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59210A - 配电房状态监测系统和配电房监测数据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配电房状态监测系统和配电房监测数据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59210A
CN113759210A CN202110826574.4A CN202110826574A CN113759210A CN 113759210 A CN113759210 A CN 113759210A CN 202110826574 A CN202110826574 A CN 202110826574A CN 113759210 A CN113759210 A CN 1137592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acquisition
power distribution
acquisition terminal
distribution room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2657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59210B (zh
Inventor
吕启深
吴非
向真
李艳
章彬
薛荣
谌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2657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592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592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592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592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592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08Locating faults in cables, transmission lines, or networks
    • G01R31/081Locating faults in cables, transmission lines, or networks according to type of conductors
    • G01R31/086Locating faults in cables, transmission lines, or networks according to type of conductors in power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networks, i.e. with interconnected conducto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08Locating faults in cables, transmission lines, or networks
    • G01R31/088Aspects of digital compu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配电房状态监测系统和配电房监测数据传输方法。配电房状态监测系统包括:边缘计算终端、网关设备以及至少一个数据采集终端;数据采集终端获取与网关设备之间的网关通信距离参数,当根据网关通信距离参数确定与网关设备的通信距离处于距离范围内时,将采集的配电房监测数据发送至网关设备;网关设备,用于在接收到各数据采集终端发送的配电房监测数据后,将各配电房监测数据发送至边缘计算终端;边缘计算终端,用于接收网关设备发送的各配电房监测数据,并根据配电房数据处理策略,对各配电房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获得配电房的状态监测结果。采用本方法能够提高配电网电力数据的处理效率。

Description

配电房状态监测系统和配电房监测数据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电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配电房状态监测系统和配电房监测数据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通过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电力系统各环节的人机交互,从而使得电力系统具有状态全面感知、信息高效处理、应用便捷灵活的特点。
其中,为了对配电房进行实时监控,现有技术中,通过在配电房中设置数据采集终端采集配电房中的电力数据,并将采集的电力数据直接上传至云端计算平台进行分析处理,反馈相应的处理结果。然而随着电力终端数量的剧增,配电网中的电力数据呈线性增长,一方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会造成较长的网络延迟,另一方面,云端计算平台也很难匹配爆炸式增长的底层数据,从而使得在处理配电房电力数据时效率低,最终导致用户无法及时获取配电房的状态。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配电网电力数据处理效率的配电房状态监测系统和配电房状态数据传输方法。
一种配电房状态监测系统,所述配电房状态监测系统包括:边缘计算终端、网关设备以及至少一个数据采集终端;
所述数据采集终端获取与所述网关设备之间的网关通信距离参数,当根据所述网关通信距离参数确定与所述网关设备的通信距离处于距离范围内时,将采集的配电房监测数据发送至所述网关设备;
所述网关设备,用于在接收到各所述数据采集终端发送的配电房监测数据后,将各所述配电房监测数据发送至所述边缘计算终端;
所述边缘计算终端,用于接收所述网关设备发送的各所述配电房监测数据,
