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18580A - 拉头和具备该拉头的拉链 - Google Patents

拉头和具备该拉头的拉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18580A
CN111918580A CN201880091877.2A CN201880091877A CN111918580A CN 111918580 A CN111918580 A CN 111918580A CN 201880091877 A CN201880091877 A CN 201880091877A CN 111918580 A CN111918580 A CN 1119185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ir
slider
side wall
recess
slid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187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18580B (zh
Inventor
小泽贵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9185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185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185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185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44B19/262Pull members; Ornamental attachments for sli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44B19/30Sliders with means for locking in posi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44B19/30Sliders with means for locking in position
    • A44B19/306Sliders with means for locking in position in the form of a locking spring member actuated by the pull member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拉头(30)具备:拉头胴体(31),其是利用引导柱(34)连结上翼板(32)和下翼板(33)而构成的;以及拉片(41),其与拉头胴体(31)连结。在上翼板(32)形成有在拉头胴体(31)的厚度方向上从上翼板(32)的上表面(321)突出的一对侧壁部(322A、322B)。在拉片(41)形成有供支承于一对侧壁部(322A、322B)的连结销(51)贯穿的连结轴部(40)。在上翼板(32)形成有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相对于上表面(321)向下翼板(33)侧凹陷的凹部(37)。连结轴部(40)在一对侧壁部(322A、322B)之间位于凹部(37)。

Description

拉头和具备该拉头的拉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结一对拉链链牙带的树脂制的拉头和具备该拉头的拉链。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一种拉链,该拉链具备:两个带部,其具有结合链牙;以及拉头组件(拉头),其通过滑动移动而使结合链牙彼此连结。
拉头具备:拉头胴体;拉片,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拉头胴体连结起来;以及锁定构件,其对拉片朝向沿着拉头胴体的锁定位置弹性施力。
拉头胴体具有上翼部、下翼部、以及连结上翼部和下翼部的引导柱,且由上翼部、下翼部以及引导柱形成大致Y字状的引导路径。在上翼部,利用在其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一对侧壁和位于一对侧壁之间的底壁形成凹部,且在该凹部配置有拉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852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不过,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拉链中,供拉片配置的凹部的底面、尤其是一对侧壁相对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底面与上翼部的上表面齐平地形成。因此,无法使拉片相比于上翼部的上表面靠近拉头胴体的下翼部侧地配置,难以缩小与所述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拉头的厚度尺寸。
另外,例如在拉头胴体和拉片被一体成形、嵌入成形的情况下,在拉头胴体与拉片之间需要滑动芯,在制造方面,拉头要求一定程度的厚度。因此,难以缩小拉头的厚度尺寸。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缩小厚度尺寸的拉头和具备该拉头的拉链。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拉头的特征在于,该拉头具备:拉头胴体,其是利用引导柱连结上翼板和下翼板而构成的;以及拉片,其与所述拉头胴体连结,在所述上翼板上形成有在所述上翼板和所述下翼板相对的所述拉头胴体的厚度方向上从所述上翼板的上表面突出的一对侧壁部,在所述拉片形成有供支承于所述一对侧壁部的连结销贯穿的连结轴部,在所述上翼板形成有在所述拉头胴体的厚度方向上相对于所述上表面向所述下翼板侧凹陷的凹部或从所述上表面起贯通所述上翼板的孔部,所述连结轴部在所述一对侧壁部之间位于所述凹部或所述孔部。
根据本发明的拉头,与例如像专利文献1那样将拉片配置于底面与上翼部的上表面齐平的凹部的情况相比,将拉片的连结轴部配置在从上翼板的上表面凹陷的凹部,因此,能够将该连结轴部配置于比上翼板的上表面靠下翼板侧的位置,由此,能够缩小拉头整体的厚度尺寸。
在本发明的拉头中,优选的是,从所述凹部的凹部底面到在所述上翼板与所述下翼板之间形成的引导槽的厚度尺寸比从所述上翼板的上表面到所述引导槽的厚度尺寸小。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缩小从凹部的凹部底面到引导槽的厚度尺寸,能够将拉片的连结轴部以靠近拉头胴体的方式配置而缩小拉头整体的厚度尺寸,另一方面,无需为了将拉片的连结轴部以靠近拉头胴体的方式配置而缩小上翼板的厚度尺寸,因此,能够维持上翼板的厚度尺寸而确保拉头胴体的强度。
在本发明的拉头中,优选的是,在所述一对侧壁部形成有供所述连结销贯穿的轴孔部,所述轴孔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所述上翼板的上表面靠下方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使轴孔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上翼板的上表面靠下方的位置,从而能够将贯穿轴孔部的连结销配置于比上翼板的上表面靠下翼板侧的位置,由此,能够更加缩小拉头整体的厚度尺寸。
