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06257A - 电动车高压安全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动车高压安全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06257A
CN111806257A CN202010622870.8A CN202010622870A CN111806257A CN 111806257 A CN111806257 A CN 111806257A CN 202010622870 A CN202010622870 A CN 202010622870A CN 111806257 A CN111806257 A CN 1118062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vehicle
state
charging port
charging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2287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06257B (zh
Inventor
闫磊
张俊伟
黄伟
李明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2287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062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062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062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062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062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3/00Electric devices on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safety purpos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e.g. speed, deceleration or energy consump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3/00Electric devices on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safety purpos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e.g. speed, deceleration or energy consumption
    • B60L3/0023Detecting, eliminating, remedying or compensating for drive train abnormalities, e.g. failures within the drive tra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40/00Control parameters of input or output; Target parameters
    • B60L2240/10Vehicle control parameters
    • B60L2240/12Spe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动车高压安全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属于车辆领域,其中一种电动车高压安全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车速信息;在所述车速信息不大于阈值时,获取充电口盖状态信息;在所述充电口盖的状态为打开状态时,控制电动车处于非高压状态,即在可能出现指触安全时,控制电动车处于非高压状态避免出现指触安全事故,也即控制电动车中的电池包的正极与负载的正极处于断开状态,和/或电池包的负极与负载的负极处于断开状态。

Description

电动车高压安全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动车高压安全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国内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纯电动汽车的保有量逐年上升,快充配套设施也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充电安全愈发显得重要。
目前,为了满足直流充电口的防指触安全要求,通常会采用图1所示的电动车高压配电系统,也即在配电箱中设置充电正极接触器K5与充电负极接触器K4,在整车处于高压状态(高压状态,是指电池包的正极与负载的正极处于导通状态,且电池包的负极与负载的负极处于导通状态,也即K2、K3导通)下,通过断开K4、K5来保证直流充电口与电动车高压回路断开。然而,由于现在快充功率越来越高,导致K4、K5的规格会越来越大,重量与布置空间越来越大,相应成本也会提高,而现在电动车的成本竞争也越来越严重,如何确保电动车的高压安全,还能够降低成本成为电动车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满足防指触高压安全要求,并至少部分解决上述问题。
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高压安全控制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车速信息;
在所述车速不大于阈值时,获取充电口盖状态信息;
在所述充电口盖的状态为打开状态时,控制电动车处于非高压状态。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高压安全控制装置,其包括:
