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91547A - 储物袋 - Google Patents

储物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91547A
CN111891547A CN202010698224.XA CN202010698224A CN111891547A CN 111891547 A CN111891547 A CN 111891547A CN 202010698224 A CN202010698224 A CN 202010698224A CN 111891547 A CN111891547 A CN 1118915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g
handle
bag body
folding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9822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骏杰
唐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69822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9154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915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915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31/00Bags or like containers made of paper and having structural provision for thickness of contents
    • B65D31/04Bags or like containers made of paper and having structural provision for thickness of contents with multiple wa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33/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sacks or bags
    • B65D33/06Hand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ag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物袋。所述储物袋包括:袋体,具有袋口和封闭袋底;功能区域,通过功能连接部与所述袋体连接,所述功能连接部由所述袋口至所述袋底方向延伸,所述功能区域包括通过第一撕裂线连接的定位部和撕拉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袋体相邻设置,所述第一撕裂线由所述袋口朝所述袋底延伸预定距离,以使所述撕拉部与所述袋底保持预定间距。本发明提供的储物袋上撕拉部可沿着第一撕裂线撕裂至袋底附近,使储物袋内的物体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滑落,当储物袋盛装湿垃圾时,通过撕裂撕拉部,能够实现湿垃圾的自动倾倒,有效避免袋底的油污等赃物将手部弄脏。

Description

储物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袋制品领域,尤其涉及储物袋。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垃圾分类是社会发展趋势。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已经实施了垃圾分类政策,在一些垃圾分类政策中,垃圾被分为干垃圾、湿垃圾等。湿垃圾又称为厨余垃圾、有机垃圾,即易腐垃圾,指食材废料、剩菜剩饭、过期食品、瓜皮果核、花卉绿植、中药药渣等易腐的生物质生活废弃物。通常我们在盛装湿垃圾时用到的垃圾袋、盛装食品时用到的食品袋等储物袋都属于干垃圾,所以,袋内的湿垃圾、食品需要投入专门存放湿垃圾的垃圾桶内,而垃圾袋、食品袋等储物袋需要投入专门存放干垃圾的垃圾桶里。在具体操作时,通常需要用手部提拉住储物袋的底部,以完成袋内物体的倾倒。
但是,盛装如剩饭剩菜等湿垃圾的垃圾袋以及盛装油炸等多油食品的食品袋底部经常会有油污渗出,并且盛装剩饭剩菜的垃圾袋底部还会因为垃圾桶底部残留的剩饭剩菜的残渣进一步出现脏污现象,当用手提拉住这些垃圾袋、食品袋的底部时,就会弄脏手部,给人们带来不便。
因此,亟需一种倾倒物体时无需用手接触袋底的储物袋。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储物袋,在倾倒袋内物体时无需用手接触袋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储物袋,包括:袋体,具有袋口和封闭袋底;功能区域,通过功能连接部与所述袋体连接,所述功能连接部由所述袋口至所述袋底方向延伸,所述功能区域包括通过第一撕裂线连接的定位部和撕拉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袋体相邻设置,所述第一撕裂线由所述袋口朝所述袋底延伸预定距离,以使所述撕拉部与所述袋底保持预定间距。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功能区域上还设置有加固部,所述加固部在所述第一撕裂线的延伸方向上靠近袋底设置,与所述第一撕裂线相交,加固所述撕拉部,防止所述撕拉部从所述定位部完全脱落。
优选的,所述加固部从所述功能区域远离袋体的一侧延伸至所述袋体。
进一步地,所述袋体具有使袋底形成封闭结构的袋底封口部,所述加固部在所述袋体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袋底封口部重叠,并且所述加固部与所述袋底封口部固定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袋底封口部的端部或中部与所述加固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袋底封口部包括相交的第一子袋底封口部和第二子袋底封口部,所述第一子袋底封口部的一端或中部与所述加固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子袋底封口部远离所述第一子袋底封口部的一端朝所述袋口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子袋底封口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子袋底封口部及所述加固部连接;
