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85230A - 电子设备、显示屏及其显示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显示屏及其显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85230A
CN111885230A CN202010698646.7A CN202010698646A CN111885230A CN 111885230 A CN111885230 A CN 111885230A CN 202010698646 A CN202010698646 A CN 202010698646A CN 111885230 A CN111885230 A CN 1118852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area
display area
pixel
display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9864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志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9864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85230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852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52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77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包括第一显示区以及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不同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通过设置不同透光率的第一显示区以及第二显示区,使得显示屏具有符合摄像头或者光学传感器等传感器的透光率要求的显示区,以满足用户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显示屏及其显示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结构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显示屏及其显示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技术的发展,诸如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强,对电子设备显示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关技术中,为了得到更高屏占比的显示屏,将一些光学元件如摄像头放在显示屏下方,对应光学元件的特殊显示区域做特殊处理,使其既能满足光学元件的需求,又能与其他区域一同显示图像。但特殊显示区域和其他区域的像素结构不同,两者的显示有较大差异,影响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包括第一显示区以及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不同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屏的显示方法,所述显示屏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单个像素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单个像素面积,所述显示方法包括: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区的显示画面的灰阶值小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显示画面的灰阶值。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显示屏盖板、传感器以及前述实施例所述的显示屏,所述壳体与所述显示屏盖板连接,并共同围设形成容置空间,所述显示屏以及所述传感器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其中,所述传感器对应于所述第一显示区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显示屏及其显示方法,通过设置不同透光率的第一显示区以及第二显示区,使得显示屏具有符合摄像头或者光学传感器等传感器的透光率要求的显示区,以满足用户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中显示屏的部分像素布局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的部分像素布局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的部分像素分布示意图;
图5是图4实施例中子像素连接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实施例中显示屏的部分像素布局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的电路布局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的部分像素布局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的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是图11实施例中的显示方法的又一流程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的部分叠层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作为在此使用的“电子设备”(或简称为“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手机即为配置有蜂窝通信模块的电子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主要是针对显示屏屏下具有摄像头或者光学传感器等传感器的电子设备。例如手机,为了提高其屏占比,将手机前置摄像头隐藏在屏幕下面,当不使用前置摄像头时,显示屏上对应前置摄像头的位置能正常显示。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1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显示屏100大致上可以包括第一显示区110和第二显示区120。第一显示区110对应设置有诸如摄像头或者光学传感器等传感器,以使得第一显示区110可以同时实现显示功能和信号采集功能。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2,图2是图1实施例中显示屏100的部分像素布局示意图,其中,第一显示区110的像素密度小于第二显示区120的像素密度,有利于提升第一显示区110的透光率,以使得第一显示区110具有满足要求的透光率,进而使得更多的光线等信号可以被设置于第一显示区110内诸如摄像头或者光学传感器等传感器捕获,从而进行正常工作。即第一显示区110复用为传感器设置区,摄像头或者光学传感器等传感器可透过第一显示区110采集光线等信号。
