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33155A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新能源汽车运营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新能源汽车运营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33155A
CN111833155A CN202010737762.5A CN202010737762A CN111833155A CN 111833155 A CN111833155 A CN 111833155A CN 202010737762 A CN202010737762 A CN 202010737762A CN 111833155 A CN111833155 A CN 1118331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new energy
unit
energy automobile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3776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73776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33155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331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33155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6Buying, selling or leasing transactions
    • G06Q30/0645Rental transactions; Leasing transac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9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databa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03Querying
    • G06F16/90335Query proces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4Forecasting or optimis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e.g. linear programming or "cutting stock probl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2Marketing; Price estimation or determination; Fundraising
    • G06Q30/0282Rating or review of business operators or produc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6Buying, selling or leasing transactions
    • G06Q30/0601Electronic shopping [e-shopping]
    • G06Q30/0639Item lo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40Business processes related to the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50Maintenance of biometric data or enrolment thereof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FCOIN-FREED OR LIKE APPARATUS
    • G07F17/00Coin-freed apparatus for hiring articles; Coin-freed facilities or services
    • G07F17/0042Coin-freed apparatus for hiring articles; Coin-freed facilities or services for hiring of objects
    • G07F17/0057Coin-freed apparatus for hiring articles; Coin-freed facilities or services for hiring of objects for the hiring or rent of vehicles, e.g. cars, bicycles or wheelchair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10/00Economic sectors
    • G16Y10/40Transportation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10/00Economic sectors
    • G16Y10/45Commerce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20/00Information sensed or collected by the things
    • G16Y20/10Information sensed or collected by the things relating to the environment, e.g. temperature; relating to location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20/00Information sensed or collected by the things
    • G16Y20/40Information sensed or collected by the things relating to personal data, e.g. biometric data, records or