或者,所述第一子袋底封口部的两端各自独立地连接第二子袋底封口部,且所述第一子袋底封口部的中部与所述加固部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袋体包括至少两个重叠设置的折叠片,所有所述折叠片的尺寸相同或不同,相邻两所述折叠片上的袋底封口部重叠且固定连接,所述折叠片的两侧形成侧棱,所述侧棱由所述袋口延伸至所述袋底。
优选的,所述功能区域与所述侧棱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功能区域以及与所述功能区域连接的折叠片形成的整体尺寸,和其它的至少一个折叠片尺寸相同,并且,所述功能区域在所述袋体上的正投影与其它的至少一个折叠片重叠。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袋体包括袋本体和连接于所述袋本体外壁的第二提手部,所述袋本体的两端分别为所述袋口和所述袋底;
所述第二提手部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二提手固定部和第二提手把;
所述第二提手固定部由所述袋口至所述袋底方向延伸,并通过提手阻隔部与所述袋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提手阻隔部由所述袋口至所述袋底方向延伸,用于将所述袋本体与所述第二提手固定部的内部隔开,防止所述袋本体内的物体进入所述第二提手固定部;
所述第二提手把在所述提手固定部靠近所述袋口的一端设置,并超出所述袋口,所述第二提手把的内侧边不超出所述提手阻隔部。
进一步地,所述袋本体包括至少两个重叠设置的折叠片,相邻两所述折叠片上的袋底封口部重叠且固定连接,所述折叠片的两侧形成侧棱,所述侧棱由所述袋口延伸至所述袋底;
相邻或间隔设置的折叠片的同向侧棱分别通过所述提手阻隔部连接所述第二提手固定部,所述袋底封口部由所述袋本体延伸至所述第二提手固定部远离所述袋本体的一侧;
其中,所述加固部与所述第二提手固定部上的袋底封口部重叠且固定连接;
或者,所述加固部与所述折叠片上的袋底封口部重叠且固定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袋体包括袋本体和连接于所述袋本体外壁的第一提手部,所述第一提手部包括第一提手把和连接在所述第一提手把两端的第一提手固定部,所述第一提手固定部靠近所述袋口外壁固定设置,并且第一提手把不超出所述袋口。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储物袋在袋体外壁连接功能区域,而功能区域包括通过第一撕裂线连接的定位部和撕拉部,定位部与袋体相邻设置,第一撕裂线由袋口向袋底方向延伸预定距离,以使撕拉部与袋底保持预定间距,从而使撕拉部能够沿着第一撕裂线撕裂至袋底附近,并且不会完全脱离袋体。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储物袋的用途不限。当需要倾倒储物袋内的物体时,可以通过手部提住或捏住撕拉部靠近袋口的一端,使储物袋内部的物体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滑落,此时,撕拉部可沿着第一撕裂线撕裂至靠近袋底的位置,使得袋底在上,袋口在下,使袋内的物体自动滑落,整个过程不需要手部触碰袋底。当袋内的物体为湿垃圾时,还能够有效避免湿垃圾渗漏对袋底造成的油污等赃物将手部弄脏,减少由于手部弄脏给人心理造成的影响,同时省去洗手的麻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储物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储物袋功能区域上设置加固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储物袋袋底具有袋底封口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功能区域在折叠过程中的局部示意图。
图5是图3中撕拉部沿着第一撕裂线撕裂至加固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平底型储物袋上设置第一提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平底型储物袋上设置第一提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平底型储物袋上设置第一提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平底型储物袋上设置第二提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储物袋袋体折叠过程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折叠型袋底的储物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储物袋袋底的局部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折叠型袋底的储物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折叠型袋底的储物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撕拉部沿着第一撕裂线撕裂至加固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1中储物袋在制作过程中的局部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折叠型袋底的储物袋上设置第一提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折叠型袋底的储物袋上设置第二提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8中储物袋袋底的局部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折叠型袋底的储物袋上设置第二提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折叠型袋底的储物袋上设置第二提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储物袋卷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储物袋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被配置为解释本发明,并不被配置为限定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更好的理解。