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17307A - 用电负荷投切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用电负荷投切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17307A
CN111817307A CN202010656117.0A CN202010656117A CN111817307A CN 111817307 A CN111817307 A CN 111817307A CN 202010656117 A CN202010656117 A CN 202010656117A CN 111817307 A CN111817307 A CN 1118173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power utilization
switchable
information
utilization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5611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17307B (zh
Inventor
周华锋
刘映尚
张昆
胡荣
张喜铭
彭超逸
聂涌泉
胡亚平
李金�
范成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5611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173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173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173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173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173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 H02J3/1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by switching loads on to, or off from, network, e.g. progressively balanced load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32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the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10/00The network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its spatial reach or by the load
    • H02J2310/10The network having a local or delimited stationary reach
    • H02J2310/20The network being internal to a loa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10/00The network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its spatial reach or by the load
    • H02J2310/50The network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its spatial reach or by the load for selectively controll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loads
    • H02J2310/56The network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its spatial reach or by the load for selectively controll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lo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ition upon which the selective controlling is based
    • H02J2310/58The condition being electric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 Y04S20/222Demand response systems, e.g. load shedding, peak shav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电负荷投切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包括:获取用电终端的实际负荷信息;将实际负荷信息发送至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接收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基于实际负荷信息返回的区域负荷控制信息以及目标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信息;目标用电终端为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对应的控制区域内的其他用电终端;根据区域负荷控制信息及目标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信息,确定与用电终端对应的可投切负荷信息;根据可投切负荷信息对用电终端进行投切控制。节点服务器与用电终端直接连接,降低了服务器数据储存、处理的压力;同时直接对用电终端进行相应投切控制,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无需进行直接的计算,提高了用电负荷投切控制的效率。

Description

用电负荷投切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调度信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电负荷投切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及时有效的负荷控制是保证用电安全以及稳定运行的手段;通常区域内的用电终端产生的负荷数据需要汇集到该区域内的中心服务器进行处理,根据计算的结果对用电终端进行用电负荷投切的控制。
但在实际运行时中心服务器需要实时处理大量的用电终端采集数据,对中心服务器的数据储存、数据处理带来极大的负担;同时中心服务器与各个用电终端的实时通信会占用大量的网络带宽,数据传输过程的延时较高;因此,当前对用电终端进行用电负荷投切控制的方式还存在数据处理性能上的瓶颈,用电负荷投切控制的效率还较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用电负荷投切控制的效率的用电负荷投切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用电负荷投切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用电终端的实际负荷信息;
将所述实际负荷信息发送至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接收所述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基于所述实际负荷信息返回的区域负荷控制信息以及目标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信息;所述目标用电终端为所述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对应的控制区域内的其他用电终端;
根据所述区域负荷控制信息以及所述目标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信息,确定出与所述用电终端对应的可投切负荷信息;