preference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40/00IoT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G16Y40/60Positioning; Navig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Financ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Market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oxicolog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新能源汽车运营管理系统,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该运营管理系统包括手机端、运营管理平台和汽车端,所述手机端用于租赁用户对汽车进行租赁,所述汽车端用于归还用户对汽车进行归还,所述运营管理平台用于对租赁用户和归还用户进行匹配,本发明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本发明通过租赁确认单元确定租赁车辆,通过还车确认单元确定归还车辆,并通过租还匹配单元对两者进行匹配,通过第一定位单元和第二定位单元定位两者位置,实现租赁与归还的直接交接,简化了租赁和归还的过程,节约了用户在租赁车辆和归还车辆上所花费的时间,大大的提高了运营管理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新能源汽车运营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新能源汽车运营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的成熟,新能源汽车凭借其零排放、能源利用率高、结构简单、噪音小、原料广的优势,在共享领域夺得了一席之地,共享新能源汽车的出现,给那些不需要经常性使用汽车作为代步工具的人们来说,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对于共享新能源汽车的运营管理来说,较为麻烦;
现有的共享新能源汽车运营管理系统在使用时存在着一下缺点:
1、现有的共享新能源汽车租赁和归还都需要前往固定的站点进行操作,使得人们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租赁和归还时都极为不便,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影响用户体验,增加了运营管理的成本;
2、现有的共享新能源汽车租赁后,素质较低的用户不爱惜车辆,会出现危险驾驶的行为,不仅仅会对车辆造成伤害,同时,还会对用户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所以,人们急需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新能源汽车运营管理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新能源汽车运营管理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新能源汽车运营管理系统,该运营管理系统包括手机端、运营管理平台和汽车端;
所述手机端和汽车端均与运营管理平台电性连接;
所述手机端用于租赁用户对汽车进行租赁,所述汽车端用于归还用户对汽车进行归还,所述运营管理平台用于对租赁用户和归还用户进行匹配。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运营管理平台包括中央控制系统、租还匹配单元、信息发送单元、交接点分析单元、存储数据库和租赁评价单元;
所述中央控制系统用于接收手机端和汽车端的信息并对整个运营管理系统进行控制,所述租还匹配单元用于对租赁新能源汽车和归还新能源汽车的用户进行匹配,实现租赁与归还的同步进行,节约了用户租赁和归还新能源汽车所花费的时间,所述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将运营管理平台所生成的信息发送至手机端和汽车端,所述交接点分析单元用于对租赁用户和归还用户交接新能源汽车的交接点进行分析,使得采用最优的方式进行新能源汽车的交接,节约租赁用户和归还用户的时间,减少矛盾,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快速交接,所述存储数据库用于对租赁用户和归还用户的用户信息进行存储和记录,便于后期的直接调用,节约了反复填写信息的时间,所述租赁评价单元用于对归还用户使用新能源汽车的这段时间的行为进行评价,作为归还用户是否可以继续租赁新能源汽车的依据;
所述中央控制系统的输出端连接租还匹配单元和租赁评价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租还匹配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交接点分析单元的输入端,所述交接点分析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信息发送单元的输入端,所述中央控制系统与存储数据库电性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手机端包括账户登录单元、权限认证单元、第一定位单元、租赁确认单元、押金缴纳单元和第一行程输入单元;
所述账户登录单元用于租赁用户通过手机端登录运营管理系统,所述权限认证单元用于对租赁用户的租赁权限进行认证,所述租赁权限包括驾龄、驾驶证编号、指纹和租赁评价得分,所述指纹用于租赁用户启动新能源汽车,所述租赁评价得分用于确定租赁用户的租赁资格,当租赁用户由于危险驾驶或者不爱惜车辆导致租赁评价得分小于设定阈值,会导致租赁用户一段时间内无法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租赁,所述第一定位单元用于对租赁用户的位置进行定位,所述租赁确认单元用于租赁用户确认自己需要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租赁,方便运营管理平台与归还用户归还的新能源汽车进行匹配,所述押金缴纳单元用于租赁用户通过第三方缴纳新能源汽车的租赁押金,所述第一行程输入单元用于租赁用户输入接下来的行程,作为确认新能源汽车交接点的依据;
账户登录单元、权限认证单元、第一定位单元、租赁确认单元和押金缴纳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中央控制系统的输入端,所述第一行程输入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交接点分析单元的输入端。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汽车端包括车辆启动单元、第二定位单元、还车确认单元、驾驶行为分析模块和第二行程输入单元;
所述车辆启动单元为指纹识别器,用于识别权限认证单元所输入的指纹信息,用于启动新能源汽车,所述车辆启动单元识别新的指纹信息并启动后,会自动对之前的指纹信息进行覆盖,之前的指纹信息将无法在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启动,保证了新能源汽车租赁的唯一性,同时,使得不会影响归还用户在归还前对新能源汽车的正常使用,所述第二定位单元用于对新能源汽车的位置进行定位,与第一定位单元相互配合,作为租还匹配单元匹配的依据,所述还车确认单元用于归还用户确认对租赁的新能源汽车进行归还,方便运营管理平台与租赁用户需要租赁的新能源汽车进行匹配,所述驾驶行为分析模块用于对归还用户使用新能源汽车期间的驾驶行为进行分析,作为租赁评价单元的依据,便于对租赁新能源汽车的用户的驾驶行为进行规范,一方面,保障了用户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使得用户对于新能源汽车更加的爱护,延长了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寿命,所述第二行程输入单元用于归还用户输入接下来的行程,作为确认新能源汽车交接点的依据;
所述车辆启动单元、第二定位单元、还车确认单元和驾驶行为分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中央控制系统的输入端,所述第二行程输入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交接点分析单元的输入端。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驾驶行为分析模块包括车速检测单元、角度传感器、时间记录单元、压力传感器和行为分析单元;
