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54236B - 改进的温控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改进的温控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54236B
CN111854236B CN202010879497.4A CN202010879497A CN111854236B CN 111854236 B CN111854236 B CN 111854236B CN 202010879497 A CN202010879497 A CN 202010879497A CN 111854236 B CN111854236 B CN 1118542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boratory
temperature
pipeline
refrigerating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7949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54236A (zh
Inventor
吴志会
李宝东
邓育鹏
薛日江
张海丽
周学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i Sheng Tai He Technology Co ltd
Hebei Weather Modification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i Sheng Tai He Technology Co ltd
Hebei Weather Modification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i Sheng Tai He Technology Co ltd, Hebei Weather Modification Center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i Sheng Tai H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7949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542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542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542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542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542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改进的温控系统及方法,所述温控系统在传统升降温温控管路中,新增快速降温路,快速降温时冷冻机组需要以最大负荷运转,以最快的降温速度拉低实验室温度,外循环冷冻水泵直接泵送通过冷冻机组降温的载冷剂进入实验室中,从实验室流体管路出水孔流出的载冷剂不进入冷冻水箱而直接进入冷冻机组,减少了冷冻水箱中载冷剂的流动路径和降温热负荷。

Description

改进的温控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人工影响天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改进的温控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云室是云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研究的基础设备,它可以模拟自然云和降水的关键环节,包括气溶胶粒子吸湿性增长、活化、凝结增长等过程。云室试验时需要进行温度控制,目前国内大多数云室的温度控制系统一般分为升温路与降温路,根据实验需要开启相应管路阀门,通过调节管路内流体流量与压力控制降温速率。但是,为扩展实验室功能性和提高试验可行性,云雾实验室模拟云雾环境需要实现快速降温,此时制冷机组需要全负荷运行,对整个温控系统的控制方式、传热换热过程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降温方式在快速降温过程中换热损耗大降温效率低,不但限制了云室实验类型与性能,并且增加制冷负荷能源浪费增加运行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改进的温控系统及方法,能够实现实验室内高低温及快速降温。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改进的温控系统,包括:降温设备、升温设备、控制系统以及温控管路;
所述温控管路包括升温路、快速降温路和实验路;
所述降温设备包括:冷冻机组、外循环冷冻水泵及冷冻水箱;所述外循环冷冻水泵的一端连接冷冻机组出水口,另一端通过主管路切换阀分别与升温路、快速降温路、实验路连接;
所述升温设备包括:板式换热器;所述升温路经所述板式换热器换热后通入实验室流体管路,所述快速降温路直接与所述实验室流体管路连通,所述实验路依次经冷冻水箱、内循环冷冻水泵与所述实验室流体管路连通,所述实验室流体管路通入实验室内部;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升温路、快速降温路、实验路和实验室内并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分别同时连接冷冻机组、外循环冷冻水泵、主管路切换阀、内循环冷冻水泵。
进一步的,所述升温路与所述实验室之间设有升温回路;所述升温回路一端通入板式换热器内并与所述升温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实验室流体管路出口连通形成循环。
进一步的,所述快速降温路与所述实验室之间设有快速降温回路,所述快速降温回路一端与所述实验室流体管路的出口连通,另一端直接与所述冷冻机组的入口连通形成循环。
