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69128A - 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通信设备、无线电通信方法及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 - Google Patents

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通信设备、无线电通信方法及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69128A
CN111869128A CN201980018834.6A CN201980018834A CN111869128A CN 111869128 A CN111869128 A CN 111869128A CN 201980018834 A CN201980018834 A CN 201980018834A CN 111869128 A CN111869128 A CN 1118691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o communication
slave
calibration
master device
ma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1883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69128B (zh
Inventor
望月拓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8691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91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691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91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1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02Details
    • H04B3/46Monitoring; Testing
    • H04B3/48Testing attenu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1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for calibration; for correcting measur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多个无线电通信设备(100)中的一个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主设备(100‑M),以及其余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从设备(100‑S)。主设备以及从设备中的各从设备包括:多个收发器(31),其各自包括发送器和接收器;以及第一端口(55和56)。主设备还包括校准收发器(51)。主设备的第一端口经由RF电缆连接至从设备的第一端口。在进行发送校准的情况下,从设备的各发送器经由RF电缆将发送校准信号发送至主设备的校准收发器。在进行接收校准的情况下,主设备的校准收发器经由RF电缆将接收校准信号发送至从设备的各接收器。

Description

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通信设备、无线电通信方法及非暂时 性计算机可读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通信设备、无线电通信方法及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用于增加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容量的技术包括MU-MIMO(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其中基站使用多个天线来与多个终端同时通信。
在进行MU-MIMO时,基站进行波束形成以控制从天线发射的波束的指向性。在波束形成中,增强去往用于进行空间复用的终端中的指定终端的期望波的方向的指向性,并在其它终端的方向生成空(Null),以防止去往其它终端的干涉波束。
另一方面,最近,研究了针对基站的AAS(有源天线系统)的使用(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AAS包含多个天线以及与该多个天线分别对应的多个收发器。针对基站的AAS的使用具有使基站小型化等的优点。
在AAS中,在所包含的收发器的振幅和相位存在变化的情况下,波束形成的精度劣化。因此,在AAS中,进行校准以补偿所包含的各收发器的振幅和相位的变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95463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顺便提及,一些无线电通信系统需要根据实际环境特性、终端的数量、通信需求等来扩展可到达距离和覆盖范围。满足该要求的可能方法是通过操作多个AAS并且在进行MU-MIMO的同时提高用于生成Null的自由度、从而扩展空间复用顺序和复用方向并且扩展空间复用时的各终端之间的传输距离,来改善发送/接收性能。在这种情况下,包含基本数量的收发器的AAS被定义为最小结构单位,并且多个AAS级联连接以最优地支持各种情况。
然而,在设置了多个AAS的情况下,存在如下的问题,即:除了补偿一个AAS内的各收发器的振幅和相位的变化之外,还需要补偿甚至AAS之间的各收发器的振幅和相位的变化。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并且补偿多个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各收发器的振幅和相位的变化的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通信设备、无线电通信方法及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示例性方面是:一种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多个无线电通信设备。所述多个无线电通信设备中的一个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主设备,以及其余的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从设备,所述主设备以及所述从设备中的各从设备包括:多个收发器,各收发器包括发送器和接收器;以及第一端口,其经由RF电缆即射频电缆而连接至其它无线电通信设备,所述主设备还包括校准收发器,所述主设备的第一端口经由所述RF电缆而连接至所述从设备的第一端口,在进行发送校准的情况下,所述从设备的各发送器被配置为经由所述RF电缆将发送校准信号发送至所述主设备的所述校准收发器,以及在进行接收校准的情况下,所述主设备的所述校准收发器被配置为经由所述RF电缆将接收校准信号发送至所述从设备的各接收器。
另一示例性方面是:一种多个无线电通信设备中的无线电通信设备,所述多个无线电通信设备中的一个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主设备,以及其余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从设备。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包括:多个收发器,各收发器包括发送器和接收器;第一端口,其经由RF电缆即射频电缆而连接至其它无线电通信设备;以及校准收发器。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主设备的情形中,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的第一端口经由所述RF电缆而连接至所述从设备的第一端口,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从设备的情形中,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的第一端口经由所述RF电缆而连接至所述主设备的第一端口,当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从设备的情形中进行发送校准时,各发送器被配置为经由所述RF电缆将发送校准信号发送至所述主设备的校准收发器,以及当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主设备的情形中进行接收校准时,所述校准收发器被配置为经由所述RF电缆将接收校准信号发送至所述从设备的各接收器。
另一示例性方面是:一种多个无线电通信设备中的一个无线电通信设备所进行的无线电通信方法,所述多个无线电通信设备中的一个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主设备,以及其余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从设备,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包括多个收发器,所述多个收发器各自包括发送器和接收器。所述无线电通信方法包括: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主设备的情形中,经由RF电缆即射频电缆将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连接至所述从设备;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从设备的情形中,经由所述RF电缆将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连接至所述主设备;当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从设备的情形中进行发送校准时,经由所述RF电缆将发送校准信号从各发送器发送至所述主设备;以及当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主设备的情形中进行接收校准时,经由所述RF电缆将接收校准信号发送至所述从设备的各接收器。