在本发明的拉头中,优选的是,该拉头具备在以所述连结销为中心的转动方向上对所述拉片朝向沿着所述上翼板的上表面的锁定位置弹性施力的弹性锁定构件,所述凹部包括:一对侧肩部,其位于与所述拉头胴体的所述厚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以及中间凹部,其在所述一对侧肩部之间相对于该一对侧肩部的凹部底面凹陷,所述弹性锁定构件以能够相对于在所述上翼板与所述下翼板之间形成的引导槽出没的方式配置于所述中间凹部,所述一对侧肩部的凹部底面位于比所述上翼板的上表面靠所述下翼板侧的较低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具备对拉片进行弹性施力的弹性锁定构件,能够构成具备如下锁定功能的拉头:例如,若拉片配置于锁定位置,则弹性锁定构件向拉头胴体的引导槽突出而与在该引导槽通过的一对拉链链牙带的链牙卡合并锁定,另一方面,若拉片从锁定位置向非锁定位置转动,则弹性锁定构件从引导槽没入而锁定脱开。
而且,在这样的拉头中,也通过将弹性锁定构件配置于中间凹部,且将拉片的连结轴部以靠近一对侧肩部的凹部底面的方式配置,从而能够使连结轴部的一部分进入到比上翼板的上表面低的位置,能够缩小具备由弹性锁定构件带来的锁定功能的拉头的厚度尺寸。
在本发明的拉头中,优选的是,所述连结轴部具有配置到所述一对侧肩部的上方的一对侧轴部和配置到所述中间凹部的上方的凸轮状部,所述弹性锁定构件以能够对所述凸轮状部朝向所述锁定位置弹性施力的方式配置,所述连结销贯通所述一对侧轴部和所述凸轮状部,所述一对侧轴部处的所述一对侧肩部的凹部底面与所述连结销的外周面之间的所述连结轴部的厚度尺寸比所述凸轮状部处的所述中间凹部的凹部底面与所述连结销的外周面之间的所述连结轴部的厚度尺寸小。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在将拉片维持在靠近上翼板的位置的状态下,将一对侧肩部的位置设定成变高与使拉片的连结轴部中的一对侧轴部的前述的厚度尺寸比凸轮状部的前述的厚度尺寸小的量相应的量,容易增大上翼板中的形成有一对侧肩部的部分处的厚度尺寸。因此,即使如本发明这样在上翼板形成有凹部,也能够抑制该上翼板的强度降低。
在本发明的拉头中,优选的是,从所述一对侧肩部的凹部底面起沿着所述拉头胴体的厚度方向的所述一对侧壁部的最大高度尺寸比所述连结轴部的最大直径尺寸大。
根据这样的结构,不增大从上翼板的上表面突出的一对侧壁部的突出尺寸,就能够使连结轴部收纳于一对侧壁部之间。
在本发明的拉头中,优选的是,所述一对侧肩部由所述凹部底面和一对凹部侧面构成,该一对凹部侧面配置于所述凹部底面的与所述拉头胴体的厚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两端侧,在所述一对侧壁部形成有供所述连结销贯穿的轴孔部,所述一对侧肩部的凹部底面在所述拉头胴体的厚度方向上相对于所述一对侧壁部的轴孔部配置于所述下翼板侧。
根据这样的结构,拉片的连结轴部配置于一对侧肩部中的最深地形成的位置,因此,能够更加缩小拉头的厚度尺寸。
本发明的拉链的特征在于,具备前述的本发明的拉头和与所述拉头连结的一对拉链链牙带。
根据本发明的拉链,能够构成可发挥与前述的本发明的拉头的作用效果同样的作用效果的拉链。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可缩小厚度尺寸的拉头和具备该拉头的拉链。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拉链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所述实施方式的拉链的拉头的立体图。
图3是将所述实施方式的拉链的拉头展开来表示的立体图。
图4是沿着图1所示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放大地表示图4中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6是沿着图1所示的VI-VI线的剖视图。
图7是沿着图1所示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结构]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在图1中、本实施方式的拉链1具备一对第一拉链链牙带20A和第二拉链链牙带20B以及连结第一拉链链牙带20A和第二拉链链牙带20B的树脂制的拉头30。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拉链1的长度方向设为X轴方向,将拉链1的宽度方向设为Y轴方向,将拉链1的厚度方向设为Z轴方向。X、Y、Z轴方向相互正交。
第一拉链链牙带20A具有在X轴方向上延伸的带部21和沿着带部21的侧缘部22的链牙列24,在带部21的侧缘部22设置有芯线部23。链牙列24由多个沿X轴方向排列的树脂制的线条拉链链牙25构成。线条拉链链牙25被缝线缝于带部21。
在该第一拉链链牙带20A中,在该链牙列24的上端部设置有上止2,在该链牙列24的下端部设置有插棒27。
第二拉链链牙带20B与第一拉链链牙带20A同样地具有带部21和链牙列24,该第二拉链链牙带20B与第一拉链链牙带20A成对。
在该第二拉链链牙带20B中,在该链牙列24的上端部设置有上止2,在下端部设置有箱棒28和箱体29。由箱棒28和箱体29与前述的插棒27构成打开件3,通过使拉头30沿着X轴方向下降到最下方,可使第一拉链链牙带20A和第二拉链链牙带20B分离。
如图2所示,拉头30具备树脂制的拉头胴体31、树脂制的拉片41、金属制的连结销51以及金属制的弹性锁定构件61。该拉头30是由弹性锁定构件61固定拉片41的位置的类型,该拉头30设为如下结构:在如图2所示那样使拉片41倒下的状态(拉片41的长度方向沿着拉头胴体31的上表面321(参照图3)的状态)下锁定,在使拉片41立起来的状态(拉片41的长度方向与拉头胴体31的上表面321大致垂直的状态)下锁定脱开。
在本实施方式中,拉头胴体31和拉片41分别是通过对聚酰胺、聚醛、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热塑性树脂进行注塑成形而构成的。
如图3所示,拉头胴体31具有:上翼板32;下翼板33,其在Z轴方向上与上翼板32相对;以及引导柱34,其连结上翼板32和下翼板33。在上翼板32与下翼板33之间形成有供各链牙列24贯穿的引导槽36。
引导槽36中的从X轴方向上的中间部分起靠上止2侧的部分(拉头30的X轴方向上的前口侧的部分)被引导柱34分割成Y轴方向上的左右两个槽部。另一方面,引导槽36中的从X轴方向上的中间部分起靠打开件3侧的部分(拉头30的X轴方向上的后口侧的部分)设为与所述左右两个槽部连续的一个槽部。由此,引导槽36形成为大致Y字状。
此外,上翼板32位于贯穿引导槽36的各链牙列24的正面侧,下翼板33位于贯穿引导槽36的各链牙列24的背面侧。
上翼板32具有:一对第一侧壁部322A和第二侧壁部322B,其从该上翼板32的上表面321的Y轴方向上的两侧沿Z轴方向突出;以及凹部37,其是在第一侧壁部322A与第二侧壁部322B之间从上表面321向下翼板33侧凹陷而形成的。在此,上表面321是比凹部37靠后口侧的沿着上翼板32的正面的面,为了方便说明,在图6、图7中也以双点划线表示上表面321。