所述车速检测单元用于对用户驾驶新能源汽车的车速进行实时检测,所述车速检测单元所检测的车速用V表示,所述角度传感器用于对用户驾驶新能源汽车时对于方向盘的转动进行检测,所述角度传感器所检测的角度用α表示,所述时间记录单元用于对用户驾驶新能源汽车的时间进行记录,所述时间记录单元所记录的时间用T表示,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方向盘周围,用于对用户手握方向盘的压力进行检测,所述压力传感器所检测的压力数据用P表示,使得可以确认用户在驾驶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是否为单手驾驶,是否存在危险驾驶的行为,所述行为分析单元用于根据车速检测单元、角度传感器、时间记录单元和压力传感器所检测的数据对用户的驾驶行为进行分析;
所述车速检测单元、角度传感器、时间记录单元和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行为分析单元的输入端,所述行为分析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中央控制系统的输入端。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定位单元与第二定位单元之间的距离为L,作为租还匹配单元匹配的依据;
当L≤X时,进行租赁用户与归还用户的匹配;
当L>X时,所述信息发送单元进行信息的发送,询问租赁用户和归还用户意见,租赁用户和归还用户均同意,进行租赁用户与归还用户的匹配,租赁用户和归还用户至少一方不同意,重新寻找匹配对象,避免匹配之后租赁用户与归还用户之间的距离过大,导致租赁用户租赁新能源汽车的时间和归还用户归还新能源汽车的时间延长。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驾驶行为分析模块中的行为分析单元在对用户的驾驶行为进行分析时;
将新能源汽车驾驶过程中不同的速度V组成驾驶速度的集合V={V1,V2,V3,...,Vn},将驾驶速度的集合V中速度变化持续时长t组成时间的集合T={t1,t2,t3,...,tn-1},ti表示驾驶速度由Vi变为Vi+1所用的时长
根据下列公式对新能源汽车驾驶过程中是否存在急加速或者急刹车的情况进行判断:
Figure BDA0002605589300000061
其中,a表示新能源汽车驾驶速度的变化速率;
当a≥M时,表示用户驾驶新能源汽车进行了急加速或者急刹车;
组成新能源汽车驾驶速度变化速率的集合A={a1,a2,a3,...,an-1};
将新能源汽车驾驶过程中方向盘转动的角度α组成角度的集合α={α1,α2,α3,...,αm},其中,α1m表示用户在驾驶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方向盘转动的角度,m表示转动方向盘的次数;
当αi≥β时,表明用户在驾驶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实行了变道操作;
根据下列公式对用户驾驶新能源汽车在一定时间Y内变道的频率进行计算:
Figure BDA0002605589300000071
其中,k表示在一定时间Y内的变道次数,Qi表示在一定时间Y内的变道频率;
当Qi>W时,表明用户在驾驶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频繁变道,危险驾驶,W表示变道频率的阈值;
组成变道频率的集合Q={Q1,Q2,Q3,…,Qb},其中,Q1-Qb表示每一个危险驾驶的变道频率;
当所述中央控制系统接收至多一个压力信号时,表明用户在驾驶新能源汽车时为单手驾驶;
当所述中央控制系统接收到至少两个压力信号时,表明用户在驾驶新能源汽车时为正常驾驶。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租赁评价单元根据行为分析单元所分析的用户驾驶新能源汽车的行为对用户的租赁过程进行评价;
所述租赁评价单元的总分值为Z分;
用户驾驶新能源汽车加速或刹车的总分值为
Figure BDA0002605589300000081
用户驾驶新能源汽车变道的总分值为
Figure BDA0002605589300000082
用户驾驶新能源汽车手握方向盘的姿势总分值为
Figure BDA0002605589300000083
所述用户驾驶新能源汽车急加速或者急刹车扣除的分值根据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Figure BDA0002605589300000084
其中,Z1表示用户扣除急加速或者急刹车之后的租赁评价分值,n-1表示用户在驾驶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加速或刹车的次数,j表示用户在驾驶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变化速率大于设定阈值M的次数;
所述用户驾驶新能源汽车变道扣除的分值根据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Figure BDA0002605589300000085
其中,Z2表示用户扣除危险变道之后的租赁评价分值,m表示方向盘转动的次数,ki表示每次危险变道的变道次数,b表示变道频率大于设定阈值的次数;
用户驾驶新能源汽车单手驾驶扣除的分值根据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Figure BDA0002605589300000086
其中,Z3表示用户扣除单手驾驶之后的租赁评价分值,t表示用户总共驾驶新能源汽车的时间,t表示用于单手驾驶新能源汽车的时间;
根据下列公式对用户的租赁评价得分进行计算:
Z=Z1+Z2+Z3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交接点分析单元对租赁用户和归还用户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交接点进行分析时,根据第一行程输入单元输入租赁用户接下来的行程,根据第二行程输入单元输入归还用户接下来的行程;
当两者行程相向而行时,交接点为租赁用户所在位置,因为归还用户可以驾驶新能源汽车前往租赁用户所在位置,然后交接之后再继续搭载其他交通工具离开;
当两者行程同向而行时,交接点为同向而行的路径上的用户所在的位置,因为避免了路径上的用户往返交接,节约了时间;
当两者行程反向而行或者都没有接下来的行程时,铰接点为两者的中间点,因为这样两者的路程一样,避免了矛盾;
当两者行程没有规律可循时,租赁用户所在位置为交接点,提高交接的效率。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租赁用户是指需要租赁新能源汽车的用户,所述归还用户是指需要归还新能源汽车的用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租赁确认单元确定租赁车辆,通过还车确认单元确定归还车辆,并通过租还匹配单元对两者进行匹配,通过第一定位单元和第二定位单元定位两者位置,实现租赁与归还的直接交接,简化了租赁和归还的过程,节约了用户在租赁车辆和归还车辆上所花费的时间,大大的提高了运营管理的效率。
2、通过驾驶行为分析模块对用户驾驶汽车过程中的驾驶行为进行分析,并利用租赁评价单元对出现危险驾驶行为的用户进行评价,对于租赁评价较差的用户,限制其继续租赁车辆,一方面,保障了用户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避免了对共享新能源汽车造成损坏,延长了共享新能源汽车的共享寿命。