另一示例性方面是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存储用于使多个无线电通信设备中的一个无线电通信设备执行无线电通信方法的程序,所述多个无线电通信设备中的一个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主设备,以及其余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从设备,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包括多个收发器,所述多个收发器各自包括发送器和接收器。所述程序包括:
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从设备的情形中经由RF电缆即射频电缆将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连接至所述主设备的过程;
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主设备的情形中经由所述RF电缆将所述主设备连接至所述从设备的过程;
当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从设备的情形中进行发送校准时经由所述RF电缆将发送校准信号从各发送器发送至所述主设备的过程;以及
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主设备的情形中进行接收校准的情况下经由所述RF电缆将接收校准信号发送至所述从设备的各接收器的过程。
发明的效果
根据以上示例性方面,可以实现如下的效果,即:可以提供可补偿多个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各收发器的振幅和相位的变化的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通信设备、无线电通信方法及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结构的示例;
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AAS的结构的示例的电路图;
图3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DL校准操作的示例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主AAS的DL校准操作的示例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从AAS的DL校准操作的示例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UL校准操作的示例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主AAS的UL校准操作的示例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从AAS的UL校准操作的示例的图;
图9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结构的示例;
图10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DL校准操作的示例的图;以及
图11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UL校准操作的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说明明确化,适当地省略和简化以下的描述和附图。在以下附图中,相同的元素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在必要时省略重复说明。
(1)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是包括两个AAS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示例。在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两个AAS的情况下,其中的一个AAS成为主AAS,而另一个AAS成为从AAS。尽管可以通过从外部控制各AAS来自由地设置两个AAS中的哪个AAS成为主AAS,但是这里假定主AAS已被控制和设置。
首先,将说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结构。图1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结构的示例。
如图1所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一个主AAS 100-M和一个从AAS 100-S。此后,术语“AAS 100”用于指代主AAS 100-M和从AAS 100-S这两者。AAS100是无线电通信设备的示例,主AAS 100-M是主设备的示例。从AAS 100-S是从设备的示例。
主AAS 100-M共同进行发送校准和接收校准,以补偿主AAS 100-M和从AAS 100-S的各收发器的振幅和相位的变化。
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假定主AAS 100-M和从AAS 100-S用于基站。因此,主AAS 100-M进行作为发送校准的DL(下行链路)校准(在附图中可被称为DL CAL)以及作为接收校准的UL(上行链路)校准(在附图中可被称为UL CAL)。
主AAS 100-M和从AAS 100-S通过RF(射频)电缆连接。RF电缆是高频电缆、同轴电缆或波导等。因此,在进行DL校准的情况下,作为发送校准信号的DL校准信号(RF信号)可以经由RF电缆从从AAS 100-S的各发送器发送至主AAS 100-M。在进行UL校准的情况下,作为接收校准信号的UL校准信号(RF信号)可以经由RF电缆从主AAS 100-M发送至从AAS 100-S的各接收器。
主AAS 100-M和从AAS 100-S还通过Ethernet(注册商标)电缆连接。以太网电缆是网络电缆的示例。在主AAS 100-M和从AAS 100-S之间,进行DL校准的结果(用以补偿各发送器的振幅和相位的变化的权重)、进行UL校准的结果(用以补偿各接收器的振幅和相位的变化的权重)以及UL校准期间的从AAS 100-S的UL校准信号的接收信息等经由Ethernet电缆被发送和接收。
接着,将说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主AAS 100-M和从AAS 100-S的结构。由于主AAS 100-M和从AAS 100-S的结构是相同的,因此它们将被描述为AAS 100的结构。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AAS 100的结构的示例的电路图。
如图2所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AAS 100包括光收发器10、基带(BB)单元20、前端单元30和多个((n+1)个,其中n是等于或大于1的自然数)天线40。前端单元30包括分别与天线40相对应的多个((n+1)个)收发器(TRX)31、多个((n+1)个)发送放大器32、多个((n+1)个)接收放大器33和多个((n+1)个)开关(SW)34。各收发器31包括发送器(以下称为发送器TX)和接收器(以下称为发送器TX),这两者均未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AAS 100还包括校准收发器(CAL-TRX)51、开关(SW)52和54以及分配合成器53。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AAS 100还包括RF输出端口55、RF输入端口56、Ethernet输出端口61和Ethernet输入端口62。
RF输出端口55经由RF电缆而连接至其它AAS 100的RF输入端口56。RF输入端口56经由RF电缆而连接至其它AAS 100的RF输出端口55。具体地,主AAS 100-M的RF输出端口55连接至从AAS 100-S的RF输入端口56,并且主AAS 100-M的RF输入端口56连接至从AAS 100-S的RF输出端口55。RF输出端口55和RF输入端口56是第一端口的示例。
Ethernet输出端口61经由Ethernet电缆而连接至其它AAS 100的Ethernet输入端口62。Ethernet输入端口62经由Ethernet电缆而连接至其它AAS 100的Ethernet输出端口61。具体地,主AAS 100-M的Ethernet输出端口61连接至从AAS 100-S的Ethernet输入端口62,并且主AAS 100-M的Ethernet输入端口62连接至从AAS 100-S的Ethernet输出端口61。Ethernet输出端口61和Ethernet输入端口62是第二端口的示例。
光收发器10对在光传输线路(未示出)和基带单元20之间发送和接收的信号进行光电转换和光电转换的逆转换。
在进行DL校准的情况下,基带单元20向各发送器TX输出DL校准信号IQ(IQ信号)。当在包括基带单元20的AAS 100是主AAS 100-M的情形中进行UL校准时,该基带单元20向校准收发器51输出UL校准信号IQ(IQ信号)。基带单元20是控制单元的示例。
如上所述,收发器31包括发送器TX和接收器RX(未示出)。在进行DL校准的情况下,发送器TX将从基带单元20输出的DL校准信号IQ(IQ信号)转换为DL校准信号(RF信号),并发送转换后的DL校准信号。在进行UL校准的情况下,接收器RX接收UL校准信号(RF信号),将接收到的UL校准信号转换为UL校准信号IQ(IQ信号),并将转换后的UL校准信号IQ输出至基带单元20。
在进行DL校准的情况下,发送放大器32放大DL校准信号。在进行UL校准的情况下,接收放大器33放大UL校准信号。
开关34是用于切换信号方向的开关。在进行DL校准的情况下,开关34将从发送放大器32输出的DL校准信号输出至分配合成器53。在进行UL校准的情况下,开关34将从分配合成器53输出的UL校准信号输出至接收放大器33。