根据所述可投切负荷信息对所述用电终端进行投切控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用电终端的实际负荷信息,包括:
采集所述用电终端产生的负荷数据;
根据所述负荷数据生成实际负荷曲线;
根据所述实际负荷曲线生成与所述用电终端对应的实际负荷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区域负荷控制信息以及所述目标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信息,确定出与所述用电终端对应的可投切负荷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区域负荷控制信息确定出与所述用电终端对应的第一可投切负荷;
根据所述目标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对所述第一可投切负荷进行修正处理,得到第二可投切负荷;
将所述第二可投切负荷作为与所述用电终端对应的可投切负荷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区域负荷控制信息中包括与所述用电终端对应的历史负荷曲线;
根据所述区域负荷控制信息确定出与所述用电终端对应的第一可投切负荷,包括:
从所述历史负荷曲线中确定出与所述实际负荷曲线相匹配的历史负荷曲线段;
根据所述历史负荷曲线段,确定出预设时间内与所述用电终端对应的负荷变化值;
根据所述负荷变化值确定出与所述用电终端对应的第一可投切负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区域负荷控制信息中还包括区域可投切负荷;
根据所述目标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对所述第一可投切负荷进行修正处理,得到第二可投切负荷,包括:
根据所述区域可投切负荷以及目标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确定出所述第一可投切负荷的负荷修正量;
根据所述负荷修正量对所述第一可投切负荷进行修正处理,得到第二可投切负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可投切负荷对所述用电终端进行投切控制,包括:
根据所述可投切负荷生成对应的投切控制指令;
将所述投切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用电终端;所述用电终端用于执行与所述投切控制指令对应的投切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根据所述可投切负荷对所述用电终端进行投切控制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用电终端返回的投切控制结果;所述投切控制结果中包含所述用电终端产生的负荷数据;
根据所述投切控制结果中的所述负荷数据,确定与所述用电终端对应的实际负荷信息。
一种用电负荷投切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负荷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电终端的实际负荷信息;
负荷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实际负荷信息发送至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接收所述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基于所述实际负荷信息返回的区域负荷控制信息以及目标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信息;所述目标用电终端为所述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对应的控制区域内的其他用电终端;
可投切负荷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区域负荷控制信息以及所述目标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信息,确定出与所述用电终端对应的可投切负荷信息;
用电终端投切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可投切负荷信息对所述用电终端进行投切控制。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用电终端的实际负荷信息;
将所述实际负荷信息发送至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接收所述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基于所述实际负荷信息返回的区域负荷控制信息以及目标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信息;所述目标用电终端为所述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对应的控制区域内的其他用电终端;
根据所述区域负荷控制信息以及所述目标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信息,确定出与所述用电终端对应的可投切负荷信息;
根据所述可投切负荷信息对所述用电终端进行投切控制。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用电终端的实际负荷信息;
将所述实际负荷信息发送至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接收所述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基于所述实际负荷信息返回的区域负荷控制信息以及目标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信息;所述目标用电终端为所述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对应的控制区域内的其他用电终端;
根据所述区域负荷控制信息以及所述目标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信息,确定出与所述用电终端对应的可投切负荷信息;
根据所述可投切负荷信息对所述用电终端进行投切控制。
上述用电负荷投切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用电终端的实际负荷信息;将实际负荷信息发送至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接收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基于实际负荷信息返回的区域负荷控制信息以及目标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信息;目标用电终端为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对应的控制区域内的其他用电终端根据区域负荷控制信息以及目标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信息,确定出与用电终端对应的可投切负荷信息;根据可投切负荷信息对用电终端进行投切控制。通过从用电终端获取到的实际负荷信息,以及从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获取到相关的控制信息,避免了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与用电终端的直接连接,释放了大量带宽,降低了服务器数据储存、处理的压力;同时综合确定出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信息,并对用电终端进行相应投切控制,使得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无需对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进行直接的计算,极大提高了用电负荷投切控制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用电负荷投切控制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用电负荷投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获取用电终端的实际负荷信息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确定出与用电终端对应的可投切负荷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确定出与用电终端对应的第一可投切负荷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对第一可投切负荷进行修正处理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用电负荷投切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用电负荷投切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用电终端11通过网络与节点服务器12进行通信,各个节点服务器又通过网络与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13通信,并且各个节点服务器12之间还可以直接通信。