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27978A - 控水阀、水龙头和供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控水阀、水龙头和供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27978A
CN111927978A CN202011006218.XA CN202011006218A CN111927978A CN 111927978 A CN111927978 A CN 111927978A CN 202011006218 A CN202011006218 A CN 202011006218A CN 111927978 A CN111927978 A CN 1119279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hole
hot water
valve body
cold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0621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27978B (zh
Inventor
高峰
刘在祥
陈艳凤
蔡园丰
王兵
牛争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Xingye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Xingye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Xingye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Xingye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0621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279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279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279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279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279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0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 F16K11/06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 F16K11/07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with pivoted closure members
    • F16K11/074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with pivoted closure members with flat sealing fa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4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otor
    • F16K31/05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ot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rating hand-operated valves or for combined motor and hand oper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44Mechanical actuating means
    • F16K31/60Handles
    • F16K31/605Handles for single handle mix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7/00Special means in or on valves or other cut-off apparatus for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operation thereof, or for enabling an alarm to be given
    • F16K37/0075For recording or indicating the functioning of a valve in combination with test equipment
    • F16K37/0091For recording or indicating the functioning of a valve in combination with test equipment by measuring fluid parame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控水阀、配置这种控水阀的水龙头以及配置这种水龙头的供水系统,控水阀包括定阀体以及与定阀体贴靠布置并能够围绕一旋转轴线自转转动的动阀体;定阀体上贯通开设第一冷水孔,第一热水孔和回水孔;动阀体上的贴靠定阀体的那一侧设有向内凹陷、与第二冷水孔和所述第二热水孔隔断、与回水孔相通的回水引流槽,动阀体上贯通开设第二冷水孔和第二热水孔;通过转动动阀体,该控水阀具有断水、回水和通水三种工作状态。本申请的控水阀能够将热水管道中的冷水回流至热水箱中,保证流向水龙头出水口的热水具有足够高的温度值。

Description

控水阀、水龙头和供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控水阀、水龙头和供水系统。
背景技术
水龙头是水阀的通俗称谓,用来控制水流的大小开关,有节水的功效。水龙头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从老式铸铁工艺发展到电镀旋钮式的,又发展到不锈钢单温单控水龙头、不锈钢双温双控龙头、厨房半自动龙头。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购水龙头,都会从材质、功能、造型等多方面来综合考虑。
具有热水接口和冷水接口的热水龙头在打开时,首先流出来的总是管道中的冷水,要等冷水全部放完后,热水才会缓缓流出来,这不仅浪费水资源,还浪费使用者的时间,降低了用户体验。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热水源距水龙头总是存在一段管道,这段管道内,热水无法避免放热而变凉。
需要使用热水时,人们不得不把先通过水龙头将管道内的冷水全部放空,直到上游热水源中热水流入水龙头,管道内的水少则1-2L,多则4-5L,随着壁挂炉、电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这一现象造成的水资源浪费问题不容小觑。
本申请由此而来。
发明内容
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控水阀、配置这种控水阀的水龙头以及配置这种水龙头的供水系统,该控水阀能够将热水管道中的冷水回流至热水箱中,保证流向水龙头出水口的热水具有足够高的温度值。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龙头,包括:
龙头本体;
设于所述龙头本体内的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包括:冷水流道、热水流道、与所述冷水流道的出水端及所述热水流道的出水端相通的汇流水道;
设于所述冷水流道进水端的冷水接口,
设于所述热水流道进水端的热水接口,
设于所述汇流水道出水端的出水口,以及
调水开关;
所述水龙头还包括:
回水接口;
布置于所述水流通道上的控水阀,所述控水阀包括定阀体以及贴靠布置于所述定阀体下游侧并能够围绕一旋转轴线自转转动的动阀体,所述定阀体上贯通开设:位于所述冷水流道上的第一冷水孔,位于所述热水流道上的第一热水孔,与所述回水接口相通的回水孔;所述动阀体上贯通开设第二冷水孔和第二热水孔,所述动阀体上的贴靠所述定阀体的那一侧设有向内凹陷、与所述第二冷水孔和所述第二热水孔隔断、与所述回水孔相通的回水引流槽;当所述动阀体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回水引流槽将所述第一热水孔与所述回水孔接通,所述动阀体将所述第一冷水孔和所述第一热水孔同时封堵;当所述动阀体转动至第三位置时,所述回水引流槽与所述第一热水孔及所述第一冷水孔隔断,所述第二冷水孔与所述第一冷水孔接通,所述第二热水孔与所述第一热水孔接通;
控水阀,所述控水阀布置于所述水流通道上,所述控水阀包括定阀体以及与所述定阀体贴靠布置并能够围绕一旋转轴线自转转动的动阀体,所述动阀体设于所述定阀体下游,所述定阀体上贯通开设:与所述冷水接口相通的第一冷水孔,与所述热水接口相通的第一热水孔,与所述回水接口相通的回水孔;所述动阀体上的贴靠所述定阀体的那一侧设有向内凹陷、与所述第二冷水孔和所述第二热水孔隔断、与所述回水孔相通的回水引流槽,所述动阀体上贯通开设第二冷水孔和第二热水孔;当所述动阀体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回水引流槽将所述第一热水孔与所述回水孔接通,所述第二冷水孔与所述第一冷水孔隔断,所述第二热水孔与所述第一热水孔隔断;当所述动阀体转动至第三位置时,所述回水引流槽与所述第一热水孔及所述第一冷水孔隔断,所述第二冷水孔与所述第一冷水孔接通,所述第二热水孔与所述第一热水孔接通;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动阀体相连、以驱动所述动阀体转动;以及
水温传感器,所述水温传感器设于所述热水接口与所述第一热水孔之间的热水流道上;
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调水开关和所述水温传感器相连,当所述调水开关处于开启状态、且所述水温传感器检测到的水温低于设定温度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动阀体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当所述调水开关处于开启位置、且所述水温传感器检测到的水温达到所述设定温度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动阀体转动至所述第三位置。
本申请的水龙头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以下优选方案:
当所述调水开关处于关闭位置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动阀体转动至第一位置,所述动阀体将所述第一冷水孔和所述第一热水孔同时封堵,而且所述回水引流槽与所述第一冷水孔及所述第一热水孔隔断。
所述调水开关与所述驱动装置的连接路径上设有开关传感器,所述开关传感器与所述调水开关配合以检测所述调水开关的开启和关闭,所述开关传感器与所述驱动装置电路连接。
所述开关传感器为触点开关或霍尔组件。
所述调水开关为旋按式开关,所述开关传感器包括:
与所述调水开关物理配合、以检测所述调水开关开启和关闭的触点开关,以及
与所述调水开关物理配合、以检测所述调水开关旋转角度的电位器。
所述水流通道上设有位于所述控水阀下游的混水阀,所述混水阀包括固定阀体以及活动贴靠于所述固定阀体下游侧的活动阀体,所述固定阀体上贯通开设与所述第二冷水孔相通的冷水引流孔以及所述第二热水孔相通的热水引流孔,所述活动阀体上贯通开设与所述冷水引流孔和所述冷水引流孔相配合、并与所述出水口相通的混水孔,所述调水开关与所述活动阀体相连以驱动所述活动阀体活动。
所述水流通道包括冷水流道和热水流道,所述冷水接口设于所述冷水流道的进水端,所述热水接口设于所述热水流道的进水端,所述第一冷水孔、所述第二冷水孔和所述冷水引流孔顺次布置于所述冷水流道上,所述第一热水孔、所述第二热水孔和所述热水引流孔顺次布置于所述热水流道上。
所述水流通道包括冷水流道和热水流道,所述冷水接口设于所述冷水流道的进水端,所述热水接口设于所述热水流道的进水端,所述第一冷水孔设于所述冷水流道上,所述第一热水孔设于所述热水流道上。
所述旋转轴线为所述回水孔的孔轴线,所述第一冷水孔、所述第一热水孔、所述第二冷水孔和所述第二热水孔分别设于所述回水孔的径向侧部,并且所述第一冷水孔与所述回水孔的孔距=所述第二冷水孔与所述回水孔的孔距,所述第一热水孔与所述回水孔的孔距=所述第二热水孔与所述回水孔的孔距。
所述第一冷水孔和所述第一热水孔布置在所述回水孔的同一径向侧,所述第二冷水孔和所述第二热水孔布置在所述回水孔的同一径向侧。
所述第一冷水孔布置在所述回水孔的第一径向侧,所述第一热水孔布置在与所述第一径向呈非零夹角的第二径向侧,所述第二冷水孔布置在所述回水孔的第三径向侧,所述第二热水孔布置在与所述第三径向呈非零夹角的第四径向侧,并且所述第一径向与所述第二径向的夹角=所述第三径向与所述第四径向的夹角。
所述第一冷水孔、所述第一热水孔、所述第二冷水孔及所述第二热水孔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所述第一冷水孔与所述回水孔的孔距≠所述第一热水孔与所述回水孔的孔距。
所述第三位置具有多个,当所述动阀体处于不同的第三位置时, 所述第一冷水孔和所述第二冷水孔接通面积与所述第一热水孔和所述第二热水孔接通面积的比值不同。
所述第一冷水孔、所述第二冷水孔、所述第一热水孔和所述第二热水孔为环绕所述旋转轴线延伸的圆弧形长条孔。
所述第一冷水孔与所述第一热水孔在环绕所述回水孔孔轴线的圆周方向上的距离≠所述第二冷水孔与所述第二热水孔在环绕所述回水孔孔轴线的圆周方向上的距离。
所述第一冷水孔与所述第一热水孔在环绕所述回水孔孔轴线的圆周方向上的距离>所述第二冷水孔与所述第二热水孔在环绕所述回水孔孔轴线的圆周方向上的距离。
所述第一冷水孔和所述第一热水孔在环绕所述回水孔孔轴线的圆周方向上完全隔开布置,所述第二冷水孔和所述第二热水孔在环绕所述回水孔孔轴线的圆周方向上部分重叠布置。
所述第一冷水孔和所述第一热水孔布置在所述回水孔的径向两相对侧。
所述水龙头还包括:
设于所述汇流水道内的第二水温传感器,以及
与所述第二水温传感器和所述驱动装置电路连接的温度设定模块。
所述水龙头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水温传感器电路连接的温度显示模块。
所述温度显示模块和所述温度设定模块集成在触控显示器上。
所述水龙头还包括:
设于所述汇流水道上的流量阀,以及
与所述流量阀相连、以驱动所述流量阀调节水流大小的第二驱动装置;
所述调水开关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电路连接。
所述水龙头还包括分别与所述驱动装置、所述水温传感器、所述调水开关、所述第二水温传感器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电路连接的处理器。
所述水龙头还包括分别与所述驱动装置、所述水温传感器和所述调水开关电路连接的处理器。
所述回水引流槽为线性延伸的条形槽,其具有在长度方向两侧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回水引流槽的所述第一端处于所述回水孔的孔轴线上,所述回水引流槽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回水孔的距离≥所述第一热水孔与所述回水孔的距离。
所述回水引流槽是沿着所述回水孔径向方向延伸的直线槽。
所述第一冷水孔与所述回水孔的孔距>所述回水引流槽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回水孔的距离。
当所述动阀体转动至第四位置时,所述回水引流槽与所述第一热水孔隔断,所述第二冷水孔与所述第一冷水孔接通,所述第二热水孔与所述第一热水孔隔断;当所述动阀体转动至第五位置时,所述回水引流槽与所述第一热水孔隔断,所述第二冷水孔与所述第一冷水孔隔断,所述第二热水孔与所述第一热水孔接通。
所述定阀体上制有向内凹陷且轴心线与所述旋转轴线重合的圆槽,所述动阀体贴靠嵌设于所述圆槽中,所述第一冷水孔、所述第一热水孔和所述回水孔均设于所述圆槽的槽底。
所述定阀体和所述动阀体均为陶瓷片。
所述调水开关为旋转式开关、按压式开关或旋按式开关。
所述龙头本体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对所述动阀体施加有沿着所述旋转轴线的长度方向压向所述定阀体的弹力。