在进行DL校准的情况下,分配合成器53对从开关34输出的DL校准信号进行合成,并将合成的DL校准信号输出至开关54。在进行UL校准的情况下,分配合成器53对从开关54输出的UL校准信号进行分配,并将分配的UL校准信号输出至各开关34。
开关54是用于切换信号方向的开关。当在包括开关54的AAS 100是主AAS 100-M的情形中进行DL校准时,该开关54将从分配合成器53和RF输入端口56输出的DL校准信号输出至开关52。当在包括开关54的AAS 100是从AAS 100-S的情形中进行DL校准时,该开关54将从分配合成器53输出的DL校准信号输出至RF输出端口55。当在包括开关54的AAS 100是主AAS 100-M的情形中进行UL校准时,该开关54将从开关52输出的UL校准信号输出至分配合成器53和RF输出端口55。当在包括开关54的AAS 100是从AAS 100-S的情形中进行UL校准时,该开关54将从RF输入端口56输出的DL校准信号输出至分配合成器53。
开关52是用于切换信号方向的开关。当在包括开关52的AAS 100是主AAS 100-M的情形中进行DL校准时,该开关52将从开关54输出的DL校准信号输出至校准收发器51。当在包括开关52的AAS 100是主AAS 100-M的情形中进行UL校准时,该开关52将从校准收发器51输出的UL校准信号输出至开关54。
在进行DL校准的情况下,校准收发器51将从开关52输出的DL校准信号(RF信号)转换为DL校准信号IQ(IQ信号),并将转换后的DL校准信号IQ输出至基带单元20。在进行UL校准的情况下,校准收发器51将从基带单元20输出的UL校准信号IQ(IQ信号)转换为UL校准信号(RF信号),并将转换后的UL校准信号输出至开关52。与收发器31一样,校准收发器51可以包括发送器和接收器。
当在包括基带单元20的AAS 100是主AAS 100-M的情形中进行DL校准时,该基带单元20计算用于补偿主AAS 100-M和从AAS 100-S的各发送器TX的振幅和相位的变化的权重。基带单元20经由Ethernet输出端口61将从AAS 100-S的各发送器TX的权重发送至从AAS100-S。
当在包括基带单元20的AAS 100是主AAS 100-M的情形中进行UL校准时,该基带单元20计算用于补偿主AAS 100-M和从AAS 100-S的各接收器RX的振幅和相位的变化的权重。基带单元20经由Ethernet输出端口61将从AAS 100-S的各接收器RX的权重发送至从AAS100-S。
以下将说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DL校准操作和UL校准操作。
<DL校准操作>
首先将说明DL校准操作。图3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DL校准操作的示例的图。图4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主AAS 100-M的DL校准操作的示例的图。图5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从AAS 100-S的DL校准操作的示例的图。假定在主AAS 100-M和从AAS 100-S中预先设置了共通的DL校准信号IQ。
如图3至5所示,在主AAS 100-M中,基带单元20将预先设置的DL校准信号IQ输出至各发送器TX。各发送器TX将DL校准信号IQ转换为DL校准信号。各发送器TX所转换的DL校准信号经由发送放大器32和开关34而被输出至分配合成器53,并由分配合成器53进行合成。分配合成器53所合成的DL校准信号经由开关54和52而被输出至校准收发器51。
另一方面,同样在从AAS 100-S中,基带单元20将预先设置的DL校准信号IQ输出至各发送器TX。各发送器TX将DL校准信号IQ转换为DL校准信号。各发送器TX所转换的DL校准信号经由发送放大器32和开关34而被输出至分配合成器53,并由分配合成器53进行合成。分配合成器53所合成的DL校准信号经由开关54和RF输出端口55而被输出至主AAS 100-M。
在主AAS 100-M中,从AAS 100-S发送的DL校准信号从RF输入端口56输入,并经由开关54和52而被输出至校准收发器51。如上所述,向主AAS 100-M的校准收发器51提供从主AAS 100-M和从AAS 100-S的所有发送器TX发送的DL校准信号。校准收发器51将DL校准信号转换为DL校准信号IQ并将其输出至基带单元20。基带单元(20)通过测量从主AAS 100-M和从AAS 100-S的发送器(TX)发送的DL校准信号的DL校准信号(IQ)的振幅和相位与原始DL校准信号(IQ)的振幅和相位之间的差,来学习从主AAS 100-M和从AAS 100-S的发送器(TX)发送的DL校准信号的振幅和相位的变化。基带单元20基于学习的结果来计算主AAS 100-M和从AAS 100-S的发送器TX的权重。基带单元20经由Ethernet输出端口61将从AAS 100-S的各发送器TX的权重发送至从AAS 100-S。
DL校准操作因此完成。
此后,在通常的DL操作中,主AAS 100-M的基带单元20将利用由该主AAS 100-M的基带单元20自身针对发送器TX所计算出的权重进行加权的DL信号IQ输出至主AAS 100-M的相应发送器TX。
另一方面,从AAS 100-S的基带单元20将利用由主AAS 100-M的基带单元20针对发送器TX所计算出的权重进行加权的DL信号IQ输出至从AAS 100-S的相应发送器TX。
<UL校准操作>
接着,将说明UL校准操作。图6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UL校准操作的示例的图。图7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主AAS 100-M的UL校准操作的示例的图。图8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从AAS 100-S的UL校准操作的示例的图。注意,假定在主AAS 100-M和从AAS 100-S中预先设置了共通的UL校准信号IQ。
如图6至8所示,在主AAS 100-M中,基带单元20将预先设置的UL校准信号IQ输出至校准收发器51。校准收发器51将UL校准信号IQ转换为UL校准信号。利用校准收发器51转换的UL校准信号经由开关52和54而被输出至分配合成器53,并由分配合成器53进行分配。利用分配合成器53分配的UL校准信号经由开关34和接收放大器33而被输出至各接收器RX。各接收器RX将UL校准信号转换为UL校准信号IQ并将其输出至基带单元20。基带单元20测量由各接收器RX所接收到的UL校准信号的UL校准信号IQ的振幅和相位与原始UL校准信号IQ的振幅和相位之间的差。利用校准收发器51转换的UL校准信号还经由开关52和54以及RF输出端口55而被发送至从AAS 100-S。
另一方面,在从AAS 100-S中,从主AAS 100-M发送的UL校准信号从RF输入端口56输入,经由开关54而输出至分配合成器53,并由分配合成器53进行分配。利用分配合成器53分配的UL校准信号经由开关34和接收放大器33而输出至各接收器RX。各接收器RX将UL校准信号转换为UL校准信号IQ并将其输出至基带单元20。基带单元20测量由各接收器RX所接收到的UL校准信号的UL校准信号IQ的振幅和相位与原始UL校准信号IQ的振幅和相位之间的差。测量的结果作为UL校准测量结果经由Ethernet输出端口61而发送至主AAS 100-M。
在主AAS 100-M中,从从AAS 100-S发送的从AAS 100-S的各接收器RX的UL校准测量结果从Ethernet输入端口62输入并被输出至基带单元20。如上所述,向基带单元20提供主AAS 100-M和从AAS 100-S的所有接收器RX的UL校准测量结果。基带单元20基于UL校准测量结果来学习主AAS 100-M和从AAS 100-S的接收器RX所接收到的UL校准信号的振幅和相位的变化。基带单元20基于学习的结果来计算主AAS 100-M和从AAS 100-S的各接收器RX的权重。基带单元20经由Ethernet输出端口61将从AAS 100-S的各接收器RX的权重发送至从AAS 100-S。
UL校准操作因此完成。
此后,在通常的UL操作中,主AAS 100-M的基带单元20利用由该主AAS 100-M的基带单元20自身针对相应接收器RX所计算出的权重对从主AAS 100-M的各接收器RX输出的UL信号IQ进行加权。
另一方面,从AAS 100-S的基带单元20利用由主AAS 100-M的基带单元20针对相应接收器RX所计算出的权重对从从AAS 100-S的各接收器RX输出的UL信号IQ进行加权。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两个AAS 100中的一个AAS 100成为主AAS100-M,而另一个AAS 100成为从AAS 100-S,并且主AAS 100-M和从AAS 100-S经由RF电缆而连接。在进行DL校准的情况下,用于DL校准的DL校准信号经由RF电缆从从AAS 100-S的各发送器TX发送至主AAS 100-M的校准收发器51。在进行UL校准的情况下,用于UL校准的UL校准信号经由RF电缆从主AAS 100-M的校准收发器51发送至从AAS 100-S的各接收器RX。
因此,在进行DL校准的情况下,从从AAS 100-S的各发送器TX发送DL校准信号,并且可以通过主AAS 100-M的校准收发器51来接收该DL校准信号。
在进行UL校准的情况下,从主AAS 100-M的校准收发器51发送UL校准信号,并且可以通过从AAS 100-S的各接收器RX来接收该UL校准信号。
因此,主AAS 100-M和从AAS 100-S的各发送器TX的DL校准可以共同进行,并且主AAS 100-M和从AAS 100-S的各接收器RX的UL校准可以共同进行。这使得能够补偿主AAS100-M和从AAS 100-S的各收发器31的振幅和相位的变化。
(2)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是包括三个或更多个AAS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示例。在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三个或更多个AAS的情况下,其中的一个AAS成为主AAS,而其它的两个或更多个AAS成为从AAS。尽管可以以与存在两个AAS的情况相同的方式通过从外部控制各AAS来自由地设置三个或更多个AAS中的哪个AAS成为主AAS,但是这里假定主AAS已被控制和设置。
首先,将说明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结构。图9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结构的示例。
