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83696A - 一种oled屏体缺陷的修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oled屏体缺陷的修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83696A
CN111883696A CN202010870769.4A CN202010870769A CN111883696A CN 111883696 A CN111883696 A CN 111883696A CN 202010870769 A CN202010870769 A CN 202010870769A CN 111883696 A CN111883696 A CN 1118836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led screen
screen body
repairing
follow
light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7076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83696B (zh
Inventor
王正根
吴超进
孟祥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iwei Technology Zhu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Maxwell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Maxwell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Maxwell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7076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836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836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36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836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36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OLED屏体缺陷的修复方法,属于OLED柔性显示屏生产领域。本发明的OLED屏体缺陷修复方法,利用至少两个随动模组交替承载OLED屏体进行缺陷修复过程,缺陷修复过程通过准备阶段完成OLED屏体的输送,以及移动载台与点灯机构完成连接;通过修复阶段完成OLED屏体缺陷的对位和修复;通过结束阶段完成移动载台和点灯机构的归位。其中,至少两个随动模组中的一个随动模组执行修复阶段时,其余的随动模组执行准备阶段和/或修复阶段,因而能够有效地缩短不同随动模组交替进行OLED屏体缺陷修复的间隔时间,提高OLED屏体缺陷修复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OLED屏体缺陷的修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OLED柔性显示屏加工方法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OLED屏体缺陷的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OLED柔性显示屏与液晶显示器最大的区别点在于,OLED柔性显示屏能够弯曲变形,从而实现曲面显示。此外,相较于液晶显示器,OLED柔性显示屏的能耗更低,使用寿命更长,是未来显示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
在OLED柔性显示屏的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亮点之类的缺陷,因而需要执行多次检测工序,旨在尽可能早地检测出残次品,避免浪费成本。检测工序一般包括基板检测、面板检测、屏体检测等,这些检测工序分布在OLED柔性显示屏生产的各个环节。其中,残次品被检测出后,可以对残次品进行简单地分级,并对可修复的残次品进行修复。
相关领域中,可行的OLED柔性显示屏屏体的修复方法通常为激光修复,例如申请号为2017213293601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的一种OLED Cell缺陷维修设备,该设备设置有至少两个并列的具有移动载台的运输轨道;且其可移动激光修复装置可根据对应的OLEDCel1的身份信息移动到缺陷位置对OLED Cel1进行维修,斜度检测装置、点灯装置则可根据斜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的移动载台上待修复OLED Ce11位置斜度控制其电触头移动到适当位置,并准确的实现与OLED Ce11的电接触,从而点亮OLED Ce11以判断修复成功与否。
然而,可移动激光修复装置的激光单元交替对两个并列运输轨道上所运载的OLED屏体的缺陷进行修复时,可移动激光修复装置总是需要从一条轨道的上方移动至另一条轨道的上方,移动距离较长,因而延长了可移动激光修复装置对不同的OLED屏体进行修复的间隔时间,使得可移动激光修复装置的修复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利用可移动激光修复装置对两个以上的移动载台上的OLED屏体进行修复的效率不高的不足,提供一种OLED屏体缺陷修复方法,旨在通过两个以上的移动载台交替运动至OLED屏体下方的方式,提高激光修复装置对两个以上移动载台上的OLED屏体缺陷修复的效率。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一种OLED屏体缺陷的修复方法,利用至少两个随动模组交替承载OLED屏体进行缺陷修复过程,所述缺陷修复过程包括,