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请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储物袋的结构示意图,该储物袋包括:袋体100,具有袋口111和封闭袋底112;功能区域200,通过功能连接部240与袋体100连接,功能连接部240由袋口111至袋底112方向延伸,功能区域200包括通过第一撕裂线220连接的定位部210和撕拉部230,定位部210与袋体100相邻设置,第一撕裂线220由袋口111朝袋底112延伸预定距离,以使撕拉部230与袋底112保持预定间距。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储物袋在袋体100外壁通过功能连接部240连接功能区域200,而功能区域200包括通过第一撕裂线220连接的定位部210和撕拉部230,定位部210与袋体100相邻设置,撕拉部230位于外侧便于与袋体100分离,第一撕裂线220由袋口111向袋底112方向延伸预定距离,以使撕拉部230与袋底112保持预定间距,从而使撕拉部230能够沿着第一撕裂线220撕裂至袋底112附近,并且能够防止撕拉部230沿着第一撕裂线220撕裂后完全脱离袋体。其中,预定距离和预定间距可以根据袋子的尺寸大小、材质或其他需求进行具体设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储物袋可以用作食品包装袋、保鲜袋、购物袋、垃圾袋等使用。当储物袋用作垃圾袋,且其内部盛装的湿垃圾需要倾倒时,可以先将撕拉部230沿着第一撕裂线220撕裂至靠近袋底112的一端,捏住或提住撕拉部230,松开袋口,使储物袋内的湿垃圾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落入湿垃圾桶内;或者,也可以直接通过手部提住或捏住撕拉部靠近袋口的一端,使储物袋内部的湿垃圾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滑落,此时,撕拉部230自行沿着第一撕裂线220撕裂至靠近袋底112的一端,袋底112在上,袋口111在下,从而能够使袋内的湿垃圾落入湿垃圾桶内。本发明提供的储物袋用作垃圾袋时,能够有效提高倾倒垃圾的效率,并且整个过程不需要手部触碰袋底112,能够避免袋底的油污等赃物将手部弄脏,减少由于手部弄脏给人心理造成的影响,同时省去洗手的麻烦。
当储物袋用作食品包装袋、保鲜袋等使用,且其内部盛装的物体需要倾倒时,可以按照储物袋用作垃圾袋时倾倒湿垃圾的方法进行操作。
在制作过程中,根据储物袋需要盛装的物体重量,可以选择不同强度的材质制作储物袋,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例如,当储物袋用于盛装较轻的物体时,可以选择较低强度的材质,当储物袋用于盛装较重的物体时,可以选择较高强度的材质。在具体使用时,也可以根据撕拉部的承受能力选择盛装不同重量的物体,避免出现由于盛装较重的物体,导致撕拉部230沿着第一撕裂线220撕裂时发生断裂而与袋体100完全脱离的情况。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袋体100的形状不做限定,当袋体100处于展开状态时可为圆筒状。袋底112可以是平底型或折叠型或其他类型,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功能连接部240可以是封口线、塑封线等形式,功能区域200与袋体100可以是一体结构,便于加工,功能连接部240的宽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撕裂线220可以与袋体轴向中心线平行,也可适当倾斜,与袋体轴向中心线呈一定夹角,能够使撕拉部230撕裂到袋底112附近即可。第一撕裂线220下方的功能区域可以理解为定位部210的一部分。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撕拉部230的宽度可以大于定位部210的宽度,这样能够保证撕拉部230的强度,防止撕拉部230在撕裂过程中断裂。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功能区域200的长度可以小于或等于袋体100的长度,具体地,可以从袋底112延伸至袋体100的中部位置,或者延伸至袋口111或者靠近袋口111的位置。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功能区域200可以是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根据袋体的具体结构和使用需求进行设置即可。当功能区域200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可以相邻设置,也可间隔设置。
请参见图2,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储物袋功能区域上设置加固部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功能区域200上还可设置有加固部250,加固部250在第一撕裂线220的延伸方向上靠近袋底112设置,并与第一撕裂线220相交设置,用于加固撕拉部230,防止撕拉部230沿着第一撕裂线220撕裂到底,从定位部210完全脱落。在一些具体示例中,加固部250可以是封口线、塑封线等形式。
优选的,加固部250的一端可以延伸至撕拉部230远离袋体100的一侧,另一端延伸至袋体100,以增大加固部250的区域,从而提高加固部250在撕拉部230撕裂产生剪切力时的承受能力,进而提高储物袋整体的承受力。在一些具体示例中,加固部250的宽度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加宽,以提高其对撕裂剪切力的承受能力。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第一撕裂线220可以延伸至加固部250与袋底边缘保持一定间距,或者延伸至袋底112边缘,加固部250可以从功能区域200远离袋体100的一侧延伸至袋体100。此时,撕拉部230的有效区域由第一撕裂线220和加固部250确定。