进一步的,所述实验路与所述实验室之间设有实验路回路,所述实验路回路一端与所述实验室流体管路出口连通,另一端通入所述冷冻水箱形成循环。
进一步的,所述升温路中设置有升温路电磁阀,所述快速降温路中设置有快速降温路电磁阀,所述实验路中设置有实验路电磁阀。
进一步的,所述冷冻水箱内的温度为设定值,当冷冻水箱内的温度高于设定值时,外循环冷冻水泵开启,实现冷冻机组与冷冻水箱之间的循环,降低冷冻水箱内的温度。
进一步的,所述升温路内设置有载冷剂,所述载冷剂在所述板式换热器内换热,升温后进入所述实验室流体管路,实现实验室温度上升。
进一步的,所述快速降温路内设置有载冷剂,所述外循环冷冻水泵直接将快速降温路内的载冷剂泵送至实验室流体管路中,实现实验室温度降低。
进一步的,所述升温设备还包括:热水箱、热水泵、管道加热器,所述热水泵分别连接热水箱的出水孔及管道加热器的入口;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端连接管道加热器出口,另一端通入所述热水箱。
本发明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
改进的温控方法,根据所述的温控系统,包括:
实验室快速降温时,控制器设置实验室的目标室内温度,开启冷冻机组及外循环冷冻水泵,将主管路切换阀切换至快速降温路载冷剂通过实验室流体管路进入实验室,降低室内温度,当实验室内温度传感器反馈温度达到设定的目标室内温度时,关闭快速降温路电磁阀及冷冻机组;
实验温度维持稳定时,控制器设置实验室的目标室内维持温度,将主管路切换阀切换至实验路,载冷剂流入冷冻水箱,内循环冷冻水泵泵送冷冻水箱载冷剂通过实验室流体管路进入实验室换热,维持目标室内维持温度不变;
实验后升温时,控制器设置实验室的目标室内温度,将主管路切换阀切换至升温路,载冷剂流入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内的热水与载冷剂换热使载冷剂升温,升温后的载冷剂通过实验室流体管路进入实验室实现室内温度升高,达到目标室内温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温控系统,在传统升降温温控管路中,新增快速降温路,快速降温时冷冻机组需要以最大负荷运转,以最快的降温速度拉低实验室温度,外循环冷冻水泵直接泵送通过冷冻机组降温的载冷剂进入实验室中,从实验室流体管路出水孔流出的载冷剂不进入冷冻水箱而直接进入冷冻机组,减少了冷冻水箱中载冷剂的流动路径和降温热负荷。
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温控系统,主管路切换阀联通三组控温管路,减少控温管路复杂性,切换阀切换速率快,提高试验效率及稳定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改进的温度控制系统示意图;
图中:1-热水泵,2-管道加热器,3-板式换热器,4-外循环冷冻水泵,5-内循环冷冻水泵,6-升温路电磁阀,7-快速降温路电磁阀,8-实验路电磁阀,9-升温路,91-升温回路,10-快速降温路,101-快速降温回路,11-实验路,111-实验路回路,12-主管路切换阀,13-控制系统,14-热水箱,15-实验室流体管路,16-实验室,17-冷冻机组,18-冷冻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以下详细说明均是示例性的说明,旨在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发明所采用的所有技术术语与本申请所属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发明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并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改进的温控系统,包括:降温设备、升温设备、控制系统以及温控管路;所述降温设备用于将实验室温度降低至设定温度;所述升温设备用于将实验室温度提高至设定温度;所述控制系统用于集中控制各设备运行,检测调控室内温度。
所述温控管路包括升温路9、快速降温路10和实验路11。
所述降温设备包括:冷冻机组17、外循环冷冻水泵4及冷冻水箱18;所述外循环冷冻水泵4的一端连接冷冻机组17出水口,另一端通过主管路切换阀12分别与升温路9、快速降温路10、实验路11连接;为实现实验室低温工况,冷冻机组17采用复叠式制冷机组,冷冻水箱18进行保温降低载冷剂冷量损失。
所述升温设备包括:热水箱14、热水泵1、管道加热器2、板式换热器3;所述热水泵1分别连接热水箱14的出水孔及管道加热器2的入口;所述板式换热器3的一端连接管道加热器2出口,另一端通入所述热水箱14;所述升温路9经所述板式换热器3换热后通入实验室流体管路15,所述快速降温路10直接与所述实验室流体管路15连通,所述实验路11依次经冷冻水箱18、内循环冷冻水泵5与所述实验室流体管路15连通,所述实验室流体管路15通入实验室16内部,将载冷剂送至实验室16。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13,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升温路9、快速降温路10、实验路11和实验室16内并与所述控制器13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13分别同时连接冷冻机组17、外循环冷冻水泵4、主管路切换阀12、内循环冷冻水泵5。控制器13能够采集温控管路中的液体的温度信息,以及实验室内温度信息,并根据所采集的温度信息调节降温设备或者所述升温设备的参数以稳定室内温度。
所述升温路9与所述实验室16之间设有升温回路91;所述升温回路91一端通入板式换热器3内并与所述升温路9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实验室流体管路15出口连通形成循环。所述快速降温路10与所述实验室16之间设有快速降温回路101,所述快速降温回路101一端与所述实验室流体管路15的出口连通,另一端直接与所述冷冻机组17的入口连通形成循环。所述实验路11与所述实验室16之间设有实验路回路111,所述实验路回路111一端与所述实验室流体管路15出口连通,另一端通入所述冷冻水箱18形成循环。
