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07638B - 车辆双动力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双动力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907638B CN111907638B CN201910383935.5A CN201910383935A CN111907638B CN 111907638 B CN111907638 B CN 111907638B CN 201910383935 A CN201910383935 A CN 201910383935A CN 111907638 B CN111907638 B CN 11190763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utch
- power
- gear
- output state
- sha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M25/02—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mechanical transmitting systems, e.g. cables, lev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3/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other elements; Other transmiss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2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using gears that can be moved out of gear
- F16H3/2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using gears that can be moved out of gear with gears shiftable only axially
- F16H3/3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using gears that can be moved out of gear with gears shiftable only axially with driving and driven shafts not coaxial
- F16H3/3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using gears that can be moved out of gear with gears shiftable only axially with driving and driven shafts not coaxial and an additional shaf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4—Smoothing ratio shif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26—Generation or transmission of movements for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有关一种车辆双动力控制装置,包括:一第一动力模式驱动力传递用的多个齿轮;一第二动力模式驱动力传递用的多个齿轮与变速机构;该变速机构具有分别连接到该第一动力模式传递齿轮和该第二动力模式传递用齿轮上的内、外盘组件的离合器;通过在设置有上述齿轮的多个动力轴上的与多个动力轴之间可以各自旋动的齿轮及,与多个动力轴之间不能各自旋动的齿轮、该变速机构可选择的利用一部分的该齿轮进行动力输出;由此进行双动力之间的变速控制;借此可使该电动车于第一档位的行车与第二档位的行车转换顺畅化,俾能提升该电动车的行车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车辆双动力控制装置,尤其指一种可使该电动车于第一档位的行车与第二档位的行车转换顺畅化,俾能提升该电动车行车的舒适性的车辆双动力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为提供电动车辆(电动摩托车)驾驶便利的控制性,电动车辆会设置一双动力控制装置。
