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19407B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19407B
CN111819407B CN201880081480.5A CN201880081480A CN111819407B CN 111819407 B CN111819407 B CN 111819407B CN 201880081480 A CN201880081480 A CN 201880081480A CN 111819407 B CN111819407 B CN 1118194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ce
refrigerator
chamber
tray
ma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8148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19407A (zh
Inventor
泽田大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8194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194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194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194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5/00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5/20Distributing 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冰箱具备:具有第一室以及第二室的主体;具有配置在第一室的内部的第一制冰盘的第一制冰机构;具有配置在第二室的内部的第二制冰盘的第二制冰机构;以及具有能将冰排出的排出口的出冰器。第一室内的温度被维持成比第二室内的温度低的温度。第一制冰盘构成为制作具有第一尺寸的第一冰。第二制冰盘构成为制作具有比第一尺寸小的第二尺寸的第二冰。第二制冰盘位于比排出口高的位置。出冰器能够将第二冰从排出口排出。

Description

冰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冰箱。
背景技术
已知有具备碎冰装置的冰箱,该碎冰装置具有至少一对刀,驱动该一对刀中至少一方的刀来进行碎冰(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492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根据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的搭载有碎冰装置的冰箱,能够提供由制冰装置制得的冰块和利用碎冰装置将该冰块捣碎而得的碎冰。即,根据该冰箱,可提供尺寸不同的两种冰。
但是,在搭载有碎冰装置的冰箱中存在以下那样的缺点。为了防止使用者意外触碰碎冰装置所具备的锐利的刀而需要设置安全方面的机构。碎冰装置的刀的刀尖由于需要设定得薄,所以可能会发生刀尖缺损的情形。另外,有时用于使刀旋转的马达也可能会承受不了负载而发生故障。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不使用碎冰装置就能高效地制作出尺寸不同的两种冰的冰箱。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冰箱具备:主体,该主体具有第一室以及第二室;第一制冰机构,该第一制冰机构具有被配置在第一室的内部的第一制冰盘;第二制冰机构,该第二制冰机构具有被配置在第二室的内部的第二制冰盘;以及出冰器,该出冰器具有能够排出冰的排出口,第一室内的温度被维持成比第二室内的温度低的温度,第一制冰盘构成为制作具有第一尺寸的第一冰,第二制冰盘构成为制作具有比第一尺寸小的第二尺寸的第二冰,第二制冰盘位于比排出口高的位置,出冰器能够从排出口排出第二冰。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具备第一制冰机构以及第二制冰机构,从而不使用碎冰装置就能高效地制作出尺寸不同的两种冰。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1的冰箱的主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1的冰箱的控制系统的功能性结构的框图。
图3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1的冰箱所具备的第一制冰装置的侧视剖视图。
图4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1的冰箱所具备的第二制冰装置的侧视剖视图。