准备阶段:同一随动模组中,承载有OLED屏体的移动载台与配置有电触头的点灯机构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运动并会合;之后,移动载台与点灯机构完成连接;
修复阶段:电触头将OLED屏体点亮,移动载台带动点灯机构在随动模组上沿第一方向上同步运动,且随动模组在第二方向上移动,以使OLED屏体的缺陷对正于激光单元;之后,激光单元完成对缺陷的修复;
结束阶段:移动载台将点灯机构送回至初始位置;之后,移动载台和点灯机构分离,移动载台返回至移料位置;
至少两个随动模组中的一个随动模组执行修复阶段时,其余的随动模组执行准备阶段和/或修复阶段。
进一步地,所述修复阶段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电触头将OLED屏体点亮;
步骤2.2、锁定机构的锁定头缩回以放行点灯机构;然后,点灯机构在移动载台的牵引下,沿着第一滑动轨在第一方向上移动,并使OLED屏体上的缺陷在第一方向对正于激光单元;
步骤2.3、处于起始位置的随动模组沿着第二滑动轨在第二方向上移动,并使OLED屏体上的缺陷在第二方向对正于激光单元;
步骤2.4、当OLED屏体上的缺陷与激光单元完成位置对正后,激光单元对OLED屏体上的缺陷进行激光修复。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2和步骤2.3同步进行。
进一步地,所述结束阶段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随动模组沿着第二滑动轨在第二方向上移动,使得随动模组回到起始位置;
步骤3.2、点灯机构在移动载台的推动下,沿着第一滑动轨在第一方向上移动,使得点灯机构返回至初始位置;锁定机构的锁定头伸出,并将点灯机构锁定;
步骤3.3、OLED屏体熄灭,电触头与OLED屏体脱离接触并远离屏体运动;
步骤3.4、移动载台与点灯机构分离,移动载台承载着OLED屏体返回移料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1和步骤3.2同步进行。
进一步地,至少两个随动模组中的一个随动模组执行步骤2.2和步骤2.3的同时,其余的随动模组中的一个随动模组执行步骤3.1和/或步骤3.2。
进一步地,利用零点定位机构实现移动载台和点灯机构的连接/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准备阶段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移动载台带着OLED屏体朝向位于初始位置的点灯机构移动,并与点灯机构在初始位置处会合。
步骤1.2、移动载台和点灯机构通过零点定位机构完成连接。
步骤1.3、移动载台通过精调机构调整承载面的位置,使得OLED屏体与电触头的位置相对应;之后,电触头朝向OLED屏体运动并与向OLED屏体相接触。
进一步地,精调机构调整完OLED屏体与电触头的位置后,移动载台和点灯机构再通过零点定位机构完成连接。
进一步地,在准备阶段之前,将位于上下料装置进料工位F处的OLED屏体转移到位于移料位置处的移动载台上,完成上料;以及,
在结束阶段之后,将OLED屏体转移到物料转移装置的下料工位G上,完成下料。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OLED屏体缺陷修复方法,利用至少两个随动模组交替承载OLED屏体进行缺陷修复过程,缺陷修复过程通过准备阶段完成OLED屏体的输送,以及移动载台与点灯机构完成连接;通过修复阶段完成OLED屏体缺陷的对位和修复;通过结束阶段完成移动载台和点灯机构的归位。其中,至少两个随动模组中的一个随动模组执行修复阶段时,其余的随动模组执行准备阶段和/或修复阶段,因而能够有效地缩短不同随动模组交替进行OLED屏体缺陷修复的间隔时间,提高OLED屏体缺陷修复的效率。
(2)本发明中,OLED屏体上的缺陷在第一方向对正于激光单元的过程和在第二方向对正于激光单元的过程可以同步进行;同时,随动模组沿着第二滑动轨在第二方向上移动以使得随动模组回到起始位置,以及点灯机构在移动载台的推动下,沿着第一滑动轨在第一方向上移动,使得点灯机构返回至初始位置可以同步进行,因而可以进一步地缩短修复阶段和结束阶段的耗时,从而提高OLED屏体缺陷修复的效率。
(3)本发明中,一个随动模组进行随动模组沿着第二滑动轨在第二方向上移动以使得随动模组回到起始位置过程,以及点灯机构在移动载台的推动下,沿着第一滑动轨在第一方向上移动,使得点灯机构返回至初始位置过程时,另一个随动模组可以进行将OLED屏体上的缺陷在第一方向对正于激光单元的过程和在第二方向对正于激光单元的过程,因而可以更进一步地缩短修复阶段和结束阶段的耗时,从而提高OLED屏体缺陷修复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现本发明之OLED屏体激光修复方法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激光修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修复机构与随动模组配合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随动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移动载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XYθ定位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点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支撑臂和升降臂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电触头和移动载台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移动载台和点灯机构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移动载台和点灯机构处于分离状态下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中锁止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中锁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00、激光修复装置;101、底座;102、底架;110、龙门架;111、支架;112、横梁;120、随动模组;121、第一滑动轨;122、移动载台;1221、承载面;1222、放置位;1223、支撑缘;1224、载台滑动座;1225、精调机构;1226、第一连接件;1227、连接孔;123、点灯机构;1231、支撑臂;1232、升降臂;1233、电触头;1234、点灯滑动座;1235、锁止孔;1236、第二连接件;1237、连接凸起;1238、缓冲件;1239、背光源;124、锁定机构;1241、锁定头;1242、安装座;1243、锁定驱动件;130、移动模组;131、第二滑动轨;140、校准机构;150、修复机构;160、检测机构;200、物料转移装置;300、上下料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在相关领域中,通常使用激光修复技术实现OLED屏体的修复。