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13273B - 红外触控屏的触点坐标计算方法及红外触控屏 - Google Patents

红外触控屏的触点坐标计算方法及红外触控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13273B
CN111813273B CN202010568620.0A CN202010568620A CN111813273B CN 111813273 B CN111813273 B CN 111813273B CN 202010568620 A CN202010568620 A CN 202010568620A CN 111813273 B CN111813273 B CN 1118132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units
projection
coordinate axis
coordina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6862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13273A (zh
Inventor
宫姜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onghe Innov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onghe Innov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onghe Innov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onghe Innov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6862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132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132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132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132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132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2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 G06F3/042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by interrupting or reflecting a light beam, e.g. optical touch-scree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外触控屏的触点坐标计算方法及红外触控屏。所述方法包括:获取与触点对应的多条遮挡线;得到分别发出多条遮挡线的多个红外发射单元作为目标红外发射单元,以及接收多条遮挡线的多个红外接收单元作为目标红外接收单元,并获得相应坐标;分别做多个目标红外发射单元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发射单元投影线,并将多个目标红外接收单元分别投影到相应的发射单元投影线上得到多个接收单元投影点;根据多个接收单元投影点得到触点的触点投影线;根据触点投影线、目标红外发射单元的坐标以及目标红外接收单元的坐标计算得到触点的坐标。本发明的红外触控屏的触点坐标计算方法大大提高了运算速度,进而提高了红外触控屏的响应速度。

Description

红外触控屏的触点坐标计算方法及红外触控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外触控屏的触点坐标计算方法及红外触控屏。
背景技术
随着触控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触控方式使得人们能够更加便捷的实现设备的操控。在众多的触控技术中,红外触控技术由于其不受电流、电压和静电干扰,适宜恶劣的环境条件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作为红外触控技术的具体应用,红外触控屏主要是在屏幕的边框上安装若干对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通过红外触控屏内部的控制装置来选通或点亮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来实现触点的检测。
