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66831A - 一种连接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66831A
CN111866831A CN202010623158.XA CN202010623158A CN111866831A CN 111866831 A CN111866831 A CN 111866831A CN 202010623158 A CN202010623158 A CN 202010623158A CN 111866831 A CN111866831 A CN 1118668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strength
relay
equipment
connection mode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2315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童紫薇
李松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2315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6683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668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68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公开了一种连接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终端设备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短距离通信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及中继设备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短距离通信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其中,中继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通过短距离通信连接;根据第一信号强度和第二信号强度,确定可穿戴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目标连接方式;根据目标连接方式控制终端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之间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连接控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说明书涉及一种用于终端设备的连接控制方法、一种用于终端设备的连接控制装置、一种终端设备、及一种连接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市场中各种蓝牙耳机不断出现,这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需要。
在现有技术中,蓝牙耳机通常是通过蓝牙信号与手机进行连接,实现信息传递。但是受到距离和建筑物的阻挡,将导致蓝牙耳机和手机之间的蓝牙信号的衰减,从而出现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信息丢失,甚至产生断连现象,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实施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至少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之一的新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说明书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终端设备的连接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终端设备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短距离通信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及中继设备与所述可穿戴设备之间的短距离通信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其中,所述中继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通过短距离通信连接;
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和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目标连接方式;
根据所述目标连接方式控制所述终端设备和所述可穿戴设备之间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和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目标连接方式包括:
将所述第一信号强度与预设的第一信号强度阈值进行比较;
在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连接方式为直接连接;
在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信号强度与预设的第二信号强度阈值进行比较;
在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连接方式为通过中继设备中转连接;
在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进行比较;
在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连接方式为直接连接;
在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小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信号强度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连接方式为通过中继设备中转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信号强度阈值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阈值相同。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连接方式控制所述终端设备和所述可穿戴设备之间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包括:
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和所述可穿戴设备之间的当前连接方式;
在所述当前连接方式与所述目标连接方式不同的情况下,将终端设备和所述可穿戴设备之间的当前连接方式切换为所述目标连接方式;
其中,任一连接方式为直接连接或通过中继设备中转连接;所述任一连接方式为当前连接方式或者目标连接方式。
可选的,所述当前连接方式为直接连接,所述目标连接方式为通过中继设备中转连接;
所述将终端设备和所述可穿戴设备之间的当前连接方式切换为所述目标连接方式包括:
断开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可穿戴设备之间的短距离通信连接;
控制所述中继设备与所述可穿戴设备之间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
可选的,所述当前连接方式为通过中继设备中转连接,所述目标连接方式为直接连接;
所述将终端设备和所述可穿戴设备之间的当前连接方式切换为所述目标连接方式包括:
控制所述中继设备断开与所述可穿戴设备之间的短距离通信连接;
控制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可穿戴设备之间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
可选的,获取所述中继设备与所述可穿戴设备之间的第二信号强度包括:
向与所述中继设备发送获取请求;
接收所述中继设备响应于所述获取请求所返回的所述第二信号强度。
可选的,所述中继设备为多个;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目标连接方式为通过中继设备中转连接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二信号强度,从所述多个中继设备中选取目标中继设备;
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连接方式控制所述终端设备和所述可穿戴设备之间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包括:
控制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目标中继设备与所述可穿戴设备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
根据本说明书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终端设备的连接控制装置,包括:
信号强度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终端设备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短距离通信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及中继设备与所述可穿戴设备之间的短距离通信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其中,所述中继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通过短距离通信连接;
连接方式确定模块,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和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目标连接方式;
连接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连接方式控制所述终端设备和所述可穿戴设备之间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
根据本说明书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控制所述处理器执行根据本说明书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说明书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控制系统,包括可穿戴设备、中继设备和如本说明书第三方面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可穿戴设备用于发射短距离通信信号,以用于所述中继设备获取接收所述短距离通信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及所述终端设备获取接收所述短距离通信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
本说明书的一个有益效果在于,根据终端设备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第一信号强度、及中继设备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第二信号强度,确定终端设备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目标连接方式,并根据目标连接方式控制终端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之间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这样,可以减少距离和建筑的阻挡对于终端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之间短距离通信信号的影响,可以提升终端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之间的通信距离,还可以提高终端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之间信息传递的完整性。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说明书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说明书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说明书的原理。
图1是可用于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硬件配置的一个例子的框图。
图2为根据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终端设备的连接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的确定目标连接方式的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终端设备的连接控制装置的方框原理图。
图5为根据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方框原理图。
图6为根据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的连接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说明书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说明书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说明书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硬件配置>
图1是示出可以实现本说明书的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000的硬件配置的框图。
终端设备1000可以是便携式电脑、台式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如图1所示,终端设备10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0、存储器1200、接口装置1300、通信装置1400、显示装置1500、输入装置1600、扬声器1700、麦克风1800等等。其中,处理器1100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PU、微处理器MCU等。存储器1200例如包括ROM(只读存储器)、RAM(随机存取存储器)、诸如硬盘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等。接口装置1300例如包括USB接口、耳机接口等。通信装置1400例如能够进行有线或无线通信,具体地可以包括Wifi通信、蓝牙通信、2G/3G/4G/5G通信等。显示装置1500例如是液晶显示屏、触摸显示屏等。输入装置1600例如可以包括触摸屏、键盘、体感输入等。用户可以通过扬声器1700和麦克风1800输入/输出语音信息。
在本说明书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0可以通过通信装置1400与可穿戴设备和中继设备进行短距离通信连接。
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仅仅是说明性的并且决不意味着对本说明书、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应用于本说明书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0的所述存储器1200用于存储指令,所述指令用于控制所述处理器1100进行操作以执行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项运行算子的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尽管在图1中对终端设备1000示出了多个装置,但是,本说明书可以仅涉及其中的部分装置,例如,终端设备1000只涉及处理器1100、存储装置1200和通信装置1400。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方案设计指令。指令如何控制处理器进行操作,这是本领域公知,故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方法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用于终端设备的连接控制方法。该连接控制方法可以是由终端设备实施。该终端设备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1000。
根据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接控制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2100~S2300:
步骤S2100,获取终端设备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短距离通信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及中继设备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短距离通信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
其中,中继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通过短距离通信连接。
在本说明书的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中继设备和终端设备两两之间均可以进行短距离通信连接。该短距离通信连接的方式可以是蓝牙、WiFi、ZigBee、和NFC中的任意一种。
例如,在短距离通信方式为蓝牙的情况下,可穿戴设备、中继设备和终端设备两两之间均可以通过蓝牙进行通信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可穿戴设备可以是耳机、头戴显示器、手环、手表等设置有短距离通信模块的可穿戴设备。本实施例中的中继设备可以是音箱、电视、冰箱、洗衣机等设置有短距离通信模块的智能家居设备。
在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是按照预设频率来执行本实施例的步骤S2100~S2300。其中,该预设频率可以是预先根据应用场景或具体需求所设定的。例如,该预设频率可以是1hz。
