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80145B - 辐射源时差定位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辐射源时差定位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80145B
CN111880145B CN202010768104.2A CN202010768104A CN111880145B CN 111880145 B CN111880145 B CN 111880145B CN 202010768104 A CN202010768104 A CN 202010768104A CN 111880145 B CN111880145 B CN 1118801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positioning
observation station
signal data
signa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6810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80145A (zh
Inventor
王首斌
徐超
孟金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TC 36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ETC 36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TC 36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ETC 36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01076810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801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801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01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801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01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5/00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 G01S5/02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using radio waves
    • G01S5/06Position of source determined by co-ordinating a plurality of position lines defined by path-difference measur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Position Fixing By Use Of Radio Wav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辐射源时差定位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截获原始信号数据,并从中提取信号特征信息;将信号特征信息上报至主观测站,以使主观测站对特征信息进行定位条件筛选,得到信号需求信息;接收主观测站下发的信号需求信息,根据信号需求信息确定目标信号数据并上报至主观测站,以使主观测站对目标信号数据进行定位解算,得到定位延时时间和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接收主观测站下发的包括定位延时时间和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的负反馈参数,根据负反馈参数控制后续信号数据的传输。本申请在传输信号数据之前,通过对信号特征信息的提取,有效减少了通信传输开销;通过负反馈参数进行定位传输控制,有效缓解通信传输拥堵。

Description

辐射源时差定位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辐射源定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辐射源时差定位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辐射源定位通常有测向交叉定位法、时差定位法、频差定位法等。其中,时差定位法具有定位精度高、信道数少等优点,工程化应用前景广阔。时差定位通常利用三个观测站,测量出同一信号到达各观测站的时间差对目标实现定位,其测量值为空间上分离的信号到达两个观测站的时间之差,根据该时间差可形成一条双曲线,三个观测站在平面上可形成两条双曲线,根据两条双曲线的交汇点就可以得到目标位置。
在实际工程中,对辐射源定位要求具有较强的实时性,而时差定位由于需要在各观测站之间传输原始信号数据,导致实时性受到影响,因而在通信传输带宽的约束下,如何尽可能提高辐射源定位的实时性是其在实际应用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辐射源时差定位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以解决或部分解决上述问题。
依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辐射源时差定位方法,包括:
截获原始信号数据;
提取所述原始信号数据的信号特征信息,其中所述信号特征信息包括信号参数和辐射源的平台标识;
将所述信号特征信息上报至主观测站,以使所述主观测站对所述信号特征信息进行定位条件筛选,得到信号需求信息;
接收所述主观测站下发的所述信号需求信息,根据所述信号需求信息确定目标信号数据并上报至所述主观测站,以使所述主观测站对所述目标信号数据进行定位解算,得到定位延时时间和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
接收所述主观测站下发的包括所述定位延时时间和所述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的负反馈参数,根据所述主观测站的负反馈参数,控制后续信号数据的传输。
依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辐射源时差定位方法,包括:
获取各从观测站上报的信号特征信息,所述信号特征信息包括信号参数和辐射源的平台标识;
对所述信号特征信息进行定位条件筛选,得到信号需求信息并下发至各从观测站,以使各从观测站根据所述信号需求信息上报目标信号数据;
对各从观测站上报的目标信号数据进行定位解算,得到各从观测站的定位延时时间和各从观测站的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
将各从观测站的定位延时时间和各从观测站的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作为负反馈参数下发给各从观测站,以控制各从观测站对后续信号数据的传输。
依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辐射源时差定位装置,包括:
原始信号截获单元,用于截获原始信号数据,并提取所述原始信号数据的信号特征信息,其中所述信号特征信息包括信号参数和辐射源的平台标识;
