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42789A - 一种pu靠背模具模芯模型铸造除缩松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pu靠背模具模芯模型铸造除缩松工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842789A CN111842789A CN202010905771.0A CN202010905771A CN111842789A CN 111842789 A CN111842789 A CN 111842789A CN 202010905771 A CN202010905771 A CN 202010905771A CN 111842789 A CN111842789 A CN 11184278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ove
- shaped
- sand mold
- extension part
- bul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9/00—Moulds or cores; Moulding processes
- B22C9/02—Sand moulds or like moulds for shaped castings
- B22C9/03—Sand moulds or like moulds for shaped castings formed by vacuum-sealed mould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7/00—Patterns; Manufacture thereof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22C7/06—Core box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9/00—Moulds or cores; Moulding processes
- B22C9/10—Cores; Manufacture or installation of cor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9/00—Moulds or cores; Moulding processes
- B22C9/22—Moulds for peculiarly-shaped cast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lds, Co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PU靠背模具模芯模型铸造除缩松工艺,适用于模芯铸造领域。为了解决在利用铸铝铸造模芯的过程中,铸铝过厚处易形成缩松的难题,本发明通过在需处理的型腔处置入泥芯,并在该处砂型上开有通气开口,使得制得的模芯该部分由实心变为壁厚均匀的空心状态。该发明避免了产品发生缩松、变形开裂、出现气孔的问题;该发明制得的铸件壁厚均匀,消耗铸件原料比原采用铝块法更少,节约资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芯铸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U靠背模具模芯模型铸造除缩松工艺。
背景技术
采用铸铝进行铸造模芯,当铸件的某一部分过厚,该部分冷凝时,降温较慢,成为热节,易形成缩孔,许多细小、分散的缩孔形成缩松,影响产品质量。通常采用在该处放置冷铝块的方法处理。但是,该法中冷铝块不易定位,浇铸熟铝时易出现偏移。同时,冷铝、热铝不完全融合,后期烧焊时容易出现变形开裂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PU靠背模具模芯模型铸造除缩松工艺,解决在利用铸铝铸造模芯的过程中,铸铝过厚处易形成缩松的难题,该法不用冷铝块,从而也避免了用冷铝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冷铝块不易定位,浇铸熟铝时易出现偏移等等。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依靠一种PU靠背模具模芯模型铸造除缩松机构实现,所述机构包括上片砂型、下片砂型、内型砂型、泥芯、泥芯盒;所述内型砂型嵌于所述下片砂型凹陷处;所述上片砂型,置于所述内型砂型与所述下片砂型的组合砂型之上,与所述组合砂型相嵌合;所述内型砂型、下片砂型、上片砂型的下表面都与一基准面重合;各砂型的作用属于本领域的基础知识,此不赘述。所述泥芯安装于所述内型砂型、下片砂型、上片砂型构成的型腔中;此处所述型腔应为空间较大、易导致产品发生缩松问题的型腔。所述安装有泥芯处的内型砂型和/或下片砂型和/或上片砂型表面开有排气开口,所述排气开口将型腔与外接联通。具体应选择哪一或哪几块砂型开设排期开口,又应该开设几个排气开口,排气开口直径多大,这些问题应该视具体情况决定。经浇铸后得到的PU靠背模具模芯还只是半成品,主要是原泥芯部位形成了凹陷的孔洞,需要将该孔洞口封堵,排气开口部位也有不平整现象,经打磨,才可得到最终产品。