可以理解的,传感器还可以透过第一显示区110采集诸如指纹、掌纹、虹膜或者脸部特征信息等信号。其中,指纹是指人类手指末端指腹上由凹凸的皮肤所形成的纹路;掌纹是指整个手掌上的纹线;虹膜是指眼睛的一部分,用于自动调节瞳孔的大小;脸部特征是指人类面部的特征,包括脸型、五官排列和外观等。对于一个用户来说,上述生物特征信息都是唯一的,因此,都可以用来标识唯一的用户。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诸如摄像头或者光学传感器等传感器在显示屏上的投影可能不位于第一显示区110内,其工作方式可以是通过捕获透过第一显示区110的光线后实现的。基于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显示区110的像素密度小于第二显示区120的像素密度,有利于提升第一显示区110的透光率,进而使得更多的光线可以被设置于显示屏100内的诸如摄像头或者光学传感器等传感器捕获,从而进行正常工作。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中优选传感器对应设置于第一显示区,并不意味着本申请实施例限制传感器设置于第一显示区内。换言之,传感器也可以设置于其他区域即非第一显示区内,只要从第一显示区透过的光线能够被传感器捕获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可以理解的,摄像头或者光学传感器在工作过程中对透光率有一定的要求,传统显示屏中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主要用于实现显示功能,不能满足摄像头或者光学传感器的透光率要求。基于此,申请人在研究中发现,如果提高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使其满足摄像头或者光学传感器的透光率要求,那么必然会带来极大的应用价值。申请人进一步研究发现,可以通过减小第一显示区的像素密度来提高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进而使得摄像头或者光学传感器等传感器可以正常工作。
然而,申请人继续研究发现,降低第一显示区的像素密度会使得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显示发光亮度存在差异,第一显示区的整体发光亮度低于第二显示区的整体发光亮度,影响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申请人进一步研究得出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体的,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200的部分像素布局示意图,显示屏200大致上可以包括第一显示区210和第二显示区220。其中,第一显示区210与第二显示区220的像素密度大体上相同。进一步地,第一显示区210的透光率不同于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210复用为传感器设置区,即可以设置第一显示区210的透光率大于第二显示区220的透光率,以满足摄像头或者光学传感器等传感器的透光率要求。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显示区220可以复用为传感器设置区,即可以设置第二显示区220的透光率大于第一显示区210的透光率,以满足摄像头或者光学传感器等传感器的透光率要求。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不同透光率的第一显示区以及第二显示区,使得显示屏具有符合摄像头或者光学传感器等传感器的透光率要求的显示区,以满足用户使用需求。另外,通过设置第一显示区与第二显示区的像素密度大体相同,使得第一显示区以及第二显示区的显示效果没有太大的差异性,保证了显示屏整体显示效果的一致性。
申请人继续研究发现,影响显示屏透光率的一个主要因素在于像素驱动电路的走线密度,因此,如果能够降低或者消除第一显示区的像素驱动电路,那么势必会对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产生较大的提升。
基于此,申请人首先提出,通过减少第一显示区的像素驱动电路,以此来提高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具体而言,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210的部分像素分布示意图,第一显示区210包括多个子像素211,该多个子像素被划分成多个子像素组,且一个子像素组电连接一个驱动电路。其中,每一个子像素组包括串联或者并联的至少两个子像素。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每一个子像素组包括串联的至少两个子像素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具体而言,子像素211包括但不限于R像素(R1、R2、R3…)、G像素(G1、G2、G3…)、B像素(B1、B2、B3…)。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子像素101还可以包括W像素。
进一步地,可以将多个子像素211划分为多个子像素组,例如R组、G组、B组等。其中,R组至少包括两个子像素(R1、R2、R3…),G组至少包括两个子像素(G1、G2、G3…),B组至少包括两个子像素(B1、B2、B3…)。
结合参阅图5,图5是图4实施例中子像素连接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每一个子像素组包括串联的至少两个子像素。例如,R组至少包括串联的子像素R1和R2,且子像素R1与驱动电路电连接,这样就可以省去子像素R2连接的驱动电路,提高第一显示区210的透光率。
可以理解的,每一个子像素组中可以串联多个子像素,以形成子像素之间的导通,然后将子像素组中的一个子像素与驱动电路电连接,这样可以等比例的减少驱动电路。例如,每一个子像素组中可以串联3个子像素,3个子像素中的一个子像素与驱动电路电连接,这样可以大致减少2/3的驱动电路,以此来降低走线密度,提升显示屏的透过率。
进一步地,子像素组中的子像素发光颜色相同,即R组中都是R子像素,G组中都是G子像素,B组中都是B子像素。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配置不同的发光材料使得子像素组中的子像素发光颜色不同,可以根据显示屏需求的显示效果进行调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通过将第一显示区的子像素进行分组,并将组内的子像素进行串联或者并联,使得每组子像素分别与一个驱动电路电连接,以此来等比例减少驱动电路,降低电路走线的密集程度,从而提升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
申请人进一步研究提出,将第一显示区的像素驱动电路移出第一显示区,以此来提高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具体而言,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2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显示屏200还包括第三显示区230。其中,第三显示区230设于第一显示区210与第二显示区220之间。