所述升温路9中设置有升温路电磁阀6,所述快速降温路10中设置有快速降温路电磁阀7,所述实验路11中设置有实验路电磁阀8,分别用于控制对应管路的通路与断路。
所述内循环冷冻水泵5分别连接冷冻水箱18与实验室流体管路15,实现载冷剂循环;所述冷冻水箱18内的温度为设定值,当冷冻水箱18内的温度高于设定值时,外循环冷冻水泵4开启,实现冷冻机组17与冷冻水箱18之间的循环,降低冷冻水箱18内的温度。所述升温路9内设置有载冷剂,所述载冷剂在所述板式换热器3内换热,升温后进入所述实验室流体管路15,实现实验室温度上升。所述快速降温路10内设置有载冷剂,所述外循环冷冻水泵4直接将快速降温路10内的载冷剂泵送至实验室流体管路15中,实现实验室温度降低。
如上所述的温控系统,在升温路9、快速降温路10、实验路11处分别布置与所述控制器13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13能够监测所述升温路9、快速降温路10和实验路11中的液体的温度,以及所述实验室16内的温度信息,并根据所采集的温度信息调节所述降温设备或者所述升温设备的运行状态调节室内温度。
本发明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根据所述温控系统的温控方法,包括:
1、实验室快速降温时,控制器13设置实验室16的目标室内温度,开启冷冻机组17及外循环冷冻水泵4,将主管路切换阀12切换至快速降温路10,打开快速降温路电磁阀7,载冷剂通过实验室流体管路15进入实验室,迅速降低室内温度,升温后的载冷剂再通过快速降温回路101流入冷冻机组17实现循环。当实验室16内温度传感器反馈温度达到设定的目标室内温度时,关闭快速降温路电磁阀7及冷冻机组17。
2、实验温度维持稳定时,控制器13设置实验室16的目标室内维持温度,将主管路切换阀12切换至实验路11,打开实验路电磁阀8,载冷剂流入冷冻水箱18,内循环冷冻水泵5泵送冷冻水箱载冷剂通过实验室流体管路15进入实验室换热,维持目标室内维持温度不变,升温后的载冷剂再通过实验路回路111循环至冷冻水箱18。
3、实验后升温时,控制器13设置实验室16的目标室内温度,将主管路切换阀12切换至升温路9,打开升温路电磁阀6,载冷剂流入板式换热器3。同时打开热水泵1及管道加热器2,将水加热后送至板式换热器3。在板式换热器3内,水与载冷剂换热使载冷剂升温,升温后的载冷剂通过实验室流体管路15进入实验室实现室内温度升高,达到目标室内温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温控系统,在传统升降温温控管路中,新增快速降温路,快速降温时冷冻机组需要以最大负荷运转,以最快的降温速度拉低实验室温度,外循环冷冻水泵直接泵送通过冷冻机组降温的载冷剂进入实验室中,从实验室流体管路出水孔流出的载冷剂不进入冷冻水箱而直接进入冷冻机组,减少了冷冻水箱中载冷剂的流动路径和降温热负荷。主管路切换阀联通三组控温管路,减少控温管路复杂性,切换阀切换速率快,提高试验效率及稳定性。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发明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发明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发明包含。

Claims (6)

1.改进的温控方法,其用于实验室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系统包括:降温设备、升温设备、控制系统以及温控管路;
所述温控管路包括升温路(9)、快速降温路(10)和实验路(11);
所述降温设备包括:冷冻机组(17)、外循环冷冻水泵(4)及冷冻水箱(18);所述外循环冷冻水泵(4)的一端连接冷冻机组(17)出水口,另一端通过主管路切换阀(12)分别与升温路(9)、快速降温路(10)、实验路(11)连接;
所述升温设备包括:板式换热器(3);所述升温路(9)经所述板式换热器(3)换热后通入实验室流体管路(15),所述快速降温路(10)直接与所述实验室流体管路(15)连通,所述实验路(11)依次经冷冻水箱(18)、内循环冷冻水泵(5)与所述实验室流体管路(15)连通,所述实验室流体管路(15)通入实验室(16)内部;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13),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升温路(9)、快速降温路(10)、实验路(11)和实验室(16)内并与所述控制器(13)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13)分别同时连接冷冻机组(17)、外循环冷冻水泵(4)、主管路切换阀(12)、内循环冷冻水泵(5);
所述升温路(9)与所述实验室(16)之间设有升温回路(91);所述升温回路(91)一端通入板式换热器(3)内并与所述升温路(9)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实验室流体管路(15)出口连通形成循环;
所述快速降温路(10)与所述实验室(16)之间设有快速降温回路(101),所述快速降温回路(101)一端与所述实验室流体管路(15)的出口连通,另一端直接与所述冷冻机组(17)的入口连通形成循环;
所述实验路(11)与所述实验室(16)之间设有实验路回路(111),所述实验路回路(111)一端与所述实验室流体管路(15)出口连通,另一端通入所述冷冻水箱(18)形成循环;
实验室快速降温时,控制器(13)设置实验室(16)的目标室内温度,开启冷冻机组(17)及外循环冷冻水泵(4),将主管路切换阀(12)切换至快速降温路(10)载冷剂通过实验室流体管路(15)进入实验室,降低室内温度,当实验室(16)内温度传感器反馈温度达到设定的目标室内温度时,关闭快速降温路电磁阀(7)及冷冻机组(17);
实验温度维持稳定时,控制器(13)设置实验室(16)的目标室内维持温度,将主管路切换阀(12)切换至实验路(11),载冷剂流入冷冻水箱(18),内循环冷冻水泵(5)泵送冷冻水箱载冷剂通过实验室流体管路(15)进入实验室换热,维持目标室内维持温度不变;