请参见图3~图5,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储物袋袋底具有袋底封口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功能区域在折叠过程中的局部示意图,图5是图3中撕拉部沿着第一撕裂线撕裂至加固部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袋体100具有使袋底112形成封闭结构的袋底封口部130。功能区域200可以连接在袋体100的任意位置处,其在袋体100上的正投影可与袋体100重叠,重叠部分可以是功能区域200的一部分或全部。
优选地,加固部250在袋体100上的正投影可与袋底封口部130重叠,并且加固部250与袋底封口部130固定连接,从而能够加强加固部250与底部封口部130的连接强度,进一步降低撕拉部230在撕拉过程中从定位部210脱落的风险。此时,第一撕裂线220可以延伸至功能区域200的边缘,便于加工。撕拉部230在沿着第一撕裂线220撕裂至加固部250时即停止,如图5所示,不会撕裂到底导致撕拉部230从定位部210完全脱落。
可以理解的是,加固部250与袋底封口部130的重叠可以是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重叠部分可以是加固部250的一部分或全部,重叠部分长度可以小于或等于袋底封口部130的长度。除非特别说明,下文中加固部250与袋底封口部130的“部分重叠”是指重叠部分长度小于袋底封口部130长度的情形。
当加固部250与袋底封口部130部分重叠并且固定连接时,由于功能区域200可以设置在袋体100的任意位置处,所以,加固部250可以固定连接在袋底封口部130的任意位置处,例如袋底封口部130的端部或中部等位置,如图3和图6所示。
具体地,袋底封口部130可以是袋底封口线,袋底封口线可以是一条平行于袋口的直线,也可以是折线或者曲线,能够使袋底形成封闭结构即可。
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功能区域200在袋体100上的正投影可以重叠于袋体100上,也即功能区域200可以折叠于袋体100上,这样不仅能够使功能区域200贴近袋体100,方便储物袋的使用,同时,还便于储物袋的卷制。在具体制作时,功能区域200可沿功能连接部240或第一撕裂线220或者其他部分折叠于袋体100上,折叠后再设置加固部250和袋底封口部130,加固部250和袋底封口部130可由封口机按照图4中箭头所指位置一次压制完成,形成一体结构。
请参见图6~图9以及图17~21,图6~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平底型储物袋上设置第一提手部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平底型储物袋上设置第二提手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折叠型袋底的储物袋上设置第一提手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8、图20~2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折叠型袋底的储物袋上设置第二提手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9是图18中储物袋袋底的局部示意图。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袋体100可以包括袋本体110和固定于袋本体110外壁的提手部,袋本体110的两端分别为袋口111和袋底112,提手部具体可以是第一提手部120或第二提手部170或其他形式,第一提手部120和第二提手部170的结构将在下文中具体说明,提手部的设置便于提拉盛装物品后的储物袋。
进一步地,提手部可以是两个或多个,当提手部是两个时,两个提手部在袋本体上的正投影可重叠,储物袋处于展开状态时,两个提手部可在袋体两侧相对分布,两个提手部能够均匀分担袋体内物体的重量,进而减小提手部从袋本体上断裂的风险。
请再次参见图6~图8以及图17,在一些具体示例中,第一提手部120包括第一提手把121和连接在第一提手把121两端的第一提手固定部122,第一提手固定部122靠近袋口111外壁设置,并且第一提手把121不超出袋口111,此时的储物袋为平口式。这种形式的第一提手部120能够有效避免储物袋内的物品在倾倒过程中挂留在第一提手把121处导致倾倒不彻底的现象,同时,还能够有效避免较重的物品由于挂留在第一提手把121处造成撕拉部230从定位部210处断裂的现象,进一步避免手部由于接触袋底而造成脏污的现象。具体制作时,第一提手部120相对于袋本体110可以为外加形式,第一提手把121可以是弧形、U形或其它结构,第一提手固定部122可以是直接粘在袋本体110外壁的粘胶结构,也可以是通过机器压制在袋本体上的压制结构。
请再次参见图9及图18~21,在一些具体示例中,第二提手部170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二提手固定部171和第二提手把172,第二提手固定部171由袋口111至袋底112方向延伸,并通过提手阻隔部173与袋本体110固定连接,提手阻隔部173由袋口111至袋底112方向延伸,能够阻隔袋本体110内的物体进入第二提手固定部171,第二提手把172在第二提手固定部171靠近袋口111的一端设置,并超出袋口111,其内侧边不超出提手阻隔部173。具体地,第二提手把172的宽度可以与第二提手固定部171的宽度一致。当袋体100包括两个第二提手部170时,储物袋可呈背心式。
具体制作时,第二提手部170相对于袋本体110可以为一体成型形式或者外加形式。当第二提手部170与袋本体110为一体成型的形式,且未设置提手阻隔部173时,第二提手固定部171与袋本体110可以是一体连通结构,在设置提手阻隔部173时,可以采用封口线、塑封线等形式,从而形成相分隔的第二提手固定部171与袋本体110。提手阻隔部173用于将袋本体110与第二提手固定部171的内部隔开,防止袋本体110内的物体进入第二提手固定部171,从而能够有效避免袋本体110内的物品在倾倒过程中挂留在第二提手把172处导致倾倒不彻底及撕拉部断裂的现象,还能有效避免手部由于接触袋底而造成脏污的现象。
进一步地,提手阻隔部173靠近袋底112的一端还可与袋底封口部130相交设置,以提高第二提手部170的强度,还能有效避免第二提手部170从袋本体110上断裂的现象。
