的截面积(m2),L表示真空绝热本体的厚度(m),而△T 表示温度差。
对于表面传导热,可以通过抗传导片60或63的入口与出口之间的温度差(△T)、抗传导片的截面积(A)、抗传导片60或63的长度(L)以及抗传导片60或63的导热系数(k)(抗传导片的导热系数是材料的材料性质,并且可以提前获得)而获得传导热值(conductivecalorific value)。对于支撑件传导热,可以通过支撑单元30的入口与出口之间的温度差(△T)、支撑单元30的截面积(A)、支撑单元30的长度(L)以及支撑单元30的导热系数(k)而获得传导热值。在此,支撑单元30的导热系数是材料的材料性质,并且可以提前获得。可以通过从整个真空绝热本体的热传递量中减去表面传导热和支撑件传导热而获得气体传导热③和辐射传递热④的总和。当通过在显著降低真空空间部50的真空度来使得不存在气体传导热时,可以通过估算辐射传递热而获得气体传导热③与辐射传递热④的比率。
当在真空空间部50内部设置有多孔材料时,多孔材料传导热⑤可以是支撑件传导热②和辐射传递热④的总和。可以根据包括多孔材料的种类、数量等各种变量而改变多孔材料传导热。
根据一个实施例,由相邻的杆31形成的几何中心与每个杆31所定位的位点之间的温度差△T1可以优选地设置为小于0.5℃。另外,由相邻的杆31 形成的几何中心与真空绝热本体的边缘部分之间的温度差△T2可以优选地设置为小于0.5℃。在第二板构件20中,第二板构件20的平均温度与穿过抗传导片60或63的热传递路径与第二板构件20相遇的位点处的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可为最大。例如,当第二空间是比第一空间更热的区域时,穿过抗传导片60或63的热传递路径与第二板构件20相遇的位点处的温度变为最低。类似地,当第二空间是比第一空间更冷的区域时,穿过抗传导片60或63的热传递路径与第二板构件20相遇的位点处的温度变为最高。
这意味着,应该控制除通过抗传导片60或63的表面传导热之外通过其它位点传递的热量,并且仅在表面传导热占据最大热传递量时,才可以实现满足真空绝热本体的全部热传递量。为此,抗传导片60或63的温度变化率可以被控制为大于板构件10和20的温度变化率。
将描述构成真空绝热本体的部件的物理特性。在真空绝热本体中,由真空压力产生的力被施加于所有部件。因此,可以优选地使用具有一定水平的强度(N/m2)的材料。
在这样的条件下,板构件10、20以及侧框架70可以由具有足够强度的材料制成,具有所述足够强度,甚至真空压力也不会损坏它们。例如,当减少杆31的数量以限制支撑传导热时,由于真空压力,板构件10和20可能会发生变形,这可能对冰箱的外观造成不良影响。抗辐射片32可以由具有低辐射率并且可以易于经受薄膜处理的材料制成。另外,抗辐射片32应确保足够强的强度以免因外部冲击而变形。支撑单元30设置有足够强的强度来支撑由真空压力产生的力并承受外部冲击,并且应具有机械加工性。抗传导片 60可以由具有薄板形状的材料制成并且可以承受真空压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板构件10和20、侧框架70和抗传导片60或63可以由具有相同强度的不锈钢材料制成。抗辐射片32可以由强度比不锈钢材料弱的铝制成。支撑单元30可以由强度比铝弱的树脂制成。
与从材料的角度来分析的强度不同,需要从刚度的角度进行分析。刚度 (N/m)是不易变形的性质。尽管使用相同的材料,但是其刚度可能会根据其形状而改变。抗传导片60或63可以由具有一高的或预定强度的材料制成,但是该材料的刚度可能较低,以便当施加真空压力时,抗传导片60或63在没有任何不平整(roughness,粗糙度)的情况下均匀地展开,从而增加耐热性并使辐射热最小化。抗辐射片32需要一定水平的刚度,以免由于变形而接触另一个部件。特别地,抗辐射片32的边缘部分可能由于由抗辐射片32的自身载荷导致的下垂而产生传导热。因此,需要一定水平的刚度。支撑单元 30可能需要足够强的刚度以承受来自板构件10和20的压缩应力和外部冲击。
在一个实施例中,板构件10和20和侧框架70可以具有最高的刚度,以便防止由真空压力导致的变形。支撑单元30(特别是杆31)可以具有第二高的刚度。抗辐射片32可以具有比支撑单元30的刚度低但比抗传导片60 或63的刚度高的刚度。最后,抗传导片60或63可以由易于因真空压力而变形且具有最低的刚度的材料制成。
即使在将多孔材料33填充在真空空间部50中时,抗传导片60或63也可以具有最低的刚度,并且板构件10、20和侧框架70可以具有最高的刚度。
真空空间部50可以仅通过支撑单元30抵抗热传递。在此,多孔材料33 可与支撑单元30一起填充在真空空间部50的内部以抵抗热传递。在不应用支撑单元30的情况下,也可以抵抗向多孔材料33的热传递。
在以上描述中,已经提出了PPS树脂作为适合于支撑单元30的材料。杆31以2cm至3cm的间隙设置在支撑板35上,并且杆31具有1cm至2cm 的高度。这些树脂在成型过程中通常具有差的树脂流动性。在许多情况下,成型制品不具有设计值。特别地,由于树脂在远离液体的液体注入端口的部分中的不均匀地注入,因此通常不能恰当地提供具有短长度的成型产品(诸如杆31)的形状。
之后这可能会导致支撑单元30的损坏或有缺陷的真空绝热本体。
支撑单元30可以是基本二维结构,但是其面积相当大。因此,如果在多个部分中的一个中出现缺陷,则难以丢弃整个结构。随着冰箱和加温设备的尺寸变得越来越大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种限制变得更加明显。