所述水龙头还包括布置于所述水流通道上、且位于所述控水阀下游的出水引流器,所述出水引流器包括:
引流器外壳,其上制有圆柱内腔以及与所述圆柱内腔相通的下游冷水导流孔和下游热水导流孔,所述圆柱内腔的轴线为所述旋转轴线,所述下游冷水导流孔的进水端以及所述下游热水导流孔的进水端均伸至所述圆柱内腔的腔壁处,所述下游冷水导流孔的进水端和所述下游热水导流孔的进水端在所述圆柱内腔的轴线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下游冷水导流孔的出水端和所述下游热水导流孔的出水端位于所述圆柱内腔外部;以及
引流器芯子,其以能够绕所述旋转轴线转动的方式活动布置于所述圆柱内腔中,并且该引流器芯子与所述动阀体固定,所述引流器芯子的外围制有环绕所述旋转轴线的两个环形槽,这两个环形槽沿着所述旋转轴线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引流器芯子上还制有上游冷水导流孔和上游热水导流孔,所述上游冷水导流孔的出水端伸至第一个环形槽的槽壁处,所述上游热水导流孔的出水端伸至第二个环形槽的槽壁处,所述上游冷水导流孔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二冷水孔相通,所述上游热水导流孔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二热水孔相通,所述下游冷水导流孔的进水端位于所述第一个环形槽的槽口处,所述下游热水导流孔的进水端位于所述第二个环形槽的槽口处。
所述引流器芯子外围固定套设环绕所述旋转轴线的三个橡胶密封圈,其中一个橡胶密封圈设于所述两个环形槽之间,另外两个橡胶密封圈分别设于所述两个环形槽的轴向两侧,每个橡胶密封圈与所述圆柱内腔的腔壁密封抵靠。
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动阀体的连接路径上设有离合器。
所述离合器为单向离合器。
所述离合器为手动离合器,其包括位于所述水龙头表面的离合致动部。
所述水龙头还包括:
连通所述动阀体上游冷水流道和所述动阀体下游水流通道的冷水旁路,
连通所述动阀体上游热水流道和所述动阀体下游水流通道的热水旁路,
设于所述冷水旁路上、以用于接通/隔断所述冷水旁路的冷水旁通开关,以及
设于所述热水旁路上、以用于接通/隔断所述热水旁路的热水旁通开关。
所述冷水旁通开关和所述热水旁通开关联动。
所述冷水旁路包括设于所述定阀体贴靠所述动阀体的那一侧、且向内凹陷的冷水槽,所述热水旁路包括设于所述定阀体贴靠所述动阀体的那一侧、且向内凹陷的热水槽;
所述冷水槽自所述第一冷水孔处延伸至所述定阀体的外表面,所述热水槽自所述第一热水孔处延伸至所述定阀体的外表面,所述定阀体侧部活动布置活动阀板,所述活动阀板上制有间隔布置、且与所述冷水槽和所述热水槽分别对应的第三冷水孔和第三热水孔,所述冷水旁通开关和所述热水旁通开关均形成于所述活动阀板上;当所述活动阀板活动至第六位置时,所述第三冷水孔和所述第三热水孔分别与所述冷水槽和所述热水槽接通;当所述活动阀板活动至第七位置时,所述第三冷水孔和所述第三热水孔与所述冷水槽和所述热水槽错位,所述活动阀板将所述冷水槽和所述热水槽伸至所述定阀体外表面的那一端封堵。
所述定阀体外固定套设一个具有圆周外表面的阀套,所述阀套上制有径向贯通且与所述冷水槽相通的第四冷水孔以及径向贯通且与所述热水槽相通的第四热水孔,所述活动阀板是与所述圆周外表面贴靠布置、并能沿着所述圆周外表面的圆周方向滑动的圆弧板。
所述引流器外壳还包括:
定阀体收容腔,
贯通设置于该引流器外壳的壳壁上、且为所述冷水旁路组成部分的冷水旁通孔,以及
贯通设置于该引流器外壳的壳壁上、且为所述热水旁路组成部分的热水旁通孔;
所述阀套和所述定阀体固定于所述定阀体收容腔内,所述冷水旁通孔的进水端伸至所述第四冷水孔处,所述热水旁通孔的进水端伸至所述第四热水孔处,所述活动阀板贴靠布置于所述引流器外壳所述阀套之间。
所述引流器外壳的壳壁制有与所述定阀体收容腔相通的豁口,所述活动阀板包括伸出所述豁口外的致动把手。
所述定阀体收容腔的腔壁制有圆弧形的阀板滑槽,所述活动阀板滑动贴靠布置于所述阀板滑槽。
所述水龙头还包括与所述动阀体相连的旋转手轮。
所述旋转手轮与所述动阀体的连接路径上设有单向离合器。
一种供水系统,包括:
上述结构的水龙头,
与所述冷水接口相连的自来水管,以及
通过热水供给管与所述热水接口相连的热水箱;
所述热水箱还通过回水管与所述回水接口相连。
本申请的供水系统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以下优选方案:
所述回水管或所述热水供给管上设有与所述水温传感器和所述调水开关电路连接的水泵。
一种控水阀,包括:
定阀体,以及
与所述定阀体贴靠布置并能够围绕一旋转轴线自转转动的动阀体;
所述定阀体上贯通开设第一冷水孔,第一热水孔和回水孔;所述动阀体上贯通开设第二冷水孔和第二热水孔,所述动阀体上的贴靠所述定阀体的那一侧设有向内凹陷、与所述第二冷水孔和所述第二热水孔隔断、与所述回水孔相通的回水引流槽;
当所述动阀体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回水引流槽将所述第一热水孔与所述回水孔接通,所述动阀体将所述第一冷水孔和所述第一热水孔同时封堵;当所述动阀体转动至第三位置时,所述回水引流槽与所述第一热水孔及所述第一冷水孔隔断,所述第二冷水孔与所述第一冷水孔接通,所述第二热水孔与所述第一热水孔接通。
本申请的控水阀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以下优选方案:
所述动阀体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动阀体将所述第一冷水孔和所述第一热水孔同时封堵,所述回水引流槽与所述第一热水孔及所述第一冷水孔隔断;
所述旋转轴线为所述回水孔的孔轴线,所述第一冷水孔、所述第一热水孔、所述第二冷水孔和所述第二热水孔分别设于所述回水孔的径向侧部,并且所述第一冷水孔与所述回水孔的孔距=所述第二冷水孔与所述回水孔的孔距,所述第一热水孔与所述回水孔的孔距=所述第二热水孔与所述回水孔的孔距。
所述第一冷水孔和所述第一热水孔布置在所述回水孔的同一径向侧,所述第二冷水孔和所述第二热水孔布置在所述回水孔的同一径向侧。
所述第一冷水孔布置在所述回水孔的第一径向侧,所述第一热水孔布置在与所述第一径向呈非零夹角的第二径向侧,所述第二冷水孔布置在所述回水孔的第三径向侧,所述第二热水孔布置在与所述第三径向呈非零夹角的第四径向侧,并且所述第一径向与所述第二径向的夹角=所述第三径向与所述第四径向的夹角。
所述第一冷水孔、所述第一热水孔、所述第二冷水孔及所述第二热水孔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所述第一冷水孔与所述回水孔的孔距≠所述第一热水孔与所述回水孔的孔距。
所述第三位置具有多个,当所述动阀体处于不同的第三位置时, 所述第一冷水孔和所述第二冷水孔接通面积与所述第一热水孔和所述第二热水孔接通面积的比值不同。
所述第一冷水孔、所述第二冷水孔、所述第一热水孔和所述第二热水孔为环绕所述旋转轴线延伸的圆弧形长条孔。
所述第一冷水孔与所述第一热水孔在环绕所述回水孔孔轴线的圆周方向上的距离≠所述第二冷水孔与所述第二热水孔在环绕所述回水孔孔轴线的圆周方向上的距离。
所述第一冷水孔与所述第一热水孔在环绕所述回水孔孔轴线的圆周方向上的距离>所述第二冷水孔与所述第二热水孔在环绕所述回水孔孔轴线的圆周方向上的距离。
所述第一冷水孔和所述第一热水孔在环绕所述回水孔孔轴线的圆周方向上完全隔开布置,所述第二冷水孔和所述第二热水孔在环绕所述回水孔孔轴线的圆周方向上部分重叠布置。
所述第一冷水孔和所述第一热水孔布置在所述回水孔的径向两相对侧。
所述回水引流槽为线性延伸的条形槽,其具有在长度方向两侧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回水引流槽的所述第一端处于所述回水孔的孔轴线上,所述回水引流槽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回水孔的距离≥所述第一热水孔与所述回水孔的距离。
所述回水引流槽是沿着所述回水孔径向方向延伸的直线槽。
所述第一冷水孔与所述回水孔的孔距>所述回水引流槽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回水孔的距离。
当所述动阀体转动至第四位置时,所述回水引流槽与所述第一热水孔隔断,所述第二冷水孔与所述第一冷水孔接通,所述第二热水孔与所述第一热水孔隔断;当所述动阀体转动至第五位置时,所述回水引流槽与所述第一热水孔隔断,所述第二冷水孔与所述第一冷水孔隔断,所述第二热水孔与所述第一热水孔接通。
所述定阀体上制有向内凹陷且轴心线与所述旋转轴线重合的圆槽,所述动阀体贴靠嵌设于所述圆槽中,所述第一冷水孔、所述第一热水孔和所述回水孔均设于所述圆槽的槽底。
所述定阀体和所述动阀体均为陶瓷片。
本申请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的控水阀结构简单巧妙,只需转动其动阀体便可获得回水、通水和断水三种工作状态,从而满足水路系统尤其是水龙头系统的各种使用需求。
2、配置本申请这种控水阀的水龙头在关闭时,控水阀的动阀体转至断水状态,切断上游冷水和热水的供给,减小了控水阀下游部件的工作负担,也减小了水龙头出水口意外出水(漏水)的可能性。当动阀体转至回水工作状态时,该控水阀可将上游热水供给管中冷却的低温水回流至热水源,避免热水供给管中的冷却水从水龙头出水口排出、导致出水口水温较低无法满足使用要求的问题,而且不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低温水回流完成后,再转至通水状态,使得流向水龙头出水口的热水始终具有足够高的水温,提升使用体验。
3、若水龙头配置了位于控水阀下游的混水阀和旋按式开关,实际应用时,使用者每次将旋按式开关活动至同一开启位置时,从出水口流出的水温始终基本保持一致,且无需使用者二次调节。
4、在水龙头控水阀上游的热水流道中配置水温传感器,并将该水温传感器、驱动动阀体的电机、水龙头自身的调水开关相互连接(同联接)。使得每次打开该水龙头时,能够根据热水流道中水温将控水阀自动调节至回水或通水状态。
5、第一冷水孔和第一热水孔对称布置在回水孔径向两侧,第二冷水孔和第二热水孔对称布置在回水孔径向两侧,第一冷水孔、第一热水孔、第二冷水孔与第二热水孔的形状和大小相同,在动阀体的转动过程中,一旦第二冷水孔与第一冷水孔刚刚接通,第二热水孔也必然恰好刚刚与第一热水孔接通,并时刻保证第二冷水孔与第一冷水孔的接通面积等于第二热水孔与第一热水孔的接通面积,进而保证流向下游混水阀的冷水和热水始终具有固定的流量比,非常适用于下游配置混水阀的水龙头。
6、第一冷水孔与回水孔的孔距=第二冷水孔与回水孔的孔距≠第一热水孔与回水孔的孔距=第二热水孔与回水孔的孔距,也不会出现冷、热水串流的问题。
进一步地,第一冷水孔与回水孔的距离>回水引流槽的第二端与回水孔的距离≥第一热水孔与回水孔的距离。如此,不能能够保证动阀体转动至相应位置后,回水引流槽能够与第一热水孔相通,进而将回水孔与第一热水孔接通,而且可避免动阀体在转动过程中回水引流槽将回水孔与第一冷水孔接通。
7、定阀体上制有向内凹陷的圆槽,动阀体贴靠嵌设于圆槽中,第一冷水孔、第一热水孔和回水孔均设于圆槽的槽底。定阀体上的圆槽限定了动阀体的旋转轴线,防止动阀体在转动过程中径向偏移。
8、水龙头配置位于控水阀下游的特制结构的出水引流器,保证动阀体在转动过程中其上的第二冷水孔和第二热水孔始终与下游出水口相连且不漏水。
9、配置对动阀体施压的弹簧,使动阀体与定阀体始终保持贴紧,避免水流从定阀体和动阀体之间的缝隙溢出。
10、本申请的一种控水阀不仅能够将将水流通道接通和封闭,而且能够调节流经该控水阀的冷、热水比例,进而调整水龙头出水口处的水温。在出水口处增设水温传感器,并于水龙头上配置温度设定模块后,可直接地精确地设定出水口处水温,使水龙头出水口流出设定温度的水流,不再需要依靠使用者根据以往经验、通过调整手动把手的角度来获得粗略温度的水流。
11、配置与控水阀的动阀体相连的旋转手轮。停电时,使用者可手动转动该旋转手轮,从而将动阀体转至相应位置,使水龙头能够正常出水或断水。
12、在电机与动阀体的连接路径上设置离合器,解决了有些电机在断电后自锁,旋转手轮无法转动的问题。
13、配置可以手动通断的冷水旁路和热水旁路,使得水龙头在断电时仍能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制。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水龙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水龙头的纵向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水龙头在另一方向的纵向剖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水龙头的爆炸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控水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控水阀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控水阀在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控水阀处于回水状态时的立体剖视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控水阀处于回水状态时的平面剖视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控水阀在动阀体处于第一位置时的轴向侧视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控水阀在动阀体处于第二位置时的轴向侧视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控水阀在动阀体处于第三位置时的轴向侧视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引流器外壳的立体剖视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引流器外壳的第二幅立体剖视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引流器外壳的第三幅立体剖视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引流器外壳的第四幅立体剖视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引流器外壳的第五幅立体剖视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引流器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引流器芯子在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引流器芯子在又一不同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引流器芯子的立体剖视图。
图2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第二种控水阀的分解图。
图2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第三种控水阀的分解图。
图24是是本申请实施例二中水龙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申请实施例二中水龙头的纵向剖视图。
图26是本申请实施例二中水龙头在另一方向的纵向剖视图。
图27是本申请实施例二中水龙头的爆炸图。
图28是本申请实施例二中控水阀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9是本申请实施例二中控水阀在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0是本申请实施例二中控水阀处于回水状态时的立体剖视图。
图31是本申请实施例二中控水阀处于回水状态时的平面剖视图。
图32是本申请实施例二中控水阀在动阀体处于第一位置时的轴向侧视图。
图33是本申请实施例二中控水阀在动阀体处于第二位置时的轴向侧视图。
图34是本申请实施例二中控水阀在第一冷水孔与第二冷水孔小面积导通时的轴向侧视图。
图35是本申请实施例二中控水阀在第一冷水孔与第二冷水孔全面积导通时的轴向侧视图。
图36是本申请实施例二中控水阀在第一热水孔与第二热水孔导通面积大于第一冷水孔与第二冷水孔导通面积时的轴向侧视图。
图37是本申请实施例二中控水阀在第一热水孔与第二热水孔导通面积等于第一冷水孔与第二冷水孔导通面积时的轴向侧视图。
图38是本申请实施例二中控水阀在第一冷水孔与第二冷水孔导通面积小于第一热水孔与第二热水孔导通面积时的轴向侧视图。
图39是本申请实施例二中控水阀在第一热水孔与第二热水孔全面积导通时的轴向侧视图。