现有的红外触控屏中红外光线的扫描方式大多数都是采用平行扫描的方式进行红外扫描,虽然这样能够较为容易实现红外发射管和接收管的布置和控制,但是基于平行扫描时,平行红外线之间的间距是固定的,使得当实现触控的触点的直径小于红外光线之间的间距时,可能会导致红外光线无法识别的情况,从而导致触控失灵。而现有的非平行扫描方式在计算触点时,采用常规的计算交点坐标的方式进行遮挡线的交点的计算,运算速度慢,影响红外触控屏的响应速度。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状,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外触控屏的触点坐标计算方法及红外触控屏,以解决触点的运算速度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红外触控屏的触点坐标计算方法,所述红外触控屏包括一排多个红外发射单元以及与所述一排多个红外发射单元相对设置的一排多个红外接收单元,所述一排多个红外发射单元的连线L1与所述一排多个红外接收单元的连线L2相互平行,以L1或与L1平行的轴作为第一坐标轴,以与L1垂直的轴作为第二坐标轴,所述方法包括:
当所述红外触控屏感应到有触点时,获取所有多条遮挡线;
得到分别发出所述多条遮挡线的多个红外发射单元作为目标红外发射单元,以及接收所述多条遮挡线的多个红外接收单元作为目标红外接收单元,并获取所述目标红外发射单元和所述目标红外接收单元的坐标;
分别经过多个所述目标红外发射单元做多条与所述第二坐标轴相交的平行线,经过所述平行线与所述第二坐标轴的交点做与所述第一坐标轴的平行线作为发射单元投影线,将多个所述目标红外接收单元分别沿所述连线L2的方向投影到相应的发射单元投影线上得到多个接收单元投影点;
根据所述多个接收单元投影点得到触点投影线;
根据所述触点投影线、所述目标红外发射单元的坐标以及所述目标红外接收单元的坐标计算得到所述触点的坐标。
可选地,所述交点与所述连线L2位于所述连线L1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多个接收单元投影点得到所述触点的触点投影线的方法包括:
获取落于同一直线上的接收单元投影点,该直线即为同一触点对应的所述触点投影线。
可选地,当所述目标红外发射单元的间距相等均为D1时,获取落于同一直线上的接收单元投影点的方法包括:
按预定顺序遍历每条所述发射单元投影线上的每一个所述接收单元投影点,在所述第一坐标轴的方向上的间距相等均为D2的接收单元投影点即为所述落于同一直线上的接收单元投影点。
可选地,所述第一坐标轴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坐标轴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预定顺序为从上至下,对于每一个所述接收单元投影点,判断该点与左下方的点在所述第一坐标轴的方向上的间距是否为D2,若是,则该点与左下方的点为所述落于同一直线上的接收单元投影点。
可选地,所述目标红外发射单元在第一坐标轴上的坐标的绝对值与相应所述交点在所述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的绝对值相等,以L1为所述第一坐标轴,所述根据所述触点投影线、所述目标红外发射单元的坐标以及所述目标红外接收单元的坐标计算得到所述触点的坐标的方法包括:
所述触点在所述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y由下述公式得到:
y=kh/(k+1),
其中,k=D1/D2;
h为L1与L2之间的距离;
所述触点在所述第一坐标轴上的坐标x由下述公式得到:
x=x’+y*D3/h,
其中,x’为其中一目标红外发射单元在所述第一坐标轴上的坐标;
D3为所述一目标红外发射单元和与其对应的目标红外接收单元在所述第一坐标轴的方向上的间距。
可选地,当所述目标红外发射单元的间距不相等时,获取落于同一直线上的接收单元投影点的方法包括:
按预定顺序遍历每条所述发射单元投影线上的每一个所述接收单元投影点,在所述第一坐标轴的方向上的间距与在所述第二坐标轴的方向上的间距的比值相等的接收单元投影点即为所述落于同一直线上的接收单元投影点。
可选地,所述目标红外发射单元在第一坐标轴上的坐标的绝对值与相应所述交点在所述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的绝对值相等。
可选地,每一个所述触点对应一条所述触点投影线。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红外触控屏,采用如上所述的触点坐标计算方法。
本发明的红外触控屏的触点坐标计算方法中,将现有的通过计算几条线的交点的方式替代为得到触点的触点投影线,并根据触点投影线、目标红外发射单元的坐标以及目标红外接收单元的坐标计算得到触点的坐标,大大提高了运算速度,进而提高了红外触控屏的响应速度。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图中: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个触点的情况下的遮挡线以及触点投影线位于坐标系中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两个触点的情况下的遮挡线以及触点投影线位于坐标系中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遍历接收单元投影点的顺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触点坐标计算方法的应用场景一;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触点坐标计算方法的应用场景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发明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为了避免混淆本发明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红外触控屏及其触点坐标计算方法,参考图1和图2,红外触控屏包括一排多个红外发射单元以及与一排多个红外发射单元相对设置的一排多个红外接收单元,一排多个红外发射单元的连线L1与一排多个红外接收单元的连线L2相互平行,例如,在红外触控屏的上边框设置一排多个红外接收单元,下边框设置一排多个红外发射单元,该红外触控屏采用非平行方式扫描,即红外发射单元发出的红外光路不是平行光路。可以理解的是,上边框的红外发射单元之间可以穿插设置红外接收单元,下边框的红外接收单元之间也可以穿插设置红外发射单元,或者红外发射单元设置在上边框,红外接收单元设置在下边框。