参考图9,在真空绝热本体的内部空间(即,真空空间部50)中设置有热交换管道。热交换管道117可以通过将入口管171结合到出口管172来设置,制冷剂通过入口管被引入到设置在冰箱1中的蒸发器中,制冷剂通过出口管从蒸发器中排出。两个管道(即,入口管171和出口管172)可以通过焊接彼此结合或联接,以包括热交换管道117。所述入口管171可以设置在所述出口管172的内部。流经入口管171和出口管172的制冷剂可以彼此进行热交换,以提高制冷循环的效率。
在下文中,将描述用于支撑热交换管道117在真空空间部50中的位置的技术。
图9是真空绝热本体的局部剖切图,而图10是示出热交换管道设置在真空空间部中的状态的视图。
参考图9和图10,支撑单元30设置在板构件10与板构件20之间。支撑单元30包括与板构件10或20接触的支撑板35以及至少两个或更多个杆 31,优选地,多个杆31保持板构件10与板构件20之间的间隙。
附图中每个杆31可以具有圆锥形或锥形的形状,使得下部部分的截面面积A1可大于上部部分的截面面积A2。因此,可以确保高成型加工性。
热交换管道117会尽可能避免与真空空间部50中的其他构件接触。当由金属(例如铜)制成的管道与另一构件接触时,由于热传导可能导致会降低热交换效率,因此可能无法实现绝热性能。例如,当杆31和热交换管道 117彼此接触时,可能发生热损失或热传递。或者,当板构件10和/或20与热交换管道117彼此接触时,金属之间的结合会导致快速的热损失或热传递。
如图所示,热交换管道117设置在真空空间部50的内部空间中。热交换管道117的从真空空间部50的内部向外部撤出的一部分穿过第一板构件 10和第二板构件20。
在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真空绝热本体中,热交换管道117的入口/出口端部分可以穿过第一板构件10的一个部分和第二板构件20的一个部分。也就是说,每个板构件10和20各自的仅一个位点或区域可被打开以供穿透。因此,可以消除提供多个贯通部或开口的作业的不便,并且可以减少通过贯通部的热损失。此外,由于可以减少必须通过单独方式密封的贯通部的数量,从而可以减少真空空间部50的真空破坏或恶化的可能性。
图11是根据实施例的热交换管道的局部剖切图。
参考图11,在热交换管道117中,具有较小直径的入口管171可以设置在具有较大直径的出口管172中。如上所述,在经过蒸发器之后排出的制冷剂可以流经出口管172,而待引入到蒸发器中的制冷剂可以流经入口管171。
热交换管道117的其中执行制冷剂热交换的热交换区域可以在出口管 172内部。因此,由于不需要执行诸如焊接之类的单独操作来促进入口管171 与出口管172之间的热交换,因此制造过程会是方便的。此外,由于在焊接部中产生的气体是发生在一开始,因此可以去除将被引入真空空间部50中的气体。
根据实施例的热交换管道117处于如下状态,其中:入口管171和出口管172没有从每个板构件10和20的贯通部或开口分支或分离。也就是说,单个管道117可以穿过板构件10和20。因此,由于不需要管道117在贯通部中单独或额外分支,所以可以不设置用于避免与杆31发生干涉的弯曲部分,因此可以降低流经管道117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
在下文中,将更详细地描述热交换管道117穿过每个板构件10和20的部分。
图12是示出热交换管道117被放置在真空空间部50中的状态的视图。
参考图9和图12,热交换管道117设置在真空空间部50的内部空间中,所述真空空间部设置在冰箱1的后表面处。热交换管道117可以经由单个贯通部或开口穿过第一板构件10,并经由单个贯通部或开口穿过第二板构件 20。
热交换管道117可以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穿过第二板构件20以被引导到机器室8(图2),该第二部分穿过第一板构件10以便被引导到冰箱内的蒸发器。热交换管道117可以通过单个贯通部穿过每个板构件10和20。
热交换管道117的第一部分可以线性地撤出,而无需在其延伸方向上弯曲。另一方面,热交换管道117的第二部分可以以大约90度的角度朝向冰箱的内部撤出。
图13A和图13B是示出被撤到冰箱的内部的热交换管道117的第二部分的视图,而图14A和图14B是示出被撤到冰箱的外部(即,机器室8)的热交换管道的第一部分的视图。图13A-图13B和图14A-图14B示出与根据现有技术的技术相比,根据一个实施例的优点,在该实施例中,入口管171 和出口管172彼此焊接到一起。
参考图13A,根据现有技术的被分支成两个部分的入口管171和出口管 172中的每个可以分别在贯通部或开口组件201处穿过第一板构件10。各自穿过两个贯通部201的管道171和172被引导到冰箱内的蒸发器中。因此,由于除非分支后的入口管171和出口管172彼此结合,否则其中发生热交换的管道区域就被减小,因此不利之处在于,设置在真空空间部50中的热交换管道必须增加长度以实现充分的热交换。
参考图13B,在该实施例中,入口管171可以在其被设置在出口管172 中而不是被分支的状态下穿过第一板构件10。因此,热交换管道117可以通过穿过单个贯通部或开口组件201而被引导到冰箱内的蒸发器。因此,由于入口管171和出口管172被保持在结合或联接状态,所以甚至在被撤到冰箱的内部之后,也可以继续执行热交换管道117的热交换操作,因此,可以减小热交换管道117的长度。