实验后升温时,控制器(13)设置实验室(16)的目标室内温度,将主管路切换阀(12)切换至升温路(9),载冷剂流入板式换热器(3),板式换热器(3)内的热水与载冷剂换热使载冷剂升温,升温后的载冷剂通过实验室流体管路(15)进入实验室实现室内温度升高,达到目标室内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温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温路(9)中设置有升温路电磁阀(6),所述快速降温路(10)中设置有快速降温路电磁阀(7),所述实验路(11)中设置有实验路电磁阀(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温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冻水箱(18)内的温度为设定值,当冷冻水箱(18)内的温度高于设定值时,外循环冷冻水泵(4)开启,实现冷冻机组(17)与冷冻水箱(18)之间的循环,降低冷冻水箱(18)内的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温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温路(9)内设置有载冷剂,所述载冷剂在所述板式换热器(3)内换热,升温后进入所述实验室流体管路(15),实现实验室温度上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温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降温路(10)内设置有载冷剂,所述外循环冷冻水泵(4)直接将快速降温路(10)内的载冷剂泵送至实验室流体管路(15)中,实现实验室温度降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温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温设备还包括:热水箱(14)、热水泵(1)、管道加热器(2),所述热水泵(1)分别连接热水箱(14)的出水孔及管道加热器(2)的入口;所述板式换热器(3)的一端连接管道加热器(2)出口,另一端通入所述热水箱(14)。
CN202010879497.4A 2020-08-27 2020-08-27 改进的温控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18542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79497.4A CN111854236B (zh) 2020-08-27 2020-08-27 改进的温控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79497.4A CN111854236B (zh) 2020-08-27 2020-08-27 改进的温控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54236A CN111854236A (zh) 2020-10-30
CN111854236B true CN111854236B (zh) 2023-12-12

Family

ID=729683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79497.4A Active CN111854236B (zh) 2020-08-27 2020-08-27 改进的温控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54236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37095A (ja) * 1998-02-23 1999-08-3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自然循環式空気調和機並びにその室外側熱交換器及び室内側熱交換器
EP1780484A1 (en) * 2004-08-19 2007-05-02 Hisense Group Co., Ltd. Composite refrigerator having multi-cycle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2007303796A (ja) * 2006-05-15 2007-11-22 Hoshizaki Electric Co Ltd 冷却貯蔵庫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CN102614944A (zh) * 2012-02-27 2012-08-01 华中科技大学 多功能环境试验箱及其环境试验方法和用途
CN103075774A (zh) * 2013-01-09 2013-05-01 合肥天鹅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全热回收型热泵驱动的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
CN104296276A (zh) * 2014-09-01 2015-01-21 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环境室工况调节系统
CN212673577U (zh) * 2020-08-27 2021-03-09 河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改进的温控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67718B2 (en) * 2007-10-05 2016-02-23 Khoury Industries Incorporated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37095A (ja) * 1998-02-23 1999-08-3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自然循環式空気調和機並びにその室外側熱交換器及び室内側熱交換器
