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34791B - 失配校准电路、方法、系统和射频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失配校准电路、方法、系统和射频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34791B
CN111934791B CN202010825457.1A CN202010825457A CN111934791B CN 111934791 B CN111934791 B CN 111934791B CN 202010825457 A CN202010825457 A CN 202010825457A CN 111934791 B CN111934791 B CN 1119347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smatch
signal
compensation
transmitter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2545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34791A (zh
Inventor
熊廷文
李曙光
徐红如
彭仁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Yingruichu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Yingruichu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Yingruichu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Yingruichu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2545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3479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347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347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347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347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1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失配校准电路、方法、系统和射频系统,该失配校准电路包括:变频模块,用于连接通信系统的发射机,将所述发射机生成的发射信号变频至基带,并输出所述发射信号中的失配信息;计算模块,连接所述变频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失配信息,并基于所述失配信息,计算所述发射信号对应的补偿信息;补偿模块,一端连接所述计算模块,另一端用于连接所述发射机的输入端,接收所述补偿信息,并将所述补偿信息补偿至所述发射机的基带信号所在的信号通道。本申请实现了自动估计和补偿发射机的失配信息,实现发射机失真的自动校准,提高射频发射机的发射信号质量,不需要人工干预,从而大大节省测试时间和测试成本。

Description

失配校准电路、方法、系统和射频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失配校准电路、方法、系统和射频系统。
背景技术
射频(简称RF)表示可以辐射到空间的电磁频率,频率范围从300kHz~300GHz之间,是一种高频交流变化电磁波的简称。射频技术在通信领域中被广泛使用。
在通信系统的射频发射机中,一般存在各种电路失配,比如发射机的直流失调(DCoffset)、正交失配(IQ mismatch)以及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等。这些失配会影响发射机的发射信号误差向量幅度(Error Vector Magnitude,简称“EVM”,误差向量幅度),进而影响发射机的发射性能。通常的发射机中都会对这些射频电路的失配进行校准,以提高发射机的发射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失配校准电路、方法、系统和射频系统,用以自动估计和补偿发射机的失配信息,实现发射机失真的自动校准,提高射频发射机的发射信号质量,不需要人工干预,从而大大节省测试时间和测试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失配校准电路,包括:变频模块,连接通信系统的发射机,用于将所述发射机生成的发射信号变频至基带,并输出所述发射信号中的失配信息;所述发射机用于根据基带信号生成所述发射信号;计算模块,连接所述变频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失配信息,并基于所述失配信息,计算所述发射信号对应的补偿信息;补偿模块,一端连接所述计算模块,另一端连接所述发射机的输入端,用于接收所述补偿信息,并将所述补偿信息补偿至所述基带信号所在的信号通道;所述发射机还用于,根据补偿后的所述基带信号,发出校准后的所述发射信号。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射机包括:正交调制器,接收所述基带信号,并对所述基带信号进行上变频处理后,生成射频信号;功率放大器,连接所述正交调制器,用于接收所述射频信号,并将所述射频信号放大后,生成所述发射信号。