以L1或与L1平行的轴作为第一坐标轴,以与L1垂直的轴作为第二坐标轴,建立坐标系,如此,红外发射单元与红外接收单元在建立的坐标系中的坐标是确定的,可以将各个红外发射单元的坐标以及各个红外接收单元的坐标预存在红外触控屏的控制装置中,本申请提供的红外触控屏的触点坐标计算方法包括:
S100、当红外触控屏感应到有触点时,获取所有多条遮挡线;
S200、得到分别发出多条遮挡线的多个红外发射单元作为目标红外发射单元,以及接收多条遮挡线的多个红外接收单元作为目标红外接收单元,并获取所述目标红外发射单元和所述目标红外接收单元的坐标;
S300、分别做多个目标红外发射单元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发射单元投影线,并将多个目标红外接收单元分别投影到相应的发射单元投影线上得到多个接收单元投影点;
S400、根据多个接收单元投影点得到触点的触点投影线;
S500、根据触点投影线、目标红外发射单元的坐标以及目标红外接收单元的坐标计算得到触点的坐标。
红外发射单元发射红外线并由相应的红外接收单元接收,从而在红外发射单元与红外接收单元之间形成一条一条的光路,当光路上存在遮挡物时,红外接收单元收到的电压会相对下降,可判断该光路上存在遮挡物,这条被遮挡的光路称为遮挡线,由于本申请提供的红外触控屏为非平行方式扫描,因此一个触点会遮挡多条光路,即,一个触点会对应多条遮挡线,例如,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触点H对应三条遮挡线EE1、FF1、GG1,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触点H对应四条遮挡线EE1、FF1、JJ1、GG1,触点I对应四条遮挡线EE2、FF2、JJ2、GG2。
在S300中,分别做多个目标红外发射单元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发射单元投影线的方法为,分别经过多个目标红外发射单元做多条与第二坐标轴相交的平行线,经过平行线与第二坐标轴的交点做与第一坐标轴的平行线即为发射单元投影线。而将目标红外接收单元投影到相应的发射单元投影线上的方法为,过目标红外接收单元向相应的发射单元投影线做垂线,垂线与发射单元投影线的交点即为接收单元投影点,为了便于后续计算,可选地,交点与连线L2位于连线L1的两侧。此处的相应的发射单元投影线指的是,目标红外接收单元对应的目标红外发射单元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发射单元投影线。例如,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直线t、a、b分别为目标红外发射单元E、F、G的发射单元投影线,点E1’、F1’、G1’分别为目标红外接收单元E1、F1、G1的接收单元投影点。
在S400中,根据多个接收单元投影点得到触点投影线的方法为,获取落于同一直线上的接收单元投影点,该直线即为触点投影线,即,同一触点的所有遮挡线对应的目标红外接收单元的接收单元投影点均位于同一直线上,该直线即为触点投影线。可以理解的是,每一个触点对应一条触点投影线,当触点为一个时(参考图1),可知所有的接收单元投影点均位于同一直线上,该直线即为触点H的触点投影线,而当触点为多个时,则触点投影线也对应有多条,例如触点为两个时(参考图2),一部分接收单元投影点位于一条直线上,另一部分接收单元投影点位于另一条直线上,其中一条直线为触点H的触点投影线,另一条直线为触点I的触点投影线。即,若得到的触点投影线为一条,则说明当前的触点为一个,若得到的触点投影线为多条,则说明当前的触点对应为多个。
下面以图1所示的实施例为例,证明同一触点的所有遮挡线对应的目标红外接收单元的接收单元投影点均位于同一直线上,证明过程如下:
CD,AB两线段平行=>
三角形HEF和HE1F1相似,三角形HFG和HF1G1相似=>
EF/E1F1=FH/F1H=FG/F1G1
EF/E1F1=FG/F1G1<=>EF/FG=E1F1/F1G1
(EE’,FF’,GG’)平行=>
EF/FG=E’F’/F’G’
(E1E1’,F1F1’,G1G1’)平行=>
E1F1/F1G1=E1’F1’/F1’G1’
因此E’F’/F’G=E1’F1’/F1’G1
(t,a,b)平行=>
E1’,F1’,G1’三点共线。