并根据配电房数据处理策略,对各所述配电房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获得配电房的状态监测结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采集终端,还用于在根据所述网关通信距离参数确定与所述网关设备的通信距离处于所述距离范围之外时,获取各相邻数据采集终端中的目标数据采集终端,所述相邻数据终端为在该数据采集终端的通信距离范围内的其它数据采集终端,将该数据采集终端采集的状态监测数据通过所述目标数据采集终端发送至所述网关设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采集终端,获取各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的相邻状态参数,并根据该数据采集终端的本体状态参数以及各所述相邻状态参数,确定目标传输适应参数,将目标传输适应参数对应的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确定为目标数据采集终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采集终端,根据所述本体状态参数以及各所述相邻状态参数,计算各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的传输适应参数,根据各所述传输适应参数确定目标传输适应参数,所述本体状态参数包括该数据采集终端的直接通信半径、通信延迟参数以及相邻通信距离参数,所述相邻通信距离参数为该数据采集终端与各所述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的通信距离;所述相邻状态参数包括各所述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的直接通信半径、剩余能量百分比、标识信息、数量信息以及网关通信距离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数量信息为各所述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的通信距离范围内的其它数据采集终端的数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采集终端,还用于当各所述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的传输适应参数均为零时,输出报警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边缘计算终端包括:通讯模块、数据存储模块以及处理模块;
所述通讯模块,用于与所述网关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所述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配电房数据处理策略、各所述配电房监测数据和所述配电房的状态监测结果;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从所述数据存储模块中获取各所述配电房监测数据以及配电房数据处理策略,根据所述数据处理策略对各所述配电房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获得配电房的状态监测结果,并将所述配电房的状态监测结果输出至所述数据存储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配电房的状态监测结果,向所述配电房中的设备发出对应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控制对应的配电房中的设备的工作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边缘计算终端,还用于在所述配电房的状态监测结果为异常时,实时输出所述配电房的监测参数,所述配电房的监测参数包括:异常的状态监测结果对应的配电房监测数据;并在预定时间周期内不存在异常的状态监测结果时,在达到所述预定时间周期的周期结束时间点时,实时输出所述配电房的监测参数,所述配电房的监测参数包括:所述预定时间周期内的所述配电房的状态监测结果、以及所述配电房监测数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配电房状态监测系统还包括:云管理平台;
所述云管理平台,用于接收配电房的监测参数,并对所述配电房的监测参数进行可视化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云管理平台包括数据管理模块和可视化管理模块;
所述数据管理模块,用于对所述配电房的监测参数进行分类存储管理;
所述可视化模块,用于将所述配电房的监测参数进行可视化展示。
一种配电房监测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与网关设备之间的网关通信距离参数;
当根据所述网关通信距离参数确定与所述网关设备的通信距离处于距离范围内时,将采集的数据发送至所述网关设备;
当根据所述网关通信距离参数确定与所述网关设备的通信距离处于所述距离范围之外时,获取各相邻数据采集终端中的目标数据采集终端,所述相邻数据终端为在该数据采集终端的通信距离范围内的其它数据采集终端,将该数据采集终端采集的状态监测数据通过所述目标数据采集终端发送至所述网关设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各相邻数据采集终端中的目标数据采集终端,包括:
获取各所述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的相邻状态参数,并根据该数据采集终端的本体状态参数和各所述相邻状态参数,确定目标传输适应参数,将所述目标传输适应参数对应的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确定为目标数据采集终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该数据采集终端的本体状态参数和各所述相邻状态参数,确定目标传输适应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本体状态参数以及各所述相邻状态参数,计算各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的传输适应参数;
根据各所述传输适应参数确定目标传输适应参数,所述本体状态参数包括该数据采集终端的直接通信半径、通信延迟参数以及相邻通信距离参数,所述相邻通信距离参数为该数据采集终端与各所述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的通信距离;所述相邻状态参数包括各所述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的直接通信半径、剩余能量百分比、标识信息、数量信息以及网关通信距离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数量信息为各所述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的通信距离范围内的其它数据采集终端的数量。