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变频模块包括:第一衰减器,连接所述正交调制器的输出端,用于接收所述射频信号,并按照第一预设比例对所述射频信号进行衰减处理;第一混频器,连接所述第一衰减器,用于接收衰减后的所述射频信号,并对衰减后的所述射频信号下变频至基带,输出所述射频信号中的第一失配分量。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变频模块还包括:第二衰减器,连接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用于接收所述发射信号,并按照第二预设比例对所述发射信号进行衰减处理;第二混频器,连接所述第二衰减器,用于接收衰减后的所述发射信号,并对衰减后的所述发射信号下变频至基带,输出所述发射信号中的第二失配分量。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模块包括:直流失调计算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混频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失配分量,并基于所述第一失配分量计算所述发射机对应的直流补偿分量。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模块还包括:正交失配计算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混频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失配分量,并基于所述第一失配分量计算所述发射机对应的正交补偿分量。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模块还包括:非线性失配计算单元,连接所述第二混频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失配分量,并基于所述第二失配分量计算所述发射机对应的非线性补偿分量。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补偿模块包括:直流补偿单元,连接所述直流失调计算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直流补偿分量,并根据所述直流补偿分量对所述基带信号进行补偿。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补偿模块还包括:正交补偿单元,连接所述正交失配计算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正交补偿分量,并根据所述正交补偿分量对所述基带信号进行补偿。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补偿模块还包括:非线性补偿单元,连接所述非线性失配计算单元,用于接收所述非线性补偿分量,并根据所述非线性补偿分量对所述基带信号进行补偿。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二失配分量计算所述发射机对应的非线性补偿分量包括:将所述第二失配分量转换至极坐标下,生成所述发射信号包含非线性失真的失真幅度和失真相位;将所述发射信号转换至极坐标下,生成所述发射信号的原始幅度和原始相位;比较所述失真幅度与原始幅度的幅度差,比较所述失真相位与所述原始相位的相位差,得到所述非线性补偿分量。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失配校准方法,包括:接收发射机生成的发射信号;将所述发射信号变频至基带,得到所述发射信号中的失配信息;基于所述失配信息,计算所述发射信号对应的补偿信息;将所述补偿信息补偿至所述基带信号所在的信号通道。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失配校准系统,包括:
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及其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失配校准电路;发射机,包括:正交调制器,接收所述基带信号,并对所述基带信号进行上变频处理后,生成射频信号;功率放大器,连接所述正交调制器,用于接收所述射频信号,并将所述射频信号放大后,生成所述发射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射频系统,包括: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及其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失配校准电路、发射机和接收机。
本申请提供的失配校准电路、方法、系统和射频系统,分别基于对发射机生成的发射信号,分析出发射信号对应的直流失调、正交失配和非线性失真等失配信息,从而完成对发射机的自动失配校准,提高发射信号质量,所有校准和补偿过程可以自动进行,不需要人工干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射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失配校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失配校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直流补偿单元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正交补偿单元的示意图;