EP1780484A1 (en) * 2004-08-19 2007-05-02 Hisense Group Co., Ltd. Composite refrigerator having multi-cycle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2007303796A (ja) * 2006-05-15 2007-11-22 Hoshizaki Electric Co Ltd 冷却貯蔵庫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CN101443611A (zh) * 2006-05-15 2009-05-27 星崎电机株式会社 冷却储藏箱及其运转方法
CN102614944A (zh) * 2012-02-27 2012-08-01 华中科技大学 多功能环境试验箱及其环境试验方法和用途
CN103075774A (zh) * 2013-01-09 2013-05-01 合肥天鹅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全热回收型热泵驱动的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
CN104296276A (zh) * 2014-09-01 2015-01-21 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环境室工况调节系统
CN212673577U (zh) * 2020-08-27 2021-03-09 河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改进的温控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54236A (zh) 2020-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37677B (zh) 热回收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654887B (zh) 一种循环水冷却系统及其自动控制方法
CN102914026A (zh) 多联式空调机组制热时防止室外机冷媒偏流的控制方法
CN111263562A (zh) 数据中心多元化综合冷却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2673577U (zh) 改进的温控系统
CN105091392A (zh) 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854236B (zh) 改进的温控系统及方法
CN109458311B (zh) 一种水冷系统及其水温控制方法、三通阀及其控制方法
CN105241145A (zh) 一种补偿式双源热泵冷热水机组的控制方法
CN112326535A (zh) 一种液压过滤器低温试验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CN111271831B (zh) 空调系统、空调系统的运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01688619U (zh) 设置两套独立调温组件的水温调节设备
CN110793201A (zh) 一种水箱温度可控风冷高温热交换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5115186A (zh) 一种热泵热水机试验室冷热平衡装置
CN106468465B (zh) 冬季能源回收制冷系统及其制冷方法
CN211233434U (zh) 陈列柜制冷系统
CN111595586A (zh) 一种航空发动机燃油泵低温试验系统及实验方法
CN204006859U (zh) 具有多重热互换增焓的热泵系统
CN102252389B (zh) 一种热管和地源热泵相结合的智能制冷装置和方法
CN104457070A (zh) 热泵高效运行控制方法及具有多重热互换增焓的热泵系统
CN110822751A (zh) 节流与热气旁通耦合的制冷量调节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1688630U (zh) 一种节能型空调制冷装置
CN111810396A (zh) 一种液压泵低温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CN219776097U (zh) 一种节能水冷制冷机组
CN217983469U (zh) 一种宽工况电池热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051430 150 meters west of the intersection of Jingnan erhutong and huancun Road, Luancheng District, Shijiazhuang City, Hebe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Hebei Weather Modification Center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YI SHENG TAI H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051430 150 meters west of the intersection of Jingnan erhutong and huancun Road, Luancheng District, Shijiazhuang City, Hebe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Hebei Weather Modification Office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YI SHENG TAI HE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