上述配电房状态监测系统,包括:边缘计算终端、网关设备以及至少一个数据采集终端,其中,数据采集终端通过获取与网关设备之间的网关通信距离参数,从而当根据网关通信距离参数确定与网关设备的通信距离处于距离范围内时,将采集的配电房监测数据发送至网关设备,由网关设备在接收到各数据采集终端发送的配电房监测数据后,将各配电房监测数据发送至边缘计算终端;边缘计算终端接收网关设备发送的各配电房监测数据,并根据配电房数据处理策略,对各配电房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获得配电房的状态监测结果。数据采集终端将与网关设备之间的网关通信距离参数作为是否将配电房监测数据发送至网关设备的判断条件,并通过网关设备将配电房监测数据输出至边缘计算终端进行处理,从而可以提高配电房的电力数据的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配电房监测系统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配电房监测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配电房监测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配电房监测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配电房监测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配电房状态监测系统,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配电房监测系统可以应用于电力系统中的各配电房区域中。其中,该应用环境可以涉及到数据采集终端200、网关设备300以及边缘计算终端400,其中,根据配电房的实际情况,数据采集终端200可以包括数据采集终端1、数据采集终端2…等,数据采集终端1、数据采集终端2可以设置在配电房区域中相应的位置,从而可以对配电房区域的各种状态进行全面监测,例如对配电房电气设备的状态监测、环境安防监测、以及电能量监测等,边缘计算终端400可以为设置于配电房本地的智能终端,如基于RISC-V(指令集)架构的智能终端设备。
具体的,数据采集终端200获取与网关设备300之间的网关通信距离参数,当根据网关通信距离参数确定与网关设备300的通信距离处于距离范围内时,将采集的配电房监测数据发送至网关设备300。网关设备300,用于在接收到各数据采集终端200发送的配电房监测数据后,将各配电房监测数据发送至边缘计算终端400;边缘计算终端400,用于接收网关设备300发送的各配电房监测数据,并根据配电房数据处理策略,对各配电房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获得配电房的状态监测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配电房状态监测系统,以该系统应用于图1中的配电房监测区域为例进行说明,包括数据采集终端200、网关设备300和边缘计算终端400,其中:
数据采集终端200获取与网关设备300之间的网关通信距离参数,当根据网关通信距离参数确定与网关设备300的通信距离处于距离范围内时,将采集的配电房监测数据发送至网关设备300。
网关设备300,用于在接收到各数据采集终端200发送的配电房监测数据后,将各配电房监测数据发送至边缘计算终端400。
边缘计算终端400,用于接收网关设备300发送的各配电房监测数据,并根据配电房数据处理策略,对各配电房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获得配电房的状态监测结果。
其中,网关通信距离参数是指数据采集终端200与网关设备300之间的通信距离,配电房监测数据是指由数据采集终端采集的与配电房相关的数据,例如,配电房监测数据可以为配电房中的温度、配电房中的电压等,配电房数据处理策略是指预先设定的,可以对各不同的配电房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的处理策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设置于配电房区域的数据采集终端200可以与网关设备300之间构成数据传输的自组网,数据采集终端200可以作为自组网中的子节点,子节点可以通过直接传输或者间接传输的方式将采集到的配电房监测数据传输到网关设备30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个配电房区域中,数据采集终端200可以包括数据采集终端1、数据采集终端2以及数据采集终端3,数据采集终端1可以作为自组网中的子节点1,数据采集终端2可以作为自组网中的子节点2,数据采集终端3可以作为自组网中的子节点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数据采集终端1、数据采集终端2以及数据采集终端3可以通过自身的定位信息和网关设备300的定位信息获取自身与网关设备300之间的网关通信距离参数,若根据数据采集终端1、数据采集终端2以及数据采集终端3与网关设备300之间的网关通信距离参数确定与网关设备300的通信距离处于距离范围内时,则可以将采集的配电房监测数据直接发送至网关设备300。从而可以使得数据终端200可以将采集的数据发送至网关设备30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网关设备300在接收到各数据采集终端的配电房监测数据后,将各配电房监测数据发送至边缘计算终端400。从而可以统一将配电房监测数据传输至边缘计算终端400,有助于降低数据传输过程中的能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数据采集终端200,还用于在根据网关通信距离参数确定与网关设备300的通信距离处于距离范围之外时,获取各相邻数据采集终端中的目标数据采集终端,相邻数据终端为在该数据采集终端的通信距离范围内的其它数据采集终端,将该数据采集终端采集的状态监测数据通过目标数据采集终端发送至网关设备300。
其中,数据采集终端200包括数据采集终端1、数据采集终端2以及数据采集终端3,若根据数据采集终端1与网关设备300之间的通信距离参数确定数据采集终端1与网关设备300的通信距离处于距离范围外时,则可以获取数据采集终端1的各相邻数据采集终端中的目标数据采集终端,将数据采集终端1采集的状态监测数据通过目标数据采集终端发送至网关设备300。从而可以使得数据终端200可以将采集的数据间接发送至网关设备30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数据采集终端200,获取各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的相邻状态参数,并根据该数据采集终端的本体状态参数以及各相邻状态参数,确定目标传输适应参数,将目标传输适应参数对应的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确定为目标数据采集终端。
本体状态参数是与数据采集终端本体属性相关的参数,相邻状态参数是指将任意一个数据采集终端作为基准时,其相邻的数据采集终端的属性相关的参数,目标传输适应参数从传输适应参数中选取,其中,传输适应参数是指可以表征各相邻数据采集终端传输适应程度的参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数据采集终端包括数据采集终端1、数据采集终端2、数据采集终端3以及数据采集终端4,数据采集终端1与网关设备300的通信距离处于距离范围外,其相邻数据采集终端可以为数据采集终端2和数据采集终端3,通过获取数据采集终端2的相邻状态参数、数据采集终端3的相邻状态参数,将数据采集终端1的本体状态参数分别与数据采集终端2的相邻状态参数、数据采集终端3的相邻状态参数做运算,可以确定目标传输适应参数,从而将目标传输适应参数对应的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确定为目标数据采集终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数据采集终端,根据所述本体状态参数以及各所述相邻状态参数,计算各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的传输适应参数,根据各所述传输适应参数确定目标传输适应参数,所述本体状态参数包括该数据采集终端的直接通信半径、本体通信延迟参数以及相邻通信距离参数,所述相邻通信距离参数为该数据采集终端与各所述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的通信距离;所述相邻状态参数包括各所述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的直接通信半径、剩余能量百分比、标识信息、数量信息、相邻通信延迟参数以及网关通信距离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数量信息为各所述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的通信距离范围内的其它数据采集终端的数量。