具体而言,第一显示区210、第二显示区220以及第三显示区230的像素排列方式大体上相同,例如,包括但不限于标准RGB排列、RGB Pentile排列等排列方式。可以理解的,标准RGB排列的像素点由红绿蓝三个像素组成的,而RGB Pentile排列的单个像素点只有“红绿”或者“蓝绿”两个像素点组成。
优选的,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思路,将第一显示区210的像素驱动电路移至第二显示区220。为了避免第一显示区210的像素驱动电路与第二显示区220的像素驱动产生相互干扰或者布局空间过于紧凑,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增大第二显示区220的单个像素面积的方式,以此来减少第二显示区220的像素密度,进而减少第二显示区220的像素驱动电路,从而可以腾出空间以用于布局第一显示区210的像素驱动电路。
结合参阅图7,图7是图6实施例中显示屏200的部分像素布局示意图,第三显示区230的单个像素面积大于第二显示区220的单个像素面积,以使得第三显示区230的像素密度小于第二显示区220的像素密度,进而减少第三显示区230的像素驱动电路所占用的空间,以为第一显示区210的像素驱动电路腾出布局空间。
优选的,第一显示区210中的单个像素面积为S1,第二显示区220中的单个像素面积为S2,第三显示区230中的单个像素面积为S3。一般情况下,S1=S2=S3。在本申请实施例中,S2=2S3,即第三显示区230的像素密度为第二显示区220的像素密度的一半,以此使得第三显示区230的像素驱动电路可以减少一半,从而腾出一般的驱动电路布局空间。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S2>S3,例如,S2=3S3,即第三显示区230的像素密度为第二显示区220的像素密度的1/3,以此使得第三显示区230的像素驱动电路可以减少2/3,从而腾出2/3的驱动电路布局空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通过将第一显示区的像素驱动电路移至第三显示区,以此来减少或消除第一显示区的驱动电路,从而降低电路走线的密集程度,进而提升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
结合前述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显示区210的多个子像素211被划分成多个子像素组,且一个子像素组电连接一个驱动电路,将每一个子像素组电连接的驱动电路设于第三显示区230,可以进一步减少占用第三显示区的布局空间。
请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2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显示屏200还包括非显示区240。其中,非显示区240位于显示屏200的顶部区域或者底部区域,非显示区240不具有显示功能。
优选的,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思路,将第一显示区210的像素驱动电路移至非显示区240,即将第一显示区210的每一个子像素组电连接的驱动电路设于非显示区240。
进一步地,当第一显示区210靠近于显示屏200的顶部区域设置时,第一显示区210的像素驱动电路移至显示屏200的顶部区域。当第一显示区210靠近于显示屏200的底部区域设置时,第一显示区210的像素驱动电路移至显示屏200的顶部区域。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非显示区240还可以包括显示屏200的侧部区域,当第一显示区210靠近于显示屏200的侧部区域设置时,第一显示区210的像素驱动电路移至显示屏200的侧部区域。
结合参阅图9,图9是图8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210的电路布局示意图,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非显示区240设于显示屏200的顶部区域为例,第一显示区210靠近于显示屏200的顶部区域。第一显示区210的像素驱动电路设于显示屏200的顶部区域即非显示区240,第一显示区210的像素电极通过走线与驱动电路电连接,以降低第一显示区210的电路走线密集程度。当然,在本申请部分实施例中,可以以第一显示区210中的子像素组为单位连接驱动电路,即每一子像素组连接一个驱动电路,进一步降低第一显示区210的电路走线密集程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通过将第一显示区的像素驱动电路移至非显示区,以此来减少或消除第一显示区的驱动电路,从而降低电路走线的密集程度,进而提升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
申请人继续研究发现,影响显示屏透光率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在于单个像素的大小,因此,如果能够减小第一显示区的单个像素面积,那么势必会对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产生较大的提升。
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200的部分像素布局示意图,第一显示区210的单个像素面积小于第二显示区220的单个像素面积,以使得第一显示区210的透光率大于第二显示区220的透光率。可以理解的,单个像素面积可以理解为单个像素在显示屏上的投影面积或者单个像素的发光面积。另外,对于不同发光颜色的像素之间的像素面积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应理解为,第一显示区与第二显示区之间单个像素面积的比较是在发光颜色相同的像素之间进行比较。
如前述,第一显示区210中的单个像素面积为S1,第二显示区220中的单个像素面积为S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S1<S1,即第一显示区210的开口率相对小于第二显示区220的开口率,进而使得第一显示区210的透光率大于第二显示区220的透光率。可以理解的,显示屏的发光层通常具有多种颜色发光区,每一颜色发光区在显示屏的发光层单独开口,即在显示屏的发光层通常具有合理的R像素开口率、G像素开口率以及B像素开口率,从而实现多种颜色显示效果的显示屏。其中,显示屏的发光层开口区域通常为不透光区,即开口率越大,透光率越小,反之亦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通过减小第一显示区的单个像素面积,以此来减少第一显示区的开口率,即通过使得第一显示区的单个像素面积小于第二显示区的单个像素面积,以提升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210中的单个像素面积为S1与第二显示区220中的单个像素面积为S2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为S1=(1/4-1/2)S2。例如,当S1=1/4S2时,第一显示区210的开口率大致上会降低75%;当S1=1/3S2时,第一显示区210的开口率大致上会降低67%,当S1=1/2S2时,第一显示区210的开口率大致上会降低50%,可以极大的提升第一显示区210的透光率。
可以理解的,显示屏的发光层一般包括层叠设置的阳极层、像素定义层以及阴极层,阳极层上形成有反射层,该反射层的反射率接近100%,目的是为了让像素定义层发出的光可以向电子设备外部传播,即显示屏的像素区域一般为不透光设计。
申请人进一步研究发现,当第一显示区的单个像素面积减小时,为了保持同样的显示亮度,需要相对增加单个像素的发光亮度,这就有可能造成第一显示区的像素寿命衰减老化的速度。
