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51729B - 一种嵌套式可升降临时性微型建筑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嵌套式可升降临时性微型建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51729B
CN111851729B CN202010736932.8A CN202010736932A CN111851729B CN 111851729 B CN111851729 B CN 111851729B CN 202010736932 A CN202010736932 A CN 202010736932A CN 111851729 B CN111851729 B CN 1118517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side window
floor slab
door
wind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3693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51729A (zh
Inventor
刘义
张艳
陈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Ya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Ya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73693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517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517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517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517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517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5/00Floors; Floor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DROOF COVERINGS; SKY-LIGHTS; GUTTERS; ROOF-WORKING TOOLS
    • E04D13/00Special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in connection with roof coverings; Protection against birds; Roof drainage ; Sky-lights
    • E04D13/03Sky-lights; Domes; Ventilating sky-lights
    • E04D13/035Sky-lights; Domes; Ventilating sky-ligh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movable par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DROOF COVERINGS; SKY-LIGHTS; GUTTERS; ROOF-WORKING TOOLS
    • E04D13/00Special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in connection with roof coverings; Protection against birds; Roof drainage ; Sky-lights
    • E04D13/03Sky-lights; Domes; Ventilating sky-lights
    • E04D13/035Sky-lights; Domes; Ventilating sky-ligh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movable parts
    • E04D13/0358Sky-lights; Domes; Ventilating sky-ligh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movable parts the parts moving, in their own plane, e.g. rolling or sliding, or moving in parallel planes with or without an additional movement, e.g. both pivoting and rolling or slid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3/00Window sashes, door leaves, or like elements for closing wall or like openings; Layout of fixed or moving closures, e.g. windows in wall or like openings; Features of rigidly-mounted outer frames relating to the mounting of wing frames