根据图13A -图13B的对比图,可以减少贯通部201(热交换管道117 通过所述贯通部而穿过真空空间部)的数量,以减少不便的作业和热损失或热传递,并且也减少对真空空间部50的真空状态的破坏或干扰。焊接部(即,构成热交换管道117的两个管道171和172的接触部)不会暴露于真空空间部50,因此防止真空空间部50内的气体增加,从而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参考图14A,根据现有技术被分支成两个部分的入口管171和出口管172 中的每个可以经由贯通部201穿过第二板构件20。各自穿过这两个贯通部201 的管道171和管道172被引导到冰箱外部的机器室8中。因此,由于除非分支后的入口管171和出口管172彼此结合,否则其中发生热交换的管道区域就被减小,因此不利之处在于,设置在真空空间部50中的热交换管道必须增加长度以实现充分的热交换。
另外,入口管171必须分支,以与入口管172分离,从而使入口管171 穿过彼此不同的贯通部201。在该区域中,由于入口管171急剧地(sharply) 弯曲以避免与杆31接触,因此所述管171可能会变窄而导致意外的压力损失。
参考图14B,在该实施例中,入口管171可以在其被设置在出口管172 中而无需分支的状态下穿过第二板构件20。因此,热交换管道117可以通过穿过单个贯通部201而被引导到冰箱外部的机器室8。因此,由于入口管171 和出口管172被保持在彼此结合的状态,所以甚至在被撤到冰箱外部之后,也可以继续执行热交换管道117的热交换操作,因此,可以减小热交换管道 117的长度。
根据图14A-图14B的对比图,可以减少贯通部201(热交换管道117通过所述贯通部穿过真空空间部50)的数量,以减少不便的作业、热损失或热传递,并且可以减少破坏真空空间部50的真空状态的可能。另外,焊接部 (即,入口管171和出口管172的接触部)不会暴露于真空空间部50,因而防止真空空间部50内的气体增加,从而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而且,由于在入口管171和出口管172未彼此分支的情况下,单个管本体(即,入口管171 和出口管172)被直接撤到外部,因此可以降低流经入口管171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
图15是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热交换管道的剖视图。
参考图15,设置在出口管172的内部空间中的入口管171可以是起皱的(wrinkled)或具有起皱的或脊状的(ridged)截面区域形状。起皱的入口管 171可以在更大的面积上与入口管172内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因此,可以通过具有更大面积的热交换管道117来获得更高的热交换效率。
在该实施例中,入口管172和贯通部201可以以异质焊接方式或垫圈联接方式彼此联接。异质焊接方式可以具有以下优点:接触表面可以通过焊接被完全或更好地密封。然而,入口管172由铜制成,而每个板构件10和20 都由不锈钢制成。因此,由于不同的材料通过焊接彼此结合,所以可能难以执行焊接,并且焊接后的稳定性可能恶化。
下面将描述又一个实施例,其中解决了异质焊接的上述限制,并且实现了热交换管道的上述优点。
图16是根据又一个实施例的热交换管道的剖视图。
参考图16,在根据该实施例的热交换管道117中,入口管171和出口管 172以诸如焊接的方式彼此接触。所述入口管171可以与所述出口管172相邻,而不是在所述出口管内部。因此,入口管171和出口管172可以顺畅地彼此进行热交换。入口管171和出口管172可以以彼此结合或联接的状态被容纳在密封构件或密封材料173中。密封构件173可以具有预定强度,并且由不锈钢制成,即,与每个板构件10和20的材料相同。
密封构件173可以以均质焊接方式联接到每个板构件10和20。如上所述,由于由相同材料制成的金属通过焊接彼此结合,因此可以提高两个构件的结合强度,因为由相同材料制成的金属通过焊接彼此结合。因此,可以方便地进行制造作业,可以提高热交换管道的联接(coupling)和板构件之间密封的可靠性。
另外,还可以防止由不锈钢制成的板构件10、20和由铜或铝材料制成的制冷剂管相互焊接,以获得与由不锈钢制成的板构件10和20之间的可加工性,从而获得足够的刚度。也就是说,根据现有技术的异质焊接可以由密封构件173与板构件10、20之间的均质焊接来代替。
根据所述密封构件173,可以减少需要焊接的位置的数量,以更好地减少泄漏。
填充物或间隔件220被填充到密封构件173中。填充物220可以被填充到入口管171和出口管172中每个的外表面与密封构件173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隔部(spacing part)中。填充物220可以包括诸如发泡聚氨酯(foamed polyurethane)、玻璃纤维(glass fiber)等多孔材料。通过填充物220,入口管171和出口管172中每个的外表面都不会与密封构件173的内表面直接接触。在这种情况下,散发(dissipate)到外部的热交换损失,特别是密封构件173本身的热交换损失可以减少。此外,由于入口管171和出口管172不接触外部的外构件(例如板构件10和20),因此入口管171和出口管172的热不会被传递到外部。因此,可以提高入口管171和出口管172中每个的热交换效率。
填充物220可以不作为单独的材料提供,而是通过使用空气或真空的热隔离来提供。
通过真空隔离和空气隔离实现的隔离效果可能小于上述其中单独提供的填充物220的实施例。而且,可能难以固定入口管171和出口管172的位置。
