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83048A - 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驱动电路、方法、模组、面板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驱动电路、方法、模组、面板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83048A
CN111883048A CN202010799100.0A CN202010799100A CN111883048A CN 111883048 A CN111883048 A CN 111883048A CN 202010799100 A CN202010799100 A CN 202010799100A CN 111883048 A CN111883048 A CN 1118830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signal
control
driving
control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9910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83048B (zh
Inventor
南洋
王丽花
杨晓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9910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8304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830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30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830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30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Led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驱动电路、方法、模组、面板及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该驱动电路,包括信号输入模块、放大模块、稳压模块、控制信号传输模块、开关模块和驱动模块;开关模块的第一端与信号输入模块、放大模块、稳压模块连接,开关模块的第二端与驱动模块连接,开关模块的控制端与控制信号传输模块连接,驱动模块被配置为与发光二极管连接;放大模块用于接收第一升压信号,并根据第一升压信号使传输至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的数据信号的电压升高;稳压模块用于稳定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利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驱动电路驱动能力,满足发光二极管的驱动要求。

Description

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驱动电路、方法、模组、面板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驱动电路、方法、模组、面板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主动式矩阵(Active-Matrix,AM)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显示装置由于其电流调控精确度高、显示亮态画面亮度高、显示暗态画面可趋近于零亮度等优势被广泛使用。
主动式矩阵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中的驱动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的输出能力有限,在主动式矩阵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中驱动电路的器件的迁移率较低的情况下,会导致驱动电流过小,无法满足发光二极管的驱动要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驱动电路、方法、模组、面板及装置,能够提高驱动电路驱动能力,满足发光二极管的驱动要求。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包括:用于驱动发光二极管的驱动单元,驱动单元包括信号输入模块、放大模块、稳压模块、控制信号传输模块、开关模块和驱动模块;开关模块的第一端与信号输入模块、放大模块、稳压模块连接,开关模块的第二端与驱动模块连接,开关模块的控制端与控制信号传输模块连接,驱动模块被配置为与发光二极管连接;信号输入模块用于接收第一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在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将数据信号传输至开关模块的第一端;放大模块用于接收第一升压信号,并根据第一升压信号使传输至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的数据信号的电压升高;控制信号传输模块用于接收第二控制信号、第三控制信号和第二升压信号,在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根据第三控制信号和第二升压信号形成第四控制信号传输至开关模块的控制端;开关模块用于在第四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将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的数据信号传输至开关模块的第二端;稳压模块用于稳定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驱动模块用于在数据信号的控制下,控制发光二极管发光。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的驱动方法,应用于第一方面中的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该方法包括:由信号输入模块根据接收的第一控制信号导通,将数据信号传输至开关模块的第一端;在数据信号从生效电平切换至失效电平之前,由信号输入模块根据接收的第一控制信号关断;由控制信号传输模块根据接收的第二控制信号导通,将第三控制信号传输至开关模块的控制端;由放大模块根据接收的第一升压信号,使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的数据信号的电压升高;由控制信号传输模块根据接收的第二升压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形成开关模块的控制端的第四控制信号,以使开关模块导通,将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电压升高的数据信号传输驱动模块;由开关模块根据接收的第二升压信号关断;由稳压模块稳定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由驱动模块根据传输来的数据信号导通,以控制发光二极管发光。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和多个第一方面中的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驱动电路,背光模组具有多个背光区域,每个背光区域设置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一个背光区域中的发光二极管与一个驱动电路电连接。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和多个第一方面中的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具有多个显示区域,每个显示区域设置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一个显示区域中的发光二极管与一个驱动电路电连接。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三方面中的背光模组和/或第四方面中的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驱动电路、方法、模组、面板及装置,通过信号输入模块、放大模块、稳压模块、控制信号传输模块、开关模块和驱动模块相互协作,以将数据信号传输至驱动模块,控制驱动模块导通或断开,从而控制发光二极管发光。