其中,用以产生激光的激光单元滑动设置在可移动的龙门架上,激光单元可以通过龙门架的移动实现第一方向的移动,并通过与龙门架的横梁滑动连接的滑动底座的移动实现第二方向的移动,从而实现激光单元与OLED屏体上的缺陷的对位过程,因而上述修复方法可以称为激光单元主动式的激光修复方法。
具体的,激光单元主动式的激光修复方法,其具体包括以下阶段:
准备阶段:承载有OLED屏体的移动载台与配置有电触头的点灯机构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运动并会合;之后,移动载台与点灯机构完成连接。
修复阶段:电触头将OLED屏体点亮,龙门架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于OLED屏体运动,以使激光单元在第一方向上对正于OLED屏体的缺陷,并通过在龙门架上沿第二方向移动滑动底座的方式,使位于滑动底座上的激光单元在第二方向上对正于OLED屏体的缺陷;之后,激光单元完成对缺陷的修复。
结束阶段:移动载台返回至移料位置,激光单元返回至初始位置。
上述的激光单元主动式对位过程,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易对OLED屏体修复效果产生消极影响的问题是,龙门架本身的重量较大,其在移动过程中易引起其上的激光单元发生较为剧烈的抖动或振动,从而降低了激光单元与OLED屏体对正的准确度。此外,驱动大重量的龙门架频繁移动所需消耗的电能较多、龙门架相对于OLED屏体移动的位移精度较小、单个龙门架在多个OLED屏体间移动时所耗时间较长等问题均会降低OLED屏体激光修复的效率/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OLED屏体激光修复方法,通过相对于激光单元移动点灯机构和移动载台的方式,使得OLED屏体上的缺陷对正于激光单元,直接避免了激光单元的抖动或振动。
具体的,本实施方式的修复方法包括以下阶段:
准备阶段:承载有OLED屏体的移动载台与配置有电触头的点灯机构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运动并会合;之后,移动载台与点灯机构完成连接。
修复阶段:电触头将OLED屏体点亮,移动载台与点灯机构在第一方向上同步运动,以使OLED屏体的缺陷在第一方向上对正于激光单元,并在第二方向上同时调整移动载台和点灯机构与激光单元之间的相对距离,以使OLED屏体的缺陷在第二方向上对正于激光单元;之后,激光单元完成对缺陷的修复。
结束阶段:移动载台返回至移料位置,点灯机构返回至初始位置。
应当指出的是,本实施方式所称的第一方向可以是移动载台与点灯机构两者连线所在的方向,例如附图中所标识的x方向;第二方向可以是垂直于第一方向,并位于移动载台运动平面内的方向,例如附图中所标识的y方向;第三方向可以是垂直于移动载台运动平面的方向,例如附图中所标识的z方向。
显然,本实施方式所称的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均不是单一的一个方向,而是相对的两个方向。例如沿第一方向移动,既可以是沿第一方向前进,也可以沿第一方向后退,即,沿第一方向移动既可以指的是沿着附图中x方向移动,也可以指的是沿着附图中x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这是不矛盾的。
就修复阶段而言,OLED屏体被电触头点亮后,为实现承载有OLED屏体的移动载台与配置有电触头的点灯机构在第一方向上同步运动,移动载台和点灯机构之间可以通过可分离连接的方式实现同步运动和相对运动的转换。
可分离连接具体指的是移动载台和点灯机构可以处于连接状态,也可以处于分离状态。当移动载台和点灯机构处于分离状态时,移动载台和点灯机构在第一方向上可以进行相对运动,从而实现移动载台在激光修复装置及其上下游工序间对OLED屏体进行运送;当移动载台和点灯机构处于连接状态时,移动载台和点灯机构可以在第一方向上同步运动。
应当指出的是,本实施方式所称的同步运动,指的是移动载台和点灯机构同时在第一方向上运动时,移动载台和点灯机构之间在第一方向上保持相对静止,从而保证点灯机构的电触头和OLED屏体之间维持稳定的电连接,防止电触头和OLED屏体之间发生短路、断路、接触不良的问题,从而防止OLED屏体无法完成修复。
为了确保电触头和OLED屏体之间电连接的稳定性,移动载台和点灯机构之间在连接的同时,两者之间还要进行定位和限位,使得两者在第一方向上的运动是完全的同步的。因此,移动载台和点灯机构之间的可分离连接方式可以是电磁连接,也可以是通过零点定位机构实现连接,也可以是通过卡扣连接、过盈连接、销轴连接等其他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移动载台与点灯机构处于连接状态时,两者在第一方向上的同步运动,可以通过移动载台牵引/推动点灯机构实现,或者可以通过点灯机构牵引/推动移动载台实现。此外,也可以是移动载台和点灯机构各自移动,且控制两者的在第一方向上的速度相同。
为实现移动载台与点灯机构在第二方向上的移动,可以将移动载台与点灯机构设置在同一第一滑动轨之上,并形成为随动模组。此时,可以通过在第二方向上移动随动模组的方式,调整OLED屏体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使得OLED屏体上的缺陷在第二方向上对正于激光单元。
随动模组可以设置为两个以上,例如设置为两个,或三个,或更多个。因此,其中一个随动模组在执行修复阶段时,其余的随动模组可以执行准备阶段,或者执行结束阶段,或者先执行结束阶段再执行准备阶段。相对于只设置一个随动模组,设置两个以上的随动模组,可以使得激光单元不需等待随动模组完成结束阶段和准备阶段,便可对不同的OLED屏进行修复,从而提高本实施方式修复方法的修复效率。