下面,针对袋底112为平底型时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再次参见图3~图9,当袋底112为平底型时,袋底封口部130两端延伸至处于闭合状态的袋本体110两侧边,袋底封口部130的端部或中部可以与加固部250固定连接,使功能区域200相对于袋底封口部130形成侧置或中置形式。
当功能区域200相对于袋底封口部130形成侧置形式,袋底封口部130为直线形式,并且袋本体110外壁设置第一提手部120时,第一提手部120可以设置在袋底封口部130中垂线靠近袋口111的袋体外壁处,这样能够有效防止第一提手部120与袋内物体重心线发生严重偏离造成第一提手部120从袋体上断裂的情况发生。当第一提手部120为2个时,可分别设置在处于闭合状态的袋本体110外壁两侧面。
请再次参见图6,当功能区域200相对于袋底封口部130形成中置形式,袋底封口部130为直线形式,并且袋本体110外壁设置第一提手部120时,第一提手部120可以设置在袋本体110外壁袋底封口部130端部与袋口111之间靠近袋口111的位置处。当第一提手部120为2个时,可分别设置在袋底封口部130两端部与袋口111之间靠近袋口111的位置处,并分别设置在处于闭合状态的袋本体110外壁两侧面,当袋体展开后,2个提手部可相对分布,平均承担袋内物体的重量。
请再次参见图9,当功能区域200相对于袋底封口部130形成中置形式,并且袋本体110外壁设置第二提手部170时,第二提手部170可以设置在处于闭合状态的袋本体110的侧边。当袋本体110外壁设置2个第二提手部170时,2个第二提手部170可以分别连接在处于闭合状态的袋本体110两侧边。
由于第二提手部170包括第二提手固定部171和第二提手把172,第二提手固定部171通过提手阻隔部173固定连接在袋本体110侧边,并由袋口111延伸至袋底112,提手阻隔部173由袋口111延伸至袋底112,能够阻隔袋本体110内的物体进入第二提手固定部171内,第二提手把172设置在第二提手固定部171靠近袋口一端并超出袋口,且其内侧边不超出提手阻隔部173,当倾倒该储物袋内的物体时,物体会沿着提手阻隔部173滑落,避开第二提手把172,避免挂留在第二提手把172处导致倾倒不彻底以及由于挂留物体太重使撕拉部断裂的现象。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见图7~图9,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无论功能区域200相对于袋底封口部130形成中置形式还是侧置形式,袋本体110外壁设置第一提手部120还是第二提手部170,当袋底封口部130为折线形式时,袋底封口部130都可以包括相交的第一子袋底封口部131和第二子袋底封口部132,第一子袋底封口部131和第二子袋底封口部132可以是封口线或塑封线等形式,第一子袋底封口部131的一端或中部可以与加固部250固定连接,第二子袋底封口部132远离第一子袋底封口部131的一端朝袋口111倾斜,以形成较为开阔的袋角,能够避免倾倒时袋角处残留物体。
具体地,第一子袋底封口部131可以平行于袋口111,第二子袋底封口部132远离第一子袋底封口部131的一端与袋口111的间距小于第一子袋底封口部131与袋口111的间距。第二子袋底封口部132的设置能够使得袋体内的垃圾在倾倒过程中不易残留在袋角处,使垃圾倾倒更为彻底,不需要再次通过手部接触袋底进行残留垃圾的处理,降低了手部接触袋底的几率。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子袋底封口部132外侧的袋体可以保留也可以切除,如果切除,则袋体的袋角变成倒角形式。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子袋底封口部131的两端可以分别与第二子袋底封口部132及加固部250连接,如图7所示,此时,功能区域200相对于第一子袋底封口部131为侧置形式,当撕拉部230撕拉至靠近袋底位置时,撕拉部230对应的袋角处及第二子袋底封口部132对应的袋角处都不易残留垃圾。
进一步地,当袋本体110外壁设置第一提手部120时,袋本体110内物体的重心线可能会偏离袋本体110的中心线,第一提手部120可以设置在第一子袋底封口部131中垂线与袋本体110轴向中心线之间靠近袋口111的袋本体110外壁上,这样能够防止由于袋体内物体重心线偏离造成第一提手部120从袋本体110上断裂的情况发生。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子袋底封口部131的两端可以各自独立地连接第二子袋底封口部132,且第一子袋底封口部131的中部与加固部250连接,如图8和图9,此时,功能区域200相对于第一子袋底封口部131为中置形式,当撕拉部230撕拉至靠近袋底位置时,两个第二子袋底封口部132对应的袋角处都不易残留垃圾。
进一步地,当袋本体110外壁设置2个第一提手部120时,如图8所示,2个第一提手部120可以分别设置在2个第二子袋底封口部132中部与袋口111之间靠近袋口111的袋本体110外壁上,并且处于闭合状态的袋本体110外壁两侧。
进一步地,当袋本体110外壁设置2个第二提手部170时,如图9所示,2个第二提手部170对应的2个提手阻隔部173靠近袋底的一端可以分别与2个第二子袋底封口部132相交。
袋底112为平底形时,袋体也可以被折叠,具体地,可以折叠一次,形成两个折叠片。
以上是对袋底112为平底型时的详细说明,下面,针对袋底112为折叠型时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0~图15,图10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储物袋袋体折叠过程的示意图,图11、图13、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折叠型袋底的储物袋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中储物袋袋底的局部示意图,图15是图14中撕拉部沿着第一撕裂线撕裂至加固部的结构示意图。