如图9所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包括多个(L个,其中L是等于或大于2的自然数)从AAS 100-S1~100-SL作为从AAS 100-S,并且还添加了集线器(HUB)200和混合器(hybrid,HYB)300。
混合器300经由RF电缆而连接至主AAS 100-M的RF输出端口55和RF输入端口56,并且经由RF电缆而连接至各从AAS 100-S1~100-SL的RF输出端口55和RF输入端口56。混合器300是第一分配合成器的示例。
集线器200经由Ethernet电缆而连接至主AAS 100-M的Ethernet输出端口61和Ethernet输入端口62,并且经由Ethernet电缆而连接至各从AAS 100-S1~100-SL的Ethernet输出端口61和Ethernet输入端口62。集线器200是第二分配合成器的示例。
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除了以上组件之外的结构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相同。
以下将说明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DL校准操作和UL校准操作。
<DL校准操作>
首先,将说明DL校准操作。图10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DL校准操作的示例的图。注意,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主AAS 100-M和各从AAS100-S1~100-SL的DL校准操作分别与图4和5所示的DL校准操作相同。假定在主AAS 100-M和从AAS 100-S1~100-SL中预先设置了共通的DL校准信号IQ。
如图4和5所示,在主AAS 100-M中,基带单元20将预先设置的DL校准信号IQ输出至各发送器TX。各发送器TX将DL校准信号IQ转换为DL校准信号。由各发送器TX所转换的DL校准信号经由发送放大器32和开关34而被输出至分配合成器53,并由分配合成器53进行合成。由分配合成器53所合成的DL校准信号经由开关54和52而被输出至校准收发器51。
另一方面,同样在从AAS 100-S1中,基带单元20将预先设置的DL校准信号IQ输出至各发送器TX。各发送器TX将DL校准信号IQ转换为DL校准信号。由各发送器TX所转换的DL校准信号经由发送放大器32和开关34而被输出至分配合成器53,并由分配合成器53进行合成。由分配合成器53所合成的DL校准信号经由开关54和RF输出端口55而被输出至主AAS100-M。
同样在从AAS 100-S2~100-SL中,进行与从AAS 100-S1相同的上述操作。
在主AAS 100-M中,从各从AAS 100-S1~100-SL发送的DL校准信号从RF输入端口56输入,并经由开关54和52而输出至校准收发器51。如上所述,向主AAS 100-M的校准收发器51提供从主AAS 100-M和从AAS 100-S1~100-SL的所有发送器TX发送的DL校准信号。校准收发器51将DL校准信号转换为DL校准信号IQ并将其输出至基带单元20。基带单元(20)通过测量从主AAS 100-M和从AAS 100-S1~100-SL的发送器(TX)发送的DL校准信号的DL校准信号(IQ)的振幅和相位与原始DL校准信号(IQ)的振幅和相位之间的差,来学习从主AAS100-M和从AAS 100-S1~100-SL的发送器(TX)发送的DL校准信号的振幅和相位的变化。基带单元20基于学习的结果来计算主AAS 100-M和从AAS 100-S1~100-SL的发送器TX的权重。基带单元20经由Ethernet输出端口61将从AAS 100-S的各发送器TX的权重发送至从AAS100-S1~100-SL。
DL校准操作因此完成。
此后,在通常的DL操作中,主AAS 100-M的基带单元20将利用由主AAS 100-M的基带单元20自身针对发送器TX所计算出的权重进行加权的DL信号IQ输出至主AAS 100-M的相应发送器TX。
另一方面,从AAS 100-S1~100-SL的各基带单元20将利用由主AAS 100-M的基带单元20针对发送器TX所计算出的权重进行加权的DL信号IQ输出至从AAS 100-S1~100-SL的相应发送器TX。
<UL校准操作>
接着,将说明UL校准操作。图11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UL校准操作的示例的图。注意,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主AAS 100-M和各从AAS100-S1~100-SL的UL校准操作分别与图7和8所示的UL校准操作相同。假定在主AAS 100-M和从AAS 100-S1~100-SL中预先设置了共通的UL校准信号IQ。
如图11、7和8所示,在主AAS 100-M中,基带单元20将预先设置的UL校准信号IQ输出至校准收发器51。校准收发器51将UL校准信号IQ转换为UL校准信号。利用校准收发器51转换的UL校准信号经由开关52和54而被输出至分配合成器53,并由分配合成器53进行分配。利用分配合成器53分配的UL校准信号经由开关34和接收放大器33而被输出至各接收器RX。各接收器RX将UL校准信号转换为UL校准信号IQ并将其输出至基带单元20。基带单元20测量各接收器RX所接收到的UL校准信号的UL校准信号IQ的振幅和相位与原始UL校准信号IQ的振幅和相位之间的差。利用校准收发器51转换的UL校准信号还经由开关52和54以及RF输出端口55而发送至各从AAS 100-S1~100-SL。
另一方面,在从AAS 100-S1中,从主AAS 100-M发送的UL校准信号从RF输入端口56输入,经由开关54而被输出至分配合成器53,并由分配合成器53进行分配。利用分配合成器53分配的UL校准信号经由开关34和接收放大器33而被输出至各接收器RX。各接收器RX将UL校准信号转换为UL校准信号IQ并将其输出至基带单元20。基带单元20测量各接收器RX所接收到的UL校准信号的UL校准信号IQ的振幅和相位与原始UL校准信号IQ的振幅和相位之间的差。测量的结果作为UL校准测量结果经由Ethernet输出端口61而发送至主AAS 100-M。
同样在从AAS 100-S2~100-SL中,进行与从AAS 100-S1相同的操作。
在主AAS 100-M中,从各从AAS 100-S1~100-SL发送的从AAS 100-S的各接收器RX的UL校准测量结果从Ethernet输入端口62输入并被输出至基带单元20。如上所述,向基带单元20提供主AAS 100-M和从AAS 100-S1~100-SL的所有接收器RX的UL校准测量结果。基带单元20基于UL校准测量结果来学习由主AAS 100-M和从AAS 100-S1~100-SL的接收器RX接收到的UL校准信号的振幅和相位的变化。基带单元20基于学习的结果来计算主AAS 100-M和从AAS 100-S1~100-SL的各接收器RX的权重。基带单元20经由Ethernet输出端口61将从AAS 100-S1~100-SL的各接收器RX的权重发送至相应的从AAS 100-S1~100-SL。
UL校准操作因此完成。
此后,在通常的UL操作中,主AAS 100-M的基带单元20利用由主AAS 100-M的基带单元20自身针对相应接收器RX计算出的权重对从主AAS 100-M的各接收器RX输出的UL信号IQ进行加权。
另一方面,从AAS 100-S1~100-SL的各基带单元20利用由主AAS 100-M的基带单元20针对相应接收器RX计算出的权重对从相应AAS 100-S的各接收器RX输出的UL信号IQ进行加权。
如上所述,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三个或更多个AAS 100中的一个AAS 100成为主AAS 100-M,而其它的两个或更多个成为从AAS 100-S1~100-SL,主AAS 100-M的RF输出端口55和RF输入端口56经由RF电缆而连接至混合器300,并且各从AAS 100-S1~100-SL的RF输出端口55和RF输入端口56经由RF电缆而连接至混合器300。主AAS 100-M和从AAS 100-S1~100-SL的各DL校准操作和UL校准操作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同。
因此,即使在存在两个或更多个从AAS 100-S1~100-SL的情况下,也可以共同进行主AAS 100-M和从AAS 100-S1~100-SL的各发送器TX的DL校准,并且共同进行主AAS100-M和从AAS 100-S1~100-SL的各接收器RX的UL校准。这使得能够补偿主AAS 100-M和从AAS 100-S1~100-SL的各收发器31的振幅和相位的变化。
尽管已参考示例性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范围内对本发明的结构和详情进行各种修改。
例如,在以上示例性实施例中,尽管主AAS和从AAS经由发送和接收用的两个RF电缆和两个Ethernet电缆而连接,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主AAS可以经由发送和接收所通用的一个RF电缆和一个Ethernet电缆而连接至从AAS。
在以上示例性实施例中,尽管Ethernet电缆用于主AAS和从AAS之间的连接,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任何能够传输数字信号的网络电缆都可用于本发明。该网络电缆是高速串行传输线路等。
此外,在以上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存在多个从AAS的情况下,主AAS和多个从AAS经由集线器和混合器而连接。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主AAS可以与多个从AAS成行连接。
在以上示例性实施例中,尽管主AAS和从AAS具有相同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AAS仅用作从AAS的情况下,无需校准收发器51和开关52。出于该原因,在本发明中,校准收发器51和开关52可以从仅用作从AAS的AAS中移除。
此外,根据本发明,AAS可以彼此相邻地设置,或者可以彼此分开地设置。
尽管在以上示例性实施例中将本发明的AAS描述为硬件结构,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还可以通过使诸如CPU(中央处理单元)等的处理器执行用于AAS的指定处理的计算机程序来实现。