具体地,节点服务器12通过网络获取用电终端11的实际负荷信息;节点服务器12将实际负荷信息发送至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13,节点服务器12接收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13基于实际负荷信息返回的区域负荷控制信息以及目标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信息;目标用电终端为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12对应的控制区域内的其他用电终端11;节点服务器12根据区域负荷控制信息以及目标用电终端11的可投切负荷信息,确定出与用电终端11对应的可投切负荷;节点服务器12根据可投切负荷对用电终端11进行投切控制。其中,用电终端11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普通电表、智能电表、电力控制设备、电力监控设备以及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等设备,节点服务器12以及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13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云服务器及其集群来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用电负荷投切控制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节点服务器12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获取用电终端的实际负荷信息。
其中,用电终端可以是单个的用电设备,也可以是多个用电设备集成后的用电设备集群。实际负荷信息可以是通过分析用电终端当前产生的、实时的用电数据得到的用电终端对应的负荷数据,也可以是未来某个时间段内的预测负荷数据。
具体地,节点服务器主动获取或被动接收地,得到一个或多个用电终端发送的实时用电数据,根据该数据分析得到用电终端的实际负荷信息。用电终端的实时用电数据中还可以包括用电终端的设备状态、历史运行情况、天气情况、运行时长、运行情况等,节点服务器可以根据上述额外的信息对实际负荷信息进行修正;例如用电终端为一企业的食堂,该企业周末无人上班仅有消毒柜保持待机状态,则节点服务器得到的该企业食堂的负荷信息在周末期间应修正为该消毒柜保持待机状态下的功率。
本步骤通过用电终端的负荷数据获取到用电终端的实际负荷信息,为之后对用电终端的投切控制提供了数据支撑。通过节点服务器直接与用电终端通信,降低了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的数据处理压力,减缓了通讯网路的带宽占用,进一步提高了用电负荷投切控制的效率。
步骤22,将实际负荷信息发送至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接收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基于实际负荷信息返回的区域负荷控制信息以及目标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信息;目标用电终端为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对应的控制区域内的其他用电终端。
其中,区域是根据用电终端分布情况设定的或者根据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管辖范围设定的管理片区,一个区域内可以包含多个用电终端以及多个节点服务器,还可以视区域大小在该区域内设置多个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是进行收集、处理、保存等本区域内产生的与用电负荷相关数据的处理中枢。区域负荷控制信息即是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在整合了整个区域的用电负荷数据后得出的区域性指标,节点服务器能够根据区域负荷控制信息确定自身需要处理的负荷投切数值范围。
具体地,节点服务器通过网络将自身连接的用电终端的实际负荷信息发送至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根据获取到的一份或多份实际负荷信息根据区域负荷控制信息实时地更新区域负荷控制信息,再将更新后的区域负荷控制信息下发返回至各个节点服务器。
由于区域负荷控制信息是动态更新的过程,因此还可将该区域内的目标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一同发送至节点服务器。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节点服务器之间互相连接,所以节点服务器不仅可以从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处获取其他节点服务器的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信息,还可以直接从同一区域内其他节点服务器获得确定出的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信息,不需要再经过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具体获取其他节点服务器的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信息的途径可以根据其他节点服务器以及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的繁忙程度进行确定,以优先保障网络的畅通以及各个设备的高效运行为准;进一步提高通信的效率以及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本步骤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通过不断接收节点服务器发送的实际负荷信息实时地更新区域负荷控制信息,再将区域负荷控制信息下发回各个节点服务器,使得各个节点服务器能够根据整个区域的负荷情况以及其他节点服务器的可处理情况合理及时的确定出自身的可投负荷信息。避免了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与用电终端的直接连接,释放了大量带宽,降低了服务器数据储存、处理的压力;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无需对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进行直接的计算,极大提高了用电负荷投切控制的效率。
步骤23,根据区域负荷控制信息以及目标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信息,确定出与用电终端对应的可投切负荷信息。
具体地,例如区域A中有两个节点服务器a1、a2,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根据节点服务器a1和节点服务器a2上传的实际负荷信息确定出区域负荷控制信息为100单位的区域负荷,a1根据100单位的区域负荷计算得出自身可投切负荷为50单位,并将该信息直接发送至a2,a2即可根据100单位的区域负荷以及a1可投切负荷为50单位计算自身可投切负荷。
