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03140B - 声音输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声音输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03140B
CN111903140B CN201980020397.1A CN201980020397A CN111903140B CN 111903140 B CN111903140 B CN 111903140B CN 201980020397 A CN201980020397 A CN 201980020397A CN 111903140 B CN111903140 B CN 1119031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output
base
rotor
base body
output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2039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03140A (zh
Inventor
小坂真由
八重樫拓
唐泽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9031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031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031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031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16Earpieces of the intra-aural typ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5Earpiece supports, e.g. ear hoo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8Mouthpieces; Microphon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41Mechanical or electronic switches, or contro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58Manufacture or assembly
    • H04R1/1066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the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earpiece and earpiece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58Manufacture or assembly
    • H04R1/1075Mountings of transducers in earphones or head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25/00Details of deaf aids covered by H04R25/00,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25/51Aspects of antennas or their circuitry in or for hearing ai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20/00Details of connection covered by H04R,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groups
    • H04R2420/07Applications of wireless loudspeakers or wireless micropho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现了结构简化并且进一步确保了针对耳朵的稳定佩戴状态。该声音输出装置包括:扬声器,所述扬声器输出声音;基体,包括对向面并且至少部分地插入耳朵的外耳道中;转动体,包括至少部分地面对对向面的相对面并且能够相对于基体转动;以及支点轴,所述支点轴存在于从所述对向面的中间部分移位的位置和/或从所述相对面的中间部分移位的位置处,所述支点轴充当所述转动体相对于所述基体的转动支点,其中在将所述基体插入外耳道中的状态下,允许相对于所述基体转动的所述转动体接触耳朵的一部分。

Description

声音输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配备有输出声音的扬声器的声音输出装置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提供了被佩戴在头上并用作头戴式耳机或耳机,以从扬声器输出声音的声音输出装置。除了室内使用的方式之外,这种声音输出装置在室外使用的方式也增加了。在声音输出装置中,配置有输出声响的扬声器、控制诸如扬声器之类的设备的驱动的控制板等。
这样的声音输出装置中的一些包括能够相对于配置有扬声器等的壳体转动的可移动构件(参见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声音输出装置中,壳体主体和前盖耦接在一起,以形成壳体,在可移动构件被支承于跨越壳体主体和前盖的位置时,可移动构件可相对于壳体转动。将可移动构件构成为在可移动构件上设置突部,并且该突部可插入耳朵的耳甲腔中。
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中,根据可移动构件相对于外壳的旋转位置调整突部与耳朵的接触,从而能够改变声音输出装置在耳朵中的佩戴感。例如,当突部接触诸如对耳轮之类的耳朵的一部分时,感觉到较强的佩戴感,而当突部与耳朵的一部分隔开地定位时,感觉到压力较小的佩戴感。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H7-50892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同时,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声音输出装置1中,在可移动构件被支承于跨越外壳主体和前盖的位置时,可移动构件可相对于外壳转动,这可能需要复杂的结构。
另外,期望诸如上述装置之类的声音输出装置在佩戴在耳朵中时提供稳定的佩戴状态。
因此,本技术的声音输出装置的一个目的是通过简化装置结构并确保装置被稳定地佩戴在耳朵中来克服上述问题。
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案
首先,根据本技术的声音输出装置包括:扬声器,所述扬声器输出声音;基体,包括对向面并且至少部分地插入耳朵的耳道中;转动体,包括至少部分地面对对向面的相对面并且能够相对于基体转动;以及支点轴,所述支点轴存在于从所述对向面的中间部分移位的位置或从所述相对面的中间部分移位的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位置处,所述支点轴充当所述转动体相对于所述基体的转动支点,其中在将所述基体插入耳道中的状态下,允许相对于所述基体转动的所述转动体接触耳朵的一部分。