    • E06B3/32Arrangements of w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of movement; Arrangements of movable wings in openings; Features of wings or frames relating solely to the manner of movement of the w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Wing Frames And Configu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临时性建筑技术领域内的一种嵌套式可升降临时性微型建筑结构,包括四个水平断面呈矩形的套筒,套筒的四周由矩形侧板组成,侧板上设有上下两排相互对应的侧窗孔,至少部分侧窗孔内安装有侧窗结构;每一套筒的一块侧板上对应开设有矩形门孔,门孔内对应设有门结构;套筒顶部设有盖板,盖板中心设有圆孔;所述套筒纵向套装在一起,相邻套筒通过对应侧窗孔内安装的侧窗结构将彼此连接固定,所述套筒包括第一至第四套筒;第一套筒盖板的圆孔位置设有天窗结构,第三套筒盖板上的圆孔内侧面固定有圆环形的楼板支架,楼板固定在楼板支架上;第四套筒安装在底座上。套筒结构的升降以调整屋顶高度,其通风良好,可以适应不同天气条件。

Description

一种嵌套式可升降临时性微型建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可升降的临时性微型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临时性微型建筑可用于旅游景点、灾后安置、施工工地等场合,可解决住房紧缺人口的安置问题,也可满足某些人群对居住空间的个性化需求,具有占地面积小、成本低廉、安装方便等优点。一方面,由于季节环境条件的不同、使用目的的差异以及节约占地的需要,如果将建筑的空间高度进行临时性的调整,则可提升室内空间的舒适性,例如冬季室内空间高度较低有利于保暖,夏季室内空间高度较高有利于通风。另一方面,现有临时性建筑的层高往往不便于调整,也不便于增加层数以增加室内的可使用空间,如需改造,则会大大提高建筑成本。若能根据使用者的需要随时调整建筑层高和层数,并结合通风、隔热等措施来增强使用者的居住舒适性,则可大大提高该类建筑的使用性能。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嵌套式可升降临时性建筑结构,该建筑结构通过套筒结构的升降以调整屋顶高度,其通风良好,可以适应不同天气条件。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嵌套式可升降临时性微型建筑结构,包括四个水平断面呈矩形的套筒,所述套筒的四周由矩形侧板组成,所述侧板上设有上下两排相互对应的侧窗孔,至少部分侧窗孔内安装有侧窗结构;每一套筒的一块侧板上对应开设有矩形门孔,门孔内对应设有门结构;套筒顶部设有盖板,盖板中心设有圆孔;所述套筒纵向套装在一起,相邻套筒通过对应侧窗孔内安装的侧窗结构将彼此连接固定,所述套筒包括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及第四套筒;其中,所述第一套筒盖板的圆孔位置设有天窗结构,第三套筒盖板上的圆孔内侧面固定有圆环形的楼板支架,楼板固定在楼板支架上;所述第四套筒安装在底座上。
本发明可以通过侧窗结构与对应的侧窗孔,可以将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及第四套筒进行升降固定,本产品通过建筑结构的设计,可使临时性微型建筑改变高度,具有不同季节和不同地域气候环境良好的适用性。在夏季,可以增高室内空间,产生良好的热压通风效果,并可使建筑表面具有对太阳辐射热量进行反射的性能,从而使室内人员感到凉爽。在冬季,可以降低室内空间,降低建筑体型系数,减少建筑的散热面积,并且通过增加墙体厚度以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从而使室内人员感到温暖。其可作为临时性建筑使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窗结构包括侧窗主构件、侧窗窗扇和侧窗端部构件,所述侧窗主构件为圆筒形状,两端设有外螺纹;侧窗主构件与侧窗孔相匹配,上下相邻套筒的侧窗孔至少有一排侧窗孔重叠,侧窗主构件插入重叠的侧窗孔之中,侧窗主构件两端分别与侧窗端部构件螺纹连接;侧窗窗扇安装于侧窗主构件的室内的一侧;所述侧窗端部构件为圆筒形状,内侧设有内螺纹,外侧设有环形突起,所述环形凸起抵触在侧窗孔边缘。