根据该实施例,类似于参考图11所述的实施例,可以减少贯通部(管道117通过贯通部穿过真空空间部50)的数量,以将不便的作业和热损失减半,从而减少破坏真空空间部的真空状态的可能。另外,焊接部(即,构成热交换管道117的两个管道171和172的接触部)不会暴露于真空空间部50,从而防止真空空间部50内的气体量增加。而且,由于不需要将入口管171 和出口管172分支以穿过分开的贯通部,因此可以减少制冷剂的压力损失。
根据该实施例,由于在热交换管道117与板构件10和20彼此联接时,热交换管道117与板构件10和20是通过均质焊接彼此结合的,因此可以方便地作业,并且可以提高联接和密封保持的可靠性。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入口管171和出口管172被密封在密封构件173内部,因此热交换管道117的整个弯曲过程可能是困难的。例如,在真空空间部50内的热交换管道117的弯曲部分处,当入口管171和出口管172被设置在弯曲部分的曲率中心(curvature center)的内侧和外侧时,即,当入口管171和出口管172的曲率中心相同但曲率半径彼此不同时,更大的应力可能会施加至设置在入口管171和出口管172外部的管道或密封构件173。
在这种情况下,更大的应力施加到设置在入口管171和出口管172外部的管道上可能导致相应管道的损坏和被焊接的部分的损坏。由于适合于制冷剂流动的入口管171和出口管172的不同直径,因此这种限制可能会更为明显。
在该实施例中,为了解决由于不同管道的曲率半径而产生的上述限制,可以在密封构件173内部提供入口管171与出口管172之间的相对布置关系。将通过更换附图更详细地描述入口管171与出口管172之间的布置关系。
图17是根据又一个实施例的热交换管道的视图。
参考图17,热交换管道117的整体延伸方向与图12的类似。
热交换管道117可以经由单个贯通部穿过第一板构件10,并且经由单个贯通部穿过第二板构件20。
穿过第二板构件20的部分可以线性地撤出,而不会在热交换管道117 延伸所沿的方向上弯曲。穿过第一板构件10的部分可以以大约90度的角度在热交换管道117被引导到冰箱内部的方向上撤出。
如上所述,根据热交换管道117的延伸方向,热交换管道117在真空空间部50内可以具有三维的延伸方向。具体地,三个延伸方向或部分231、232、和233可以限定在与提供真空空间部50的平面的延伸方向相同的同一平面内。从第三延伸方向233延伸到冰箱的内部的第四延伸方向或部分241(即,穿过第一板构件10的方向)沿与该平面交叉(crossing)或垂直的方向延伸,但并不延伸到提供真空空间部50的二维平面的内部。第四延伸方向241可能不设置在第一延伸方向231、第二延伸方向232、和第三延伸方向233的同一平面上。
为了防止入口管171和出口管172在热交换管道117的延伸方向上损坏,在热交换管道117的弯曲部或部分处,入口管171和出口管172可以具有相同的曲率半径。在图17中,弯曲部分别由附图标记A、B、C表示。
将参考图18和图19更详细地描述弯曲部A、B和C。
图18是沿着图17中的线A-A’截取的剖视图,而图19是沿着图17中的线B-B’截取的剖视图。
参考图17和图18,入口管171和出口管172可以竖直地设置在密封构件173中。可以保持这种布置直到穿过弯曲部A、弯曲部B、和弯曲部C。弯曲会至少发生在相对于图18的右侧处。
根据入口171管和出口管172的布置,由于入口管171和出口管172在弯曲部A、B和C处具有相同的曲率半径,因此可以防止在每个管道171和 172处的弯曲部A、B和C以及所述管道171和172的结合部分的损坏。
然而,当图18中的管道的布置保持到弯曲部C时,入口管171和出口管172的曲率半径可能彼此不同。也就是说,相对于弯曲部C的曲率半径,所述管道中设置在远侧的管道以较大的曲率半径弯曲。相对于该曲率半径,所述管道中设置在近侧的管道以较小的曲率半径弯曲。因此,可能会损坏管道本身或管道的结合部分。
参考图17和图19,入口管171和出口管172分别设置在水平方向上。管道171和172的布置可以理解为在到达弯曲部C之前就已经完成。也就是说,在从弯曲部B到达弯曲部C之前,管道171和172的布置可旋转大约 90度。例如,如图19所示,入口管171可被设置为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大约 90度。
如图19所示当管道水平地设置时,即使热交换管道117从第三方向233 弯曲到第四方向241,入口管171和出口管172的曲率半径也可以保持相等。因此,即使设置有弯曲部,曲率半径也可以相同,以防止管道171和172以及管道171和172的结合部分被损坏。
图20是热交换管道穿过第二板构件20的位置的剖视图。
参考图20,入口管171和出口管172可以设置在密封构件173中,并且填充物220被填充到密封构件173中,使得入口管171和出口管172不与密封构件173的内表面接触。或者,尽管可以使用真空和空气代替填充物220,但是可以填充填充物220,以防止入口管171与出口管172之间的热传递、防止冷空气泄漏、并且阻断通过所述管道117传播的振动和噪声。
将描述贯通部201。
第二板构件20和密封构件173可以彼此焊接到一起。具体地,第二板构件20的被穿透部分的内表面和通过穿过第二板构件20而被撤到冰箱外部的密封构件173的外表面可以彼此焊接到一起。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二板构件20和密封构件173均由相同材料(诸如不锈钢)制成并且因此以均质焊接方式彼此焊接到一起,因此可以提高焊接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在附图中,附图标记210代表均质焊接部。
