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27045A - 一种绿化带排水边沟结构及其构件和公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绿化带排水边沟结构及其构件和公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27045A
CN111827045A CN202010732837.0A CN202010732837A CN111827045A CN 111827045 A CN111827045 A CN 111827045A CN 202010732837 A CN202010732837 A CN 202010732837A CN 111827045 A CN111827045 A CN 1118270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dge
water leakage
drainage
side edge
green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3283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智安
张国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73283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27045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270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27045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1/00Details of pavings
    • E01C11/22Gutters; Kerbs ; Surface drainage of streets, roads or like traffic areas
    • E01C11/224Surface drainage of streets
    • E01C11/227Gutters; Channels ; Roof drainage discharge ducts set in sidewalk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1/00Methods, systems, or installations for draining-off sewage or storm water
    • E03F1/002Methods, systems, or installations for draining-off sewage or storm water with disposal into the ground, e.g. via dry wel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3/00Sewer pipe-line systems
    • E03F3/04Pipes or fittings specially adapted to sewers
    • E03F3/043Partitioned to allow more than one medium to flow through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3/00Sewer pipe-line systems
    • E03F3/04Pipes or fittings specially adapted to sewers
    • E03F3/046Open sewage chan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绿化带排水边沟结构及其构件和公路,涉及建筑技术领域。该绿化带排水边沟结构包括绿化带和边沟主体;边沟主体分别成型于绿化带沿长度方向两侧;边沟主体包括底边、第一侧边、第二侧边和引流边,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成型于底边两侧且二者平行并间隔设置,第二侧边与绿化带相接,第一侧边顶部与引流边底部相接,且第一侧边和引流边呈角度设置,引流边顶部高于地表;底边和第一侧边上开设有漏水孔,漏水孔沿竖直方向自上而下开口的横截面面积减小;漏水孔底部连接引流管,引流管通入地表下,漏水孔的纵截面呈阶梯状或者漏斗状;引流管的截面积自靠近边沟主体的一端向远离边沟主体的一端逐渐减小,以缓解绿化带两侧边沟积水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绿化带排水边沟结构及其构件和公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绿化带排水边沟结构及其构件和公路。
背景技术
绿化带,指的是供绿化的条形地带。可以消除视觉疲劳、净化环境、美化城市、减少交通事故等作用,在城市占据着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绿化带的分隔交通,具有安全功能。
边沟是指为汇集和排除路面、路肩及边坡的流水,在路基两侧设置的水沟。
绿化带两侧均设置边沟,边沟作用为排水,但是边沟内经常容易囤积雨水,雨水若常年堆积在边沟底部,内部会产生淤泥苔藓等物,导致无法排出,难于清理。
鉴于此,提供一种便于清理的绿化带排水边沟结构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化带排水边沟结构,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绿化带排水边沟结构,包括绿化带和边沟主体;
所述边沟主体为两个,两个所述边沟主体分别成型于所述绿化带沿长度方向两侧;