信号特征信息上报单元,用于将所述信号特征信息上报至主观测站,以使所述主观测站对所述信号特征信息进行定位条件筛选,得到信号需求信息;
目标信号上报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主观测站下发的所述信号需求信息,根据所述信号需求信息确定目标信号数据并上报至所述主观测站,以使所述主观测站对所述目标信号数据进行定位解算,得到定位延时时间和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
传输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主观测站下发的包括所述定位延时时间和所述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的负反馈参数,根据所述主观测站的负反馈参数,控制后续信号数据的传输。
依据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辐射源时差定位装置,包括:
信号特征信号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各从观测站上报的信号特征信息,所述信号特征信息包括信号参数和辐射源的平台标识;
定位条件筛选单元,用于对所述信号特征信息进行定位条件筛选,得到信号需求信息并下发至各从观测站,以使各从观测站根据所述信号需求信息上报目标信号数据;
定位解算单元,用于对各从观测站上报的目标信号数据进行定位解算,得到各从观测站的定位延时时间和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
负反馈参数下发单元,用于将各从观测站的定位延时时间和各从观测站的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作为负反馈参数下发给各从观测站,以控制各从观测站对后续信号数据的传输。
依据本申请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以及处理器,
所述可执行指令在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的辐射源时差定位方法。
依据本申请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当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的辐射源时差定位方法。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的辐射源时差定位方法和装置,首先各从观测站对截获的原始信号数据提取信号特征信息,将信号特征信息上报至主观测站,使得主观测站可以根据信号特征信息进行定位条件筛选,得到信号需求信息下发至各从观测站;之后各从观测站再根据信号需求信息确定目标信号数据并上报至主观测站,以使主观测站对目标信号数据进行定位解算,得到各从观测站的定位延时时间和各从观测站的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并以此作为负反馈参数下发至对应的从观测站;最后各从观测站根据主观测站的负反馈参数来控制后续信号数据的传输。在定位条件筛选阶段,各从观测站通过对信号特征信息的提取,仅上报特征信息而非原始信号数据有效减少了通信传输开销;在定位传输控制阶段,主观测站通过将定位延时时间和待定位信号数量作为负反馈参数,控制各从观测站的通信传输量,进而控制后续信号的定位传输,从而有效缓解了数据传输拥堵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辐射源时差定位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辐射源时差定位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辐射源时差定位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负反馈控制逻辑框图;
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辐射源时差定位装置的框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辐射源时差定位装置的框图;
图7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申请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申请,并且能够将本申请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辐射源定位领域,为了实现对辐射源的精准定位,可以设置多个观测站对辐射源发射的信号进行信号检测,本申请的下述实施例以四个观测站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辐射源时差定位系统,主要包括三个从观测站和一个主观测站,其中三个从观测站主要用于信号的采集和传输等,主观测站则主要用于进行信号的处理和传输控制等,主观测站与从观测站之间可以通过无线通信设备或者有线通信设备实现数据通信和信息交互,通信传输带宽固定。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其他数量的观测站,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辐射源时差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见图2,本申请实施例的辐射源时差定位方法基于从观测站的角度来实现,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210至步骤S250:
步骤S210,截获原始信号数据;
步骤S220,提取原始信号数据的信号特征信息,其中信号特征信息包括信号参数和辐射源的平台标识。
首先可以根据一定的信号采集条件对辐射源发射的信号进行截获,作为原始信号数据,这里的信号采集条件可以是主观测站预先设定的,然后对截获到的原始信号数据进行信号特征信息的提取,例如提取信号参数和对应的辐射源平台标识信息等。这里对原始信号数据进行信号特征信息提取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向主观测站传输过多无用信号数据,降低信号数据传输的开销。
步骤S230,将信号特征信息上报至主观测站,以使主观测站对信号特征信息进行定位条件筛选,得到信号需求信息。
在提取出原始信号数据的信号特征信息后,将信号特征信息上报给主观测站,由于这里传输的仅仅是特征信息而非原始信号数据,因此在传输效率上可以得到大大提升。之后主观测站可以根据定位筛选条件对信号特征信息进行筛选,确定需要的信号数据,得到对应的信号需求信息。
步骤S240,接收主观测站下发的信号需求信息,根据信号需求信息确定目标信号数据并上报至主观测站,以使主观测站对目标信号数据进行定位解算,得到定位延时时间和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
接收主观测站下发的信号需求信息,然后根据该信号需求信息确定对应的目标信号数据,根据通信链路特性和链路状态监控,完成传输逻辑优化和控制,并将目标信号数据上报给主观测站。同样地,由于这里只是传输了主观测站所实际需要的可用于定位的信号数据,而非全部的原始信号数据,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信号数据的传输开销。之后主观测站就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目标信号数据进行定位解算,并得到定位延时时间和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并以此作为负反馈参数控制从观测站的数据传输。
