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22091B - 一种调整十八辊轧机侧支撑受力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调整十八辊轧机侧支撑受力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922091B CN111922091B CN202010802673.4A CN202010802673A CN111922091B CN 111922091 B CN111922091 B CN 111922091B CN 202010802673 A CN202010802673 A CN 202010802673A CN 111922091 B CN111922091 B CN 11192209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tance
- reference surface
- rolling mill
- rolling
- eightee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7/00—Control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or the work produced thereb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8/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measuring, detecting or monito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e.g. position detection, inspection of the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 Rolling (AREA)
Abstract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不锈钢冷轧生产线轧机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调整十八辊轧机侧支撑受力的方法。
背景技术
十八辊轧机作为不锈钢生产线轧制不锈钢钢带的重要机型,通常被视为是在六辊轧机基础上增设4组侧支撑装置的一种机型。相比六辊轧机,十八辊轧机工作辊辊径较小、刚度较差,十八辊轧机上、下工作辊两侧设置的4组侧支撑装置,其作用即是在轧制时由工作辊侧方顶紧工作辊,以加强工作辊的刚度,避免工作辊轧制时径向扭曲变形。
十八辊轧机,如图1所示,各辊系结构以轧制线为中心呈上下镜像对称关系,十八辊轧机轧制中心线上方或下方单侧结构包括工作辊11、中间辊12、支撑辊13、以及位于工作辊11两侧对称安装的两组侧支撑装置14。侧支撑装置14垂直于轧制中心线方向的两端侧安装在两机架10上,如图2所示,机架10上具有轧机窗口101,且沿轧制方向,轧机两端侧分别称为入口侧15和出口侧16;以轧制中心线为界限,轧机的两侧分别称为传动侧17和操作侧18。
如图1至图5所示,每组侧支撑装置14由侧支撑辊141、背衬轴承142、摆臂143、橫移梁144等组成,两排背衬轴承142与侧支撑辊141的辊面均相抵触,侧支撑辊141及两排背衬轴承142组成的侧支撑辊系固定在摆臂143上,摆臂143在摆动液压缸145的作用下,可以摆臂143和机架10内侧的固定导板102的铰接点为旋转中心摆动,进而在轧制前后根据安装需求可使侧支撑辊141靠近或远离工作辊11;橫移梁144安装在机架10内侧的固定导板102上,橫移梁144在横移动力机构146的驱动下可于轧制方向上水平来回移动,以适应工作位置不同时摆臂143的角度变化,便于轧制时橫移梁144位于摆臂143的后面均可与摆臂143相抵触。其中,横移动力机构146通常可以由液压马达1461、单输入双输出减速机1462、位于单输入双输出减速机1462两输出端侧通过轴联器1463连接的蜗杆1464、与蜗杆1464相配合的涡轮1465、穿射于涡轮1465内与其螺纹配合的螺杆1466、以及与橫移梁144两端侧(操作侧和传动侧)连接的液压缸1467等组成,具体地,橫移梁144需向摆臂143一侧靠近推出时,液压马达1461启动,依次带动单输入双输出减速机1462、轴联器1463、蜗杆1464、涡轮1465转动,转动的涡轮1465带动其内的螺杆1466轴向移动,使螺杆1466靠近并推动橫移梁144两端;橫移梁144需向远离摆臂143的一侧收回时,橫移梁144两端侧的液压缸1467启动,带动橫移梁144向远离摆臂143的一侧移动。横移动力机构146还可以单纯由位于橫移梁144两端侧相连接的液压缸组成,该横移动力机构146下,橫移梁144的推出和收回均由橫移梁144两端侧的液压缸提供动力。