所述边沟主体包括底边、第一侧边、第二侧边和引流边,所述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分别成型于所述底边两侧且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平行间隔设置,且所述底边、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内部形成一个用于容纳降水的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绿化带贴合设置,所述第一侧边顶部与所述引流边底部相接,且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引流边呈角度设置,所述引流边顶部高于地表,用于将降水引入所述边沟主体内部;
所述底边和所述第一侧边上开设有漏水孔,所述漏水孔沿竖直方向自上而下开口的横截面面积减小,用于将雨水引入所述漏水孔内部并囤积;
所述漏水孔底部连接引流管,所述引流管通入地表下,用于将所述漏水孔内的降水缓慢引入地下;所述漏水孔的纵截面呈阶梯状;
所述漏水孔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圆周部和第二圆周部,所述第一圆周部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圆周部的半径,且第一圆周部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二圆周部的上方;
所述第一圆周部和所述第二圆周部之间呈圆滑过渡;
所述第一圆周部的顶部形成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圆周部的底部形成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开口的面积;
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底边,和/或,所述第一侧边的表面平齐;
或者,
所述漏水孔的纵截面呈漏斗状;
所述漏水孔包括一体成型的圆锥部,所述圆锥部沿竖直方向自上到下具有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且所述第三开口的面积大于所述第四开口的面积;
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底边,和/或,所述第一侧边的表面平齐;
所述引流管采用橡胶材质,且所述引流管的截面积自靠近所述边沟主体的一端向远离所述边沟主体的一端逐渐减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漏水孔包括多个,多个所述漏水孔呈阵列分布于所述底边,和/或,第一侧边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漏水孔呈圆周阵列,和/或,矩形阵列分布于所述底边,和/或,所述第一侧边上;
呈圆周阵列时,多个所述漏水孔均匀分布于所述底边,和/或,所述第一侧边上的同一圆周上;
呈矩形阵列时,所述底边,多个所述漏水孔呈多排多列均匀分布于所述底边,和/或,所述第一侧边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引流边和所述第一侧边之间的所述第一角度呈120-150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侧边的顶端沿斜上方延伸形成位于所述边沟主体上方的悬臂;
所述悬臂完全位于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垂直向上延伸形成的框架内;
所述悬臂与所述绿化带贴合设置,所述绿化带的填土部分覆盖至所述悬臂的上方,且所述悬臂与所述第二侧边呈第二角度设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悬臂与所述第二侧边之间的所述第二角度呈120-150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绿化带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一延伸臂和第二延伸臂;
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分别沿所述绿化带两侧斜向上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延伸臂和所述第二延伸臂,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一延伸臂和所述第二延伸臂围成用于容纳绿植和土壤的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的纵截面呈Y形结构;
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外壁分别与所述第二侧边的外表面贴合设置,所述第一延伸臂和所述第二延伸臂的外壁均与所述悬臂的外表面贴合设置。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化带排水边沟构件,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绿化带排水边沟构件,包括上述的绿化带排水边沟结构;
所述边沟主体、所述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为混凝土一体浇筑成型的预制件。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路,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公路,包括上述的绿化带排水边沟结构;
还包括路面、第一车道和第二车道,所述路面中间设置有所述绿化带;
所述路面中间设置有所述绿化带,所述绿化带沿长度方向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车道和第二车道;