步骤S250,接收主观测站下发的包括定位延时时间和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的负反馈参数,根据主观测站的负反馈参数,控制后续信号数据的传输。
上述定位延时时间和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反映了辐射源时差定位的实时性,定位延时时间越长,或者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越多,则辐射源时差定位的实时性越差,因此为了提高辐射源时差定位的实时性,这里可以根据主观测站完成定位解算后计算得到的定位延时时间和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控制对后续信号数据的传输,以缓解通信传输拥堵,提高定位实时性。当然除了这两种反映定位实时性的参数,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其他参数,在此不一一列举。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及的定位延时时间和待定位信号数量是对已经传输到主观测站的信号数据进行解算后才会计算得到,因此对应的负反馈控制过程则针对的是后续信号数据,即尚未传输到主观测站的数据,也即利用当前定位延时时间和待定位信号数量控制后续信号数据的传输过程。
本申请实施例在时差定位传输信号数据之前,通过对信号特征信息的提取,有效减少了通信传输开销;此外,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定位延时时间和待定位信号数量作为负反馈参数,控制定位执行的频度,进而有效缓解了数据传输拥堵的问题。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截获原始信号数据包括:根据主观测站下发的设定信号频点和设定信号带宽对辐射源发射的信号进行控守,并根据环境噪声自适应调节信号检测门限以确定是否检测到信号;当检测到信号且信号的信号频点符合设定信号频点,以及信号的信号带宽符合设定信号带宽时,将辐射源发射的信号进行缓存,并结合设定信号时长对缓存的信号进行截获,得到原始信号数据,并对原始信号数据进行存储。
本申请实施例在截获原始信号数据时,可以根据主观测站实时下发的设定信号频点和设定信号带宽对辐射源发射的信号进行多路控守,以截获满足设定要求的信号,当然除了设定信号频点和设定信号带宽这两种预设信号参数,本领域技术人也可根据实际应用情况灵活设置其他参数,在此不一一列举。此外,由于环境噪声对于信号的检测存在较大影响,因此为了提高信号检测的精度,在对信号进行控守的同时还可以根据环境噪声自适应调节信号检测门限,并根据信号检测门限检测信号的有无,当达到自适应信号检测门限时,确定检测到信号,当未达到自适应信号检测门限时,确定未检测到信号。
通过上述预设信号参数和信号检测门限的双重限定,可以检测到满足要求的信号。当检测到信号且信号的信号频点符合设定信号频点,以及信号的信号带宽符合设定信号带宽时,这里为了能够截获到完整的信号数据,可以先将该信号进行缓存,并结合主观测站设定的信号时长对缓存的信号进行截取,同时为截获的信号数据加上辐射源的平台标识及截获时间戳、空间的标识等信息,作为完整的原始信号数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取原始信号数据的信号特征信息包括:对原始信号数据进行识别,得到辐射源的平台标识;对原始信号数据进行信号参数提取,其中信号参数包括信号频点、信号截获时间戳、信号空间标识、信号对应的从观测站的经纬度、信号长度、信号类型以及信噪比中的至少一种或多种;将原始信号数据标记上辐射源的平台标识和信号参数后进行存储信息更新。
在截获到原始信号数据之后,为了降低信号数据的传输开销,可以先对原始信号数据进行信号特征信息的提取,例如对原始信号数据中的辐射源的平台特征进行识别和提取,作为该辐射源的标识信息,还可以对原始信号数据中的一些关键参数信息进行提取,包括信号频点、信号截获时间戳、信号空间标识、信号对应的从观测站的经纬度、信号长度、信号类型以及信噪比等等,将提取出的这些信息与对应的原始信号数据进行关联存储,作为后续数据传输的基础。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辐射源时差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见图3,本申请实施例的辐射源时差定位方法基于主观测站的角度来实现,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310至步骤S340:
步骤S310,获取各从观测站上报的信号特征信息,信号特征信息包括信号参数和辐射源的平台标识。
首先获取各个从观测站上报的信号特征信息,这里信号特征信息可以包括信号参数和辐射源的平台标识信息等,信号参数例如可以包括信号频点、信号截获时间戳、信号空间标识、信号对应的从观测站的经纬度、信号类型以及信噪比等,具体包括哪些信号参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调整,在此不做具体限定。辐射源的平台标识可以理解为是辐射源的标识信息。
步骤S320,对信号特征信息进行定位条件筛选,得到信号需求信息并下发至各从观测站,以使各从观测站根据信号需求信息上报目标信号数据。
为了避免从观测站传输过多无用或无效的信号数据,降低从观测站的信号数据传输开销,这里可以预先设定定位筛选条件对从观测站上报的信号特征信息进行筛选,筛选出满足定位要求的信号特征信息,并以此生成信号需求信息下发至各从观测站,以使各从观测站根据信号需求信息上报相应的目标信号数据。
步骤S330,对各从观测站上报的目标信号数据进行定位解算,得到各从观测站的定位延时时间和各从观测站的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
对各从观测站上报的目标信号数据进行辐射源的定位解算,解算成功则统一标注和分发,并进行定位延时计算,得到各从观测站的定位延时时间及各从观测站当前待定位的信号数量。
步骤S340,将各从观测站的定位延时时间和各从观测站的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作为负反馈参数下发给各从观测站,以控制各从观测站对后续信号数据的传输。
如前,定位延时时间和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反映了辐射源时差定位的实时性,定位延时时间越长,或者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越多,则辐射源时差定位的实时性越差,因此为了提高辐射源时差定位的实时性,这里可以根据定位解算完成后计算得到的各从观测站的定位延时时间和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控制各从观测站对后续信号数据的传输,以缓解通信传输拥堵,控制后续信号定位执行的频度,从而防止出现数据传输拥堵现象,提高定位实时性。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信号参数包括信号频点、信号截获时间戳、信号空间标识、信号对应的从观测站的经纬度、信号长度、信号类型以及信噪比中的至少一种或多种,对信号特征信息进行定位条件筛选,得到信号需求信息并下发至各从观测站包括:获取各从观测站根据信号特征信息构建的各从观测站对应的信号数组;根据各从观测站之间的相对距离及信号到达各从观测站形成的时间差确定到达时间筛选条件;从各从观测站对应的信号数组中依次取出各信号,并将各信号对应的信号截获时间戳与到达时间筛选条件进行匹配,得到满足到达时间筛选条件的信号组合;对信号组合中各信号对应的信号长度、信号类型以及信噪比依次进行匹配,得到目标信号组;根据目标信号组生成信号需求信息。