因此,转动体相对于插入耳道中的基体在从对向面或相对面的中间部分移位的位置上转动,由此转动体接触耳朵的一部分。
第二,在声音输出装置中,合意的是,相对于所述基体转动的所述转动体被至少部分地插入耳甲腔中。
因此,在基体与耳道的开口边缘接触并且转动体至少部分地插入耳甲腔中的状态下,将声音输出装置佩戴在耳朵中。
第三,在声音输出装置中,合意的是,相对于所述基体转动的所述转动体至少部分地接触对耳轮或对耳轮下脚。
因此,在基体接触耳道的开口边缘并且转动体至少部分地接触对耳轮或对耳轮下脚的状态下,将声音输出装置佩戴在耳朵中。
第四,在声音输出装置中,合意的是:所述基体包括外周面,所述外周面是通过相对于中心轴转动而形成的旋转面;所述对向面和所述相对面相对于与所述中心轴正交的平面倾斜;以及所述支点轴的轴方向沿着与所述对向面正交的方向。
因此,对向面和相对面相对于中心轴倾斜,并且支点轴的轴方向与对向面正交。
第五,在声音输出装置中,合意的是所述对向面与所述相对面相互面接触。
因此,在对向面和相对面之间不存在间隙。
第六,在声音输出装置中,合意的是:在所述基体内部布置有麦克风;以及在所述基体中的与所述相对面面对的部分中形成有用于向所述麦克风输入声响的声响输入孔。
因此,声响输入孔随着转动体相对于基体的转动而被打开或关闭。
第七,在声音输出装置中,合意的是:所述转动体包括周面,所述周面的一端与所述相对面的外周连续;以及所述周面被形成为曲面。
因此,当转动体相对于基体转动时,形成为曲面的周面与耳朵的一部分接触并压靠着耳朵的一部分。
第八,在声音输出装置中,合意的是所述基体被形成为逐渐变细的形状,随着所述基体越远离所述转动体,所述逐渐变细的形状的外周变得越小。
因此,不管耳道的大小如何,基体都插入耳道中,并与耳道的开口边缘接触。
第九,在声音输出装置中,合意的是所述基体被形成为大致圆锥形。
因此,不管耳道的大小如何,基体都插入耳道中,并与耳道的开口边缘接触。
第十,在声音输出装置中,合意的是所述基体的前端侧部分的外表面被形成为朝着前端侧凸出的曲面形状。
因此,从以朝着前端侧凸出的曲面形状形成的前端侧部分,将基体插入耳道中。
第十一,在声音输出装置中,合意的是:所述基体包括外壳和耳塞,所述外壳包括在所述外壳内部形成的布置空间,所述耳塞与所述外壳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紧密接触;以及所述耳塞包括可弹性变形的材料。
因此,可弹性变形的耳塞与耳道的开口边缘接触。
第十二,在声音输出装置中,合意的是:所述耳塞包括前端部分和外周部分,所述前端部分包括在所述耳塞中形成的声响输出孔,所述外周部分与所述前端部分连续并且被形成为筒状;以及所述前端部分的厚度比所述外周部分的厚度大。
因此,使得位于耳塞内侧的外壳能够具有较大的布置空间。
第十三,在声音输出装置中,合意的是所述转动体能够相对于所述基体在相反的方向上转动。
因此,用户可以选择转动方向来转动转动体。
第十四,在声音输出装置中,合意的是:在所述转动体内部布置有大致圆柱形的电池和控制板,从所述电池向所述控制板供给电力;以及所述电池的轴向和所述控制板的取向与所述基体和所述转动体的排列方向一致。
因此,电池的厚度方向和控制板的厚度方向都与基体和转动体的排列方向一致。
第十五,在声音输出装置中,合意的是所述电池和所述控制板被定位成彼此面对。
因此,电池和控制板在基体和转动体的排列方向上并排地定位。
第十六,在声音输出装置中,合意的是配置有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天线。
因此,消除了对于连接用于向外部设备发送信号和从外部设备接收信号的缆线的需求。
第十七,在声音输出装置中,合意的是:配置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部分地位于所述基体内部并且部分地位于所述转动体内部,并且被构成为至少供给电力;所述支点轴被形成为筒状;以及所述连接线部分地插入所述支点轴。
因此,允许通过部分地插入支点轴的连接线连接布置在基体内部的部分和布置在转动体内部的部分。
第十八,在声音输出装置中,合意的是所述支点轴在轴方向上的长度是可变的。
因此,能够改变支点轴的长度来改变基体和转动体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技术,将转动体相对于插入到耳道中的基体在位于从对向面或相对面的中间部分移位的位置处的支点上转动,从而转动体与耳朵的一部分接触。因此,使得可以简化声音输出装置的结构,并且确保将声音输出装置稳定地佩戴在耳朵中。
注意,在此描述的效果仅仅是示例而不是限制性的,并且可以提供其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连同图2至39一起示出了本技术的声音输出装置的实施例,并且图1是要佩戴声音输出装置的耳朵的透视图。
图2是沿着图1中的线II-II截取的剖面图。
图3是声音输出装置的透视图。
图4是在转动体相对于基体转动的状态下的声音输出装置的透视图。
图5是从与图4中的方向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在转动体相对于基体转动的状态下的声音输出装置的透视图。
图6是声音输出装置的正视图。
图7是声音输出装置的后视图。
图8是声音输出装置的平面图。
图9是声音输出装置的底视图。
图10是声音输出装置的一个侧视图。
图11是声音输出装置的另一侧视图。
图12是声音输出装置的剖面图。
图13是示出声响输入孔形状的示例的侧视图。
图14是示出声响输入孔形状的另一示例的侧视图。
图15是图示在非转动状态下的基体插入到耳道中的状态的图。
图16是图示从与图15中的方向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在非转动状态下的基体插入到耳道中的状态的图。
图17是示出转动体相对于基体转动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18是图示转动体相对于基体转动并且声音输出装置佩戴在耳朵中的状态的图。
图19是图示从与图18中的方向不同的方向看到的转动体相对于基体转动并且声音输出装置佩戴在耳朵中的状态的图。
图20是图示从与图18和19中的方向不同的方向看到的转动体相对于基体转动并且声音输出装置佩戴在耳朵中的状态的图。
图21是示出连接有缆线的声音输出装置的示例的剖面图。
图22是图示在连接有缆线的声音输出装置中转动体相对于基体转动的状态的图。
图23连同图24至图30一起示出了对向面和支点轴被配置在不同取向上的声音输出装置的各示例,图23是示出对向面与中心轴正交并且支点轴的轴方向与对向面正交的示例的正视图。
图24是示出在对向面与中心轴正交并且支点轴的轴方向与对向面正交的示例中转动体相对于基体转动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25是示出对向面与中心轴正交并且支点轴的轴方向相对于中心轴倾斜的示例的正视图。
图26是示出在对向面与中心轴正交并且支点轴的轴方向相对于中心轴倾斜的示例中转动体与基体隔开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27是示出在对向面与中心轴正交并且支点轴的轴方向相对于中心轴倾斜的示例中转动体相对于基体转动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28是示出对向面相对于中心轴倾斜并且支点轴的轴方向与中心轴一致的示例的正视图。
图29是示出在对向面相对于中心轴倾斜并且支点轴的轴方向与中心轴一致的例子中转动体与基体隔开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30是示出在对向面相对于中心轴倾斜并且支点轴的轴方向与中心轴一致的例子中转动体相对于基体转动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31是示出支点轴位于对向面的中间部分的声音输出装置的示例的侧视图。