所述第一车道和第二车道上行车方向相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绿化带排水边沟结构,包括绿化带和边沟主体;边沟主体为两个,两个边沟主体分别成型于绿化带沿长度方向两侧;边沟主体包括底边、第一侧边、第二侧边和引流边,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分别成型于底边两侧且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平行间隔设置,且底边、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内部形成一个用于容纳降水的第一容纳腔,第二侧边与绿化带贴合设置,第一侧边顶部与引流边底部相接,且第一侧边和引流边呈角度设置,引流边顶部高于地表,用于将降水引入边沟主体内部;底边和第一侧边上开设有漏水孔,漏水孔沿竖直方向自上而下开口的横截面面积减小,用于将雨水引入漏水孔内部并囤积;漏水孔底部连接引流管,引流管通入地表下,用于将漏水孔内的降水缓慢引入地下。在底边内部开设漏水孔,将降水引入漏水孔内,并防止降水囤积在底边内,防止降水及杂质堆积,使得边沟主体便于清洁;漏水孔自上而下开口减小的结构,使得降水稳定缓慢的流入地下,防止漏水孔内的水过快囤积在地下,导致地下水分过多;漏水孔的纵截面呈阶梯状;漏水孔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圆周部和第二圆周部,第一圆周部的半径大于第二圆周部的半径,且第一圆周部一体成型于第二圆周部的上方;第一圆周部和第二圆周部之间呈圆滑过渡;第一圆周部的顶部形成第一开口,第二圆周部的底部形成第二开口,第一开口的面积大于第二开口的面积;第一开口与底边,和/或,第一侧边的表面平齐;或者,漏水孔的纵截面呈漏斗状;漏水孔包括一体成型的圆锥部,圆锥部沿竖直方向自上到下具有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且第三开口的面积大于第四开口的面积;第三开口与底边,和/或,第一侧边的表面平齐;漏水孔上大下小的结构,保证降水在部分时段内可以囤积在漏水孔内部,阶梯状的漏水孔和漏斗状的漏水孔形状常见,加工较为简便,引流管采用橡胶材质,橡胶材质具有极高的变形能力,符合地下的不同地形,且引流管的截面积自靠近边沟主体的一端向远离边沟主体的一端逐渐减小,引流管截面积的变化,使得降水也可以在部分时间段内囤积在管内,然后经由管口排出的时候,缓慢流出,不会导致降水过多囤积在地下,防止产生苔藓等物,导致无法清理。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含前述绿化带排水边沟结构的绿化带排水边沟构件,边沟主体、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为混凝土一体浇筑成型的预制件,该构件包含上述绿化带排水边沟结构,因此其具有绿化带排水边沟结构的所有优势,此外,三者一体成型为预制件,提高了结构强度,节省了加工的工序。
本发明提供一种包含前述绿化带排水边沟结构的公路,还包括路面、第一车道和第二车道,路面中间设置有绿化带;路面中间设置有绿化带,绿化带沿长度方向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车道和第二车道;第一车道和第二车道上行车方向相反。该公路包含上述绿化带排水边沟结构,因此其具有绿化带排水边沟结构的所有优势,此外,绿化带位于路面中间,不仅起到隔离公路两侧车道来车的目的,提高安全性能,而且绿化带上的绿植也可以起到吸收汽车尾气,提高空气清洁度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绿化带排水边沟结构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绿化带排水边沟结构中漏水孔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绿化带排水边沟结构中漏水孔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公路的俯视图。
图标:10-绿化带;11-第一侧壁;12-第二侧壁;13-第一延伸臂;14-第二延伸臂;15-第二容纳腔;20-边沟主体;21-第一侧边;211-引流边;22-第二侧边;222-悬臂;23-底边;231-漏水孔;2311-第一圆周部;2312-第二圆周部;2313-第一开口;2314-第二开口;2315-圆锥部;2316-第三开口;2317-第四开口;232-引流管;24-第一容纳腔;30-第一车道;40-第二车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绿化带排水边沟结构,包括绿化带10和边沟主体20;边沟主体20为两个,两个边沟主体20分别成型于绿化带10沿长度方向两侧;边沟主体20包括底边23、第一侧边21、第二侧边22和引流边211,第一侧边21和第二侧边22分别成型于底边23两侧且第一侧边21和第二侧边22平行间隔设置,且底边23、第一侧边21和第二侧边22内部形成一个用于容纳降水的第一容纳腔24,第二侧边22与绿化带10贴合设置,第一侧边21顶部与引流边211底部相接,且第一侧边21和引流边211呈角度设置,引流边211顶部高于地表,用于将降水引入边沟主体20内部;底边23和第一侧边21上开设有漏水孔231,漏水孔231沿竖直方向自上而下开口的横截面面积减小,用于将雨水引入漏水孔231内部并囤积;漏水孔231底部连接引流管232,引流管232通入地表下,用于将漏水孔231内的降水缓慢引入地下。在底边23内部开设漏水孔231,将降水引入漏水孔231内,并防止降水囤积在底边23内,防止降水及杂质堆积,使得边沟主体20便于清洁;漏水孔231自上而下开口减小的结构,使得降水稳定缓慢的流入地下,防止漏水孔231内的水过快囤积在地下,导致地下水分过多。
本实施例中,漏水孔231的结构为顶部开口面积大于底部开口面积。
以漏水孔231的开口的纵截面呈阶梯状为例,漏水孔231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圆周部2311和第二圆周部2312,第一圆周部2311的半径大于第二圆周部2312的半径,且第一圆周部2311一体成型于第二圆周部2312的上方;第一圆周部2311和第二圆周部2312之间呈圆滑过渡;第一圆周部2311的顶部形成第一开口2313,第二圆周部2312的底部形成第二开口2314,第一开口2313的面积大于第二开口2314的面积;第一开口2313与底边23,和/或,第一侧边21的表面平齐,保证降水直接经由第一开口2313流入漏水孔231内部,并从第二开口2314流入引流管232内。