在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扫描可穿戴设备所发射的短距离通信信号,来获取终端设备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作为第一信号强度。中继设备可以通过扫描可穿戴设备所发射的短距离通信信号,来获取中继设备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作为第二信号强度。
中继设备可以是持续与终端设备保持短距离通信连接,中继设备可以是将第二信号强度发送至终端设备中。
在本说明书的第一个实施例中,中继设备可以是按照预设的第一频率,获取中继设备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第二信号强度,并将第二信号强度发送至终端设备中。其中,该第一频率可以是预先根据应用场景或具体需求所设定的,例如,该第一频率可以是1hz。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执行步骤S2100时,可以是获取最新接收到的第二信号强度。
在本说明书的第二个实施例中,中继设备可以是按照预设的第二频率,将最新获取的中继设备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第二信号强度发送至终端设备中。其中,该第二频率可以是预先根据应用场景或具体需求所设定的,例如,该第二频率可以是0.1hz。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执行步骤S2100时,可以是获取最新接收到的第二信号强度。
在本说明书的第三个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是在执行步骤S2100时,向中继设备发送信号强度获取请求,中继设备响应于该信号强度获取请求,将最新获取的中继设备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第二信号强度发送至终端设备中。
在本说明书的实施例中,中继设备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本说明书不对中继设备的数量进行限制。
步骤S2200,根据第一信号强度和第二信号强度,确定可穿戴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目标连接方式。
在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中继设备可以是一个,对应的,终端设备所获取的第二信号强度的数量可以是一个。那么,根据第一信号强度和第二信号强度,确定可穿戴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目标连接方式可以包括如图3所示的步骤S2211~S2217:
步骤S2211,将第一信号强度与预设的第一信号强度阈值进行比较。
其中,第一信号强度阈值可以是预先根据应用场景或具体需求所设定的,例如,该第一信号强度阈值可以是-100dB。
步骤S2212,在第一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目标连接方式为直接连接。
步骤S2213,在第一信号强度小于第一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将第二信号强度与预设的第二信号强度阈值进行比较。
其中,第二信号强度阈值可以是预先根据应用场景或具体需求所设定的,例如,该第二信号强度阈值可以是-90dB。
在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信号强度阈值和第二信号强度阈值可以相等。
步骤S2214,在第二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二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目标连接方式为通过中继设备中转连接。
步骤S2215,在第二信号强度小于第二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将第一信号强度与第二信号强度进行比较。
步骤S2216,在第一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二信号强度的情况下,确定目标连接方式为直接连接。
步骤S2217,在第一信号强度小于第二信号强度的情况下,确定目标连接方式为通过中继设备中转连接。
在本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是在第一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或者是在第一信号强度小于第一信号强度阈值、第二信号强度小于第二信号强度阈值、且第一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二信号强度的情况下,目标连接方式为直接连接。在第一信号强度小于第一信号强度阈值、且第二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二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或者是在第一信号强度小于第一信号强度阈值、第二信号强度小于第二信号强度阈值、且第一信号强度小于第二信号强度的情况下,目标连接方式为通过中继设备中转连接。
在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号强度的中继设备可以是至少两个,对应的,终端设备所获取的第二信号强度的数量,可以是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号强度的中继设备相同。
那么,根据第一信号强度和至少两个第二信号强度,确定可穿戴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目标连接方式可以包括如下所示的步骤S2221~S2227:
步骤S2221,将第一信号强度与预设的第一信号强度阈值进行比较。
步骤S2222,在第一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目标连接方式为直接连接。
步骤S2223,在第一信号强度小于第一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将每一第二信号强度均与预设的第二信号强度阈值进行比较。
步骤S2224,在至少一个第二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二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目标连接方式为通过中继设备中转连接。
步骤S2225,在所有第二信号强度均小于第二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将第一信号强度与每一第二信号强度进行比较。
步骤S2226,在第一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所有第二信号强度的情况下,确定目标连接方式为直接连接。
步骤S2227,在第一信号强度小于至少一个第二信号强度的情况下,确定目标连接方式为通过中继设备中转连接。
步骤S2300,根据目标连接方式控制终端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之间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目标连接方式控制终端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之间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可以使得在本次执行步骤S2300之后,终端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之间通过目标连接方式进行短距离通信连接。
在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号强度的中继设备为一个的情况下,根据目标连接方式控制终端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之间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可以为:控制终端设备通过该中继设备与可穿戴设备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
在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号强度的中继设备为多个的情况下,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根据第二信号强度,从多个中继设备中选取目标中继设备。
在此基础上,根据目标连接方式控制终端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之间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可以为:控制终端设备通过目标中继设备与可穿戴设备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
在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目标连接方式控制终端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之间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可以包括如下所示的步骤S2310~S2330:
步骤S2310,确定终端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之间的当前连接方式。
在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当前连接方式可以是直接连接或通过中继设备中转连接。