图32是示出在支点轴位于对向面的中间部分的声音输出装置的示例中转动体相对于基体转动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33是示出支点轴位于相对面的中间部分的声音输出装置的示例的侧视图。
图34是示出在支点轴位于相对面的中央部分的声音输出装置的示例中转动体相对于基体转动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35是声音输出装置的透视图。
图36是在转动体相对于基体转动的状态下的声音输出装置的透视图。
图37是在从与图36的方向不同的方向看到的转动体相对于基体转动的状态下的声音输出装置的透视图。
图38是声音输出装置的正视图。
图39是在转动体相对于基体转动的状态下的声音输出装置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声音输出装置的实施例。
在以下描述的实施例中,将本技术的声音输出装置应用于耳机。然而,本技术的范围不限于耳机,而是可以广泛应用于诸如头戴式耳机之类的各种其他声音输出装置。
<耳朵的结构>
首先,以下将描述要佩戴声音输出装置的耳朵的结构(见图1和2)。
耳朵100,100是头200的一部分,并且每个耳朵包括耳廓101,101和位于头200内的各种部分,如鼓膜、半规管(semicircular canal)以及耳蜗。头200包括分别位于耳廓101,101的内侧的颞区201,201,并且耳廓101,101分别从颞区201,201向左或向右突出。
耳廓101具有作为整体大体上向前开口的浅凹形,从而具有内侧空间150,并且包括外边缘,该外边缘包括称为耳轮102的部分和与耳轮102连续并且位于颞区201的附近的称为耳轮脚103的部分。
耳轮102的内侧部分是凹的并且称为舟状窝104,并且舟状窝104的内侧的大体下一半是凸的并且称为对耳轮105。在对耳轮105上方存在与对耳轮105连续的分叉凸状部分。该分叉部分的外侧部分和内侧部分分别称为对耳轮上脚106和对耳轮下脚107。对耳轮上脚106和对耳轮下脚107之间的凹部分称为三角窝(fossa triangularis)108,并且对耳轮105和对耳轮下脚107的内侧的凹部分称为耳甲艇(cymba conchae)109。
与对耳轮105的下侧连续并且向颞区201在一定程度上膨出的部分称为对耳屏110。颞区201侧与对耳屏110相对并且向对耳屏110在一定程度上膨出的部分称为耳屏111,与耳轮102连续的下端部分称为耳垂112。
在对耳屏110与耳屏111之间存在到耳道113的入口,称为外耳孔113a。耳道113与鼓膜、半规管等连通。耳廓101的内侧空间150中包含的由对耳轮105、对耳轮下脚107以及耳轮脚103包围的空间(即,位于耳甲艇109的前侧的空间)称为耳甲腔114,其与耳道113的外耳孔113a连通。内侧空间150中包含的与耳甲腔114的下侧连续的U形开放空间称为耳屏间切迹115。
耳廓101的内侧空间150包括耳甲腔114、耳屏间切迹115以及耳道113的外耳孔113a附近的空间,并且还包括舟状窝104、对耳轮105、对耳轮上脚106、对耳轮下脚107、三角窝108、对耳屏110以及耳屏111的前侧的空间。
<声音输出装置的构成>
现在将描述声音输出装置1,1的构成(见图3至12)。声音输出装置1,1中的一个用于左耳100,另一个用于右耳100。然而,两个声音输出装置中的任一个声音输出装置1可以用于听声响。
声音输出装置1包括基体2和可相对于基体2转动的转动体3,基体2至少部分地插入耳朵100的耳道113中。
注意,除非另外说明,否则以下将描述在转动体3相对于基体2还未转动的非转动状态下的声音输出装置1的构成。另外注意,基体2和转动体3在特定方向上并排放置,并且以下说明在假设基体2和转动体3沿左右方向布置的情况下表示前后、上下以及左右方向。但是,以下所示的前后、上下以及左右方向是为了便于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不限于这些方向。
声音输出装置1整体上形成为大致圆锥形,其轴方向沿着左右方向。
基体2形成为大致圆锥形状,其轴方向沿着左右方向,并且包括包含例如金属材料或树脂材料的外壳4和包含例如诸如硅、橡胶或聚氨酯之类的可弹性变形材料的耳塞(earpiece)5。
基体2包括作为与圆锥状的底面对应的平面的对向面2a,和与圆锥的侧面对应的外周面2b。外周面2b是通过将包含虚拟的中心轴P(参照图6和图12)的平面上的直线相对于中心轴P转动而形成的旋转面,并且形成为随着直径越远离对向面2a,直径变得越小。中心轴P的轴方向沿着左右方向,并且与基体2和转动体3的排列方向一致。与基体2的外周面2b的和对向面2a相反的一端连续的表面形成为与对向面2a相反的凸曲面。该凸曲面是前端面2c。前端面2c例如形成为大致半球状。
通过将相对于左右方向向一侧开口的碗状的壳部分6与闭塞壳部分6的开口的盖子部分7组合,将外壳4形成为大致锥形(见图12)。外壳4的内部空间形成为布置空间4a。
壳部分6包括周状部分8和端部分9,周状部分8是筒状的,并且直径朝着关于左右方向的一端而变小,端部分9大致呈半球形,并且与周状部分8的在较小直径一侧的一端连续。在周状部分8中形成有耦接孔8a、8a、…。在端部分9中形成有声响输出孔9a、9a。声响输出孔9a、9a例如每个形成为圆弧状。
盖子部分7包括圆盘状的孔形成部分10和从孔形成部分10的外周朝着壳部分6突出的环状部分11。
孔形成部分10相对于中心轴P倾斜。轴支撑孔10a形成在孔形成部分10中的较靠近孔形成部分10的外周的位置处。因此,轴支承孔10a形成于从中心轴P移位的位置处。在孔形成部分10中形成有多个声响输入孔10b、10b、…。
只要整体上确保了至少特定开口率,就可以按任意形状形成声响输入孔10b、10b、…。声响输入孔10b例如可以形成为圆形(参见图13),或者例如可以形成为圆弧形(参见图14)。
注意,如后所述,在声音输出装置1中,通过转动体3相对于基体2的转动,使得打开被闭塞的声响输入孔10b、10b、…,因此,至少特定开口率是指通过转动体3相对于基体2的转动而使得打开的声响输入孔10b、10b、…的开口率。
环状部分11接合到壳部分6的周状部分8。
在外壳4中,盖子部分7的至少一部分从耳塞5朝着转动体3突出(参照图12)。
耳塞5以从外侧整个覆盖外壳4的壳部分6的方式配置,并且耳塞5的内表面紧密接触壳部分6的外表面。耳塞5在关于左右方向的一侧开口,并且包括外周部分12、前端部分13以及耦接突部14、14、…,外周部12是筒状的,并且直径朝着关于左右方向的一侧变小,前端部分13是大致半球形的,并且与外周部分12的位于较小直径侧的一端连续,耦接突部14、14、…从外周部分12向内突出。
在耳塞5中,前端部分13的厚度比外周部分12的厚度大。因此,在耳塞5中,外周部分12的厚度比前端部分13的厚度小,所以能够使位于耳塞5内侧的外壳4具有大小较大的布置空间4a,这使得在确保布置空间4a中的足以布置各个单元的空间的同时,可以减小声音输出装置1的大小。
在前端部分13中形成有声响输出孔13a、13a。声响输出孔13a、13a例如每个形成为圆弧形。
在耦接突部14上配置有直径比其他部分的直径大的卡合(engagement)部分14a。
耳塞5的耦接突部14、14、…分别插入壳部分6中的耦接孔8a、8a、…中,然后当在插入期间已弹性变形的卡合部分14a、14a、…到达周状部分8的内侧面以弹性恢复时,与耦接孔8a、8a、…的内侧开口边缘卡合。这样,卡合部分14a、14a、…分别与耦接孔8a、8a、…在耦接孔内侧开口边缘卡合,由此耳塞5耦接到外壳4。
注意,外壳4和耳塞5可以通过其他方法(例如,在将外壳4布置在成型模具(molding die)的腔中的状态下使用作为耳塞5的基材的熔化材料填充该腔的所谓的嵌入成型(insert molding)等)一体地形成。