如图4、5所示,第一侧壁部322A具有:截面呈圆形形状的轴孔部323,其沿着Y轴方向贯通;Y轴方向上的外侧面325;拉片承接部32A,其承接拉片41。外侧面325是第一侧壁部322A中的从Y轴方向外侧看得见的面,该外侧面325以随着从第一侧壁部322A的Z轴方向上的上部朝向下部而向Y轴方向上的外侧倾斜的方式相对于Z轴方向倾斜。第一侧壁部322A的外侧面325如图5所示那样由凹曲面形成,该凹曲面的曲率中心(省略图示)相对于第一侧壁部322A位于Y轴方向外侧。通过如此地由凹曲面形成外侧面325,与例如由凸曲面形成外侧面325的情况相比,能够将轴孔部323的开口的后述的底端P2配置于相对于顶端P1向Y轴方向外侧大幅度突出的位置,能够将后述的引导面329在Y轴方向上形成得较大。
拉片承接部32A以从第一侧壁部322A的内侧面328突出的方式形成,为了将拉片41与拉头胴体31连结之际的定位而供拉片41抵接。
轴孔部323配置于从后述的第一侧肩部39A的凹部底面391到第一侧壁部322A的上端面326的高度尺寸H(第一侧壁部322A的Z轴方向上的尺寸)成为最大尺寸的部分。具体而言,该轴孔部323在Z轴方向上配置于第一侧肩部39A的凹部底面391与上端面326之间。该轴孔部323在第一侧壁部322A的内侧面328和外侧面325开口。另外,轴孔部323的一部分位于比上翼板32的上表面321靠下方的位置。
在图4、图5中将外侧面325中的轴孔部323的开口的Z轴方向上的最上端表示为上侧的顶端P1,在图4、图5中将最下端表示为下侧的底端P2。
如图4、5所示,底端P2位于在Y轴方向上的外侧(在图4中是右侧)与顶端P1分开距离L的位置。因此,在轴孔部323中的比顶端P1靠Y轴方向外侧的部分呈圆弧状构成有引导面329。
另外,如图5所示,底端P2配置于比假想直线10靠Y轴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该假想直线10连结外侧面325的上缘324(参照图3)中的相对于顶端P1位于上方的上缘部P3和顶端P1。另外,连结上缘部P3和底端P2的假想直线11比前述的假想直线10相对于Z轴方向更大幅度地倾斜。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面325的上缘324是在从侧方观察拉头胴体31时外侧面325的看得见的上缘。另外,外侧面325的下缘是在从侧方观察拉头胴体31时外侧面325的看得见的下缘,也是在从上方观察拉头胴体31时外侧面325的看得见的外侧缘。上缘部P3是前述的上缘324中的相对于顶端P1位于上方的部分。
该引导面329具有与距离L相对应的Y轴方向上的引导区域,因此,能够在该引导区域中沿着Y轴方向滑动引导连结销51。
另外,引导面329具有其圆周方向上的引导区域,因此,能够在该引导区域中以连结销51的轴心O与轴孔部323的轴心一致的方式进行定位引导。
如此形成有引导面329,因此,在利用连结销51将拉片41与拉头胴体31连结的情况下,通过使连结销51与引导面329抵接,能够容易地进行连结销51相对于第一侧壁部322A的定位,能够将连结销51顺利地插入轴孔部323。
第二侧壁部322B与第一侧壁部322A同样地构成,因此,对于第二侧壁部322B的各结构,在附图中标注与第一侧壁部322A的各结构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详细的说明。此外,第二侧壁部322B在Y轴方向上与第一侧壁部322A反向地构成,并与第一侧壁部322A成对。
此外,与前述同样地也使连结销51与第二侧壁部322B的轴孔部323的引导面329抵接,从而能够容易地定位,能够使连结销51顺利地插入轴孔部323。
如图3、图4所示,凹部37包括:一对第一侧肩部39A和第二侧肩部39B,其在第一侧壁部322A与第二侧壁部322B之间位于Y轴方向上的两侧;以及中间凹部38,其配置到第一侧肩部39A与第二侧肩部39B之间,中间凹部38位于上翼板32的Y轴方向上的中央。中间凹部38相对于第一侧肩部39A和第二侧肩部39B在Z轴方向上凹陷,与该第一侧肩部39A和第二侧肩部39B相比,距上表面321的深度尺寸变大,中间凹部38的凹部底面381配置于比第一侧肩部39A和第二侧肩部39B的凹部底面391靠引导槽36侧的较深的位置。
该凹部37形成于与拉片41中的贯穿有连结销51的部分(基端部)的宽度方向整体(Y轴方向整体)相对应的位置。
如图3~图6所示,中间凹部38沿着X轴方向形成,其X轴方向上的长度尺寸设为与弹性锁定构件61的后述的中间片部63和抵接片部64加起来的X轴方向上的尺寸大致相等的尺寸。中间凹部38的Y轴方向上的宽度尺寸设为比拉片41的后述的凸轮状部45的Y轴方向上的宽度尺寸、以及弹性锁定构件61的中间片部63、抵接片部64以及卡合片部65的Y轴方向上的宽度尺寸稍大的尺寸。
如图6所示,从中间凹部38的凹部底面381到引导槽36的最薄的厚度尺寸T1是小于上翼板32中的比凹部37靠后口侧的部分的厚度尺寸T2的尺寸且设为厚度尺寸T2的例如32%的尺寸。优选的是,考虑中间凹部38中的最低限度的强度而将厚度尺寸T1设为0.45mm以上。此外,厚度尺寸T2在本实施方式中是2.5mm。
在中间凹部38形成有从拉头胴体31的X轴方向上的后口侧贯通到引导槽36的孔部327。另外,中间凹部38在拉头胴体31的X轴方向上的前口侧与后述的孔部341连续。
在该中间凹部38配置有拉片41的凸轮状部45和弹性锁定构件61。
如图3~图5所示,第一侧肩部39A设置于中间凹部38与第一侧壁部322A之间,并由前述的凹部底面391和配置到凹部底面391的X轴方向上的两端侧的凹部侧面392、393构成。
凹部底面391在Z轴方向上位于比上翼板32的上表面321靠下翼板33侧的较低的位置,在Z轴方向上配置于第一侧壁部322A和第二侧壁部322B的轴孔部323的下方侧(下翼板33侧)。
凹部侧面392、393与凹部底面391连续。凹部侧面392随着从凹部底面391朝向拉头胴体31的后口侧而向斜上方倾斜。凹部侧面393随着从凹部底面391朝向拉头胴体31的前口侧而向斜上方倾斜。
如图7所示,从第一侧肩部39A的凹部底面391到引导槽36的最薄的厚度尺寸T3是比前述的厚度尺寸T2小的尺寸且设为厚度尺寸T2的例如54%的尺寸,也可以考虑第一侧肩部39A的最低限度的强度而将厚度尺寸T3设为厚度尺寸T2的15%以上的尺寸,也可以优选设为厚度尺寸T2的25%~70%的尺寸,也可以更优选设为厚度尺寸T2的30%~55%的尺寸。
在该第一侧肩部39A配置有拉片41的后述的连结轴部40中的贯穿有连结销51的部分的靠第一侧壁部322A侧的端部即拉片41的臂部44A中的形成有轴孔部47的部分。
如图4所示,第二侧肩部39B设置于中间凹部38与第二侧壁部322B之间,在该第二侧肩部39B配置有拉片41的连结轴部40中的贯穿有连结销51的部分的靠第二侧壁部322B侧的端部,即配置有拉片41的臂部44B中的形成有轴孔部47的部分。此外,第二侧肩部39B与第一侧肩部39A同样地构成,因此,在附图适当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引导柱34形成有在上翼板32的上表面321(正面)和下翼板33的下表面331(背面)开口的孔部341(参照图3),在孔部341形成有与后述的卡合凹部66卡合的未图示的卡合突部。
该引导柱34一边随着拉头30向Z轴方向上的下方的滑动移动而分别引导第一拉链链牙带20A的链牙列24和第二拉链链牙带20B的链牙列24,一边使第一拉链链牙带20A的链牙列24和第二拉链链牙带20B的链牙列24分割开,从而使链牙列24彼此的啮合解除。
拉片41具有利用连结销51与拉头胴体31连结起来的拉片基部42和与拉片基部42连续的拉片抓手部48。