具体的,可以是通过终端设备是否与可穿戴设备通过短距离通信连接,来确定当前连接方式是直接连接或通过中继设备中转连接。在终端设备与可穿戴设备通过短距离通信连接的情况下,可以确定当前连接方式是直接连接。在终端设备与可穿戴设备未通过短距离通信连接,而是与中继设备通过短距离通信连接的情况下,可以确定当前连接方式是通过中继设备中转连接。
步骤S2320,在当前连接方式与目标连接方式不同的情况下,将终端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之间的当前连接方式切换为目标连接方式。
在本说明书的第一个实施例中,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号强度的中继设备为一个,当前连接方式为直接连接,目标连接方式为通过中继设备中转连接。将终端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之间的当前连接方式切换为目标连接方式可以包括如下所示的步骤S2321-1~S2321-2:
步骤S2321-1,断开终端设备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短距离通信连接。
步骤S2321-2,控制中继设备与可穿戴设备之间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中继设备与可穿戴设备之间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可以是终端设备向中继设备发送连接指令,中继设备响应于该连接指令,与可穿戴设备之间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
在本说明书的第二个实施例中,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号强度的中继设备为多个,当前连接方式为直接连接,目标连接方式为通过目标中继设备中转连接。将终端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之间的当前连接方式切换为目标连接方式可以包括:
断开终端设备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短距离通信连接;控制中继设备与可穿戴设备之间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
在本说明书的第三个实施例中,当前连接方式为通过中继设备中转连接,目标连接方式为直接连接。那么,将终端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之间的当前连接方式切换为目标连接方式可以包括如下所示的步骤S2322-1~S2322-2:
步骤S2322-1,控制中继设备断开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短距离通信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中继设备断开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短距离通信连接,可以是终端设备向中继设备发送断开指令,中继设备响应于该断开指令,断开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短距离通信连接。
步骤S2322-2,控制终端设备与可穿戴设备之间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
步骤S2330,在当前连接方式与目标连接方式相同的情况下,不对终端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之间的当前连接方式进行改变。
在本实施例中,在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号强度的中继设备为至少一个的情况下,如果当前连接方式与目标连接方式均为直接连接,那么,在当前连接方式与目标连接方式相同的情况下,不对终端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之间的当前连接方式进行改变。
在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号强度的中继设备为一个的情况下,如果当前连接方式与目标连接方式均为通过中继设备中转连接,且中转的中继设备相同,那么,也可以是不对终端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之间的当前连接方式进行改变。
在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号强度的中继设备为多个,当前连接方式为通过其他中继设备中转连接,目标连接方式为通过目标中继设备中转连接。其中,其他中继设备为多个中继设备中除目标中继设备以外的中继设备。那么,将终端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之间的当前连接方式切换为目标连接方式可以包括:
控制其他中继设备断开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短距离通信连接;控制目标中继设备与可穿戴设备之间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
通过本说明书的实施例,根据终端设备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第一信号强度、及中继设备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第二信号强度,确定终端设备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目标连接方式,并根据目标连接方式控制终端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之间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这样,可以减少距离和建筑的阻挡对于终端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之间短距离通信信号的影响,可以提升终端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之间的通信距离,还可以提高终端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之间信息传递的完整性。
<例子>
例如,房间A和/或房间B内设置有中继设备,该中继设备与用户的终端设备之间通过蓝牙通信,同时,用户的终端设备与用户所佩戴的蓝牙耳机之间也可以通过蓝牙通信。在用户佩戴蓝牙耳机在A房间听音乐的情况下,若有事需要前往B房间,并且把终端设备遗留在A房间,那么,在用户佩戴蓝牙耳机离开A房间的过程中、及离开A房间之后,终端设备与蓝牙耳机连接的蓝牙信号会衰弱。在终端设备与蓝牙耳机之间蓝牙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小于第一信号强度阈值时,对中继设备与蓝牙耳机之间的蓝牙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与第二信号强度阈值进行比较,在第二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二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或者是在第二信号强度小于第二信号强度阈值、且第二信号强度大于第一信号强度的情况下,断开终端设备与蓝牙耳机之间的蓝牙连接,并控制中继设备与蓝牙耳机之间建立蓝牙连接。这样,终端设备就可以通过中继设备向蓝牙耳机传递信息,可以提升终端设备和蓝牙耳机之间的通信距离,保证终端设备与蓝牙耳机之间的信息传递的完整性。
之后,在用户返回A房间的过程中,如果检测到第一信号强度大于第一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或者是在检测到第一信号强度小于第一信号强度阈值、第二信号强度小于第二信号强度阈值、且第一信号强度大于第二信号强度的情况下,可以控制中继设备断开与蓝牙耳机之间的蓝牙连接;并控制该终端设备与蓝牙耳机建立蓝牙连接。这样,可以保证终端设备与蓝牙耳机之间的蓝牙连接的可靠性。
<装置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用于终端设备的连接控制装置4000,如图4所示,包括信号强度获取模块4100、连接方式确定模块4200和连接建立模块4300。该信号强度获取模块4100用于获取终端设备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短距离通信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及中继设备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短距离通信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其中,中继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通过短距离通信连接;该连接方式确定模块4200根据第一信号强度和第二信号强度,确定可穿戴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目标连接方式;该连接建立模块4300用于根据目标连接方式控制终端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之间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
在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方式确定模块4200可以用于:
将第一信号强度与预设的第一信号强度阈值进行比较;