3、通过权限认证单元对用户的指纹进行采集,并通过车辆启动单元读取用户指纹,在租赁使用该车辆的用户指纹被读取后,自动覆盖之前使用该车辆的用户指纹,一方面,避免出现盗用或借用身份信息租赁共享新能源汽车的现象,另一方面,避免了在租赁车辆用户的指纹被认证后,当前租赁车辆的用户指纹无法被读取导致无法使用车辆的问题。
4、通过第一行程输入单元输入接下来的行程,采用交接点分析单元对租赁和归还车辆的地点进行分析,选择最优的租赁和归还车辆的交接点,进一步节约了租赁和归还车辆的时间,方便了出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新能源汽车运营管理系统的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新能源汽车运营管理系统的连接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新能源汽车运营管理系统租赁用户和归还用户相向而行交接点确定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新能源汽车运营管理系统租赁用户和归还用户第一种同向而行交接点确定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新能源汽车运营管理系统租赁用户和归还用户第二种相向而行交接点确定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新能源汽车运营管理系统租赁用户和归还用户反向而行交接点确定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新能源汽车运营管理系统,该运营管理系统包括手机端、运营管理平台和汽车端;
手机端和汽车端均与运营管理平台电性连接;
手机端用于租赁用户对汽车进行租赁,汽车端用于归还用户对汽车进行归还,运营管理平台用于对租赁用户和归还用户进行匹配。
运营管理平台包括中央控制系统、租还匹配单元、信息发送单元、交接点分析单元、存储数据库和租赁评价单元;
中央控制系统用于接收手机端和汽车端的信息并对整个运营管理系统进行控制,租还匹配单元用于对租赁新能源汽车和归还新能源汽车的用户进行匹配,实现租赁与归还的同步进行,节约了用户租赁和归还新能源汽车所花费的时间,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将运营管理平台所生成的信息发送至手机端和汽车端,交接点分析单元用于对租赁用户和归还用户交接新能源汽车的交接点进行分析,使得采用最优的方式进行新能源汽车的交接,节约租赁用户和归还用户的时间,减少矛盾,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快速交接,存储数据库用于对租赁用户和归还用户的用户信息进行存储和记录,便于后期的直接调用,节约了反复填写信息的时间,租赁评价单元用于对归还用户使用新能源汽车的这段时间的行为进行评价,作为归还用户是否可以继续租赁新能源汽车的依据;
中央控制系统的输出端连接租还匹配单元和租赁评价单元的输入端,租还匹配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交接点分析单元的输入端,交接点分析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信息发送单元的输入端,中央控制系统与存储数据库电性连接。
手机端包括账户登录单元、权限认证单元、第一定位单元、租赁确认单元、押金缴纳单元和第一行程输入单元;
账户登录单元用于租赁用户通过手机端登录运营管理系统,权限认证单元用于对租赁用户的租赁权限进行认证,租赁权限包括驾龄、驾驶证编号、指纹和租赁评价得分,指纹用于租赁用户启动新能源汽车,租赁评价得分用于确定租赁用户的租赁资格,当租赁用户由于危险驾驶或者不爱惜车辆导致租赁评价得分小于设定阈值,会导致租赁用户一段时间内无法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租赁,第一定位单元用于对租赁用户的位置进行定位,租赁确认单元用于租赁用户确认自己需要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租赁,方便运营管理平台与归还用户归还的新能源汽车进行匹配,押金缴纳单元用于租赁用户通过第三方缴纳新能源汽车的租赁押金,第一行程输入单元用于租赁用户输入接下来的行程,作为确认新能源汽车交接点的依据;
账户登录单元、权限认证单元、第一定位单元、租赁确认单元和押金缴纳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中央控制系统的输入端,第一行程输入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交接点分析单元的输入端。
汽车端包括车辆启动单元、第二定位单元、还车确认单元、驾驶行为分析模块和第二行程输入单元;
车辆启动单元为指纹识别器,用于识别权限认证单元所输入的指纹信息,用于启动新能源汽车,车辆启动单元识别新的指纹信息并启动后,会自动对之前的指纹信息进行覆盖,之前的指纹信息将无法在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启动,保证了新能源汽车租赁的唯一性,同时,使得不会影响归还用户在归还前对新能源汽车的正常使用,第二定位单元用于对新能源汽车的位置进行定位,与第一定位单元相互配合,作为租还匹配单元匹配的依据,还车确认单元用于归还用户确认对租赁的新能源汽车进行归还,方便运营管理平台与租赁用户需要租赁的新能源汽车进行匹配,驾驶行为分析模块用于对归还用户使用新能源汽车期间的驾驶行为进行分析,作为租赁评价单元的依据,便于对租赁新能源汽车的用户的驾驶行为进行规范,一方面,保障了用户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使得用户对于新能源汽车更加的爱护,延长了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寿命,第二行程输入单元用于归还用户输入接下来的行程,作为确认新能源汽车交接点的依据;
车辆启动单元、第二定位单元、还车确认单元和驾驶行为分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中央控制系统的输入端,第二行程输入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交接点分析单元的输入端。
驾驶行为分析模块包括车速检测单元、角度传感器、时间记录单元、压力传感器和行为分析单元;
车速检测单元用于对用户驾驶新能源汽车的车速进行实时检测,车速检测单元所检测的车速用V表示,角度传感器用于对用户驾驶新能源汽车时对于方向盘的转动进行检测,角度传感器所检测的角度用α表示,时间记录单元用于对用户驾驶新能源汽车的时间进行记录,时间记录单元所记录的时间用T表示,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方向盘周围,用于对用户手握方向盘的压力进行检测,压力传感器所检测的压力数据用P表示,使得可以确认用户在驾驶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是否为单手驾驶,是否存在危险驾驶的行为,行为分析单元用于根据车速检测单元、角度传感器、时间记录单元和压力传感器所检测的数据对用户的驾驶行为进行分析;
车速检测单元、角度传感器、时间记录单元和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行为分析单元的输入端,行为分析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中央控制系统的输入端。