此外,也可以通过在第二方向上移动激光单元的方式来调整移动载台和点灯机构与激光单元之间的相对距离。该方式虽然仍需要移动激光单元,但龙门架本身固定不动,因而激光单元的抖动也相对较小,也可达到本实施方式的所要获得的技术效果。
为实施上述所提供的修复方法,本实施方式提供了相应OLED屏体缺陷修复系统,以下将介绍修复系统的具体结构。
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的OLED屏体激光修复系统的结构,该系统具体包括激光修复装置100、物料转移装置200和上下料装置300。其中,按照整个修复方法的步骤顺序,先利用上下料装置300用于对OLED屏体进行上料,然后利用物料转移装置200将OLED屏体转移至激光修复装置100内,激光修复装置100完成对OLED屏体的修复,之后物料转移装置200将修复后的OLED屏体转移至上下料装置300内,最后上下料装置300完成OLED屏体的分类和下料。
具体的,上下料装置300具有进料工位F、暂存工位S和若干个下料工位G。装载有若干个OLED屏体的载盘到达进料工位F后,载盘上的OLED屏体依次被物料转移装置200转移走,空的载盘被传送至下料工位G内;当下料工位G内已经存在未被装满的载盘时,空的载盘被传送至暂存工位S;当下料工位G需要空载盘而进料工位F的载盘尚载有OLED屏体时,从暂存工位S取出空载盘并放置在相应的下料工位G内。
在相关领域中,OLED屏体修复完成之后,通常需要对OLED屏体进行检测和修复效果的评估,并根据结果将OLED屏体分为若干个级别。因此,本实施例的上下料装置300设置有三个下料工位G,即下料工位G1、下料工位G2和下料工位G3,分别对应三个不同的级别。当然,下料工位G的个数没有限制,可以根据具体的实施情况设置不同数量的下料工位G。
物料转移装置200可以包括若干个用于放置/运输OLED屏体的存料工位,以及能够对不同存料工位上的OLED屏体进行转移的转移机构。转移机构可以是四轴机械手、五轴机械手、六轴机械手,也可以是相关领域中常用于转移OLED屏体的机构。转移机构的结构没有具体限制,转移机构的数量也没有具体限制。
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中激光修复装置100的结构,激光修复装置100具体包括底座101,以及设置在底座101上的龙门架110、移动模组130和若干个随动模组120。其中,龙门架110固定设置在底座101上,龙门架110上设置有校准机构140、修复机构150和检测机构160。修复机构150的激光单元用于修复OLED屏体;校准机构140用于采集OLED屏体与移动载台122的相对位置信息;检测机构160用于采集OLED屏体上的缺陷信息。
龙门架110可以包括两个支架111,以及连接在两个支架111之间的横梁112。支架111与底座101之间为固定连接,横梁112相对于底座101是固定不动的。
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中修复机构150与随动模组120之间的配合关系。随动模组120的移动载台122和点灯机构123可以同步在第一方向上运动,同时随动模组120可以在移动模组130上沿第二方向上运动,因而能够实现修复机构150与随动模组120上所承载的OLED屏体对正定位,并实现修复机构150对于OLED屏体的修复工序。
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中随动模组120的具体结构。具体的,随动模组120可以包括第一滑动轨121、移动载台122和点灯机构123。其中,第一滑动轨121可以沿着第一方向设置,移动载台122和点灯机构123滑动设置在第一滑动轨121上,从而使得移动载台122和点灯机构123具备沿着第一方向移动的可能性。
在修复过程中,可以通过在第二方向上移动第一滑动轨的方式,将OLED屏体的缺陷在第一方向上对正于激光单元,具体是移动模组130包括了沿第二方向设置的若干个第二滑动轨131,例如是两个第二滑动轨131,或三个第二滑动轨131,或是更多个第二滑动轨131。第一滑动轨121滑动设置在第二滑动轨131上,并通过第一滑动轨121在第二滑动轨131上整体滑动的方式实现移动载台122上所承载的OLED屏体与激光单元在第一方向上的对正。
本实施例中,随动模组120设置为两个,两个随动模组120并排设置在移动模组130上。两个随动模组120可以交替移动至修复机构150下方,从而使得不同随动模组120上的移动载台122分别移动至激光单元所对应的位置处。
图5示出了本实例中移动载台122的具体结构。具体的,移动载台122可以包括载台滑动座1224、第一连接件1226和承载面1221。其中,载台滑动座1224与第一滑动轨121滑动连接;承载面1221位于载台滑动座1224之上,用于承载OLED屏体;第一连接件1226设置在载台滑动座1224上朝向于点灯机构123的一侧,用于与点灯机构123连接。
承载面1221上设有若干放置位1222,不同放置位1222之间的尺寸不相同,但所有放置位1222靠近于点灯机构123的一边是对齐的,从而方便于电触头1233将不同尺寸的OLED屏体点亮。承载面1221靠近于点灯机构123的一侧可以设置有支撑缘1223,该支撑缘1223可以突出于承载面1221设置,用于放置OLED屏体与电触头1233接触的边沿。支撑缘1223上可以开设有用于吸附OLED屏体的微孔。此外,支撑缘1223上也可以设置有用于提供光源的背光条,从而照亮OLED屏体。
为了精调OLED屏体与电触头1233之间的相对位置,确保电触头1233与OLED屏体之间电连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本实施例的移动载台122上还设置有精调机构1225。具体的,精调机构1225可以设置在载台滑动座1224之上,承载面1221设置在精调机构1225的运动端之上,并通过精调机构1225调整承载面1221相对于电触头1233的位置,从而完成电触头1233与OLED屏体间位置的精调。
其中,精调机构1225可以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精调轨和第二精调轨,以及旋转轴,第一精调轨和第二精调轨相互垂直设置,第一精调轨滑动设置在载台滑动座1224之上,第二精调轨滑动设置在第一精调轨之上,旋转轴设置在第二精调轨之上,承载面1221设置在旋转轴之上,因而承载面1221可以相对于载台滑动座1224在两个方向上调整位置和角度,从而实现承载面1221之上的OLED屏体与电触头1233之间相对位置的调整。