十八辊轧机轧制过程中,工作辊11所受到的力依次由侧支撑装置14中的侧支撑辊141、背衬轴承142、摆臂143、橫移梁144过渡到机架10上,橫移梁144作为工作辊11所受到的力传递至机架10上的关键一环,其位置的控制至关重要。为实现橫移梁144位置的在线控制调节,十八辊轧机中,每块橫移梁144操作侧和传动侧上通常各设有一线性传感器147,如图3所示,线性传感器147用以对橫移梁144端侧位置进行定位,以便控制系统通过线性传感器147实时获取橫移梁144端侧的位置信息,而后可通过对横移动力机构146的控制,使橫移梁144移动至设定、合理的工作位置。
轧机侧支撑系统作为轧机辊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侧支承装置受力的因素众多,像橫移梁的移动位置、工作辊的偏心量、轧辊的磨损情况等均是影响侧支承装置受力的重要因素。轧机侧支撑受力的优化调整作为行业里的一个难点,现有生产中,轧机侧支撑受力的优化调整工作,重心通常放在橫移梁的移动位置、工作辊的偏心量、轧辊的磨损情况等明显因素上,往往忽略了其它一些看似不太显著的影响因素,如轧机侧支撑系统中的橫移梁与轧机轧制中心线的垂直度精度、实时测量橫移梁位置的线性传感器标定的准确性。其中,橫移梁与轧机轧制中心线垂直度高,可保证轧机轧制钢带过程中橫移梁操作侧和传动侧两侧的受力均衡,即间接使工作辊操作侧和传动侧两侧受力均衡,避免工作辊由于操作侧和传动侧两侧受力不均衡而产生过大的轴向力,减小工作辊止推轴承的受力;线性传感器标定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对橫移梁位置测量的准确性,从而影响控制系统对橫移梁的移动位置控制,而橫移梁的移动位置又直接决定了工作辊的受力是否可传递至机架上,线性传感器的高精度标定、工作时橫移梁的准确移位保证了在线不停机微调整橫移梁的可靠性,可避免由于橫移梁单侧受力大的原因导致轧机单侧支撑受力超过最大承受值而报停。
现有生产中,十八辊轧机安装好后,直接默认橫移梁与轧机轧制中心线垂直,测量橫移梁位置的线性传感器也是直接通过系统设定,后期不管橫移梁有没有微动而影响与轧机轧制中心线的度垂直,均没有手动干预而时时调整,长期工作后,十八辊轧机橫移梁与轧机轧制中心线垂直度精度、线性传感器标定的准确性偏差只会越来越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整十八辊轧机侧支撑受力的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调整十八辊轧机侧支撑受力的方法,包括各横移梁相对轧制中心线垂直度的优化方法及相应横移梁上两线性传感器的标定方法,其中,每块横移梁相对轧制中心线垂直度的优化方法及相应横移梁上两线性传感器的标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 将笔直且具有精加工面的装饰条固定于轧机橫移梁靠近轧制中心一侧的侧面上;
S2. 确定一与轧制中心线垂直的基准面;
S3. 测量装饰条同一平面上操作侧与基准面间的距离m、传动侧与基准面间的距离n;
S4. 判断测量的距离m和距离n的差值绝对值是否不大于一调整精度值N,N为不大于0.05 mm的任一自然数;如若距离m和距离n的差值绝对值,则无需做任何调整;如若距离m和距离n的差值绝对值,则按以下步骤对横移梁相对轧制中心线的垂直度进行优化和对横移梁上两线性传感器进行标定:
S4.1. 在操作侧和传动侧中任意一侧的轧机机架上通过支架安装一千分表,千分表的表头垂直于轧制中心线并压在装饰条的表面;
S4.2. 通过横移动力机构单独驱动安装有千分表一端侧的横移梁,使安装有千分表一端侧的横移梁移动,移动过程中通过对千分表调节前后读数差值的观察计算,装饰条同一平面上操作侧与基准面间的距离m、与传动侧与基准面间的距离n的差值绝对值不大于一调整精度值N后,停下横移动力机构,使横移梁移动的一端侧停止移动;
S5. 对横移梁上两线性传感器进行标定,操作侧的线性传感器标定值,传动侧的线性传感器标定值,其中,d为同一工作辊两侧对称设置的侧支撑装置中两横移梁上固定的两装饰条测量面中心位置的间距,c为同一工作辊两侧对称设置的侧支撑装置中选定以轧机中心相对称的两基准面的间距。
进一步地,基准面为轧机窗口相对于轧机中心的同侧侧面。基准面可以是为测量单独设置的光滑面,当然也可采用轧机机架上的平面,由于轧机窗口侧面为精加工面,表面光滑度高,测量误差小,且利用该侧面,测量方便,无需另设平面,轧机窗口也为测量留下操作空间,所以,较佳地,可将轧机窗口相对于轧机中心的同侧侧面设为基准面。
进一步地,步骤S2后、步骤S3前,通过横移动力机构移动横移梁,使装饰条同一平面上操作侧与基准面间的距离m、传动侧与基准面间的距离n测量在测量工具的量程范围内。测量一距离时,要求该测量的距离在测量工具的量程范围内,当测量的距离不在测量工具的量程范围内时,通常要求更换量程范围更大的测量工具,本发明,由于横移梁及其上的装饰条可移动,其可通过横移梁及其上装饰条的移动,使装饰条同一平面上操作侧与基准面间的距离m、传动侧与基准面间的距离n测量在测量工具的量程范围内,而避免更换测量工具,使测量更方便。