图6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非线性补偿单元的示意图;
图6B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非线性补偿单元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失配校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射频系统,2-失配校准系统,10-失配校准电路,11-变频模块,111-第一衰减器,112-第一混频器,113-第二衰减器,114-第二混频器,12-计算模块,121-直流失调计算单元,122-正交失配计算单元,123-非线性失配计算单元,13-补偿模块,131-直流补偿单元,132-正交补偿单元,133-非线性补偿单元,20-发射机,21-正交调制器,22-功率放大器,30-接收机,RF_IN-射频信号,RF_OUT-发射信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射频系统1,包括:失配校准电路10、发射机20和接收机30。其中:
在射频系统1实际工作场景中,发射机20可以根据基带信号生成发射信号,并将发射信号发射出去,该发射信号可以为射频信号,接收机30可以接收到相应的射频信号,进而实现在发射机20与接收机30之间的通信过程。
于一实施例中,发射机20可以包括:正交调制器21和功率放大器22,其中:正交调制器21用于接收基带信号,并对基带信号进行上变频处理后,生成射频信号。功率放大器22连接正交调制器21,用于接收射频信号,并将射频信号放大后,生成发射信号。
在上述通信过程中,基带信号I_OUT和Q_OUT需要经过射频发射机20的正交调制器21的调制、功率放大器22放大之后发射出去。在此过程中,由于实际电路设计和版图布局等原因,往往会产生各种失配信息,比如直流失调分量(DC offset)和正交失配分量(IQmismatch),会影响发射信号RF_OUT质量。而由于功率放大器22的器件非线性以及发热等原因,往往会产生非线性幅度和相位失真(AM/PM),导致信号压缩和畸变。为了补偿上述3种失真,可以通过失配校准电路10对发射机20的信号处理过程进行补偿,进而实现自动失配校准。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失配校准系统2,包括失配校准电路10和发射机20,可用于如图1所示的射频系统1中,以对发射机20的信号处理过程进行补偿,进而实现自动失配校准。该失配校准电路10包括:变频模块11、计算模块12和补偿模块13,其中:
变频模块11,连接通信系统的发射机20,用于将发射机20生成的发射信号RF_OUT变频至基带,并输出发射信号RF_OUT中的失配信息。发射机20用于根据基带信号生成发射信号RF_OUT。
于一实施例中,失配信息可以是直流失调分量(DC offset)、正交失配分量(IQmismatch)和非线性失真分量中的一个或多个。
计算模块12,连接变频模块11,用于接收失配信息,并基于失配信息,计算发射信号RF_OUT对应的补偿信息。
补偿模块13,一端连接计算模块12,另一端连接发射机20的输入端,用于接收补偿信息,并将补偿信息补偿至基带信号所在的信号通道。
发射机20还用于,根据补偿后的基带信号,发出校准后的发射信号RF_OUT。
上述失配校准电路10,通过变频模块11对发射信号RF_OUT进行采样和下变频,得到包含有失配信息的基带信号。然后该信号送入计算模块12进行失配估计,得到失配信息需要的补偿信息。然后将补偿信息送入补偿模块13进行补偿,完成发射信号RF_OUT自动失配校准。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失配校准系统2,包括失配校准电路10和发射机20,可用于如图1所示的射频系统1中,以对发射机20的信号处理过程进行补偿,进而实现自动失配校准。该失配校准电路10包括:变频模块11、计算模块12和补偿模块13。
如图3所示,假设初始输入的基带信号I_IN和基带信号Q_IN,补偿模块13的初始补偿值为AM_COMP和AM_AM为1,其他全部为0,等同bypass所有补偿模块13。在初始的失配校准过程中,基带信号I_IN和基带信号Q_IN首先经过补偿模块13处理后,得到初始补偿后的两路信号I_OUT和信号Q_OUT,然后将信号I_OUT和信号Q_OUT送入发射机20的正交调制器21中进行上变频,得到射频信号RF_IN。将射频信号RF_IN送入功率放大器22放大后,可以得到需要的发射信号RF_OUT。之后会进入自动失配校准过程,具体如下:
变频模块11包括:第一衰减器111和第一混频器112。第一衰减器111连接正交调制器21的输出端,用于接收射频信号RF_IN,并按照第一预设比例对射频信号RF_IN进行衰减处理。第一混频器112可以是自混频器,连接第一衰减器111,用于接收衰减后的射频信号RF_IN,并对衰减后的射频信号RF_IN下变频至基带,输出射频信号RF_IN中的第一失配分量。
于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述变频模块11工作原理如下:第一衰减器111将正交调制器21的输出射频信号RF_IN衰减一定的第一预设比例(比如20dB)之后,送入第一混频器112中,从而将射频信号RF_IN下变频到基带,从中获取第一失配分量,第一失配分量中包括射频信号RF_IN中的直流失调信息分量的IF_DCoffset信号和/或正交失配信息分量的IF_IQmismatch信号。然后将IF_DCoffset信号、IF_IQmismatch信号分别送入计算模块12中进行后续处理。
于一实施例中,正交调制器21发射的信号强度可以为-5dBm~5dBm,第一混频器112的输入1dB压缩点最大值落在-20dBm~-10dBm范围内,此时第一预设比例可以为20dB,以避免信号压缩失真。衰减太大可能导致信号质量恶化严重,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第一预设比例。