由上述证明过程可知,当目标红外发射单元的间距相等时,则同一触点对应的各个接收单元投影点在第一坐标轴方向上的间距相等,例如,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若EF=FG,则E1’与F1’在水平方向的间距等于F1’与G1’在水平方向的间距,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若EF=FJ=JG,则E1’与F1’在水平方向的间距等于F1’与J1’在水平方向的间距等于J1’与G1’在水平方向的间距,E2’与F2’在水平方向的间距等于F2’与J2’在水平方向的间距等于J2’与G2’在水平方向的间距,而当目标红外发射单元的间距不相等时,则同一触点对应的各个接收单元投影点在第一坐标轴的方向上的间距与在第二坐标轴的方向上的间距的比值相等,以图1为例,若EF与FG不相等,则E1’、F1’在水平方向的间距与在竖直方向的间距的比值等于F1’、G1’在水平方向的间距与在竖直方向的间距的比值,以图2为例,若EF、FJ、JG存在任意两者不相等,则E1’、F1’在水平方向的间距与在竖直方向的间距的比值等于F1’、J1’在水平方向的间距与在竖直方向的间距的比值等于J1’、G1’在水平方向的间距与在竖直方向的间距的比值,E2’、F2’在水平方向的间距与在竖直方向的间距的比值等于F2’、J2’在水平方向的间距与在竖直方向的间距的比值等于J2’、G2’在水平方向的间距与在竖直方向的间距的比值。基于此,若要获取落于同一直线上的接收单元投影点,遍历所有的接收单元投影点,判断间距(目标红外发射单元的间距相等时)或者间距的比值(目标红外发射单元的间距不相等时)是否相等即可。
具体地,当目标红外发射单元的间距相等时,获取落于同一直线上的接收单元投影点的方法包括:
按预定顺序遍历每条发射单元投影线上的每一个接收单元投影点,在第一坐标轴的方向上的间距相等的接收单元投影点即为落于同一直线上的接收单元投影点。如图1所示,若EF=FG,由于E1’与F1’在水平方向的间距等于F1’与G1’在水平方向的间距,因此判定E1’、F1’、G1’落于同一触点投影线上,如图2所示,若EF=FJ=JG,由于E1’与F1’在水平方向的间距等于F1’与J1’在水平方向的间距等于J1’与G1’在水平方向的间距,因此判定E1’、F1’、J1’、G1’落于触点H的触点投影线上,由于E2’与F2’在水平方向的间距等于F2’与J2’在水平方向的间距等于J2’与G2’在水平方向的间距,因此判定E2’、F2’、J2’、G2’落于触点I的触点投影线上。
可以按任意的预定顺序遍历所有的接收单元投影点,可选地,第一坐标轴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二坐标轴沿竖直方向延伸,预定顺序为从上至下,对于每一个接收单元投影点,判断该点与左下方的点是否落于同一直线上(由于发射单元投影线的斜率必然大于0,因此只判断左下方的点即可),具体地,若落于同一直线上的接收单元投影点在第一坐标轴方向上的间距均为D2,则只需判断该点与左下方的点在所述第一坐标轴的方向上的间距是否为D2,若是,则该点与左下方的点为所述落于同一直线上的接收单元投影点。例如,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按箭头所示方向进行是否构成发射单元投影线的判定,从E1’开始判别下行的F1’、F2’是否构成发射单元投影线,判别方法如下:
设E1’、F1’两点水平距离为def1,遍历F1’的下一行左侧,检查是否存在水平距离和def1相等的点,若不存在,则无法构成发射单元投影线,图中存在J1’使得F1’与J1’的水平距离dfj1=def1,继续按照上述流程判断下一行是否存在水平距离相等的点,图中存在点G1’使得def1=dfj1=djg1,因此四点构成点H的发射单元投影线。
类似地,当目标红外发射单元的间距不相等,获取落于同一直线上的接收单元投影点的方法包括:
按预定顺序遍历每条发射单元投影线上的每一个接收单元投影点,在第一坐标轴的方向上的间距与在第二坐标轴的方向上的间距的比值相等的接收单元投影点即为落于同一直线上的接收单元投影点。例如,也可以采用与上述的当目标红外发射单元的间距相等时的情况类似的由上至下进行是否构成发射单元投影线的判断过程。例如,当图2中EF、FJ、JG不等长时,设EF间距为def,FJ间距为dfj,JG间距为djg。判别G1’、J1’、F1’、E1’是否共线,就要判断:
def1/def、dfj1/dfj、djg1/djg三者是否相等。
具体地,从E1’开始判别下行的F1’、F2’是否构成发射单元投影线,判别方法如下:
设E1’、F1’两点水平距离为def1,遍历F1’的下一行左侧,检查是否存在水平距离之比为def/dfj的点,若不存在,则无法构成发射单元投影线,图中存在J1’使得F1’、J1’的水平距离比值满足def1/def=dfj1/dfj,继续按照上述流程判断下一行是否存在水平距离与竖直距离比值相等的点,图中存在点G1’使得def1/def=dfj1/dfj=djg1/djg,因此四点构成发射单元投影线。
可选地,当def、dfj、djg之间的比例为整数时可以进行简化计算,例如def:dfj:djg为1:2:3,则判断def1/def、dfj1/dfj、djg1/djg是否相等可化简为判断是否满足6def1=3dfj1=2djg1
在图1中,由于EE’与FF’平行,因此E’F’=j*EF,触点投影线的斜率k=E’F’/E1F1=j*EF/E1F1=j*D4/(h-D4),D4为触点H到连线L1的距离,h为连线L1与连线L2之间的距离,则D4=kh/(k+j)。由于D4为触点H到连线L1的距离,L1为第一坐标轴或者与第一坐标轴平行,因此,根据斜率k即可计算得到D4,根据D4可以确定触点H在坐标系中的第一坐标轴的坐标。
由于E、F、E1、F1的坐标均是已知的,因此EF、E1F1均可通过做减法的方式计算得到,将两者相除再乘以j即可得到斜率k。
线段EE1的斜率为D3/h=D5/D4,D3为目标红外发射单元E与对应的目标红外接收单元E1在第一坐标轴方向的间距,D5为触点H与E在第一坐标轴方向的间距,有上述公式可得,D5=D4*D3/h。由于目标红外发射单元E点的坐标是确定的,而D5为触点H与E在第一坐标轴方向的间距,因此,根据D5即可确定触点H在坐标系中的第二坐标轴的坐标。