均质焊接部210可能会产生热。热可能会沿着密封构件173传导而使填充物220燃烧。为了解决该限制,可以在设置有填充物220的端部分与均质焊接部210之间设置预定宽度L1。该宽度可具有约5cm的长度。因此,当执行焊接时,可以防止由于热传递而引起的填充物220的燃烧。
为了提高焊接部210的接触可靠性,从第二板构件20突出的突出端部分21可以设置有预定长度。为了提供突出端部分,第二板构件20的形状可以在宽度或厚度上发生变形。
在执行均质焊接后,均质焊接部210可以被精饰构件(finishing member) 或盖230覆盖。精饰构件230可能不需要具有诸如真空保持的功能,并且可能只需要防止水分渗透。因此,精饰构件230可以由防潮的橡胶或密封剂 (sealant)制成。
即使在热交换管道117穿过第一板构件10的位置处,图20中所示的结构也可以以类似构造应用。
工业实用性
根据这些实施例,由于设置在真空空间部中的热交换管道被撤到真空空间部的外部,而没有热损失,同时减少了真空破坏的可能性,因此可以预期由于快速应用而产生的高工业效果。
更详细地,具有的效果是:由于贯通部或开口的数量的减少而减少了热损失或热传递;提高了作业的便利性;以及减少了对真空破坏的担忧。另外,因为可以防止由于焊接热交换管道的两个管道所使用的焊接材料产生气体,可以获得真空维持效果。
另外,通过减少管道的弯曲部的数量可以防止或降低制冷剂的压力损失。而且,可以执行均质焊接,从而提高热交换管道的入口管和出口管处的可靠性。

Claims (19)

1.一种冰箱,包括:
主体,具有真空绝热本体和被构造为储藏物品的内部空间;
门,被构造为打开或关闭所述主体以允许从外部空间进入所述内部空间;
压缩机,被构造为压缩制冷剂;
冷凝器,被构造为使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
膨胀装置,被构造为使冷凝后的制冷剂膨胀;
蒸发器,被构造为使膨胀后的制冷剂蒸发以散热;以及
热交换管道,具有彼此联接的出口管和入口管,其中制冷剂经由所述出口管从所述蒸发器排出,并且制冷剂经由所述入口管流向所述蒸发器,且
其中,所述真空绝热本体包括:
第一板,被构造为限定用于所述内部空间的壁的至少一部分;
第二板,被构造为限定用于所述外部空间的壁的至少一部分;
第三空间,设置在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之间,并且被构造为真空空间;
支撑件,被构造为保持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的距离;
开口,形成为通过所述第一板或所述第二板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热交换管道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三空间中,并且所述热交换管道的一区段穿过所述开口;和
管状体,围绕所述入口管和所述出口管且联接至所述第一板或所述第二板中的至少一个,
其中,所述热交换管道具有被弯曲的弯曲区段;并且
所述出口管和所述入口管的截面在所述弯曲区段之前在第一方向上对准,并且在所述弯曲区段之后在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上对准,以防止所述弯曲区段被损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管状体在所述开口处与所述第一板或所述第二板联接,以限制所述第三空间与所述内部空间或所述外部空间之间的气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管状体由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相同的材料制成,并焊接至所述第一板或所述第二板中的至少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中,在所述管状体的内部,在所述入口管的外表面和所述出口管的外表面与所述管状体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填充物,以将所述入口管和所述出口管与所述管状体间隔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管状体具有焊接到所述第一板或所述第二板的焊接点,
其中,所述填充物的一个端部被设置为距所述管状体的焊接点一预定距离以防止所述填充物由于从所述管状体的焊接点到所述填充物的热传递而燃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开口由所述第一板或所述第二板的一突出端限定,并且所述突出端与所述管状体联接,使得所述第二板或所述第一板的形状在宽度或厚度上发生变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热交换管道具有从所述第三空间线性地撤出而无需弯曲的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中,在所述弯曲区段处,所述管状体、所述入口管、和所述出口管中的每个都被弯曲成具有相同的曲率半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出口管和所述入口管在所述热交换管道的穿过所述开口的区段处彼此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热交换管道的穿过所述开口的区段沿线性方向延伸,以便不弯曲。