其中,根据本体状态参数和相邻状态参数,可以计算得到各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的传输适应参数,从而从各传输适应参数中选取目标传输适应参数。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可以选择本体状态参数和相邻状态参数中所有的参数进行计算,也可以选择本体状态参数和相邻状态参数中的部分参数进行计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下述公式计算传输适应参数:
Figure BDA0003173829310000081
其中,Y(i)可以表示为第i个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的传输适应参数,其中,i可以为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的标识信息,d′(i)表示第i个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的直接通信半径,E(i)表示第i个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的剩余能量百分比,
Figure BDA0003173829310000082
表示该数据采集终端的各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的剩余能量百分比平均值,
Figure BDA0003173829310000083
表示第i个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的网关通信距离参数,α(i)为第i个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的空间调节因子,其取值范围α(i)∈[0,1],α(i)的取值大小与第i个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的数量信息有关,其中,数量信息是指第i个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的直接通信半径范围内的数据采集终端的数量,当第i个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的直接通信半径范围内的数据采集终端的数量越多,α(i)的的取值越大,例如,当第i个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的直接通信范围内的其它数据采集终端的数量为1时,即第i个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的直接通信半径范围内仅有当前计算间接传输适应值的数据采集终端,则α(i)的取值可以为0,当第i个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的直接通信范围内的其它数据采集终端的数量大于1时,
Figure BDA0003173829310000091
其中,n(i)表示各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的数量信息,N表示第i个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的直接通信范围内所有数据采集终端的数量,β表示设定的能量比重调节因子。
d′(Δ)表示该数据采集终端的直接通信半径,d(i,Δ)表示该数据采集终端与第i个相邻数据采集终端之间的相邻通信距离参数,F(t(i,Δ),t′)表示时延判断参数,其中,t(i,Δ)表示该数据采集终端与第i个相邻数据采集终端之间的本体通信延迟参数,t'表示设定的延迟阈值,如果t(i,Δ)>t′,则F(t(i,Δ),t′)=0,否则F(t(i,Δ),t′)=1。从而通过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得到传输适应参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数据采集终端,还用于当各所述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的传输适应参数均为零时,输出报警信息。
其中,当计算出的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的传输适应参数均为零时,则可以表示该数据采集终端的相邻数据采集终端均不能作为目标采集终端,可以通过输出报警信息,提醒相关人员作相应调整,以确保配电网监测数据可以及时输出到网关设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边缘计算终端包括:通讯模块、数据存储模块以及处理模块;
所述通讯模块,用于与所述网关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所述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配电房数据处理策略、各所述配电房监测数据和所述配电房的状态监测结果;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从所述数据存储模块中获取各所述配电房监测数据以及配电房数据处理策略,根据所述数据处理策略对各所述配电房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获得配电房的状态监测结果,并将所述配电房的状态监测结果输出至所述数据存储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3所示,边缘计算终端400包括通讯模块302、数据存储模块304以及处理模块306,其中,通讯模块302,用于与网关设备建立通信连接,数据存储模块304,用于存储配电房数据处理策略、各配电房监测数据和配电房的状态监测结果,处理模块306,用于从数据存储模块304中获取各配电房监测数据以及配电房数据处理策略,根据数据处理策略对各配电房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获得配电房的状态监测结果,并将配电房的状态监测结果输出至所述数据存储模块30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边缘计算终端400可以为基于RISC-V(指令集)架构的智能终端设备,通过在配电房本地设置边缘计算模块400,可以基于RISC-V架构的处理单元实现相关运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配电房的状态监测结果,向所述配电房中的设备发出对应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控制对应的配电房中的设备的工作状态。