所述内型砂型包括内型本体、内型延申部,所述内型延申部包括上内型延申部、下内型延申部、左内型延申部、右内型延申部。
所述内型本体的前表面为一平整表面,所述内型本体的前表面上有两个第一圆形通孔贯通至所述内型本体的后表面,所述第一圆形通孔为排气开口,靠近安装有泥芯的型腔处,用于排出多余气体,防止浇铸时发生憋气等现象影响产品质量,所述内型本体的前表面的上下两边为直线,左右两边为曲线。
所述内型本体的后表面上有九个第一圆柱形凸起,所述内型本体的后表面上有第六凹槽,所述第六凹槽延所述内型本体的中轴线对称,所述第六凹槽的左右两边为两条直线,所述第六凹槽的上下两边为两条弧线,所述第六凹槽中间有第二圆柱形凸起,所述第二圆柱形凸起两边有两个第三圆柱形凸起,所述第三圆柱形凸起的底面直径比所述第二圆柱形凸起的底面直径小,所述第六凹槽中,两边各有一个圆柱形凹槽,所述圆柱形凹槽与所述所述内型本体的前表面上的两个圆形孔洞相贯通。
所述内型本体的上表面上通过四个第一凸起与所述上内型延申部连接,所述上内型延申部呈片状且上端两个角为圆角,所述上内型延申部的背面有两个第二凸起与所述内型本体的后表面相连,所述上内型延申部向所述内型本体的后表面倾斜;所述内型本体的上表面与所述上内型延申部的连接处有两个第四圆柱形凸起,所述两个第四圆柱形凸起与所述内型本体的后表面上的第一圆柱形凸起相对。
所述内型本体的左表面与所述左内型延申部相连,所述左内型延申部与所述上内型延申部相连,所述左内型延申部上有缺口甲,所述左内型延申部分为两部分,左内型延申部分的第一部分与所述内型本体的前表面平行,左内型延申部分的第二部分与所述左内型延申部分的第一部分垂直且朝向所述内型本体的后表面,所述左内型延申部分的第二部分上有第三凸起;所述内型本体的左表面与所述左内型延申部的连接处有两个第四圆柱形凸起,所述两个第四圆柱形凸起与所述内型本体的后表面上的第一圆柱形凸起相对,所述左内型延申部分的第一部分上有一弧面凹槽。
所述内型本体的右表面与所述右内型延申部相连,所述右内型延申部与所述上内型延申部相连,所述右内型延申部分为两部分,右内型延申部分的第一部分与所述内型本体的前表面平行,右内型延申部分的第二部分与所述右内型延申部分的第一部分垂直且朝向所述内型本体的后表面,所述右内型延申部分的第一部分上有一弧面凹槽;所述内型本体的右表面与所述右内型延申部的连接处有两个第四圆柱形凸起,所述两个第四圆柱形凸起与所述内型本体的后表面上的第一圆柱形凸起相对。
所述内型本体的下表面与所述下内型延申部相连,所述下内型延申部与所述左内型延申部、右内型延申部相连,所述下内型延申部分为三部分:左下内型延申部、右下内型延申部、中下内型延申部。
所述左下内型延申部的前表面为曲面,所述左下内型延申部的上表面为斜平面,所述左下内型延申部的左表面为平面,所述左下内型延申部的下表面为平面,所述左下内型延申部的后表面为平面,所述左下内型延申部的后表面上有锥形凸起,所述左下内型延申部的前表面右上方有一缺口乙,所述左下内型延申部的上表面有一缺口丙,所述缺口乙和缺口丙相通,且与所述左下内型延申部的后表面上的锥形凸起相连。
所述右下内型延申部的右下角有一方形缺口,此外,所述右下内型延申部的结构与所述左下内型延申部的结构镜像相同。
所述中下内型延申部为一曲面杆,所述曲面杆与所述所述内型本体的下表面相连,所述曲面杆与所述所述内型本体的下表面的连接处有三个第四圆柱形凸起,所述三个第四圆柱形凸起与所述内型本体的后表面上的第一圆柱形凸起相对。
所述下片砂型分为下片砂型竖直部分和下片砂型水平部分,所述下型砂竖直部分的前表面的左上角、右上角各有一个方形凸起,所述下型砂竖直部分的前表面的左部包括八个平面,其中一个平面上有一矩形凹槽,这一矩形凹槽用于安装泥芯,即可与泥芯上的立方体凸起物嵌合,所述矩形凹槽中有一小矩形凹槽;所述下型砂竖直部分的前表面的右部包括七个平面;所述下型砂水平部分的前表面上有一哑铃状凹槽,所述哑铃状凹槽的两侧各有第二圆形通孔,所述第二圆形通孔贯通所述下型砂的前后表面,所述第二圆形通孔与所述哑铃状凹槽相连通;所述第二圆形通孔为冒口,用于在浇铸时尽快排放出气体。