图40是本申请实施例二中引流器外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1是本申请实施例二中引流器外壳的立体剖视图。
图42是本申请实施例二中引流器外壳的第二幅立体剖视图。
图43是本申请实施例二中引流器外壳的第三幅立体剖视图。
图44是本申请实施例二中引流器外壳的第四幅立体剖视图。
图45是本申请实施例二中引流器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6是本申请实施例二中引流器芯子的立体剖视图。
图47是本申请实施例三中水龙头的爆炸图。
图48是本申请实施例三中控水阀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9是本申请实施例三中控水阀处于回水状态时的立体剖视图。
图50是本申请实施例三中控水阀处于回水状态时的平面剖视图。
图51是本申请实施例三中控水阀在动阀体处于第一位置时的轴向侧视图。
图52是本申请实施例三中控水阀在动阀体处于第二位置时的轴向侧视图。
图53是本申请实施例三中控水阀在动阀体处于第三位置时的轴向侧视图。
图54是本申请实施例四中电机与引流器芯子连接处的离合器处于合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5是图54中离合器的放大图。
图56是本申请实施例四中电机与引流器芯子连接处的离合器处于松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7是图56中离合器的放大图。
图58是本申请实施例五中水龙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9是本申请实施例五中水龙头的爆炸图。
图60是本申请实施例五中水龙头在冷水旁路和热水旁路各自处于隔断状态时的局部结构外观图。
图61是本申请实施例五中水龙头在冷水旁路和热水旁路各自处于接通状态时的局部结构外观图。
图62是本申请实施例五中定阀体在仰视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3是图6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4是图6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5是本申请实施例五中引流器壳体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66是本申请实施例五中引流器壳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7是本申请实施例五中引流器壳体的另一幅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8是本申请实施例五中阀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69是本申请实施例五中活动阀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0是本申请实施例六中供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9至图21、图46中的橡胶密封圈被移除,图11和图12、图33至图39、图52和图53中的填充区域表示水流。
其中:m-旋转轴线,100-水龙头,1-冷水接口,2-热水接口,3-回水接口,4-出水口,5-混水阀,6-调水开关,7-出水引流器,8-控水阀,9-电机,10-传感器安装座,11-水温传感器,12-开关传感器,13-电源线,14-旋转手轮,15-触控显示器,16-处理器,17-备用电池,18-流量阀,19-热水箱,20-自来水管,21-热水供给管,22-回水管,23-水泵,24-离合器,25-活动阀板,26-阀套,27-单向阀;
701-引流器外壳,702-引流器芯子,701a-圆柱内腔,701b-下游冷水导流孔,701c-下游热水导流孔,701d-定阀体收容腔,701e-冷水旁通孔,701f-热水旁通孔,701g-豁口,701h-阀板滑槽,702a-环形槽,702b-上游冷水导流孔,702c-上游热水导流孔,702d-橡胶密封圈;
801-定阀体,802-动阀体,801a-第一冷水孔,801b-第一热水孔,801c-回水孔,801d-圆槽,801e-冷水槽,801f-热水槽,802a-第二冷水孔,802b-第二热水孔,802c-回水引流槽;
24a-离合致动部;
25a-第三冷水孔,25b-第三热水孔,25c-致动把手;
26a-第四冷水孔,26b-第四热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 “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
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现在,参照附图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水龙头
图1至图21示出了本申请这种水龙头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其包括传统水龙头所具有的龙头本体,龙头本体内设有走水流道,走水流道包括:走冷水的冷水流道,走热水的热水流道,与冷水流道的出水端及热水流道的出水端相通的汇流水道。实际应用时冷水流道的冷水和热水流道的热水在汇流水道中汇合。龙头本体的底部设置与冷水流道相通的冷水接口1以及与热水流道相通的热水接口2,并且冷水接口1设于冷水流道的进水端,热水接口2设于热水流道的进水端。实际应用时,冷水接口1连接外部的冷水供给管,如自来水管,以向冷水流道供应冷水。热水接口2连接外部的热水供给管,以向热水流道供应热水。龙头本体的上部设有位于整个前述汇流水道出水端的出水口4,以用于将汇流水道中的水流引出使用。可见,前述冷水流道的冷水和热水流道的热水在出水口4的上游汇合,出水口4用于将汇流水道中汇合的冷水和热水引出使用,也即将冷水流道和热水流道中的水流引出使用。冷水流道和热水流道的出水端也是汇流水道的进水端,还设有用于调配冷、热水混合比例,进而调节出水口4处水温的混水阀5。即混水阀5同时布置在冷水流道的出水端、热水流道的出水端和汇流水道的进水端,其用于调配进入流至汇流水道及出水口4处的冷、热水混合比例,进而调节出水口4处水温。可见,冷水流道中冷水和热水流道中热水在汇合之前,先经过前述混水阀5,由混水阀5调配好汇合水流中冷、热水流量比之后,再流向下游的出水口4。并且该混水阀5还能够将冷水水路和热水水路同时切断。前述混水阀5购于市场,其包括相互配合的固定阀体和活动阀体,固定阀体和活动阀体均为耐磨的陶瓷材料,固定阀体上贯通开设处于冷水流道出水端的冷水引流孔以及处于热水流道出水端的热水引流孔,活动阀体上贯通开设与冷水引流孔和热水引流孔相配合、且位于汇流水道进水端的混水孔。调水开关6安装在龙头本体的顶部,并且调水开关6与混水阀5的活动阀体连接。实际应用时,使用者通过调水开关6带动混水阀5的活动阀体运动,进而调节混水阀5的工作状态。
本实施例中,调水开关6的主体部分是一个可上下抬放、左右转动的把手。当使用者按下把手使其处于下放位置时,活动阀体将固定阀体上的冷水引流孔和热水引流孔同时封堵——活动阀体上的混水孔与固定阀体上的冷水引流孔和热水引流孔同时隔断,上游的冷水和热水被活动阀体分别封堵在固定阀体的冷水引流孔和热水引流孔处,出水口4不出水。当使用者上抬把手并将该把手转动至中间位置时,活动阀体上的混水孔与固定阀体上的冷水引流孔和热水引流孔同时接通,冷、热水同时流入混水孔,从出水口4流出冷、热水混合而成的温水。当使用者上抬把手并将该把手转至最左侧位置时,混水孔与冷水引流孔接通、与热水引流孔隔断,只有冷水流入混水孔,从出水口4流出冷水。当使用者上抬把手并将该把手转至最右侧位置时,混水孔与热水引流孔接通、与冷水引流孔隔断,仅热水流入混水孔,从出水口4流出热水。
当然,调水开关6除了可以采用上述这种既能上下抬放、又能左右转动的旋按式开关的结构之外,还可以采用其他各种形式,比如只能转动而不能抬放的旋转式开关,只能按压升降而不能旋转的按压式开关。
与传统水龙头不同的是,该水龙头还配置有回水接口3、控水阀8、电机9、水温传感器11和开关传感器12。其中:
回水接口3也设于龙头本体的底部,且与上述冷水接口1 和热水接口2并列排布。实际应用时,该回水接口3连接外部的回水管。通常情况下,前述回水管与上述的热水供给管与同一热水箱连接,比如下述的实施例六,以借助该回流管将热水接口2处未达到相应温度值的低温水再回流至热水箱。
控水阀8同时设置于冷水流道和热水流道上,冷水流道和热水流道中的水先经过该控水阀8,再流经混水阀5,之后才从出水口4引出使用。该控水阀8包括定阀体801以及与定阀体贴靠布置并能够围绕一旋转轴线m自转转动的动阀体802,动阀体802布置在定阀体801的下游侧。定阀体801上贯通开设有:位于冷水流道上(与冷水接口1相通)的第一冷水孔801a,位于热水流道上(与热水接口2相通)的第一热水孔801b,与回水接口3相通的回水孔801c。动阀体802上贯通开设第二冷水孔802a和第二热水孔802b。第二冷水孔802a与混水阀5的上述冷水引流孔相通,第二热水孔802b与混水阀5的上述热水引流孔相通。可见,第二冷水孔802a和第二热水孔802b与下游的出水口4连通,只不过第二冷水孔802a、第二热水孔802b与出水口4的连通路径上设置了前述混水阀5,混水阀5能够将该连通路径切断。动阀体802的一侧,而且是贴靠定阀体801的那一侧,设有向内凹陷、并与回水孔801c相通的回水引流槽802c,回水引流槽802c与动阀体802上的第二冷水孔802a和第二热水孔802b隔断。
当动阀体802(围绕前述旋转轴线m)转动至如图10所示的第一位置时,动阀体802(的实体部分)抵靠在第一冷水孔801a和第一热水孔801b的孔口处、从而将第一冷水孔801a和第一热水孔801b同时封堵——第二冷水孔802a与第一冷水孔801a隔断,第二热水孔802b与第一热水孔801b隔断。而且此时回水引流槽802c与第一冷水孔801a及第一热水孔801b隔断,上游的冷水和热水被动阀体802分别堵在第一冷水孔801a和第一热水孔801b处。
当动阀体802转动至如图11所示的第二位置时,回水引流槽802c的一部分转至第一热水孔801b位置,从而将第一热水孔801b与回水孔801c接通,此时动阀体802仍然将定阀体801上的第一冷水孔和第一热水孔同时封堵——第二冷水孔802a与第一冷水孔801a隔断,第二热水孔802b与第一热水孔801b隔断。从上游热水接口2流过来的水依次经过第一热水孔801b、回水引流槽802c、回水孔801c、回水接口3流入外部的回水管,再从回水管流至相应水箱中。
当动阀体802转动至如图12所示的第三位置时,回水引流槽802c与第一热水孔801b及第一冷水孔801a隔断,动阀体802不再封堵定阀体的第一冷水孔和第一热水孔,第二冷水孔802a与第一冷水孔801a接通,第二热水孔802b与第一热水孔801b接通,上游的冷、热水分别顺利进入动阀体802的第二冷水孔802a和第二热水孔802b,并流向下流的混水阀5。
电机9安装在龙头本体内部,其与控水阀8的动阀体802相连(间接连接),以用于驱动动阀体802转动,调整控水阀8的工作状态。该电机9为步进电机,当然也可以采用伺服电机或其他动力设备。
水温传感器11设于热水接口2与第一热水孔801b之间的热水流道上,以用于检测热水接口2至第一热水孔801b这一段水路的水温。并且该水温传感器11与上述电机9电路连接,以将其检测到的前述水温作为相关参数来调控电机9的动作。
开关传感器12与调水开关6配合,以用于检测调水开关6的开启和关闭状态。并且该开关传感器12也与上述电机9电路连接,以将其检测到的调水开关的开关状态作为另一参数来调控电机9的动作。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当开关传感器12检测到调水开关6处于关闭状态时(即上述把手处于下放位置),说明无需用水,与开关传感器和水温传感器电路连接的电机9驱动动阀体802转动至上述的第一位置。显然,在开关传感器12检测到调水开关6处于关闭状态时,上述混水阀5已经将水流隔断,所以此时电机9是否驱动动阀体802转动至上述第一位置并不是必须的。故而,在开关传感器12检测到调水开关6处于关闭状态时,动阀体802完全可以停留在上述第三位置,这样一来,动阀体802只需具有前述第二和第三两种工作位置即可。当开关传感器12检测到调水开关6处于开启状态(即上述把手处于上抬位置),并且水温传感器11检测到的水温低于设定温度时,说明需要用水、而且控水阀8处的热水水温较低,与开关传感器和水温传感器电路连接的电机9收到相关信号而驱动动阀体802转动至上述的第二位置,控水阀8处的低温热水从回水接口3排出,从而让上游的高温热水流向控水阀8(的第一热水孔)。当开关传感器12检测到调水开关6处于开启位置,并且水温传感器11检测到的水温达到设定温度时,说明控水阀8处的热水水温已经达到要求,与开关传感器和水温传感器电路连接的电机9收到相关信号而驱动动阀体802转动至上述的第三位置,保证进入混水阀5的热水温度足够,使用者每次将调水开关6活动至同一开启位置时,从出水口4流出的水温基本保持一致。
不难理解,上述水温传感器11越靠近控水阀定阀体的第一热水孔,其检测到的水温越接近第一热水孔处的水温,所以最好将该水温传感器11布置在第一热水孔中。
在本实施例中,开关传感器12只需检测调水开关6的开启位置和关闭位置即可,无需检测调水开关6把手的左移或右移位置。该开关传感器12是与调水开关6物理配合的触点开关。按下调水开关6,带动触点开关断开。抬起调水开关6,触点开关在内部弹性元件的弹力作用下自行接通。利用触点开关的接通和断开信号判断调水开关6的位置状态。
显然,上述开关传感器12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比如相互配合的磁钢和霍尔元件,将磁钢固定在调水开关6上,霍尔元件固定在龙头本体上。当调水开关6开启/关闭时,带动磁钢远离/靠近霍尔元件,霍尔元件感应磁场变化,进而获知调水开关6的开启和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旋转轴线m即动阀体802的旋转轴线,与回水孔801c的孔轴线重合,或者说上述旋转轴线就是回水孔801c的孔轴线。上述第一冷水孔801a、第一热水孔801b、第二冷水孔802a和第二热水孔802b分别设置在回水孔801c的径向侧部。并且,第一冷水孔801a与回水孔801c的孔距=第二冷水孔802a与回水孔801c的孔距,以保证动阀体802转动时,第一冷水孔801a和第二冷水孔802a能够相互(全部或部分)重叠接通。第一热水孔801b与回水孔801c的孔距=第二热水孔802b与回水孔801c的孔距,以保证动阀体802转动时,第一热水孔801b和第二热水孔802b能够相互(全部或部分)重叠接通。
进一步地,第一冷水孔801a和第一热水孔801b分别布置在回水孔801c的径向两相对侧,第二冷水孔802a和第二热水孔802b分别布置在回水孔801c的径向两相对侧。如此,当第二冷水孔802a转动至与第一冷水孔801a接通时,第二热水孔802b也刚好转至第一热水孔801b位置,第二热水孔802b与第一热水孔801b刚好接通,动阀体802处于上述第三位置。
显然,我们也可以将第一冷水孔801a和第一热水孔801b布置在回水孔801c的同一径向侧,将第二冷水孔802a和第二热水孔802b布置在回水孔801c的同一径向侧,如图22。同样能够实现第二冷水孔802a和第二热水孔802b分别与第一冷水孔801a和第一热水孔801b同时接通/隔断。
另外,我们还可以将第一冷水孔801a布置在回水孔801c的第一径向侧,将第一热水孔801b布置在与前述第一径向呈非零夹角的第二径向侧,将第二冷水孔802a布置在回水孔801c的第三径向侧,将第二热水孔802b布置在与前述第三径向呈非零夹角的第四径向侧,并且保证前述第一径向与第二径向的夹角=第三径向与第四径向的夹角,如图23。这仍能够实现第二冷水孔802a和第二热水孔802b分别与第一冷水孔801a和第一热水孔801b同时接通/隔断。
不难理解,本实施例将第一冷水孔801a和第一热水孔801b分别布置在回水孔801c的径向两相对侧,第二冷水孔802a和第二热水孔802b分别布置在回水孔801c的径向两相对侧,相当于将上述第一径向与第二径向的夹角以及第三径向与第四径向的夹角都设置为180°。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冷水孔801a、第一热水孔801b、第二冷水孔802a与第二热水孔802b的形状和大小相同。如此设置是有利的:在动阀体802的转动过程中,一旦第二冷水孔802a与第一冷水孔801a刚刚接通(接通面积很小),第二热水孔802b也必然恰好刚刚与第一热水孔801b接通,并时刻保证第二冷水孔802a与第一冷水孔801a的接通面积等于第二热水孔802b与第一热水孔801b的接通面积,进而保证流向下游混水阀5的冷水和热水始终具有固定的流量比。
采用上述结构后,当该水龙头正常出水、动阀体802处于上述第三位置时,即便动阀体802发生小角度的偏差转动,也不会造成出水口4处水温的波动。