其中,处理模块还可以根据配电房的状态监测结果,向配电房中的设备发出对应的控制指令,控制指令用于控制对应的配电房中的设备的工作状态,例如,当配电房监测数据为温度数据时,若根据温度数据确定配电房的温度过高,则可以控制温度调控设备的工作状态,使得配电房的温度在设定的范围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边缘计算终端,还用于在所述配电房的状态监测结果为异常时,实时输出所述配电房的监测参数,所述配电房的监测参数包括:异常的状态监测结果对应的配电房监测数据;并在预定时间周期内不存在异常的状态监测结果时,在达到所述预定时间周期的周期结束时间点时,实时输出所述配电房的监测参数,所述配电房的监测参数包括:所述预定时间周期内的所述配电房的状态监测结果、以及所述配电房监测数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配电房的状态监测结果为异常时,边缘计算终端可以实时输出配电房的监测参数,此时的配电房的监测参数包括:异常的状态监测结果对应的配电房监测数据,从而使得相关人员可以针对配电房监测数据做出相应的异常分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预定时间周期是指预先设定的输出配电房的监测参数的时间,预定时间周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可以设置为1天,也可以设置为一个星期等,当在预定时间周期内不存在异常的状态监测结果时,在达到预定时间周期的周期结束时间点时,实时输出配电房的监测参数,配电房的监测参数包括:预定时间周期内的所述配电房的状态监测结果、以及配电房监测数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配电房状态监测系统还包括:云管理平台;
所述云管理平台,用于接收配电房的监测参数,并对所述配电房的监测参数进行可视化处理。
其中,云管理平台可以对配电房的监测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从而便于用户对配电房的相关数据进行查阅、分析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云管理平台包括数据管理模块和可视化管理模块;
所述数据管理模块,用于对所述配电房的监测参数进行分类存储管理;
所述可视化模块,用于将所述配电房的监测参数进行可视化展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数据管理模块可以对接收到配电房的监测参数进行分类存储管理,从而可以实现配电房的监测数据的统一存储管理,能够有助于建立配电房的监测数据库,为后续的智能电网大数据分析及参考提供依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可视化模块可以对接收到的配电房的监测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用户通过管理终端登录云管理平台后,能够通过可视化模块监控配电房的实时状态监测情况,有助于提高针对配电房状态监测管理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提供了一种配电房监测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2,获取与网关设备之间的网关通信距离参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数据采集终端可以通过自身的定位信息、网关设备的定位信息,获取与网关设备之间的网关通信距离参数。
步骤S404,当根据所述网关通信距离参数确定与所述网关设备的通信距离处于距离范围内时,将采集的数据发送至所述网关设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数据采集终端根据获取的网关通信距离参数,确定与网关设备的通信距离处于距离范围内时,则可以将采集的数据发送至网关设备,其中,数据采集终端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多个。
步骤S406,当根据所述网关通信距离参数确定与所述网关设备的通信距离处于所述距离范围之外时,获取各相邻数据采集终端中的目标数据采集终端,所述相邻数据终端为在该数据采集终端的通信距离范围内的其它数据采集终端,将该数据采集终端采集的状态监测数据通过所述目标数据采集终端发送至所述网关设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配电网的区域中包括:数据采集终端1、数据采集终端2以及数据采集终端3,若根据数据采集终端1与网关设备之间的通信距离参数确定数据采集终端1与网关设备的通信距离处于距离范围外时,则可以获取数据采集终端1的各相邻数据采集终端中的目标数据采集终端,将数据采集终端1采集的状态监测数据通过目标数据采集终端发送至网关设备。从而可以使得数据终端可以将采集的数据间接发送至网关设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各相邻数据采集终端中的目标数据采集终端,包括:
获取各所述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的相邻状态参数,并根据该数据采集终端的本体状态参数和各所述相邻状态参数,确定目标传输适应参数,将所述目标传输适应参数对应的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确定为目标数据采集终端。
本体状态参数是与数据采集终端本体属性相关的参数,相邻状态参数是指将任意一个数据采集终端作为基准时,其相邻的数据采集终端的属性相关的参数,目标传输适应参数从传输适应参数中选取,其中,传输适应参数是指可以表征各相邻数据采集终端传输适应程度的参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数据采集终端包括数据采集终端1、数据采集终端2、数据采集终端3以及数据采集终端4,数据采集终端1与网关设备的通信距离处于距离范围外,其相邻数据采集终端可以为数据采集终端2和数据采集终端3,通过获取数据采集终端2的相邻状态参数、数据采集终端3的相邻状态参数,将数据采集终端1的本体状态参数分别与数据采集终端2的相邻状态参数、数据采集终端3的相邻状态参数做运算,可以确定目标传输适应参数,从而将目标传输适应参数对应的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确定为目标数据采集终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该数据采集终端的本体状态参数和各所述相邻状态参数,确定目标传输适应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本体状态参数以及各所述相邻状态参数,计算各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的传输适应参数;