至少一个存储器;以及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存储有一个或多个指令,当所述一个或多个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装置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所述电动车高压安全控制方法。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第二方面的电动车高压安全控制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车速不大于阈值且充电口盖状态为打开状态时,控制电动车处于非高压状态,即在可能出现指触安全时,控制电动车处于非高压状态避免出现指触安全事故,也即控制电动车中的电池包的正极与负载的正极处于断开状态,和/或电池包的负极与负载的负极处于断开状态,也即K2和/或K3断开,以此来达到防指触的安全要求。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电动车高压配电系统的示意框图;
图2是本公开的电动车高压配电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框图;
图3是本公开的电动车高压配电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框图;
图4是本公开的电动车高压配电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框图;
图5是本公开的电动车高压安全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6是本公开的电动车高压安全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7是本公开的电动车高压安全控制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8是本公开的电动车高压安全控制方法的第四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9是本公开的电动车高压安全控制方法的第五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公开的电动车高压安全控制方法的第七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1是本公开的电动车高压安全控制方法的第八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如图2所示,本公开的电动车高压配电系统可以包括:正极母线、负极母线、第一接触器K1、第二接触器K2、第三接触器K3、第四接触器K4和预充电阻R。
电池包的正极及负载的正极之间的线缆为正极母线,电池包的负极及负载的负极之间的线缆为负极母线。
第一接触器K1与预充电阻R串联,串联后的第一接触器K1与预充电阻R并联在第二接触器K2的两端,第一接触器K1与预充电阻R导通电动车实现功能前的预充回路。
第二接触器K2设置在正极母线上,在电动车处于非高压状态,第二接触器K2断开以将电池包的正极及负载的正极断开,在电动车处于高压状态,第二接触器K2导通以帮助电池包的正极及负载的正极导通。
第三接触器K3设置在负极母线上,在电动车处于非高压状态,第二接触器K2断开以将电池包的负极及负载的负极断开,在电动车处于高压状态,第二接触器K2导通以帮助电池包的负极及负载的负极导通。
第四接触器K4设置在充电口的负极连接至负极母线的线缆上,在电动车处于充电模式时,第四接触器K4导通以帮助连接至充电口的外部充电枪与电池导通;在电动车处于非充电模式时,第四接触器K4断开以将连接至充电口的外部充电枪与电池断开。
充电口的正极连接至正极母线的线缆上未设置接触器;或者说,与充电口的负极连接至负极母线的线缆相比,充电口的正极连接至正极母线的线缆上未设置与第四接触器K4功能相同的对应的接触器。作为一种变形,充电口的正极与正极母线之间直接通过线缆连接,直接通过线缆连接是指线缆上未设置其他电器元件。
如图3所示,本公开的另一种电动车高压配电系统可以包括:正极母线、负极母线、第一接触器K1、第二接触器K2、第三接触器K3、第五接触器K5和预充电阻R。
结合图2和图3可知,相对图2的区别在于,图3所示的一种电动车高压配电系统包括第五接触器且不包括第四接触器K4,具体地:
第五接触器K5设置在充电口的正极连接至正极母线的线缆上,在电动车处于充电模式时,第五接触器导通以帮助连接至充电口的外部充电枪与电池导通;在电动车处于非充电模式时,第五接触器K5断开以将连接至充电口的外部充电枪与电池断开。
充电口的负极连接至负极母线的线缆上未设置接触器;或者说,与图2相比,充电口的负极连接至负极母线的线缆上未设置与第四接触器K4功能相同的对应的接触器;再或者说,与充电口的正极连接至正极母线的线缆相比,充电口的负极连接至负极母线的线缆上未设置与第五接触器K5功能相同的对应的接触器。作为一种变形,充电口的负极与负极母线之间直接通过线缆连接,直接通过线缆连接是指线缆上未设置其他电器元件。
如图4所示,本公开的又一种电动车高压配电系统可以包括:正极母线、负极母线、第一接触器K1、第二接触器K2、第三接触器K3和预充电阻R。
结合图2可知,相对图2的区别在于,图4所示的一种电动车高压配电系统不包括第四接触器,具体地:
充电口的负极连接至负极母线的线缆上未设置接触器,或者说,与图2相比,充电口的负极连接至负极母线的线缆上未设置与第四接触器功能相同的对应的接触器。作为一种变形,充电口的负极与负极母线之间直接通过线缆连接,直接通过线缆连接是指线缆上未设置其他电器元件。
结合图3可知,相对图3的区别在于,图4所示的一种电动车高压配电系统不包括第四接触器K4,具体地:
充电口的正极连接至正极母线的线缆上未设置接触器,或者说,与图3相比,充电口的正极连接至正极母线的线缆上未设置与第五接触器功能相同的对应的接触器。作为一种变形,充电口的正极与正极母线之间直接通过线缆连接,直接通过线缆连接是指线缆上未设置其他电器元件。
本公开的电动车高压配电系统可以设置在电池包内部,也可以设置在电池包外部,还可以一部分设置在电池包内部,另一部分设置在电池包外部。本公开的电动车高压配电系统在本公开中主要描述其安全问题,如防指触安全问题,以及描述其实现充电功能。
本公开的电动车高压安全控制方法适用于上述图2~图4中因取消一个接触器或取消两个接触器的电动车高压配电系统,可能带来的电安全风险,比如指触安全风险。其中,取消一个接触器可如图2所示,相对现有技术图1,取消了第五接触器K5。取消一个接触器还可如图3所示,相对现有技术图1,取消了第四接触器K4。取消两个接触器可如图4所示,相对现有技术图1,取消了第四接触器K4、第五接触器K5。