拉片基部42具有:连续部43,其与拉片抓手部48连续;一对臂部44A、44B,其从连续部43的Y轴方向上的两侧沿着X轴方向延伸;以及凸轮状部45,其与臂部44A、44B连续,由连续部43、臂部44A、44B以及凸轮状部45形成开口46。凸轮状部45具有向连续部43侧突出的部分。在臂部44A、44B和凸轮状部45形成有在Y轴方向上贯通的轴孔部47。
拉片基部42配置于第一侧壁部322A与第二侧壁部322B之间,连结销51贯穿轴孔部47,从而该拉片41被轴支承成可相对于拉头胴体31以轴心O为中心沿着R方向转动。
由凸轮状部45和与该凸轮状部45连续的臂部44A、44B的侧轴部49A、49B构成连结轴部40,该连结轴部40在第一侧壁部322A与第二侧壁部322B之间位于凹部37。具体而言,侧轴部49A、49B配置于侧肩部39A、39B的上方,凸轮状部45配置于中间凹部38的上方。轴孔部47以贯通侧轴部49A、49B和凸轮状部45的方式形成。侧轴部49A、49B处的侧肩部39A、39B的凹部底面391与连结销51的外周面511之间的Z轴方向上的厚度尺寸T4比凸轮状部45处的中间凹部38的凹部底面381与连结销51的外周面511之间的厚度尺寸T5小。前述的第一侧壁部322A和第二侧壁部322B的最大高度尺寸H比连结轴部40的最大直径尺寸大。
连结销51由空心圆筒状且具有沿着其轴向的开口槽52(参照图3)的开口销构成。开口槽52由连结销51的圆周方向上的两侧缘形成,该两侧缘设为凹凸形状,由此,成为两侧缘彼此在轴向上难以错开的结构。连结销51构成为可弹性变形地缩径与其圆周方向上的开口槽52的槽宽度相应的量。对连结销51的轴向上的两端部53、54实施了R倒角,由此,提高了向轴孔部323的插入性。
如图4所示,该连结销51贯穿第一侧壁部322A和第二侧壁部322B的轴孔部323与拉片41的轴孔部47。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轴孔部47的直径尺寸r2设为比各轴孔部323的直径尺寸r1稍小的尺寸,连结销51的未插入状态下的直径尺寸r3设为比直径尺寸r2稍大的尺寸,且设为与直径尺寸r1大致相同的尺寸。因此,连结销51在相对于轴孔部47压接而缩径的状态下插入,而固定于拉片41的轴孔部47,并且可旋转地支承于拉头胴体31的轴孔部323。通过将拉片41的轴孔部47的直径尺寸r2设为比拉头胴体31的轴孔部323的直径尺寸r1小的尺寸,与例如将直径尺寸r2设为比直径尺寸r1大的尺寸的情况相比,能够将形成轴孔部47所需要的拉片41的壁厚设定得较薄。能够使拉头30整体的厚度尺寸缩小与减薄拉片41的壁厚相应的量变得容易。
连结销51通过如此地贯穿,从而拉片41以可相对于拉头胴体31沿着R方向转动的方式与拉头胴体31连结。此外,拉片41可从图2所示的转动位置(后述的锁定位置)转动到臂部44A、44B与凹部侧面393(参照图7)抵接的位置。
弹性锁定构件61具有:保持片部62,其保持于拉头胴体31,并在Z轴方向上延伸;中间片部63,其与保持片部62连续,并在X轴方向上延伸;抵接片部64,其与中间片部63连续并且配置到拉片41的凸轮状部45的周围;以及卡合片部65,其与抵接片部64连续并且朝向引导槽36沿Z轴方向延伸。
保持片部62插入拉头胴体31的孔部341。在保持片部62形成有卡合凹部66,该卡合凹部66与在拉头胴体31的孔部341形成的未图示的卡合突部卡合。
在卡合片部65的顶端部形成有从上翼板32的孔部327向引导槽36突出的卡合爪部67。
保持片部62的卡合凹部66与在拉头胴体31的孔部341形成的卡合突部卡合,且卡合片部65的卡合爪部67插入于上翼板32的孔部327,从而弹性锁定构件61保持于拉头胴体31。此时,中间片部63配置于中间凹部38,抵接片部64如前述那样以覆盖拉片41的凸轮状部45的周围的方式配置。
如图2所示,在拉片41被弹性锁定构件61弹性施力而处于沿着拉头胴体31的上表面321的锁定位置的状态下,卡合爪部67以突出到引导槽36的状态与线条拉链链牙25卡合,利用该卡合,限制了拉头30在X轴方向上的滑动移动。
另外,通过操作,拉片41克服弹性锁定构件61的弹性施力而从锁定位置沿着R方向转动,若由于该转动而拉片41配置于立起到与拉头胴体31的上表面321大致垂直侧的非锁定位置,则弹性锁定构件61成为抵接片部64被凸轮状部45上推了的状态,卡合爪部67与线条拉链链牙25分开。由此,卡合爪部67与线条拉链链牙25之间的卡合被解除,成为拉头30可在X轴方向上滑动移动的状态。
而且,若通过操作而拉片41沿着R方向从非锁定位置朝向锁定位置转动,则弹性锁定构件61一边从弹性变形状态复原,一边对凸轮状部45进行弹性施力,使拉片41转动到锁定位置而再次限制拉头30在X轴方向上的滑动移动。
[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1-1)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拉头30具备利用引导柱34连结上翼板32和下翼板33而构成的拉头胴体31以及与拉头胴体31连结的拉片41,在上翼板32形成有一对侧壁部322A、322B,该一对侧壁部322A、322B在上翼板32和下翼板33相对的、拉头胴体31的厚度方向上从上翼板32的上表面321突出,在拉片41形成有供支承于一对侧壁部322A、322B的连结销51贯穿的连结轴部40,在上翼板32上形成有在拉头胴体31的厚度方向上相对于上表面321向下翼板33侧凹陷的凹部37,连结轴部40在一对侧壁部322A、322B之间位于凹部37。
具有上述结构,因此,与例如像前述的专利文献1那样将拉片配置于底面与上翼部的上表面齐平的凹部的情况相比,将拉片41的连结轴部40配置于从上翼板32的上表面321凹陷的凹部37,因此,能够将该连结轴部40配置于比上翼板32的上表面321靠下翼板33侧的位置,由此,能够缩小拉头30整体的Z轴方向上的厚度尺寸。
(1-2)从凹部37的凹部底面381、391到引导槽36的厚度尺寸T1、T3比从上翼板32的上表面321到引导槽36的厚度尺寸T2小。
因此,通过缩小厚度尺寸T1、T3,能够将拉片41的连结轴部40以靠近拉头胴体31的方式配置而缩小拉头30整体的厚度尺寸,另一方面,无需为了将拉片41的连结轴部40以靠近拉头胴体31的方式配置而缩小上翼板32的厚度尺寸T2,因此,能够维持上翼板32的厚度尺寸T2而确保拉头胴体31的强度。
(1-3)在一对侧壁部322A、322B形成有供连结销51贯穿的轴孔部323,轴孔部323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上翼板32的上表面321靠下方的位置。如此地使轴孔部323的至少一部分在Z轴方向上位于比上翼板32的上表面321靠下方的位置,从而能够将贯穿轴孔部323的连结销51配置于比上翼板32的上表面321靠下翼板33侧的位置,由此,能够更加缩小拉头30整体的Z轴方向上的厚度尺寸。
(1-4)具备在以连结销51的轴心O为中心的R方向上对拉片41朝向沿着上翼板32的上表面321的锁定位置弹性施力的弹性锁定构件61,由位于拉头胴体31的Y轴方向上的两侧的第一侧肩部39A和第二侧肩部39B、以及在第一侧肩部39A与第二侧肩部39B之间相对于它们的凹部底面391凹陷的中间凹部38构成凹部37,弹性锁定构件61以可相对于引导槽36出没的方式配置于中间凹部38,第一侧肩部39A和第二侧肩部39B的凹部底面391位于比上翼板32的上表面321靠下翼板33侧的较低的位置。
因此,通过具备对拉片41进行弹性施力的弹性锁定构件61,能够构成具备如下锁定功能的拉头30:例如,若拉片41配置于锁定位置,则弹性锁定构件61与在拉头胴体31的引导槽36通过的第一拉链链牙带20A和第二拉链链牙带20B的线条拉链链牙25卡合而锁定,另一方面,若拉片41从锁定位置向非锁定位置转动,则弹性锁定构件61从引导槽36没入而锁定脱开。