主观测站根据三个从观测站上报的截获信号的基本特征信息可以开展定位条件筛选,本申请实施例的定位条件筛选可以包括信号到达时间的筛选。例如,按某个信号频点f,主观测站为A,从观测站分别为B1、B2、B3,每个从观测站分别截获信号长度为n1、n2、n3组信号,表示为三个信号数组X1=[x11、x12、x13…x1n1]、X2=[x21、x22、x23…x2n2]、X3=[x31、x32、x33…x3n3],对于信号数组中的每一个元素,比如信号数组X1中的x11,其可以看作是从站B1截获到的第一个信号,标记为x11,这个信号标记x11对应有这个信号的特征信息。由于无法保证所有从观测站都能截获到辐射源发射的所有信号,因此上述信号长度n1、n2和n3可能是不等的。
根据三个从观测站的经纬度,可以实时计算从观测站B1与从观测站B2之间的距离d12,从观测站B1与从观测站B3之间的距离d13,信号到达从观测站B1和从观测站B2形成的时间差为△t12,信号到达从观测站B1和从观测站B3形成的时间差为△t13。由几何原理可知,辐射源发出的同一信号到达各从观测站形成的时间差应满足如下约束条件:△t12≤d12/c,△t13≤d13/c,其中c为光速。根据该约束条件,从三个从观测站的信号数组中依次取出信号,将其到达时间与上述约束条件进行匹配,最后形成可供时差估计的信号组合Xi=[x1i、x2i、x3i],其中1≤i≤n,n∈min(n1,n2,n3)。
本申请实施例的定位条件筛选还可以包括对上述信号组合Xi中各信号的信号长度、信号类型、信噪比等参数依次进行匹配和筛选,若其中有某个从观测站的信号长度过短、信号类型不一致或信噪比不能满足时差估计要求,则剔除该信号组合,最终可以得到满足上述定位筛选条件的目标信号组Xj=[x1j、x2j、x3j],其中Xj∈Xi。最后以该目标信号组生成信号需求信息并下发至各从观测站,以使各从观测按照需求信息上报目标信号数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对各从观测站上报的目标信号数据进行定位解算,得到各从观测站的定位延时时间和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包括:根据定位解算成功的结果逐一确定各从观测站上报的目标信号数据中各信号的定位完成时间戳,以使各从观测站根据各信号的定位完成时间戳确定各从观测站的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其中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是指通过定位条件筛选但未完成定位的信号数量;根据定位完成时间戳与信号截获时间戳的差值确定各从观测站上报的目标信号数据中各信号的定位延时时间,根据各从观测站上报的目标信号数据中各信号的定位延时时间得到对应的各从观测站的定位延时时间。
具体实施时,各从观测站在信号截获时会对信号标注信号截获时间戳,当主观测站完成对该信号的定位解算后,会对该信号标注定位完成时间戳,将这两个时间戳作差可准确计算该信号的定位延时时间△t,由于各从观测站上报的目标信号数据中的信号通常有多个,每完成一个信号的定位解算就会得到一个定位延时时间,因此各从观测站的定位延时时间可以是实时更新的;各观测站的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则是指通过定位条件筛选但尚未完成定位的信号数量,可记为△F,同样地,各从观测站的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也可以是实时更新的,由此可以实现对各从观测站信号数据传输过程的实时调节和控制。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将各从观测站的定位延时时间和各从观测站的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作为负反馈参数,控制各从观测站对后续信号数据的传输包括:将各从观测站的定位延时时间与设定最大延时时间进行比较,并将各从观测站的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与设定最大待定位信号数量进行比较;当某一从观测站的定位延时时间不大于设定最大延时时间,且该从观测站的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不大于设定最大待定位信号数量时,控制相应的从观测站立即对后续信号数据进行传输;当某一从观测站的定位延时时间不大于设定最大延时时间,且该从观测站的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大于设定最大待定位信号数量时,控制相应的从观测站暂缓对后续信号数据的传输;当某一从观测站的定位延时时间大于设定最大延时时间时,将对应的信号进行标记,直到本次任务空闲后对标记的信号进行后补数据传输和定位解算。
如图4所示,提供了一种负反馈控制过程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定位延时时间△t和待定位信号数量△F尽可能小,因此可事先设定可接受的最大定位延时时间△tmax,设定可接受的最大待定位信号数量△Fmax,△tmax和△Fmax可看作是控制期望,具体数值的大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传输要求灵活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此外考虑到各从观测站的相对位置和传输能力等的差异,上述设定最大定位延时时间和设定最大待定位信号数量也可针对各从观测站分别设置不同的大小。
当主观测站完成信号定位条件的筛选,需要各从观测站进行后续信号数据传输时,可以依据当前测得的定位延时(以△t表征)和网络拥堵情况(以△F表征)进行传输控制,具体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当△t≤△tmax且△F≤△Fmax时,
此时定位延时较小,待定位信号数量也不多,说明当前网络传输能力可以满足信号定位传输的需求,因此可立即执行后续信号数据的传输。
2)当△t≤△tmax且△F>△Fmax时,
此时定位延时虽可接受,但待定位的信号数量已经较多,需要暂缓目标信号数据的传输,待稍后满足条件后再执行,暂缓传输的时间为:
t=k1(△t-△tmax)+k2(△F-△Fmax), (1)
其中k1、k2为控制系数,满足k1、k2>0,该控制起作用后,会缓解传输拥堵,自动使△F、△t变小,直到计算得到的t≤0时,可立即执行后续信号数据的传输。
3)当△t>△tmax时,
此时定位延时已超出可接受阈值,延时严重,为不影响后续定位信号的实时性,可以先将该延时严重的信号标注记下,直到本次任务空闲后提示用户执行后补的信号定位。
与前述基于从观测站的角度来实现的辐射源时差定位方法同属于一个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辐射源时差定位装置。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辐射源时差定位装置的框图,参见图5,辐射源时差定位装置500包括:原始信号截获单元510、信号特征信息提取单元520、信号特征信息上报单元530、目标信号上报单元540及传输控制单元550。其中,
原始信号截获单元510,用于截获原始信号数据;
信号特征信息提取单元520,用于提取原始信号数据的信号特征信息,其中信号特征信息包括信号参数和辐射源的平台标识;
信号特征信息上报单元530,用于将信号特征信息上报至主观测站,以使主观测站对信号特征信息进行定位条件筛选,得到信号需求信息;
目标信号上报单元540,用于接收主观测站下发的信号需求信息,根据信号需求信息确定目标信号数据并上报至主观测站,以使主观测站对目标信号数据进行定位解算,得到定位延时时间和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