节点服务器根据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发送的区域负荷控制信息确定自身的大致投切范围,之后根据区域内其他节点服务器确定出的其他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对之前确定出的大致投切范围进行修正,得到确定执行的可投切负荷信息。
本步骤通过区域负荷控制信息以及目标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信息,准确的计算出用电终端对应的可投切负荷信息,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无需对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进行直接的计算,极大提高了用电负荷投切控制的效率。
步骤24,根据可投切负荷信息对用电终端进行投切控制。
具体地,节点服务器根据用电终端的实际负荷信息确定与用电终端对应的可投切负荷信息,根据用电终端类型、接口、控制方式的不同确定出与用电终端的通信方式,再根据该通信方式将可投切负荷包装成通信指令,并发送给相应用电终端。用电终端在执行后,将执行结果发送回节点服务器,节点服务器保存执行结果的相应数据后完成本次对用电终端进行的投切控制。
本步骤通过对用电终端进行投切控制,实现了算力的转移,减轻了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的数据处理压力,同时提高了整体用电负荷投切控制的效率。
上述用电负荷投切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用电终端的实际负荷信息;将实际负荷信息发送至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接收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基于实际负荷信息返回的区域负荷控制信息以及目标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信息;目标用电终端为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对应的控制区域内的其他用电终端;根据区域负荷控制信息以及目标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信息,确定出与用电终端对应的可投切负荷信息;根据可投切负荷信息对用电终端进行投切控制。通过从用电终端获取到的实际负荷信息,以及从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获取到相关的控制信息,避免了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与用电终端的直接连接,释放了大量带宽,降低了服务器数据储存、处理的压力;同时综合确定出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并对用电终端进行相应投切控制,使得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无需对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进行直接的计算,极大提高了用电负荷投切控制的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述步骤21,获取用电终端的实际负荷信息,包括:
步骤31,采集用电终端产生的负荷数据;
步骤32,根据负荷数据生成实际负荷曲线;
步骤33,根据实际负荷曲线生成与用电终端对应的实际负荷信息。
具体地,节点服务器根据用电终端在一段时间内产生的负荷数据确定出用电终端的负荷变化趋势,根据该趋势变化情况得到能够反映用电终端负荷变化情况的实际负荷曲线。之后,节点服务器将实际负荷曲线进行格式转换,得到能够被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接收并处理的实际负荷信息。
实际负荷曲线的特征较为明显,通过曲线的形式易于掌握负荷变化的规律已进行更好的负荷预测。且通过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的大数据技术能够将曲线的形态划分为不同的负荷模式,根据模式能够更好的确定负荷的变化规律,并进行更好的短期预测。
本实施例通过从负荷数据中提取特征得到实际负荷曲线,再生成对应的实际负荷信息,便于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对负荷变化趋势的预测,提高用电负荷投切控制的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上述步骤23,根据区域负荷控制信息以及目标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信息,确定出与用电终端对应的可投切负荷信息,包括:
步骤41,根据区域负荷控制信息确定出与用电终端对应的第一可投切负荷;
步骤42,根据目标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对第一可投切负荷进行修正处理,得到第二可投切负荷;
步骤43,将第二可投切负荷作为与用电终端对应的可投切负荷信息。
具体地,节点服务器从区域负荷控制信息中确定出大致可投切的数值范围组作为第一可投切负荷,再根据获取到的目标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对第一可投切负荷进行数值修正,得到第二可投切负荷。
例如,区域负荷控制信息中记录有区域A整体可投切负荷为100,节点服务器a1根据区域A整体可投切负荷为100确定出第一可投切负荷为60,之后从节点服务器a2处获得a2计算得到的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为50;因此,a1将第一可投切负荷60进行修正,修正后的第二可投切负荷为50;区域A内的两个节点服务器a1,a2分别负责50单位的可投切负荷任务,满足区域负荷控制信息对应的区域整体负荷。
本实施例通过从其他节点服务器处获取到的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信息,结合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确定出的区域负荷控制信息,确定出节点服务自身对应的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信息,区域内各个节点服务器相互提供数据共同计算,释放了大量带宽,降低了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数据储存、处理的压力,极大提高了用电负荷投切控制的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上述步骤41,根据区域负荷控制信息确定出与用电终端对应的第一可投切负荷,包括:
步骤51,从历史负荷曲线中确定出与实际负荷曲线相匹配的历史负荷曲线段;
步骤52,根据历史负荷曲线段,确定出预设时间内与用电终端对应的负荷变化值;
步骤53,根据负荷变化值确定出与用电终端对应的第一可投切负荷。
具体地,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中保存有与用电终端对应的历史负荷曲线,在生成区域负荷控制信息时会将用电终端匹配的历史负荷曲线段包含在其中发送至节点服务器。例如根据实时的负荷变化情况确定出当前负荷的变化特征,根据得到的特征从历史负荷曲线中搜索具有相似特征匹配度最佳的历史负荷曲线段。根据该曲线段之后曲线的走势判断得到预设时间内与用电终端对应的负荷变化值,进一步得到第一可投切负荷。
本实施例由于负荷变化通常是具有一定规律的,因此可以通过与实际负荷曲线相匹配的历史负荷曲线段确定预设时间内与用电终端对应的负荷变化值,以提高第一可投切负荷确定的准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上述步骤42,根据目标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对第一可投切负荷进行修正处理,得到第二可投切负荷,包括:
步骤61,根据区域可投切负荷以及目标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确定出第一可投切负荷的负荷修正量;
步骤62,根据负荷修正量对第一可投切负荷进行修正处理,得到第二可投切负荷。