或者,以漏水孔231的纵截面形状呈漏斗状为例,漏水孔231包括一体成型的圆锥部2315,圆锥部2315沿竖直方向自上到下具有第三开口2316和第四开口2317,且第三开口2316的面积大于第四开口2317的面积;第三开口2316与底边23,和/或,第一侧边21的表面平齐,保证降水直接经由第三开口2316流入漏水孔231内部,并从第四开口2317流入引流管232内。
以阶梯状的漏水孔231和漏斗状的漏水孔231为例,二者形状常见,加工较为简便,此外,阶梯状和漏斗状均为上大下小结构,该结构可以增加漏水孔231的存水体积,并且能够将降水缓慢引入地下,进一步防止由于漏水孔231体积较小,导致降水从漏水孔231顶部溢出的现象发生,且防止降水在较小体积的漏水孔231内囤积,使其发臭,引流管232采用橡胶材质,橡胶材质具有极高的变形能力,符合地下的不同地形。
此外,引流管232采用橡胶材质,橡胶材质具有极高的变形能力,符合地下的不同地形,且引流管232的截面积自靠近边沟主体的一端向远离边沟主体的一端逐渐减小,引流管232截面积的变化,使得降水也可以在部分时间段内囤积在管内,然后经由管口排出的时候,缓慢流出,不会导致降水过多囤积在地下,防止产生苔藓等物,导致无法清理。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漏水孔231包括多个,多个漏水孔231呈阵列分布于底边23,和/或,第一侧边21上,漏水孔231的个数为多个,且分布在底边23和第一侧边21上,从而使得边沟主体20排水状况良好,防止堆积淤泥等杂质。
进一步地,漏水孔231呈圆周阵列,和/或,矩形阵列分布于底边23,和/或,第一侧边21上;以漏水孔231呈圆周阵列为例,多个漏水孔231均匀分布于底边23,和/或,第一侧边21上的同一圆周上;以漏水孔231呈矩形阵列为例,底边23,多个漏水孔231呈多排多列均匀分布于底边23,和/或,第一侧边21上。阵列是指排成行和列的数学元素的排列,本实施例中阵列是为了使漏水孔231排布均匀,便于疏通降水。
本实施例中,引流边211和第一侧边21之间的第一角度呈120-150度。引流边211和第一侧边21之间的第一角度在120-150之间,便于降水缓慢滑落至边沟主体20内部,若角度过大,引流边211和第一侧边21呈类直线结构,降水流速过快,容易导致囤积,若角度过小,可能会导致降水无法流入边沟主体20内部,也就起不到排水的作用,因此,采用120-150度的合理角度,使得降水能够缓慢流下,并且避免囤积。
此外,本实施例还包括悬臂222,第二侧边22的顶端沿斜上方延伸形成位于边沟主体20上方的悬臂222;悬臂222完全位于第一侧边21和第二侧边22垂直向上延伸形成的框架内;悬臂222与绿化带10贴合设置,绿化带10的填土部分覆盖至悬臂222的上方,且悬臂222与第二侧边22呈第二角度设置。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悬臂222与第二侧边22之间的第二角度呈120-150度。
进一步地,绿化带10包括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第一延伸臂13和第二延伸臂14;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平行且间隔设置,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分别沿绿化带10两侧斜向上延伸形成第一延伸臂13和第二延伸臂14,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第一延伸臂13和第二延伸臂14围成用于容纳绿植和土壤的第二容纳腔15,第二容纳腔15的纵截面呈Y形结构;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的外壁分别与第二侧边22的外表面贴合设置,第一延伸臂13和第二延伸臂14的外壁均与悬臂222的外表面贴合设置。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前述绿化带排水边沟结构的绿化带排水边沟构件,边沟主体20、第一侧边21和第二侧边22为混凝土一体浇筑成型的预制件,该构件包含上述绿化带排水边沟结构,因此其具有绿化带排水边沟结构的所有优势,此外,三者一体成型为预制件,提高了结构强度,节省了加工的工序。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前述绿化带排水边沟结构的公路,还包括路面、第一车道30和第二车道40,路面中间设置有绿化带10;路面中间设置有绿化带10,绿化带10沿长度方向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车道30和第二车道40;第一车道30和第二车道40上行车方向相反。该公路包含上述绿化带排水边沟结构,因此其具有绿化带排水边沟结构的所有优势,此外,绿化带10位于路面中间,不仅起到隔离公路两侧车道来车的目的,提高安全性能,而且绿化带10上的绿植也可以起到吸收汽车尾气,提高空气清洁度的作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绿化带排水边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绿化带(10)和边沟主体(20);
所述边沟主体(20)为两个,两个所述边沟主体(20)分别成型于所述绿化带(10)沿长度方向两侧;
所述边沟主体(20)包括底边(23)、第一侧边(21)、第二侧边(22)和引流边(211),所述第一侧边(21)和第二侧边(22)分别成型于所述底边(23)两侧且所述第一侧边(21)和所述第二侧边(22)平行间隔设置,且所述底边(23)、所述第一侧边(21)和所述第二侧边(22)内部形成一个用于容纳降水的第一容纳腔(24),所述第二侧边(22)与所述绿化带(10)贴合设置,所述第一侧边(21)顶部与所述引流边(211)底部相接,且所述第一侧边(21)和所述引流边(211)呈角度设置,所述引流边(211)顶部高于地表,用于将降水引入所述边沟主体(20)内部;
所述底边(23)和所述第一侧边(21)上开设有漏水孔(231),所述漏水孔(231)沿竖直方向自上而下开口的横截面面积减小,用于将雨水引入所述漏水孔(231)内部并囤积;
所述漏水孔(231)底部连接引流管(232),所述引流管(232)通入地表下,用于将所述漏水孔(231)内的降水缓慢引入地下;所述漏水孔(231)的纵截面呈阶梯状;