如图1、2所示,中国台湾第M392137号新型专利,提供了便利的第一档位1a与第二档位1b的双动力驾驶控制的便利性。然而,中国台湾第M392137号新型专利于第一档位1a变换至第二档位1b之间,因其第二档位1b的行车速度系借由离合器P的内盘P1与外盘P2接合后所产生,而该离合器P的内盘P1系与马达MT同步作高速的转动,而外盘P2则为完成不动的状态,因此高速转动的该内盘P1与静止状态的该外盘P2瞬间接触时,会产生所巨大的顿挫感,因此第一档位1a变换至第二档位1b时,因该离合器P高速转动的该内盘P1与静止状态的该外盘P2于高速下瞬间接合,从而会产生严重的换档的顿挫,此一严重的换档顿挫会使驾驶人产生行车驾驶的不舒适感。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车辆双动力控制装置,以解决换档时的顿挫感,进而来提升驾驶的舒适性,已为车辆业者亟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发明所欲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双动力控制装置,借此可克服习用电动车于第一档位的行车与第二档位的行车转换不顺畅,造成骑乘与行车的不舒适性的缺点。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此,本发明第一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双动力控制装置,包括有;一第一动力模式驱动力传递用的多个齿轮;一第二动力模式驱动力传递用的多个齿轮与变速机构;该变速机构具有分别连接到该第一动力模式传递齿轮和该第二动力模式传递用齿轮上的内、外盘组件的离合器;通过在设置有上述齿轮的多个动力轴上的与多个动力轴之间可以各自旋动的齿轮及,与多个动力轴之间不能各自旋动的齿轮、该变速机构可选择的利用一部分的该齿轮进行动力输出;当运行第一动力模式的工作状态下;使该内、外盘组件的离合器中的一个组件为输出状态,且使另一个组件为不输出状态,并使连接在处于该输出状态的离合器组件的齿轮进行动力传递、且完成进入第二动力模式传递的第一准备动作;当进入运行第二动力模式的工作状态时;是在前述完成的准备动作下,将处于输出状态的离合器组件及处于所述不输出状态的离合器组件两者成为接合状态,并且将处于该输出状态的第一动力模式传递用齿轮中的至少一个齿轮成为不输出状态,由此进行双动力之间的变速控制。
为此,本发明第二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双动力控制装置,该第一准备动作是包括在进行上述第一动力模式时,使处于不输出状态的离合器组件预先旋动。
为此,本发明第三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双动力控制装置,该离合器组件利用一动力源提供的旋动产生离心力,使该输出状态的离合器组件及处于该不输出状态的离合器组件两者成为接合状态的第二动力模式;而在切换到该第二动力模式之前,能够向处于该不输出状态的离合器组件提供预先旋动或预先贴近输出状态的离合器组件的大幅动力,以完成前述的第一准备动作。
为此,本发明第四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双动力控制装置,在该第一动力模式的工作状态下,该输出状态的离合器组件是将动力输出给一主轴,而处于该不输出状态的离合器组件的动力来源是经由设置于该主轴上的齿轮,和设置于一副轴上的齿轮所提供;该第一准备动作是使得该输出状态的离合器组件和该不输出状态的离合器组件的关系成为:通过处于该不输出状态的离合器组件预先旋动,并使得该输出状态的离合器组件与处于不输出状态的离合器组件间的转速差被缩小。
为此,本发明第五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双动力控制装置,该第一准备动作是包括在使处于该不输出状态的该离合器组件预先旋动,使得该不输出状态的该离合器组件与该输出状态的该离合器组件二者间的转速差被缩小。
为此,本发明第六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双动力控制装置,包括与该内、外盘组件的该离合器轴线相间隔而设置的副轴,及在第一动力模式下设在该副轴上接收来自该主轴的动力并与该副轴同步旋动的齿轮是与该副轴之间设有一单向离合器;当处于该不输出状态的该离合器组件预先旋动,并向该输出状态的该离合器组件侧大幅度贴近,直到与该输出状态的该离合器组件处于相接合的连结状态下,使得前述接收来自该主轴的动力并与该副轴同步旋动的齿轮经由该单向离合器与该副轴同步旋动的输出状态成为与该副轴不同步旋动的状态,而与该副轴之间成为各自旋动的关系,而完成第二准备动作。
为此,本发明第七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双动力控制装置,一动力源可经由轴、齿或挠性件其中至少的一个,来驱动该离合器的内、外盘组件中的至少一个组件。
为此,本发明第八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双动力控制装置,该多个动力轴至少由一主轴、一副轴所构成,一最终输出齿轮设于与该副轴相间隔设置的一驱动轴上,并接收来自于该副轴上的一输出齿轮所传达的动力。
为此,本发明第九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双动力控制装置,该多个动力轴,至少由一主轴、一副轴所构成;该内、外盘组件的离合器与该主轴同轴设置;一设置于该主轴上,且不能与该主轴各自旋动的第一驱动齿轮;一设置于该主轴上,且能与该主轴各自旋动的第二驱动齿轮;一设置于该副轴上,且能与该副轴各自旋动的第一驱动副齿轮;一设置于该副轴上,且不能与该副轴各自旋动的第二驱动副齿轮;一设置于该副轴上,且不能与该副轴各自旋动的输出齿轮;其中,该副轴、该主轴和一驱动轴各自相间隔的设置;一最终输出齿轮设于驱动轴上,并接收来自于副轴上的该输出齿轮所传达的动力;一预动作的动力传递,是通过处于该不输出状态的离合器内盘组件预先向输出状态的该离合器外盘组件侧大幅贴近,缩小同轴线上可以各自旋动的第二驱动齿轮和不能各自旋动的第一驱动齿轮之间的转速差。