为方便制造,第一冷水孔801a、第二冷水孔802a、第二冷水孔802a和第二热水孔802b均为圆孔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冷水孔801a与回水孔801c的孔距=第一热水孔801b与回水孔801c的孔距,即第一冷水孔801a和第一热水孔801b对称布置在回水孔801c的径向两相对侧。如此设置有一定的缺陷:如果动阀体802做整周(360+°)的转动,会短时出现第二冷水孔802a与第一热水孔801b相通、第二热水孔802b与第一冷水孔801a相通,冷、热水串流的问题。本实施例的解决办法是:电机9只驱动动阀体802做±90°的转动,并不带动动阀体802整周转动。
如果第一冷水孔801a与回水孔801c的孔距≠第一热水孔801b与回水孔801c的孔距,即便动阀体802整周转动,也不会出现上述冷、热水串流的问题,比如后述的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定阀体801和动阀体802均为耐磨的陶瓷片,而且二者的外轮廓均为圆形。定阀体801表面制有向内凹陷的圆槽801d,圆槽801d的轴心线与旋转轴线m重合,动阀体802贴靠嵌设于圆槽801d中,第一冷水孔801a、第一热水孔801b和回水孔801c均设于圆槽801d的槽底。定阀体801上的圆槽801d限定了动阀体802的旋转轴线,防止动阀体802在转动过程中径向偏移。
由上可知,该水龙头中控水阀8的动阀体802为活动件,在实际应用时会经常转动该动阀体802。为保证水龙头的出水口4具有稳定的出水方向,以方便使用者用水,出水口4和混水阀5等部件不可能跟随动阀体802同步转动。这样,在使用该水龙头放水时,动阀体802上的第二冷水孔802a和第二热水孔802b就会相对于下游的混水阀5运动。如何保证活动的第二冷水孔802a和第二热水孔802b在动阀体802转至前述第三位置时能够与混水阀5固定阀体的冷水引流孔和热水引流孔分别连通且不漏水,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不过,本实施例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参照图1至图4、图13至图21所示,该水龙头还配置有位于控水阀8下游的出水引流器7,该出水引流器7包括引流器外壳701和引流器芯子702。其中:
引流器外壳701上制有圆柱内腔701a以及与圆柱内腔相通的下游冷水导流孔701b和下游热水导流孔701c。圆柱内腔701a的轴线为上述的旋转轴线m,或者说,圆柱内腔701a的轴线与动阀体802的旋转轴线重合。下游冷水导流孔701b的进水端以及下游热水导流孔701c的进水端均伸至圆柱内腔的腔壁处,而且下游冷水导流孔701b的进水端和下游热水导流孔701c的进水端在圆柱内腔701a的轴线方向上间隔布置。下游冷水导流孔701b的出水端以及下游热水导流孔701c的出水端位于圆柱内腔701a外部。
引流器芯子702以能够绕着上述旋转轴线m转动的方式活动布置于圆柱内腔701a中,并且引流器芯子702与动阀体802固定连接。引流器芯子702的外围制有环绕上述旋转轴线的两个环形槽702a,并且这两个环形槽702a沿着旋转轴线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引流器芯子702上还制有上游冷水导流孔702b和上游热水导流孔702c。上游冷水导流孔702b的出水端伸至第一个环形槽702a的槽壁处,上游热水导流孔702c的出水端伸至第二个环形槽702a的槽壁处。上游冷水导流孔702b的进水端与第二冷水孔802a相通,上游热水导流孔702c的进水端与第二热水孔802b相通。下游冷水导流孔701b的进水端位于第一个环形槽702a的槽口处,下游热水导流孔701c的进水端位于第二个环形槽702a的槽口处。
使用时,和控水阀动阀体802固定的引流器芯子702与动阀体802同步转动,引流器芯子702转动至任一位置时,引流器外壳701的下游冷水导流孔701b和下游热水导流孔701c的进水端始终分别处于引流器芯子702上两个环形槽702a的槽口处,上游冷水导流孔702b和上游热水导流孔702c始终分别与下游冷水导流孔701b和下游热水导流孔701c保持接通。当控水阀8的动阀体802转至上述第三位置时,从动阀体802上第二冷水孔802a和第二热水孔802b流出的冷水和热水分别进入上游冷水导流孔702b和上游热水导流孔702c,再经过上游冷水导流孔702b和上游热水导流孔702c流入引流器芯子702的两个环形槽702a,继而从两个环形槽702a流入引流器外壳701上位置固定不变的下游冷水导流孔701b和下游热水导流孔701c,然后流向下游混水阀固定阀体上的冷水引流孔和热水引流孔。
为了防止上述第一个环形槽702a中的冷水串入第二个环形槽702a,防止第二个环形槽702a中的热水串入第一个环形槽702a,,同时防止两个环形槽702a中的水从引流器外壳701内壁处溢出,应保证两个环形槽702a槽口与圆柱内腔701a腔壁间的密封性。基于此,本实施例在引流器芯子702外围固定套设环绕旋转轴线的三个橡胶密封圈702d,其中一个橡胶密封圈702d设于两个环形槽702a之间,另外两个橡胶密封圈702d分别设于两个环形槽702a的轴向两侧,三个橡胶密封圈702d和两个环形槽702a沿着上述旋转轴线的长度方向彼此交替布置。每个橡胶密封圈702d与圆柱内腔701a的腔壁密封抵靠布置。
为防止橡胶密封圈702d在引流器芯子702上轴向串动,提升橡胶密封圈702d的位置稳定性,本实施例在引流器芯子702外围一体设置了三圈密封圈嵌槽,这三个橡胶密封圈702d分别固定嵌装在前述三圈密封圈嵌槽中。
在实际应用中,控水阀8的动阀体802和定阀体801相对转动,如果动阀体802与定阀体801的贴靠配合面存在缝隙,将导致冷水孔和热水孔中的水流从前述缝隙溢出。对此,可以在龙头本体内设置一根弹簧,弹簧对动阀体802施加沿着旋转轴线m的长度方向压向定阀体801的弹力,动阀体802在前述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压向定阀体801,使动阀体802与定阀体801始终保持贴紧。前述弹簧可夹设在前述引流器芯子702和引流器外壳701之间,并不与动阀体802直接接触,弹簧对引流器芯子702施加的弹力间接传递至动阀体802,从而保证动阀体802与定阀体801始终保持贴紧。具体地,可将弹簧布置在引流器外壳701的圆柱内腔701a中,并使弹簧的轴线与圆柱内腔701a的轴线重合,弹簧的一端抵靠在圆柱内腔701a的腔臂上,另一端抵靠在引流器芯子702上。
从图1至图4不难看出,在本实施例中,处于控水阀8上游的冷水流道和热水流道以及位于回水接口3和回水孔801c之间的回水流道,都是由多个流道段构成的分段式结构。之所以如此设置,是为了方便该水龙头的制作和装配。显然,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完全可以将控水阀8上游的冷水流道和热水流道以及位于回水接口3和回水孔801c之间的回水流道设置为整段式结构。
上述的水温传感器11具体是这样安装在该水龙头中的:外轮廓为圆形的传感器安装座10上轴向贯通开设有处于前述冷水流道上的冷水流通孔、处于前述热水流道上的热水流通孔、处于上述回水接口3和上述回水孔801c之间的回水流道上的回水流通孔。水温传感器11固定在该传感器安装座10上,并且水温传感器11的探头部分处于前述热水流通孔内。前述冷水流通孔、热水流通孔和回水流通孔分别为冷水流道、热水流道和回水流道的一部分。
上述用于驱动动阀体802转动的电机9,直接与上述引流器芯子702而非动阀体802连接。工作时,电机9直接带动引流器芯子702转动,进而由引流器芯子702拖动动阀体802同步转动。
为方便定阀体801与引流器外壳701的装配,本实施例在定阀体801外也固定套设一个具有圆周外表面的阀套26,套管26固定于前述引流器外壳701内。
为了防止停电时该水龙头无法使用,本实施例还配置了一个与控水阀的动阀体802相连的旋转手轮14。停电时,使用者可手动转动该旋转手轮14,从而将动阀体802转至相应位置,使水龙头能够正常出水或断水。
此外,为了让使用者能够直观地获知用水温度,本实施例在汇流水道内设置了第二个水温传感器(图中未示出)以及与该第二个水温传感器电路连接的触控显示器15。前述第二个水温传感器实时检测汇流水道和出水口4处水温,并将该水温信号传送至触控显示器15,由触控显示器15显示出来。显然,该触控显示器15也可以替换成不具有操控功能的普通显示器。当然,我们也可以将上述热水流道中的水温传感器11与该触控显示器15电路连接,从而在该触控显示器15上实时显示热水温度。
进一步地,上述触控显示器15的内侧固定设置有处理器16以及为该处理器16供电的备用电池17,处理器16分别与上述电机9、两个水温传感器11、开关传感器12和触控显示器15电路连接。也就是说,处理器16设置在上述电机9、两个水温传感器11、开关传感器12和操控屏15之间的连接电路上,由该处理器16传送和处理各种信号。工作时,水温传感器11将其检测的水温信号,开关传感器12 将其检测的开关状态信号传输至处理器16,处理器16再跟进其接收到的前述信号进行运算处理,在触控显示器15显示相关信息,并控制电机9做相关动作。这种处理器16可直接购于市场,再进行简单编程便可使用。
在停电时,可借助上述备用电池17为该水龙头提供工作用电。
需要说明的是,调水开关6与电机9的配合路径上并非必须设置上述的开关传感器12,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可省去开关传感器12,而将调水开关6直接作为连接电路的一部分(通断开关)与第一电机9电路连接。
显然,上述的电机9也可以替换成其他动力设备,只要将相应的动力设备与控水阀的动阀体802传动连接,从而能够带动控水阀的动阀体802绕着旋转轴线转动至相应位置即可。具有这种功能的动力设备在机械领域比比皆是,在此不作赘述。
实施例二:水龙头
图24至图46示出了另一种水龙头,本实施例的水龙头可以精确设定出水口4处水温,不再同实施例一那样需要依靠使用者根据以往经验、通过调整手动把手6的角度来获得粗略温度的水流。
与传统水龙头相同的是,该水龙头也包括龙头本体,龙头本体内设有走水流道,并且走水流道包括:走冷水的冷水流道,走热水的热水流道,与冷水流道的出水端及热水流道的出水端相通的汇流水道。即冷水流道的冷水和热水流道的热水在汇流水道中汇合。龙头本体的底部设置与冷水流道相通的冷水接口1以及与热水流道相通的热水接口2,并且冷水接口1设于冷水流道的进水端,热水接口2设于热水流道的进水端。实际应用时,冷水接口1连接外部的冷水供给管,如自来水管,以向冷水流道供应冷水。热水接口2连接外部的热水供给管,以向热水流道供应热水。龙头本体的上部设有位于汇流水道出水端的出水口4。实际应用时,前述冷水流道的冷水和热水流道的热水在出水口4上游的汇流水道汇合后,再从出水口4引出使用。
该水龙头并没有配置实施例一中能够调节冷、热水配比进而调整出水温度的混水阀,而是在汇流水道上配置了一个只能调节流量大小的流量阀18,流量阀18用于调节出水口4处水流大小。流量阀18的调节无需手动控制,而是在龙头本体内配置了一个与该流量阀18相连的电机9,通过电机9带动流量阀18动作,使流量阀处于各种所需的工作状态,进而实现出水口4处水流大小的调节。该电机9为步进电机。
本实施例中,作为水龙头走水流道组成部分的冷水流道和热水流道,二者的出水端一直通至该流量阀18位置。流量阀18具有两个进水孔以及与这两个进水孔相通的一个出水孔,前述冷水流道和热水流道的出水端分别一直通至流量阀18的前述两个进水孔,而流量阀18的出水孔位于汇流水道的进水端。工作时,流量阀内的阀芯动作而按照固定比例调节进入这两个进水孔的水流大小,进而调节流量阀出水孔流向汇流水道的水流大小。
由上可见,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流量阀18同时布置在冷水流道的出水端、热水流道的出水端和汇流水道的进水端,用于调节出水口4处水流大小,显然汇流水道的进水端也属于汇流水道。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只具有一个进水孔和一个出水孔的流量阀,并将该流量阀布置在汇流水道的主水道(如中段)位置,已经在汇流水道中汇合的冷、热水再经过流量阀调节流量后流向出水口4。
该水龙头也配置有回水接口3、控水阀8、水温传感器11和开关传感器12。其中:
回水接口3设于龙头本体的底部,且与上述冷水接口1 和热水接口2并列排布。实际应用时,该回水接口3连接外部的回水管。通常情况下,前述回水管与上述的热水供给管与同一热水箱连接,比如后述的实施例六,以借助该回流管将热水接口2处未达到相应温度值的冷水再回流至热水箱。
控水阀8同时设置于冷水流道和热水流道上,冷水流道和热水流道中的水先经过该控水阀8,再流经流量阀18,之后才从出水口4引出使用。该控水阀8包括定阀体801以及与定阀体贴靠布置并能够围绕一旋转轴线m自转转动的动阀体802,动阀体802布置在定阀体801的下游侧。
定阀体801上贯通开设有:位于冷水流道上(与冷水接口1相通)的第一冷水孔801a,位于热水流道上(与热水接口2相通)的第一热水孔801b,与回水接口3相通的回水孔801c。动阀体802上贯通开设第二冷水孔802a和第二热水孔802b。第二冷水孔802a和第二热水孔802b与下游的出水口4相通,只不过本实施例在第二冷水孔802a、第二热水孔802b与下游的出水口4的连通路径上设置了上述的流量阀18,流量阀18能够接通/隔断第二冷水孔802a、第二热水孔802b与下游的出水口4的连通路径。动阀体802的一侧,而且是贴靠定阀体801的那一侧,设有向内凹陷、并与回水孔801c相通的回水引流槽802c,回水引流槽802c与动阀体802上的第二冷水孔802a和第二热水孔802b隔断。当动阀体802(围绕前述旋转轴线)转动至如图32所示的第一位置时,动阀体802(的实体部分)抵靠在第一冷水孔801a和第一热水孔801b的孔口处、从而将第一冷水孔801a和第一热水孔801b同时封堵住——第二冷水孔与第一冷水孔隔断,第二热水孔与第一热水孔隔断。而且,回水引流槽802c与第一冷水孔801a及第一热水孔801b隔断,上游的冷水和热水被动阀体802分别堵在第一冷水孔801a和第一热水孔801b处。
当动阀体802转动至如图33所示的第二位置时,回水引流槽802c的一部分转至第一热水孔801b位置,从而将第一热水孔801b与回水孔801c接通,此时动阀体仍然将定阀体上第一冷水孔和第一热水孔封堵——第二冷水孔802a与第一冷水孔801a隔断,第二热水孔与第一热水孔隔断,第一冷水孔和第一热水孔中的冷、热水无法穿过动阀体流向下游,从上游热水接口2流过来的水只能依次经过第一热水孔801b、回水引流槽802c、回水孔801c、回水接口3流入外部的回水管,再从回水管流至相应水箱中。
当动阀体802转动至图36~图38所示的第三位置时,回水引流槽802c与第一热水孔801b及第一冷水孔801a隔断,动阀体不再封堵第一冷水孔和第一热水孔——第二冷水孔802a与第一冷水孔801a接通,第二热水孔802b与第一热水孔801b接通。上游的冷、热水可分别顺利进入动阀体802的第二冷水孔802a和第二热水孔802b,并流向下流的流量阀18和出水口4。
控水阀8的动阀体802与设于龙头本体内的另一电机9相连,该电机9用于驱动动阀体802转动,以让动阀体802选择性地处于各种工作位置。该用于驱动动阀体802的电机9也是步进电机。
水温传感器11设有两个,一个设于热水接口2与第一热水孔801b之间的热水流道上,以用于检测热水接口2至第一热水孔801b这一段热水水路的水温。另一个水温传感器11设置在汇流水道内,位于前一个水温传感器11的下游,以用于检测汇流水道及出水口4处的水温。并且上游的水温传感器11与上述“另一电机9”——即与动阀体相连的那个电机电路连接,以将其检测到的前述水温作为相关参数来调控该电机9的动作。
为方便描述本实施例的方案,将上游的水温传感器11称为第一水温传感器,将下游的水温传感器11称为第二水温传感器,将驱动控水阀8的电机称为第一电机,将驱动流量阀18的电机称为第二电机。
调水开关6也是可以上下抬放、左右转动的旋按式开关,不过该调水开关6并没有与流量阀18物理连接,而是借助电路结构间接控制流量阀18的状态——调水开关与流量阀的驱动电机电路连接。具体地:该水龙头配置了与调水开关6配合的开关传感器12,利用开关传感器12检测调水开关6的开关状态。而且该开关传感器12与上述两个电机9电路连接,以将其检测到的调水开关的开关状态(和旋转角度)作为相关参数来调控这两个电机9的动作。
上述开关传感器12主要由触点开关1201和电位器1202构成,触点开关1201与调水开关6物理配合,电位器1202与调水开关6物理连接。按下调水开关6,带动触点开关断开。抬起调水开关6,触点开关在内部弹性元件的弹力作用下自行接通。如此利用触点开关的接通和断开信号判断调水开关6的开-关状态。当调水开关6左右旋转时,电位器1202的阻值发生变化,通过电位器1202接入相关电路中的阻值而间接获知调水开关6的旋转位置,进而调整流量阀18的工作状态。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当开关传感器12检测到调水开关6处于关闭位置时,说明无需用水,第一电机9驱动动阀体802转动至上述的第一位置。一般情况下,在开关传感器12检测到调水开关6处于关闭位置时,上述流量阀18已经将水流隔断,所以此时第一电机9是否驱动动阀体802转动至上述第一位置并不是必须的。当开关传感器12检测到调水开关6处于开启位置,并且第一水温传感器11检测到的水温低于设定温度时,说明需要用水、而且控水阀8处的热水水温太低,与开关传感器和第一水温传感器电路连接的第一电机9收到相关信号而驱动动阀体802转动至上述的第二位置,控水阀8处的低温热水从回水接口3排出,以让上游的高温热水流向控水阀8。当开关传感器12检测到调水开关6处于开启位置,并且第一水温传感器11检测到的水温达到设定温度时,说明控水阀8处的热水水温已经达到要求,,与开关传感器和第一水温传感器电路连接的第一电机9收到相关信号而驱动动阀体802转动至上述的第三位置,保证流至流量阀18的热水温度足够高,进而保证从出水口4流出的水温不至于过低。
