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13267B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13267B
CN111813267B CN202010691179.5A CN202010691179A CN111813267B CN 111813267 B CN111813267 B CN 111813267B CN 202010691179 A CN202010691179 A CN 202010691179A CN 111813267 B CN111813267 B CN 1118132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ignal line
driving signal
electrode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9117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13267A (zh
Inventor
张平
李昌峰
丁小梁
王迎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9117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132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132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132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132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132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18Sensors therefor using electro-optical elements or layers, e.g. electroluminescent sensing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用以避免纹路识别图像出现横纹噪声,提高纹路识别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分为显示区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之外的周边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所述周边区包括:在所述衬底基板之上依次设置且相互绝缘的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间隔电极以及多条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所述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和所述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具有交叠区域,所述间隔电极至少覆盖所述交叠区域。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显示产品已经逐渐遍及。
在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产品中,目前通常采用触控-显示驱动集成(Touch and Display Driver Integration,TDDI)的方式进行驱动。其中,long-H模式为TDDI常见的一种驱动方式。Long-H的工作方式为:在一个显示帧画面的周期内,将整个周期均分为多等份,将触控电极的工作时间插入到间隔内。LCD内嵌式(In-cell)指纹识别方案,将指纹识别器件置于显示像素之间,即指纹识别单元与显示像素单元交叉排布,这样指纹识别驱动信号线路与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路存在交叉重叠的情况。当触控驱动信号的动作与指纹识别驱动信号的动作存在重叠时,触控驱动信号与指纹识别驱动信号之间存在干扰,使得指纹图像中出现较大的固定间隔的横纹噪声。
综上,现有技术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显示产品,指纹图像容易出现横纹噪声,影响指纹识别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用以避免纹路识别图像出现横纹噪声,提高纹路识别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分为显示区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之外的周边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
所述周边区包括:在所述衬底基板之上依次设置且相互绝缘的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间隔电极以及多条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
所述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和所述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具有交叠区域,所述间隔电极至少覆盖所述交叠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在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与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之间设置间隔电极,并且间隔电极至少覆盖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与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的交叠区域,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以及触控显示区驱动信号线与间隔电极之间分别形成的电容之间并联,从而间隔电极可以将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与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之间的耦合电容破坏,从而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的信号与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的信号不会互相干扰,可以消除纹路识别图像的横纹噪声,提高纹路识别成像效果。
可选地,所述间隔电极接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间隔电极接地,即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以及触控显示区驱动信号线分别形成对地的电容,无需额外对间隔电极进行驱动便可以实现将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与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之间的耦合电容破坏,工艺简单易于实现。
可选地,所述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和所述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之间仅包括一个所述间隔电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利用一个间隔电极覆盖各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与各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之间的所有交叠区域,无需形成复杂的间隔电极图案,工艺简单易于实现。
可选地,所述显示区包括:在所述衬底基板之上依次设置的薄膜晶体管的半导体层、栅绝缘层、栅极层、层间绝缘层以及源漏电极层;
所述源漏电极层通过贯穿所述层间绝缘层的过孔与所述半导体层电连接;
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和第二薄膜晶体管;
所述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电连接,所述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与所述栅极层同层设置;
所述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与所述源漏电极层同层设置;
所述层间绝缘层延伸到所述周边区位于所述间隔电极和所述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之间;
所述周边区还包括:位于所述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与所述间隔电极之间的第一绝缘层。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与栅极层同层设置,间隔电极以及第一绝缘层额外设置,当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需要与位于其下方的引线层电连接时,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与源漏电极层同层设置,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与其需要连接的引线层之间的距离较小,设置接触孔的深度较小,从而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接触效果良好,可以避免出现信号传输问题。