将外壳4和耳塞5一体地形成为基体2使得可以减少声音输出装置1中的部件数量并提高基体2的强度。
在耳塞5与外壳4耦接的状态下,外壳4中的声响输出孔9a、9a与耳塞5中的声响输出孔13a、13a分别对准。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基体2中,盖子部分7中的孔形成部分10的外表面称为对向面2a,耳塞5中的外周部分12的外表面称为外周面2b,以及耳塞5中的前端部分13的外表面称为前端面2c。
转动体3形成为大致圆柱形,其轴方向沿着左右方向,并且例如包括金属材料或树脂材料。
转动体3包括作为圆柱形的面对对向面2a的表面的相对面3a,和与圆柱体的侧面对应的周面3b。周面3b是通过将包含中心轴Q(参照图6和图12)的平面上的直线相对于中心轴Q转动而形成的旋转面,并且形成为具有随着直径距离相对面3a越远而变得越大的直径。周面3b相对于中心轴Q的倾斜角度与外周面2b相对于中心轴P的倾斜角度相同。转动体3包括底面3c,底面3c是圆形的,并且形成在圆柱形的与相对面3a相反的表面上。
转动体3形成为使得相对面3a的外径与对向面2a的外径相等或在某种程度上比对向面2a的外径大,并且从相对面3a朝着底面3c,直径变大。因此,转动体3的外径比基体2大。
转动体3包括壳体部分15,壳体部分15是箱状的并且具有关于左右方向位于基体2侧的开口,转动体3还包括闭塞壳体部分15的开口的盖子部分16,壳体部分15和盖子部分16相互耦接(参照图12)。转动体3的内部空间形成为组件布置空间3d。
壳体部分15包括周面部分17和底部分18,周面部分17是筒状的并且关于左右方向朝着基体2直径变小,底部分18是板状的,并且与周面部分17位于较大直径侧的一端连续。
盖子部分16包括圆盘状的基座部分19和从基座部分19的外周朝着周面部分17突出的环状的站立部分20。
基座部分19相对于中心轴Q倾斜。基座部分19相对于中心轴Q的倾斜角度与基体2中的孔形成部分10相对于中心轴P的倾斜角度相同。轴支撑孔19a形成在基座部分19的较靠近基座部分19的外周的位置处。因此,轴支承孔19a形成于从中心轴Q移位的位置处。站立部分20接合到壳体部分15的周面部分17。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转动体3中,盖子部分16中的基座部分19的外表面称为相对面3a,壳体部分15中的周面部分17的外表面称为周面3b,并且壳体部分15中的底部分18的外表面称为底面3c。
在声音输出装置1中,基体2中的外周面2b相对于中心轴P的倾斜角度与转动体3中的周面3b相对于中心轴Q的倾斜角度相同,并且基体2中的对向面2a相对于中心轴P的倾斜角度与转动体3中的相对面3a相对于中心轴Q的倾斜角度相同。另外,基体2中的对向面2a和转动体3中的相对面3a相互面接触。
支点轴21被插入基体2的外壳4中的轴支撑孔10a中和转动体3中的轴支撑孔19a中。支点轴21形成为大致圆柱状,其轴方向与对向面2a和相对面3a正交。支点轴21充当转动体3相对于基体2转动的转动支点,并且位于从中心轴P和中心轴Q移位的位置(偏心位置)处,即,位于从对向面2a的中间部分(中央部分)并且从相对面3a的中间部分(中央部分)移位的位置处。
因此,转动体3在支点轴21上相对于基体2转动,支点轴21充当支点并且位于从中心轴P和中心轴Q移位的位置处。在转动期间,相互面接触的对向面2a和相对面3a滑动地移动。
在转动体3相对于基体2还未转动的非转动状态下,中心轴P和中心轴Q与同一直线对准。再者,在非转动状态下,在基体2的对向面2a和转动体3的相对面3a相互面接触的情况下,形成在外壳4中的声响输入孔10b、10b、…被转动体3闭塞。
扬声器22和麦克风23被布置在外壳4中的布置空间4a中。例如,动态型扬声器或平衡电枢型扬声器可以用作扬声器22。麦克风23被布置成与扬声器22相比较靠近声响输入孔10b、10b、…。
在转动体3中的组件布置空间3d中布置有电池(电池)24和控制板25。例如,作为电池24,使用大致圆柱形的所谓纽扣型电池。控制板25例如具有对从扬声器22输出的声响信号进行各种控制、对输入到麦克风23的声响信号进行各种控制、对电池24的充电容量进行控制以及其他控制的功能。电池24和控制板25在左右方向上处于彼此面对的位置。例如,电池24与控制板25相比位于较靠近基体2的位置。
电池24的轴方向和控制板25的取向与作为基体2和转动体3的排列方向的左右方向一致。
因此,电池24的厚度方向和控制板25的厚度方向两者与基体2和转动体3的排列方向一致。因此,可以关于基体2和转动体3的排列方向减小声音输出装置1的大小。
另外,如上所述,电池24和控制板25被定位成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面对。
因此,电池24和控制板25位于在基体2和转动体3的排列方向上并排的位置。因此,可以关于与基体2和转动体3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减小转动体3的大小,再者,可以关于基体2和转动体3的排列方向减小声音输出装置1的大小。
在基体2或转动体3内布置有天线(未图示)。例如,天线的一部分连接到控制板25,并且天线具有通过无线通信等向包括诸如移动设备之类的通信设备的各种外部设备发送和从所述各种外部设备接收信号的功能。可以用于通信设备和天线之间的通信的通信方法的示例包括蓝牙(商标)近距离无线通信方法、Wi-Fi(商标)(无线保真)方法以及其他方法。
如上所述,在声音输出装置1中配置有用于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天线。因此,消除了对装置连接用于向外部设备发送和从外部设备接收信号的缆线的需求,并且在没有任何缆线干扰转动体3相对于基体2的转动的情况下,转动体3可以平滑地相对于基体2转动。
电池24通过连接线26、26、…连接到扬声器22、麦克风23以及控制板25,以及控制板25经由电池24和连接线26、26连接到扬声器22和麦克风23。因此,经由连接线26、26、…从电池24向扬声器22、麦克风23以及控制板25供给电力。
连接电池24和扬声器22以及麦克风23的连接线26、26部分地被插入支点轴21。
因此,通过部分地插入支点轴21的连接线26和26将扬声器22和麦克风23连接到控制板25。因此,消除了对用于将连接线26、26插入基体2的内部与转动体3的内部之间的区域中的专用组件的需求,并且可以通过减少声音输出装置1的组件数量来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由于连接线26、26由支点轴21保护,因此可以防止连接线26、26断开连接。
<将声音输出装置佩戴在耳朵中>
以下,现在描述将声音输出装置1佩戴在耳朵100中的操作(参见图15至图20)。注意,以下,作为例子描述将装置佩戴在左耳100中的操作。
首先,在声音输出装置1处于非转动状态时,将基体2中的耳塞5的位于前端部13侧的部分插入耳道113中(参见图15和图16)。通常,耳朵100中的在耳道113的外耳孔113a附近的开口边缘呈大致垂直地长的椭圆形。因此,当耳塞5被插入耳道113中时,耳塞5至少在两个点(图16中的点A和点B)处接触耳道113的开口边缘。
因此,耳塞5至少在两个点处接触耳道113的开口边缘,从而声音输出装置1被保持在耳朵100上,并且变得不太可能从耳朵100掉落。
注意,可取的是,在将耳塞5插入耳道113中时,支点轴21位于中心轴P和Q上方。
此时,转动体3至少部分地插入耳甲腔114中,周面3b要么接触对耳屏110或耳屏111中的至少一个,要么不接触耳朵100的任何部分。再者,由于声音输出装置1此时处于非转动状态,因此在基体2的对向面2a与转动体3的相对面3a彼此面接触的情况下,形成在外壳4中的声响输入孔10b、10b、…被转动体3闭塞。