在第一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目标连接方式为直接连接;
在第一信号强度小于第一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将第二信号强度与预设的第二信号强度阈值进行比较;
在至少一个第二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二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目标连接方式为通过中继设备中转连接;
在第二信号强度小于第二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将第一信号强度与第二信号强度进行比较;
在第一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二信号强度的情况下,确定目标连接方式为直接连接;
在第一信号强度小于至少一个第二信号强度的情况下,确定目标连接方式为通过中继设备中转连接。
在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信号强度阈值与第二信号强度阈值相同。
在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建立模块4300可以用于:
确定终端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之间的当前连接方式;
在当前连接方式与目标连接方式不同的情况下,将终端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之间的当前连接方式切换为目标连接方式;
其中,任一连接方式为直接连接或通过中继设备中转连接;任一连接方式为当前连接方式或者目标连接方式。
在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当前连接方式为直接连接,目标连接方式为通过中继设备中转连接;
将终端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之间的当前连接方式切换为目标连接方式包括:
断开终端设备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短距离通信连接;
控制中继设备与可穿戴设备之间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
在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当前连接方式为通过中继设备中转连接,目标连接方式为直接连接;
将终端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之间的当前连接方式切换为目标连接方式包括:
控制中继设备断开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短距离通信连接;
控制终端设备与可穿戴设备之间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
在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获取中继设备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第二信号强度包括:
向中继设备发送获取请求;
接收中继设备响应于获取请求所返回的第二信号强度。
在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中继设备为多个;该连接控制装置4000还可以包括:
用于在目标连接方式为通过中继设备中转连接的情况下,根据第二信号强度,从多个中继设备中选取目标中继设备的模块;
连接建立模块4300还可以用于:
控制终端设备通过目标中继设备与可穿戴设备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实现连接控制装置4000。例如,可以通过指令配置处理器来实现连接控制装置4000。例如,可以将指令存储在ROM中,并且当启动设备时,将指令从ROM读取到可编程器件中来实现连接控制装置4000。例如,可以将连接控制装置4000固化到专用器件(例如ASIC)中。可以将连接控制装置4000分成相互独立的单元,或者可以将它们合并在一起实现。连接控制装置4000可以通过上述各种实现方式中的一种来实现,或者可以通过上述各种实现方式中的两种或更多种方式的组合来实现。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控制装置4000可以具有多种实现形式,例如,连接控制装置4000可以是任何的提供短距离通信连接的控制服务的软件产品或者应用程序中运行的功能模块,或者是这些软件产品或者应用程序的外设嵌入件、插件、补丁件等,还可以是这些软件产品或者应用程序本身。
<终端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5000。该终端设备5000可以是如图1中所示的终端设备1100。
如图5所示,终端设备5000还可以包括处理器5100和存储器5200,该存储器5200用于存储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用于控制该处理器5100执行根据本说明书任意实施例的连接控制方法。
<系统>
本说明书还提供了一种连接控制系统6000,如图6所示,该连接控制系统包括可穿戴设备6100、中继设备6200和如本说明书任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5000。
其中,可穿戴设备6100用于发射短距离通信信号,以用于中继设备6200获取接收该短距离通信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及终端设备获取接收该短距离通信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中继设备6200与终端设备5000通过短距离通信连接。终端设备5000可以是根据第一信号强度和第二信号强度,确定终端设备5000与可穿戴设备6100之间的目标连接方式。具体的,终端设备5000可以直接与可穿戴设备6100进行短距离通信连接,或者是通过中继设备6200与可穿戴设备6100进行短距离通信连接。
终端设备5000根据第一信号强度和第二信号强度实现终端设备5000与可穿戴设备6100之间连接方式的切换,这样,可以减少距离和建筑的阻挡对于终端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之间短距离通信信号的影响,可以提升终端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之间的通信距离,还可以提高终端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之间信息传递的完整性。
上述各实施例主要重点描述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的是,上述各实施例可以根据需要单独使用或者相互结合使用。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相互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的是,上述各实施例可以根据需要单独使用或者相互结合使用。另外,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是与方法实施例相对应,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对应部分的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
本说明书可以是装置、方法和/或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载有用于使处理器实现本说明书的各个方面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可以保持和存储由指令执行设备使用的指令的有形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光存储设备、电磁存储设备、半导体存储设备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便携式压缩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记忆棒、软盘、机械编码设备、例如其上存储有指令的打孔卡或凹槽内凸起结构、以及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这里所使用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不被解释为瞬时信号本身,诸如无线电波或者其他自由传播的电磁波、通过波导或其他传输媒介传播的电磁波(例如,通过光纤电缆的光脉冲)、或者通过电线传输的电信号。
这里所描述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下载到各个计算/处理设备,或者通过网络、例如因特网、局域网、广域网和/或无线网下载到外部计算机或外部存储设备。网络可以包括铜传输电缆、光纤传输、无线传输、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网关计算机和/或边界服务器。每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网络适配卡或者网络接口从网络接收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并转发该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以供存储在各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