基于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210的显示画面的灰阶值小于第二显示区220的显示画面的灰阶值。通过降低第一显示区210的显示画面的灰阶值,可以进一步控制第一显示区210的显示亮度,可以有效保证在显示屏200的寿命周期内,第一显示区210的像素寿命与显示屏200其他区域的像素寿命一致。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屏的显示方法,请参阅图11,图11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200的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显示方法大致上包括如下步骤:
S1101、控制第一显示区的显示画面的灰阶值小于第二显示区的显示画面的灰阶值。可以理解的,当显示画面的灰阶值较低时,可以控制其显示亮度相对较小,且不会影响显示屏的整体显示效果。
具体而言,结合参阅图12,图12是图11实施例中的显示方法的又一流程示意图,该显示方法进一步包括:
S1201、控制第一显示区的像素发光亮度不超过第二显示区的像素发光亮度,以避免第一显示区内的像素发光亮度过高而造成其寿命衰减过快,进而影响显示屏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的,第二显示区的像素发光亮度一般为显示屏正常显示时的发光亮度,因而当第一显示区的像素发光亮度不超过第二显示区的像素发光亮度时,显示屏整体的使用寿命一般不会因为第一显示区的像素衰减老化过快而受到影响。
S1202、控制第一显示区在显示屏的显示画面持续时间内显示显示屏的功能图标。具体而言,在显示屏的显示画面持续时间内,即显示屏在正常显示过程中,第一显示区以及第二显示区均进行显示。由于第一显示区的单个像素面积小于第二显示区的单个像素面积,且第一显示区的像素发光亮度不超过第二显示区的像素发光亮度,此时第一显示区若与第二显示区显示相同灰阶的显示画面时,第一显示区与第二显示区的交界处必然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影响显示屏的整体显示效果。
进一步地,控制第一显示区在显示屏的显示画面持续时间内显示显示屏的功能图标,即控制第一显示区显示显示屏的功能图标。其中,显示屏的功能图标的灰阶一般不超过第二显示区显示画面的灰阶,由此,可以使得显示屏的整体显示效果基本上一致。
一般而言,显示屏的功能图标一般包括电池电量图标、信号亮度图标、情景模式图标、运营商图标以及自定义图标等,这类图标一般位于显示屏的顶端,且其画面呈现的灰阶一般较低。此时,在第一显示区内显示上述功能图标,不会因为第一显示区的像素发光亮度不超过第二显示区的像素发光亮度而影响显示屏的整体显示效果。由于功能图标对显示屏的实际显示画面的显示效果没有什么影响,可以在显示屏的显示画面持续时间内,控制显示功能图标的像素亮度不超过显示画面的像素亮度,进而提高第一显示区内像素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可以保证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显示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异性。
换言之,将第一显示区复用为功能图标显示区,即用显示屏的功能图标遮挡第一显示区。同时,功能图标的显示画面灰阶一般较低,当第一显示区的像素发光亮度不超过第二显示区的像素发光亮度时,功能图标的显示效果大体上不会产生明显变化,保持显示屏的整体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显示区的单个像素面积小于第二显示区的单个像素面积,可以提高第一显示区的透过率;同时,对于同一显示画面,设置第一显示区的像素发光亮度不超过第二显示区的像素发光亮度,可以提高第一显示区内像素的使用寿命,进而提供整个显示屏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在显示屏的显示画面持续时间内,控制第一显示区显示显示屏的功能图标,保证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显示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异性,进而保证显示屏的整体显示效果。
进一步地,在控制第一显示区显示显示屏的功能图标时,即在步骤S1202中,进一步包括控制功能图标覆盖至少部分第一显示区。具体而言,功能图标覆盖至少部分第一显示区即功能图标可以是覆盖部分第一显示区,也可以是完全覆盖第一显示区。
可以理解的,功能图标的显示是通过第一显示区内的像素发光来显示的,在第一显示区显示过程中,第一显示区内可以是部分像素用来显示功能图标,也可以全部像素用来显示功能图标。进一步地,功能图标大部分由黑白色或者黑白灰色构成,其中的黑色部分对应的像素通常通过不发光即可实现。
当功能图标完全覆盖第一显示区时,此时功能图标覆盖面积较大,一般采用自定义图标,例如水波条纹状图标。其中水波条纹状图标可以由黑色条纹和白色条纹间隔组成。在显示屏的显示画面持续时间内,第一显示区内的部分像素不发光以显示黑色条纹、其余像素正常发光以显示白色条纹,以使得功能图标可以完全覆盖第一显示区。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功能图标中也可以包括灰色图案,灰色图案对应的第一显示区的像素发光亮度一般不超过第二显示区的像素发光亮度,以此使得灰色图案对应第一显示区的像素不会衰减过快。可以理解的,功能图标的具体形状可以不作具体限定,只要功能图标中包括黑色图案和/或图形,或者,灰色图案和/或图形,那么第一显示区中就会存在部分像素不发光或者部分像素发光亮度不超过第二显示区的像素发光亮度,以此可以保证至少部分像素不会衰减过快。
当功能图标覆盖部分第一显示区时,功能图标覆盖的面积较小,可以采用显示屏原有的电池电量图标、信号亮度图标、情景模式图标、运营商图标等图标来作为功能图标,也可以采用自定义图标来作为功能图标。上述图标一般采用间隔设置的黑白色图案形成。
具体而言,功能图标覆盖部分第一显示区。由于功能图标的黑色图案对应的第一显示区的像素不发光,该部分像素可以得到很好的保养,其他位置的像素持续正常发光。此时,如果功能图标维持静止状态,那么会使得第一显示区内一部分像素持续发光、另一部像素持续不发光,长此下去,持续发光的那部分像素衰减较快。基于此,当功能图标覆盖部分第一显示区时,功能图标为动态显示。
进一步地,在显示画面持续时间内,功能图标移动以进行动态显示。显然的,功能图标移动具有一间隔时间,该间隔时间可以是默认的或者预设的也可以是依据显示画面持续时间而设置。例如,可以默认或者预设间隔时间为1~30秒,即可以是在间隔例如5秒、10秒、15秒、20秒图标102移动一次,这种默认方式比较适合显示画面持续时间较短且显示画面持续时间可以预期时。当显示画面持续时间较长且可以预判时,例如,在视频聊天或者会议过程中,显示画面持续时间一般较长,大概会有十几分钟乃至数个小时。此时可以设置功能图标每间隔30秒移动一次,一方面避免功能图标移动次数过于频繁,另一方面避免功能图标停留时间较长使得局部像素衰减过快。