所述漏水孔(231)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圆周部(2311)和第二圆周部(2312),所述第一圆周部(2311)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圆周部(2312)的半径,且第一圆周部(2311)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二圆周部(2312)的上方;
所述第一圆周部(2311)和所述第二圆周部(2312)之间呈圆滑过渡;
所述第一圆周部(2311)的顶部形成第一开口(2313),所述第二圆周部(2312)的底部形成第二开口(2314),所述第一开口(2313)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开口(2314)的面积;
所述第一开口(2313)与所述底边(23),和/或,所述第一侧边(21)的表面平齐;
或者,
所述漏水孔(231)的纵截面呈漏斗状;
所述漏水孔(231)包括一体成型的圆锥部(2315),所述圆锥部(2315)沿竖直方向自上到下具有第三开口(2316)和第四开口(2317),且所述第三开口(2316)的面积大于所述第四开口(2317)的面积;
所述第三开口(2316)与所述底边(23),和/或,所述第一侧边(21)的表面平齐;
所述引流管(232)采用橡胶材质,且所述引流管(232)的截面积自靠近所述边沟主体(20)的一端向远离所述边沟主体(20)的一端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化带排水边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水孔(231)包括多个,多个所述漏水孔(231)呈阵列分布于所述底边(23),和/或,第一侧边(2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化带排水边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水孔(231)呈圆周阵列,和/或,矩形阵列分布于所述底边(23),和/或,所述第一侧边(21)上;
呈圆周阵列时,多个所述漏水孔(231)均匀分布于所述底边(23),和/或,所述第一侧边(21)上的同一圆周上;
呈矩形阵列时,所述底边(23),多个所述漏水孔(231)呈多排多列均匀分布于所述底边(23),和/或,所述第一侧边(2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化带排水边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边(211)和所述第一侧边(21)之间的所述第一角度呈120-150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化带排水边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边(22)的顶端沿斜上方延伸形成位于所述边沟主体(20)上方的悬臂(222);
所述悬臂(222)完全位于所述第一侧边(21)和所述第二侧边(22)垂直向上延伸形成的框架内;
所述悬臂(222)与所述绿化带(10)贴合设置,所述绿化带(10)的填土部分覆盖至所述悬臂(222)的上方,且所述悬臂(222)与所述第二侧边(22)呈第二角度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绿化带排水边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222)与所述第二侧边(22)之间的所述第二角度呈120-150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绿化带排水边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化带(10)包括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第一延伸臂(13)和第二延伸臂(14);
所述第一侧壁(11)和所述第二侧壁(12)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侧壁(11)和所述第二侧壁(12)分别沿所述绿化带(10)两侧斜向上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延伸臂(13)和所述第二延伸臂(14),所述第一侧壁(11)、所述第二侧壁(12)、所述第一延伸臂(13)和所述第二延伸臂(14)围成用于容纳绿植和土壤的第二容纳腔(15),所述第二容纳腔(15)的纵截面呈Y形结构;
所述第一侧壁(11)和所述第二侧壁(12)的外壁分别与所述第二侧边(22)的外表面贴合设置,所述第一延伸臂(13)和所述第二延伸臂(14)的外壁均与所述悬臂(222)的外表面贴合设置。
8.一种包含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绿化带排水边沟结构的绿化带排水边沟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沟主体(20)、所述第一侧边(21)和所述第二侧边(22)为混凝土一体浇筑成型的预制件。
9.一种包含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绿化带排水边沟结构的公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路面、第一车道(30)和第二车道(40);
所述路面中间设置有所述绿化带(10),所述绿化带(10)沿长度方向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车道(30)和所述第二车道(40);
所述第一车道(30)和所述第二车道(40)上的车辆行车方向相反。