进一步地,步骤S3中,测量装饰条同一平面上操作侧与基准面间的距离m、传动侧与基准面间的距离n所采用的测量工具为塞尺。塞尺相比直尺,精度高,测量的值更接近真实值。
进一步地,步骤S3中,测量装饰条同一平面上操作侧与基准面间的距离m、传动侧与基准面间的距离n由同一操作人员测量得到。同一操作人员测量时,外部因素更为相近,该情况下,相比不同操作人员测量出的距离m的值和距离n的值,因人为因素对绝对值的影响更小,绝对值更接近真实值。
进一步地,调整精度值N为0.05 mm。调整精度值N设为0.05 mm时,保证横移梁相对轧制中心线垂直度的调整精度相对较高的同时,还可保证横移梁的优化调整相对较易实现。
进一步地,基准面位于装饰条远离轧制中心的一侧。基准面可以位于装饰条靠近轧制中心的一侧,也可位于装饰条远离轧制中心的一侧,由于基准面位于装饰条远离轧制中心的一侧时,不会妨碍到同一工作辊两侧对称设置的侧支撑装置中两横移梁上固定的两装饰条测量面中心位置的间距d的测量,为此,较佳的是,基准面位于装饰条远离轧制中心的一侧。
进一步地,步骤S4.1中,如果基准面位于装饰条远离轧制中心的一侧,则在距离m和距离n中较小距离所对应的一端侧轧机机架上通过支架安装一千分表,如果基准面位于装饰条靠近轧制中心的一侧,则在距离m和距离n中较大距离所对应的一端侧轧机机架上通过支架安装一千分表。
进一步地,步骤S4.1后、步骤S4.2前,对支架进行调整,使千分表读数归零。千分表读数归零后,步骤S4.2中移动横移动力机构时,通过千分表可更为直接、快速的读出横移动力机构该端侧的移动距离。
进一步地,步骤S4.2为,打开横移动力机构安装有千分表一侧的轴联器,转动同侧的蜗杆,使安装有千分表一端侧横移梁移动,移动过程中通过对千分表调节前后读数差值的观察计算,装饰条同一平面上操作侧与基准面间的距离m、与传动侧与基准面间的距离n的差值绝对值不大于一调整精度值N后,停下对蜗杆的转动,以使安装有千分表一端侧的横移梁停止移动,而后再将打开的轴联器连接上。本发明调整十八辊轧机侧支撑受力的方法,可应用各种十八辊轧机中,如西门子奥钢联X-HIGH十八辊轧机机型,该类十八辊轧机同大多数十八辊轧机相同,其内驱运横移梁的横移动力机构由液压马达、单输入双输出减速机、位于单输入双输出减速机两输出端侧通过轴联器连接的蜗杆、与蜗杆相配合的涡轮、穿射于涡轮内与其螺纹配合的螺杆、以及与橫移梁两端侧(操作侧和传动侧的端部)连接的液压缸等组成,同背景技术里记载的相同,该种横移动力机构下,由液压马达、单输入双输出减速机、轴联器、蜗杆、涡轮、螺杆组成的向前(靠近工作辊)推进的动力机构,相比由液压缸组成的向后(远离工作辊)复位的动力机构,其可调整的移动精度更高,通过对液压马达、单输入双输出减速机、轴联器、蜗杆、涡轮、螺杆组成的向前推进的动力机构进行驱动,调整测量距离(距离m、距离n)较小的一端侧的横移梁的位置,更易达到“装饰条同一平面上操作侧与基准面间的距离m、传动侧与基准面间的距离n的差值绝对值不大于一调整精度值N”的调整要求、调整目的,从而减少调整次数,提高调整速度。
本发明调整十八辊轧机侧支撑受力的方法,借助于装饰条,为测量时横移梁侧提供精加工面,通过测量横移梁两端侧(操作侧和传动侧的端部)装饰条与基准面的距离m和距离n,在两端距离的差值绝对值大于调整精度值N时,通过横移动力机构单独驱动安装有千分表一端侧的横移梁,使安装有千分表一端侧横移梁移动,最终使装饰条两端或者说横移梁两端与基准面的距离差值绝对值不大于调整精度值N,横移梁与基准面间具有高的平行度,即横移梁与与基准面垂直的轧制中心线高度垂直,为横移梁两端受力均衡提供保障;并在对横移梁上两线性传感器的标定中,将最终测量的装饰条两端与基准面的距离m和距离n带入各自的标定公式中,使得两线性传感器更为准确,从而为后序生产中,橫移梁的准确移置、优化受力提供基础。
附图说明
图1是十八辊轧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十八辊轧机中侧支撑装置固定于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十八辊轧机中侧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十八辊轧机中侧支撑装置的横移动力机构沿蜗杆轴向的剖示结构示意图;
图5是十八辊轧机中侧支撑装置的横移动力机构沿螺杆轴向的剖示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调整十八辊轧机侧支撑受力的方法应用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调整十八辊轧机侧支撑受力的方法的较佳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