所述下片砂型中间有第七凹槽,所述第七凹槽从所述下片砂型的竖直部分延伸至所述下片砂型的水平部分,所述第七凹槽的上方两角为圆角,所述第七凹槽的下方与所述哑铃状凹槽相通,所述第七凹槽上方为一平面,所述平面上对称分布有一组胶囊形凹槽、一组斜向条形凹槽、一组圆形凹槽,所述平面中间有第三圆形通孔,所述第三圆形通孔贯通至所述下片砂型的后表面;所述第七凹槽的左右两边对称分布有两个第三圆形通孔,所述第七凹槽的上端侧面上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水平条状凹槽;所述第七凹槽中间有一孔洞,所述孔洞贯通至所述下片砂型的后表面,所述孔洞形状与所述内型本体的前表面相同,所述孔洞边缘有两圈平面带,所述孔洞通过两圈平面带与所述下片砂型中间的凹槽相连;所述第三圆形通孔为浇铸口,用于在浇铸时浇入液态金属。
所述下片砂型的后表面和各个侧面均为平面,所述各个侧面之间通过倒角相连。
所述上片砂型为一立方体,所述立方体的前表面有第八凹槽,其余表面均为平面;所述第八凹槽分为第八凹槽竖直部分和第八凹槽水平部分,所述第八凹槽的各个棱角均为倒角,所述第八凹槽竖直部分的上方两角处各有一个方形凹槽,所述第八凹槽水平部分的下方两角处各有一个长方形凹槽。
所述第八凹槽水平部分有一哑铃状凸起,所述哑铃状凸起的两侧各有一个球形凸起,所述球形凸起通过一段弧形凸起与所述哑铃状凸起相连;所述哑铃状凸起的左端包括一个方形台状底座,底座上有一个锥状凸起,所述锥状凸起包括七个面,其中一个条状曲面将所述方台形的上侧面与所述锥状凸起顶端相连,另一个条状曲面将锥状凸起顶端与所述方台形的下侧面相连,所述锥状凸起另外包括五个曲面;所述哑铃状凸起的中间部分为一段曲面杆,所述曲面杆上对称分布有两组第九凹槽,每组第九凹槽包括一个菱形凹槽和一个条状凹槽,所述菱形凹槽和所述条状凹槽相交;所述哑铃状凸起的右端的结构为:在所述所述哑铃状凸起的左端的结构基础上,附加一条带状物和一平板,所述带状物从所述哑铃状凸起的右端的方形台状底座的上侧面延伸至上表面,并绕所述锥状凸起的底部延伸至下侧面,所述平板贴于所述锥状凸起物侧面并与所述带状物相交。
所述第八凹槽竖直部分的左部包括七个平面;所述第八凹槽竖直部分的右部包括八个平面,其中一个平面上有第四凸起,所述第四凸起底面为长方形,顶端有两个第一曲面凹槽,所述两个第一曲面凹槽分别与所述第四凸起的上侧面、下侧面相接。
所述第八凹槽竖直部分的左部外侧是竖直平面,所述第八凹槽竖直部分的左部内侧有第一条状凸起,所述第一条状凸起内侧有第二曲面凹槽,所述第一条状凸起与所述哑铃状凸起相连,所述第二曲面凹槽与所述哑铃状凸起的中间部分的一个条状凹槽相连。
所述第八凹槽竖直部分的右部外侧是竖直平面,所述第八凹槽竖直部分的右部内侧有一第二条状凸起,所述第二条状凸起内侧有第三条曲面凹槽,所述第二条状凸起与所述哑铃状凸起相连,所述第三曲面凹槽与所述哑铃状凸起的中间部分的一个条状凹槽相连;所述第二条状凸起与所述第四凸起相贴。
所述第八凹槽竖直部分的上部从左到右,依次有左弧形凸起、直线凸起、右弧形凸起并且三者依次相连,所述左弧形凸起与所述第一条状凸起相连,所述右弧形凸起与所述第二条状凸起相连;所述直线凸起上对称分布有一组正方形凹槽和一组第五凸起物;所述正方形凹槽在所述第五凸起物外侧;所述第五凸起物包括在直线凸起以下的袋状凸起和与所述直线凸起相交的柱状凸起,所述柱状凸起两侧包绕有一段第六凸起。
优选的,所述泥芯嵌于所述内型砂型和/或下片砂型和/或上片砂型中,所述泥芯上有立方体凸起物,待嵌入砂型面上有与所述立方体凸起物形状、大小相契合的矩形凹槽。嵌入式连接确保泥芯的位置固定。可选的,所述泥芯和待与泥芯相连的砂型之间有针状物,所述针状物一端插入泥芯,另一端插入待与泥芯相连的砂型。通过针状物将泥芯与砂型相连,也可确保泥芯的位置固定。
优选的,所述上片砂型通过真空翻砂制成,所述内型砂型、下片砂型通过手工制成。
优选的,所述泥芯以树脂、原砂为原料,采用泥芯盒制作。所述泥芯呈板状且包括六个面:上表面、下表面、前表面、后表面、左表面、右表面。
所述上表面上靠近所述后表面的一侧有一立方体凸起物,所述立方体凸起物平放在所述上表面上且所述立方体凸起物的一面与所述后表面重合;所述上表面上靠近所述前表面的一侧为向上凸起的第一弧面且所述第一弧面靠近所述左表面的一侧有贯通至所述前表面的第一缺口;
所述后表面为平面,所述后表面的左上角有第一凹槽,所述凹槽为垂直于所述后表面的柱状甲,所述柱状甲底面为多边形,其中一边为弧形;所述后表面左下角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为垂直于所述后表面的柱状乙,所述柱状乙底面为多边形,其中一边为弧形;所述后表面的左侧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为垂直于所述左表面的柱状丙,所述柱状丙底面为多边形,其中两边为弧形;所述后表面的右上角有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为垂直于所述后表面的柱状丁,所述柱状丁底面为多边形,其中一边为弧形;所述后表面的右下角有第一弧形缺口,所述弧形缺口为垂直于所述后表面的柱状戊,所述弧形缺口贯通至所述前表面。
所述右表面包括一个平面和七个曲面,所述七个曲面逐个相交,从所述右表面延申分布至所述上表面。
所述左表面为一多边形平面,所述多边形有两边为弧线。