第一定位单元与第二定位单元之间的距离为L,作为租还匹配单元匹配的依据;
当L≤X时,进行租赁用户与归还用户的匹配;
当L>X时,信息发送单元进行信息的发送,询问租赁用户和归还用户意见,租赁用户和归还用户均同意,进行租赁用户与归还用户的匹配,租赁用户和归还用户至少一方不同意,重新寻找匹配对象,避免匹配之后租赁用户与归还用户之间的距离过大,导致租赁用户租赁新能源汽车的时间和归还用户归还新能源汽车的时间延长。
驾驶行为分析模块中的行为分析单元在对用户的驾驶行为进行分析时;
将新能源汽车驾驶过程中不同的速度V组成驾驶速度的集合V={V1,V2,V3,...,Vn},将驾驶速度的集合V中速度变化持续时长t组成时间的集合T={t1,t2,t3,...,tn-1},ti表示驾驶速度由Vi变为Vi+1所用的时长
根据下列公式对新能源汽车驾驶过程中是否存在急加速或者急刹车的情况进行判断:
Figure BDA0002605589300000161
其中,a表示新能源汽车驾驶速度的变化速率;
当a≥M时,表示用户驾驶新能源汽车进行了急加速或者急刹车;
组成新能源汽车驾驶速度变化速率的集合A={a1,a2,a3,...,an-1};
将新能源汽车驾驶过程中方向盘转动的角度α组成角度的集合α={α1,α2,α3,...,αm},其中,α1m表示用户在驾驶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方向盘转动的角度,m表示转动方向盘的次数;
当αi≥β时,表明用户在驾驶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实行了变道操作;
根据下列公式对用户驾驶新能源汽车在一定时间Y内变道的频率进行计算:
Figure BDA0002605589300000162
其中,k表示在一定时间Y内的变道次数,Qi表示在一定时间Y内的变道频率;
当Qi>W时,表明用户在驾驶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频繁变道,危险驾驶,W表示变道频率的阈值;
组成变道频率的集合Q={Q1,Q2,Q3,…,Qb},其中,Q1-Qb表示每一个危险驾驶的变道频率;
当中央控制系统接收至多一个压力信号时,表明用户在驾驶新能源汽车时为单手驾驶;
当中央控制系统接收到至少两个压力信号时,表明用户在驾驶新能源汽车时为正常驾驶。
租赁评价单元根据行为分析单元所分析的用户驾驶新能源汽车的行为对用户的租赁过程进行评价;
租赁评价单元的总分值为Z分;
用户驾驶新能源汽车加速或刹车的总分值为
Figure BDA0002605589300000171
用户驾驶新能源汽车变道的总分值为
Figure BDA0002605589300000172
用户驾驶新能源汽车手握方向盘的姿势总分值为
Figure BDA0002605589300000173
用户驾驶新能源汽车急加速或者急刹车扣除的分值根据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Figure BDA0002605589300000174
其中,Z1表示用户扣除急加速或者急刹车之后的租赁评价分值,n-1表示用户在驾驶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加速或刹车的次数,j表示用户在驾驶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变化速率大于设定阈值M的次数;
用户驾驶新能源汽车变道扣除的分值根据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Figure BDA0002605589300000181
其中,Z2表示用户扣除危险变道之后的租赁评价分值,m表示方向盘转动的次数,ki表示每次危险变道的变道次数,b表示变道频率大于设定阈值的次数;
用户驾驶新能源汽车单手驾驶扣除的分值根据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Figure BDA0002605589300000182
其中,Z3表示用户扣除单手驾驶之后的租赁评价分值,t表示用户总共驾驶新能源汽车的时间,t表示用于单手驾驶新能源汽车的时间;
根据下列公式对用户的租赁评价得分进行计算:
Z=Z1+Z2+Z3
交接点分析单元对租赁用户和归还用户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交接点进行分析时,根据第一行程输入单元输入租赁用户接下来的行程,根据第二行程输入单元输入归还用户接下来的行程;
如图3所示,当两者行程相向而行时,交接点为租赁用户所在位置,因为归还用户可以驾驶新能源汽车前往租赁用户所在位置,然后交接之后再继续搭载其他交通工具离开;
如图4-5所示,当两者行程同向而行时,交接点为同向而行的路径上的用户所在的位置,因为避免了路径上的用户往返交接,节约了时间;
如图6所示,当两者行程反向而行或者都没有接下来的行程时,铰接点为两者的中间点,因为这样两者的路程一样,避免了矛盾;
当两者行程没有规律可循时,租赁用户所在位置为交接点,提高交接的效率。
租赁用户是指需要租赁新能源汽车的用户,归还用户是指需要归还新能源汽车的用户。
实施例一:
驾驶行为分析模块中的行为分析单元在对用户的驾驶行为进行分析时;
将新能源汽车驾驶过程中不同的速度V组成驾驶速度的集合V={V1,V2,V3,...,Vn}={60,30,45,50,20,60},将驾驶速度的集合V中速度变化持续时长t组成时间的集合T={t1,t2,t3,...,tn-1}={4,3,3,4,5},ti表示驾驶速度由Vi变为Vi+1所用的时长
根据下列公式对新能源汽车驾驶过程中是否存在急加速或者急刹车的情况进行判断:
Figure BDA0002605589300000191
Figure BDA0002605589300000192
Figure BDA0002605589300000193
Figure BDA0002605589300000194
Figure BDA0002605589300000195
其中,a表示新能源汽车驾驶速度的变化速率;
当a≥M=6时,表示用户驾驶新能源汽车进行了急加速或者急刹车;
组成新能源汽车驾驶速度变化速率的集合A={a1,a2,a3,...,an-1}={7.5,5,1.67,7.5,8};
将新能源汽车驾驶过程中方向盘转动的角度α组成角度的集合α={α1,α2,α3,...,αm}={3,2,25,2,3,30,…,2},其中,α1m表示用户在驾驶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方向盘转动的角度,m表示转动方向盘的次数;
αi≥β=15,表明用户在驾驶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实行了变道操作;
根据下列公式对用户驾驶新能源汽车在一定时间Y内变道的频率进行计算:
Figure BDA0002605589300000201
其中,k表示在一定时间Y内的变道次数,Qi表示在一定时间Y内的变道频率;
当Qi>W=0.05时,表明用户在驾驶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频繁变道,危险驾驶,W=0.05次/s表示变道频率的阈值;
组成变道频率的集合Q={Q1,Q2,Q3,…,Qb}={0.2,0.1,0.15,…,0.15},其中,Q1-Qb表示每一个危险驾驶的变道频率;
当中央控制系统接收至多一个压力信号时,表明用户在驾驶新能源汽车时为单手驾驶;
当中央控制系统接收到至少两个压力信号时,表明用户在驾驶新能源汽车时为正常驾驶。
租赁评价单元根据行为分析单元所分析的用户驾驶新能源汽车的行为对用户的租赁过程进行评价;