用于执行本说明书操作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编程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诸如Smalltalk、C++等,以及常规的过程式编程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编程语言。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利用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的状态信息来个性化定制电子电路,例如可编程逻辑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可编程逻辑阵列(PLA),该电子电路可以执行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从而实现本说明书的各个方面。
这里参照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框图描述了本说明书的各个方面。应当理解,流程图和/或框图的每个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框图中各方框的组合,都可以由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实现。
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从而生产出一种机器,使得这些指令在通过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时,产生了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装置。也可以把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这些指令使得计算机、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和/或其他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从而,存储有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则包括一个制造品,其包括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各个方面的指令。
也可以把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加载到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过程,从而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的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说明书的多个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指令的一部分,模块、程序段或指令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公知的是,通过硬件方式实现、通过软件方式实现以及通过软件和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都是等价的。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说明书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本说明书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终端设备的连接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终端设备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短距离通信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及中继设备与所述可穿戴设备之间的短距离通信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其中,所述中继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通过短距离通信连接;
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和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目标连接方式;
根据所述目标连接方式控制所述终端设备和所述可穿戴设备之间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和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目标连接方式包括:
将所述第一信号强度与预设的第一信号强度阈值进行比较;
在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连接方式为直接连接;
在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信号强度与预设的第二信号强度阈值进行比较;
在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连接方式为通过中继设备中转连接;
在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进行比较;
在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连接方式为直接连接;
在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小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信号强度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连接方式为通过中继设备中转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连接方式控制所述终端设备和所述可穿戴设备之间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包括:
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和所述可穿戴设备之间的当前连接方式;
在所述当前连接方式与所述目标连接方式不同的情况下,将终端设备和所述可穿戴设备之间的当前连接方式切换为所述目标连接方式;
其中,任一连接方式为直接连接或通过中继设备中转连接;所述任一连接方式为当前连接方式或者目标连接方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所述当前连接方式为直接连接,所述目标连接方式为通过中继设备中转连接;
所述将终端设备和所述可穿戴设备之间的当前连接方式切换为所述目标连接方式包括:
断开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可穿戴设备之间的短距离通信连接;
控制所述中继设备与所述可穿戴设备之间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所述当前连接方式为通过中继设备中转连接,所述目标连接方式为直接连接;
所述将终端设备和所述可穿戴设备之间的当前连接方式切换为所述目标连接方式包括:
控制所述中继设备断开与所述可穿戴设备之间的短距离通信连接;
控制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可穿戴设备之间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获取所述中继设备与所述可穿戴设备之间的第二信号强度包括:
向与所述中继设备发送获取请求;
接收所述中继设备响应于所述获取请求所返回的所述第二信号强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中继设备为多个;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目标连接方式为通过中继设备中转连接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二信号强度,从所述多个中继设备中选取目标中继设备;
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连接方式控制所述终端设备和所述可穿戴设备之间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包括:
控制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目标中继设备与所述可穿戴设备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
8.一种用于终端设备的连接控制装置,包括:
信号强度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终端设备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短距离通信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及中继设备与所述可穿戴设备之间的短距离通信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其中,所述中继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通过短距离通信连接;
连接方式确定模块,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和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目标连接方式;