根据各所述传输适应参数确定目标传输适应参数,所述本体状态参数包括该数据采集终端的直接通信半径、通信延迟参数以及相邻通信距离参数,所述相邻通信距离参数为该数据采集终端与各所述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的通信距离;所述相邻状态参数包括各所述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的直接通信半径、剩余能量百分比、标识信息、数量信息以及网关通信距离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数量信息为各所述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的通信距离范围内的其它数据采集终端的数量。
其中,根据本体状态参数和相邻状态参数,可以计算得到各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的传输适应参数,从而从各传输适应参数中选取目标传输适应参数。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可以选择本体状态参数和相邻状态参数中所有的参数进行计算,也可以选择本体状态参数和相邻状态参数中的部分参数进行计算。
上述配电房监测数据传输方法,通过获取与网关设备之间的网关通信距离参数;当根据网关通信距离参数确定与所述网关设备的通信距离处于距离范围内时,将采集的数据发送至网关设备;当根据网关通信距离参数确定与网关设备的通信距离处于距离范围之外时,获取各相邻数据采集终端中的目标数据采集终端,相邻数据终端为在该数据采集终端的通信距离范围内的其它数据采集终端,将该数据采集终端采集的状态监测数据通过目标数据采集终端发送至所述网关设备。从而通过上述方法可以降低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整体能耗,进一步提高配电房状态监测系统的性能。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4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4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提供了一种配电房监测数据传输装置,包括:配电房监测数据获取模块和配电房监测数据发送模块,其中:
配电房监测数据获取模块502,用于获取与网关设备之间的网关通信距离参数。
配电房监测数据发送模块504,用于当根据所述网关通信距离参数确定与所述网关设备的通信距离处于距离范围内时,将采集的数据发送至所述网关设备,以及当根据所述网关通信距离参数确定与所述网关设备的通信距离处于所述距离范围之外时,获取各相邻数据采集终端中的目标数据采集终端,所述相邻数据终端为在该数据采集终端的通信距离范围内的其它数据采集终端,将该数据采集终端采集的状态监测数据通过所述目标数据采集终端发送至所述网关设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配电房监测数据发送模块,用于获取各所述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的相邻状态参数,并根据该数据采集终端的本体状态参数和各所述相邻状态参数,确定目标传输适应参数,将所述目标传输适应参数对应的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确定为目标数据采集终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配电房监测数据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本体状态参数以及各所述相邻状态参数,计算各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的传输适应参数;根据各所述传输适应参数确定目标传输适应参数,所述本体状态参数包括该数据采集终端的直接通信半径、通信延迟参数以及相邻通信距离参数,所述相邻通信距离参数为该数据采集终端与各所述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的通信距离;所述相邻状态参数包括各所述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的直接通信半径、剩余能量百分比、标识信息、数量信息以及网关通信距离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数量信息为各所述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的通信距离范围内的其它数据采集终端的数量。
关于配电房监测数据传输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配电房监测数据传输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配电房监测数据传输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配电房状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房状态监测系统包括:边缘计算终端、网关设备以及至少一个数据采集终端;
所述数据采集终端获取与所述网关设备之间的网关通信距离参数,当根据所述网关通信距离参数确定与所述网关设备的通信距离处于距离范围内时,将采集的配电房监测数据发送至所述网关设备;
所述网关设备,用于在接收到各所述数据采集终端发送的配电房监测数据后,将各所述配电房监测数据发送至所述边缘计算终端;
所述边缘计算终端,用于接收所述网关设备发送的各所述配电房监测数据,并根据配电房数据处理策略,对各所述配电房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获得配电房的状态监测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房状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采集终端,还用于在根据所述网关通信距离参数确定与所述网关设备的通信距离处于所述距离范围之外时,获取各相邻数据采集终端中的目标数据采集终端,所述相邻数据终端为在该数据采集终端的通信距离范围内的其它数据采集终端,将该数据采集终端采集的状态监测数据通过所述目标数据采集终端发送至所述网关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房状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采集终端,获取各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的相邻状态参数,并根据该数据采集终端的本体状态参数以及各所述相邻状态参数,确定目标传输适应参数,将目标传输适应