传输控制单元550,用于接收主观测站下发的包括定位延时时间和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的负反馈参数,根据主观测站的负反馈参数,控制后续信号数据的传输。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原始信号截获单元510具体用于:根据主观测站下发的设定信号频点和设定信号带宽对辐射源发射的信号进行控守,并根据环境噪声自适应调节信号检测门限以确定是否检测到信号;当检测到信号且信号的信号频点符合设定信号频点,以及信号的信号带宽符合设定信号带宽时,将辐射源发射的信号进行缓存,并结合设定信号时长对缓存的信号进行截获,得到原始信号数据,并对原始信号数据进行存储。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信号特征信息提取单元520具体用于:对原始信号数据进行识别,得到辐射源的平台标识;对原始信号数据进行信号参数提取,其中信号参数包括信号频点、信号截获时间戳、信号空间标识、信号对应的从观测站的经纬度、信号长度、信号类型以及信噪比中的至少一种或多种;将原始信号数据标记上辐射源的平台标识和信号参数后进行存储信息更新。
与前述基于主观测站的角度来实现的辐射源时差定位方法同属于一个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辐射源时差定位装置。图6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辐射源时差定位装置的框图,参见图6,辐射源时差定位装置600包括:信号特征信号获取单元610、定位条件筛选单元620、定位解算单元630及负反馈参数下发单元640。其中,
信号特征信号获取单元610,用于获取各从观测站上报的信号特征信息,信号特征信息包括信号参数和辐射源的平台标识;
定位条件筛选单元620,用于对信号特征信息进行定位条件筛选,得到信号需求信息并下发至各从观测站,以使各从观测站根据信号需求信息上报目标信号数据;
定位解算单元630,用于对各从观测站上报的目标信号数据进行定位解算,得到各从观测站的定位延时时间和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
负反馈参数下发单元640,用于将各从观测站的定位延时时间和各从观测站的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作为负反馈参数下发给各从观测站,以控制各从观测站对后续信号数据的传输。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信号参数包括信号频点、信号截获时间戳、信号空间标识、信号对应的从观测站的经纬度、信号长度、信号类型以及信噪比中的至少一种或多种,定位条件筛选单元620具体用于:获取各从观测站根据信号特征信息构建的各从观测站对应的信号数组;根据各从观测站之间的相对距离及信号到达各从观测站形成的时间差确定到达时间筛选条件;从各从观测站对应的信号数组中依次取出各信号,并将各信号对应的信号截获时间戳与到达时间筛选条件进行匹配,得到满足到达时间筛选条件的信号组合;对信号组合中各信号对应的信号长度、信号类型以及信噪比依次进行匹配,得到目标信号组;根据目标信号组生成信号需求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定位解算单元630具体用于:根据定位解算成功的结果逐一确定各从观测站上报的目标信号数据中各信号的定位完成时间戳,以使各从观测站根据各信号的定位完成时间戳确定各从观测站的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其中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是指通过定位条件筛选但未完成定位的信号数量;根据定位完成时间戳与信号截获时间戳的差值确定各从观测站上报的目标信号数据中各信号的定位延时时间,根据各从观测站上报的目标信号数据中各信号的定位延时时间得到对应的各从观测站的定位延时时间。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负反馈参数下发单元640具体用于:将各从观测站的定位延时时间与设定最大延时时间进行比较,并将各从观测站的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与设定最大待定位信号数量进行比较;当某一从观测站的定位延时时间不大于设定最大延时时间,且该从观测站的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不大于设定最大待定位信号数量时,控制相应的从观测站立即对后续信号数据进行传输;当某一从观测站的定位延时时间不大于设定最大延时时间,且该从观测站的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大于设定最大待定位信号数量时,控制相应的从观测站暂缓对后续信号数据的传输;当某一从观测站的定位延时时间大于设定最大延时时间时,将对应的信号进行标记,直到本次任务空闲后对标记的信号进行后补数据传输及定位解算。
需要说明的是:
图7示意了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7,在硬件层面,该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可选地还包括接口模块、通信模块等。存储器可能包含内存,例如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等。当然,该电子设备还可能包括其他业务所需要的硬件。
处理器、接口模块、通信模块和存储器可以通过内部总线相互连接,该内部总线可以是ISA(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总线、PCI(Peripheral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设部件互连标准)总线或EISA(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扩展工业标准结构)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7中仅用一个双向箭头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存储器通过内部总线向处理器提供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处理器,执行存储器所存放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并具体用于实现以下操作:
截获原始信号数据;
提取原始信号数据的信号特征信息,其中信号特征信息包括信号参数和辐射源的平台标识;
将信号特征信息上报至主观测站,以使主观测站对信号特征信息进行定位条件筛选,得到信号需求信息;
接收主观测站下发的信号需求信息,根据信号需求信息确定目标信号数据并上报至主观测站,以使主观测站对目标信号数据进行定位解算,得到定位延时时间和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
接收主观测站下发的包括定位延时时间和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的负反馈参数,根据主观测站的负反馈参数,控制后续信号数据的传输。
或者,用于实现以下操作:
获取各从观测站上报的信号特征信息,信号特征信息包括信号参数和辐射源的平台标识;
对信号特征信息进行定位条件筛选,得到信号需求信息并下发至各从观测站,以使各从观测站根据信号需求信息上报目标信号数据;
对各从观测站上报的目标信号数据进行定位解算,得到各从观测站的定位延时时间和各从观测站的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
将各从观测站的定位延时时间和各从观测站的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作为负反馈参数下发给各从观测站,以控制各从观测站对后续信号数据的传输。