11.一种真空绝热本体,包括:
第一板,被构造为限定用于第一空间的壁的至少一部分;
第二板,被构造为限定用于第二空间的壁的至少一部分;
第三空间,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并且被构造为真空空间;
支撑件,被构造为保持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的距离;
热交换管道,包括彼此联接的第一管和第二管;
一个第一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中,所述热交换管道穿过所述第一开口从所述第一空间进入所述第三空间中;
突出部,被构造为从所述第一板突出并且限定所述一个第一开口;以及
密封构件,入口管和出口管设置于所述密封构件中,并且被构造为穿过所述第一开口,
其中,所述密封构件的外表面联接到所述突出部的内表面,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在所述第三空间以及所述第一空间和对应于所述一个第一开口的部分之一中彼此热交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真空绝热本体,其中,一个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中,所述热交换管道穿过所述第二开口从所述第二空间进入所述第三空间中,和/或
其中,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在所述第三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中彼此热交换,或者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在所述第三空间和对应于所述一个第二开口的部分中彼此热交换。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真空绝热本体,其中,所述热交换管道的穿过所述第三空间的一部分弯曲至少三次。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真空绝热本体,其中,所述第一管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管的直径,并且所述第二管设置在所述第一管的内部,使得在其中执行制冷剂的热交换的所述热交换管道的热交换区域是所述入口管的外周表面的区域。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真空绝热本体,其中,所述第二管具有起皱的截面形状。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真空绝热本体,其中,所述第二管是制冷剂流经的入口管,而所述第一管是蒸发后的制冷剂流经的出口管。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真空绝热本体,其中,所述密封构件焊接到所述突出部的一端,以密封所述第三空间。
18.一种真空绝热本体,包括:
壁,具有面向彼此的第一板和第二板以在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之间形成真空空间;
支撑件,被构造为保持限定所述真空空间的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的距离;
第一管;
第二管;
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中,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穿过所述开口;
密封件,围绕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并且具有在所述开口处焊接到所述第一板上的焊接点;
填充物,被设置在入口管的外表面和出口管的外表面与管状体的内表面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沿其伸长方向联接,以便彼此热交换,并且
其中,所述入口管和所述出口管穿过所述第一板的单个贯通部,
其中所述填充物的一个端部被设置为距所述管状体的焊接点一预定距离以防止所述填充物由于从所述管状体的焊接点到所述填充物的热传递而燃烧。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真空绝热本体,其中,所述填充物设置在所述密封件中,以在所述真空空间内部保持所述密封件与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之间的距离,其中所述填充物由可燃材料制成,并且朝向所述真空空间与所述开口间隔开一预定距离。
CN201980023630.1A 2018-06-27 2019-06-25 真空绝热本体和冰箱 Active CN1119368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36824.4A CN115289746B (zh) 2018-06-27 2019-06-25 真空绝热本体和冰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074172A KR102611508B1 (ko) 2018-06-27 2018-06-27 진공단열체 및 냉장고