为了简化计算过程,可选地,直接将L1作为第一坐标轴并沿水平方向延伸,则第二坐标轴沿竖直方向延伸,将目标红外发射单元在第一坐标轴上的坐标的绝对值设置为与相应交点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的绝对值相等,即将j设置为1,则根据触点投影线、目标红外发射单元的坐标以及目标红外接收单元的坐标计算得到触点的坐标的方法具体为:
触点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y由下述公式得到:
y=kh/(k+1),
其中,h为L1与L2之间的距离;
当目标红外发射单元的间距相等均为D1时,同一触点投影线上的接收单元投影点在第一坐标轴方向上的间距相等均为D2,k=D1/D2,当目标红外发射单元的间距不相等时,则需要做两步减法分别得到EF和E1F1,k=EF/E1F1,当然,也可以是做两步减法分别得到FG和F1G1,k=FG/F1G1。
触点在第一坐标轴上的坐标x由下述公式得到:
x=x’+y*D3/h,
其中,x’为其中一目标红外发射单元在第一坐标轴上的坐标,例如,为目标红外发射单元E点的横坐标;
D3为上述的一目标红外发射单元和与其对应的目标红外接收单元在第一坐标轴的方向上的间距,例如,为目标红外发射单元E与目标红外接收单元E1在第一坐标轴方向上的间距,做减法将E1的横坐标减去E的横坐标即得到该间距D3。
对于CPU、MCU这些常用的控制模块来说,计算加减法的速度跟位运算(与、或、非、异或)相当,乘法的耗时是加减法的近10倍,而除法的耗时是加减法的近30倍,由上述的计算过程可知,本申请在计算触点坐标的过程中,大部分运用的都是加减法运算,只有很少的步骤里用到了除法,例如斜率k的计算、接收单元投影点在第一坐标轴的方向上的间距与在第二坐标轴的方向上的间距的比值的计算,尤其是当目标红外发射单元的间距相等的情况下,只有斜率k计算这一步除法,其他均为加减法运算,而现有的通过计算交点得到触点坐标的方式需要用到很多次乘法和除法的运算,因此,本申请提供的触点计算方法的计算速度会远远高于现有的触点坐标计算方法的计算速度。
以图2所示的实施例为例,传统取直线交点的算法中,计算两直线相交大约需要10次加减法,4次乘法,两次除法,换算成加法约为10+4*10+2*30=110次加法,图2中八根遮挡线若两两相交需要约24次交点计算,换算成加法约为24*110=2640次加法。而采用本申请所述的方法,当目标红外发射单元的间距相等时,判别触点投影线仅需约100次的加法时间,计算坐标需要约5次除法的时间,换算成加法约为100+5*30=250次的加法时间,遮挡线的数量越多,本申请的计算方法节省时间的效果就越明显。
本申请提供的方法适用于红外发射单元连线与红外接收单元连线相互平行的红外触控屏,尤其适用于目标红外发射单元间距相等的情况,计算速度提升尤为明显,例如,如图4所示,实心点为红外接收单元,空心点为红外发射单元,上下两边进行扇形扫描方式,每个红外接收单元负责接收对侧一定范围内的红外发射单元发射的红外信号,可选地,下边的相邻红外接收单元的间距相等。当然,也可以为四边扫描,即在左右两边分别设置红外接收单元和红外发射单元。再例如,如图5所示,实心点为红外接收单元,空心点为红外发射单元,上边的红外接收单元接收下边等间距的5个红外发射单元发出的红外信号,间距固定为d,则所有遮挡线可能的角度只有5个,正切值为-2d/h、-d/h、0、d/h、2d/h,h为上下两边的距离,适于采用上述的相邻红外接收单元的间距相等时的快速算法。当然,也可以为四边扫描,即在左右两边分别设置红外接收单元和红外发射单元。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可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换,都将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红外触控屏的触点坐标计算方法,所述红外触控屏包括一排多个红外发射单元以及与所述一排多个红外发射单元相对设置的一排多个红外接收单元,所述一排多个红外发射单元的连线L1与所述一排多个红外接收单元的连线L2相互平行,以L1作为第一坐标轴,以与L1垂直的轴作为第二坐标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所述红外触控屏感应到有触点时,获取所有多条遮挡线;
得到分别发出所述多条遮挡线的多个红外发射单元作为目标红外发射单元,以及接收所述多条遮挡线的多个红外接收单元作为目标红外接收单元,并获取所述目标红外发射单元和所述目标红外接收单元的坐标;
分别经过多个所述目标红外发射单元做多条与所述第二坐标轴相交的平行线,经过所述平行线与所述第二坐标轴的交点做与所述第一坐标轴的平行线作为发射单元投影线,将多个所述目标红外接收单元分别沿所述连线L2的方向投影到相应的发射单元投影线上得到多个接收单元投影点;所述交点与所述连线L2位于所述连线L1的两侧;
根据所述多个接收单元投影点得到触点投影线;获取落于同一直线上的接收单元投影点,该直线即为同一触点对应的所述触点投影线;
根据所述触点投影线、所述目标红外发射单元的坐标以及所述目标红外接收单元的坐标计算得到所述触点的坐标;
所述触点在所述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y由下述公式得到:
y=kh/(k+j),
其中,k=j*EF/E1F1;
j=E’F’/EF;
h为L1与L2之间的距离;
EF为所述目标红外发射单元之间的间距;
E1F1为EF所对应的两个目标红外发射单元所对应的两个所述目标红外接收单元之间的间距;
E’F’为过EF所对应的两个目标红外发射单元所做的平行线与所述第二坐标轴的交点之间的间距;
所述触点在所述第一坐标轴上的坐标x由下述公式得到:
x=x’+y*D3/h,