于一实施例中,变频模块11还包括:第二衰减器113和第二混频器114。第二衰减器113连接功率放大器22的输出端,用于接收发射信号RF_OUT,并按照第二预设比例对发射信号RF_OUT进行衰减处理。第二混频器114可以是下混频器,连接第二衰减器113,用于接收衰减后的发射信号RF_OUT,并对衰减后的发射信号RF_OUT下变频至基带,输出发射信号RF_OUT中的第二失配分量。
于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衰减器113将功率放大器22的输出发射信号RF_OUT衰减一定的第二预设比例(比如35dB)之后,送入第二混频器114中,从而将发射信号RF_OUT下变频到基带,从中获取第二失配分量,第二失配分量中至少可以包括发射信号RF_OUT中的非线性失真信息分量的IF_AMPM信号。然后将IF_AMPM信号送入计算模块12中进行后续处理。
于一实施例中,功率放大器22发射的信号强度可以为10dBm~25dBm,第二混频器114的输入1dB压缩点最大值可以落在-20dBm~-10dBm范围内,此时第二预设比例可以为35dB,以避免信号压缩失真。衰减太大可能导致信号质量恶化严重,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第二预设比例。
于一实施例中,计算模块12包括:直流失调计算单元121,连接第一混频器112,用于接收第一失配分量,并基于第一失配分量计算发射机20对应的直流补偿分量。
直流失调计算单元121可以对第一失配分量中的IF_DCoffset信号进行估计计算,得到对应的直流失调补偿值(信号I_DC和信号Q_DC),即直流补偿分量。
于一实施例中,直流失调计算单元121可以将带有直流失调信息分量的IF_DCoffset信号进行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里叶变换)分析。可以得到直流偏移DC_offset信号所对应的频谱分量。发射机20中的直流失调越大,DC_offset信号对应的频谱分量功率越大。可以通过合适的算法来实现,比如基于递归扫描算法或者二分法等,可以找到最低频谱分量所对应的DC_offset信号大小。
于一实施例中,补偿模块13包括:直流补偿单元131,连接直流失调计算单元121,用于接收直流补偿分量,并根据直流补偿分量对基带信号进行补偿。
直流补偿单元131将最低频谱分量所对应的DC_offset信号补偿到基带信号I_IN和基带信号Q_IN的信号通路中,可以得到补偿后的基带信号I_OUT1和基带信号Q_OUT1,从而完成直流失配的补偿。
于一实施例中,直流补偿单元131可以在I和Q两个信号通路中分别加入一个加法器来实现。如图4所示,假设直流计算单元计算出的直流补偿分量为信号I_DC和信号Q_DC,分别在I和Q两个信号通道对应加入一个加法器,使得信号I_DC与基带信号I_IN相加,信号Q_DC与基带信号Q_IN相加,实现直流失配补偿。
于一实施例中,计算模块12还包括:正交失配计算单元122,连接第一混频器112,用于接收第一失配分量,并基于第一失配分量计算发射机20对应的正交补偿分量。
正交失配计算单元122可以对第一失配分量中的IF_IQmismatch信号进行估计计算,得到对应的正交失配补偿值(信号AM_COMP和信号PH_COMP),即正交补偿分量。
于一实施例中,正交失配计算单元122可以将带有正交失配信息分量的IF_IQmismatch信号进行FFT分析,可以得到正交失配IQ_mismatch信号对应的频谱分量。发射机20中的正交失配越大,IQ_mismatch信号对应的频谱分量功率越大。可以通过合适的算法来实现,比如基于递归扫描算法或者二分法等,可以找到最低频谱分量所对应的IQ_mismatch信号大小。
于一实施例中,补偿模块13还包括:正交补偿单元132,连接正交失配计算单元122,用于接收正交补偿分量,并根据正交补偿分量对基带信号进行补偿。
如图3所示,正交补偿单元132可以将正交补偿分量(AM_COMP和PH_COMP)补偿到信号I_OUT1和信号Q_OUT1所在的信号通路中,进而得到正交补偿后的信号I_OUT2和信号Q_OUT2,从而完成正交失配的补偿。
于一实施例中,正交补偿单元132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如图5所示,假设正交补偿分量为信号AM_COMP和信号PH_COMP,正交补偿单元132的输入为信号I_OUT1、信号Q_OUT1和以及幅度失配信号AM_COMP以及相位失配信号PH_COMP的正弦sin(PH_COMP)和余弦cos(PH_COMP),输出为信号I_OUT2和信号Q_OUT2。经过三角公式可以完成幅度补偿和相位的补偿的过程推导。具体计算方式如下:
I_OUT2=[I_OUT1*cos(PH_COMP)-Q_OUT1*sin(PH_COMP)]*AM_COMP。
Q_OUT2=Q_OUT1*cos(PH_COMP)-I_OUT1*sin(PH_COMP)。
于一实施例中,计算模块12还包括:非线性失配计算单元123,连接第二混频器114,用于接收第二失配分量,并基于第二失配分量计算发射机20对应的非线性补偿分量。
非线性失配计算单元123可以对发射信号RF_OUT中非线性失真信息分量的IF_AMPM信号进行估计计算,得到对应的幅度、相位非线性补偿值(AM_AM和AM_PM),即非线性补偿分量。
于一实施例中,基于第二失配分量计算发射机20对应的非线性补偿分量包括:将第二失配分量转换至极坐标下,生成发射信号RF_OUT包含非线性失真的失真幅度和失真相位。将发射信号RF_OUT转换至极坐标下,生成发射信号RF_OUT的原始幅度和原始相位。比较失真幅度与原始幅度的幅度差,比较失真相位与原始相位的相位差,得到非线性补偿分量。