其中,放大模块可根据第一升压信号升高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的数据信号的电压,并通过稳压模块稳定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避免出现开关模块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电压差较大的情况,防止开关模块的第二端向开关模块的第一端漏电,从而避免降低通过开关模块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传输至驱动模块的数据信号。通过放大模块根据第一升压信号升高数据信号的电压,以及通过稳压模块稳定开关模块第一端的电压,以保证传输至驱动模块的数据信号的驱动能力足够使驱动模块有效导通,增大了驱动电流,能够满足发光二极管的驱动要求。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可以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与图1对应的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与图1示出的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对应的信号时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驱动电路中控制驱动模块的信号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中驱动电路中控制驱动模块的信号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流与数据信号的电压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与图8对应的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与图8示出的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对应的信号时序图;
图11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申请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的更好的理解。本申请决不限于下面所提出的任何具体配置和算法,而是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的前提下覆盖了元素、部件和算法的任何修改、替换和改进。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没有示出公知的结构和技术,以便避免对本申请造成不必要的模糊。
主动式矩阵(Active-Matrix,AM)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装置可利用包括晶体管如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的驱动电路来驱动发光二极管发光,以实现主动式矩阵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
驱动电路的输入信号一般由驱动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提供,但驱动集成电路的输出能力有限,使得驱动电流较小,无法满足发光二极管的驱动要求。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驱动电路、方法、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能够提高驱动电路的驱动能力,增大驱动电流,从而满足发光二极管的驱动要求。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包括用于驱动发光二极管DL的驱动单元。发光二极管DL一侧连接工作电源V1,另一侧连接该驱动单元。该驱动单元可包括信号输入模块11、放大模块12、稳压模块13、控制信号传输模块14、开关模块15和驱动模块16。
开关模块15的第一端与信号输入模块11、放大模块12、稳压模块13连接。开关模块15的第二端与驱动模块16连接。开关模块15的控制端与控制信号传输模块14连接。驱动模块16被配置为与发光二极管DL连接。在图1中将开关模块15的第一端标记为A,将开关模块15的第二端标记为B。
信号输入模块11用于接收第一控制信号SW1和数据信号Vdata,在第一控制信号SW1的控制下,将数据信号Vdata传输至开关模块15的第一端。第一控制信号SW1可控制信号输入模块11的导通或关断,以控制是否将数据信号Vdata传输至开关模块15的第一端。数据信号Vdata可由驱动集成电路提供,在此并不限定。
放大模块12用于接收第一升压信号Vup1,并根据第一升压信号Vup1使传输至开关模块15的第一端的数据信号Vdata的电压升高。可通过对第一升压信号Vup1的电压大小的设定,来调节传输至开关模块15的第一端的数据信号Vdata升高的程度。第一升压信号Vup1可由驱动集成电路提供,在此并不限定。
控制信号传输模块14用于接收第二控制信号SW2、第三控制信号SW3和第二升压信号Vup2,在第二控制信号SW2的控制下,根据第三控制信号SW3和第二升压信号Vup2形成第四控制信号传输至开关模块15的控制端。第二控制信号SW2可控制控制信号传输模块14的导通或关断,从而控制是否能够使开关模块15的控制端的信号为第四控制信号。在一些示例中,第四控制信号可为经第二升压信号Vup2作用后的第三控制信号SW3。经过第二升压信号Vup2对第三控制信号SW3作用得到的第四控制信号足够使得开关模块15导通,避免了驱动能力不足引起的开关模块15无法导通的情况。第二控制信号SW2、第三控制信号SW3和第二升压信号Vup2可由驱动集成电路提供,在此并不限定。
开关模块15用于在第四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将开关模块15的第一端的数据信号Vdata传输至开关模块15的第二端。第四控制信号可控制开关模块15的导通或关断,从而控制是否将开关模块15的第一端的数据信号Vdata传输至开关模块15的第二端。
稳压模块13用于稳定开关模块15的第一端的电压。即稳压模块13保证开关模块15第一端的电压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尤其在数据信号Vdata从生效电平切换至失效电平如从高电平切换至低电平的情况下,避免由于开关模块15第一端的电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导致的开关模块15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的电压差较大,从而避免由于关模块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的电压差较大引发的对驱动模块16的驱动力带来的不良影响。
驱动模块16用于在数据信号Vdata的控制下,控制发光二极管DL发光。该数据信号Vdata为经第一升压信号Vup1作用后的数据信号Vdata,能够有效地控制驱动模块16导通,以增大流经发光二极管DL的驱动电流,提高驱动力。
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控制信号SW1、第二控制信号SW2、第三控制信号SW3、第四控制信号、数据信号Vdata、第一升压信号Vup1和第二升压信号Vup2可包括生效电平和失效电平。生效电平为上述信号生效对应的电平,失效电平为上述信号失效对应的电平。例如,在第一控制信号SW1为生效电平的情况下,信号输入模块11导通;在第一控制信号SW1为失效电平的情况下,信号输入模块11关断。又例如,在第二控制信号SW2为生效电平的情况下,控制信号传输模块14导通;在第二控制信号SW2为失效电平的情况下,控制信号传输模块14关断。在一些示例中,生效电平可为高电平,失效电平可为低电平。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信号输入模块11、放大模块12、稳压模块13、控制信号传输模块14、开关模块15和驱动模块16相互协作,以将数据信号Vdata传输至驱动模块16,控制驱动模块16导通或断开,从而控制发光二极管DL发光。其中,放大模块12可根据第一升压信号Vup1升高开关模块15的第一端的数据信号Vdata的电压,并通过稳压模块13稳定开关模块15的第一端的电压,避免出现开关模块15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电压差较大的情况,防止开关模块15的第二端向开关模块15的第一端漏电,从而避免降低通过开关模块15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传输至驱动模块16的数据信号Vdata。通过放大模块12根据第一升压信号Vup1升高数据信号Vdata的电压,以及通过稳压模块13稳定开关模块15第一端的电压,以保证传输至驱动模块16的数据信号Vdata的驱动能力足够使驱动模块16有效导通,增大了驱动电流,能够满足发光二极管DL的驱动要求。