而且,在这样的拉头30中,也通过将弹性锁定构件61配置于中间凹部38,并且将拉片41的连结轴部40以靠近第一侧肩部39A和第二侧肩部39B的凹部底面391的方式配置,从而能够使连结轴部40的一部分进入到比上翼板32的上表面321低的位置,能够缩小具备锁定功能的拉头30的厚度尺寸。
(1-5)连结轴部40具有配置到一对侧肩部39A、39B的上方的一对侧轴部49A、49B和配置到中间凹部38的上方的凸轮状部45,弹性锁定构件61以能够对凸轮状部45朝向锁定位置弹性施力的方式配置,连结销51贯通一对侧轴部49A、49B和凸轮状部45,一对侧轴部49A、49B处的一对侧肩部39A、39B的凹部底面391与连结销51的外周面511之间的连结轴部40的厚度尺寸T4比凸轮状部45处的中间凹部38的凹部底面381与连结销51的外周面511之间的连结轴部40的厚度尺寸T5小。
因此,能够在将拉片41维持在靠近上翼板32的位置的状态下,将一对侧肩部39A、39B的位置设定成向上方变高与使拉片41的连结轴部40中的一对侧轴部49A、49B的厚度尺寸T4比凸轮状部45的厚度尺寸T4小的量相应的量,容易增大上翼板32中的形成有一对侧肩部39A、39B的部分处的厚度尺寸T3。因此,即使如本发明这样在上翼板32形成有凹部37,也能够抑制该上翼板32的强度降低。
(1-6)从一对侧肩部39A、39B的凹部底面391起沿着拉头胴体31的厚度方向的一对侧壁部322A、322B的最大高度尺寸H比连结轴部40的最大直径尺寸大。
因此,不增大从上翼板32的上表面321突出的侧壁部322A、322B的突出尺寸,就能够使连结轴部40收纳于侧壁部322A、322B之间。
(1-7)第一侧肩部39A和第二侧肩部39B由所述凹部底面391和配置到凹部底面391的X轴方向上的两端侧的一对凹部侧面392、393构成,在第一侧壁部322A和第二侧壁部322B形成有供连结销51贯穿的轴孔部323,第一侧肩部39A和第二侧肩部39B的凹部底面391在Z轴方向上配置于第一侧壁部322A和第二侧壁部322B的轴孔部323的下方侧(下翼板33侧)。
因此,拉片41的连结轴部40配置于第一侧肩部39A和第二侧肩部39B中的最深地形成的位置,因此,能够更加缩小拉头30的厚度尺寸。
(1-8)拉片41利用金属制的连结销51连结成可相对于树脂制的拉头胴体31转动,因此,与例如针对树脂制的拉片形成被支承于拉头胴体31的轴部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用直径尺寸比该轴部的直径尺寸小的连结销51,能够使拉头30的厚度尺寸缩小与将连结销51设为较小的直径尺寸相应的量。
(1-9)第一侧壁部322A和第二侧壁部322B的高度尺寸H不是从上翼板32的上表面321而是从位于比该上表面321靠下翼板33侧的位置的凹部底面391到上端面326的尺寸,因此,与例如第一侧壁部322A和第二侧壁部322B的高度尺寸设为从上表面321到上端面326的尺寸的情况相比,能够设定更大的高度尺寸H。因此,能够设为如下结构:抑制拉头30整体的厚度尺寸变大,并且通过确保较大的高度尺寸H而使弹性锁定构件61不突出到比第一侧壁部322A和第二侧壁部322B靠上方的位置,能够利用第一侧壁部322A和第二侧壁部322B保护作为功能零部件的弹性锁定构件61。
(2-1)在本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拉头30具备:从上表面321突出有一对第一侧壁部322A和第二侧壁部322B的树脂制的拉头胴体31;拉片41,其在第一侧壁部322A和第二侧壁部322B相对的、拉头胴体31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上配置于第一侧壁部322A与第二侧壁部322B之间;以及金属制的连结销51,其将拉片41与第一侧壁部322A和第二侧壁部322B连结成该拉片41可相对于第一侧壁部322A和第二侧壁部322B沿着R方向转动,在第一侧壁部322A和第二侧壁部322B与拉片41形成有沿着Y轴宽度方向并且供连结销51贯穿的轴孔部323、47,第一侧壁部322A和第二侧壁部322B的轴孔部323在第一侧壁部322A和第二侧壁部322B的外侧面325开口,轴孔部323的开口中的Z轴方向上的下侧的底端P2配置于比顶端P1靠Y轴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顶端P1相对于该底端P2位于上侧。
具有上述结构,因此,拉片41被金属制的连结销51连结成可相对于树脂制的拉头胴体31转动,因此,与例如针对树脂制的拉片形成被支承于拉头胴体31的轴部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用直径尺寸比该轴部的直径尺寸小的连结销51,能够使拉头30的厚度尺寸缩小与将连结销51设为较小的直径尺寸相应的量。
而且,对于轴孔部323的外侧面325上的开口,该开口的底端P2位于比顶端P1靠Y轴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因此,能够在轴孔部323开口中的比顶端P1靠Y轴方向外侧的部分形成引导面329。由此,在将连结销51插入第一侧壁部322A或第二侧壁部322B之际使连结销51与引导面329抵接,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连结销51相对于第一侧壁部322A或第二侧壁部322B的定位,能够提高拉头30的装配性。
(2-2)第一侧壁部322A的外侧面325由凹曲面形成,该凹曲面的曲率中心相对于第一侧壁部322A而言位于Y轴方向外侧。
因此,与例如第一侧壁部322A的外侧面325由凸曲面形成的情况相比,从顶端P1到底端P2的Y轴方向上的距离变长,因此,能够将引导连结销51的引导面329的Y轴方向上的区域形成得较宽,由此,能够提高连结销51的插入性。此外,第二侧壁部322B的外侧面325也可以与前述同样地由凹曲面形成。
(2-3)在第一侧壁部322A和第二侧壁部322B以可转动的方式连结有连结销51,拉片41相对于连结销51固定。
因此,连结销51固定于拉片41,从而进行防脱,且以可转动的方式与拉头胴体31连结,从而,能够使拉片41相对于拉头胴体31转动。
(2-4)在拉片41形成有供连结销51贯穿的轴孔部47,连结销51是空心圆筒状,且具有沿着其轴向的开口槽52,拉片41的轴孔部47的直径尺寸r2比连结销51的直径尺寸r3小。
因此,通过形成开口槽52,能够构成可在圆周方向上弹性缩径的连结销51,能够使具有比轴孔部47的直径尺寸r2稍大的直径尺寸r3的连结销51在缩径的状态下向轴孔部47插入,从而进行防脱。在树脂制的拉头30中,无法如金属制的拉头那样对连结销51的端部进行凿紧加工而进行防脱,但如本实施方式这样使用形成有开口槽52的连结销51,从而仅凭将连结销51插入轴孔部47,就能够简单地进行防脱。
另外,拉片41的轴孔部47的直径尺寸r2较小,因此,能够减薄形成轴孔部47所需要的拉片41的壁厚,能够使拉头30整体的厚度尺寸缩小与能够减薄拉片41的壁厚相应的量。
(2-5)在第一侧壁部322A形成的轴孔部323配置于第一侧壁部322A中的拉头胴体31的高度尺寸H成为最大尺寸的部分,在第二侧壁部322B形成的轴孔部323配置于第二侧壁部322B中的拉头胴体31的高度尺寸H成为最大尺寸的部分。
因此,能够抑制第一侧壁部322A和第二侧壁部322B的高度尺寸H,以使拉头胴体31的厚度尺寸不变大,并且在第一侧壁部322A和第二侧壁部322B各自的形成有轴孔部323的部分确保所需要的强度。
另外,在第一侧壁部322A和第二侧壁部322B中的高度尺寸H成为最大尺寸的部分之间配置有拉片41的轴孔部47,因此,能够抑制拉头30的厚度尺寸,并且不使拉片41中的形成有轴孔部47的部分的壁厚薄壁化,而是能够设为所维持的设计尺寸。