如图6所示,一种调整十八辊轧机侧支撑受力的方法,包括各横移梁144相对轧制中心线垂直度的优化方法及相应横移梁144上两线性传感器的标定方法,其中,每块横移梁144相对轧制中心线垂直度的优化方法及相应横移梁144上两线性传感器的标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 将笔直且具有精加工面的装饰条2固定于轧机橫移梁144靠近轧制中心一侧的侧面上;
S2. 确定一与轧制中心线垂直的基准面3;
S3. 测量装饰条2同一平面上操作侧与基准面3间的距离m、传动侧与基准面3间的距离n;
S4. 判断测量的距离m和距离n的差值绝对值是否不大于一调整精度值N,N为不大于0.05 mm的任一自然数;如若距离m和距离n的差值绝对值,则无需做任何调整;如若距离m和距离n的差值绝对值,则按以下步骤对横移梁144相对轧制中心线的垂直度进行优化和对横移梁144上两线性传感器进行标定:
S4.1. 如果基准面3位于装饰条2远离轧制中心的一侧,则在距离m和距离n中较小距离所对应的一端侧轧机机架10上通过支架4安装一千分表5,如果基准面3位于装饰条2靠近轧制中心的一侧,则在距离m和距离n中较大距离所对应的一端侧轧机机架10上通过支架4安装一千分表5,千分表5的表头51垂直于轧制中心线并压在装饰条2 的表面;
S4.2. 打开横移动力机构146安装有千分表5一侧的轴联器1463,转动同侧的蜗杆1464,使安装有千分表5一端侧的横移梁144移动,移动过程中通过对千分表5调节前后读数差值的观察计算,装饰条2同一平面上操作侧与基准面3间的距离m、与传动侧与基准面3间的距离n的差值绝对值不大于一调整精度值N后,停下对蜗杆1464的转动,以使安装有千分表5一端侧的横移梁144停止移动,而后再将打开的轴联器1463连接上;
S5. 对横移梁144上两线性传感器进行标定,操作侧的线性传感器标定值,传动侧的线性传感器标定值,其中,d为同一工作辊两侧对称设置的侧支撑装置中两横移梁144上固定的两装饰条2测量面中心位置的间距,c为同一工作辊两侧对称设置的侧支撑装置中选定以轧机中心相对称的两基准面3的间距。
本发明调整十八辊轧机侧支撑受力的方法,较佳地,基准面3为轧机窗口101相对于轧机中心的同侧侧面。基准面3可以是为测量单独设置的光滑面,当然也可采用轧机机架10上的平面,由于轧机窗口101侧面为精加工面,表面光滑度高,测量误差小,且利用该侧面,测量方便,无需另设平面,轧机窗口101也为测量留下操作空间,所以,较佳地,可将轧机窗口101相对于轧机中心的同侧侧面设为基准面3。
本发明调整十八辊轧机侧支撑受力的方法,较佳地,步骤S2后、步骤S3前,通过横移动力机构146移动横移梁144,使装饰条2同一平面上操作侧与基准面3间的距离m、传动侧与基准面3间的距离n测量在测量工具的量程范围内。测量一距离时,要求该测量的距离在测量工具的量程范围内,当测量的距离不在测量工具的量程范围内时,通常要求更换量程范围更大的测量工具,本发明,由于横移梁144及其上的装饰条2可移动,其可通过横移梁144及其上装饰条2的移动,使装饰条2同一平面上操作侧与基准面3间的距离m、传动侧与基准面3间的距离n测量在测量工具的量程范围内,而避免更换测量工具,使测量更方便。
本发明调整十八辊轧机侧支撑受力的方法,较佳地,步骤S3中,测量装饰条2同一平面上操作侧与基准面3间的距离m、传动侧与基准面3间的距离n所采用的测量工具为塞尺。塞尺相比直尺,精度高,测量的值更接近真实值。
本发明调整十八辊轧机侧支撑受力的方法,较佳地,步骤S3中,测量装饰条2同一平面上操作侧与基准面3间的距离m、传动侧与基准面3间的距离n由同一操作人员测量得到。同一操作人员测量时,外部因素更为相近,该情况下,相比不同操作人员测量出的距离m的值和距离n的值,因人为因素对绝对值的影响更小,绝对值更接近真实值。
本发明调整十八辊轧机侧支撑受力的方法,较佳地,调整精度值N为0.05 mm。调整精度值N设为0.05 mm时,保证横移梁144相对轧制中心线垂直度的调整精度相对较高的同时,还可保证横移梁144的优化调整相对较易实现。
本发明调整十八辊轧机侧支撑受力的方法,较佳地,步骤S4.1后、步骤S4.2前,对支架4进行调整,使千分表5读数归零。千分表5读数归零后,步骤S4.2中移动横移动力机构146时,通过千分表5可更为直接、快速的读出横移动力机构该端侧的移动距离。
本发明调整十八辊轧机侧支撑受力的方法,较佳地,基准面3位于装饰条2远离轧制中心的一侧。基准面3可以位于装饰条2靠近轧制中心的一侧,也可位于装饰条2远离轧制中心的一侧,由于基准面3位于装饰条2远离轧制中心的一侧时,不会妨碍到同一工作辊两侧对称设置的侧支撑装置中两横移梁144上固定的两装饰条2测量面中心位置的间距d的测量,为此,较佳的是,基准面3位于装饰条2远离轧制中心的一侧。
本发明调整十八辊轧机侧支撑受力的方法,步骤S4.1中,可在操作侧和传动侧中任意一侧的轧机机架10上通过支架4安装一千分表5,不管基准面3是位于装饰条2远离轧制中心的一侧,还是基准面3位于装饰条2远离轧制中心的一侧,也无论是在两测量距离(距离m、距离n)中较大距离所对应的一侧轧机机架10上安装,还是在两测量距离(距离m、距离n)中较小距离所对应的一侧轧机机架10上安装。