在以上示例中,程序可以使用任何类型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并提供给计算机。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任何类型的有形存储介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包括磁存储介质(诸如软盘、磁带、硬盘驱动器等)、光磁存储介质(例如,磁光盘)、CD-ROM(致密盘只读存储器)、CD-R(CD可记录)、CD-R/W(CD-可重写)、以及半导体存储器(诸如掩模ROM、PROM(可编程ROM)、EPROM(可擦除PROM)、闪速ROM、RAM(随机存取存储器)等)。程序可以使用任何类型的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而被提供给计算机。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包括电信号、光信号和电磁波。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经由有线通信线路(例如,电线和光纤)或无线通信线路来向计算机提供程序。
以上公开的实施例的全部或一部分可被描述为但不限于以下补充说明。
(补充说明1)
一种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
多个无线电通信设备,其中,
所述多个无线电通信设备中的一个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主设备,以及其余的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从设备,
所述主设备以及所述从设备中的各从设备包括:
多个收发器,各收发器包括发送器和接收器;以及
第一端口,其经由RF电缆即射频电缆而连接至其它无线电通信设备,
所述主设备还包括校准收发器,
所述主设备的第一端口经由所述RF电缆而连接至所述从设备的第一端口,
在进行发送校准的情况下,所述从设备的各发送器被配置为经由所述RF电缆将发送校准信号发送至所述主设备的所述校准收发器,以及
在进行接收校准的情况下,所述主设备的所述校准收发器被配置为经由所述RF电缆将接收校准信号发送至所述从设备的各接收器。
(补充说明2)
根据补充说明1所述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主设备以及所述从设备中的各从设备还包括:
第二端口,其经由网络电缆而连接至其它无线电通信设备;以及
控制单元,其中,
所述主设备的第二端口经由所述网络电缆而连接至所述从设备的第二端口,
在进行发送校准的情况下,所述主设备的所述校准收发器被配置为接收从所述从设备的各发送器经由所述RF电缆发送的发送校准信号、并接收从所述主设备的各发送器发送的发送校准信号,以及
所述主设备的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测量从所述主设备和所述从设备的各发送器发送的发送校准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与原始发送校准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之间的差、基于该测量的结果来计算所述主设备和所述从设备的各发送器的权重、以及经由所述网络电缆将所述从设备的各发送器的权重发送至所述从设备的控制单元。
(补充说明3)
根据补充说明2所述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其中,在进行接收校准的情况下,
所述主设备的所述校准收发器被配置为将所述接收校准信号还发送至所述主设备的各接收器,
所述从设备的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测量所述从设备的各接收器所接收到的接收校准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与原始接收校准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之间的差、以及经由所述网络电缆将该测量的结果发送至所述主设备的控制单元,以及
所述主设备的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测量所述主设备的各接收器所接收到的接收校准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与原始接收校准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之间的差、基于所述主设备的各接收器所接收到的接收校准信号的测量结果和所述从设备的各接收器所接收到的接收校准信号的测量结果来计算所述主设备和所述从设备的各发送器的权重、以及经由所述网络电缆将所述从设备的各发送器的权重发送至所述从设备的控制单元。
(补充说明4)
根据补充说明2或3所述的无线电通信系统,还包括:
第一分配合成器;以及
第二分配合成器,其中,
在存在三个或更多个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以及多个所述从设备的情况下,
所述主设备的第一端口经由所述网络电缆而连接至所述第一分配合成器,以及多个所述从设备中的各从设备的第一端口经由所述网络电缆而连接至所述第一分配合成器,以及
所述主设备的第二端口经由所述RF电缆而连接至所述第二分配合成器,以及多个所述从设备中的各从设备的第二端口经由所述RF电缆而连接至所述第二分配合成器。
(补充说明5)
一种多个无线电通信设备中的无线电通信设备,所述多个无线电通信设备中的一个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主设备,以及其余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从设备,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包括:
多个收发器,各收发器包括发送器和接收器;
第一端口,其经由RF电缆即射频电缆而连接至其它无线电通信设备;以及
校准收发器,其中,
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主设备的情形中,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的第一端口经由所述RF电缆而连接至所述从设备的第一端口,
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从设备的情形中,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的第一端口经由所述RF电缆而连接至所述主设备的第一端口,
当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从设备的情形中进行发送校准时,各发送器被配置为经由所述RF电缆将发送校准信号发送至所述主设备的校准收发器,以及
当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主设备的情形中进行接收校准时,所述校准收发器被配置为经由所述RF电缆将接收校准信号发送至所述从设备的各接收器。
(补充说明6)
根据补充说明5所述的无线电通信设备,还包括:
第二端口,其经由网络电缆而连接至其它无线电通信设备;以及
控制单元,其中,
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主设备的情形中,该无线电通信设备的第二端口经由所述网络电缆而连接至所述从设备的第二端口,
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从设备的情形中,该无线电通信设备的第二端口经由所述网络电缆而连接至所述主设备的第二端口,以及
当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主设备的情形中进行发送校准时,所述校准收发器被配置为接收从所述从设备的各发送器经由所述RF电缆发送的发送校准信号、并接收从所述主设备的各发送器发送的发送校准信号,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测量从所述主设备和所述从设备的各发送器发送的发送校准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与原始发送校准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之间的差、基于该测量的结果来计算所述主设备和所述从设备的各发送器的权重、以及经由所述网络电缆将所述从设备的各发送器的权重发送至所述从设备的控制单元。
(补充说明7)
根据补充说明6所述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其中,
当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主设备的情形中进行接收校准时,所述校准收发器被配置为将所述接收校准信号还发送至所述主设备的各接收器,
当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从设备的情形中进行接收校准时,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测量所述从设备的各接收器所接收到的接收校准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与原始接收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之间的差、以及经由所述网络电缆将该测量的结果发送至所述主设备的控制单元,以及
当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主设备的情形中进行接收校准时,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测量所述主设备的各接收器所接收到的接收校准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与原始接收校准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之间的差、基于所述主设备的各接收器所接收到的接收校准信号的测量结果和所述从设备的各接收器所接收到的接收校准信号的测量结果来计算所述主设备和所述从设备的各发送器的权重、以及经由所述网络电缆将所述从设备的各发送器的权重发送至所述从设备的控制单元。