其中,x’为其中一目标红外发射单元在所述第一坐标轴上的坐标;
D3为所述一目标红外发射单元和与其对应的目标红外接收单元在所述第一坐标轴的方向上的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触控屏的触点坐标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目标红外发射单元的间距相等均为D1时,获取落于同一直线上的接收单元投影点的方法包括:
按预定顺序遍历每条所述发射单元投影线上的每一个所述接收单元投影点,在所述第一坐标轴的方向上的间距相等均为D2的接收单元投影点即为所述落于同一直线上的接收单元投影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触控屏的触点坐标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坐标轴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坐标轴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预定顺序为从上至下,对于每一个所述接收单元投影点,判断该点与左下方的点在所述第一坐标轴的方向上的间距是否为D2,若是,则该点与左下方的点为所述落于同一直线上的接收单元投影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外触控屏的触点坐标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红外发射单元在第一坐标轴上的坐标的绝对值与相应所述交点在所述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的绝对值相等,所述根据所述触点投影线、所述目标红外发射单元的坐标以及所述目标红外接收单元的坐标计算得到所述触点的坐标的方法包括:
所述触点在所述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y由下述公式得到:
y=kh/(k+1),
其中,k=D1/D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触控屏的触点坐标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目标红外发射单元的间距不相等时,获取落于同一直线上的接收单元投影点的方法包括:
按预定顺序遍历每条所述发射单元投影线上的每一个所述接收单元投影点,在所述第一坐标轴的方向上的间距与在所述第二坐标轴的方向上的间距的比值相等的接收单元投影点即为所述落于同一直线上的接收单元投影点。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5任一项所述的红外触控屏的触点坐标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红外发射单元在第一坐标轴上的坐标的绝对值与相应所述交点在所述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的绝对值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红外触控屏的触点坐标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触点对应一条所述触点投影线。
8.一种红外触控屏,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触点坐标计算方法。
CN202010568620.0A 2020-06-19 2020-06-19 红外触控屏的触点坐标计算方法及红外触控屏 Active CN1118132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68620.0A CN111813273B (zh) 2020-06-19 2020-06-19 红外触控屏的触点坐标计算方法及红外触控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68620.0A CN111813273B (zh) 2020-06-19 2020-06-19 红外触控屏的触点坐标计算方法及红外触控屏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13273A CN111813273A (zh) 2020-10-23
CN111813273B true CN111813273B (zh) 2023-06-20

Family

ID=72845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68620.0A Active CN111813273B (zh) 2020-06-19 2020-06-19 红外触控屏的触点坐标计算方法及红外触控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13273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64417A (zh) * 2011-06-28 2012-02-29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红外触摸屏多点识别方法及装置