为此,本发明第十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双动力控制装置,多个动力轴,至少由一主轴、一副轴所构成,该内、外盘组件的离合器与该主轴同轴设置;一设置于该主轴上,且不能与该主轴各自旋动的第一驱动齿轮;一设置于该主轴上,且能与该主轴各自旋动的第二驱动齿轮,其中,该离合器外盘组件是与该主轴同步旋动,该离合器内盘组件是和能与该主轴各自旋动的该第二驱动齿轮同步旋动,使得,该离合器外盘组件是能与该离合器内盘组件各自旋动。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借由第一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借此可使该电动车于第一档位的行车与第二档位的行车转换顺畅化,俾能提升该电动车的行车的舒适性。
本发明借由第二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借此可使该离合器接合时可以更顺畅的接合。
本发明借由第三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借此可使该离合器接合时可以更顺畅的接合。
本发明借由第四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借此可使该离合器接合时可以更顺畅的接合。
本发明借由第五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借此可使该电动车变速更顺畅。
本发明借由第六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借此可使该电动车变速更顺畅。
本发明借由第七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借此可使该电动车变速更顺畅。
本发明借由第八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借此可使该电动车变速更顺畅。
本发明借由第九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借此可使该电动车变速更顺畅。
本发明借由第十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借此可使该电动车变速更顺畅。
附图说明
图1、2是中国台湾第M392137号新型专利。
图3是本发明电动车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电动车的另一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双动力控制装置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双动力控制装置的第一动力模式动作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双动力控制装置第一动力模式预备进入第二动力模式动作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双动力控制装置的第二准备动作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双动力控制装置的第二档位动作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一离合器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二离合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更易于了解本发明的结构及所能达成的功效,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首先,请参阅图3、4所示,本发明的电动车2的车架单元21的前方设置有一头管22,该头管22上方设有一转向机构221,该转向机构221的下方连接包含有前避震器的前叉单元23,该前叉单元23的下方枢设有前轮24,该车架单元21由该头管22朝车体后方延设有一主管211,该主管211朝车体更后方延设有脚踏管,该脚踏管系为左右一对设置的左脚踏管212及右脚踏管213,该左脚踏管212及右脚踏管213朝车体后方设有左右一对的后车架214,该后车架214具有上升部2141与侧车架部2142,该上升部2141之间设有一横管2141a,该后车架214的后下方设有一后轮25,该后轮25的一侧设有一双动力控制装置3,该双动力控制装置3可驱动该后轮25,借此来令该电动车2前进;该转向机构221的后方且于该后轮25上方设置有乘座部26,该乘座部26与该转向机构221保持有间距;该电动车2的外周设有车体盖单元27,该车体盖单元27具有包覆该转向机构221的车头盖271,设于该车头盖271下方并包覆车体前端的前车体盖272,以及设于该前车体盖272后方的遮膝罩273,设于该转向机构221与该乘座部26之间下方的脚踏板274,该脚踏板274下方设置有一底盖275,该电动车2于该乘座部26下方的二侧设有侧车体盖276,该乘座部26的前端下方设有中央车体盖277,该乘座部26的下方设有一置物箱28,该置物箱28的上方系被该乘座部26所遮蔽。