本公开的电动车高压安全控制方法还可适用于现有技术图1所示的电动车高压配电系统,具体的,在图1所示电动车高压配电系统中的第四接触器K4和第五接触器K5中的至少一个出现烧结时,将可能带来的电安全风险,比如指触安全风险。
如图5所示,在本公开的第一优选实施例中,本公开的电动车高压安全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01,获取车速信息;
车速信息可以通过车速传感器检测得到,也可以通过其他传感器结合计算获取。
步骤S02,在车速不大于阈值时,获取充电口盖状态信息;
表征充电口盖状态信息可以通过充电口盖开闭状态检测装置检测得到。
步骤S03,在充电口盖的状态为打开状态时,控制电动车处于非高压状态。
当车速小于阈值时,人员可能触碰到充电口盖的高压金属处,将可能出现指触安全事故及类似安全事故。当车速大于阈值时,则人员基本不能触碰到充电口盖的高压金属处。
当充电口盖状态为打开状态时,人员可能触碰到充电口盖的高压金属处,将可能出现指触安全事故及类似安全事故。当充电口盖状态为关闭状态时,则人员不能触碰到充电口盖的高压金属处。
当车速小于阈值,同时充电口盖状态为打开状态,则人员可能触碰到充电口盖的高压金属处,将可能出现触指安全事故及类似安全事故,为了避免人员可能触碰到充电口盖的高压金属处的安全事故发生,控制电动车处于非高压状态。
当车速大于阈值,同时充电口盖状态为打开状态时,充电口盖状态为打开状态虽然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但电动车在行驶过程中,为了避免引起其他安全事故,不能直接控制电动车处于非高压状态,同时为了避免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控制电动车显示提醒信息以提醒用户。
控制电动车处于非高压状态,可以是控制设置在正极母线上的用于断开电池包正极与负载正极的第二接触器K2断开,或者控制设置在负极母线上的用于断开电池包负极与负载负极的第三接触器K3断开,或者控制第二接触器K2和第三接触器K3均断开,或者其他可以控制能够断开电池包与负载的器件。
控制电动车处于非高压状态,可以是电动车从高压状态切换至非高压状态,也可以是电动车保持非高压状态。其中,电动车处于高压状态是指电动车的电池包给高压负载(此处的高压负载应该理解为包括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可以用于使该电动车产生车速)供电或接受外部高压设备的电能。电动车保持非高压状态是指电动车的电池不给高压负载供电且不接受外部高压设备的电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车速不大于阈值且充电口盖状态为打开状态时,控制电动车处于非高压状态,即在可能出现指触安全时,控制电动车处于非高压状态避免出现指触安全事故,也即控制电动车中的电池包的正极与负载的正极处于断开状态,和/或电池包的负极与负载的负极处于断开状态,也即第二接触器K2和/或第三接触器K3断开,以此来达到防指触的安全要求。
如图6所示,在本公开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公开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电动车高压安全控制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获取检测装置是否正常信息,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检测装置是否发生故障以及检测所述充电口盖状态为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表征检测装置是否正常的信息可以通过检测装置自身检测出来。检测装置检测自身是否正常,可以防止对充电口盖状态为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的判断出现误判。当检测装置异常时,检测装置检测的充电口盖状态为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就不可采信。当检测装置正常时,检测装置检测的充电口盖状态为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才可采信。
步骤S12,上述步骤S02的具体步骤包括:在车速信息不大于阈值且检测装置正常时,获取充电口盖状态信息。
步骤S13,在检测装置异常且车速不大于阈值时,控制电动车处于非高压状态;检测装置异常,此时无法获知充电口盖状态为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充电口盖状态为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可能为开启状态,存在安全风险。为了杜绝可能出现触指安全事故及类似安全事故,在检测装置异常且车速不大于阈值时,控制电动车处于非高压状态。
如步骤S12,获取充电口盖状态信息表征车速信息不大于阈值且检测装置正常,即上述步骤S03具体包括:在检测装置正常、充电口盖状态为打开状态且车速不大于阈值时,控制电动车处于非高压状态。
当车速小于阈值,同时在检测装置正常下所获得的充电口盖状态为打开状态时,则人员可能触碰到充电口盖的高压金属处,将可能出现触指安全事故及类似安全事故,为了避免人员可能触碰到充电口盖的高压金属处的安全事故发生,控制电动车处于非高压状态。
当车速大于阈值,同时检测装置正常、充电口盖状态为打开状态时,充电口盖状态为打开状态虽然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但电动车在行驶过程中,为了避免引起其他安全事故,不能直接控制电动车处于非高压状态,同时为了避免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控制电动车显示提醒信息以提醒用户。
本实施例中,对车速信息的获取和对充电口状态检测装置是否正常的信息的获取不分先后,可以同时,也可以先获取车速信息后获取充电口状态检测装置是否正常的信息,也可以先获取充电口状态检测装置是否正常的信息后获取车速信息。