接着,将转动体3相对于基体2转动(参见图17至图20)。转动体3相对于基体2的转动是例如在转动体3从基体2的前方向上移位的方向上进行的。在该操作期间,如上所述,由于转动体3的外径比基体2大,所以用户通过将用户的手指放在转动体3上来转动直径比基体2大的转动体3。因此,较容易用手指握住转动体3,这确保转动体3的较好的转动可操作性。
当转动体3相对于基体2转动时,转动体3逐渐远离对耳屏110和耳屏111。然后,在转动体3至少部分地插入耳甲腔114中时,周面3b至少在一个点(图18和图20中的点C)处接触并按压对耳轮105的前缘或对耳轮下脚107的前缘。
因此,基体2至少在两个点(点A和点B)处接触耳朵100,同时转动体3至少在一个点(点C)处接触耳朵100,总共至少三个点。因此,声音输出装置1被稳定地佩戴在耳朵100中。
在转动体3相对于基体2转动时,被转动体3闭塞的声响输入孔10b、10b、…被逐渐打开(参见图17)。
因此,声响输入孔10b、10b、…随着转动体3相对于基体2转动而被打开。因此,在非转动状态下,防止从声响输入孔10b、10b、…进入水分和灰尘,由此声音输出装置1具有改进的防水性和防尘性。
另外,在声音输出装置1被佩戴在耳朵100中的状态下,可取的是,整个声音输出装置1位于耳廓101的内侧(参见图19)。当整个声音输出装置1位于耳朵100的内侧时,被佩戴在耳朵100中的声音输出装置1不从耳朵100向外突出。由此,手和手指不太可能接触声音输出装置1,声音输出装置1不太可能从耳朵100脱落,并且可以确保声音输出装置1被稳定地佩戴在耳朵100中。
如上所述,在声音输出装置1被佩戴在耳朵100中的状态下,例如,从通信设备发送的音乐数据(声响信号)由天线接收,并且所接收的音乐数据由控制板25控制,并且从扬声器22输出声响。从扬声器22输出的声响通过声响输出孔9a、9a、声响输出孔13a、13a以及耳道113,到达鼓膜。
注意,在声音输出装置1和1分别被佩戴在左耳100和右耳100中的状态下,通过一个声音输出装置1中的天线接收的信号被发送到另一个声音输出装置1中的天线,从而使得能够以立体声模式输出声响。然而,另一构成也是可能的,在该构成中,从通信设备发送的音乐数据(声响信号)由两个声音输出装置1和1中的每个天线接收。
另外,当从扬声器22输出声响时,通过声响输入孔10b、10ba、…向麦克风23输入外部声音,以及执行消除组成噪声的输入声响的噪声消除功能。例如,通过检测外部声响中的噪声,并通过控制板25生成噪声消除信号,使得用户感觉到最小程度的每个检测的噪声,来实现噪声消除功能。
<总结>
如上所述,声音输出装置1包括:基体2,其至少部分地插入耳道113中;转动体3,能够相对于基体2转动;以及支点轴21,所述支点轴21充当转动体3相对于基体2的转动支点,其中转动体3能够在支点上相对于基体2转动,支点位于从对向面3a的中间部分移位的位置或从相对面3a的中间部分移位的位置处,以及在将基体2插入耳道113中的状态下,相对于基体2转动的转动体3接触耳朵100的一部分。
由此,转动体3在支点上相对于插入耳道113中的基体2转动,支点位于从对向面2a或相对面3a的中间部分移位的位置处,结果转动体3接触耳朵100的一部分。因此,使得可以简化声音输出装置1的结构,并确保声音输出装置1被稳定地佩戴在耳朵100中。
另外,相对于基体2转动的转动体3至少部分地被插入耳甲腔114中。
因此,在基体2接触耳道113的开口边缘并且转动体3至少部分地插入耳甲腔114中的状态下,声音输出装置1被佩戴在耳朵100中。因此,使得可以在声音输出装置1从耳朵100突出有限量的情况下,确保将声音输出装置1稳定地佩戴在耳朵100中。
另外,相对于基体2转动的转动体3至少部分地接触对耳轮105或对耳轮下脚107。
因此,在基体2接触耳道113的开口边缘,并且转动体3的至少一部分与对耳轮105或对耳轮下脚107接触的情况下,声音输出装置1被佩戴在耳朵100中。因此,基体2与耳朵100接触的位置和转动体3与耳朵100接触的位置隔开,使得能够确保声音输出装置1被稳定地佩戴在耳朵100中。
另外,对向面2a和相对面3a分别相对于与中心轴P和Q正交的平面倾斜,并且支点轴21的轴方向沿着与对向面2a正交的方向。
因此,对向面2a和相对面3a分别相对于中心轴P和Q倾斜,并且支点轴21的轴方向沿着与对向面2a正交的方向。因此,在转动体3相对于基体2转动时,转动体3可以容易地插入耳甲腔114中,使得能够确保声音输出装置1被更加稳定地佩戴在耳朵100中。
另外,由于对向面2a和相对面3a相互面接触,所以在对向面2a和相对面3a之间不存在间隙。因此,使得能够减小声音输出装置1的大小,同时由于水分和灰尘更不太可能进入对向面2a和相对面3a之间的区域,因此改进了声音输出装置1的防水性和防尘性。
另外,转动体3的周面3b形成为曲面。因此,当转动体3相对于基体2转动时,形成为曲面的周面3b与耳朵100的一部分接触并按压耳朵100的一部分,从而使得可以确保在被佩戴在耳朵100中时,转动体3与耳朵100良好接触。
此外,基体2形成为逐渐变细的形状,其外形大小随着基体2远离转动体3而逐渐变小。
因此,由于形成为逐渐变细的形状的基体2被插入耳道113中,所以无论耳道113的大小如何,基体2都被插入耳道113中并且与耳道113的开口边缘接触,并且无论耳道113的大小如何,都使得可以确保声音输出装置1被稳定地佩戴在耳朵中。
另外,由于无论耳道113的大小如何,基体2都被插入耳道113中,因此不需要根据耳道113的大小更换大小不同的耳塞,从而提高了声音输出装置1的使用方便性。
另外,基体2形成为大致圆锥形。
因此,无论耳道113的大小如何,基体2都被插入耳道113中,并且与耳道113的开口边缘接触,并且无论耳道113的大小如何,都使得可以确保声音输出装置1被稳定地佩戴在耳朵100中,并且声音输出装置1更稳定地被佩戴在耳朵100中。
另外,基体2的前端部13的外表面形成为朝前端侧凸的曲面形状。因此,从外部表面形成为朝着前端侧凸的曲面形状的前端部13将基体2插入耳道113中,由此能够将基体2平滑地插入耳道113中。
另外,基体2包括内部形成为布置空间4a的外壳4,并且还包括与外壳4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紧密接触的耳塞5,耳塞5包括可弹性变形的材料。
因此,可弹性变形的耳塞5与耳道113的开口边缘接触。因此,在被佩戴在耳朵100中时,可以确保基体2与耳朵100良好接触。
注意,转动体3可以相对于基体2在相反方向上(在两个方向上)转动。
因此,用户可以选择转动方向来转动转动体3。因此,在将声音输出装置1佩戴在左耳100中并且将声音输出装置1佩戴在右耳100中的情况下,可以使基体2在相反方向上转动,并且可以在左耳100和右耳100之间的相同佩戴状况下佩戴声音输出装置1,从而提高声音输出装置1的使用方便性。
此外,可以可互换地使用左耳100的声音输出装置1和右耳100的声音输出装置1,从而提高声音输出装置1的通用性。
然而,可以将声音输出装置1构成为使得转动体3可以相对于基体2仅在一个方向上转动。在这种情况下,预先识别左耳100用声音输出装置1和右耳100用声音输出装置1,通过相对于基体2在一个方向上转动转动体3将左耳100用声音输出装置1佩戴在左耳100中,而通过相对于基体2在另一方向上转动转动体3将右耳100用声音输出装置1佩戴在右耳100中。
<声音输出装置的其他示例>
以上通过示例描述了包括天线的声音输出装置1。然而,代替声音输出装置1,可以使用具有例如没有配置天线的构成的声音输出装置1A(见图21和22)。
缆线30连接到声音输出装置1A,并且经由缆线30向声音输出装置1A供电和往来于声音输出装置1A发送信号。在声音输出装置1A中,例如,麦克风23被布置在基体2的内部,扬声器22和端子部分31被布置在转动体3的内部,并且缆线30连接到端子部分31。端子部分31和扬声器22、以及扬声器22和麦克风23分别通过连接线26和26连接。
注意,在声音输出装置1A中,扬声器22和麦克风23两者可以布置在基体2的内部,或者扬声器22和麦克风23两者可以布置在转动体3的内部。