具体地,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发送的区域负荷控制信息中还包括区域可投切负荷。节点服务器根据该区域可投切负荷确定出自身大致可投切的数值范围,之后从其他节点服务器处获取目标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信息,对得到的第一可投切负荷进行修正处理;修正的具体步骤是先得到第一可投切负荷的负荷修正量,再根据负荷修正量与第一可投切负荷进行运算,根据实际情况可能是加,也可能是减,还可以是根据节点服务器或用电终端的权重进行计算等。对第一可投切负荷进行修正处理后得到的即是第二可投切负荷。
本实施例通过目标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对第一可投切负荷进行修正处理,得到第二可投切负荷,提高了节点服务器确定用电终端对应的可投切负荷的准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24,根据可投切负荷对用电终端进行投切控制,包括:根据可投切负荷生成对应的投切控制指令;将投切控制指令发送至用电终端;用电终端用于执行与投切控制指令对应的投切操作。
具体地,节点服务器可以根据可投切负荷生成相应的投切控制指令,投切控制指令应满足用电终端的信息接口要求,能够被用电终端正常识别及处理。将投切控制指令发送至用电终端后,用电终端即可根据投切控制指令内规定的投切时间、投切方式等要求下执行相应的投切操作。
本实施例通过生成对应的投切控制指令的形式,将用电终端需要执行的投切操作送达,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无需对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进行直接的计算,极大提高了用电负荷投切控制的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24,在根据可投切负荷对用电终端进行投切控制之后,还包括:获取用电终端返回的投切控制结果;投切控制结果中包含用电终端产生的负荷数据;根据投切控制结果中的负荷数据,确定与用电终端对应的实际负荷信息。
具体地,用电终端在执行相应的投切操作后,可以向节点服务器返回执行投切操作的结果,投切控制结果中可以包含有用电终端产生的负荷数据;节点服务区接收到用电终端发送的投切控制结果后,获取到其中的负荷数据,进一步确定与用电终端对应的实际负荷信息,形成数据的循环处理。节点服务器无需再发起从用电终端处获取负荷数据的相应流程,减少了与用电终端之间的交互次数以及交互频度。
若一段时间内未接收到投切控制结果或者投切控制结果为投切失败,则可重新将投切控制指令发送至用电终端进行重试处理,超过一定重试次数后识别为异常情况,生成预警信息发送至相应的终端设备提醒人员进行进一步排查处理。
本实施例通过用电终端返回的投切控制结果,使节点服务器获知投切控制指令执行的情况。投切控制结果中携带有负荷数据,无需节点服务器另行获取,节省了网络带宽,降低了服务器数据储存、处理的压力;极大提高了用电负荷投切控制的效率。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6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6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提供了一种用电负荷投切控制装置,包括:负荷信息获取模块71、负荷信息发送模块72、可投切负荷确定模块73以及用电终端投切控制模块74,其中:
负荷信息获取模块71,用于获取用电终端的实际负荷信息;
负荷信息发送模块72,用于将实际负荷信息发送至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接收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基于实际负荷信息返回的区域负荷控制信息以及目标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信息;目标用电终端为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对应的控制区域内的其他用电终端;
可投切负荷确定模块73,用于根据区域负荷控制信息以及目标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信息,确定出与用电终端对应的可投切负荷信息;
用电终端投切控制模块74,用于根据可投切负荷信息对用电终端进行投切控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负荷信息获取模块71还用于集用电终端产生的负荷数据;根据负荷数据生成实际负荷曲线;根据实际负荷曲线生成与用电终端对应的实际负荷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投切负荷确定模块73还用于根据区域负荷控制信息确定出与用电终端对应的第一可投切负荷;根据目标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对第一可投切负荷进行修正处理,得到第二可投切负荷;将第二可投切负荷作为与用电终端对应的可投切负荷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投切负荷确定模块73还用于从历史负荷曲线中确定出与实际负荷曲线相匹配的历史负荷曲线段;根据历史负荷曲线段,确定出预设时间内与用电终端对应的负荷变化值;根据负荷变化值确定出与用电终端对应的第一可投切负荷。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投切负荷确定模块73还用于根据区域可投切负荷以及目标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确定出第一可投切负荷的负荷修正量;根据负荷修正量对第一可投切负荷进行修正处理,得到第二可投切负荷。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电终端投切控制模块74还用于根据可投切负荷生成对应的投切控制指令;将投切控制指令发送至用电终端;用电终端用于执行与投切控制指令对应的投切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电负荷投切控制装置还包括投切控制结果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电终端返回的投切控制结果;投切控制结果中包含用电终端产生的负荷数据;根据投切控制结果中的负荷数据,确定与用电终端对应的实际负荷信息。
关于用电负荷投切控制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用电负荷投切控制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用电负荷投切控制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8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用电负荷投切控制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用电负荷投切控制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用电终端的实际负荷信息;
将实际负荷信息发送至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接收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基于实际负荷信息返回的区域负荷控制信息以及目标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信息;目标用电终端为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对应的控制区域内的其他用电终端;
根据区域负荷控制信息以及目标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信息,确定出与用电终端对应的可投切负荷信息;