所述前表面上有一斜向曲面凹槽,所述斜向曲面凹槽由所述前表面的左上方延伸至右下方;所述斜向曲面凹槽上有一条状平面与所述斜向曲面凹槽方向相同且相交;所述前表面左上方有第二弧形缺口,所述第二弧形缺口为垂直于所述后表面的柱状己,所述柱状己与所述上表面上靠近所述前表面的一侧处的缺口贯通,所述柱状己与所述斜向曲面凹槽、条状平面相交;所述前表面右侧有一圆形缺口,所述圆形缺口为垂直于所述后表面的柱状庚,所述柱状庚与所述斜向曲面凹槽、条状平面相交;所述柱状己右边有第五凹槽,所述第五凹槽底面为曲面,所述第五凹槽与所述柱状己、条状平面、斜向曲面凹槽相交;所述前表面的左下角有第三弧形缺口,所述第三弧形缺口为垂直于所述后表面的柱状戊。
所述下表面的右侧与所述前表面上的斜向曲面凹槽相连通,所述下表面为弧形曲面。
所述泥芯盒包括上盒体和下盒体,所述上盒体包括上上面板、上前面板、上后面板、上左面板、上右面板,所述下盒体包括下下面板、下前面板、下后面板、下左面板、下右面板,所述上盒体和下盒体通过所述上前面板和下前面板的接合面、上后面板和下后面板的接合面、上左面板和下左面板的接合面、上右面板和下右面板的接合面接合为泥芯盒,所述泥芯盒为一长方体;所述上前面板、下前面板的接合面为一段水平面,所述上后面板和下后面板的接合面为一段水平面和一段斜面的结合,所述上左面板和下左面板的接合面为两段分离的水平面,所述两段分离的水平面之间有开口,所述上右面板和下右面板的接合面为一段水平面、一段竖直面、一段水平面的结合。
所述上盒体和下盒体接合为泥芯盒,所述泥芯盒的内型面的结构与所述泥芯的外表面的结构相同。
有益效果:本发明适用于模芯铸造领域,解决了当铸件的某一部分过厚,该部分冷凝时,降温较慢,成为热节,易形成缩孔,许多细小、分散的缩孔形成缩松,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与置入冷铝块的方法相比,该发明中泥芯的定位较原铝块定位更为准确;该发明避免了因冷铝、热铝不相融合而后期铸件烧焊易出现变形开裂的问题;该发明中铸件壁厚均匀,消耗铸件原料比原采用铝块法更少,节约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泥芯正视图。
图2是泥芯左视图。
图3是泥芯右视图。
图4是泥芯后视图。
图5是泥芯上视图。
图6是泥芯下视图。
图7是泥芯盒的上盒体、下盒体接合后的剖视图。
图8、图9是泥芯盒立体图。
图10、图11是下片砂型立体图。
图12是上片砂型立体图。
图13是上片砂型正视图。
图14、图15是内型砂型立体图。
图16是内型砂型正视图。
图17是内型砂型后视图。
图18是各部件组装后示意图。
图19是采用冷铝法示意图。
图中各部分分别为上片砂型1、上片砂型上的球形凸起12、下片砂型2、第二圆形通孔22、第三圆形通孔23、矩形凹槽24、内型砂型3、第一圆形通孔31、泥芯4、泥芯上的立方体凸起物41、基准面5、模芯型腔6、冷铝块7、泥芯盒的上盒体81、泥芯盒的下盒体8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发明如何用于实施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步,制作所需砂型,优选的,所述上片砂型1通过真空翻砂制成,所述内型砂型3、下片砂型2通过手工制成。上片砂型上有球形凸起12,浇铸时球形凸起12与作为冒口的第二圆形通孔22配合,保证浇铸时型腔内气体得以及时排出但液态金属不会流出。
第二步,确定需要采取除缩松工艺的部位,即产品较厚处,同时也是所述模芯型腔6空间较大处。因为这些部位热铝堆积,冷凝时间较其他部位更长,铸件内外层温差跨度更大,更易发生缩松等现象。
第三步,根据该部分模芯型腔6的形状、大小,确定所需泥芯4的形状、大小,要求泥芯4的置入可使得该部分铸件中空且厚度均匀而合适,优选的,厚度可设置为与铸件其他不会发生缩松的部位相同或相近。这样可使得产品整体冷凝速度相近,有助于避免缩松。
第四步,根据所需的形状、大小,制作相应的泥芯4,优选的,采用树脂、原砂为原料,用泥芯盒制作,所述泥芯盒由上泥芯盒81和下泥芯盒82接合而成。具体制作方法属于本领域基础知识,此不赘述。制作时,在泥芯4有立方体凸起物41,以便后续嵌入所述内型砂型3和/或下片砂型2和/或上片砂型1中,此例中安装于下片砂型2上。当然,在上述砂型中相应部位有留有形状、大小对应的矩形凹槽24用于嵌入。除了嵌入法之外,还可以采用针状物连接泥芯4和待连接砂型,所述针状物一端插入泥芯4,另一端插入待与泥芯4相连的砂型,这样也能固定泥芯4,避免移位,同时保证泥芯4与砂型连接紧密,后续浇铸时不会出现泥芯4整个埋藏于产品之中的情况。
第五步,在需要置入泥芯4处的砂型上设置所述排气开口,从而冷凝时气体可以由此排出或补入,避免了产品出现气孔、缩松等问题。所述排气开口即第一圆形通孔31,排气开口除了设置在内型砂型上外,也可以设置在其他砂型上,具体开口大小、数量也可视具体情况决定。