租赁评价单元的总分值为100分;
用户驾驶新能源汽车加速或刹车的总分值为50,用户驾驶新能源汽车变道的总分值为25,用户驾驶新能源汽车手握方向盘的姿势总分值为25;
用户驾驶新能源汽车急加速或者急刹车扣除的分值根据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Figure BDA0002605589300000211
其中,Z1表示用户扣除急加速或者急刹车之后的租赁评价分值,n-1表示用户在驾驶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加速或刹车的次数,j表示用户在驾驶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变化速率大于设定阈值M的次数;
用户驾驶新能源汽车变道扣除的分值根据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Figure BDA0002605589300000212
其中,Z2表示用户扣除危险变道之后的租赁评价分值,m表示方向盘转动的次数,ki表示每次危险变道的变道次数,b表示变道频率大于设定阈值的次数;
用户驾驶新能源汽车单手驾驶扣除的分值根据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Figure BDA0002605589300000221
其中,Z3表示用户扣除单手驾驶之后的租赁评价分值,t表示用户总共驾驶新能源汽车的时间,t表示用于单手驾驶新能源汽车的时间;
根据下列公式对用户的租赁评价得分进行计算:
Z=Z1+Z2+Z3=20+22.7+22=64.7。
当租赁评价得分低于60分时,限制用户进行车辆的租赁。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新能源汽车运营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运营管理系统包括手机端、运营管理平台和汽车端;
所述手机端和汽车端均与运营管理平台电性连接;
所述手机端用于租赁用户对汽车进行租赁,所述汽车端用于归还用户对汽车进行归还,所述运营管理平台用于对租赁用户和归还用户进行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新能源汽车运营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运营管理平台包括中央控制系统、租还匹配单元、信息发送单元、交接点分析单元、存储数据库和租赁评价单元;
所述中央控制系统用于接收手机端和汽车端的信息并对整个运营管理系统进行控制,所述租还匹配单元用于对租赁新能源汽车和归还新能源汽车的用户进行匹配,所述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将运营管理平台所生成的信息发送至手机端和汽车端,所述交接点分析单元用于对租赁用户和归还用户交接新能源汽车的交接点进行分析,所述存储数据库用于对租赁用户和归还用户的用户信息进行存储和记录,所述租赁评价单元用于对归还用户使用新能源汽车的这段时间的行为进行评价,作为归还用户是否可以继续租赁新能源汽车的依据;
所述中央控制系统的输出端连接租还匹配单元和租赁评价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租还匹配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交接点分析单元的输入端,所述交接点分析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信息发送单元的输入端,所述中央控制系统与存储数据库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新能源汽车运营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端包括账户登录单元、权限认证单元、第一定位单元、租赁确认单元、押金缴纳单元和第一行程输入单元;
所述账户登录单元用于租赁用户通过手机端登录运营管理系统,所述权限认证单元用于对租赁用户的租赁权限进行认证,所述租赁权限包括驾龄、驾驶证编号、指纹和租赁评价得分,所述指纹用于租赁用户启动新能源汽车,所述租赁评价得分用于确定租赁用户的租赁资格,所述第一定位单元用于对租赁用户的位置进行定位,所述租赁确认单元用于租赁用户确认自己需要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租赁,所述押金缴纳单元用于租赁用户通过第三方缴纳新能源汽车的租赁押金,所述第一行程输入单元用于租赁用户输入接下来的行程,作为确认新能源汽车交接点的依据;
账户登录单元、权限认证单元、第一定位单元、租赁确认单元和押金缴纳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中央控制系统的输入端,所述第一行程输入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交接点分析单元的输入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新能源汽车运营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端包括车辆启动单元、第二定位单元、还车确认单元、驾驶行为分析模块和第二行程输入单元;
所述车辆启动单元为指纹识别器,用于识别权限认证单元所输入的指纹信息,用于启动新能源汽车,所述车辆启动单元识别新的指纹信息并启动后,会自动对之前的指纹信息进行覆盖,之前的指纹信息将无法在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启动,所述第二定位单元用于对新能源汽车的位置进行定位,与第一定位单元相互配合,作为租还匹配单元匹配的依据,所述还车确认单元用于归还用户确认对租赁的新能源汽车进行归还,所述驾驶行为分析模块用于对归还用户使用新能源汽车期间的驾驶行为进行分析,作为租赁评价单元的依据,所述第二行程输入单元用于归还用户输入接下来的行程,作为确认新能源汽车交接点的依据;
所述车辆启动单元、第二定位单元、还车确认单元和驾驶行为分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中央控制系统的输入端,所述第二行程输入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交接点分析单元的输入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新能源汽车运营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行为分析模块包括车速检测单元、角度传感器、时间记录单元、压力传感器和行为分析单元;
所述车速检测单元用于对用户驾驶新能源汽车的车速进行实时检测,所述车速检测单元所检测的车速用V表示,所述角度传感器用于对用户驾驶新能源汽车时对于方向盘的转动进行检测,所述角度传感器所检测的角度用α表示,所述时间记录单元用于对用户驾驶新能源汽车的时间进行记录,所述时间记录单元所记录的时间用T表示,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方向盘周围,用于对用户手握方向盘的压力进行检测,所述压力传感器所检测的压力数据用P表示,所述行为分析单元用于根据车速检测单元、角度传感器、时间记录单元和压力传感器所检测的数据对用户的驾驶行为进行分析;