此外,参照图6,该实施例的精调机构1225也可以是相关领域中常用于在两个方向上微调待定位物位置的XYθ定位平台,例如但不限于申请号为2018201100157的中国专利文件所公开的XYθ定位平台。应当说明的是,XYθ定位平台的具体结构没有限制,只要能实现承载面1221在两个方向上相对于载台滑动座1224调整位置即可。
图7示出了本实施例的点灯机构123的结构。具体的,点灯机构123可以包括点灯滑动座1234、第二连接件1236和电触头1233。其中,点灯滑动座1234与第一滑动轨121滑动连接;第二连接件1236设置在第一滑动轨121上朝向于移动载台122的一侧,并与第一连接件1226配合实现移动载台122和点灯机构123的连接;电触头1233设置在第一滑动轨121之上,并能够相对于第一滑动轨121在第三方向上移动,从而使得移动载台122和点灯机构123连接后,电触头1233能够相对于OLED屏体移动并与其接触以实现电连接。
图8示出了电触头1233相对于点灯滑动座1234沿第三方向移动的具体实现方式。具体的,点灯滑动座1234上设置有支撑臂1231,支撑臂1231上滑动设置有升降臂1232,电触头1233设置在该升降臂1232之上。升降臂1232具体由设置在支撑臂1231或者点灯滑动座1234上的升降驱动件驱动,该升降驱动件可以是气缸、液压缸、电机中的一种,具体没有限制,只要能够实现升降臂1232在第三方向上滑动即可。
图9示出了电触头1233与移动载台122载台的配合关系。当移动载台122和点灯机构123连接后,电触头1233位于OLED屏体的上方,此时可通过升降驱动件驱动升降臂1232朝向OLED屏体移动,并使得电触头1233与OLED屏体接触以实现电连接。
图10示出了移动载台和点灯机构的配合关系。在本实施例中,移动载台122和点灯机构123之间可以通过连接孔1227和连接凸起1237配合的方式实现连接。连接孔1227内设置有若干个可以沿连接凸起1237径向运动的连接爪。连接时,当连接凸起1237伸入连接孔1227内后,连接爪可以沿连接凸起1237径向伸出,并通过若干个连接爪将连接凸起1237夹紧。
此外,本实施例也可以通过零点定位机构实现可分离连接,具体可以是相关领域中常用于实现两部件定位连接的零点定位机构,例如但不限于申请号为2019211271594的中国专利文件所公开的零点定位装置,本实施例的零点定位机构的具体结构没有限制,只要能够实现移动载台122和点灯机构123的连接即可。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零点定位机构的零点定位接头可以设置在第一连接件1226上,零点定位座可以设置在第二连接件1236上;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也可将零点定位接头设置在第二连接件1236上,同时将零点定位座设置在第一连接件1226上。连接时,零点定位接头伸入零点定位座之后,或是通过气压,或是通过油压,或是通过机械力,利用零点定位座将零点定位接头夹紧,从而实现移动载台122和点灯机构123的连接。
零点定位座将零点定位接头夹紧的具体过程和相应原理,可以参照相关领域中公开的方案或者按照厂家建议的方式实施,因而本实施例不再赘述相关内容。
为了提高移动载台122和点灯机构12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定位效果,零点定位机构可以设置为两组以上,例如两组,或三组,或更多组。具体的,可以将所有零点定位机构的零点定位座都设置在移动载台122上;也可以将所有零点定位机构的零点夹盘设置在移动载台122上;也可以将一部分的零点定位座设置在移动载台122上,另一部分的零点定位座设置在点灯机构123上。零点定位机构的设置方式具体没有限制。
此外,移动载台122和点灯机构123也可以通过电磁连接的方式实现可分离连接。具体的,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连接件1226可以是电磁铁,其在通电情况下能够产生磁力,从而将由磁性材料或可磁化化材料制成的第二连接件1236吸合在第一连接件1226,实现第一连接件1226和第二连接件1236的连接;当电磁铁处于断电情况下,第一连接件1226不再具有磁力,第一连接件1226和第二连接件1236不再相互吸合,从而实现移动载台122和点灯机构123的分离。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二连接件1236可以是电磁铁,第一连接件1226由磁性材料或可磁化化材料制成,使得第二连接件1236在通电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连接件1226吸合,同时第二连接件1236在断电情况下,第一连接件1226和第二连接件1236分离。
第一连接件1226和第二连接件1236可以均是电磁铁,当第一连接件1226和第二连接件1236均通电时,两者产生相互吸引的磁场,从而使得移动载台122和点灯机构123能够相互吸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实施例,移动载台122和点灯机构123处于分离状态下时,两者可以在第一方向上相互独立运动,从而完成会合;作为另一个实施例,移动载台122和点灯机构123处于分离状态下时,点灯机构123不能在第一方向上移动,也即点灯机构123在第一方向上仅能够由移动载台122牵引/推动移动。
图11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移动载台122和点灯机构123处于分离状态下的配合关系,即在分离状态下,点灯机构123不能在第一方向上移动的情况下,移动载台122和点灯机构123间的配合关系。
具体的,移动载台122可以由设置在第一滑动轨121上的载台驱动件驱使移动,载台驱动件可以是气缸,或是液压缸,或是电机,载台驱动件的具体类型没有限制。点灯机构123仅滑动连接在第一滑动轨121上。当移动载台122和点灯机构123处于连接状态时,移动载台122可以驱使点灯机构123沿着第一滑动轨121滑动;当移动载台122和点灯机构123处于分离状态时,点灯机构123停滞在第一滑动轨121上,其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不发生变化。