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未安装侧窗结构的侧窗孔经侧窗填充构件进行封闭,所述侧窗填充构件包括侧窗第一填充构件和侧窗第二填充构件,侧窗第一填充构件和侧窗第二填充构件为有外缘且相互咬合的圆板状构件,侧窗第一填充构件和侧窗第二填充构件从内外两侧夹持固定在侧窗孔周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天窗结构包括天窗窗框、固定窗罩、第一透明板、第二透明板、天窗轴套、天窗轴和旋转窗罩;天窗窗框为固定在第一套筒盖板的圆孔内侧,天窗窗框的上端设置有固定窗罩;固定窗罩由四个90º的扇形组成,四个扇形彼此之间以四根支杆分隔,其中相对两扇为外侧涂有对太阳辐射具有高反射率涂层的扇形板,另外两扇为空心;第一透明板位于固定窗罩的下部,第二透明板位于第一透明板的下部;第一透明板与第二透明板之间留有空气间层;天窗轴套贯穿第一透明板和第二透明板中心的圆孔,天窗轴套内插接有可旋转可升降的天窗轴,天窗轴的顶部固连有旋转窗罩,旋转窗罩由四个各90º的扇形组成,四个扇形彼此之间以四根支杆分隔,其中相对两扇为外侧涂有对太阳辐射具有高反射率涂层的扇形板,另外两扇为格栅结构,格栅之间安装有条状透明挡板。
天窗结构可设置两种天窗状态:
天窗状态一(夏季隔热工况):在日照较强的炎热天气,将旋转窗罩升起,并旋转至使旋转窗罩的高反射率涂层扇形板与下部固定窗罩的空心位置相重合。此时固定窗罩和旋转窗罩的高反射率涂层扇形板均可对太阳光进行反射,形成360º反射窗罩,可有效减小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热量。另一方面,旋转窗罩和固定窗罩之间的空气间层也可起到通风屋顶的作用,使屋顶的热空气产生流动,将在屋顶积聚的热量带走,减少通过导热方式向下传入室内的热量。
天窗状态二(一般采光工况):在不炎热的天气,将旋转窗罩降下,并旋转至使旋转窗罩的高反射率涂层扇形板与下部固定窗罩的高反射率涂层扇形板位置相重合。此时只有旋转窗罩的高反射率涂层扇形板可对太阳光进行反射,形成180º反射窗罩,太阳光线及辐射热量可从另外180º的半圆形窗扇格栅结构位置射入,其中大部分热量穿过第一透明板和第二透明板,最终进入室内。另一方面,旋转窗罩和固定窗罩之间没有空气间层,也可使一部分在屋顶积聚的热量通过导热方式向下传入室内。
旋转窗罩的升降和旋转,可通过电动方法控制,也可通过手动方法控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矩形门孔一侧开设有隐形门空腔,另一侧开设有门卡槽;所述门结构主体为矩形板,矩形板上设有内凹式门把手,门关闭时,矩形板位于隐形门空腔和门卡槽之间,门开启时,矩形板插入隐形门空腔之中。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楼板结构由楼板构架、楼板轴、楼板轴套、下层楼板、上层楼板组成,楼板构架为圆形格栅状结构,局部留有用于安装楼梯的空洞,楼板构架安装于所述楼板支架上,楼板轴固定安装在楼板构架的中心位置,楼板轴套套装于楼板轴的外侧,分为上下两段,可绕楼板轴旋转;下层楼板和上层楼板均为半圆形板,所述下层楼板安装于楼板构架的上部,上层楼板位于下层楼板的上部;下层楼板和上层楼板分别与上下两段的楼板轴套固连;所述下层楼板和上层楼板的外缘底部均设有滚轮,滚轮位于楼板支架上设置的环形槽之中。进一步地,所述楼板构架的圆形格栅状结构中,7/8的扇形面积为格栅,1/8的扇形面积为空洞。通过旋转可形成多种不同的地板组合模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包括一个底板和四面侧板,底座的侧板插入第四套筒内,底座的侧板上开也设有侧窗孔,通过底座上的侧窗结构与第四套筒的侧窗孔,将底座与第四套筒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套筒、第四套筒下部涂有反射涂层。反射涂层均随套筒的拉伸而显露出来,可大大增加建筑表面对太阳辐射热量的反射,再结合天窗状态一,可进一步降低室内空气温度,使室内人员感到凉爽。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套筒1正立面图。
图2为第一套筒1侧立面图。
图3为第一套筒1纵剖面图。
图4为第一套筒1平面图。
图5为第一套筒1横剖面图。
图6为第二套筒2正立面图。
图7为第二套筒2侧立面图。
图8为第二套筒2纵剖面图。
图9为第二套筒2平面图。
图10为第二套筒2横剖面图。
图11为第三套筒3正立面图。
图12为第三套筒3侧立面图。
图13为第三套筒3纵剖面图。
图14为第三套筒3平面图。
图15为第三套筒3横剖面图。
图16为第四套筒4正立面图。
图17为第四套筒4侧立面图。
图18为第四套筒4纵剖面图。
图19为第四套筒4平面图。
图20为第四套筒4横剖面图。
图21为天窗结构5纵剖面图。
图22为固定窗罩5B平面图。
图23为旋转窗罩5G平面图。
图24为天窗状态一(夏季隔热工况)示意图。
图25为天窗状态二(一般采光工况)示意图。
图26为侧窗结构6正立面图。
图27为侧窗结构6纵剖面图。
图28为侧窗主构件6A侧立面图。
图29为侧窗主构件6A正立面图。
图30为侧窗端部构件6C正立面图。
图31为侧窗结构6阳光漫反射示意图。