而且,稳压模块13对开关模块15的第一端电压的稳定作用,还使得传输至驱动模块16的数据信号Vdata稳定性强,也提高了该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下面介绍如图1所示的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对应的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的驱动方法。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与图1对应的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的驱动方法可包括步骤S201至步骤S208。在本实施例中以生效电平为高电平,失效电平为低电平为例进行说明,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与图1示出的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对应的信号时序图。
在步骤S201中,由信号输入模块根据接收的第一控制信号导通,将数据信号传输至开关模块的第一端。
如图3所示,第一控制信号SW1为高电平,信号输入模块11导通,将为高电平的数据信号Vdata传输至开关模块15的第一端。
在步骤S202中,在数据信号从生效电平切换至失效电平之前,由信号输入模块根据接收的第一控制信号关断。
如图3所示,在数据信号Vdata从高电平切换至低电平之前,第一控制信号SW1切换为低电平,信号输入模块11关断,将高电平的数据信号Vdata锁入开关模块15的第一端。
在步骤S203中,由控制信号传输模块根据接收的第二控制信号导通,将第三控制信号传输至开关模块的控制端。
如图3所示,第二控制信号SW2为高电平,控制信号传输模块14导通,将第三控制信号SW3传输至开关模块15的控制端。第三控制信号SW3具体可为一高电平的恒压信号,在此并不限定。
在步骤S204中,由放大模块根据接收的第一升压信号,使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的数据信号的电压升高。
如图3所示,第一升压信号Vup1为高电平,利用该高电平的第一升压信号Vup1提升开关模块15第一端的数据信号Vdata的电压,即提升开关模块15第一端的电压。
在步骤S205中,由控制信号传输模块根据接收的第二升压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形成开关模块的控制端的第四控制信号,以使开关模块导通,将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电压升高的数据信号传输驱动模块。
如图3所示,第二升压信号Vup2为高电平,利用该高电平的第二升压信号Vup2提升开关模块15控制端的第三控制信号SW3的电压,以生成第四控制信号。具体地,第四控制信号即为根据第二升压信号Vup2提升电压的第三控制信号SW3。第三控制信号SW3为高电平信号,提升电压后的第三控制信号SW3即第四控制信号也为高电平信号。开关模块15导通,将开关模块15第一端的电压升高的数据信号Vdata传输至驱动模块16。具体地,可根据该电压升高的数据信号Vdata对驱动模块16充电。
在步骤S206中,由开关模块根据接收的第二升压信号关断。
如图3所示,第二升压信号Vup2由高电平切换为低电平,开关模块15的控制端的数据电压在没有高电平的第二升压信号Vup2作用的情况下,不足以导通开关模块15,开关模块15关断。
在步骤S207中,由稳压模块稳定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
稳压模块13稳定开关模块15的第一端的电压,避免开关模块15的第一端的电压下降,避免开关模块15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电压差增大导致的漏电,从而避免写入开关模块15的第二端的数据信号Vdata的电压下降,影响驱动模块16的控制以及驱动电流的变化,能够避免驱动电流减小,避免驱动电路的驱动能力下降。
在步骤S208中,由驱动模块根据传输来的数据信号导通,以控制发光二极管发光。
传输来的高电平的数据信号Vdata的电压由稳压模块13稳定,可使驱动模块16导通,驱动发光二极管DL发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放大模块12根据第一升压信号Vup1升高开关模块15的第一端的数据信号Vdata的电压,并通过稳压模块13稳定开关模块15的第一端的电压,避免出现开关模块15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电压差较大的情况,防止开关模块15的第二端向开关模块15的第一端漏电,从而避免降低通过开关模块15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传输至驱动模块16的数据信号Vdata。通过放大模块12根据第一升压信号Vup1升高数据信号Vdata的电压,以及通过稳压模块13稳定开关模块15第一端的电压,以保证传输至驱动模块16的数据信号Vdata的驱动能力足够使驱动模块16有效导通,增大了驱动电流,能够满足发光二极管DL的驱动要求。
而且,稳压模块13对开关模块15的第一端电压的稳定作用,还使得传输至驱动模块16的数据信号Vdata稳定性强,也提高了该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下面以本申请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中控制驱动模块的信号的电压和现有技术中驱动电路中控制驱动模块的信号的电压为例进行对比。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驱动电路中控制驱动模块的信号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图5为现有技术中驱动电路中控制驱动模块的信号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横坐标表示时间,单位为毫秒。纵坐标表示控制驱动模块的信号的电压,单位为伏特。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控制驱动模块的信号的电压并未下降,始终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稳定性强。如图5所示,横坐标表示时间,单位为毫秒。纵坐标表示控制驱动模块的信号的电压,单位为伏特。采用现有技术中驱动电路,控制驱动模块的信号的电压在每个时间段内均会有所下降,即控制驱动模块的信号的电压一致有所波动,稳定性差。由此可得,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驱动电路的稳定性和驱动能力更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的灰阶与流经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流呈正相关关系。驱动电流与数据信号的电压呈线性关系。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流与数据信号的电压的对应关系示意图。图6中的横坐标表示数据信号的电压,单位为伏特;纵坐标表示驱动电流,单位为毫安。如图6所示,数据信号的电压越高,驱动电流越大。本申请实施例中开关模块的第二端的电压与传输至驱动模块用于控制驱动模块的数据信号的电压相同。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稳压模块能够稳定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从而能够保证开关模块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电压差较大的情况,从而避免开关模块的第二端向第一端漏电,保证在当前灰阶下传输至驱动模块用于控制驱动模块的数据信号的电压稳定,能够保持驱动电流与数据信号的电压之间的线性关系,提高发光二极管灰阶控制的精确度。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图1所示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中各个模块的具体结构。
上述信号输入模块11可包括第一晶体管T1。第一晶体管T1的控制端被配置为接收第一控制信号SW1。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端被配置为接收数据信号Vdata。第一晶体管T1的第二端与开关模块15的第一端、放大模块12、稳压模块13连接。
上述放大模块12包括第一电容C1。第一电容C1的一端被配置为接收第一升压信号Vup1。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与开关模块15的第一端、稳压模块13、信号输入模块11连接。
上述稳压模块13包括第二电容C2。第二电容C2的一端被配置为接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与开关模块15的第一端、信号输入模块11、稳压模块13连接。
上述控制信号传输模块14可包括并联连接的信号传输单元141和放大单元142。
其中,信号传输单元141用于在第二控制信号SW2的控制下,将第三控制信号SW3传输至开关模块15的控制端。