如图3、4、5所示,该脚踏板274可形成一搁脚部29,该搁脚部29可供骑乘者搁脚用;该脚踏板274与该底盖275及该左脚踏管212、右脚踏管213可界定出一容置空间T,该容置空间T内收纳着可供电池C1收纳的电池盒C,该电池C电性连接该双动力控制装置3,借此可提供电源给该双动力控制装置3来驱动该后轮25转动;借此可借由设于转向机构221上的控制装置(图式中未绘出),来令该双动力控制装置3启动而来驱动该后轮25转动,进而来使该电动车2行驶。
如图4、5、10、11所示,该双动力控制装置3包括有一第一动力模式4与一第二动力模式5,以及一可使该第一动力模式4与该第二动力模式5切换运作的变速机构6。
如图5、10、11所示,该变速机构6具有可供第一动力模式4动力传递用的多个齿轮61、63、64、66,与可供该第二动力模式5动力传递用的多个齿轮62、65、64、66,与分别连接该第一动力模式4动力传递用的多个齿轮61、63、64、66与该第二动力模式5动力传递用的多个齿轮62、65、64、66的离合器7,与可供该第一动力模式4动力传递用的多个齿轮61、63、64、66与该第二动力模式5动力传递用的多个齿轮62、65、64、66轴设的多个动力轴67、68、69。
如图5、10、11所示,该第一动力模式4动力传递用的多个齿轮61、63、64、66与该第二动力模式5动力传递用的多个齿轮62、65、64、66,以及供该第一动力模式4动力传递用的多个齿轮61、63、64、66与该第二动力模式5动力传递用的多个齿轮62、65、64、66轴设的多个动力轴67、68、69;该多个动力轴67、68、69分别为主轴67、副轴68及驱动轴69;该第一动力模式4动力传递用的多个齿轮61、63、64、66,分别为轴设于该主轴67且不能各自旋动的第一驱动齿轮61,轴设于该副轴68上且可各自旋动的并与该第一驱动齿轮61相嚙合的第一驱动副齿轮63、轴设于该副轴68上不能各自旋动并位于该第一驱动副齿轮63一侧的输出齿轮64、轴设于该驱动轴69上且不能各自旋动的最终输出齿轮66,其中,该第一驱动副齿轮63与该副轴68之间介设有一单向离合器8;该第二动力模式5动力传递用的多个齿轮62、65、64、66,分别为轴设于该主轴67上且能各自旋动的第二驱动齿轮62、轴设于该副轴68上不能各自旋动的并与该第二驱动齿轮62相嚙合的第二驱动副齿轮37、轴设于该副轴68上不能各自旋动并位于该第一驱动副齿轮63一侧的输出齿轮64、轴设于该驱动轴69上且不能各自旋动的最终输出齿轮66。
如图5、10、11所示,该离合器7系为一离心式的离合器组件,该离合器7系由二个组件71、72所构成,例如一内盘71与一套设于该内盘71外侧的外盘72,该组件71具有基板711与摆动子712,该组件72系紧配于该主轴67上,因此该组件72系与该主轴67连动,该内盘71系紧配于该第二驱动齿轮62一侧的称套621上,即该组件71系与该第二驱动齿轮62连动;该离合器7的该组件72与该组件71被该主轴67带动而转动到达一定的转速后,所产生的离心力可使该摆动子712向外摆动,当该摆动子712接触该组件72的内侧后,即可使该组件71与该组件72连动,当该离合器7的转速降低到一定的速度后,其所产生的离心力不足以使该摆动子712向外摆动,此时该摆动子712向外摆动即会脱离与该组件72的接触,因此该组件71与该组件72即会脱离连动的连结;于实施时,可借由一动力源9(例如驱动马达)可经由轴、齿或挠性件其中至少的一个,来驱动该离合器7的二组件71、72中的至少一个组件。该单向离合器8系于该第一驱动副齿轮63的转速到达预设的转速后,该单向离合器8内的连动滚子81即可与该第一驱动副齿轮63脱离连结关系,即该第一驱动副齿轮63与该单向离合器8各自转动;其中,该主轴67、该副轴68与该驱动轴69系以各自相间隔的方式设置,该副轴68与该离合器7成轴线相间隔方式配设。
如图5、6、7所示,该双动力控制装置3系以第一动力模式4与第二动力模式5来驱动该后轮25,借此来使该电动车2具有较慢速的第一档位A与较快速的第二档位B的行车速度。该第一动力模式4运作方式,系借由该变速机构6的该主轴67动力连接该动力源9转动,该主轴67带动该第一驱动齿轮61转动与该离合器7的该组件72转动,该第一驱动齿轮61带动与其嚙合的该第一驱动副齿轮63转动,该第一驱动副齿轮63借由该单向离合器8来带动该副轴68转动,该副轴68借由该输出齿轮64来带动与其嚙合的该最终输出齿轮66转动,该最终输出齿轮66则可带动该驱动轴69转动,借此来使该后轮25转动,进而来令该电动车2以较慢速的第一档位A速度前进;与此同时,该单向离合器8带动该副轴68转动同时,该单向离合器8亦带动该第二驱动副齿轮65转动,该第二驱动副齿轮65可带动与其嚙合的该第二驱动齿轮62转动,该第二驱动齿轮62则可带动该离合器7的该组件71转动,借此来使该离合器7的该组件71与该组件72具有速差的转动,更进一步言,该离合器7的该组件72于转动时,该组件71并非静止状,而是具有预备与该组件72接合的同轴线上的速差转动的第一准备动作。