本发明调整十八辊轧机侧支撑受力的方法,可应用现有各种十八辊轧机中,如西门子奥钢联X-HIGH十八辊轧机机型,该类十八辊轧机同大多数十八辊轧机相同,其内驱运横移梁144的横移动力机构164由液压马达1461、单输入双输出减速机1462、位于单输入双输出减速机1462两输出端侧通过轴联器1463连接的蜗杆1464、与蜗杆1464相配合的涡轮1465、穿射于涡轮1465内与其螺纹配合的螺杆1466、以及与橫移梁两端侧(分别靠近操作侧和传动侧)连接的液压缸1467等组成,同背景技术及图4、图5里记载的相同。该种横移动力机构146下,可通过由液压马达1461、单输入双输出减速机1462、轴联器1463、蜗杆1464、涡轮1465、螺杆1466组成的向前(靠近工作辊)推进的动力机构,来调整横移梁144一端侧的位置,使装饰条2同一平面上操作侧与基准面3间的距离m、传动侧与基准面3间的距离n的差值绝对值不大于一调整精度值N,也可通过由液压缸1467组成的向后(远离工作辊)复位的动力机构,来调整横移梁144一端侧的位置,使装饰条2同一平面上操作侧与基准面3间的距离m、传动侧与基准面3间的距离n的差值绝对值不大于一调整精度值N。
本发明调整十八辊轧机侧支撑受力的方法,由于,由液压马达1461、单输入双输出减速机1462、轴联器1463、蜗杆1464、涡轮1465、螺杆1466组成的向前(靠近工作辊)推进的动力机构,相比由液压缸1467组成的向后(远离工作辊)复位的动力机构,其可调整的移动精度更高。所以,在两测量距离(距离m、距离n)的差值绝对值,需对横移梁144一侧位置进行调整,以使两测量距离(距离m、距离n)的差值绝对值不大于一调整精度值N时,可通过由液压马达1461、单输入双输出减速机1462、轴联器1463、蜗杆1464、涡轮1465、螺杆1466组成的向前(靠近工作辊)推进的动力机构,来调整横移梁144的一端侧位置,使横移梁144上安装的装饰条2同一平面上操作侧与基准面3间的距离m、传动侧与基准面3间的距离n的差值绝对值不大于一调整精度值N。而因为由液压马达1461、单输入双输出减速机1462、轴联器1463、蜗杆1464、涡轮1465、螺杆1466组成的向前(靠近工作辊)推进的动力机构,只能驱动横移梁144向靠近工作辊的一侧移动,所以,如果基准面3位于装饰条2远离轧制中心的一侧,则至少要在距离m和距离n中较小距离所对应的一端侧轧机机架10上通过支架4安装千分表5,才可通过由液压马达1461、单输入双输出减速机1462、轴联器1463、蜗杆1464、涡轮1465、螺杆1466组成的向前(靠近工作辊)推进的动力机构,使横移梁144相应一端侧向靠近工作辊的一侧移动,来达到差值绝对值不大于一调整精度值N的调整目的;如果基准面3位于装饰条2靠近轧制中心的一侧,则在距离m和距离n中较大距离所对应的一端侧轧机机架10上通过支架4安装千分表5,才可通过由液压马达1461、单输入双输出减速机1462、轴联器1463、蜗杆1464、涡轮1465、螺杆1466组成的向前(靠近工作辊)推进的动力机构,使横移梁144相应一端侧向靠近工作辊的一侧移动,来达到差值绝对值不大于一调整精度值N的调整目的。
本发明调整十八辊轧机侧支撑受力的方法,在通过由液压马达1461、单输入双输出减速机1462、轴联器1463、蜗杆1464、涡轮1465、螺杆1466组成的向前(靠近工作辊)推进的动力机构,来调整横移梁144的一端侧位置,使横移梁144上安装的装饰条2同一平面上操作侧与基准面3间的距离m、传动侧与基准面3间的距离n的差值绝对值不大于一调整精度值N时,相应地,步骤S4.2即为,打开横移动力机构146安装有千分表5一侧的轴联器1463,转动同侧的蜗杆1464,使安装有千分表5一端侧横移梁144移动,移动过程中通过对千分表5调节前后读数差值的观察计算,装饰条2同一平面上操作侧与基准面3间的距离m、与传动侧与基准面3间的距离n的差值绝对值不大于一调整精度值N后,停下对蜗杆1464的转动,以使安装有千分表5一端侧的横移梁144停止移动,而后再将打开的轴联器1463连接上。
本发明调整十八辊轧机侧支撑受力的方法,因为由液压马达1461、单输入双输出减速机1462、轴联器1463、蜗杆1464、涡轮1465、螺杆1466组成的向前(靠近工作辊)推进的动力机构,相比由液压缸1467组成的向后(远离工作辊)复位的动力机构,其可调整的移动精度更高,所以通过对液压马达1461、单输入双输出减速机1462、轴联器1463、蜗杆1464、涡轮1465、螺杆1466组成的向前推进的动力机构进行驱动,调整测量距离(距离m、距离n)较小的一端侧的横移梁144的位置,更易达到“装饰条2同一平面上操作侧与基准面3间的距离m、传动侧与基准面3间的距离n的差值绝对值不大于一调整精度值N”的调整要求、调整目的,从而减少调整次数,提高调整速度。
