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地下长纵结构混凝土收缩应力约束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建设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地铁地下长纵结构混凝土收缩应力约束系统。
背景技术
地铁工程是现代化城市重要的市政交通工程,承载着大客流的城市居民出行重任,其工程质量是百年大计。
地铁等地下工程中,其混凝土主体结构主要防水部位为底板、边墙和顶板,这些部位考虑结构受力、经济性和轨行区净空要求,基本采用单向板设计,长度均在200米以上,部分长度在500m以上,当主体结构合拢后,形成长度达200m以上的单项板结构,造成主体结构横向刚度大,纵向刚度小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工程时间较长,在结构合拢之后,混凝土干燥收缩,产生混凝土收缩应力,混凝土易产生横向的水平裂缝与竖直裂缝等有害裂缝。在富水地区,特别是深圳等沿海城市,地下水对混凝土和钢筋都具有腐蚀作用,直接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而这些有害裂缝存在进一步地影响到地铁等地下工程的质量。即使在交付使用时能够勉强通过工程验收,但是在运营阶段,特别是水位达到设计水位标高后,仍然重复发生结构渗漏,施工单位需支付巨额堵漏费用,单价是施工阶段的数倍以上,给施工总包单位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降低工程效益,同时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威胁到乘客的安全和便利。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0-2010)表明增加墙厚和增加纵向钢筋,以提高纵长结构的结构刚度。即便长纵结构设置有后浇带,在主体结构合拢后仍然有20-30%的收缩应力逐渐在后期释放,周期长达数年时间,由于地铁车站与区间太长,在后期仍会积累产生较大的收缩应力,积累的收缩应力大于抗拉应力,造成主体结构产生有害裂缝。
以上不足,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地铁地下长纵结构混凝土收缩应力约束系统。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地铁地下长纵结构混凝土收缩应力约束系统,沿着所述长纵结构的纵向方向,间隔若干距离增设配套的横向梁与边柱,所述横向梁分别设置在顶板与底板上,所述边柱设置在两侧边墙上,所述横向梁与所述边柱首尾相连形成封闭框架。
上述的地铁地下长纵结构混凝土收缩应力约束系统,沿着所述长纵结构的纵向方向,间隔若干距离设置收缩应力后浇带。
进一步的,相邻两道所述收缩应力后浇带的间距为30-40米。
上述的地铁地下长纵结构混凝土收缩应力约束系统,所述横向梁、所述边柱均通过抗裂钢筋与结构板、结构柱固定连接,使所述封闭框架与所述长纵结构固定连接。
上述的地铁地下长纵结构混凝土收缩应力约束系统,所述封闭框架的横截面呈“口”字形。
上述的地铁地下长纵结构混凝土收缩应力约束系统,相邻两道所述封闭框架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8米。
进一步的,相邻两道所述封闭框架间隔9-18米。
上述的地铁地下长纵结构混凝土收缩应力约束系统,所述横向梁为明梁或暗梁。
上述的地铁地下长纵结构混凝土收缩应力约束系统,所述边柱为明柱或暗柱。
上述的地铁地下长纵结构混凝土收缩应力约束系统,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A1.沿着所述长纵结构,间隔不大于18米配套设置所述横向梁与所述边柱;
步骤A2.所述横向梁、所述边柱与结构板、结构柱同时绑扎钢筋和浇筑混凝土。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A1之前设置
步骤B1.沿着所述长纵结构,间隔30-40米设置收缩应力后浇带;
所述步骤A2之后设置