可选地,所述显示区还包括:位于所述源漏电极层之上的第一平坦化层,位于所述第一平坦化层之上的第一引线层,位于所述第一引线层之上的光敏器件;
所述第一引线层包括:第一子引线和第二子引线;
所述第一子引线通过贯穿所述第一平坦化层的过孔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源漏电极层电连接;
所述第二子引线通过贯穿所述第一平坦化层的过孔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源漏电极层电连接;所述光敏器件位于所述第二子引线之上,通过所述第二子引线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与所述栅极层同层设置;
所述间隔电极与所述源漏电极层同层设置;
所述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与所述第一电极层同层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与栅极层同层设置,间隔电极与源漏电极层同层设置,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与第一电极层同层设置,层间绝缘层位于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与间隔电极之间,第一平坦胡扯位于间隔电极与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之间,间隔电极以及绝缘层无需单独设置,可以简化显示面板的制备流程。
可选地,所述显示区还包括:位于所述光敏器件之上的第二平坦化层,位于所述第二平坦化层之上的第二引线层,位于所述第二引线层之上的第二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层之上的第一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之上的第三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三绝缘层之上的第二电极层;
所述第二引线层包括:第三子引线,以及第四子引线;所述第三子引线通过贯穿所述第二平坦化层的过孔与所述第一子引线电连接,所述第四子引线通过贯穿所述第二平坦化层的过孔与所述光敏器件电连接;
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公共电极,以及第五子引线;所述第五子引线通过贯穿所述第二绝缘层的过孔与所述第三子引线电连接;
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复用为触控电极的像素电极,所述像素电极通过贯穿所述第三绝缘层的过孔与所述第五子引线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周边区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层电连接的栅极驱动电路,所述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衬底基板的周边区之上形成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
在所述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之上形成间隔电极;
在所述间隔电极之上形成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
其中,所述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和所述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具有交叠区域,所述间隔电极至少覆盖所述交叠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在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与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之间设置间隔电极,并且间隔电极至少覆盖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与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的交叠区域,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以及触控显示区驱动信号线与间隔电极之间分别形成的电容之间并联,从而间隔电极可以将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与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之间的耦合电容破坏,从而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的信号与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的信号不会互相干扰,可以消除纹路识别图像的横纹噪声,提高纹路识别成像效果。
可选地,在所述衬底基板之上形成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具体包括:
在所述衬底基板之上沉积栅极层材料,采用图形化工艺形成所述薄膜晶体管栅极层的图案以及形成所述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的图案;
在所述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之上形成间隔电极,具体包括:
在所述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之上形成第一绝缘层的图案;
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形成所述间隔电极;
在所述间隔电极之上形成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具体包括:
在所述间隔电极之上形成所述层间绝缘层;
在所述层间绝缘层上沉积源漏极层材料,采用图形化工艺形成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漏电极层的图案以及形成所述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的图案。
可选地,在所述衬底基板之上形成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具体包括:
在所述衬底基板之上沉积栅极层材料,采用图形化工艺形成薄膜晶体管栅极层的图案以及形成所述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的图案;
在所述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之上形成间隔电极,具体包括:
在所述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之上形成所述层间绝缘层;
在所述层间绝缘层上沉积源漏极层,采用图形化工艺形成源漏极层的图案以及形成所述间隔电极的图案;
在所述间隔电极之上形成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具体包括:
在所述间隔电极之上形成平坦化层;
在所述平坦化层上沉积第一电极层,采用图形化工艺形成第一电极层的图案以及形成所述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的图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如图1所示,分为显示区1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1之外的周边区2,如图2所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3;
所述周边区2包括:在所述衬底基板3之上依次设置且相互绝缘的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4、间隔电极5以及多条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6;