上述如本申请图4或图5所示实施例揭示的辐射源时差定位装置执行的功能可以应用于处理器中,或者由处理器实现。处理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该电子设备还可执行图2或图3中辐射源时差定位方法执行的步骤,并实现辐射源时差定位方法在图2或图3所示实施例的功能,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该一个或多个程序当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的方法,并具体用于执行:
截获原始信号数据;
提取原始信号数据的信号特征信息,其中信号特征信息包括信号参数和辐射源的平台标识;
将信号特征信息上报至主观测站,以使主观测站对信号特征信息进行定位条件筛选,得到信号需求信息;
接收主观测站下发的信号需求信息,根据信号需求信息确定目标信号数据并上报至主观测站,以使主观测站对目标信号数据进行定位解算,得到定位延时时间和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
接收主观测站下发的包括定位延时时间和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的负反馈参数,根据主观测站的负反馈参数,控制后续信号数据的传输。
或者,用于执行:
获取各从观测站上报的信号特征信息,信号特征信息包括信号参数和辐射源的平台标识;
对信号特征信息进行定位条件筛选,得到信号需求信息并下发至各从观测站,以使各从观测站根据信号需求信息上报目标信号数据;
对各从观测站上报的目标信号数据进行定位解算,得到各从观测站的定位延时时间和各从观测站的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
将各从观测站的定位延时时间和各从观测站的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作为负反馈参数下发给各从观测站,以控制各从观测站对后续信号数据的传输。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特征在于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辐射源时差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截获原始信号数据;
提取所述原始信号数据的信号特征信息,其中所述信号特征信息包括信号参数和辐射源的平台标识;
将所述信号特征信息上报至主观测站,以使所述主观测站对所述信号特征信息进行定位条件筛选,得到信号需求信息;
接收所述主观测站下发的所述信号需求信息,根据所述信号需求信息确定目标信号数据并上报至所述主观测站,以使所述主观测站对所述目标信号数据进行定位解算,得到定位延时时间和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所述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是指通过定位条件筛选但未完成定位的信号数量;
接收所述主观测站下发的包括所述定位延时时间和所述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的负反馈参数,根据所述主观测站的负反馈参数,控制后续信号数据的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截获原始信号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主观测站下发的设定信号频点和设定信号带宽对辐射源发射的信号进行控守,并根据环境噪声自适应调节信号检测门限以确定是否检测到信号;
当检测到信号且信号的信号频点符合所述设定信号频点,以及信号的信号带宽符合所述设定信号带宽时,将所述辐射源发射的信号进行缓存,并结合设定信号时长对缓存的信号进行截获,得到原始信号数据,并对所述原始信号数据进行存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所述原始信号数据的信号特征信息包括:
对所述原始信号数据进行识别,得到所述辐射源的平台标识;
对所述原始信号数据进行信号参数提取,其中所述信号参数包括信号频点、信号截获时间戳、信号空间标识、信号对应的从观测站的经纬度、信号长度、信号类型以及信噪比中的至少一种或多种;
将所述原始信号数据标记上所述辐射源的平台标识和所述信号参数后进行存储信息更新。
4.一种辐射源时差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各从观测站上报的信号特征信息,所述信号特征信息包括信号参数和辐射源的平台标识;
对所述信号特征信息进行定位条件筛选,得到信号需求信息并下发至各从观测站,以使各从观测站根据所述信号需求信息上报目标信号数据;
对各从观测站上报的目标信号数据进行定位解算,得到各从观测站的定位延时时间和各从观测站的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所述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是指通过定位条件筛选但未完成定位的信号数量;
将各从观测站的定位延时时间和各从观测站的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作为负反馈参数下发给各从观测站,以控制各从观测站对后续信号数据的传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参数包括信号频点、信号截获时间戳、信号空间标识、信号对应的从观测站的经纬度、信号长度、信号类型以及信噪比中的至少一种或多种,所述对所述信号特征信息进行定位条件筛选,得到信号需求信息并下发至各从观测站包括:
获取各从观测站根据所述信号特征信息构建的各从观测站对应的信号数组;
根据各从观测站之间的相对距离及信号到达各从观测站形成的时间差确定到达时间筛选条件;
从各从观测站对应的信号数组中依次取出各信号,并将各信号对应的信号截获时间戳与所述到达时间筛选条件进行匹配,得到满足所述到达时间筛选条件的信号组合;
对所述信号组合中各信号对应的信号长度、信号类型以及信噪比依次进行匹配,得到目标信号组;
根据所述目标信号组生成所述信号需求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各从观测站上报的目标信号数据进行定位解算,得到各从观测站的定位延时时间和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包括:
根据定位解算成功的结果逐一确定各从观测站上报的目标信号数据中各信号的定位完成时间戳,以使各从观测站根据各信号的定位完成时间戳确定各从观测站的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
根据所述定位完成时间戳与所述信号截获时间戳的差值确定各从观测站上报的目标信号数据中各信号的定位延时时间,根据各从观测站上报的目标信号数据中各信号的定位延时时间得到对应的各从观测站的定位延时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各从观测站的定位延时时间和各从观测站的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作为负反馈参数,控制各从观测站对后续信号数据的传输包括:
将各从观测站的定位延时时间与设定最大延时时间进行比较,并将各从观测站的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与设定最大待定位信号数量进行比较;
当某一从观测站的定位延时时间不大于所述设定最大延时时间,且该从观测站的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不大于所述设定最大待定位信号数量时,控制相应的从观测站立即对后续信号数据进行传输;