当调水开关6向左转动时,电位器1202接入第二电机9控制电路上的阻值增大,第二电机9带动流量阀18动作,使出水口4处水流减小甚至关闭。当调水开关6向右转动时,电位器1202接入第二电机9控制电路上的阻值减小,第二电机9带动流量阀18动作,使出水口4处水流增大。
本实施例中,上述旋转轴线即动阀体802的旋转轴线,与回水孔801c的孔轴线重合,或者说上述旋转轴线就是回水孔801c的孔轴线。上述第一冷水孔801a、第一热水孔801b、第二冷水孔802a和第二热水孔802b分别设置在回水孔801c的径向侧部。并且,第一冷水孔801a与回水孔801c的孔距=第二冷水孔802a与回水孔801c的孔距,以保证动阀体802转动时,第一冷水孔801a和第二冷水孔802a能够相互(全部或部分)重叠接通。第一热水孔801b与回水孔801c的孔距=第二热水孔802b与回水孔801c的孔距,以保证动阀体802转动时,第一热水孔801b和第二热水孔802b能够相互(全部或部分)重叠接通。
如果控水阀8上的各个冷水孔和热水孔仍然采用实施例一中的结构,那么将存在这一缺陷:
当该水龙头的出水口4正常出水使用时,分别从第二冷水孔802a和第二热水孔802b流出的冷水和热水始终具有固定的流量比,而流量阀18只能调节出水口4处水流大小,不能调节冷、热水的配比,所以出水口4出的水温无法调节,完全取决于上游热水供给源和冷水供给源的温度。
基于此,本实施例对控水阀8做了如下优化:
参照图28至图3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控水阀8上第一冷水孔801a、第一热水孔801b、第二冷水孔802a、第二热水孔802b均为环绕上述旋转轴线延伸的圆弧形长条孔,即圆弧形长条孔的圆心位于动阀体802的前述旋转轴线上。而且,第一冷水孔801a与第一热水孔801b在环绕回水孔801c孔轴线的圆周方向上的距离>第二冷水孔802a与第二热水孔802b在环绕回水孔801c孔轴线的圆周方向上的距离。换言之,如果说第一冷水孔801a布置在回水孔801c的第一径向侧,第一热水孔801b布置在回水孔801c的第二径向侧,第二冷水孔802a布置在回水孔801c的第三径向侧,第二热水孔802b布置在回水孔801c的第四径向侧,那么前述第一径向与第二径向的夹角>第三径向与第四径向的夹角。
参照图32至图39所示。在图32中,第一冷水孔801a与第二冷水孔802a隔断,第一热水孔801b与第二热水孔802b隔断,冷、热水被阻隔在第二冷水孔802a和第二热水孔802b的上游,回水引流槽802c与第一热水孔801b及第一冷水孔801a隔断。当动阀体802在图32中顺时针转动α1角度而使得控水阀处于图33所示状态时,第一冷水孔801a与第二冷水孔802a隔断,第一热水孔801b与第二热水孔802b隔断,回水引流槽802c将第一热水孔801b与回水孔801c连通。当动阀体802在图33中逆时针转动α2角度而使得控水阀8处于图34所示状态时,α2>α1,第一冷水孔801a与第二冷水孔802a小面积接通,第一热水孔801b与第二热水孔802b隔断,回水引流槽802c与第一热水孔801b及第一冷水孔801a隔断。在图34中继续逆时针转动动阀体802,第一冷水孔801a与第二冷水孔802a的接通面积逐渐增大,直至在图35中第一冷水孔801a与第二冷水孔802a全面积接通,而且此过程中第一热水孔801b与第二热水孔802b始终保持隔断,回水引流槽802c始终与第一热水孔801b及第一冷水孔801a隔断。在图35中继续逆时针转动动阀体802,第一热水孔801b与第二热水孔802b开始接通,并且第一冷水孔801a与第二冷水孔802a的接通面积逐渐减小,第一热水孔801b与第二热水孔802b的接通面积逐渐增大,回水引流槽802c始终与第一热水孔801b及第一冷水孔801a隔断,如图36至图38。当动阀体802转至图39所示状态时,第一冷水孔801a与第二冷水孔802a隔断,第一热水孔801b与第二热水孔802b与全面积接通,回水引流槽802c与第一热水孔801b及第一冷水孔801a隔断。
可见,在控水阀8的动阀体802绕前述旋转轴线转动的过程中,第一冷水孔801a与第二冷水孔802a的导通面积并不会始终等于第一热水孔801b与第二热水孔802b的导通面积,第一冷水孔801a、第二冷水孔802a导通面积与第二冷水孔802a、第二热水孔802b导通面积的比值,可通过改变动阀体802的旋转位置来调节,进而调节流入下游流量阀18和出水口4处的冷、热水的流量比和水温。
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上述内容的指导下,很容易知晓:只要在环绕回水孔801c孔轴线的圆周方向上,第一冷水孔801a与第一热水孔801b的距离≠第二冷水孔802a与第二热水孔802b的距离,再简单设置第一冷水孔801a、第一热水孔801b、第二冷水孔802a与第二热水孔802b的尺寸及相对位置,便可通过该控水阀8调节冷、热水的流量配比。
在图36、图37和图38中,第一冷水孔801a、第一热水孔801b均分别与第二冷水孔802a、第二热水孔802b同时接通,所以图36、图37和图38中控水阀8的动阀体802均处于第三工作位置。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冷水孔801a和第一热水孔801b在环绕回水孔801c孔轴线的圆周方向上完全隔开布置,第二冷水孔802a和第二热水孔802b在环绕回水孔801c孔轴线的圆周方向上部分重叠布置。而且,第一冷水孔801a和第一热水孔801b布置在回水孔801c的径向两相对侧。
本实施例中,回水引流槽802c是沿着回水孔801c的径向方向延伸的直线槽,其具有在长度方向两侧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回水引流槽802c的第一端处于回水孔801c的孔轴线上,如此保证无论动阀体802转动至何种角度,回水引流槽802c始终与回水孔801c相通。回水引流槽802c的第二端与回水孔801c的距离≥第一热水孔801a与回水孔801c的距离,进而保证动阀体802转动至相应位置后,回水引流槽802c能够与第一热水孔801b相通,进而将回水孔801c与第一热水孔801b接通。
为了避免动阀体802在转动过程中,回水引流槽802c将回水孔801c与第一冷水孔801a接通,本实施例中第一冷水孔801a与回水孔801c的孔距>回水引流槽802c的第二端与回水孔801c的距离。
前已述及,回水引流槽802c的第二端与回水孔801c的距离≥第一热水孔801a与回水孔801c的距离,第一冷水孔801a与回水孔801c的孔距>回水引流槽802c的第二端与回水孔801c的距离。所以,第一冷水孔801a与回水孔801c的孔距>(≠)第一热水孔801b与回水孔801c的孔距。而前又述及,第一冷水孔801a与回水孔801c的孔距=第二冷水孔802a与回水孔801c的孔距,第一热水孔801b与回水孔801c的孔距=第二热水孔802b与回水孔801c的孔距。所以,无论动阀体802转动至何种位置,都不会出现第一冷水孔与第二热水孔接通、第一热水孔与第二冷水孔接通,冷、热水串流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定阀体801和动阀体802均为耐磨的陶瓷片,而且二者的外轮廓均为圆形。定阀体801表面制有向内凹陷的圆槽801d,圆槽801d的轴心线与旋转轴线m重合,动阀体802贴靠嵌设于圆槽801d中,第一冷水孔801a、第一热水孔801b和回水孔801c均设于圆槽801d的槽底。定阀体801上的圆槽801d限定了动阀体802的位置,防止动阀体802在转动过程中径向偏移。
由上可知,该水龙头中控水阀8的动阀体802为活动件,在实际应用时会经常转动动阀体802,以选择性地接通/切断冷、热水流道。为保证水龙头的出水口4具有稳定的出水方向,以方便使用者用水,出水口4和流量阀18等部件不能跟随动阀体802同步转动。这样,在使用该水龙头放水时,动阀体802上的第二冷水孔802a和第二热水孔802b就会相对于下游的流量阀18和出水口4运动。本实施例采用了与实施例一相同的方案来保证动阀体802在转动过程中其上的第二冷水孔802a和第二热水孔802b始终与下游出水口4相连且不漏水:
参照图24至图28、图40至图46所示,该水龙头也配置有位于控水阀8下游的出水引流器7,前述出水引流器7包括引流器外壳701和引流器芯子702。其中:
引流器外壳701上制有圆柱内腔701a以及与圆柱内腔相通的下游冷水导流孔701b和下游热水导流孔701c。圆柱内腔701a的轴线为上述的旋转轴线,或者说,圆柱内腔701a的轴线与动阀体802的旋转轴线重合。下游冷水导流孔701b的进水端以及下游热水导流孔701c的进水端均伸至圆柱内腔的腔壁处,而且下游冷水导流孔701b的进水端和下游热水导流孔701c的进水端在圆柱内腔701a的轴线方向上间隔布置。下游冷水导流孔701b的出水端以及下游热水导流孔701c的出水端位于圆柱内腔701a外部。
引流器芯子702以能够绕着上述旋转轴线(即动阀体802的旋转轴线)转动的方式活动布置于圆柱内腔701a中,并且该引流器芯子702与动阀体802固定连接。引流器芯子702的外围制有环绕上述旋转轴线的两个环形槽702a,并且这两个环形槽702a沿着旋转轴线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引流器芯子702上还制有上游冷水导流孔702b和上游热水导流孔702c。上游冷水导流孔702b的出水端伸至第一个环形槽702a的槽壁处,上游热水导流孔702c的出水端伸至第二个环形槽702a的槽壁处。上游冷水导流孔702b的进水端与第二冷水孔802a相通,上游热水导流孔702c的进水端与第二热水孔802b相通。下游冷水导流孔701b的进水端位于第一个环形槽702a的槽口处,下游热水导流孔701c的进水端位于第二个环形槽702a的槽口处。
使用时,和控水阀动阀体802固定的引流器芯子702与动阀体802同步转动,引流器芯子702转动至任一位置时,引流器外壳701上下游冷水导流孔701b和下游热水导流孔701c的进水端始终分别处于引流器芯子702上两个环形槽702a的槽口处,上游冷水导流孔702b和上游热水导流孔702c始终分别与下游冷水导流孔701b和下游热水导流孔701c保持接通。当控水阀8的动阀体802转至上述第三位置时,从动阀体802上第二冷水孔802a和第二热水孔802b流出的冷水和热水分别进入上游冷水导流孔702b和上游热水导流孔702c,再经过上游冷水导流孔702b和上游热水导流孔702c流入引流器芯子702的两个环形槽702a,继而从两个环形槽702a流入引流器外壳701上的下游冷水导流孔701b和下游热水导流孔701c,然后流向下游流量阀18的两个进水孔。
为了防止上述第一个环形槽702a中的冷水串入第二个环形槽702a,防止第二个环形槽702a中的热水串入第一个环形槽702a,,同时防止两个环形槽702a中的水从引流器外壳701内壁处溢出,必须保证两个环形槽702a槽口与圆柱内腔701a腔壁间的密封性。基于此,本实施例在引流器芯子702外围固定套设环绕旋转轴线的三个橡胶密封圈702d,其中一个橡胶密封圈702d设于两个环形槽702a之间,另外两个橡胶密封圈702d分别设于两个环形槽702a的轴向两侧,三个橡胶密封圈702d和两个环形槽702a沿着上述旋转轴线的长度方向彼此交替布置。每个橡胶密封圈702d与圆柱内腔701a的腔壁密封抵靠布置。
为防止橡胶密封圈702d在引流器芯子702上轴向串动,提升橡胶密封圈702d的位置稳定性,本实施例在引流器芯子702外围一体设置了三圈密封圈嵌槽,这三个橡胶密封圈702d分别固定嵌装在前述三圈密封圈嵌槽中。
在实际应用中,控水阀8的动阀体802和定阀体801相对转动,如果动阀体802与定阀体801的贴靠配合面存在缝隙,将导致冷水孔和热水孔中的水流从前述缝隙溢出。对此,可以在龙头本体内设置了一根弹簧,弹簧对动阀体802施加沿着回水孔801c的孔轴线方向指向定阀体801的弹力,动阀体802在前述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压向定阀体801,使动阀体802与定阀体801始终保持贴紧。前述弹簧可夹设在前述引流器芯子702和引流器外壳701之间,并不与动阀体802直接接触,弹簧对引流器芯子702施加的弹力间接传递至动阀体802,从而保证动阀体802与定阀体801始终保持贴紧。具体地,可将弹簧布置在引流器外壳701的圆柱内腔701a中,并使弹簧的轴线与圆柱内腔701a的轴线重合,弹簧的一端抵靠在圆柱内腔701a的腔臂上,另一端抵靠在引流器芯子702上。
上述用于驱动动阀体802转动的第一电机9,直接与引流器芯子702而非动阀体802连接。工作时,电机9直接带动引流器芯子702转动,进而由引流器芯子702拖动动阀体802同步转动。
为了防止停电时该水龙头无法正常使用,本实施例还配置了一个与控水阀动阀体802相连的旋转手轮14。停电时,使用者可手动转动前述旋转手轮14,从而将动阀体802转至相应位置,使水龙头能够正常出水或断水。
此外,为了让使用者能够直观地获知用水温度,本实施例在出水口4中设置了第二个水温传感器11以及与该第二个水温传感器电路连接的触控显示器15。前述第二个水温传感器实时检测出水口4处水温,并将该水温信号传送至触控显示器15,由触控显示器15显示出来。显然,该触控显示器15也可以替换成不具有操控功能的普通显示器。当然,我们也可以将上述热水流道中的水温传感器11与该触控显示器15电路连接,从而在该触控显示器15上实时显示热水温度。
进一步地,上述触控显示器15的内侧固定设置有处理器16以及为该处理器16供电的备用电池17,处理器16分别与上述两个电机9、两个水温传感器11、开关传感器12和触控显示器15电路连接。也就是说,处理器16设置在上述电机9、两个水温传感器11、两个开关传感器12和触控显示器15之间的连接电路上,由该处理器16传送和处理各种信号。
并且,前述触控显示器15包括与处理器16电路连接的温度设定模块。在实际应用时,当使用者通过温度设定模块设定好预使用的水温(目标温度)如35℃,并且调水开关6处于打开状态时,如果第一水温传感器11检测到的水温低于第二设定温度如50℃,说明需要用水、而且控水阀8处的热水水温太低,第一电机9驱动动阀体802转动至上述第二位置,控水阀8处的低温热水从回水接口3排出,以让上游的高温热水流向控水阀8。当水温传感器11检测到的水温达到设定温度50℃时,说明控水阀8处的热水水温已经达到要求,第一电机9驱动动阀体802转动至第一冷水孔、第一热水孔与第二冷水孔、第二热水孔分别连通上述的第三位置,此时从出水口4流出冷水与热水混合的温水,并且第二水温传感器11实时检测汇流水道和出水口4处水温。前已述及,控水阀动阀体802的许多角度位置属于第一冷水孔、第一热水孔与第二冷水孔、第二热水孔对应连通的第三位置,区别在于动阀体802处于不同角度的第三位置时,从第二冷水孔802a和第二热水孔802b流出的冷、热水的流量比不同。所以,如果第二水温传感器11检测到出水口4处水温在设定时间段内(一般为1秒左右)始终小于设定温度35℃,第一电机9接收相关信号带动动阀体802小角度转动,以增大第一热水孔与第二热水孔的接通面积,减小第一冷水孔与第二冷水孔的接通面积,使出水口4处水温提升,直至达到35℃。如果第二水温传感器11检测到出水口4处水温在设定时间段内始终高于设定温度35℃,第一电机9接收相关信号带动动阀体802反向小角度转动,以减小第一热水孔与第二热水孔的接通面积,增大第一冷水孔与第二冷水孔的接通面积,使出水口4处水温降低,直至达到35℃。
优选地,还可以在该水龙头的冷水流道,尤其是第一冷水孔801a与冷水接口1之间的冷水流道上,设置第三水温传感器,并将该第三水温传感器与上述处理器16电路连接。实际应用中,增加的第三水温传感器实时检测冷水水温,处理器16以冷水水温、控水阀处热水水温和设定的出水口水温为参数进行计算处理,再控制第一电机9将控水阀8的动阀体802精准转至最佳角度的第三位置,以使得最初从出水口4流出的水流温度就非常接近设定的35℃。
可见,相比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二可直接地精确地设定出水口4处水温,不再需要依靠使用者根据以往经验、通过调整手动把手的角度来获得粗略温度的水流。
上述触控显示器15是温度显示模块与温度设定模块的集成体,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完全可以剔除该触控显示器15,而采用其他元器件结构的温度显示模块与温度设定模块,当然,如果我们仍想保留水龙头的温度显示功能和温度设定功能的话。比如,我们可以在龙头本体上设置这种形式的温度设定模块:1、表示增温且表面印有“+”图案的第一按键以及表示减温且表面印有“-”图案的第一按键组成的增、减温按键组合。2、表面或附近印有旋转箭头的旋钮,前述旋转箭头的指示方向表示旋转的增温转动方向,反向为减温旋转方向。这种结构只能模糊指示使用者预设定的出水口水温。
上述流量阀18主要用来调节出水口4处水流大小,省去该流量阀18主要导致出水口4处水流大小无法调节,并不会导致该水龙头无法使用,所以流量阀18不是本水龙头的必须部件。不过,前已述及,流量阀18还具有控制水路通断的功能,如果将流量阀18减配掉,就应当有相关的阀门组件与调水开关6配合,以根据调水开关6的关水动作来阻断流向出水口4的水路。显然,本实施例的控水阀8具有前述功能——当调水开关6处于关闭状态时,控水阀8的动阀体802始终处于上述第一位置,水路被控水阀8隔断。