如图7所示,在本公开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公开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电动车高压安全控制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在充电口盖的状态为关闭状态时,获取表征接触器是否烧结以及电池包与负载之间是否存在漏电信息;其中,接触器包括设置充电口负极与负极母线之间的线缆上的第四接触器,如图2所示;或者接触器包括设置在充电口正极与正极母线之间的线缆上的第五接触器,如图3所示;或者,接触器包括设置充电口负极与负极母线之间的线缆上的第四接触器以及设置在充电口正极与正极母线之间的线缆上的第五接触器,如图1所示。接触器烧结是指接触器一直处于导通状态,无法正常切换到断开状态,可以通过烧结检测装置来检测。电池包与负载之间的漏电检测可以通过漏电检测装置来检测。
步骤S22,在车速不大于阈值且电动车存在漏电或/和烧结时,控制电动车处于非高压状态。本实施例是基于第二实施例,即如步骤S13,在检测装置异常且车速不大于阈值时,控制电动车处于非高压状态。如步骤S12,获取充电口盖状态信息表征车速信息不大于阈值且检测装置正常,即上述步骤S03具体包括:在检测装置正常、充电口盖状态为打开状态且车速不大于阈值时,控制电动车处于非高压状态。
当车速小于阈值,同时在检测装置正常下所获得的充电口盖状态为打开状态时,则人员可能触碰到充电口盖的高压金属处,将可能出现触指安全事故及类似安全事故,为了避免人员可能触碰到充电口盖的高压金属处的安全事故发生,控制电动车处于非高压状态。
当车速小于阈值,同时在检测装置正常下所获得的充电口盖状态为关闭状态时,若此时电动车存在漏电或/和烧结,虽然人员不能触碰到充电口盖的高压金属处,但当电动车需要充电时,则充电口处的高压电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所以需要保证充电口处没有高压,即需要控制电动车处于非高压状态。
当车速大于阈值,同时检测装置正常下所获得的充电口盖状态为打开状态时,充电口盖状态为打开状态虽然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但电动车在行驶过程中,为了避免引起其他安全事故,不能直接控制电动车处于非高压状态,同时为了避免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控制电动车显示提醒信息以提醒用户。
如果电动车存在漏电或/和烧结时,则充电口处将带高压,此时存在较大的触电安全风险,为了避免人员发生安全事故,应控制电动车处于非高压状态。但若此时电动车的车速大于阈值,如在行驶过程中,为了避免引起其他安全事故,不能直接控制电动车处于非高压状态,同时为了避免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控制电动车显示提醒信息以提醒用户。此外,还可以将充电口处于有高压时不能接触到的状态,具体可以包括:若电动车处于高压状态,则:1、在充电口盖处于关闭状态,保持充电口盖处于关闭状态,不能打开;2、在充电口盖处于打开状态,但连接有充电枪,则控制充电枪不能拔出的状态;3、在充电口盖处于打开状态,但未连接充电枪,则控制充电口盖切换到关闭状态,并保持充电口盖处于关闭状态,不能打开。若充电口盖处于关闭状态,同时电动车需要充电,则可以先控制电动车切断高压,然后再将充电口盖切换到打开状态,再充电枪插入充电口,并控制充电枪处于不能拔出的状态,最后再从非高压状态切换到高压状态。
如图8所示,在本公开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公开第四优选实施例的电动车高压安全控制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1,获取接触器是否烧结以及电池包与负载之间是否存在漏电的信息;其中,接触器包括设置充电口负极与负极母线之间的线缆上的第四接触器,如图2所示;或者接触器包括设置在充电口正极与正极母线之间的线缆上的第五接触器,如图3所示;或者,接触器包括设置充电口负极与负极母线之间的线缆上的第四接触器以及设置在充电口正极与正极母线之间的线缆上的第五接触器,如图1所示。接触器烧结是指接触器一直处于导通状态,无法正常切换到断开状态,可以通过烧结检测装置来检测。电池包与负载之间的漏电检测可以通过漏电检测装置来检测。
步骤S32,上述步骤S03具体包括:在所述车速信息不大于阈值且所述电动车不存在漏电且不存在烧结时,获取充电口盖状态信息。
步骤S33,在车速不大于阈值且电动车存在漏电或/和烧结时,控制电动车处于非高压状态。本实施例是基于第二实施例,即如步骤S13,在检测装置异常且车速不大于阈值时,控制电动车处于非高压状态。如步骤S12,获取充电口盖状态信息表征车速信息不大于阈值且检测装置正常,即上述步骤S03具体包括:在检测装置正常、充电口盖状态为打开状态且车速不大于阈值时,控制电动车处于非高压状态。
如果电动车存在漏电或/和烧结时,则充电口处将带高压,此时存在较大的触电安全风险,为了避免人员发生安全事故,应控制电动车处于非高压状态。但若此时电动车的车速大于阈值,如在行驶过程中,为了避免引起其他安全事故,不能直接控制电动车处于非高压状态,同时为了避免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控制电动车显示提醒信息以提醒用户。此外,还可以将充电口处于有高压时不能接触到的状态,具体可以包括:若电动车处于高压状态,则:1、在充电口盖处于关闭状态,保持充电口盖处于关闭状态,不能打开;2、在充电口盖处于打开状态,但连接有充电枪,则控制充电枪不能拔出的状态;3、在充电口盖处于打开状态,但未连接充电枪,则控制充电口盖切换到关闭状态,并保持充电口盖处于关闭状态,不能打开。若充电口盖处于关闭状态,同时电动车需要充电,则可以先控制电动车切断高压,然后再将充电口盖切换到打开状态,再充电枪插入充电口,并控制充电枪处于不能拔出的状态,最后再从非高压状态切换到高压状态。
本实施例中,对车速信息的获取、检测装置是否正常信息的获取、电动车存在漏电或/和烧结信息的获取不分先后,可以同时,也可以分先后,对获取车速信息的获取、检测信息的获取、电动车存在漏电或/和烧结信息进行排列。
本实施例中,对车速与阈值的判断、检测装置是否正常信息判断和对电动车存在漏电或/和烧结的判断不分先后,可以同时,也可以分先后,对判断车速与阈值的大小、判断检测装置是否正常和判断电动车存在漏电或/和烧结进行排列。
可以理解的是先获取相关信息,后进行相关判断。
如图9所示,在本公开的第二、三或四优选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公开第五优选实施例的电动车高压安全控制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1,获取充电口是否连接有充电枪的信息;其中,表征充电口是否连接有充电枪的信息可以通过车上现有的元器件获取。