连接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连接方式控制所述终端设备和所述可穿戴设备之间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
9.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控制所述处理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连接控制系统,包括可穿戴设备、中继设备和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可穿戴设备用于发射短距离通信信号,以用于所述中继设备获取接收所述短距离通信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及所述终端设备获取接收所述的第一信号强度。
CN202010623158.XA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连接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系统 Pending CN1118668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23158.XA CN111866831A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连接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23158.XA CN111866831A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连接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66831A true CN111866831A (zh) 2020-10-30

Family

ID=72988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23158.XA Pending CN111866831A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连接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66831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66964A (zh) * 2021-01-18 2021-05-28 恒玄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耳机组件
CN113068168A (zh) * 2021-03-17 2021-07-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706959A (zh) * 2021-08-04 2023-02-1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669231A (zh) * 2022-11-09 2023-08-2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9722A (zh) * 2007-09-25 2009-04-01 海尔集团公司 无线网络设备接入方法及系统
CN104471921A (zh) * 2014-06-10 2015-03-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提示通信事件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913445A (zh) * 2019-12-27 2020-03-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切换方法、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CN111131885A (zh) * 2019-12-24 2020-05-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播放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9722A (zh) * 2007-09-25 2009-04-01 海尔集团公司 无线网络设备接入方法及系统
CN104471921A (zh) * 2014-06-10 2015-03-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提示通信事件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131885A (zh) * 2019-12-24 2020-05-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播放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913445A (zh) * 2019-12-27 2020-03-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切换方法、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66964A (zh) * 2021-01-18 2021-05-28 恒玄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耳机组件
CN112866964B (zh) * 2021-01-18 2023-05-12 恒玄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耳机组件
CN113068168A (zh) * 2021-03-17 2021-07-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706959A (zh) * 2021-08-04 2023-02-1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669231A (zh) * 2022-11-09 2023-08-2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6669231B (zh) * 2022-11-09 2024-05-2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66831A (zh) 一种连接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系统
US10638396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US11350200B2 (en) Wireless audio source switching
WO2018053970A1 (zh) 一种蓝牙设备的连接方法及连接设备
CN105451299B (zh) 一种控制WiFi连接的方法及其电子设备
CN107360633B (zh) 虚拟现实系统的配对连接方法、设备及虚拟现实系统
CN103023866A (zh) 无线音频信号的易共享
CN104853136A (zh) 视频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4144093A (zh) 一种智能设备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
CN102981613A (zh) 终端和终端控制方法
US20150055781A1 (en) Wireless speaker device and wirelessly multi-channel audio system thereof
KR20200127687A (ko) 외부 전자 장치와 통신을 개설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10933551A (zh) 一种无线耳机的操作方法、系统以及无线通话设备
CN115190197A (zh) 基于蓝牙耳机的通话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5474547B (zh) 多模式音频设备和监视系统
US9854621B2 (en) Wireless connection switching method, wireless terminal, and system thereof
CN105554631A (zh) 音频切换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4918253A (zh) 假基站的识别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EP3817396A1 (en) Communicational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CN114915511B (zh) 一种分体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KR20150009072A (ko) 동작모드 제어 방법 및 그 방법을 처리하는 전자 장치
KR101889023B1 (ko) 이어폰 장치 및 제어 방법
WO2017223165A1 (en) Wireless audio source switching
CN104010017A (zh) 终端设备和用于其的信息处理方法
US9924363B2 (en) Wireless security system for wireless audio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