由于经由缆线30向声音输出装置1A供电和往来于声音输出装置1A发送信号,所以可以不一定在内部配置电池和控制板。因此,声音输出装置1A实现了组件数量的减少和更简单的结构,此外,可以减小声音输出装置1A的大小,因为可以使配置在基体2和转动体3内部的布置空间较小。
此外,在缆线30被分岔成分别连接到左耳100和右耳100的声音输出装置1A、1A的两端的构成的情况下,用于左耳100的声音输出装置1A和用于右耳100的声音输出装置1A是经由线缆30连接的,因此,可以减少声音输出装置1A、1A的损失。
<声音输出装置中的对向面、相对面和支点轴的取向的示例>
以上描述了对向面2a和相对面3a分别相对于中心轴P和Q倾斜,并且支点轴21的轴方向与对向面2a和相对面3a正交的声音输出装置1的示例。然而,对向面2a、相对面3a和支点轴21的轴方向可以是如下描述的取向的(参见图23至图30)。
例如,可以将声音输出装置1B构成为使得对向面2a和相对面3a与中心轴P和Q正交,并且支点轴21的轴方向与对向面2a和相对面3a正交(参照图23和图24)。
在声音输出装置1B中,对向面2a和相对面3a沿着与中心轴P和Q正交的方向。因此,基体2中的布置空间4a和转动体3中的组件布置空间3d呈较简单的形状,可以在布置空间4a和组件布置空间3d中更灵活地布置各个单元,并且声音输出装置1B具有较高的设计灵活度并且可以具有较小的大小。
或者,例如,可以将声音输出装置1C构成为使得对向面2a和相对面3a与中心轴P和Q正交,并且支点轴21的轴方向相对于中心轴P和Q倾斜(参照图25~图27)。
在声音输出装置1C中,支点轴21在轴方向上的长度是可变的。在非转动状态下的支点轴21被延长并且转动体3在支点轴21的轴方向上从基体2分隔开的状态下,转动体3相对于基体2的转动开始(参照图26和图27)。
在声音输出装置1C中,由于使得支点轴21在轴方向上的长度是可变的,因此可以通过改变支点轴21的长度来改变基体2和转动体3之间的距离。因此,可以相对于基体2平滑地转动转动体3。
此外,例如,可以将声音输出装置1D构成为使得对向面2a和相对面3a相对于中心轴P和Q倾斜,并且支点轴21的轴方向沿着中心轴P和Q的方向(参照图28至图30)。
在声音输出装置1D中,支点轴21在轴方向上的长度是可变的。在非转动状态下的支点轴21被延长并且转动体3在支点轴21的轴方向上从基体2分隔开的状态下,转动体3相对于基体2的转动开始(参照图29和图30)。
在声音输出装置1D中,由于使得支点轴21在轴方向上的长度是可变的,因此可以通过改变支点轴21的长度来改变基体2和转动体3之间的距离。因此,可以相对于基体2平滑地转动转动体3。
另外,不管对向面2a和相对面3a相对于中心轴P和Q的倾斜角度如何,转动体3都能够相对于基体2转动,从而改进了设计的灵活度。
注意,根据上述声音输出装置1C和1D的示例,支点轴21在轴方向上的长度是可变的,并且转动体3在支点轴21的轴方向上与基体2分隔开;然而,另一构成可以是可能的,其中,支点轴21在轴方向上的长度固定,并且转动体3在支点轴21的轴方向上从支点轴21移动,使得转动体3在支点轴21的轴方向上从基体2分隔开。
<其他>
以上描述了支点轴21位于从对向面2a的中间部分(中央部分)以及从相对面3a的中间部分(中央部分)移位的位置(偏心位置)处的示例。然而,支点轴21可以位于从对向面2a的中间部分和相对面3a的中间部分中的任一个移位的位置处(参见图31至图34)。
例如,可以存在如下构成:支点轴21位于对向面2a的中间部分处,但有在相对面3a的中间部分之外(参照图31和图32)。基体2和转动体3可以呈任何形状。例如,对向面2a可以呈诸如椭圆形之类的非圆形形状,并且相对面3a(底面3c)可以呈诸如椭圆形之类的非圆形形状,由此,随着转动体3相对于基体2逐渐转动,转动体3以变化的量并且在变化的位置处从基体2突出,使得转动体3可以接触耳朵100的一部分。
另外,例如,可以存在如下构成:支点轴21位于相对面3a的中间部分处,但是在对向面2a的中间部分之外(参照图33和图34)。基体2和转动体3可以呈任何形状。例如,对向面2a可以呈圆形形状,并且相对面3a(底面3c)可以呈诸如椭圆形之类的非圆形形状,由此,随着转动体3相对于基体2逐渐转动,转动体3以变化的量并且在变化的位置处从基体2突出,使得转动体3可以接触耳朵100的一部分。
图35至39示出了不同取向的声音输出装置1。
<本技术>
本技术可以如下构成。
(1)一种声音输出装置,包括:
扬声器,所述扬声器输出声音;
基体,包括对向面并且至少部分地插入耳朵的耳道中;
转动体,包括至少部分地面对对向面的相对面并且能够相对于基体转动;以及
支点轴,所述支点轴存在于从所述对向面的中间部分移位的位置或从所述相对面的中间部分移位的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位置处,所述支点轴充当所述转动体相对于所述基体的转动支点,其中
在将所述基体插入耳道中的状态下,允许相对于所述基体转动的所述转动体接触耳朵的一部分。
(2)根据(1)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其中
相对于所述基体转动的所述转动体被至少部分地插入耳甲腔中。
(3)根据(1)或(2)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其中
相对于所述基体转动的所述转动体至少部分地接触对耳轮或对耳轮下脚。
(4)根据(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其中
所述基体包括外周面,所述外周面是通过相对于中心轴转动而形成的旋转面,
所述对向面和所述相对面相对于与所述中心轴正交的平面倾斜,以及
所述支点轴的轴方向沿着与所述对向面正交的方向。
(5)根据(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其中
所述对向面与所述相对面相互面接触。
(6)根据(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其中
在所述基体内部布置有麦克风,以及
在所述基体中的与所述相对面面对的部分中形成有用于向所述麦克风输入声响的声响输入孔。
(7)根据(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其中
所述转动体包括周面,所述周面的一端与所述相对面的外周连续,以及
所述周面被形成为曲面。
(8)根据(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其中
所述基体被形成为逐渐变细的形状,随着所述基体越远离所述转动体,所述逐渐变细的形状的外周变得越小。
(9)根据(8)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其中
所述基体被形成为大致圆锥形。
(10)根据(8)或(9)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其中
所述基体的前端侧部分的外表面被形成为朝着前端侧凸出的曲面形状。
(11)根据(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其中
所述基体包括外壳和耳塞,所述外壳包括在所述外壳内部形成的布置空间,所述耳塞与所述外壳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紧密接触;以及
所述耳塞包括可弹性变形的材料。
(12)根据(11)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其中
所述耳塞包括前端部分和外周部分,所述前端部分包括在所述耳塞中形成的声响输出孔,所述外周部分与所述前端部分连续并且被形成为筒状,以及
所述前端部分的厚度比所述外周部分的厚度大。