所述车速检测单元、角度传感器、时间记录单元和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行为分析单元的输入端,所述行为分析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中央控制系统的输入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新能源汽车运营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单元与第二定位单元之间的距离为L,作为租还匹配单元匹配的依据;
当L≤X时,进行租赁用户与归还用户的匹配;
当L>X时,所述信息发送单元进行信息的发送,询问租赁用户和归还用户意见,租赁用户和归还用户均同意,进行租赁用户与归还用户的匹配,租赁用户和归还用户至少一方不同意,重新寻找匹配对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新能源汽车运营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行为分析模块中的行为分析单元在对用户的驾驶行为进行分析时;
将新能源汽车驾驶过程中不同的速度V组成驾驶速度的集合V={V1,V2,V3,...,Vn},将驾驶速度的集合V中速度变化持续时长t组成时间的集合T={t1,t2,t3,...,tn-1},ti表示驾驶速度由Vi变为Vi+1所用的时长
根据下列公式对新能源汽车驾驶过程中是否存在急加速或者急刹车的情况进行判断:
Figure FDA0002605589290000051
其中,a表示新能源汽车驾驶速度的变化速率;
当a≥M时,表示用户驾驶新能源汽车进行了急加速或者急刹车;
组成新能源汽车驾驶速度变化速率的集合A={a1,a2,a3,...,an-1};
将新能源汽车驾驶过程中方向盘转动的角度α组成角度的集合α={α1,α2,α3,...,αm},其中,α1m表示用户在驾驶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方向盘转动的角度,m表示转动方向盘的次数;
当αi≥β时,表明用户在驾驶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实行了变道操作;
根据下列公式对用户驾驶新能源汽车在一定时间Y内变道的频率进行计算:
Figure FDA0002605589290000052
其中,k表示在一定时间Y内的变道次数,Qi表示在一定时间Y内的变道频率;
当Qi>W时,表明用户在驾驶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频繁变道,危险驾驶,W表示变道频率的阈值;
组成变道频率的集合Q={Q1,Q2,Q3,…,Qb},其中,Q1-Qb表示每一个危险驾驶的变道频率;
当所述中央控制系统接收至多一个压力信号时,表明用户在驾驶新能源汽车时为单手驾驶;
当所述中央控制系统接收到至少两个压力信号时,表明用户在驾驶新能源汽车时为正常驾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新能源汽车运营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租赁评价单元根据行为分析单元所分析的用户驾驶新能源汽车的行为对用户的租赁过程进行评价;
所述租赁评价单元的总分值为Z分;
用户驾驶新能源汽车加速或刹车的总分值为
Figure FDA0002605589290000061
用户驾驶新能源汽车变道的总分值为
Figure FDA0002605589290000062
用户驾驶新能源汽车手握方向盘的姿势总分值为
Figure FDA0002605589290000063
所述用户驾驶新能源汽车急加速或者急刹车扣除的分值根据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Figure FDA0002605589290000064
其中,Z1表示用户扣除急加速或者急刹车之后的租赁评价分值,n-1表示用户在驾驶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加速或刹车的次数,j表示用户在驾驶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变化速率大于设定阈值M的次数;
所述用户驾驶新能源汽车变道扣除的分值根据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Figure FDA0002605589290000071
其中,Z2表示用户扣除危险变道之后的租赁评价分值,m表示方向盘转动的次数,ki表示每次危险变道的变道次数,b表示变道频率大于设定阈值的次数;
用户驾驶新能源汽车单手驾驶扣除的分值根据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Figure FDA0002605589290000072
其中,Z3表示用户扣除单手驾驶之后的租赁评价分值,t表示用户总共驾驶新能源汽车的时间,t表示用于单手驾驶新能源汽车的时间;
根据下列公式对用户的租赁评价得分进行计算:
Z=Z1+Z2+Z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新能源汽车运营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接点分析单元对租赁用户和归还用户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交接点进行分析时,根据第一行程输入单元输入租赁用户接下来的行程,根据第二行程输入单元输入归还用户接下来的行程;
当两者行程相向而行时,交接点为租赁用户所在位置;
当两者行程同向而行时,交接点为同向而行的路径上的用户所在的位置;
当两者行程反向而行或者都没有接下来的行程时,铰接点为两者的中间点;
当两者行程没有规律可循时,租赁用户所在位置为交接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新能源汽车运营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租赁用户是指需要租赁新能源汽车的用户,所述归还用户是指需要归还新能源汽车的用户。
CN202010737762.5A 2020-07-28 2020-07-28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新能源汽车运营管理系统 Withdrawn CN1118331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37762.5A CN111833155A (zh) 2020-07-28 2020-07-28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新能源汽车运营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37762.5A CN111833155A (zh) 2020-07-28 2020-07-28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新能源汽车运营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33155A true CN111833155A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25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37762.5A Withdrawn CN111833155A (zh) 2020-07-28 2020-07-28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新能源汽车运营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33155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70644A (zh) * 2014-01-20 2014-05-07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驾驶行为的数据获取方法和系统