如图4、5、6、7、8、9、10、11所示,承上述,当该双动力控制装置3系以第一动力模式4的第一档位A来使该电动车2行驶后,该双动力控制装置3可持续的令该动力源9加速,当该双动力控制装置3令该动力源9加速到一定的速度后,被该第二驱动齿轮62带动该离合器7的该组件71即会增加转速,当该离合器7被该动力源9带动而转动到达一定的转速后,亦即该离合器7的该二组件71、72准备接触连动(第一准备动作)时,该离合器7的该二组件71、72的速差系逐渐减少,该离合器7所产生的离心力可使该摆动子712向外摆动,当该摆动子712接触该组件72内侧后,即可使该组件71与该组件72连动的转动,此时该双动力控制装置3即可进入该第二动力模式5来运作;当该离合器7的该二组件71、72连动的转动,该离合器7反可带动该第二驱动齿轮62与该第一驱动齿轮61作同步的高速转动,因此该第一驱动齿轮61带动相嚙合的该第一驱动副齿轮63作较先前更高速的转动,该第一驱动副齿轮63因高速转动而会与该单向离合器8脱离,即该双动力控制装置3的第一动力模式4的第一档位A动作停止的第二准备动作,亦即该第二准备动作是在前述第二动力模式的工作状态下,使原本与该副轴68同步旋转且被该主轴67驱动的至少一齿轮63(且系经由该单向离合器8)成为继续被该主轴67驱动但与该副轴68不同步旋动的不输出动力状态,以完成退回第一动力模式的第二准备动作,更明确的说,该第一驱动齿轮61原本输出动力成为不输出动力,更须一提的是,该第二准备动作可使当要退回该第一动力模式时,动力的转换可以较平稳;与此同时该第二驱动齿轮62借由相嚙合的该第二驱动副齿轮65来使该副轴68转动,该副轴68借由该输出齿轮64来带动与其嚙合的该最终输出齿轮66转动,该最终输出齿轮66则可带动该驱动轴69转动,借此来使该后轮25转动,进而来令该电动车2以较高速的第二动力模式5的第二档位B速度前进;由于该双动力控制装置3系以第一动力模式4的第一档位A来使该电动车2行驶时,该离合器7的该二组件71、72具有较少的速差转动,因此可使该离合器7的该二组件71、72接合会是一平顺的接合,更明确的说,该离合器7的该二组件71、72接合时不会产生习用的顿错感,借此可使该电动车2于第一档位A的行车与第二档位B的行车转换顺畅化,俾能提升该电动车2的行车的舒适性。
本发明的第一功效在于,借由一第一动力模式4驱动力传递用的多个齿轮61、63、64、66;一第二动力模式5驱动力传递用的多个齿轮62、65、64、66与变速机构6;该变速机构6具有分别连接到该第一动力模式4传递齿轮和该第二动力模式5传递用齿轮上的内、外盘71、72组件的离合器7;通过在设置有上述齿轮的多个动力轴67、68、69上的与多个动力轴67、68、69之间可各自旋动的齿轮62、63及,与多个动力轴67、68、69之间不能各自旋动的齿轮61、64、65、66、该变速机构6可选择的利用一部分的该齿轮进行动力输出;当运行第一动力模式4的工作状态下;使该内、外盘71、72组件的离合器7中的一个组件72为输出状态,且使另一个组件71为不输出状态,并使连接在处于该输出状态的离合器7组件72的齿轮61、63、64、66进行动力传递、且完成进入第二动力模式5传递的第一准备动作;当进入运行第二动力模式5的工作状态时;是在前述完成的准备动作下,将处于输出状态的离合器7组件72及处于所述不输出状态的离合器7组件71两者成为接合状态,并且将处于该输出状态的第一动力模式4传递用齿轮61、63、64、66中的至少一个齿轮63成为不输出状态,由此进行双动力之间的变速控制;借此可使该电动车2于第一档位A的行车与第二档位B的行车转换顺畅化,俾能提升该电动车2的行车的舒适性。
本发明的第二功效在于,借由该第一准备动作是包括在进行上述第一动力模式4时,使处于不输出状态的离合器7组件71预先旋动;借此可使该离合器7接合时可以更顺畅的接合。
本发明的第三功效在于,借由该离合器7组件71利用一动力源提供的旋动产生离心力,使该输出状态的离合器7组件72及处于该不输出状态的离合器7组件71两者成为接合状态的第二动力模式5;而在切换到该第二动力模式5之前,能够向处于该不输出状态的离合器7组件71提供预先旋动或预先贴近输出状态的离合器7组件72的大幅动力,以完成前述的第一准备动作;借此可使该离合器7接合时可以更顺畅的接合。
本发明的第四功效在于,借由在该第一动力模式的工作状态下,该输出状态的离合器7组件72是将动力输出给一主轴67,而处于该不输出状态的离合器7组件71的动力来源是经由设置于该主轴67上的齿轮61,和设置于一副轴68上的齿轮63所提供;该第一准备动作是使得该输出状态的离合器7组件72和该不输出状态的离合器7组件71的关系成为:通过处于该不输出状态的离合器7组件71预先旋动,并使得该输出状态的离合器7组件72与处于不输出状态的离合器7组件71间的转速差被缩小;借此可使该离合器7接合时可以更顺畅的接合。
本发明第五功效在于,借由该第一准备动作是包括在使处于该不输出状态的该离合器7组件71预先旋动,使得该不输出状态的该离合器7组件71与该输出状态的该离合器7组件72二者间的转速差被缩小;借此可使该电动车2变速更顺畅。
本发明的第六功效在于,借由包括与该内、外盘71、72组件的该离合器7轴线相间隔而设置的副轴68,及在第一动力模式下设在该副轴68上接收来自该主轴67的动力并与该副轴68同步旋动的齿轮63是与该副轴68之间设有一单向离合器8;当处于该不输出状态的该离合器7组件71预先旋动,并向该输出状态的该离合器7组件72侧大幅度贴近,直到与该输出状态的该离合器7组件72处于相接合的连结状态下,使得前述接收来自该主轴67的动力并与该副轴68同步旋动的齿轮63经由该单向离合器8与该副轴68同步旋动的输出状态成为与该副轴68不同步旋动的状态,而与该副轴68之间成为各自旋动的关系,而完成第二准备动作;借此可使该电动车2变速更顺畅。
本发明的第七功效在于,借由一动力源可经由轴、齿或挠性件其中至少的一个,来驱动该离合器7的内、外盘71、72组件中的至少一个组件;借此可使该离合器7接合时可以更顺畅的接合。
本发明的第八功效在于,借由该多个动力轴67、68、69至少由一主轴67、一副轴68所构成,一最终输出齿轮33设于与该副轴68相间隔设置的一驱动轴69上,并接收来自于该副轴68上的一输出齿轮64所传达的动力;借此可使该电动车2变速更顺畅。