参数对应的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确定为目标数据采集终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电房状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采集终端,根据所述本体状态参数以及各所述相邻状态参数,计算各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的传输适应参数,根据各所述传输适应参数确定目标传输适应参数,所述本体状态参数包括该数据采集终端的直接通信半径、通信延迟参数以及相邻通信距离参数,所述相邻通信距离参数为该数据采集终端与各所述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的通信距离;所述相邻状态参数包括各所述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的直接通信半径、剩余能量百分比、标识信息、数量信息以及网关通信距离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数量信息为各所述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的通信距离范围内的其它数据采集终端的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房状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计算终端包括:通讯模块、数据存储模块以及处理模块;
所述通讯模块,用于与所述网关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所述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配电房数据处理策略、各所述配电房监测数据和所述配电房的状态监测结果;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从所述数据存储模块中获取各所述配电房监测数据以及配电房数据处理策略,根据所述数据处理策略对各所述配电房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获得配电房的状态监测结果,并将所述配电房的状态监测结果输出至所述数据存储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边缘计算终端,还用于在所述配电房的状态监测结果为异常时,实时输出所述配电房的监测参数,所述配电房的监测参数包括:异常的状态监测结果对应的配电房监测数据;并在预定时间周期内不存在异常的状态监测结果时,在达到所述预定时间周期的周期结束时间点时,实时输出所述配电房的监测参数,所述配电房的监测参数包括:所述预定时间周期内的所述配电房的状态监测结果、以及所述配电房监测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配电房状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房状态监测系统还包括:云管理平台;
所述云管理平台,用于接收配电房的监测参数,并对所述配电房的监测参数进行可视化处理。
8.一种配电房监测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与网关设备之间的网关通信距离参数;
当根据所述网关通信距离参数确定与所述网关设备的通信距离处于距离范围内时,将采集的数据发送至所述网关设备;
当根据所述网关通信距离参数确定与所述网关设备的通信距离处于所述距离范围之外时,获取各相邻数据采集终端中的目标数据采集终端,所述相邻数据终端为在该数据采集终端的通信距离范围内的其它数据采集终端,将该数据采集终端采集的状态监测数据通过所述目标数据采集终端发送至所述网关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配电房监测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各相邻数据采集终端中的目标数据采集终端,包括:
获取各所述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的相邻状态参数,并根据该数据采集终端的本体状态参数和各所述相邻状态参数,确定目标传输适应参数,将所述目标传输适应参数对应的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确定为目标数据采集终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配电房监测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该数据采集终端的本体状态参数和各所述相邻状态参数,确定目标传输适应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本体状态参数以及各所述相邻状态参数,计算各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的传输适应参数;
根据各所述传输适应参数确定目标传输适应参数,所述本体状态参数包括该数据采集终端的直接通信半径、本体通信延迟参数以及相邻通信距离参数,所述相邻通信距离参数为该数据采集终端与各所述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的通信距离;所述相邻状态参数包括各所述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的直接通信半径、剩余能量百分比、标识信息、数量信息、相邻通信延迟参数以及网关通信距离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数量信息为各所述相邻数据采集终端的通信距离范围内的其它数据采集终端的数量。
CN202110826574.4A 2021-07-21 2021-07-21 配电房状态监测系统和配电房监测数据传输方法 Active CN1137592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26574.4A CN113759210B (zh) 2021-07-21 2021-07-21 配电房状态监测系统和配电房监测数据传输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26574.4A CN113759210B (zh) 2021-07-21 2021-07-21 配电房状态监测系统和配电房监测数据传输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59210A true CN113759210A (zh) 2021-12-07
CN113759210B CN113759210B (zh) 2023-11-24

Family