(13)根据(1)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其中
所述转动体能够相对于所述基体在相反的方向上转动。
(14)根据(1)至(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其中
在所述转动体内部布置有大致圆柱形的电池和控制板,从所述电池向所述控制板供给电力,以及
所述电池的轴向和所述控制板的取向与所述基体和所述转动体的排列方向一致。
(15)根据(14)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其中
所述电池和所述控制板被定位成彼此面对。
(16)根据(1)至(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其中
配置有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天线。
(17)根据(1)至(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其中
配置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部分地位于所述基体内部并且部分地位于所述转动体内部,并且被构成为至少供给电力,
所述支点轴被形成为筒状,以及
所述连接线部分地插入所述支点轴。
(18)根据(1)至(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其中
所述支点轴在轴方向上的长度是可变的。
标符列表
100 耳朵
105 对耳轮
107 对耳轮下脚
113 耳道
114 耳甲腔
115 耳屏间切迹
1 声音输出装置
2 基体
2a 对向面
2b 外周面
3 转动体
3a 相对面
3b 周面
4 外壳
4a 布置空间
5 耳塞
10b 声响输入孔
12 外周部分
13 前端部分
21 支点轴
22 扬声器
23 麦克风
24 电池
25 控制板
26 连接线
1A 声音输出装置
1B 声音输出装置
1C 声音输出装置
1D 声音输出装置

Claims (17)

1.一种声音输出装置,包括:
扬声器,所述扬声器输出声音;
基体,包括第一表面并且至少部分地插入耳朵的耳道中;
转动体,包括至少部分地面对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并且能够相对于基体转动;以及
支点轴,所述支点轴充当所述转动体相对于所述基体的转动支点,其中
在将所述基体插入耳道中的状态下,允许相对于所述基体转动的所述转动体接触耳朵的一部分,
其中,所述基体包括外周面,所述外周面是通过相对于第一中心轴转动而形成的旋转面,并且所述转动体包括周面,所述周面是通过相对于第二中心轴转动而形成的旋转面,
所述支点轴位于从第一中心轴和第二中心轴移位的位置处,在转动体相对于基体未转动的非转动状态下,第一中心轴和第二中心轴重合,并且在基体的第一表面和转动体的第二表面相互面接触的情况下,形成在基体中的声响输入孔被转动体闭塞,以及,当在非转动状态下转动体相对于基体转动时,第二中心轴从第一中心轴偏离,并且被转动体闭塞的所述声响输入孔被逐渐打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其中
相对于所述基体转动的所述转动体被至少部分地插入耳甲腔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其中
相对于所述基体转动的所述转动体至少部分地接触对耳轮或对耳轮下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相对于与所述第一中心轴正交的平面倾斜,以及
所述支点轴的轴方向沿着与所述第一表面正交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其中
在所述基体内部布置有麦克风,以及
在所述基体中的与所述第二表面面对的部分中形成用于向所述麦克风输入声响的所述声响输入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其中
所述转动体的周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表面的外周连续,以及
所述周面被形成为曲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其中
所述基体被形成为逐渐变细的形状,随着所述基体越远离所述转动体,所述逐渐变细的形状的外周变得越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其中
所述基体被形成为圆锥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其中
所述基体的前端侧部分的外表面被形成为朝着前端侧凸出的曲面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其中
所述基体包括外壳和耳塞,所述外壳包括在所述外壳内部形成的布置空间,所述耳塞与所述外壳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紧密接触;以及
所述耳塞包括可弹性变形的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其中
所述耳塞包括前端部分和外周部分,所述前端部分包括在所述耳塞中形成的声响输出孔,所述外周部分与所述前端部分连续并且被形成为筒状,以及
所述前端部分的厚度比所述外周部分的厚度大。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其中
所述转动体能够相对于所述基体在相反的方向上转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其中
在所述转动体内部布置有圆柱形的电池和控制板,从所述电池向所述控制板供给电力,以及
所述电池的轴向和所述控制板的取向与所述基体和所述转动体的排列方向一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其中
所述电池和所述控制板被定位成彼此面对。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其中
配置有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天线。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其中
配置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部分地位于所述基体内部并且部分地位于所述转动体内部,并且被构成为至少供给电力,
所述支点轴被形成为筒状,以及
所述连接线部分地插入所述支点轴。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其中
所述支点轴在轴方向上的长度是可变的。
CN201980020397.1A 2018-03-26 2019-01-30 声音输出装置 Active CN1119031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58139 2018-03-26
JP2018058139 2018-03-26
PCT/JP2019/003157 WO2019187610A1 (ja) 2018-03-26 2019-01-30 音響出力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03140A CN111903140A (zh) 2020-11-06