当袋底112为折叠型时,处于折叠状态的袋体内壁相互抵触,袋体100可以包括至少两个重叠设置的折叠片140,例如2~4个折叠片,袋体100可以按照图10中的折叠方式进行折叠,也可按照现有的其他方式折叠。相邻两折叠片140上的袋底封口部130重叠且固定连接,这种形式的储物袋袋底在展开后能够形成类似半球形的结构,避免形成狭窄的袋角,进而避免袋角处物体在倾倒时残留的现象。对于这种折叠型袋底,袋底封口部130在袋底112一侧延伸至另一侧的方向上的长度小于袋体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直径。具体地,各折叠片140的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当袋本体110按照图10中的方式进行折叠时,折叠后的袋本体110包括4个层叠设置的折叠片140,可在4个折叠片140的同一端设置袋底封口部130以形成封闭袋底。将折叠后的袋本体110展开后,袋本体110整体可呈筒状,袋底112内部在展开后会形成内十字型结构,能够避免出现狭窄的袋角,进而避免在倾倒垃圾时垃圾残留在袋角处,同时还能够避免手部由于触碰袋角造成脏污的风险。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见图10,折叠片140为双层结构,其一侧开口,一侧封闭,折叠片140的两侧形成侧棱150,侧棱150由袋口111延伸至袋底112,最外侧的两折叠片140开口一侧外层相互连接,该连接处的侧棱150可称之为折叠棱160,以便于与其他位置处的侧棱150区分。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功能区域200可以与侧棱150或折叠棱160连接,便于袋本体110的折叠以及袋体的卷制,或者,功能区域200也可以连接在折叠片140的中部。在一些具体示例中,袋底封口部130的端部或中部可以与功能区域200的加固部250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见图11~图14,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功能区域200可以连接在最外侧的折叠片140的侧棱150或折叠棱160处。具体地,功能区域200可以折叠于折叠片140上,也即功能区域200在袋本体110上的投影重叠在与其连接的折叠片140上。此时,加固部250与最外侧折叠片140上的袋底封口部130可以部分重叠且固定连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各折叠片140的尺寸可以不完全相同,当功能区域200设置在折叠片140的侧棱150处时,功能区域200以及与其所连接的折叠片140形成的整体尺寸可以和其他的至少一个折叠片140的尺寸相同,能够完全重叠,并且,功能区域200在袋体100上的投影能够与其他的至少一个折叠片140重叠,如图14所示。此时,加固部250与相邻折叠片140上的袋底封口部130可以部分重叠且固定连接。当撕拉部230沿着第一撕裂线220撕裂至加固部250时即停止,防止撕拉部完全脱离袋体,如图15所示。同样地,图11和图12中的撕拉部230在沿着第一撕裂线220撕裂至加固部250时也能停止。
请参见图16,图16是图11中储物袋在制作过程中的局部示意图。在制作过程中,可以根据功能区域200相对应于折叠片140的位置,先将袋体100进行折叠,并确定功能区域是否需要折叠于袋体100上,然后通过压制设备按照图16中箭头所指位置一次压制完成,使加固部150与袋底封口部130可以部分重叠并且固定连接,以提高撕拉部250与袋体100之间的连接强度,降低撕拉部断裂的风险。其他折叠型袋底储物袋可根据图16中的方法进行适当变动后制作而成,不再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7~图21,图1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折叠型袋底的储物袋上设置第一提手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8、图20~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折叠型袋底的储物袋上设置第二提手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9是图18中储物袋袋底的局部示意图。当袋本体110外壁设置第一提手部120或第二提手部170时,第一提手部120或第二提手部170可以设置在相邻的折叠片140上,或者间隔的折叠片140上,具体可根据折叠片的数量进行设置。
请再次参见图17,当袋本体110外壁设置2个第一提手部120时,2个第一提手部120可以设置在间隔的折叠片140上,从而能够使两个第一提手部120在储物袋展开后位于储物袋的径向两端,均匀承受袋内物体的重量。同时,由于第一提手部120不超出袋口,在倾倒袋本体110内的物体时,不会挂留在第一提手部120的第一提手把121处。功能区域200可以设置在其他折叠片140上,从而能够使功能区域200在储物袋展开后位于两个第一提手部120中部。
请再次参见图18~图21,当袋本体110外壁设置2个第二提手部170时,2个第二提手部170可以设置在相邻或间隔的折叠片140的任意位置处,功能区域200可以设置在其他折叠片140上。由于第二提手部170包括第二提手固定部171和第二提手把172,第二提手固定部171通过提手阻隔部173固定连接在袋本体110外壁,并由袋口111延伸至袋底112,提手阻隔部173由袋口111延伸至袋底112,能够阻隔袋本体110内的物体进入第二提手固定部171内,在具体设置时,相邻或间隔设置的折叠片140的同向侧棱150可以分别通过提手阻隔部173连接第二提手固定部171。另外,第二提手把172设置在第二提手固定部171靠近袋口一端并超出袋口,且内侧边不超出提手阻隔部173。当倾倒该储物袋内的物体时,物体会沿着提手阻隔部173滑落,避开第二提手把172,避免挂留在第二提手把172处导致倾倒不彻底以及由于挂留物体太重使撕拉部断裂的现象。
进一步地,袋底封口部130可以由袋本体110延伸至第二提手固定部171远离袋本体110的一侧。其中,功能区域200的加固部250可以与第二提手固定部171上的袋底封口部130重叠且固定连接,如图18~19所示;或者,加固部250与折叠片140上的袋底封口部130重叠且固定连接,如图20~21所示。
当袋体100包括4个折叠片140时,可以按照前后顺序依次对折叠片标号为1、2、3、4,1号折叠片的侧棱150或折叠棱160处可连接功能区域200,2号和4号折叠片的外侧侧棱150处可同时连接第一提手部120或第二提手部170,当储物袋展开后,功能区域200可以位于两提手部中间。
请再次参见图18和图19,当1号折叠片140的侧棱150处连接功能区域200时,功能区域200在袋体100上的正投影可以与第二提手固定部171重叠,功能区域200的加固部250与第二提手固定部171上的袋底封口部130可以重叠且固定连接,此时功能区域200未折叠于折叠片140上。在具体制作过程中,加固部250和袋底封口部130可以由压制设备按照图19中箭头方向一次压制而成。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见图20,功能区域200也可以折叠于1号折叠片140上,功能区域200在袋体100上的正投影与1号折叠片140重叠,加固部250可以与1号折叠片140上的袋底封口部130重叠且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见图21,当1号折叠片140的折叠棱16处连接功能区域200时,功能区域200可折叠于1号折叠片140上,此时,功能区域200在袋体100上的正投影与1号折叠片140重叠,加固部250可以与1号折叠片140上的袋底封口部130重叠且固定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提供的储物袋的具体用途不做限定,可以当作垃圾袋、食品袋等。本发明提供的储物袋的材质不做限定,可以是塑料、纸质等,当袋体为折叠型时,可以选择塑料。