当移动载台122承载着OLED屏体朝向点灯机构123运动时,移动载台122可能与点灯机构123接触,从而促使点灯机构123移动,使得移动载台122与点灯机构123之间很难进行准确连接。因此,当移动载台122和点灯机构123处于分离状态时,可以将点灯机构123固定在第一滑动轨121上,从而方便于移动载台122和点灯机构123之间的连接。
图12示出了本实施例中锁止孔1235的结构,图13示出了本实施中锁定机构124的结构。具体的,可以在点灯滑动座1234下侧面开设锁止孔1235,并在点灯滑动座1234的下方设置锁定机构124,例如设置在第一滑动轨121上。通过锁定机构124上锁定头1241的伸缩,实现锁定机构124的配合锁止孔1235,完成锁定机构124对于点灯机构123的锁定/放行。
图13示出了本实施例中锁定机构的结构。具体的,锁定机构124可以包括安装座1242,以及设置在安装座1242上的锁定驱动件1243。锁定驱动件1243的运动端与锁定头1241连接,用以驱使锁定头1241相对于安装座1242伸缩。
锁止孔1235也可以开设在点灯机构123的侧面,或者顶面,例如设置在支撑臂1231的侧面上。锁定机构124的位置与锁止孔1235的位置相对应,同时,锁定头1241沿着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进行伸缩。
此外,也可以在点灯机构123设置锁定头1241,并在与锁定头1241对应的位置处设置用于开设锁止孔1235的锁定机构124。例如,当锁定头1241设置在点灯机构123点灯滑动座1234的下侧面时,可以将锁定机构124设置在第一滑动轨121上,同时使得锁定头1241朝向锁定机构124设置,并在锁定机构124上朝向锁定头1241的一面开设锁止孔1235。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减缓点灯机构123与锁定机构124会合时移动载台122对于点灯机构123的冲击力,点灯机构123与移动载台122之间还可以设置缓冲件1238。缓冲件1238可以设置在点灯机构123上,且缓冲件1238的可压缩端朝向移动载台122设置;缓冲件1238也可以设置在移动载台122上,且缓冲件1238的可压缩端朝向点灯机构123设置。
第二连接件1236上还可以设置背光源1239,该背光源1239朝向电触头1233设置。当移动载台122和点灯机构123会合连接后,支撑缘1223位于背光源1239和电触头1233之间,当OLED屏体被点亮后,背光源1239也被点亮,用于向提供OLED屏体提供背光,从而方便于检测机构160对OLED屏体上缺陷的位置的检测。
以下将介绍随动模组设置为两个以上时,利用本实施方式的修复系统对OLED屏体的缺陷进行激光修复的方法。
利用至少两个随动模组交替承载OLED屏体进行缺陷修复过程,该缺陷修复过程具体包括以下阶段,
1、准备阶段
步骤1.1、移动载台带着OLED屏体朝向位于初始位置的点灯机构移动,并与点灯机构在初始位置处会合。
步骤1.2、移动载台和点灯机构通过零点定位机构完成连接。
步骤1.3、移动载台通过精调机构调整承载面的位置,使得OLED屏体与电触头的位置相对应;之后,电触头朝向OLED屏体运动并与向OLED屏体相接触。
其中,移动载台122通过精调机构1225调整承载面1221位置的过程可以在移动载台122和点灯机构123连接之前完成,即精调机构1225调整完OLED屏体与电触头1233的位置后,移动载台122和点灯机构123再通过零点定位机构完成连接。
2、修复阶段
步骤2.1、电触头将OLED屏体点亮;
步骤2.2、锁定机构的锁定头缩回以放行点灯机构;然后,点灯机构在移动载台的牵引下,沿着第一滑动轨在第一方向上移动,并使OLED屏体上的缺陷在第一方向对正于激光单元;
步骤2.3、处于起始位置的随动模组沿着第二滑动轨在第二方向上移动,并使OLED屏体上的缺陷在第二方向对正于激光单元;
步骤2.4、当OLED屏体上的缺陷与激光单元完成位置对正后,激光单元对OLED屏体上的缺陷进行激光修复。
其中,步骤2.2和步骤2.3可以同步进行,从而减少OLED屏体上的待修复点与激光单元的位置对正所需的时间,从而提高激光修复效率。
3、结束阶段
步骤3.1、随动模组沿着第二滑动轨在第二方向上移动,使得随动模组回到起始位置;
步骤3.2、点灯机构在移动载台的推动下,沿着第一滑动轨在第一方向上移动,使得点灯机构返回至初始位置;锁定机构的锁定头伸出,并将点灯机构锁定;
步骤3.3、OLED屏体熄灭,电触头与OLED屏体脱离接触并远离屏体运动;
步骤3.4、移动载台与点灯机构分离,移动载台承载着OLED屏体返回移料位置。
其中,步骤3.1和步骤3.2可以同时进行,从而提高激光修复效率。步骤3.3可以在步骤3.4和步骤3.4之间的任一时刻进行,例如在步骤3.4和步骤3.1之间进行,又例如在步骤3.1和步骤3.2之间进行,又例如与步骤3.1和步骤3.2同时进行。
应当说明的是,由于随动模组设置为两组及两组以上,因而其中一组随动模组在执行修复阶段的过程中,其余的随动模组可以执行结束阶段和开始阶段,从而尽可能多地减少激光单元的等待时间,从而提高激光修复的效率。
作为进一步地优化,当一组随动模组执行完修复阶段时,另一组随动模组可以立刻开始执行修复阶段,即当一组随动模组执行完修复阶段并开始执行结束阶段时,另一组随动模组可以开始执行修复阶段,也即前一随动模组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远离激光单元的下方时,后一模组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开始朝向激光单元的下方移动,并完成OLED屏体的待修复点与激光单元的位置的对正。
这也就是说,至少两个随动模组中的一个随动模组执行步骤2.2和步骤2.3的同时,其余的随动模组中的一个随动模组执行步骤3.1和步骤3.2。
此外,在准备阶段之前,可以将位于上下料装置进料工位F处的OLED屏体转移到位于移料位置处的移动载台上,以实现OLED屏体的上料;在结束阶段之后,可以将OLED屏体转移到物料转移装置的下料工位G上,以实现OLED屏体的下料。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OLED屏体缺陷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至少两个随动模组交替承载OLED屏体进行缺陷修复过程,所述缺陷修复过程包括,
准备阶段:同一随动模组中,承载有OLED屏体的移动载台与配置有电触头的点灯机构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运动并会合;之后,移动载台与点灯机构完成连接;
修复阶段:电触头将OLED屏体点亮,移动载台带动点灯机构在随动模组上沿第一方向上同步运动,且随动模组在第二方向上移动,以使OLED屏体的缺陷对正于激光单元;之后,激光单元完成对缺陷的修复;