放大单元142用于根据第二升压信号Vup2,使第三控制信号SW3的电压升高,将电压升高后的第三控制信号SW3作为第四控制信号。
在一些示例中,信号传输单元141可包括第二晶体管T2。第二晶体管T2的控制端被配置为接收第二控制信号SW2。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端被配置为接收第三控制信号SW3。第二晶体管T2的第二端与开关模块15的控制端、放大单元142连接。
放大单元142可包括第三电容C3。第三电容C3的一端配置为接地。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与开关模块15的控制端、信号传输单元141连接。
上述开关模块15包括第三晶体管T3,第三晶体管T3的控制端与控制信号传输模块14连接。在图7中将第三晶体管T3的第一端标记为A,将第三晶体管T3的第二端标记为B。
上述驱动模块16包括第四晶体管T4和第四电容C4。第四晶体管T4的控制端与开关模块15的第二端、第四电容C4的一端连接。第四晶体管T4的第一端被配置为与发光二极管DL连接。第四晶体管T4的第二端被配置为接地。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配置为接地。
下面以图3所示的信号时序以及上述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为例来说明图7所示的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的工作过程。
第一控制信号SW1为高电平,第一晶体管T1导通,将为高电平的数据信号Vdata传输至第三晶体管T3的第一端。
数据信号Vdata从高电平切换至低电平之前,第一控制信号SW1切换为低电平,第一晶体管T1关断,将高电平的数据信号Vdata锁入第三晶体管T3的第一端,即第三晶体管T3的第一端的电压为高电平。
第二控制信号SW2为高电平,第二晶体管T2导通,将第三控制信号SW3传输至第三晶体管T3的控制端。
第一升压信号Vup1为高电平,利用该第一升压信号Vup1通过第一电容C1对第三晶体管T3的第一端处的数据信号Vdata升压,使得第三晶体管T3的第一端处的数据信号Vdata的电压升高。
第二升压信号Vup2为高电平,该高电平的第二升压信号Vup2可通过第三电容C3对第三晶体管T3的控制端处的第三控制信号SW3升压,以提高电压升高后的第三控制信号SW3即第四控制信号的驱动能力,使第三晶体管T3能够导通。第三晶体管T3导通,可将电压升高后的第三控制信号SW3即第四控制信号传输至第三晶体管T3的第二端。第三晶体管T3的第二端与第四晶体管T4的控制端连接,因此,电压升高后的第三控制信号SW3即第四控制信号也传输到了第四晶体管T4的控制端。电压升高后的第三控制信号SW3即第四控制信号的驱动能力足以使第四晶体管T4导通。
第二升压信号Vup2由高电平切换为低电平,不再对第三控制信号SW3升压,未升压的第三控制信号SW3不足以使第三晶体管T3导通,则第三晶体管T3关断。
第二电容C2由于具有储能和释能的功能,能够稳定第三晶体管T3的第一端的电压,避免第三晶体管T3的第一端的电压快速下降,以保证第三晶体管T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电压差极小甚至无电压差,防止第三晶体管T3的第二端向第一端漏电,保证第四晶体管T4的控制端的电压稳定,即保证传输到第四晶体管T4的数据信号Vdata的电压稳定,足以支持第四晶体管T4导通,实现发光二极管DL的驱动。
在一些示例中,通过上述稳压模块13的稳压功能,能够精确匹配符合发光二极管DL的驱动电流。例如,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驱动电路,能够匹配0.5毫安至2毫安的驱动电流。
为了保证每一帧图像显示均不会受到残留信号的影响,可对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驱动电路中的部分模块进行复位。图8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8与图1的不同之处在于,该驱动电路中驱动单元还可包括第一复位模块17和第二复位模块18。
第一复位模块17与开关模块15的第二端、驱动模块16连接。第一复位模块17被配置为接地,用于接收第一复位信号,在第一复位信号的控制下对驱动模块16复位。利用第一复位模块17对驱动模块16进行复位,避免残留在驱动模块16上的信号影响对驱动模块16的控制,以提高对发光二极管DL的驱动效果和驱动精准度。
第二复位模块18与开关模块15的控制端、控制信号传输模块14连接。第二复位模块18被配置为接地,用于接收第二复位信号,在第二复位信号的控制下对开关模块15的控制端复位。利用第二复位模块18对开关模块15的控制端复位,避免残留在开关模块15上使得信号影响对开关模块15的控制,以提高对发光二极管DL的驱动效果和驱动精准度。
下面介绍如图8所示的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对应的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的驱动方法。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与图8对应的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图8与图2的不同之处在于,图8所示的该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的驱动方法还可包括步骤S209、步骤S210和步骤S211;图2所示的步骤S201可具体细化为步骤S2011和步骤S2012。在本实施例中以生效电平为高电平,失效电平为低电平为例进行说明,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与图8示出的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对应的信号时序图。
在步骤S2011中,在数据信号为失效电平的情况下,由信号输入模块根据接收的第一控制信号导通,将数据信号传输至开关模块的第一端,以利用数据信号对稳压模块和信号放大模块复位。
如图10所示,第一控制信号SW1切换至高电平的时刻要早于数据信号Vdata切换至高电平的时刻。在数据信号Vdata为低电平还未切换为高电平时,第一控制信号SW1为高电平,信号输入模块11导通,将为低电平的数据信号Vdata传输至开关模块15的第一端。开关模块15的第一端与稳压模块13、信号放大模块12连接,因此,可利用为低电平的数据信号Vdata对稳压模块13和信号放大模块12复位,消除稳压模块13、信号放大模块12上可能残留的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数据信号Vdata可实现对稳压模块13和信号放大模块12的复位,不需要额外提供专门的复位信号,减少了所需信号的数目。在信号由驱动IC提供的情况下,还可降低驱动IC的开发难度。
在步骤S2012中,在数据信号为生效电平的情况下,由信号输入模块根据接收的第一控制信号导通,将数据信号传输至开关模块的第一端。
如图10所示,在数据信号Vdata已经切换为高电平的情况下,第一控制信号SW1仍为高电平,信号输入模块11导通,将为高电平的数据信号Vdata传输至开关模块15的第一端。
在步骤S209中,由第一复位模块根据接收的第一复位信号导通,对驱动模块进行复位。
在一些示例中,步骤S209可在步骤S205之前执行。如图10所示,第一复位信号为高电平,第一复位模块17导通。第一复位模块17与驱动模块16连接,第一复位模块17导通,对驱动模块16进行复位。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复位模块17可配置为接地。对应地,第一复位模块17导通,驱动模块16与第一复位模块17连接的一端相当于接地,实现了对驱动模块16的复位。
在步骤S210中,由第二复位模块根据接收的第二复位信号导通,对开关模块的控制端复位。
在一些示例中,步骤S210可在步骤S203之前执行。如图10所示,在第二控制信号SW2由低电平切换至高电平之前,第二复位信号切换为高电平,即在控制信号传输单元141还未导通时,第二复位模块18导通。控制信号传输模块14、第二复位模块18与开关模块15的控制端连接。在控制信号传输单元141未导通,第二复位模块18导通的情况下,对开关模块15的控制端复位,以去除可能残留的信号。
在步骤S211中,在第一升压信号从生效电平切换为失效电平之前,由第二复位模块根据接收的第二复位信号导通,对开关模块的控制端复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各个信号如第一控制信号SW1、第二控制信号SW2、第一升压信号Vup1、第二升压信号Vup2等可由驱动IC生成提供。为了降低驱动IC的开发难度,可设置驱动IC的生成提供的各信号的脉宽一致、电平一致。信号中每次从失效电平切换至生效电平为脉冲的起点,从生效电平切换至失效电平为脉冲的终点。即驱动IC的生成提供的各信号中每个脉冲的时长相同。
在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中,第二升压信号Vup2对开关模块15的控制端电压的升压作用需要在第一升压信号Vup1对开关模块15的第一端的升压作用结束前结束。同时为了保证驱动IC的生成提供的各信号的脉宽一致,可利用第二复位信号控制第二复位模块18对开关模块15的控制端的复位功能,将第二升压信号Vup2对开关模块15的控制端的电压的升压作用消除,从而使开关模块15关断。