所述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4和所述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6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具有交叠区域,所述间隔电极5至少覆盖所述交叠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与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之间仅设置有一层绝缘层,这样在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与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交叠区域存在耦合电容,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上的非直流信号就会通过耦合电容对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产生干扰,造成纹路识别图像出现横纹噪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在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与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之间设置间隔电极,并且间隔电极至少覆盖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与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的交叠区域,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以及触控显示区驱动信号线与间隔电极之间分别形成的电容之间并联,从而间隔电极可以将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与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之间的耦合电容破坏,从而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的信号与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的信号不会互相干扰,可以消除纹路识别图像的横纹噪声,提高纹路识别成像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图2为图1中沿AA’的截面图。图1、2中示出的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和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的数量仅是为了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进行举例说明,并不代表实际数量,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和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图1中仅是示例间隔电极5的正投影区域。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间隔电极接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间隔电极接地,即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以及触控显示区驱动信号线分别形成对地的电容,无需额外对间隔电极进行驱动便可以实现将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与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之间的耦合电容破坏,工艺简单易于实现。
可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4和所述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6之间仅包括一个所述间隔电极5。
即利用一个间隔电极覆盖各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与各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之间的所有交叠区域,无需形成复杂的间隔电极图案,工艺简单易于实现。
可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显示区1包括:在所述衬底基板3之上依次设置的薄膜晶体管7的半导体层8、栅绝缘层9、栅极层10、层间绝缘层11以及源漏电极层12;
所述源漏电极层12通过贯穿所述层间绝缘层11的过孔与所述半导体层8电连接;
所述薄膜晶体管7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13和第二薄膜晶体管14;
所述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13电连接,所述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14电连接。
在具体实施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与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与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如图3所述的显示面板,以顶栅结构的薄膜晶体管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当然在具体实施时,薄膜晶体管也可以选择其他结构,本申请不进行限制。图3中,栅绝缘层9包括露出半导体层8的过孔,在具体实施时,栅绝缘层也可以仅在栅极层覆盖的区域设置,贯穿层间绝缘层的过孔露出半导体层。在具体实施时,半导体层还包括导体化区域,源漏电极层通过过孔与导体化区域接触。
可选地,如图3所示,衬底基板3和半导体层8之间还包括:遮光层16以及缓冲层17。
可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显示区还包括:位于所述源漏电极层12之上的第一平坦化层18,位于所述第一平坦化层18之上的第一引线层19,位于所述第一引线层19之上的光敏器件20;
所述第一引线层19包括:第一子引线21和第二子引线22;
所述第一子引线21通过贯穿所述第一平坦化层18的过孔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13的源漏电极层12电连接;
所述第二子引线22通过贯穿所述第一平坦化层18的过孔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14的源漏电极层12电连接;所述光敏器件20位于所述第二子引线之上,通过所述第二子引线22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14电连接。
在具体实施时,如图3所示,例如,第一子引线21与第一薄膜晶体管13的源极电连接,第二子引线22与第二薄膜晶体管14的漏极电连接。
在具体实施时,第一平坦化层与源漏电极层之间还可以设置第一保护层,第一保护层具有贯穿其厚度且露出源漏电极层的过孔,第一平坦化层与第一引线层之间还可以设置第二保护层,第二保护层具有贯穿其厚度的过孔。
在具体实施时,光敏器件例如可以是PIN二极管,可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光敏器件20包括:P型掺杂半导体层34、本征半导体层35、N型掺杂半导体层36以及负极37。图3中,第二子引线22复用为PIN二极管的正极。在具体实施时,光敏器件以及第二薄膜晶体管组成纹路识别模组,光敏器件下方遮光,准直背光源发出小角度光线,照射到纹路表面,经纹路谷脊将光线返回到光敏器件,从而获得纹路图像。在具体实施时,纹路例如可以是指纹,也可以是掌纹等其他纹路。
可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显示区还包括:位于所述光敏器件20之上的第二平坦化层23,位于所述第二平坦化层23之上的第二引线层24,位于所述第二引线层24之上的第二绝缘层25,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层25之上的第一电极层26,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26之上的第三绝缘层27,位于所述第三绝缘层27之上的第二电极层28;
所述第二引线层24包括:第三子引线29,以及第四子引线30;所述第三子引线29通过贯穿所述第二平坦化层23的过孔与所述第一子引线21电连接,所述第四子引线30通过贯穿所述第二平坦化层23的过孔与所述光敏器件20电连接;
所述第一电极层26包括:公共电极31,以及第五子引线32;所述第五子引线32通过贯穿所述第二绝缘层25的过孔与所述第三子引线29电连接;
所述第二电极层28包括复用为触控电极的像素电极33,所述像素电极33通过贯穿所述第三绝缘层27的过孔与所述第五子引线32电连接。
在具体实施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像素电极之上的液晶层,以及位于所述液晶层之上的对向基板。即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在具体实施时,对向基板包括具有开口的黑矩阵,光敏器件设置于黑矩阵非开口覆盖的区域。
在具体实施时,可选地,如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所述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4与所述栅极层同层设置;
所述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6与所述源漏电极层同层设置;
所述层间绝缘层11延伸到所述周边区位于所述间隔电极5和所述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6之间;
所述周边区还包括:位于所述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4与所述间隔电极5之间的第一绝缘层15。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与栅极层同层设置,间隔电极以及第一绝缘层额外设置,当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需要与位于其下方的引线层电连接时,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与源漏电极层同层设置,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与其需要连接的引线层之间的距离较小,设置接触孔的深度较小,从而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接触效果良好,可以避免出现信号传输问题。