图5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1的冰箱的局部的侧视剖视图。
图6是示出比较例的冰箱的主视图。
图7是示出比较例的冰箱所具备的制冰装置的侧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各图中通用或相应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简化或省略重复的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1的冰箱的主视图。如图1所示那样,冰箱1具备主体2、第一制冰装置3、第二制冰装置4和出冰器5。出冰器5具有能将冰排出的排出口13。出冰器5被组装于主体2。图2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1的冰箱1的控制系统的功能性结构的框图。如图2所示那样,冰箱1的主体2具备控制装置6、冷却机构7、供水装置8和操作面板9。出冰器5具备出冰器开关10、冰移送装置11和开闭盖12。控制装置6分别与第一制冰装置3、第二制冰装置4、冷却机构7、供水装置8、操作面板9、出冰器开关10、冰移送装置11以及开闭盖12电连接。冰箱1的后述的动作由控制装置6控制。另外,图1以及后述的图分别是示意性的图,各图所示的各构成部件的尺寸的关系以及形状等有时与实际不同。
如图1所示那样,主体2具备第一室14以及第二室15。第一制冰装置3具备配置在第一室14的内部的第一制冰盘16。第二制冰装置4具备配置在第二室15的内部的第二制冰盘17。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使用第一制冰盘16制作的冰称为“第一冰”,将使用第二制冰盘17制作的冰称为“第二冰”。
第一制冰装置3还具备配置在第一室14的内部的储冰器18。能够将第一冰贮存在储冰器18中。第二制冰装置4还具备配置在第二室15的内部的储冰器19。能够将第二冰贮存在储冰器19中。
主体2具有前面即正面开口的隔热箱体。从外部被隔热的空间形成在隔热箱体的内部。典型的是,隔热箱体具有金属制的外箱、树脂制的内箱、以及被充填在外箱与内箱之间的空间中的隔热材料。隔热箱体的内部的空间通过由1个或多个分隔部件划分,形成了保存食品的多个贮藏室。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具备冷藏室20以及冷冻室21来作为多个贮藏室。
在图1中省略了图示,但在主体2的背面侧设有用于对各贮藏室进行冷却的冷却机构7。典型的是,冷却机构7具备进行制冷循环的运转的制冷剂回路、用于对各贮藏室输送冷气的风路及吹送风扇、以及控制对各贮藏室的冷气供给量的风门。制冷剂回路包括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使压缩后的高压制冷剂冷凝的冷凝器、使经过冷凝器的高压制冷剂膨胀而减压的膨胀装置、以及通过在减压后的低压制冷剂与空气之间交换热而生成冷气的冷却器。控制装置6控制冷却机构7的动作,以便各贮藏室内的温度分别被维持成设定的温度带。在冰箱1中,能够由设置在各个贮藏室的例如热敏电阻那样的温度传感器(图示省略)来检测各贮藏室内的温度。
冷藏室20具有以0℃以上的温度贮藏食品的空间。控制装置6可以控制冷却机构7的动作,以便将冷藏室20内的温度维持成例如0℃~8℃的范围内的温度。冷冻室21具有以低于0℃的温度贮藏食品的空间。控制装置6也可以控制冷却机构7的动作,以便将冷冻室21内的温度维持成例如-20℃~-10℃的范围内的温度。
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与冷冻室21位于冷藏室20的下方的底部冷冻机型的冰箱相当。冰箱1还可以具备冷藏室20以及冷冻室21以外的其他贮藏室。例如可以将用于收纳蔬菜的蔬菜室(图示省略)设在冷冻室21的下方。冰箱1所具备的贮藏室的种类、数量、配置以及形状并不限定于图示的构成。
冷藏室20由内壁面22、第一门23和第二门24划定。第一门23以及第二门24为对开式。通过将第一门23以及第二门24中的至少一方打开,能够将食品放入冷藏室20内或是将冷藏室20内的食品取出。冷藏室20的门并不限定于对开式,也可以是单个的门。
冷冻室21由内壁面25和第三门26划定。可以构成为,通过将第三门26朝近前侧拉出而将第三门26打开。也可以构成为,收纳冷冻室21内的食品的篮体与第三门26连结,该篮体连同第三门26一起朝近前侧被拉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室14相当于冷冻室21的一部分。第一室14内的温度与冷冻室21内的温度相等。控制装置6可以控制冷却机构7的动作,以便将第一室14内的温度维持成例如-20℃~-10℃的范围内的温度。第一室14的内部空间与第一室14的外部且冷冻室21的内部的空间可以通过隔壁27分隔开。在图1中,透视第三门26地示出第一制冰盘16、储冰器18以及隔壁27。隔壁27可以具有使空气通过的开口。也可以不设置隔壁27。即,也可以形成为第一室14与冷冻室21连续的空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室15形成在冷藏室20的内部。第二室15的内部空间与第二室15的外部且冷藏室20的内部的空间通过具有隔热性的隔壁28分隔开。由于隔壁28具有隔热性,能够将第二室15内的温度维持成比第二室15的外部且冷藏室20的内部的空间的温度低的温度。控制装置6可以控制冷却机构7的动作,以便将第二室15内的温度维持成例如-3℃~-7℃的范围内的温度。在图1中,透视第一门23地示出第二制冰盘17、储冰器19以及隔壁28。第二制冰装置4配置在冷藏室20的内部的最上部。