图32为侧窗第一填充构件7A立面图。
图33为侧窗第二填充构件7B立面图。
图34为侧窗填充构件组合图。
图35为第一套筒1的门结构8侧立面示意图。
图36为第一套筒1的门结构8正立面示意图。
图37为第二套筒2的门结构8侧立面示意图。
图38为第二套筒2的门结构8正立面示意图。
图39为第三套筒3的门结构8侧立面示意图。
图40为第三套筒3的门结构8正立面示意图。
图41为第四套筒4的门结构8侧立面示意图。
图42为第四套筒4的门结构8正立面示意图。
图43为楼板结构9纵剖面图。
图44为楼板构架9A平面图。
图45为下层楼板9D(上层楼板9E)平面图。
图46为楼板结构9组合模式一示意图。
图47为楼板结构9组合模式二示意图。
图48为楼板结构9组合模式三示意图。
图49为楼板结构9组合模式四示意图。
图50为楼板结构9组合模式五示意图。
图51为本发明工作状态一(夏季工况)正立面示意图。
图52为本发明工作状态一(夏季工况)侧立面示意图。
图53为本发明工作状态一(夏季工况)纵剖面示意图。
图54为本发明工作状态二(过渡季工况)正立面示意图。
图55为本发明工作状态二(过渡季工况)侧立面示意图。
图56为本发明工作状态二(过渡季工况)纵剖面示意图。
图57为本发明工作状态三(冬季工况)正立面示意图。
图58为本发明工作状态三(冬季工况)侧立面示意图。
图59为本发明工作状态三(冬季工况)纵剖面示意图。
图60为本发明工作状态四(二层工况)正立面示意图。
图61为本发明工作状态四(二层工况)侧立面示意图。
图62为本发明工作状态四(二层工况)纵剖面示意图。
图中:1-第一套筒;1A-第一套筒盖板;1B-第一套筒侧板;1C-第一套筒隐形门空腔;1D-第一套筒门卡槽; 2-第二套筒;2A-第二套筒盖板;2B-第二套筒侧板;2C-第二套筒隐形门空腔;2D-第二套筒门卡槽; 2E-第二套筒反射涂层; 3-第三套筒;3A-第三套筒盖板;3B-第三套筒侧板;3C-第三套筒隐形门空腔;3D-第三套筒门卡槽; 3F-楼板支架;4-第四套筒;4A-第四套筒盖板;4B-第四套筒侧板;4C-第四套筒隐形门空腔;4D-第四套筒门卡槽; 4E-第四套筒反射涂层; 5-天窗结构;5A-天窗窗框;5B-固定窗罩;5C-第一透明板;5D-第二透明板;5E-天窗轴套;5F-天窗轴;5G-旋转窗罩;6-侧窗结构;6A-侧窗主构件;6B-侧窗窗扇;6C-侧窗端部构件; 7-侧窗填充构件;7A-侧窗第一填充构件;7B-侧窗第二填充构件;8-门结构;9-楼板结构;9A-楼板构架;9B-楼板轴;9C-楼板轴套;9D-下层楼板;9E-上层楼板;10-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62所示,本建筑结构的主体由第一套筒1、第二套筒2、第三套筒3、第四套筒4、天窗结构5、侧窗结构6、侧窗填充构件7、门结构8、楼板结构9和底座10组成。
参照图1-图5所示,第一套筒1的主体由一个第一套筒盖板1A和四个第一套筒侧板1B组成,形成长方体的形状。第一套筒盖板1A的中心位置开设圆形的天窗孔。第一套筒侧板1B上开设有若干个圆形的侧窗孔,侧窗孔开设上下两排,孔间均匀布置。其中一个侧板中间的下部设置有矩形门孔,门孔一侧的侧板上开设有第一套筒隐形门空腔1C,另一侧开设有第一套筒门卡槽1D。下排侧窗孔开设时避开第一套筒隐形门空腔1C和第一套筒门卡槽1D。第一套筒1内填充有保温材料。
参照图6-图10所示,第二套筒2的主体由一个第二套筒盖板2A和四个第二套筒侧板2B组成,形成长方体的形状。第二套筒2的外轮廓尺寸略小于第一套筒1的内轮廓尺寸,以使第一套筒1能盖在第二套筒2的上面。第二套筒盖板2A的中心位置开设圆孔,圆孔大小等于第一套筒盖板1A的中心位置开设的圆形天窗孔。第二套筒侧板2B上开设有若干个圆形的侧窗孔,侧窗孔开设上下两排,孔间均匀布置。其中一个侧板中间的下部设置有矩形门孔,门孔一侧的侧板上开设有第二套筒隐形门空腔2C,另一侧开设有第二套筒门卡槽2D。下排侧窗孔开设时避开第二套筒隐形门空腔2C和第二套筒门卡槽2D。四个第二套筒侧板2B的下部涂有第二套筒反射涂层2E,第二套筒反射涂层2E喷涂时避开门孔。第二套筒2内填充有保温材料。
参照图11-图15所示,第三套筒3的主体由一个第三套筒盖板3A和四个第三套筒侧板3B组成,形成长方体的形状。第三套筒3的外轮廓尺寸略小于第二套筒2的内轮廓尺寸,以使第二套筒2能盖在第三套筒3的上面。第三套筒盖板3A的中心位置开设圆孔,圆孔侧面固定有圆环形的楼板支架3F。第三套筒侧板3B上开设有若干个圆形的侧窗孔,侧窗孔开设上下两排,孔间均匀布置。其中一个侧板中间的下部设置有矩形门孔,门孔分为上下两段,门孔一侧的侧板上开设有第三套筒隐形门空腔3C,为与上下两段门孔相对应的上下两段,另一侧开设有第三套筒门卡槽3D,为与上下两段门孔相对应的上下两段。下排侧窗孔开设时避开第三套筒隐形门空腔3C和第三套筒门卡槽3D。第三套筒3内填充有保温材料。
参照图16-图20所示,第四套筒4的主体由一个第四套筒盖板4A和四个第四套筒侧板4B组成,形成长方体的形状。第四套筒4的外轮廓尺寸略小于第三套筒3的内轮廓尺寸,以使第三套筒3能盖在第四套筒四的上面 。第四套筒盖板4A的中心位置开设圆孔,圆孔大小等于第三套筒盖板3A的中心位置开设的圆孔。第四套筒侧板4B上开设有若干个圆形的侧窗孔,侧窗孔开设上下两排,孔间均匀布置。其中一个侧板中间的下部设置有矩形门孔,门孔一侧的侧板上开设有第四套筒隐形门空腔4C,另一侧开设有第四套筒门卡槽4D。下排侧窗孔开设时避开第四套筒隐形门空腔4C和第四套筒门卡槽4D。四个第四套筒侧板4B的下部涂有第四套筒反射涂层4E,第四套筒反射涂层4E喷涂时避开门孔。第四套筒4内填充有保温材料。