上述调水开关6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比如按钮、旋钮等等。
调水开关6与第一电机9的配合路径上也不一定必须设置上述的开关传感器12,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可省去开关传感器12,而将调水开关6直接作为连接电路的一部分(通断开关)与第一电机9电路连接。
上述的两个电机9也可以替换成其他动力设备,只要将相应的动力设备与控水阀的动阀体802及流量阀18传动连接,从而能够分别带动动阀体802和流量阀18运动至相应状态即可。
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不难看出,无论控水阀8的动阀体802转动至何种角度位置,其上的第二冷水孔802a和第二热水孔802b始终分别处于冷水流道和热水流道上,具体处在冷水流道和热水流道的后半段。或者说,动阀体802转动至何种角度位置,其上的第二冷水孔802a和第二热水孔802b始终与下游水道保持相通。需要说明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可以这样设置动阀体802:将动阀体802下游的所有水流通道(包括动阀体下游的冷水流道和热水流道)全部设为位置固定的静止流道,只有在动阀体802转至上述第三位置时,其上的第二冷水孔802a和第二热水孔802b才分别接入其下游的冷水流道和热水流道(的进水口);而当动阀体802转至其他角度位置时,其上的第二冷水孔802a和第二热水孔802b并不接入下游的冷水流道和热水流道——第二冷水孔802a和第二热水孔802b与下游冷、热水流道的进水口错位,动阀体802的将下游冷、热水流道的进水口封堵。也就是说,第二冷水孔802a和第二热水孔802b是否始终处于冷水流道和热水流道上,并不重要。
实施例三:水龙头
参照图47至图53所示,本实施例的水龙头具有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的结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三中控水阀8采用了与实施例二中控水阀相同的结构。
实施例四:水龙头
在上述三个实施例中,如果驱动动阀体802的电机9在断电后自锁,旋转手轮14将无法转动动阀体802,进而导致水龙头在断电后无法使用。基于这一原因,图54至图57示出了本申请水龙头的第四个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水龙头具有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的结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在电机9与动阀体802的连接路径上设置了离合器24。
上述离合器24采用了可人为调整“离、合”状态的手动离合器。正常工作时,使用者将离合器24调整至合紧状态,电机9可带动动阀体802转动。断电后,将离合器24调整至松离状态,即便电机9自锁,使用者也可操作旋转手轮14而带动动阀体802转动。
显然,上述离合器24也可以采用传统的单向离合器。正常工作时,电机9正向转动,合紧状态的离合器24将电机9的动力传输至动阀体802,带动动阀体802转动至各种工作位置。断电后,使用者只反向转动旋转手轮14,进而拖动动阀体802反向转动至各种工作位置,此时离合器24处于松离状态,自锁抱死的电机9不会影响动阀体802的转动。
该手动离合器的离合致动部24a位于水龙头表面,以方便使用者操控该手动离合器的合紧和松离。
参照图55和图57所示,上述离合器24主要由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构成,其中第一部分与引流器芯子702固定,第二部分周向固定地连接在电机9的电机轴上,而且第二部分能够在电机轴上轴向移动,上述的离合致动部24a形成于第二部分上。电动模式下,离合器的第二部分下移,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花键连接、相互合紧。停电后的手动模式下,第二部分上移,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相互分离。
实施例五:水龙头
图58至图69示出了本申请水龙头的第五个具体实施例,与上述四个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采用另一种方式解决水龙头的断电使用问题,其并没有配置旋转手轮和离合器,而是配置了:跨过动阀体802、以连通该动阀体802上游冷水流道和动阀体下游水流通道(该下游水流通道可以是动阀体下游的冷水流道或汇流水道)的冷水旁路,跨过动阀体802、以连通该动阀体802上游热水流道和下游水流通道(该下游水流通道可以是动阀体下游的热水流道或汇流水道)的热水旁路,设于冷水旁路上、以用于接通/隔断冷水旁路的冷水旁通开关,设于热水旁路上、以用于接通/隔断热水旁路的热水旁通开关。
电动模式下,冷水旁通开关和热水旁通开关分别将热水旁路和热水旁路隔断,从冷、热水接口进入的冷、热水只能从动阀体802经过。断电后的手动模式下,冷水旁通开关和热水旁通开关分别将冷水旁路和热水旁路接通,即使控水阀8的动阀体802处于上述第一位置,冷、热水可以绕过封闭的动阀体802而从冷水旁路和热水旁路引至动阀体的下游水路,正常出水。
本实施例中,冷水旁路的进水端延伸至第一冷水孔801a处,热水旁路的进水端延伸至第一热水孔801b处,冷水旁路和下游冷水导流孔701b具有同一出水端,热水旁路和下游热水导流孔701 c具有同一出水端。也就是说,冷水旁路只负责将第一冷水孔801a的冷水引至下游冷水导流孔701b的出水端,冷水旁路只负责将第一热水孔801b的热水引至下游热水导流孔701c的出水端,再由下游的水路引至出水口4。
本实施例中,上述冷水旁通开关和热水旁通开关联动,以让二者同时打开,同时关闭。
进一步地,定阀体801的一侧,而且是背离动阀体802的那一侧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冷水槽801e。定阀体801的一侧,而且是背离动阀体802的那一侧设置有向内凹陷的热水槽801f。冷水槽801e自第一冷水孔801a处一直延伸至定阀体的外表面,热水槽801f自第一热水孔801b处一直延伸至定阀体的外表面。冷水槽801e和热水槽801f分别为前述冷水旁路和热水旁路的一部分。定阀体801侧部活动布置活动阀板25,活动阀板25上制有间隔布置、且与冷水槽801e和热水槽801f分别对应的第三冷水孔25a和第三热水孔25b。前述冷水旁通开关和热水旁通开关均形成于该活动阀板25上。当活动阀板25活动至某一位置时,第三冷水孔25a和第三热水孔25b分别对准冷水槽801e和热水槽801f,使得第三冷水孔25a与冷水槽801e接通,第三热水孔25b与热水槽801f接通,冷水旁路和热水旁路各自导通。当活动阀板25活动至另一位置时,第三冷水孔25a和第三热水孔25b与冷水槽801e和热水槽801f错位,活动阀板25将冷水槽801e和热水槽801f伸至定阀体外表面的那一端封堵住,冷水旁路和热水旁路各自隔断。
与上述四个实施例相同,为方便定阀体801与引流器外壳701的装配,本实施例在定阀体801外也固定套设一个具有圆周外表面的阀套26。阀套26上制有径向贯通且与冷水槽801e相通的第四冷水孔26a以及径向贯通且与热水槽相通的第四热水孔26b。活动阀板25是与前述圆周外表面贴靠布置、并能沿着该圆周外表面的圆周方向滑动的一块圆弧板。
进一步地,引流器外壳701还包括:定阀体收容腔701d,贯通设置于该引流器外壳的壳壁上、且为冷水旁路组成部分的冷水旁通孔701e,贯通设置于该引流器外壳的壳壁上、且为热水旁路组成部分的热水旁通孔701f。阀套26和定阀体801固定于定阀体收容腔701d内,冷水旁通孔701e的进水端伸至第四冷水孔26a处,热水旁通孔701f的进水端伸至第四热水孔26b处。活动阀板25贴靠布置于引流器外壳701和阀套26之间。
为方便使用者滑动活动阀板25,本实施例在引流器外壳701的壳壁设置了与定阀体收容腔701d相通的豁口701g。活动阀板25上的致动把手25c伸出前述豁口701g外部,以供使用者把持操作。
本实施例在定阀体收容腔701d的腔壁设置了圆弧形的阀板滑槽701h,并将前述活动阀板25滑动贴靠布置于该阀板滑槽701h中。
由上述各个实施例的记载可知,该水龙头在打开状态时,冷水流道和热水流道在出水端相互接导通。为了防止热水不足时冷水流道中的冷水串入热水流道,防止冷水不足时热水流道中的热水串入冷水流道,本实施例在冷水流道和热水流道中分别设置了一个单向阀27,单向阀27使得冷水流道和热水流道中的水流只能单向流动。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单向阀27设置在冷水旁通孔701e与下游冷水导流孔701b的连接处,另一个单向阀27设置在热水旁通孔701f与下游热水导流孔701c的连接处。
如果在上述实施例二中配置这种结构的冷热水旁路,最好去除需要用电的第二电机9,将调水开关6与流量阀18物理连接(俗称机械连接),通过调水开关6对流量阀18施加的物理力驱动流量阀18动作。而且,为了在断电情况下仍能够通过流量阀18调节流量,最好将冷水旁路的出水端以及热水旁路的出水端分别通至流量阀18上游的汇流水道。上游的冷水和热水分别从冷水旁路和热水旁路引至汇流水道,再经过流量阀18调节流量后从出水口4引出。
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完全可以将冷水接口1和热水接口2分别直接连接于定阀体801的第一冷水孔和第一热水孔位置,并直接在动阀体的第二冷水孔和第二热水孔下游设置汇流水道。这种情况下,第二冷水孔802a和第二热水孔802b分别位于冷水流道和热水流道上的出水端,该水龙头内的冷水流道和热水流道长度非常短,分别为冷水接口1和热水接口2的内部流道。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冷水流道的出水端和热水流道的出水端一直引至非常靠近出水口4的位置,这种情况下,该水龙头内的汇流水道的长度非常短。
实施例六:供水系统
参照图70所示,该供水系统包括主要包括热水箱19、两个水龙头100和自来水管20。其中左侧的水龙头100与实施例一中水龙头结构相同,右侧的水龙头100与实施例二中水龙头结构相同。热水箱19内存放一定量的热水,该热水可由太阳能热水器或燃气热水器或空气能热水器或电热水器等设备提供。热水箱19连接热水供给管21和回水管22,并且两个水龙头100的热水接口2分别与前述热水供给管21相连接,两个水龙头100的回水接口3分别与前述回水管22相连接,两个水龙头100的冷水接口1分别与前述自来水管20相连接。为了提升回水速度,在回水管22上还设置了水泵23,而且该水泵23分别与两个水龙头的处理器16电路连接。
当左侧水龙头100的调水开关6处于开启位置,并且水温传感器11检测到的水温低于设定温度时,该水龙头的电机9收到相关信号而驱动动阀体802转动至上述的第二位置,同时水泵23收到相关信号(温度信号及调水开关的开关信号)而运行,将左侧水龙头控水阀上游热水流道中的低温热水快速抽取回流至热水箱19。同理,当右侧水龙头100的调水开关6处于开启位置,并且水温传感器11检测到的水温低于设定温度时,该右侧水龙头的第一电机9收到相关信号而驱动动阀体802转动至上述的第二位置,同时水泵23收到相关信号(开关开启、控水阀处热水温度未达到设定值)而运行,将右侧水龙头控水阀上游热水流道中的低温热水快速抽取回流至热水箱19。
显然,上述水泵23也可以设置在热水供给管21上。这种情况下,当动阀体802处于上述第二位置时,热水供给管21上通电运行的水泵23同样能够快速地将水龙头控水阀上游热水流道中的低温热水快驱动至热水箱19中。而且,当动阀体802处于上述第三位置时,通电运行的该水泵23还能够提升热水流道中水流速度。
如果回水管22或热水供给管21上设置了能够根据水流和水压而自动开启的自动增压泵,则无需将该自动增压泵与水龙头的处理器16电连接。这是因为,当控水阀8处于回水状态时,自动增压泵能够感受到水流和水压的变化而自动开启。
以上仅是本申请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67)

1.一种水龙头,包括:
龙头本体;
设于所述龙头本体内的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包括:冷水流道、热水流道、与所述冷水流道的出水端及所述热水流道的出水端相通的汇流水道;
设于所述冷水流道进水端的冷水接口(1),
设于所述热水流道进水端的热水接口(2),
设于所述汇流水道出水端的出水口(4),以及
调水开关(6);
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龙头还包括:
回水接口(3);
布置于所述水流通道上的控水阀(8),所述控水阀(8)包括定阀体(801)以及贴靠布置于所述定阀体下游侧并能够围绕一旋转轴线(m)自转转动的动阀体(802),所述定阀体(801)上贯通开设:位于所述冷水流道上的第一冷水孔(801a),位于所述热水流道上的第一热水孔(801b),与所述回水接口(3)相通的回水孔(801c);所述动阀体(802)上贯通开设第二冷水孔(802a)和第二热水孔(802b),所述动阀体(802)上的贴靠所述定阀体(801)的那一侧设有向内凹陷、与所述第二冷水孔(802a)和所述第二热水孔(802b)隔断、与所述回水孔(801c)相通的回水引流槽(802c);当所述动阀体(802)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回水引流槽(802c)将所述第一热水孔(801b)与所述回水孔(801c)接通,所述动阀体(802)将所述第一冷水孔(801a)和所述第一热水孔(801b)同时封堵;当所述动阀体(802)转动至第三位置时,所述回水引流槽(802c)与所述第一热水孔(801b)及所述第一冷水孔(801a)隔断,所述第二冷水孔(802a)与所述第一冷水孔(801a)接通,所述第二热水孔(802b)与所述第一热水孔(801b)接通;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动阀体(802)相连、以驱动所述动阀体(802)转动;以及
水温传感器(11),所述水温传感器(11)设于所述热水接口(2)与所述第一热水孔(801b)之间的热水流道上;
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调水开关(6)和所述水温传感器(11)相连,当所述调水开关(6)处于开启状态、且所述水温传感器(11)检测到的水温低于设定温度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动阀体(802)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当所述调水开关(6)处于开启位置、且所述水温传感器(11)检测到的水温达到所述设定温度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动阀体(802)转动至所述第三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调水开关(6)处于关闭位置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动阀体(802)转动至第一位置,所述动阀体(802)将所述第一冷水孔(801a)和所述第一热水孔(801b)同时封堵,而且所述回水引流槽(802c)与所述第一冷水孔(801a)及所述第一热水孔(801b)隔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水开关(6)与所述驱动装置的连接路径上设有开关传感器(12),所述开关传感器(12)与所述调水开关(6)配合以检测所述调水开关(6)的开启和关闭,所述开关传感器(12)与所述驱动装置电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传感器(12)为触点开关或霍尔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水开关(6)为旋按式开关,所述开关传感器(12)包括:
与所述调水开关(6)物理配合、以检测所述调水开关(6)开启和关闭的触点开关(1201),以及