第一制冰盘16构成为制作具有第一尺寸的第一冰。第一制冰盘16具有用于制作第一冰的凹部16a。凹部16a的形状与第一冰的形状对应。第一制冰盘16具有多个凹部16a,可一次制作出多个第一冰。在图示的例子中,第一冰的形状即凹部16a的形状为四棱锥台状。该第一冰的尺寸即凹部16a的尺寸可以是纵长40mm、横宽30mm、高度20mm左右。第一冰的形状即凹部16a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图示的例子,例如也可以是方块状的形状、多面体状的形状、星形、心形、月牙形、球状、半球状、圆柱状、半圆柱状等。每个第一冰的体积即每个凹部16a的容积例如可以是10mL~30mL左右。使用者在使用第一冰时,打开第三门26,手动从储冰器19取出第一冰。
第二制冰盘17构成为制作具有比第一尺寸小的第二尺寸的第二冰。即,每个第二冰的体积小于每个第一冰的体积。第二制冰盘17具有多个凹部17a,可一次制作出多个第二冰。在图示的例子中,第二冰的形状即凹部17a的形状为四棱锥台状。第二冰的形状即凹部17a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图示的例子,例如也可以是方块状的形状、多面体状的形状、星形、心形、月牙形、球状、半球状、圆柱状、半圆柱状等。第二冰的形状也可以是第一冰的形状的相似形。第二冰也可以具有与第一冰不同的形状。第二冰具有适于用来替代饮品等所使用的碎冰的大小。每个第二冰的体积即每个凹部17a的容积例如为0.5mL至5mL左右。每个第二冰的体积即每个凹部17a的容积可以是每个第一冰的体积即每个凹部16a的容积的1/20至1/3左右。
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向使用者提供尺寸较大的第一冰和尺寸较小的第二冰。第二制冰装置4通过具备上述那样的第二制冰盘17,不用将冰破碎就能制出第二冰。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不需要碎冰装置,所以具有以下优点。不需要用于防止使用者意外触碰碎冰装置的锐利的刀的安全方面的机构。不存在碎冰装置的刀的刀尖发生缺损或用于使刀旋转的马达发生故障的危险。也不会产生因碎冰装置带来的噪音。
第一室14内的温度被维持成比第二室15内的温度低的温度。由于在温度低的第一室14内制作尺寸较大的第一冰,所以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制出第一冰。由于制冰时间短,所以能制出透明度高的第一冰。
尺寸较小的第二冰能够通过比第一冰小的冷却负载进行制作。因而,在温度比第一室14高的第二室15内也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制出第二冰。由于制冰时间短,所以能制出透明度高的第二冰。位于冷藏室20内的第二室15难以冷却至与冷冻室21相同程度的温度。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无需将第二室15冷却至与冷冻室21相同程度的温度,所以能够将冷却机构7的结构形成得比较简单。
第二制冰装置4由于仅制作尺寸较小的第二冰,所以能够充分地小型化。因而,由于能够减小第二室15在冷藏室20内所占的空间,所以能够防止冷藏室20内可收纳食品的空间减少。
操作面板9配置在第一门23的外侧表面。操作面板9具备操作部以及显示部。操作部例如可以具备能够设定各贮藏室的保冷温度以及冰箱1的动作模式等的操作开关。显示部可以具备显示各贮藏室的温度等各种信息的显示器。另外,操作面板9可以具备兼任操作部及显示部的触控面板。
出冰器5的排出口13形成于第一门23。出冰器5构成为能将由第二制冰装置4制出的第二冰从排出口13排出。在第一门23的内侧形成有冰通路33。冰通路33是用于将第二冰从储冰器19搬送至排出口13的通路。第二制冰盘17以及储冰器19位于比排出口13高的位置。因而,能够以从储冰器19朝排出口13下降的方式形成冰通路33。因而,能够通过重力来搬送冰通路33内的第二冰。
第一制冰盘16以及储冰器18位于比排出口13低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不从出冰器5提供第一冰,所以第一制冰盘16以及储冰器18位于比排出口13低的位置就不会有问题。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能在位于冰箱1的下部的冷冻室21配置第一制冰盘16以及储冰器18,所以能够充分地提高第一冰的制冰速度。
在冷藏室20的内部配置有供水箱29。被利用作为制冰用水以及饮料用冷水的水被储存在供水箱29内。图1透视第一门23地示出供水箱29。供水装置8具备第一供水路径30、第二供水路径31以及第三供水路径32。第一供水路径30是将供水箱29的水向第一制冰装置3供给的路径。第二供水路径31是将供水箱29的水向第二制冰装置4供给的路径。第三供水路径32是将供水箱29的水向出冰器5的排出口13供给的路径。供水装置8具备未图示的泵,通过使该泵运转而能将供水箱29的水向第一制冰装置3、第二制冰装置4以及出冰器5供给。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具备第三供水路径32,能够从出冰器5的排出口13提供饮料用冷水。也可以不设置第三供水路径32。即,出冰器5也可以仅能供给第二冰。