(2-6)底端P2配置于比假想直线10靠Y轴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该假想直线10连结外侧面325的上缘324中的上缘部P3和顶端P1,上缘部P3相对于顶端P1位于上方。
因此,与例如轴孔部323的开口的底端P2位于比顶端P1靠Y轴方向上的内侧的位置的情况相比,从顶端P1到底端P2的Y轴方向上的距离L变长,因此,能够将引导连结销51的引导面329的Y轴方向上的区域形成得较宽,由此,能够提高连结销51的插入性。
[变形例]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的结构,能够达成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例包含于本发明。
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第一侧肩部39A和第二侧肩部39B的凹部底面391在Z轴方向上配置于第一侧壁部322A和第二侧壁部322B的轴孔部323的下方侧,也可以在X轴方向上配置于向凹部侧面392侧或凹部侧面393侧稍微偏离了的位置。
另外,凹部侧面392、393如前述那样倾斜,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沿着Z轴方向的面。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连结销51弹性缩径而与轴孔部47压接,从而被固定于拉片41,且贯穿第一侧壁部322A和第二侧壁部322B的轴孔部323,但并不限于此。
也可以是,例如像图8所示的第一变形例那样,第一侧壁部322A和第二侧壁部322B中的至少一个轴孔部323的开口由侧壁部322A(322B)的熔融部分70封堵。通过如此地利用熔融部分70封堵轴孔部323的开口,能够对连结销51进行防脱。另外,利用侧壁部322A(322B)的熔融部分70堵住轴孔部323,因此,轴孔部323能够设为外观上不显眼的结构,并且,熔融部分70与除熔融部分70之外的部分在材料上没有差异,因此,堵住轴孔部323的部分自身也能够设为外观上不显眼的结构,能够提高外观性。此外,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未形成开口槽52的连结销。
另外,也可以是,例如像图9所示的第二变形例那样,针对第一侧壁部322A和第二侧壁部322B中的至少一者的轴孔部323配置盖构件80,轴孔部323被堵住。在该情况下,能够利用盖构件80对连结销51进行防脱。另外,通过在轴孔部323配置盖构件80,轴孔部323能够设为外观上不显眼的结构,能够提高外观性。
此外,也可以是,盖构件80通过压入轴孔部323而被固定,也可以通过使第一侧壁部322A、第二侧壁部322B的一部分熔融来固定盖构件80。另外,盖构件80既可以是树脂制的,也可以是金属制的。
在前述的第一变形例和第二变形例中,能够利用侧壁部322A(322B)的熔融部分70、盖构件80对连结销51进行防脱,因此,也可以在连结销51不形成开口槽52,也可以是,各轴孔部323、47的直径尺寸r1、r2设为与连结销51的直径尺寸r3大致相同的尺寸或比连结销51的直径尺寸r3稍大的尺寸,连结成连结销51可相对于拉片41和侧壁部322A(322B)这两者转动。
而且,也可以是,仅在第一侧壁部322A和第二侧壁部322B中的任一者形成轴孔部323,并使连结销51贯穿该轴孔部323和拉片41的轴孔部47,从而将拉片41与拉头胴体31连结,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利用所述熔融部分、盖构件80堵住轴孔部323。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形成有从上翼板32的上表面321凹陷的凹部37,取而代之,也可以是,例如像图10所示的第三变形例那样,从上翼板32的上表面321到引导槽36形成有贯通该上翼板32的孔部35,拉片41的连结轴部40也可以在第一侧壁部322A与第二侧壁部322B之间位于孔部35。即、连结轴部40的一部分也可以进入到孔部35而定位。
图10所示的孔部35是使前述的孔部327扩大而成的,在X轴方向上扩大到沿着引导柱34的后口侧的端面34A的位置,在Y轴方向上扩大到第一侧壁部322A和第二侧壁部322B的内侧面328。通过如此地形成孔部35,即使拉片41的连结轴部40位于比上翼板32的上表面321靠下翼板33侧的位置,也能够设为上翼板32不会与连结轴部40干涉的结构。
在第三变形例中,也能够将连结轴部40配置于比上翼板32的上表面321靠下翼板33侧的位置,由此,能够缩小拉头30整体的Z轴方向上的厚度尺寸。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一侧壁部322A和第二侧壁部322B这两者形成有外侧面325,也可以仅在第一侧壁部322A和第二侧壁部322B中的任一者形成外侧面325。在该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使连结销51从第一侧壁部322A和第二侧壁部322B中的形成有外侧面325的那一侧插入,从而利用引导面329引导连结销51。
另外,也可以是,第一侧壁部322A和第二侧壁部322B这两者的外侧面325未如前述那样倾斜,而是设为例如沿着Z轴方向的面。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连结销51固定于拉片41,且第一侧壁部322A和第二侧壁部322B连结成可相对于连结销51转动,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连结销51固定于第一侧壁部322A和第二侧壁部322B,且连结成拉片41可相对于连结销51转动。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拉片41的轴孔部47的直径尺寸r2设为比第一侧壁部322A和第二侧壁部322B的轴孔部323的直径尺寸r1和连结销51的直径尺寸r3小的尺寸,但也可以是,例如,第一侧壁部322A和第二侧壁部322B的轴孔部323的直径尺寸r1设为比拉片41的轴孔部47的直径尺寸r2和连结销51的直径尺寸r3小的尺寸。在该情况下,连结销51压接于第一侧壁部322A和第二侧壁部322B的各轴孔部323而固定于该拉片41,另一方面,连结销51连结成可相对于拉片41的轴孔部47转动。
另外,也可以是,连结销51仅压接于第一侧壁部322A和第二侧壁部322B的各轴孔部323中的任一个轴孔部323而被固定,且连结成可相对于任意另一者的轴孔部323和拉片41的轴孔部47转动。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由连结销51的圆周方向上的凹凸形状的两侧缘形成开口槽52,例如,也可以由沿着连结销51的轴向笔直地延伸的两侧缘形成开口槽。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轴孔部323配置于第一侧壁部322A和第二侧壁部322B中的从拉头胴体31的凹部底面391到上端面326的高度尺寸H成为最大尺寸的部分,但也可以形成于在X轴方向上相对于该部分偏离了的部分。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链牙列24如前述那样由多个线条拉链链牙25构成,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由其他形状的链牙,树脂制、金属制等各种链牙(链齿)构成。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拉链1具备打开件3,通过使拉头30下降到最下方,从而该打开件3可使第一拉链链牙带20A和第二拉链链牙带20B分离,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设置下止来替代打开件3,从而即使使拉头30下降也利用下止使拉头30停止,使第一拉链链牙带20A和第二拉链链牙带20B不可分离。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拉头30是利用弹性锁定构件61固定拉片41的位置的类型,设为如下结构:如图2所示那样在使拉片41倒下的状态(拉片41的长度方向沿着拉头胴体31的上表面321的状态)下锁定,在从所述状态起使拉片41立起来的状态下锁定脱开,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拉片41设置与链牙列24卡合的卡合爪部67来替代弹性锁定构件61的具有锁定功能的拉头,另外,也可以是不具备弹性锁定构件61等的没有锁定功能的拉头。