步骤B2.所述收缩应力后浇带留置若干月后,浇筑混凝土,合拢所述长纵结构主体结构。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发明,其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在纵长结构的纵向方向间隔不大于18米设置增设梁或/与增设柱,加大纵长结构的纵向刚度,同时设置了抗裂钢筋,提高钢筋的配筋面积和整体的配筋率,加大纵长结构的纵向刚度,二者结合提高纵长结构的截面抗裂能力,减少收缩应力对结构开裂的影响。
2.通过在纵长结构的纵向方向间隔不大于18米设置配套的横向梁与边柱形成封闭框架,同时配置抗裂钢筋,一方面增加横向结构截面尺寸积和主体结构配筋率,提高截面刚度、结构刚度及纵向刚度,另一方面,分段设置封闭框架阻隔收缩应力合拢,截断后期收缩应力积累,截短收缩影响长度,使各分段后钢筋混凝土的抗拉应力大于收缩应力。
本发明通过在纵长结构设置增设梁、增设柱及封闭框架,同时增加设置抗裂钢筋,一方面增大梁柱结构的截面面积和配筋率,提高结构纵向刚度和抗拉应力,另一方面,截断结构合拢后期收缩应力积累,截短收缩影响长度,以避免长纵结构因收缩应力造成的结构性开裂,保障主体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确保安全运营的同时节约大量的混凝土裂缝堵漏、修复费用,经济效益良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封闭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横向梁;2.边柱;3.封闭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或“设置”或“连接”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若干个”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地铁地下长纵结构混凝土收缩应力约束系统,如图1所示,沿着长纵结构的纵向方向,间隔若干距离配套设置横向梁1与边柱2,横向梁1分别设置在上下两端的顶板与底板上,边柱2设置在两侧的边墙,横向梁1与边柱2首尾相连形成封闭框架3。
本发明旨在提高长纵结构的纵向刚度,提高单向板(包括顶板、底板及边墙)的横向抗裂能力,通过在纵长结构设置封闭框架3,同时增加抗裂钢筋的数量,一方面增大横向梁1 柱结构的截面尺寸和主体结构配筋率,提高截面刚度、结构刚度及抗拉应力,另一方面,截断结构合拢后期收缩应力的积累,截短收缩影响长度,以避免长纵结构因收缩应力造成的结构性开裂,整体结构简单,不影响主体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沿着长纵结构的纵向方向,间隔若干距离设置收缩应力后浇带。优选的,相邻两道收缩应力后浇带的间距为30-40米。
收缩应力的特点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收缩应力会逐渐释放和减弱,在混凝土浇筑后14天内,收缩率可达到40-50%,两个月内,收缩率会达到70%左右。故在混凝土浇筑后两个月后,混凝土会释放约70-80%的收缩应力。设置收缩应力后浇带用以释放大部分收缩应力,剩余的 20-30%的收缩应力在纵长结构合拢后开始积累,并在后期数年之中逐渐释放。
该收缩应力后浇带在施工时,其浇筑工艺与常规后浇带相同,需注意的是,因封闭框架 3的设置导致主体结构的收缩应力积累减少,收缩率降低,为适应该情况,收缩应力后浇带需要满足:
1.与两侧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指标相同;
2.采用60天强度评定配置混凝土,以减少胶凝材料用量,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和收缩;
3.从混凝土终凝开始,板采用蓄水冷却和保湿,墙采用麻袋敷面浇水降温和保湿。
在一个实施例中,横向梁1、边柱2均通过抗裂钢筋与结构板、结构柱固定连接,使封闭框架3与长纵结构固定连接。横向梁1与边柱2通过加密钢筋布置,增大长纵结构的截面刚度和纵向刚度,提高主体结构的抗拉应力值,令拉应力小于抗拉应力,从而提高主体结构的承载能力。
钢筋的收缩率小,且不受所处环境或建筑结构、温度的影响随着收缩,故可视作不产生拉应力,不对混凝土的主体结构产生裂缝造成影响。横向梁1及边柱2通过加密钢筋布置,截断收缩应力积累,减短收缩影响长度,将长纵结构上的收缩应力划分成若干段,降低主体结构的开裂风险。