本发明的第九功效在于,借由该多个动力轴67、68、69,至少由一主轴67、一副轴68所构成;该内、外盘71、72组件的离合器7与该主轴67同轴设置;一设置于该主轴67上,且不能与该主轴67各自旋动的第一驱动齿轮61;一设置于该主轴67上,且能与该主轴67各自旋动的第二驱动齿轮62;一设置于该副轴68上,且能与该副轴68各自旋动的第一驱动副齿轮63;一设置于该副轴68上,且不能与该副轴68各自旋动的第二驱动副齿轮65;一设置于该副轴68上,且不能与该副轴68各自旋动的输出齿轮66;其中,该副轴68、该主轴67和一驱动轴69各自相间隔的设置;一最终输出齿轮66设于驱动轴69上,并接收来自于副轴68上的该输出齿轮64所传达的动力;一预动作的动力传递,是通过处于该不输出状态的离合器7的内盘71组件预先向输出状态的该离合器7的外盘72组件侧大幅贴近,缩小同轴线上可以各自旋动的第二驱动齿轮62和不能各自旋动的第一驱动齿轮61之间的转速差;借此可使该电动车2变速更顺畅。
本发明的第十功效在于,借由该多个动力轴67、68、69,至少由一主轴67、一副轴68所构成,该内、外盘71、72组件的离合器7与该主轴67同轴设置;一设置于该主轴67上,且不能与该主轴67各自旋动的第一驱动齿轮61;一设置于该主轴67上,且能与该主轴67各自旋动的第二驱动齿轮62,其中,该离合器7的外盘72组件是与该主轴67同步旋动,该离合器7的内盘71组件是和能与该主轴67各自旋动的该第二驱动齿轮62同步旋动,使得该离合器7的外盘72组件是能与该离合器7的内盘71组件各自旋动;借此可使该电动车2变速更顺畅。
综上所述,本发明借由上述的结构,可改善习知的缺点并达到所诉求的目的,确实已较习用者增进功效,显已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及创造性的要件,爰依法提出发明的申请。
附图标记列表
1a第一档位1b第二档位
2电动车
21车架单元
211主管 212左脚踏管
2121左轴支部 213右脚踏管
2131右轴支部 2132锁固架
214后车架
2141上升部2141a横管
2142侧车架部
22头管
221转向机构
23前叉单元
24前轮
25后轮
26乘座部
27车体盖单元
271车头盖 272前车体盖
273遮膝罩 274脚踏板
275底盖 276侧车体盖
277中央车体盖
28置物箱
29搁脚部
3双动力控制装置
4第一动力模式
5第二动力模式
6变速机构
61第一驱动齿轮
62第二驱动齿轮621衬套
63第一驱动副齿轮
64输出齿轮
65第二驱动副齿轮
66最终输出齿轮
67主轴
68副轴
69驱动轴
7离合器
71内盘
711基板712摆动子
72外盘
8单向离合器
81连动滚子
9动力源
A第一档位 B第二档位
C电池盒 C1电池
T容置空间
MT马达
P离合器
P1内盘P2外盘
Claims (9)
1.一种车辆双动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动力模式驱动力传递用的多个齿轮;
一第二动力模式驱动力传递用的多个齿轮与变速机构;该变速机构具有分别连接到该第一动力模式传递齿轮和该第二动力模式传递用齿轮上的内、外盘组件的离合器;通过在设置有上述齿轮的多个动力轴上的与多个动力轴之间可以各自旋动的齿轮及,与多个动力轴之间不能各自旋动的齿轮、该变速机构可选择的利用一部分的该齿轮进行动力输出;
当运行第一动力模式的工作状态下;
使该内、外盘组件的离合器中的一个组件为输出状态,且使另一个组件为不输出状态,并使连接在处于该输出状态的离合器组件的齿轮进行动力传递、且完成进入第二动力模式传递的第一准备动作;
当进入运行第二动力模式的工作状态时;
是在前述完成的准备动作下,将处于输出状态的离合器组件及处于所述不输出状态的离合器组件两者成为接合状态,并且将处于该输出状态的第一动力模式传递用齿轮中的至少一个齿轮成为不输出状态,由此进行双动力之间的变速控制;
其中,该多个动力轴,至少由一主轴、一副轴所构成,该内、外盘组件的离合器与该主轴同轴设置;
一设置于该主轴上,且不能与该主轴各自旋动的第一驱动齿轮,
一设置于该主轴上,且能与该主轴各自旋动的第二驱动齿轮,其中,该离合器的外盘组件是与该主轴同步旋动,该离合器的内盘组件是和能与该主轴各自旋动的该第二驱动齿轮同步旋动,使得,该离合器的外盘组件是能与该离合器的内盘组件各自旋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双动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准备动作是包括在进行上述第一动力模式时,使处于不输出状态的离合器组件预先旋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双动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离合器组件利用一动力源提供的旋动产生离心力,使该输出状态的离合器组件及处于该不输出状态的离合器组件两者成为接合状态的第二动力模式;而在切换到该第二动力模式之前,能够向处于该不输出状态的离合器组件提供预先旋动或预先贴近输出状态的离合器组件的大幅动力,以完成前述的第一准备动作。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双动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第一动力模式的工作状态下,该输出状态的离合器组件是将动力输出给一主轴,而处于该不输出状态的离合器组件的动力来源是经由设置于该主轴上的齿轮,和设置于一副轴上的齿轮所提供;该第一准备动作是使得该输出状态的离合器组件和该不输出状态的离合器组件的关系成为:通过处于该不输出状态的离合器组件预先旋动,并使得该输出状态的离合器组件与处于不输出状态的离合器组件间的转速差被缩小。