当某一从观测站的定位延时时间不大于所述设定最大延时时间,且该从观测站的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大于所述设定最大待定位信号数量时,控制相应的从观测站暂缓对后续信号数据的传输;
当某一从观测站的定位延时时间大于所述设定最大延时时间时,将对应的信号进行标记,控制相应的从观测站暂缓对后续信号数据的传输,直到本次任务空闲后对标记的信号进行后补数据传输及定位解算。
8.一种辐射源时差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原始信号截获单元,用于截获原始信号数据;
信号特征信息提取单元,用于提取所述原始信号数据的信号特征信息,其中所述信号特征信息包括信号参数和辐射源的平台标识;
信号特征信息上报单元,用于将所述信号特征信息上报至主观测站,以使所述主观测站对所述信号特征信息进行定位条件筛选,得到信号需求信息;
目标信号上报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主观测站下发的所述信号需求信息,根据所述信号需求信息确定目标信号数据并上报至所述主观测站,以使所述主观测站对所述目标信号数据进行定位解算,得到定位延时时间和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所述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是指通过定位条件筛选但未完成定位的信号数量;
传输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主观测站下发的包括所述定位延时时间和所述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的负反馈参数,根据所述主观测站的负反馈参数,控制后续信号数据的传输。
9.一种辐射源时差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号特征信号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各从观测站上报的信号特征信息,所述信号特征信息包括信号参数和辐射源的平台标识;
定位条件筛选单元,用于对所述信号特征信息进行定位条件筛选,得到信号需求信息并下发至各从观测站,以使各从观测站根据所述信号需求信息上报目标信号数据;
定位解算单元,用于对各从观测站上报的目标信号数据进行定位解算,得到各从观测站的定位延时时间和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所述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是指通过定位条件筛选但未完成定位的信号数量;
负反馈参数下发单元,用于将各从观测站的定位延时时间和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作为负反馈参数下发给各从观测站,以控制各从观测站对后续信号数据的传输。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以及处理器,
所述可执行指令在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权利要求1至3之任一所述辐射源时差定位方法,或者实现所述权利要求4至7之任一所述辐射源时差定位方法。
CN202010768104.2A 2020-08-03 2020-08-03 辐射源时差定位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18801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68104.2A CN111880145B (zh) 2020-08-03 2020-08-03 辐射源时差定位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68104.2A CN111880145B (zh) 2020-08-03 2020-08-03 辐射源时差定位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80145A CN111880145A (zh) 2020-11-03
CN111880145B true CN111880145B (zh) 2023-07-07

Family

ID=73205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68104.2A Active CN111880145B (zh) 2020-08-03 2020-08-03 辐射源时差定位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8014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41373B (zh) * 2021-05-31 2024-05-1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 一种定位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514822B (zh) * 2021-06-30 2024-05-1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 基于测向的时差定位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514821B (zh) * 2021-06-30 2024-05-1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 基于时变时差的定位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3534144B (zh) * 2021-07-21 2023-03-1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时差约束残差的分布式信号分选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5928A (zh) * 2010-07-14 2010-12-15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双星时差/频差联合定位的方法及装置
CN103412282A (zh) * 2013-07-30 2013-11-27 刘亚军 联合时差无源定位方法
CN104049237A (zh) * 2013-03-15 2014-09-17 郁涛 基于相差测量的无源定位技术
CN104316903A (zh) * 2014-08-01 2015-01-28 中国人民解放军63891部队 一种三站时差定位性能试验评估方法
CN105044669A (zh) * 2015-05-22 2015-11-1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三站测时差立体定位方法
CN105974207A (zh) * 2016-05-05 2016-09-28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基于甚低频/低频三维全闪电探测定位系统
CN107526073A (zh) * 2017-08-22 2017-12-29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运动多站无源时差频差联合定位方法
CN108717176A (zh) * 2018-04-12 2018-10-30 哈尔滨工程大学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多站时差定位方法