本发明调整十八辊轧机侧支撑受力的方法,在通过由液压缸1467组成的向后(远离工作辊)复位的动力机构,来调整横移梁144的一端侧位置,使横移梁144上安装的装饰条2同一平面上操作侧与基准面3间的距离m、传动侧与基准面3间的距离n的差值绝对值不大于一调整精度值N时,直接使待需调整的一侧液压缸1467直接驱动横移梁144相应一端侧移动即可。
本发明调整十八辊轧机侧支撑受力的方法,还可应用于少数横移动力机构单纯由位于横移梁144两端侧相连接的液压缸组成的十八辊轧机中,该类机型中,步骤S4.2中调节安装有千分表5一侧的用以驱运横移梁144的横移动力机构,即是通过安装有千分表5一侧的液压缸,直接驱运横移梁144的一端侧移动。
本发明调整十八辊轧机侧支撑受力的方法,步骤S5中,对横移梁144上两线性传感器进行标定时,如若基准面3位于装饰条2远离轧制中心的一侧,则操作侧的线性传感器标定值,传动侧的线性传感器标定值;如若基准面3位于装饰条2靠近轧制中心的一侧,则操作侧的线性传感器标定值,传动侧的线性传感器标定值。
本发明调整十八辊轧机侧支撑受力的方法,借助于装饰条2,为测量时横移梁144侧提供精加工面,通过测量横移梁144两端侧(操作侧和传动侧的端部)装饰条2与基准面3的距离m和距离n,在两端距离的差值绝对值大于调整精度值N时,通过横移动力机构单独驱动安装有千分表一端侧的横移梁,使安装有千分表一端侧横移梁移动,最终使装饰条2两端或者说横移梁144两端与基准面3的距离差值绝对值不大于调整精度值N,横移梁144与基准面3间具有高的平行度,即横移梁144与基准面3垂直的轧制中心线高度垂直,为横移梁144两端受力均衡提供保障;并在对横移梁144上两线性传感器的标定中,将最终测量的装饰条2两端与基准面3的距离m和距离n带入各自的标定公式中,使得两线性传感器更为准确,从而为后序生产中,橫移梁的准确移置、优化受力提供基础。
本发明调整十八辊轧机侧支撑受力的方法,对横移梁144上两线性传感器的标定公式中,代入了距离m和距离n,如此根据实际测量值对线性传感器的标定进行补偿,横移梁144上两线性传感器的标定更准确。
本发明调整十八辊轧机侧支撑受力的方法,可在操作侧和传动侧两侧的轧机机架10上通过支架4各安装一千分表5,当测量的距离m和距离n的差值绝对值,步骤S4.2中调节安装有千分表5一侧的用以驱运横移梁1的横移动力机构时,则可调节任一侧操作侧和传动侧用以驱运横移梁144的横移动力机构146。
本发明调整十八辊轧机侧支撑受力的方法,安装固定千分表5的支架4为可调节的支架。
通过本发明调整十八辊轧机侧支撑受力的方法,可依次对十八辊轧机中四块横移梁144与轧制中心线垂直度进行调整。
本发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调整十八辊轧机侧支撑受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各横移梁相对轧制中心线垂直度的优化方法及相应横移梁上两线性传感器的标定方法,其中,每块横移梁相对轧制中心线垂直度的优化方法及相应横移梁上两线性传感器的标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 将笔直且具有精加工面的装饰条固定于轧机橫移梁靠近轧制中心一侧的侧面上;
S2. 确定一与轧制中心线垂直的基准面;
S3. 测量装饰条同一平面上操作侧与基准面间的距离m、传动侧与基准面间的距离n;
S4. 判断测量的距离m和距离n的差值绝对值是否不大于一调整精度值N,N为不大于0.05 mm的任一自然数;如若距离m和距离n的差值绝对值,则无需做任何调整;如若距离m和距离n的差值绝对值,则按以下步骤对横移梁相对轧制中心线的垂直度进行优化和对横移梁上两线性传感器进行标定:
S4.1. 在操作侧和传动侧中任意一侧的轧机机架上通过支架安装一千分表,千分表的表头垂直于轧制中心线并压在装饰条的表面;
S4.2. 通过横移动力机构单独驱动安装有千分表一端侧的横移梁,使安装有千分表一端侧的横移梁移动,移动过程中通过对千分表调节前后读数差值的观察计算,装饰条同一平面上操作侧与基准面间的距离m、与传动侧与基准面间的距离n的差值绝对值不大于一调整精度值N后,停下横移动力机构,使横移梁移动的一端侧停止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十八辊轧机侧支撑受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准面为轧机窗口相对于轧机中心的同侧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十八辊轧机侧支撑受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后、步骤S3前,通过横移动力机构移动横移梁,使装饰条同一平面上操作侧与基准面间的距离m、传动侧与基准面间的距离n测量在测量工具的量程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