当然,在具体实施时,可选地,也可以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4与所述栅极层同层设置;
所述间隔电极5与所述源漏电极层同层设置;
所述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6与所述第一电极层同层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与栅极层同层设置,间隔电极与源漏电极层同层设置,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与第一电极层同层设置,层间绝缘层位于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与间隔电极之间,第一平坦胡扯位于间隔电极与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之间,间隔电极以及绝缘层无需单独设置,可以简化显示面板的制备流程。
可选地,如图5所示,所述周边区2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层电连接的栅极驱动电路38,所述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6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38电连接。
即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为向栅极驱动电路提供信号的信号线。在具体实施时,不同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例如可以分别提供低电平信号、高电平信号、时钟信号、启动信号以及控制信号等。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如图6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S101、在衬底基板的周边区之上形成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
S102、在所述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之上形成间隔电极;
S103、在所述间隔电极之上形成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
其中,所述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和所述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具有交叠区域,所述间隔电极至少覆盖所述交叠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在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与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之间设置间隔电极,并且间隔电极至少覆盖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与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的交叠区域,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以及触控显示区驱动信号线与间隔电极之间分别形成的电容之间并联,从而间隔电极可以将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与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之间的耦合电容破坏,从而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的信号与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的信号不会互相干扰,可以消除纹路识别图像的横纹噪声,提高纹路识别成像效果。
可选地,在所述衬底基板之上形成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具体包括:
在所述衬底基板之上沉积栅极层材料,采用图形化工艺形成所述薄膜晶体管栅极层的图案以及形成所述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的图案;
在所述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之上形成间隔电极,具体包括:
在所述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之上形成第一绝缘层的图案;
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形成所述间隔电极;
在所述间隔电极之上形成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具体包括:
在所述间隔电极之上形成所述层间绝缘层;
在所述层间绝缘层上沉积源漏极层材料,采用图形化工艺形成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漏电极层的图案以及形成所述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的图案。
即所述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与所述栅极层同层设置,所述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与所述源漏电极层同层设置。
可选地,在所述衬底基板之上形成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具体包括:
在所述衬底基板之上沉积栅极层材料,采用图形化工艺形成薄膜晶体管栅极层的图案以及形成所述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的图案;
在所述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之上形成间隔电极,具体包括:
在所述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之上形成所述层间绝缘层;
在所述层间绝缘层上沉积源漏极层,采用图形化工艺形成源漏极层的图案以及形成所述间隔电极的图案;
在所述间隔电极之上形成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具体包括:
在所述间隔电极之上形成平坦化层;
在所述平坦化层上沉积第一电极层,采用图形化工艺形成第一电极层的图案以及形成所述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的图案。
即所述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与所述栅极层同层设置,所述间隔电极与所述源漏电极层同层设置,所述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与所述第一电极层同层设置。
具体实施时,形成显示区的各膜层例如可以包括:
在衬底基板之上依次形成薄膜晶体管的半导体层、栅绝缘层、栅极层、层间绝缘层以及源漏电极层;其中,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和第二薄膜晶体管,所述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电连接,所述纹路识别扫描信号线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电连接,所述源漏电极层通过贯穿所述层间绝缘层厚度的过孔与所述半导体层电连接;
在所述源漏电极层之上形成第一平坦化层;所述第一平坦化层具有暴露所述源漏电极层的过孔;
在所述第一平坦化层之上形成包括第一子引线和第二子引线的第一引线层;其中,所述第一子引线通过贯穿所述第一平坦化层的过孔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源漏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子引线通过贯穿所述第一平坦化层的过孔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源漏电极电连接;
在所述第二子引线之上形成光敏器件;
在所述光敏器件之上形成第二平坦化层;
在所述第二平坦化层之上形成包括第三子引线以及第四子引线的第二引线层;其中,所述第三子引线通过贯穿所述第二平坦化层的过孔与所述第一子引线电连接,所述第四子引线通过贯穿所述第二平坦化层的过孔与所述光敏器件电连接;
在所述第二引线层之上形成第二绝缘层;
在所述第二绝缘层之上形成包括公共电极以及第五子引线的第一电极层;其中,所述第五子引线通过贯穿所述第二绝缘层的过孔与所述第三子引线电连接;
在所述第一电极层之上形成第三绝缘层;