在功能图标的动态显示过程中,以及在显示画面持续时间内,动态显示的功能图标大体上会形成一个覆盖区域,该覆盖区域大致上会完全覆盖第一显示区。换言之,在显示画面持续时间内,第一显示区内的像素会逐步的发光显示功能图标,在保证功能图标可以完整显示的同时,还可以保证第一显示区内的所有子像素都可以具有一定的不发光时间段,以避免局部像素长期保持发光而衰减过快。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显示屏的显示方法,通过控制第一显示区显示显示屏的功能图标,以及控制功能图标动态显示,以使得第一显示区内的像素会逐步的发光显示功能图标,在保证图标可以完整显示的同时,还可以保证第一显示区内的所有子像素都可以具有一定的不发光时间段,以避免局部像素长期保持发光而衰减过快,在保证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显示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异性的同时,提升显示屏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13,图13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200的部分叠层结构示意图,显示屏200大致上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阳极层201、发光层202以及阴极层203。其中,发光层202形成显示屏200的像素区域,即发光层202的发光材料在驱动电路的驱动下发光,进而实现显示屏200的显示效果。
可以理解的,阳极层201的材料为透明导电金属氧化物,厚度为20-200nm。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阳极层201的材料可以为ITO(即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或IZO(即IndiumZinc Oxide,氧化铟锌)。阴极层203的材料为透明导电金属氧化物,厚度为20nm-200nm。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阴极层203的材料可以为IZO(即Indium Zinc Oxide,氧化铟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请结合参阅图14和图15,图14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0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4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0的部分结构拆分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电子设备1000可以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等具有显示屏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大致上可以包括以下结构:显示屏组件10、壳体20以及传感器30;该显示屏组件10大致上可以包括显示屏300和显示屏盖板400。
可以理解的,在本申请部分实施例中,显示屏300可以采用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ctive 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AMOLED)或者被动式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Passivematrix OLED,PMOLED)制成。
具体而言,显示屏300包括第一显示区110和第二显示区120,第一显示区110复用为传感器设置区。第一显示区110的透光率不同于第二显示区120的透光率。可以理解的,显示屏300可以为前述实施例中的显示屏100或者显示屏200。
进一步地,显示屏盖板400贴设于显示屏300的显示面,以对显示面300进行保护,换言之,显示屏300指向显示屏盖板400的方向为显示屏组件10的出光方向。壳体20与显示屏组件10的显示屏盖板400连接,并共同围设形成容置空间11,显示屏组件10的显示屏300以及传感器30设于容置空间11内,传感器30对应于显示屏300的第一显示区110设置,且设置于显示屏300远离显示屏盖板400的一侧。其中,显示屏盖板400可以为玻璃材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设置不同透光率的第一显示区及第二显示区,使得显示屏具有符合摄像头或者光学传感器等传感器的透光率要求的显示区,以满足用户使用需求。另外,通过设置第一显示区与第二显示区的像素密度大体相同,使得第一显示区以及第二显示区的显示效果没有太大的差异性,保证了显示屏整体显示效果的一致性。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设备,请参阅图16,图16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设备900的结构组成示意图,该移动终端设备9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以及可穿戴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图示以手机为例。该移动终端设备900的结构大致上可以包括RF电路910、存储器920、输入单元930、显示单元940、传感器950、音频电路960、wifi模块970、处理器980以及电源990等。其中,RF电路910、存储器920、输入单元930、显示单元940、传感器950、音频电路960以及wifi模块970分别与处理器980连接;电源990用于为整个移动终端设备900提供电能。
具体而言,RF电路910用于接发信号;存储器920用于存储数据指令信息;输入单元930用于输入信息,具体可以包括触控面板931以及操作按键等其他输入设备932;显示单元940则可以包括显示面板941(即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屏)等;传感器950包括红外传感器、激光传感器等,用于检测用户接近信号、距离信号等;扬声器961以及传声器(或者麦克风)962通过音频电路960与处理器980连接,用于接发声音信号;wifi模块970则用于接收和发射wifi信号,处理器980用于处理移动终端设备的数据信息。关于显示屏的相关技术特征,请参阅上述显示屏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进行详细介绍。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置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显示区以及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不同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多个子像素,所述多个子像素被划分成多个子像素组,每一个所述子像素组包括并联或者串联的至少两个所述子像素,且一个所述子像素组电连接一个驱动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还包括第三显示区,所述第三显示区设于所述第一显示区与所述第二显示区之间;其中,所述子像素组电连接的驱动电路设于所述第三显示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显示区的单个像素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单个像素面积,以使得所述第三显示区的像素密度小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像素密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还包括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位于所述显示屏的顶部区域或者底部区域;其中,所述子像素组电连接的驱动电路设于所述非显示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单个像素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单个像素面积,以使得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单个像素面积为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单个像素面积的1/4-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像素密度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复用为传感器设置区,以使得传感器可透过所述第一显示区采集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显示画面的灰阶值小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显示画面的灰阶值。