根据可投切负荷信息对用电终端进行投切控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采集用电终端产生的负荷数据;根据负荷数据生成实际负荷曲线;根据实际负荷曲线生成与用电终端对应的实际负荷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区域负荷控制信息确定出与用电终端对应的第一可投切负荷;根据目标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对第一可投切负荷进行修正处理,得到第二可投切负荷;将第二可投切负荷作为与用电终端对应的可投切负荷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从历史负荷曲线中确定出与实际负荷曲线相匹配的历史负荷曲线段;根据历史负荷曲线段,确定出预设时间内与用电终端对应的负荷变化值;根据负荷变化值确定出与用电终端对应的第一可投切负荷。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区域可投切负荷以及目标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确定出第一可投切负荷的负荷修正量;根据负荷修正量对第一可投切负荷进行修正处理,得到第二可投切负荷。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可投切负荷生成对应的投切控制指令;将投切控制指令发送至用电终端;用电终端用于执行与投切控制指令对应的投切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获取用电终端返回的投切控制结果;投切控制结果中包含用电终端产生的负荷数据;根据投切控制结果中的负荷数据,确定与用电终端对应的实际负荷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用电终端的实际负荷信息;
将实际负荷信息发送至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接收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基于实际负荷信息返回的区域负荷控制信息以及目标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信息;目标用电终端为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对应的控制区域内的其他用电终端;
根据区域负荷控制信息以及目标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信息,确定出与用电终端对应的可投切负荷信息;
根据可投切负荷信息对用电终端进行投切控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采集用电终端产生的负荷数据;根据负荷数据生成实际负荷曲线;根据实际负荷曲线生成与用电终端对应的实际负荷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区域负荷控制信息确定出与用电终端对应的第一可投切负荷;根据目标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对第一可投切负荷进行修正处理,得到第二可投切负荷;将第二可投切负荷作为与用电终端对应的可投切负荷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从历史负荷曲线中确定出与实际负荷曲线相匹配的历史负荷曲线段;根据历史负荷曲线段,确定出预设时间内与用电终端对应的负荷变化值;根据负荷变化值确定出与用电终端对应的第一可投切负荷。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区域可投切负荷以及目标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确定出第一可投切负荷的负荷修正量;根据负荷修正量对第一可投切负荷进行修正处理,得到第二可投切负荷。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可投切负荷生成对应的投切控制指令;将投切控制指令发送至用电终端;用电终端用于执行与投切控制指令对应的投切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获取用电终端返回的投切控制结果;投切控制结果中包含用电终端产生的负荷数据;根据投切控制结果中的负荷数据,确定与用电终端对应的实际负荷信息。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上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用电负荷投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用电终端的实际负荷信息;
将所述实际负荷信息发送至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接收所述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基于所述实际负荷信息返回的区域负荷控制信息以及目标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信息;所述目标用电终端为所述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对应的控制区域内的其他用电终端;
根据所述区域负荷控制信息以及所述目标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信息,确定出与所述用电终端对应的可投切负荷信息;
根据所述可投切负荷信息对所述用电终端进行投切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用电终端的实际负荷信息,包括:
采集所述用电终端产生的负荷数据;
根据所述负荷数据生成实际负荷曲线;
根据所述实际负荷曲线生成与所述用电终端对应的实际负荷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区域负荷控制信息以及所述目标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信息,确定出与所述用电终端对应的可投切负荷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区域负荷控制信息确定出与所述用电终端对应的第一可投切负荷;
根据所述目标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对所述第一可投切负荷进行修正处理,得到第二可投切负荷;
将所述第二可投切负荷作为与所述用电终端对应的可投切负荷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负荷控制信息中包括与所述用电终端对应的历史负荷曲线;
根据所述区域负荷控制信息确定出与所述用电终端对应的第一可投切负荷,包括:
从所述历史负荷曲线中确定出与所述实际负荷曲线相匹配的历史负荷曲线段;
根据所述历史负荷曲线段,确定出预设时间内与所述用电终端对应的负荷变化值;
根据所述负荷变化值确定出与所述用电终端对应的第一可投切负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负荷控制信息中还包括区域可投切负荷;
根据所述目标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对所述第一可投切负荷进行修正处理,得到第二可投切负荷,包括:
根据所述区域可投切负荷以及目标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确定出所述第一可投切负荷的负荷修正量;
根据所述负荷修正量对所述第一可投切负荷进行修正处理,得到第二可投切负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可投切负荷对所述用电终端进行投切控制,包括:
根据所述可投切负荷生成对应的投切控制指令;
将所述投切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用电终端;所述用电终端用于执行与所述投切控制指令对应的投切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可投切负荷对所述用电终端进行投切控制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用电终端返回的投切控制结果;所述投切控制结果中包含所述用电终端产生的负荷数据;
根据所述投切控制结果中的所述负荷数据,确定与所述用电终端对应的实际负荷信息。
8.一种用电负荷投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负荷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电终端的实际负荷信息;
负荷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实际负荷信息发送至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接收所述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基于所述实际负荷信息返回的区域负荷控制信息以及目标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信息;所述目标用电终端为所述区域负荷控制服务器对应的控制区域内的其他用电终端;