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双动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准备动作是包括在使处于该不输出状态的该离合器组件预先旋动,使得该不输出状态的该离合器组件与该输出状态的该离合器组件二者间的转速差被缩小。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双动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该内、外盘组件的该离合器轴线相间隔而设置的副轴,及在第一动力模式下设在该副轴上接收来自该主轴的动力并与该副轴同步旋动的齿轮是与该副轴之间设有一单向离合器;当处于该不输出状态的该离合器组件预先旋动,并向该输出状态的该离合器组件侧大幅度贴近,直到与该输出状态的该离合器组件处于相接合的连结状态下,使得前述接收来自该主轴的动力并与该副轴同步旋动的齿轮经由该单向离合器由与该副轴同步旋动的输出状态成为与该副轴不同步旋动的状态,而与该副轴之间成为各自旋动的关系,而完成第二准备动作。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双动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一动力源可经由轴、齿或挠性件其中至少的一个,来驱动该离合器的内、外盘组件中的至少一个组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双动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动力轴至少由一主轴、一副轴所构成,一最终输出齿轮设于与该副轴相间隔设置的一驱动轴上,并接收来自于该副轴上的一输出齿轮所传达的动力。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双动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动力轴,至少由一主轴、一副轴所构成;该内、外盘组件的离合器与该主轴同轴设置;
一设置于该主轴上,且不能与该主轴各自旋动的第一驱动齿轮,
一设置于该主轴上,且能与该主轴各自旋动的第二驱动齿轮,
一设置于该副轴上,且能与该副轴各自旋动的第一驱动副齿轮,
一设置于该副轴上,且不能与该副轴各自旋动的第二驱动副齿轮,
一设置于该副轴上,且不能与该副轴各自旋动的输出齿轮,
其中,该副轴、该主轴和一驱动轴各自相间隔的设置;
一最终输出齿轮设于驱动轴上,并接收来自于副轴上的该输出齿轮所传达的动力;
一预动作的动力传递,是通过处于该不输出状态的离合器的内盘组件预先向输出状态的该离合器的外盘组件侧大幅贴近,缩小同轴线上可以各自旋动的第二驱动齿轮和不能各自旋动的第一驱动齿轮之间的转速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383935.5A CN111907638B (zh) | 2019-05-08 | 2019-05-08 | 车辆双动力控制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383935.5A CN111907638B (zh) | 2019-05-08 | 2019-05-08 | 车辆双动力控制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07638A CN111907638A (zh) | 2020-11-10 |
CN111907638B true CN111907638B (zh) | 2023-08-29 |
Family
ID=73242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383935.5A Active CN111907638B (zh) | 2019-05-08 | 2019-05-08 | 车辆双动力控制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90763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90828B (zh) * | 2021-11-23 | 2023-01-21 | 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電動車的控制系統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01875A (zh) * | 1997-05-01 | 1998-12-16 | 株式会社Jnt | 驱动力传递装置 |
TW554891U (en) * | 2002-08-30 | 2003-09-21 | Jian-Jang He | Automatic gearshift system for electromotive vehicle |
TW200920652A (en) * | 2007-11-08 | 2009-05-16 |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 Transmission system of vehicle |