步骤S42,步骤S02具体包括:在车速信息不大于阈值且充电口未连接充电枪时,获取充电口盖状态信息;
步骤S43,当充电口连接充电枪时,控制所述电动车处于可响应充电流程的状态。充电口连接充电枪则人员不能触碰到充电口盖的高压金属处,也即不会基于防指触安全的原因控制电动车处于非高压状态,因为要满足电动车可能的充电需求,所以控制电动车处于可响应充电流程的状态。
本实施例中,对车速信息的获取、检测装置是否正常信息的获取、充电口是否连接有充电枪的信息的获取、电动车存在漏电或/和烧结信息的获取不分先后,可以同时,也可以分先后,对获取车速信息的获取、检测信息的获取、电动车存在漏电或/和烧结信息进行排列。
本实施例中,对车速与阈值的判断、检测装置是否正常信息判断、充电口是否连接有充电枪的信息判断和对电动车存在漏电或/和烧结的判断不分先后,可以同时,也可以分先后,对判断车速与阈值的大小、判断检测装置是否正常和判断电动车存在漏电或/和烧结进行排列。
可以理解的是先获取相关信息,后进行相关判断。
在本公开的第五优选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公开第六优选实施例的电动车高压安全控制方法中步骤S43中“当充电口连接充电枪时,控制所述电动车处于可响应充电流程的状态”的具体步骤包括:车速不大于阈值、所述充电口连接所述充电枪时,控制所述电动车处于可响应充电流程的状态。
如图10所示,在本公开的第二、三或四优选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公开第七优选实施例的电动车高压安全控制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51,在所述充电口盖的状态为打开状态时,获取表征所述充电口是否连接有充电枪的信息;
步骤S52,步骤S02的具体包括:在所述充电口盖的状态为打开状态且所述充电口未连接所述充电枪时,控制电动车处于非高压状态;
步骤S53,所述充电口连接所述充电枪时,控制所述电动车处于可响应充电流程的状态。如步骤S51,在所述充电口盖的状态为打开状态时,获取表征所述充电口是否连接有充电枪的信息,即要获取表征所述充电口是否连接有充电枪的信息,需要先知晓充电口盖的状态,本实施例可以基于第二实施例或第三实施例,则步骤S53具体包括:在检测装置正常、车速不大于阈值、充电口盖状态为打开状态且充电口连接所述充电枪,控制所述电动车处于可响应充电流程的状态。充电口连接充电枪则人员不能触碰到充电口盖的高压金属处,也即不会基于防指触安全的原因控制电动车处于非高压状态,因为要满足电动车可能的充电需求,所以控制电动车处于可响应充电流程的状态。
本实施例中,对车速信息的获取、检测装置是否正常信息的获取、电动车存在漏电或/和烧结信息的获取不分先后,可以同时,也可以分先后,对获取车速信息的获取、检测信息的获取、电动车存在漏电或/和烧结信息进行排列。
本实施例中,对车速与阈值的判断、检测装置是否正常信息判断和对电动车存在漏电或/和烧结的判断不分先后,可以同时,也可以分先后,对判断车速与阈值的大小、判断检测装置是否正常和判断电动车存在漏电或/和烧结进行排列。
可以理解的是先获取相关信息,后进行相关判断。
如图11所示,在本公开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公开第八优选实施例的电动车高压安全控制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61,所述电动车的高压负载是否接受来自所述电动车的电池的能量,所述高压负载不用于使所述电动车产生车速;
步骤S62,步骤S02的具体包括:在所述车速信息不大于阈值且所述电动车的高压负载接受来自所述电动车的电池的能量时,获取充电口盖状态信息。
在电动车的高压负载接受来自所述电动车的电池的能量时,充电口处可能具有高压电,如果充电口盖为打开状态,则具有指触的安全风险,即在电动车的高压负载接受来自所述电动车的电池的能量时,通过获取充电口盖状态信息以决定是否要控制电动车处于非高压状态。
本公开的第九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高压安全控制装置,其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以及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一个存储器存储有一个或多个指令,当一个或多个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该电动车高压安全控制装置实现上述第1-8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具体可参照上述第1-8任一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公开的第十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第九实施例中的电动车高压安全控制装置,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电动车高压安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车高压安全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车速信息;
在所述车速信息不大于阈值时,获取充电口盖状态信息;
在所述充电口盖的状态为打开状态时,控制电动车处于非高压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高压安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车高压安全控制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充电口状态检测装置是否正常的信息,其中,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检测装置是否发生故障以及检测所述充电口盖状态为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
所述在所述车速信息不大于阈值时,获取充电口盖状态信息的步骤具体包括:在所述车速信息不大于阈值且所述检测装置正常时,获取充电口盖状态信息;