第六步,将上述泥芯4嵌入对应的待嵌入孔,即矩形凹槽24,将所述内型砂型3嵌于所述下片砂型2凹陷处,将所述上片砂型1,置于所述内型砂型3与所述下片砂型2的组合砂型之上,与所述组合砂型相嵌合;所述内型砂型3、下片砂型2、上片砂型1通过基准面5定位。
第七步,浇铸。将铸铝从三处第三圆形通孔23浇入,腔室内气体从冒口22排出。
第八步,取出铸件,对铸件表面进行加工,可选的,采用CNC加工和/或手工加工,主要将产品上原泥芯4对应的空腔口封平,若产品上原排气开口9处有不平整处,也需要加工至平整。
以上公开的仅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并非用以限制其本身,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内涵的情况下,所作的变化和改动,均应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图19表现的是采用冷铝块除缩松的工艺。冷铝块7在型腔内位置不固定,不利于精准处理该处型腔中心的缩松问题。
Claims (9)
1.一种PU靠背模具模芯模型铸造除缩松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依靠PU靠背模具模芯模型铸造除缩松机构完成;所述PU靠背模具模芯模型铸造除缩松机构包括上片砂型、下片砂型、内型砂型、泥芯、泥芯盒;
第一步,制作上片砂型、下片砂型、内型砂型;
第二步,确定需要采取除缩松工艺的部位,即产品较厚处,同时也是所述模芯型腔空间较大处;
第三步,根据该部分模芯型腔的形状、大小,确定所需泥芯的形状、大小,要求泥芯的置入可使得该部分铸件中空且铸件的厚度均匀而与铸件其他不会发生缩松的部位相同或相近;
第四步,根据所需的形状、大小,制作相应的泥芯,用泥芯盒制作,所述泥芯盒包括上泥芯盒和下泥芯盒;
第五步,在需要置入泥芯处的砂型上设置排气开口;
第六步,将上述泥芯与上片砂型和/或下片砂型和/或内型砂型连接,将所述内型砂型、下片砂型、上片砂型通过基准面定位并组装;
第七步,浇铸,将熔融液体浇入砂型间的腔室;
第八步,取出铸件,对铸件表面进行加工。
2.一种PU靠背模具模芯模型铸造除缩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构包括上片砂型、下片砂型、内型砂型、泥芯;所述内型砂型嵌于所述下片砂型凹陷处;所述上片砂型,置于所述内型砂型与所述下片砂型的组合砂型之上,与所述组合砂型相嵌合;所述内型砂型、下片砂型、上片砂型的下表面都与一基准面重合;所述泥芯安装于所述内型砂型、下片砂型、上片砂型构成的型腔中;所述安装有泥芯处的内型砂型和/或下片砂型和/或上片砂型表面开有排气开口,所述排气开口将型腔与外接联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PU靠背模具模芯模型铸造除缩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泥芯嵌于所述内型砂型和/或下片砂型和/或上片砂型中,所述泥芯上有立方体凸起物,待嵌入砂型面上有与所述立方体凸起物形状、大小相契合的矩形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PU靠背模具模芯模型铸造除缩松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泥芯呈板状且包括六个面:上表面、下表面、前表面、后表面、左表面、右表面;
所述上表面上靠近所述后表面的一侧有一立方体凸起物,所述立方体凸起物平放在所述上表面上且所述立方体凸起物的一面与所述后表面重合;所述上表面上靠近所述前表面的一侧为向上凸起的第一弧面且所述第一弧面靠近所述左表面的一侧有贯通至所述前表面的第一缺口;
所述后表面为平面,所述后表面的左上角有第一凹槽,所述凹槽为垂直于所述后表面的柱状甲,所述柱状甲底面为多边形,其中一边为弧形;所述后表面左下角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为垂直于所述后表面的柱状乙,所述柱状乙底面为多边形,其中一边为弧形;所述后表面的左侧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为垂直于所述左表面的柱状丙,所述柱状丙底面为多边形,其中两边为弧形;所述后表面的右上角有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为垂直于所述后表面的柱状丁,所述柱状丁底面为多边形,其中一边为弧形;所述后表面的右下角有第一弧形缺口,所述弧形缺口为垂直于所述后表面的柱状戊,所述弧形缺口贯通至所述前表面;
所述右表面包括一个平面和七个曲面,所述七个曲面逐个相交,从所述右表面延申分布至所述上表面;
所述左表面为一多边形平面,所述多边形有两边为弧线;