与所述调水开关(6)物理配合、以检测所述调水开关(6)旋转角度的电位器(120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通道上设有位于所述控水阀(8)下游的混水阀(5),所述混水阀(5)包括固定阀体以及活动贴靠于所述固定阀体下游侧的活动阀体,所述固定阀体上贯通开设位于所述冷水流道出水端的冷水引流孔以及位于所述热水流道出水端的热水引流孔,所述活动阀体上贯通开设与所述冷水引流孔和所述冷水引流孔相配合、并且位于所述汇流水道进水端的混水孔,所述调水开关(6)与所述活动阀体相连以驱动所述活动阀体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线(m)为所述回水孔(801c)的孔轴线,所述第一冷水孔(801a)、所述第一热水孔(801b)、所述第二冷水孔(802a)和所述第二热水孔(802b)分别设于所述回水孔(801c)的径向侧部,并且所述第一冷水孔(801a)与所述回水孔(801c)的孔距=所述第二冷水孔(802a)与所述回水孔(801c)的孔距,所述第一热水孔(801b)与所述回水孔(801c)的孔距=所述第二热水孔(802b)与所述回水孔(801c)的孔距。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水孔(801a)和所述第一热水孔(801b)布置在所述回水孔(801c)的同一径向侧,所述第二冷水孔(802a)和所述第二热水孔(802b)布置在所述回水孔(801c)的同一径向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水孔(801a)布置在所述回水孔(801c)的第一径向侧,所述第一热水孔(801b)布置在与所述第一径向呈非零夹角的第二径向侧,所述第二冷水孔(802a)布置在所述回水孔(801c)的第三径向侧,所述第二热水孔(802b)布置在与所述第三径向呈非零夹角的第四径向侧,并且所述第一径向与所述第二径向的夹角=所述第三径向与所述第四径向的夹角。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水孔(801a)、所述第一热水孔(801b)、所述第二冷水孔(802a)及所述第二热水孔(802b)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水孔(801a)与所述回水孔(801c)的孔距≠所述第一热水孔(801b)与所述回水孔(801c)的孔距。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位置具有多个,当所述动阀体(802)处于不同的第三位置时, 所述第一冷水孔(801a)和所述第二冷水孔(802a)接通面积与所述第一热水孔(801b)和所述第二热水孔(802b)接通面积的比值不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水孔(801a)、所述第二冷水孔(802a)、所述第一热水孔(801b)和所述第二热水孔(802b)均为环绕所述旋转轴线延伸的圆弧形长条孔。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水孔(801a)与所述第一热水孔(801b)在环绕所述回水孔(801c)孔轴线的圆周方向上的距离≠所述第二冷水孔(802a)与所述第二热水孔(802b)在环绕所述回水孔(801c)孔轴线的圆周方向上的距离。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水孔(801a)与所述第一热水孔(801b)在环绕所述回水孔(801c)孔轴线的圆周方向上的距离>所述第二冷水孔(802a)与所述第二热水孔(802b)在环绕所述回水孔(801c)孔轴线的圆周方向上的距离。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水孔(801a)和所述第一热水孔(801b)在环绕所述回水孔(801c)孔轴线的圆周方向上完全隔开布置,所述第二冷水孔(802a)和所述第二热水孔(802b)在环绕所述回水孔(801c)孔轴线的圆周方向上部分重叠布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水孔(801a)和所述第一热水孔(801b)布置在所述回水孔(801c)的径向两相对侧。
18.根据权利要求12至17任一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龙头还包括:
设于所述汇流水道内的第二水温传感器,以及
与所述第二水温传感器和所述驱动装置电路连接的温度设定模块。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龙头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水温传感器电路连接的温度显示模块。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显示模块和所述温度设定模块集成在触控显示器(15)上。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龙头还包括:
设于所述汇流水道上的流量阀(18),以及
与所述流量阀相连、以驱动所述流量阀调节水流大小的第二驱动装置;
所述调水开关(6)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电路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二驱动装置根据所述调水开关(6)的动作驱动所述流量阀(18)处于相应的工作状态。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龙头还包括分别与所述驱动装置、所述水温传感器(11)、所述调水开关(6)、所述第二水温传感器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电路连接的处理器(16)。
2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龙头还包括分别与所述驱动装置、所述水温传感器(11)和所述开关传感器(12)电路连接的处理器(16)。
24.根据权利要求7-9、11-17任一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引流槽(802c)为线性延伸的条形槽,其具有在长度方向两侧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回水引流槽(802c)的所述第一端处于所述回水孔(801c)的孔轴线上,所述回水引流槽(802c)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回水孔(801c)的距离≥所述第一热水孔(801b)与所述回水孔(801c)的孔距。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引流槽(802c)是沿着所述回水孔(801c)径向方向延伸的直线槽。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水孔(801a)与所述回水孔(801c)的孔距>所述回水引流槽(802c)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回水孔(801c)的距离。
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动阀体(802)转动至第四位置时,所述回水引流槽(802c)与所述第一热水孔(801b)及所述第一冷水孔(801a)隔断,所述第二冷水孔(802a)与所述第一冷水孔(801a)接通,所述动阀体(802)将所述第一热水孔(801b)封堵;当所述动阀体(802)转动至第五位置时,所述回水引流槽(802c)与所述第一热水孔(801b)及所述第一冷水孔(801a)隔断,所述动阀体(802)将所述第一冷水孔(801a)封堵,所述第二热水孔(802b)与所述第一热水孔(801b)接通。
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阀体(801)表面制有向内凹陷且轴心线与所述旋转轴线(m)重合的圆槽(801d),所述动阀体(802)贴靠嵌设于所述圆槽(801d)中,所述第一冷水孔(801a)、所述第一热水孔(801b)和所述回水孔(801c)均设于所述圆槽(801d)的槽底。
2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阀体(801)和所述动阀体(802)均为陶瓷片。
3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水开关(6)为旋转式开关、按压式开关或旋按式开关。
3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龙头本体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对所述动阀体(802)施加有沿着所述旋转轴线(m)的长度方向压向所述定阀体(801)的弹力。
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龙头还包括布置于所述水流通道上、且位于所述控水阀(8)下游的出水引流器(7),所述出水引流器(7)包括:
引流器外壳(701),其上制有圆柱内腔(701a)以及与所述圆柱内腔相通的下游冷水导流孔(701b)和下游热水导流孔(701c),所述圆柱内腔(701a)的轴线为所述旋转轴线(m),所述下游冷水导流孔(701b)的进水端以及所述下游热水导流孔(701c)的进水端均伸至所述圆柱内腔的腔壁处,所述下游冷水导流孔(701b)的进水端和所述下游热水导流孔(701c)的进水端在所述圆柱内腔(701a)的轴线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下游冷水导流孔(701b)的出水端和所述下游热水导流孔(701c)的出水端位于所述圆柱内腔(701a)外部;以及
引流器芯子(702),其以能够绕所述旋转轴线转动的方式活动布置于所述圆柱内腔(701a)中,并且该引流器芯子(702)与所述动阀体(802)固定,所述引流器芯子(702)的外围制有环绕所述旋转轴线(m)的两个环形槽(702a),这两个环形槽(702a)沿着所述旋转轴线(m)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引流器芯子(702)上还制有上游冷水导流孔(702b)和上游热水导流孔(702c),所述上游冷水导流孔(702b)的出水端伸至第一个环形槽(702a)的槽壁处,所述上游热水导流孔(702c)的出水端伸至第二个环形槽(702a)的槽壁处,所述上游冷水导流孔(702b)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二冷水孔(802a)相通,所述上游热水导流孔(702c)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二热水孔(802b)相通,所述下游冷水导流孔(701b)的进水端位于所述第一个环形槽(702a)的槽口处,所述下游热水导流孔(701c)的进水端位于所述第二个环形槽(702a)的槽口处。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器芯子(702)外围固定套设环绕所述旋转轴线(m)的三个橡胶密封圈(702d),其中一个橡胶密封圈(702d)设于所述两个环形槽(702a)之间,另外两个橡胶密封圈(702d)分别设于所述两个环形槽(702a)的轴向两侧,每个橡胶密封圈(702d)与所述圆柱内腔(701a)的腔壁密封抵靠。
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龙头还包括与所述动阀体(802)相连的旋转手轮(14)。
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动阀体(802)的连接路径上设有离合器(24)。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24)为单向离合器。
37.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24)为手动离合器,其包括位于所述水龙头表面的离合致动部(24a)。
38.根据权利要求1或32或33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龙头还包括:
连通所述动阀体(802)上游冷水流道和所述动阀体(802)下游水流通道的冷水旁路,
连通所述动阀体(802)上游热水流道和所述动阀体(802)下游水流通道的热水旁路,
设于所述冷水旁路上、以用于接通/隔断所述冷水旁路的冷水旁通开关,以及
设于所述热水旁路上、以用于接通/隔断所述热水旁路的热水旁通开关。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旁通开关和所述热水旁通开关联动。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水旁路包括设于所述定阀体(801)背离所述动阀体(802)的那一侧、且向内凹陷的冷水槽(801e),所述热水旁路包括设于所述定阀体(801)背离所述动阀体(802)的那一侧、且向内凹陷的热水槽(801f);
所述冷水槽(801e)自所述第一冷水孔(801a)处延伸至所述定阀体的外表面,所述热水槽(801f)自所述第一热水孔(801b)处延伸至所述定阀体的外表面,所述定阀体(801)侧部活动布置活动阀板(25),所述活动阀板(25)上制有间隔布置、且与所述冷水槽(801e)和所述热水槽(801f)分别对应的第三冷水孔(25a)和第三热水孔(25b),所述冷水旁通开关和所述热水旁通开关均形成于所述活动阀板(25)上;当所述活动阀板(25)活动至第六位置时,所述第三冷水孔(25a)和所述第三热水孔(25b)分别与所述冷水槽(801e)和所述热水槽(801f)接通;当所述活动阀板(25)活动至第七位置时,所述第三冷水孔(25a)和所述第三热水孔(25b)与所述冷水槽(801e)和所述热水槽(801f)错位,所述活动阀板(25)将所述冷水槽(801e)和所述热水槽(801f)伸至所述定阀体外表面的那一端封堵。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阀体(801)外固定套设一个具有圆周外表面的阀套(26),所述阀套(26)上制有径向贯通且与所述冷水槽(801e)相通的第四冷水孔(26a)以及径向贯通且与所述热水槽(801f)相通的第四热水孔(26b),所述活动阀板(25)是与所述圆周外表面贴靠布置、并能沿着所述圆周外表面的圆周方向滑动的圆弧板。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当权利要求38引用权利要求32或33时,所述引流器外壳(701)还包括:
定阀体收容腔(701d),
贯通设置于该引流器外壳的壳壁上、且为所述冷水旁路组成部分的冷水旁通孔(701e),以及
贯通设置于该引流器外壳的壳壁上、且为所述热水旁路组成部分的热水旁通孔(701f);
所述阀套(26)和所述定阀体(801)固定于所述定阀体收容腔(701d)内,所述冷水旁通孔(701e)的进水端伸至所述第四冷水孔(26a)处,所述热水旁通孔(701f)的进水端伸至所述第四热水孔(26b)处,所述活动阀板(25)贴靠布置于所述引流器外壳(701)和所述阀套(26)之间。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器外壳(701)的壳壁制有与所述定阀体收容腔(701d)相通的豁口(701g),所述活动阀板(25)包括伸出所述豁口(701g)外的致动把手(25c)。
44.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阀体收容腔(701d)的腔壁制有圆弧形的阀板滑槽(701h),所述活动阀板(25)滑动贴靠布置于所述阀板滑槽(701h)中。
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流道和所述热水流道中分别设有单向阀(27)。
46.一种供水系统,包括:
带有热水接口和冷水接口的水龙头(100),
与所述冷水接口相连的自来水管(20),以及
通过热水供给管(21)与所述热水接口相连的热水箱(19);
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龙头(100)为如权利要求1至45任一所述的水龙头,所述热水箱(19)还通过回水管(22)与所述回水接口(3)相连。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管(22)或所述热水供给管(21)上设有与所述水温传感器(11)和所述调水开关(6)电路连接的水泵(23)。
48.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管(22)或所述热水供给管(21)上设有自动增压泵。
49.一种控水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阀体(801),以及
与所述定阀体(801)贴靠布置并能够围绕一旋转轴线(m)自转转动的动阀体(802);
所述定阀体(801)上贯通开设第一冷水孔(801a),第一热水孔(801b)和回水孔(801c);所述动阀体(802)上贯通开设第二冷水孔(802a)和第二热水孔(802b),所述动阀体(802)上的贴靠所述定阀体(801)的那一侧设有向内凹陷、与所述第二冷水孔(802a)和所述第二热水孔(802b)隔断、与所述回水孔(801c)相通的回水引流槽(802c);