所述车速不大于所述阈值时且所述检测装置异常,控制电动车处于非高压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高压安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充电口盖的状态为关闭状态时,获取表征接触器是否烧结以及电池包与负载之间是否存在漏电信息;其中,所述接触器包括设置在充电口正极与正极母线之间的线缆上的接触器,和/或所述接触器包括设置在充电口负极与负极母线之间的线缆上的接触器;
在所述车速不大于所述阈值且所述电动车存在漏电或/和烧结时,控制所述电动车处于非高压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高压安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车高压安全控制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表征接触器是否烧结以及电池包与负载之间是否存在漏电信息;其中,所述接触器包括设置在充电口正极与正极母线之间的线缆上的接触器,和/或所述接触器包括设置在充电口负极与负极母线之间的线缆上的接触器;
在所述车速不大于所述阈值且所述电动车存在漏电或/和烧结时,控制所述电动车处于非高压状态;
所述在所述车速信息不大于阈值时,获取充电口盖状态信息的步骤具体包括:在所述车速信息不大于阈值且所述电动车不存在漏电且不存在烧结时,获取充电口盖状态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电动车高压安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车高压安全控制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所述充电口是否连接有充电枪的信息;
所述充电口连接所述充电枪时,控制所述电动车处于可响应充电流程的状态;
所述在所述车速信息不大于阈值时,获取充电口盖状态信息的步骤具体包括:在所述车速信息不大于阈值且所述充电口未连接所述充电枪时,获取充电口盖状态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车高压安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充电口连接所述充电枪时,控制所述电动车处于可响应充电流程的状态的具体步骤包括:所述车速不大于所述阈值、所述充电口连接所述充电枪时,控制所述电动车处于可响应充电流程的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电动车高压安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充电口盖的状态为打开状态时,获取表征所述充电口是否连接有充电枪的信息;
所述充电口连接所述充电枪时,控制所述电动车处于可响应充电流程的状态;
所述在所述充电口盖的状态为打开状态时,控制电动车处于非高压状态的具体步骤包括:
在所述充电口盖的状态为打开状态且所述充电口未连接所述充电枪时,控制电动车处于非高压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高压安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车高压安全控制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电动车的高压负载是否接受来自所述电动车的电池的能量,所述高压负载不用于使所述电动车产生车速;
所述在所述车速信息不大于阈值时,获取充电口盖状态信息的具体步骤包括:在所述车速信息不大于阈值且所述电动车的高压负载接受来自所述电动车的电池的能量时,获取充电口盖状态信息。
9.一种电动车高压安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存储器;以及
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存储有一个或多个指令,当所述一个或多个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装置实现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车高压安全控制装置。
CN202010622870.8A 2020-06-30 2020-06-30 电动车高压安全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Active CN1118062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22870.8A CN111806257B (zh) 2020-06-30 2020-06-30 电动车高压安全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22870.8A CN111806257B (zh) 2020-06-30 2020-06-30 电动车高压安全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06257A true CN111806257A (zh) 2020-10-23
CN111806257B CN111806257B (zh) 2021-05-14

Family

ID=72855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22870.8A Active CN111806257B (zh) 2020-06-30 2020-06-30 电动车高压安全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0625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90937A (zh) * 2020-07-31 2020-11-0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高压配电系统、高压安全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83824A (zh) * 2016-07-15 2016-12-07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高压回路安全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08656972A (zh) * 2017-03-28 2018-10-16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充放电方法及装置