也可以替代图示的构成,将从与冰箱1连接的水道管供给的管道水向第一制冰装置3、第二制冰装置4以及出冰器5直接供给。在该场合,不需要供水箱29。
图3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1的冰箱1所具备的第一制冰装置3的侧视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6像以下那样进行控制,以便第一制冰装置3自动制作第一冰。如图3所示那样,第一制冰装置3具备盘旋转装置34。盘旋转装置34具备通过使与第一制冰盘16连结的旋转轴旋转而使第一制冰盘16的上下翻转的促动器(图示省略)。在从第一制冰盘16除去第一冰时,盘旋转装置34使第一制冰盘16旋转。若盘旋转装置34使第一制冰盘16旋转,则第一制冰盘16成为在储冰器18的上方上下翻转了的姿势。第一制冰装置3具备使第一冰从第一制冰盘16分离的脱冰机构(图示省略)。脱冰机构可以构成为,通过扭转第一制冰盘16而使其变形,使第一冰从第一制冰盘16分离。或者,脱冰机构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加热第一制冰盘16而使第一冰的表面融化,使第一冰从第一制冰盘16分离。从第一制冰盘16分离的第一冰向储冰器18内落下。
在第一冰从第一制冰盘16分离之后,盘旋转装置34使第一制冰盘16返回初始位置。之后,从第一供水路径30的出口35将水排出。该水进入第一制冰盘16的一个凹部16a。在将凹部16a与凹部16a分隔的壁上形成有未图示的切口或孔。从出口35进入一个凹部16a的水经过该切口或孔而逐渐向相邻的凹部16a流入,在第一制冰盘16的所有凹部16a都充满水。这样,通过将充满于凹部16a的水冻结而生成第一冰。
图4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1的冰箱1所具备的第二制冰装置4的侧视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6像以下那样进行控制,以便第二制冰装置4自动制作第二冰。如图4所示那样,第二制冰装置4具备盘旋转装置36。盘旋转装置36具备通过使与第二制冰盘17连结的旋转轴旋转而使第二制冰盘17的上下翻转的促动器(图示省略)。当从第二制冰盘17除去第二冰时,盘旋转装置36使第二制冰盘17旋转。若盘旋转装置36使第二制冰盘17旋转,则第二制冰盘17成为在储冰器19的上方上下翻转了的姿势。第二制冰装置4具备从第二制冰盘17分离第二冰的脱冰机构(图示省略)。脱冰机构可以构成为,通过扭转第二制冰盘17而使其变形,使第二冰从第二制冰盘17分离。或者,脱冰机构也可构成为,通过加热第二制冰盘17而使第二冰的表面融化,使第二冰从第二制冰盘17分离。从第二制冰盘17分离的第二冰向储冰器19内落下。
在第二冰从第二制冰盘17分离之后,盘旋转装置36使第二制冰盘17返回初始位置。之后,水从第二供水路径31的出口37被排出。该水进入第二制冰盘17的一个凹部17a。在分隔凹部17a与凹部17a的壁上形成有未图示的切口或孔。从出口37进入一个凹部17a的水经过该切口或孔而逐渐向相邻的凹部17a流入,在第二制冰盘17的所有凹部17a都充满水。这样,通过将充满于凹部17a的水冻结而生成第二冰。
冰移送装置11构成为能将储冰器19内的第二冰送往冰通路33。在从出冰器5提供第二冰时,冰移送装置11运转,储冰器19内的第二冰被送往冰通路33。冰移送装置11可以具备配置在储冰器19内的例如螺杆那样的旋转部件。该旋转部件可以配置在靠近储冰器19的底部的位置,以便能搬送尺寸小的第二冰。
第一制冰盘16以及第二制冰盘17中的至少一方可以为金属制。金属制的制冰盘由于具有相比树脂制构件更高的热传导率,所以能够缩短水冻结成冰为止的时间即制冰时间。特别是可以采用铝等高热传导率材料。
图5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1的冰箱1的局部的侧视剖视图。如图5所示那样,风路38与第二室15连通。由冷却机构7生成的冷气从风路38向第二室15内被供给。冷却机构7所具备的制冷剂管39向第二室15的内部延伸。制冷剂管39与第二制冰盘17相接。制冷剂管39供给用于冷却第二制冰盘17的制冷剂。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通过制冷剂管39将第二制冰盘17直接冷却,故而能进一步缩短制冰时间。作为变形例,冰箱1也可以不具备制冷剂管39,而是构成为仅通过来自风路38的冷气来使第二制冰盘17的水冻结。另外,冰箱1可以具备与第一制冰盘16相接来冷却第一制冰盘16的制冷剂管。在该场合,能够进一步缩短第一冰的制冰时间。