图11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11示出了图8所示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中各个模块的具体结构。图11所示的信号输入模块11、放大模块12、稳压模块13、控制信号传输模块14、开关模块15和驱动模块16的结构与图7所示的信号输入模块11、放大模块12、稳压模块13、控制信号传输模块14、开关模块15和驱动模块16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复位模块17包括第五晶体管T5。第五晶体管T5的控制端被配置为接收第一复位信号。第五晶体管T5的第一端与开关模块15的第二端、驱动模块16连接。第五晶体管T5的第二端被配置为接地。
第二复位模块18包括第六晶体管T6。第六晶体管T6的控制端被配置为接收第二复位信号。第六晶体管T6的第一端与开关模块15的控制端、控制信号传输模块14连接。第六晶体管T6的第二端被配置为接地。
图11所示的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驱动电路的部分工作过程可参见上述图7所示的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驱动电路的工作过程,在此不再赘述。下面以上述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生效电平为高电平,失效电平为电平为例,基于图10所示的信号时序来说明图11所示的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驱动电路中第一复位模块17和第二复位模块18的工作过程,以及信号输入模块11的工作过程。
如图10所示,第一控制信号SW1切换至高电平的时刻早于数据信号Vdata切换至高电平的时刻。第一控制信号SW1为高电平,数据信号Vdata为低电平,第一晶体管T1导通,将为低电平的数据信号Vdata传输至第三晶体管T3的第一端,以对第三晶体管T3的第一端进行复位。
第一控制信号SW1仍然为高电平,数据信号Vdata从低电平切换为高电平,第一晶体管T1仍然导通,将高电平的数据信号Vdata传输至第三晶体管T3的第一端,以使得后续第一晶体管T1关断时,将为高电平的数据信号Vdata写入第三晶体管T3的第一端。
第一复位信号为高电平,第五晶体管T5导通。第五晶体管T5的第一端与第四晶体管T4的控制端连接,利用接地对第四晶体管T4的控制端进行复位。
第二控制信号SW2由低电平切换至高电平之前,第二复位信号切换为高电平。即在第二晶体管T2还未导通时,第六晶体管T6导通。第三晶体管T3的控制端与第二晶体管T2的第二端、第六晶体管T6的第一端连接。第六晶体管T6导通,利用接地对第三晶体管T3的控制端进行复位。
在第一升压信号Vup1从高电平切换为低电平之前,需要消除第二升压信号Vup2的对第三晶体管T3的控制端的电压的升压作用。此时,第二复位信号切换为高电平,第六晶体管T6导通,利用接地对第三晶体管T3的控制端进行复位,即消除第二升压信号Vup2对第三晶体管T3的控制端的电压的升压作用。
在一些示例中,晶体管具体可为薄膜晶体管。晶体管可采用低温多晶硅(LowTemperature Poly-Silicon,LTPS)技术、铟镓锌氧化物(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IGZO)技术制作,即晶体管可为低温多晶硅晶体管或铟镓锌氧化物晶体管。但低温多晶硅技术和铟镓锌氧化物技术的工艺流程复杂,且均一性较差。为了简化晶体管的工艺流程,提高晶体管的均一性,可采用非晶硅(a-Si)技术制作晶体管。虽然非晶硅晶体管的迁移率较低,用于提供信号的集成电路的输出能力有限,但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能够通过第一升压信号对数据信号的升压,第二升压信号对第三控制信号的升压,以及稳压模块对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的稳压,提升整个驱动电路的驱动能力,增大了驱动电流,使得驱动电路中的晶体管采用非晶硅晶体管也可满足发光二极管的驱动要求。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和多个上述实施例中的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驱动电路。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背光模组30具有多个背光区域31,每个背光区域31设置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DL,在此并不限定背光区域31中发光二极管DL的数目及连接关系。其中,一个背光区域31中的发光二极管DL与一个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驱动电路10电连接,利用该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驱动电路10可驱动该背光区域31中的发光二极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具有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驱动电路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驱动电路的具体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和多个上述实施例中的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驱动电路。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显示面板40具有多个显示区域41,每个显示区域设置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DL。其中,一个显示区域41中的发光二极管DL与一个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驱动电路10电连接,利用该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驱动电路10可驱动该显示区域41中的发光二极管DL。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具有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驱动电路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驱动电路的具体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可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和/或显示面板。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该显示装置可包括背光模组51和显示面板52。背光模组51和显示面板52之间还可包括其他结构,在此并不限定。在一些示例中,背光模组51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30。在另一些示例中,显示面板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40。在此并不限定显示装置中背光模组与显示面板中的组合方式。显示装置具体可为手机、计算机、平板电脑、电视、电子纸等具有显示功能的装置,在此并不限定。
需要明确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对于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而言,相关之处可以参见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驱动电路实施例的说明部分。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文所描述并在图中示出的特定步骤和结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领会本申请的精神之后,作出各种改变、修改和添加,或者改变步骤之间的顺序。并且,为了简明起见,这里省略对已知方法技术的详细描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实施例均是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同实施例中出现的不同技术特征可以进行组合,以取得有益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研究附图、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的基础上,应能理解并实现所揭示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的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并不排除其他装置或步骤;数量词“一个”不排除多个;术语“第一”、“第二”用于标示名称而非用于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均不应被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限制。权利要求中出现的多个部分的功能可以由一个单独的硬件或软件模块来实现。某些技术特征出现在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并不意味着不能将这些技术特征进行组合以取得有益效果。