可投切负荷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区域负荷控制信息以及所述目标用电终端的可投切负荷信息,确定出与所述用电终端对应的可投切负荷信息;
用电终端投切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可投切负荷信息对所述用电终端进行投切控制。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010656117.0A 2020-07-09 2020-07-09 用电负荷投切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8173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56117.0A CN111817307B (zh) 2020-07-09 2020-07-09 用电负荷投切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56117.0A CN111817307B (zh) 2020-07-09 2020-07-09 用电负荷投切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17307A true CN111817307A (zh) 2020-10-23
CN111817307B CN111817307B (zh) 2022-07-26

Family

ID=72842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56117.0A Active CN111817307B (zh) 2020-07-09 2020-07-09 用电负荷投切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1730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817899U (zh) * 2012-08-23 2013-03-20 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有序用电精确化管理装置
CN104201693A (zh) * 2014-09-03 2014-12-10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功率因数区间动态整定的配电线路无功优化控制方法
CN108539750A (zh) * 2018-05-17 2018-09-14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稳控技术的精准负荷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0676845A (zh) * 2019-10-10 2020-01-10 成都华茂能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负荷调节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1049152A (zh) * 2019-12-31 2020-04-21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在线预决策的精准负荷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817899U (zh) * 2012-08-23 2013-03-20 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有序用电精确化管理装置
CN104201693A (zh) * 2014-09-03 2014-12-10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功率因数区间动态整定的配电线路无功优化控制方法
CN108539750A (zh) * 2018-05-17 2018-09-14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稳控技术的精准负荷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0676845A (zh) * 2019-10-10 2020-01-10 成都华茂能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负荷调节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1049152A (zh) * 2019-12-31 2020-04-21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在线预决策的精准负荷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17307B (zh) 2022-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0013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monitoring data collection policy for terminal device
CN109218355B (zh) 负载均衡引擎,客户端,分布式计算系统以及负载均衡方法
US11022652B2 (en) Distributed cloud based battery monitoring system
CN109981744B (zh) 数据的分发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801331B (zh) 利用虚拟容量和优选位置实时调度进行计算负载的整形
WO2023125637A1 (zh) 充电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016923A (zh) 基于边缘网关的物联网数据智能处理方法
CN113885794B (zh) 基于多云存储的数据访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CN108667135B (zh) 实现电力调度的方法和装置
CN111008909A (zh) 储能系统的防逆流保护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817307B (zh) 用电负荷投切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521905A (zh) 发电设备筛选方法及相关装置
US10599204B1 (en) Performance efficiency monitoring system
EP3125118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of database in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CN116526678A (zh) 一种智算中心电源弹性调度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613626B (zh) 备调系统运行状态的监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5269176A (zh) 任务分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产品
CN114139800A (zh) 一种大规模异构电力系统管理方法及电力系统
CN115048186A (zh) 业务容器的扩缩容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599620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3392131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13759210A (zh) 配电房状态监测系统和配电房监测数据传输方法
CN115276762B (zh) 卫星网络的连接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11265B (zh) 基于风险预测的电网监控系统前置服务通道动态调整方法
CN111381959A (zh) 扩容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