所述前表面上有一斜向曲面凹槽,所述斜向曲面凹槽由所述前表面的左上方延伸至右下方;所述斜向曲面凹槽上有一条状平面与所述斜向曲面凹槽方向相同且相交;所述前表面左上方有第二弧形缺口,所述第二弧形缺口为垂直于所述后表面的柱状己,所述柱状己与所述上表面上靠近所述前表面的一侧处的缺口贯通,所述柱状己与所述斜向曲面凹槽、条状平面相交;所述前表面右侧有一圆形缺口,所述圆形缺口为垂直于所述后表面的柱状庚,所述柱状庚与所述斜向曲面凹槽、条状平面相交;所述柱状己右边有第五凹槽,所述第五凹槽底面为曲面,所述第五凹槽与所述柱状己、条状平面、斜向曲面凹槽相交;所述前表面的左下角有第三弧形缺口,所述第三弧形缺口为垂直于所述后表面的柱状戊;
所述下表面的右侧与所述前表面上的斜向曲面凹槽相连通,所述下表面为弧形曲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PU靠背模具模芯模型铸造除缩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泥芯通过泥芯盒制作形成,所述泥芯盒包括上盒体和下盒体,所述上盒体包括上上面板、上前面板、上后面板、上左面板、上右面板,所述下盒体包括下下面板、下前面板、下后面板、下左面板、下右面板,所述上盒体和下盒体通过所述上前面板和下前面板的接合面、上后面板和下后面板的接合面、上左面板和下左面板的接合面、上右面板和下右面板的接合面接合为泥芯盒,所述泥芯盒为一长方体;所述上前面板、下前面板的接合面为一段水平面,所述上后面板和下后面板的接合面为一段水平面和一段斜面的结合,所述上左面板和下左面板的接合面为两段分离的水平面,所述两段分离的水平面之间有开口,所述上右面板和下右面板的接合面为一段水平面、一段竖直面、一段水平面的结合;
所述上盒体和下盒体接合为泥芯盒,所述泥芯盒的内型面的结构与所述泥芯的外表面的结构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PU靠背模具模芯模型铸造除缩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型砂型包括内型本体、内型延申部,所述内型延申部包括上内型延申部、下内型延申部、左内型延申部、右内型延申部;
所述内型本体的前表面为一平整表面,所述内型本体的前表面上有两个第一圆形通孔贯通至所述内型本体的后表面,所述内型本体的前表面的上下两边为直线,左右两边为曲线;
所述内型本体的后表面上有九个第一圆柱形凸起,所述内型本体的后表面上有第六凹槽,所述第六凹槽延所述内型本体的中轴线对称,所述第六凹槽的左右两边为两条直线,所述第六凹槽的上下两边为两条弧线,所述第六凹槽中间有第二圆柱形凸起,所述第二圆柱形凸起两边有两个第三圆柱形凸起,所述第三圆柱形凸起的底面直径比所述第二圆柱形凸起的底面直径小,所述第六凹槽中,两边各有一个圆柱形凹槽,所述圆柱形凹槽与所述所述内型本体的前表面上的两个圆形孔洞相贯通;
所述内型本体的上表面上通过四个第一凸起与所述上内型延申部连接,所述上内型延申部呈片状且上端两个角为圆角,所述上内型延申部的背面有两个第二凸起与所述内型本体的后表面相连,所述上内型延申部向所述内型本体的后表面倾斜;所述内型本体的上表面与所述上内型延申部的连接处有两个第四圆柱形凸起,所述两个第四圆柱形凸起与所述内型本体的后表面上的第一圆柱形凸起相对;
所述内型本体的左表面与所述左内型延申部相连,所述左内型延申部与所述上内型延申部相连,所述左内型延申部上有缺口甲,所述左内型延申部分为两部分,左内型延申部分的第一部分与所述内型本体的前表面平行,左内型延申部分的第二部分与所述左内型延申部分的第一部分垂直且朝向所述内型本体的后表面,所述左内型延申部分的第二部分上有第三凸起;所述内型本体的左表面与所述左内型延申部的连接处有两个第四圆柱形凸起,所述两个第四圆柱形凸起与所述内型本体的后表面上的第一圆柱形凸起相对,所述左内型延申部分的第一部分上有一弧面凹槽;
所述内型本体的右表面与所述右内型延申部相连,所述右内型延申部与所述上内型延申部相连,所述右内型延申部分为两部分,右内型延申部分的第一部分与所述内型本体的前表面平行,右内型延申部分的第二部分与所述右内型延申部分的第一部分垂直且朝向所述内型本体的后表面,所述右内型延申部分的第一部分上有一弧面凹槽;所述内型本体的右表面与所述右内型延申部的连接处有两个第四圆柱形凸起,所述两个第四圆柱形凸起与所述内型本体的后表面上的第一圆柱形凸起相对;
所述内型本体的下表面与所述下内型延申部相连,所述下内型延申部与所述左内型延申部、右内型延申部相连,所述下内型延申部分为三部分:左下内型延申部、右下内型延申部、中下内型延申部;
所述左下内型延申部的前表面为曲面,所述左下内型延申部的上表面为斜平面,所述左下内型延申部的左表面为平面,所述左下内型延申部的下表面为平面,所述左下内型延申部的后表面为平面,所述左下内型延申部的后表面上有锥形凸起,所述左下内型延申部的前表面右上方有一缺口乙,所述左下内型延申部的上表面有一缺口丙,所述缺口乙和缺口丙相通,且与所述左下内型延申部的后表面上的锥形凸起相连;