参照图21-图23所示,天窗结构5由天窗窗框5A、固定窗罩5B、第一透明板5C、第二透明板5D、天窗轴套5E、天窗轴5F和旋转窗罩5G组成。天窗窗框5A为圆环形,箍在第一套筒盖板1A的天窗孔内侧。
天窗窗框5A的上端设置有固定窗罩5B,固定窗罩5B为圆形,固定窗罩5B外侧通过环形外框与天窗窗框5A固连。固定窗罩5B中间开设有一圆孔。固定窗罩5B的圆形分成四个90º的扇形,四个扇形彼此之间以四根支杆分隔,其中相对两扇为外侧涂有对太阳辐射具有高反射率涂层的扇形板,另外两扇为空心。第一透明板5C位于固定窗罩5B的下部,第一透明板5C为圆形,中间开设有一圆孔。第二透明板5D位于第一透明板5C的下部,形状与第一透明板5C相同。第一透明板5C与第二透明板5D之间留有空气间层,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天窗轴套5E为圆筒形状,设置于第一透明板5C和第二透明板5D的圆孔之内,天窗轴套5E的下部内侧开设有一个环形卡槽,同时开设两个一端连接环形卡槽另一端连接轴套5E下端的垂直卡槽,两个垂直卡槽平面位置的连线通过轴套5E的圆心,呈180º角。天窗轴5F为圆柱形状,安装于天窗轴套5E之内,并穿过固定窗罩5B中间的圆孔,可以进行旋转,天窗轴5F侧面靠下的部位相对两侧各设有一个凸起。天窗轴5F的两个凸起可以在天窗轴套5E下部的环形卡槽里旋转,并在2个垂直卡槽中上下滑动,使天窗轴旋转、上升或下降,卡槽亦可对凸起进行限位。天窗轴5F的顶部固连有旋转窗罩5G,旋转窗罩5G为圆形,旋转窗罩5G外侧设有环形外框。旋转窗罩5G的圆形分成四个90º的扇形,四个扇形彼此之间以四根支杆分隔,其中相对两扇为外侧涂有对太阳辐射具有高反射率涂层的扇形板,另外两扇为格栅结构,格栅之间安装有条状透明挡板。实现天窗轴5F及旋转窗罩5G的旋转、升降也可以采用螺纹方式予以实现,即天窗轴套5E与天窗轴5F之间螺纹连接,也可实现旋转的同时进行升降。
参照图24-图25所示,根据使用者的需要,天窗结构5可设置两种天窗状态:
天窗状态一(夏季隔热工况):在日照较强的炎热天气,将旋转窗罩5G升起,并旋转至使旋转窗罩5G的高反射率涂层扇形板与下部固定窗罩5B的空心位置相重合。此时固定窗罩5B和旋转窗罩5G的高反射率涂层扇形板均可对太阳光进行反射,形成360º反射窗罩,可有效减小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热量。另一方面,旋转窗罩5G和固定窗罩5B之间的空气间层也可起到通风屋顶的作用,使屋顶的热空气产生流动,将在屋顶积聚的热量带走,减少通过导热方式向下传入室内的热量。
天窗状态二(一般采光工况):在不炎热的天气,将旋转窗罩5G降下,并旋转至使旋转窗罩5G的高反射率涂层扇形板与下部固定窗罩5B的高反射率涂层扇形板位置相重合。此时只有旋转窗罩5G的高反射率涂层扇形板可对太阳光进行反射,形成180º反射窗罩,太阳光线及辐射热量可从另外180º的半圆形窗扇格栅结构位置射入,其中大部分热量穿过第一透明板5C和第二透明板5D,最终进入室内。另一方面,旋转窗罩5G和固定窗罩5B之间没有空气间层,也可使一部分在屋顶积聚的热量通过导热方式向下传入室内。
旋转窗罩5G的升降和旋转,可通过电动方法控制,也可在天窗轴5F的下部安装一个手柄,通过手动方法控制。
参照图26-图31所示,侧窗结构6由侧窗主构件6A、侧窗窗扇6B和侧窗端部构件6C组成。侧窗主构件6A为圆筒形状,可插入套筒的侧窗孔之中,作为侧窗使用。若不同套筒的侧窗孔彼此重叠,侧窗主构件6A可插入多个侧窗孔之中,作为套筒之间的连接件。侧窗主构件6A的两端设有外螺纹。侧窗窗扇6B为圆形,圆面积略小于侧窗主构件6A的内圆截面积,安装于侧窗主构件6A的内部靠近室内的一侧。侧窗窗扇6B设有窗框、玻璃和转轴,窗框用于固定玻璃,转轴两端连接于侧窗主构件6A内壁的相对两侧,用于使侧窗窗扇6B旋转,以调节侧窗窗扇6B的开启或关闭状态。侧窗端部构件6C为圆筒形状,圆筒内侧设有内螺纹,外侧设有环形突起。侧窗端部构件6C数量为两个,可分别与侧窗主构件6A两端的外螺纹咬合,并用环形凸起进行限位,从而对侧窗主构件6A进行固定。
侧窗结构6可根据用户对于通风和采光的需要,在四个套筒的一部分侧窗孔位置进行安装。侧窗主构件6A内部的圆柱形通道可使阳光经漫反射之后进行室内,防止室内出现眩光,减少室内人员的视觉不适感。
参照图32-34所示,侧窗填充构件7包括侧窗第一填充构件7A和侧窗第二填充构件7B。侧窗第一填充构件7A和侧窗第二填充构件7B为有外缘且相互咬合的圆板状构件,构件穿过墙体部分的直径略小于侧窗孔的直径,构件外缘的直径大于侧窗孔的直径,可在侧窗孔不安装侧窗结构6的情况下填入侧窗孔之中,对侧窗孔进行封闭。
参照图35-图42所示,门结构8主体为矩形板,矩形板上设有内凹式门把手,矩形板插入第一套筒隐形门空腔1C、第二套筒隐形门空腔2C、第三套筒隐形门空腔3C或第四套筒隐形门空腔4C之中,其中第三套筒3的门结构8需要有两块矩形木板,一上一下分别插入上下两段第三套筒隐形门空腔3C之中。当门结构从隐形门空腔中完全拉出,并卡在门洞另一侧的第一套筒门卡槽1D、第二套筒门卡槽2D、第三套筒门卡槽3D或第四套筒门卡槽4D之中,即可将门闭合。