十八辊轧机侧支撑受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测量装饰条同一平面上操作侧与基准面间的距离m、传动侧与基准面间的距离n所采用的测量工具为塞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十八辊轧机侧支撑受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测量装饰条同一平面上操作侧与基准面间的距离m、传动侧与基准面间的距离n由同一操作人员测量得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十八辊轧机侧支撑受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调整精度值N为0.05 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十八辊轧机侧支撑受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准面位于装饰条远离轧制中心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十八辊轧机侧支撑受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1中,如果基准面位于装饰条远离轧制中心的一侧,则在距离m和距离n中较小距离所对应的一端侧轧机机架上通过支架安装一千分表,如果基准面位于装饰条靠近轧制中心的一侧,则在距离m和距离n中较大距离所对应的一端侧轧机机架上通过支架安装一千分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十八辊轧机侧支撑受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1后、步骤S4.2前,对支架进行调整,使千分表读数归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02673.4A CN111922091B (zh) | 2020-08-11 | 2020-08-11 | 一种调整十八辊轧机侧支撑受力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02673.4A CN111922091B (zh) | 2020-08-11 | 2020-08-11 | 一种调整十八辊轧机侧支撑受力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22091A CN111922091A (zh) | 2020-11-13 |
CN111922091B true CN111922091B (zh) | 2022-06-14 |
Family
ID=73310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802673.4A Active CN111922091B (zh) | 2020-08-11 | 2020-08-11 | 一种调整十八辊轧机侧支撑受力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92209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159868B (zh) * | 2023-02-09 | 2023-12-22 | 北京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边降控制的十八辊轧机侧支撑力能控制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8409457D0 (en) * | 1983-05-05 | 1984-05-23 | Integrated Ind Systems | Rolling mill |
CN106140822A (zh) * | 2015-03-30 | 2016-11-23 | 宝钢不锈钢有限公司 | 一种多辊轧机工作辊的定位反馈装置及其定位反馈控制方法 |
CN106994465A (zh) * | 2017-05-31 | 2017-08-01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十八辊冷轧机侧支撑装置调节机构及控制方法 |
CN207138502U (zh) * | 2017-07-21 | 2018-03-27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轧机的工作辊侧支撑装置 |
CN108655183A (zh) * | 2017-03-30 | 2018-10-16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判断十八辊轧机工作辊状态的方法及基于此的应用 |