当在拉头30中去掉锁定功能的情况下,省略弹性锁定构件61、拉头胴体31的中间凹部38以及孔部327、341的结构。因此,凹部37的凹部底面381、391也可以设为齐平,另外,也可以设为前述的厚度尺寸T1=T3。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面325如图4、图5所示那样由凹曲面形成,但只要形成为可引导连结销51即可,例如也可以由凸曲面形成,或者也可以由不弯曲的平坦面形成。
另外,外侧面325的一部分也可以由凹曲面形成,在该情况下,轴孔部323也可以在设为所述凹曲面的部分开口。
而且,侧壁部322A、322B的外侧面325倾斜地形成,但并不限于此,即使例如形成为呈台阶状具有台阶部,但只要能够以底端P2在Y轴方向上位于比顶端P1靠外侧的位置的方式构成引导面即可。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轴孔部323的外侧面325中的开口的底端P2配置于比假想直线10靠Y轴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该假想直线10连结外侧面325的上缘部P3和开口的顶端P1,但并不限于此,底端P2配置于能够形成引导面329的范围的位置即可,该引导面329在插入连结销51时引导该连结销51,例如,底端P2也可以配置于假想直线10上的位置。
附图标记说明
1、拉链;2、上止;10;11、假想直线;20A、20B、拉链链牙带;21、带部;22、侧缘部;23、芯线部;24、链牙列;25、线条拉链链牙;27、插棒;28、箱棒;29、箱体;3、打开件;30、拉头;31、拉头胴体;32、上翼板;32A、拉片承接部;321、上表面;322A、322B、侧壁部;323、47、轴孔部;324、上缘;325、外侧面;326、上端面;328、内侧面;329、引导面;33、下翼板;331、下表面;34、引导柱;34A、端面;35、327、341、孔部;36、引导槽;37、凹部;38、中间凹部;381、391、凹部底面;392、393、凹部侧面;39A、39B、侧肩部;40、连结轴部;41、拉片;42、拉片基部;43、连续部;44A、44B、臂部;45、凸轮状部;46、开口;48、拉片抓手部;49A、49B、侧轴部;51、连结销;511、外周面;52、开口槽;53、54、端部;61、弹性锁定构件;62、保持片部;63、中间片部;64、抵接片部;65、卡合片部;66、卡合凹部;67、卡合爪部;70、熔融部分;80、盖构件;H、高度尺寸;L、距离;O、轴心;P1、顶端;P2、底端;P3、上缘部;r1~r3、直径尺寸;T1~T5、厚度尺寸。

Claims (8)

1.一种拉头,其特征在于,
该拉头具备:拉头胴体(31),其是利用引导柱(34)连结上翼板(32)和下翼板(33)而构成的;以及拉片(41),其与所述拉头胴体(31)连结,
在所述上翼板(32)上形成有在所述上翼板(32)和所述下翼板(33)相对的、所述拉头胴体(31)的厚度方向上从所述上翼板(32)的上表面(321)突出的一对侧壁部(322A、322B),
在所述拉片(41)形成有供支承于所述一对侧壁部(322A、322B)的连结销(51)贯穿的连结轴部(40),
在所述上翼板(32)形成有在所述拉头胴体(31)的厚度方向上相对于所述上表面(321)向所述下翼板(33)侧凹陷的凹部(37)或从所述上表面(321)起贯通所述上翼板(32)的孔部(35),
所述连结轴部(40)在所述一对侧壁部(322A、322B)之间位于所述凹部(37)或所述孔部(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头,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凹部(37)的凹部底面(381、391)到在所述上翼板(32)与所述下翼板(33)之间形成的引导槽(36)的厚度尺寸(T1、T3)比从所述上翼板(32)的上表面(321)到所述引导槽(36)的厚度尺寸(T2)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对侧壁部(322A、322B)形成有供所述连结销(51)贯穿的轴孔部(323),
所述轴孔部(323)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所述上翼板(32)的上表面(321)靠下方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拉头,其特征在于,
该拉头具备在以所述连结销(51)为中心的转动方向上对所述拉片(41)朝向沿着所述上翼板(32)的上表面(321)的锁定位置弹性施力的弹性锁定构件(61),
所述凹部(37)包括:一对侧肩部(39A、39B),其位于与所述拉头胴体(31)的所述厚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以及中间凹部(38),其在所述一对侧肩部(39A、39B)之间相对于该一对侧肩部(39A、39B)的凹部底面(391)凹陷,
所述弹性锁定构件(61)以能够相对于在所述上翼板(32)与所述下翼板(33)之间形成的引导槽(36)出没的方式配置于所述中间凹部(38),
所述一对侧肩部(39A、39B)的凹部底面(391)位于比所述上翼板(32)的上表面(321)靠所述下翼板(33)侧的较低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轴部(40)具有配置到所述一对侧肩部(39A、39B)的上方的一对侧轴部(49A、49B)和配置到所述中间凹部(38)的上方的凸轮状部(45),
所述弹性锁定构件(61)以能够对所述凸轮状部(45)朝向所述锁定位置弹性施力的方式配置,
所述连结销(51)贯通所述一对侧轴部(49A、49B)和所述凸轮状部(45),
所述一对侧轴部(49A、49B)处的所述一对侧肩部(39A、39B)的凹部底面(391)与所述连结销(51)的外周面(511)之间的所述连结轴部(40)的厚度尺寸(T4)比所述凸轮状部(45)处的所述中间凹部(38)的凹部底面(381)与所述连结销(51)的外周面(511)之间的所述连结轴部(40)的厚度尺寸(T5)小。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拉头,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一对侧肩部(39A、39B)的凹部底面(391)起沿着所述拉头胴体(31)的厚度方向的所述一对侧壁部(322A、322B)的最大高度尺寸(H)比所述连结轴部(40)的最大直径尺寸大。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拉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侧肩部(39A、39B)由所述凹部底面(391)和一对凹部侧面(392、393)构成,该一对凹部侧面(392、393)配置于所述凹部底面(391)的与所述拉头胴体(31)的厚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两端侧,