Claims (22)

1.一种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驱动发光二极管的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信号输入模块、放大模块、稳压模块、控制信号传输模块、开关模块和驱动模块;
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信号输入模块、所述放大模块、所述稳压模块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驱动模块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信号传输模块连接,所述驱动模块被配置为与所述发光二极管连接;
所述信号输入模块用于接收第一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数据信号传输至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端;
所述放大模块用于接收第一升压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升压信号使传输至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的所述数据信号的电压升高;
所述控制信号传输模块用于接收第二控制信号、第三控制信号和第二升压信号,在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根据所述第三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升压信号形成第四控制信号传输至所述开关模块的控制端;
所述开关模块用于在所述第四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的所述数据信号传输至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端;
所述稳压模块用于稳定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
所述驱动模块用于在所述数据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发光二极管发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输入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被配置为接收所述数据信号,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端、所述放大模块、所述稳压模块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模块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被配置为接收第一升压信号,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稳压模块、所述信号输入模块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模块包括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被配置为接地,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端、所述信号输入模块、所述稳压模块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号传输模块包括并联连接的信号传输单元和放大单元;
所述信号传输单元用于在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将第三控制信号传输至所述开关模块的控制端;
所述放大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升压信号,使所述第三控制信号的电压升高,将所述电压升高后的第三控制信号作为所述第四控制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传输单元包括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三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模块的控制端、所述放大单元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单元包括第三电容,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配置为接地,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关模块的控制端、所述信号传输单元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信号传输模块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第四晶体管和第四电容,
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端被配置为与所述发光二极管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端被配置为接地,
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配置为接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第一复位模块,所述第一复位模块与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端、所述驱动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复位模块被配置为接地,用于接收第一复位信号,在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的控制下对所述驱动模块复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模块包括第五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控制端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复位信号,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端、所述驱动模块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端被配置为接地。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第二复位模块,所述第二复位模块与所述开关模块的控制端、所述控制信号传输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复位模块被配置为接地,用于接收第二复位信号,在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的控制下对所述开关模块的控制端复位。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复位模块包括第六晶体管,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控制端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二复位信号,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端与开关模块的控制端、所述控制信号传输模块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端被配置为接地。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驱动电路中的晶体管为非晶硅晶体管。
15.一种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所述方法包括:
由所述信号输入模块根据接收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导通,将所述数据信号传输至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端;
在所述数据信号从生效电平切换至失效电平之前,由所述信号输入模块根据接收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关断;
由所述控制信号传输模块根据接收的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导通,将所述第三控制信号传输至所述开关模块的控制端;
由所述放大模块根据接收的所述第一升压信号,使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的所述数据信号的电压升高;
由所述控制信号传输模块根据接收的所述第二升压信号和所述第三控制信号形成所述开关模块的控制端的第四控制信号,以使所述开关模块导通,将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电压升高的所述数据信号传输所述驱动模块;
由所述开关模块根据接收的所述第二升压信号关断;
由所述稳压模块稳定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
由所述驱动模块根据传输来的所述数据信号导通,以控制所述发光二极管发光。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第一复位模块,所述第一复位模块与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端、所述驱动模块连接,
在所述由所述控制信号传输模块根据接收的所述第二升压信号和所述第三控制信号形成所述开关模块的控制端的第四控制信号,以使所述开关模块导通之前,还包括:
由所述第一复位模块根据接收的第一复位信号导通,对所述驱动模块进行复位。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第二复位模块,所述第二复位模块与所述开关模块的控制端、所述控制信号传输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复位模块被配置为接地,
在所述由所述控制信号传输模块根据接收的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导通之前,还包括:
由所述第二复位模块根据接收的第二复位信号导通,对所述开关模块的控制端复位。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第二复位模块,所述第二复位模块与所述开关模块的控制端、所述控制信号传输连接,所述第二复位模块被配置为接地,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升压信号从生效电平切换为失效电平之前,由所述第二复位模块根据接收的第二复位信号导通,对所述开关模块的控制端复位。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信号由失效电平切换至生效电平,
所述由所述信号输入模块根据接收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导通,将所述数据信号传输至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端,包括:
在所述数据信号为失效电平的情况下,由所述信号输入模块根据接收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导通,将所述数据信号传输至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端,以利用所述数据信号对所述稳压模块和所述信号放大模块复位;
在所述数据信号为生效电平的情况下,由所述信号输入模块根据接收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导通,将所述数据信号传输至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端。
20.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和多个如权1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驱动电路,所述背光模组具有多个背光区域,每个背光区域设置至少一个所述发光二极管,一个所述背光区域中的所述发光二极管与一个所述驱动电路电连接。
2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和多个如权1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驱动电路,所述显示面板具有多个显示区域,每个显示区域设置至少一个所述发光二极管,一个所述显示区域中的所述发光二极管与一个所述驱动电路电连接。
2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背光模组和/或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010799100.0A 2020-08-11 2020-08-11 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驱动电路、方法、模组、面板及装置 Active CN1118830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99100.0A CN111883048B (zh) 2020-08-11 2020-08-11 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驱动电路、方法、模组、面板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99100.0A CN111883048B (zh) 2020-08-11 2020-08-11 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驱动电路、方法、模组、面板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83048A true CN111883048A (zh) 2020-11-03
CN111883048B CN111883048B (zh) 2021-07-30

Family

ID=73212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99100.0A Active CN111883048B (zh) 2020-08-11 2020-08-11 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驱动电路、方法、模组、面板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83048B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29717A1 (en) * 2006-09-05 2008-03-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CN102034426A (zh) * 2009-09-28 2011-04-2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器及驱动方法
US20130169190A1 (en) * 2010-07-29 2013-07-0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ght emit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light emitting component driver circuit, and method of driving light emitting component
CN104299570A (zh) * 2014-11-03 2015-01-2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
CN104392703A (zh) * 2014-12-02 2015-03-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稳压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CN107633816A (zh) * 2017-10-10 2018-01-2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控制电路
CN207897177U (zh) * 2017-11-22 2018-09-21 深圳中电数码显示有限公司 一种led驱动电路
CN109584803A (zh) * 2019-01-04 2019-04-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