在所述第三绝缘层之上形成第二电极层;其中,所述像素电极通过贯穿所述第三绝缘层的过孔与所述第五子引线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例如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等装置。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在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与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之间设置间隔电极,并且间隔电极至少覆盖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与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的交叠区域,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以及触控显示区驱动信号线与间隔电极之间分别形成的电容之间并联,从而间隔电极可以将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与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之间的耦合电容破坏,从而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的信号与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的信号不会互相干扰,可以消除纹路识别图像的横纹噪声,提高纹路识别成像效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3)

1.一种显示面板,分为显示区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之外的周边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
所述周边区包括:在所述衬底基板之上依次设置且相互绝缘的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间隔电极以及多条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
所述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和所述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具有交叠区域,所述间隔电极至少覆盖所述交叠区域;
所述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以及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与间隔电极之间分别形成的电容并联,以破坏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与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之间的耦合电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电极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和所述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之间仅包括一个所述间隔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区包括:在所述衬底基板之上依次设置的薄膜晶体管的半导体层、栅绝缘层、栅极层、层间绝缘层以及源漏电极层;
所述源漏电极层通过贯穿所述层间绝缘层的过孔与所述半导体层电连接;
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和第二薄膜晶体管;
所述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电连接,所述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与所述栅极层同层设置;
所述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与所述源漏电极层同层设置;
所述层间绝缘层延伸到所述周边区位于所述间隔电极和所述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之间;
所述周边区还包括:位于所述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与所述间隔电极之间的第一绝缘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区还包括:位于所述源漏电极层之上的第一平坦化层,位于所述第一平坦化层之上的第一引线层,位于所述第一引线层之上的光敏器件;
所述第一引线层包括:第一子引线和第二子引线;
所述第一子引线通过贯穿所述第一平坦化层的过孔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源漏电极层电连接;
所述第二子引线通过贯穿所述第一平坦化层的过孔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源漏电极层电连接;所述光敏器件位于所述第二子引线之上,通过所述第二子引线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区还包括:位于所述光敏器件之上的第二平坦化层,位于所述第二平坦化层之上的第二引线层,位于所述第二引线层之上的第二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层之上的第一电极层;
所述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与所述栅极层同层设置;
所述间隔电极与所述源漏电极层同层设置;
所述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与所述第一电极层同层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区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之上的第三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三绝缘层之上的第二电极层;
所述第二引线层包括:第三子引线,以及第四子引线;所述第三子引线通过贯穿所述第二平坦化层的过孔与所述第一子引线电连接,所述第四子引线通过贯穿所述第二平坦化层的过孔与所述光敏器件电连接;
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公共电极,以及第五子引线;所述第五子引线通过贯穿所述第二绝缘层的过孔与所述第三子引线电连接;
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复用为触控电极的像素电极,所述像素电极通过贯穿所述第三绝缘层的过孔与所述第五子引线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周边区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层电连接的栅极驱动电路,所述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电连接。
10.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衬底基板的周边区之上形成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
在所述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之上形成间隔电极;
在所述间隔电极之上形成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
其中,所述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和所述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具有交叠区域,所述间隔电极至少覆盖所述交叠区域;所述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以及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与间隔电极之间分别形成的电容并联,以破坏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与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之间的耦合电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衬底基板之上形成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具体包括:
在所述衬底基板之上沉积栅极层材料,采用图形化工艺形成所述薄膜晶体管栅极层的图案以及形成所述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的图案;
在所述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之上形成间隔电极,具体包括:
在所述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之上形成第一绝缘层的图案;
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形成所述间隔电极;
在所述间隔电极之上形成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具体包括:
在所述间隔电极之上形成层间绝缘层;
在所述层间绝缘层上沉积源漏极层材料,采用图形化工艺形成薄膜晶体管的源漏电极层的图案以及形成所述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的图案。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衬底基板之上形成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具体包括:
在所述衬底基板之上沉积栅极层材料,采用图形化工艺形成薄膜晶体管栅极层的图案以及形成所述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的图案;
在所述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之上形成间隔电极,具体包括:
在所述纹路识别驱动信号线之上形成层间绝缘层;
在所述层间绝缘层上沉积源漏极层,采用图形化工艺形成源漏极层的图案以及形成所述间隔电极的图案;
在所述间隔电极之上形成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具体包括:
在所述间隔电极之上形成平坦化层;
在所述平坦化层上沉积第一电极层,采用图形化工艺形成第一电极层的图案以及形成所述触控显示驱动信号线的图案。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010691179.5A 2020-07-17 2020-07-17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8132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91179.5A CN111813267B (zh) 2020-07-17 2020-07-17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91179.5A CN111813267B (zh) 2020-07-17 2020-07-17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13267A CN111813267A (zh) 2020-10-23
CN111813267B true CN111813267B (zh) 2024-01-26

Family

ID=72864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91179.5A Active CN111813267B (zh) 2020-07-17 2020-07-17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132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51499B (zh) * 2020-11-26 2023-01-1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13658992B (zh) * 2021-08-27 2024-05-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610175B (zh) * 2022-03-07 2024-02-13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触控驱动芯片及触控显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99320A (zh) * 2015-04-01 2015-06-1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彩膜基板以及触摸显示装置
CN108597374A (zh) * 2018-04-20 2018-09-28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388275A (zh) * 2017-08-07 2019-02-2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减少莫尔纹的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JP2019106214A (ja) * 2019-03-20 2019-06-2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センサ及びセンサ付き表示装置
CN110110659A (zh) * 2019-05-07 2019-08-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75963B (zh) * 2016-06-30 2019-06-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识别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99320A (zh) * 2015-04-01 2015-06-1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彩膜基板以及触摸显示装置
CN109388275A (zh) * 2017-08-07 2019-02-2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减少莫尔纹的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8597374A (zh) * 2018-04-20 2018-09-28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2019106214A (ja) * 2019-03-20 2019-06-2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センサ及びセンサ付き表示装置
CN110110659A (zh) * 2019-05-07 2019-08-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13267A (zh) 2020-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1326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7272244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EP3153947B1 (en) In-cell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EP3295284B1 (en) Touch substrate, touch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US10042461B2 (en) Array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and driving methods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9519374B2 (en) In-cell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JP5213985B2 (ja) インセル型タッチセンサ装置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US20200310180A1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 Display Panel
CN106908980B (zh)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10296419A1 (en)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1025722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3885637B (zh)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KR101305071B1 (ko) 어레이 기판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패널
CN110188744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897167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EP3168875B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CN210955904U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64639A (zh) 功能面板及其制造方法、终端
KR100392850B1 (ko) 액정표시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4915081A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显示面板
US11762489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1107805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防误触的方法
US20210334494A1 (en) Circuit, structure, and device for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30337467A1 (en) Displays Having Transparent Openings
CN111290658B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触控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