在所述一对侧壁部(322A、322B)形成有供所述连结销(51)贯穿的轴孔部(323),
所述一对侧肩部(39A、39B)的凹部底面(391)在所述拉头胴体(31)的厚度方向上相对于所述一对侧壁部(322A、322B)的轴孔部(323)配置于所述下翼板(33)侧。
8.一种拉链,其特征在于,
该拉链具备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拉头(30)和与所述拉头(30)连结的一对拉链链牙带(20A、20B)。
CN201880091877.2A 2018-04-09 2018-04-09 拉头和具备该拉头的拉链 Active CN1119185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14835 WO2019198117A1 (ja) 2018-04-09 2018-04-09 スライダー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18580A true CN111918580A (zh) 2020-11-10
CN111918580B CN111918580B (zh) 2023-02-21

Family

ID=68163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1877.2A Active CN111918580B (zh) 2018-04-09 2018-04-09 拉头和具备该拉头的拉链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304482B2 (zh)
EP (1) EP3777597B1 (zh)
CN (1) CN111918580B (zh)
WO (1) WO2019198117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536332A (zh) * 1900-01-01
US2261133A (en) * 1939-11-03 1941-11-04 Talon Inc Slide fastener
CN206499029U (zh) * 2016-02-04 2017-09-19 Ykk株式会社 拉链用拉头
CN107280150A (zh) * 2016-04-06 2017-10-24 Ykk株式会社 拉链用拉头组件及拉链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20907U (zh) * 1987-02-02 1988-08-05
JPH0761288B2 (ja) * 1990-04-12 1995-07-05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停止機構付きスライダー
JP4906644B2 (ja) * 2007-09-07 2012-03-28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JP5542213B2 (ja) * 2010-09-24 2014-07-09 Ykk株式会社 自動停止装置付き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CN105795617B (zh) * 2016-05-16 2018-10-09 理想(广东)拉链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弹簧拉头
CN106388143B (zh) * 2016-11-14 2023-03-24 理想(广东)拉链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弹簧拉头
CN111936007B (zh) * 2018-04-09 2023-03-24 Ykk株式会社 拉头和具备该拉头的拉链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536332A (zh) * 1900-01-01
US2261133A (en) * 1939-11-03 1941-11-04 Talon Inc Slide fastener
CN206499029U (zh) * 2016-02-04 2017-09-19 Ykk株式会社 拉链用拉头
CN107280150A (zh) * 2016-04-06 2017-10-24 Ykk株式会社 拉链用拉头组件及拉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304482B2 (en) 2022-04-19
US20210137224A1 (en) 2021-05-13
CN111918580B (zh) 2023-02-21
EP3777597B1 (en) 2024-05-22
EP3777597A1 (en) 2021-02-17
WO2019198117A1 (ja) 2019-10-17
EP3777597A4 (en) 2021-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785375C (en) Reverse opening slide fastener
US7415753B2 (en) Slide fastener
US7694396B2 (en) Reverse opening type separable end stop of slide fastener
EP1714575B1 (en) Top end stops for slide fastener
EP2476332B1 (en) Reverse opening slide fastener
WO2010041303A1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EP2904922B1 (en) Slide fastener
CN111936007B (zh) 拉头和具备该拉头的拉链
EP2698073A1 (en)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KR100478643B1 (ko) 슬라이드 파스너
CN111902062B (zh) 拉链用开尾件和具备该拉链用开尾件的拉链
CN111918580B (zh) 拉头和具备该拉头的拉链
CN113795173B (zh) 拉链
TWI630882B (zh) Zipper slider
WO2023218631A1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トリンガーの製造方法
WO2024034143A1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の開き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