参照图43-图45所示,楼板结构9由楼板构架9A、楼板轴9B、楼板轴套9C、下层楼板9D、上层楼板9E组成,楼板构架9A为圆形格栅状结构,其中7/8的扇形面积为格栅,1/8的扇形面积为空洞。楼板构架9A安装于第三套筒3的圆环形楼板支架3F之内,1/8的空洞位置处用于安装楼梯。楼板轴9B固定安装在楼板构架9A的中心位置,楼板轴套9C安装于楼板轴9B的外侧,分为上下两段,可绕楼板轴9B旋转。下层楼板9D和上层楼板9E均为具有一定承重能力的半圆形板,形状完全相同。下层楼板9D安装于楼板构架9A的上部,上层楼板9E安装于下层楼板9D的上部。下层楼板9D和上层楼板9E分别与上下两段的楼板轴套9C固连,可随楼板轴套9C的转动而转动。下层楼板9D和上层楼板9E的外缘底部均设有滚轮,滚轮位于楼板支架3F的环形槽之中,可在环形槽中滚动,使下层楼板9D和上层楼板9E进行转动,环形槽同时对下层楼板9D和上层楼板9E的转动在垂直方向进行限位。
参照图46-图50所示,楼板结构9包括五种组合模式:
组合模式一:上层楼板9E和下层楼板9D旋转至1/2地板模式。
组合模式二:上层楼板9E和下层楼板9D旋转至5/8地板模式。
组合模式三:上层楼板9E和下层楼板9D旋转至3/4地板模式。
组合模式四:上层楼板9E和下层楼板9D旋转至7/8地板模式。
组合模式五:上层楼板9E和下层楼板9D旋转至全地板模式。
在组合模式一、二、三、四中,在楼板构架9A的1/8空洞位置处安装楼梯,以使使用者在建筑一层和二层之间通行。当使用者暂时不需要使用楼梯的时候,可使用组合模式五,使建筑的二层之中具有较为安静的环境。
下层楼板9D的旋转可通过电动方法控制,也可在下层楼板9D的边缘安装若干个内凹式把手,通过手动方法控制。上层楼板9E和下层楼板9D的边缘可设置可拆卸式栏杆,以增加使用者在建筑二层活动时的安全性。
参照图51-图62所示,底座10包括一个底板和四面侧板,外轮廓平面尺寸略小于第四套筒4的平面尺寸,侧板高度略高于侧窗结构6的直径。底座10的侧板上开设有一排若干个圆形的侧窗孔。底座10设置于地面,通过侧窗结构6与第四套筒4的连接,用于将整个建筑固定于地面。
参照图51-图6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嵌套式可升降临时性建筑结构,可根据使用者的实际需要,对四个套筒采取不同的拼接方式,以调整建筑高度,并增设建筑的二层空间。具体可分为以下四种工作状态:
工作状态一(夏季工况):将第一套筒1的下排侧窗孔和第二套筒2的上排侧窗孔一一对应,每对侧窗孔均用侧窗结构6贯穿以进行连接。将第二套筒2的下排侧窗孔和第三套筒3的上排侧窗孔一一对应,每对侧窗孔均用侧窗结构6贯穿以进行连接。将第三套筒3的下排侧窗孔和第四套筒4的上排侧窗孔一一对应,每对侧窗孔均用侧窗结构6贯穿以进行连接。将第三套筒3的下段门结构8插入第三套筒隐形门空腔3C的下段之中,使第四套筒4的门结构8完全露出,使其正常使用,可开启或关闭。此时建筑具有较大的高度,可打开建筑最低和最高处的侧窗,以增强热压作用引起的自然通风。另一方面,第二套筒2下部的第二套筒反射涂层2E和第四套筒4下部的第四套筒反射涂层4E均随套筒的拉伸而显露出来,可大大增加建筑表面对太阳辐射热量的反射,再结合天窗状态一,进一步降低室内空气温度,使室内人员感到凉爽。
工作状态二(过渡季工况):将第一套筒1的下排侧窗孔、第二套筒2的下排侧窗孔和第三套筒3的上排侧窗孔一一对应,每对侧窗孔均用侧窗结构6贯穿以进行连接。将第三套筒3的下排侧窗孔和第四套筒4的上排侧窗孔一一对应,每对侧窗孔均用侧窗结构6贯穿以进行连接。将第三套筒3的下段门结构8插入第三套筒隐形门空腔3C的下段之中,使第四套筒4的门结构8完全露出,使其正常使用,可开启或关闭。此时建筑具有适中的高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热压作用引起的自然通风,另一方面,第四套筒4下部的第四套筒反射涂层4E随套筒的拉伸而显露出来,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建筑表面对太阳辐射热量的反射,再结合天窗状态二,可使室内人员感到冷热适宜。
工作状态三(冬季工况):将第一套筒1的下排侧窗孔、第二套筒2的下排侧窗孔、第三套筒3的下排侧窗孔和第四套筒4的上排侧窗孔一一对应,每对侧窗孔均用侧窗结构6贯穿以进行连接。将第一套筒1的门结构8插入隐形门空腔1C之中,将第二套筒2的门结构8插入第二套筒隐形门空腔2C之中,将第三套筒3的门结构8插入第三套筒隐形门空腔3C之中,使第四套筒4的门结构8完全露出,使其正常使用,可开启或关闭。此时建筑具有较小的高度,可减弱热压作用引起的自然通风,再结合天窗状态二,可使室内人员感到温暖。另一方面,四个套筒的彼此叠合使建筑的保温层增厚,也可进一步提高室内人员的舒适感。