非线性失配计算单元123对非线性失真补偿值AM_AM和AM_PM计算方式具体如下:将下变频之后带有非线性失真信息分量的IF_AMPM信号进行cordic(Coordinate RotationDigital Computer,坐标旋转数字计算方法)转化,将其从直角坐标转化到极坐标,得到含有非线性失真的第一幅度和第一相位。并且将原始的发射信号RF_OUT进行cordic转化,将其从直角坐标转化到极坐标,得到原始的发射信号RF_OUT的第二幅度和第二相位。然后比较第一幅度和第二幅度的幅度差,比较第一相位和第二相位的相位差,得到在IF_AMPM信号对应需要补偿的幅度和相位。非线性失配计算单元123可以通过扫描不同的输入信号大小,得到在不同的输入信号幅度下需要补偿的幅度和相位(AM_AM和AM_PM)。
于一实施例中,补偿模块13还包括:非线性补偿单元133,连接非线性失配计算单元123,用于接收非线性补偿分量,并根据非线性补偿分量对基带信号进行补偿。
非线性失真补偿值AM_AM和AM_PM的补偿,可以采用查找表的方式来实现。可以将不同的输入至非线性补偿单元133的信号幅度或者信号功率(也就是信号幅度的平方)下需要补偿的幅度和相位放入一个查找表(Look_UP_Table)中,根据发射信号RF_OUT对应的信号幅度或者信号功率进行查找,选择发射信号RF_OUT需要补偿的幅度失真AM_AM和相位失真AM_PM。
于一实施例中,如图6A所示,输入非线性补偿单元133的信号I_OUT2和信号Q_OUT2首先经过极坐标转化为幅度AM和相位PH,然后根据信号幅度的大小在查找表中查找对应的幅度失真AM_AM1和相位失真AM_PM1,然后将幅度AM与幅度失真AM_AM1相乘,将相位PH与相位失真AM_PM1相加,进而得到补偿后的幅度AM1和相位PH1,然后进行直角坐标转化为补偿后的信号I_OUT和信号Q_OUT输出。
于一实施例中,如图6B所示,输入非线性补偿单元133的信号I_OUT2和信号Q_OUT2首先经过极坐标转化为幅度AM和相位PH,然后根据信号功率的大小在查找表中查找对应的幅度失真AM_AM1和相位失真AM_PM1,然后将幅度AM与幅度失真AM_AM1相乘,将相位PH与相位失真AM_PM1相加,进而得到补偿后的幅度AM1和相位PH1,然后进行直角坐标转化为补偿后的信号I_OUT和信号Q_OUT输出。
于一实施例中,直流补偿、正交补偿和非线性补偿过程以及对应的处理模块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分别单独进行分析和计算,以避免不同失真之间相互叠加,影响估计结果。
于一实施例中,可以先进行直流失配DC_offset信号的补偿流量估计和补偿过程,然后进行正交失配IQ_Mismatch信号的补偿流量估计和补偿过程,最后进行非线性失真补偿流量的估计和补偿过程。
于一实施例中,也可以直流失配DC_offset信号和正交失配IQ_Mismatch信号一起进行补偿量的估计和补偿过程,然后进行非线性失真补偿量的估计和补偿过程。
于一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要只选择上述3种补偿方案中的一种或者2种进行补偿。
于一实施例中,每种补偿量的估计和补偿过程可以多次循环执行,以便于能归一化到一个比较准确的失真估计值进行补偿。所有的估计和补偿校准都可以全自动完成,不需要人工干预,大大节省测试成本。
上述失配校准电路10,可以根据需要灵活的选择三种发射机20失真的估计和补偿,所有校准都是全自动进行,中间不需要人工干预,从而在提高发射信号RF_OUT质量的同时,大大节省测试时间和测试成本。
以上过程只是为了描述方便给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例子,实际情形下可能只做其中的一部分,比如只做直流失调的补偿,或者只做正交失配的补偿,或者只做非线性失真的补偿,或者其中的一部分组合。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失配校准方法,可用于如图1所示的射频系统1中,以对发射机20的信号处理过程进行补偿,进而实现自动失配校准。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701:接收发射机20生成的发射信号RF_OUT。
步骤702:将发射信号RF_OUT变频至基带,得到发射信号RF_OUT中的失配信息。
步骤703:基于失配信息,计算发射信号RF_OUT对应的补偿信息。
步骤704:将补偿信息补偿至基带信号所在的信号通道。
上述失配校准方法的具体内容和有益效果,请参见上述失配校准电路10的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作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失配校准电路,适配于发射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变频模块,用于连接通信系统的发射机,将所述发射机生成的发射信号变频至基带,并输出所述发射信号中的失配信息;
计算模块,连接所述变频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失配信息,并基于所述失配信息,计算所述发射信号对应的补偿信息;
补偿模块,一端连接所述计算模块,另一端用于连接所述发射机的输入端,接收所述补偿信息,并将所述补偿信息补偿至所述发射机的基带信号所在的信号通道;
所述变频模块包括:
第一衰减器,用于接收所述发射机生成的射频信号,并按照第一预设比例对所述射频信号进行衰减处理;
第一混频器,连接所述第一衰减器,用于接收衰减后的所述射频信号,并对衰减后的所述射频信号下变频至基带,输出所述射频信号中的第一失配分量;
第二衰减器,用于接收所述发射机生成的发射信号,并按照第二预设比例对所述发射信号进行衰减处理;
第二混频器,连接所述第二衰减器,用于接收衰减后的所述发射信号,并对衰减后的所述发射信号下变频至基带,输出所述发射信号中的第二失配分量;
所述计算模块还包括:
正交失配计算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混频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失配分量,并基于所述第一失配分量计算所述发射机对应的正交补偿分量;