CN208376530U (zh) * 2018-06-15 2019-01-1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配电装置、配电箱及车辆
CN109911029A (zh) * 2019-03-12 2019-06-21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提示充电口盖未关闭的方法和装置
CN110031754A (zh) * 2019-04-16 2019-07-19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高压继电器触电状态的检测装置、检测方法及电动汽车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83824A (zh) * 2016-07-15 2016-12-07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高压回路安全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08656972A (zh) * 2017-03-28 2018-10-16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充放电方法及装置
CN208376530U (zh) * 2018-06-15 2019-01-1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配电装置、配电箱及车辆
CN109911029A (zh) * 2019-03-12 2019-06-21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提示充电口盖未关闭的方法和装置
CN110031754A (zh) * 2019-04-16 2019-07-19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高压继电器触电状态的检测装置、检测方法及电动汽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90937A (zh) * 2020-07-31 2020-11-0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高压配电系统、高压安全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06257B (zh) 2021-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17404B (zh) 动力电池系统绝缘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
EP2236343B1 (en) Ground fault detecting system and electric vehicle with ground fault detecting system
CN103879291B (zh) 一种车辆的安全装置
US9421924B2 (en) Safety system for vehicles for reducing the danger of an electric shock from a battery
WO2015142145A1 (en) Pre-charging and voltage supply system for a dc-ac inverter
CN103802763A (zh) 一种装甲车辆直流高压大电流组合配电保护装置
CN107662509A (zh) 一种立式交流充电桩及方法
CN106053947A (zh)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绝缘电阻检测电路和方法及电动汽车
CN103855748A (zh) 一种车辆的充电系统及其充电方法
CN205632165U (zh) 一种动力电池的增程系统
EP3065255A1 (en)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and connector
CN108767918A (zh) 电池充放电电路和电动汽车
CN106627185B (zh) 电动汽车的充电控制系统、方法和电动汽车
US8593110B2 (en) Device and method of battery discharge
CN111806257B (zh) 电动车高压安全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CN202121336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
CN106314189B (zh) 一种充放电电路及汽车
CN111890937B (zh) 车辆高压配电系统、高压安全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4882947A (zh) 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模式一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213676417U (zh) 新型智能充电桩
CN114312391B (zh) 预充电控制系统、方法及车辆
EP3958428A1 (en) Control device, energy converting system, energy convert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CN109664783A (zh) 车载充电装置及车载充电系统
CN102946139A (zh) 一种直流电源备自投装置
CN111873820B (zh) 高压检测电路、电流采样单元、检测器、电池装置、运载工具与供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