在一个实施例中,封闭框架3的横截面呈“口”字形。优选的,封闭框架3的四角均设置有倒角。该结构为配合地下工程——地铁车站的形状和结构设置,故而也可为配合其他结构设置成不同形状,只需要横向梁1与边柱2首尾相连,在地下工程的内部空间形成封闭框架3即可。
优选的,相邻两道封闭框架3间隔9-18米。
σz(t)为龄期为t时,因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产生自约束拉应力的累积值,
△T1i(t)为混凝土浇筑体的龄期为t时,在第i计算区段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的增量,
Ei(t)为第i计算区段,混凝土浇筑体龄期为t时,混凝土浇筑体的弹性模量,
α为混凝土浇筑体的线膨胀系数,
Hi(t,τ)为混凝土浇筑体龄期为τ时,在第i计算区段产生的自约束应力延续至t时的松弛系数。
由于混凝土因含水量的变化自收缩,产生收缩应力,该收缩应力会根据混凝土浇筑体的龄期的增长而逐步释放,在混凝土浇筑体成长初期,尤其是混凝土浇筑体浇筑后2-7天内,由于混凝土浇筑体内所含的水分变化率较大,体积变化速度较快,混凝土的收缩率高,收缩应力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考虑收缩应力的叠加处理,考虑收缩当量温度应力的影响,即考虑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内部的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变化。
ΔT2i(t)=ΔT2(t-j)-ΔT2(t),
σx(t)为混凝土浇筑体龄期为t时,在外约束条件下因综合降温差产生的拉应力,
△T2i(t)为混凝土浇筑体龄期为t时,在第i计算区段内,混凝土浇筑体综合降温差的增量,
μ为混凝土浇筑体的泊松比,
Ri(t)为混凝土浇筑体龄期为t时,在第i计算区段,外约束的约束系数,
L为混凝土浇筑体的长度,
H为混凝土浇筑体的厚度,
Cx为外约束介质的水平变形刚度,
j为第i计算区段步长。
如下表所示,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结果,以及现场通过应力应变片实测结果,考虑到地铁工程不同结构的安全性问题,选择18米这一安全值作为封闭框架3的间隔尺寸。沿着长纵结构的纵向方向,间隔不大于18米设置封闭框架3,能够保证最大收缩应力积累时,截断收缩影响长度,降低对主体结构的拉应力,保持抗拉应力大于收缩应力,令混凝土主体结构避免开裂情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横向梁1为明梁或暗梁。
在一个实施例中,边柱2为明柱或暗柱。
设置暗梁、暗柱是因为受到层高和轨行区净空的影响,无法在设置明梁、明柱的情况下的选择。暗梁与明梁的作用和机理相同,提高梁、柱与单向板之间的钢筋密度,增大纵向刚度,阻隔应力合拢,截短收缩影响长度。但是由于是埋入混凝土内部,其效果相对于明梁、明柱而言会明显弱一些,此时可将间隔距离缩小,以减少分段的压力。
地铁地下长纵结构混凝土收缩应力约束系统,其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A1.沿着长纵结构,间隔不大于米配套设置横向梁1与边柱2,横向梁1与边柱2形成封闭框架3。
步骤A2.横向梁1、边柱2与结构板、结构柱同时绑扎钢筋和浇筑混凝土。
优选的,相邻两道封闭框架3间隔9-18米。
优选的,步骤A1之前设置步骤B1.沿着长纵结构,间隔30-40米设置收缩应力后浇带。
优选的,步骤A2之后设置步骤B2.收缩应力后浇带留置若干月后,浇筑混凝土,合拢长纵结构主体结构。
沿着纵长结构的纵向方向,间隔30-40米设置收缩应力后浇带,留置两个月后进行浇筑,在此过程中,收缩应力后浇带释放70-80%的收缩应力,以在在浇筑主体结构合拢后,尽可能地留下较小部分的收缩应力,减小后期积累的应力,减小对主体结构的负担。
沿着纵长结构的纵向方向,间隔不大于18米设置配套的横向梁1与边柱2形成封闭框架 3,同时增加钢筋的配置数量,一方面增加梁柱结构的截面面积和主体结构配筋率,提高截面刚度、结构刚度及纵向刚度,另一方面,分段设置封闭框架3阻隔收缩应力合拢,截断后期收缩应力积累,截短收缩影响长度,使各混凝土分段的抗拉应力大于拉应力,避免长纵结构因收缩应力造成结构性开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