所述右下内型延申部的右下角有一方形缺口,此外,所述右下内型延申部的结构与所述左下内型延申部的结构镜像相同;
所述中下内型延申部为一曲面杆,所述曲面杆与所述所述内型本体的下表面相连,所述曲面杆与所述所述内型本体的下表面的连接处有三个第四圆柱形凸起,所述三个第四圆柱形凸起与所述内型本体的后表面上的第一圆柱形凸起相对。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PU靠背模具模芯模型铸造除缩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片砂型分为下片砂型竖直部分和下片砂型水平部分,所述下型砂竖直部分的前表面的左上角、右上角各有一个方形凸起,所述下型砂竖直部分的前表面的左部包括八个平面,其中一个平面上有一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中有一小矩形凹槽;所述下型砂竖直部分的前表面的右部包括七个平面;所述下型砂水平部分的前表面上有一哑铃状凹槽,所述哑铃状凹槽的两侧各有第二圆形通孔,所述第二圆形通孔贯通所述下型砂的前后表面,所述第二圆形通孔与所述哑铃状凹槽相连通;
所述下片砂型中间有第七凹槽,所述第七凹槽从所述下片砂型的竖直部分延伸至所述下片砂型的水平部分,所述第七凹槽的上方两角为圆角,所述第七凹槽的下方与所述哑铃状凹槽相通,所述第七凹槽上方为一平面,所述平面上对称分布有一组胶囊形凹槽、一组斜向条形凹槽、一组圆形凹槽,所述平面中间有第三圆形通孔,所述第三圆形通孔贯通至所述下片砂型的后表面;所述第七凹槽的左右两边对称分布有两个第三圆形通孔,所述第七凹槽的上端侧面上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水平条状凹槽;所述第七凹槽中间有一孔洞,所述孔洞贯通至所述下片砂型的后表面,所述孔洞形状与所述内型本体的前表面相同,所述孔洞边缘有两圈平面带,所述孔洞通过两圈平面带与所述下片砂型中间的凹槽相连;
所述下片砂型的后表面和各个侧面均为平面,所述各个侧面之间通过倒角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PU靠背模具模芯模型铸造除缩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片砂型为一立方体,所述立方体的前表面有第八凹槽,其余表面均为平面;所述第八凹槽分为第八凹槽竖直部分和第八凹槽水平部分,所述第八凹槽的各个棱角均为倒角,所述第八凹槽竖直部分的上方两角处各有一个方形凹槽,所述第八凹槽水平部分的下方两角处各有一个长方形凹槽;
所述第八凹槽水平部分有一哑铃状凸起,所述哑铃状凸起的两侧各有一个球形凸起,所述球形凸起通过一段弧形凸起与所述哑铃状凸起相连;所述哑铃状凸起的左端包括一个方形台状底座,底座上有一个锥状凸起,所述锥状凸起包括七个面,其中一个条状曲面将所述方台形的上侧面与所述锥状凸起顶端相连,另一个条状曲面将锥状凸起顶端与所述方台形的下侧面相连,所述锥状凸起另外包括五个曲面;所述哑铃状凸起的中间部分为一段曲面杆,所述曲面杆上对称分布有两组第九凹槽,每组第九凹槽包括一个菱形凹槽和一个条状凹槽,所述菱形凹槽和所述条状凹槽相交;所述哑铃状凸起的右端的结构为:在所述所述哑铃状凸起的左端的结构基础上,附加一条带状物和一平板,所述带状物从所述哑铃状凸起的右端的方形台状底座的上侧面延伸至上表面,并绕所述锥状凸起的底部延伸至下侧面,所述平板贴于所述锥状凸起物侧面并与所述带状物相交;
所述第八凹槽竖直部分的左部包括七个平面;所述第八凹槽竖直部分的右部包括八个平面,其中一个平面上有第四凸起,所述第四凸起底面为长方形,顶端有两个第一曲面凹槽,所述两个第一曲面凹槽分别与所述第四凸起的上侧面、下侧面相接;
所述第八凹槽竖直部分的左部外侧是竖直平面,所述第八凹槽竖直部分的左部内侧有第一条状凸起,所述第一条状凸起内侧有第二曲面凹槽,所述第一条状凸起与所述哑铃状凸起相连,所述第二曲面凹槽与所述哑铃状凸起的中间部分的一个条状凹槽相连;
所述第八凹槽竖直部分的右部外侧是竖直平面,所述第八凹槽竖直部分的右部内侧有一第二条状凸起,所述第二条状凸起内侧有第三条曲面凹槽,所述第二条状凸起与所述哑铃状凸起相连,所述第三曲面凹槽与所述哑铃状凸起的中间部分的一个条状凹槽相连;所述第二条状凸起与所述第四凸起相贴;