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显示屏盖板、传感器以及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屏,所述壳体与所述显示屏盖板连接,并共同围设形成容置空间,所述显示屏以及所述传感器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其中,所述传感器对应于所述第一显示区设置。
12.一种显示屏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单个像素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单个像素面积,所述显示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区的显示画面的灰阶值小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显示画面的灰阶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方法进一步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像素发光亮度不超过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像素发光亮度;
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区在所述显示屏的显示画面持续时间内显示所述显示屏的功能图标。
CN202010698646.7A 2020-07-17 2020-07-17 电子设备、显示屏及其显示方法 Pending CN1118852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98646.7A CN111885230A (zh) 2020-07-17 2020-07-17 电子设备、显示屏及其显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98646.7A CN111885230A (zh) 2020-07-17 2020-07-17 电子设备、显示屏及其显示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85230A true CN111885230A (zh) 2020-11-03

Family

ID=73155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98646.7A Pending CN111885230A (zh) 2020-07-17 2020-07-17 电子设备、显示屏及其显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85230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35637A (zh) * 2020-11-30 2021-03-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曲面屏的亮度补偿方法、亮度补偿设备及亮度补偿系统
CN112738302A (zh) * 2020-12-24 2021-04-30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
CN113690288A (zh) * 2021-08-24 2021-11-23 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4067696A (zh) * 2021-11-04 2022-02-18 信利(惠州)智能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设备
CN114564161A (zh) * 2020-11-27 2022-05-3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显示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4627770A (zh) * 2020-12-10 2022-06-14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2127269A1 (zh) * 2020-12-18 2022-06-23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5550478A (zh) * 2021-06-30 2022-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74748B1 (ko) * 2016-04-01 2017-09-06 티유시스템(주) 휴대폰을 이용한 자외선 영상 촬영장치
CN110098238A (zh) * 2019-05-15 2019-08-0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0430300A (zh) * 2019-09-16 2019-11-0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屏幕及终端
CN110634434A (zh) * 2019-09-11 2019-12-3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驱动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10648622A (zh) * 2019-10-31 2020-01-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706649A (zh) * 2019-10-31 2020-01-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009195A (zh) * 2019-12-23 2020-04-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结构、显示屏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210378415U (zh) * 2019-10-31 2020-04-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74748B1 (ko) * 2016-04-01 2017-09-06 티유시스템(주) 휴대폰을 이용한 자외선 영상 촬영장치