结束阶段:移动载台将点灯机构送回至初始位置;之后,移动载台和点灯机构分离,移动载台返回至移料位置;
至少两个随动模组中的一个随动模组执行修复阶段时,其余的随动模组执行准备阶段和/或修复阶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OLED屏体缺陷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阶段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电触头将OLED屏体点亮;
步骤2.2、锁定机构的锁定头缩回以放行点灯机构;然后,点灯机构在移动载台的牵引下,沿着第一滑动轨在第一方向上移动,并使OLED屏体上的缺陷在第一方向对正于激光单元;
步骤2.3、处于起始位置的随动模组沿着第二滑动轨在第二方向上移动,并使OLED屏体上的缺陷在第二方向对正于激光单元;
步骤2.4、当OLED屏体上的缺陷与激光单元完成位置对正后,激光单元对OLED屏体上的缺陷进行激光修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OLED屏体缺陷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2和步骤2.3同步进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OLED屏体缺陷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束阶段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随动模组沿着第二滑动轨在第二方向上移动,使得随动模组回到起始位置;
步骤3.2、点灯机构在移动载台的推动下,沿着第一滑动轨在第一方向上移动,使得点灯机构返回至初始位置;锁定机构的锁定头伸出,并将点灯机构锁定;
步骤3.3、OLED屏体熄灭,电触头与OLED屏体脱离接触并远离屏体运动;
步骤3.4、移动载台与点灯机构分离,移动载台承载着OLED屏体返回移料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OLED屏体缺陷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1和步骤3.2同步进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OLED屏体缺陷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随动模组中的一个随动模组执行步骤2.2和步骤2.3的同时,其余的随动模组中的一个随动模组执行步骤3.1和/或步骤3.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OLED屏体缺陷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零点定位机构实现移动载台和点灯机构的连接/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OLED屏体缺陷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准备阶段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移动载台带着OLED屏体朝向位于初始位置的点灯机构移动,并与点灯机构在初始位置处会合;
步骤1.2、移动载台和点灯机构通过零点定位机构完成连接;
步骤1.3、移动载台通过精调机构调整承载面的位置,使得OLED屏体与电触头的位置相对应;之后,电触头朝向OLED屏体运动并与向OLED屏体相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OLED屏体缺陷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精调机构调整完OLED屏体与电触头的位置后,移动载台和点灯机构再通过零点定位机构完成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OLED屏体缺陷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准备阶段之前,将位于上下料装置进料工位F处的OLED屏体转移到位于移料位置处的移动载台上,完成上料;以及,
在结束阶段之后,将OLED屏体转移到物料转移装置的下料工位G上,完成下料。
CN202010870769.4A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oled屏体缺陷的修复方法 Active CN1118836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70769.4A CN111883696B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oled屏体缺陷的修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70769.4A CN111883696B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oled屏体缺陷的修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83696A true CN111883696A (zh) 2020-11-03
CN111883696B CN111883696B (zh) 2022-06-21

Family

ID=73199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70769.4A Active CN111883696B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oled屏体缺陷的修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83696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0726A (zh) * 2007-10-22 2008-03-1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面板点灯测试机及其检测方法