CN103476616A (zh) * | 2011-04-18 | 2013-12-25 | 爱信Ai株式会社 | 车辆的动力传递控制装置 |
CN105114606A (zh) * | 2015-09-16 | 2015-12-02 | 湖南省农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双动力输入式三挡履带车辆变速器 |
TW201831369A (zh) * | 2017-02-23 | 2018-09-01 |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 自行車用變速器及具備該變速器的自行車用輔助系統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71310B (zh) * | 2010-01-29 | 2011-11-02 | 重庆宗申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车驱动电机 |
-
2019
- 2019-05-08 CN CN201910383935.5A patent/CN11190763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01875A (zh) * | 1997-05-01 | 1998-12-16 | 株式会社Jnt | 驱动力传递装置 |
TW554891U (en) * | 2002-08-30 | 2003-09-21 | Jian-Jang He | Automatic gearshift system for electromotive vehicle |
TW200920652A (en) * | 2007-11-08 | 2009-05-16 |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 Transmission system of vehicle |
CN103476616A (zh) * | 2011-04-18 | 2013-12-25 | 爱信Ai株式会社 | 车辆的动力传递控制装置 |
CN105114606A (zh) * | 2015-09-16 | 2015-12-02 | 湖南省农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双动力输入式三挡履带车辆变速器 |
TW201831369A (zh) * | 2017-02-23 | 2018-09-01 |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 自行車用變速器及具備該變速器的自行車用輔助系統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07638A (zh) | 2020-11-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972165A (zh) | 一种双离合器行星排式纯电动汽车变速器 | |
CN214788858U (zh) | 四驱微耕机变速器 | |
BR102016016702A2 (pt) | cubo central de engrenagem interna com engrenagem fixa selecionável para regeneração de bicicleta elétrica | |
CN111907638B (zh) | 车辆双动力控制装置 | |
JP6214778B2 (ja) | オートバイ用後進装置 | |
CN107406118A (zh) | 电动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用轮毂装置 | |
CN101480920A (zh) | 三轮车四挡变速装置 | |
TW202039304A (zh) | 車輛雙動力控制裝置 | |
CN201342937Y (zh) | 三轮摩托车轴传动四挡变速器 | |
US20110232254A1 (en) | Pedal-Driven Lawn Mower | |
JP6118569B2 (ja) | 可変界磁モータ及び電動車両 | |
CN206845806U (zh) | 多档位动力传动机构 | |
CN210116617U (zh) | 机械变挡动力总成及具有该动力总成的电动两轮车、电动三轮车或电动四轮车 | |
CN112078722B (zh) | 一种自行车双盘驱动装置 | |
KR20230027408A (ko) | 디스커넥터 장치 | |
CN201515598U (zh) | 微耕机离合式差速机构 | |
TWM505448U (zh) | 自行車的變速控制系統 | |
CN220865593U (zh) | 一种同轴行星轮系中置电机及助力自行车 | |
JP5867891B2 (ja) | 移植機 | |
JP2016039832A (ja) | 移植機 | |
JPS6189175A (ja) | 不整地用走行装置 | |
WO2022158179A1 (ja) | 履帯式作業機械 | |
KR101006592B1 (ko) | 트랙터의 전자브레이크를 구비한 전후진 변속기 | |
KR101643105B1 (ko) | 트랙터용 트랜스미션 | |
JPH0237649Y2 (zh)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