CN110098238A (zh) * 2019-05-15 2019-08-0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0634434A (zh) * 2019-09-11 2019-12-3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驱动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10430300A (zh) * 2019-09-16 2019-11-0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屏幕及终端
CN110648622A (zh) * 2019-10-31 2020-01-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706649A (zh) * 2019-10-31 2020-01-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0378415U (zh) * 2019-10-31 2020-04-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009195A (zh) * 2019-12-23 2020-04-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结构、显示屏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64161A (zh) * 2020-11-27 2022-05-3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显示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2435637A (zh) * 2020-11-30 2021-03-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曲面屏的亮度补偿方法、亮度补偿设备及亮度补偿系统
CN112435637B (zh) * 2020-11-30 2022-03-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曲面屏的亮度补偿方法、亮度补偿设备及亮度补偿系统
CN114627770B (zh) * 2020-12-10 2023-08-2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627770A (zh) * 2020-12-10 2022-06-14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2127269A1 (zh) * 2020-12-18 2022-06-23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738302A (zh) * 2020-12-24 2021-04-30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
WO2023273474A1 (zh) * 2021-06-30 2023-0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5550478A (zh) * 2021-06-30 2022-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3690288A (zh) * 2021-08-24 2021-11-23 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3690288B (zh) * 2021-08-24 2024-04-26 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4067696A (zh) * 2021-11-04 2022-02-18 信利(惠州)智能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设备
CN114067696B (zh) * 2021-11-04 2023-02-28 信利(惠州)智能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85230A (zh) 电子设备、显示屏及其显示方法
CN108520888B (zh) 显示屏及其显示装置
CN111128066B (zh) 终端屏幕、屏幕结构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终端
CN110706649B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627369B (zh) 显示屏的显示方法、显示屏、显示屏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US11257466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display method thereof
CN110190099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83363B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648622A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489681B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10943105B (zh) 显示结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10156379U (zh) 终端屏幕及终端
CN110599944A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1114032B2 (en) Display structur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728921B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38408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CN114144827B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JP2023500863A (ja)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11597892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67728A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14015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
EP3772754B1 (en) Terminal screen and terminal
CN209787228U (zh) 终端屏幕及终端
CN209859047U (zh) 终端屏幕及终端
CN210516182U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