-
2020
- 2020-08-11 CN CN202010802673.4A patent/CN11192209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8409457D0 (en) * | 1983-05-05 | 1984-05-23 | Integrated Ind Systems | Rolling mill |
CN106140822A (zh) * | 2015-03-30 | 2016-11-23 | 宝钢不锈钢有限公司 | 一种多辊轧机工作辊的定位反馈装置及其定位反馈控制方法 |
CN108655183A (zh) * | 2017-03-30 | 2018-10-16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判断十八辊轧机工作辊状态的方法及基于此的应用 |
CN106994465A (zh) * | 2017-05-31 | 2017-08-01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十八辊冷轧机侧支撑装置调节机构及控制方法 |
CN207138502U (zh) * | 2017-07-21 | 2018-03-27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轧机的工作辊侧支撑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22091A (zh) | 2020-11-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084673B (zh) | 一种动车车轮外径和内径的测量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 |
US8217377B2 (en) | Device with movable sensor for measuring the width and/or the position of a metal strip or slab | |
CN101412122B (zh) | 液体火箭发动机喷管冷却通道立式加工方法 | |
CN100543404C (zh) | 长度测量装置 | |
CN101394969B (zh) | 用于机床的位移校正方法和设备 | |
CN102022990B (zh) | 大型齿轮测量仪 | |
US5533371A (en) | Measurement device for roll gap control and process for its operation | |
US3936258A (en) | Calender | |
CN110576051B (zh) | 张力计辊补偿调整方法 | |
CN111922091B (zh) | 一种调整十八辊轧机侧支撑受力的方法 | |
CN1283415C (zh) | 具有温度补偿的工作主轴的机器 | |
CN102528635A (zh) | 设有智能控制系统的卧式珩磨机 | |
CN103822605A (zh) | 大口径光学元件轮廓的一次拼接测量装置 | |
CN112525480A (zh) | 一种用于风洞天平加载检测的支撑复位装置 | |
CN112762832A (zh) | 一种带有辅助测量装置的驱动机构机械调零装置及方法 | |
CN107655416B (zh) | 一种轴的直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 |
CN108160718B (zh) | 一种大型筒节卧式轧制过程中外径检测系统 | |
CN202448022U (zh) | 设有智能控制系统的卧式珩磨机 | |
CN110539185A (zh) | 一种长轴装夹自动调平装置及调平方法 | |
CN214748752U (zh) | 一种用于风洞天平加载检测的支撑复位装置 | |
IT201800007230A1 (it) | Macchina utensile a controllo numerico | |
US5253039A (en) |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sizes of steel sections | |
CN217251585U (zh) | 一种电池极片辊压厚度闭环结构及控制系统 | |
JP2837219B2 (ja) | ロールプロファイルの測定方法および装置 | |
CN115318840A (zh) | 一种热轧侧导板自动标定及精度检测装置及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