CN106777907A (zh) * 2016-11-25 2017-05-31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驾驶行为评分方法和装置
CN106910291A (zh) * 2017-01-08 2017-06-30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指纹识别以及酒精检测的汽车租赁系统
CN109935004A (zh) * 2019-03-25 2019-06-25 钛马信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租赁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0866806A (zh) * 2019-11-13 2020-03-06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租还汽车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CN111008755A (zh) * 2019-11-01 2020-04-14 昆山朗捷通物联信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新能源汽车租赁管理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70644A (zh) * 2014-01-20 2014-05-07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驾驶行为的数据获取方法和系统
CN106777907A (zh) * 2016-11-25 2017-05-31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驾驶行为评分方法和装置
CN106910291A (zh) * 2017-01-08 2017-06-30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指纹识别以及酒精检测的汽车租赁系统
CN109935004A (zh) * 2019-03-25 2019-06-25 钛马信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租赁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1008755A (zh) * 2019-11-01 2020-04-14 昆山朗捷通物联信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新能源汽车租赁管理系统
CN110866806A (zh) * 2019-11-13 2020-03-06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租还汽车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05239B2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article for electric vehicle sharing
US11538097B2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article for electric vehicle sharing
CN204926181U (zh) 一种无人值守电动汽车租赁系统
CN108764940A (zh) 代驾行为监管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CN107401309A (zh) 一种应用于立体停车库的存取车系统及方法
CN114347847B (zh) 用于协助泊车的方法、控制装置、存储介质和换电站
CN109975835A (zh) 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的租赁车辆监控管理方法及系统
US1163110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ICT-based driver-specific evaluation analysis and reward platform for two-wheeled vehicle driving
CN111243185A (zh) 充电车位占用判定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0136274A (zh)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ai分析的售检票方法
CN106683209A (zh) 一种电子不停车收费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920333A (zh) 车辆租用系统及其方法
US10710554B2 (en) Telematics device and method for taking out vehicle insurance and estimating insurance fees
CN111833155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新能源汽车运营管理系统
CN111563745B (zh) 车辆不停车支付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6198376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0264294B (zh) 非站点车辆的运营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349035B (zh) 一种汽车租赁管理系统及操作方法
CN111861498B (zh) 出租车的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416858A (zh) 一种停取车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3160492A (zh) 一种基于指纹识别的共享租车控制系统
CN110232618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15006800U (zh) 一种基于指纹识别的共享租车控制系统
JP2022164349A (ja) 管理サーバ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12348537B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27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