CN109671398A (zh) * 2019-02-28 2019-04-2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像素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136642A (zh) * 2019-05-30 2019-08-1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面板
CN110164361A (zh) * 2019-06-05 2019-08-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以及显示面板
CN209328494U (zh) * 2018-11-22 2019-08-30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控制电路及显示装置
CN111243521A (zh) * 2020-03-31 2020-06-0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像素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及显示面板
CN111627375A (zh) * 2020-05-29 2020-09-0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29717A1 (en) * 2006-09-05 2008-03-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CN102034426A (zh) * 2009-09-28 2011-04-2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器及驱动方法
US20130169190A1 (en) * 2010-07-29 2013-07-0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ght emit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light emitting component driver circuit, and method of driving light emitting component
CN104299570A (zh) * 2014-11-03 2015-01-2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
CN104392703A (zh) * 2014-12-02 2015-03-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稳压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CN107633816A (zh) * 2017-10-10 2018-01-2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控制电路
CN207897177U (zh) * 2017-11-22 2018-09-21 深圳中电数码显示有限公司 一种led驱动电路
CN209328494U (zh) * 2018-11-22 2019-08-30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控制电路及显示装置
CN109584803A (zh) * 2019-01-04 2019-04-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
CN109671398A (zh) * 2019-02-28 2019-04-2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像素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136642A (zh) * 2019-05-30 2019-08-1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面板
CN110164361A (zh) * 2019-06-05 2019-08-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以及显示面板
CN111243521A (zh) * 2020-03-31 2020-06-0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像素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及显示面板
CN111627375A (zh) * 2020-05-29 2020-09-0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83048B (zh) 2021-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45145B (zh)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9272940B (zh) 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基板
US10607539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apparatus and pixel driving circuit that compensates for a threshold voltage degradation of a driving transistor
US8564587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JP2019211775A (ja) 酸化物トランジスタ閾値電圧に対して感度が低減された低リフレッシュレート表示画素を有する電子デバイス
US10535302B2 (en) Pixel circuit,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KR101710154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용 전원회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CN110473503B (zh) 一种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231022B (zh) 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及驱动方法、液晶显示装置
CN110223629B (zh) 发光模块、驱动晶片以及驱动方法
US20090244110A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US7545348B2 (en) Pixel unit and displa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tilizing the same
CN109119025B (zh) 电压补偿方法及装置、显示面板
CN110223639B (zh) 像素电路、像素驱动方法、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3487992B (zh) 像素电路、发光芯片、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2233621A (zh) 一种像素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11883048B (zh) 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驱动电路、方法、模组、面板及装置
CN109473066B (zh) 显示面板
CN114898694B (zh) 像素驱动电路及显示设备
US11462151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CN114639347A (zh) 像素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EP1494205A2 (en) Display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14724505A (zh) 像素电路、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US7812795B2 (en) Modulation of common voltag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MOLED panel
KR20010018261A (ko) 능동형 전기발광 표시장치의 화소용 전극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