在出冰器5的排出口13与冰通路33连通的部分设有开闭盖12。通过关闭开闭盖12,能够将与冰箱1的外部连通的排出口13和与冰箱1的内部连通的冰通路33之间遮断。在排出口13的附近设有出冰器开关10。若由使用者所拿的杯子等容器推压出冰器开关10,则开闭盖12打开并且冰移送装置11运转。由此,储冰器19内的第二冰经过冰通路33从排出口13被排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无需设置成能使尺寸大的第一冰通过冰通路33,所以能够将冰通路33的剖面面积设定得比较小。若冰通路33的剖面面积大,则从排出口13排出的第二冰容易飞散,故而第二冰容易向容器之外溢出。相对于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能够将冰通路33的剖面面积设定得比较小,所以能够可靠地防止从排出口13排出的第二冰飞散。可以设定成相对于冰通路33的长度方向垂直的剖面中的冰通路33的最小剖面面积为第一冰的最大剖面面积以下。由此,能够更为可靠地发挥上述效果。另外,所谓“第一冰的最大剖面面积”是指在剖面面积最大的位置剖切第一冰时的剖面面积。
可以构成为,第二制冰装置4的1次制作的第二冰的总重量小于第一制冰装置3的1次制作的第一冰的总重量。即,可以构成为,进入第二制冰盘17的水的总量小于进入第一制冰盘16的水的总量。第二室15由于温度比第一室14高,所以若水的量多,则存在制冰花费时间的可能性。相对于此,通过使进入第二制冰盘17的水的总量小于进入第一制冰盘16的水的总量,能够进一步可靠地缩短第二冰的制冰所需的时间。
控制装置6可以像以下那样构成。控制装置6的各功能可以通过处理电路来实现。控制装置6的处理电路具备至少1个处理器6a和至少1个存储器6b。在处理电路具备至少1个处理器6a和至少1个存储器6b的场合,控制装置6的各功能可以通过软件、固件、或者软件与固件的组合来实现。软件以及固件中的至少一方可以作为程序来记述。软件以及固件中的至少一方可以存储在至少1个存储器6b中。至少1个处理器6a可以通过读取并执行至少1个存储器6b所存储的程序来实现控制装置6的各功能。至少1个存储器6b可以包括非易失性或易失性的半导体存储器、磁盘等。控制装置6的处理电路可以具备至少1个专用的硬件。在处理电路具备至少1个专用的硬件的场合,处理电路例如可以是单一电路、复合电路、程序化的处理器、并行程序化的处理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即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即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它们的组合。控制装置6的各部分的功能可以分别由处理电路来实现。另外,控制装置6的各部分的功能也可以统一由处理电路来实现。关于控制装置6的各功能,可以由专用的硬件来实现一部分,而由软件或固件来实现其他部分。处理电路可通过硬件、软件、固件或者它们的组合来实现控制装置6的各功能。并不限定成通过单一的控制装置6来控制动作的构成,也可以是通过多个控制装置协作来控制动作的构成。
图6是示出比较例的冰箱100的主视图。图7是示出比较例的冰箱100所具备的制冰装置50的侧视剖视图。以下,参照这些图来对比较例的冰箱100进行说明,以与根据实施方式1的冰箱1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相同部分或相当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简化或省略说明。
冰箱100具备配置于形成在冷藏室20的内部的制冰室51的制冰装置50。制冰装置50所具备的制冰盘52构成为制作与第一冰相当的尺寸的冰。出冰器5构成为能够将由制冰装置50制作的第一冰从排出口13排出。自储冰器19至排出口13的冰通路53构成为能够供第一冰通过。即,冰通路53的剖面面积比冰箱1所具备的冰通路33大。
如图7所示那样,冰箱100具备设在制冰装置50附近的碎冰装置54。碎冰装置54能够将第一冰破碎来制作碎冰。碎冰装置54例如具备固定刀以及旋转刀,利用固定刀以及旋转刀夹入第一冰来将第一冰破碎。冰箱100的出冰器5可提供第一冰和碎冰这两者。即,在提供第一冰的场合,不使碎冰装置54运转,使储冰器19内的第一冰直接通过冰通路53而从排出口13排出。在提供碎冰的场合,使碎冰装置54运转来将第一冰破碎,使所获得的碎冰通过冰通路53而从排出口13排出。
在比较例的冰箱100中存在以下那样的缺点。碎冰装置54的刀由于锐利,所以存在使用者触碰到刀而受伤的可能性,安全性低。在碎冰时使刀旋转之际,对冰施加强的力,因而,刀的旋转所使用的马达的输出高,有时会产生噪音。冰通路53由于成为与第一冰的尺寸对应的剖面面积,所以,在提供碎冰时,碎冰容易从排出口13飞散而从容器溢出。制冰室51由于形成在冷藏室20的内部,所以,要冷却到冷冻室21那样的低的温度是困难的。由于在这样的制冰室51中制作尺寸比较大的第一冰,所以,难以实现高效率的制冰,制冰时间变长,便利性降低。另外,所制造的冰的透明度容易降低,冰的品质差。由于在制冰装置50中准备第一冰和碎冰这两者,所以,需要将制冰装置50形成为大型。因而,制冰室51在冷藏室20的内部所占的空间变大,而冷藏室20内能收纳食品的空间大幅减少。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前述的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如以下那样构成。第一室14也可以作为独立于冷冻室21的其他室形成。