KR20130093408A (ko) * 2012-02-14 2013-08-22 주식회사 아이카이스트 적외선펜의 좌표를 인식하는 터치스크린시스템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7245B (zh) * 2008-10-15 2012-11-21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多点触摸定位方法及多点触摸屏
CN102129327A (zh) * 2010-01-20 2011-07-20 鸿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效率的红外线式触控面板装置
CN101968699B (zh) * 2010-08-13 2012-12-26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触摸屏定位装置及定位方法
CN102073417A (zh) * 2010-12-24 2011-05-2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具有红外触摸识别功能的电子装置
CN102419661B (zh) * 2011-03-09 2014-09-03 北京汇冠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定位方法、触摸定位装置及红外触摸屏
CN104978081A (zh) * 2015-06-17 2015-10-14 上海科世达-华阳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确定触控位置的方法及触控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64417A (zh) * 2011-06-28 2012-02-29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红外触摸屏多点识别方法及装置
KR20130093408A (ko) * 2012-02-14 2013-08-22 주식회사 아이카이스트 적외선펜의 좌표를 인식하는 터치스크린시스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13273A (zh) 2020-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01979B1 (ko) 입력 장치 및 이 장치의 접촉 위치 검출 방법
US10613228B2 (en) Time-of-flight augmented structured light range-sensor
TW201921229A (zh) 提供傾斜角的觸控筆與其控制方法以及觸控控制裝置、方法和觸控系統
US20100045629A1 (en) Systems For Resolving Touch Points for Optical Touchscreens
JPS6244653B2 (zh)
US9292134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ouch identification, and touch screen
JP2014072626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システム、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CN101600957A (zh) 缺陷检测装置及缺陷检测方法
US9678612B2 (en) Single layered electrode structure
US11721032B2 (en) Error reduction in depth maps
TW201322082A (zh) 計算觸控面板上的觸碰座標的方法
CN106406638B (zh) 一种触摸点轮廓生成方法及设备
CN107067536A (zh) 一种图像边界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813273B (zh) 红外触控屏的触点坐标计算方法及红外触控屏
CN103984440B (zh) 触控轨迹估算方法
US20140035879A1 (en) Optical touch system and method
WO2022017247A1 (zh) 触摸传感器、触摸检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US20140267173A1 (en) Touch control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selection method
CN103488351A (zh) 一种提高红外触摸屏精度的新结构
CN111047635B (zh) 基于深度图像的平面触摸方法、装置与触摸系统
CN113076032A (zh) 非触摸式电梯轿厢按键检测方法和按键面板
JP2014085257A (ja) 情報取得装置および物体検出装置
JP2014021017A (ja) 情報取得装置および物体検出装置
JP2001175416A (ja) 座標位置検知方法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EP3385752A1 (en) Improved resolution for a lidar sensor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