所述补偿模块还包括:
正交补偿单元,用于连接所述正交失配计算单元,接收所述正交补偿分量,并根据所述正交补偿分量对所述基带信号进行补偿;
所述计算模块还包括:
非线性失配计算单元,连接所述第二混频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失配分量,并基于所述第二失配分量计算所述发射机对应的非线性补偿分量;
所述补偿模块还包括:
非线性补偿单元,用于连接所述非线性失配计算单元,接收所述非线性补偿分量,并根据所述非线性补偿分量对所述基带信号进行补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模块包括:
直流失调计算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混频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失配分量,并基于所述第一失配分量计算所述发射机对应的直流补偿分量;
所述补偿模块包括:
直流补偿单元,用于连接所述直流失调计算单元,接收所述直流补偿分量,并根据所述直流补偿分量对所述基带信号进行补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二失配分量计算所述发射机对应的非线性补偿分量包括:
将所述第二失配分量转换至极坐标下,生成所述发射信号包含非线性失真的失真幅度和失真相位;
将所述发射信号转换至极坐标下,生成所述发射信号的原始幅度和原始相位;
比较所述失真幅度与原始幅度的幅度差,比较所述失真相位与所述原始相位的相位差,得到所述非线性补偿分量。
4.一种失配校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失配校准电路;
发射机,包括:
正交调制器,接收所述基带信号,并对所述基带信号进行上变频处理后,生成射频信号;
功率放大器,连接所述正交调制器,用于接收所述射频信号,并将所述射频信号放大后,生成所述发射信号。
5.一种射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失配校准电路,以及发射机和接收机。
CN202010825457.1A 2020-08-17 2020-08-17 失配校准电路、方法、系统和射频系统 Active CN1119347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25457.1A CN111934791B (zh) 2020-08-17 2020-08-17 失配校准电路、方法、系统和射频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25457.1A CN111934791B (zh) 2020-08-17 2020-08-17 失配校准电路、方法、系统和射频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34791A CN111934791A (zh) 2020-11-13
CN111934791B true CN111934791B (zh) 2023-01-13

Family

ID=73310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25457.1A Active CN111934791B (zh) 2020-08-17 2020-08-17 失配校准电路、方法、系统和射频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34791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81867A1 (fr) * 2002-03-22 2003-10-02 Nec Corporation Procede et appareil de transmission
CN102136858A (zh) * 2010-01-25 2011-07-2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基站校准方法和校准装置
KR101131746B1 (ko) * 2010-10-29 2012-04-05 건국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다중 경로를 갖는 알에프 송신기의 경로 오차 보상 장치 및 그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81689B2 (ja) * 1999-11-30 2003-03-0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非線形歪み補償回路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送信装置並びに移動通信機
JP4347531B2 (ja) * 2001-03-19 2009-10-21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非線形歪み補償方法及び非線形歪み補償回路
KR100495431B1 (ko) * 2003-07-18 2005-06-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업 컨버터의 교정장치 및 방법
US7424064B2 (en) * 2003-11-20 2008-09-09 Nokia Corporation Polar transmitter with digital to RF converter
US8654885B2 (en) * 2006-06-06 2014-02-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Fast in-phase and quadrature imbalance calibration