所述第八凹槽竖直部分的上部从左到右,依次有左弧形凸起、直线凸起、右弧形凸起并且三者依次相连,所述左弧形凸起与所述第一条状凸起相连,所述右弧形凸起与所述第二条状凸起相连;所述直线凸起上对称分布有一组正方形凹槽和一组第五凸起物;所述正方形凹槽在所述第五凸起物外侧;所述第五凸起物包括在直线凸起以下的袋状凸起和与所述直线凸起相交的柱状凸起,所述柱状凸起两侧包绕有一段第六凸起。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PU靠背模具模芯模型铸造除缩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泥芯和待与泥芯相连的砂型之间有针状物,所述针状物一端插入泥芯,另一端插入待与泥芯相连的砂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905771.0A CN111842789A (zh) | 2020-09-01 | 2020-09-01 | 一种pu靠背模具模芯模型铸造除缩松工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905771.0A CN111842789A (zh) | 2020-09-01 | 2020-09-01 | 一种pu靠背模具模芯模型铸造除缩松工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842789A true CN111842789A (zh) | 2020-10-30 |
Family
ID=72966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905771.0A Pending CN111842789A (zh) | 2020-09-01 | 2020-09-01 | 一种pu靠背模具模芯模型铸造除缩松工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842789A (zh) |
-
2020
- 2020-09-01 CN CN202010905771.0A patent/CN111842789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438117B2 (en) | Cylinder block casting bulkhead window formation | |
EP1227905B1 (en) | Multipiece core assembly for cast airfoil | |
CN110653345B (zh) | 砂芯组件以及通过3d打印形成砂芯组件的方法 | |
CN204486722U (zh) | 柴油机缸盖的铸造砂芯 | |
WO2000032331A1 (en) | Multipiece core assembly | |
CN113211780B (zh) | 3d打印方法及3d打印系统 | |
US20210031257A1 (en) | Method for producing a casting mold for filling with melt and casting mold | |
CN111842789A (zh) | 一种pu靠背模具模芯模型铸造除缩松工艺 | |
CN213033581U (zh) | 一种pu靠背模具模芯模型铸造除缩松机构 | |
CN219724503U (zh) | 一种3d打印清砂砂芯结构 | |
KR100427310B1 (ko) | 금형의 주조방법 | |
KR200413214Y1 (ko) | 스티로폼을 이용한 박스형 소실 모형 | |
KR100535570B1 (ko) | 트럭의 로워덕트 및 그 제조방법 | |
JPH0970642A (ja) | 鋳型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の鋳型を用いた精密鋳造品の製造方法 | |
JPS61144237A (ja) | 消失性原型を使用する鋳造法 | |
CN217967892U (zh) | 一种用于加工表面处理掩膜的结构改善型胶模 | |
CN210702383U (zh) | 一种盘类产品双层夹芯模具 | |
US6283194B1 (en) | Process for producing structural elements | |
US2834077A (en) | Method of producing patterns for cored castings | |
KR102533778B1 (ko) | 기성품에 결합될 수 있는 도자기 입구부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제조하는 입구부 제작틀 | |
CN221909773U (zh) | 一种铝合金砂型铸造合箱平台 | |
CN215434270U (zh) | 一种外卡固建筑用通风道浇筑成型模具 | |
JPS61182442A (ja) | シリンダブロツクの製造方法 | |
CN115106485A (zh) | 一种用于砂型铸造薄壁结构的砂芯组件及模具 | |
JPH0230937B2 (zh)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