CN109901107A (zh) * 2019-03-07 2019-06-1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时差定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273274A (zh) * 2020-03-12 2020-06-12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多基协同定位方法、存储介质、雷达及雷达定位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5928A (zh) * 2010-07-14 2010-12-15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双星时差/频差联合定位的方法及装置
CN104049237A (zh) * 2013-03-15 2014-09-17 郁涛 基于相差测量的无源定位技术
CN103412282A (zh) * 2013-07-30 2013-11-27 刘亚军 联合时差无源定位方法
CN104316903A (zh) * 2014-08-01 2015-01-28 中国人民解放军63891部队 一种三站时差定位性能试验评估方法
CN105044669A (zh) * 2015-05-22 2015-11-1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三站测时差立体定位方法
CN105974207A (zh) * 2016-05-05 2016-09-28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基于甚低频/低频三维全闪电探测定位系统
CN107526073A (zh) * 2017-08-22 2017-12-29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运动多站无源时差频差联合定位方法
CN108717176A (zh) * 2018-04-12 2018-10-30 哈尔滨工程大学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多站时差定位方法
CN109901107A (zh) * 2019-03-07 2019-06-1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时差定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273274A (zh) * 2020-03-12 2020-06-12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多基协同定位方法、存储介质、雷达及雷达定位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hained wireless synchronization algorithm for UWB-TDOA positioning;V. Navrátil et al.;《2018 IEEE/ION Position, Location and Navigation Symposium (PLANS)》;20180607;第149-157页 *
基于双时刻联合的多辐射源时差定位解模糊方法;董勇 等;《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20180430;第16卷(第2期);第223-226页 *
平面三站时差定位模糊解;张敏 等;《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160531;第31卷(第3期);第20-2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80145A (zh) 2020-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80145B (zh) 辐射源时差定位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JP7344389B2 (ja) 協調測位方法、装置、機器及び記憶媒体
US9113434B2 (en) Signal strength profiling
US8837316B2 (en) RTT based ranging system and method
US10966175B2 (en) Position detection of user equipment within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8111965B (zh) 一种基站位置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12469066B (zh) 5g网络覆盖评估方法及装置
US10034262B2 (en) Beacon sensor based network fingerprint
CN104285159A (zh) 支持存储信息的更新
CN110868752A (zh) 一种终端的定位方法和装置
US2020000389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 position of a terminal
CN111935820A (zh) 基于无线网络的定位实现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0636536A (zh) 一种频率校准方法及装置
CN116114363A (zh) 未授权频谱中基于网络的定位的同步偏移识别与细化
CN111818550B (zh) 一种网络覆盖情况的预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1239681A (zh) 一种定位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16112689A1 (zh) Aoa和ta的校正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935402A (zh) 时差定位模型的训练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2194008A1 (zh) 地图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US11758508B2 (en) Access Point (AP) placement using Fine Time Measurement (FTM)
JP6331072B2 (ja) ホワイトスペース検出装置、ホワイトスペース検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62221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imating proximity of femto cel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2566235B (zh) 监测站的无线同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548049B (zh) 一种检测同扰码干扰的方法以及检测装置
US11611740B2 (en) Signal leakage monitoring based quality contro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