CN101610090B (zh) * 2008-06-20 2012-10-1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零中频发射机和校准零中频发射信号的方法
CN101777875B (zh) * 2010-01-22 2011-11-16 上海全波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直角坐标系统的自适应非线性补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81867A1 (fr) * 2002-03-22 2003-10-02 Nec Corporation Procede et appareil de transmission
CN102136858A (zh) * 2010-01-25 2011-07-2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基站校准方法和校准装置
KR101131746B1 (ko) * 2010-10-29 2012-04-05 건국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다중 경로를 갖는 알에프 송신기의 경로 오차 보상 장치 및 그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34791A (zh) 2020-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67325B (zh) 极性调制发射机电路和通信设备
EP1158662B1 (en) Distortion compensation device and distortion compensating method
JP2881187B2 (ja) 無線周波数電力増幅器のクリッピング制御方法および無線周波数通信システム用送信機
US9203448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7415250B2 (en) Distortion compensating amplifier
US6885709B1 (en) Method for linearising a power amplifier over a wide frequency band
US20050024138A1 (en) Predistorter for phase modulated signals with low peak to average ratios
JP5433327B2 (ja) ピークファクタ低減装置および基地局
CN102751999A (zh) 用于消除杂散发射的系统和方法
US10917051B2 (en) Wireless architectures and digital pre-distortion (DPD) techniques using closed loop feedback for phased array transmitters
US8532577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pensating for estimated distortion in a transmitter by utilizing a digital predistortion scheme with a quadrature feedback mixer configuration
CN112042118A (zh) 用于g类射频功率放大器的基带线性化的系统和方法
US8639197B2 (en) Method and system to prevent harmonics from causing distortion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7005527B (zh) 信号发送设备及信号发送方法
US20220158746A1 (en) Method for calibrating transmitter
TWI677202B (zh) 能夠抵銷內部訊號洩漏的無線收發機
US6940919B2 (en) Bandpass predistor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dio transmission
CN111934791B (zh) 失配校准电路、方法、系统和射频系统
US7209715B2 (en) Power amplifying method, power amplifier,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KR20050108167A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력 증폭기의 옵셋 보상 장치 및 방법
US6751268B1 (en) Bandpass predistorting expan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gital radio transmission
CN114726455A (zh) 终端设备自校准方法及装置
JP4382950B2 (ja) 非線形歪み補償回路および非線形歪み補償方法
Wrana et al. Investig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LO Leakage in an E-Band Quadrature Transmitter
JP2002151973A (ja) 送信装置及びプリディストーション歪補償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