CN201210207Y (zh) * 2008-06-02 2009-03-18 庄添财 手动镭射修补机
CN104101744A (zh) * 2013-04-10 2014-10-15 佛山市国星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探针卡及led快速点测装置及方法
CN104698635A (zh) * 2015-03-31 2015-06-10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液晶面板修复设备
CN207441756U (zh) * 2017-10-14 2018-06-01 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LED Cell 缺陷维修设备
CN111571003A (zh) * 2020-05-20 2020-08-25 北京兆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修复柔性oled显示器件缺陷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0726A (zh) * 2007-10-22 2008-03-1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面板点灯测试机及其检测方法
CN201210207Y (zh) * 2008-06-02 2009-03-18 庄添财 手动镭射修补机
CN104101744A (zh) * 2013-04-10 2014-10-15 佛山市国星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探针卡及led快速点测装置及方法
CN104698635A (zh) * 2015-03-31 2015-06-10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液晶面板修复设备
CN207441756U (zh) * 2017-10-14 2018-06-01 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LED Cell 缺陷维修设备
CN111571003A (zh) * 2020-05-20 2020-08-25 北京兆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修复柔性oled显示器件缺陷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83696B (zh) 2022-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86780C (zh) 车体组装方法
CN103569641B (zh) 多功能翻转装置及翻转方法
US11715655B1 (en) Flexure-based continuous ejector pin mechanism for mini/micro chip mass transfer
CN207441756U (zh) 一种OLED Cell 缺陷维修设备
CN202704503U (zh) 多功能翻转装置
JP2004212081A (ja) 搬送アーム機構、搬送アーム機構を用いた移動式プローブカード搬送装置及びプローブ装置
CN213093228U (zh) 一种oled屏体移动载台
CN105828958A (zh) 涂布构件、涂布装置及涂布方法
CN111883696B (zh) 一种oled屏体缺陷的修复方法
CN213080386U (zh) 随动模组、oled屏体激光修复装置、以及缺陷修复系统
CN112059403B (zh) 一种点灯机构随动式oled屏体激光修复方法
KR101229799B1 (ko) 레이저 리페어 장치
CN213080385U (zh) 一种oled屏体点灯机构
CN112072003B (zh) 一种oled屏体背面修复方法及双面修复方法
CN111958101A (zh) 随动模组、oled屏体激光修复装置和方法、以及缺陷修复系统
TWI637889B (zh) 貼合製程之元件搬送方法及裝置
CN218885376U (zh) 一种显示模组检测设备
CN214160336U (zh) 一种汽车车灯装配装置
KR200424280Y1 (ko) 자동 램프 장착부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유닛 조립장치
KR100827211B1 (ko) 자동 램프 장착부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유닛 조립장치
CN114473438A (zh) 用于机动车热交换器内零部件的安装装置
CN106526922B (zh) 基板修复方法及装置、按压机构、基板修复设备
CN218859740U (zh) 一种面板移栽装置及面板检测设备
CN220073569U (zh) 一种高效稳定的应用于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激光划刻机
KR102081611B1 (ko) 디스플레이 패널 검사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28

Address after: Room 377, Floor 1, Zone C, Building 24, Gangwan 1, Jintang Road, Tangjiawan Town, High-tech Zone,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9085 (centralized office area)

Patentee after: Maiwei Technology (Zhuhai)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28, Ludang Road, Wujia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ZHOU MAXWELL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