(补充说明8)
一种多个无线电通信设备中的一个无线电通信设备所进行的无线电通信方法,所述多个无线电通信设备中的一个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主设备,以及其余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从设备,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包括多个收发器,所述多个收发器各自包括发送器和接收器,所述无线电通信方法包括:
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主设备的情形中,经由RF电缆即射频电缆将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连接至所述从设备;
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从设备的情形中,经由所述RF电缆将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连接至所述主设备;
当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从设备的情形中进行发送校准时,经由所述RF电缆将发送校准信号从各发送器发送至所述主设备;以及
当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主设备的情形中进行接收校准时,经由所述RF电缆将接收校准信号发送至所述从设备的各接收器。
(补充说明9)
根据补充说明8所述的无线电通信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主设备的情形中,经由网络电缆将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连接至所述从设备;
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从设备的情形中,经由所述网络电缆将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的第二端口连接至所述主设备;以及
当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主设备的情形中进行发送校准时,接收从所述从设备的各发送器经由所述RF电缆发送的发送校准信号,接收从所述主设备的各发送器发送的发送校准信号,测量从所述主设备和所述从设备的各发送器发送的发送校准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与原始发送校准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之间的差,基于该测量的结果来计算所述主设备和所述从设备的各发送器的权重,以及经由所述网络电缆将所述从设备的各发送器的权重发送至所述从设备的控制单元。
(补充说明10)
根据补充说明9所述的无线电通信方法,还包括:
当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主设备的情形中进行接收校准时,将所述接收校准信号发送至所述主设备的各接收器;
当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从设备的情形中进行接收校准时,测量所述从设备的各接收器所接收到的接收校准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与原始接收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之间的差、以及经由所述网络电缆将该测量的结果发送至所述主设备;以及
当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主设备的情形中进行接收校准时,测量所述主设备的各接收器所接收到的接收校准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与原始接收校准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之间的差,基于所述主设备的各接收器所接收到的接收校准信号的测量结果和所述从设备的各接收器所接收到的接收校准信号的测量结果来计算所述主设备和所述从设备的各发送器的权重,以及经由所述网络电缆将所述从设备的各发送器的权重发送至所述从设备。
(补充说明11)
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存储用于使多个无线电通信设备中的一个无线电通信设备执行无线电通信方法的程序,所述多个无线电通信设备中的一个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主设备,以及其余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从设备,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包括多个收发器,各收发器包括发送器和接收器,所述程序包括:
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主设备的情形中经由RF电缆即射频电缆将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连接至所述从设备的过程;
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从设备的情形中经由所述RF电缆将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连接至所述主设备的过程;
当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从设备的情形中进行发送校准时经由所述RF电缆将发送校准信号从各发送器发送至所述主设备的过程;以及
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主设备的情形中进行接收校准的情况下经由所述RF电缆将接收校准信号发送至所述从设备的各接收器的过程。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2018年3月1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8-045731的优先权,在此通过引用包含其全部内容。
附图标记列表
10 光收发器
20 基带单元
30 前端单元
31 收发器
32 发送放大器
33 接收放大器
34、52、54 开关
40 天线
51 校准收发器
53 分配合成器
55 RF输出端口
56 RF输入端口
61 Ethernet输出端口
62 Ethernet输入端口
100 AAS
100-M 主AAS
100-S、100-S1~10-SL 从AAS
200 集线器
300 混合器

Claims (10)

1.一种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
多个无线电通信设备,其中,
所述多个无线电通信设备中的一个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主设备,以及其余的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从设备,
所述主设备以及所述从设备中的各从设备包括:
多个收发器,各收发器包括发送器和接收器;以及
第一端口,其经由RF电缆即射频电缆而连接至其它无线电通信设备,所述主设备还包括校准收发器,
所述主设备的第一端口经由所述RF电缆而连接至所述从设备的第一端口,
在进行发送校准的情况下,所述从设备的各发送器被配置为经由所述RF电缆将发送校准信号发送至所述主设备的所述校准收发器,以及
在进行接收校准的情况下,所述主设备的所述校准收发器被配置为经由所述RF电缆将接收校准信号发送至所述从设备的各接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主设备以及所述从设备中的各从设备还包括:
第二端口,其经由网络电缆而连接至其它无线电通信设备;以及
控制单元,其中,
所述主设备的第二端口经由所述网络电缆而连接至所述从设备的第二端口,
在进行发送校准的情况下,所述主设备的所述校准收发器被配置为接收从所述从设备的各发送器经由所述RF电缆发送的发送校准信号、并接收从所述主设备的各发送器发送的发送校准信号,以及
所述主设备的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测量从所述主设备和所述从设备的各发送器发送的发送校准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与原始发送校准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之间的差、基于该测量的结果来计算所述主设备和所述从设备的各发送器的权重、以及经由所述网络电缆将所述从设备的各发送器的权重发送至所述从设备的控制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其中,在进行接收校准的情况下,
所述主设备的所述校准收发器被配置为将所述接收校准信号还发送至所述主设备的各接收器,
所述从设备的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测量所述从设备的各接收器所接收到的接收校准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与原始接收校准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之间的差、以及经由所述网络电缆将该测量的结果发送至所述主设备的控制单元,以及
所述主设备的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测量所述主设备的各接收器所接收到的接收校准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与原始接收校准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之间的差、基于所述主设备的各接收器所接收到的接收校准信号的测量结果和所述从设备的各接收器所接收到的接收校准信号的测量结果来计算所述主设备和所述从设备的各发送器的权重、以及经由所述网络电缆将所述从设备的各发送器的权重发送至所述从设备的控制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无线电通信系统,还包括:
第一分配合成器;以及
第二分配合成器,其中,
在存在三个或更多个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以及多个所述从设备的情况下,
所述主设备的第一端口经由所述网络电缆而连接至所述第一分配合成器,以及多个所述从设备中的各从设备的第一端口经由所述网络电缆而连接至所述第一分配合成器,以及
所述主设备的第二端口经由所述RF电缆而连接至所述第二分配合成器,以及多个所述从设备中的各从设备的第二端口经由所述RF电缆而连接至所述第二分配合成器。
5.一种多个无线电通信设备中的无线电通信设备,所述多个无线电通信设备中的一个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主设备,以及其余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从设备,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包括:
多个收发器,各收发器包括发送器和接收器;
第一端口,其经由RF电缆即射频电缆而连接至其它无线电通信设备;以及
校准收发器,其中,
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主设备的情形中,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的第一端口经由所述RF电缆而连接至所述从设备的第一端口,
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从设备的情形中,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的第一端口经由所述RF电缆而连接至所述主设备的第一端口,
当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从设备的情形中进行发送校准时,各发送器被配置为经由所述RF电缆将发送校准信号发送至所述主设备的校准收发器,以及
当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主设备的情形中进行接收校准时,所述校准收发器被配置为经由所述RF电缆将接收校准信号发送至所述从设备的各接收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电通信设备,还包括:
第二端口,其经由网络电缆而连接至其它无线电通信设备;以及
控制单元,其中,
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主设备的情形中,该无线电通信设备的第二端口经由所述网络电缆而连接至所述从设备的第二端口,
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从设备的情形中,该无线电通信设备的第二端口经由所述网络电缆而连接至所述主设备的第二端口,以及
当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主设备的情形中进行发送校准时,所述校准收发器被配置为接收从所述从设备的各发送器经由所述RF电缆发送的发送校准信号、并接收从所述主设备的各发送器发送的发送校准信号,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测量从所述主设备和所述从设备的各发送器发送的发送校准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与原始发送校准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之间的差、基于该测量的结果来计算所述主设备和所述从设备的各发送器的权重、以及经由所述网络电缆将所述从设备的各发送器的权重发送至所述从设备的控制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其中,
当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主设备的情形中进行接收校准时,所述校准收发器被配置为将所述接收校准信号还发送至所述主设备的各接收器,
当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从设备的情形中进行接收校准时,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测量所述从设备的各接收器所接收到的接收校准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与原始接收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之间的差、以及经由所述网络电缆将该测量的结果发送至所述主设备的控制单元,以及
当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主设备的情形中进行接收校准时,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测量所述主设备的各接收器所接收到的接收校准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与原始接收校准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之间的差、基于所述主设备的各接收器所接收到的接收校准信号的测量结果和所述从设备的各接收器所接收到的接收校准信号的测量结果来计算所述主设备和所述从设备的各发送器的权重、以及经由所述网络电缆将所述从设备的各发送器的权重发送至所述从设备的控制单元。
8.一种多个无线电通信设备中的一个无线电通信设备所进行的无线电通信方法,所述多个无线电通信设备中的一个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主设备,以及其余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从设备,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包括多个收发器,所述多个收发器各自包括发送器和接收器,所述无线电通信方法包括:
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主设备的情形中,经由RF电缆即射频电缆将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连接至所述从设备;
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从设备的情形中,经由所述RF电缆将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连接至所述主设备;
当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从设备的情形中进行发送校准时,经由所述RF电缆将发送校准信号从各发送器发送至所述主设备;以及
当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主设备的情形中进行接收校准时,经由所述RF电缆将接收校准信号发送至所述从设备的各接收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电通信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主设备的情形中,经由网络电缆将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连接至所述从设备;
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从设备的情形中,经由所述网络电缆将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的第二端口连接至所述主设备;以及
当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主设备的情形中进行发送校准时,接收从所述从设备的各发送器经由所述RF电缆发送的发送校准信号,接收从所述主设备的各发送器发送的发送校准信号,测量从所述主设备和所述从设备的各发送器发送的发送校准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与原始发送校准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之间的差,基于该测量的结果来计算所述主设备和所述从设备的各发送器的权重,以及经由所述网络电缆将所述从设备的各发送器的权重发送至所述从设备的控制单元。
10.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存储用于使多个无线电通信设备中的一个无线电通信设备执行无线电通信方法的程序,所述多个无线电通信设备中的一个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主设备,以及其余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从设备,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包括多个收发器,各收发器包括发送器和接收器,所述程序包括:
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主设备的情形中经由RF电缆即射频电缆将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连接至所述从设备的过程;
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从设备的情形中经由所述RF电缆将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连接至所述主设备的过程;
当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从设备的情形中进行发送校准时经由所述RF电缆将发送校准信号从各发送器发送至所述主设备的过程;以及
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成为所述主设备的情形中进行接收校准的情况下经由所述RF电缆将接收校准信号发送至所述从设备的各接收器的过程。