KR10-2018-0074172 2018-06-27
PCT/KR2019/007678 WO2020004914A1 (en) 2018-06-27 2019-06-25 Vacuum adiabatic body and refrigerator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36824.4A Division CN115289746B (zh) 2018-06-27 2019-06-25 真空绝热本体和冰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36809A CN111936809A (zh) 2020-11-13
CN111936809B true CN111936809B (zh) 2022-08-26

Family

ID=6898743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36824.4A Active CN115289746B (zh) 2018-06-27 2019-06-25 真空绝热本体和冰箱
CN201980023630.1A Active CN111936809B (zh) 2018-06-27 2019-06-25 真空绝热本体和冰箱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36824.4A Active CN115289746B (zh) 2018-06-27 2019-06-25 真空绝热本体和冰箱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11740008B2 (zh)
EP (1) EP3814700A4 (zh)
KR (2) KR102611508B1 (zh)
CN (2) CN115289746B (zh)
AU (1) AU2019292383B2 (zh)
RU (2) RU2765162C1 (zh)
WO (1) WO2020004914A1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73644Y (zh) * 2009-03-05 2009-12-30 上海芙蓉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型冷冻柜
CN101825378A (zh) * 2009-03-05 2010-09-08 上海芙蓉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排气冷却回热装置的制冷系统
CN103090630A (zh) * 2011-11-04 2013-05-08 Lg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
CN205593277U (zh) * 2016-04-13 2016-09-21 Tcl家用电器(合肥)有限公司 冰箱
WO2017112114A1 (en) * 2015-12-22 2017-06-29 Whirlpool Corporation Umbilical for pass through in vacuum insulated refrigerator structures
CN206546057U (zh) * 2015-08-05 2017-10-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冰箱
CN107676845A (zh) * 2017-10-26 2018-02-09 何铭 一种co2空气源热泵增效供暖装置
CN107923701A (zh) * 2015-08-03 2018-04-17 Lg电子株式会社 真空绝热体及冰箱
WO2018111235A1 (en) * 2016-12-13 2018-06-21 Whirlpool Corporation Pass-through solutions for vacuum insulated structur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0882A (en) * 1928-09-07 1935-05-07 Stator Refrigeration Inc Insulating housing
US2617551A (en) * 1947-01-08 1952-11-11 William Krielaus Refrigerator and its construction
JPH1089809A (ja) * 1996-09-18 1998-04-10 Fuji Koki:Kk 膨張弁
DE19745860A1 (de) * 1997-10-16 1999-06-17 Bosch Siemens Hausgeraete Wärmeisolierende Wandung
KR100343719B1 (ko) 2000-01-14 2002-07-20 엘지전자주식회사 진공 단열재 패널을 구비한 냉장고 도어
NL1024810C2 (nl) 2003-11-19 2005-05-23 Level Holding Bv Verbeterd vacuümisolatiepaneel.