本发明提供的储物袋按照袋口类型分,可以制作成平口式和背心式;按照袋底类型分,可以制作成平底型和折叠型。储物袋的具体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以上是对储物袋的说明,本发明提供储物袋还可以制作成储物袋卷,下面对储物袋卷进行说明。
请参见图22和图23,图22和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储物袋卷的结构示意图。储物袋卷由至少两个通过第二撕裂线300连接的储物袋卷制而成,储物袋可为上述方案中的任意一种结构的储物袋。一个储物袋卷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若干个,例如20~50个。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撕裂第二撕裂线300即可将一个储物袋从储物袋卷上撕下。
进一步地,储物袋卷的外部可设置包装袋,一个包装袋中可以并排设置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储物袋卷,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可以理解的是,当储物袋上设置不超过袋口的外加形式的提手部时,储物袋的袋口可通过第二撕裂线300与相邻储物袋的袋底连接。
请再次参见图23,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当储物袋具有超过袋口的一体式的提手把时,该提手把可通过第二撕裂线300与相邻储物袋的袋底连接,此时,第二撕裂线300的长度可与提手把的宽度相当。
本发明可以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而不脱离其精神和本质特征。应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储物袋,其特征在于,包括:
袋体(100),具有袋口(111)和封闭袋底(112);
功能区域(200),通过功能连接部(240)与所述袋体(100)连接,所述功能连接部(240)由所述袋口(111)至所述袋底(112)方向延伸,所述功能区域(200)包括通过第一撕裂线(220)连接的定位部(210)和撕拉部(230),所述定位部(210)与所述袋体(100)相邻设置,所述第一撕裂线(220)由所述袋口(111)朝所述袋底(112)延伸预定距离,以使所述撕拉部(230)与所述袋底(112)保持预定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区域(200)上还设置有加固部(250),所述加固部(250)在所述第一撕裂线(220)的延伸方向上靠近袋底(112)设置,与所述第一撕裂线(220)相交,加固所述撕拉部(230),防止所述撕拉部(230)从所述定位部(210)完全脱落;
优选的,所述加固部(250)从所述功能区域(200)远离袋体(100)的一侧延伸至所述袋体(1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100)具有使袋底(112)形成封闭结构的袋底封口部(130),所述加固部(250)在所述袋体(10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袋底封口部(130)重叠,并且所述加固部(250)与所述袋底封口部(130)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底封口部(130)的端部或中部与所述加固部(250)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底封口部(130)包括相交的第一子袋底封口部(131)和第二子袋底封口部(132),所述第一子袋底封口部(131)的一端或中部与所述加固部(25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子袋底封口部(132)远离所述第一子袋底封口部(131)的一端朝所述袋口(111)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袋底封口部(13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子袋底封口部(132)及所述加固部(250)连接;
或者,所述第一子袋底封口部(131)的两端各自独立地连接第二子袋底封口部(132),且所述第一子袋底封口部(131)的中部与所述加固部(250)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100)包括至少两个重叠设置的折叠片(140),所有所述折叠片(140)的尺寸相同或不同,相邻两所述折叠片(140)上的袋底封口部(130)重叠且固定连接,所述折叠片(140)的两侧形成侧棱(150),所述侧棱(150)由所述袋口(111)延伸至所述袋底(112);
优选的,所述功能区域(200)与所述侧棱(150)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功能区域(200)以及与所述功能区域(200)连接的折叠片(140)形成的整体尺寸,和其它的至少一个折叠片(140)尺寸相同,并且,所述功能区域(200)在所述袋体(100)上的正投影与其它的至少一个折叠片(140)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2-6任意一项所述的储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100)包括袋本体(110)和连接于所述袋本体(110)外壁的第二提手部(170),所述袋本体(110)的两端分别为所述袋口(111)和所述袋底(112);
所述第二提手部(170)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二提手固定部(171)和第二提手把(172);