CN201980018834.6A 2018-03-13 2019-02-06 无线电通信系统、设备、方法及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 Active CN1118691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45731 2018-03-13
JP2018-045731 2018-03-13
PCT/JP2019/004311 WO2019176388A1 (ja) 2018-03-13 2019-02-06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非一時的な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69128A true CN111869128A (zh) 2020-10-30
CN111869128B CN111869128B (zh) 2023-04-25

Family

ID=67907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18834.6A Active CN111869128B (zh) 2018-03-13 2019-02-06 无线电通信系统、设备、方法及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581956B2 (zh)
JP (1) JP6881667B2 (zh)
CN (1) CN111869128B (zh)
WO (1) WO201917638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90228A1 (ja) * 2021-03-10 2022-09-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送信装置の校正方法及び受信装置の校正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86057A (ja) * 1999-09-13 2001-03-30 Toshiba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399846A (zh) * 1999-09-10 2003-02-26 阿茨达科姆公司 用于校准智能天线阵列的方法与装置
US20060223558A1 (en) * 2005-04-04 2006-10-05 Behzad Arya R Cross-core calibration in a multi-radio system
JP2006279900A (ja) * 2005-03-30 2006-10-12 Kyocera Corp 通信装置及び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方法
CN1943132A (zh) * 2004-05-31 2007-04-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通信系统接收链路的校准装置及方法
US20100093282A1 (en) * 2008-10-15 2010-04-15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ULTI-TRANSCEIVER ARCHITECTURE FOR ADVANCED Tx ANTENNA MONITORING AND CALIBRATION IN MIMO AND SMART ANTENNA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4718713A (zh) * 2012-09-13 2015-06-17 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天线校准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58552B2 (en) * 2010-09-24 2013-10-15 Jds Uniphase Corporation Home network characterization method and system
US20120123723A1 (en) * 2010-11-15 2012-05-17 Wassim El-Hassan Methods for mitigating interactions among wireless devices in a wireless test system
EP2665213A4 (en) * 2011-01-13 2017-04-12 NEC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140242914A1 (en) * 2013-02-22 2014-08-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librating multiple antenna arrays
GB2519946A (en) * 2013-10-29 2015-05-13 Socowave Technologies Ltd Active antenna system and methods of testing
US10224642B2 (en) * 2014-06-03 2019-03-05 Airrays Gmbh Modular antenna system
JP6234360B2 (ja) * 2014-12-24 2017-11-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アレイアンテナ装置及び校正方法
JP2017195463A (ja) 2016-04-19 2017-10-26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アンテナ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9846A (zh) * 1999-09-10 2003-02-26 阿茨达科姆公司 用于校准智能天线阵列的方法与装置
JP2001086057A (ja) * 1999-09-13 2001-03-30 Toshiba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943132A (zh) * 2004-05-31 2007-04-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通信系统接收链路的校准装置及方法
JP2006279900A (ja) * 2005-03-30 2006-10-12 Kyocera Corp 通信装置及び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方法
US20060223558A1 (en) * 2005-04-04 2006-10-05 Behzad Arya R Cross-core calibration in a multi-radio system
US20100093282A1 (en) * 2008-10-15 2010-04-15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ULTI-TRANSCEIVER ARCHITECTURE FOR ADVANCED Tx ANTENNA MONITORING AND CALIBRATION IN MIMO AND SMART ANTENNA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4718713A (zh) * 2012-09-13 2015-06-17 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天线校准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9176388A1 (ja) 2021-02-04
US11581956B2 (en) 2023-02-14
JP6881667B2 (ja) 2021-06-02
WO2019176388A1 (ja) 2019-09-19
US20210036787A1 (en) 2021-02-04
CN111869128B (zh) 2023-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64807B1 (ko) 스마트 안테나 시스템의 신호 보정 장치
EP1120858B1 (en) Adaptive array transceiver apparatus
US11522501B2 (en) Phased array amplifier linearization
KR100602055B1 (ko) 스마트 안테나 어레이의 교정 장치 및 방법
KR101240442B1 (ko) 위상 어레이 안테나의 무선 주파수 경로들을 교정하는 장치
US7714776B2 (en) Antenna array calibration
EP1179895A1 (en) Array antenna base station apparatus
US10812159B2 (en) Antenna calib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080150514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CN101299858B (zh) 信号处理装置、方法和采用该装置的智能天线测试系统
KR20090081753A (ko)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캘리브레이션 장치 및 방법
CN111869128B (zh) 无线电通信系统、设备、方法及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4389039A (zh) 校准发送器至接收器相对相位的方法及毫米波天线模块
KR101994325B1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어레이 안테나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10299951B (zh) 一种相位校准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