CA2489487A1 (en) * 2004-12-09 2006-06-09 Icefloe Technologies Inc. Portable apparatus for chilling draught beverages
US7578534B2 (en) * 2005-11-03 2009-08-25 Martin Marietta Materials, Inc. Structural panel for a refrigerated trailer comprising an integrated bulkhead structure for promoting air flow
DE102008001707A1 (de) * 2008-05-09 2009-11-12 Robert Bosch Gmbh Energiewandler- und/oder Energiespeichervorrichtung mit fluorabsorberierender Ummantelung
US8257815B2 (en) * 2009-05-04 2012-09-04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acuum insulator
EP2443050B1 (en) * 2009-06-19 2015-08-05 Carrier Corporation Temperature-controlled cargo container with air distribution
US8365551B2 (en) * 2010-12-09 2013-02-0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Vacuum insulator for a refrigerator appliance
JP2012251704A (ja) 2011-06-02 2012-12-20 Panasonic Corp 冷蔵庫
WO2013019401A1 (en) * 2011-08-01 2013-02-07 Gtat Corporation Liquid-cooled heat exchanger
US9038403B2 (en) * 2012-04-02 2015-05-26 Whirlpool Corporation Vacuum insulated door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the creation thereof
KR102041265B1 (ko) 2013-05-02 2019-11-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Emi 차폐기능과 방열 기능을 가지는 반도체 패키지
WO2014196220A1 (ja) 2013-06-07 2014-12-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蔵庫
KR102163292B1 (ko) 2013-07-26 2020-10-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진공단열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냉장고
DE102014109332B4 (de) * 2014-07-03 2016-10-06 Jobst H. KERSPE Isoliergehäus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Isoliergehäuses
US20160069595A1 (en) * 2014-09-05 2016-03-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efrigerator
JP2016196933A (ja) 2015-04-06 2016-11-2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真空断熱体
KR20170016188A (ko) 2015-08-03 2017-02-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진공단열체 및 냉장고
KR102525551B1 (ko) * 2015-08-03 2023-04-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진공단열체 및 냉장고
KR102466469B1 (ko) 2015-08-03 2022-11-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진공단열체 및 냉장고
KR102514039B1 (ko) * 2015-08-03 2023-03-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진공단열체 및 냉장고
KR102529853B1 (ko) 2015-08-03 2023-05-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진공단열체, 진공단열체의 제조방법, 다공성물질패키지, 및 냉장고
KR102511095B1 (ko) 2017-12-13 2023-03-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진공단열체 및 냉장고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73644Y (zh) * 2009-03-05 2009-12-30 上海芙蓉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型冷冻柜
CN101825378A (zh) * 2009-03-05 2010-09-08 上海芙蓉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排气冷却回热装置的制冷系统
CN103090630A (zh) * 2011-11-04 2013-05-08 Lg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
CN107923701A (zh) * 2015-08-03 2018-04-17 Lg电子株式会社 真空绝热体及冰箱
CN206546057U (zh) * 2015-08-05 2017-10-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冰箱
WO2017112114A1 (en) * 2015-12-22 2017-06-29 Whirlpool Corporation Umbilical for pass through in vacuum insulated refrigerator structures
CN205593277U (zh) * 2016-04-13 2016-09-21 Tcl家用电器(合肥)有限公司 冰箱
WO2018111235A1 (en) * 2016-12-13 2018-06-21 Whirlpool Corporation Pass-through solutions for vacuum insulated structures
CN107676845A (zh) * 2017-10-26 2018-02-09 何铭 一种co2空气源热泵增效供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36809A (zh) 2020-11-13
US20230349626A1 (en) 2023-11-02
AU2019292383A1 (en) 2020-10-22
RU2765162C1 (ru) 2022-01-26
KR20200001337A (ko) 2020-01-06
US11740008B2 (en) 2023-08-29
WO2020004914A1 (en) 2020-01-02
KR102611508B1 (ko) 2023-12-08
KR20230169050A (ko) 2023-12-15
CN115289746B (zh) 2024-03-26
RU2022101341A (ru) 2022-02-03
EP3814700A1 (en) 2021-05-05
EP3814700A4 (en) 2022-03-09
US20210041162A1 (en) 2021-02-11
CN115289746A (zh) 2022-11-04
AU2019292383B2 (en) 2022-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98165B (zh) 真空绝热体以及冰箱
CN110998166B (zh) 真空绝热体以及冰箱
US20230184367A1 (en) Vacuum adiabatic body and refrigerator
US20240159449A1 (en) Vacuum adiabatic body and refrigerator
KR20240004145A (ko) 진공단열체 및 냉장고
CN111936809B (zh) 真空绝热本体和冰箱
CN111936808B (zh) 真空绝热本体和冰箱
CN112005065B (zh) 真空绝热体及冰箱
RU2776222C1 (ru) Вакуумное адиабатическое тело и холодильни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