所述动阀体(802)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回水引流槽(802c)将所述第一热水孔(801b)与所述回水孔(801c)接通,所述动阀体(802)将所述第一冷水孔(801a)和所述第一热水孔(801b)同时封堵;所述动阀体(802)转动至第三位置时,所述回水引流槽(802c)与所述第一热水孔(801b)及所述第一冷水孔(801a)隔断,所述第二冷水孔(802a)与所述第一冷水孔(801a)接通,所述第二热水孔(802b)与所述第一热水孔(801b)接通。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控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线(m)为所述回水孔(801c)的孔轴线,所述第一冷水孔(801a)、所述第一热水孔(801b)、所述第二冷水孔(802a)和所述第二热水孔(802b)分别设于所述回水孔(801c)的径向侧部,并且所述第一冷水孔(801a)与所述回水孔(801c)的孔距=所述第二冷水孔(802a)与所述回水孔(801c)的孔距,所述第一热水孔(801b)与所述回水孔(801c)的孔距=所述第二热水孔(802b)与所述回水孔(801c)的孔距。
51.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控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水孔(801a)和所述第一热水孔(801b)布置在所述回水孔(801c)的同一径向侧,所述第二冷水孔(802a)和所述第二热水孔(802b)布置在所述回水孔(801c)的同一径向侧。
52.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控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水孔(801a)布置在所述回水孔(801c)的第一径向侧,所述第一热水孔(801b)布置在与所述第一径向呈非零夹角的第二径向侧,所述第二冷水孔(802a)布置在所述回水孔(801c)的第三径向侧,所述第二热水孔(802b)布置在与所述第三径向呈非零夹角的第四径向侧,并且所述第一径向与所述第二径向的夹角=所述第三径向与所述第四径向的夹角。
53.根据权利要求51或52所述的控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水孔(801a)、所述第一热水孔(801b)、所述第二冷水孔(802a)及所述第二热水孔(802b)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54.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控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水孔(801a)与所述回水孔(801c)的孔距≠所述第一热水孔(801b)与所述回水孔(801c)的孔距。
55.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控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位置具有多个,当所述动阀体(802)处于不同的第三位置时, 所述第一冷水孔(801a)和所述第二冷水孔(802a)接通面积与所述第一热水孔(801b)和所述第二热水孔(802b)接通面积的比值不同。
56.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控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水孔(801a)、所述第二冷水孔(802a)、所述第一热水孔(801b)和所述第二热水孔(802b)均为环绕所述旋转轴线延伸的圆弧形长条孔。
57.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控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水孔(801a)与所述第一热水孔(801b)在环绕所述回水孔(801c)孔轴线的圆周方向上的距离≠所述第二冷水孔(802a)与所述第二热水孔(802b)在环绕所述回水孔(801c)孔轴线的圆周方向上的距离。
58.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控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水孔(801a)与所述第一热水孔(801b)在环绕所述回水孔(801c)孔轴线的圆周方向上的距离>所述第二冷水孔(802a)与所述第二热水孔(802b)在环绕所述回水孔(801c)孔轴线的圆周方向上的距离。
59.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控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水孔(801a)和所述第一热水孔(801b)在环绕所述回水孔(801c)孔轴线的圆周方向上完全隔开布置,所述第二冷水孔(802a)和所述第二热水孔(802b)在环绕所述回水孔(801c)孔轴线的圆周方向上部分重叠布置。
60.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控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水孔(801a)和所述第一热水孔(801b)布置在所述回水孔(801c)的径向两相对侧。
61.根据权利要求50-52、54-60任一所述的控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引流槽(802c)为线性延伸的条形槽,其具有在长度方向两侧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回水引流槽(802c)的所述第一端处于所述回水孔(801c)的孔轴线上,所述回水引流槽(802c)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回水孔(801c)的距离≥所述第一热水孔(801b)与所述回水孔(801c)的距离。
62.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控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引流槽(802c)是沿着所述回水孔(801c)径向方向延伸的直线槽。
63.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控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水孔(801a)与所述回水孔(801c)的孔距>所述回水引流槽(802c)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回水孔(801c)的距离。
64.根据权利要求63所述的控水阀,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动阀体(802)转动至第四位置时,所述回水引流槽(802c)与所述第一热水孔(801b)及所述第一冷水孔(801a)隔断,所述第二冷水孔(802a)与所述第一冷水孔(801a)接通,所述动阀体(802)将所述第一热水孔(801b)封堵;当所述动阀体(802)转动至第五位置时,所述回水引流槽(802c)与所述第一热水孔(801b)及所述第一冷水孔(801a)隔断,所述动阀体(802)将所述第一冷水孔(801a)封堵,所述第二热水孔(802b)与所述第一热水孔(801b)接通。
65.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控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阀体(801)表面制有向内凹陷且轴心线与所述旋转轴线(m)的重合圆槽(801d),所述动阀体(802)贴靠嵌设于所述圆槽(801d)中,所述第一冷水孔(801a)、所述第一热水孔(801b)和所述回水孔(801c)均设于所述圆槽(801d)的槽底。
66.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控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阀体(801)和所述动阀体(802)均为陶瓷片。
67.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控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阀体(802)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动阀体(802)将所述第一冷水孔(801a)和所述第一热水孔(801b)同时封堵,而且所述回水引流槽(802c)与所述第一冷水孔(801a)及所述第一热水孔(801b)隔断。
CN202011006218.XA 2020-09-23 2020-09-23 控水阀、水龙头和供水系统 Active CN1119279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06218.XA CN111927978B (zh) 2020-09-23 2020-09-23 控水阀、水龙头和供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06218.XA CN111927978B (zh) 2020-09-23 2020-09-23 控水阀、水龙头和供水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27978A true CN111927978A (zh) 2020-11-13
CN111927978B CN111927978B (zh) 2020-12-22

Family

ID=73335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06218.XA Active CN111927978B (zh) 2020-09-23 2020-09-23 控水阀、水龙头和供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2797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51474A (zh) * 2020-09-23 2022-03-29 上海兴邺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控水阀和水龙头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87767Y (zh) * 2007-11-08 2008-07-16 谢森 冷水回收式节水龙头
CN201166151Y (zh) * 2008-03-07 2008-12-17 谢森 冷水回收即用式节水阀芯
CN201180813Y (zh) * 2007-11-01 2009-01-14 周成富 新颖节水型卫浴水龙头阀芯
DE202013005363U1 (de) * 2013-02-13 2013-07-10 Grohe Ag Steuerscheibe für Mischarmatur
CN203548999U (zh) * 2013-11-30 2014-04-16 中山方诺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水器的瓷片水路控制结构
CN111396585A (zh) * 2020-03-13 2020-07-10 陈宗仁 阀芯、水龙头、具有该水龙头的回路流体供应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80813Y (zh) * 2007-11-01 2009-01-14 周成富 新颖节水型卫浴水龙头阀芯
CN201087767Y (zh) * 2007-11-08 2008-07-16 谢森 冷水回收式节水龙头
CN201166151Y (zh) * 2008-03-07 2008-12-17 谢森 冷水回收即用式节水阀芯
DE202013005363U1 (de) * 2013-02-13 2013-07-10 Grohe Ag Steuerscheibe für Mischarmatur
CN203548999U (zh) * 2013-11-30 2014-04-16 中山方诺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水器的瓷片水路控制结构
CN111396585A (zh) * 2020-03-13 2020-07-10 陈宗仁 阀芯、水龙头、具有该水龙头的回路流体供应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51474A (zh) * 2020-09-23 2022-03-29 上海兴邺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控水阀和水龙头
CN114251474B (zh) * 2020-09-23 2024-04-09 上海宁升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控水阀和水龙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27978B (zh) 2020-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900005535B1 (ko) 탕수(湯水)혼합 급수꼭지
US7198059B2 (en)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retrofitting water control valves
EP1840427B1 (en) Water valve assembly
US20140034166A1 (en) Water control valve assembly
CN109323014B (zh) 一种温控淋浴龙头
CA2728586C (en) Mixing valve including dual flow control
CN111927978B (zh) 控水阀、水龙头和供水系统
CN109185499A (zh) 混水分水一体式水龙头阀芯
EP2045687B1 (en) Mixing faucet system for aircraft
CN112145731A (zh) 自调温水龙头及其控制方法、供水系统
JPH0676836B2 (ja) 混合弁組立体
CN213628968U (zh) 水龙头
CN213479251U (zh) 一种水龙头
CN209340555U (zh) 混水分水一体式水龙头阀芯
CN111396585A (zh) 阀芯、水龙头、具有该水龙头的回路流体供应系统
CN214197348U (zh) 水龙头以及配置该水龙头的供水系统
CN114251474B (zh) 控水阀和水龙头
CN214197349U (zh) 自调温水龙头及供水系统
CN112253780A (zh) 水龙头以及配置该水龙头的供水系统
JP2003021246A (ja) ミキシングバルブ
CN216344098U (zh) 阀芯座及阀芯模块组
JP4109552B2 (ja) 流量調整弁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給湯装置
US20240229943A1 (en) Core Seat for a Valve Core and a Valve Core Module
CN109237077B (zh) 一种双水路水龙头阀芯
CN215494742U (zh) 水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Control valves, faucets, and water supply systems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1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22

Pledgee: Zhejiang Tailong Commercial Bank Co.,Ltd. Shanghai Zhabei sub branch

Pledgor: Shanghai Xingye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310000262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