工作状态四(二层工况):将第一套筒1的下排侧窗孔和第二套筒2的上排侧窗孔一一对应,每对侧窗孔均用侧窗结构6贯穿以进行连接。将第二套筒2的下排侧窗孔和第三套筒3的上排侧窗孔一一对应,每对侧窗孔均用侧窗结构6贯穿以进行连接。将第三套筒3的下排侧窗孔和第四套筒4的上排侧窗孔一一对应,每对侧窗孔均用侧窗结构6贯穿以进行连接。将第三套筒3的下段门结构8插入第三套筒隐形门空腔3C的下段之中,使第四套筒4的门结构8完全露出,使其正常使用,可开启或关闭。将楼板结构9安装于第三套筒3的圆环形楼板支架3F之内,形成二层建筑。楼板构架9A的空洞位置,即可设置用于安装楼梯,亦可用于实现上下楼层之间的自然通风。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嵌套式可升降临时性微型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水平断面呈矩形的套筒,所述套筒的四周由矩形侧板组成,所述侧板上设有上下两排相互对应的侧窗孔,至少部分侧窗孔内安装有侧窗结构;每一套筒的一块侧板上对应开设有矩形门孔,矩形门孔设置在其中一个侧板中间的下部,门孔内对应设有门结构;套筒顶部设有盖板,盖板中心设有圆孔;所述套筒纵向套装在一起,相邻套筒通过对应侧窗孔内安装的侧窗结构将彼此连接固定,所述套筒包括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及第四套筒;其中,所述第一套筒盖板的圆孔位置设有天窗结构,第三套筒盖板上的圆孔内侧面固定有圆环形的楼板支架,楼板固定在楼板支架上;所述第四套筒安装在底座上;所述侧窗结构包括侧窗主构件、侧窗窗扇和侧窗端部构件,所述侧窗主构件为圆筒形状,两端设有外螺纹;侧窗主构件与侧窗孔相匹配,上下相邻套筒的侧窗孔至少有一排侧窗孔重叠,侧窗主构件插入重叠的侧窗孔之中,侧窗主构件两端分别与侧窗端部构件螺纹连接;侧窗窗扇安装于侧窗主构件的室内的一侧;所述侧窗端部构件为圆筒形状,内侧设有内螺纹,外侧设有环形突起,所述环形凸起抵触在侧窗孔边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嵌套式可升降临时性微型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未安装侧窗结构的侧窗孔经侧窗填充构件进行封闭,所述侧窗填充构件包括侧窗第一填充构件和侧窗第二填充构件,侧窗第一填充构件和侧窗第二填充构件为有外缘且相互咬合的圆板状构件,侧窗第一填充构件和侧窗第二填充构件从内外两侧夹持固定在侧窗孔周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嵌套式可升降临时性微型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窗结构包括天窗窗框、固定窗罩、第一透明板、第二透明板、天窗轴套、天窗轴和旋转窗罩;天窗窗框为固定在第一套筒盖板的圆孔内侧,天窗窗框的上端设置有固定窗罩;固定窗罩由四个90º的扇形组成,四个扇形彼此之间以四根支杆分隔,其中相对两扇为外侧涂有对太阳辐射具有高反射率涂层的扇形板,另外两扇为空心;第一透明板位于固定窗罩的下部,第二透明板位于第一透明板的下部;第一透明板与第二透明板之间留有空气间层;天窗轴套贯穿第一透明板和第二透明板中心的圆孔,天窗轴套内插接有可旋转可升降的天窗轴,天窗轴的顶部固连有旋转窗罩,旋转窗罩由四个各90º的扇形组成,四个扇形彼此之间以四根支杆分隔,其中相对两扇为外侧涂有对太阳辐射具有高反射率涂层的扇形板,另外两扇为格栅结构,格栅之间安装有条状透明挡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嵌套式可升降临时性微型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门孔一侧开设有隐形门空腔,另一侧开设有门卡槽;所述门结构主体为矩形板,矩形板上设有内凹式门把手,门关闭时,矩形板位于隐形门空腔和门卡槽之间,门开启时,矩形板插入隐形门空腔之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嵌套式可升降临时性微型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结构由楼板构架、楼板轴、楼板轴套、下层楼板、上层楼板组成,楼板构架为圆形格栅状结构,局部留有用于安装楼梯的空洞,楼板构架安装于所述楼板支架上,楼板轴固定安装在楼板构架的中心位置,楼板轴套套装于楼板轴的外侧,分为上下两段,可绕楼板轴旋转;下层楼板和上层楼板均为半圆形板,所述下层楼板安装于楼板构架的上部,上层楼板位于下层楼板的上部;下层楼板和上层楼板分别与上下两段的楼板轴套固连;所述下层楼板和上层楼板的外缘底部均设有滚轮,滚轮位于楼板支架上设置的环形槽之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嵌套式可升降临时性微型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构架的圆形格栅状结构中,7/8的扇形面积为格栅,1/8的扇形面积为空洞。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嵌套式可升降临时性微型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一个底板和四面侧板,底座的侧板插入第四套筒内,底座的侧板上开也设有侧窗孔,通过底座上的侧窗结构与第四套筒的侧窗孔,将底座与第四套筒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嵌套式可升降临时性微型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筒、第四套筒下部涂有反射涂层。