CN202010732837.0A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绿化带排水边沟结构及其构件和公路 Withdrawn CN11182704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32837.0A CN111827045A (zh)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绿化带排水边沟结构及其构件和公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32837.0A CN111827045A (zh)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绿化带排水边沟结构及其构件和公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27045A true CN111827045A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26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32837.0A Withdrawn CN111827045A (zh)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绿化带排水边沟结构及其构件和公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27045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700904U (zh) * 2014-02-04 2014-07-09 张克前 一种新型公路路缘石
CN207228292U (zh) * 2017-09-18 2018-04-13 覃英宏 一种先集水后慢漏排水系统
KR20180112470A (ko) * 2017-04-04 2018-10-12 박효준 우수한 배수성과 지반의 안전성을 보장하는 보도블록
CN108978399A (zh) * 2018-09-26 2018-12-11 衡阳市金铭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绿化带排水边沟结构及其构件和公路
CN210561579U (zh) * 2019-08-13 2020-05-19 江苏奥赛体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跑道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700904U (zh) * 2014-02-04 2014-07-09 张克前 一种新型公路路缘石
KR20180112470A (ko) * 2017-04-04 2018-10-12 박효준 우수한 배수성과 지반의 안전성을 보장하는 보도블록
CN207228292U (zh) * 2017-09-18 2018-04-13 覃英宏 一种先集水后慢漏排水系统
CN108978399A (zh) * 2018-09-26 2018-12-11 衡阳市金铭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绿化带排水边沟结构及其构件和公路
CN210561579U (zh) * 2019-08-13 2020-05-19 江苏奥赛体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跑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93758B (zh) 海绵城市道路收蓄排水结构
CN109024146B (zh) 高速公路边坡排水结构
CN217053410U (zh) 城镇道路边部绿化带渗水与排水结构
JP3660917B2 (ja) 雨水等を貯留及び/又は浸透する施設及びこの施設に使用する充填部材
JP4511077B2 (ja) 雨水排水処理システム
CN205662974U (zh) 一种山丘区生态型雨水分质集蓄系统
CN111997169A (zh) 一种雨水井及道路雨水收集系统
CN111827045A (zh) 一种绿化带排水边沟结构及其构件和公路
CN216360647U (zh) 一种高架桥桥面用防堵塞效果好的排水装置
CN215482073U (zh) 具有雨水收集功能的道路
CN213358194U (zh) 一种透水路面结构
CN109160677A (zh) 路面径流生态净化系统
CN212335694U (zh) 一种一体化路缘石双过滤排水装置
CN110206048B (zh) 一种高速公路边坡绿化系统
JPS6233805Y2 (zh)
CN220580159U (zh) 一种用于净化初期雨水的溢流雨水收集井
CN205530633U (zh) 一种长大挖方段路堑排水装置
CN219137524U (zh) 一种集道路排水的中央分隔带
CN220335924U (zh) 用于露天煤矿区排土场的坝体装置
CN214593109U (zh) 斜坡段道路蓄排水生态绿化带
CN216765471U (zh) 一种高速公路超高段急流槽预制结构
CN216130307U (zh) 一种坡面排水沟槽
CN220451021U (zh) 一种绿地生态排水装置
CN215858104U (zh) 一种具有缓释功能的机场边坡排水明沟结构
KR200342681Y1 (ko) 배수구용 맨홀박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650217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ark Phase II, Kunm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Yunnan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Xiao Zhian

Address before: Room 212, scientific research building, No.1 building, Jiash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north of Beijing Avenue, Maans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Xiao Zhia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27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