ID=78787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26574.4A Active CN113759210B (zh) 2021-07-21 2021-07-21 配电房状态监测系统和配电房监测数据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5921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77565A (zh) * 2023-09-20 2023-12-22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濮阳供电公司 一种用于配电网状态监测的通信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20456A (zh) * 2018-09-06 2019-01-01 江苏佳源科技有限公司 配电设备状态智能监测系统
CN109144011A (zh) * 2018-09-25 2019-01-04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配电房管理系统
CN212519050U (zh) * 2020-05-09 2021-02-09 江苏润和智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配电站房智能管理系统
CN112526942A (zh) * 2020-11-04 2021-03-19 武汉慧联无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配电房监控运维系统及方法
CN212784888U (zh) * 2020-04-20 2021-03-23 国网浙江桐乡市供电有限公司 一种配电房全感知监测与运维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20456A (zh) * 2018-09-06 2019-01-01 江苏佳源科技有限公司 配电设备状态智能监测系统
CN109144011A (zh) * 2018-09-25 2019-01-04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配电房管理系统
CN212784888U (zh) * 2020-04-20 2021-03-23 国网浙江桐乡市供电有限公司 一种配电房全感知监测与运维系统
CN212519050U (zh) * 2020-05-09 2021-02-09 江苏润和智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配电站房智能管理系统
CN112526942A (zh) * 2020-11-04 2021-03-19 武汉慧联无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配电房监控运维系统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青岛东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77565A (zh) * 2023-09-20 2023-12-22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濮阳供电公司 一种用于配电网状态监测的通信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59210B (zh) 2023-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0013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monitoring data collection policy for terminal device
CN111741073B (zh) 基于5g通信网络的电力数据传输系统
CN115036978B (zh) 分布式光伏集群的运行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6545954B (zh) 基于物联网的通信网关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8989463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5016923A (zh) 基于边缘网关的物联网数据智能处理方法
CN113765216A (zh) 配电设备的监测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3759210A (zh) 配电房状态监测系统和配电房监测数据传输方法
CN106849064B (zh) 一种基于气象数据的区域电网负荷预测管理系统
CN113326585B (zh) 燃气锅炉的能效异常预警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0676845A (zh) 一种负荷调节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6826815A (zh) 基于电池模组的充电管理方法、能源管理器及相关介质
CN114336969B (zh) 基于虚拟电厂的储能电站集中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12564151B (zh) 一种计及隐私意识的多微网云储能优化调度方法及系统
CN114911667A (zh) 监控数据采集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US11362541B2 (en) Technologies for dynamic forecasting, aggregation, and validation
CN110987062A (zh) 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的智能计量箱预警方法及系统
CN116894568B (zh) 一种充电桩的碳排放综合管理预测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1817307B (zh) 用电负荷投切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096955B (zh) 一种分布式光伏集群运行控制系统
CN117249537B (zh) 一种基于中央空调的虚拟电厂调度与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0704406B (zh) 能源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设备
CN118114912A (zh) 一种充电设备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Melatti et al. Electricity Network Constraint Management using Individualised Demand Aware Price Policies.
CN117273659A (zh) 一种产业园区能源智慧实时感知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