CN111903140B true CN111903140B (zh) 2023-10-10

Family

ID=68061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20397.1A Active CN111903140B (zh) 2018-03-26 2019-01-30 声音输出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159875B2 (zh)
EP (1) EP3780647A4 (zh)
JP (1) JP7264155B2 (zh)
KR (1) KR102574835B1 (zh)
CN (1) CN111903140B (zh)
WO (1) WO201918761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85484B2 (en) 2019-10-30 2024-05-14 Listeningassist Corporation Implement to be worn on outer ear
USD988296S1 (en) 2020-09-18 2023-06-06 Sonos, Inc. Earphone
WO2022061246A1 (en) * 2020-09-18 2022-03-24 Sonos, Inc. Earphone positioning and retention
USD1005681S1 (en) 2020-09-18 2023-11-28 Sonos, Inc. Earphones case
KR20230055555A (ko) 2021-10-19 2023-04-26 주식회사 원어스 게이트형 에어 샤워장치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2434A (zh) * 2006-10-10 2008-12-10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耳机以及使用耳机的方法
WO2014162407A1 (ja) * 2013-04-01 2014-10-09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イヤホン
CN105307066A (zh) * 2014-06-03 2016-02-03 Gn奈康有限公司 单声道无线耳机
CN107079216A (zh) * 2014-10-31 2017-08-18 哈曼国际工业有限公司 耳机系统
CN107113486A (zh) * 2014-10-30 2017-08-29 索尼公司 声音输出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99999A (ja) * 1990-11-29 1992-07-21 Terumo Corp 挿耳型音響機器
JP3254834B2 (ja) 1993-08-06 2002-02-1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イヤホン
JP2009171303A (ja) * 2008-01-17 2009-07-30 Sony Corp ヘッドホン
US8631801B2 (en) * 2008-07-06 2014-01-21 Personics Holdings, Inc Pressure regulating systems for expandable insertion devices
US8320603B2 (en) * 2008-11-17 2012-11-27 BASS Robert Earphone ear loop
JP5281436B2 (ja) 2009-02-26 2013-09-04 株式会社オーディオテクニカ イヤホン
US8061473B1 (en) * 2010-08-10 2011-11-22 Simply Sound Passive personal vocal monitor
JP6197562B2 (ja) 2013-10-11 2017-09-20 オンキヨー株式会社 イヤホン装置
US9479859B2 (en) * 2013-11-18 2016-10-2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Concha-fit electronic hearing protection device
JP6224526B2 (ja) * 2014-05-28 2017-11-01 京セラ株式会社 測定装置及び測定方法
JP6478317B2 (ja) * 2014-12-24 2019-03-06 学校法人 東洋大学 外耳道装着型イヤホンマイク
JP6673782B2 (ja) 2016-08-29 2020-03-25 株式会社コルグ 耳装着装置
CN109644301B (zh) * 2016-08-31 2021-02-19 索尼公司 声音输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2434A (zh) * 2006-10-10 2008-12-10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耳机以及使用耳机的方法
WO2014162407A1 (ja) * 2013-04-01 2014-10-09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イヤホン
CN105307066A (zh) * 2014-06-03 2016-02-03 Gn奈康有限公司 单声道无线耳机
CN107113486A (zh) * 2014-10-30 2017-08-29 索尼公司 声音输出设备
CN107079216A (zh) * 2014-10-31 2017-08-18 哈曼国际工业有限公司 耳机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9187610A1 (ja) 2021-03-18
EP3780647A4 (en) 2021-05-05
US20210014594A1 (en) 2021-01-14
EP3780647A1 (en) 2021-02-17
KR20200135335A (ko) 2020-12-02
KR102574835B1 (ko) 2023-09-06
US11159875B2 (en) 2021-10-26
JP7264155B2 (ja) 2023-04-25
CN111903140A (zh) 2020-11-06
WO2019187610A1 (ja) 2019-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03140B (zh) 声音输出装置
US20170272850A1 (en) Sound output device
JP7396796B2 (ja) イヤホン装置
US20220369017A1 (en) Sound output device
US10455316B2 (en) Earphone with earphone housing and speaker housing
US20230276156A1 (en) Sound output device
CN109644301B (zh) 声音输出装置
JP6911769B2 (ja) 音響出力装置
EP3169084B1 (en) Hearing device with a battery drawer
EP4175315A1 (en) Sound output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