CN202010736932.8A 2020-07-28 2020-07-28 一种嵌套式可升降临时性微型建筑结构 Active CN1118517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36932.8A CN111851729B (zh) 2020-07-28 2020-07-28 一种嵌套式可升降临时性微型建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36932.8A CN111851729B (zh) 2020-07-28 2020-07-28 一种嵌套式可升降临时性微型建筑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51729A CN111851729A (zh) 2020-10-30
CN111851729B true CN111851729B (zh) 2022-01-11

Family

ID=72948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36932.8A Active CN111851729B (zh) 2020-07-28 2020-07-28 一种嵌套式可升降临时性微型建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517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09835B (zh) * 2020-12-07 2021-12-10 扬州大学 一种可相变储能的滚筒式建筑结构
CN112709332B (zh) * 2020-12-07 2022-02-18 扬州大学 一种可相变储能的滚筒式微型建筑组合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15290B1 (ko) * 2007-05-14 2008-03-19 (주)자연과학 물고기집이 설치된 옹벽블럭조립체
CN203175064U (zh) * 2013-02-26 2013-09-04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双层套装可移动营房
CN204940533U (zh) * 2015-05-05 2016-01-06 林立宇 升降折叠式移动箱房
CN206128403U (zh) * 2016-11-02 2017-04-26 南京普兰宁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民用建筑天窗
CN110273477B (zh) * 2019-06-25 2021-01-05 扬州大学 一种纸管式临时性建筑的建造方法
CN111255261B (zh) * 2020-04-02 2021-06-08 扬州大学 一种适用于炎热地区的全通风插板式微型建筑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51729A (zh) 2020-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51729B (zh) 一种嵌套式可升降临时性微型建筑结构
CN101481985A (zh) 一种节能玻璃窗
CN111851747B (zh) 一种嵌套式可升降临时性微型建筑的组合方法
CN111734037A (zh) 一种绿色节能的装配式建筑
CN216740268U (zh) 一种新型透明呼吸式折面玻璃幕墙
CN108386008B (zh) 单层蒙古包及安装方法、双层蒙古包及安装方法
CN116220235A (zh) 一种应用于救灾板房的新型可移动相变墙体及其使用方法
CN206503281U (zh) 一种带有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的隐框幕墙
CN106592844A (zh) 一种半球形网壳结构组装房屋
JP3745873B2 (ja) ルーバー入り複層ガラス
AU2004252198A1 (en) A transparent thermal insulation and heat preservation panel
CN214461882U (zh) 一种消防辅助天窗
CN112096263B (zh) 一种带有旋转活动百叶窗罩的窗体结构
CN215802458U (zh) 一种新型轻质节能墙体
CN112096264B (zh) 一种带有旋转活动百叶窗罩的窗体结构的组合方法
CN218493207U (zh) 一种航空用观鸟舱的外框
JPH076466Y2 (ja) 複層ガラス並びにその取付け構造
CN213807462U (zh) 一种内置升降百叶帘的中空玻璃
CN215290878U (zh) 增加透视效果的视觉玻璃镶板幕墙系统
CN206487159U (zh) 一种便于安装玻璃幕墙的安装架
CN114411940B (zh) 一种蛋形太阳能微型建筑及其运行方法
CN210264055U (zh) 一种集装箱的公共展厅
CN217419930U (zh) 一种房屋建筑
CN220869185U (zh) 一种窗户遮阳结构
CN114197646B (zh) 折叠装配式集成建筑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