所述第二提手固定部(171)由所述袋口(111)至所述袋底(112)方向延伸,并通过提手阻隔部(173)与所述袋本体(110)固定连接,所述提手阻隔部(173)由所述袋口(111)至所述袋底(112)方向延伸,用于将所述袋本体(110)与所述第二提手固定部(171)的内部隔开,防止所述袋本体(110)内的物体进入所述第二提手固定部(171);
所述第二提手把(172)在所述第二提手固定部(171)靠近所述袋口(111)的一端设置,并超出所述袋口(111),所述第二提手把(172)的内侧边不超出所述提手阻隔部(17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本体(110)包括至少两个重叠设置的折叠片(140),相邻两所述折叠片(140)上的袋底封口部(130)重叠且固定连接,所述折叠片(140)的两侧形成侧棱(150),所述侧棱(150)由所述袋口(111)延伸至所述袋底(112);
相邻或间隔设置的折叠片(140)的同向侧棱(150)分别通过所述提手阻隔部(173)连接所述第二提手固定部(171),所述袋底封口部(130)由所述袋本体(110)延伸至所述第二提手固定部(171)远离所述袋本体(110)的一侧;
其中,所述加固部(250)与所述第二提手固定部(171)上的袋底封口部(130)重叠且固定连接;
或者,所述加固部(250)与所述折叠片(140)上的袋底封口部(130)重叠且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7任意一项所述的储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100)包括袋本体(110)和连接于所述袋本体(110)外壁的第一提手部(120),所述袋本体(110)的两端分别为所述袋口(111)和所述袋底(112),所述第一提手部(120)包括第一提手把(121)和连接在所述第一提手把(121)两端的第一提手固定部(122),所述第一提手固定部(122)靠近所述袋口(111)外壁固定设置,并且第一提手把(121)不超出所述袋口(111)。
CN202010698224.XA 2020-07-20 2020-07-20 储物袋 Pending CN1118915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98224.XA CN111891547A (zh) 2020-07-20 2020-07-20 储物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98224.XA CN111891547A (zh) 2020-07-20 2020-07-20 储物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91547A true CN111891547A (zh) 2020-11-06

Family

ID=73189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98224.XA Pending CN111891547A (zh) 2020-07-20 2020-07-20 储物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9154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63648A (zh) * 2024-03-13 2024-04-12 湖南大道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双子袋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63648A (zh) * 2024-03-13 2024-04-12 湖南大道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双子袋的制备方法
CN117863648B (zh) * 2024-03-13 2024-05-28 湖南大道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双子袋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20112982A1 (en) Flexible package and handle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JP7448316B2 (ja) リサイクリング可能なバッグ
US6443329B1 (en) Corrugated hanging dispenser
US7244064B2 (en) Bag with flap for bag-in-box container system
US2306335A (en) Bag
US5678755A (en) Paperboard carton having a pour spout and blank for forming the same
PT2148820E (pt) Embalagem pelicular em forma de saco
CN111891547A (zh) 储物袋
US11958685B2 (en) Lawn refuse bag insert
CN212474516U (zh) 储物袋
GB2379923A (en) Flip top carton
US3294312A (en) Bag with reserve capacity
CN212126341U (zh) 一种垃圾袋
EP1453736A1 (en) Bags
CN211253821U (zh) 一种便于倾倒的垃圾袋及垃圾袋卷
JP3760307B2 (ja) 破損のない側マチ付きプラスチック袋体
NO322931B1 (no) Pakkemiddel for styrtedyktig fyllgods
CA2345510A1 (en) Bag for automated filling and sealing machine
CN112055688B (zh) 袋卷盒以及使用方法
CN111573035A (zh) 垃圾袋
US10450134B2 (en) Extender for receptacle and method thereof
JPH0732418Y2 (ja) 粉粒体輸送容器の外箱
CN109264170A (zh) 一种带rfid芯片的智能端口型内衬袋及其折叠方法
CN213009912U (zh) 一种垃圾袋
US20140191022A1 (en) Method of Using Modular Pizza Box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