第二室15也可以作为独立于冷藏室20的其他室形成。第一制冰装置3也可以不是自动制作第一冰的构成。也可以是由使用者手动进行对第一制冰盘16的供水操作和使第一冰从第一制冰盘16分离的操作的结构。作为制冰装置的脱冰机构,也可以设置从制冰盘刮落冰的顶推器。也可以使用在与制冰盘连接的制冷剂管中能流通热气的脱冰机构。为了提高冰的透明度,制冰装置也可以将由制冷剂管冷却的金属制的制冰盘配置成其开口部水平,使水从其上部循环流动来制冰。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冰箱;2主体;3第一制冰装置;4第二制冰装置;5出冰器;6控制装置;7冷却机构;8供水装置;9操作面板;10出冰器开关;11冰移送装置;12开闭盖;13排出口;14第一室;15第二室;16第一制冰盘;17第二制冰盘;18储冰器;19储冰器;20冷藏室;21冷冻室;22内壁面;23第一门;24第二门;25内壁面;26第三门;27隔壁;28隔壁;29供水箱;30第一供水路径;31第二供水路径;32第三供水路径;33冰通路;34盘旋转装置;36盘旋转装置;38风路;39制冷剂管;50制冰装置;51制冰室;52制冰盘;53冰通路;54碎冰装置;100冰箱。

Claims (8)

1.一种冰箱,该冰箱具备:
主体,该主体具有第一室以及第二室;
第一制冰机构,该第一制冰机构具有被配置在上述第一室的内部的第一制冰盘;
第二制冰机构,该第二制冰机构具有被配置在上述第二室的内部的第二制冰盘;以及
出冰器,该出冰器具有能够排出冰的排出口,其中,
上述第一室内的温度被维持成比上述第二室内的温度低的温度,
上述第一制冰盘构成为制作具有第一尺寸的第一冰,
上述第二制冰盘构成为制作具有比上述第一尺寸小的第二尺寸的第二冰,
上述第二制冰盘位于比上述排出口高的位置,
上述出冰器能够从上述排出口排出上述第二冰,
上述第二冰的体积是上述第一冰的体积的1/20至1/3,
上述第二制冰机构构成为不破碎冰地制作上述第二冰,
上述冰箱不具备破碎上述第二冰的碎冰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中,
上述第二制冰机构1次制作的冰的总重量小于上述第一制冰机构1次制作的冰的总重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冰箱,其中,
上述出冰器具有供上述第二冰通往上述排出口的冰通路,
相对于上述冰通路的长度方向垂直的剖面中的上述冰通路的最小剖面面积为上述第一冰的最大剖面面积以下。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冰箱,其中,
上述第一室是冷冻室的一部分,该冷冻室具有以低于0℃的温度贮藏食品的空间。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冰箱,其中,
上述主体具有贮藏室,该贮藏室具有以0℃以上的温度贮藏食品的空间,
上述第二室形成在上述贮藏室的内部。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冰箱,其中,
上述第一制冰盘位于比上述排出口低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冰箱,其中,
上述第一制冰盘以及上述第二制冰盘中的至少一方为金属制。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冰箱,其中,
上述冰箱具备与上述第一制冰盘相接的制冷剂管和与上述第二制冰盘相接的制冷剂管中的至少一方。
CN201880081480.5A 2018-03-14 2018-03-14 冰箱 Active CN1118194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10020 WO2019176023A1 (ja) 2018-03-14 2018-03-14 冷蔵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19407A CN111819407A (zh) 2020-10-23
CN111819407B true CN111819407B (zh) 2022-03-04

Family

ID=67906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81480.5A Active CN111819407B (zh) 2018-03-14 2018-03-14 冰箱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881668B2 (zh)
CN (1) CN111819407B (zh)
AU (1) AU2018412677B2 (zh)
WO (1) WO201917602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08505B2 (en) * 2021-10-15 2023-11-07 Haier Us Appliance Solutions, Inc. Machine readable ice cube mold and maker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89079U (ja) * 1983-06-01 1984-12-14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冷蔵庫
EP2159516A2 (en) * 2008-09-02 2010-03-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efrigerator having multiple icemakers
CN101839611A (zh) * 2010-05-20 2010-09-22 海尔集团公司 设有制冰系统的冰箱
CN107305081A (zh) * 2016-04-22 2017-10-31 东部大宇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冰箱的制冰装置和包括制冰装置的冰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65492A1 (en) * 2007-12-28 2009-07-02 Mark Wayne Wilson Icemaker combination assembly
US20120111048A1 (en) * 2009-07-14 2012-05-10 Lg Electronics Inc. Refrigerator
KR101742586B1 (ko) * 2010-07-30 2017-06-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급속 제빙기를 갖는 냉장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89079U (ja) * 1983-06-01 1984-12-14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冷蔵庫
EP2159516A2 (en) * 2008-09-02 2010-03-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efrigerator having multiple icemakers
CN101839611A (zh) * 2010-05-20 2010-09-22 海尔集团公司 设有制冰系统的冰箱
CN107305081A (zh) * 2016-04-22 2017-10-31 东部大宇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冰箱的制冰装置和包括制冰装置的冰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19407A (zh) 2020-10-23
AU2018412677B2 (en) 2021-08-12
JP6881668B2 (ja) 2021-06-02
AU2018412677A1 (en) 2020-07-09
JPWO2019176023A1 (ja) 2020-09-24
WO2019176023A1 (ja) 2019-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93934B2 (ja) アイスメーカーを備えた冷蔵庫
US9212841B2 (en) Refrigerator
EP2520878B1 (en) Ice making apparatus and refrigerator having the same
KR100565621B1 (ko) 냉장고
KR101798564B1 (ko) 냉장고
US8161766B2 (en) Refrigerator ice bin with thermal storage member
KR102358107B1 (ko) 냉장고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20080022466A (ko) 냉장고
KR20070076751A (ko) 냉장고
KR102280935B1 (ko) 냉장고 및 냉장고용 오거의 제조방법
CN111819407B (zh) 冰箱
TWI636223B (zh) 自動製冰機及冷凍冰箱
KR100519305B1 (ko) 하부에 냉동실을 구비한 냉장고
JP6749484B2 (ja) アイスディスペンサー及び冷蔵庫
US8151597B2 (en) Refrigerator
JP6992394B2 (ja) 製氷装置、アイスディスペンサー及び冷蔵庫
JP7259466B2 (ja) 氷吐出装置及び冷蔵庫
JP7047473B2 (ja) 自動製氷装置、冷蔵庫、及びディスペンサー
US11221169B2 (en) Ice maker
JP2019095122A (ja) 製氷機及び冷蔵庫
KR20210130053A (ko) 냉장고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20210116892A (ko) 제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냉장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